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一、引言

本文旨在提供一种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教学设计方案,以帮助教师在数学教学

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这一概念和技巧。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代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是学生理解和解决代数式、方程式的关键。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代数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和特征;

b. 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技巧;

c. 理解移项的概念和意义;

d. 掌握移项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a. 能够正确辨别和合并同类项;

b. 能够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进行代数式的简化;

c. 能够准确地进行移项操作,解决相关的代数方程。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对代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b.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c.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1. 教学内容:

a. 同类项的概念和特征;

b. 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技巧;

c. 移项的概念和意义;

d. 移项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a.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同类项的概念,例如:同学们在超市购物时如何合并相同类别的商品;

b.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合并同类项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意义。

步骤二:讲解同类项的概念和特征

a. 定义同类项,即具有相同字母部分的代数式项;

b.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代数式中的项,找出同类项;

c. 引导学生总结同类项的特征。

步骤三:讲解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技巧

a. 给出一些例子,引导学生合并同类项的步骤;

b. 引导学生进行合并同类项的练习,逐步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

c.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步骤四:讲解移项的概念和意义

a. 定义移项,即将代数式中的项按照正负号的规律进行调整;

b.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进行移项操作以及移项的意义。

步骤五:讲解移项的方法和技巧

a. 给出一些例子,引导学生进行移项的步骤;

b. 引导学生进行移项的练习,培养他们的移项能力;

c.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步骤六:综合练习和拓展

a. 提供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法解决问题;

b. 鼓励学生思考更复杂的代数问题,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教学方法:

a.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

的自主学习能力;

b. 演绎法:通过给出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

规律;

c.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互相学习和帮助。

2. 教学手段:

a. 教师讲解和示范;

b. 学生参与讨论和演练;

c. 板书和多媒体展示。

五、教学评价和反馈

1. 教学评价:

a.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能力和操作准确性等方面;

b.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练习答案,评价他们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2. 教学反馈:

a. 及时给予学生的答案和评价,指导他们的学习;

b. 针对学生的错误和困惑进行解释和澄清;

c.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学习经验。

六、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

1. 教学资源:

a. 教科书和课本;

b. 板书和多媒体设备;

c. 练习题和试卷。

2. 参考资料:

a. 代数学教学参考书籍;

b. 网上相关教学资源。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对同类项和移项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需要更多的示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此外,我还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思

考数学问题的本质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指的是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该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在数学中,解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本、最基础的一项技能。它们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工程学、商业、金融等各领域。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包括如何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一、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指同一类变量的项。例如,$3x$和$2x$是同类项,因为它们的未知数均为$x$。同样,$7y^2$和$2y^2$也是同类项, 因为它们的未知数均为$y^2$。合并同类项就是把同类项合起来,化简方程的过程。 例如,将$5x + 3x - 2x$合并同类项,可以得到$6x$。 又例如,将$2y^2 - 3y^2 + 7y^2$合并同类项,可以得到$6y^2$。 二、移项 移项指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以使方程变形。移项是解方程的重要步骤之一,因为它可以使方程更易于求解,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考虑如下一元一次方程: $$3x - 4 = 7$$

我们可以使用移项的方法解决这个方程。首先,将方程中的常数项-4移动到等号的右侧,得到: $$3x = 7 + 4$$ 然后,将右侧的常数项11除以3,得出方程的解: $$x = \frac{11}{3}$$ 这就是这个方程的唯一解。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题来练习一下如何使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例题: 求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 $$3x - 7 = 2x + 5$$ 解题步骤: 首先,把方程中的同类项合并。将$2x$移到等号左边,得到: $$3x - 2x - 7 = 5$$ 接着,移项。将常数项-7移到等号右边,得到: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一、引言 本文旨在提供一种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教学设计方案,以帮助教师在数学教学 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这一概念和技巧。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是代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是学生理解和解决代数式、方程式的关键。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代数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和特征; b. 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技巧; c. 理解移项的概念和意义; d. 掌握移项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a. 能够正确辨别和合并同类项; b. 能够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进行代数式的简化; c. 能够准确地进行移项操作,解决相关的代数方程。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对代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b.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c.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1. 教学内容: a. 同类项的概念和特征; b. 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技巧; c. 移项的概念和意义; d. 移项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a.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同类项的概念,例如:同学们在超市购物时如何合并相同类别的商品; b.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合并同类项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意义。 步骤二:讲解同类项的概念和特征 a. 定义同类项,即具有相同字母部分的代数式项; b.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代数式中的项,找出同类项; c. 引导学生总结同类项的特征。 步骤三:讲解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技巧 a. 给出一些例子,引导学生合并同类项的步骤; b. 引导学生进行合并同类项的练习,逐步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 c.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步骤四:讲解移项的概念和意义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 教学目标: 1.经历使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3.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4.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用合并同类项知识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准确用合并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方法:自我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通过一首《感恩的心》引出问题情境: 2.学生自主列出方程:x+5x+3x=108 3.导入课题: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 阅读课本86页--87页,完成《导学案》中的预备案和预习案。 2.师生核对知识链接。 a. 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___________(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两边乘_____________, 或除以 _________________, 结果仍相等。 b. 对以下各式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得依据是乘法分配律) (1)5y -8y = _________ (2)-2ab+7ab= __________ (3)X+3X+5X=__________ =_______ 3.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教师巡视,做适当的指导) 解以下方程:(能够讨论交流) (1)X+3X+5X=108 (2)5x -2x =9 解:合并同类项,得_________ 解:合并同类项,得______ 系数化为1,得_________ 系数化为1,得_______ ( 3 )-3x+0.5x=10 解:合并同类项,得________ 系数化为1,得________ 4.学生归纳,教师补充。 a. 合并同类项的作用: 合并同类项起到了__________的作用,即把方程中的同类项实行合并, 使方程更接近x=a 的形式。 b.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① 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5.检查预习自测,掌握学生学习效果。 a. 思维诊断:(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 (1)方程- 7x+2x=5-10合并同类项得- 5x=5. ( ) ( 2 ) 方程5x - 2x+3x=12合并同类项得6x=12. ( ) 22213(4)22x y x y x y +-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学设计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一、内容:P86次方程的移项解法,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内容解析:本章的核心内容是“解方程”和“列方程”。方程的解法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移项 是解方程的基本步骤之一,是一种同解变形,移项法则的依据是等工的性质1,运用移项法则可以所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等号的一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等号的另一边。从而使方程向x=a的形式进行转化。移项法则在后续学习其他方程、不等式、函数时经常使用。而“列方程”在所有方程类问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贯穿于全章始终,从实际背景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结合这些模型讨论方程的解法,这样可以自然地反映所讨论的内容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 三、教学目标: 1、理解移项法则,会解形如ax+b=cx+d的方程,体会等式变形中的化归思想。 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思想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对于已经习惯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 时还需经历思维的转换过程,从不熟悉到熟悉,在用移项法则简化方程时,对于移项变号的意识比较淡,会出现移项过程中没用变号的错误,其原因是对移项原理的忽视与不重视,同时时还要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同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的区别,这两种情况学生容易混淆,需要教师引导说明。 五、教学重点:确定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形如ax+b=cx+d的方程,利用移项与合并同类项解一 元一次方程。 六、教学难点:确定相等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正确地进行移项并解出方程。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列出方程 问题1: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师生活动: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讨论:(1)题目中含有怎样的相等关系?(2)应怎样设未知数,如何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2、学生讨论后再根据以下表格学会分析整理题目中的数据,更好更快的找出相等关系。

天津市宝坻区新安镇第一初级中学: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教案1(新人教版七年级上)

新安镇第一初级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主备人: 课题:《3.2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2、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列整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投影仪.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出示教科书77页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 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学生

思考、探索:为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 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4x ,为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去20. 3x -4x=-25-20 (2) 设问3:以上变形依据是什么? 等式的性质1。 归纳: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设问4:以上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 的形式。 对于问题1还有不同的未知数的设法吗? 学生思考回答:若设去年购买计算机x 台,得方程 21402 x x x ++= 若设今年购买计算机x 台,得方程 14042 x x x ++= 1、现在你能解答课本74页的习题2.1第6题吗? 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送还 和了一条船 ,正每条船坐9人,问这个班共多少同学? 六、巩固练习 学生练习课本上第79面练习. 七、课堂小结 提问: 1、今天你又学会了解方程的哪些方法?有哪些步聚?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2、现在你能回答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吗? 3、今天讨论的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又有何共同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整理: ① 解方程的步骤及依据分别是: 移项(等式的性质1) 合并(分配律) 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2) ② “对消”与“还原”就是“合并”与“移项” 表示同一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教案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篇: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渗透“化归”的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3.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PPT课件 4.标签 本节的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三节课,是学生了解从实际问题到方程后的一节重点内容,是解方程必备知识,既是对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合并同类项等知识的复习,也是为去分母化系数为整数的储备知识.学生利用整式去括号的知识,来处理解方程中的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解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也是学习不等式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学习阶段是一个重点章节,而本解又是解方程知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 (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原来有的知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空白部分的引领,降低问题的

难度,从而将难点锁定在找相等关系上.避免难点太多,造成无从下手,重点、难点不突出的情况.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过程.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前面我们遇到的一些方程,例如44x+64=328 3+x=(45+x) y-5=2y+l 问:大家观察这些方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提示:观察未知数的个数和未知数的次数.)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观察方程的特点总结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3x-2 x-3=-l 5x2-3x+1=0 2x+y=l-3y=5 下面我们再一起来解几个一元一次方程.例2.解方程(1)-2(x-1)=4(2)3(x-2)+1=x-(2x-1)方程(1)该怎样解?由学生独立探索解法,并互相交流此方程既可以先去括号求解,也可以看作关于(x-1)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第(2)题可由学生自己完成后讲评,讲评时,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例题:解方程3x-[3(x+1)-(1+4)]=1 方程中有多重括号,你会解这个方程吗?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设计意图】 通过实例来说明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的依据是多项式去括号法则的应用,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知识的体系中,由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让学生迅速牢固的掌握去括号解方程的方法.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学习了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课后习题巩固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 项 课题3.2解 一元一 次方程 (一)— —合并 同类项 与移项 授课人 教学目标知识技 能 1.理解和掌握移项的方法,并 能利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求 解一元一次方程. 2.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 题. 数学思 考 体会学习移项法那么解一元一 次方程的必要性,使学生在动 手、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 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体会学 习数学的实用性. 教学问题 解决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分析、归纳出移项法那么,并能运用这一

目 标 法那么解方程. 情感态度 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向别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用武之地〞. 教学 重点 理解移项法那么,会解简单的一元 一次方程. 教学 难点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寻找等量关系. 授课 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活动 教学 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利用等式的根本性质通过学生自己利

回忆解一元一次方程: (1)5x-2=8;(2)7x= 3x-5. 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为下面总结移项法那么做铺垫.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虽然我们可以利用 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但是解题过程比拟繁 琐,能不能找到比拟 简便的解题方法呢? 提出问题,引发 思考,导入新课.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活动内容1:用合并同类项求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展示如下 方程的求解过程:x+2x+3x =120. 总结: 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 程的步骤:(1)合并同类项; (2)系数化为1. 通过让学 生自己观 察、归纳, 独立发现 移项法那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和移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能力目标:探究并掌握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利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预习任务。 (1)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把常数项也合并。 (2)解一元一次方程2251x x +=⨯+时,第一步:合并同类项,得113=x ;第二步系数 化为1,得 311 =x 。 (二)预习自测。 (1)下列各组中,两项不能合并的是( ) A .b 3与b - B .y 6-与x 3 C .a 21- 与a D .23-与100

知识点:同类项的概念。 解题过程:解:A .b 3与b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为同类项。所 以可以合并;B .y 6-与x 3所含字母不同,所以不是同类项,不能进行合并;C .a 21- 与a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为同类项,所以可以合并;D .23-与100所有的常数项也叫同类项,所以可以合并;因此选择B . 思路点拨: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称为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也叫同类项。 答案:B (2)方程16210+=-x x 两边合并后的结果是? 知识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题过程:解:合并同类项,得:78=x ;系数化为1,得:87 =x 。 思路点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同类项有两类,即未知数的一次项和常数项,合并同类项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a x =的形式。 答案:87 =x (3)方程 21022=++x x x 的解是( ) A .20=x B .40=x C .60=x D .80=x 考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题过程:解:合并同类项,得:2102 7=x ;系数化为1,得:60=x ,所以选择C . 思路点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同类项有两类,即未知数的一次项和常数项,合并同类项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a x =的形式。 答案:C 二、新课讲授。 (一)知识回顾。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合并同类项与移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重点) 2.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2、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难点:找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正确地移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1.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2 .解方程:(1)x—9 = 8; (2)3x+ 1 = 4. 3 .下列各题中的两个项是不是同类项? (1) 3xy 与—3xy; (2)0.2ab 与0.2ab; (3)2abc 与9bc; (4)3mn 与—nm; (5)4xyz 与4xyz; (6)6 与x. 4. 能把上题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吗?如何合并? 5. 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利用合并同类项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例 1 解下列方程: (1) 9x—5x= 8; (2) 4x—6x—x= 15. 解析:先将方程左边的同类项合并,再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 1. 解:(1)合并同类项,得4x= 8. 系数化为 1 ,得x= 2. (2)合并同类项,得—3x= 15. 系数化为1,得x=—5. 方法总结:解方程的实质就是利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变形为x= a 的形式. 探究点二:根据“总量=各部分量的和”列方程解决问题 例 2 足球表面是由若干个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围成的,黑、白皮块数目的比为 3 : 5,一个足球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个? 解析:遇到比例问题时可设其中的每一份为x,本题中已知黑、白皮块数目比为 3 : 5,可设 黑色皮块有3x个,则白色皮块有5x个,然后利用相等关系“黑色皮块数+白色皮块数= 32” 列方程. 解:设黑色皮块有3x个,则白色皮块有5x个, 根据题意列方程3x+5x= 32, 解得x= 4, 则黑色皮块有3x= 12(个), 白色皮块有5x= 20(个). 答:黑色皮块有12个,白色皮块有20 个. 方法总结: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 找出合适的数量关系,列 出方程,再求解.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相等关系为:黑色皮块数+白色皮块数= 32,并能用 x和比例关系把黑皮与白皮的数量表示出来. 三、板书设计1.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初中数学公开课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初中数学公开课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优秀 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复习前面所学的方程解法的基础上学习ax+b=cx+d类型方程的解法,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来解。由于上述类型的方程两边都有未知数,移项时,强调通常是将未知项移到方程的左边,将已知数移到方程的右边。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中刚学过了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同时在前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关键是找出其中的相等关系,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还不是很强,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为方便、更为有力的数学工具,体会这些解法中蕴含的化归思想。这样为后面进一步讨论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去括号”和“去分母”的解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这节课作为一根纽带,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

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到式子变形的转化作用。 3、3、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会移项、合并同类项解ax + b = cx +d 类型方程,进一步认识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4、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研讨,体验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探索数列中的规律,建立等量关系并加以解决,同时进一步渗透化归思想。 5、通过学习“合并同类项”和“移项”,体会古老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2、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找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正确地移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过程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教师如何组织教学 内容、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等方面。而合并同 类项和移项则是教学设计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整 理和安排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更加条理清晰,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一、合并同类项 1.相同变量的指数相同:只有当变量的指数相同时,才能将它们相加 或相减。 比如:2x+3x,可以合并为5x; 2.相同变量的系数相同:如果变量的指数相同,但系数不同,也可以 合并。 比如:2x+2x,可以合并为4x; 3.相同变量的负项和正项可以合并:正项和负项之间可以合并为0。 比如:3x+(-3x),可以合并为0。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或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 到合并同类项的实际意义和应用领域。同时,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或游戏 来帮助学生巩固这一概念,提高他们的合并同类项的能力。 二、移项 移项是指将一个方程或不等式中的项从一个边移动到另一个边,既可 以移动含变量的项,也可以移动不含变量的项。移项是解方程和不等式的 基本操作之一,学生掌握了移项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移项的基本原则是保持等式两边的平衡,即移动一个项后,等式两边 的值应该保持相等。在进行移项时,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需要考虑: 1.移动项的正负号:靠近等号的一侧是加法,远离等号的一侧是减法。 2.移动变量的项:将变量的项移动到一个侧,以方便求解。 3.移动常数的项:将常数的项移动到另一个侧,以方便求解。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实例演示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移项 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题或应用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 移项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三、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的综合应用 例如,设计一个题目: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和下学,上学和下学的 距离分别为x公里和y公里,他总共骑行了5天,上学时平均每天骑行速 度是a公里/小时,下学时平均每天骑行速度是b公里/小时。请问小明这 5天他骑自行车一共骑了多少公里? 通过让学生分析问题,列出数学模型,并运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的方 法进行计算,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 和解题能力。 综上所述,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是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和技巧,教师在教 学设计中可以合理地引入它们,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合并同类项和移项 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说课稿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各位评委老师: 您们好! 对大家的到来深表感谢,我很珍惜这次难得交流的机会,请各位领导老师对我的课提出宝贵意见.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学期第三章的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这节课我们只学习用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学习解方程的第一节课,结合一些实际问题首先列方程,再试着解方程,结合解方程的过程,让学生思考有关步骤(即合并同类项)的作用,也是为了渗透“解方程就是要使方程不断向x=a的形式转化”的化归思想。 二、教学目标确定 为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①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②学会合并方程中的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③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④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教学重点与难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1、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共同探究,使学生经历将生活中的数和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符号的具体建模过程,体会不等式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的价值。 2、教学手段: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学突出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课时1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 (2)能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并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的数学模型;能正确地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x=c”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多媒体课件 教师:我们在上一章学习了合并同类项,下面我们做一个简单的练习. 教师读题,学生回答. (1)x+2x+4x=(1+2+4)x=7x; (2)5y-3y-4y=(5-3-4)y=-2y; (3)4a-1.5a-2.5a=(4-1.5-2.5)a=0. 教师:约公元820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一、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问题:某校三年共购买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的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的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问: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引导学生回忆: 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问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师生讨论分析: 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 找相等关系: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 列出方程:x+2x+4x=140. 设问2:怎样解这个方程?如何将这个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 学生观察、思考,小组内交流. 教师板演解题过程: 根据分配律,可以把含x的项合并,即x+2x+4x=140. (1+2+4)x=140. 7x=140. 方程两边同除以7,得x=20. 设问3:以上解方程的过程中“合并同类项”起了什么作用?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总结: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合并同类项起到了“化简”的作用,即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合并,从而把方程转化为ax=b的形式,使其更接近x=a的形式(其中a,b是常数),得出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合并同类项、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从数学学科本身看,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正是对它的研究推动了整个代数学的发展从代数中关于方程的分类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本节课仍然延续本章主线,从对实际问题的讨论入手,始终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即先列出方程,再讨论如何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方程?再以实际例题对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这种变形手段进行综合强化。教学中始终渗透着两种数学思想:一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方程模型这一过程中蕴涵的符号化、模型化思想即建模思想;另一个是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会了有理数运算,掌握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及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和等式性质,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方程中,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即对方程的认识已经历了入门阶段。虽然学生受基础知识和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抽象概括能力不强,但学生上进心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初步养成了与他人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因此,这一学习过程中,必须让学生经历思考与合作、表达与交流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倾听他人意见,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能够找出隐含的数量关系,并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会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应用—总结—提高”这一过程,通过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方式提升数学知识层次。在这一过程中初步感受列方程中所蕴涵的数学建模和化归思想,体会古老代数书中的“对消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正确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准确找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两套)

3.2.3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3)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2、用合并、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思考 1、学习分析问题找到相等关系并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合并、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到式子变形的转化作 用. 解决问题 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会移项、合并解ax+b=cx+d型方程,进 一步认识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合并”“移项”,体会到古老的代数书的“对 消”和“还愿”的思想,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 重点 1、找相等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2、用合并、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正确用合并解一元一次方程. 板书设计 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活动1] 解下列方程:1、3x+5=4x+1 2、9-3y=5y+5 学生独立完成,同学交流 从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加以 纠正 复习巩固并能移项 和合并加以强化记 忆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学习目标】:①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②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③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④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 【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课前预习案 Ⅰ.相关知识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等式的性质? Ⅱ.本节知识 合并同类项 (1)3x-5x= (2)-3x+7x= (3)y+5y-3y= Ⅲ.预习自测 解下列方程 (1)a+25=95 (2)x-12=-4 (3)0.3x=12 (4)2 3 3 x=- Ⅳ.我的疑问 探究案一、基础知识探究

初中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 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和移项》教学设计 一、内容与解析 1.内容 一元一次方程的合并同类项解法,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内容核心 本章的核心内容是“解方程”和“列方程”。方程的解法是初中内容的核心,合并同类项是解方程的基本步骤之一,是一种同解变形,合并同类项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运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等式两边的多项式合并成一项,从而使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合并同类项是后续解方程经常应用的步骤,并且在学习其它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时都要经常使用。 “列方程”在所有方程类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贯穿于全章的始终,从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结合这些模型讨论方程的解法,这样可以自然的反映所讨论的内容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列方程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以实际问题引入增强学生的兴趣,慢慢理解和掌握列方程的基本步骤,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解方程就是将复杂的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其中化归思想起了指导作用,化归思想在以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都有所体现。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确定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形如ax+bx=c的方程,会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形如ax+bx=c+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掌握解方程中的合并同类项,会解形如“ax+bx=c+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体会等式变形中的化归思想。 (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体会方程思想的作用以及它的应用价值。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知道合并同类项是应用乘法分配率,给定一个方程,能够准确的进行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知道合并同类项的作用可以简化方程,使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在此过程中体会化归思想。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通过对某校三年购买计算机台数的研究,建立ax+bx=c类型的方程,观察与分析方程的特征,可以通过合并同类项解这类方程;在“列方程”和“解方程”的过程中,能够体会方程思想的价值。 三、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掌握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及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会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学习了方程的解的概念,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基础知识和发展水平一般,但整体学习气氛较浓厚,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讲解新课。(三)例题示范,巩固新知。(四)课堂练习,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