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2.1《化学反应的方向》(第2课时)教案 鲁科版选修4

(第二课时)

【题1】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D )

A.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B.ΔS 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C.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ΔS 为正值

D.如果ΔH 和ΔS 均为正值,当温度升高时,反应可能自发进行

【解析】大多数放热反应可自发进行,但有些放热反应需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引发反应,如炭的燃烧等,故A 错。ΔS 为正值,即熵值增加的变化,不一定是自发反应,如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B 错。反应前后物质的量是否改变与熵值增加与否无必然关系,故C 错。而对D 选项,当ΔH 和ΔS 均为正值时,温度越高则T ΔS 越大,故ΔH -T ΔS 可能小于零,所以反应可能自发进行。

【题2】反应CH 3OH(l)+NH 3(g)=CH 3NH 2(g)+H 2O(g)在某温度自发向右进行,若其 |ΔH|=17kJ •mol –1,|ΔH -T ΔS|=17kJ •mol –1,则下列正确的是(A)

A. ΔH > 0,ΔH -T ΔS < 0

B. ΔH < 0,ΔH -T ΔS > 0

C. ΔH > 0,ΔH -T ΔS >0

D. ΔH < 0,ΔH -T ΔS < 0

【解析】当此反应在某温度下自发向右进行时,ΔH -T ΔS < 0,即ΔH -T ΔS <-17kJ •mol –1,因此排除B 、C ,由于正反应方向是熵增加的反应,即ΔS > 0,故只有ΔH > 0时,才可能满足条件。

【题3】下列反应中,ΔS 最大的是(A )

A.CaCO 3(s)=CaO(s)+CO 2(g)

B.2SO 2(g)+O 2(g)=2SO 3(g)

C.N 2(g)+3H 2(g)=2NH 3(g)

D.CuSO 4(s)+5H 2O(l)=CuSO 4•5H 2O(s)

【解析】对同一物质来说,S(g)>S(l)>S(s),B 、C 、D 均为熵减少的反应,即ΔS 均小于零;只有A 是熵增加的反应,故选A 。

【题4】已知下列反应在常温下均为非自发反应,则在高温下仍为非自发的是(D )

A.Ag 2O(s)=2Ag(s)+21O 2(g)

B.Fe 2O 3(s)+ 23C(s)=2Fe(s)+ 2

3CO 2(g) C.N 2O 4(g)=2NO 2(g) D.6C(s)+6H 2O(l)=C 6H 12O 6(s)

【解析】在与外界隔离的体系中,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大,这个原理叫做熵增原理。在用来判断过程的方向时,称为熵判断依据。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S(g)>S(l)>S(s)。A 、C 都是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即ΔH>0,又是熵增反应,即ΔS > 0,因此当高温时可能有ΔH -T ΔS < 0,故在高温下可自发进行,而B 也是熵增反应,也是吸热反应,同A 、C 一样在高温下可自发进行。D 是熵减小反应,温度越高,则ΔH -T ΔS 的值越大,因此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

【题5】某反应2AB(g)C(g)+3D(g)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其逆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 、ΔS 应为(C )

A.ΔH < 0,ΔS > 0

B. ΔH < 0,ΔS <0

C. ΔH > 0,ΔS > 0

D. ΔH > 0,ΔS < 0

【解析】反应自发进行的前提是反应的ΔH -T ΔS<0,与温度有关,反应温度的变化可能使ΔH -T ΔS 的符号发生变化。ΔH > 0,ΔS < 0,在任何温度下,ΔH -T ΔS>0,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ΔH> 0,ΔS <0,在较低温度下,ΔH -T ΔS<0,即反应在降低温度时才能发生。ΔH < 0,ΔS < 0,若使反应自发进行,即ΔH -T ΔS<0,必须提高温度,即反应只有在较高温度时自发进行。ΔH < 0,ΔS > 0,在任何温度时,ΔH -T ΔS<0,即在任何温度下反应均能自发进行。

【题6】水的三态的熵值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C )

A.S(s)>S(l)>S(g)

B. S(l)>S(s)>S(g)

C. S(g)>S(l)>S(s)

D. S(g)>S(s)>S(l)

【解析】按H 2O(g)→H 2O(l)→H 2O(s),水分子的排列越来越有序,水分子的运动范围越来越小,故混乱度越来越小,其熵越来越小。

【题8】已知2CO(g)CO 2(g)+C(s),T =980K 时,ΔH -T ΔS =0。当体系温度低于980K 时,估计ΔH -T ΔS 的正负号为 ,所以CO 将发生

反应,当体系温度高于980K 时,ΔH -T ΔS 的正负号为 。在冶金工业中,以C 作为还原剂温度高于980K 时的氧化产物是以 为主,低于980K 时以 为主。

【解析】由CO 气体反应生成CO2气体和C 的反应是一个熵增反应,即ΔS > 0。因此由T =980 K 时ΔH -T ΔS =0知,当T<980 K 时,ΔH -T ΔS<0;当T>980 K 时,ΔH -T ΔS>0。

【题9】有A 、B 、C 、D 四个反应:

则在任何温度都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 ;任何温度都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 ;另两个反应中,在温度高于 ℃时可自发进行的反应是 ;在温度低于 ℃时自发进行的反应是 。

【解析】对反应B ,则在任何温度下,ΔH -T ΔS<0,故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同理可分析反应C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对A 、D 两反应可代入数据计算,可知A 温度必须高于350 K 时,可自发进行,D 温度必须低于111.4 K 时可自发进行。

【题10】下列反应:

①C(s)+O 2(g)=CO 2(g) ②2CO(g)+O 2(g)=2CO 2(g)

③NH 4Cl(s)=NH 3(g)+HCl(g) ④CaCO 3(s)=CaO+CO 2(g)

按ΔS 减小的顺序排列为 ③④①② 。(填写序号)

【解析】我们知道同种物质S(g)>S(l)>S(s)。③是1种固体变成2种气体的反应,ΔS 很大;④是1种固体变成1种气体和1种固体的反应,ΔS>0,但增加值比③小;①是一种固体和一种气体生成一种气体的反应,属于熵减小反应;②是两种气体生成一种气体的反应,属于熵减小反应,且减小程度比①大。

【题11】已知温度为298K 时,氨的分解反应: 2NH 3(g)=N 2(g)+3H 2(g)

ΔH =92.38 kJ •mol –1 ΔS =198.26 J •mol –1•K –1

(1) 在298K 时,能否自发进行?

(2) 欲使上述反应方向逆转,对温度条件有何要求?

【解析】通过ΔH -T ΔS 计算可知,ΔH -T ΔS =33.3 kJ •mol –1,不能自发进行;设在温度为x

时可自发进行,则有T>111

K

mol kJ 19826.0mol kJ 38.92S H ---∙∙∙=∆∆=466 K 。 【题12】已知温度为298 K 时,反应:

CH 4(g)+4CuO(s)=CO 2(g)+2H 2O(l)+4Cu(s) ΔH =-261.11 kJ •mol –1

ΔS =129.27 J •mol –1•K –1

(1) 常温、常压下,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2) 500 K 时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解析】ΔH -T ΔS =-299.65 kJ •mol –1 ,能自发进行。因为ΔH < 0,ΔS > 0,在任何温度时,ΔH -T ΔS<0,即在任何温度下反应均能自发进行。所以在500 K 时也可自发进行。

【题13】已知数据:Sn(白)Sn(灰),ΔH =12.94 kJ •mol –1

ΔS=44.36 J•mol –1•K –1,求反应Sn(白)Sn(灰)的转化温度。

【解析】ΔH-TΔS可计算得到T>291.7K。

【题14】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298 K时,由单质生成Fe2O3的

ΔH=-824 kJ•mol –1 ,且ΔH-TΔS=-742.2 kJ•mol –1,用计算说明在-150℃的空气中铁是否可能发生锈蚀?

【解析】常温下,T=298 K,ΔH-TΔS=-824 kJ•mol –1-298 K ΔS=-742.2 kJ•mol –1,解得ΔS=-274.5 J•mol –1•K –1。在-150℃时,ΔH-TΔS=-790.2 kJ•mol –1,故反应能自发进行。

【题15】汽车尾气的净化反应:2NO(g)+2CO(g)=N2(g)+2CO2(g)

在298 K,100kPa时,ΔH=-113.0 kJ•mol –1 ΔS=-145.3 J•mol –1•K –1

通过计算说明该反应在室温下能不能自发进行?

【解析】T=298 K,ΔH-TΔS=-69.7 kJ•mol –1,故常温下能自发进行。

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全册教案

课题: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课本:化学反应原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知识与技能: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描述与反应条件有关;通过中和热的实验,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测定原理和方法;通过反应焓变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和反应焓变的关系;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了解燃烧热的概念,体会热力学的严谨性;通过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焓变,了解反应焓变与变化途径无关,仅仅与状态有关;通过键能的变化求算反应焓变,了解物质的结构与其能量变化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对比、分析、思考等方法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通过反应焓变概念的学习,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分析、迁移等思维方法来建构新的概念;通过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焓变的过程,体会数学、物理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注意理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实验成功的喜悦,感悟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思考带给人的愉快情感体验,感悟化学学科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反应热概念的含义;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以及反应焓变的计算。 教学难点:反应焓变的计算 课时安排:共五课时(新课3课时复习练习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从物质结构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 生成,因此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通过过去对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化学能可以与多种形式的能量发生转化,其中最普遍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因此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板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投影】

高二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一、自发过程与自发反应 1.自发过程 (1)含义:在确定条件下,不用借助于外力就可以自动进行的过程。 (2)特点:①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体系对外部做功或者释放热量)。 ②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从有序自发转变为无序的倾向。 2.自发反应 在给定的一组条件下,一个反应可以自发地进行到显著程度。 二、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 1.焓判据(能量判据) 放热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降低,因此具有向最低能量状态进行的倾向,科学家提出用焓变(能量改变)来推断反应进行的方向,这就是焓判据(能量判据)。 2.熵判据 (1)熵:用来度量体系混乱程度的物理量。熵值越大,混乱程度越大。符号为S。单位:J·mol-1·K -1。 (2)熵值大小的比较: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大小为S(g)>S(l)>S(s)。 (3)熵增原理:在与外界隔绝的体系中,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大,即熵变(符号ΔS)大于零。 (4)熵判据:用熵变来推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3.复合判据 过程的自发性只能用于推断过程的方向,不能确定过程是否确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的速率。综合考虑焓判据和熵判据的复合判据,将更适合于全部的过程,只依据一个方面来推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是不全面的。 学问点一自发过程与自发反应 1.下列过程是非自发的是() A.水由高处向低处流B.自然气的燃烧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D.水在室温下结冰 答案 D 解析自然界中水由高处向低处流、自然气的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冰在室温下溶化,都是自发过程,其逆过程都是非自发过程。 2.试验证明,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对此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全部的放热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 B.全部的自发反应都是放热的 C.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D.焓变是确定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惟一判据 答案 C 解析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但并不是全部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既然说“多数”,必定存在特例,所以只能说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 学问点二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 3.碳酸铵(NH4)2CO3在室温下就能自发的分解产生氨气,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铵分解是因为生成了易挥发的气体,使体系的熵增大 B.碳酸铵分解是因为外界赐予了能量 C.碳酸铵分解是吸热反应,依据能量判据不能自发分解 D.碳酸盐都不稳定,都能自发分解 答案 A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2.1《化学反应的方向》(第2课时)教案 鲁科版选修4

(第二课时) 【题1】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D ) A.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B.ΔS 为正值的反应均是自发反应 C.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ΔS 为正值 D.如果ΔH 和ΔS 均为正值,当温度升高时,反应可能自发进行 【解析】大多数放热反应可自发进行,但有些放热反应需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引发反应,如炭的燃烧等,故A 错。ΔS 为正值,即熵值增加的变化,不一定是自发反应,如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B 错。反应前后物质的量是否改变与熵值增加与否无必然关系,故C 错。而对D 选项,当ΔH 和ΔS 均为正值时,温度越高则T ΔS 越大,故ΔH -T ΔS 可能小于零,所以反应可能自发进行。 【题2】反应CH 3OH(l)+NH 3(g)=CH 3NH 2(g)+H 2O(g)在某温度自发向右进行,若其 |ΔH|=17kJ •mol –1,|ΔH -T ΔS|=17kJ •mol –1,则下列正确的是(A) A. ΔH > 0,ΔH -T ΔS < 0 B. ΔH < 0,ΔH -T ΔS > 0 C. ΔH > 0,ΔH -T ΔS >0 D. ΔH < 0,ΔH -T ΔS < 0 【解析】当此反应在某温度下自发向右进行时,ΔH -T ΔS < 0,即ΔH -T ΔS <-17kJ •mol –1,因此排除B 、C ,由于正反应方向是熵增加的反应,即ΔS > 0,故只有ΔH > 0时,才可能满足条件。 【题3】下列反应中,ΔS 最大的是(A ) A.CaCO 3(s)=CaO(s)+CO 2(g) B.2SO 2(g)+O 2(g)=2SO 3(g) C.N 2(g)+3H 2(g)=2NH 3(g) D.CuSO 4(s)+5H 2O(l)=CuSO 4•5H 2O(s) 【解析】对同一物质来说,S(g)>S(l)>S(s),B 、C 、D 均为熵减少的反应,即ΔS 均小于零;只有A 是熵增加的反应,故选A 。 【题4】已知下列反应在常温下均为非自发反应,则在高温下仍为非自发的是(D ) A.Ag 2O(s)=2Ag(s)+21O 2(g) B.Fe 2O 3(s)+ 23C(s)=2Fe(s)+ 2 3CO 2(g) C.N 2O 4(g)=2NO 2(g) D.6C(s)+6H 2O(l)=C 6H 12O 6(s) 【解析】在与外界隔离的体系中,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大,这个原理叫做熵增原理。在用来判断过程的方向时,称为熵判断依据。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S(g)>S(l)>S(s)。A 、C 都是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即ΔH>0,又是熵增反应,即ΔS > 0,因此当高温时可能有ΔH -T ΔS < 0,故在高温下可自发进行,而B 也是熵增反应,也是吸热反应,同A 、C 一样在高温下可自发进行。D 是熵减小反应,温度越高,则ΔH -T ΔS 的值越大,因此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 【题5】某反应2AB(g)C(g)+3D(g)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其逆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 、ΔS 应为(C ) A.ΔH < 0,ΔS > 0 B. ΔH < 0,ΔS <0 C. ΔH > 0,ΔS > 0 D. ΔH > 0,ΔS < 0 【解析】反应自发进行的前提是反应的ΔH -T ΔS<0,与温度有关,反应温度的变化可能使ΔH -T ΔS 的符号发生变化。ΔH > 0,ΔS < 0,在任何温度下,ΔH -T ΔS>0,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ΔH> 0,ΔS <0,在较低温度下,ΔH -T ΔS<0,即反应在降低温度时才能发生。ΔH < 0,ΔS < 0,若使反应自发进行,即ΔH -T ΔS<0,必须提高温度,即反应只有在较高温度时自发进行。ΔH < 0,ΔS > 0,在任何温度时,ΔH -T ΔS<0,即在任何温度下反应均能自发进行。

鲁科版选修4-4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第2课时)导学案

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第2课时)导学案 鲁科版选修4-4 及给定数据判断反应方 时 熵变共同影响了化学反应方向, 一、预习新知 3、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 ⑴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依据: 1、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方向是反应的和共同影响的结果,反应方向的判据为:△H-T△S< 0 △H-T△S = 0 △H-T△S > ⑵由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可以得出,对于、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而 、的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当焓变与熵变作用相反时,若相差悬殊,

某一因素可占主导地位,若相差不大,可能对反应方向起决定作用。 ⑶讨论:已知反应 2NO(g)+ 2CO(g)= N2(g)+2CO2(g)在298K,100KPa下,其 △H = —113.0kJ/mol △S = -143.5J/mol·K ①请讨论该反应是否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请说明道理。 ②已知汽车发动机内的温度高于2000K,能否认为设计一个装置使该反应在发动机中进行?请分析说明。若假定该反应的△H 随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请计算使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最高温度。 3.适用判据应注意的问题: (1)判断反应的自发性要结合△H和△S,利用△H-T△S (2)条件是一定温度、压强下 (3)反应具有自发性,只能说明这个反应有进行的趋势,但这个反应到底能不能反应,那还要看反应进行的限度和反应进行的速率。 二、典型例题及练习 1(A级)、化学反应的自发与否可用下列哪些数据判断() A、仅用焓变 B、仅用熵变 C、仅用温差变 D、用△H-T△S 2(B级)在298K及101.325KPa下发生下列反应: ⑴ 2H2(g) + O2(g) = H2O(l) ⑵ CaO (S) + CO2(g) = CaCO3 (S) 其熵变分别为△S(1)、△S(2),则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A、△S(1) >0、△S(2)>0 B、△S(1) <0、△S(2)<0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测试题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4题) 1.可以充分说明反应P(g)+Q(g)R(g)+S(g)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A.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 C.P的生成速率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D.反应容器内的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2.温度为T0时,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Z(g)(未配平),4 min 时达到平衡,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a)所示。其他条件相同,温度分别为T1、T2时发生反应,Z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33.3(单位略) B.图(a)中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37.5% C.发生反应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υ(X)=υ(Y)=2υ(Z) D.该反应正反应的反应热ΔH<0 3.恒温恒容的清况下,反应A 2(g)+B2(g)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AB的同时生成nmolB2 D.A2、B2、AB的反应速率比为1:1:2的状态 4.(CH3NH3)(PbI3)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吸光材料,其降解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2O不是催化剂 B.H2O与CH3NH+ 发生作用,生成H3O+和CH3NH2 3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NH3)(PbI3)催化剂HI+CH3NH2+PbI2 D.及时分离出HI有利于提高产率 5.对于化学反应方向的确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焓因素和熵因素共同决定一个化学反应的方向 B.温度、压强一定时,放热反应能自发进行 C.反应的焓变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 D.固体的溶解过程与焓变无关 6.一定温度下,10 mL 0.40 mol/L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 mol/(L·min) B.4~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 mol/(L·min) C.反应至6 min时,c(H2O2)=0.30 mol/L D.反应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 7.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g)+Y(g)Z(g)+W(s) ∆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Y,上述反应的∆H增大

《化学反应的方向》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新课标)】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 ◆教学目标 1、结合学过的化学反应实例,了解自发过程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2、通过“有序”和“无序”的对比,了解熵和熵变的意义。 3、初步了解焓变和熵变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能用焓变和熵变解释化学反应的方向,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 ◆教学重难点 焓变和熵变与化学反应方向的关系,综合判据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生活中很对自然现象,如高山流水、熟透的苹果落地,其势能减少,状态趋向于稳定,能量趋向于最低,扑克、玩具散落时,“乱七八糟”,混乱度趋向于最大。其实化学反应也有类似现象,如室温下,冰块会融化;铁器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就燃烧等。,这些化学变化都是自发进行的反应,它们都有内能变化或混乱度的变化。那么,它们的变化过程又有哪些规律呢?本节课我们将进行一些探讨。 冰块融 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新知讲解】 【阅读理解】阅读教材p41、42的内容。 一、用焓判据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交流讨论】

1.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自发进行,你知道这些反应能自发进行的主要原因吗?它们有何共同特点? C3H8(g) + 5O2(g) = 3CO2(g) + 4H2O(l) △H = -2217.5kJ·mol-1 2Na(s) + Cl2(g) = 2NaCl(s) △H = -822 kJ·mol-1 4Fe(s) + 3O2(g) = Fe2O3(s) △H = -1648.4 kJ·mol-1 H2(g) + F2(g) = 2HF(g) △H = -546.6 kJ·mol-1 2.从能量角度分析它们为什么可以自发进行? 【分析1】共同特点:△H < 0 即放热反应 【分析2】放热反应使体系能量降低,能量越低越稳定 △H < 0 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讲解】研究表明,对于化学反应而言,绝大多数放热(体系能量降低)反应都能自发进行,且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体系能量降低得也越多,反应越完全。 能量判据(焓判据)∶ 自发过程的体系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H ﹤0),即△H<0的反应有自发进行的倾向 二、用熵判据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交流讨论】 是不是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观察以下自发进行的反应,分析为何能自发进行。 2NH4Cl(s)+Ba(OH)2·8H2O(s)=2NH3(g)+BaCl2(s)+10H2O(l) 2N2O5(g)=4NO2(g)+O2(g) (NH4) 2CO3(s) = NH4HCO3(s)+NH3(g) 【分析】三者都是吸热反应,说明△H <0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但自发反应不一定要△H<0焓变只是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只根据焓变来判断反应方向是不全面的。 【过渡】那么还有那些因素决定了反应的自发性呢?我们来看一下过程。 火柴的散落,扑克牌多次洗牌,墨水的扩散,固体的溶解,气体的扩散这些都是自发的过程。

2020-2021高二化学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综合测试题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综合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已知自由能△G =△H -T △S <0 时,反应自发进行。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炭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 C (s )+H 2O (g )CO (g )+H 2(g ) △H =+131.3kJ/mol ,△S =+133.7J/(K·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 B .常温下能自发进行 C .100℃下能自发进行 D .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2.某化学反应的1ΔH=-125kJ mol -⋅,11ΔS=-8kJ mol K --⋅⋅,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 ) A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 .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 .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D .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3.下列变化过程是熵增加还是熵减小。臭氧的生成:()()233O g 2O g =。( ) A .熵增大 B .熵减小 C .不变 D .熵变很小 4.在常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3NH 和HCl ,发生反应 34NH (g)+HCl(g)NH Cl(?)ΔH=-akJ/mol(a>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现象为产生白雾 B .该反应的ΔS>0 C .该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始终不变 D .任何温度下,该反应均能自发进行 5.下列不属于自发进行的变化是 ( ) A .红墨水加到清水使整杯水变红 B .冰在室温下融化成水 C .NaHCO 3 转化为 Na 2CO 3 D .铁器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6.250℃,101 kPa 时,2N 2O 5(g )=4NO 2(g )+O 2(g ) △H =+56.76 kJ/mol ,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其自发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科版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1_《2。1。1反应焓变、熵变与反应方向》精品教案

《2.1.1反应焓变、熵变与反应方向》精品教案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化学反应存在方向问题的感性认识,知道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有些反应容易进行而有些反应不能进行;有些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不能进行的反应在加热或者加压条件下则可以进行。在此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方向问题,通过分析最常见的等温、等压条件下决定反应方向的因素,介绍理论判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发生,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发生的意义、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热力学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 本节以化学反应的方向问题为主线索,以学生熟悉的汽车尾气治理反应为切入点,开门见山地提出化学反应存在方向问题。首先由上一章的热化学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并建立起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有关的概念;然后从学生熟悉的几种化合物的溶解现象着手引入熵这一新的物理量,引导学生建立起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有关的概念;最后归纳为一个思想:化学反应的方向既与反应焓变有关,也与反应熵变有关,两者共同影响着反应方向。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分析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的方向,了解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有关,但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反应的熵变与反应的方向,了解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有关,但也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 理解焓变和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学生复习上一章的热化学知识,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联想质疑】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它们是现代化城市中的重要大气污染物。 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比氧气快250倍。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亲合后生成碳氧血红蛋白,从而削弱血液向各组织输送氧的功能,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应、理解、记忆力等机能障碍,重者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一氧化氮对人体特别是对呼吸系统有危害。 【投影】播放视频——了解机动车尾气污染。 【联想质疑】为了减轻大气污染,人们提出通过以下反应来处理汽车尾气的想法。

高中化学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2.4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教案 鲁科版

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2.4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教案鲁科版选修4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2.4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教案鲁科版选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2.4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教案鲁科版选修4的全部内容。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2.了解应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化工生产条件的思路和方法,体验实际生产条件的选择与理论分 析的差异; 3.通过对合成氨适宜条件的分析,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控制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 用。 过程与方法: 在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速率等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带领学生选择适宜的反应条件,引导学生考虑合成氨生产中动力、设备、材料生产效率等因素,寻找工业合成氨生产的最佳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化学反应原理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的价值的认识,从而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点: 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教学难点: 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教学过程: 【提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 【注意】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看看如何利用化学反应的有关知识将一个化学反应实现工业化,我

鲁科版选修四《化学反应的方向》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科版选修四《化学反应的方向》教案及教学 反思 本教案适用于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的方向》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掌握化学反应的方向性,以及掌握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本教案旨在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实验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独立性。 教案设计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了解化学反应的方向性,掌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转 化关系和影响因素。 2.掌握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如物质浓度、温度、催 化剂等。 3.学习催化机理的相关知识,了解催化剂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 4.掌握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理解反应速率和反应级 数的概念。 5.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 验设计能力。 课程安排 本课程分为两部分:理论和实验。理论部分包括反应方向性、影响因素、催化机理和反应速率等内容;实验部分则以观察实验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理论部分 反应方向性 1.介绍有关化学反应方向性的知识。 2.讲解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转化关系,以及如何判断反 应产品的主次。 3.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包括动态平衡、平衡常数等。影响因素 1.讲解温度、浓度、压力等影响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 和方向的影响。 2.讲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包括活化能的 降低、表面活性等。 催化机理 1.介绍催化剂的基本知识,如种类、性质、制备等。 2.解释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和方向的影响,如表面 活性、催化机理等。 反应速率 1.介绍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等。 2.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如浓度、温度、表 面积等。 实验部分 实验一:观察反应方向性的影响因素 1.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化学反应的方向性 和影响因素。 2.实验步骤:加入不同的反应物,观察反应结果,并 判断反应方向。

高二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课程纲要(鲁科版)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课程类型:选修 教学材料: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课程名称:化学反应原理(选修) 授课时间:23课时 授课对象:高二理科生(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 【课程内容】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及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能用焓变和墒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其计算,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了解溶液pH;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了解离子反应的特征;了解中和滴定实验的基本操作。 【课程目标】 1、学会一种方法:通过对假设、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掌握探究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2、形成一种理念: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与抽象概括,逐步形成化学反应的基本理念——平衡、守恒、强弱转换、物质趋向稳定、主要矛盾等 3、认识定量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对数据去伪存真得出规律,学会分析实验数据与图表,归纳、抽象、概括、推理得出一般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解释身边的问题与现象、设计实验探究问题的本质。 4、掌握一些基本操作:通过中和滴定实验,掌握中和滴定试验的操作方法及误差分析方法 5、了解一些应用:如反应热、电化学、速率平衡、水解等等 6、养成一种态度: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课程实施】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7课时) 1.教材重难点分析:

《化学反应的方向》第二课时过程与效果评价分析

《化学反应的方向》第二课时过程与效果评价分析 一、课前预习效果评价: 本部分共5小题,全部为判断题,重点考察学生课前预习情况,题目以基础知识为主,能力层次限于了解。实际答题情况见下表: 通过对本表的分析可以看出,通过课前的自学,学生充分的运用了课前导学提纲,对知识进行了初步的认知。对本节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课堂学习效果评价 本部分包括两部分内容: 1.当堂检测。此部分共4道小题,全部为选择题。用于评价学生当堂接受情况。题目比基础知识稍加变化,能力层次以理解为主,涉及少量应用。学生答题情况见下表: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较好的完成了学习目标,但极少数同学在知识的应用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需要及时弥补。针对以上情况,我采取了“老师包组长,组长包组员,组员促组长”的分层承包,相互促进的学习模式,通过课后作业反馈,收到了较好的提升效果。 2.课后作业反馈。课后作业分为两道题目。第一道为开放性练习用于反馈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并通过开放性习题的形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完成方式更加活泼,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第二题为预设情境的预习作业,通过预设情境激发学生预习的内在动力,并检查预习效果。 从作业完成的情况分析,学生很好的达到了题目预设目的,并进而对已有知识框架进行了完善与加深。很好的构建起了新的知识网络。 附作业内容: 作业一:请同学们课后搜集资料(常见反应)分析: 1.这些反应哪些是自发进行的?哪些是非自发进行的? 2.在自发进行的反应中哪些焓判据起主导作用?哪些熵判据起主导作用?哪些是两个判据综合作用的结果? 完成下表: 3.通过以上的资料分析你认为影响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因素是否只有焓变和熵变? 作业二:情境练习预习本节剩余部分内容完成本题: 冬天降临的时候,驻守在彼得堡的俄军换装,发棉衣服时发现,成千上万套的棉衣服上,所有的扣子都没有了。俄皇知道了这件事,大发雷霆,传令,要把负责监制军服的大臣问罪。 这位大臣明知道,所有军服都是钉了用锡做的扣子的,可为什么都丢了呢?他拿过几套衣服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2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第2课时 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教案 鲁科版必修2

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2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2课时 【教学模式】诱思探究、讨论归纳法。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二章第二节的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属于化学反应原理的范畴,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过程的入门性知识;同时,本节内容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本节内容包括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状态两个部分。化学平衡状态的分析借助于前一课时的知识,并为《化学反应原理》中的深化学习做好了知识储备,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限于学习时间,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不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可逆反应的转化率,不学习化学平衡移动等内容。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可逆反应,知道化学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 2.结合能总结出化学平衡概念,能描述化学平衡的特征,并能进行简单的平衡状态判断。 过程与方法: 通数据和图像分析,掌握可逆反应的特点和化学平衡的定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征。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白板。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投影 1.化学反应快慢的定义?公式?单位? 2.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新课引入】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接触的许多的化学反应一般进行都很完全。例如,镁条燃烧 只剩下白色的生成物氧化镁;氯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等,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能进 行的很完全呢?

高中化学_第1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引入】同学们都用过铅笔,咱知道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是碳元素构成的单质,那由碳构成的单质除了石墨还有什么?金刚石价格很贵。咱们都听过点石成金的故事,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把便宜的石墨转变为金刚石?那这个反应到底能不能发生呢?先不急着下结论,学完这节课,我们就可以自己判断石墨到底能否转化为金刚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化学反应的方向这一节。 【老师】现在天气转凉了,刚刚同学们进来的时候,我观察到多数同学都穿上了毛衣。说到这里,同学们家里冬天是怎么取暖的呢?为什么咱们会感受到热量的变化呢? 【生】回答。 【师】热量是怎样传递的? 【生】回答。 【师】我们把在一定条件下无需外界帮助,一经引发即能自动发生的过程称为自发过程。 生活中这样自发进行的过程还有很多,有同学可以举出例子来么? 【师】从能量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生】回答。 【过渡】咱们化学上也有很多自发进行的反应。你能根据自发过程总结出什么是自发反应么? 【生】回答。 投影展示: 这些自发反应共同点是什么? 【生】回答。 【师】那是否能够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呢?投影: 19世纪的化学家曾认为:放热反应自发进行,如果是吸热反应不自发进行。

若要看一个结论是否正确,就要证明和证伪。证明:证明凡符合假设的所有情况都能得出结论。证伪:要证明一个假设不成立,只需有一个反例即可。同学们想要证伪还是证明? 【探究活动】现在我这里有碳酸氢钠、盐酸、碳酸氢钠和醋酸以及相关仪器,请同学来动手设计实验方案,要注意操作规范。 【师】通过上述探究,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回答。 【师】也就说并不是像十九世纪化学家说的放热反应就可自发进行。同学们对于他们的结论给出怎样的修改意见呢? 【生】回答。 在咱们的化学反应里,像这样的吸热但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也有不少。投影: 【师】这些反应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生】回答。 【老师】很多同学找到了说它们都产生了气体,为什么产生气体会推动反应的进行呢?是什么因素推动了吸热反应的自发进行?其实跟我们下面要学的物理量“熵”有关。先来看一下熵——新的物理量熵。 大小判据: (1)混乱度越大,熵越大。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化学苏教版高中选修1(新课标】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就是可逆反应,通过回顾以往所学过得可逆反应,归纳总结出可逆反应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可逆反应的理解,从而为化学平衡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教材通过高炉炼铁实例让学生感知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通过可逆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变化图像及可逆反应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引导学生总结化学平衡的特征。为后面化学平衡移动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从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认识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熟知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建立化学平衡状态判断方法的思维模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可逆反应的特征。 2.从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结合图像理解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何为可逆反应?回顾我们学过的可逆反应有哪些? N2+3H22NH3 Cl2+ H2O ⇌ HCl+HClO 2SO2+O22SO3 …… 二、讲授新课 【思考】1.在容器中充入SO2和18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 +O22SO3,一段时 间后,18O原子存在于哪些分子中?原因是什么? 答案:SO2、O2、SO3分子中都可能存在18O原子。 SO2与18O2反应生成SO3,所以SO3中有18O原子,该反应是可逆反应,生成的SO3同时又有部分分解,分解出的SO2和O2中也会有18O原子。

2.对于可逆反应2SO2+O22SO3,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2 mol O2,能否生成2 mol SO3?原因是什么? 答案:否。 要生成2 mol SO3,必须2 mol SO2完全反应,而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即使O2过量,也不能将SO2完全转化成SO3。 【新课讲解】可逆反应 【讲解】1.概念 在相同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NH3 + H2O ⇌ NH3·H2O ⇌NH4++ OH- 2.特征 双向性:可逆反应分为方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 双同性:正逆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同时进行。 共存性: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 【讲解】不可逆反应 有些反应因逆反应进行程度太小而可忽略,正反应几乎完全进行到底,一般认为这些反应不可逆。 如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氯气与溴化钠溶液生成溴单质和氯化钠等。【交流讨论】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为:Fe2O3+3CO === 2Fe+3CO2,从炼铁炉口排出的尾气中总是含有一定量的CO。 100多年前,人们曾认为这是由于CO与铁矿石接触时间不够的缘故。为使反应进行得完全,当时曾耗巨资改建高炉,通过增加炼铁炉的高度以延长CO和Fe2O3的接触时间,结果尾气中CO的体积分数并未减少。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讲解】炼铁反应的进行是有限度的 高温下,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同时,铁与二氧化碳也能生成氧化铁和一氧化碳。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强调】研究化学反应,不仅要明确反应的方向,还应关注反应进行的限度。 【交流讨论】如图分别为可逆反应进行过程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观察这两幅图,与同学交流讨论下列问题:(展示图片:左图为可逆反应中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右图为可逆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教案鲁科版选修4(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教案鲁科版选修4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教案鲁科版选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向教案鲁科版选修4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方问 【教学目标】 1。了解熵变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存在熵变。 2.了解熵变与反应方向的关系,能利用熵变判断反应方向. 3。在分析问题中能够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并最终了解热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出示课件用一体机展示几组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 从直观上 了解有序 到无序的 变化过 程,获得 直观认识 板书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另一因素:体系的混乱 度。 一、熵——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的物理量。 符号:S 单位:J·mol-1·K-1 意义:K值越大,体系的混乱度越大 思考:从熵的单位 分析熵值的大小与 哪些因素有关? 理清本节 课知识脉 络,使学 生易掌握 小结1。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时熵值大小:S(g)>S(l) >S(s) 2.与温度有关: S(高温)>S(低温) 学生思考,并讨论 总结出熵变化的规 律 从规律的 总结过 程,提高 学生的思 维能力, 并易于学 生理解掌品红在水中扩散 熵值 最大 熵值最 小 【结论】同一物质的熵值:气态>液态>固态

高中化学高二选修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练习:第2章_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2.2.2

课时训练9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基础夯实 1.对平衡CO2(g)CO2(aq)ΔH=-19.75 kJ·mol-1,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A.升温增压 B.降温减压 C.升温减压 D.降温增压 解析: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要使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可以降低温度,同时还可增大压强。 答案:D 2.(2015天津理综,6)某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g)和2 mol Y(g)发生反应: X(g)+m Y(g)3Z(g) 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 mol 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m=2 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1 解析:运用三段式求算m。设转化的X的物质的量为n。 X(g)+m Y(g)3Z(g) 起始(mol) 1 2 0 转化(mol) n mn3n 平衡(mol) (1-n) (2-mn) 3n 据:(1-n)∶(2-mn)∶3n=30%∶60%∶10% 求得:n=0.1,m=2。 由m=2知,A项正确;由第二次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不变可知两次平衡所处温度相同,则B项正确;由m和n的数值及起始量可计算出X、Y二者的平衡转化率都为10%,C项正确;第二次平衡时,c(Z)==0.2 mol·L-1,D项错误。 答案:D 3.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2HBr(g)ΔH<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a与b的关系是() A.a>b B.a=b C.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