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情景式默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情景式默写

(理解式默写)训练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

“,;近观:

“,”。仰视:

“”;俯瞰:

“”。总结:“”。

2、《沁园春长沙》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

, ;,

。,,

3、《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

,,

4、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

迹,

5、沉默呵,沉默

呵!,

《荆轲刺秦王》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

是,

2\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二

《氓》

1、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2、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3、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

是:,。

4、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她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勤劳的女人公实在让我们不得不敬佩在诗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

是:,。

,。

5、女主人公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也体现了她纯真、热情的一面,在文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

是:,;

,。

6、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

是:,。

7、她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

是:,。

,。

8、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

是:,。

9、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

是:,。

,。

10、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

是:,

1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

是:,

12、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

是:,

13、开篇“,”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

14、“,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既见复关,”,写出女子对爱人的深切依恋及对婚姻的渴盼。

“,体无咎言。以尔车来,”表明两人顺利成婚。

15、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及年长色衰的句子分别是“桑之未落,”,“桑之落矣,”。

16、多处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桑之未

落,”,“桑之落矣,”两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

17、女子以警醒、提示的口吻劝告所有女性“,无食桑葚。于嗟女兮,”。

18、“三岁为妇,靡室劳矣。,”描写出女主人公婚后辛勤劳作;然而婚后生活却不如意“,至于暴矣”;女子的兄弟不但不同情,反而笑话她,“兄弟不知,”;女子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无限感慨“静言思之,”。

19、文章结尾回忆了少年时代尽情欢娱的情景,“总角之宴,”,和恋爱时的盟誓“,不思其反。”

20、《氓》中表现女子对男子思念及深情的诗句

是:,。

,。

21、《氓》中表现女子勤劳贤惠持家的诗句

是,。

,。

22、《氓》中运用比兴手法描写男女二人情感变化的诗句

有,,

,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

耽。,,

,不可说也!

《采薇》

1.《采薇》中以乐景写哀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歌行》

1\《短歌行》中运用化用借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曹操对贤才渴求之情的诗句

是:,。

,。,食野之苹。,鼓瑟吹笙。

2、《短歌行》中描绘贤才汇集,欢饮畅谈的诗句

是:,。

,。

3、《短歌行》中化用典故表达曹公渴望贤才不再犹豫不决,投奔自己的诗句

是:,。

,?,

。,

《归园田居》

默写《归园田居》中描写农村景象的诗句。

方宅十余

亩,。,

。暧暧远人

村,。,

。,虚室有余闲。

《赤壁赋》

1、《赤壁赋》中赤壁的景象是:

“,。”

2、《赤壁赋》中用“,”描写月出美景,月下江面的景象是:

“,。”

3、苏轼泛舟于湖上,看到万顷湖面平如镜,皎月银辉万里,水天一色,只有自己这一叶孤舟时,似乎超脱世外,如仙人一样立于虚空之中的句子

“,;

,。”

4、描写客人箫声的句子

是:“,,,

,。”赞美箫声极大的感染力的句子是:

“,

。”

5、曹操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则

云, 。”

6、庄子说人在宇宙中如一稊米,苏轼则说

“”

7、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写信给孙权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水军南下的情形是

“,”。

8、《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吟其《短歌行》一诗的情形是:

“,。”

9、慨叹自身渺小是:

“,

。感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无穷的语句

是:“,

。”

10、客人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是:“,________。”

11、文中表达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的语句是:

“,;

,。”12、表达作者对待荣辱得失的豁达态度的句子是:

“,

,,

。”

13、赤壁的清风明月,让作者找到了解脱“悲”的出路,作者写

到:“,,

,,

,。”

14、《赤壁赋》中描绘出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

,。

15、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

,。

16、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

17、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

,。

18、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

,。

19、用比喻手法写生命之渺小的诗句

是:,。

20、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

,。

21、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

是:,。

22、写清风与明月可激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语句是:

,。

23\《赤壁赋》中,体现作者感叹人生渺小而且短暂的句子是: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兰亭集序》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宜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

叹:,。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

评:,。4、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7.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

8、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

子,,

9、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

写:,,,

10\接着就举出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或取诸怀

抱,;,

。作者要强调的是那种心境相同的:虽趣舍万

殊,,,

,,;

,,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基本观

点:,。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1、“,”,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2、“,”,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3、“,常在于险远,”,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4、“,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

焉,”强调了“志”的重要作用。

5、“有志矣,,,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6、“有志与力,,,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7、“然力足以至焉,,”,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8、“,可以无悔矣,?”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9、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往往有

得,”,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10、《游褒禅山记》中,体现作者的观点的句子是

高中语文必修一背诵篇目情景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一背诵篇目情景默写 作为高中语文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语文必修一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其中,背诵篇目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背诵过程中,情景默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本文将介绍语文必修一的背诵篇目以及如何进行情景默写。 一、语文必修一的背诵篇目 1.《论语》选读 《论语》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该篇目是对孔子思想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都有重要意义。 2.《诗经》选读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了周代的诗歌作品。该篇目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意义。 3.《红楼梦》选读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该篇目是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 4.《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中国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所著的一篇游记。该篇目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

5.《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反映旧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小说。该篇目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情景默写的方法 情景默写是一种有效的背诵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以下是情景默写的方法: 1.选择重点句子进行默写 在背诵过程中,选择一些重点句子进行情景默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例如,对于《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在学习中不断地反复练习,从而掌握知识。 2.利用图画进行情景默写 利用图画进行情景默写是一种比较生动的方法。例如,对于《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句话,可以让学生画出一幅桃花盛开的图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3.进行口头复述 在背诵过程中,进行口头复述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对于《红楼梦》中的“荣府中有三样宝,一是荣府的大门,二是荣府的天井,三是荣府的后花园”这句话,可以让学生口头复述这句话,并且描述一下这三样宝贝的特点和意义。 4.进行小组讨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情景式默写(含《论语》《屈原列传》)

《沁园春·长沙》 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沁园春·长沙》中“,”描绘了一幅“同学少年”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4、《沁园春·长沙》中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青年志士搏击时代风雨、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5、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再别康桥》 1、《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1.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的两句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3.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4.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论语》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论语·为政》中““,。”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论语•述而》中将“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支以利害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情景式默写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情景式默写练习 班级姓名 一、《沁园春·长沙》 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 3、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蔑视权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8、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荆轲刺秦王》 1、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义无反顾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记念刘和珍君》 1、对“真的猛士”的评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对“沉默”的预言(选择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情景式默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情景式默写 (理解式默写)训练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 “,;近观: “,”。仰视: “”;俯瞰: “”。总结:“”。 2、《沁园春长沙》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 , ;, 。,, 。 3、《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 ,, ? 4、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 迹, 。 5、沉默呵,沉默 呵!, 《荆轲刺秦王》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 是, 。 2\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二 《氓》 1、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2、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3、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 是:,。

4、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她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勤劳的女人公实在让我们不得不敬佩在诗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 是:,。 ,。 5、女主人公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也体现了她纯真、热情的一面,在文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 是:,; ,。 6、在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 是:,。 7、她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 是:,。 ,。 8、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 是:,。 9、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 是:,。 ,。 10、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 是:, 。 1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 是:, 。 12、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 是:, 。 13、开篇“,”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 14、“,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既见复关,”,写出女子对爱人的深切依恋及对婚姻的渴盼。 “,体无咎言。以尔车来,”表明两人顺利成婚。 15、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及年长色衰的句子分别是“桑之未落,”,“桑之落矣,”。 16、多处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桑之未 落,”,“桑之落矣,”两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情境式默写训练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情境式默写训练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背诵篇目情景默写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 2.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沁园春· 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4.《沁园春· 长沙》中表明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的三句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5.《沁园春· 长沙》中表达了词人蔑视反动统治者的诗句是:粪土当年万户侯。 《雨巷》 6.《雨巷》中使用了顶真手法表现“丁香姑娘”伤感的诗句是: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7.《雨巷》中,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是: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再别康桥》 8.《再别康桥》中,饱含深情地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眷恋的句子是: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9.《再别康桥》中,使用了比喻,生动地写出了斜阳映照下河边柳树的美好形象,这两句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10.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话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 是: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荆轲刺秦王》

11.《荆轲刺秦王》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2.《荆轲刺秦王》中,用荆轲悲壮的唱词来渲染氛围,表现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3.《荆轲刺秦王》中,“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这两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荆轲义无反顾的精神。 《记念刘和珍君》 14.《记念刘和珍君》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体现了作者对“真的猛士”的评论。 15.《记念刘和珍君》中,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16.《记念刘和珍君》中,“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表达了作者对“沉默”的预言。 必修二 《氓》 1.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2.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3.表现女子早起晚睡勤劳持家的诗句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4.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的诗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氓》多处运用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四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来比喻出女主人公由青春貌美到年长色衰以及感情生活的变化。 《涉江采芙蓉》 1.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情境默写背诵资料

情境默写背诵资料 《沁园春·长沙》 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 3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5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6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7蔑视权贵的句子:粪土当年万户侯。 8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9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0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看万山红遍。 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雨巷》 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再别康桥》 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荆轲刺秦王》 1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2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义无反顾精神: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4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5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复为慷慨羽声。 6荆轲慷慨赴难的句子: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鸿门宴》 1大丈夫应不拘小节: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形容己方处于危险境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记念刘和珍君》 1对“真的猛士”的评论: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情境式默写训练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背诵篇目情景默写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 2.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4.《沁园春•长沙》中表明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的三句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5.《沁园春·长沙》中表达了词人蔑视反动统治者的诗句是:粪土当年万户侯。 《雨巷》 6.《雨巷》中使用了顶真手法表现“丁香姑娘”伤感的诗句是: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7.《雨巷》中,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是: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再别康桥》 8.《再别康桥》中,饱含深情地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眷恋的句子是: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9.《再别康桥》中,使用了比喻,生动地写出了斜阳映照下河边柳树的美好形象,这两句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10.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话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荆轲刺秦王》 11.《荆轲刺秦王》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2.《荆轲刺秦王》中,用荆轲悲壮的唱词来渲染氛围,表现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3.《荆轲刺秦王》中,“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这两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荆轲义无反顾的精神。 《记念刘和珍君》 14.《记念刘和珍君》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体现了作者对“真的猛士”的评论。 15.《记念刘和珍君》中,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16.《记念刘和珍君》中,“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表达了作者对“沉默”的预言。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文情境式默写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古诗文情境式默写 《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 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作者站在橘子洲头所见秋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 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 《短歌行》理解性默写 3、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的彷徨之情。 2、曹操《短歌行》中“,?,。”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3、曹操在《短歌行》中“,?,。”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 。,。”,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 5、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 。 ,。”,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 6、《短歌行》中“,。?。”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7、曹操在《短歌行》中“,。,。”几句,

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期末复习情景式(理解性)名句默写及答案-(1)

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_________,____________;近观:_________,____________。仰视:____________;俯瞰: ____________。总结:____________。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徐志摩) 9.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11.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 12.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9.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作者赞扬“真的猛士”面对反动统治下的血腥屠杀时,毫不回避,奋然而起,前仆后继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二 第二单元 1.《氓》中女主人公自从男子走后对他女子朝思暮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氓》中叙述女主人公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氓》中用鸠多食桑葚易致醉并且告诫人们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高中语文情景类默写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 (理解性背诵默写) (一)《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二)《逍遥游》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三)《师说》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择师的标准是: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四)《阿房宫赋》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情景式默写(答案版)

必修一、必修二情景式默写 (一)《诗经•卫风•氓》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的句子是: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 4.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5.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6.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8.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9.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0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1、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2.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二)《离骚》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6.《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

(完整word版)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必修二名句情景性默写

高一名篇名句默写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背诵全诗)毛泽东 1、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 鹰击长空,,万类霜天 . 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携来百侣曾游, . 4、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5、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雨巷(背诵全诗)戴望舒 1、撑着油纸伞,独自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姑娘。 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忧愁, ,。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4、在雨的哀曲里, , ,消散了, 甚至她的,。 ★再别康桥(背诵全诗) 徐志摩 1、寻梦?,, 满载一船星辉,。 2、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3、,;,不带走一片云彩。4、,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5、,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6、,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烛之武退秦师 1、,不仁;, ; ,不武.★记念刘和珍君(背诵二、四节)鲁迅 1、真的猛士,,。2、惨象,;流言,。 3、沉默呵,沉默呵! ,就在沉默中灭亡。 4、亲戚或余悲, ,死去何所道,.

★荆轲刺秦王(背诵易水送别) 又前而为歌曰:“, !" ★鸿门宴《项羽本纪》 1、所以遣将守关者,。 2、今者项庄拔剑舞,。 3、,大礼不辞小让。,,? 《沁园春·长沙》 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 3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5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6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7蔑视权贵的句子:粪土当年万户侯. 8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9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0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看万山红遍 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雨巷》 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再别康桥》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2情景式名句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2情景式名句默写 必修一 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 2.对湘江秋景作哲理性概括的一句:。 3.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 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 5.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 6.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 7.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 8.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 9.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 10.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 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 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 1.课文用以揭示秦晋两国围攻郑国的原因的句子:,。 2.课文中郑伯用“,,”几句话刻画出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国君形象。 3.课文中烛之武用“,;,”几句话委婉地谢绝郑伯临危授命。 4.课文中烛之武用“,,,”几句话向秦穆公阐明晋国扩张版图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早晚要侵略秦国。

1.通过众宾客的神态描写表现出同仇敌忾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 3.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 4.通过音乐和神态描写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 5.通过服饰描写来交代送行人员及悲壮场景的句子:,。 1.《鸿门宴》中“,”两句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2.《鸿门宴》中“,”两句常用来表达大丈夫处事应不拘小节,果敢坚决。 3.《鸿门宴》中“,”两句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 4.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是:“,”。 1.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用“,”两句话对“真的猛士”作了高度评价。 2.《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用“,; ,”两句话来控诉反动政府的血腥镇压和御用文人的无耻谰言,以此揭示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 3.《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用“,”两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情境式默写填空题精编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情境式默写填空题精编 一、《沁园春·长沙》 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 2.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 3.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 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 5.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 6.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 7.蔑视权贵的句子:,。 8.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 9.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 10.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 11.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 二、《荆轲刺秦王》 1.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2.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义无反顾精神: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4.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 三、《记念刘和珍君》 1对“真的猛士”的评论: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3作者对“沉默”的预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四、《氓》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在《氓》中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必修一必修二名句默写及答案

必修一必修二名句默写 一、《烛之武退秦师》(必修一)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 5. 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12.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他又说“”,这是不仁道的;“”,这是不明智的;“”,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二、《荆轲刺秦王》 (1)《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 是:,。 (2)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 (3)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义无反顾精神:。 (4)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 三、《诗经》 1.写女子在无奈下与男子约定婚期、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性格的句子是: 2.运用比兴手法,用动物比喻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3.写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句子是: 4.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5.以桑叶的枯黄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容颜憔悴和被弃的一句是:。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6.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年轻貌美或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意深厚的句子是: 7.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也体现了她纯真、热情的一面,在文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8.《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是:“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到心上人而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9.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的是: 10.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

高一情景式默写

高一必修一、二必背课文默写 一《沁园春·长沙》 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2、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 3、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5、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6、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7、蔑视权贵的句子:。 8、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9、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 10、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 11、绘出万山壮美景象、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 。 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 二、《诗两首》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 ,,。 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 ,,,,。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 ,,,。

12、再别康桥时诗人的动作诗句:悄悄的我走了,; ,。 三、《烛之武退秦师》 1.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 2.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 3.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 4.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

5.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 6.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 。 四、《荆轲刺秦王》 1、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复为慷慨羽声,,。2.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 。 3.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义无反顾精神:,。4.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高渐离击筑,,。 五、《鸿门宴》 1大丈夫应不拘小节:,。 2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3形容己方处于危险境地:,,?4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 5樊哙列举秦王的暴行:,,。来影射项羽。 六、《记念刘和珍君》 1对“真的猛士”的评论:,, 。? 2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