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指的是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该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在数学中,解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本、最基础的一项技能。它们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工程学、商业、金融等各领域。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包括如何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一、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指同一类变量的项。例如,$3x$和$2x$是同类项,因为它们的未知数均为$x$。同样,$7y^2$和$2y^2$也是同类项,

因为它们的未知数均为$y^2$。合并同类项就是把同类项合起来,化简方程的过程。

例如,将$5x + 3x - 2x$合并同类项,可以得到$6x$。

又例如,将$2y^2 - 3y^2 + 7y^2$合并同类项,可以得到$6y^2$。

二、移项

移项指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以使方程变形。移项是解方程的重要步骤之一,因为它可以使方程更易于求解,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考虑如下一元一次方程:

$$3x - 4 = 7$$

我们可以使用移项的方法解决这个方程。首先,将方程中的常数项-4移动到等号的右侧,得到:

$$3x = 7 + 4$$

然后,将右侧的常数项11除以3,得出方程的解:

$$x = \frac{11}{3}$$

这就是这个方程的唯一解。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来练习一下如何使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例题:

求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

$$3x - 7 = 2x + 5$$

解题步骤:

首先,把方程中的同类项合并。将$2x$移到等号左边,得到:

$$3x - 2x - 7 = 5$$

接着,移项。将常数项-7移到等号右边,得到:

$$x = \frac{5 + 7}{1}$$

最后,化简。简化式子,得到:

$$x = 12$$

因此,方程的解为$x=12$。

总结: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解一元一次方程需要掌握许多技巧,其中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步骤。掌握如何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能够让我们更加顺畅地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希望读者们可以通过本篇文章,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步骤,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熟练运用。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指的是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该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在数学中,解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本、最基础的一项技能。它们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工程学、商业、金融等各领域。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包括如何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一、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指同一类变量的项。例如,$3x$和$2x$是同类项,因为它们的未知数均为$x$。同样,$7y^2$和$2y^2$也是同类项, 因为它们的未知数均为$y^2$。合并同类项就是把同类项合起来,化简方程的过程。 例如,将$5x + 3x - 2x$合并同类项,可以得到$6x$。 又例如,将$2y^2 - 3y^2 + 7y^2$合并同类项,可以得到$6y^2$。 二、移项 移项指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以使方程变形。移项是解方程的重要步骤之一,因为它可以使方程更易于求解,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考虑如下一元一次方程: $$3x - 4 = 7$$

我们可以使用移项的方法解决这个方程。首先,将方程中的常数项-4移动到等号的右侧,得到: $$3x = 7 + 4$$ 然后,将右侧的常数项11除以3,得出方程的解: $$x = \frac{11}{3}$$ 这就是这个方程的唯一解。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来练习一下如何使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例题: 求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 $$3x - 7 = 2x + 5$$ 解题步骤: 首先,把方程中的同类项合并。将$2x$移到等号左边,得到: $$3x - 2x - 7 = 5$$ 接着,移项。将常数项-7移到等号右边,得到: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优秀教案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第二课时移项 教学目标: 1.理解“移项”解方程,懂得“移项”的依据. 2.会用移项解方程,通过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找到相等关系,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再通过解方程解决问题. 3.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教学重点: 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 面演示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 小组研讨法 教学过程: 复习: 1.解下列方程: (1)18432=++x x x (2)31513-=+-x x x 2.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总结: 1.解:(1)18432=++x x x 合并同类项,得 189=x 系数化为1,得 2=x (2)31513-=+-x x x 合并同类项,得 3-=-x 系数化为1,得 3=x 2.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一、情境引入 问题1: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 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学生合作探究: 两种分图书法,什么量是相等(不变)的? 师生互动探究:

两种分图书方法,图书的总量是定值,所以问题的相等关系就是图书总量. 可以设这个班有x 名学生,那么每人分3本时,图书总数是 ;每人分4本时,图书总数是 .则可列方程 = . 教师总结:两种分配方法,总数分别表示为:203+x ,254-x , 列方程:254203-=+x x . 你能解这个方程吗?显然解这个方程第一步不是合并同类项,因为两种同类项分布在等号的两边,不能直接合并,那么怎么才能进行合并同类项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新的解方程的法——移项. 问题2: 方程254203-=+x x 的两边都有含x 的项(x 3与x 4)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怎样过能使它向a x =(常数)的形式转化呢?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思考并对方程进行转化. 师生合作探究: 解方程最终目标告诉我们方程左边只含有x ,右边不含字母.为了使右边不含x 的项,所以右边要减去 ,根据等式的性质 左边也要减去 ;为了使左边不含常数项,所以左边要减去 根据等式的性质 ,右边也要减去 ,则方程可转化为 . 教师总结: 方程转化过程: 204254204203---=--+x x x x :两边减x 4并且减20,根据等式的性质1, 202543--=-x x :左边的常数项、右边的含x 项都合并为0 观察转化后的方程202543--=-x x 与题目中的方程254203-=+x x 的项发生了怎样的移动? 可知,x 4从右边移动到左边变成x 4-,20从左边移到右边变成-20. 象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下面的图框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流程. 由上可知,这个45名学生. 问题3: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a x = 1系数化为↓ 45=x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 教学目标: 1.经历使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3.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4.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用合并同类项知识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准确用合并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方法:自我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通过一首《感恩的心》引出问题情境: 2.学生自主列出方程:x+5x+3x=108 3.导入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 阅读课本86页--87页,完成《导学案》中的预备案和预习案。 2.师生核对知识链接。 a. 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___________(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两边乘_____________, 或除以 _________________, 结果仍相等。 b. 对以下各式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得依据是乘法分配律) (1)5y -8y = _________ (2)-2ab+7ab= __________ (3)X+3X+5X=__________ =_______ 3.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教师巡视,做适当的指导) 解以下方程:(能够讨论交流) (1)X+3X+5X=108 (2)5x -2x =9 解:合并同类项,得_________ 解:合并同类项,得______ 系数化为1,得_________ 系数化为1,得_______ ( 3 )-3x+0.5x=10 解:合并同类项,得________ 系数化为1,得________ 4.学生归纳,教师补充。 a. 合并同类项的作用: 合并同类项起到了__________的作用,即把方程中的同类项实行合并, 使方程更接近x=a 的形式。 b.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① 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5.检查预习自测,掌握学生学习效果。 a. 思维诊断:(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1)方程- 7x+2x=5-10合并同类项得- 5x=5. ( ) ( 2 ) 方程5x - 2x+3x=12合并同类项得6x=12. ( ) 22213(4)22x y x y x y +-

天津市宝坻区新安镇第一初级中学: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教案1(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新安镇第一初级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主备人: 课题:《3.2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2、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列整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投影仪.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出示教科书77页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 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学生

思考、探索:为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 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4x ,为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去20. 3x -4x=-25-20 (2) 设问3:以上变形依据是什么? 等式的性质1。 归纳: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设问4:以上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 的形式。 对于问题1还有不同的未知数的设法吗? 学生思考回答:若设去年购买计算机x 台,得方程 21402 x x x ++= 若设今年购买计算机x 台,得方程 14042 x x x ++= 1、现在你能解答课本74页的习题2.1第6题吗? 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送还 和了一条船 ,正每条船坐9人,问这个班共多少同学? 六、巩固练习 学生练习课本上第79面练习. 七、课堂小结 提问: 1、今天你又学会了解方程的哪些方法?有哪些步聚?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2、现在你能回答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吗? 3、今天讨论的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又有何共同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整理: ① 解方程的步骤及依据分别是: 移项(等式的性质1) 合并(分配律) 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2) ② “对消”与“还原”就是“合并”与“移项” 表示同一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学设计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一、内容:P86次方程的移项解法,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内容解析:本章的核心内容是“解方程”和“列方程”。方程的解法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移项 是解方程的基本步骤之一,是一种同解变形,移项法则的依据是等工的性质1,运用移项法则可以所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等号的一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等号的另一边。从而使方程向x=a的形式进行转化。移项法则在后续学习其他方程、不等式、函数时经常使用。而“列方程”在所有方程类问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贯穿于全章始终,从实际背景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结合这些模型讨论方程的解法,这样可以自然地反映所讨论的内容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 三、教学目标: 1、理解移项法则,会解形如ax+b=cx+d的方程,体会等式变形中的化归思想。 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对于已经习惯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 时还需经历思维的转换过程,从不熟悉到熟悉,在用移项法则简化方程时,对于移项变号的意识比较淡,会出现移项过程中没用变号的错误,其原因是对移项原理的忽视与不重视,同时时还要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同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的区别,这两种情况学生容易混淆,需要教师引导说明。 五、教学重点:确定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形如ax+b=cx+d的方程,利用移项与合并同类项解一 元一次方程。 六、教学难点:确定相等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正确地进行移项并解出方程。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列出方程 问题1: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师生活动: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讨论:(1)题目中含有怎样的相等关系?(2)应怎样设未知数,如何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2、学生讨论后再根据以下表格学会分析整理题目中的数据,更好更快的找出相等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教学目标】 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理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 2.学会通过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理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通过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等式性质和方程的概念。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二、探索新知 1.通过例题的解析,让学生理解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 2.通过多个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技巧和方法。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4.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 化为1。 三、巩固提高

1.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2.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一些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再次明确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和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强调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一些实际问题,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解的意义 3.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解决一元一次方 程 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解的意义、合并 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 2.教学难点: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两个简单的方程式 2x + 3 = 7 和 5x - 2 = 3x + 4 让学生自行解决,并让部分学生上黑板讲解解法。 2. 概念解释 1.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有 一个未知数,且该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如 2x + 3 = 7 就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解的意义:通过等式两边的 运算使得未知数项消掉,一边成为0,另一边成为解。解 的意义是能够让未知数等于某个确定的值的数或式子。

3.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合并同类项就是把式子 中相同的项合并成一项,移项就是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 等式的另一边。 3.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解法后,我们带着学生提出实际 的问题,例如:每次学校的门卫阿姨都会收取来访家长 20 元的停车费,今天学校门口停放的共有车辆有4辆,已经收取了50 元车费,请问今天来访的家长一共有多少位?然后让学生 逐步解决问题。 4. 知识应用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 进行分析和求解。其中包括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应用技巧,以及求解的正确性和实际意义。 5. 总结 在学生完整的解决问题后,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习的知识 和思考今天的收获,然后为下一次的课程做出准备。 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我主要采用了导入、概念解释、问题提出、知识应用、总结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尽可能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同时注重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应用技巧。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用途和实际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直接运用公式,缺少一些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其次,在让学生上黑板讲解解法的环节中,出现了部分学生的主观臆断和不正确的解法,需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教案

3.2解一元一次方程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形如“ax+bx=c”的一元一次方程。 2. 会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进一步熟悉如何建立刻画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一元一次方程。(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际问题的引入,进一步熟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运用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建模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 2、体会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思想,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 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2、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三、【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师导入:《我要与数学历史人物对话》 (出示背景资料)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一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投影) 1.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形如“ax+bx=c”的一元一次方程. 2.会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自主学习,记录疑问 自学内容课本P86~87例题2为止。解决以下问题 1、用“”划出本节的重点。

2、用“?”划出本节有疑问的地方。 3、试着概括本节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问 (一)活动一尝试探究 例: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设问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1、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那么去年购买计算 机台。今年购买计算 机台。 2、找相等关系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 = 3、列方程(三年的电脑购买量是一定的,表示它的式子应该是相等的,因此有方程) x+2x+4x=140

3.2.1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和移项_教案

3.2 .1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第一课时 教案 班 组姓名 一、课堂准备: 1.知识背景 1.等式性质 1:__________等式性质 2:____________3.合并同类项 2.复习提高,知识导航 化简下列各式(1)x+2x+5x= (2)-3x-2x+6x= (3)= -+-y y y 653423 二、自学、交流、探究:如何解x+2x+4x=140这个方程呢? 下面的框图表示解这个方程的具体过程:x+2x+4x=140 ↓合并同类项 7x=140 ↓系数化为1 x=20 “合并”起了化简作用,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这一过程我们把它叫做合并同类项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 (1)x-7 = 5; (2) 7x = 6x- 4 解:( ,得:)x -7+7 = 5+7 解:7x-6x = 6x - 6x- 4 即 x = 5 + 7 即 7x - 6x = -4 合并同类项,得 x =12 合并同类项,得 x= - 4 观察“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变形前 x -7 = 5 变形前 7x = 6x - 4 变形后 X = 5 + 7 变形后 7x - 6x = - 4 一般地,把方程中的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 ) 移项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1 请你判断下列方程变形是否正确?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口答) ⑴ 6-x=8,移项得x -6=8 ⑵ 6+x=8,移项得x=8+6 ⑶ 3x=8-2x ,移项得3x+2x=-8 (4) 5x -2=3x+7,移项得5x+3x=7+2 例1 解下列方程(与P87例题1类似) ⑴ 5+2x=1 ⑵ 8-x=3x+2 解:⑴ 移项,得: 解:⑵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1,得: 系数化为1,得: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第1课时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重点) 2.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2.解方程:(1)x-9=8;(2)3x+1=4. 3.下列各题中的两个项是不是同类项? (1)3xy与-3xy;(2)0.2ab与0.2ab; (3)2abc与9bc; (4)3mn与-nm; (5)4xyz与4xyz; (6)6与x. 4.能把上题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吗?如何合并? 5.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利用合并同类项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例1 解下列方程: (1)9x-5x=8; (2)4x-6x-x=15. 解析:先将方程左边的同类项合并,再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解:(1)合并同类项,得4x=8. 系数化为1,得x=2. (2)合并同类项,得-3x=15. 系数化为1,得x=-5. 方法总结:解方程的实质就是利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 探究点二:根据“总量=各部分量的和”列方程解决问题 例 2 足球表面是由若干个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围成的,黑、白皮块数目的比为3∶5,一个足球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个? 解析:遇到比例问题时可设其中的每一份为x,本题中已知黑、白皮块数目比为3∶5,可设黑色皮块有3x个,则白色皮块有5x个,然后利用相等关系“黑色皮块数+白色皮块数=32”列方程. 解:设黑色皮块有3x个,则白色皮块有5x个, 根据题意列方程3x+5x=32, 解得x=4, 则黑色皮块有3x=12(个), 白色皮块有5x=20(个). 答:黑色皮块有12个,白色皮块有20个. 方法总结: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数量关系,

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人教版

课题: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 教学目标: 1.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 +bx =c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2.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重点: 会解“ax +bx =c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流程: 一、知识回顾 1.什么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 =b ,那么a ±c =b ±c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 =b ,那么ac =bc ; 如果a =b (c ≠0),那么a b c c =. 2.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3x =12 (2)2x +3=7 解:(1)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除以3,得 31233 x = 化简,得 x =4 (2)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减3,得 2x +3-3=7-3 化简,得 2x =4 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除以2,得 2422 x =

化简,得 x =2 二、探究1 问题: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追问1: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 强调:总量=各部分量的和 答案: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 解: 设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计算机x 台,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x +2x +4x =140 追问2:如何将此方程转化为x =a (a 为常数)的形式? x +2x +4x =140 合并同类项 7x =140 系数化为1 x =20 追问3:合并同类项有什么作用呢? 答案:合并同类项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 =a 的形式. 例1:解方程: 5(1)2682 x x -=- (2)7 2.53 1.51546 3.x x x x ⨯⨯-+-=-- 解:(1)合并同类项,得 122 x -=- 系数化为1,得 4x = (2)合并同类项,得 678x -= 系数化为1,得 13x -= 练习1: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教案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篇: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渗透“化归”的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3.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PPT课件 4.标签 本节的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三节课,是学生了解从实际问题到方程后的一节重点内容,是解方程必备知识,既是对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合并同类项等知识的复习,也是为去分母化系数为整数的储备知识.学生利用整式去括号的知识,来处理解方程中的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解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也是学习不等式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学习阶段是一个重点章节,而本解又是解方程知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 (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原来有的知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空白部分的引领,降低问题的

难度,从而将难点锁定在找相等关系上.避免难点太多,造成无从下手,重点、难点不突出的情况.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过程.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前面我们遇到的一些方程,例如44x+64=328 3+x=(45+x) y-5=2y+l 问:大家观察这些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提示:观察未知数的个数和未知数的次数.)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观察方程的特点总结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3x-2 x-3=-l 5x2-3x+1=0 2x+y=l-3y=5 下面我们再一起来解几个一元一次方程.例2.解方程(1)-2(x-1)=4(2)3(x-2)+1=x-(2x-1)方程(1)该怎样解?由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此方程既可以先去括号求解,也可以看作关于(x-1)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第(2)题可由学生自己完成后讲评,讲评时,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例题:解方程3x-[3(x+1)-(1+4)]=1 方程中有多重括号,你会解这个方程吗?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设计意图】 通过实例来说明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的依据是多项式去括号法则的应用,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知识的体系中,由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让学生迅速牢固的掌握去括号解方程的方法.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学习了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课后习题巩固练习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和移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能力目标:探究并掌握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预习任务。 (1)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把常数项也合并。 (2)解一元一次方程2251x x +=⨯+时,第一步:合并同类项,得113=x ;第二步系数 化为1,得 311 =x 。 (二)预习自测。 (1)下列各组中,两项不能合并的是( ) A .b 3与b - B .y 6-与x 3 C .a 21- 与a D .23-与100

知识点:同类项的概念。 解题过程:解:A .b 3与b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为同类项。所 以可以合并;B .y 6-与x 3所含字母不同,所以不是同类项,不能进行合并;C .a 21- 与a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为同类项,所以可以合并;D .23-与100所有的常数项也叫同类项,所以可以合并;因此选择B . 思路点拨: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称为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也叫同类项。 答案:B (2)方程16210+=-x x 两边合并后的结果是? 知识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题过程:解:合并同类项,得:78=x ;系数化为1,得:87 =x 。 思路点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同类项有两类,即未知数的一次项和常数项,合并同类项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a x =的形式。 答案:87 =x (3)方程 21022=++x x x 的解是( ) A .20=x B .40=x C .60=x D .80=x 考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题过程:解:合并同类项,得:2102 7=x ;系数化为1,得:60=x ,所以选择C . 思路点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同类项有两类,即未知数的一次项和常数项,合并同类项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a x =的形式。 答案:C 二、新课讲授。 (一)知识回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