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近观:“,”。仰视:“”;俯瞰:“”。总结:“”。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

《再别康桥》(徐志摩)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

1.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

4.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6.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

2.批判“庸人”的句子是:,,

3.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

,。

5.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总结:“万类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

《再别康桥》(徐志摩)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

1.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3.

4.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是: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5.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与必修五理解性默写题精选(有答案)

髙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_______________ , ” 近观:"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仰视:“__________________” ;俯瞰: " _________________ ” O 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__________ 4.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问题的诗句是: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o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9.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10•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o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__ , o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巷》(戴望舒)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O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答案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烛之武退秦师》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 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 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 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 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 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 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 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 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 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 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 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如果只写三句,就写前面三句。)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 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他又说“因人之力而 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 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 开了郑国。 13. 做人不仅要有智谋而且还要有仁义,就如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所 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zhì);以乱易整, 不武。” 《荆轲刺秦王》 1、送别荆轲的人及其衣着的两句是:(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 气氛的语句)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两句是:;众人的感受:。 3、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两句是:。 (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 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古诗词、古文目录: 一、芣苢/《诗经.周南》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 三、短歌行/曹操 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六、登高/杜甫 七、琵琶行/白居易 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十一、劝学/荀子 十二、师说/韩愈 十三、赤壁赋/苏轼 十四、登泰山记/姚鼐 古诗词诵读 十五、静女/《诗经·邶风》 十六、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十七、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十八、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一、芣苢/《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理解性默写: 1、交代麦子成熟,外孙来替自己收麦的诗句是: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2、写收麦前的天气状况的诗句是: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3、写做饭买酒款待忙碌辛劳的外孙的诗句是: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4、写自己赋诗赞扬外孙的勤劳能干的诗句是: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三、《短歌行》曹操理解性默写: 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4、《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6、《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7、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几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 8、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运用典故表明诗人优待贤才的态度)的诗句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9、《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训练(附答案)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训练(附答案)【卷首语】亲爱的同学,如果把这份试卷比作一份湛蓝的海,那么,我们现在启航,展开你自信和智慧的双翼,乘风踏浪,你定能收获无限风光! 1.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问题的诗句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7.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万类霜天竞自由。 8.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粪土当年万户侯。 9.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仔细审题,答题规范,书写工整 10.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是:看万山红遍。 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3.写江上景物的句子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14.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是: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仔细审题,答题规范,书写工整 4.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是: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5.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是: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6.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是: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7.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的神态的诗句是: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仔细审题,答题规范,书写工整 8.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是: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再别康桥》(徐志摩)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复习-完整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默写练习 2.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近观:“,”。仰视:“”;俯瞰:“”。总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再别康桥》(徐志摩)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 ,。 4. 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是:

,。 5. 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如果只写三句,就写前面三句。)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他又说“”,这是不仁道的;“”,这是不明智的;“”,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13. 做人不仅要有智谋而且还要有仁义,就如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所说: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战国策》) 1.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 3. 4.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古诗、古文理 解性默写及答案 古诗、古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既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材中,古诗、古文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下面将通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的方式对其中的几个古诗、古文进行分析和解读。 第一篇:《鸟鸣涧》 萧萧几叶风兼雨,楚楚何时见南山? 山上无声藏艳鸟,胜景寥落恨已斑。 《鸟鸣涧》这篇古诗通过描写鸟鸣、风雨和南山的景色,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美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首诗运用了描绘自然景色的手法,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 请写出这首古诗的题目和作者。 答:《鸟鸣涧》,作者不详。 2. 这首古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表达了古人对南山胜景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 请列举诗中出现的景物描写。

答:几叶风、雨、南山。 4. 请解释“胜景寥落恨已斑”这句话的含义。 答:以南山胜景的美丽与荒凉作对比,表达了对胜景的迷恋与无奈之情。 第二篇:《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言辞简承。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品东西南北,思无穷。 弟子规模,圣人训。 《观沧海》这篇古文描绘了作者站在碣石山上,俯瞰沧海,感叹大自然的壮丽和宽广。通过对山水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作者对大自然

的景仰和对学习、思考的重视。这篇古文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 请写出这篇古文的题目和作者。 答:《观沧海》,作者不详。 2. 这篇古文的主题是什么? 答: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景仰,以及对学习、思考的重视。 3. 请写出沧海的景物描写。 答: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 请解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句话的含义。 答:表达了对学问的推崇和对文字的重视,意味着通过学问可以改造社会,影响世界。 第三篇:《爱莲说》 爱莲说,不爱莲 白云苍苍,青石绿石,繁花似锦 遗芳千古,寂寞凌世 东风烈日,瓦砾飞盖,几度华侨华退?

人教版高中--学----习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点明时间、地址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 。 2.这首词上半阕侧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 近观:“,”。仰望:“”;俯瞰:“”。总结:“”。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怀国家命运,发出感叹,表现诗人壮心壮志的诗句是:, , 4.诗人旧地重游,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想的过渡句是:,。 5.归纳初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采和豪放气派的句子是:, ;,。,,。 6.以设问结尾,奇妙回答“谁主沉浮”问题的诗句是:,, 7.归纳湘江秋景的一句是:。 8.表现诗人歧视显贵的句子是:。 9.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是:,。 10.表现革命者力量强盛的句子是:,。 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是:。 12.静中有动,生机盎然的场面描绘的句子是:,。 13.写江上光景的句子是:,。 14.高度归纳“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光阴的句子是:。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色的诗句是:,,。 2.行走在悠久又寥寂的雨巷中,诗人希望碰到一个如何的姑娘?。 3.诗人频频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是:,, ,,。 4.在“我”的长远的期望中,姑娘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是:, ,,,,。 5.描绘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是:,, ;.'

,。 6.描绘姑娘飘过时的诗句是:,; ,,,。 7.描绘姑娘消逝在雨的哀曲里的神情的诗句是:,, ,,,。 8.香姑娘与我擦肩而事后,我目送她逐渐远去的情形的句子是:, ,,。 《再别康桥》(徐志摩) 1.作者轻轻走开,和康桥依依道其他诗句是:,; ,。 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内心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绘,表达了这 种感情,这四句是:,;, 。 3.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康河的流水和水草体现出的悠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神往之的境地,《再别康 桥》中“,”便直接抒发了这类感情。 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分别,又惟恐打搅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 “,”两句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 自己的这类心情。 6.移主为客,两订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逍遥自在情况的诗句是:, :,。 7.用虚实联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幻美好的诗句是:,, ,。 8.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想、迷恋的诗句是:?, ,,。 9.集中表现了离其他难过的诗句是:;,。 写我与康桥分别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 的比喻句 是:。 诗人挥手道别,静静走开,不肯打破康桥的安静,只想留下深情的依恋的 诗句是: ,;,。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含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含答案)的全部内容。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 ”;近观:“,"。仰视:“”;俯瞰:“”. 总结:“”。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 《再别康桥》(徐志摩)

《荆轲刺秦王》( “易水诀别" ) (《战国策》) 1。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 ,。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 4.易水诀别中,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 6.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 .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 。 《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鲁迅) 1。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 . 2.批判“庸人”的句子 是:,,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1.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是:,, 。 2.这首词上半阕重视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近观:“,”。仰望:“”;俯瞰:“”。总结:“”。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关心国家命运,发出叹息,表现诗人壮心壮志的诗句是:, , 4.诗人旧地重游,惹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 是:,。 5.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范和豪迈魄力的句子是:, ;,。,,。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问题的诗句是:,, 7.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 8.表现诗人鄙视权贵的句子是:。 9.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 是:,。 10.表现革命者力量富强的句子是:,。 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是:。 12.静中有动,活力盎然的场面描述的句子是:,。 13.写江上光景的句子是:,。 14.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 《雨巷》(戴望舒)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是:, 2.行走在悠长又寥寂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 3.诗人屡次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是:, , 。 。 , ,,。 4.在“我”的长久的希望中,姑娘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是:,

, 5.描述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是: ,,, , 。 ,。 , 6.描述姑娘飘过时的诗句 是:,; ,, 7.描述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的神态的诗句是: ,, 8.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况的句子是:, , , 。 , 。 , ,,。 《再别康桥》(徐志摩) 1.作者轻轻走开,和康桥依依道其余诗句是:, ,。 ; 2.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述,表达了这种 感情,这四句是:,;, 。 3.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4.康河的流水和水草表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地,《再别康桥》中“ ,”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感情。 5.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分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 “,”两句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表现了诗 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6.移主为客,两订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逍遥自在状况的诗句是:, :,。 7.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幻美好的诗句是:,, ,。 8.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沉迷的诗句是:, ,,。 9.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的诗句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精选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题精选 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是一首描写湖南长沙秋天景色的诗歌。开篇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境,写出了独立XXX、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景象。接下来的描写,以看到的景象为背景,烘托出了层林尽染、漫江碧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美景,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诗人发出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慨叹,表达出自己的雄心壮志。最后,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回忆,表现出对往昔生活的深深怀念。 雨巷》是一首描写雨巷中的姑娘的诗歌。开篇描写了诗人独自撑着油纸伞在雨巷中彷徨的情景,为后面的描写提供了背景。在诗人的叙述中,姑娘被赋予了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和忧愁,反复地用丁香来比喻。在诗人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姗姗走来,静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接着,描写了姑娘飘过时的凄婉迷茫,最后消失在雨的哀曲里,表现出一种哀怨和惆怅的情感。整首诗歌通过对姑娘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5、我走在这雨巷中,仿佛置身于梦中,看到一位女郎默默地走远,直到消失在颓圮的篱墙背后。 6、她的颜色和芬芳在雨中消散,连她的眼神和惆怅也像丁香一样散去了。这正如《再别康桥》所描述的那样。 1、XXX美景在诗中被实写了出来。 2、诗中的移主为客和自由自在的XXX相互交融。 3、通过虚实结合和象征手法,诗句表达了梦境的美好。 4、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 5、诗句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 6、诗人悄悄地走了,就像他悄悄地来过一样,不带走一片云彩。 1、XXX在告别时吟唱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太子和宾客都穿着白衣冠送行。 3、士们都垂泪涕泣,有人瞋目发指。 1、真正的革命者不会回避现实的残酷和斗争的艰苦,而是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理解性默写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1. 做人不仅要有智谋而且还要有仁义,就如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所说:“因人 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zhì);以乱易整,不武。” 1、送别荆轲的人及其衣着的句子是: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通过众宾 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众人的感受:士皆垂泪涕泣。 3、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 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 4、荆轲奉命入秦刺杀秦王,燕太子丹和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击筑,荆 轲便慷慨吟唱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以此表明自己刺杀秦王抱着必死的决心。(荆轲慷慨赴难的句子) 必修二理解性默写 4.《诗经》两首 《诗经·氓》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6.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7.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8. 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甚至在氓变心后打骂她她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勤劳的女人公实在让我们不得不敬佩在诗中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基础知识练习 一、翻译下列各句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3.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4.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5.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6.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7.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8.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9.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10.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11.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13.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1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15.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16.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7.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18.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二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题 一、《论语十二章》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8.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______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 1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