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经典教育教学资料】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元一次方程的合并同类项及移项解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概念之后,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同时也为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做好准备。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初中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重要题材;教材渗透的符号化、模型化思想及类比、化归、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修养和素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本节课继续让学生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合并同类项、移项的方法,会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2.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活动培养

学生创新意识和化归思想,使学生学会学习。

2、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会用“合并”的方法解方程,进一步认识如

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乐观人生态度。

2、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方程方法解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2、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类型及教具: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

1、 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5x=10

我们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但是解题过程比较繁琐,能不能找到比较简便的解题方法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数学小知识:约公元820年,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的代数书《对消与还原》。 对消与还原推动了古代数学的进步,为人们解方程问题提供了简便的方法。

二:实践探究 交流新知

活动一:系数化为1

问题:你能把方程5x=20化为x=a(a 为常数)的形式吗?

归纳:将方程)10(≠≠=m m n mx 且变形为m

n x =的过程叫做系数化为1.

系数化为1的依据:等式性质2

系数化为1的方法:在方程的两边同时乘未知数系数的倒数。

系数化为1注意:系数的符号,系数倒数的符号。

练习:-3x=21

活动二:合并同类项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问题1:求解方程x+2x+2x=20

归纳:用合并同类项解方程步骤:

○1合并同类项:未知数合并,常数项合并

○2系数化为1:注意符号

练习:-9x-4x+10x=-4+25

活动三:移项

问题1:利用等的基本性质,解方程x+2x=20-2x,

讨论:○1与原方程相比,哪此项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些没变?

○2改变位置的项的符号是否发生了变化?没有改变位置的项的符号是否发生了变化?

归纳:移项定义: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移项注意:1、跨越等号。2、要变号。

练习:判断下面移项对错,错的改正。

○15+x=10移项得x=10+5

○26x=2x+8移项得6x+2x=8

○35-2x=4-3x移项得3x-2x=4-5

○4-2x+7=1-8x移项得-2x+8x=1-7

活动四:利用移项合并同类项求一元一次方程2x+x=20-2x的解。

归纳: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过程:○1移项

○2合并同类项

○3系数化为1

3x+1

练习:3x+7=32-2x x-3=

2

活动五: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学校组织寒假游学活动,报名总人数69人,其中中学生人数比小学生人数的2倍少3,旅游中中学生和小学生各有多少人?

讨论: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1审题(找等量关系)

2设未知数+单位

3列方程-解方程

4答。

三:练习

1、上届国学知识大赛共有50名学生参加,已知男同学人数比女同学的人数的4倍

还少4人,请问学生中有多少男同学,多少女同学?

2、某班计划做手工中国结,如果每人做5个,那么比计划多做了9个;如果每人做

4个,那么比计划少做15个,小组成员共有多少名。

四:提升

4、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约公元246年到公元330年)距现在有二千年左右了他对代数学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过路的人!这儿埋葬着丢番图。请计算下列数目,便可知他一生经过了多少寒暑。他一生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再过去七分之一的年程,他建立了幸福的家庭。五年后儿子出生,不料儿子竟先其父四年而终,只活到父亲岁数的一半。晚年丧子老人真可怜,悲痛之中度过了风烛残年。请你算一算,丢番图活到多大,才和死神见面?请你算一算,(1)丢

番图到底活到多少岁?(2)丢番图开始当爸爸的年龄?(3)儿子死时丢番图的年龄?

5、英国伦敦博物馆保存着一部珍贵的文物-纸草收。这是古代埃及人用象形文字写在一种纸莎草制成的草片上的著作,它于公元前1700年左右写成,这部书中记载了许多有关数学的问题,其中就有这样一道类似问题: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加起来总共比33又少了它本身。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布置: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

年级:六年级

科目:语文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说实话,让我做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发言,我有些诚惶诚恐,战战兢兢。在座的几位老师都是语文教学的行家里手,对于小学毕业班的语文教学,我很没有发言权,所以,在此不存在经验介绍,只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而已,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真诚的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帮助我把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做得更好。我的做法总结起来体现为两组关键词:一是和谐关系;二是方法过程。

一、大家都知道,教学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再加上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与孩子和谐相处:这一点对高年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要想让他们考好语文,最起码得让他们喜欢语文,要喜欢语文,至少得喜欢咱们这个语文老师,所以很多时

候,我没有摆上师道尊严的面孔,而是把学生作为朋友来用心相处。这样孩子们就觉得我与他们之间没有多少距离。我常对自己说,为了更好地教学生,必须做他们心理上值得依赖的朋友!课上,我的笑容灿烂,我的要求严格,决不容忍一个同学不用心,即使他是一向成绩较好的,只要在学习上出现了不该犯的错误,我依然会不依不饶的批评。这就是爱严并济。我想,这一点大家做得肯定比我好。

二、强化学习——为学生指点迷津。

我从基础、阅读、习作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⑴、夯实基础:平时要求学生晨读、早读,多读多悟。每篇课文都读,选重点熟读、精点背诵。要求学生边读边认字边理解,而不是一味地求快,以免出现“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情况。为了尽快使学生掌握最重要的需要积累的词句段篇,凡是课本上规定需要背诵的课文、段落、格言、诗句等内容,要求学生必须会背诵并且默写。每段时间组长小检查,老师大检查,通过检查促使每个学生都过关。我常对学生说:“就算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我们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多积累语词句段。”对于生字,我们在复习时,第一炮就要把这些死知识轰炸掉,不要让它成为复习途中的绊脚石。我们具体的做法是:老师找出每一课的重要词语,让学生听写并注上拼音,听写过后立刻由老师和学生批改,批改过后立即由批改人(包括老师)反馈公布,公布过后,立即快速订正三遍,紧接着进入下一课词语的听写准备,然后,把这些写错的词语在作业本上集中起来多写几遍;最后同桌互相听写自己每一课写错的词语,争取这一次无错字。对于句子、修辞等必须要系统的复习并在试卷中详细的讲解,而古诗、格言、成语等除了在网络上搜集一些还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积累,总结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抄写在积累本上!

⑴、强化阅读:期末复习时,为了尽最大努力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我暂时没有考虑学生会考得怎么样,而是先给学生做了一个思想上的动员:“对阅读有兴趣,比你做阅读题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题目都做出来还要有意义。我们学阅读干什么?

目前对你们来说,至少两个目的:一是获取信息,二是满足精神上的需求,享受阅读的快乐。”接着我就采取了紧急补救措施,比如,归类了大量的阅读短文,一篇一篇地让学生看,但学生看文章时,千万不要打断学生的思路进行所谓的分析讲解,并且不允许互相干扰,每个学生都只允许独立地默读,我对学生说:“你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做题目,而是学着看懂文章,享受能看懂文章的乐趣,或者把文章当成故事来看。文章看懂了,文章后面的题目不会太难做。我提两点要求,第一是默读,不得发出声音,不得互相干扰,第二是要学着静下心来,心态不能浮躁,要用心地看文章,要看懂。”只是在学生看完后,提一个涉及文章中心的问题,找出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语句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的,或是问学生有什么感受或启发,然后就迅速进入下一篇文章的阅读中。文后的题目是在后来的几天内师生共同完成的。只要阅读量加大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⑴、加强习作。写作,有人觉得烦恼,有人觉得愉悦。作为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对习作的信心,让学生明白,习作不过是以笔代口,用笔“说”出自己想要讲的话。要减少烦恼的压力。也要宣传写作带来的愉悦。我常常对学生说:“即使你们只剩下15分钟写作文的时间也要花上5分钟来审题,这是方向问题,若是跑错了,还不如原地踏步!”

我的作文训练方法是:

①、大量阅读。每天晚读15分钟都要看一篇作文,不能当作故事来看,而是研读,多问为什么作者这样写。

②、精讲多练。几乎每循环要求写一篇作文。平时我挤出时间,用电脑打印了十多篇各种类型的范文。写作前,我就找出相关的范文贴在黑板上进行指导。从文章的题目、布局谋篇、段落结构、中心思想的表现到用词的准确性,都要绘声绘色地详细地讲解。然后让学生先说后写。我班的个别学生反映说:“老师,经您这一讲解,我想马上就写。”这时,我知道我的方法对了。因为学生这种蠢蠢欲动的写作欲望已经得到激发和培养。

③、精批细评。这个环节非常关键,在批改作文中,我是最卖力的。错字标点都圈出来让学生自己改正、遣词造句好与不好都画出,等等。分发作文时,还要花一节课的时间来点评。有点进步的点名鼓励,写得好的大肆表扬,然后拿出几篇有代表性的来进行详细的点评。这样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他们因此而感到了写作的快乐。就是我最大的满足。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没有必胜的诀窍,只有更适合的方法。我不知道我所说的方法对各位老师来说是否适合。这只是我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摸爬滚打中摸索出来的几点不成熟的心得体会,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出。使我再学习、再改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有更好的成绩、更出色的表现!

最后,我要说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还有一个多月我们就要面临小学最后的考验,我也觉得压力非常大,但我会顶住压力迎难而上,争取让孩子们考出好的成绩,报答所有关心和支持我们的人。谢谢!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重难点】 1.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2.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活动1:(出示背景资料)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一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活动2:出示教科书76页问题1: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引导学生回忆: 设问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师生讨论分析: ①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 ②找相等关系: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 ③列方程:x+2x+4x=140

设问2:怎样解这个方程?如何将这个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学生观察、思考: 根据分配律,可以把含 x的项合并,即 x+2x+4x=(1+2+4)x=7x 老师板演解方程过程:(略) 为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可以在上述过程中标上箭头和框图。 设问3:以上解方程“合并”起了什么作用?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合并”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a的形式。 二、练习巩固: 师生共同解决,教师板书过程。 课堂小结 提问: 1.你今天学习的解方程有哪些步骤,每一步依据是什么? 2.今天讨论的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有何共同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整理: ①解方程的步骤及依据分别是:合并和系数化为1 ②总量=各部分量的和 设计意图: 本节引子与上一节的“阅读与思考”相呼应,同时提出下面几节要讨论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又有助于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扩大知识面,感受数学的历史和文化的陶冶,提高数学紊养 以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突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以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突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以问题的形出现,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梳理所学知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较简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哪位同学能够说一下解方程的基本思想?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时第二课时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导入新知温故知新1.含有相同的_____,并且相同 字母的_____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2.合并同类项时,把各同类项的_____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_____.字母指数系数不变导入新知用合并同类项进行化简:1.3x-5x=________;2.-3x+7x=________;3.y+5y -2y=________;4._______.试一试-2x4x-y4y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 体会方程模型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1.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体会等式变形中的化归思想.素养目标探究新知知识点 1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 多少台计算机?分析:设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计算机x台,则去年购买计算机_____台,今年购买计算机_____台,4x2x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总量等于各部分量的和)即:思考:怎样解这个方程呢?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x+2x+4 x=140列得方程探究新知方程的左边出现几个含x的项,该怎么办?它们是同类项,可以合并成一项!尝试把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x= m的形式.x+2x+4x=140探究新知分析: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化归为x=m(m为常数)的形式.依 据: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依据:等式性质2探究新知思考上述解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起了什么作用?解方程中“合并 同类项”起了化简作用,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从而把方程转化为ax=b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数,“合并”的依据是逆用分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教案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篇: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渗透“化归”的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3.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PPT课件 4.标签 本节的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三节课,是学生了解从实际问题到方程后的一节重点内容,是解方程必备知识,既是对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合并同类项等知识的复习,也是为去分母化系数为整数的储备知识.学生利用整式去括号的知识,来处理解方程中的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解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也是学习不等式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学习阶段是一个重点章节,而本解又是解方程知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 (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原来有的知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空白部分的引领,降低问题的

难度,从而将难点锁定在找相等关系上.避免难点太多,造成无从下手,重点、难点不突出的情况.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过程.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前面我们遇到的一些方程,例如44x+64=328 3+x=(45+x) y-5=2y+l 问:大家观察这些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提示:观察未知数的个数和未知数的次数.)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观察方程的特点总结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3x-2 x-3=-l 5x2-3x+1=0 2x+y=l-3y=5 下面我们再一起来解几个一元一次方程.例2.解方程(1)-2(x-1)=4(2)3(x-2)+1=x-(2x-1)方程(1)该怎样解?由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此方程既可以先去括号求解,也可以看作关于(x-1)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第(2)题可由学生自己完成后讲评,讲评时,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例题:解方程3x-[3(x+1)-(1+4)]=1 方程中有多重括号,你会解这个方程吗?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设计意图】 通过实例来说明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的依据是多项式去括号法则的应用,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知识的体系中,由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让学生迅速牢固的掌握去括号解方程的方法.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学习了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课后习题巩固练习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拟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时机不多哦! 解一元一次方程 -并同类项 [教学目标]1、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对实例的分析 ,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 (3、开展探究性学习 ,开展学习能力. ) [重点难点] 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是重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 〔教学方法〕指导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学资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约公元825年 ,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一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 ,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 .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时消与复原? . "对消〞与 "复原〞是什么意思 ?我们先讨论下面的问题 ,然后再答复这个问题 . (复习提问 1.表达等式的两条性质. 2.解方程:4 (x -2 3 ) =2. 解法1:根据等式性质2 ,两边同除以4 ,得: x -2 3 = 1 2 两边都加2 3 ,得x = 7 6 . 解法2:利用乘法分配律 ,去掉括号 ,得: 4x -8 3 =2 两边同加8 3 ,得4x = 14 3 两边同除以4 ,得x =7 6. ) 二、探索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问题某校三年共购置计算机140台 ,去年购置数量是前年的两倍 ,今年购置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 .前年这个学校购置了多少台计算机 ?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_教案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能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式. 2.使学生灵活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的归纳,培养学生灵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通过例7的教学培养学生利用分数性质,将分母中小数化整数的运算能力,即化繁为简的数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分析问题的归纳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了本节课,学生就知道用五种变形或其中的一局部就能解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表现了数学方法的普适性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议论、归纳,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2.学生学法:总结前面所解方程的特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练习稳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认识,一般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的灵活运用. 2.难点:化小数分母为整数分母的一般规律〔分数性质的再应用〕. 3.疑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几个步骤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前面所解方程的形式,学生归纳总结特点,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师生共同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教师出示稳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六、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提出问题:前面几节课中,我们讨论了一些方程的解法,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现在都能解什么形式的方程呢?请大家讨论后举出例子,看谁想的形式全面. 学生活动: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并想自己举出的实例. 师:现在我请几位同学,说出自己想好的实例. 如:〔学生能答复出所有形式〕 〔1〕57=-x ; 〔2〕467-=x x ; 〔3〕705=-x ; 〔4〕 185 2 =-x ; 〔5〕8725-=+x x ; 〔6〕()()()x x x -=---1914322 〔7〕 3 7 615=-y . 【教法说明】这一过程只是为了将来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而准备的铺垫,教学时尽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学设计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一、内容:P86次方程的移项解法,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内容解析:本章的核心内容是“解方程”和“列方程”。方程的解法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移项 是解方程的基本步骤之一,是一种同解变形,移项法则的依据是等工的性质1,运用移项法则可以所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等号的一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等号的另一边。从而使方程向x=a的形式进行转化。移项法则在后续学习其他方程、不等式、函数时经常使用。而“列方程”在所有方程类问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贯穿于全章始终,从实际背景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结合这些模型讨论方程的解法,这样可以自然地反映所讨论的内容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 三、教学目标: 1、理解移项法则,会解形如ax+b=cx+d的方程,体会等式变形中的化归思想。 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对于已经习惯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 时还需经历思维的转换过程,从不熟悉到熟悉,在用移项法则简化方程时,对于移项变号的意识比较淡,会出现移项过程中没用变号的错误,其原因是对移项原理的忽视与不重视,同时时还要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同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的区别,这两种情况学生容易混淆,需要教师引导说明。 五、教学重点:确定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形如ax+b=cx+d的方程,利用移项与合并同类项解一 元一次方程。 六、教学难点:确定相等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正确地进行移项并解出方程。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列出方程 问题1: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师生活动: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讨论:(1)题目中含有怎样的相等关系?(2)应怎样设未知数,如何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2、学生讨论后再根据以下表格学会分析整理题目中的数据,更好更快的找出相等关系。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解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问题1]南村侨联中学三年来共购买计算机21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4倍,前年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解: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 台,则去年购买 台, 今年购买 台,依题意得 要解这个方程,可以先把方程左边合并同类项,再用等式的性质解出x 的值,解法如下: **思考:上面解方程中“合并同类项”起了什么作用? [例1] 解下列方程: (1)9x —5 x =8 ; (2)4x -6x -x =-15; (3)364155.135.27⨯-⨯-=-+-x x x x 解:(1)合并同类项得: = 两边 ,得 , ∴=x ; (2) 合并同类项得: = x 的系数化为1,得 =x ; (3) [练习一] 解下列方程: (1)6x —x = 4 ; (2)-4x + 6x -0.5x =-0.3; (3)463127.253.13⨯-⨯-=-+-x x x x .

(4) ;7232=+x x [思考]方程254203+=+x x 的两边都含有x 的项(x x 43与)和常数项(2520-与),怎样才能把它化成a x =(a 为常数)的形式呢? 解:利用等式的性质1,得 , ∴ 。 ∴=x 。 **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问题]移项起到什么作用? [例2] 解下列方程: (1)2385--=-x x ; (2)x x 23273-=+。 [练习二] 解下列方程: (1)x x -=-32; (2)x x 21-=-; (3)x 355-=; (4)x x x 3 212- =-;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能参加这次说课评比活动,我感到十分高兴,同时也非常珍惜这样一个难得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以下我就五个方面来介绍这堂课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3.2节第1课时内容,是一堂探究用“合并同类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探究活动课。人们对方程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方程是重要的数学基本概念,它随着实践需要而产生,并且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而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和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是本节乃至全章始终渗透的主要数学思想。 教材在第一课时结合一实际问题展开,重点讨论两方面的问题: (1)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这是贯穿全章的中心问题).(2)如何解方程?(这节重点讨论用“合并同类项”法解方程)。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这将为后面几节进一步讨论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去括号”和“去分母”解法准备理论依据.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基与上面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结合新课改理念,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知识讲解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一.学会列方程 1.列方程的一般步骤: (1)“审”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2)“设”就是设未知数; (3)“列”就是列方程,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一般先找出能够表达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列代数式表示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就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 2.列方程需要注意的事项: (1)列方程时,寻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关键,可利用列表、线段图等方法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从而寻找出等量关系式. (2)设未知数就是将题目中要求的问题或与所求问题密切相关的其他问题用未知数表示出来,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二.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解方程 1.移项法则 方程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在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 法则:移项要变号. 2.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1)合并同类项时,只是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而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2)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 (3)解方程的思路:使含有未知数x的项集中于方程一边,常数项集中于另一边, ①通过移项(要变号),含未知数的项和常数项分别列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②合并同类项; ③系数化为1. 以解方程2x-7=8-3x为例,

例1根据条件列方程: (1)某数的7倍比它本身大5. (2)小赵为班级买了三副羽毛球拍,付出50元,找回3.50元.每副羽毛球拍的单价是多少? (3)一队学生从学校出发前往部队军训,行进速度是5千米/时,走了4.5千米时,一名通讯员派回送信,然后他又追赶队伍,通讯员的速度是14千米/时,他在距离部队6千米处追上学生队伍,问学校距离部队多远?(通信员报信时间忽略不计). 分析:列方程时,注意题目中一些关键字的理解. 如(1)中的“大”;(2)中的“付出…,找回”;(3)中的“追上” . 解:(1)设某数为x ,根据题意列方程:7x -x =5; (2)设每副羽毛球拍的单价是x 元,根据题意得:50-3.5=3x ; (3)设通讯员从离开队伍到追上队伍共用去x 小时,则依题意得:14x -4.5=5x +4.5. 评析: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就是把文字叙述的问题,转化为符号语言表达的式子,列方程的关键是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有时并不唯一,但实质一样.如本题中(1)还可以列出7x =x +5等. 例2. 解绝对值方程: (1) 解:………………移项 ………………绝对值的定义 或 (2)已知关于x 的方程 无解,试求a 的值. 解: 51262- -=x 12652x -=-1263x -=∴-=+1263 x 12 9181x x ==1263 x -=-12 362x x ==()a x x 2132-=-232ax a x -=-()232 232ax x a a x a -=--=-

降低难度合并同类项和移项

降低难度合并同类项和移项 高中数学中,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是解决代数式的常用操作。合并同 类项是指将具有相同字母和相同指数的项相加或相减,而移项则是将 方程式中的项移到等号的另一边。这两种操作可以使代数式更加简化,降低难度,便于进一步的计算和理解。 一、合并同类项 在代数式中,如果存在多个具有相同字母和相同指数的项,我们可 以通过合并这些项来简化计算。 例如,有一个代数式:3x + 2x + 5x。其中的三个项都具有相同字母x,并且指数相同,我们可以将这些项相加来得到:3x + 2x + 5x = 10x。通过合并同类项,我们将原本三个项简化为一个项,大大减少了计算 的复杂度。 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需要注意符号的变化。正负号不同的项不能 直接合并,而需要按照正负号的规则来计算。例如,有一个代数式: 3x - 2x + 5x。首先,我们将具有相同字母和指数的项合并得到:3x - 2x + 5x = 6x。最后,我们根据正负号的规则,将结果写成正负号的形式:6x。 合并同类项的基本原则是相同的字母和指数。当字母或指数不同时,这些项就不属于同类项,不能进行合并。 二、移项

移项是解决方程式中的项在等号两侧的问题。通过移项,我们可以将方程式中的项移到等号的另一边,以便更好地解决方程。 在移项操作中,我们需要注意符号的变化。将项从一个侧移到另一个侧时,符号要发生相反的改变。例如,有一个方程式:2x + 3 = 7。我们可以通过移项将2x移到等号的另一侧,得到:2x = 7 - 3 = 4。最后,我们可以将方程式解为x = 2,得到未知数的解。 移项的目的是将方程式中的项进行整理,使得等式更加明确。通过移项操作,我们可以将方程中的未知数项集中在一侧,而常数项集中在另一侧,方便我们求解方程。 三、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综合运用 在实际问题中,合并同类项和移项通常需要综合运用。通过合并同类项,我们可以简化代数式,减少计算的复杂度。通过移项,我们可以整理方程式,便于进一步求解。 例如,有一个代数式和一个方程式: 代数式:2x + 3y + 4x + 5y - 6x - 2y 方程式:3x + 4y = 10 首先,我们可以合并同类项,将代数式简化为:2x + 4x - 6x + 3y + 5y - 2y = 0。通过合并同类项,我们得到:0x + 6y = 0,即6y = 0。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第1课时 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合并同类项解形如ax +bx = c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 方程中的“化归”思想. 2. 能够根据题意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求解. 重点: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能够通过自主分析,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要点探究 探究点1:利用合并同类项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合作探究: 试一试:把一元一次方程x +2x +4x = 140转化为x = m 的形式. 依据:______________ 依据:_________________ 归纳:解方程中“合并”起了化简作用,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为一项,从而达到把方程转化为ax = b 的形式,其中a,b 是常数,“合并”的依据是逆用分配律. 典例精析 例1 解下列方程:(1) 1115;24 x x x --= 221(2)423.32x x x -++=-⨯+ . 方法总结: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如下:(1)合并同类项;(2)系数化为1. 针对训练:解下列方程:(1) 5x -2x = 9; (2) 72 321=+x x . \ 探究点2:根据“总量=各部分量的和”列方程解决问题 例2 足球表面是由若干个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围成的,黑、白皮块数目的比为3:5,一个足球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个?

方法总结:方法归纳:当题目中出现比例时,一般可通过间接设元,设其中的每一份为,然后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各数量,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例3 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 ,···. 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 检测:1.下列方程合并同类项正确的是( ) A. 由3x-x=-1+3,得2x=4 B. 由2x+x=-7-4,得3x=-3 C. 由15-2=-2x+x,得3=x D. 由6x-2-4x+2=0,得2x=0 2.如果2x与x-3的值互为相反数,那么x等于() A.-1 B.1 C.-3 D.3 3.某中学七年级(5)班共有学生56人,该班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少1人.设该班有女生有x人,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 4.解下列方程: (1) -3x + 0.5x =10;(2) 6m-1.5m-2.5m =3;(3) 3y-4y =-25-20. 5.某洗衣厂2016年计划生产洗衣机25500台,其中Ⅰ型、Ⅱ型、Ⅲ型三种洗衣机的数 量之比为1:2:14,这三种洗衣机计划各生产多少台? 二、课堂小结 1. 解形如“ax + bx + ···+ mx = p”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2.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教案

3.2解一元一次方程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形如“ax+bx=c”的一元一次方程。 2. 会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进一步熟悉如何建立刻画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一元一次方程。(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际问题的引入,进一步熟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运用数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建模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 2、体会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思想,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 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2、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三、【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师导入:《我要与数学历史人物对话》 (出示背景资料)约公元825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一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出示:学习目标(多媒体投影) 1.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形如“ax+bx=c”的一元一次方程. 2.会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自主学习,记录疑问 自学内容课本P86~87例题2为止。解决以下问题 1、用“”划出本节的重点。

2、用“?”划出本节有疑问的地方。 3、试着概括本节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问 (一)活动一尝试探究 例: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设问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1、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那么去年购买计算 机台。今年购买计算 机台。 2、找相等关系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 = 3、列方程(三年的电脑购买量是一定的,表示它的式子应该是相等的,因此有方程) x+2x+4x=140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合并同类项与移项(3)》名师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和移项 第三课时〔张永丽〕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移项法那么,会解形如d +的方程,体会等式变形中的化归思想. = cx ax+ b 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二〕学习重点 理解移项法那么,会解形如d = ax+ +的方程,体会等式变形中的化归思想. b cx 〔三〕学习难点 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2〕移项的目的是把含有未知数的项放在方程的一边,把常数项放在方程的另一边.〔3〕移项的关键是改变符号,移动的项改变符号,没有移动的项不改变符号. 〔1〕由方程4 3+ 2 -x x,这种变形的根据是〔〕 4 = - 5 2 3- = -x x变形5 A.合并同类项; B.乘法分配律; C.等式的性质1; D.等式的性质2 . 【知识点】等式的性质. 【解题过程】解:由前后的变形可知,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了x 2,同时加上了5,根据等式的性质,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者式子,等式仍成立,所以变形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1.应选择C. 【思路点拨】根据等式的性质对方程进展恒等变形. 【答案】C. 〔2〕以下变形错误的选项是〔〕 1 x得2 -x 3+ = 5 x -x = 2 x得7 + 3+ 7= = 5- 2 x1 2 +3 + 2= 1 -x得1 -x = + 2= 3 = 4- 3 4+ 3 -x 4 3 x得x 4 x3 【知识点】移项的法那么. 【解题过程】解:A.由5 = x根据移项的法那么,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 5- x得7 + 7=

3.2.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合并同类项和移项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和移项 教学任务分析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掌握解方程中的合并. 2.理解并掌握移项变号法则进行解方程. 3.灵活的运用移项变号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数学思考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模型,感受方程的作用. 解决问题 能够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法则解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能够解决相 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解方程时渗透数学变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 题的能力. 重点 利用合并同类项、移项变号法则解方程. 难点 移项变号法则、合并同类项. 一、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约公元825年,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了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译本名称为《对消与还原》.“对消”“还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讨论下面的内容,然后再回答. 问题1:某校三年共买了计算机140台,去年买的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学生活动设计:通过审题发现可以设前年购买了计算机x 台,则去年购买了2x 台,今年购买了4x 台,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是:前年购买的计算机+去年买的计算机+今年买的计算=140台,于是可以列出方程x +2x +4x =140,可以把关于x 的同类项合并得: 7x =140,于是问题解决. 活动:从上述方程的解决你能发现什么? x =20 x +2x +4x =140 7x =140 合并 系数化为1 系数化为1:指的是使方程的一边ax 化为x ,这里可能还有其他设未知数的方法(比如设今年的为x 台)若出现这种情况,请同学分析比较多种解决方案中的简易,找到最简方法.

(七年级数学讲义)第11讲-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经典过关)

(七年级数学讲义)第11讲-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经 典过关)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十讲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系数化为1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及移项。 3、学会运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重难点突破 1、系数化为1: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过程,就是把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 的过程,如果x的系数不是1,如4x=1,解得x=1 4 。 2、合并同类项:对法分配律的逆用,如 1 1 4 x x -+=,将—x与 1 4 x合并,结果 为 3 4x -. 3、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些项变号后移到方程的另一边,就叫做移项。其中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②移项必须变号。 4、列方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模型一:总量=各部分量的和; 模型二: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 三、例题精讲 【例题1】解方程: (1)3x—2=5x—6 (2)4x+5=3x+3—2x (3)11x—3=2x+3 (4)11 2 23 a =+

(5)2x —7+8x=10x —3—4x (6)1642 y = + 【例题2】有下列方程的变形:①由3=x —2,得x=2—3;②由7x=—4,得x=74-;③由102 y =,得y=2,其中正确的有( ) A .0个 B .2个 C .1个 D .3个 【例题3】已知1414 x a b +与219x y a b -是同类项,求xy 的值. 【例题4】一项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现在由甲单独做4小时,剩下的由甲乙合作,则剩下的几个小时完成? 【例题5】某次校运动会中,某班获得金银铜牌共10枚,其中金牌比银牌与铜牌之和多2枚,银牌比铜牌少2枚,则金银铜牌各多少枚? 【例题6】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民享受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果,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凡农民购买家电和摩托车享受百分之13的补贴{凭购物发票到乡镇财政所按百分之13领取补贴}。星星村李伯伯家今年购买了以台彩电和一辆摩托车共花去6000元,且该辆摩托车的单价比所买彩电的单价的2倍还多600元。

【教育资料】秋七年级数学(河北)人教版习题: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学习专用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第1课时 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基础题 知识点 利用合并同类项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1.对于方程8x +6x -10x =8,合并同类项正确的是(B) A .3x =8 B .4x =8 C .-4x =8 D .2x =8 2.方程x +2x =-6的解是(D) A .x =0 B .x =1 C .x =2 D .x =-2 3.方程x 2 +x +2x =210的解是(C) A .x =20 B .x =40 C .x =60 D .x =80 4.下列各方程中,合并同类项正确的是(D) A .由3x -x =-1+3,得2x =4 B .由23x +x =-7-4,得53 x =-3 C .由52-13=-x +23x ,得136=13 x D .由6x -4x =-1+1,得2x =0 5.方程12x +13 x =10的解是x =12. 6.解下列方程: (1)6x -5x =3; 解:合并同类项,得x =3. (2)-x +3x =7-1; 解:合并同类项,得2x =6. 系数化为1,得x =3. (3)6y +12y -9y =10+2+6. 解:合并同类项,得9y =18. 系数化为1,得y =2. 易错点 解方程时系数化为1时出错 7.解方程:-23 x +x =3. 解:合并同类项,得13 x =3. 系数化为1,得x =9. 中档题 8.如果x =m 是关于x 的方程12 x -m =1的解,那么m 的值是(C) A .0 B .2 C .-2 D .-6

9.(定州市期末)嘉淇同学在做作业时,不小心把方程中的一个常数污染了看不清楚,被污 染的方程为:3y -12y =12 -■,怎么办?小明想了想,便翻看了书后的答案,此方程的解为y =-15 ,于是,他很快知道了这个常数,并补出这个常数是1. 10.解下列方程: (1)0.3x -0.4x =0.6; 解:合并同类项,得-0.1x =0.6. 系数化为1,得x =-6. (2)5x -2.5x +3.5x =-10; 解:合并同类项,得6x =-10. 系数化为1,得x =-53 . (3)x -25 x =3+6; 解:合并同类项,得35 x =9. 系数化为1,得x =15. (4)16x -3.5x -6.5x =7-(-5). 解:合并同类项,得6x =12. 系数化为1,得x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