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关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详解

高中化学关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详解

在化学的学习中,学生会学习到很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化学的关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关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的介绍

(一)自发过程与非自发过程:

不借助外力可以自动进行的过程称为自发过程,而必须在外力的作用下才能进行的过程为非自发过程。

说明:

1、体系有着趋于从能量高的状态变为能量低的状态的过程,此时体系对外界做功或放出能量?D?D这一经验规律就是能量判据。能量判据又称焓判据,即△H< 0的反应有自发进行的倾向,焓判据是判断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之一。

2、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但并不是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也不是讲吸热反应就不能自发进行。某些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如氯化铵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还有一些吸热反应在高温下也能自发进行。

3、混乱度:表示体系的不规则或无序状态。?D?D混乱度的增加意味着体系变得更加无序。熵是热力学上用来表示混乱度的状态函数,符号为S,单位为:J?mol-1?K-1 。?D?D体系的无序性越高,即混乱度越高,熵值就越大。

4、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熵值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大小也不一样,一般而言:固态时熵值最小,气态时熵值最大。

5、熵变:化学反应中要发生物质的变化或物质状态的变化,因此存在混乱度的变化,叫做熵变,符号:△S △S=S产物-S反应物。在密闭条件下,体系由有序自发地转变为无序的倾向?D?D熵增

6、自发过程的熵判据:在与外界隔离的体系中,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大,这一经验规律叫做熵增原理,是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

另一判据?D?D熵判据。

7、判断某一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要研究分析:焓判据和熵判据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

(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既可能与反应的焓变有关,又可能与反应的熵变有关。在温度、压力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方向是熵变和焓变共同影响的结果,反应的判据是:DH-TDS(T为热力学温度,均为正值)。

DH-TDS<0,反应能自发进行;

DH-TD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H-TD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即:在温度、压力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DH-TDS<0的方向进行,直至达到平衡状态。

说明:

1、在判断反应的方向时,应同时考虑焓变和熵变这两个因素。

2、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的判据是:

△G = △H-T△S

其中:G 叫作吉布斯自由能。则:

△G = △H -T△S < 0 反应能自发进行

△G = △H -T△S =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G = △H-T△S >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3、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焓因素和熵因素共同决定一个化学反应的方向。放热反应的焓变小于零,熵增加反应的熵变大于零,都对DH-TDS<0作出贡献,因此,放热和熵增加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即放热的熵增加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而吸热的熵减小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4、当焓变和熵变的作用相反时,如果二者大小相差悬殊,可能某一因素占主导地位。焓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DH-TDS<0,常温、常压下放热反应能自发进行;熵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则熵增较大的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能自发进行。

5、当焓变和熵变的作用相反,且相差不大时,温度有可能对反应进行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使TDS的值大于DH值,反应能够自发进行。

6、在恒温、恒压下,用DG判断化学反应在该状况时自发进行的方向可列表表示:

7、△H -T△S只能用于说明该反应在理论上能否在此条件下发生,是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必要条件,只是反应的可行性问题。过程的自发性只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并不能确定该反应在此条件下是否一定会发生以及过程发生的速率。

8、△H -T△S只用于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的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不能说明在其他条件下该反应的方向问题。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关于冰熔化为水的过程判断正确的是( )

A、DH>0,DS<0

B、DH<0,DS>0

C、DH>0,DS>0

D、DH<0,DS<0

解析:物质的状态的变化过程中,液化和固化是放热过程,熔化和汽化是吸热过程,故DH>0;冰融化为水,分子活动能力增强,混乱度增加,故DS>0。

答案:C

例 2. 已知氧化性:Cl2>Br2>Fe3+>I2;还原性:I->Fe2+>Br->Cl-。下列反应能正向自发进行的是:( )

A、Br2+2 Fe2+=2 Fe3++2 Br-

B、2 Fe3++2 I-=2

Fe2++I2

C、I2+2 Fe2+=2 Fe3++2 I-

D、2 Fe3++2 Cl-=2 Fe2++Cl2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是: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反应生成弱氧化剂和弱还原剂。即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A、B符合题意。C中,氧化性I2 >Fe3+,D中氧化性:Fe3+>Cl2,均不符合题意。均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原则。

答案:AB

例3. 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Na2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1):CuSO4+Na2CO3

Cu2++CO32-+H2O=Cu(OH)2↓+CO2↑(主要)

Cu2++CO32-=CuCO3↓(次要)

(2)CuSO4+Na2S

Cu2++S2-=CuS↓(主要)

Cu2++S2-+2H2O=Cu(OH)2↓+H2S↑(次要)

则下列物质的溶解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Cu(OH)2 >CuCO3 >CuS

B、Cu(OH)2

C、CuS >Cu(OH)2>CuCO3

D、CuS

解析:本题是有关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的问题。主要进行的方向是物质的溶解度越小的方向。即:由(1)可知:Cu(OH)2的溶解度小于CuCO3的溶解度,由(2)可知:Cu(OH)2的溶解度大于CuS的溶解度。故本题为:D

答案:D

例4. 已知反应2NO(g)+2CO(g)=N2(g)+2CO2(g)在298K、100kPa的条件下,其DH=-113.0kJ/mol,DS=-145.3J/molK。

= 1 \* GB2 (1)请讨论该反应是否能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请说明理由。

= 2 \* GB2 (2)已知汽车发动机内的温度高于2000K。能否设计一

个装置使该反应在发动机中进行?请分析说明。若假定该反应的DH随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请计算使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最高温度。

解析:

= 1 \* GB2 (1)能。因为该反应的DH-TDS=-113.0-298×(-145.3)×10-3=-69.68kJ/mol<0,说明该反应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故有可能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

= 2 \* GB2 (2)不能。因为从DH-TDS这个关系式以及DH=-113.0kJ/mol,DS=-145.3J/molK来看,随着T(温度)的升高,会使DH-TDS>0,即反应在较高的温度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在汽车的发动机中不可能进行该反应。

根据

即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最高温度为777.7K。

答案: = 1 \* GB2 (1)能。因为该反应的DH-TDS<0

= 2 \* GB2 (2)不能。因为随着T(温度)的升高,会使DH-TDS>0。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最高温度为777.7K

【模拟试题】

1、已知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 C (金刚石、s)+O2 (g) =CO2 (g) △H1=-395.41kJ/mol

② C (石墨、s)+O2 (g) = CO2 (g) △H2=-393.51kJ/mol

关于金刚石与石墨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转化成石墨是自发进行的过程

B、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自发进行的过程

C、石墨比金刚石能量低

D、金刚石比石墨能量低

2、知道了某过程有自发性之后,则

A、可判断出过程的方向

B、可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

C、可预测过程发生完成的快慢

D、可判断过程的热效应

3、碳铵[(NH4)2CO3]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产生氨气,对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铵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

B、碳铵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

C、碳铵分解是吸热反应,根据能量判据不能自发分解

D、碳酸盐都不稳定,都能自发分解

4、下列反应中,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A、(NH4 )2CO3(s)=NH4HCO3(s) NH3(g)

B、2N2O5(g)=4NO2(g)+O2(g)

C、MgCO3(s)=MgO(s)+CO2(s)

D、CO(g)=C(s)+1/2O2(g)

5、可用于判断化学反应的自发与否的是( )

A、仅用焓变

B、仅用熵变

C、仅用焓变和熵变的和

D、用DH-TDS

6、在298K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6g。如将1mol氯化钠溶解在1L水中,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DH-TDS和熵的变化情况是:( )

A、DH-TDS>0,DS<0

B、DH-TDS<0 ,DS >0

C、DH-TDS >0,DS>0

D、DH-TDS<0 ,DS<0

7、已知反应2CO(g)=2C(s)+O2(g)的DH为正值,DS为负值。设DH和DS不随温度而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B、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C、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D、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8、考察下述自然界的一些自然变化,可发现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有一定的方向性,按某一物理量标度由高到低自发进行

B、都可以用来做功,自发过程一旦发生后体系做功的本领就会降低

C、有一定的进行限度,自发过程总是单向地趋向于非平衡状态

D、用一定的数据差来判断自发变化能否发生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H4NO3溶于水吸热,说明其溶于水不是自发过程

B、同一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而固态时熵值最小

C、借助于外力能自发进行的过程,其体系的能量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

D、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

10、已知2CO(g) = 2C (s) O2(g)是吸热反应,也是熵减反应。有人曾提出可通过热分解法消除CO对空气的污染,你认为这一建议可行吗?

11、对于反应C2H5OH(g)=C2H4(g)+H2O(g),DH=45.78kJ/mol,DS=126.19J/mol?K。请通过计算判断在298.15K时,此反应能否进行?

12、高温时空气中的N2和O2会反应生成NO而污染大气:N2(g)+O2(g)=2NO(g)。试通过计算说明在1200℃的条件下,此反应能否正向自发进行?估算自发进行的最低温度是多少?(已知:DH=180.50kJ/mol,DS=247.7J/mol?K)

【试题答案】

1、C

2、A

3、AC

4、D

5、D

6、B

7、D

8、C

9、A

10、不行,因为在任何情况下DH-TDS都大于0。

11、DH-TDS=8156J/mol>0,所以298.15K时,乙醇不能自发脱水生成乙烯

12、DH-TDS=-184.32kJ/mol<0,所以该反应在1200℃的条件下能自发进行。

根据自发进行的最低温度为:728.7K。

高中化学关于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的介绍

(一)水的电离

1. 水的电离

大量实验证实了,水是能够电离的,其电离方程式为:

H2O

H OH-

实验也同时表明:水很难电离,其平衡常数为:Kc=[H ][OH-]/[H2O ]

2. 水的离子积常数

(1)定义:在水溶液中H 和OH- 浓度的乘积。

(2)表达式: KW=〔H 〕〔OH-〕

(3)与电离平衡常数Kc 的关系:

KW=Kc〔H2O〕

因为在一定温度下Kc和〔H2O〕都是不变的常数,故Kw也是只与温度有关的常数。

(4)影响因素及影响效果:

温度:因为电离过程是吸热的,所以温度越高,Kw越大。

(5)特定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①25℃时,Kw=1.0×10-14 mol2?L-2

②100℃时,Kw=5.5×10-13 mol2?L-2

(二)溶液的酸碱度

1. 溶液的酸碱性

(1)表示方法: H 浓度、 OH-浓度、 pH.

(2)酸碱性强弱判断标准:〔H 〕和〔OH-〕相对大小、pH值大小、指示剂。

酸性溶液:〔H 〕>〔OH-〕

碱性溶液:〔H 〕<〔OH-〕

中性溶液:〔H 〕=〔OH-〕

2. 有关溶液pH值的求算

(1)单一溶液

①强酸:先求出溶液的H 浓度,再通过pH=-lg〔H 〕求溶液的pH。

②强碱:先求出溶液的OH- 浓度,再通过〔H 〕=Kw/〔OH-〕求出溶液的H 浓度,最后求得pH值。

(2)溶液的冲稀(强酸或强碱)

①一般冲稀(冲稀后pH ≤6的酸或pH ≥8的碱):不要考虑水电离出的H (酸溶液中)和OH-(碱溶液中),而酸电离出的H 或碱电离出的OH-的物质的量是主体。

②无限冲稀(冲稀后pH >6的酸或pH <8的碱):需要考虑水电离出的H 和 OH-

(3)溶液的混合(不考虑体积效应)

①强酸和强酸:〔H 〕={[H ]1?V1 [H ]2?V2}/(V1 V2);

pH=-lg〔H 〕。

②强碱和强碱:〔OH-〕={[OH-]1?V1 [OH-]2?V2}/(V1 V2);

〔H 〕=Kw/〔OH-〕;

pH=-lg〔H 〕。

【规律总结】0.3规律:

pH值不同的两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pH 值比强的弱0.3;

pH值不同的两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的pH值比强的弱0.3;

③强酸和强碱:

酸过量:〔H 〕 ={[H ]酸?V酸-[OH-]碱?V碱}/(V酸 V碱)

碱过量:〔OH-〕={[OH-]碱?V碱-[H ]酸?V酸}/(V碱 V酸)

恰好中和:则溶液呈中性

(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

1. 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和本质区别

强酸和弱酸、强碱和弱碱的界定:

①常见的强碱:第IA族.第IIA族钙元素以下的氢氧化物

②常见弱碱:NH3?H2O

③常见强酸:HCl、HNO3、H2SO4、HBr、HI、HClO4、HClO3等

④常见弱酸:除③以外的常见酸

3.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多元弱酸要分步写。

Fe2(SO4)3=2Fe3 3SO42-;

NaHCO3 = Na HCO3-

NH3?H2O< style='width:20.25pt;height:9pt' >

NH4 OH-; H2CO3

HCO3- H ,HCO3-

CO32- H

【典型例题】

例题1. 下列关于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因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表达式是KW=〔H 〕〔OH-〕,所以KW 随溶液H 和OH- 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B. 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与水的电离常数Kc是同一个物理量

C. 水的离子积常数仅仅是温度的常数,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 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与水的电离常数Kc是两个没有任何关系的物理量

解析: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表达式是KW=Kc?〔H2O〕,一定温度下Kc 和〔H2O〕都是不变的常数,所以KW 仅仅是温度的函数。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表达式是KW=〔H 〕〔OH-〕,但是只要温度一定,Kw就是不变的常数,溶液中H 浓度变大,OH-的浓度就变小,反之亦然。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来龙去脉”。

例题2. 常温下,下列4种溶液:① pH= 0 的盐酸② 0.1mol?L-1的盐酸③0.01mol?L-1的NaOH 溶液④pH=11的NaOH溶液.它们由水电离生成H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 1:10:100:1000

B. 0:1:12:11

C. 14:13:12:11

D. 14:13:2:1

解析:在盐酸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 〕等于溶液中的〔OH-〕:

①〔H 〕=〔OH-〕= 1.0×10-14 mol?L-1

②〔H 〕=〔OH-〕= 1.0×10-13 mol?L-1

在NaOH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 ]等于溶液中的〔H 〕

③〔H 〕=1.0×10-12 mol?L-1

④〔H 〕=1.0×10-11 mol?L-1

因此4种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 的浓度之比为:

10-14:10-13:10-12:10-11=1:10:100:1000

答案:A

点评:在酸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H 的浓度”等于溶液中OH-的浓度;而在碱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H”就是溶液中的H 。

例题3. 等体积混合0.1mol?L-1的盐酸和0.06mol?L-1的Ba(OH )2溶液,不考虑体积效应,即认为混合溶液的体积等于进行混合的两溶液体积之和,溶液的pH值等于( )

A. 2.0

B. 12.3

C. 1.7

D. 12.0

解析:该题目是酸碱混合的计算。首先要判断哪种物质过量,盐酸溶液的〔H 〕=0.1

mol?L-1,Ba(OH )2溶液的〔OH-〕= 0.06 mol?L-1×2=

0.12mol?L-1 ,故碱过量。

又因为等体积混合,可求出溶液中〔OH-〕的值为:

(0.12mol?L-1-0.1mol?L-1)/2= 0.01 mol?L-1

所以,pH=-lg〔H 〕 = 14 lg〔OH-〕= 14 lg0.01= 14-2 = 12 答案:D

点评:酸碱混合求pH关键是判断反应中什么物质过量,然后确定计算对象。

例题4. 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难溶于水

B. 溶液中存在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

C. 水溶液的导电性差

D. 熔融状态时不导电

解析:在水中能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才可称为弱电解质,即电离过程达到平衡状态时,溶液中存在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

答案:B

点评:弱电解质是“溶于水部分电离”的物质,而非其他。

【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

1. 关于溶液酸碱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H ] 很小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 pH= 7 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C. 〔H 〕=〔OH-〕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D. 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向纯水中加入少量盐酸,Kw 将增大

B. 25℃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1.0×10-7 mol2?L-2

C. 100℃时,纯水的〔H 〕=10-7 mol?L-1呈中性

D. 100℃时,pH= 7 的水溶液呈碱性

3. 下列物质中,只能在溶于水的条件下电离的是( )

A. NH3?H2O

B. H2SO4

C. CuO

D. NaOH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溶液一定是强电解质溶液

B. 强电解质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C.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

D. 0.1 mol?L-1NaOH溶液比0.01mol?L-1NaOH溶液导电性强,因此前者是强电解质,后者是弱电解质。

5. pH值和体积都相等的醋酸和硫酸,分别跟足量的Na2CO3溶液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放出CO2气体的体积( )

A. 一样多

B. 醋酸比硫酸多

C. 硫酸比醋酸多

D. 无法比较

6. 将pH= 12 的强碱溶液与pH= 3 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液的pH= 11,则强酸与强碱的体积比为()

A. 9:2

B. 9:1

C. 1:10

D. 2:5

7.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pH=3和pH= 4 的盐酸各10mL混合,所得溶液的pH= 3.5

B. 一定温度下溶液中[H ]越大,pH值也越大,溶液的酸性就越强

C. 液氯虽然不导电,但溶于水后导电情况很好,因此液氯也是强电解质

D. 当温度不变时,在纯水中加入强碱溶液不会影响水的离子积常数

8. 在一定体积的Ba(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pH=1 的稀硫酸,至溶液中Ba2 恰好完全沉淀,测得溶液的pH=2,则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H2SO4与Ba(NO3)2溶液的体积比为()

A. 1:10

B. 1:9

C. 10:1

D. 9:1

9. 某强酸溶液的pH=A ,强碱溶液的pH= B,且A B=13,酸碱溶液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 7,则酸溶液的体积V1与碱溶液的体积V2之间的正确关系()

A. V1=102V2

B. V2=10V1

C. V1=2V2

D. V2=2V1

10. 甲乙两溶液,已知甲溶液的pH值是乙溶液的pH值的2倍,甲溶液中[H ]一定是乙溶液中[H ]的( )

A. 1/2

B. 1/10

C. 1/100

D. 无法确定

二. 填空题

11. 99℃时,Kw=1×10-12 mol2?L-2,该温度下,将100mL0.001mol?L-1NaOH 溶液加水稀释至1L,则溶液的pH值为___________;若加水稀释至1000L,则溶液的pH值为___________。

12. 在25℃时,有pH 为x的盐酸和pH为y的NaOH 溶液,取Vx L该盐酸同该NaOH溶液中和,需要Vy LNaOH 溶液。问Vx/Vy 为多少?

(1)若x y=14时,Vx/Vy_____________.?v填数值?w

(2)若x y=13时,Vx/Vy_____________.?v填数值?w

(3)若x y>14时,Vx/Vy_____________?v填表达式?w,且Vx___________ Vy?v填“>”“<”或“=”?w。(题中x≤6,y≥8)

13. 室温时,将pH= 5的H2SO4溶液稀释10倍,[H ]:[SO42-]=_____;将稀释后的溶液再稀释100倍, [H ]:[SO42-]=_____。

14. 有一种pH= 12的NA.OH 溶液100mL,要使它的pH值降到11:

(1)如果加入蒸馏水,应加___________mL。?v不考虑溶液体积效应,下同?w

(2)如果加入pH= 10的NaOH 溶液,应加___________mL。

(3)如果加入0.1mol?L-1的盐酸,应加___________mL。

【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 C

2. D

3. AB

4. C

5. B

6. A

7. D

8. B

9. B 10. D

二. 填空题

11. 8;6

12. (1)1 (2)1/10 (3) 10x y-14 >

13. 2:1 ;20:1

14. (1)900 (2)1000 (3)8.91

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第五讲《化学反应的方向》2022年修订word版

第五讲化学反应的方向 知识点:化学反应的方向 一、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 自发过程自发反应 含义在一定条件下,不用借助外力,就能自发 进行的过程 在给定的条件下,可以自发进行 到显著程度的化学反应 特征具有方向性,即过程的某个方向在一定条件下自发进行,而该过程逆方向在该条件下肯定不能自发进行 举例高山流水,自由落体,冰雪融化钢铁生锈 应用 (1)可被用来完成有用功。如H2燃烧可设计成原电池。 (2)非自发过程要想发生,必须对它做功。如通电将水分解为H2和O2 二、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 1.焓变与反应的方向 (1)放热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降低,因此具有自发进行的倾向,科学家提出用焓变(能量变化)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这就是焓判据(能量判据)。 (2)焓变与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关系 ①多数放热反应是自发进行的。例如燃烧反应、中和反应等。 ②有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如: 2N2O5(g)4NO2(g)+O2(g)ΔH=+109.8 kJ·mol-1。 结论:只用焓判据判断反应是否自发不全面。 2.熵变与反应的方向 (1)熵、熵变的概念 (2)熵值大小 ①体系的熵值:体系的混乱程度越大,体系的熵值就越大。 ②同一物质的熵值:S(g)>S(l)>S(s),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的熵值不同。 (3)熵判据: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即熵增)的方向转变的倾向,因此可用熵变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4)熵变与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关系 ①许多熵增的反应是自发的(多是气体分子数目增多的反应),如 2KClO 3=====MnO 2 △ 2KCl +3O 2↑; 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等。 ②有些熵减的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如: Ca(OH)2(aq)+CO 2(g)===CaCO 3(s)+H 2O(l)。 结论:只用熵判据判断反应是否自发不全面。 3.自由能与化学反应的方向 (1)自由能变化 符号为ΔG ,单位为kJ·mol -1。 (2)自由能变化与焓变、熵变的关系:ΔG =ΔH -T ΔS 。ΔG 不仅与焓变有关,还与温度有关。 (3)反应方向与自由能的关系 化学反应总是向着自由能减小的方向进行,直到体系达到平衡。 ①当ΔG <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 ②当ΔG =0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③当ΔG >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例题精练 1.(2021春•洛阳期末)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化学反应限度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 B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C .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都为零 D .化学反应限度决定了反应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转化率 2.(2021春•济宁期末)已知Fe 3+能与I ﹣反应生成Fe 2+和I 2,取10mL0.1mol •L ﹣ 1 KI 溶液,滴加0.1mol •L ﹣ 1 FeCl 3溶液3~4滴,充分反应后,继续加入2mL CCl 4振荡,静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层CCl 4层溶液呈紫红色 B .取少量上层溶液,滴加AgNO 3溶液,只有白色沉淀生成 C .该实验中KI 与FeCl 3反应后(未加CCl 4),溶液中只存在Fe 2+、I ﹣ 、I 2微粒 D .取少量上层溶液,滴加KSCN 溶液,若溶液显红色,则表明该反应存在化学反应限度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知识点

第三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李度一中陈海思 1、反应熵变与反应进行方向 (1)熵:物质的一个状态函数,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符号为S。单位:J··。(2)体系趋向于有序转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加,这叫做熵增原理,也是反应方向的判断依据。 (3)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即S(g)>S (l)>S(s) (4)方程式中气体计量数增大的方向就是熵增的方向。 2、反应方向判断依据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判断依据为: 反应能自发进行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注意:(1)为负,为正时,任何温度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2)为正,为负时,任务温度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习题一】 (2018春?集宁区校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熵增大的反应一定可自发进行 B.熵减小的反应一定可自发进行 C.△H<0的反应可能自发进行 D.△H>0的反应不可能自发进行 【考点】焓变和熵变.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化学反应是否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是△H-T△S<0; 【解答】解:A、熵增大△S>0,当△H>0的反应,在低温下可能是非自发进行;在高温下可以是自发进行,故A错误; B、熵减小的反应△S<0,当△H>0的反应,一定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故B错

误; C、△H<0的反应,△S>0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故C正确; D、△H>0的反应,△S>0,高温下反应可能自发进行,故D错误; 故选:C。 【习题二】 (2017秋?平顶山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B.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C.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由于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D.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 【考点】焓变和熵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H-T△S<0的反应能够自发进行,△H-T△S>0的反应不能够自发进行,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决定于焓变和熵变两个因素,缺一不可,据此分析.【解答】解:△H-T△S<0的反应能够自发进行,△H-T△S>0的反应不能够自发进行,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决定于焓变和熵变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A、放热的熵减小的反应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 B、自发反应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够实现,B正确; C、反能否自发进行,决定于焓变和熵变两个因素,缺一不可,故C错误; D、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决定于焓变和熵变两个因素,缺一不可,故D错误;故选:B。 【习题三】 (2017秋?赤峰期末)已知反应2CO(g)=2C(s)+O2(g)的△H为正值,△S 为负值.设△H和△S不随温度改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低温下能自发进行 B.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C.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D.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考点】焓变和熵变.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2章第3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基础知识讲义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 一、化学反应自发进行方向的判据 (一)焓判据——自发反应与焓变的关系: 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但有很多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因此,只根据焓变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是不全面的。反应焓变是与反应进行方向有关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 (二)熵判据 1、熵 (1)定义:熵是衡量体系混乱度大小的物理量。 (2)符号和单位:S,常用单位:J/(mol·K) (3)影响熵大小的因素:混乱度越大→体系越无序→熵值越大 ①与物质的量的关系:物质的量越大→粒子数越多→熵值越大 ②对于同一物质,当物质的量相同时,S(g)>S(l)>S(s) ③不同物质熵值的关系:I、物质组成越复杂→熵值越大 II、对于原子种类相同的物质:分子中原子数越多→熵值越大 2、熵变 (1)定义:发生化学反应时物质熵的变化称为熵变,符号为ΔS (2)计算公式:ΔS=生成物总熵-反应物总熵 3、熵判据——自发反应与熵变的关系 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熵增的反应。熵变是与反应进行方向有关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 行的唯一因素。因此,只根据熵变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是不全面的。 二、自由能与化学反应的方向 (一)自由能与化学反应的方向:在等温、等压条件下的封闭体系中(不考虑体积变化做功以外的其他功),自由能(符号为ΔG,单位为kJ/mol)的变化综合反映了体系的焓变和熵变对自发过程的影响:即ΔG=ΔH-TΔS。这时,化学反应总是向着自由能减小的方向进行,直到体系达到平衡。即: ΔG=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 ΔG=ΔH-TΔS=0,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化学反应的进行的方向和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化学反应的进行的方向和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一、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判定方法 1、通过正逆反应速率的比较 当V正>V逆时,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当V正=V逆时,平衡不移动。或反应处在平衡状态。 当V正

【知识学习】《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知识点整理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知识点整理自发过程与非自发过程: 不借助外力可以自动进行的过程称为自发过程,而必须在外力的作用下才能进行的过程为非自发过程。 说明: 、体系有着趋于从能量高的状态变为能量低的状态的过程,此时体系对外界做功或放出能量这一经验规律就是能量判据。能量判据又称焓判据,即△H<0的反应有自发进行的倾向,焓判据是判断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之一。 2、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但并不是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也不是讲吸热反应就不能自发进行。某些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如氯化铵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还有一些吸热反应在高温下也能自发进行。 3、混乱度:表示体系的不规则或无序状态。混乱度的增加意味着体系变得更加无序。熵是热力学上用来表示混乱度的状态函数,符号为S,单位为:jmol-1k-1。体系的无序性越高,即混乱度越高,熵值就越大。 4、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熵值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大小也不一样,一般而言:固态时熵值最小,气态时熵值最大。 5、熵变:化学反应中要发生物质的变化或物质状态的

变化,因此存在混乱度的变化,叫做熵变,符号:△S△S=S 产物-S反应物。在密闭条件下,体系由有序自发地转变为无序的倾向熵增 6、自发过程的熵判据:在与外界隔离的体系中,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大,这一经验规律叫做熵增原理,是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另一判据熵判据。 7、判断某一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要研究分析:焓判据和熵判据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既可能与反应的焓变有关,又可能与反应的熵变有关。在温度、压力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方向是熵变和焓变共同影响的结果,反应的判据是:DH-TDS。 DH-TDS<0,反应能自发进行; DH-TD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H-TD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即:在温度、压力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DH-TDS<0的方向进行,直至达到平衡状态。 说明: 、在判断反应的方向时,应同时考虑焓变和熵变这两个因素。 2、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教学设计、教案 、学案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了解放热反应的自发性和某些吸热反应的自发性。 2.通过“有序”和“无序”的对比,理解熵的概念。 3.初步了解焓变和熵变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自发过程与自发反应 1.自发过程 (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不用借助于外力就可以自动进行的过程。 (2)特点 ①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者释放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自发转变为无序的倾向。 2.自发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发进行的反应。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语句描述正误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1)自发过程不需任何条件就能发生 (2)水由高处向低处流属于自发过程 (3)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属于非自发过程 (4)从高能转变为低能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5)日常生活中,气温升高时冰雪自动融化属于自发过程 (2)√ (3)×该过程属于自发过程 (4)×不一定,如4NO2+O2===2N2O5反应放热,其不是自发过程 (5)√ 2.自发反应一定能发生反应,而非自发反应一定不能发生反应吗?说明理由。 答案:不一定。自发反应和非自发反应是指该反应过程是否有自发进行的倾向,而这个

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则不能确定。例如,碳的燃烧是一个自发反应,但需要借助外界条件“点燃”反应才能发生。 1.下列过程是非自发的是() A.水由高处向低处流 B.室温下水结成冰 C.气体从高密度处向低密度处扩散 D.煤气的燃烧 解析:选B。自然界中水由高处向低处流、煤气的燃烧、气体从高密度处向低密度处扩散、室温下冰的融化都是自发过程,其逆向都是非自发的。 2.下列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的是() A.NaOH与HCl反应 B.CO与O2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 C.消石灰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D.SO3与H2O反应 解析:选C。题中四个反应都可自发进行,但A、B、D三项中的反应都为放热反应,只有C项是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1.焓判据 (1)放热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降低,具有自发进行的倾向,因此可用焓变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2)局限性 有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例如: ①2N2O5(g)===4NO2(g)+O2(g) ΔH=+56.7 kJ/mol ②(NH4)2CO3(s)===NH4HCO3(s)+NH3(g) ΔH=+74.9 kJ/mol 2.熵判据 (1)熵 用来量度体系混乱(或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熵值越大,混乱程度越大,符号为S,单位为J/(mol·K)。

高中化学关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详解

高中化学关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详解 一自发过程与非自发过程: 不借助外力可以自动进行的过程称为自发过程,而必须在外力的作用下才能进行的过 程为非自发过程。 说明: 1、体系有着趋于从能量高的状态变为能量低的状态的过程,此时体系对外界做功或 放出能量?D?D这一经验规律就是能量判据。能量判据又称焓判据,即△H< 0的反应有自 发进行的倾向,焓判据是判断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之一。 2、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但并不是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也不是讲吸热反应就不能自发进行。某些吸热反应也能 自发进行,如氯化铵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还有一些吸热反应在高温下也能自发进行。 3、混乱度:表示体系的不规则或无序状态。?D?D混乱度的增加意味着体系变得更加 无序。熵是热力学上用来表示混乱度的状态函数,符号为S,单位为:J?mol-1?K- 1 。?D?D体系的无序性越高,即混乱度越高,熵值就越大。 4、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熵值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大小也不一样,一般而言:固态时熵值最小,气态时熵值最大。 5、熵变:化学反应中要发生物质的变化或物质状态的变化,因此存在混乱度的变化,叫做熵变,符号:△S △S=S产物-S反应物。在密闭条件下,体系由有序自发地转变为无 序的倾向?D?D熵增 6、自发过程的熵判据:在与外界隔离的体系中,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大,这 一经验规律叫做熵增原理,是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另一判据?D?D熵判据。 7、判断某一反应能否自发进行,要研究分析:焓判据和熵判据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 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既可能与反应的焓变有关,又可能与 反应的熵变有关。在温度、压力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方向是熵变和焓变共同影响的 结果,反应的判据是:DH-TDST为热力学温度,均为正值。 DH-TDS<0,反应能自发进行; DH-TD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H-TD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一、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 1、自发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外力作用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如:热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2、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借助人为作用自动进行的过程。如锌和硫酸铜反应、氯气和溴化钾反应 注意事项 (1)自发过程的共同特点是体系从状态转向状态(2)非自发反应要想发生,则必须对他,如利用水泵是使水从低处流向高处 (3)许多自发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但并不意味着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进行的反应就不是自发反应 如:铁和硫的反应需要加热,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阳光等都是自发的反应 二、反应的焓变与反应方向 1、放热的自发反应 (1)甲烷燃烧:CH4(g)+2O2(g)=CO2(g)+2H2O(g) △H=-802.3 kJ/mol (2)铁生锈:3Fe(s)+3/2O2(g)=Fe2O3(s) △H=-824 kJ/mol (3)氢气和氧气反应:2H2(g)+O2(g)=2H2O(l); △H=-571.6 kJ/mol 放热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因此,科学家以此提出用焓变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这就是所谓的焓判据(能量判据)△H<0

说明: 放热反应具有自发进行的倾向,但并不是所有放热反应都是自发反应。研究表明,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且放出的热量越多体系能量降低的越多,反应越。 练习:已知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C(金刚石、s)+O2(g) =CO2(g) △H1=-395.41kJ/mol ②C(石墨、s)+O2(g) =CO2(g) △H2=-393.51kJ/mol 关于金刚石与石墨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转化成石墨是自发进行的过程 B.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自发进行的过程 C.石墨比金刚石能量低 D.金刚石比石墨能量低 2、吸热的自发过程 (1)室温下冰块的融化;硝酸盐类的溶解等都是自发的吸热过程。 (2)N2O5分解:2N2O5(g)===4NO2(g)+O2(g);△H=+56.7kJ/mol (3) 碳铵的分解:(NH4 )2CO3(s)=NH4HCO3(s)+NH3(g); △H=+74.9 kJ/mol 结论:运用能量判据焓变(△H)的确是一个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但不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 三、反应的熵变与反应方向 1、无序体系的稳定性 与有序体系相比,无序体系“” 2、熵的含义

2018人教版高中化学37总复习: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知识讲解

高考总复习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考纲要求】 1.了解焓变、熵变的涵义以及二者与反应方向的关系 2.能通过△H-T△S及给定的△S数据定量判断反应的方向 【考点梳理】 考点一、自发过程 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借助外力作用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2、特点: ①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从有序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性(无序体系更加稳定)。 考点二、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1、焓判据 (1)焓变(ΔH):焓变即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①放热反应:ΔH<0,体系能量降低。 典型的放热反应有:燃烧反应、中和反应、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缓慢氧化反应等; ②吸热反应:ΔH>0,体系能量升高。 典型的吸热反应有:大多数分解反应、C与CO2高温下的反应、水煤气反应、Ba(OH)2晶体与NH4Cl的反应、绝大多数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反应等。 (2)焓判据: 放热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降低,ΔH<0,具有自发进行的倾向,但有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故只用焓变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不全面。 要点诠释:化学反应的方向与ΔH的关系 自发反应是一个自发进行的过程,而自发过程总是能够对外界做功,消耗自身的能量,使自身的能量降低,因而化学反应能自发地向能量降低的方向(ΔH<0,放热)进行。通常情况下,放热反应(ΔH<0)多数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ΔH>0)多数不能自发进行。 2、熵判据 (1)熵:量度体系混乱(或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符号为S。 (2)熵判据: 体系的混乱度增大,ΔS>0,反应有自发进行的倾向。但有些熵减的过程也能自发进行,故只用熵变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也不全面。 典型的熵增过程有:气体扩散、固体溶解、固体熔化、液体气化、生成气体或气体体积数增大的反应等。要点诠释:化学反应的方向与熵变的关系 对于一个由大量粒子组成的体系,人们定义一个物理量——熵(S)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熵值越大,体系混乱度越大。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熵值,而同一物质的熵值与条件有关。例如,对同一物质来说,三种状态下,熵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 (g)>S (l)>S (s)。物质的量为1 mol的物质的熵通用S m表示。对于水的三态的S m关系:S m (g)>S m (l)>S m (s)。 3、复合判据——自由能变化 △G =△H-T△S,其中:G 叫作吉布斯自由能。 △G =△H-T△S <0 反应能自发进行 △G =△H-T△S =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G =△H-T△S >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要点诠释: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当焓变和熵变的影响相反且相差不大时,温度有可能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可以估算反应发生的温度 (转向温度): H T S ∆ = ∆ 。化学反应体系的焓变减少(ΔH<0)和熵变增加(ΔS>0)都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即:△H >0, △S >0 高温自发;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 ,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4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 )巩固练习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学习目标】 1、了解放热反应的自发性和某些吸热过程的自发性; 2、能用焓变和熵变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要点梳理】 要点一、自发过程与自发反应 【化学反应也有奋斗目标-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自发过程 ①含义:在一定条件下,不用借助外力就可以自发进行的过程。 ②分类 不需借助外力 自发过程 过程 需借助外力 非自发过程 ③特点 a .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者释放热量) b .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自发转变为无序的倾向。 ④实例 a .自然界中,水由高处往低处流,而不会自动从低处往高处流。 b .物理学中,电流总是从电位高的地方向电位低的地方流动。 c .日常生活中,气温升高,冰雪自动融化。 2、自发反应 在给定的条件下,可以自发进行到显著程度的反应。 【化学反应也有奋斗目标-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3、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的特点 ①具有方向性,如果某个方向的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自发的,则其逆方向的反应在该条件下肯定不自发,如 铁器暴露于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是自发的,而铁锈变为铁在该条件下肯定不是自发的。 ②要想使非自发过程发生,则必须对它做功,如利用水泵可使水从低处升到高处,通电可将水分解生成氢气 和氧气。 4、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的应用 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可被利用来完成有用功。如向下流动的水可推动机器,甲烷可在内燃机中被用来做功, 锌与 CuSO 4溶液的反应可被设计成原电池,可根据氢气的燃烧反应设计成燃料电池等。 要点诠释:过程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不能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的速率。 如涂有防锈漆和未涂防锈漆的钢制器件,其发生腐蚀过程的自发性是相同的,但只有后者可以实现。 要点二、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 1、焓判据 ①概念:体系总是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化为低能状态(这时体系往往会对外部做功或释放能量) 该判据又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2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了解判断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三个判据,构建判断化学反应自发性的思维方法模型。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根据三个判据的发展过程,理解科学知识的曲折发展历程,增强对化学反应自发性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自发过程和自发反应 自发过程 自发反应 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不用借助外力,就能自发进行的过程 在给定的条件下,可以自发进行到显著程度的化学反应 特征 具有方向性,即过程的某个方向在一定条件下自发进行,而该过程逆方向在该条件下肯定不能自发进行 举例 高山流水,自由落体,冰雪融化 钢铁生锈 应用 (1)可被用来完成有用功。如H 2燃烧可设计成原电池。 (2)非自发过程要想发生,必须对它做功。如通电将水分解为H 2和O 2 (1)自发过程不需任何条件就能发生( ) (2)室温下冰变成水属于自发过程( ) (3)水由高处向低处流属于自发过程( ) (4)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速率一定很大( ) 【参考答案】(1)× (2)√ (3)√ (4)× 1.已知:①2H 2+O 2=====点燃 2H 2O ; ②2H 2O=====电解 2H 2↑+O 2↑。 ①是自发反应,②是非自发反应,通过对上述反应的分析,思考: (1)自发反应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发生吗? (2)非自发反应一定不能发生吗? 【参考答案】(1)自发反应也需要一定条件引发反应,一旦反应后即可自发进行。 (2)非自发反应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2.知道了某个反应是自发反应后,能否知道某条件下是否发生?能否预测反应的快慢? 【参考答案】判断某反应是否自发,只是判断反应的方向,与是否会发生、反应的快慢、反应的热效应无关。

2.4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重难点讲解】 重难点一能量变化和熵变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任何反应体系都有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和从有序自发地转变为无序的倾向。因此影响和决定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因素是能量变化(即焓变)和熵变。 1.化学反应的方向与能量的关系 能量变化是一个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因素,但不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惟一因素。 (1)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 例如:在常温、常压下,氢氧化亚铁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的反应是自发的,反应放热: 4Fe(OH)2(s)+2H2O(1)+O2(g)===4Fe(OH)3(s) ΔH(298 K)=-444.3 kJ/mol (2)有不少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例如:NH4HCO3(s)+CH3COOH(aq)===CO2(g)+CH3COONH4(aq)+H2O(1) ΔH(298 K)=+37.30 kJ/mol (3)有一些吸热反应在室温条件下不能自发进行,但在较高温度下则能自发进行。 例如:在室温下和较高温度下均为吸热过程的CaCO3的分解反应。 CaCO3(s)===CaO(s)+CO2(g) ΔH(298 K)=+178.2 kJ/mol ΔH(1 200 K)=+176.5 kJ/mol 所以反应能量判据不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惟一因素。 2.化学反应的方向与熵变的关系 化学反应中要发生物质的变化或物质状态的变化,因此存在着熵变。反应的熵变ΔS为反应产物总熵与反应物总熵之差。对于确定的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确定的熵变。 (1)许多熵增加的反应在常温、常压下可以自发进行。产生气体的反应,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熵变通常都是正值,为熵增加反应。 例如:2H2O2(aq)===2H2O(l)+O2(g); NH4HCO3(s)+CH3COOH(aq)===CO2(g)+CH3COONH4(aq)+H2O(l); (2)有些熵增加的反应在常温、常压下不能自发进行,但在较高温度下可以自发进行。 例如:CaCO3(s)===CaO(s)+CO2(g); C(石墨,s)+H2O(g)===CO(g)+H2(g); (3)铝热反应是熵减小的反应,它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自发进行。 2Al(s)+Fe2O3(s)===Al2O3(s)+2Fe(s); 事实证明,熵变是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又一个因素。 重难点二化学反应方向判断方法 1.传统的判断方法 (1)由不稳定物质向稳定物质转变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专题复习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要考点】 1.自发进行反应的条件不一定是常温常压,可以是给定的某个反应条件,如给定的高温高压条件。 2.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 (1)焓判据:自发进行的反应多向焓减(即△H<0)的方向进行。 (2)熵判据:自发进行的反应多向熵增(即△S>0)的方向进行。 说明:对于一个特定的气相反应,熵变的大小取决于反应前后的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大小。(3)复合判据:当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量△G=△H-T△S<0,反应能自发进行。 当△G=0,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当△G >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注意:在公式△G=△H-T△S中,△H的单位为kJ·mol-1;T为开尔文温度,单位为K,不是摄氏度℃(x K=273.15K+y℃);△S的单位为J·mol-1·K-1。在进行△G的计算时要留心单位的换算。 如:2NO(g)+2CO(g)=N2(g)+2CO2(g),△H=-113.0 kJ·mol-1,△S=-145.3 J·mol-1·K-1,在25℃下,△G=△H-T△S=-113.0-298.15×(-145.3×10-3)≈-69.7 kJ/mol<0。 3.判断可逆反应进行方向的方法:比较浓度商Qc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 (1)当Qc>K时,说明反应此时向_______反应方向进行(填“正”或“逆”)。 (2)当Qc

高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知识点大全

高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知识点大全 化学在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小编准备了高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二. 教学目标: 了解焓、熵的概念,了解反应的焓变和反应的熵变的含义 能初步用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熵变的计算来分析判断化学反 应的进行方向 三. 教学重点、难点: 用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熵变的计算来分析判断化学反应的进 行方向 四. 教学过程: 科学家根据反应体系中存在着力图使自身能量趋于最低和 有序变为无序的自然现象,对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提出了互相关联的能量判据和熵判据,即凡是能够使反应体系能量降低、熵增大的反应方向,就是化学反应容易进行的方向。但对于一个具体的反应,需应用两个判据综合进行分析,不能片面地做结论。 (一)自发过程与非自发过程: 不借助外力可以自动进行的过程称为自发过程,而必须在外

力的作用下才能进行的过程为非自发过程。 说明: 1、体系有着趋于从能量高的状态变为能量低的状态的过程,此时体系对外界做功或放出能量?D?D这一经验规律就是能 量判据。能量判据又称焓判据,即△H 0的反应有自发进行的倾向,焓判据是判断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之一。 2、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但并不是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也不是讲吸热反应就不能自发进行。某些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如氯化铵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还有一些吸热反应在高温下也能自发进行。 3、混乱度:表示体系的不规则或无序状态。?D?D混乱度的增加意味着体系变得更加无序。熵是热力学上用来表示混乱度的状态函数,符号为S,单位为:J?mol-1?K-1。?D?D体系的无序性越高,即混乱度越高,熵值就越大。 4、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熵值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大小也不一样,一般而言:固态时熵值最小,气态时熵值最大。 5、熵变:化学反应中要发生物质的变化或物质状态的变化,因此存在混乱度的变化,叫做熵变,符号:△S △S=S产物-S反应物。在密闭条件下,体系由有序自发地转变为无序的倾向?D?D熵增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各项不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 NH 4Al(SO 4 ) 2 ② NH 4 Cl,③CH 3 COONH 4 ,④ NH 3 ·H 2 O; c(NH 4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③>④ B.室温下,向0.01mol/L NH 4HSO 4 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 C.25℃时,0.1mol/LCH 3COOH溶液V 1 mL和0.1mol/L NaOH溶液V 2 mL混合,若V 1 > V 2 ,则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 D.对于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答案】C 【解析】 A.NH 3·H 2 O是若电解质,电离的程度是很微弱的。其余的都是盐,完全电离,因此④ 的C(NH 4+)最小。②在NH 4 Cl中存在水解平衡:NH 4 ++H 2 O NH 3 ·H 2 O+H+。在①中除了存在 NH 4+的水解平衡外,还存在Al3+的水解。Al3+ +3H 2 O Al(OH) 3 (胶体)+3H+。二者水解的酸碱性相 同,对NH 4+的水解起抑制作用,使铵根水解消耗的比②少些。因此c(NH 4 +):①>②.在 ③CH 3COONH 4 中除了存在NH 4 +的水解平衡外,还存在CH 3 COO-的水解。CH 3 COO- +H 2 O CH 3COOH+OH-。二者水解的酸碱性相反,对NH 4 +的水解起促进作用,使铵根水解消耗的比②多 些。因此c(NH 4+):②>③.所以c(NH 4 +)大小顺序为:①>②>③>④。正确。B.室温下,向 0.01mol/L NH 4HSO 4 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发生反应: NH 4HSO 4 +NaOH=NaNH 4 SO 4 +H 2 O。若恰好发生该反应,则由于NH 4 +的水解溶液显酸性。所以 NaOH要稍微过量一些。所以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SO 42-)>c(NH 4 +)>c(OH-)=c(H+)。正确。 C.25℃时,0.1mol/LCH 3COOH溶液V 1 mL和0.1mol/L NaOH溶液V 2 mL混合,若V 1 =V 2 恰 好完全反应,则由于醋酸是弱酸,得到的盐是强碱弱酸盐。盐电离产生的CH 3 COO-水解消耗水电 离产生的H+,使溶液显碱性,若酸CH 3COOH稍微过量一些,即V 1 >V 2 ,可以抑制CH3COO-水 解,使其水解程度小些,如果酸的电离作用等于盐的水解程度,则pH=7;若酸的电离作用>盐的 水解程度,则pH<7;如果酸的电离作用<盐的水解程度,则pH>7;因此 V 1>V 2 时,混合溶液 的pH不一定小于7。错误。D.由于反应N 2H 4 (l)=N 2 (g)+2H 2 (g)∆H=-50.6 KJ/mol,是个体系 混乱程度增大的放热反应,∆G=∆H-T∆S<0,所以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正确。【考点】考查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盐的水解、酸的电离及反应自发性的判断的知识。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pH=5的CH 3COOH溶液和pH=5的NH 4 Cl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B.常温下,反应C(s)+CO 2 (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C.常温下,将pH =10的氨水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 D.常温下,在Mg(OH) 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 4 Cl固体,c(Mg2+)增大 【答案】D 【解析】A、pH=5的CH 3COOH溶液对水的电离有抑制作用, pH=5的NH 4 Cl溶液对水的电离 起促进作用;B、该反应的ΔS>0,ΔG=ΔH –TΔS。若ΔH<0,则ΔG也一定小于零,该反应能自发;C、稀释时氢氧根浓度减小,而氢离子浓度增大;D、加入少量的NH 4 Cl固体,消耗了氢氧根离子,平衡右移,c(Mg2+)增大,正确。 【考点】考查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反应进行的方向。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H 4Cl(s)=NH 3 (g)+HCl(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ΔH<0 B.镀锌铁制品镀层破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而镀锡铁则相反 C.对于N 2(g)+3H 2 (g)2NH 3 (g),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压缩气体体积使压强增大,正 反应和逆反应速率以及H 2 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高中化学选修4讲义专题2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的方向Word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的方向 ————————————————————————————————————— [课标要求] 1.了解自发反应与非自发反应的含义 。 2.了解熵的基本含义及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的基本内容。 3.能依据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熵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1.自然界变化的方向性 (1)自然界的变化具有方向性。 (2)实例 ①室温下,冰会融化成水,而水不能结成冰; ②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而不会自动从低处流向高处。 2.化学反应的方向性 自动进 无法进行,而其逆反应自动(1)化学反应具有方向性,许多化学反应的正反应能行。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是否能自动进行: 自发反应: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特别提醒] (1)自发反应可被利用来完成有用功。例如: 1.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称之为自发反应。 2.同种同量物质的熵值:S (g)>S (l)>S (s)。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固体溶于水的过程是熵增加的过程。 3.大多数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大多数熵增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4.焓减(ΔH <0)、熵增(ΔS >0)反应在所有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焓增(ΔH >0)、熵减(ΔS <0)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焓减、熵减反应在低温下自发进行;焓增、熵增反应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 自然界变化的方向性与化学反应的方向性

①甲烷燃烧可在内燃机中被利用来做功; ②锌与CuSO 4溶液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 (2)非自发反应要想发生,则必须对它做功。例如: ①通电将水分解成H 2和O 2; ②植物在光照下,能将CO 2和H 2O 转化成C 6H 12O 6和O 2。 1.下列过程非自发进行的是( ) A .水由高处向低处流 B .天然气的燃烧 C .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D .室温下水结成冰 解析:选D 水由高处向低处流,天然气的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均属自发过程; 室温下,水结冰属非自发过程。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反应 B .非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不可能发生反应 C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实际可能没有发生反应 D .常温下,2H 2O =====通电 2H 2↑+O 2↑,即常温下水的分解反应是自发反应 解析:选C 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不一定迅速反应,如铁的生锈,A 错误;非自发不含有“不可能”之意,如水的分解在常温常压下是非自发的,但在通直流电条件下,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只不过消耗了其他功,B 错误;水在常温常压下电解才发生分解,即环境对它做 功才能使它发生,所以是非自发反应,D 错误。 1.焓变与反应方向 2522发进行。 2.熵变与反应方向 (1)熵:科学家用来量度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用S 表示。 (2)熵变:ΔS =S (生成物)-S (反应物) (3)熵增原理:在与外界隔离的体系中,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大,即熵变大于零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高考化学专题

考点41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i •自发过程 (1)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借助外力就可以自动进行的过程。 (2)特点 ①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自发地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无序体系更加稳定)。 2•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 (1)焓判据 放热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降低,A H<0,具有自发进行的倾向。 但有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故只用焓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有一定的局限性。 (2)熵判据 ①熵:衡量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符号为S,单位为Jmol-1K-1。 ②熵的大小:同种物质,三种聚集状态下,熵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g)>S(l)>S(s)。 ③熵判据:体系的混乱度增加,A S>0,反应有自发进行的倾向。但有些熵减的过程也能自发进行,故 只用熵变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也不全面。 (3)复合判据一一自由能变化判据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是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共同影响的结果,因此,把焓 变和熵变判据结合起来组成的复合判据即自由能变化A G,更适合于所有过程的判断。A G=A H-T A S (T 为开尔文温度),A G的正、负决定着反应的自发与否。 AS AS>0 杆何蛊度卜反症祁能自发进行 AH AS<0 低隘下反应能自发进行 任何温度下反应 都不能f】发进 行

①A H—T A S<0,反应能自发进行。 ②A H —T A S= 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③A H—T A 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点考向一 考向化学反应方向的判定 典例引领 典例1 下列过程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A . 2N2O5(g)===4NO2(g)+ O2(g)A H >0 B . 2H2(g)+ O2(g)===2H 20(1)A H v 0 C. (NH 4)2CO3(S)===NH4HCO3(S)+ NH 3(g)A H >0 D . 2CO(g)===2C(s)+ O2(g)A H > 0 【解析】A. A H > 0, A S> 0,在较高温度下可满足A H —T • Av 0,即在较高温度下反应能自发进行,故A不选;B. A H v 0, A S v0,温度较低时即可满足A H —T • Sv 0,能自发进行,故B不选;C. AH >0, A S> 0,在较高温度下可满足A H—T • S v 0,即在较高温度下反应能自发进行,故C不选;D. A H > 0, A S v 0, 一般情况下A G = A H —「S>0,不能自发进行,故选D。 【答案】D 变式拓展 1.已知反应2CO(g)^=2C(s)+O2(g)的A H为正值,A S为负值,设A H和A S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则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低温下是自发变化 B •高温下是自发变化 C.低温下是非自发变化,高温下是自发变化 D .任何温度下是非自发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