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小学)

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小学)
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小学)

空气占据空间吗?

实验小学曾昌勇

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P78—80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的(可被压缩或被扩张)。

2、科学素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空气可以被压缩或被扩张的原因

教具学具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水槽1个,玻璃杯2只,纸巾2张,注射器2个,橡皮胶管1只,橡皮泥1块,吸管2只,塑料瓶1只,小石子少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播放教学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单介绍:本堂课师生一起做五个有趣的实验,来探究空气的一些性质。板书课题——空气占据空间吗?

3、多媒体展示本堂课的活动计划(印在记录卡上)。

课堂活动计划

二、探究过程

(一)活动一

A、师:谁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来给大家讲一讲。

指名回答后让大家在小组里模拟乌鸦的动作。

B、师:我们能不能利用空气把水从瓶中挤出来?

指名回答后,教师演示“吹气挤水”的实验。

C、指导学生做此实验。提醒注意:①出水管要插入水中,水位下降后可能高出水面,所以应先插深些;

②要用玻璃杯将“吹”出的水接住。

D、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解释水被“吹”出的原因。

师小结:在密闭的空间里,空气被吹进来了跑不出去,就将水挤出来了。板书:空气占有空间,将水挤出。

E、设疑:如不用橡皮泥,会是什么结果呢?

指导学生实验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原因。

师:空气未被封闭,跑出了瓶子。

(二)活动二

A、师:做好“纸巾入水”演示实验的准备后,请学生预测杯底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打湿,并说出理由。

B、指导学生与老师一起做这个实验。(教师示范。提醒两点:①杯子竖直扣入水中;②纸巾要塞到杯底。)

C、实验结束后,指名回答纸巾不湿的原因。如有纸巾打湿的,分析可能的原因。

(三)活动三

A、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做的“排水实验”。

B、巡视指导学生做这一有难度的实验。

C、实验结束后,小组讨论分组汇报,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4)活动四

A、师:出示实验装置

B、问:移动甲的活塞,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用实验现象来回答。

C、指导完成实验,指名分析原因。

(五)分发记录卡,填写观察到的现象。

(六)活动五

A、师:示范学生用两只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

...的空

气和水,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同样大

...的力向下压活塞。(提示:力不能太大,以免损坏注射器。)

B、问:观察到什么现象?两只注射器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C、学生回答后,再向相反方向拉活塞,又有什么感受?

D、引导学生尝试分析: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即体积是可以变化的,空气可以被压缩或被扩张;而水的体积却不会变化,不能被压缩或扩张)。再讲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作示意图:

E、联系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被压缩的空气?

三、课堂小结:完成剩余的现象记录,填写维恩对比图。

空气可以被压缩,也可以被扩张。

本堂科学课在十分贴近实际教学环境的条件下完成,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日常教学的实际情况。因此对于日常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自我评价,本课的优点在于:把丰富的课堂活动(即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小实验)纳入课堂之中,让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充分感知、感受、感悟。在活动的进程中,不仅让学生在轻松快乐有趣的活动中学到了必需的科学知识、科学概念,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好处。

本课的缺点更应当着重反思,并作为经验教训吸取。课堂气氛的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度、教师准备的完备度等方面均有遗憾。

由于空气具有无色无味透明的特性,学生对空气的直观感知本来就少,而且当前科学教学的实际进度才学到第二章(“动物”),学生对空气的科学认识尚无基础,故教学的难度本来偏大。如学生学完了“水”和“我们周围的空气”之后,本课教学会更容易。然而本课的教学并未充分考虑到这一情况,这对课堂气氛、学生活跃度的调动有相当负面的影响。

这给我的教训是:今后的教学应当更加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对学情应当有更充分的认识。

曾昌勇

这堂“空气占有空间吗”的科学课,接近真实的教学环境,不刻意、不做作,朴实、生动,对现实教学具有与较大的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课堂上开展了丰富多彩、学生又十分感兴趣的科学活动,让每一名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去感悟、去交流,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体现了课改的精神,适应了素质教育的需求,因此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后,我们参加听课的几名老师对学生进行课后“采访”,学生们都眉飞色舞、兴高采烈地给我们讲他们的快乐、他们的成就。他们从这堂课学到的东西,远远不止一点科学知识或科学概念。

对于这堂课的缺点,我们认为,教师的课堂表现有改善的空间,比如:上课时面临众多教师到场,心里压力较大,因此有点紧张;学生自我感悟较多,教师引导较少,似应加强指导;学生的思维,在整体上还不够活跃,这可能与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关,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

总之,瑕不掩玉,我们认为这堂课还是很成功的。至少,我们从学生的笑脸上,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

高礼文、来道全、唐仁清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 苏教版

《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认识到空气确实存在的,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它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由于组成空气的粒子间的空隙较大可以随容器的大小而变化,所以空气既可以被压缩,也可以膨胀扩张。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压缩或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空气与其它物质一样,能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五、材料准备 教师:课件、杯子、水槽、水、纸巾、注射器、小车 学生:杯子、水槽、水、注射器、纸巾、小车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在我们的科学世界里有一些现象非常有趣,其中一个就是借助空气能让纸巾在水里游泳而不变湿。

师: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器材,纸巾、水槽、烧杯、水、空气,你能借助空气让纸巾在水中而不变湿吗? 师:实践出真知,就让我们边讨论边动手吧,看看哪个小组能成功的完成这个任务,开始吧。 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时间到,成功的小组请举手!我们请成功的小组上来演示一下,你们是怎么做的。 分享一下你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2、空气占据空间 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这么快就想到了办法!现在没成功的小组再试试。 师:方法我们都知道了,但是纸巾不湿的秘密我们还没解开,为什么杯子里的纸巾没有湿?能说说你的猜测吗? 预设:杯子里有空气、水没有进去(无论对错都鼓励) 师:同学们的观察分析能力都非常强,我们把空气在杯子里水进不去的现象称作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如果答不出来)师:同学们的观察分析能力都非常强,但是这么多的原因,到底哪个才是真的呢,老师也来试试看,请仔细观察(演示失败的实验)。 师:哎呀!老师的实验失败了,哪个小朋友能帮老师分析一下,为什么失败了? 预设:空气跑出来了、有气泡出来、杯子倾斜了 师:为什么杯子里有空气纸巾就不会湿呢?这说明了什么?(空气占据空间)】 板书:空气占据空间 3、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变化 师:现在我们都知道空气占据空间,那么,请看我手上的这辆小车,圆球和注射器里有什么?(空气) 师:这是辆神奇的小车,只需要空气就能让它动起来,先来看看小车的构造,圆球的一端是一个单向口,只能进不能出,注射器的活塞连着能转动轮子的齿轮。 师:你能使用空气让你的小车动起来吗?动手吧! 小组动手组装小车,让车子动起来,教师巡视指导。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 新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高佳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1、“空气占据空间”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P78中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认识空气确实存在,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为后面《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空气的重量》的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尝试设计与完成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创新能力,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探究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一) 1、实验材料橡皮泥有毒;操作中容易 出现橡皮泥堵塞吸管的失误,从而导致 实验失败。 2、一次性吸管学生反复试吹不够卫生, 丢弃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学生气息不足,很难将水顺利吹出来, 现象不明显。 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二) 1、如果杯子接触水面时没有垂直, 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2、三年级的学生在操作时容易 把纸团掉在水中,采用纸张, 不利环保。 三、创新实验的器材 玻璃水槽、去底矿泉水瓶(缠绕铁丝)、 玻璃管、橡胶管、带孔橡皮塞、乒乓球、 注射器、红墨水等。

四、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创新实验1 ①用胶塞替代有毒的橡皮泥更安全环保 ②用玻璃管代替塑料吸管,消除浪费,减少了污染。 ③用推注射器活塞代替用嘴吹气实验 安全可靠更加卫生。 创新实验2 用乒乓球代替纸团能节约用纸,保护森林,实验更加绿色环保。 创新实验3 ①在矿泉水瓶壁粘贴刻度尺,在水 面放一乒乓球可以非常直观地观 察到瓶内水位的升降。 ②用推拉注射器的活塞来控制瓶内 空气的流动,操作方便,现象明显

空气占据空间吗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科学概念: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教学难点】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教学过程】 一、空气占据空间 1.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 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 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 4.知道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

5.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 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 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3.生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实验情况: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 思考讨论: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1.出示注射器,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2.学生实验 3.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气,在活塞下压或上拉时,有何不同。并请学生思考,注射器里的空气在活塞向下压和向上拉时,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并尝试结合图来进行解释。 4.交流自己的画和自己的想法。 5.介绍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运用,如皮球、喷水瓶、气枪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压缩后的空气的特性) 6.把这节课所了解的关于水和空气的知识在维恩图中进行补充。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 2.过程与方法:用对比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纸巾、玻璃水槽、橡皮泥、注射器2个、实验记录单 演示实验材料:注射器、矿泉水瓶(带吸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现在老师要听一听这个故事,谁能为老师讲这段童话故事? 谁能说说故事中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 (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空间”。 举例: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 二、空气占据空间。 活动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测 1.如果周围没有小石子,还有哪些物体也会占据空间使瓶子里的

水上升呢? 2.你们的办法真多,说出了这么多能够占据空间的物体,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像水、小石子等固体和液体都要占据空间。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会占据空间吗? 3.学生大胆猜测 活动二: 1.老师的桌上有半瓶水、两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老师不用石子,就用这些东西,我能使水从吸管里流出来?你有方法吗? (否定倾斜杯子、压瓶子、用嘴吸等想法。) 2.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用橡皮泥封住瓶口,从一根吸管向里吹入空气,水从另一根吸管挤出来了。) 3.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 (空气和小石子的作用是一样的。空气占据了水所占据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 4.橡皮泥在这里的用处是什么呢?(堵住瓶口,不让空气跑出来。) 5.老师小结:刚才的实验说明空气和固体一样也能占据空间。(板书:空气占据空间) 活动三:展开实验。 1.出示透明玻璃杯:同学们这是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它里面有什么?(空气) 2.教师讲解,将纸巾塞入玻璃杯后倒扣入水槽中,预测: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 3.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想知道到底会不会湿,就要做实验。 出示实验要求: 1将纸巾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不能掉下来; 2将杯子轻轻地竖直倒扣下去一直压到底,不能松手,再轻轻地将杯子从水中拿出来,杯口朝下;(竖直) 3用桌上的纸巾将杯子先擦干后,取出纸看看有没有湿。

《空气占据空间》创新实验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创新实验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创新实验方案 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实验课,选自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第六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解水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而探究空气的体积问题,为下个课题空气的重量打下基础,在整个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课题探究中的排水法也为初中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原型和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教材中通过四个实验来探究空气占据空间:A:往瓶中吹入空气,将瓶中水挤出来;B: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取出观察纸巾是否打湿;C:用两只同样大小注射器,分别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观察;D:向瓶中加入小石子,使水位上升。 实验的不足之处: 实验内容多,较分散,不便于准备实验:观察内容多,对三年级学生而言,容易分散注意力,且不易得出正确结论。 第一个实验:用嘴向瓶内吹空气,学生在操作时不卫生,易出现吸气情况;第二个实验:将纸巾放在杯底,竖直扣入水中,易出现纸巾掉入水中,倒扣时如果不竖直而有点倾斜时,容易导致实验失败;第

三个实验,学生如果用力不均等,效果不明显,而且不便于操作;第四个实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化零为整,将四个实验归整为一个实验,实验时一气呵成,便于实验准备和观察。 实验中利用控制彩色乒乓球停留在水中不同位置,通过水槽上的刻度条,观察空气占据空间的情况,增强了实验的有趣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的理念实验器材环保,日常生活中常见,也便于学习下来后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性的实验。 实验器材 玻璃水槽(贴有刻度条)、塑料瓶(两个)、塑料盖(2个,其中一个完好,一个打孔)、气枪、彩色气球。 实验过程 将两只黄色乒乓球放于水中,先观察乒乓球位置,作好记录; 用两只去底但盖有瓶盖的塑料瓶分别罩在两只乒乓球上向水中压下,观察乒乓球在水中位置,作好记录(此时发现乒乓球会停在不同位置,让学生思考并探究其原因,原来一个瓶盖完好,一个瓶盖上打了孔,空气从孔中跑掉,进而引导学生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 在瓶盖上扣上一只气球(瓶盖上打孔),再次将塑料瓶倒扣入水中,观察乒乓球和气球情况(随着乒乓球在水中的上升,气球体积增大,原来瓶中的空气被水挤入了气球中,由于空气占据空间,所以气球鼓了起来)。用气球往塑料瓶中注入体积多少不等的空气,控制乒乓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 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纸巾、玻璃水槽、毛巾、矿泉水瓶、吸管、橡皮泥、注射器2个、实验记录单 演示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注射器、喷雾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提出研究问题 1、同学们,你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童话故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播放课件) 2、谁能说说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 (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 3、如果周围没有小石子,还有哪些物体也会占据水的位置?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空间”。 4、同学们,你们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能占据空间? 举例: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

5、你们真是善于发现的孩子,找到了这么多能够占据空间的物体,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像水、小石子等固体和液体都要占据空间。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会占据空间吗? 6、学生大胆猜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空气占据空间吗 活动一: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1、出示透明玻璃杯:同学们这是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它里面有什么?(空气) 2、教师演示,将纸塞入玻璃杯后倒扣入水槽中,预测:杯中的纸会不会被水浸湿? 3、这只是我们的猜测,那么纸到底会不会湿,下面我们来验证这个问题。为了更好地实验,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我们来看一下。 指读实验要求:(课件出示) ○1将纸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不能掉下来; ○2将杯子轻轻地竖直 ..倒扣下去一直压到底,不能松手,再轻轻地竖直将杯子从水中拿出来,杯口朝下; ○3用桌上的毛巾将杯子擦干后再取出纸,看看有没有湿。 验证方法明确了吗?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小心尽量不要弄洒了水,明确分工,不要争抢将玻璃器皿弄打了。 4、小组汇报: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纸没有湿,说明杯子里水进去了没有?水为什么进不去?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还有哪个小组想补充? 5、若有不成功的小组:你们小组反思一下为什么纸湿了?(倾斜,有气泡) 活动二:进一步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空气占据空间,你们有没有信心利用这个性质挑战难题呢?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高佳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1、“空气占据空间”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P78中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认识空气确实存在,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为后面《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空气的重量》的学习奠定基础。 2、通过尝试设计与完成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创新能力,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探究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一) 1、实验材料橡皮泥有毒;操作中容易 出现橡皮泥堵塞吸管的失误,从而导致 实验失败。 2、一次性吸管学生反复试吹不够卫生, 丢弃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学生气息不足,很难将水顺利吹出来, 现象不明显。 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二) 1、如果杯子接触水面时没有垂直, 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2、三年级的学生在操作时容易 把纸团掉在水中,采用纸张, 不利环保。 三、创新实验的器材 玻璃水槽、去底矿泉水瓶(缠绕铁丝)、 玻璃管、橡胶管、带孔橡皮塞、乒乓球、 注射器、红墨水等。

四、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创新实验1 ①用胶塞替代有毒的橡皮泥更安全环保 ②用玻璃管代替塑料吸管,消除浪费, 减少了污染。 ③用推注射器活塞代替用嘴吹气实验 安全可靠更加卫生。 创新实验2 用乒乓球代替纸团能节约用纸,保护森林,实验更加绿色环保。 创新实验3 ①在矿泉水瓶壁粘贴刻度尺,在水 面放一乒乓球可以非常直观地观 察到瓶内水位的升降。 ②用推拉注射器的活塞来控制瓶内 空气的流动,操作方便,现象明显

五、实验过程 自制小喷泉 1、连接装置 2、推动活塞,观察现象。 “霸道”的空瓶 1、用去底矿泉水瓶对着水中的乒乓球用力下压, 2、观察现象。 “听话”的乒乓球 1、连接装置 2、推拉活塞 ,观察现象。 六、实验效果及自我评价 1、用可以重复使用不会造成浪费的乒乓球代替纸团,节约纸张保护森林,实验无污染,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科学理念。同时提高了实验器材的使用率。 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代替用嘴去吹吸管,实验安全卫生。 3、实验现象明显,趣味性浓,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审美需求,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教师的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学生可以发挥想象。(思考:还有什么方法可让乒乓球听自己的话)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教案大象版12134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教 案大象版12134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部分,具体是 主要概念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3.1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3.4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空气占据空间》是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第1课。通过一年级《空气》单元找空气、观察空气的活动,学生已经认识了我们周围有空气,空气存在于很多物体中,知道了空气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再来认识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既是以前空气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又是对空气性质的新的认识,本课内容还会成为空气的用途、空气的流动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基础。 在知识上,学生认识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能用各种办法找到空气,认识了空气的基本性质,这些都是学生建立“空气占据空间”概念的学习基础。但由于空气是看不见的物体,这种看不见的物体使学生无法觉察空气的变化,只能借助其他物体的帮助,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来认识,这给学生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本课,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有结构材料的观察、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相互启发和交流,促进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概念的理解。 学习本课时,学生已经有了两年多的科学课学习经历,观察、实验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等都已具有一些基础。因此,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实验材料的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继续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认知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原有认识出发,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挑起学生的矛盾认知,再通过典型事实的观察和分析,最终使学生建立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认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 2.通过空气占据空间内容的研究,学生初步学会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初步具有根据事实进行猜想的科学能力,初步养成认真细致、独立思考的科学学习习惯。 3.通过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研究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以及教学反思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以及教学反思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以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2.让学生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使学生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2.让学生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 教学过程一、引入 1.师操作演示,吹气球使气球膨胀,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思考:气球为什么变大了?2.为什么平时我们把没盖瓶盖的瓶子压进水里,水进瓶子时有气泡上来?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杯中的纸会湿吗?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 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3.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指名学生回答)小组交流汇报: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各组派代表回答)三、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1.出示注射器,引导讲解,让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2.学生进行实验(两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经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1个饮料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2根吸管、1块橡皮泥、抹布。 老师演示准备:塑料杯、餐巾纸、水槽、烧杯、石头、红色的水、去底饮料瓶、乒乓球。教学过程: (一)过渡谈话,建立“空间”概念,揭示课题. 出示一空杯子,倒入水,杯子的空间被什么占据了,再放入石头会怎样?把水倒掉,杯子里还有什么?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验证空气占据空间 1、出示透明玻璃杯:同学们这是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它里面有什么?(空气) 2、教师演示,将纸塞入玻璃杯后竖直倒扣入水槽中,预测:杯中的纸会不会被水浸湿? 3、小组汇报: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纸没有湿,说明杯子里水进去了没有?水为什么进不去?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还有哪个小组想补充? 4.如果杯子倾斜会怎样?演示,纸为什么湿了?这说明了什么? 活动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1、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并且空气和水、石头等物体一样,可以占据空间。那么空气占据空间和水占据空间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2、(出示注射器)我们要借助它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是什么?介绍各部分名称(筒身、刻度和活塞)它都可以怎么玩?下面我们就用向下压和向上拉的方法来研究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3、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1用2个注射器分别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怎样做到同样多?抽到相同的格)

《空气占据空间》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一、产生背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教育”,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进行探究学习的主要方式。我长期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特别注重科学实验教学,善于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今天我所展示的创新实验方案《空气占据空间》就是其中的一个。我在以前的教学中,采用书上的原型实验,学生理解困难,操作成功率低。萌生了我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的想法,结合平时在教学中的经验我对此实验提出了以下改进与创新方案。 二、教科书上的原型实验: 把纸团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再竖直拿出来,根据杯中的纸团不会潮湿,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三、需要改进创新的地方: 结合我们农村学校以及学生特点,我认为书上的原型实验有以下几个值得改进与创新的地方: 1、学生在实验操作时不易把握,导致有的学生由于方法不当,把杯子压入和拿出水中时没有完全竖直,水进入杯中; 2、做这个实验时,总有几个同学不小心把纸团落在水中,从而影响实验结论的产生。并且实验桌上散落着一个个潮湿的纸团,既浪

费了材料,又不够环保卫生; 3、学生如果用湿手触摸纸团,感知纸团的干湿比较模糊。 4、如果水槽里的水量过少,导致玻璃杯不能完全压入水中。 5、此实验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纸团没潮湿的现象,理解空气占据空间,比较抽象,三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比较难理解。 四、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原理: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实验器材:一个空饮料瓶,一个气球,一个黄色的乒乓球,一个装满水的水槽。 实验装置:将空饮料瓶的底部剪去,再将瓶盖拧去罩上气球,并用细棉线将气球颈部扎紧(便于观察空气的流动)。 实验操作步骤: 1、将乒乓球放入水槽中,用手将气球里的空气尽量排出,并压住饮料瓶的颈口处,将透明空饮料瓶罩着乒乓球,竖直压入水中,观察乒乓球停留的位置。 2、把手轻轻松开,观察饮料瓶里的乒乓球的位置变化以及气球的变化。 3、比较发现:开始乒乓球停留在水槽底部,说明空气占据着饮料 瓶的空间,水进不去;当把压住瓶口的手松开时,瓶中的空气就可以到气球中,水就进去占据原来那部分空气占据的空间,乒乓球随水面而上升。 4、得出结论:空气要占据空间。

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新平县平掌乡小学杨艳仙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6课《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一课,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这比固体、液体占据空间来的更抽象。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和其他物体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自己动手实验,去体会、去探索。本课主要安排以下几个活动:1、空气占据空间;2、杯子倒扣在水中,里面的纸团不湿;3、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水和空气的比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

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能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方法】学生探究、验证为主,教师讲述、示范为辅。 【教学准备】1、教师:玻璃杯、水槽、水、饮料瓶、餐巾纸、注射器、多媒体课件等。2、学生(每个小组):1个矿泉水瓶、2根吸管、1块橡皮泥、1个水槽、1个水杯、注射器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播放乌鸦喝水的故事。 (2)提问:你知道为什么把石子放入水中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吗?为什么放入小石子,水就会上升呢? (3)交流,引导学生明确石头占据空间使瓶子中的水上升。(板书:占据空间) (4)引出课题: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科学探究 (一)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活动一:空气占据空间 1、(课件出示:瓶子、吸管、橡皮泥和实验要求)提问:利用这些材料,你们能不能让瓶子中的水上升并流出来?小组讨论一下。(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提示学生:平时喝盒装饮料时,在什么情况下饮料会自己流出?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西海小学王绍亭 一.实验设计意图 1.《空气占据空间》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中的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变看不见的空气为看的见,变摸不着的空气为摸得着,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到、感受到空气确实存在,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并为后面学习《空气的质量》打下基础。 2.通过尝试设计与完成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 教材上安排的实验为几个小实验:一是将吸管伸向水里,用嘴吹,有气泡产生;二是用橡皮泥堵塞瓶口,并插吸管,让学生向瓶内吹气,使水流出来;三是杯底塞入纸团,将杯子竖直压入水底,看纸团会不会湿。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有: 1.实验材料橡皮泥有毒;操作中容易出现橡皮泥堵塞吸管的失误,从而导致实验失败。 2.一次性吸管学生反复吹,不够卫生,用后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学生气息不足,很难将水顺利吹出来,现象不明显。

4.如果杯子接触水面时没有垂直,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5.三年级的学生在操作时很容易把纸团掉入水中,浪费纸张,不利于环保。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创新实验一: 1.用橡胶塞替代有毒橡皮泥,安全、环保。 2.用玻璃管替代塑料吸管,消除浪费,减少了污染。 3.用推注射器活塞代替用嘴吹气实验,安全可靠更加卫生。 创新实验二: 用乒乓球代替纸团,节约用纸,实验更加绿色环保。 创新实验三: 1.在水槽壁粘贴刻度尺,在水面放一乒乓球,可以更直观地观察水位的升降变化。 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来控制瓶内空气的流动,操作方便,现象明显。 四.创新实验所需器材 玻璃水槽、去底矿泉水瓶(底部缠铁丝)和完整矿泉水瓶各一个。玻璃管、橡胶管、带孔橡胶塞、乒乓球、注射器(或打气筒)、红墨水等。 五、实验过程 (一)自制小喷泉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修改后的)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 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 教学准备: 去底的塑料瓶9个、纸巾、水槽9个、锥形瓶、吸管(玻璃管)、橡皮泥一团、注射器9个、毛巾盒装奶蜡烛火柴大烧杯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活跃气氛 抢凳子:请位两位同学上来,取一个小纸箱,让一名同学蹲到里面,让另一个同学再蹲进去,另一个同学蹲不进去,说一说这是为什么,说明什么?空间 学生做游戏。 你为什么没有蹲到里面去?——自己想蹲的空间被同学占领了,自己就被挤出来了。 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做“占据空间”,板书:占据空间 举例: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

二、空气占据空间吗 活动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测 1.儿歌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喜欢听儿歌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乌鸦 喝水》,下面我们一起来听这首儿歌,并思考: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 播放儿歌,师生同看。师:儿歌听完了,哪位同学回答一下,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 学生回答 老师小结:(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 2.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确实存在,那么它能不能像水、石头等物体那样占据空间呢?(由于空气是无色无味的物质,判断它能否占据空间,我们最好通过实验来观察。) 师:认为能的请举手,(老师巡视一下)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到底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呢?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会得到满意的答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空气占据空间吗》(板书课题) 活动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吹气挤水实验 1.师:(出示盛有大半瓶水的锥形瓶、吸管、橡皮泥、)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盛有一定量水的锥形瓶,现在旁边没有石子,只有2根吸管、一块橡皮泥,你能不能利用空气,将水从瓶子里挤出来呢?(同时操作课件) 师:老师提示一下:平时我们是怎么喝牛奶的?(出示盒装牛奶,带管子的)(用管子吸)用吸的办法能让奶漫上来,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经历,不小心一用力吹发生什么了呢?(预设:奶会溢出来),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方案利用空气将锥形瓶中的水挤出来呢?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橡皮泥怎么用?吸管怎么放?我们比比哪组的设计更科学更合理。等音乐响起时马上座好,准备交流。 学生思考,老师指导。

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空气占据空间 教案

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材分析】 《空气占据空间吗》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一课时的内容。教材内容主要由“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和“热空气和冷空气”三部分组成。三者之间并非简单的块状结构,而是存在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从“空气会占据空间”到“空气有质量”再到“热空气和冷空气”,通过这些具体概念知识点的层层深入,使学生认识空气,了解空气,在最终完善《“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核心概念。课中,因为空气是看不见,会流动的物质,因此教材设计了三个活动,借助水将不可视的空气“可视化”,让容易流动的空气存在于封闭在密闭的空间中,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空气,了解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特性,本设计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降低学习难度,从而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正确的科学概念。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通过一年级下科学三单元《空气》的学习,学生对空气的存在和物理性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由于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能认识到空气的存在。 2.能够理解空气像水一样占据一定的空间。 3.通过实验操作明白空气可以被压缩,并且有弹性。 科学探究: 1.能用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2.能用实验证明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3.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掌握对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 科学态度: 1.能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性。 2.能认识到空气在人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对空气的利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认识到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知道保护空气,防止空气污染的重要性。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新版苏教版

1 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2.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 3.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4.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 5.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6.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 ◆课前准备 去底的塑料瓶9个、纸巾、水槽9个、锥形瓶、吸管(玻璃管)、橡皮泥一团、注射器9个、毛巾、盒装奶、蜡烛、火柴、大烧杯。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活跃气氛 【抢凳子】请位两位同学上来,取一个小纸箱,让一名同学蹲到里面,让另一个同学再蹲进去,另一个同学蹲不进去,说一说这是为什么,说明什么?空间 学生做游戏。 你为什么没有蹲到里面去?——自己想蹲的空间被同学占领了,自己就被挤出来了。 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做“占据空间”。 【板书】占据空间 【举例】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 二、空气占据空间吗 活动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测 【儿歌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喜欢听儿歌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乌鸦喝水》,下面我们一起来听这首儿歌,并思考: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 播放儿歌,师生同看。 【教师提问】儿歌听完了,哪位同学回答一下,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 【学生回答】 【老师小结】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

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 【教师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确实存在,那么它能不能像水、石头等物体那样占据空间呢?(由于空气是无色无味的物质,判断它能否占据空间,我们最好通过实验来观察。) 【教师提问】认为能的请举手,(老师巡视一下)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到底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呢?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会得到满意的答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空气占据空间吗》 (板书课题) 活动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吹气挤水实验 【教师活动】(出示盛有大半瓶水的锥形瓶、吸管、橡皮泥、)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盛有一定量水的锥形瓶,现在旁边没有石子,只有2根吸管、一块橡皮泥,你能不能利用空气,将水从瓶子里挤出来呢?(同时操作课件) 【教师提问】老师提示一下:平时我们是怎么喝牛奶的?(出示盒装牛奶,带管子的)(用管子吸)用吸的办法能让奶漫上来,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经历,不小心一用力吹发生什么了呢?(预设:奶会溢出来),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方案利用空气将锥形瓶中的水挤出来呢?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橡皮泥怎么用?吸管怎么放?我们比比哪组的设计更科学更合理。等音乐响起时马上座好,准备交流。 学生思考,老师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实验。实验步骤: (1)把两根吸管插入锥形瓶中,其中一根插入水中,一根不插入水中。 (2)然后用橡皮泥封住瓶口。橡皮泥有什么用?(堵住瓶口,不让空气跑出来。) (3)用嘴含住没有插入水中的吸管,向瓶中均匀地吹入空气。 (4)观察现象。 为了使各小组能顺利进行实验,老师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用橡皮泥将瓶口密封。 (2)通过一根吸管向瓶中吹气,另一根吸管的管口对准水槽,以免水洒到桌子上。 (3)小组团结合作,并认真观察。 各组都做一下,组长负责吹气,一名同学吹气,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管口要对着水槽。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一起汇报一下:水被空气挤出来了吗?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指导】空气吹进密封的锥形瓶子后,不能跑出瓶子,水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一部分,水就被挤出来了。 活动三:进一步验证空气占据空间——水中倒扣杯子实验

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小学)

空气占据空间吗? 实验小学曾昌勇 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P78—80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的(可被压缩或被扩张)。 2、科学素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空气可以被压缩或被扩张的原因 教具学具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水槽1个,玻璃杯2只,纸巾2张,注射器2个,橡皮胶管1只,橡皮泥1块,吸管2只,塑料瓶1只,小石子少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播放教学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单介绍:本堂课师生一起做五个有趣的实验,来探究空气的一些性质。板书课题——空气占据空间吗? 3、多媒体展示本堂课的活动计划(印在记录卡上)。 课堂活动计划

二、探究过程 (一)活动一 A、师:谁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来给大家讲一讲。 指名回答后让大家在小组里模拟乌鸦的动作。 B、师:我们能不能利用空气把水从瓶中挤出来? 指名回答后,教师演示“吹气挤水”的实验。 C、指导学生做此实验。提醒注意:①出水管要插入水中,水位下降后可能高出水面,所以应先插深些; ②要用玻璃杯将“吹”出的水接住。 D、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解释水被“吹”出的原因。 师小结:在密闭的空间里,空气被吹进来了跑不出去,就将水挤出来了。板书:空气占有空间,将水挤出。 E、设疑:如不用橡皮泥,会是什么结果呢? 指导学生实验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原因。

师:空气未被封闭,跑出了瓶子。 (二)活动二 A、师:做好“纸巾入水”演示实验的准备后,请学生预测杯底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打湿,并说出理由。 B、指导学生与老师一起做这个实验。(教师示范。提醒两点:①杯子竖直扣入水中;②纸巾要塞到杯底。) C、实验结束后,指名回答纸巾不湿的原因。如有纸巾打湿的,分析可能的原因。 (三)活动三 A、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做的“排水实验”。 B、巡视指导学生做这一有难度的实验。 C、实验结束后,小组讨论分组汇报,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4)活动四

三年级科学上册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教科版

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教学难点】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 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教学过程】 一、空气占据空间 1.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 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 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 4.知道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 5.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 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 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3.生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实验情况: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 思考讨论: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1.出示注射器,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2.学生实验 3.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气,在活塞下压或上拉时,有何不同。并请学生思考,注射器里的空气在活塞向下压和向上拉时,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并尝试结合图来进行解释。 4.交流自己的画和自己的想法。 5.介绍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运用,如皮球、喷水瓶、气枪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压缩后的空气的特性) 6.把这节课所了解的关于水和空气的知识在维恩图中进行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