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学案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学案【】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化学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学案,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学案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方向

[目标要求] 1.了解自发过程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2.通过有序和无序的对比,了解熵和熵变的概念。3.初步了解焓变和熵变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一、化学反应的方向

1.化学反应具有方向性,许多化学反应的正反应能自发进行,而其逆反应无法自发进行。

2.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

二、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

1.能量判据

自然界中的自发过程,都有由能量较高状态向能量较低状态转化的倾向;绝大多数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体系能量降低得也越多,反应越完全。

反应的焓变是制约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之一。

2.熵判据

(1)熵

用来度量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熵值越大,混乱程度越大。符号为S。单位:Jmol-1K-1。

(2)熵值大小的比较

同一种物质不同状态时熵值大小为S(g)S(s)。

(3)熵变:反应前后体系熵的变化,符号为S。

若发生变化后体系的混乱度增大,该过程的0,反之,0。(4)熵变与化学反应自发性关系

0,反应自发进行;0,反应不能进行。化学反应的S越大,越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3.复合判据

体系能量降低(0)和混乱度增大(0)都有促使反应自发进行的倾向,判断反应的自发性必须综合考虑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在恒温、恒压时:

(1)当0,0时,反应自发进行。

(2)当0,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3)当0,0时,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自发进行。

(4)当0,0时,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自发进行。

知识点一能量判据

1.实验证明,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对此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所有的放热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

B.所有的自发反应都是放热的

C.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D.焓变是决定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惟一判据

答案C

解析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并不是所有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既然说多数,必定存在特例,所以只能说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2.下列自发反应可用焓判据来解释的是()

A.2N2O5(g)===4NO2(g)+O2(g) H=+56.7 kJmol-1

B.(NH4)2CO3(s)===NH4HCO3(s)+NH3(g) H=+74.9 kJmol-1

C.2H2(g)+O2(g)===2H2O(l) H=-286 kJmol-1

D.CaCO3(s)===CaO(s)+CO2(g) H=+178.2 kJmol-1

答案C

解析从焓变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有由高能状态向低能状态转化、使体系能量降低的趋势,表现为放热反应较易进行。知识点二熵判据

3.碳酸铵(NH4)2CO3在室温下就能自发的分解产生氨气,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铵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

B.碳酸铵分解是因为外界给予了能量

C.碳酸铵分解是吸热反应,根据能量判据不能自发分解

D.碳酸盐都不稳定,都能自发分解

答案 A

解析(NH4)2CO3的分解为吸热反应,而吸热反应不易自发进行;根据焓变与熵变对化学反应的共同影响,该反应熵值一定增大。

4.摩尔熵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具有的熵。试比较下列两组物质摩尔熵的大小顺序。

(1)相同条件下的气态甲醇、乙醇、丙醇。

(2)气态苯、液态苯、固态苯。

答案(1)S(气态甲醇)

解析一般来讲,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相同时,一个分子中的原子数目越多,其混乱度就越大,熵值也越大;对于同一种物质,S(g)S(s)。根据以上的规律可知,对于(1),S(气态甲醇) 知识点三复合判据

5.某反应:A===B+C在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对该反应过程H、S的判断正确的是()

A.0、0

B.0、0

C.0、0

D.0、0

答案 D

解析由题意知:该反应在室温下不能自发反应,而高温下能自发进行。根据H和S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可推知:0,

0。

6.下列反应中,常温常压下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A.2KClO3(s)===2KCl(s)+3O2(g)

H=-78.03 kJmol-1

S=+1 110 Jmol-1K-1

B.CO(g)===C(s,石墨)+12O2(g)

H=110.5 kJmol-1

S=-89.36 Jmol-1K-1

C.4Fe(OH)2(s)+2H2O(l)+O2(g)===4Fe(OH)3(s)

H=-444.3 kJmol-1

S=-280.1 Jmol-1K-1

D.NH4HCO3(s)+CH3COOH(aq)===CO2(g)+CH3COONH4(a q)+H2O(l)

H=37.30 kJmol-1

S=+184.05 Jmol-1K-1

答案B

练基础落实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的反应

C.自发反应在恰当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D.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答案C

解析放热反应常常是容易进行的过程,吸热反应有些也是自发的;自发反应的熵不一定增大,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过程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是否能实现还要看具体的条件,能量判据和熵判据要综合考虑利用,不能简单地单一使用。故选C。

2.下列对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固态时熵值最小

B.体系越有序,熵值越小;越混乱,熵值越大

C.与外界隔离的体系,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减小

D.25 ℃、1.01105 Pa时,2N2O5(g)===4NO2(g)+O2(g)是熵增的反应

答案C

解析体系都有从有序自发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此过程为熵增过程,故C错误。

3.在图中A、B两容器里,分别收集着两种互不作用的理想气体。若将中间活塞打开(如图所示),两种气体分子立即都分布在两个容器中。这是一个不伴随能量变化的自发过程。关于此过程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过程为混乱程度小的向混乱程度大的方向变化的过程,即熵增大的过程

B.此过程为自发过程,而且没有热量的吸收或放出

C.此过程从有序到无序,混乱度增大

D.此过程是自发可逆的

答案 D

解析根据题意H=0,0,由H-TS推知该过程能自发进行,气体扩散为熵增过程,而其逆过程不能自发进行。

4.已知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为:

H-T0,反应能正向自发进行;

H-TS=0,反应达平衡状态;

H-T0,反应能逆向自发进行。

(其中H为焓变,S为熵变,T为热力学温度,单位为K)

设反应A(s)===D(g)+E(g) H-TS=(-4 500+11T)Jmol-1,要防止反应发生,温度必须()

A.高于409 K

B.低于136 K

C.高于136 K而且低于409 K

D.低于409 K

答案 A

5.25 ℃和1.01105 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 H=+5

6.7 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少的反应

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答案 D

练方法技巧

6.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O2(g)===CO2(g) H=-393.51 kJmol-1

C(金刚石)+O2(g)===CO2(g) H=-395.41 kJmol-1

关于金刚石和石墨的相互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自发进行的过程

B.金刚石转化成石墨是自发进行的过程

C.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D.金刚石比石墨能量低

答案B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石墨比金刚石能量低,1 mol石墨转化为1 mol金刚石需吸收1.9 kJ的热量,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是放热反应,因此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是自发进行的过程。物质所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

点拨:那些不用借助外力就可以自动进行的自发过程的共同特点是:体系趋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这时体系会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这就是所谓的能量判据。但是自动进行的自发反应不一定都是由高能状态到低能状态的过程,例如,硝酸铵溶于水。因而只使用能量判据来确定变化过程的方向是片面的。对具体反应需应用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综合进行分析,即凡是能够使体系能量降低、熵增大的方向就是化

学反应容易进行的方向。

7.汽车尾气(含烃类、CO、NO与SO2等)是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治理的办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催化转化器,它使NO与C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其反应原理是:2NO(g)+2CO(g)===N2(g)+2CO2(g),在298 K、100 kPa下,H=-113 kJmol-1,S=-145 Jmol-1K-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该反应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因此需要高温和催化剂条件

C.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高温和催化剂条件只是加快反应的速率

D.汽车尾气中的这两种气体会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

中毒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利用G=H-TS判断反应的方向。

(2)注意反应发生的条件。

答案B

解析因为2NO(g)+2CO(g)===N2(g)+2CO2(g),298 K时,

H=-113 kJ/mol,S=-145 Jmol-1K-1,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是熵减的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常温时G=H-TS=-113 kJmol-1-298 K(-14510-3

kJmol-1K-1)=-69.79 kJmol-10,即该反应在常温下能自发进

行,故A、C、D正确。

练综合拓展

8.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反应[可用aA(g)+bB(g) cC(g)表示]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图象(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表示平衡转化率,表示体积分数):

分析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象反应Ⅰ中,若p1p2,则此正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也是一个气体分子数________(填减少或增大)的反应,由此判断,此反应自发进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2)在图象反应Ⅱ中,T1________T2(填、或=),该正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在图象反应Ⅲ中,若T1T2,则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答案(1)放热减少低温(2) 放热(3)能自发进行

解析本题涉及图象的分析及化学平衡的移动和反应进行的方向等知识点。反应Ⅰ中恒压下温度升高,(A)减小,即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0;由p1p2知恒定温度时压强越大,(A)越大,即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说明此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a+bc),即为熵减反应,0。放热、熵减反应只能在低温下自发进行。反应Ⅱ中T1温度下反应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T1温度越高,平衡时C的物

质的量越小,即升高温度平衡

向左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0。反应Ⅲ中在恒温下压强变化对(A)没有影响,说明压强变化不能影响平衡,此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a+b=c),反应过程中熵变很小,S0,若T1T2,恒压下温度越高(A)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0,则H-T0,反应能自发进行。

9.已知,一个可逆反应,若正反应为自发过程,则其逆反应为非自发过程,反之,亦然。

(1)已知2CO(g) CO2(g)+C(s),T=980 K时H-TS=0。当体系温度低于980 K时,估计H-TS___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当体系温度高于980 K时,估计H-TS____0。

(2)电子工业中清洗硅片上的SiO2(s)的反应为

SiO2(s)+4HF(g)===SiF4(g)+2H2O(g)

H(298.15 K)=-94.0 kJmol-1

S(298.15 K)=-75.8 Jmol-1K-1,设H和S不随温度而变化,则此反应自发进行的温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小于大于(2)小于1 240 K

解析(1)C(s)+CO2(g)??2CO(g)的反应为吸热反应,0,则

2CO(g)??CO2(g)+C(s)为放热反应,0,且该反应0,则当T980 K时,H-T0,T980 K时,H-T0。

(2)由题给信息,要使反应能自发进行,须有H-T0,

即-94.0 kJmol-1-T(-75.8 Jmol-1K-1)10-3 kJJ-10则

T94.0 kJmol-175.8 Jmol-1K-110-3kJJ-1=1.24103 K。

10.在298 K时,下列反应的H依次为:

C2H5OH(l)+3O2(g)===2CO2(g)+3H2O(l) H1=-1 366.8 kJmol-1

C(石墨)+O2(g)===CO2(g) H2=-393.5 kJmol-1

H2(g)+1/2O2(g)===H2O(l) H3=-285.8 kJmol-1

乙醇(C2H5OH)、氢气、石墨和氧气的熵值分别为:

161.0 Jmol-1K-1、130.6 Jmol-1K-1、5.74 Jmol-1K-1、205.3 Jmol-1K-1,则298 K时,由单质生成1 mol乙醇的H、S及H-TS分别为多少?

答案-277.6 kJmol-1 -344.93 JmolL-1K-1 -174.8 kJmol-1

解析H=2H2+3H3-H1

=2(-393.5 kJmol-1)+3(-285.8 kJmol-1)-(-1 366.8

kJmol-1)=-277.6 kJmol-1

S=161.0 Jmol-1K-1 -3130.6 Jmol-1K-1 -25.74 Jmol-1K-1

-1/2205.3 Jmol-1K-1

=-344.93 J/(molK)

G=H-TS

=-277.6 kJmol-1-298 K(-344.9310-3 kJmol-1K-1)=-174.8 kJmol-1

第2课时化学平衡状态

[目标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特点。2.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3.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一、可逆反应

1.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如:N2+3H2 2NH3。

2.特点

(1)同一条件下,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发生、同时存在。

(2)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不能实现完全转化。

(3)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同存于同一反应体系。

(4)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仍在进行,没有停止。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可以保持恒定。

2.特征

①逆:可逆反应②等:v正=v逆③定:物质恒定

④动:动态平衡,反应没停止⑤变:条件变,平衡移动

三、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看v(正)与v(逆)是否相等。

2.看体系中的各物质是否保持恒定。

知识点一可逆反应

1.下列反应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A.H2和O2点燃生成H2O的反应与H2O电解生成H2和O2的反应

B.CuSO4吸水形成晶体蓝矾与蓝矾加热失去水分生成

CuSO4

C.Cl2溶于水

D.Na2O溶于水

答案C

解析A、B项的反应不是在同一条件下进行,不属于可逆反应;D项反应能进行到底,不属于可逆反应;同一条件下,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同时,HCl和HClO反应生成Cl2与水,属于可逆反应。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Z为0.3 molL-1

B.X2为0.2 molL-1

C.Y2为0.4 molL-1

D.c(X2)+c(Y2)+c(Z)=0.55 molL-1

答案 A

解析可逆反应中,反应体系中各物质一定共存,如果B、C 选项中的数据存在,则Z的浓度为0,这是不可能的,A选项符合题意;又因为该反应是总体积不变的反应,达到平衡时,不论X2、Y2、Z怎么变化,总物质的量不会改变,总浓度也不会改变,即:c(X2)+c(Y2)+c(Z)=0.6 molL-1。

知识点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

3.能够说明一个可逆反应H2(g)+I2(g) 2HI(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有1 mol HI键形成

B.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有2 mol HI键形成

C.1 mol II键断裂的同时有2 mol HI键形成

D.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有1 mol II键形成

答案 D

解析断裂反应物的化学键和形成生成物的化学键都表示正反应,断裂生成物的化学键和形成反应物的化学键都表示逆反应,只要抓住反应方向相反和物质的生成和消耗量符合反应方程式,问题便可解决。

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NO+O2 2NO2在定容容器中发生,对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混合气体的总分子数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C.容器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

答案 D

解析该反应为物质的量改变的反应,在定容容器中,建立平衡的过程会有压强的改变、总分子数的改变、颜色的改变,一旦这些可变量不变了,则证明平衡建立了,而总质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发生变化。

5.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

D.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答案C

解析该反应是等体积反应,压强不随时间变化,不能证明为平衡状态。平均式量不随时间变化也不能证明为平衡状态。如果不是等体积反应,则这两种情况都能证明为平衡状态。

练基础落实

1.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2和18O原子组成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在达到平衡后,18O存在于()

A.只存在于氧气中

B.只存在于SO3中

C.只存在于SO2和SO3中

D.SO2、SO3、O2中都存在

答案 D

解析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正反应、逆反应同时存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正反应发生时,18O存在于SO3中,逆反应发生时,SO3中的18O又可以转化到SO2中。

2.可逆反应aA(g)+bB(g) cC(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式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av正(A)=bv正(B)

B.bv正(A)=av逆(B)

C.av正(C)=cv正(A)

D.av正(A)=bv逆(B)

答案B

解析当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时,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若用同一物质表示:v正=v逆;若用不同物质表示v逆∶v正=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化学方程式中A、B、C间的计量关系,可知上述四个选项中,只有bv正(A)=av逆(B)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3.可逆反应2HI(g) H2(g)+I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混合气体总分子数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D.c(H2)与c(I2)保持相等

答案C

解析该反应为体积不变的反应,总分子数不变、压强不变不证明平衡已建立,H2、I2都是生成物且计量数相等,二者浓度相等也不能证明平衡已建立。

4.可逆反应:2NO2 2NO+O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

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 A

5.3 mol H2和1 mol N2放入密闭容器中,使用催化剂发生反应:N2+3H2 2NH3,从反应开始到平衡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2 mol NH3

B.0.5 mol NH3

C.0.9 mol N2

D.H2和NH3物质的量相等

答案 A

解析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当生成2 mol NH3时,N2和H2的物质的量均为0,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

练方法技巧

6.在一定温度下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

A(s)+2B(g) 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⑥

物质C的百分含量⑦各气体的物质的量

A.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⑥⑦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⑦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根本标志是v(正)=v(逆)和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

(2)物质的状态及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答案 A

解析A(s)+2B(s) C(g)+D(g)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不管是否平衡,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也不变,不是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的标志。

7.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的混合气体,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3B 2C。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 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V L ②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 L ③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A消耗掉0.05V L 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消耗掉0.05V L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 A

解析设起始A和B的体积分别为a、b

A+3B ?? 2C

起始的体积(L) a b 0

转化的体积(L) 0.05V 0.15V 10%V

平衡时体积(L) a-0.05V b-0.15V 10%V

a-0.05V+b-0.15V+10%V=V

a+b=1.1V

8.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

N2(g)+2CO2(g) 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B.反应达平衡后,CO的反应速率保持不变

C.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逆反应速率

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反

高中化学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化学反响进行的方向 一、教材剖析 在学生学习了化学反响及其能量变化、化学反响速率、化学反响的限度以后,教材安排了难 度较大的化学反响进行的方向的内容。关于自由能知识,仅限于达到知道、认识的层次即可。事物的发展、变化经常受多种要素的限制,经过焓变、熵变的介绍,力争使学生学会全面分 析问题。 二、教课目的 1.知识目标: (1) 、经过学生平时生活中所见所闻以及常有的化学反响,让学生认识放热反响的自觉性和 某些吸热过程的自觉性; (2)、经过“有序”和“无序”的对照,引出熵的看法; (3)、经过平时生活中的见闻指引学生,使学生明确依据反响的焓变和熵变的大小,只好判断反响自觉进行的可能性,不可以决定反响能否必定发生或反响速率的大小。 2.能力目标: (1)、经过学生已有知识及平时生活中的见闻,使学生建立化学反响方向的判据;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式,建立新知识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经过平时生活中的焓变和熵变的详细实例,让学生明确化学与平时生活是息息有关的。 三、教课要点难点 要点:熵判据 难点:焓减与熵增与化学反响方向的关系 四、学情剖析 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反响速率、化学均衡及其影响要素的基础上,抽象思想能力提升好多,本节降低难度后,学生应当能掌握要点内容。 五、教课方法 1.启迪教课 2.教案导学:见后边的教案。 3.新讲课教课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迷惑→情境导入、展现目标→合作研究、精讲点 拨→反省总结、当堂检测→发导教案、部署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填写教案。 2.教师的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教案,课内研究教案,课后延长拓展教案。 七、课时安排: 1 课时 八、教课过程 ( 一) 预习检查、总结迷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状况并认识了学生的迷惑,使教课拥有了针对性。 (二)情形导入、展现目标。 教师: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一氧化氮以及燃料不完整焚烧所产生的一氧化碳,它们是现代城市中的大气污染物,为了减少大气污染,人们提出经过以下反响来办理汽车尾气:2NO (g)+ 2CO(g)= N2(g)+ 2CO2(g),你可否判断这一方案能否可行?理论依照是什么? 教师:上述问题是化学反响的方向的问题。反响进行的方向、快慢和限度是化学反响原理的 三个重要构成部分。经过前三节的学习和议论,我们已经初步解决了后两个问题,即反响的 快慢和限度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议论反响的方向的问题。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学案导学

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第1节:化学反应的方向 【教学目标】 1、了解熵和熵变。 2、理解焓判据和熵判据对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共同影响; 3、会用焓变和熵变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一)、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能量判据或焓判据) 1、自发过程:在一定条件下(通常指温度、压强),不需外力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称为自发过程(若为化学反应则称为自发反应)。自发过程的特征——具有方向性,即反应的某个方向在一定条件下是自发的,则其逆方向在该条件下肯定不自发。 2、△H ==H生-H反;△H表示______________ _之差, 称为反应焓变。单位:一般采用 kJ/mol; △H 为“+”或△H >0时为吸热反应;△H 为“--”或△H <0时为放热反应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有不少的吸热反应也能自发(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还有一些吸热反应低温不自发,而高温自发。由此可见,把焓变作为反应自发性的普遍判据是不准确、不全面的——焓变是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其中一个因素,但不是因素。 (二)、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熵判据) 1、熵:是用来衡量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符号为_____,单位 J ·(mol ·K)-1。熵值越大,体系混乱度;同一物质的熵与其聚集状态及外界条件有关,一般来说,体系混乱度越大,熵值越大;体系混乱度越小,熵值越小。同一物质,S(g)﹥S(l)﹥S(s)。 2、熵变: △S== S生-S反; △S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差, 称为反应熵变。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增大的化学反应,其熵变通常是,是熵的反应;反之,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减小的化学反应,其熵变通常是,是熵的反应。 虽然熵增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但是与反应焓变一样,把熵变作为反应自发性的普遍 判据是不准确、不全面的——熵变也是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 ..的其中一个因素。但不是因素。不能仅用熵变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学案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学案【】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化学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学案,供大家参考! 本文题目: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学案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方向 [目标要求] 1.了解自发过程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2.通过有序和无序的对比,了解熵和熵变的概念。3.初步了解焓变和熵变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一、化学反应的方向 1.化学反应具有方向性,许多化学反应的正反应能自发进行,而其逆反应无法自发进行。 2.自发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动进行的反应。 二、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 1.能量判据 自然界中的自发过程,都有由能量较高状态向能量较低状态转化的倾向;绝大多数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体系能量降低得也越多,反应越完全。 反应的焓变是制约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因素之一。

2.熵判据 (1)熵 用来度量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熵值越大,混乱程度越大。符号为S。单位:Jmol-1K-1。 (2)熵值大小的比较 同一种物质不同状态时熵值大小为S(g)S(s)。 (3)熵变:反应前后体系熵的变化,符号为S。 若发生变化后体系的混乱度增大,该过程的0,反之,0。(4)熵变与化学反应自发性关系 0,反应自发进行;0,反应不能进行。化学反应的S越大,越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3.复合判据 体系能量降低(0)和混乱度增大(0)都有促使反应自发进行的倾向,判断反应的自发性必须综合考虑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在恒温、恒压时: (1)当0,0时,反应自发进行。 (2)当0,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3)当0,0时,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自发进行。 (4)当0,0时,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自发进行。 知识点一能量判据 1.实验证明,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对此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第二章化学反应方向、限度与速率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限度暑假预习学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方向、限度与速率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限度暑假预习学案 (第1课时)编辑人:杨希宝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能正确书写给定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并能进行相应的简单计算; 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及意义 【知识回顾】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 1.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方向又能向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如果反应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则称不可逆反应 (1)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 (2)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⑶使用“” 2、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等动定变同 一、化学平衡常数 【活动探究】已知反应H2 (g)+I2 (g) 2HI (g) ,△H< 0。在698.6K时分别用不同起始浓度的H2、I2(g)、HI进行反应,平衡后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1、请计算填写表中空格。见课本42页。 2、讨论:分析上述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不管H2,I2和HI的初始浓度是多大,只要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变,达到化学平衡 状态后,就为常数。通常此常数称为,符号为 【试一试】①对于任意可逆反应:aA(g)+bB(g)cC(g)+ dD(g),写出其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②写出反应:2SO2(g) + O2(g) 2SO3(g)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并判断K的单位。 1、对于一般的反应aA +bB cC + dD 当温度一定,达到化学平衡时,其平衡常数表达式: 注意:①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包括体和浓度项(因为它们的浓度为常数),只包括气态物质和溶液中各溶质的浓度。②对于确定的反应,K只随温度变,不因浓度压强而变。先填完课本43页“交流研讨”表格,再做以下填空 ①、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由于不同,各反应物、生成物的系数不同,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就不同。 ②、对于一个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之间关系是互为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专题2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教案

化学反应的方向 一、课程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为苏教版化学选修4专题2第二单元《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分三个层次就化学反应的方向进行了介绍。第一,以学生熟悉的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为例,介绍化学反应有向能量降低的方向自发进行的倾向——焓判据;以生活现象为例,说明混乱度(熵)增加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也是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一种倾向——熵判据。第二,用实例说明单独运用上述判据中的任一种,都可能出现错误,都不是全面的。第三,要正确的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需要综合考虑焓变和熵变的复合判据。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以及常见的化学反应,让学生了解放热反应的自发性和某些吸热过程的自发性 (2)通过“有序”和“无序”的对比,引出熵的概念 (3)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见闻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根据反应的焓变和熵变的大小,只能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可能性,不能决定反应是否一定发生或反应速率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已有知识及日常生活中的见闻,使学生构建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据。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式,构建新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焓变和熵变的具体实例,让学生明确化学中的自发反应与自然界中的自发过程是相通的,自然界中的一些变化规律可以为化学研究提供支持,化学研究成果也可以进一步深化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发反应与反应方向的判断。 教学难点:自发反应的概念和对熵变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创设情境、问题引导、重点讲解 学生学法:思考交流、动手实验、分析讨论

优秀教案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学案42 化学反应地方向和限度 [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地方向与化学反应地焓变和熵变之间地关系.2.掌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否自发进行地判断依据.3.能够利用化学反应地焓变和熵变判断化学反应地方向.4.了解可逆反应地定义.5.理解化学平衡地定义.6.理解影响化学平衡地因素.7.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地定义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 知识点一化学反应进行地方向及判断依据 1.自发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自发进行地反应称为自发反应. 2.判断化学反应方向地依据 (1)焓变与反应方向 研究表明,对于化学反应而言,绝大多数____________都能自发进行,且反应放出地热量________,体系能量________得也________,反应越________.可见,__________是制约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地因素之一.(2)熵变与反应方向 ①研究表明,除了热效应外,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地另一个因素是体系地________.大多数自发反应有趋向于体系________增大地倾向.②熵和熵变地含义 a .熵地含义 熵是衡量一个体系________地物理量.用符号________表示. 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有不同地熵值,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熵值也不同,一般规律是:S (g)>S (l)>S (s).b .熵变地含义 熵变是反应前后体系__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化学反应地ΔS 越大,越有利于反应____________.(3)综合判断反应方向地依据 要正确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必须综合考虑反应地________与________.在恒温、恒压时,①如果反应地__________,则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②如果反应地____________,则该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③如果反应地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与反应地________有关.问题思考 1.能自发进行地反应一定能实际发生吗? 2.为什么有时可用能量判据或熵判据判断反应进行地方向? 知识点二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 1.可逆反应 ________条件下,既能向________方向进行,又能向________方向进行地化学反应. 问题思考 3.反应2H 2O 2H 2↑+O 2↑是否为可逆反应? 通电 点燃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化学反应的方向》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化学反应原理》中主题2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2.3 化学反应的方向 1.内容要求 知道化学反应是有方向的,知道化学反应的方向与反应的焓变和熵变有关。 二、教材分析 在人教版新教材中,精简了文字表述的内容,主旨内容更加突出,重点介绍了焓变、熵变与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关系。旧版教材中,还强调了根据反应的焓判据和熵判据,只能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可能性,不能决定反应是否一定发生或反应速率的大小。新版教材中删去了这部分的内容,知识难度降低,同时减少了对“熵”的概念的解释,只要求学生知道“熵”与体系的“混乱度”有关。 教材力图从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出发,介绍化学反应有向能量降低的方向自发进行的倾向,体会能量最低原理在化学过程中的存在;通过气体扩散和晶体溶解两个实例引出反应的自发性还与体系的混乱度(熵)有关,说明混乱度(熵)增加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也是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一种倾向。发展学生“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的素养。为了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认识,用实例说明单独运用上述判据中的任一种,都可能出现错误,都不是全面的。要正确的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需要综合考虑焓变和熵变的复合判据。诱导学生得出:事物的发展、变化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发展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素养。在练习与应用中,增加了自发过程中焓变、熵变判断的习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具备了一些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自发过程和熵变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结合生活情景和已有化学知识,加以引导,学生就能够理解、掌握该节相关知识。 四、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教师列举的例子知道化学反应的进行是有方向的; 2.了解熵变的概念,能初步判断体系变化过程中的熵变; 3.能用根据化学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评价目标】 1.通过学生对自发反应的举例,诊断学生对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的了解; 2.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自发反应中焓变和熵变的情况,诊断并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3.通过引入科学家研究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化学史,发展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素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

新教材化学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学案-2.1-化学反应的方向-含解析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第1节化学反应的方向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 1.自发过程与自发反应 自发过程自发反应 含义在温度和压强一定的条件下, 不用借助外力作用就能自动进 行的过程 在给定的一组条件下,可以自 发进行到显著程度的化学反应 特征 具有方向性,即反应的某个方向在一定条件下是自发的,而其逆方向在该条件下是肯定不能自发进行的 举例高山流水,自由落体运动钢铁生锈 应用(1)可被用来完成有用功。如H2燃烧可设计成原电池。 (2)非自发过程要想发生,必须对它做功。如通电将水分解为H2和O2 2.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的关系

(1)二者关系 (2)结论 反应的焓变是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影响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不一定都是放热反应。() 提示:√。有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 ②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就一定能够发生并完成。() 提示:×。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不一定能够发生,如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没有点燃条件就不能自发。 (2)自发过程是否在任何条件下均可呢?为什么? 提示:否。自发过程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才可以发生。 二、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1.熵: (1)概念:描述体系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符号为S; 单位为J·mol-1·K-1。 (2)熵值的大小比较。 2.熵变

3.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1)二者之间的关系 (2)结论:熵变是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同一物质:固体→液体→气体变化是焓减和熵增的过程。() 提示:×。固体→液体→气体是能量增加和熵值增加的过程。 ②与外界隔离的体系,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减小。() 提示:×。体系都有从有序自发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此过程为熵增过程。 (2)(情境思考)化肥碳铵(NH4HCO3)可以促进植物茎叶茂盛、叶色浓绿。碳铵(NH4HCO3)在室温下就能自发地分解产生氨气,从熵变的角度分析原因。 提示:碳铵(NH4HC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NH3↑+CO2↑+H2O,这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化学反应,因此是一个熵增过程,而熵增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 三、用焓变和熵变综合判断反应方向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教案鲁科版选修4(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教案鲁科版选修4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教案鲁科版选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教案鲁科版选修4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问 【教学目标】 1。了解熵变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存在熵变。 2.了解熵变与反应方向的关系,能利用熵变判断反应方向. 3。在分析问题中能够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并最终了解热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出示课件用一体机展示几组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 从直观上 了解有序 到无序的 变化过 程,获得 直观认识 板书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另一因素:体系的混乱 度。 一、熵——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的物理量。 符号:S 单位:J·mol-1·K-1 意义:K值越大,体系的混乱度越大 思考:从熵的单位 分析熵值的大小与 哪些因素有关? 理清本节 课知识脉 络,使学 生易掌握 小结1。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时熵值大小:S(g)>S(l) >S(s) 2.与温度有关: S(高温)>S(低温) 学生思考,并讨论 总结出熵变化的规 律 从规律的 总结过 程,提高 学生的思 维能力, 并易于学 生理解掌品红在水中扩散 熵值 最大 熵值最 小 【结论】同一物质的熵值:气态>液态>固态

高中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2熵判据学案苏教版

熵判据 【考点精讲】 1. 自发过程的混乱度特点 在同一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不需要外界的任何作用,气态物质会通过分子的扩散自发地形成均匀混合物。 相互接触的固体物质,经过长期放置后,人们能够找到通过扩散而进入到另一种固体中的原子或分子(这种现象可以作为纯物质难以保存的最本质的解释)。 硝酸铵溶于水虽然要吸热,它却能够自发地向水中扩散。 火柴盒中有序排列的火柴散落时成为无序排列。 以扑克牌为例,经过多次的洗牌之后,严格按照花色和序号排列的机会与花色和序号毫无规律地混乱排列的机会相比,大概要相差几十个数量级。 这些不用借助于外力就可以自动进行的自发过程的共同特点是:体系有由“有序”自发地转变为“无序”的倾向。因为与有序体系相比,无序体系“更加稳定”,可以采取更多的存在方式。 2. 熵的含义 熵是衡量一个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用符号S表示,单位J·mol-1·K-1。 熵变是反应前后体系熵的变化,用ΔS表示。 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熵值,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熵值也不同,一般规律是S(g)>S(l)>S(s)。 3. 熵判据 研究表明,除了热效应外,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另一个因素是体系的混乱度。大多数自发反应有趋向于体系混乱度增大的倾向。化学反应的ΔS越大,越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但不是唯一因素。 如:下列熵减小的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10℃的液态水会自动结冰成为固态,就是熵减小的过程(但它是放热的); 2Al(s)+ Fe2O3(s)= Al2O3(s)+ 2Fe(s)△S =-39.35J·mol-1·K-1。 【典例精析】 例题1 下列反应中,熵显著增加的反应是() A. CO(g)+2H2(g)=CH3OH(g) B. CaCO3+2HCl=CaCl2+H2O+CO2↑ C. C(s)+O2(g)=CO2(g) D. 2HgO(s)=2Hg(l)+O2(g) 思路导航:反应中若生成气体或气体的量增加,都会使混乱度增加,熵增加。A中气体体积减少,熵减少;B、D都是气体增多;C是气体不变。

永安市高中化学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2.2. 化学平衡常数公开课教案 鲁科版选修4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平衡常数(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 (2)会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限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课本P42 的数据表格展开平衡常数含义的教学,让学生学会从“因变量”和“自变量”的角度分析表格数据,并从中整合信息。 (2)通过运用课本P42 的数据表格,让学生懂得在不具备条件做实验的时候,从经验事实数据也能获取新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平衡常数引入时的数据分析,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更深入的了解事物的本质. 【学习重难点】 平衡常数表达式及书写规则; 【课时安排】1课时

对于任意可逆反应: m A(g) + n B(g) p C(g) + q D(g) K= 单位:(mol·L—1)n;n=(p+q)—(m+n) 【导学过程2:】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2页,自主学习,找出K的表达式的注意事项。 3.注意事项: 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做常数“1"而不代入公式 通过课堂练习讲评,再巩固练习加以巩固其上知识点. 思考1:某温度下: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N2(g)+3H2(g) 2NH3(g)K1 2NH3(g) N2(g)+3H2(g) K2 1/2 N2+3/2 H2 NH3 K3 K1 = 1/K2 = K32 【板书】4、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相关规则: 1)互为可逆的反应,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2)相同的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K不同.化学计量数为n倍,K为n次方 思考2:某温度下: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并找出K与之K1、K2之间的关系 (1) 2NO (g) + O2 (g) 2NO2 K1 (2) 2NO2(g) N2O4 K2 (3)2NO (g) +O2(g) N2O4(g) K 【板书】4、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相关规则: 1)互为可逆的反应,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2)相同的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 K不同。化学计量数为n倍,K 为n次方 (3)化学方程式相加,K相乘; 思考3:某温度下:通过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并找出K与之K1、 课堂练习1: 写出下列各反应的平衡常数 K的表达式以及单位: (1)2NO2(g) N2O4(g) (2) N2O4(g) 2NO2(g) (3) CaCO3(s) CaO(s) +CO2(g) 巩固练习1: 写出下列各反应的平衡常数 K的表达式以及单位: (1) Fe3O4(s)+ 4H2(g) 3Fe(s) + 4H2O(g) (2) Cr2O72-(aq)+H2O(l) CrO42-(aq)+ 2H+(aq) 【学生学习活动2:】书写平衡常 数的表达式,并总结出相应的运 算规则 【学生学习活动3:】书写平衡常 数的表达式,并总结出相应的运 算规则 巩固练习2:反应CO(g)+1/2O2(g) CO2(g) 的平衡常数为1/7,则相同温度 下,反应 2CO2 2CO(g)+O2(g) 的平衡常数为多少? [C]p[D]

6.2.2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教学案 含答案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学业要求 核心素养建构 1.了解可逆反应的含义,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 2.体会从限度和快慢两个方面去认识和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性。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一、化学反应的限度 1.含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征 提醒 可逆反应的正反应和逆反应能量转化相反,即若正反应吸收能量,则逆反应释放能量。 3.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用“可逆符号 ”连接,如SO 2+H 2O H 2SO 3。 练习: 1.向含有2 mol 的 SO 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 2+O 2 催化剂 △ 2SO 3(放热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SO 3的物质的量________ 2 mol(填“<”、“>”或“=”,下同),SO 2的物质的量________ 0 mol ,转化率________100%,逆反应________热量。 答案 < > < 吸收 4.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的建立 (2)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练习: 2.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2)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3)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4)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答案(1)√(2)√(3)√(4)× 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化学平衡移动的含义 对一个化学平衡状态改变条件时,原来的化学平衡将被破坏,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化学平衡,即发生化学平衡移动。 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影响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等。 3.应用 在化工生产中,为了提高反应进行的程度而调控反应条件时,需要考虑控制反应条件的成本和实际可能性,例如,合成氨的生产在温度较低时,氨的产率较高;

2021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学案 人教版必修2

第 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通过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学习,了解可逆反 应的含义,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 化学平衡状态。 2.通过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学习,能描述化学 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3.能从化学反应快慢和限度的角度解释生产、 生活中简单的化学现象,了解化学反应条件的 控制。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限度,能 够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形成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观念,认识反应条件 对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能运用化学反应原 理分析影响化学变化的因素。能从质量守恒, 并运用动态平衡的观点看待和分析化学变化。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能理解、描述和表示化学平衡模型,并运用于 理论模型解释或推测可逆反应的变化。 新课情景呈现 装有NO2和N2O4混合气体的装置两端的球形容器分别浸入冷水和热水中,为什么两者现象不同,让我们走进教材学习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课前素能奠基 新知预习 一、化学反应限度 1.可逆反应 (1)定义:__在同一条件下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叫可逆反应__。 (2)可逆反应特点

双向性—反应物正向反应 逆向反应生成物 | 双同性—正、逆反应是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的 | 共存性—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2.化学平衡的建立: (1)化学平衡建立的分析: ①浓度对速率的影响的角度: 在一定条件下,向反应容器中加入N 2和H 2发生反应:N 2+3H 22NH 3。 浓度 速率变化 v 正、v 逆关系 开始 反应物浓度__最大__ v 正__最大__ v 正__>__v 逆 生成物浓度__最小__ v 逆__最小__ 变化 反应物浓度__减小__ v 正__减小__ v 正__>__v 逆 生成物浓度__增大__ v 逆__增大__ 平衡 反应物浓度__不变__ v 正__不变__ v 正__=__v 逆 生成物浓度__不变__ v 逆__不变__ ②利用速率-时间(v -t )图象分析: (2)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都__不再改变__,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 (3)化学反应的限度: ①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达到给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__最大程度__。 ②任何可逆反应在给定条件下的进行程度都有一定的限度。 ③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限度,即改变该反应的化学平衡。 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目的: 目的—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学案第六章第二节 第二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第二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明确学习目标] 1.认识可逆反应,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2.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学生自主学习 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01正反应速率和□02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物的浓度都□ 03不再改变,达到一种□ 04表面静止的状态。 3.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图像 4.化学反应的限度:在给定条件下,化学反应所能达到或完成的□ 05最大程度,即该反应进行的限度,化学反应限度的意义在于决定了反应物在该条件下转化为 生成物的最大□06转化率。任何可逆反应在给定条件下的进程都有一定的□07限度。 5.控制化学反应条件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希望□08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提高反应速率,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即原料的利用率),□ 09抑制有害的化学反应(降低反应速率,控制副反应的发生,减少甚至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这就需要进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在化工生产中,为了提高反应进行的程度而调控反应条件时,需要考虑□ 10控制反应条件的成本和实际可能性。

1.2H 2+O 2=====点燃2H 2O 和2H 2O=====电解 2H 2↑+O 2↑是可逆反应吗? 提示:不是;因为可逆反应必须是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 2.在一定条件下,将1 mol N 2和3 mol H 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能否得到2 mol NH 3? 提示:不能;原因是N 2与H 2合成氨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反应物转化率达不到100%。 课堂互动探究 1.可逆反应的特点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高中化学_第2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 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反应原理(选修)》中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第2课时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内容。本节课选取了平衡速率问题的重要知识点——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同时也是高考的难点和高频考点。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对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有了以一定的了解,知道温度、浓度、压强可以影响化学平衡。上节课也学习了利用浓度商Q与化学平衡常数K的大小比较判定平衡的移动方向。本节课在教学中侧重了从 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合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从本质上探究了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本节课中心线是根据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的大小判断温度、浓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得出这些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的移动因素的考察有个初步全面、系统的认识。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第二章化学反应的限度考察上处于核心地位。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高,它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的重点。 2.学生情况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在必修模块只学习了对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有了以一定的了解,知道温度、浓度、压强可以影响化学平衡。上节课也学习了利用浓度商Q与化学平衡常数K的大小比较判定平衡的移动方向。本节课在教学中侧重了从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结合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从本质上探究了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基础 学生经过两年的高中学习已经具备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能力有参差不齐,可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助,共同提高。极大的锻炼了学生思维水平和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设计思想有一定提高。

苏教版化学选修4 专题2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1 焓判据(学案)

1. 自发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借助外力作用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不能确定该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的速率。在讨论过程方向的问题时,我们指的是没有外界干扰时体系的性质。如果允许外界对体系施加某种作用,就可以出现相反的结果。 水往低处流,如果有水坝阻拦,水不能流下。但是“有”“无”水坝对于水来说,往低处流的自发性是相同的。 水往低处流,而不会自发地向上流;如果有抽水机做功,水可以从低处往高处流。2. 自发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 3. 自发过程的能量特点 一般在室温下,冰块会融化; 铁器在潮湿空气中会生锈; 甲烷与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就会燃烧。 这些不用借助于外力就可以自动进行的自发过程的共同特点是:体系会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即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有明确的方向性,具有对外做功的本领,要逆转必须借助外界做功。) 4. 焓判据 研究表明,对于化学反应而言,绝大多数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体系能量降低得也越多,反应越完全。可见,反应的焓变是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影响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因素。 例如:下列吸热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2N2O5(g)=4NO2(g)+ O2(g)△H =+56.7kJ/mol; NH4HCO3(s)+ CH3COOH(aq)=CO2(g)+CH3COONH4(aq)+ H2O(l)△H =+37.3kJ/mol; 【典例精析】 例题1 下列关于自发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只有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够自动进行的过程才是自发过程 B. 需要加热才能够进行的过程肯定不是自发过程 C. 同一可逆反应在不同条件下都有自发的可能 D. 非自发过程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变为自发过程 思路导航:自发反应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的反应过程。自发过程的判断有熵判据和焓判据,这两个判据为大多数情况下所使用。吉布斯自由能判据可以适合于所有过程。故答案为C。 答案:C 例题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非自发的反应即不可能进行的反应 B. 自发反应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进行的反应 C. 绝大多数的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且反应热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D. 吸热反应在常温、常压下不能自发进行,只有在高温下才可能自发进行。

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

高二化学训练学案编号20 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 【学习目标】1.掌握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限度和速率的影响规律,提高识图及数据处理能力。 2.小组合作,用比较法、压缩法探究图像分析和转化率的比较。 3.有序性思维,养成严谨、规范、细心的学科素养。 【重点难点】1. 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限度和速率的影响规律 2.图像分析 【使用说明】1.先用15分钟复习本节知识,再用30分钟闭卷完成,仔细审题,独立规范作答。 2.联系课本和学过的知识,AB层完成该定时训练,C层同学完成必做部分。 定时训练 以下题目A、B、C层同学必须做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案表格中) 1.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P(g) + Q(g)R(g) + S(g),下列说法可 以充分说明这一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B.各物质的浓度相等 C. P、Q、R、S共存 D.用Q表示的正反应速率与用S表示的逆反应速率相等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特定反应的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 B.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 C.平衡常数发生改变,化学平衡必定发生移动 D. 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必发生改变 3.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平衡体系,一定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 .加入一种反应物 B.升高温度 C.增大体系的压强 D.使用催化剂 4.对于合成氨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相等 B.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体积不变通入氮气,当重新达到平衡时,氮气的平衡浓度比原 平衡时小,氨的平衡浓度比原平衡时大

2022化学第7章化学反应的速率限度与方向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工业合成氨教案

第2节化学反应的限度工业合成氨 考纲定位要点网络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 学平衡的建立. 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 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 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 般规律. 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 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 作用。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知识梳理 1.可逆反应

[辨易错] (1)2H2+O22H2O为可逆反应。 (2)Pb+PbO2+2H2SO42PbSO4+2H2O为可逆反应. (3)2 mol SO2和2 mol O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2SO2(g)+O2(g)2SO3(g),平衡时的O2物质的物质的量为1 mol。() [答案](1)×(2)×(3)×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 (2)建立 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如下:

以上过程可用如图表示:;若开始加入生成物,从逆反应建立平衡,则v.t图像为 .因此,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可以从正反应建立,也可以从逆反应方向建立,也可以从正、逆两反应方向同时建立,即平衡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 (3)特征 注意:化学平衡状态的两种标志错误! [辨易错] (1)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不变,反应停止. (2)从正反应建立平衡的过程中,平衡前v正大于v逆。 (3)对于N2(g)+3H2(g)2NH3(g)反应,当v正(N2)=v逆(NH3)

(浙江选考)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7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2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教学案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考点分布] 知识内容考试 要 求 2016年2017年2018年 2019 年 2020年 4 月 10 月 4 月 11月4月11月4月1月(1)化学反应的 限度 b T12 T12 T1 2 T17 T21 (2)化学平衡的 概念 b T12 T12 T1 2 T14 T14 T21 (3)化学平衡状 态的特征 b T12 T12 T1 2 T14 T14 T17 T21、 T29(1) ①(4)自发反应的 概念 a (5)熵变的概念 a T30(二 )(1) (6)用熵变、焓 变判断化学反 应的方向 c T30( 1) (7)化学平衡常 数 b T30(一)( 2) T29(1) ② (8)反应物的转 化率 b T30 (1) T2 1 T16、 T21、 T30(一 )(1) T22 T22、 T30(一)( 1)(3) (9)化学平衡常 数与反应限度、 转化率的关系 c T30( 1) T3 0( 2) T30(二 ) T30(一)( 2) T29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一、自发反应 1.自发过程 (1)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借助外力作用就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2)特点 ①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释放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转变为无序的倾向性(无序体系更加稳定)。 2.自发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就能自发进行的反应称为自发反应。 二、熵、熵变 1.熵的概念 熵是衡量一个体系混乱度的物理量。用符号S表示。 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熵值,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熵值也不同,一般规律是S(g)>S(l)>S(s)。 2.熵变的概念 熵变是反应前后体系熵的变化,用ΔS表示,化学反应的ΔS越大,越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三、用熵变、焓变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1.熵变与反应方向 研究表明,对于化学反应而言,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一个因素是体系的混乱度。大多数自发反应有趋向于体系混乱度增大的倾向。 2.焓变与反应方向 研究表明,对于化学反应而言,绝大多数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体系能量降低得也越多,反应越完全。可见,反应的焓变是制约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另一个因素。 3.综合判断反应方向的依据 (1)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 (2)ΔH-TΔ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3)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题组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1.实验证明,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对此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放热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 B.所有的自发反应都是放热的 C.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种重要因素 D.焓变是决定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唯一判据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