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方式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双减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方式研究》课题

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时代背景

“双减”政策的根本目标应该是要充分地维护学的正常教学秩序,纠正传统的“超负荷”现象。“双减”政策在保证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规范学校的日常教学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客观上说明了“双减”的重要性。道德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推进学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发展。

从全面推进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来看,“双减”的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对传统道德教育的外在表现方式的改变和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宗旨观念的革新。这是因为“双减”政策在客观上需要学教师采取多种途径,以缓解少年儿童的学业负担,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要使上述教育方针的目的达到,需要教师能够灵活地改变传统的道德实践方式,并与学实行“双减”的方针相结合,善于运用更加灵活的思维方式,达到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培养和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

加强德育教育是“双减”政策落实的应有之义。“双减”之后,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学生自由时间相对增多了,课后服务的形式不断丰富,统筹整合了家校社等各方面的资源力量,更加关注减负增质和德育教育,为德育教育开展提供了更多时间和广阔空间。

加强德育教育是“双减”政策落地的迫切要求。传统的升学考试评价制度是以分数衡量优劣,对学生德育教育影响较大,导致失德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引发社会问题。思想品德不合格,是危险品。因此,实施“双减”是对教育过于功利的纠正,是重视育人、让教育正本清源的一个重要措施,特别是对深化德育教育是一个重大契机,“双减”政策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来培养学生,给小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有效减少品行不端情况的发生,为小学生成长积蓄前行的力量。

加强德育教育是“双减”政策落地的重要保障。“双减”政策立足于推动人的

全面发展,能够促进学校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和家长转变育人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做到五育并举,落实“五项管理”,更好地实现小学生思想启蒙与精神塑造,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家长的思想水平也会得到提升,加强德育教育与“双减”政策落地相互促进,从而促进“双减”政策更好地落实到教书育人全过程。

新的历史时期,学生在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劳动条件与内容等也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学校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地位、作用与实施一直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创新必将引起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学习与工作等方面迅猛的发展和变化,处于这种新环境下,开发和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新课程理念,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具有个性化学校的办学特色,从而逐渐改变学生学习和进步方式、教师教学和成长方式、学校教育和发展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实行的综合学习活动,是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门新型的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展开这项活动学科领域的知识可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够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启发学生潜能,对于学生体验人生、注重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有着重大而长远的意义。

学习方式不但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信息交流、情感交融、观点沟通的活动结构。所以,探究学习方式最核心的问题是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升华的方式以及价值观点的建构。

3、国家对人才的要求

课程改革提出要增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新课程特别强调超越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克服过于依赖知识传递的接受性的单一化弊端,主张在接受性学习的基础上,有效地渗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学习,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话来说,就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4、学校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联系

我校是荆门市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学校,学校历来重视这项课程,注重研究性学习的展开。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校教师的综合实践课例《家乡的油菜花》、《我们的新农村》、《走近奶水牛》等,多次在省市获一等奖,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丰硕,累积了大量的素材和案例,在此基础上,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方式的研究,有利于学生实践水平的增强和课程的外延性扩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倡导一种“非指导教学”、“自由学习”、“自我指导的学习”等教学观点。

美国心理家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法、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理论等等,都充分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教育心理学依据:

认知教育理论布鲁纳的发现法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我们展开研究的理论依托。

3、课程理论依据:

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当中,明确地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把它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充分肯定了“自主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三、课题的界定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具体的学习方式,分成两个层次来界定。一是把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的本质规定性,以此为基础实现多样的学习方式的优化与整合。二是落实程序性方法。程序性方法分为三个环节,即活动准备阶段的方法、活动操作阶段的方法和活动总结交流阶段的方法。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活动方法,比方关于准备阶段的程序性方法,设计问题的提出与问题分解、活动目标的设计与活动方案的制定、分组与合作的方法等,目的在于切实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规划水平、组织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通过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社区活动中深入展开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水平。

3、自主性学习的出发点与归属是社会。家庭教育是起始,学校教育是中坚,社区教育是统整。故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已成立的环保中队、交警中队、消防中队、德育基地等阵地建设组织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使学校、家庭、社区相互协调发展发挥最正确的育人功能。

4、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服务于社会,而参与感是化个性思维为集体智慧的社会化的功能的实践,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行为和社会归属感和义务感和责任感。

5、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研究自主学习的方式、模式、途径,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为自主学习方式的实施,特别是农村小学展开自主学习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引以为诫的教训。

五、课题研究方法及对象

1、研究方法

准备阶段:文献研究,调查问卷,座谈、个别访谈和观察等方法。

实施阶段:主要以行动研究法,实践研究法,实践反思法和个案研究法为主。

总结阶段:经验总结法

2、研究对象

此次课题研究中,确定了我校三至六年级500多名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参与性原则:注重学生亲自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同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并自觉参与评价。

过程性原则:在综合实践活动展开过程中,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水准、投入水准等表现。

综合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由4个局部组成,而各局部的教学目标又包含各自的认知、情感、技能和水平等要求,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方式应是综合而全面的。

激励性原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持续促动学习水平的发展。

七、课题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为更有效地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验研究及实施工作,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负责人,负责对课题的展开实行统一协调,带动研究小组展开研究工作。教务处负责教师培训、课题的组织与落实、课题档案管理工作。大队部负责开辟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工作,落实好活动基地。

2、增强理论学习

教师本身是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水平提升、素质提升和潜力表达,能够使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及研究性学习的展开获得最直接的效益。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博学、敏锐、热情、宽容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对学生来说是人生的财富,教师的视野牵引着学生,教师的情感感染着学生,而这个切都是潜移默化的优质课程资源,所以我们把学习放在首位。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没有教育科研理论指导的教育科研活动,只能是盲目的实践。以前我们往往凭经验实行教学,最薄弱的恰恰是理论的积淀。我们课题组成员先后学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纲要》等教育理论,还邀请其他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先进工作者到我校作讲座。我们坚持自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到提升自身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升了学习理论的积极性。

3、把握学生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的现状

对学生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的准确把握是本课题研究的基础,我们通过课堂观察、个别座谈、发放家长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实行了初步的理解。

就学习方式来说,我们发现应试的取向是增强了而不是减弱了。绝大局部学生习惯于从书本到书本,从公式到公式,习惯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不能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于机械重复练习,而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使用;习惯于独立作战,而不能主动寻求合作,在互相启迪中解决问题;乐于

接受教师讲解,而不能主动探究。

就生活方式来说,绝大局部学生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凡事都要父母协助解决,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关心,对社会问题缺乏热心,对他人缺乏爱心,做事缺乏恒心。主动获取信息,与别人交流、交往的水平较差。在心理上,往往表现为自负、焦虑、意志力薄弱,好奇心不强。

(二)实施阶段

进入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组成员积极在教学第一线展开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注重、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力求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强调学生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掌握科学方法。课题组定期举办课题研究实施情况的研讨交流活动,尤其是展开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讨活动,实行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努力取得研究的预期效果。

1、班级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研制。班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是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主题后,由教师主持制定的班级活动计划。其基本框架为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班级活动方案的研制,说明活动实施步骤与活动方法的确定。

2、活动主题的系列开发。不同的年级,主题的大小、难易水准有所不同。作为班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形成主题系列,它将有利于学生研究活动的深入,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对主题的自主开发,有利于主题的生成。

xx年开发的活动主题有:我和爸爸妈妈的故事、我的成长日历、我的家等,主线:理解自我——理解家庭。

xx年开发的活动主题有:小小设计师、自己动手来洗衣、家乡的油菜花、理解动植物、赶集、环保等。主线:注重自我成长——注重自然。

xx年开发的活动主题有:绿化校园一角、走近奶水牛、注重残疾儿童、放风筝、节约从我做起等。主线:注重生活——注重社会。

3、组织学生经历主题的探究、体验、操作活动。组织学生实行主题探究活动,使学生在经历中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基本要领,学会对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十分有用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譬如小组课题的研究过程中,

小组活动任务的确定、学生如何分工、怎样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如何通过每人的活动形成小组研究成果,学生每经历一次主题探究活动,他们的设计、组织、操作、管理水平就是一次锻炼和提升。看看学生制定的小组活动计划,我们就能理解学生在活动中做了些什么。

附:小组活动计划

研究任务:理解风筝

活动目的:通过对风筝的研究,理解风筝、理解制作风筝的材料、风筝的历史以及风筝的作用等;学习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方法;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水平和合作水平。

活动过程:

1、放风筝。

2、收集资料(主要场所:书店、图书馆、计算机上网)

3、整理资料、分类

4、评价个人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

5、整理小组交流情况,并写出个人体会。

活动方法:查报纸、上网、查书、采访

人员分工:(略)

4、学生活动过程的指导。学生实行的主题活动,是在教师的直接参与下,通过教师精心的指点才得以顺利实现的。每一个活动环节,比方选择课题、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收集活动资料、资料的整理分析、撰写活动报告以及最后的活动展示、活动拓展等都有教师精心指导的痕迹,特别是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使用,教师的指导意义更加明显。教师在学生活动中指导什么,如何指导?我们来看看“绿化校园一角”收集资料的过程:

3月10日上午,我带着的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走出校门,实行了半天的采访活动。我们这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向社会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的人士理解他们对校园绿化的理解、建议等。同时通过此次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水平,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合性。

早晨8:30,同学们早早来到学校,很多同学见到我就说:“陈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去做采访。”“您准备带我们到哪些地方?”“菜市场来往的人多,我

们到菜市场去采访吧。”大家盼望出去采访的心情非常迫切。因为同学采访没有经验。在团林集镇上实行采访时,大家寻来找去,总是找不到采访对象,有些同学虽然确定了采访目标,因为担心和害怕,又不敢上前接触被采访者。在学生束手无策的时候,我走到四位同学的跟前对他们说:“来,我带你们采访吃早点的老爷爷。”四位同学紧跟其后来到老爷爷面前,我对老爷爷说:“老爷爷您好,我们是团林小学的,我们这些同学想请教您几个问题。”老爷爷非常乐意,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老人都一一作了回答。第一次采访成功,给了大家极大的勇气,其他同学也模仿他们的样子走进了人群……

在采访的过程中,不时出现一些小插曲,譬如同学采访时被拒绝,采访途中因被采访者要接待顾客使采访中断,有些被采访者对校园绿化漠不关心等等。这些都给采访活动增加了难度,同学们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克服了这些困难,使采访活动得已圆满完成。

这次采访,给我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首先,学生由不会采访到后来能主动出击,能够看出学生交往水平的增强。其次,学生是有爱心的,在采访过程中,同学们对采访对象十分尊重。再其次,我看到了颗颗纯真、可爱的童心,他们对我有滔滔不绝的话语,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感到了快乐和幸福。同时,我也感到:走出教室,才能唤起童心,才能丰富学生,从中也丰富自己。

5、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通过案例回顾与总结,反思学生活动,反思教师行为,提升教师设计、组织、管理、指导水平。这是案例反思的直接利益所在。在活动中,教师以自己组织实施的主题活动为线索,写出了大量的案例。如《赶集》《农村的孩子爱农村》《蔬菜》、《我和爸爸妈妈的故事》《节约,从我做起》等。这些案例贯穿了教师自始至终的指导与呵护,也反映了学生在活动中成长的足迹。

6、实行活动的有效评价。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是课题研究很重要的一环。为了打破过去评价对师生成长的束缚,我们增强了活动过程的评价、质性评价的研究。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如是说:

这次活动我们采取了多元化的、灵活、开放的评价。在评价策略上充分表达评价的激励性和综合性。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就鼓励,努力探索了就表扬。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在每个活动中的表现,包括他参加活动的态度、

完成分工情况、团结协作的表现等。对每个学生的评价,我们采取了自评、组评,师评、总评的方式。

(三)总结阶段

课题组成员对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材料、资料实行讨论、分析,形成课题成果,撰写结题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成效

课题研究展开三年多来,因为规划合理,管理措施到位,教师积极参与,取得了一些成效和成果。

1、促动了学生的积极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主要展开形式,给予学生个性发展的充分空间,从而极大地激发出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对活动的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持续获得迁移。

亲历实验不但让学生对世界的理解有了“发言权”,而且在活动中他们发现了自我的潜能,最终树立起对自己、对人生的自信心。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创造了机会,随着活动次数的增多,学生逐渐形成了积极参与、主动实践的意识,擅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制定学习方案。

2、推动了教师的全面成长。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研究探索,教师们逐渐转变了教育教学观点,从平时的理论学习、座谈、讨论中发现,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升了,教育理论水平也有了不同的进步。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教学水平持续上升,技能日趋成熟,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乐教——爱教——自主地教——创新地教。实验教师不但落实既定的课程计划,还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目标,自主地选择主题内容和活动场所,自创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理解到自己既式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评价者。实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注重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本有的课程自主权利。

3、突破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

改变从前:“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构建完善了新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打破陈旧的教学思想,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根本上解

决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难题。在实践中努力摸索出“主体互动——参与合作——交往对话——实践操作”的自主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4、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专业论文、案例。总结了研究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形成了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并积极探索新途径,推动学校特色再发展。

九、课题研究的结论与讨论

本课题经过课题组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及全校教师的大力协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作为一个科研课题,它不可能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它必然存有很多当前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且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也必然有很多的新问题出现。所以,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同时,绝不能无视存有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1、指导策略的缺失。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策略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过程与方法的指引缺乏、目标的细化分解不够具体以及缺乏对学生研究深度和实质性体验、感受的引领。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目标针对性不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分解不够具体;二是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缺乏预先的设想和解决方案;三是缺乏一个比较宽泛而不失系统的方法系列的指导;四是缺乏研讨的气氛和习惯,没有就相关问题即时实行反思和有针对性地研讨与设计;五是指导教师对学生活动过程观察、理解不够,没有提供即时的方法引导和必要的指导。

2、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完善。

放眼综合实践的活动过程,对学生发展的评价过度地强调过程评价,忽略活动结果评价和学生对问题解决基本水平的评价。过度地偏重过程体验,而对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准注重不够。

3、在课程内容的开发上学生处于被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价值追求,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活动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在生活中的发现,由学生提出。而实践中一些地方却出现由教师设计并提供主题实行选择,甚至按照学习资源包在教师全程控制下展开“教学”,假如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永远没有孕育的空间。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二、课题背景 “双减”是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减负”是为了“增效”,这是一次革命性的教育大变革,是要重构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教学模式。 “双减”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是要让教育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生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要变革的是被动低效,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 “双减”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教育标准。只是这一质量不是通过加班加点、补课延时,以牺牲师生家长的身心健康,单纯地去追求“考试成绩”的那种单面分数指标,只有能全方位衡量孩子成长发展的各项重要指标,才是真正的教育绿色质量。 “双减”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法,肯定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课堂革命。因此,课堂需要转变以传递知识和发展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理解、运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双减”减量,不减质,提高课堂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相信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开拓进取,让“双减”工作真正落地生根。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我县的全面铺开,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我们根据市、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曾经承担课题《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模式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许多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章法,随意性太强;课堂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教师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形成了高消耗、重负担、低效率的局面。 一句话,落实目标“少、慢、差”在问题面前,我们认识到,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处在教育改革风口浪尖中的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研究与改革,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改变“鸠占鹊巢”现象,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课题界定与理论支撑 1、课题概念的界定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

《双减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方式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双减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方式研究》课题 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时代背景 “双减”政策的根本目标应该是要充分地维护学的正常教学秩序,纠正传统的“超负荷”现象。“双减”政策在保证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规范学校的日常教学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客观上说明了“双减”的重要性。道德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推进学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中,思想道德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未来发展。 从全面推进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来看,“双减”的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对传统道德教育的外在表现方式的改变和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宗旨观念的革新。这是因为“双减”政策在客观上需要学教师采取多种途径,以缓解少年儿童的学业负担,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要使上述教育方针的目的达到,需要教师能够灵活地改变传统的道德实践方式,并与学实行“双减”的方针相结合,善于运用更加灵活的思维方式,达到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培养和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 加强德育教育是“双减”政策落实的应有之义。“双减”之后,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学生自由时间相对增多了,课后服务的形式不断丰富,统筹整合了家校社等各方面的资源力量,更加关注减负增质和德育教育,为德育教育开展提供了更多时间和广阔空间。 加强德育教育是“双减”政策落地的迫切要求。传统的升学考试评价制度是以分数衡量优劣,对学生德育教育影响较大,导致失德现象时有发生,从而引发社会问题。思想品德不合格,是危险品。因此,实施“双减”是对教育过于功利的纠正,是重视育人、让教育正本清源的一个重要措施,特别是对深化德育教育是一个重大契机,“双减”政策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来培养学生,给小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有效减少品行不端情况的发生,为小学生成长积蓄前行的力量。 加强德育教育是“双减”政策落地的重要保障。“双减”政策立足于推动人的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科研课题结题报告(一)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二、课题背景 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无外乎四个阶段,预习教学计划、课堂听力、课后作业和作业评估。四个阶段的顺序不能颠倒,任何环节都不能省略。教师虽然严格按照课程设计的环节进行教学,但有些环节会出现问题,需要教师的重视和探索。现阶段教学计划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模式一般为教学小组模式,即全年级语文教师组成语文教研组,组长负责语文教学的统筹规划,而学科带头人则负责把控方向,攻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计划的设计往往由小组中的普通语文教师通过抽签或按一定顺序轮流牵头。 以研促教,立足课堂,努力实现“扎实、高效”的教学,坚持每周的教研活动,从而更加精准把握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促进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真正落实“双减”政策下的高效课堂。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师的年龄与学生的年龄逐渐拉大,两代之间的代沟也在不断加深。很多老师仍然固守自己的书本知识,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延续着以往的教育方法,所教授的教学内容与现在的课本知识严重脱节,容易造成学生无法感同身受,不能理解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儿,跟不上学习进度,更惶恐提起学习兴趣了。社会在更新发展,任何事物都应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一样要依照实际更换,才不会影响课堂氛围,降低课堂效率了。 如何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学的效能,是每个小学语文老师所面对的最大难题,而在这条道路上,无数的老师都在不断地摸索,寻找更好的途径,更好的方式,更好的方式,更好的方式,更多的思考。在这一过程中,要想达到效果,就必须要通过某种方式与之相结合。 “双减”减量,不减质,提高课堂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相信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开拓进取,让“双减”工作真正落地生根。 三、课题界定与理论支撑 1、课题概念的界定 明确目标,因材施教。只有有了清晰的目标,才能有

双减背景下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双减背景下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双减背景下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引言 双减政策是指当前社会背景下,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界提出的一种综合性改革措施。在这一背 景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双减背景下高效课堂 教学实践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习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背景和目的 2.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双减政策的实施已成为教育业 界的热点问题。而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如何在教学中更加高效地传 授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教师和教育研究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2.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总结出一套有效 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 3.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定性研究方法,通过课堂观察、访谈等手段搜集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出关于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的结论。 3.2 研究过程 (1)确定研究对象:选择了数所中小学作为研究对象,涵盖了不同地区和背景的学校。 (2)数据收集:通过课堂观察、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等方式,搜集了大量的数据。 (3)数据分析: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共性。 (4)结论总结:在综合分析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得出了关于高效课堂教学实践的结论。 四、研究结果 4.1 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高效课堂教学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教师可以更 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2 学习动机的增强 研究表明,在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了有效增

双减作业设计课题结题报告

双减作业设计课题结题报告 一、前言 双减作业设计课题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旨在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教 育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报告将对该课题的结题情况进行详 细阐述。 二、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双减作业是近年来教育界 提出的新概念,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家庭作业压力。本次 课题旨在探究如何通过设计合理的双减作业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研究目标 1. 了解学生对于传统家庭作业和双减作业的态度和看法; 2. 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双减作业方案; 3. 实施该方案并进行效果评估; 4. 分析评估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研究方法

1. 调查问卷法: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于传统家庭作业和双减作业的态度和看法; 2. 实验法: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双减作业方案,并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实施该方案,比较两组学生的表现; 3. 统计分析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研究内容 1. 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于传统家庭作业和双减作业的态度和看法,包括家庭作业的数量、难度、时间等方面; 2. 设计双减作业方案:综合考虑学科特点、学生年龄、课程进度等因素,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双减作业方案; 3. 实施双减作业方案: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实施该方案,并记录学生完成情况; 4. 效果评估:通过成绩单、考试成绩等多种方式进行效果评估,并对比两组学生表现; 5. 分析评估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研究结果 1.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传统家庭作业过多过难,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课余时间和身心健康。而双减作业则被认为更加轻松有

趣。 2. 实验结果显示,在实验组中,学生完成率明显提高,且表现更加积 极主动。同时,在考试成绩方面,实验组学生也有了显著提升。 3.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双减作业方案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 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七、改进意见 1. 在设计双减作业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不同科目和不同 课程进度的特点; 2. 在实施双减作业方案时,应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引导,确保学生能 够按时完成任务; 3. 应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双减作业的意义和重要性; 4. 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设计和实施双减作业方案的 能力。 八、总结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科学合理的双减作业方案可以 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我们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双减”课题开展研究报告

学校要把因材施教作为重大课题开展研究 “双减”课题开展研究报告 “双减”要求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是解决好因材施教问题。因材施教不应该只理解为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如何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有效路径是什么?一起来读! 要充分认识因材施教对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是整体教育质量提升的前提,而因材施教,恰恰是教师从学生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让每个人的才能品行得到最适合的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当前,我们最终实现“人尽其才”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关键在于通过“因材施教”,促进每个人高效学习、充分发展。 要破除班级授课制条件下难以因材施教的思想误区。对因材施教的认识,我们需要一种审辩思维,既要看到因材施教在教育理念上的重大意义,又要看到操作层面的困难挑战,更要探索在实践层面的时代创新。不少教师认为,相比于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农耕时代,当前教育的对象由过去的少部分人群转向全体学生,教育方式由师徒制转向班级授课制,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事实上,因材施教不应该只理解为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我国在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后,社会环境、教育技术、主要矛盾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变革、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因材施教的质量和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当前,不少地区和学校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如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分层作业、数据精准诊断等,都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因材施教是实现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台阶”,也是我国教育的使命追求。学校和教师要胸怀“国之大者”,切实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伟大使命,立足自身实践,不断提高因材施教的意识和能力。 要从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因材施教的有效路径。因材施教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用“普遍认可的成功”和统一的方式方法去要求所有学生的行为,尊重学生的独特性,让他们每个人的潜能获得充分的释放。要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在开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报告 一、课题进展情况 自国家出台双减政策以后,一部分家长忧心忡忡,一部分家长喜 笑眉梢。优的是怕孩子放纵,喜得是孩子的压力变小。双减政策落地,一定意义上,能够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去成长,不提前剥削孩子的剩余价值,享受童年带给孩子的乐趣,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全面发展。 但是作为家长,忧心的是孩子在家不写作业,疯狂的玩耍会导致孩子放纵,肆无忌惮,学习成绩下降,作为家长,有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是仔细品读,孩子们现在不仅仅只需要学习课本知识,还有很多自然、科学、人文等知识去渗透,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我觉得双减政策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更符合当下这一潮流的发展,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制定相应的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而不是盲目的跟着老师占用大把的时间做些机械的作业。 自主学习下,一要控制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剩余时间应该是学生自己的时间,自己有 能力去支配自己的时间,比如,可以画、唱、跳、玩等等。按照五 项管 理规定,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 自主学习下,二要培养孩子学习的乐趣,孩子的爱好得到充分发挥后,身心愉悦,会把学习的乐趣转移到各个方面,包括文化课的学习,一旦有了兴趣,有了移情,孩子会享受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所以培养孩子主动去学习,根据自己的思想去学习,有效的引导而不是直

接根据家长的思想直接干预,因为现在大潮流下,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心理学家指出,自主性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每个人天生都有自由选择的需要和能力。当个体感觉到自己的行为自主时,就会有满足感,愿意探索新事物,接受适度挑战,追求胜任任务。这种自主性体现在学习中就是自主学习。我国古代教育学家程颐说:“学莫贵于自得,非在外也,故曰自得。” 自主学习,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只是在“双减”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的学习,一般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具体体现为六个维度:一是动机,学习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二是方法,能够有计划或自动化地使用学习策略和放松;三是时间,学习是定时而有效的;四是学习结果,意志坚定,有效控制行为,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判断;五是环境,对物质环境敏感,能够随机应变,选择和组织学习环境;六是社会性,对社会环境敏感,善于选择榜样和寻求帮助。 自课题开题以来到现在,已经进入初步实施研究阶段,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积累经验.在学科教学模式中,已初具规模,并且在教学中不断充实、完善,能结合学科模式,自身教学风格,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取得较好效果.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吸取他人之长,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参加教学论坛,学校业务理论培训,自学新课改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课堂教学即生动又有实效,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综合素质评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育教学的改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设计合理有效的作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成为了教师们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选择了“双减背 景下作业设计”作为课题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并提出相应 的建议和措施,以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作业设计工作。 三、文献综述 1. 作业设计的重要性:作业是巩固和拓展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能够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 2. 双减政策对作业设计的影响: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负担、缩小考 试范围等,对于作业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3. 优秀作业设计案例:包括激发学生兴趣、多样化形式、注重思维训 练等方面的案例,值得借鉴。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

调查以及对优秀作业设计案例的观察分析,探讨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五、研究结果 1. 学生对于作业设计的看法:大部分学生认为作业有助于巩固课堂知识,但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负担。 2. 教师对于作业设计的看法:教师们普遍认为应该注重多样化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注重思维训练等方面。 3. 优秀作业设计案例分析:优秀作业设计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形式多样化、内容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能够注重思维训练等。 六、结论与建议 1. 结论: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多样化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训练等方面,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教学目标。 2. 建议:教师可以通过参考优秀作业设计案例、注重学生反馈意见、灵活运用教育技术等方式来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七、研究不足之处 1. 样本数量有限,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 2. 研究方法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八、参考文献 1. 邓海清.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 (22): 65-66.

《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研究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双减”是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减负”是为了“增效",这是一次革命性的教育大变革,是要重构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教学模式。 “双减”的目的,不但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是要让教育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生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要变革的是被动低效,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 “双减”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教育标准。仅仅这个质量不是通过加班加点、补课延时,以牺牲师生家长的身心健康,单纯地去追求“考试成绩”的那种单面分数指标,只有能全方位衡量孩子成长发展的各项重要指标,才是真正的教育绿色质量。 “双减”减量,不减质,提高课堂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相信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开拓进取,让小组合作学习变得更高效,让“双减”工作真正落地生根。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小组是具有共同信念、共同目标的学生学习团体,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能很好地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此,学

校聚焦教学改革,推进小组合作:一是,班级管理将小组合作理念融入其中,班级事务转化为小组事务,小组成员共同参与管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二是课堂教学,使用小组合作,釆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从而实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三是假期课外,利用小组合作,由组长督促管理假期的学习、生活,从而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新一轮的课改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已基本上建立起来,教学过程中学生民主、主动、互助、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有了历史性的突破。课堂教学出现了热烈讨论、互动互助、竞争合作的良好局面,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课改的需求我们构建以“学生为认知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把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学生之间学会互助,交流,合 三. 研究与实验过程: 作。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我开展了“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个课题研究。 XX年9月开始,我确定《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并认真拟定了课题的实施方案、确定课题的研究方法、对象和实施步骤。

“双减”背景下之家校共育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

“双减”背景下之家校共育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 摘要:“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是目前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双减”政策与五项管理的推进与落实中会出现系列问题,学校要制定家校共育的方案,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对家长进行教育共育方面的指导工作,家校携手共育,从而解决系列问题。学校有计划地指导家长开展亲子节日、亲子阅读、亲子锻炼、亲子社会实践等系列亲子活动,让学生的课余生活豐富多彩,兴趣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张扬,创新精神得到施展。从而落实“双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学生一个健康快乐的绿色学生时代。 关键词:“双减”;家校共育;综合素养 ;绿色学生时代 一、背景 所谓“双减”政策就是主要针对减轻中小学生课后作业和课外培训班的政策。“双减”政策的目的是腾出学生的课外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时间和学习的主人,做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很显然,“双减”政策落实好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能给学生更多亲近大自然和发明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彰显他们的个性。从而促进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提升提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家校共育之亲子节日活动

有人说“谁放弃了家庭教育,谁就几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而谁赢得了家庭教育,谁就赢得了孩子辉煌的未来。”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校充分利用各节假日的特点,布置相应的家校共育活动,让学生在系列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尊老爱幼等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助推学校教育,真正落实“双减”政策。 1.家校共育之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充分利用“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和十月国庆节这三个重要节日开展好家校共育的爱国主义教育。“七一”建党节这天,学校安排学生与家长一起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党章,了解身边的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并宣讲优秀党员的故事,各班开展“优秀党员故事视频大赛”。“八一”建军节这天,学校安排学生与家长一起了解建军节的由来,了解红军、新四军、解放军等的相关知识,观看建军节的系列节目。十月“国庆节”这天,学校安排学生与家长一起观看阅兵式,一起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行各业的辉煌成就,特别关注我国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班开展“庆国庆”手抄报评比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了解并亲近中国共产党、亲近自己的祖国,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而折服,为自己祖国的辉煌历史与蓬勃发展、繁荣昌盛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进而从小就从内心自发地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中国共

双减背景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双减背景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题研究结 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只有通过减轻课业负担,才能保证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健康快乐成长。 去年7月国家为了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从这开始,“双减”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主要话题,更变成了教师的工作指针。每位教师肩负起“双减提质”的研究任务。 《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与工作奠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学习、善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运用的能力,使

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本的主人。具体地说,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前,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自己制订出详细的学习计划;在学习中能正确应用学习策略,取得良好学习效果;能运用所学技能与能力积极进行交际活动;在学习遇到不利情况时能及时进行心态、方法等方面的自我调整;在学习中和学习后能独立思考,富有创新精神。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虽然它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话题,可是现在仍是老师们思考、讨论、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让语文学习回归人本的必然之路。在探讨该方法的学习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推行“语文自主学习”方式给学生带来了丰厚的回报,特别是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更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我有迫切的愿望、浓厚的兴趣、足够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去研究它,探索它,也因此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二、课题研究的提出 “终身学习观”虽早就提出,但在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忽视了长远的学习。学校教学中,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往往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名称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只有通过减轻课业负担,才能保证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健康快乐成长。 国家为了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从这开始,“双减”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主要话题,更变成了教师的工作指针。每位教师肩负起“双减提质”的研究任务。 目前初中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我们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教

学资源的贫乏和低效使用限制了教学的有效性,许多教学准备的不充分和计划的不科学造成教学的低效,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教学没有顾及学生在学习中知识和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学设计严重束缚了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教师没能做好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只重“认知目标”的完成,忽略了其他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学生厌倦了学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这种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方式也困扰着学校和教师。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课堂教学有效性具体体现在:在一定的时间里如果能够最大化的实现教学目标。即从学生的成绩表现和能力的发展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双减背景下基于新课程标准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结题总结汇报

双减背景下基于新课程标准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结题总结汇报 一、问题的提出 自国家出台双减政策以后,一部分家长忧心忡忡,一部分家长喜笑眉梢。优的是怕孩子放纵,喜得是孩子的压力变小。双减政策落地,一定意义上,能够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去成长,不提前剥削孩子的剩余价值,享受童年带给孩子的乐趣,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全面发展。 但是作为家长,忧心的是孩子在家不写作业,疯狂的玩耍会导致孩子放纵,肆无忌惮,学习成绩下降,作为家长,有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是仔细品读,孩子们现在不仅仅只需要学习课本知识,还有很多自然、科学、人文等知识去渗透,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我觉得双减政策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更符合当下这一潮流的发展,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制定相应的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而不是盲目的跟着老师占用大把的时间做些机械的作业。 自主学习下,一要控制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

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剩余时间应该是学生自己的时间,自己有能力去支配自己的时间,比如,可以画、唱、跳、玩等等。按照五项管理规定,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 自主学习下,二要培养孩子学习的乐趣,孩子的爱好得到充分发挥后,身心愉悦,会把学习的乐趣转移到各个方面,包括文化课的学习,一旦有了兴趣,有了移情,孩子会享受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所以培养孩子主动去学习,根据自己的思想去学习,有效的引导而不是直接根据家长的思想直接干预,因为现在大潮流下,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心理学家指出,自主性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每个人天生都有自由选择的需要和能力。当个体感觉到自己的行为自主时,就会有满足感,愿意探索新事物,接受适度挑战,追求胜任任务。这种自主性体现在学习中就是自主学习。我国古代教育学家程颐说:“学莫贵于自得,非在外也,故曰自得。” 自主学习,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只是在“双减”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的学习,一般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具体体现为六个维度:一是动机,学习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二是方法,能够有计

2篇双减背景下自主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及结题报告课题综述

2篇《双减背景下自主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及结题报告课题综述 篇一:《双减背景下自主高效课堂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S课题名称 双减背景下自主高效课堂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双减”是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减负”是为了“增效”,这是一次革命性的教育大变革,是要重构我们习以为常的传统教学模式。 “双减”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是要让教育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生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要变革的是被动低效,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 “双减”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教育标准。只是这一质量不是通过加班加点、补课延时,以牺牲师生家长的身心健康,单纯地去追求“考试成绩”的那种单面分数指标,只有能全方位衡量孩子成长发展的各项重要指标,才是真正的教育绿色质量。 “双减”环境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法,肯定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课堂革命。因此,课堂需要转变以传递知识和发展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理解、运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双减”减量,不减质,提高课堂质量,培养学生核心

素养,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相信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不 断开拓进取,让“双减”工作真正落地生根。 现代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复杂的社会,信息更新迅速,这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让学生掌握多种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因素,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渊博,大多数都是靠自主学习得到的。只要学生获得了这种能力,就相当于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就能不断的更新观念,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新课程改革以来,各个学科的课时相应减少,在规范双休日后,学生的自主支配时间增多,文化课课时锐减,在教学内容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课时较以往要减少一半甚至更多,如果我们不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进度极有可能推进不下去。加上我们学校学生大多数是中考几千名之后的学生,他们的基础普遍薄弱,学习习惯差,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低,不愿自主学习,不知道怎样去自主学习。在新教材中,有很多部分是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去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自主地去获取新知识,去分析解决问 题等,这些都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努力营造宽松愉快的教育氛围,积极寻求开放、生动、变化的课堂教育模式,认真实施诱导、鼓励、尝试的教育策略,使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到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中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是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双减核心素养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结题鉴定报告

双减核心素养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结题鉴定报告 随着“双减”的实施,以及强调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政策背景下,素质教育被推向了话题中心。而随着不同的艺术科目纳入必考,素质教育也从“非刚需”走向了“刚需”,成为综合评价中的重要一环,也成为了家长们必须重视的一环。 教育和树人必须要谈孩子的核心素养,孩子发展核心素养是他们适应当今与未来发展的最关键的一种素养。教育它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行为,我们要回到教育的初心,反思教育的根本目标。 很多时候,孩子们缺的不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就说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了。作为父母,不仅要让孩子成才,还要让他们成人,成为真正的“人才”! 孩子的童年只有⼀次,评价人生的⼀式绝不仅仅是赢在起跑线,能够跑完马拉松的才是高手。而减负减不掉孩⼀的成长,成长是需要⼀母与孩⼀共同完成的⼀场修行。 “双减”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是要让教育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生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要变革的是被动低效,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

“双减”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教育标准。只是这一质量不是通过加班加点、补课延时,以牺牲师生家长的身心健康,单纯地去追求“考试成绩”的那种单面分数指标,只有能全方位衡量孩子成长发展的各项重要指标,才是真正的教育绿色质量。 可要追求这一绿色质量,要从最基本的日常教育单元着手,每天师生共享共生的课堂,才是“双减”能否真正落地的关健之处。 “双减”是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我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个体发展的选择与尝试,改被动式的“管、卡、压”到主动式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发展。教师的教,要从原有简单的知识传授过渡到“赋能驱动”,学生学习的动能,由外在“考试”的压力转化成探索发现自我与世界的内驱力。 过去我们的教学状态是: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素质轻素养、重技巧轻通法、重效率轻效益。在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大班教学中,淡化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以教师讲解知识为主。教师则是参照考纲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把学生培养成了一个个会考试的“人才”。而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新常态是:德育为先、素养为重、以生为本、多学少教、能力素养并重。比如:在物理学科中,从“双基”教学目标到“四维”的核心素养,强调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的态度与责任。让学生在接受物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开题和结题报告2篇

目录 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双减"落地,聚焦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号角井然吹奏。艺术教育成为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陶冶审美情操具有重要作用,是全面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需要。 “双减”政策推出后,青少年的课业负担明显减轻,业余时间明显增多,能够有大量时间追求自己的爱好、特长,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同时也在思考怎样将“双减"与艺术教育结合起来,让青少年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双减"背景下,作为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艺术教育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的作用就更加凸显。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性格、塑造优良的品格,从而使其更好融入社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双减”政策的实施,对素质教育的推动有所助力,同时也让公众对教育的目的与本质又一次有了思考。 为此,我们应把以上各阶段的决定和要求作为最有力的研究背景,来补充农村学校不能完整按通用教材实施美术教学和满足城市学校更为适合恰当的美术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在美术综合探索领域,尝试开发适合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美术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学习探索内容和信息,拓展

艺术视野,创设良好的探究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尽量在学校原有基础上突出校本的课程特色,尤其在充分尊重学校师生的个性以及学校和社会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上下工夫。使之更好地成为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更好地达到提高学校美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所以我们提出了《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1、学校开发、实施美术校本课程的特色和独特性; 2、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和实践体系; 3、对其他兄弟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经验借鉴和方法的指引问题。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专家学者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使我们对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有了一定的认识。 “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源于本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这个思想波及到世界上众多的国家,产生了“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支配下的多种多样的操作模式,它已成为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趋向。特别日、韩等东南亚国家都普遍开设了美术自主课程,

(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课 题研究结题报告 前言:所谓的双减政策主要是有效地减轻当前学生的各种作业负担、减少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数量。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当前的教学质量,秉持着立德树人的发展理念,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针对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以及校外培训机构的相关意见。对于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开展,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得以有效的提升。另一方面,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通过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数量递减,能够为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搭建更多的发展平台,这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全面提高孩子们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家长和老师们的普遍共识。双减政策的落地,意味着素质教育将成为学校的核心教育,一些“非学科类”的教育,如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将会受到学校与社会越来越高的重视,特别是这两年网络上相继出现的“艺术学科将纳入中考”的说法,如果真是这样,我们音乐教师社会价值将会越来越高,肩上的责任也会变得更加重大。在这种教育形式下,特别是现在这种双减政策下,作为音乐老师该如何上好音乐课,应该是我们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双减”落地,聚焦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号角井然吹奏。艺术教育成为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陶冶审美情操具有重要作用,是全面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需要。 “双减”政策推出后,青少年的课业负担明显减轻,业余时间明显增多,可以有大量时间追求自己的爱好、特长,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同时也在思考怎样将“双减”与艺术教育结合起来,让青少年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双减”背景下,作为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艺术教育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的作用就更加凸显。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性格、塑造优良的品格,从而使其更好融入社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双减”政策的实施,对素质教育的推动有所助力,同时也让公众对教育的目的与本质又一次有了思考。每位音乐教师都应从思想上明确责任、从能力上完善自身音乐教师必须还要从能力上完善自身。“双减”之后的音乐教育需求数量增大、质量增高,且真正的音乐美育实际上至少需要有美学、教育学和音乐学三类学科的协同合作才能真正得以实施,所以,“双减政策”实施的同时,音乐老师的视角应该也随之变宽、变远,加强自身能力的完善。 一、课题概述

《“双减”背景下小学学科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结项报告

《“双减”背景下小学学科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结项报告 申报人: 所在单位: 立项编号:

目录 一、研究背景 (3) (一)政策背景 (3) (二)调研问题 (4) (三)面临挑战 (4) 1.如何提升作业的质,减少作业的量 (4) 2.如何减轻作业压力,满足个体差异 (5) 3.如何丰富作业元素,营造良好氛围 (5) 二、研究过程 (5) (一)目标思路 (5) 1.加强双新学习,把准作业设计方向 (6) 2.立足课题研究,深入探究作业设计 (6) 3.加强管理机制,守住作业设计底线 (7) (二)人员模式 (7) 1.召开会议,确定成员分工 (7) 2.交流研讨,开展模式探索 (8)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8) 1.构建平等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9) 2.强化课堂互动水平,减少课后作业数量 (10) 3.兴趣引导多样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1) 4.设计开放作业内容,丰富作业元素内容 (16) 四、研究成效 (17) 1.让作业数量“少”起来 (17) 2.让作业层次“立”起来 (18) 3.让作业元素“活”起来 (18) 五、存在的问题和设想 (18) (一)存在的问题 (18) 1.设计作业没有落实 (19) 2.忽视作业量的设计 (19) 3.难度超出学生能力 (19) (二)下一步思路 (19) 1.定期组织课题研讨 (19) 2.继续探索作业设置 (19) 3.加强课题经验总结 (19) 六、参考文献 (20)

《“双减”背景下小学学科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一)政策背景 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较多新的要求,引入了很多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需要教师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提升学科教学效率。“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学校、教师、家长必须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不得布置超过国家课程标准难度的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教师不得参加校外有偿补课等等,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得安排纸笔考试,不布置书面作业。 在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小学生正处于学习以及人生的初级阶段,教师通过安排作业任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应试教育影响,作业设计单调、机械化严重,孩子挣扎于题海中十分痛苦,而且由于作业是统一布置的,大家都一样,可实际上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不一样,结果是优等生要为那些早已熟练掌握的内容而苦苦练习,重复训练;后进生面对众多的作业,用尽宇宙洪荒之力也不一定能完成,没有时间去进行思考其中的知识,很难有收获。此外,做作业、和改作业也花费了学生、教师的大量时间,网上也出现了各种半夜十一点还在埋头苦干的学生问候老师的段子,导致作业也往往成为学生喜不喜欢一门学科、喜不喜欢一位教师的重要依据。因此对于课后作业的安排与设计教师应予以重视,以科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