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备

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备
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备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实验题目:由废铝箔制备硫酸铝钾大晶体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对铝和氢氧化铝两性的认识,掌握复盐晶体的制备方法;

2、了解从水溶液中培养大晶体的方法,制备硫酸铝钾大晶体。

3、掌握沉淀与溶液分离的几种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明矾的性状

明矾又称白矾、钾矾、钾铝矾、钾明矾、十二水硫酸铝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化学式KAl(SO4)2·12H2O,式量474.39,正八面体晶形,有玻璃光泽,密度1.757g/cm3,熔点92.5℃。64.5℃时失去9分子结晶水,200℃时失去12分子结晶水,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20度,1个标准大气压下,明矾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5.90g。

表1 溶解度的参照表

O 0 0

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作者: 凤呜大王*

154.0

2、明矾晶体的实验制备原理

铝屑溶于浓氢氧化钾溶液,可生成可溶性的四羟基合铝(Ⅲ)酸钾K[Al(OH)4],用稀H 2SO 4调节溶液的pH 值,将其转化为氢氧化铝,使氢氧化铝溶于硫酸,溶液浓缩后经冷却有较小的同晶复盐,此复盐称为明矾[KAl(SO 4)2·12H 2O ]。小晶体经过数天的培养,明矾则以大块晶体结晶出来。制备中的化学反应如下:

2Al + 2KOH + 6H 2O ══ 2K[Al(OH)4] + 3H 2↑ 2 K[Al(OH)4] + H 2SO 4 ══ 2Al(OH)3↓+ K 2SO 4 + 2H 2O 2Al(OH)3 + 3H 2SO 4 ══ Al 2(SO 4)3 + 6 H 2O Al 2 (SO 4)3 + K 2SO 4 + 24H 2O ══2KAl(SO 4)2·12H 2O

三、实验步骤

1、工艺流程图

废铝→溶解→过滤→酸化→浓缩→结晶→过滤单晶培养→明矾单

KOH ↘

H 2SO 4 ↘ K 2SO 4

2、明矾晶体的实验制备

取50mL2mol·L-1 KOH溶液,分多次加入2g废铝制品(铝质牙膏壳、铝合金易拉罐等),反应完毕后用布氏漏斗抽滤,取清液稀释到l00mL,在不断搅拌下,滴加3 mol·L-1 H2SO4溶液,调ph6-7(按化学反应式计量,约

41mL)。加热至沉淀完全溶解,并按计量数加入,适当浓缩溶液,然

K2SO4

后用自来水冷却结晶,抽滤,所得晶体即为KAl(SO4)2·12H2O。

3、明矾透明单晶的培养

KAl(SO4)2·12H2O为正八面体晶形。为获得棱角完整、透明的单晶,应让籽晶(晶种)有足够的时间长大,而晶籽能够成长的前提是溶液的浓度处于适当过饱和状态。本实验通过将饱和溶液在室温下静置,靠溶剂的自然挥发来创造溶液的准稳定状态,人工投放晶种让之逐渐长成单晶。

(1)籽晶的生长和选择

根据KAl(SO4)2·12H2O的溶解度,称取l0g自制明矾(在40摄氏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明矾溶解度为11.7g),加入适量的水(理论值约为85ml,实际加水约50mL,若加水过多,蒸发结晶会比较耗时间),加热溶解,然后放在不易振动的地方,烧杯口上架一玻璃棒,然后在烧杯口上盖一块滤纸,以免灰尘落下,放置一天,杯底会有小晶体析出,从中挑选出晶型完整的籽晶待用,同时过滤溶液,留待后用。

(2)晶体的生长

以缝纫用的涤纶细线把籽晶系好,剪去余头,缠在玻璃棒上悬吊在已过滤的饱和溶液中,观察晶体的缓慢生长。数天后,可得到棱角完整齐全、晶莹透明的大块晶体。

四、实验现象

五、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1.在溶解铝箔时,用去4mol/L的KOH 25mL,而不是18.5mL.为的是让铝箔快速溶解,且多与的碱可在调节ph时中和。

2.抽滤得到的Al(OH)3 为41.1g,大于理论值31.1g。可能的原因有:氢氧化铝在抽滤后仍含有较多的水分;杂质离子的沉淀也在其中。由于超过理论值太多,而铝箔中主要含铝,杂质是少量的,这说明沉淀含水过多占主导地位。而按照该值计算所得的硫酸钾会大量过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按照理论值计算K2SO4。即比理论值6.4克略多一些即可。

3.抽滤后得到KAl(SO4)2·12H2O 31.5g。理论产量35.1g,产率为89.7%。4.最后获得的KAl(SO4)2·12H2O的外侧透明程度不好,内侧也不透明。看不出其八面体的形状。其原因为:1.籽晶并是并不是正八面体,而是一块透明的扁平的晶种。2. 在用棉线捆绑籽晶后,棉线边上的细丝也会长出籽晶,并且晶种表面并不光滑,籽晶也会在晶种表面生成,造成晶体透明度差,形状不规则。解决方法是选择一个规则的晶种,并用洁净的头发丝缠住晶种。

六、参考文献

1.中美教师合编,《新化学实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美] B.A.苏迪著,刘光译,《单晶生长》,科学出版社,1979

3.张克从.1987.近代晶体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

4.罗谷风编,《晶体学导论》,地质出版社,1985,11~25

5. 刘汉标、石建新、邹小勇.2008.基础化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

6. 孙淑声等.2005.无机化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实验题目: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及铜含量测定

摘要:本次试验主要是探究硫酸铜与碳酸钠反应的最适体积配比和反应温度,并用碘量法测定0.1g碱式碳酸铜中铜的质量分数。

关键词:探究最适体积配比最适反应温度碘量法

前言:碱式碳酸铜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其中铜含量的变化会影响产品的颜色,工业产品含66.2%~78.2%(质量分数)氧化铜,呈暗绿色或淡蓝绿色,加热至200o C即分解,在水中的溶解度度很小,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实验室制备(水溶液反应法):2CuSO4 + 2Na2CO3 + H2O = Cu2(OH)2CO3↓+ CO2↑+ 2Na2SO4,并用碘量法测定碱式碳酸铜中铜的含量。

一、实验部分

(一)仪器与药品:

带标号的中式管10只;250mL烧杯及100mL烧杯; 50mL容量瓶;BaCl2溶液; 2mol/L HCl溶液, Na2CO3 及CuSO4·5H2O固体,1 mol/L硫酸溶液,10%KSCN 溶液,10%KI 溶液,0.5%的淀粉溶液,0.1mol/L Na2S2O3溶液。

(二)实验过程

1.探究CuSO4 和Na2CO3溶液体积的适合配比

配制0.5mol·L-1的CuSO4溶液和0.5mol·L-1的Na2CO3溶液100mL:分别称

取12.5gCuSO

4·5H

2

O和5.3gNa

2

CO

3

溶解于250ml小烧杯。

取10只中式管编号,其中5只加入2.0 mL 0.5 mol/L CuSO4溶液,另外5

只分别加入1.6mL,1.8mL,2.0mL, 2.2mL,2.4mL0.5mol/L的Na

2CO

3

.将他们放

到90℃的水浴中加热。几分钟后将Na

2CO

3

分别加入到CuSO

4

溶液中,震荡试

管。观察现象,比较各试管中沉淀的生成速度、沉淀的数量及颜色,以确定反应物溶液体积的最佳配比。

2.反应温度的探求

在5支试管中,各加入2.0mL0.5mol·L-1CuSO4溶液,另取5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合适用量的0.5mol·L-1Na2CO3溶液。从这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将它们分别置于80℃,85℃,90℃,95℃,100℃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Na2CO3溶液倒入CuSO4溶液中,振荡并观察现象,由实验结果确定合适温度。

3. 碱式碳酸铜的准备

由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结果,在适宜的温度下用适宜的溶液比例,制取2.0g的Cu2(OH)2CO3 。沉淀完全后,静置一段时间,抽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直至沉淀中不含SO42-为止。然后再用适量的无水乙醇洗涤一次。烘干,称量Cu2(OH)2CO3的质量。

4.产品中铜含量的测定

1)准确称取0.1000(±0.0002)g碱式碳酸铜,加入2mol/L HCl,使试样完全溶解,定容于50ml容量瓶中,准确吸取10.00ml上述试液三份分别置于三个锥形瓶中.

2)与上述锥形瓶中加入2mol(1+1)HAc(从这里开始,分别处理每一样品).

4ml10%KI溶液,立即用0.0104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再加入8滴0.5%淀粉水溶液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呈浅灰色,加入5ml 10%KSCN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平行测定三次。记录所消耗的V,计算铜的质量分数.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讨论

1.溶液配比的探究

有表格可知,最佳配比为1:1。

2.最佳反应温度的探究

由上表可知,最是温度为90°C。

3.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根据计算,取CuSO436mL, Na2CO3 36mL于两个100mL的小烧杯中,放在90℃的水浴中加热数分钟,然后将Na2CO3溶液迅速倒入CuSO4 溶液并立刻搅拌。静置,烘干,称量后回收固体1.796g.固体颗粒很小,成粉末状,颜色为孔雀绿色。产率为89.80%。

4. 碱式碳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准确量取碱式碳酸铜0.10~0.15g,用适量HCl溶解后,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定容。用10.0mL移液管移取试液,用0.0104mol/L的Na2S2O3 按上述步骤滴定。结果如下:

四、结论

1.CuSO4 与Na2CO3 的最佳反应比为1:1。

2.CuSO4 与Na2CO3 的最佳反应温度为90℃。

3.Cu2(OH)2CO3 中Cu的含量测量值为54.09% 略小于57.2%的理论值。这可能与结晶水的数目有关。

五、讨论

1.本实验的关键在于选择最适条件。实验主要探究了溶液的比例以及反应的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从而表明了条件控制的重要性。

2.本实验最后测定铜的质量分数用的是碘量法,是采用沉淀法中的直接沉淀法。该法的优点是沉淀成分较单一,影响结果的因子相对较少,而其中的条件又相对易于控制。

六、参考文献

[1]催学桂,张晓丽主编.基础无机化学实验(无机及分析部分) [M] .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 ,8.

[2]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主编.无机化学实验(高等学校试用教材)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 ,2.

[3]周宁怀主编.微型化学实验(高等院校选用系列教材) [M] .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 ,2.

[4]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编.分析化学实验- 3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武汉大学等编.无机化学- 下册(高等学校教材)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

(1)由Na2CO3·10H2O跟CuSO4·5H2O反应制备

根据CuSO4跟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进行计算,称取14gCuSO4·5H2O,16gNa2CO3·10H2O,用研钵分别研细后再混合研磨,此时即发生反应,有“磁磁”产生气泡的声音,而且混合物吸湿很厉害,很快成为“粘胶状”.将混合物迅速投入200mL沸水中,快速搅拌并撤离热源,有蓝绿色沉淀产生.抽滤,用水洗涤沉淀,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绿色晶体.该方法制得的晶体,它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因反应产物与温度、溶液的酸碱性等有关,因而同时可能有蓝色的2CuCO3·Cu(OH)2、

2CuCO3·3Cu(OH)2和2CuCO3·5Cu(OH)2等生成,使晶体带有蓝色.如果把两种反应物分别研细后再混合(不研磨),采用同样的操作方法,也可得到蓝绿色晶体.

(2)由Na2CO3溶液跟CuSO4溶液反应制备

分别称取12.5gCuSO4·5H2O,14.3gNa2CO3·10H2O,各配成200mL溶液(溶液浓度为0.25mol·L-1).在室温下,把Na2CO3溶液滴加到CuSO4溶液中,并搅拌,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至变蓝为止,得到蓝色沉淀.抽滤,用水洗沉淀,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色晶体.该晶体的主要成分为5CuO·2CO2.如果使沉淀与Na2CO3的饱和溶液接触数日,沉淀将转变为Cu(OH)2.如果先加热Na2CO3溶液至沸腾,滴加CuSO4溶液时会立即产生黑色沉淀.如果加热CuSO4溶液至沸腾时滴加Na2CO3溶液,产生蓝绿色沉淀,并一直滴加Na2CO3溶液直至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变蓝为止,但条件若控制不好的话,沉淀颜色会逐渐加深,最后变成黑色.如果先不加热溶液,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并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至变蓝为止,然后加热,沉淀颜色也易逐渐加深,最后变成黑色.出现黑色沉淀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产物分解成CuO的缘故.因此,当加热含有沉淀的溶液时,一定要控制好加热时间.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聚合硫酸铝(新型絮凝剂)

新型絮凝剂聚合硫酸铝的研究及应用 杨叶毅卢建业梁伟杰冯蔚龙广东奇力士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摘要:以硫酸铝为原料,采用中和法研制新型絮凝剂聚合硫酸铝,进行了最佳碱化剂的选择,并确定了最佳碱化度、最佳聚合反应时间及最佳PH值,并针对聚合硫酸铝稳定性相对较差的缺点,进行了聚合硫酸铝稳定剂的筛选。通过对其性能研究表明,聚合硫酸铝在无论在絮凝性能上还是在投加量上都比传统的硫酸铝有更大的优越性,并且具有更宽广的对原水PH值的使用范围。同时,在相同条件下,聚合硫酸铝的除浊效果明显优于硫酸铝,比聚合氯化铝略好。 关键词:聚合硫酸铝絮凝剂水处理 1 前言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急剧增加,工业废水也相应增加,不论饮用水、工业用水,还是废水都必须经过处理才能使用或排放。水处理方法很多,如絮凝沉淀法、生化法、离子交换法等等。但应用最广泛、成本最低的处理方法还是絮凝沉淀法。 絮凝沉淀法的关键是絮凝剂,作为水处理方面的絮凝剂主要是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无机絮凝剂主要有铁盐和铝盐两大类[1,2]。由于有机絮凝剂可能存在的毒性,加之其价格昂贵等原因,很少在净水处理上应用[3]。铁盐絮凝剂,其絮凝效果不错,但由于铁离子对饮用水及各种工业用水有着不良影响及其使用时对设备的强烈腐蚀性,在水处理上没有得到广泛应用[4]。在水处理方面,应用最广泛的还是铝盐絮凝剂,它主要有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等,但随着水处理工业的发展,对它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改善铝盐的絮凝效果和减少铝盐药剂的投加量,我们进行了聚合硫酸铝絮凝剂的研究。聚合硫酸铝絮凝剂在国外已有报道,但在国内,这方面的工作还相对较落后,因此积极研究和开发聚合硫酸铝絮凝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基本原理 2.1 以氢氧化钙为碱化剂 反应方程式为: nAl2(SO4)3·14H2O+(n×m/2)Ca(OH)2+xH2O 磷酸 [Al2(OH)m(SO4)3-m/2]n+( n×m/2)CaSO4↓

实验一-硫酸铝钾大晶体的制备

实验一-硫酸铝钾大晶体的制备

实验一、硫酸铝钾大晶体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制备硫酸铝钾的原理及过程 2、了解从水溶液中培养大晶体的方法,制备硫酸铝钾大晶体,学会及时处理问题的技能。实验中细致摸索条件。 3、熟练掌握溶解、结晶、抽滤等基本操作。 二、试剂 铝片、NaOH(S)、H 2SO 4(3mol/L ,1:1)、K 2SO 4 (S) 、 尼龙线 三、实验原理 1、KAl (SO4)2的制备 2、明矾籽晶培养 保持溶液在一个适当的过饱和度,在一定温度下通过溶剂蒸发使晶体析出,静置一段时间使籽晶形成完整晶型。 3、大晶体制备 通过加热与溶解调解母液的浓度及温度至合适的值,将饱和溶液在室温下静置,靠溶剂的自然挥发来创造溶液的准稳定状态,人工投放晶种让之逐渐长成单晶。 ↑+→++2423)(2622H OH NaAl O H NaOH Al 4223424)(2 SO H 2NaAl(OH)SO Na O H OH Al ++?→?+O H SO Al OH Al SO H 23423426)()(23+→+O H SO KAl O H SO K SO Al 22424234212)(224)(?→++

利用原料和硫酸铝钾的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计算出所需要的原料量。 四、实验过程 1、Al 2(SO4)3的制备 溶解度曲线 O H SO KAl 22412)( ?

2. KAl(SO4)2·12H 2O 的制备 将Al 2(SO 4)3溶液与6.5g K 2SO 4 配成的饱和溶液相混合,搅拌均匀,充分冷却后,减压抽滤,尽量抽干,称量,计算产率(硫酸铝钾的理论产值为35.1g)。KAl(SO 4)2·12H 2O 易溶于水,抽滤时,不可再用水冲洗,以免损失KAl(SO 4)2·12H 2O 。 3.籽晶制备 I. 取20克产物放入烧杯中(在40摄氏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明矾溶解度 为11.7g),加入适量的水(理论值约为170ml ,实际加水约100mL ,若加水过多,蒸发结晶会比较耗时间)并加热至沸腾,在烧杯口上架一根玻 溶解 250mL 4.5gNaOH 60mL 水 Al 屑 分批加入 至反应基本完全 20-30mL 水 趁热抽滤 250mL 滤液 3mol/L H 2SO 4 至pH8-9 趁热抽滤 加热沸腾 加热 抽滤 250mL Al(OH)3 20mL 1:1H 2SO 4 Al 2(SO 4)3溶液 水浴加热 沉淀溶解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碱式碳酸铜Cu2(OH) 2CO3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红色或淡蓝色(由于所含成分Cu(OH) 2和CuCO3的比例不同, 而颜色不同),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加热至200 ℃即分解,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本实验通过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实,了解最佳反应条件。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碱式碳酸铜的制备的原理。 2.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 反应物的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的温度条件。 3. 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由于CO32-的水解作用,碳酸钠的溶液呈碱性,而且铜的碳酸盐溶解度与氢氧化物的溶解度相近,所以当碳酸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所得的产物是碱式铜: 2 CuSO4+2 Na2CO3+H2O ═ Cu2(OH)2CO3↓+2Na2SO4+CO2↑ 碱式碳酸铜按CuO:CO2:H2O的比例不同而异,反应中形成2CuCO3Cu(OH) 时,为孔雀蓝碱式盐;形成CuCO3Cu(OH)2x H2O。工业产品含CuO71.90%,也可在2 66.16%~78016%的范围之内,为孔雀绿色。因此,反应物的比例关系对产物的沉降时间也有影响。 反应温度直接影响产物粒子的大小,为了得到大颗粒沉淀,沉淀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但当反应温度过高时,会有黑色氧化铜生辰,使产品不纯,制备失败。 碱式碳酸铜的性质: (1)性质:暗绿色或淡蓝绿色 (2)对热的稳定性:加热至200℃时分解。 (3)在水中的溶解度:溶解度很小,新制备的样品在沸水浴中易分解,溶于稀酸和氨水。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研钵、试管、烧杯、酒精灯、洗瓶、药匙、抽滤漏斗、容量瓶(250mL) 、恒温水浴锅 Na2CO3晶体、CuSO4·5H2O晶体、BaCl2溶液、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 (一)反应物溶液的配制: 配制0.5mol/L的CuSO4溶液和0.5mol/L的Na2CO3溶液各250ml 称取固体药品CuSO4·5H2O 31.25g 和Na2CO3 13.25g, 分别倒入两个250mL 的烧杯中, 用100mL 蒸馏水溶解, 再转入250mL容量瓶中, 配成250mL 溶液,静置,备用。 (二)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 1、CuSO4和Na2CO3溶液的最佳配料比 取四支各盛2.0ml 0.5mol/L CuSO4溶液的试管和四支分别盛1.6ml、2.0ml、2.4ml、2.8ml 0.5mol/L Na2CO3的试管置于75℃的水浴锅中加热,将CuSO4倒入每一支盛Na2CO3溶液的试管中,振荡,观察生成沉淀的速度、沉淀的数量、颜色。 2、反应温度的探求: 三支各盛2.0mlCuSO4溶液的试管,另取三支试管加入合适比用量的 0.5mol/LNa2CO3溶液,从两列溶液中各取一支试管,将它们分别置于室温50℃、100℃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溶液制入Na2CO3溶液中,振荡并观察现象。(注意与75℃产物比较) (三)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60.0ml 0.5mol/L的CuSO4溶液和60.0ml 0.5mol/L的Na2CO3溶液75℃制取碱式碳酸铜,用蒸馏水洗涤数次至不含SO42- (用BaCl2溶液检验),抽滤,吸干,在烘箱中烘干,待冷却至室温,称量,计算产率。 五、数据记录与结果的处理 CuSO4和Na2CO3溶液的最佳配料比

《 电路与电子技术 》计算题

精选考试题类文档,希望能帮助到您! 《 电路与电子技术 》计算题 1.在图所示电路中,求各支路电流。 答: I2 = 4A I3 = I1+I2 I3 = I1+4 R1*I1 + R3*I3 = 10 可得:I1=2A , I3 = 6A 所以:I1=2A , I2 = 4A ,I3 = 6A 2.电路如图所示,已知CC U =12V , 1B R =68kΩ, 2B R =22kΩ, C R =3kΩ,E R = 2kΩ,L R =6kΩ晶体管β=60。(其中C be I r 26 200β+≈进行计算)。 (1)计算静态值B I ,C I ,CE U (BE U =0.7V );

(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求电压放大倍数? u A 、输入电阻i r 和输出电阻o r 答: (1)计算静态值B I ,C I ,CE U (BE U =0.7V ); 直流通路图: 计算过程:

(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求电压放大倍数 ? u A、输入电阻 i r和输出电阻 o r 微变等效电路图: 计算过程: 3.在图所示电路中,开关S在t=0时刻合上,试求:

(1)S闭合瞬间各支路的电流和各元件上的电压; (2)电路达到新的稳定状态后各支路电流和各元件上的电压。 答: (1)S闭合瞬间各支路的电流和各元件上的电压; (2)电路达到新的稳定状态后各支路电流和各元件上的电压 4.电路如图所示,求各支路电流。 答:

5.电路如图所示,已知CC U =12V , 1B R =30kΩ, 2B R =10kΩ, C R =3kΩ,E R =1.5kΩ,L R =6kΩ晶体管β=40。(其中C be I r 26 200β+≈进行计算)。 (1)计算静态值B I ,C I ,CE U (BE U =0.7V ); (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求电压放大倍数? u A 、输入电阻i r 和输出电阻o r (1)计算静态值B I ,C I ,CE U (BE U =0.7V ); 答: 直流电路图:

明矾的制备实验报告

明矾的制备、组分含量测定及其晶体的培养 一. 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无机物的提取、提纯、制备、分析等方法的操作及方案设计。 2. 学习设计综合利用废旧物的化学方法。 3. 学习从溶液中培养晶体的原理和方法。 4. 自行设计鉴定产品的组成、纯度和产率的方法,并鉴定之。 仪器和试剂 (1)仪器:100cm3烧杯,布氏漏斗,抽滤瓶,表面皿,玻璃棒,试管,电子天平,容量瓶(250 mL、100mL),移液管,锥形瓶(两个),烘箱。 (2)试剂废铝(易拉罐),NH3 · H2O(6mol·dm-3),H2SO4(9mol·dm -3),KAl(SO4)2·12H2O 晶种,EDTA溶液(0.02599mol·L-1),二甲酚橙(XO,2g·L-1)水溶液,HCl(6mol·L-1,3mol·L-1),NH3·H2O(1+1),六次甲基四胺溶液(200g·L-1),Zn2+(0.02581 mol·L-1);NH4F溶液:200 g·L-1,贮于塑料瓶中; KOH溶液:1.5mol/L 取8.416g KOH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 氯化钡溶液:0.25g/mL ,取25.45克氯化钡溶于100mL蒸馏水中; 硫酸根标准贮备溶液:550u g/mL,准确称取1.3522g已烘干的基准硫酸钾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 二. 实验提要 目前使用的铝制品的包装和用具较多,因此废旧饮料罐、盒,铝质导线等废 铝很多,设计简便的方法由铝制的易拉罐制备明矾(KAl(SO 4) 2 ·12H 2 O),并培 养明矾的单晶,计算产率和鉴定产品的质量。 1、实验原理 (1)明矾的制备 将铝溶于稀氢氧化钾溶液制得偏铝酸钾: 2Al+2KOH+2H2O=2KAlO2+3H2 往偏铝酸钾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能生成溶解度较小的复盐KAl(SO4)2·12H2O] 反应式为: KAlO2+2H2SO4+10H2O=KAl(SO4)2.12H2O 温度T/K 物质种类273 283 293 303 313 333 353 363 KAl(SO4)2·12H2O/g 3.00 3.99 5.90 8.39 11.7 24.8 71.0 109 243 K2SO4/g 7.4 9.3 11.1 13.0 14.8 18.2 21.4 22.9 单晶的培养 要使晶体从溶液中析出,从原理上来说有两 种方法。以图1的溶解度曲线的过溶解度曲线 为例,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一、实验原理 为了适于碱式碳酸铜的生成和离取, 根据碱式碳酸铜的性质和铜盐的性质, 选用硫酸铜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水浴加热 2CuSO4 + 2NaCO3 + H2O ===Cu2 (OH) 2CO3 + CO2 ↑+ 2NaSO4 反应过程中, 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及反应物配比对反应物均有影响。 二、仪器与药品: 数显恒温水浴锅;气流烘干机;烘干箱;抽滤装置;烧杯;容量瓶;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钡盐溶液 .反应溶液的配置:配置0.5mol·L -1 的CuSO4溶液和0.5mol·L-1Na2CO3溶液各250mL。静置,以备用 称取固体药品硫酸铜31.2110g 和碳酸钠13.2488g , 分别倒入两个250mL 的烧杯中, 用100mL 蒸馏水溶解, 再转入250mL容量瓶中, 配成250mL 溶液。 三、制取碱式碳酸铜的最佳条件 反应温度: 50 ℃; 反应物浓度: 0.5mo l/L 的CuSO4 溶液和0.5mo l/LNa2CO3 溶液, 及反应物配料比: CuSO4 溶液: Na2CO3 溶液1 : 1.2。 四、制备过程设计 1 取60mL0.5mo l/L 的CuSO4 溶液置于150mL 烧杯中, 再取72mL 0.5mo l /L Na2CO3 溶液于另一个150mL 烧杯中。将两个贴有标签的烧杯同时放到50 ℃恒温水浴中加热, 几分钟后取出。 2 将两个烧杯取出, 将CuSO4 溶液倒入Na2CO 3 溶液中, 用玻璃棒搅拌, 静置, 待沉淀完全。减压抽滤,收集产品,并用少量冷水洗涤至洗涤液内不含SO42-为止(用Ba2+检验)。将所得产品烘干,称量,计算产率。 3 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 直到沉淀中不含硫酸根离子为止(可取上层清液少许置于小试管中, 滴加几滴BaCl2 溶液, 观 察有无白色沉淀) , 抽滤。 4 将产品在烘箱中(100 ℃) 烘干, 待冷至室温后称量, 并计算产率。 五、本实验注意事项 1 反应温度不应超过100 ℃, 且要处于恒温; 2 沉淀要洗涤干净; 3 若反应后不能观察到暗绿色或淡蓝色沉淀, 可将反应物保持原样(不可将滤液滤去) 静置1 - 2 天, 再作观察; 4 反应过程中不可将Na2CO3 溶液到入CuSO4 溶液中。

电力电子技术计算题.doc

电力电子技术计算题 1、π/2; 32.1A; 0.707; 2、通过对电压检测,实施对两组反并联晶闸管门极予以控制。例如:输入电压高于10% 时,让VT1、VT2这组反并联的晶闸管的触发脉冲移到180°,使它不输出电压,而让VT3、VT4这组反并联晶闸管的触发脉冲移到0°,使他们分别在正负半周全导通时输出电压降低;当输入电压低于额定值10%时,让VT1、VT2这组反并联晶闸管的触发脉冲移到0°,使他们分别在正负半周全导通。让VT3、VT4反并联晶闸管的触发脉冲移到180°使他们截止,从而使输出电压提高10%,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3、2.4KW 4、U0=133。3V;I0=6。67A; 5、

U d=117V;I d=23。4A;I dVT=7。8A;I VT=13。5A; 6、①星形接法的硒堆过电压保护; ②三角形接法的阻容过电压保护; ③桥臂上的快速熔断器过电流保护; ④晶闸管的并联阻容过电压保护; ⑤桥臂上的晶闸管串电感抑制电流上升率保护; ⑥直流侧的压敏电阻过电压保护; ⑦直流回路上过电流快速开关保护; VD是电感性负载的续流二极管; L d是电动机回路的平波电抗器; 7、U2φ=94V;KP50—5;I2=44。9A;S2=12。66KV A。 8、133.3V;6。67A。 9、423.8V 没有被磁化。因为在曲折接法时,流过同一相的两段绕组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变压器铁心内不会被直流磁化。 10、

U d =445.8V 11、整流电动机状态:电流方向从上到下,电压方向上正下负,反电势E 方向上正下 负,Ud 大于E ,控制角的移相范围0°~90°。 逆变发电机状态:电流方向从上到下,电压U d 方向上负下正,发电机电势E 方向上负下正,Ud 小于E ,控制角的移相范围90°~150°。 12、由于采用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用NPN 三极管做综合管,故同步电压应滞后于晶 闸管阳极电压180o相位角。并画出矢量图如下:同步变压器的联接组别应选择D/Y=11。 13、输出电压平均值为: πωωωωππππ 22222 023)(sin 22)(sin 21U t td U t td U U d =?? ????+=??

模拟电子技术练习题(专升本)

《模拟电子技术》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在N 型半导体中, 是多数载流子, 是少数载流子。 2. 电路如图1-1所示,设二极管的导通电压U D =,则图1-1(a )中U O = V ,图1-1(b )中U O = V 。 (a ) (b ) 图1-1 3.图1-2中二极管为理想器件,则VD 1工作在 状态;VD 2工作在 状态;电流 O I mA 。 4.PN 结具有 特性;稳压二极管的稳压区在其伏安特性曲线的 区内。 5.在晶体管放大电路中,测得一晶体管三个管脚1、2和3 对地的直流电位分别为U 1 = -5 V ,U 2 = -8 V ,U 3 = V ,则与该晶体管对应的电极是:管脚1为 极,2为 极,3为 极,晶体管为 型(PNP 或NPN ),所用材料为 (硅或锗)。 6. 电压放大电路要求是要有较 的输入电阻和较 的输出电阻。 7. 在由NPN 管构成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中,若静态工作点设置得过高,则将产生 失真;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的缺点是存在 失真;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最大问题是存在 现象。 8.共射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 (填“相同”或“相反” );共集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相位 。 9.射极输出器具有输入电阻 和输出电阻 的特点。。 10.为稳定输出电压,应引入 负反馈;为提高输入电阻,应引入 负反馈;当信号源的内阻较大时,为增强负反馈的效果,应引入 负反馈;由集成运 I O

放构成线性放大电路时,应引入 反馈(填“正反馈”或“负反馈” )。 11.集成运放有两个工作区,即线性区和非线性区,则图1-3(a )所示的集成运放工作于 区,图(b )所示的集成运放工作于 区。 图1-3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如图2-1所示电路,二极管D 1和D 2的工作状态为( )。 A .D 1截止,D 2导通 B .D 1导通,D 2截止 C .D 1和D 2均导通 D .D 1和D 2均截止 2.在放大电路中,若测得某晶体管三个极的电位分别为9V ,,,则这三个极分别为( )。 A .C , B ,E B . C ,E ,B C .E ,C ,B D .B , E ,C 3.在图2-2中,V CC =12V ,R C =3kΩ,β=50,U BEQ 可忽略不计,若使U CEQ =6V ,则R B 应为( )。 A .360 kΩ B .300 kΩ C .300 Ω D .400 kΩ 4.工作在放大区的某晶体管当i B 从20μA 增大到30μA 时,i C 从2mA 增大到4mA ,那么它的 值约为( )。 A. 50 B. 200 C. 20 D .100 5.射极输出器( )。 A .有电流放大作用,没有电压放大作用 B .有电压放大作用,没有电流放大作用 图2-1 4V 0V +V CC 图2-2 R B

实验一 硫酸铝钾大晶体的制备

实验一、硫酸铝钾大晶体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制备硫酸铝钾的原理及过程 2、了解从水溶液中培养大晶体的方法,制备硫酸铝钾大晶体,学会及时处理问题的技能。实验中细致摸索条件。 3、熟练掌握溶解、结晶、抽滤等基本操作。 二、试剂 铝片、NaOH(S)、H 2SO 4(3mol/L ,1:1)、K 2SO 4 (S) 、 尼龙线 三、实验原理 1、KAl (SO4)2的制备 2、明矾籽晶培养 保持溶液在一个适当的过饱和度,在一定温度下通过溶剂蒸发使晶体析出,静置一段时间使籽晶形成完整晶型。 3、大晶体制备 通过加热与溶解调解母液的浓度及温度至合适的值,将饱和溶液在室温下静置,靠溶剂的自然挥发来创造溶液的准稳定状态,人工投放晶种让之逐渐长成单晶。 ↑+→++2423)(2622H OH NaAl O H NaOH Al 4223424)(2 SO H 2NaAl(OH)SO Na O H OH Al ++?→?+O H SO Al OH Al SO H 23423426)()(23+→+O H SO KAl O H SO K SO Al 22424234212)(224)(?→++

利用原料和硫酸铝钾的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计算出所需要的原料量。 四、实验过程 1、Al 2(SO4)3的制备 溶解 250mL 4.5gNaOH 60mL 水 Al 屑 分批加入 至反应基本完全 20-30mL 水 趁热抽滤 250mL 滤液 3mol/L H 2SO 4 至pH8-9 趁热抽滤 加热沸腾 加热 抽滤 溶解度曲线 O H SO KAl 22412)(?

碱式碳酸铜制备

查看文章 实验二十一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2009-04-10 20:49 实验二十一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实验目的] 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适合的温度条件,以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碱式碳酸铜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绿色或淡蓝绿色,加热至200o C 即分解,在水中的溶解度度很小,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 思考题: 1. 哪些铜盐适合制取碱式碳酸铜?写出硫酸铜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估计反应的条件,如反应的温度、反应物浓度及反应物配料比对反应产物是否有影响。 [实验药品] 由学生自行列出所需仪器、药品、材料之清单,经指导老师的同意,即可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 一、反应物溶液配制 配制0.5mol·L-1的CuSO4溶液和0.5mol·L-1的Na2CO3溶液各100mL。 二、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 1.CuSO4和Na2CO3溶液的合适配比 置于四支试管内均加入2.0 mL 0·5 mol.L-1 CuSO4溶液,再分别取0.5 mol·L-1 Na2CO3溶液1.6 mL、2.0 mL、2.4 mL及2.8 mL依次加入另外四支编号的试管中。将八支试管放在75o C水浴中。几分钟后,依次将CuSO4溶液分别倒入中,振荡试管,比较各试管中沉淀生成的速度、沉淀的数量及颜色,从中得出两种反应物溶液以何种比例混合为最佳。 思考题 1)各试管中沉淀的颜色为何会有差别?估计何种颜色产物的碱式碳酸含量最高?

2)若将Na2CO3溶液倒入CuSO4溶液,其结果是否会有所影响? 2.反应温度的探求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0mL0.5mol·ml-1CuSO4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合适用量的0.5mol·L-1Na2CO3溶液。从这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将它们分别置于室温,50o C,100o C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并观察现象,由实验结果确定制备反应的合适温度。 思考题: 1)反应温度对本实验有何影响? 2)反应在何种温度下进行会出现褐色产物?这种褐色物质是什么? 三、碱式碳酸铜的准备 取60mL0.5moL·L-1CuSO4溶液,根据上面实验确定的反应物合适比例及适宜温度制取碱式碳酸铜。待沉淀完全后,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直到沉淀中不含SO42-为止,吸干。 将所得产品在烘箱中于100o C烘干,待冷至室温后称量,并计算产物。 [实验习题] 制备碱式碳酸铜的几种方法 (1)由Na2CO3·10H2O跟CuSO4·5H2O反应制备 根据CuSO4跟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进行计算,称取14gCuSO4·5H2O,16gNa2CO3·10H2O,用研钵分别研细后再混合研磨,此时即发生反应,有“磁磁”产生气泡的声音,而且混合物吸湿很厉害,很快成为“粘胶状”。将混合物迅速投入200mL沸水中,快速搅拌并撤离热源,有蓝绿色沉淀产生。抽滤,用水洗涤沉淀,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绿色晶体。该方法制得的晶体,它的主要成分是 Cu2(OH)2CO3,因反应产物与温度、溶液的酸碱性等有关,因而同时可能有蓝色的2CuCO3·Cu(OH)2、2CuCO3·3Cu(OH)2和2CuCO3·5Cu(OH)2等生成,使晶体带有蓝色。 如果把两种反应物分别研细后再混合(不研磨),采用同样的操作方法,也可得到蓝绿色晶体。 (2)由Na2CO3溶液跟CuSO4溶液反应制备 分别称取12.5gCuSO4·5H2O,14.3gNa2CO3·10H2O,各配成200mL溶液(溶液浓度为0.25mol·L-1)。在室温下,把Na2CO3溶液滴加到CuSO4溶液中,并搅拌,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至变蓝为止,得到蓝色沉淀。抽滤,用水洗沉淀,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色晶体。该晶体的主要成分为

电子技术练习题(数字基础)

电子练习题 一、判断 1、逻辑变量的二值0和1表示数量的大小。() 2、逻辑变量是二元常量,只有两个值,即0和1,而没有中间值。() 3、变量A、B、C逻辑函数其对应卡诺图的小方格有16个。() 4、变量A、B、C、D逻辑函数其对应卡诺图的小方格有10个。() 5、变量A、B、C、D逻辑函数其对应卡诺图的小方格有16个。() 6、变量A、B、C逻辑函数其对应卡诺图的小方格有8个。() 7、2位二进制编码器有2个输入端2个输出端。( ) 8、3位二进制编码器有3个输入端8个输出端。( ) 9、在逻辑代数中,如果A+1=1,则A=0.() 10、在逻辑代数中,如果AB=AC,则B=C.() 11、在逻辑学中,B+B=B。() 12、n个变量的逻辑函数,其卡诺图有n2个小方格。() 13、逻辑函数式1+BC=BC。() 14、在数字电路逻辑电路中,信号只有“高”和“低”电平两种取值。() 15、 CMOS的输入端可以悬空,而TTL的输入端不可以悬空。() 16、正逻辑是指用1表示低电平,用0表示高电平。() 17、负逻辑是指用1表示高电平,0表示低电平。() 18、 TTL与非门的噪声容限是用来说明与非门抗干扰能力大小的参数,噪声容限小,说明抗干扰能力强,反之则弱。() 19、非门的逻辑功能是有1出1,有0 出0. ()

20、非门通常是多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 21、在数字电路中,高电平和低电平指的是一定的电压范围,而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 22、三极管饱和之后,如基极电流愈大,则管子饱和俞深,抗干扰能力愈强。() 23、与门的逻辑功能是有1出1,全0出0。() 24、或门的逻辑功能是有0出0,全1 出1. () 25、与非门的逻辑功能是全0出1,有1出0. () 26、或非门的逻辑功能是全0出1,有0出1. () 27、异或门的逻辑功能是同出1,异出0. () 28、同或门的逻辑功能是同出0,异出1. () 29、数字信号是指随时间变化在数值是连续变化的电信号。() 30、传输门是一种传输信号的可控开关电路,其具有双向传输特性,也可称为双向开关。() 31、逻辑门电路是指具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端的开关的电路。() 32、数字电路的分析方法只能用逻辑代数分析。() 33、串联型限幅电路是利用二极管导通起限幅作用;而并联型限幅电路是利用二极管截止起限幅作用。() 34、由三个开关并联起来控制一只电灯时,电灯的亮与不亮同三个开关的闭合或断开之间的对应关系属于与的逻辑关系。() 35与门的逻辑功能可以理解为输入端为0,则输出端必为0,只有当输入端全为1时,输出端才为1。() 36逻辑是指事物的因果规律,逻辑电路所反应的输入状态(因)和输出状态(果)逻辑关系的电路。()

实验十七 聚合硫酸铝的制备及性能测定

实验十七聚合硫酸铝的制备及性能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聚合硫酸铁的制备及净化水的知识; 2、学习和了解絮凝沉降法处理工业废水的有关知识; 3、掌握含锌废水浮选处理技术; 4、巩固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法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聚合硫酸铁是一种铁系无机高分子混凝剂,与硫酸亚铁、三氯化铁、硫酸铝以及碱式氯化铝等相比,具有无毒、适用pH 范围广、矾花大、沉降快等优点,对COD、色度以及重金属离子等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给排水工业和废水处理等行业。 生产聚合硫酸铁的原料来源很多,如硫酸亚铁、钢铁酸洗废液、铁泥和铁矿石等,其中以硫酸亚铁为原料的生产工艺简单,条件温和,成品杂质少,品质高。本实验以钛白粉厂的副产品硫酸亚铁为原料,在常温常压下采用双氧水直接氧化法合成聚合硫酸铁。 按照氧化方式的不同,聚合硫酸铁的生产方法可分为直接氧化法和催化氧化法两大类。直接氧化法是直接通过强氧化剂(如NaClO、KClO3、H2O2等) 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经水解和聚合获得聚合硫酸铁; 催化氧化法是在催化剂( 如NaNO2、HNO3等) 的作用下,利用空气或氧气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经水解和聚合获得聚合硫酸铁。催化氧化法一般以空气为氧化剂,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广,但需在较高的温度(80 ℃) 和反应压力(0. 3 MPa) 下进行,反应时间较长(NaNO2法为17 h ,HNO3法为5 h) ,需要安装废气净化装置,以脱去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氮氧化物气体,工艺流程复杂,对设备要求较高,投资较大。

二价铁被双氧水氧化形成三价铁离子。在一定pH下,铁离子水解生成聚合硫酸铁,当稀释时进一步发生水解,形成Fe(OH)3 胶体,通过沉淀、吸附、絮凝等作用,使水相中的悬浮物、染料、Zn2+被转入固相。固相的物质可通过过滤或上浮法除去。 Fe(H2O)33++OH- →Fe(OH)3↓+3H++H2O Zn2++OH- →Zn(OH)2↓ 再通过浮上法,将氢氧化铁胶体浮上,使水中锌除去。 三、试剂与仪器 试剂:硫酸亚铁、硫酸、双氧水、酞青蓝或酞青绿、松节油。 标准锌溶液:称取 0.4399g(保证试剂)ZnSO 4?7H 2 O溶于水中,并稀释到1升, 此溶液为1.00μg/ml 的锌。 1.0%十二烷基硫酸钠。 1.0%油酸钠。 其它:1.0%NaOH、1%Fe 2(SO 4 ) 3 溶液。 仪器:78HW-1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锥形瓶(250ml,6个)、容量瓶(100ml)、722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移液管。 四、实验步骤与现象: 1、聚合硫酸铁的制备 称取10.99g磨细后的硫酸亚铁于250 mL 锥形瓶中,加水25 mL,此时溶液 呈现蓝绿色,浓硫酸0.64 mL ,开启搅拌器,用滴管缓慢加入H 2O 2 2.7mL(用滴管 加入),每隔三秒加一滴。加完后,溶液呈现深褐色静置,冷却,即得聚合硫酸铁成品溶液。 2、产品的性能检测(去浊率测定) 取200 mL 高浊度原水样(6份),其中五份加入1∶100 稀释后的聚合硫酸铁5 mL ,剧烈搅拌3min ,慢速搅拌10min,然后静置相同长的时间后取上层清液(液面以下2~3cm 处) ,测定其在420nm的吸光度,比较处理前后之吸光度,则得到去浊率。用不同用量的聚合硫酸铁进行实验,测水样的吸光度,得去浊率。作用量与去浊率的关系图,找出最佳用量。

实验报告-利用铝箔制备明矾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利用铝箔制备明矾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废弃物利用的意义及其经济价值。(因为用铝箔做原料,所以没有涉及。) 2.了解用废铝罐制备明矾的实验原理。 3.练习煤气灯使用、台秤称量,学习溶解、过滤、结晶、干燥等基本操作,了解冰水 浴的使用。 三、实验原理: 1.铝与KOH的反应: 2Al + 2 KOH + 6H2O →2Al(OH)4- + 2K+ + 3H2 2.加入H2SO4 的反应: Al(OH)4- + H+→Al(OH)3↓+ H2O 3.继续加入H2SO4 的反应: Al(OH)3↓+ 3 H+ →Al3+ + 3 H2O 4.加入M3+生成明矾: K+ + Al3+ + 2SO42- + 12 H2O →KAl(SO4)2·12 H2O 四、实验用品: 铝箔、KOH(1mol/L)、H2SO4(6mol/L) 五、实验步骤及现象: 1.用电子天平称取1g铝箔——铝箔的质量恰好为1.00g。 2.量取1mol/L的KOH溶液60ml于250ml烧杯中,将铝箔撕成细条放入烧杯中—— 铝与KOH溶液反应,产生气泡速度逐渐加快。 3.用煤气灯加热烧杯——铝箔逐渐溶解,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最终全部溶解。 4.略冷却后,用布氏漏斗减压过滤溶液——滤去灰黑色的不溶物,得到无色清液。 5.将滤液转移至150ml的新烧杯中,并取25ml的6mol/L H2SO4 溶液在搅拌下缓慢加 入烧杯中——刚加入硫酸时,烧杯中逐渐生成白色沉淀;后随着硫酸继续加入,少 量沉淀溶解,但杯底仍有较多白色沉淀。 6.用煤气灯加热烧杯——白色沉淀全部溶解;加热溶液至沸腾,待溶液剩余大约60ml

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备培训资料

废铝箔之硫酸铝钾大晶体及碱式碳酸铜制 备

实验题目:由废铝箔制备硫酸铝钾大晶体 一、实验目的 1、巩固对铝和氢氧化铝两性的认识,掌握复盐晶体的制备方法; 2、了解从水溶液中培养大晶体的方法,制备硫酸铝钾大晶体。 3、掌握沉淀与溶液分离的几种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明矾的性状 明矾又称白矾、钾矾、钾铝矾、钾明矾、十二水硫酸铝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化学式KAl(SO4)2·12H2O,式量474.39,正八面体晶形,有玻璃光泽,密度1.757g/cm3,熔点92.5℃。64.5℃时失去9分子结晶水,200℃时失去12分子结晶水,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20度,1个标准大气压下,明矾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5.90g。 表1 溶解度的参照表 2、明矾晶体的实验制备原理

铝屑溶于浓氢氧化钾溶液,可生成可溶性的四羟基合铝(Ⅲ)酸钾K[Al(OH)4],用稀H 2SO 4调节溶液的pH 值,将其转化为氢氧化铝,使氢氧化铝溶于硫酸,溶液浓缩后经冷却有较小的同晶复盐,此复盐称为明矾 [KAl(SO 4)2·12H 2O ]。小晶体经过数天的培养,明矾则以大块晶体结晶出来。制备中的化学反应如下: 2Al + 2KOH + 6H 2O ══ 2K[Al(OH)4] + 3H 2↑ 2 K[Al(OH)4] + H 2SO 4 ══ 2Al(OH)3↓+ K 2SO 4 + 2H 2O 2Al(OH)3 + 3H 2SO 4 ══ Al 2(SO 4)3 + 6 H 2O Al 2 (SO 4)3 + K 2SO 4 + 24H 2O ══2KAl(SO 4)2·12H 2O 三、实验步骤 1、工艺流程图 废铝→溶解→过滤→酸化→浓缩→结晶→过滤 单晶培养→明矾单晶 2、明矾晶体的实验制备 取50mL2mol·L -1 KOH 溶液,分多次加入2g 废铝制品(铝质牙膏壳、铝合金易拉罐等),反应完毕后用布氏漏斗抽滤,取清液稀释到l00mL ,在不断搅拌下,滴加3 mol·L -1 H 2SO 4溶液,调ph6-7(按化学反应式计量,约41mL)。加热至沉淀完全溶解,并按计量数加入 ,适当浓缩溶液,然后用自来水冷却结晶,抽滤,所得晶体即为KAl(SO 4)2·12H 2O 。 3、明矾透明单晶的培养 KAl(SO 4)2·12H 2O 为正八面体晶形。为获得棱角完整、透明的单晶,应让籽晶(晶种)有足够的时间长大,而晶籽能够成长的前提是溶液的浓度处于适当 KOH ↘ H 2SO 4 ↘ K 2SO 4 ↘ K 2SO

实验二十一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实验二十一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实验目的] 通过碱式碳酸铜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适合的温度条件,以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碱式碳酸铜为天然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呈暗绿色或淡蓝绿色,加热至200o C 即分解,在水中的溶解度度很小,新制备的试样在沸水中很易分解。 思考题: 1. 哪些铜盐适合制取碱式碳酸铜?写出硫酸铜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估计反应的条件,如反应的温度、反应物浓度及反应物配料比对反应产物是否有影响。 [实验药品] 由学生自行列出所需仪器、药品、材料之清单,经指导老师的同意,即可进行实验。 [实验内容] 一、反应物溶液配制 配制0.5mol·L-1的CuSO4溶液和0.5mol·L-1的Na2CO3溶液各100mL。 二、制备反应条件的探求 1.CuSO4和Na2CO3溶液的合适配比 置于四支试管内均加入2.0 mL 0·5 mol.L-1 CuSO4溶液,再分别取0.5 mol·L-1 Na2CO3溶液1.6 mL、2.0 mL、2.4 mL及2.8 mL依次加入另外四支编号的试管中。将八支试管放在75o C水浴中。几分钟后,依次将CuSO4溶液分别倒入中,振荡试管,比较各试管中沉淀生成的速度、沉淀的数量及颜色,从中得出两种反应物溶液以何种比例混合为最佳。 思考题 1)各试管中沉淀的颜色为何会有差别?估计何种颜色产物的碱式碳酸含量最高? 2)若将Na2CO3溶液倒入CuSO4溶液,其结果是否会有所影响?

2.反应温度的探求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0mL0.5mol·ml-1CuSO4溶液,另取三支试管,各加入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合适用量的0.5mol·L-1Na2CO3溶液。从这两列试管中各取一支,将它们分别置于室温,50o C,100o C的恒温水浴中,数分钟后将CuSO4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中,振荡并观察现象,由实验结果确定制备反应的合适温度。 思考题: 1)反应温度对本实验有何影响? 2)反应在何种温度下进行会出现褐色产物?这种褐色物质是什么? 三、碱式碳酸铜的准备 取60mL0.5moL·L-1CuSO4溶液,根据上面实验确定的反应物合适比例及适宜温度制取碱式碳酸铜。待沉淀完全后,用蒸馏水洗涤沉淀数次,直到沉淀中不含SO42-为止,吸干。 将所得产品在烘箱中于100o C烘干,待冷至室温后称量,并计算产物。[实验习题] 制备碱式碳酸铜的几种方法 (1)由Na2CO3·10H2O跟CuSO4·5H2O反应制备 根据CuSO4跟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进行计算,称取 14gCuSO4·5H2O,16gNa2CO3·10H2O,用研钵分别研细后再混合研磨,此时即发生反应,有“磁磁”产生气泡的声音,而且混合物吸湿很厉害,很快成为“粘胶状”。将混合物迅速投入200mL沸水中,快速搅拌并撤离热源,有蓝绿色沉淀产生。抽滤,用水洗涤沉淀,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绿色晶体。该方法制得的晶体,它的主要成分是 Cu2(OH)2CO3,因反应产物与温度、溶液的酸碱性等有关,因而同时可能有蓝色的2CuCO3·Cu(OH)2、2CuCO3·3Cu(OH)2和2CuCO3·5Cu(OH)2等生成,使晶体带有蓝色。 如果把两种反应物分别研细后再混合(不研磨),采用同样的操作方法,也可得到蓝绿色晶体。 (2)由Na2CO3溶液跟CuSO4溶液反应制备 分别称取12.5gCuSO4·5H2O,14.3gNa2CO3·10H2O,各配成200mL溶液(溶液浓度为0.25mol·L-1)。在室温下,把Na2CO3溶液滴加到CuSO4溶液中,并搅拌,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至变蓝为止,得到蓝色沉淀。抽滤,用水洗沉淀,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色晶体。该晶体的主要成分为5CuO·2CO2。如果使沉淀与Na2CO3的饱和溶液接触数日,沉淀将转变为

数字电子技术练习题及答案

数字电子技术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238)10=( )2 =( EE )16。(110110.01)2=( 36.4 )16=( 54.25 )10。 2、德?摩根定理表示为 B A +=( B A ? ) , B A ?=( B A + )。 3、数字信号只有( 两 )种取值,分别表示为( 0 )和( 1 )。 4、异或门电路的表达式是( B A B A B A +=⊕ );同或门的表达式是( B A AB B A ?+=⊙ ) 。 5、组成逻辑函数的基本单元是( 最小项 )。 6、与最小项C AB 相邻的最小项有( C B A )、( C B A ? ) 和 ( ABC ) 。 7、基本逻辑门有( 与门 )、( 或门 )和( 非门 )三种。复合门有( 与非门 )、( 或非门 )、( 与或非门 )和( 异或门 )等。 8、 9、 10、最简与或式的定义是乘积项的( 个数最少 ),每个乘积项中相乘的( 变量个数也最少)的与或表达式。 11、在正逻辑的约定下,“1”表示( 高电平 ),“0”表示( 低电平 )。在负逻辑的约定下,“1”表示( 低电平 ),“0”表示( 高电平 )。 12、一般TTL 门电路输出端( 不能 )直接相连,实现线与。(填写“能”或“不能”) 13、三态门的三种可能的输出状态是( 高电平 )、( 低电平 )和( 高阻态 )。 14、实现基本和常用逻辑运算的(电子电路),称为逻辑门电路,简称门电路。 15、在TTL 三态门、OC 门、与非门、异或门和或非门电路中,能实现“线与”逻辑功能的门为(OC 门),能实现总线连接方式的的门为(三态门)。 16、T TL 与非门的多余输入端不能接( 低 )电平。 17、 18、真值表是将输入逻辑变量的( 所有可能取值 )与相应的( 输出变量函数值 )排列在一起而组成的表格。 19、组合逻辑电路是指任何时刻电路的稳定输出,仅仅只决定于(该时刻各个输入变量的取值)。 20、用文字、符号或者数码表示特定对象的过程叫做( 编码 )。把代码的特定含义翻译出来的过程叫( 译码 )。 在几个信号同时输入时,只对优先级别最高的进行编码叫做( 优先编码 )。 21、两个1位二进制数相加,叫做(半加器)。两个同位的加数和来自低位的进位三者相加,叫做(全加器)。 22、比较两个多位二进制数大小是否相等的逻辑电路,称为(数值比较器)。 23、半导体数码显示器的内部接法有两种形式:共(阳)极接法和共(阴)极接法。对于共阳接法的发光二极管数码显示器,应采用(低)电平驱动的七段显示译码器。 24、能够将( 1个 )输入数据,根据需要传送到( m 个 )输出端的任意一个输出端的电路,叫做数据分配器。 25、在多路传输过程中,能够根据需要将( 其中任意一路挑选出来 )的电路,叫做数据选择器,也称为多路选择器或多路开关。 26、触发器又称为双稳态电路,因为它具有( 两个 )稳定的状态。 27、根据逻辑功能不同,触发器可分为( RS 触发器 )、( D 触发器 )、( JK 触发器 )、( T 触发器 )和( T ’触发器 )等。根据逻辑结构不同,触发器可分为( 基本触发器 )、( 同步触发器 )和( 边沿触发器 )等。 28、JK 触发器在JK =00时,具有( 保持 )功能,JK =11时;具有( 翻转 )功能;JK =01时,具有( 置0 )功能;JK =10时,具有( 置1 )功能。 29、JK 触发器具有( 保持 )、( 置0 )、( 置1 )和( 翻转 )的逻辑功能。D 触发器具有( 置0 )和( 置1 )的逻辑功能。RS 触发器具有( 保持 )、( 置0 )和( 置1 )的逻辑功能。 T 触发器具有( 保持 )和( 翻转 )的逻辑功能。T ’触发器具有( 翻转 )的逻辑功能。 30、边沿触发器具有共同的动作特点,即触发器的次态仅取决于CP 信号( 上升沿或下降沿 )到来时刻输入的逻辑状态,而在这时刻之前或之后,输入信号的变化对触发器输出的状态没有影响。 31、基本RS 触发器的特性方程是( n n Q R S Q +=+1 );其约束条件是( 0=RS )。JK 触发器的特性方程是( n n n Q K Q J Q +=+1 );D 触发器的特性方程是( D Q n =+1 );T 触发器的特性方程是( n n n Q T Q T Q +=+1 ); T ’触发器的特性方程是( n n Q Q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