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五行拳劲力之练法

形意五行拳劲力之练法
形意五行拳劲力之练法

形意五行拳劲力之练法

第一步是练死步(定步),

要求慢练、不发力。主要是规范拳架,循规蹈矩,进而练调息运气(练逆腹式呼吸、小周天、提放术等),摸劲(练内三合,外三合,用身心去领悟劲)。劈拳的动作极其简单,严格地讲劈拳就两个动作,上一步钻一拳,再上一步劈一掌。如果复杂点说再加上回身和起式、收式动作。但我们不能小瞧了这两个动作,它代表的是两个劲路(若细论它又内涵着若干种劲道)。实践证明,初学者对劈拳劲路的认知,越简单越好,不要太复杂了,搞复杂了一个劲也练不出来。相对来讲,在传统武术中形意拳是比较刚硬的拳种。但本门的练法,第一步功是慢练、练柔、不发力。说是打拳不如说是“摆拳”,老师一个势子一个势子地“摆弄”你。慢得程度近似打太极拳,又像站“活桩”,极其枯燥,但很吃功夫。这种练法要求架子很大,很舒展,呼吸要求顺畅自然。这个阶段主要是练规范拳架,达到抻筋拔骨,通顺经络之目的。

有了形体的规范,下一步就是“摸劲”。

这又有点像打太极了,不是外形的发力,主要是用意。有句话叫“有的放矢”,形意拳就是这样,为了这一拳一脚的目的,发招迅捷明快,不拖泥带水。形意拳的拳劲是要求把全身三盘九节之劲路,把五脏六腑之内气,综合一体形成一个整劲发出去。这个劲不是一蹴而就能得

到的(是要经过一定时目的系统训练)。五行拳以极其简练的招式,千万次有意识的操练,其目的就是要摸准这个劲。“拳法之妙在于运劲”,其实运劲就是运气。所谓拳劲,应当是通过特殊的训练,人体培养生成的一种内劲。它是有别于人体自身本力的一种活劲。本门所传形意拳的练法是讲究以身运气,以气催力,通过身体的强化训练而产生充盈的内气。需要时靠丹田鼓荡迸发出内力。内气越足,发力越大越猛,而且是能刚能柔。刚柔相济、游刃自如。

不要小瞧了劈拳的一钻一劈,就是用这两个式子,本门的传人一代一代练出了拳家梦寐以求的丹田内功。有了这个内功(内气),既强壮了体魄,也增加了技击和抗击打能力,很是宝贵。

从某种程度上讲本门所传形意拳之拳劲不是打出来的,而是“摸”出来的。初步练拳就是练这个“摸”劲。说明白一点,就是打拳时用手、脚、身体去感悟这个拳劲。当然具体练法很多,比如说一拳打出去,老师说你的肩要放开。再如一掌劈出去,老师说气要踩在前脚底下,这样讲对初习者可能不明头理,只有经过实际练习了一定程度,慢慢才会有所悟。初习劈拳的练法记住一句话,“劈拳如推山”。不是一下子把掌推出去,而是慢慢地推出去,在推得过程中去体会其中的劲。

练形意拳的都知道形意拳有鸡腿一说,其实形意的鸡腿,绝不是仅指其单腿负重而言。本门所传的鸡腿秘传之法是“拿着”腿行步,只有“拿着”腿走步,才能走出形意拳特有的行犁步,才能前进后退收发自如。这种步法对日后练习散打实作非常有用。关于这“拿着”

脚走步,有兴趣者可以细心观察农家散养的大公鸡走步,或有所悟。

第二步功法是跟步练法。

所谓跟步就是行拳时前脚向前趟一大步,后脚随之跟进半步。有了第一步功法的基础(精气充沛),此时可以试着发力。形意拳发的是整体劲,要求四肢百骸内外合一整体发劲,不能胳膊是胳膊腿是腿,谁也不管谁。对于形意拳的发劲,形意门各派练者各有所得。本门的传法是:后脚蹬劲、前脚前趟;梢节领、中节随、根节追;丹田抖动,脊背发力。要求发力瞬间,内气下沉,气要踩在前脚底下,丹田鼓荡(小腹凸起),劲力突发。

要想得到形意拳的惊炸弹崩之劲,跟步发劲这步功夫必不可少。但前提是要通过站桩聚力(浑元力)、定步行拳练气,摸劲之练功程序,得到充盈的丹田内气功夫。其次是要多练单操发力,要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单式经常反复地操练,如操练:五行手、蛇形手、虎形手、马形手、刀削手、掸手、立桩肘、双开弓、抖绝等。单操发力之要领是:全身放松,头顶项竖,松肩坠肘,直背塌腰,松胯屈膝,气沉丹田,降至涌泉。做到腰裆下去,问地要力。丹田抖动,脊背发力。发力要短促,发力前全身放松,先蓄后发,发力只在瞬间。发力时做到:脚蹬地(踏实)、梢打(力点),气沉(小腹凸起),意气力同时到位,瞬间发出一个短促迅猛的爆炸力。

跟步发力是锻炼形意拳发力的关键一步。但一定要有充盈的内气才可练此步功法,不然盲目操练极易震伤大脑、损害内脏,习者务要

切记。

第三步是练活步发力。

这是在前面跟步发力的基础上练习活步发力。操练时以左三体式起式,后脚(右)向前上一步,然后左脚向前上一步,最后是左脚蹬劲,后脚(右)再向前趟一大步,同时左脚跟进半步,右掌前劈发力。此步功法与跟步发力相比,增加了步子也增加了发力难度。练得是行进中的劲力平衡,身体的松紧适度,步法沉稳,呼吸有序,身法轻灵,行进中身体切忌忽高忽低,一定要在平行中前进,特别是最后一步发力,一定要保持身体的高度协调,这样才能在发力之瞬间,打出浑厚沉实的形意拳特有爆发力。

活步发力的要点与跟步发力的要求大致相同,关键要注意在行进中一定要精神专注,六合一体,劲力顺达。

第四步是练行步拳。

这是有了跟步发力,活步发力基础后,内气更加充盈,劲力愈加饱满,可以进一步练习行步拳,这一步是练暗劲功夫。主要是练气血畅通,身法轻灵,步法稳健。其特点是步不停拳不停,行拳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所谓行步拳就是“脚踏七星步,手运乾坤转”。练到这步功夫,行拳时要求劲力含蓄,由明转暗,亦刚亦柔,不着意于力,由内而外,顺势而发,劲力顺达,进而向无形无象的化劲阶段转化。

以上是我们这一支锻炼形意五行拳劲力的主要练功方法程序。

通过这几步科学规范的锻炼步骤,习者可以少走弯路,能较快地学习掌握五行拳之拳劲基本功。当然严格地讲,这些还都属于形意拳基本功夫范畴(即有规矩的练法)。得到的东西除了养生效能外,一切拳脚及内在功夫只能间接为散打交手服务,

若要用于散打实战,还要进一步练习散练五行拳(即盘身掌功夫),

就是把前面所练五行拳的东西串起来,无规矩地自由随意演练。形意拳练到这一步,已经是无形无象(忘形忘象),完全是脱胎换骨,什么定步、跟步、活步、行步,都已是明日黄花,此时人即是拳,拳即是人。一经动念,即举摹练,方圆数丈可练,卧牛之地亦可练。此时走出的东西已不是昨天的架势,可细细品味又都有往日的痕迹。什么鸡腿龙身熊取物,虎扑鹰捉龙探爪,猴窜马奔蛇吐信,劈拳炮打双换影,全是在不经意之中走出来。一切都是随心所欲,随招就势,随意而作。形意拳如练到这一步,已入化境,日久功深而定会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高深境界。

形意拳-怎样认识和练好拳

形意拳-怎样认识和练好拳 怎樣認識和練好形意拳 ---李文彬李宏 (摘自美國"功夫"刊物95年2.3期) 形意拳是中國武術中傳播較久,習者較多的著名拳種之一。它具有體用兼優,內外兼修老幼皆宜, 剛柔相濟的技法特色。它的理論深湛,尤多隱諱,但它動作簡樸無華,效果顯著故為廣大武術愛好者 所喜愛。甫於它傳播年久,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多種多樣地衍變,廣大形意拳愛好者只有循理務實采長 補短,才能在學練中得到認識以鑒別良莠,繼而持之以恆地鍛煉,就可以達到祛病強身和實戰中應用 的效果。 學練形意拳能夠事先對它的技法源流和衍變有所瞭解,有利於瞭解探索它的不同理論和技法特 點,從而利於識別其理論和練法的優劣並其技術精華的學練掌握。 對形意拳的創始人以及前幾代傳人上有過爭議的。就形意拳譜,武術史料記載和現代人考證,此 拳為中國明朝末年清朝初期姬際可(1602-1680年)所創。姬傳曹繼武,曹傳戴龍邦,戴傳李洛能,李傳河北郭雲深、劉奇蘭等及山西宋世榮、車毅齋等。這一傳習關係得到大多數武林界史學界人士的承 認。拳名歷經六合拳、心意六合拳、心意拳、意拳(不同于王薌齋先生所傳的意拳)的衍變,最後才

定為形意拳。就拳技的衍變情況看,姬際可傳的拳法和現在的形意拳大不相同。從少林寺秘不外傳的 心意把,十二大勢及河南馬學禮所傳的心意拳十大形等明顯看出與形意拳的不同特點。例如步型上, 他們所傳都有是側身弓箭步(如圖1),而形意拳則是三體式樁步;在拳法上雖多是著重單勢動作磨礪, 利於實戰,但在動作要求、名稱的技法上經多番衍變與現在的形意拳不僅實質不同,而且面貌亦大不 一樣。戴龍邦在中國山西祁縣一帶所傳的稱為六合拳或心意六合拳,雖用的是側身弓箭步,尚未形成 現代形意拳所用的雞腿和槐蟲步,但在技法上強調了內外合一,開始著重體會內在意識和呼吸及勁力 和動作的內外結合;強調了以丹甪為本,以意領氣,手腳相合,攻防一體。從這些技法要領來看戴龍 邦先生開始從動作,招法的傳統習練中突出了內意、內勁以及神氣的運用。這一飛躍的轉變是技法上 的昇華。無疑是對形意拳衍變的一大貢獻。而李洛能(1808-1890)學自山西戴龍邦,傳入河北,曾叫意拳,後改名叫形意拳。他用似斧、似閃(似電)、似箭、似炮、似彈之形來提煉的精華動作,形成劈、 鑽、崩、炮、橫這一形意五行拳的形和意。按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排序,以達到強身治病,增進功力的 目的。又把戴龍邦的十大形七小形以象形取意精化成為十二形。這就是改名為形意拳的甫來。實際上

练习形意拳的步骤

练习形意拳的步骤 形意拳是内家拳,是体用兼修的优秀拳术。所以练习它可以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练习它可以自卫防身,学习它可以培养毅力,学习它可以陶冶情操,增加生活乐趣。所以男女老幼皆可练习,体质强弱皆可练习,有否武术基础皆可练习,有无腰腿功夫皆可练习。但练习形意拳要有一定步骤,要循序而渐进。 1、练习形意拳要从三体式人手 三体式是形意拳的基本桩功。三体者,头、身、足也。不是真得练头、身、足。头、身、足是指把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故谓三体式。其实是身体的上上下下、内内外外无一不包括。 站三体式时要时时刻刻,一丝不苟地遵照形意拳的"九歌"来练习,不能有丝 毫的偏离,这样才能把身体的头、身、肩、臂、手、指、胯、腿、膝、足、耻、臀、口等等的姿势练准确,经过长期练习成为定型。每当练习形意拳时一举手,一投足就合规范。练习三体式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增强腿部力量。练习三体式也是练习内三合,意、气、力的过程。通过意念的统帅,引导形体姿势的正确,“形正而气顺”,引导呼吸,气沉丹田。丹田内气充盈,鼓荡,产生内劲,逐渐达到内三合,从而为练习形意拳打下坚实的基础。练习形意拳时,时时离不开三体式,所以说三体式是形意拳之母。 练习三体式时不可使用拙力,不可努气,不可腆胸提腹,要谨防这三害,练习三体式时上身要放松,舌抵上腭,提杠溜臂,在意念引导下,气沉丹田。练习三体式是养精养气养神,打通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畅通整个经络的过程,从而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有病祛病,无病健身,益寿而延年。 2、三体式有了一定基础后再学练五行拳

五行拳指劈、崩、钻、砲、横五种拳法。内应心、肝、肺、脾、胃五脏,外合金、木、水、火、土五行,故称五行拳,它是练习十二形和其它套路的基础。练习这些套路时都离不开五行拳,如3个崩拳连着一个砲拳叫"鹳子人林",一崩 拳可叫"黑虎人洞",也可叫"金鸡食米",又可叫"燕子啄泥",不胜枚举。故五行 拳是形意拳的根,练好了五行拳,就等于练好了形意拳。所以练习形意拳的人,每天必须练习五行拳。会练形意拳的人都在五行拳上下功夫。 学练五行拳时要从学练动作入手,每个动作都要符合“八势”、“八要”、“九歌”的规定。刘奇兰先生曰:“观其外,而知其内,其外正则气顺,其形反则气逆”。所以练习外三合是第一步,只有动作准确姿势到位,手脚齐至才能够“气则顺”而“气沉丹田”,这就是第二步功夫,即是练习内三合了。这时候,一方面继续纠正动作,一方面练习“气沉丹田”,一方面要“找劲”。例如,练习劈拳时,动作对否,呼吸平稳自然了,就要练习劈劲。这劈劲不是一学就会也不是一天可练成了,要通过劈拳动作的练习把它找到。练钻拳也如是,崩、砲、横也如是。继续练习纠正动作就是外三合,练习气沉丹田,找劲就是内三合。劲找到了就说明你巳“气沉丹田”了,已达到“六合”了。这种“六合”劲就是形意拳最讲求的“整劲”。 练习五行拳也要谨防“拙力、努气、腆胸提腹”三害。如犯三害,不仅“整劲”练不出来,身体也要出病,如憋气胸闷等等,不可不谨防。 学练五行拳时不可好高鹜远,明劲还没练好就去追求柔劲、化劲,结果一事无成。通过五行拳的练习能够达到“六合”,打出“整劲”已难能可贵了。 五行拳有基础后可以练习“五行连环拳”。在“五行连环拳”的基础上可以学练“五行连环刀”,“五行连环剑”,“五行连环枪”,“五行连环棍”等等器械。 3、五行拳有了一定基础,再学练十二形

形意拳拳谱

【共278式】 一、五行拳: (劈钻崩砲横5式) 二、五行连环拳: ( 28 式) 三、形意八式拳:( 42 式) 四、八字功连环拳:( 30 式) 五、十二形传统套路:(136式) 1、龙形:(15 式) 2、虎形:( 8 式) 3、猴形:(15式) 4、马形:( 8 式) 5、鼍形:( 8 式) 6、鸡形:(18式) 7、燕形:(17式) 8、鹞形:(15式) 9、蛇形:( 8 式) 10、骀形:( 8 式) 11、鹰形:( 8 式) 12、熊形:( 8 式) 六、形意拳杂式捶(37式) 【五行拳+五行连环拳+形意八式拳+八字功连环拳+十二形传统套路+杂式捶=278式】

形意拳拳谱 一、形意五行拳(5式)二、五行连环拳(进退连环拳28式) 口诀:进退三崩拳,骀形变炮拳, 接打鼍形势,寸步龙踩再崩拳 劈拳:五行属金,五脏属肺, 其形似斧,取斧劈物之 意。 钻拳:五行属水,五脏属肾, 其形似闪,有如闪电, 一指敏捷快速之意。崩拳:五行属木,五脏属肝, 其形似箭,如射出之箭, 快速又有穿透力。 砲拳:五行属火,五脏属心, 其形似砲,仿佛火炮爆 发似的。 横拳:五行属土,五脏属脾, 其形似弹,其意是螺旋 向前。(自上而下打) (由下往上打) (水平向前直打) (转而向前平打) (左右螺旋前打) 1、起势(三体式) 2、进步右崩拳 3、退步左崩拳 4、顺步右崩拳 5、白鹤亮翅 6、进步左炮拳 7、撤步劈拳 8、跃步鼍形 9、进步横拳 10、寸步龙采(狸猫上树) 11、拗步崩拳 12、顺步崩拳 13、狸猫倒上树(回身 14、进步右崩拳 15、退步左崩拳 16、顺步右崩拳 17、白鹤亮翅 18、进步左炮拳 19、撤步劈拳 20、跃步鼍形 21、进步横拳 22、寸步龙采(狸猫上树) 23、拗步崩拳 24、顺步崩拳 25、狸猫倒上树(回身) 26、进步右崩拳 27、退步左崩拳 28、收势

形意拳上中下八手-《形意真诠》秘籍(四)

形意拳上中下八手-《形意真诠》秘籍(四) 上中下入手共分为三套,又称为阳八手、阴八手、阴阳八手,或硬八手、软八手、岳家八手。这二十四手法向为形意门的无尚绝学,如果说八字功授徒极严,那么这三套绝手则历代只授掌门弟子一人,共他许多人练形意拳数十年,不要说得学得见,甚至从未听说过,可见其保守程度了。这倒也并非老师保守,主要门规如此,生怕误传匪人,糟踏了绝技。这套拳法家师裴先生听师公傅剑秋说,乃是李存义师祖逝世後,得传自尚云祥先生。这二十四路绝手又有个名字叫「形意神打」,是形意门拳法精粹所在,拳路精妙处只在五行拳与十二形拳极为精巧的组合运用,而且讲究劲法的奇正虚实之变,从有刚有柔,到亦刚亦柔,再到不刚不柔的境界,方为大成。因此拳经上说:「懂劲而知法者,上乘功夫;懂劲而不知法者,中乘功夫;不懂劲也不知法者,下乘功夫;概懂劲难而知法更难。」上八手的劲诀用法为:起如钢剉,落如钩竿。起者去也,落者回也。未起如摘星,未落如坠月。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敌手还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齐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 中八手的劲诀用法为:起似伏龙升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形,落无踪,去意好似卷地风。起不起,何用再起;落

不落,何用再落。低中望为高,高中望为低,起落如水中翻浪,不翻不钻,一寸为先。下八手的劲诀用法为: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虚中含实,实中含虚。奇无不正,正无不奇,奇正之变,妙用无穷。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即三回九转是一式也。二十四手歌诀总章:廿四拳法要记牢,进退反侧各有招。十二形中求变化,岳公秘传世间宝。(注:岳公,指岳飞,传言岳飞变枪为拳,尤擅双推手,即形意拳中之虎扑式,因此形意拳托言为岳飞所创,取其精忠无双之意。) 二十四手上八手共八路拳是为:麟盖、撑拨、虎贲、劈捉、推掠、龙战、猿肱、马击。二十四手中八手共八路拳是为:鹞打、换形、熊攀、摄引、雁翼、鸡搓、豹捶、鹏搏。二十四手下八手共八路拳是为:狮吼、扣锁、蛇影、鸹缠、雁肘、鹰相、鹤列、鸾趋。

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

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 文章来自: 功夫网网(https://www.360docs.net/doc/4618407134.html,) 详文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4618407134.html,/view.aspx?type=allgongfu&id=1052 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 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年青时练拳,由于脚下过重震伤了脑海,一度走路脚不敢沾地,记得兰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我说:“义会呀,这形意拳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落脚太重,形意劲足发在身上,不是发在脚上。”另外练形意拳要重视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因为二十四法对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则,进行了严谨的规范。要整体地认识,落实二十四法。千万不要只偏重其中一法,而忽略其它。常见一些练形意之人,后来成了严重的驼背之形(太过与强调含胸、圆背之故)。好好一个人,形如残疾,可悲不。所以老年间小孩子练形意拳都是有老师严格看顾的。 形意内功,主要以形意拳三体式桩入门;以形意五行拳定步操练法为最基本功法。其目的是练气、养气、摸劲。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三体式桩和五行拳之定步劈拳的基本练功方法。 三体式桩又叫子午桩、三才桩、三体式。三体式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形意门的桩法有很多,但本门老师一般只让入门学生站这个三体式桩。因为三体式桩,基本包括了形意拳对人体各部要求的基本法则。以后的形意拳套路、技法不管怎样千变万化。但基本原理和要领都与三体式桩是一致的,所以过去曾有“万法不离三体式”之说。 一、三体式桩 l、身体直互,两脚跟并拢,左脚直向前,右脚向外撇约45度,身体半面向右,目视正前方。双膝微屈,两手外旋边旋边握拳,拳心向上,靠于脐下小腹两侧,重心左移,右拳外旋沿胸向上由下须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呈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拧转,肘尖下垂,右臂尽力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拳高与鼻尖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右拳伸时吸气,式成气至中脘。上动略停,然后重心右移,左脚跟离地,以左脚尖虚着地,同时右拳不动,左拳沿胸前上钻至右小臂内侧。左小指根轻贴右小臂尺骨处,位于肘前腕后(此式内含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之势)。 2、接上式左脚向前趟出一步,重心在后脚(初习可练前四后六劲,及功深可练前三后七劲)。前脚后跟至后脚后跟之距约两脚半:横向之距,前脚内侧与后脚内侧约在一条直线上,后脚

形意五行拳分解

形意五行拳分解 劈拳 pi 劈拳是以左右劈掌有些地区用劈拳)和左右步轮流交换进行的一种练习,拳势和顺严谨.古拳谱中称劈拳为五拳之首,其形似斧,有劈物之意,它和后面的崩、钻、炮、横拳合称五行拳,既是形意拳的基础拳套,又是形意拳的基本功。 一.预备式: 劈拳预备式就是三体式(图2――5),做法同前。 二.劈拳左起式: 1.由三体式开始,左手下落变拳(随落随握拳),右手同时握拳,两拳心翻转向上,靠在肚脐两旁,两前臂紧抱腹部的两侧;眼看前方(图2,6)。 2.左脚向前垫步(长约一脚左右),脚尖外撇约定俗成45度,膝部微屈,重心移于左腿,右脚不动,右腿后蹬,成似直非直状;同时左前臂外旋,左拳经胸前由下颏处向前上方钻出,肘尖下垂,整个伸出的左臂要弯屈适度,不能挺直,左拳高与鼻平,右拳不动;眼看左拳。(图2,7)。 要点: 1.身体方向不变,握拳时要卷紧,胸腔不可紧张,不可憋气;左手下落时要走圆弧路线,由落而抽,不是直线抽回;两肩仍下垂,两臂紧靠两,两手变拳后要同时在腹前翻转,不可有先后。 2.左拳前伸必须与垫步动作一致;在钻拳和垫步时,身体方向不变,后肩不可前扣使两肩平行;左拳要贴胸上提,到口前再用力向前钻出;同时腰要塌,头要顶。三.劈拳右落式: 右脚尽力向前迈一步(抬脚不要过高效能,膝部微屈,左脚随之也向前跟进半步,重心仍坐于左腿,同时右前臂先向外旋,右拳经胸前由口前钻出,随即臂内

旋,右拳变掌向前劈打,掌心向前下方,肘部微屈;左拳随之向内翻转变掌下落于腹前,拇指紧靠肚脐部位(与前左式三体式相同,惟步幅较小);眼看右掌食指(图2,8)。 要点: 右掌下劈要与右脚落协调一致;迈步时身体不可向上窜起,应保持平稳;身体及上下肢动作要点与三体式相同,惟步幅略小。 四.劈拳右起式: 1.右掌下落变拳(随落随握拳),左手同时握拳,两拳心翻转向上,靠在肚脐两旁,两前臂紧抱腹部两侧;眼看前方(图2,9)。 2.右脚向前垫步,脚尖外撇约45度,膝部微屈;左脚不动,左腿后蹬,似直不直,重心移于右腿;同时右拳经胸前由下颏处向前上方钻出,拳心斜向上方,并略向外翻,小指向上翻转,肘尖下垂,右臂不要伸直,右拳高与鼻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图2, 10)。 要点:与前左式垫步完全相同,惟左右相反。 五.劈拳左落式:动作与要点均与图2,8说明相同,惟左右相反。 如继续前进练习,则仍垫左脚,进右步,劈右掌,成劈拳右落式;如此可以左右式反复交替练习。 六.劈拳回身; 转身时需劈出左掌,然后左掌下落变拳,右掌也随之变拳,两拳心翻转向上,靠在腹部两旁,左脚随即以脚跟为轴,脚尖里扣,身体随之向右后转180度,右脚脚尖为轴向后扭直,脚跟略提起成右虚步式;眼看前方向(图2,12)。 要点: 转身时,身体不可忽高忽低或左右摇摆;扣左脚、落左手与转体要完整一致;眼神随转体平视前方,不可低头弯腰;腰要塌住,头要上顶。

形意拳的拳理拳法――十六练法

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一一十六练法 形意拳的拳理拳法一一十六练法 “十六练法”是形意拳历代先师从实践中总结和提炼的关于手、眼、身法、步的要诣与精华。凡学形意拳的,要想学出一点上乘的功夫,务须逐字逐句地领会此“十六练法”的深刻含义,除此之外, 没有捷径可走。此“十六练法”是:一寸、二践、三躜、四就、五夹、六合、七疾、八正、九胫、十惊、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现将这“十六练法”分述如下: 一、“寸”,指步法而言。它居形意拳“十六练法”之首,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在平时的演练或实际散手较技(太谷民间叫撕扒)时,无论是进步攻击、还是退步防守,都是前脚带后脚,后脚催前脚,要求进步要低,退步要高。为防止被对方乘隙,一般来讲,步幅的大小不过“尺”,故名为“寸”。拳谚云:“学者要知真消息,奥妙就在一寸间。”这种“寸”的步法,其最大的特点是稳,即使攻击不成功,也极少被对方闪击;其次是发劲短促,一旦接触目标,就可充分发挥力达四梢的威力。 二、“践”,是指践步而言。这种步法是后脚提起向前成虚步,同时束身向下,另一脚即利用束身的“弓弩劲”以“鹞子入林”之势尽力向前抢占有利地位,以达到攻击目的。此步法一般在距对手两米左右时,突然发起攻击而用此步较适宜。 三、“躜”,是形意拳里特有的身法之一,所谓“躜”是说身、步二者相合相随,束身向前穿入,而瞬间贴近对方,叫做“躜”。在形意拳谱中有“远践近躜、躜进合膝、沾身纵力”的理论。“躜”的关键是身步二者必须相合相随。 四、“就”,是指对方攻击我的一瞬间,我即上下束身如一,犹如行进的槐虫,贴近对方,因势利导,弓I进落空,借势击之,以逸待劳,即拳谱所云:“打人如亲嘴,贴身近打全凭腿”。 五、“夹”,意指两股和两肘犹如夹剪,无论平时演练还是与人较技,都要两股紧夹,肛要上提,沉肩坠肘,两肘不离肋,势要严,劲要整,

李老形意拳练法整理

李老形意拳练法整理 李老形意拳练法整理前言 从网上阅读李仲轩老人的一系列文章后。不禁拍案叫绝。李老绝对可 以称得上形意拳新说的“开山祖师”,他用通俗易懂的聊斋笔法一脚踢开了二十年来那些又臭又长的武术八股文,他把拳经中许多抽象模糊的概念,用 生动、流畅、睿智、准确的文字,绘出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规范释义,让人 借鉴参考。 他所有的文字。都是一生追求形意拳且获得巨大成就者的肺腑之言, 当他的武学思想以崭新的面貌重新进入形意拳修炼者的视野时,多少困惑 而不得门径的形意拳传人茅塞顿开,原来形意拳可以这样解读。原来形意 拳可以这样练,这样用…… 把李老比作孙禄堂不妥,孙禄堂的“拳意述真”再妙,毕竟离我们这个时代有距离,而李老的一番“将死之语”与读者贴心。 如果说汉书能下酒,那么李老说拳的系列文章,不但可以饮如长鲸吸 百川,还可以醍醐灌顶使人清醒,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百读不厌就 像吃重庆火锅一样过瘾。我的一位练习二十多年形意拳的武友被感动了, 他愿意让更多的形意拳传人走近李老的内心世界,于是他在工作之余,不 辞辛苦。用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将这些惊心动魄的文字浓缩成精华。经过 剪辑后的李老说拳,放弃了原文一些人们熟悉的武林旧事和无益的是是非 非。而更趋向于学术本身,比之现在形意拳方面所有的杰作,更高一步。 以此来告慰逝去的武林、逝去的李老。不存门户之见,真正有志全面了解 形意拳文化精神的武友,舍此以外,大概别无捷径了。 一、站桩

有一句“练功不练拳”的话,认为功是站桩,拳是打拳,“练功不练拳” 就是只站桩不打拳一这是初学者容易产生的误解。站桩的要点是“学虫子”,第 1 页 冬天虫子钻进地里死了一般,等到了春季,土里生机一起,虫子就又活了。 站桩要站出这份生机,如虫子复苏般萌动,身上就有了精力。站桩有无穷 益处,是练功。其实打拳也是练功,形意拳要“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气不是呼吸的气,比如男人的英姿潇洒,女人的妩媚靓丽,就是气的作用,正所谓生机勃勃。至于呼吸的气,叫做“息”,劈拳就是练息(不说打法,只谈练拳的练法)。 腿功是站桩站出来的,也是走出来的,唐维禄的徒弟尤其要走。早晨 起来一走便是十里,两手背后,活动着脊椎,或带着点拳意。我们有时将“行意拳”的“意”字省去,顺口地说,跟唐师学“行拳”。 但真正神奇的是,尚云祥练武入迷,以神作拳,行住坐卧都是这个, 这是上道的东西,不是入门的技巧。李存义和尚云祥都站桩,但他俩平时 练功就是五行拳,很少站桩,只是可怜徒弟不长进,方教站桩。 站桩与打拳最关键的要点是一个,对这个要点没体会,练拳不出功夫, 站桩也照样不出功夫。这就是“桩法能融入拳法中,拳法能融入桩法中”的道理。 练武其实是在练心智。 唐师所传的桩功,有一个要点,时常浑身抖一抖。传说狗熊冬眠的时 候,每隔几天,它就自发性地浑身颤抖,否则僵滞不动。身体要有问题。 同样,站桩为什么站不下去?就是缺这一抖。很细致很轻微地抖抖,就能够享受桩功,养生了。另外,其实比武发力。也就是这么一抖擞。 薛颠传的桩功,一个练法是,小肚子像打太极拳一般,很慢很沉着地

吴利民讲形意拳

吴利民讲形意拳 我是怎样教形意拳学的 第一讲 :形意拳的基本概念! 形意拳名的创意: 练形意拳本是门仿生学,它是根据宇宙间日月星辰,万事万物生态环境,人与物的动作形象,以物象演变形式的意式形态为立法之本。五行者:金、木、水、火、土、及劈、崩、钻、炮、横。金:是金属,以斧头为形象,劈木为拳意,谓之劈拳。木:以弓箭为形,射物为拳意,谓之崩拳。水:以柔软而无骨,随形而变化,一但高低落差增大,意之急流漩涡翻浪,谓之钻拳。火:以炮为形,发射爆炸为拳意,谓之炮拳。土:以弹丸为形,滚动旋转自然为拳意,谓之横拳。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基础,采取动物为了生存,以捕抓食物的天性为主导的技击,养身等功能进行学习锻炼。十二形:是龙、虎、鸡、鹰、熊、马、猴、蛇、鼍、骀、鹞、燕,通过模仿野兽猛禽的特技功能,形象思维学习其捕物动作,象其形而取其意,运动于拳法,必须合其拳理,五行取其一势,十二形取其活动一特技,应用与技击艺术,形式简单易学而意义深刻,动作简而不繁,但其中的奥妙变化功用无穷。如十二形之龙形以其传说中的神物,他有鹿角蟒身鸡爪狮尾的形像,腾空

搜骨探瓜之拳意。虎形,取其威武勇猛为形态,凶残扑食之技能立意为拳。鸡是丽禽形美,喜斗、善走、抖翎、啄食技精为意,形意拳特重其技。鹰形像凶残,爪尖目锐,更有抓兔技能。熊形是取其形像壮实力大为形,取意滚膀三节连击法,上打迎面拳,肘击,下撩阴,膀靠,头撞。马形壮性善,有刨蹄狂奔之特长。猴是灵物喜攀爱纵。这就是形意拳名的由来。不但是形意拳学习动物等形象演练,而且中华武术里无论是那一种拳,它都离不了动物等形象的模仿应用,如太极拳里的,野马分鬃,倒辇猴,揽雀尾,等。八卦掌里的白蛇吐信,鹞子穿天,大鹏展翅,狮子抱球等。少林拳也多是雄鹰展翅,金鸡独立,猴子爬杆等等。都有仿生象形取意的用意联系,无不以形态动作的模仿而用运,所以说形意拳是一门高功能仿生学,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与体悟。起势由”无极”势,平心静气,无我无物,无思无念,生而”有极”,有意于采集日月精华,乾坤之灵气,用以强身壮体益寿延年,升之为”太极”包罗万象,太极之两仪万事万物阴阳互易,天人合一化为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之空也虚也须精,地之实也坚也必灵。形意拳及形象思维拳,形是动作体位,意是用法概念,两者高度协调统一而达到应有的效果。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乃是在技击应用方面讲,经过长期的实践磨练,造就高层功法,对于来犯之敌凭触觉应变化,发招不用

内家拳真传功力训练方法(形意,太极)

内家拳真传功力训练方法(形意,太极) 我所习练的北派拳法为形意拳,太极拳。现在把这两派功夫的功力训练方法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真功夫是要练成这样的:滑如冰,粘如胶,软如棉,硬似铁。太极拳是这样的,形意拳的核心其实也是一样的。 太极拳技击讲“挨得上,打不上”,形意拳要硬打硬进无遮拦。太极如水,打他时如入水中无处着力。形意如山,打他时如遇大山无法撼动。 在近身搏斗时,丝毫不怕对方的打击力,且越是高手越是喜欢对方猛扑硬撞,以使对方自做自受,而为此就必须通过技击基本功,训练出不怕对手打击的身体素质。 以下对此基本功做一简略介绍:要把传统技击架作为基本功训练的主要课程,最好先找个明白理论和方法的师傅, 拳论指出:“入门引路须口授”。没有师傅带是不可能入门的。必须是明师!·不一定要名师! 先练桩功找对身形后,再练拳架发力等法。除练拳架之外,还须抽出几个式子刻苦练习发劲,一个动作,一个式子要练它上百遍、千遍、万遍,甚至十万遍、直至纯熟。但练习发劲仍然要遵守原则。腰裆劲下沉,掌、拳、腕、肘、肩、腰、胯、膝、脚,劲用在何处,浑身内力即集中于何处。一发之后,立即放松,切忌未到落点,就浑身鼓劲。有了一定的

基础后,拳架可以快练,同时为了全面了解技击运动规律。我个人认为可以习练涉猎其它门派拳法如:八极拳、翻子拳、通备拳、等。 还可参照练习外国搏击术如:拳击,摔跤,柔道,泰拳等。实战技击训练的基本功训练大致如下: 站桩、单操、抖杆子、拧棒子、抓荫芦、太极球、拉皮筋、抖麻辫、抛沙袋、负重步法等等。 尤其桩功、单操、步法(腰腿)、动作组合发劲练习是不可少的功力操练,是对拳功的深入锤炼和发展。桩功训练才能使定势尽快产生功力,腰腿强健,中线如轴立。练习桩步稳固,要配合呼吸行气,发展内劲和耐力,练拳前后应练习30分钟桩功。 除此以外,调架子时,尽可能地将势下压,使大腿处在水平位,拉长时间慢慢行架,并且自始至终让体重落在一条腿上,这样练出来的腿功极佳。腰腿功夫除在上述练法中获得以外,还要练习踢腿、下腰以提高柔韧性,重在追求腰腿功夫。年轻人还可进行如单腿跳、蛙跳、负重跳、旱地拔松(即深蹲跳提膝高抬)、单足独立深蹲起、悬垂举腿等等,来加强腰腿腹背韧性功力的训练。 单操是对拳架中各种动作,发劲的反复操练,也是对拳架的锻炼。 单操手也可作为实战散手练习,但要准确掌握技击意图。实

形意拳五行拳是形意拳法单操的基本拳法

形意拳五行拳是形意拳法单操的基本拳法形意拳五行拳是形意拳法单操的基本拳法。兹根据劈、钻、崩、炮、横诸拳各自的特点分述之如下:(五行拳在形意拳中的重要性不必多言了吧) 一、劈拳劈拳有形意母拳之称。母者,生儿育女也,所以形意有诸拳皆由劈拳转化之说。我认为劈拳化万拳(万,多的意思)为母拳之说不妥,因为任何一拳皆可化万拳,非劈拳之特有。形意拳最常见的开架是三体式,劈拳落定后就是一个三体式,所以大概才称劈拳为母拳的吧。劈拳的特点是,起钻落翻比较鲜明,双臂翻转,劈敌之力由三节劲经臂旋劈出,腕掌翻转(劲在旋,形在翻)180度而出。其轨迹为一弧度很小的抛物线(不可为直线,亦不可弧度太大),这样劈出去的力迅速而有透劲。(穿透力即可由此练出)练习劈拳时发出去的劲透出掌指的方向前微下方(微微下也)才正确。如偏向下方则势不稳力不连,杀伤力小且易被敌牵带;如偏向上方则力浮且易被敌乘隙而入;直对前方则无劈意(若用拳练的就变成冲拳了)。 二、钻拳钻拳似水,无孔不入,是指其透意,出手隐蓄,攻其不意。钻拳之轨迹应走直线,斜向前上方45度左右。有走弓背向上的抛物线者,看似合情合理,然有碍发力,且易误导出推击之意而不能正确运用此式。钻拳发的劲是瞬间爆发力,不是推射出去的,而是撑挤出去的,所以叫钻。钻拳每发劲亦由翻腕(劲旋形翻)而出(五行拳均需翻腕)<欲求螺旋劲,必练翻腕发力> 三、崩拳崩拳的步法与其它四拳不同,皆因崩拳的发力有赖于身势的催动,拧腰发劲。崩拳运动之轨迹为一短距离的直线。(寸劲由此而得)拳出宜短不宜长,发力宜速不宜缓,宜脆不宜粘,前臂宜平不宜有上下。练习时注意要协调运用身体前进之势与腰的拧逼使崩劲的爆发逐步通顺。(崩拳的威力也不必我多言了吧) 四、炮拳炮拳可谓形意看家之拳,(一般都以为是崩拳,因为崩拳名气大)上下双拳可进可退,左右双手可上可下(在上的叫阳拳,在下的叫阴拳),攻防俱佳,

形意五行拳劲力之练法

形意五行拳劲力之练法 第一步是练死步(定步), 要求慢练、不发力。主要是规范拳架,循规蹈矩,进而练调息运气(练逆腹式呼吸、小周天、提放术等),摸劲(练内三合,外三合,用身心去领悟劲)。劈拳的动作极其简单,严格地讲劈拳就两个动作,上一步钻一拳,再上一步劈一掌。如果复杂点说再加上回身和起式、收式动作。但我们不能小瞧了这两个动作,它代表的是两个劲路(若细论它又内涵着若干种劲道)。实践证明,初学者对劈拳劲路的认知,越简单越好,不要太复杂了,搞复杂了一个劲也练不出来。相对来讲,在传统武术中形意拳是比较刚硬的拳种。但本门的练法,第一步功是慢练、练柔、不发力。说是打拳不如说是“摆拳”,老师一个势子一个势子地“摆弄”你。慢得程度近似打太极拳,又像站“活桩”,极其枯燥,但很吃功夫。这种练法要求架子很大,很舒展,呼吸要求顺畅自然。这个阶段主要是练规范拳架,达到抻筋拔骨,通顺经络之目的。 有了形体的规范,下一步就是“摸劲”。 这又有点像打太极了,不是外形的发力,主要是用意。有句话叫“有的放矢”,形意拳就是这样,为了这一拳一脚的目的,发招迅捷明快,不拖泥带水。形意拳的拳劲是要求把全身三盘九节之劲路,把五脏六腑之内气,综合一体形成一个整劲发出去。这个劲不是一蹴而就能得

到的(是要经过一定时目的系统训练)。五行拳以极其简练的招式,千万次有意识的操练,其目的就是要摸准这个劲。“拳法之妙在于运劲”,其实运劲就是运气。所谓拳劲,应当是通过特殊的训练,人体培养生成的一种内劲。它是有别于人体自身本力的一种活劲。本门所传形意拳的练法是讲究以身运气,以气催力,通过身体的强化训练而产生充盈的内气。需要时靠丹田鼓荡迸发出内力。内气越足,发力越大越猛,而且是能刚能柔。刚柔相济、游刃自如。 不要小瞧了劈拳的一钻一劈,就是用这两个式子,本门的传人一代一代练出了拳家梦寐以求的丹田内功。有了这个内功(内气),既强壮了体魄,也增加了技击和抗击打能力,很是宝贵。 从某种程度上讲本门所传形意拳之拳劲不是打出来的,而是“摸”出来的。初步练拳就是练这个“摸”劲。说明白一点,就是打拳时用手、脚、身体去感悟这个拳劲。当然具体练法很多,比如说一拳打出去,老师说你的肩要放开。再如一掌劈出去,老师说气要踩在前脚底下,这样讲对初习者可能不明头理,只有经过实际练习了一定程度,慢慢才会有所悟。初习劈拳的练法记住一句话,“劈拳如推山”。不是一下子把掌推出去,而是慢慢地推出去,在推得过程中去体会其中的劲。 练形意拳的都知道形意拳有鸡腿一说,其实形意的鸡腿,绝不是仅指其单腿负重而言。本门所传的鸡腿秘传之法是“拿着”腿行步,只有“拿着”腿走步,才能走出形意拳特有的行犁步,才能前进后退收发自如。这种步法对日后练习散打实作非常有用。关于这“拿着”

张鸿庆传形意拳内功练法

张鸿庆传形意拳内功练法 民国年间天津的形意拳家张鸿庆。对古传形意拳谱讲的明劲、暗劲、化劲三种练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般拳师教学生练形意拳,都是以刚猛起步,求刚、求快、求整,硬打硬进无遮拦,而张鸿庆先生的教法是以形意五行拳为载体,先让学生弄明白五行拳各形的劲道,调整好每个动作的呼吸,方法是由松柔入手。慢练、练气、摸劲。 张鸿庆传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 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年青时练拳,由于脚下过重震伤了脑海,一度走路脚不敢沾地,记得兰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我说:“义会呀,这形意拳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落脚太重,形意劲足发在身上,不是发在脚上。”另外练形意拳要重视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因为二十四法对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则,进行了严谨的规范。要整体地认识,落实二十四法。千万不要只偏重其中一法,而忽略其它。常见一些练形意之人,后来成了严重的驼背之形(太过与强调含胸、圆背之故)。好好一个人,形如残疾,可悲不。所以老年间小孩子练形意拳都是有老师严格看顾的。 张鸿庆的形意拳师承张子兰、李存义。张子兰、李存义师承刘奇兰。这一支形意拳属于李洛能传的。河北派。传到李存义这一辈时,已经很讲究气法的运用和练法上的灵活性了。张鸿庆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主要在内涵的感悟发掘上)。在长期的修炼与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张鸿庆传形意内功,主要以形意拳三体式桩入门;以形意五行拳定步操练法为最基本功法。其目的是练气、养气、摸劲。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三体式桩和五行拳之定步劈拳的基本练功方法。 三体式桩又叫子午桩、三才桩、三体式。三体式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形意门的桩法有很多,但本门老师一般只让入门学生站这个三体式桩。因为三体式桩,基本包括了形意拳对人体各部要求的基本法则。以后的形意拳套路、技法不管怎样千变万化。但基本原理和要领都与三体式桩是一致的,所以过去曾有“万法不离三体式”之说。 一、三体式桩 l、身体直互,两脚跟并拢,左脚直向前,右脚向外撇约45度,身体半面向右,目视正前方。双膝微屈,两手外旋边旋边握拳,拳心向上,靠于脐下小腹两侧,重心左移,右拳外旋沿胸向上由下须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呈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拧转,肘尖下垂,右臂尽力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拳高与鼻尖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右拳伸时吸气,式成气至中脘。上动略停,然后重心右移,左脚跟离地,以左脚尖虚着地,同时右拳不动,左拳沿胸前上钻至右小臂内侧。左小指根轻贴右小臂尺骨处,位于肘前腕后(此式内含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之势)。 2、接上式左脚向前趟出一步,重心在后脚(初习可练前四后六劲,及功深可练前三后七劲)。前脚后跟至后脚后跟之距约两脚半:横向之距,前脚内侧与后脚内侧约在一条直线上,后脚尖外撇约45度,前脚尖直向前。同时左拳上钻至右小臂腕后内侧时,两拳内翻变掌,左小指掌根沿右掌虎口轻擦向前推出,右手拉至脐下小腹右侧,手心向下,塌掌根,六指根轻贴小腹,小臂贴靠右肋,两臂抱圆,右肩内扣,左掌前推,腕与肩平,尺骨有搓撑劲。掌心向前,掌指向上,腕曲45度,坐腕,劲力在神门穴,臂极力前伸,但不可直,掌要推上劲,肩要撒开,不可僵硬,劲到掌指,虎口要圆,掌心内含。要有吸劲,食指要上翘,眼看食指。 左手食指尖,左脚尖与鼻尖上下要三尖相对。前脚要戳(撑)住劲,后脚要蹬上劲,两膝要曲,但要有挺劲,不能软,也不能硬挺(后胯不能绷直,臀尾不能上翘)。总之两膝要有弹簧劲。 此式练时,右脚不动,左脚向前趟出一步,要求左脚跟先着地,然后前脚掌着地,待全脚踏实,意气劲先落至前脚,前脚踏劲,劲由前脚向前腿向上返劲至腰脊背,然后后腿蹬劲,两脚向下蹬踏劲反弹向上,同时腰胯向下松沉(气沉丹田,降至涌泉)。两膝曲但要有挺劲,背要有拔劲,项要竖、头要项劲,后肩里合,前肩撒开,肩窝吐气。 掌要项、头要顶、舌顶上颚。两膝里合扣,两胯要正,身似斜似正。气要下沉丹田,尾闾要前收,谷道上提。胯要松、背要拔、脊骨要挺直。两臂要曲、腕要曲、膝要曲。丹田要抱、两肋要抱、心气要抱。虎口要圆,脊背要圆、前胸要圆。两肩要下垂、两肘要下垂、气要下垂。颈项要挺,脊骨要挺,膝盖要挺。心要敏、眼要敏、手要敏。 以上是三体式的基本要领。三体式是形意五行拳的母式,五行拳各拳都以三体式起式而展开,固形意拳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一说。

形意拳内功练法

形意拳内功练法 民国年间天津的形意拳家张鸿庆。对古传形意拳谱讲的明劲、暗劲、化劲三种练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般拳师教学生练形意拳,都是以刚猛起步,求刚、求快、求整,硬打硬进无遮拦,而张鸿庆先生的教法是以形意五行拳为载体,先让学生弄明白五行拳各形的劲道,调整好每个动作的呼吸,方法是由松柔入手。慢练、练气、摸劲。 张鸿庆传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 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年青时练拳,由于脚下过重震伤了脑海,一度走路脚不敢沾地,记得兰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我说:“义会呀,这形意拳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落脚太重,形意劲足发在身上,不是发在脚上。”另外练形意拳要重视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因为二十四法对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则,进行了严谨的规范。要整体地认识,落实二十四法。千万不要只偏重其中一法,而忽略其它。常见一些练形意之人,后来成了严重的驼背之形(太过与强调含胸、圆背之故)。好好一个人,形如残疾,可悲不。所以老年间小孩子练形意拳都是有老师严格看顾的。 张鸿庆的形意拳师承张子兰、李存义。张子兰、李存义师承刘奇兰。这一支形意拳属于李洛能传的。河北派。传到李存义这一辈时,已经很讲究气法的运用和练法上的灵活性了。张鸿庆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主要在内涵的感悟发掘上)。在长期的修炼与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张鸿庆传形意内功,主要以形意拳三体式桩入门;以形意五行拳定步操练法为最基本功法。其目的是练气、养气、摸劲。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三体式桩和五行拳之定步劈拳的基本练功方法。 三体式桩又叫子午桩、三才桩、三体式。三体式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形意门的桩法有很多,但本门老师一般只让入门学生站这个三体式桩。因为三体式桩,基本包括了形意拳对人体各部要求的基本法则。以后的形意拳套路、技法不管怎样千变万化。但基本原理和要领都与三体式桩是一致的,所以过去曾有“万法不离三体式”之说。 一、三体式桩 l、身体直互,两脚跟并拢,左脚直向前,右脚向外撇约45度,身体半面向右,目视正前方。双膝微屈,两手外旋边旋边握拳,拳心向上,靠于脐下小腹两侧,重心左移,右拳外旋沿胸向上由下须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呈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拧转,肘尖下垂,右臂尽力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拳高与鼻尖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右拳伸时吸气,式成气至中脘。上动略停,然后重心右移,左脚跟离地,以左脚尖虚着地,同时右拳不动,左拳沿胸前上钻至右小臂内侧。左小指根轻贴右小臂尺骨处,位于肘前腕后(此式内含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之势)。 2、接上式左脚向前趟出一步,重心在后脚(初习可练前四后六劲,及功深可练前三后七劲)。前脚后跟至后脚后跟之距约两脚半:横向之距,前脚内侧与后脚内侧约在一条直线上,后脚尖外撇约45度,前脚尖直向前。同时左拳上钻至右小臂腕后内侧时,两拳内翻变掌,左小指掌根沿右掌虎口轻擦向前推出,右手拉至脐下小腹右侧,手心向下,塌掌根,六指根轻贴小腹,小臂贴靠右肋,两臂抱圆,右肩内扣,左掌前推,腕与肩平,尺骨有搓撑劲。掌心向前,掌指向上,腕曲45度,坐腕,劲力在神门穴,臂极力前伸,但不可直,掌要推上劲,肩要撒开,不可僵硬,劲到掌指,虎口要圆,掌心内含。要有吸劲,食指要上翘,眼看食指。 左手食指尖,左脚尖与鼻尖上下要三尖相对。前脚要戳(撑)住劲,后脚要蹬上劲,两膝要曲,但要有挺劲,不能软,也不能硬挺(后胯不能绷直,臀尾不能上翘)。总之两膝要有弹簧劲。 此式练时,右脚不动,左脚向前趟出一步,要求左脚跟先着地,然后前脚掌着地,待全脚踏实,意气劲先落至前脚,前脚踏劲,劲由前脚向前腿向上返劲至腰脊背,然后后腿蹬劲,两脚向下蹬踏劲反弹向上,同时腰胯向下松沉(气沉丹田,降至涌泉)。两膝曲但要有挺劲,背要有拔劲,项要竖、头要项劲,后肩里合,前肩撒开,肩窝吐气。 掌要项、头要顶、舌顶上颚。两膝里合扣,两胯要正,身似斜似正。气要下沉丹田,尾闾要前收,谷道上提。胯要松、背要拔、脊骨要挺直。两臂要曲、腕要曲、膝要曲。丹田要抱、两肋要抱、心气要抱。虎口要圆,脊背要圆、前胸要圆。两肩要下垂、两肘要下垂、气要下垂。颈项要挺,脊骨要挺,膝盖要挺。心要敏、眼要敏、手要敏。 以上是三体式的基本要领。三体式是形意五行拳的母式,五行拳各拳都以三体式起式而展开,固形意拳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一说。

形意拳三体势研究[1]

形意拳三体势研究[1] 形意拳三体势研究 三体势是形意拳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无论那家那派练习形意拳,无不把三体势视为入门的主要基本功。因为三体势把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要领排成一个圆满完整的姿势,所有的形意拳动作都离不开这个姿势的基本法则,各种拳路尽管变化万端,但原理和要领与三体式是一致的,所以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之说。然而,形意拳从创始以来,分演出了不同的流派,最为基本的三体势也在传承中,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各门流派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研究,各守一方,致使在究竟三体势怎么做才更科学这个问题上众说纷纭。不利于形意拳的科学化,同时也令后学者不知所措。故本文试图在比较中对形意拳的三体势做法做一初步研究。一、三体势我称简说 三体势有人称三体式,势与式略有不同。《新华字典》对式的解说:“物体外形的样子。特定的规格、仪式”;对势的解释:“表现出来的情况,属于动作方面的,姿势”,从动作方面考虑,称三体势更为贴切。

三体势有人称拉弓势,是因其形状与劲力而得名;有人谓之“子午桩”又称“三才势”。称“子午势”者,以子为半夜之时,属阴;午为日中之时,属阳。于此时练功,最易贯通周天。再者,午为火,为南;子为水,为北。站桩时,面南为午,背北为子,取水火相济之意,这便是起名子午桩原因。“三才势”者,取天、地、人三才而命名,旨在表现其宏广、精深、威严、灵动之意。有人直接称桩法,也有人称三体子午桩等等。 从三体势的称谓上,可以看出,一方面形意拳根据传统哲学之三才思想天有三才(日、月、星),地有三才(水、火、风),人有三才(精、气、神),引伸到人体外部的头手足,内部的气液固,方位的上中下,而称三体势;另一方面形意拳以医理为基础,讲究“子午流注”的方法,重在锻炼人体内部的气血,故又称“子午桩”的称谓。 值得说明的是,前贤曾以易学的“无极,太极,两仪”理论全面解释形意拳三体势,内容繁浩,而本文主要研究静态的三体势,故暂不涉及这些内容。二、三体势的种类划分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形意拳三体势有多种类型。(1)根据架势的高度分为:高(上)、中、低(下)三种;(2)根据练习的劲力分为:阴劲(即任脉劲),阳劲(即督脉劲)两种;(3)根据前手手腕的状态分为:塌腕或称坐腕,挺腕或称直腕两种;(4)根据重心的所在位置分为: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