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概况及民俗禁忌

朝鲜族概况及民俗禁忌

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朝鲜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朝鲜语归属尚无有定论,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朝鲜族概况及民俗禁忌,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朝鲜族——意味“光明的东方”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主要居住在东北三省。朝鲜原意是“光明的东方”。17世纪由朝鲜半岛迁徙过来的。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语系未定(一般认为属于阿尔泰语系)。

朝鲜族早期宗教流行图腾崇拜和始祖崇拜,信仰土谷神,后来形成檀君教、东学教等本民族宗教。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

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于世,伽揶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等对都是受人喜爱的传统舞蹈。摔跤、踢足球、荡秋千、跳板等是朝鲜族喜爱的体育活动。其中,农乐舞、跳板、秋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朝鲜族以大米、小米为主食,爱吃辣泡菜、冷面、打糕、大酱汤、辣椒何狗肉等。

朝鲜族住瓦屋和草房,屋顶八角形,室内有平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

朝鲜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男主外,女主内” 。

朝鲜族家庭“男主外,女主内”风俗盛行。讲求父慈子孝,长子瞻养父母。爱穿白衣素服,有“白衣民族”之称。

朝鲜族有独特的家庭节日,如婴儿周岁、回甲节(诞生六十周年纪

念日)、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

禁忌:尊重老人;

餐桌上,餐具位置不随意乱放;

婚丧佳节不杀狗、食狗肉;

忌讳人称“鲜族”。

【朝鲜族概况及民俗禁忌】

【论文】朝鲜族的历史风俗文化综述论文

【关键字】论文 朝鲜族的历史,风俗,文化 摘要: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少数散居在内蒙古和内地一些城市,人口为192.06万多人,本文将对朝鲜族的历史,经济,文化进行综合论述。 关键字:朝鲜族历史风俗文化 民族历史 早期迁徙 朝鲜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长期以来在中国东北或是聚居或是与其他民族杂居。1677年,清朝为保护其民族发祥地,将包括长白山区在内的中国东北地区实施了封禁令,持续近200多年。不过,公元1700年之后一些不堪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自然灾害的朝鲜人仍然携家眷、牵牛马而潜居中国东北谋生。特别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难,一些苦难的朝鲜农民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中国,在两江沿岸一带开垦。但此时迁入人数还不很多,大多数春来秋去,居住尚不稳定。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对入境的朝鲜农民尚采取封禁政策。后来改行招民开垦政策。1881年在吉林设置荒务局,在南岗(珲春)、延吉、东沟等地设置招垦局,招募移民,凡应募移入者,均为中国臣民。日俄对东北的争夺战争使摇摇欲坠的清廷意识到人烟稀少对东北边疆防卫的巨大不利影响,于是正式彻底废除了延续200多年的封禁令。1885年清政府将图们江北岸长约700里、宽约50里的地区划为朝鲜族农民专垦区,使更多朝鲜人进入东北。 随着日本在朝鲜侵略的加剧,大批居民为寻找生路,不顾朝鲜政府禁令,纷纷徙入中国东北边疆地区定居。据统计,1870年在鸭绿江北岸一带已有28个朝鲜族聚居乡。清光绪七年(1881)延边地区朝鲜族已达1万多人。1883年在集安、临江、新宾等县的朝鲜族居民已有3.7万多人。同一时期,乌苏里江沿岸一带也移入为数不少的朝鲜族农户。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不堪忍受日本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和部分抗日爱国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已达36万多人。 民族文化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保守,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家庭中遇有喜事,便高歌欢舞,形成有趣的“家庭歌舞晚会”。伽倻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等都是受人喜爱的保守歌舞节目。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其舞姿或柔婉袅娜,如仙鹤展翅,如柳枝拂水;或刚劲跌岩,活泼潇洒,反映了明朗激昂与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 农乐舞是朝鲜族表现农耕生活内容历史最长的舞蹈,它源于古代的祭祀和狩猎活动,后发展成为农事劳动中的自娱性舞蹈形式。农乐舞分情节表演与技巧表演两种。其表演队伍,均由持小锣的舞者指挥,一般队伍由29人组成,先导者持“ 令旗”或“农旗”,后面是乐队及扮演的各种人物,其中有唢呐、太平釜、上剑、副剑、从剑、首长鼓、无杖鼓、首鼓、副鼓、首法鼓、副法鼓及官吏、猎人、执事、农妪、假女、舞童

丹东的朝鲜族风情

丹东的朝鲜族风情 丹东位于中国东北的边境地区,是中国与朝鲜之间的要冲城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丹东成为了展示朝鲜族风情的重要窗口。本文将从历史、民俗、建筑和美食等方面,揭示丹东独特的朝鲜族风情。 一、历史丰厚的丹东 丹东拥有悠久的历史,吸引着众多游客来此探寻朝鲜族人的根源。据考古学家研究,丹东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而朝鲜族作为当地的主要居民群体,则可追溯至公元3世纪。丹东曾是辽东半岛的重要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在历史上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迹和传统习俗。 二、传统的朝鲜族民俗 朝鲜族是丹东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民俗活动。每年的春节,丹东会举办盛大的朝鲜族花灯会,展示朝鲜族的传统文化底蕴。游客们可以欣赏到精美的朝鲜族舞蹈、歌曲表演以及独特的花灯制作技艺。此外,朝鲜族的结婚习俗、葬礼仪式等也是当地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三、独特的朝鲜族建筑 在丹东,可以看到许多独特的朝鲜族建筑,这些建筑展示了朝鲜族人民的建筑风格和审美理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丹东市的五龙山城堡,它是一座以朝鲜族建筑风格为主的城堡,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

美的装饰而闻名。另外,丹东市还有众多朝鲜族民居保持原状,游客 可以领略到朝鲜族独特的建筑美学。 四、美味的朝鲜族美食 丹东的朝鲜族美食丰富多样,为游客带来了口感奇妙的美食之旅。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朝鲜烤肉,它选用新鲜的肉类并配以独特的酱料,烹饪出肉质鲜嫩多汁的美味佳肴。此外,还有朝鲜辣白菜、冷面、石锅拌饭等传统的朝鲜族菜肴,都是丹东不可错过的美食。 综上所述,丹东作为一个交汇中朝文化的城市,展现了浓厚的朝鲜 族风情。从历史、民俗、建筑和美食等方面来看,丹东都有着丰富多 彩的朝鲜族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这份独特的风情。如果你 对朝鲜族文化感兴趣,丹东绝对是一个不可错过的目的地。

朝鲜族民俗简述

朝鲜族民俗文化简论 一、中国朝鲜族概况 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最早迁入定居的一批,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朝鲜族现有19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省,其余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辽宁省现有朝鲜族人口共23多万,主要分布在沈阳、抚顺、铁岭、丹东等十个市。 二、朝鲜族饮食文化 (1)饮食 首先,朝鲜族的主食主要有饭、糕、面条等。由于朝鲜族是种植水稻的民族,食用大米自然最多,玉米、小米、高粱米、黄米等次之。米饭由铁锅煮成,这种锅堪称“土高压锅”,具有良好的保气性能,焖出饭来格外肉头、可口。大米通常还和小米或玉米混合而煮成二米饭,味道极佳,营养丰富,别有风味。农历正月十五日吃由米、麦、谷、豆、黍五谷混合煮成的五谷饭,祈望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 糕也是朝鲜族喜欢吃的主食之一。糕主要用米和米磨成的米粉制作。根据风俗和材料不同,品种有五十多个,制作方法有蒸、煮、打等多种。糕中最受欢迎的是打糕和松饼。打糕是将糯米洗净淘好后蒸熟,然后在打糕槽里用木锤打制,打到不见整颗米粒为止,故名打糕。然后,切成块蘸上豆面、小豆面、绿豆、蜂蜜等食用。松饼先是用开水把大米面和好,再将米面蒸熟。然后擀出小片将小豆、芝麻、栗子、枣、糖等做馅包成半月形等各种形状后放在铺上松针的锅里蒸熟,使之散发出很浓的松香味,故名松饼。 此外,朝鲜族的主食还有面条。面条有冷面、热面、拌面等。主要制作材料有荞麦面、白面、玉米面、淀粉等。其中朝鲜族最喜爱吃的就是冷面。冷面多于夏季食用,一般用小麦粉、荞麦粉和甘薯淀粉混合制成面条,以牛骨煮汤,食用时汤中加辣椒、酱牛肉片、苹果片及其它调料。面条筋道,汤味香辣,入口凉爽,回味长久。 其次,朝鲜族的副食主要有汤和泡菜。朝鲜族喜欢喝汤,汤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素有“宁无菜肴也要有汤”之说,其种类多达三十余种。其中,大酱汤和狗肉汤最受青睐。大酱汤是用大酱、蔬菜、肉、鱼、豆油等作为主要原料,通常在早饭和晚饭时喝,一般喝热汤,三伏天则多喝凉汤。狗肉汤也称狗酱汤、补身汤,能滋补身体,去热防暑。 朝鲜族喜欢吃狗肉,但有一条禁忌:操办婚、丧事或搬家、逢年过节时,不杀狗、也不吃狗肉。 泡菜在朝鲜族菜肴中占有一席之地。她不仅最为普及,而且最富民族特色。朝鲜族吃泡菜有悠久的历史,有“男人可以没老婆,但不可以没泡菜”的俗谚。泡菜是一种发酵食品,大致可分为过冬的泡菜和春夏秋冬随腌随吃的泡菜,其种类也繁多。根据原料、制法、用法的不同,其口味也各异。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朝鲜酸辣白菜,它是将洗净的白菜用淡盐水腌过之后,再配以辣椒面、蒜、葱等作料搅拌成的底料,装在坛罐里发酵而成的。此外,朝鲜族拌小菜,风味独特,鲜美爽口,酸辣多味,健脾开胃,制作简单,经济实惠,深受欢迎。 最后,朝鲜族还有饮酒的习惯,自古以来就有无酒不成礼的文化传统。酒类除白酒外,还有民间酿造的米酒、浊酒、清酒等。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接待亲朋好友时都不能缺酒。饮酒时,大家往往即席唱歌或跳舞。浊酒是用粮食酿造,朝鲜语称“麻克里”,酿造简便,酒精度不高,在乡村仍然流行,多作为清凉饮料。 (2)饮食礼仪 朝鲜族将朝鲜族将尊敬老人当作家庭和整个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礼节和美德,老

朝鲜族民俗

(1)服饰 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男子上衣斜襟无扣,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劳动时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胶鞋。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装,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2)饮食 朝鲜族的饮食主要以米饭为主食,以汤、酱、咸菜和其他泡菜为副食,具有自己独特的饮食风俗。米饭多为大米饭,也有大米和小米混做的二米饭,还有五谷饭等。 朝鲜族喜欢食米饭,擅做米饭,用水、用火都十分讲究,做米饭用的铁锅,底深、收口、盖严,受热均匀,能焖住气儿,做出的米饭颗粒松软,饭味纯正。一锅一次可以做出质地不同的双层米饭,或多层米饭。 各种用大米面做成的片糕、散状糕、发糕、打糕、冷面等也是朝鲜族的日常主食。 朝鲜族日常菜肴常见的是“八珍菜”和“酱木儿”(大酱菜汤)等。 “八珍菜”是用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条、桔梗、蕨菜、蘑菇八种原料,经炖、拌、炒、煎制成的菜肴。 汤是家常便饭必不可少的,素有"宁无菜肴也要有汤"之说,而其中最受青睐的是大酱素菜汤。大酱菜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兴菜、海菜(带)等以酱代盐,加水焯熟即可食用。 用大豆酿制而成的大酱,是朝鲜族的主要传统食品,用它可熬制酱油,还可以把它加工成辣椒酱。辣椒不仅是菜肴的主要原料之一,也是主要调味品。 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如酱腌小辣椒、酱腌紫苏叶、辣酱南沙参、咸辣桔梗,酱牛肉萝卜块等。多以桔梗、蕨菜、白菜、萝卜、黄瓜、匠菜等为原料,洗净后切成段、块、丝,用盐囟上,然后再拌以芝麻、蒜泥、姜丝、辣椒面等多种调味品,吃起来清脆爽口,咸淡适中,辣呼呼,麻酥酥,别有一番滋味儿。它以原料充足、制作简单、可伴酒、可下饭、价廉物美等特点而十分走俏,已成为风靡东北、打入关内的风味小吃。 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享有盛誉,是入冬后至第二年春天的常备菜肴。泡菜也叫辣白菜,朝鲜语叫"吉木其",是朝鲜族饮食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和大酱汤一样,朝鲜族人民顿顿餐餐几乎离不了它。泡菜味道的好坏,也是主妇烹调手艺高低的标志。萝卜、辣椒、黄瓜、豆芽等也都可以腌成美味可口的泡菜。 朝鲜族菜肴食用后大都有一定的滋补和医疗作用。如春天食用的“参芪补身汤”、伏天食用的“三伏狗肉汤”、冬天食用的野味肉和野味汤等。

朝鲜族风俗习惯大全

朝鲜族风俗习惯 朝鲜族(朝鲜文/韩字:???,英文:Korean),又称朝鲜民族(朝鲜文:????)、韩民族(韩字:???)、朝族、高丽族等,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其余韩裔散居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此外还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少数散居在内蒙古和内地一些城市。朝鲜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语言一般认为属阿尔泰语系。朝鲜族的价值观具有明显的儒家特点,受到中原汉族古文化的影响较大。 服饰: 中国的朝鲜族大部分是清末陆续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逐渐形成的一个少数民族,所以,探索朝鲜族服装的历史渊源应从朝鲜半岛的服装入手。朝鲜半岛服装受中国唐朝服饰的影响较大,朝鲜人着装整齐、干净,并认为这是一种道德。 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男子上衣斜襟无扣,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劳动时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胶鞋。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装,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食物: 朝鲜族以为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二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大酱汤。辣白菜,一般制法将白菜用盐水浸泡几天,洗后,再抹入辣椒、葱、蒜、姜等调料。有条件时还可加苹果、梨片等,然后窖藏,半月后便可食用。还可用萝卜、芥菜、英菜等同法腌制。

冷面,三分淀粉、七分面压制而成。煮熟捞出冷却,再用牛肉或鸡肉熬汤,并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姜、味精、糖醋等制成冷面汤,吃时再放入牛肉片、黄瓜丝、芝麻、辣椒面等适口调料。 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复时为补养而杀狗。杀时将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脏做汤,肉加调料凉食,其味鲜美可口。

朝鲜族介绍

朝鲜族介绍 1.民族概况: 朝鲜族是中国东北少数民族,列中国第14大民族。吉林、黑龙江、辽宁以及内蒙四省区是现代朝鲜族聚居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最大的 聚居区。 吉林省是中国朝鲜族最集中的省份,黑龙江省朝鲜族人口处第二位,辽宁省朝鲜族人口处第三位。 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延边地区还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 朝鲜族聚居地方山川秀美,主要风景名胜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境内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境内的塔山、仙人岛、鸡冠砬子、江峰、冰湖沟瀑布、十八道沟温泉等。朝鲜族聚居地带还有许多文物古迹,如百草沟遗址、马村抗日根据地遗址、高句丽城子山山城等。 2.文化艺术: (1)民族舞蹈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家庭中遇有喜事,便高歌欢舞,形成有趣的“家庭歌舞晚会”。伽椰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巫舞,扇舞,扁鼓舞,剑舞等都是受人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 (2)民族歌曲 朝鲜族歌曲旋律流畅婉转、欢快明朗,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常常是一人放歌,众人随合。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朝鲜族民间盛行歌舞,群众能歌善舞,音乐别具一格,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歌词朴实淳厚,曲调优美丰富,情绪热烈欢快,结构完整匀称。以《道拉基》、《嘱嘿呀》等民歌最为著名。著名的歌曲有大合唱《长白之歌》、独唱《闺女之歌》。 (3)民族乐器 朝鲜族民间乐器原有40多种,流传至今的只有伽倻琴、唢呐、洞箫、长鼓、片鼓、横笛、短箫、筚篥等十余种。 (4)民族文学

朝鲜族简介

朝鲜族简介 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三省的边境地带。朝鲜族的先祖是 朝鲜半岛的族群,在明代和清代,大量朝鲜人迁居到了中国边境地区。因为他们与甲午战 争后朝鲜半岛日益贫困、社会动荡,加上清政府对远东局势的改变,采取了限制外族入境,扶植华夏文化的政策,朝鲜人萌生出移居中国东北的想法。 朝鲜族的名称是根据其先祖所来自的朝鲜半岛而得名的。朝鲜族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 传统、团结互助、才艺超群的民族。朝鲜族传统的主要食物是米饭和泡菜,而且烹制手艺 高超。他们的主要语言是朝鲜语,同时也会说汉语、满语、蒙古语等语言。 朝鲜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儒教、佛教和东正教,而同时也有现代的世俗思想。儒教对 朝鲜族有深刻的影响,尊重长辈、重视孝道、注重礼节、诚实守信等,都是朝鲜人一向坚 持的道德观念。 朝鲜族的服饰也是十分独特的,风格与朝鲜民族的服饰有很大的区别。朝鲜族男子的 传统服装是长袍和长裤,女子则穿细褶裙和打扮精致的头饰。在演出活动中,朝鲜族会穿 上传统的彩色衣服和工艺品。 朝鲜族的乐器主要有打击乐器、弹拨乐器和管乐器,常常被用于婚礼、丧礼、戏曲、 舞蹈、祭告等活动中。朝鲜族的舞蹈则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有“朝鲜舞曲”、“百合花舞”、“大龙舞”等。这些舞蹈都很有节奏感和动感,透着浓郁的生命力和自然感。朝鲜 族的传统文化是他们自身精神文化的缩影,并能够被广泛传承至今。 朝鲜人以其才华横溢和勤劳的品质而闻名,他们在文化、体育、科技和农业等领域都 取得了优异的成就。朝鲜族的文学和诗歌有着鲜明的风格,才华横溢的朝鲜族作家众多。 朝鲜族的运动员也常常在世界各地的体育比赛中获得佳绩,特别是在射箭、跳水、田径、 举重等体育项目中表现突出。 朝鲜族的民俗传统很丰富,有巨幅画像、木板年画、白毛女、女扁担等风俗以及婚礼、丧礼、习惯和禁忌等。目前,朝鲜族已经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先进民族之一,他们积极 地进取、自立自强,并把自己的精神和文化传承给下一代,构建了一个富有广阔未来的美 好家园。

朝鲜族的介绍

朝鲜族的介绍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东北三省,集中居住于图们江、鸭绿江、牡丹江、松花江及辽河、浑河等流域。 族称 在朝鲜语或韩语语境下,“朝鲜族”(조선족)的称呼特指中国少数民族朝鲜族,是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中国人,在非中国地区生活的朝鲜民族人不自称”朝鲜族“(조선족)。 韩国人自称“大韩民族“或“韩民族“,朝鲜人自称“朝鲜民族“,中亚高丽人自称“高丽人”。 应当避免出现以“朝鲜族”(조선족)的词语称呼韩国人、朝鲜人及其他非中国地区的韩裔或朝裔造成的误会。 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00年全州人口221万,其中朝鲜族有80万人,占我国朝鲜族总人口的41.6%。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南隔图们江与朝鲜咸境北道、两江道毗邻,濒临日本海与韩日相望。自治州下辖延吉、图们、龙井、和龙、珲春、敦化六市及安图、汪清二县,全州面积4.27万平方公里,约占吉林省总面积的1/4。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是朝鲜族另一个民族自治地方,处于长白山的环抱之中,2000年全县朝鲜族有1.36万人。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一个山青水秀,风光绮丽,气候宜人的好地方。这里属长白山丘陵地带,群山耸立,峡谷纵深。享有盛名的长白山,气势雄伟,风光奇特,景色秀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海拔2744米,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高峰,山顶上的天池宛若一块剔透的碧玉,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天池北侧有一缺口,瀑布悬空而落,浩浩清流奔涌直泻,是鸭绿江、图们江和松花江的源头。奔流不息的海兰江、布尔哈通河、嘎呀河、珲春河、古洞河等碧波如染,蜿蜒回环,滋润着肥沃的土地。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的珲春市防川,则呈现出“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的独特边境风貌,这里距图们江出海口

朝鲜族风俗习惯及传统节日介绍

朝鲜族风俗习惯及传统节日介绍 朝鲜族风俗习惯及传统节日介绍 说起朝鲜族,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朝鲜独特美丽的韩服了。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朝鲜族风俗习惯,希望能帮到你。 朝鲜族风俗习惯:婚俗 朝鲜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习俗。[朝鲜族婚礼]朝鲜族婚俗从说媒到结婚要经过六次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和“迎请”。姑娘和小伙的接触传话,需要一个“媒人”。首先,男方家要让媒人到女方家“看善”,与汉族的“相亲”相似,如满意,小伙正式向姑娘求婚,女方若也同意,男方家就往女方送“四柱”。四柱就是在一张纸上写着姓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时)女方再拿姑娘的四柱与之对“穹合”,所谓“穹合”就是指男女的属相是否相顺而不相克。如二人生肖相合,女方就经媒人通知男方家,说两个人的“穹合”相对,男方可“择日”确定举行婚礼的日期并送彩礼到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缎”、“红缎”等。“纳采”礼是新郎家向新娘家提亲时送的礼物。“问名”礼是占卜新娘将来的运气好坏而打听其母姓名的礼仪。“纳吉”礼是新郎家向新娘家通知吉日。“纳币”礼是新郎家给新娘有送的青缎、红缎等财礼,“请期”礼是新郎家把选定的婚期以书面形式送到新娘家征求意见,新娘家则根据姑娘的具体情况回复。“迎亲”礼,即新娘家则根据姑娘的具体情况回复。“迎亲”礼,即新郎迎接新娘,也最为隆重。 朝鲜族婚礼的仪式很复杂,在延边,婚礼一般分两段进行:先在新娘家举行,后在新郎家举行。在新娘家举行谓之“新郎婚礼”,在新郎家举行谓之“新娘婚礼”。新郎婚礼一般要按奠雁礼、交拜礼、房合礼、席宴礼等顺序进行。新郎在新娘家住三日后,便独自回家,随后新娘等待选定的吉日再被迎接到新郎家,新郎家也照样搭起醮礼厅,为新娘摆喜筵,第二天新娘同丈夫家的人相认,施礼,被请去招待,至此,婚礼才告结束。朝鲜族结婚后一般都不离婚,他们在婚礼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优秀5篇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优秀5篇 朝鲜族的服饰文化篇一 朝鲜族服装有很多配饰。如刺绣束发带、刺绣钱包、丝带,脚穿浅色系船形鞋等。传统式朝鲜族服装的领带下常挂一个丝带,丝带上的装饰设计为一块玉石雕刻或一柄小银剑,其上有一圈环,下边则垂着细细长长线丝丝带,与服饰相映衬,产生总体艺术美。 朝鲜族的装饰物,大致可分成发饰和腰佩。发饰关键有束发带、钗、簪等。装有很多配饰。腰佩有裤带、钱包、妆刀、玩具等,在其中有很精美的艺术品。土用的发饰要比男人用的多,并且十分绮丽。 朝鲜族女性发饰较简易,女生多留娃娃头短发,单身美少女梳一条长辫,结婚后挽发于脑后,除在辫根和辫梢系五颜六色头绳及在发鬓上插金属材料簪外,无其他饰品,朴素大方。 朝鲜族老百姓具备喜欢和平、生机盎然的品性,民俗文化低沉而又有活跃性、悲伤而又开朗。在国家法定假日和老年人寿诞之时穿上朝鲜族传统民族服饰相互庆祝,这已经变成朝鲜名族代表性的美景。 杭州立夏风俗习惯篇二 七家茶 立夏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煮新茶,配上一些五花十色的鲜果,送给亲友邻居,叫做七家茶。茶杯里面还会放两颗青果、橄榄或者金橘,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 立夏饭 杭州人又有立夏食“野夏饭”之俗。儿童少年成群结队,向邻里各家乞取米、肉。地上的蚕豆、竹笋任其采掘,然后到野地里去用石头支起锅灶,自烧白吃,称为吃“野夏饭”或“立夏饭”。这种风俗就是自比乞丐,以为可以避灾祸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 乌米饭

杭州习俗立夏日还有食乌米饭和鸟饭糕的风俗。据说,立夏吃乌米饭,不会疰夏,能祛风败毒,乌蚊子不敢叮咬。 立夏饼 据说吃了立夏饼就能不疰夏、不瘦夏。开始的时候立夏饼是用麦芽做的,那个年代物资匮乏,所以大人小孩都特别爱吃。而现在制作的立夏饼其实就是那种酥皮饼,比一般的苏式月饼略小,有馅,常为豆沙或百果,口感酥香,四、五个包成一筒。立夏时节以这样的传统食品馈赠亲朋好友表达祝福的心愿,礼轻情义重。因此,立夏饼一直深受城乡居民的喜爱。 豌豆 带壳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立夏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称人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吃完立夏饭,大人拿来箩筐、大秤。给孩子们秤体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 另外,就是画灶头画了,也是祈福避邪消灾。 婚姻风俗篇三 朝鲜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劳动或学习中,产生爱情欲订婚时,必须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后,由男方父母带儿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见,则预示婚事不谐。如双方老人见面,男女青年则可旁听,说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双方父母议妥,则男青年需先向妇方父母叩头,然后,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头。男女青年还必须明确表示愿意赡养双方老人,到此,亲事即告订妥。 订亲后,选吉日。由男方携佳肴至女家,由女方邀亲友共同饮酒。至夜幕降临,方撤下酒席,奏乐。不分男女老少,一同跳舞。唯女方父母告退归家,以表不忍女儿即将离家外嫁。 朝鲜族人无女方向男方索取财物的陋习,只由男方买些服装和姑娘所爱之物相赠,以表订亲之意。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各备丰盛酒席。男方先备牛

朝鲜族的葬礼风俗习惯

朝鲜族的葬礼风俗习惯 朝鲜族的葬礼风俗习惯 时间像是一台无法停止转动的机器,一刻也无法停歇,也像是一条滚滚而过的大河,流经的地方文化之花遍地绽放,每一朵都是那样绚丽迷人,散发着无力伦比的魅力。民族文化便是这其中一朵,你对朝鲜族了解多少?你知道朝鲜族的丧葬文化是怎么样的吗? 朝鲜族的丧葬风俗概况 朝鲜族自古以来,将孝道视为万行首,因而在丧礼与祭礼中,比礼仪更彻底的体现了崇拜祖先的观念,逐步形成了丧礼,祭礼程序。 朝鲜族多实行土葬,散居在城镇的也实行火葬。 在朝鲜族社会,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讲求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社会上老人受到尊重,人们非常鄙弃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朝鲜族老人死后,亲人三天内不准洗脸、理发,也不准吃干饭,而且必须穿孝。亲友来吊唁,首先在遗体前三叩首,再同死者亲属相互二叩首。举行埋葬一定要在单日。入殓时要给死者穿新衣,原来的衣服则烧掉。三天后埋葬。埋葬前要请风水先生选墓地,墓地多选在山坡的阳面,头朝山顶脚朝下。埋葬后,坟前置供品,叩首。以后要连续祀三天,饭前上供:第一天上供祭祀叫“初云”,第二天叫“拜云”,第三天带供品到坟地叫“三云”。以后每逢死者的生日、死日、清明、端午、中秋节等都要祭祀。 朝鲜族丧礼包括出现丧事至丧祭仪式结束的一切礼仪,如临终、招魂、收尸、发丧、袭脸、成服、吊丧、葬礼、三虞祭、卒哭祭以及小祥、大祥等。祭礼只包括忌祭、时祭、俗节祭等。过去一般停灵三、五天、甚至七天,现在一般停灵两三天。过去把棺材放入丧舆里,由村里的青壮年抬着出殡。现在一般不用丧舆,农村以牛车、城市以汽车代之,而且城市里已实行火葬。过去,墓地多请风水先生选定,现在基本没有此习,只是村里年长者到附近的山上选择适葬的地方,一般多为阳山坡。 丧俗中,有一种叫“饭含”的程序。饭含,指在入棺之前往死者

朝鲜族传统节日介绍

朝鲜族传统节日介绍 说起朝鲜族,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朝鲜独特美丽的韩服了。朝鲜族是由朝鲜族和韩国组成,朝鲜族也是一个非常擅长跳舞的民族,特别是长鼓舞最出名。朝鲜族和汉族一样也过春节和端午节,但是朝鲜族还是她们的传统节日,下面给大家整理了朝鲜族传统节日介绍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朝鲜族传统节日介绍 1.朝鲜人春节: 能歌善舞的朝鲜族人民的节日生活丰富多彩。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倻琴和洞箫的乐曲声,将人们带入一个新的境界。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等,竞赛场上,热闹非凡,人们扶老携幼争相观看。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有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着他的儿孙健康、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楼”,随着长鼓、洞箫、唢呐乐曲声载歌载舞直到尽兴。 2.燃灯节: 用柞木烧成木炭,压成粉末,搀入咸盐,用纸包成香肠状,外面缠上细草绳。到了夜晚,绑在长杆上点燃,便会劈里啪啦作响,放出耀眼的火花。重五与秋夕,男人们进行摔跤比赛,妇女们进行跳板、秋千比赛。 3.旧历年 是朝鲜族最主要的节日,也是家族成员团聚的日子,因而住在他乡的儿女们都要回到父母身边一起过年。从腊月三十开始过年,这天小孩身穿有彩条袖子的喜鹊袄,晚间不能睡觉,要守岁,据传睡觉眉毛就会变白。正月初一都要穿新衣或干净的衣服,叫岁装。早晨首先祭拜祖先,称作“茶礼”。这天的早餐叫“岁餐”,吃饼汤或打糕,早餐时喝的酒叫“岁酒”,而且从年幼者开始喝。儿女们给祖父母和父母磕头拜年(家拜),饭后还要向长辈亲戚和村里老人拜年(村拜)。此时老年人向拜年的年青人说些吉利话,此谓“德谈”。这天开展各种

浅谈朝鲜族的风俗习惯(试稿)

2022年浅谈朝____的风俗习惯(试稿) 浅谈朝____的风俗习惯 朝____(谚文:조선족,标准罗马字母:Chosen),又称 朝鲜民族(谚文:조선민족)、韩民族(谚文:한민족)、韩族、高丽族等,是东亚主要民族之一。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朝____ 的风俗习惯,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浅谈朝____的风俗习惯服饰特点 朝____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男子上衣斜襟 无扣,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妇 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 胶鞋,劳动时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胶鞋。现在除节日或民族 ____外,朝____基本不穿民族服装,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饮食 朝____以为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二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大酱汤。 辣白菜,一般制法将白菜用盐水浸泡几天,洗后,再抹 入辣椒、葱、蒜、姜等调料。有条件时还可加苹果、梨片等,然后窖藏,半月后便可食用。还可用萝卜、芥菜、英菜等同 法腌制。 冷面,三分淀粉、七分面压制而成。煮熟捞出冷却,再 用牛肉或鸡肉熬汤,并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姜、味精、糖醋等制成冷面汤,吃时再放入牛肉片、黄瓜丝、芝麻、辣 椒面等适口调料。 狗肉是朝____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复时为 补养而杀狗。杀时将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用其肉、皮 及五脏做汤,肉加调料凉食,其味鲜美可口。 朝____饮具器皿别具风格,一般一灶两锅,其锅邦深底阔,特别铁盖,便于焖饭,但炒菜不便。一般是一锅饭、一 锅汤。桌中间一盆饭,一人一匙,并备有凉水。器皿讲究卫生,女人用坛罐顶水(现已不见)。 居住 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