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案-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

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遗传信息中心是细胞核。

2.遗传、基因的概念。

3.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通过对伞藻移接实验的分析,归纳出遗传信息中心是细胞核。

2.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名话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生物现象?

“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又是说的什么现象?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伞藻移接实验说明了什么?

阅读并讨论:

4人一组,阅读教材p32-33的材料

伞藻移接实验

观看PPT演示

结果:“移接体”长出了伞形的帽

伞藻细胞核中具有控制性状的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人们通常将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其他科学家也做了很多实验,结果都证明: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

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对于生物的传宗接代有着重要的作用。

1、在各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和存在方式具有什么规律?

结论

1.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特别注意:在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一般成单存在)

2.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内含有数目相同且形态相似的染色体;不同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有所不同。

(即每种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数目是固定不变的)

2、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有什么意义?

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的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

人的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异可以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实,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

DNA分子结构:

从结构上看,DNA分子由两条长链组成,它们就像旋转的楼梯一样,相互盘绕,构成了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基因是指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观看PPT演示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关系图解

科学家们又用细菌、病毒等作为材料进行了各种实验,都一次次地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观看PPT练习题

【板书设计】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1.遗传的含义——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2.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

二、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1.染色体的数目是恒定的)

例如人——23对

黑猩猩——24对

水稻——12对

2.染色体的结构由蛋白质和DNA构成的

3.DNA的结构:双螺旋结构

4.基因的含义——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5.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倡导探究性学习,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使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交流建构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重视学习的过程;另外,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组织学生在模拟活动中学习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8.22.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案-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 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遗传信息中心是细胞核。 2.遗传、基因的概念。 3.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通过对伞藻移接实验的分析,归纳出遗传信息中心是细胞核。 2.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名话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生物现象? “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又是说的什么现象?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伞藻移接实验说明了什么? 阅读并讨论: 4人一组,阅读教材p32-33的材料 伞藻移接实验 观看PPT演示 结果:“移接体”长出了伞形的帽 伞藻细胞核中具有控制性状的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人们通常将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其他科学家也做了很多实验,结果都证明: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细胞核中。 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对于生物的传宗接代有着重要的作用。 1、在各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和存在方式具有什么规律? 结论 1.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特别注意:在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一般成单存在) 2.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内含有数目相同且形态相似的染色体;不同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有所不同。 (即每种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数目是固定不变的) 2、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有什么意义? 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的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 人的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异可以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实,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 DNA分子结构: 从结构上看,DNA分子由两条长链组成,它们就像旋转的楼梯一样,相互盘绕,构成了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基因是指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观看PPT演示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关系图解 科学家们又用细菌、病毒等作为材料进行了各种实验,都一次次地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观看PPT练习题

第22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沁县“长治好课堂”八年级生物教学设计课题22.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备课人李剑琴审核人王琴 教学分析 教 材 分 析 课标要求 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2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中的第一节,本节阐述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 段,它们位于细胞的染色体上,是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的深度补充, 也是学生学习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人的性别决定和生物的变异等遗传学 问题的基础。教材依次展现的学习素材包括伞藻的移接实验,遗传的定义及特点,染色体的数目、组成及异常导致的疾病,DNA分子结构及特点,基因的定义。 学情 分析 教学目标基础性 目标 我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拓展性 目标 我能通过对伞藻移接实验的分析,归纳出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挑战性 目标 我能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 学重难点重点 1.说明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2.说出遗传、基因的概念 难点 1.说出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教法分析】 主要通过问题启发的方法开展教学,具体方法为创设情景法、多媒体演示法、引导点评法。【学法分析】 主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具体方法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互动体验、交流展示。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问题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情境导入【引入】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 洞”,这句话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生物现象?引出 课题: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生回答:遗传从一些常 见的俗语来引 入遗传,学生 很容易进入状 态 出示目标1.我能说明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2.我能说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3.我能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齐读目标使学生明 确本节目标

高一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高一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1.简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设计思路。 能力: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情感:1.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2.认同与他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本质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学习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我的课堂: 自学等级 一.情境导入: 二.课前预学: 1.20世纪20年代,人们认识到蛋白质是由连接而成的大分子物质,而 的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藏着,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是遗传物质。 2.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DNA是由许多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这一认识使人们意识到可能是遗传物质。 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包括两个实验:英国科学家的实验和美国科学家 的实验。

三.合作探究: 1.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 ①R型活细菌(菌落粗糙、无荚膜、无毒性) 注射小鼠→___ __ ; ②S型活细菌(菌落光滑、有荚膜、有毒性)注射小鼠→____ _; ③加热杀死S型菌注射小鼠→__ ___ ; ④R型活菌+灭活S型菌注射小鼠→_____ ;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初步结论: 。 结论:___ __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2.艾弗里的实验—教材P44图3-3。 ①科学家们在证明什么是遗传物质时的一般方法是:设法将和等分开,以便、去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②实验结果表明:才是遗传物质,不是。 思考: 1.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转化实验对照是怎样? 2.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转化实验能否完全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为什么? 3.格里菲斯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是什么?因此能够说明DNA 和蛋白质的稳定性谁更强? 四.我的疑问: 五.归纳总结: 六.自我检测: 2.若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使之与活的R型细菌一起感染小鼠,结果或结论错误的是( ) A.小鼠死亡 B.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C.能证明DNA是否为遗传物质 D.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个试管,依次分别放人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 、DNA和DNA 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有R型细菌转化的是 ( ) 6.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上学期)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 识点(上学期) 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其他的DNA序列,有些直接以自身构造发挥作用,有些则参与调控遗传讯息的表现。 名词: 1、T2噬菌体: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2、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3、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语句: 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 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2、肺炎双球菌的类型: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

患病死亡。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小鼠死了。(由于R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诱惑,变成了S型)。 3、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 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 4、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rarr;侵入rarr;复制rarr;组装rarr;释放。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③结论:进入细菌的物质,只有DNA,并没有蛋白质,就能形成新的噬菌体。新的噬菌体中的蛋白质不是从亲代连续下来的,而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合成的。说明了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3、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20年代,人们认识到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DNA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脱氧核苷酸有4种,每种有一个特定的碱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占主导地位。 2、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特点:

(1)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3)能够贮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4)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过程和性状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进行科学研究时首先遇到的是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这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选用肺炎球菌作为实验材料。请你们阅读书本,描述R型、S型细菌的特点。 多媒体演示:格里菲思的四组实验 转化是指一种生物由于接受了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或RNA)而表现出后者 的遗传性状,或发生遗传性状改变的现象。 (1)肺炎双球菌两种类型 (2)1928年,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 提问:出现3、4实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分组讨论,得出:出现实验3的结果是因为加热后S型细菌失活。出现实验4的结果 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能够使无毒R型细菌转化成有毒S型细菌。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8.22.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第二十二章第一节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2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2.1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2 通过观察分析伞藻移接实验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3通过对染色体和DNA结构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1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3.2引导学生对遗传病患者形成正确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1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1.2遗传、基因的概念。 1.3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 2.1通过对小鼠核移植实验的分析,归纳出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2.2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复杂、微观且抽象,理论性很强,涉及面又广,学生不易理解,是教材的难点章节。虽然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但是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学生平时一定听说过染色体、DNA、基因这些名词,而且对这部分内容一定是非常感兴趣,愿意了解和探索的。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猎奇心理和强烈的求知欲,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利用学生仅有的认识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并利用多媒体和有关音像资料等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完成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教学路线:遗传现象→什么是遗传→遗传信息是怎么传递的→遗传物质在哪 里→遗传物质是什么→遗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是什么 课前准备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1制作多媒体课件。 1.2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指导学生制作模拟实验卡片并选出较好的双螺旋模型。 2、学生准备: 2.1收集有关细胞核移植、染色体、DNA、基因的相关资料。 2.2收集制作模型的卡片,分组合作尝试制作DNA双螺旋模型的 课时计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一:遗传和变异 1.(师):上一章我们学习了生物的生殖,我们知道生物通过生殖可以产生后代, 进行种族延续和发展,同时我们也发现产生的后代与亲代都有相似的特点。(1)多媒体展示各种动植物亲子代的相似图片,这些图片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2)启发和引导学生举出身边常见的关于遗传现象的例子。 (3)教师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提示,使学生能用俗语总结出生命具有遗传的现象, 从而引出遗传的概念。 (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师生共同总结遗传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举出其他有关遗传的俗语(以ppt留空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 2、条形码上包含着商品名称、价格、生产日期等信息。人的生命信息在哪里?又是如何传递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新课教学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教学设计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传统的教学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课记笔记为辅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无疑违背了新课程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提升学生的水平。在本教学中,作者以创设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分析思考探索过程中,完成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 本节课的设计是先引发学生思考遗传物质应具有的特点,探讨DNA和蛋白质谁具有这些特点,然后着重学习和领略三个经典实验的设计思路和结论,最终理解蛋白质和DNA最主要的区别就是DNA能复制,在亲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很自然地理解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经历了一个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收到了首尾呼应的良好效果。在探讨实验思路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步步为营,引导学生逐渐理解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这样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学情分析 1)本章是高中生物模块二《遗传与进化》继摩尔根提出基因的染色体理论以后,学生理解到的不再是 抽象的“因子”,而是存有于染色体上的一个个单位,但是基因到底是什么,要明白这个问题,就需要先从遗传信息的携带者DNA学起。《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个小节在第3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只有理解这部分内容,才能理解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从根本上理解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 2、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3、教学难点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探究科学发现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⑴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⑵领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设计思路。 2.水平方面 ⑴通过实验设计思路的理解,训练学生逻辑思维水平。 ⑵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⑴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科学与技术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⑵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理解是持续深化持续完善的过程。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汝南二高孙亚楠 1、知识与技能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 (2)〔2〕了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纳的方法,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3)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能力培养 (1)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别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遗传的物质主要是DNA,也有RNA,这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难点:〔1〕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也是遗传。 〔2〕探究科学发觉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句话显示生物的根本特征之一遗传。生命之所以能够代代连续,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绵绵不断的向后代传递,前面我们学习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着重分析的是染色体的行为及数目的变化,可见染色体在生物的遗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染色体主要由什么物质组成?DNA和蛋白质究竟谁才是遗传物质? 〔二〕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现在大家都认为遗传物质是DNA,但这一结论是由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质疑与探究才得到的。 指导学生读教材思考: 1.在20世纪早期人们普遍认为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2.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 讲述: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处于主导地位。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公开课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2课时探究型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主体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阐明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分析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一直把蛋白质作为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教材在此埋下伏笔,然后通过两个经典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最后列举少数生物只有RNA而没有DNA的事实,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结论。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2.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侵染实验的结果预测和分析。 教学难点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选材原因。

(2)知道“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3)明确实验思路。 (4)能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5)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 2.能力目标 (1)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2)能对实验步骤进行分析。 (3)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4)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四、教学模式 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流程:设疑导入→引导探索→归纳总结→拓展升华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流程示意图的模型教具制备,学案等。 1.设疑导入 提问艾弗里的实验结论是什么,为什么会遭到质疑? 学生思考回答(DNA不纯)巩固上节知识,导入本课。 2.引导探究,确定探究课题。 大家想想,艾弗里的实验结果遭到质疑,那么“DNA和蛋白质谁是遗传物质”仍然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好,发动你的脑力小马达,一起来进行我们的探究之旅。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学习,为学生再现科学家们探索遗传物质是什么的漫长历程拉开了序幕。教材以“遗传物质的本质"作为核心,架构一条明线和一条暗线,明线是:科学家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历史事件;暗线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两条线中都蕴含着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实验设计思路,也就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各自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⑵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2.能力目标 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3.情感目标 ⑴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⑵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⑴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⑵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解决方法] ⑴利用多媒体课件,分步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置身于实验探究的全过程。 ⑵采用“设疑导入→问题引导呈现探究过程→讨论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反馈运用”的教学程序。 [教学难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解决方法]

采用“设疑导入→问题引导呈现探究过程→讨论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反馈运用"的教学程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讲解法。 教具准备 课件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索过程,领悟科学研究方法. 2。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和回答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⑴遗传物质是染色体,蛋白质,还是DNA?⑵遗传物质具有什么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遗传物质的特征。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在学生已有DNA和蛋白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比较总结DNA和蛋白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在科学发展史上人们对它们的认识。从而得出:科学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 设问:历史上第一个向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这个观点提出挑战的科学家是谁呢? 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实验(学生观看课件上的动画) 通过看课件我们知道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R型细菌(粗糙),无多糖类的荚膜,是无毒性的,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另一种是S型细菌(光滑),有多糖类的荚膜,是有毒性的,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 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动画,总结各组实验现象: 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鼠不死亡; 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鼠死亡; 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鼠不死亡;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8.22.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设计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与构想】 本节的知识点如染色体、DNA,基因等复杂而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是本单元的难点,同时本节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后面章节的基础。虽然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缺乏感性认识,但学生身处信息化时代,对染色体、DNA,基因这些内容有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教学中利用学生认识的资源,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重温伞藻移接实验中,分析讨论得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观察细胞核与染色体,DNA 与基因的图片、影像等资料,形象感受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了直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难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有求知欲,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学生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储备和感性认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本节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❶.认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❷.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❸.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②能力目标: ❶.通过观察分析伞藻移接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❷.通过对染色体和DNA结构及基因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❷.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珍惜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 ❶.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❷.说出遗传、基因的概念。 ❸.染色体、D NA、基因之间的关系。 ②教学难点: ❶.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❷.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有条形码的食品包装袋。 【教学流程】

2023苏教版八年级下学期生物练习--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十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中心 1.(2021陕西商南湘河中学二模)下列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A.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B.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C.一对正常毛色的孟加拉虎,生下了一只白色的幼虎 D.虎父无犬子 2.(2022江苏姜堰期中)将单细胞生物喇叭虫切成①②③三部分(如图),结果只有②存活。说明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 A.细胞壁 B.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质 3.【时事热点·科技前沿】科学家利用高分辨率成像技术,首次成功观察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被感染细胞中进入细胞核的过程,揭示了病毒将遗传物质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的重要机制。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在生物遗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B.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C.细胞核中具有控制性状的遗传信息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遗传物质也存在于细胞核内 知识点2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 4.(2022广西百色中考)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下列能正确表示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示意图是() A B C D 5.(2022广东江海一模)为了快速、高效地查找被拐卖儿童,2009年公安部建成了全国“打拐”DNA数据库,用信息成果和高科技手段查找被拐卖儿童。通过DNA检测可以确认被拐儿童与父母的亲子关系,因为DNA是() A.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 B.遗传物质的载体 C.控制性状的基本单位 D.主要的遗传物质 6.【新独家原创】2020年,科学家利用爱沙尼亚一个超过47 000人的遗传学数据库找出了一种与“苗条”有关的基因。科学家发现,删除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 DNA是一种分子,可组成遗传指令,以引导生物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篇1 一、教材内容分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第3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首先是以“问题探讨”的形式呈现了曾经在科学界争议了很长的问题:“ DNA 和蛋白质究竟谁是遗传物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接着介绍了20世纪早期人们对于遗传物质的推测,在此基础之上教材详细讲述了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引导学生重温科学家的探究历程,领悟科学的过程和方法,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本节是从分子层面上认识遗传物质的本质,为学习DNA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突变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策略 由“问题探讨”所呈现的曾经在科学界争论很长时间的问题──“DNA和蛋白质究竟哪个是遗传物质?”引入新课,让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了解科学家当年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兴趣。通过重温科学家的探究历程,领会实验选材的巧妙、思维的严谨和实验方法的科学;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过程与方法: (1)领悟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过程; (2)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认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原理和过程。 (3)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2、难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实验原理和过程; (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五、教学设计流程 设疑导入→ 问题引导呈现探究→ 讨论实验结果→ 归纳总结→ 拓展延伸 六、课堂实施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8.22.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设计

第22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小鼠核移植实验的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对DNA结构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2、在学习染色体变异时,引导学生对遗传病患者形成正确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教学重点 1、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2、遗传、基因的概念。 3、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通过对小鼠核移植实验的分析,归纳出遗传信息的中心是细胞核。 2、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CAI演示】长得很像的父子图片 【导入】这俩人长得像不像,你们猜测一下他们是什么关系?他们为什么会长得像?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的性状与父母相似,这些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位于DNA中,本节课我们研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AI演示】出示课题 【CAI演示】商品条形码 教师:请问同学们在哪里见过这些商品的条形码?它有什么作用?(生答) 教师:商品条形码是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诞生的,隐含着商品的信息:商品名称、价格、生产日期等信息。这些相当于商品的“户口”和“身份证”,在超市,收银员只要用收银器一照条形码,这些信息就显示出来了。 通过对前面第十四章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当生物的个体发育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生殖后代,把自身的特征遗传给下一代,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生物通过生殖和遗传使种族得以延续。 【CAI演示】遗传:子代与亲代的相似现象。 教师:生物体内有没有类似于商品条形码的生命信息呢?生命信息又蕴藏在哪里呢? 学生阅读课本材料:为什么白鼠会生下灰鼠? 讨论题: 1、在实验中灰鼠提供的是什么?黑鼠提供的是什么? 2、白鼠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3、为什么白鼠生下的既不是白色小鼠也不是黑色小鼠? 4、细胞核移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答) 教师:从这个实验我们可知道本课要同学们掌握的第一个问题: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 2、能力目标 (1)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教学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教学关键: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实验思路极其流程 4、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复习为主,实验教学法,习题分析教学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第一章和第二章所涉及到的四位科学家:______"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______"提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______"把遗传因子改为基因;______"证实基因位

于染色体上。但是基因到底是什么,通过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的学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自主复习,提出疑问: 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 (1)过程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判一判: (1)S型肺炎双球菌有毒性,R型肺炎双球菌无毒性 ( " ) (2)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尸体中提 取到的细菌全部是S型细菌( × ) (3)格里菲思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 ) 2、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1)过程 (2)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转化因子, 是遗传物质。 思考:艾弗里实验中设置DNA,DNA酶这一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一是对照说明只加DNA组的结论,二是说明DNA的根本构成成分不能实现转化。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噬菌体构造及增殖 2( 实验过程 (1)标记噬菌体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

课题:第四章遗传的分子基础(苏教版生物必修2) 第一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教学设计理念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物科学素养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在本节课中,力图实现新课标的这一理念。科学家们是通过实验认识到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为学生提供一些科学家们的这些经典实验研究的资料,引导他们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而认识到DNA和RNA是遗传物质,这本是教材所设计的思路。但是本节课教学一改以往的教学常规,向学生提供科学家实验的思路,并引导学生重走科学家的探索之路,不仅使他们深刻理解遗传物质的特征,而且感受到科学家探索遗传奥秘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设计上,充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启发与学生讨论探究相结合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以教学案为线索,建立知识框架,在教师情景创设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像科学家一样思维探索出遗传物质是DNA这一科学结论;再通过小组间的协商、讨论,以及从自己设计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并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和培养其科学精神。在学法设计上,让学生用探究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用书本上了解的经典实验的原理及过程转化为自己设计实验的基础,并得出科学结论。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苏教版新课标教材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认识到自然界的遗传变异现象、学习了有关细胞学基础(细胞的化学成分、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等)、理解了染色体在前后代遗传中所起的联系作用的基础上学习的。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许多化学家和生物学家一直认为遗传物质应该是一种蛋白质,我们就时光倒流,回到当时人们的认识,让学生重走科学家的探索道路,逐步探索出到底什么物质是遗传物质的科学结论。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是进行探究式教学和生物科学史教育的很好素材。通过学习,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

生物复习教案遗传的物质基础专题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生物复习教案遗传的物质基础专题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生物体的性状之所以能够传给后代,是由于生物体内具有对遗传起决定作用的物质---- 。 (一)、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生物学家通过对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研究,认识到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由和组成的。生物学家通过许多实验证明,生物体内主要的遗传物质是,而不是,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证明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要设法将和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的作用。比较著名的实验有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的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R型细菌的菌落粗糙,菌体多糖类的荚膜,是性的球形菌;S型细菌的菌落,菌体多糖类的荚膜,是性的球形菌,可以使人患肺炎或小鼠患败血症。 实验过程如下: A.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 B.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 C.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 D.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从小鼠的尸体上可以分离出活细菌,这表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而且S型细菌的后代是毒性的S型细菌,可见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A.从S型活细菌提取得到_______、________和多糖等物质 B.将上述提取物分别加入已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只有加入_____的培养基上出现了有毒性的活的S型细菌菌落和无毒性的活的R型细菌菌落。______或_______等提取物加入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只出现了无毒性的活的R型细菌菌落。 C.将上述提取得到的DNA先与______酶混合一段时间后,再加入已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

苏教版 必修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案

第一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新课标 核心素养 1.阐述肺炎链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对比分析实验结论。 2.阐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过程及结论。 3.理解“病毒的感染实验”,理解“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内涵。 1.生命观念——理解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认知生命的共性及差异。 2.科学思维——感悟科学技术在生命科学探索过程中的作用。 知识点(一)肺炎链球菌实验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 1.肺炎链球菌的类型(请连线) 2.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实验过程 结果分析 结论 有生物活性的S 型肺炎链球菌――→注射 小鼠死亡――→分离 S 型肺炎链球菌 S 型肺炎链球菌有毒性 加热杀死的S 型肺炎链球菌含有某种促使有 生物活性的R 型肺炎链球菌转化为有生物活性的S 型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因子 有生物活性的R 型肺炎链球菌――→注射 小鼠不死亡 R 型肺炎链球菌无毒性 加热杀死的S 型肺炎链球菌――→注射 小鼠不死亡 加热杀死的S 型肺炎链球菌已失活,毒性消失 有生物活性的R 型肺炎链球菌和加热杀死的S 型肺炎链球菌――→混合后 注射 小鼠死亡 R 型肺炎链球菌转化为S 型肺炎链球菌,且性状可以遗传 3.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1)部分过程

(2)在构成S型活细菌的DNA、RNA和蛋白质中,只有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 (1)S型肺炎链球菌有毒性,R型肺炎链球菌无毒性。(√) (2)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尸体中提取到的细菌全部是S型细菌。(×) (3)格里菲斯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4)艾弗里的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5)格里菲斯和艾弗里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科学思维)格里菲斯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了S型活细菌。研究表明,小鼠体内的两种细菌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分析S型活细菌是怎样产生的。S型细菌是有毒性的,据此推测曲线bc 段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有毒的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的免疫力降低,R型细菌、S型细菌数量都增加。 2.(科学探究)从控制自变量的角度分析,艾弗里实验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提示:从控制自变量的角度来看,艾弗里在每个实验组中提纯某一种物质,然后观察在没有这种物质的情况下,实验结果的变化。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彻底提纯肺炎链球菌含有的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