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

第十九章配位化合物

19-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所决定的”。配合物这门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也是人类通长期过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到某些自然现象和规律,加以总结发展的结果。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发现的第一个配合物就是我们很熟悉的亚铁氰化铁Fe4[Fe(CN)6]3 ( 普鲁士蓝) 。它是在1704 年普鲁士人狄斯巴赫在染料作坊中为寻找蓝色染料,而将兽皮、兽血同碳酸纳在铁锅中强烈地煮沸而得到的。后经研究确定其化学式为Fe4[Fe(CN)6]3。近代的配合物化学所以能迅速地发展也正是生产实际需要的推动结果。如原子能、半导体、火箭等尖端工业生产中金属的分离楼术、新材料的制取和分析;50 年代开展的配位催比,以及60 年代蓬勃发展的生物无机化学等都对配位化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目前配合物化学已成为无机化学中很活跃的一个领域。今后配合物发展的特点是更加定向综合,它将广泛地渗透到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以及物理化学、量子化学等领域中去。如生物固氮的研究就是突出的一例。

19-1-1 配合物的定义

当将过量的氨水加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逐渐变为深蓝色,用酒精处理后,还可以得到深蓝色的晶体,经分析证明为[Cu(NH3)4]SO4。

CuSO4 +4NH3 =[Cu(NH3)4]SO4

在纯的Cu(NH3)4]SO4溶液中,除了水合硫酸根离子和深监色的Cu(NH3)4]2+离了外,几乎检查不出Cu2+ 离子和NH3分子的存在。Cu(NH3)4]2+、[Ag(CN2)]-等这些复杂离子不仅存在于溶液中,也存在于晶体中。

从上面实例可以看出,这些复杂离子至少不符合经典原子价理论,在晶体和溶液中有能以稳定的难离解的复杂离子存在的特点。因此有人以此特点给配合物下定义,但没说到配合物的真正本质。某些配合物在水溶液中不容易离解得到复杂离子,如三氯三氨合钴(III)

[Co(NH3)3Cl3] ,在其水溶液中,不仅Co3+、NH3、Cl-离子的浓度都极小,它主要以[Co(NH3)3Cl3] 这样一个整体( 分子) 存在。

由此可见,化合物的组成是否复杂,能否离解得到复杂离子,并不是配合物的主要特点。从实质上看,配合物中存在着与简单化合物不同的键棗配位键,这才是配合物的本质特点。因此把配合物的定义可归纳为:配合物是由可以给出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子( 称为配体) 和具有接授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空位的原子或离

子( 统称为中心原子) 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如:Cu(NH3)4]2+、[Ag(CN2 )]-离子等均为配离子。配离子与带有异号电荷的离子组成的中性化合物,如配盐Cu(NH3)4]SO4等都叫配合物。不带电荷的中性分子如Ni(CO)4、[Co(NH3)3Cl3] ,就是中性配合物,或称配位分子。

配合物和配离子在概念上应有所不同,但使用上对此常不严加区分。有时使用配合物这一词,就是指配离子而言。我们使用时应加以注意,应有个明确的理解。

19-1-2 复盐

复盐数( 又称重盐,是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种晶型的简单盐类所组成的化合物) 究竟是否属于配合物的范畴? 不同的资料中说法不一。我们认为一种复盐在其晶体中和水溶液中都有复杂离子存在,若复杂离子中有配位键,如红色的CsRh(SO4)2·4H2O 复盐就是配合物。因为该复盐溶于水中,同BaCl2溶液作用,无BaSO4 的沉淀生成,证明无SO42-离子解离出来。后经实验证明确有[Rh(H2O)4(SO4)2]- [ 二硫酸根四水合铑(III) 配离子] 存在。然而,在其晶体中( 或水溶液中) 均以简单的组成离子存在的复盐,如光卤石

KCl ·MgCl2·6H2O 就不是配合物了。

19-1-3 配合物的组成

我们已知一个配离子或配位分子都必有一个中心离子( 包括离子) 和一定数目的配位体。这些配位体和中心原子构成配合物内界,也称内配位层,是配合物的特征部分。写成化学式时,用方括弧括起来。

一、配位体(简称配体):配位体是含有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如NH3、H2O 和Cl-、Br -、I -、CN -、CNS -离子等。配位体中肯有孤电子对的原子,在形成配位键时,称为配位原子。除少数例外,配位原子至少有一个对放键合的孤电子对。配位体与中心原子形成配离子时,配位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授予有空轨道的中心原子形成配位键。配位原子主要是、周期表中V 、VI 、VII 主族的元素。此外,负氢离子和能提供π键电子的有机分或离子等也可作为配位体。

在π- 配合物中,配位体中没有孤电子对,而是提供π电子形成σ配键,同时金属离子(或原子)也提供电子,由配位体的反键空π* 轨道容纳此类电子形成反馈π键。

一个配位体和中心原子只以一个配键相结合的称为单齿( 或单基) 配位体。如NH 3 等。一个配位体和中心原子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键相结合,称为多齿配体。例如:乙二胺为双齿配位体,氨基三乙酸为四齿配位体

二、中心离子:中心离也有称为配合物形成体的,一般是金属离子,特别是过渡金属离子。但也有中性原子做配合物形成体的。如Ni(CO)4,Fe(CO)5中的Ni 和Fe 都是电中性的原子。

如果双齿配体的配位原子相邻近,就不可能同与一个中心原子配位形成环状物,它的配位原子可各个与一个中心原子成链,形成含有两个中心原子的双核配合物,如配体联氨形成的配合物。还有些配体虽只有一个配位原子,但它却具有不只一对孤对电子时,也可能键合两个中心原子生成双核配合物。联结两个配位原子的配体称为桥联配体或桥联基团,简称桥基。如三价铁离子在水溶液中,于适当浓度的pH 值下可形成多核的配离子。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中心原子的配合物,称为多核配合物。在多核配合物中,中心原子除与配体结合外,金属原子间还相互结合这样的配合物称为金属簇配合物。

三、配位数:直接同中心原子(或离子)配位的配位原子的数目,为该中心原子( 或离子) 的配位数,一般中心原子( 或离子) 的位配数是2 ,4 ,6 ,8( 较少见) 。如[Co(NH3)6]Cl3和[Co(NH3)3H2O]Cl3中

Co3+ 离子直接的配位配位原子,前者是6 个氨分子中6 个氮原子,后者为5 个氮分子中的氮原子和1 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所以配位数均 6 。

在计算中心离子的配位数时,一般是先在配离子中确定中心离子和配位体,接着找出配位原子的数目。如果配位体是单齿的,那么配位体的数目就是该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例如在[Pt(NH3)4]Cl2和Pt(NH3)2Cl2] 中的中心离子都是Pt2+,而配位体前者是NH3,后者是NH3和Cl-。这些配位体都是单齿的,那么配位数都是4 。如果配伦体是多齿的,那么配位体的数目显然不等于中心离子的配位数。如[Pt(En)2]C12 中En( 代表乙二胺) 是双齿配位体,即每一个En 有两个氮原子同中心离子Pt2+配位,因此Pt2+的配位数不是2 而是4 。同理在[Co(En)3]Cl3中Co3+的配位效不是3 而是6 。应当着重指出,计算中心离了的配位数时,不能只看化合物的组成,更要看实际配位的情况,不能从表面观察,冒然下结论。要根据实验事实来确定配位数。Cs3CoCl5表面上猛一看可能认为Co2+离子的配位数是为5 ,实际上它的化学实验式经实验确定为Cs2[CoCl4]/FONT>CsCl ,所以Co2+ 离子的配位数是4 而不是 5 。

和元素的化合价一样,原子的配位数也是可变的。配位数的大小决定于中心离子和配体的电荷,体积、电子层构型,以及配合物形成时的温度和瓜物的浓度等。一般地讲,相同电荷的中心离子的半径越大,配位数就越大。如A13+和F- 离子可以形成配位数为 6 的[AlF 6 ]3- 离子,而半径小的B3+ 就只能形成配位数为 4 的[BF4]-离子。对同一种中心离子来说,配位数随着配位体半径的增加而减少,例如半径较大的C1-与Al3+配合时,就只能形成配位数为4 的[AlCl4]- 离子。

中心离子的心电荷数增加和配位体电荷的减小,对于形成配位数较大的配合物都是有利的。例如Ag+ 的电荷小于Ag2+ 的电荷数,它们与I- 离子分别形成[AgI2]-和[AgI4]2-的配离子。

螯合物

螯合物也称内配合物,它是由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和某些合乎一定

条件的同一配位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键合而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所以,凡具有上述环状结构的配合物不论它是中性分子还是带有电荷的离子,都称螯合物或内配合物。而中性的螯合物则称为内配盐。如[Cu(acac)2 ] 。

螯合物的每一环上有几个原子就称几元环。

根据螯合物的形成条件,凡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能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的配位体称为螯合剂,因此,螯合剂为多齿配位体(也称多基配位体)。

螯合物的稳定性和它的环状结构( 环的大小和环的多少) 有关。一般来说以五元环、六元环稳定。多于五或六元环的配合物一般部是不稳定的,而且很少见。一个配位体与中心离子形成的五元环的数目越多,螯合物越稳定。如钙离子与EDTA 形成的螯合物中有五个五元环,因之很稳定。

金属螯合物与具有相同配位原子的非螯合配合物相比,具有特殊的稳定性。这种特殊的稳定性是由于环形结构形成而产生的。我们把这种由于螯合物具有的特殊稳定性称为螯合效应。

如[Ni(En)2]2+ 在高度稀释的溶液中亦相当稳定。而[Ni(NH3)6]2+在同样条件下却早已析出氢氧化镍沉淀。

当螯合物与非螯合物的配位原子相同,配合物类型相似时,螯合效应主要是由熵值的增加所引起。

有必要指出一点:做为螯合物的配位体的螯合剂绝在多数是有机化合物,但也有极少数的无机化合物,如三聚磷酸钠与钙离子可形成螯合物。

由于Ca2+,Mg2+离子都能与三聚磷酸钠形成稳定螯合物,所以常把三聚磷酸钠加入锅炉水中,用以防止钙、镁形成难溶盐沉淀,结在锅炉内壁。

螯合物稳定性高,很少有逐级解离现象。且一般有特征颜色,几乎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利用这些特点可以进行沉淀溶剂萃取分离,比色定量等方面工作。

19-1-4 配合物的命名

配合物的命名服从一般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如果配合物的酸根是一个筒单的阴离子,则称某化某。如[Co(NH3)4C12]Cl ,则称氯化二氯四氨合钴(III) 。如果酸根是一个复杂阴离子,则称为某酸某。如[Cu(NH3)4]SO4,则称为硫酸四氨合铜(II) 。若外界为氢离子,配阴离子的名称之后用酸字结尾。如H[PtCl3(NH3)] ,称为三氯氨合铂(II) 酸。它的盐如K [PtCl3(NH3)] 则称三氯氨合铂(II) 酸钾。

配合物的命名比一般无机化合物命名更复杂的地方在于配合物的内界。

处于配合物内界的配离子,其命名方法一般地依照如下顺序:配位体数( 不同配位体名称之间以中圆点分开) 中心离子名称( 加括号:用罗马数字注明) 。现具体举例加以说明:

1 .氢配酸和氢配酸盐:

氢配酸的命名次序是:(1) 酸性原子团,(2) 中性原子团,(3) 中心原子,(4) 词尾用氢酸,氢字也可以略去。

氢配酸盐的命名顺序同上,惟词尾用酸而不用氢酸,酸字后面再加金属名称。

2 .配阴离子化合物质命名次序是:(1 )外界阴离子,(2 )酸性原子团,(

3 )中性原子团,(

4 )中心原子。

3 .中性配合物的命名次序是:(1) 酸性原子团,(2) 中性原子团:(3) 中心原子。

若配离子中的配位体不止一种,在命名时配体列出的顺序按如下规定:

在配位体中如既有无机配体又有有机配体。无机配体排在前,有机配体排列在后。

在有多种无机配体的有机配体时,先列出阴离子的名称,后列出阳离子和中性分子的名称。

同类配体的名称,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同类配体中若配位原子相同,则将含较少原子数的配体排在前面,

较多原子数配体列后。

若配位原子相同,配体中含原子的数目也相同,则按在结构式中与配位原子相连的原子的元素符号的字母顺序排列。

配体化学式相同但配位原子不同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字母顺序排列。

19-2 配合物的异构现象与立体异构

19-2-1 结构异构

原子间连接方式不同引起的异构现象:键合异构,电离异构,水合异构,配位异构,配位位置异构配位体异构

(1) 键合异构

[Co(NO2)(NH3)5]Cl2硝基黄褐色酸中稳定

[Co(ONO)(NH3)5]Cl2亚硝酸根红褐色酸中不稳定

(2) 电离异构

[Co(SO4)(NH3)5]Br [Co Br(NH3)5] (SO4)

(3) 水合异构

[Cr(H2O)6]Cl3紫色

[CrCl(H2O)5]Cl2·H2O 亮绿色

[CrCl2(H2O)4]Cl · 2H2O 暗绿色

(4) 配位异构 [Co(en)3][Cr(ox)3] [Cr(en)3][Co(ox)3]

(5) 配位位置异构

(6) 配位体异构

19-3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自 1799 年塔尔特在实验室制得第一个六氨合钴( III )氯化物后的近百年中,很多科学家都力求对这种化合物的结构作出科学的解释,但直到 1893 年瑞士年 26 岁的化学家维尔纳才提出配位理论,成为配位化学的奠基人。维尔纳因此而得到诺贝尔化学奖。该理论的要点为:大多数元素表现有两种形式的价键:主价和副价。

每一元素倾向于既满足它的主价又要满足于它的副价。

副价指向空间的确定位置。

维尔纳理论的不足:

配位键形成的条件和本质是什么?

配位键既是一种共价键就应有方向性和饱和性,那么不同的配离子是否有不同的空间构型?它们的配位数和空间构型有什么关系?

不同的配离子,在氧化还原稳定性、热稳定性和水溶液中的稳定性上,为什么具有显著的区别?

为了说明这些现象的本质,必然要政治课助于新理论。前人从大量的配合物化学的感

性材料中,提出不同的配合物化学键理论。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配合物中的化学键理论还

很不完善,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丰富、检验。上前配合物中化学键理论最主要的有:( 1 )价键理论;( 2 )配位场理论;( 3 )分子轨道理论。

价键理论的核心是认为中心离子和配位原子都是通过杂化了的共价键结合的。

一、配位键的本质

我们知道配离子 [Ag(NH3)2]+是由中心离子 Ag+离子与配位体氨分子通过配位键结合

而成的,而这种配位键的本质是:配离子的中心离子 ( 或原子 ) ,提供与配位数相同数

目的空轨道,来接受配位体上的孤电子对而形成配位键。

在配离子中的配键亦可分为σ - 配键和π- 配键两种。在[Ag(NH3)2]+配离子中,中心离子Ag+离子采用sp 杂化轨道接受配位体 NH3的配位氮原子的孤电子对形成σ配键。σ配键的特征是电子云图绕着中心离子和配位原子的两个原子核的连接线 ( 称键轴 ) 呈圆柱形对称。配离子中常含有这种σ配键。σ配键的数目就是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有些配离子是含π键电子的分子 ( 或离子 ) 与具有空轨道的中心离子 ( 或原子 )

结合而成的。如在K[(CH2=CH2)PtCl3] 中,配位体乙烯分子中确实没有孤电子对,只具有能形成π键电子,乙烯分子就是通过π电子利 Pt2+离子配合的。

二、杂化轨道和空间构型的关系

杂化轨道和空间构型的关系 P 747 表 19-3 配离子的空间构型。

几何异构体:

在上面讨论配离子的空间构型时 , 会发现每一个配离子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配离子中如果只有一种配位体,那么配位体在中心离子周围排列的方式只有一种,但是如果配离

子中含有两种或几种不同的配位体,则配位体在中心离子周围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排列方式。如 [Pt(NH3)4]2+ 配离子中的 4 个 NH3 分子,只有一种方式排布在Pt2+离子的周围。如用两个Cl- 取代两个NH3以后,生成了[Pt(NH3)2Cl2] ,这时在Pt2+离子周围的Cl-和NH3可能有两种不同的结构:同种配位体 ( 两个 NH3或两个 C1- ) 在平面正方形结构中,占有

相邻的位置 ( 称为顺式 ) 或占有对角位置 ( 称为反式 ) 。

实验的事实证明了上述推断:如顺式[Pt(NH3)2Cl2] 为橙黄色,比较不稳定,在170 ℃左右转化为反式,溶解度较大,为 0.2523g /100g 水 (298K) ;而反式 [Pt(NH3)2C 12] 为亮黄色,溶解度较小,为 0.0366g / 100g 水 (298K) 。

这两个配合物都能被Cl2氧化,加合上两个氯离子,成为两个性质不同的配位数为 6 的四价铂的配合物 [Pt(NH3)2Cl4 ] ,其中顺式是橙色,而反式是黄色的。

顺式[Pt(NH3)2Cl2] 同乙二胺反应生成[Pt(En)(NH3)2] 、反式[Pt(NH3)2Cl2] 不同乙

二胺反应。象这样化学组成完全相同的一些配离子 ( 或配合物 ) 仅仅由于配位体围绕中

心离子在空间的位置不同而产生性质不同的异构体,称为几何异构体。这种几何异构现象,在配位数为6 的配会物中,是很常见的。在配位数为 4 的平面正方型 ( 而不是四面体型 ) 配离子中也很常见。

三、高自旋型配合物和低自旋型配合物

如果中心离子的 d 轨道未满,例如 Fe2+离子,在形成配离子时的情况比较复杂。 Fe 2+离子的 3d 能级上有 6 个电子。这些 d 电子分

布服从供特规则,即在等价轨道中,自

旋单电子数要最大,状态就最稳定。在形成 [Fe(H 2 O) 6 ] 2+ 离子时,中心离子的电子层不受配位体影响,水中配位原子氧的孤电子对进入 Fe 2+ 离子的 4s 、 4p 和 4d 空轨道形成 sp 3 d 2杂化轨道,空间构型为八而体。自旋单电子数和Fe2+离子相同。当CN -与Fe 2+离子配位形成配离子时,CN - 离子对电子的排斥力很强,能将Fe2+离子中的 d 电子挤成只占 3 个 d 轨道,并均成对,使 2 个 3d 轨道空出来,形成 d2sp3杂化轨道,接受配

体 CN -离子中的孤对电子。

在 [Fe(H2O)6]2+配离子中,有四个末成对电子,称为高自旋配离子;而[Fe(CN)6]4- 配离子中没有不成对电子,可称为低自旋配离子。

为了判断一种配合物是高自旋型还是低自旋型,往往采用测定磁矩的方法。末成对电子较多,磁矩较大;末成对电子数少或等于零,则磁矩小或等于零。知道磁矩实验值后,利用公式

即可求出末成对电子数n ,从而知道配合物为高自旋还是低自旋型,但要注意上公式仅适于第一过渡系列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对第二三过渡系列的其它金属离子的配合物一般是不适用的。

四、离域π键

如在[Ni(CN)4]2-配离子中,Ni 2+离子具有8 个d 电子,用dsp2杂化轨道,以容纳 CN-离子中碳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形成四个σ配位键,组成平面正方形的 [Ni(CN)4]2-配离子。在 [Ni(CN)4]2-配离子中的九个原子位于同一平面上,此时 Ni2+离子在形成σ配键外,还有空的 pz 轨道,可以和 CN 离子充满电子的π z 轨道重叠,而形成 9 原子 8 电子的离域π键,因而增强了 [Ni(CN)4]2-配离子的稳定性。

近年来有些资科中是从反馈π键角度去解释 [Ni(CN)4]2-配离子的稳定性: Ni2+离子提供电子,而配位体 CN-离子的反键π * 轨道接受电子而形成反馈π键。

价键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

价价理论的优点是化学键的概念比较明确,容易为化学工作者所接受。可用来:

一、解释许多配合物的配位数和几何构型。

二、可以说明含有离域π键的配合物,如配位体为氰离子的配离子,特别稳定。

三、可以解释配离子的某些性质。如 [Fe(CN)6]4-配离子为什么比[FeF6] 3-配离子稳定。利用价键理论可以较满意地予以说明。两种配离子的结构分别为; [Fe(CN)6]4-为低自旋型配离子,因之比较稳定。

价键理论虽然成功地说明配离子的许多现象,但它有不少局限性:

一、价键理论在目前的阶段还是一个定性的理论,不能定量地或半定量地说明配合物的性质。如第4 周期过镀金属八面体型配离子的稳定性,当配位体相同时常与金属离子所合d 电子数有关。共稳定性次序大约为: d 0< d 1< d 2< d 3< d 4> d 5< d6 < d 7< d 8< d 9 > d 10 ,价键理论不能说明这一次序。

二、不能解释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和可见吸收光谱以及红外光谱。不能说明每个配合物为何都具有自己的特征光谱,也无法解释过渡金属配离子为何有不同的颜色。

三、很难满意地解决夹心型配合物,如二茂铁,二苯铬等的结构。

四、对于Cu(II) 离子在一些配离子中的电子分布情况,不能作合理的说明。如[Cu(H2O)4]2+配离子经x 射线实验确定为平面正方形构型,是以 dsp 3杂化轨道成键。这样 Cu 2+离子在形成 [Cu(H2O)4] 2+时,会有一个 3d 电子被激发到 4p 轨道上去。即这个 4p 电子容易失去,但 [Cu(H2O)4] 2+ 却很稳定。因之,价键理论无法解释这个事实。

为了弥补价键理论的不足,只好求助于配位场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以期能得到比较满意的解释。这些有关内容将在后续课本中予以讨论。

19-4 晶体场理论

晶体场理论早在 1929 年由皮塞和范弗里克提出。

19-4-1 晶体场理论的基本要点

在配合物中,金属离子与配位体之间的作用,类似于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这种作用是纯粹的静电排斥和吸引,即不形

成共价键;

金属离子在周围配位体的电场作用下,原来能量相同的五个简并d 轨道发生了分裂,分裂

成能级不同的几级轨道,往往使体系的总能量有所降低。

d 轨道能级的分裂

本来能量相等的五个简并d 轨道,此时分裂为两级。一级是能量较高的 d y2 和 d x2 -y 2 称为 d y或 e g轨道;另一级是能量较低的d xy、 d xz、 d yz轨道,称 d s 或 t 2g轨道。

分裂能

d 轨道在不同构型的配合物中,分裂的方式和大小都不同。

三、晶体场稳定化能

19-4-2 晶体场理论的应用

配合物的磁性

第一过渡系 M 2+离子的水合热

配合物的颜色

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一、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在CuSO4溶液中加少量氨水,生成浅蓝色Cu(OH)2↓,再加入氨水,沉淀溶解变成深蓝色溶液,加入乙醇,降低溶解度,得到深蓝色晶体,该晶体经元素分析,得知含Cu、SO42-、4NH3、H2O;取深蓝色溶液,加BaCl2,生成白色BaSO4↓,说明存在SO42-,加少量NaOH,无Cu(OH)2↓和NH3产生,说明溶液中不存在Cu2+和NH3分子,从而分析其结构为:[Cu(NH3)4]SO4·H2O Cu和NH3之间的加合,既无氧化数的变化,也没有提供单电子配对而形成共价键,不符合经典的化合价理论。这类化合物就是配合物。 二、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1893年,维尔纳(A. Werner)提出配位理论。 1、配离子可以是阴或阳离子 2、中心离子:简单阳离子,特别是过渡金属离子,也有金属原子。位于配离子的中心。 3、配体:位于中心离子周围,可以是中性分子,也可以是负离子。其特点是配位原子含有孤对电子。能作为配位原子的元素主要有:N、O、C、S及卤素等。 4、配位数:配合物中,配位原子的总数。 决定于中心离子和配位体的性质,其电荷、体积、电子层结构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形成时的条件(T、C) 中心离子的电荷:+1 +2 +3 +4 特征配位数: 2 4(或6) 6(或4) 6(或8)

三、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服从一般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如果化合物的负离子是一个简单离子,叫某"化"某; 如果化合物的负离子是一个复杂离子,叫某"酸"某。 络合物内界命名次序为:配位数(一、二、三、四)-配位体名称-"合"(表示配位结合)-中心离子名称-中心离子氧化数(Ⅰ、Ⅱ、Ⅲ、Ⅳ) 例: [Co(NH3)6]Cl3[Pt(NH3)4](OH)2K2[PtCl6] H2[PtCl6] 氯化六氨合钴(Ⅲ)氢氧化四氨合铂(Ⅱ)六氯合铂(Ⅳ)酸钾六氯合铂(Ⅳ)酸 不止一种配体:先列阴离子,后列中性分子,若配体同是阴离子或中性分子,则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次序排列。中间以"·"分开。 [Co(NH3)5(H2O)]Cl3Fe(CO)5Pt(NH3)2Cl2 氯化五氨·水合钴(Ⅲ)五羰基合铁二氯·二氨合铂(Ⅱ) 第二节配位化合物的结构 一、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要点 1、配位化合物的内界是依靠配位键结合的。 2、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中心离子必须有空轨道,配位体必须有孤对电子。 3、成键的原子轨道必须杂化。(空轨道亦经杂化) 4、杂化轨道的类型决定配离子的几何构型。 二、配离子的配位数和几何构型 1、配位数为2

配位化合物大全

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ound) 定义 简称配合物,为一类具有特征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由中心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子)和围绕它的称为配位体(简称配体)的分子或离子,完全或部分由配位键结合形成。 组成 配合物由中心原子、配位体和外界组成,例如硫酸四氨合铜(Ⅱ)分子式为〔C u(NH3)4〕SO4,其中Cu2+是中心原子,NH3是配位体,SO4 2-是外界。 中心原子可以是带电的离子,如〔Cu(NH3)4〕SO4中的Cu2+,也可以是中性的原子,如四羰基镍〔Ni(CO)4〕中的Ni。周期表中所有的金属元素都可作为中心原子,但以过渡金属最易形成配合物。配位体可以是中性分子,如〔Cu(NH3)4〕SO4中的NH3,也可以是带电的离子,如亚铁氰化钾K4〔Fe(CN)6〕中的CN-。与中心原子相结合的配位体的总个数称为配位数,例如K4〔Fe(CN)6〕中Fe2+ 的配位数是6 。中心原子和配位体共同组成配位本体(又称内界),在配合物的分子式中,配位本体被括在方括弧内,如〔Cu(NH3)4〕SO4中,〔Cu(NH3)4〕2+就是配位本体。它可以是中性分子,如〔Ni(CO)4〕;可以是阳离子,如[Cu(NH3)4〕2+ ;也可以是阴离子,如〔Fe(CN)6〕4-。带电荷的配位本体称为配离子。命名方法 ①命名配离子时,配位体的名称放在前,中心原子名称放在后。②配位体和中心原子的名称之间用“合”字相连。③中心原子为离子者,在金属离子的名称之后附加带圆括号的罗马数字,以表示离子的价态。④配位数用中文数字在配位体名称之前。⑤如果配合物中有多种配位体,则它们的排列次序为:阴离子配位体在前,中性分子配位体在后;无机配位体在前,有机配位体在后。不同配位体的名称之间还要用中圆点分开。根据以上规则,〔Cu(NH3)4〕SO4称硫酸四氨合铜(Ⅱ),〔Pt(NH3)

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 第十九章配位化合物 19-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所决定的”。配合物这门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也是人类通长期过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到某些自然现象和规律,加以总结发展的结果。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发现的第一个配合物就是我们很熟悉的亚铁氰化铁Fe4[Fe(CN)6]3 ( 普鲁士蓝) 。它是在1704 年普鲁士人狄斯巴赫在染料作坊中为寻找蓝色染料,而将兽皮、兽血同碳酸纳在铁锅中强烈地煮沸而得到的。后经研究确定其化学式为Fe4[Fe(CN)6]3。近代的配合物化学所以能迅速地发展也正是生产实际需要的推动结果。如原子能、半导体、火箭等尖端工业生产中金属的分离楼术、新材料的制取和分析;50 年代开展的配位催比,以及60 年代蓬勃发展的生物无机化学等都对配位化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目前配合物化学已成为无机化学中很活跃的一个领域。今后配合物发展的特点是更加定向综合,它将广泛地渗透到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以及物理化学、量子化学等领域中去。如生物固氮的研究就是突出的一例。 19-1-1 配合物的定义 当将过量的氨水加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逐渐变为深蓝色,用酒精处理后,还可以得到深蓝色的晶体,经分析证明为[Cu(NH3)4]SO4。 CuSO4 +4NH3 =[Cu(NH3)4]SO4 在纯的Cu(NH3)4]SO4溶液中,除了水合硫酸根离子和深监色的Cu(NH3)4]2+离了外,几乎检查不出Cu2+ 离子和NH3分子的存在。Cu(NH3)4]2+、[Ag(CN2)]-等这些复杂离子不仅存在于溶液中,也存在于晶体中。 从上面实例可以看出,这些复杂离子至少不符合经典原子价理论,在晶体和溶液中有能以稳定的难离解的复杂离子存在的特点。因此有人以此特点给配合物下定义,但没说到配合物的真正本质。某些配合物在水溶液中不容易离解得到复杂离子,如三氯三氨合钴(III)

配位化合物的颜色和配位理论

配位化合物的颜色和配位理论配位化合物是由一个中心金属离子和周围的配体离子或原子团组成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通常具有丰富多彩的颜色,这种颜色的差异主要由于配位体和中心金属离子之间的电子转移引起。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配位化合物的颜色以及配位理论的相关原理。 一、配位化合物的颜色 配位化合物的颜色与其中的配体和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结构息息相关。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配体的颜色:首先,配体本身的颜色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化合物的颜色。比如,水合铜离子的配位化合物通常呈现出蓝色,这是因为水配体吸收红光,而对蓝光具有较好的透明度。 2. 中心金属离子的d电子结构:在配位化合物中,中心金属离子的d电子能级分裂是产生颜色的重要原因。根据分裂的大小,d电子能级吸收光的波长也会发生改变。例如,在八配位的铜离子中,d电子能级的分裂较大,它们能够吸收红光,因此形成了蓝色的化合物。 二、配位理论 配位理论是解释配位化合物形成和性质的基本原理。其中最重要的理论是分子轨道理论和晶场理论。 1. 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认为,在形成配位化合物时,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形成分子轨道。这些分子轨道由配

体和中心金属离子的原子轨道合成而来。电子在这些分子轨道中运动,从而导致电子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化合物的颜色。例如,在八配位 的铜离子均匀分布在d轨道中,形成了大的d电子能级分裂,这就是 为什么铜配合物通常呈现出蓝色的原因。 2. 晶场理论:晶场理论是另一种解释配位化合物颜色和结构的重要 理论。该理论认为,配位离子周围的配体形成了一个电场,根据电场 的性质,分为强场和弱场。在强场的作用下,d电子能级发生分裂,能 量差较大,会吸收较短波长的光,呈现出相应的颜色。而在弱场的作 用下,能量差较小,吸收较长波长的光,形成不同的颜色。这就是为 什么不同的配体会导致不同颜色的化合物。 综上所述,配位化合物的颜色与其中的配体和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 结构密切相关。通过配位理论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这 些化合物的颜色变化。这不仅在化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 们感受和欣赏多彩的化学世界提供了更深入的认识。

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 一、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往CuSO4的稀溶液滴加6mol/L的氨水不断振摇,开始时有天蓝色Cu(OH)2沉淀,继续再加氨水时,沉淀消失。在溶液中检查不到Cu2+却只能检测到SO42-,推测生成了一种新物质,用酒精沉淀,再经结构分析:该物质为[Cu(NH3)4]SO4·H2O。 物质[Ag(NH2)]NO3,K2[HgI4]……,在水溶液中形成离子[Cu(NH3) 4]2+,[Ag(NH 2) ]+,[HgI4]2-。 金属离子(或原子)与一定数目的中性分子或负离子结合成不易 离解的复杂离子称为配离子。 含有配离子及配位分子的化合物统称为配合物。 配合物与复盐如明矾[KAl(SO4)2]12H2O不一样,不能相混。 二、配合物的组成 以[Cu(NH3)4] SO4为例其组成可表示 配位离子 1.中心原子:一般为金属阳离子(原子),特别是过渡金属离子,

Fe、Co、Ni、Cu、Ag、Au等。 2.配体:中心原子周围的分子或离子(可以是阴离子,也可以是中性分子)。 3.配位原子:配体中能向中心原子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如NH3中的N原子,H2O中的O原子,CN-中的C原子,以N、P、O、S、C等原子居多。 配体又分: 4.配位数:直接与中心原子相结合的配位原子总数。以2、4、6较为多见。在[Pt(en)2]Cl其配位数为4。 5.配离子电荷:中心原子和配位体电荷的代数和。如[Cu(NH3) 4]2+、[Fe(CN) 6] 4-。 三、配位化合物的类型 1.简单配位化合物 单齿配位体与单个中心离子(或原子)所形成的配合物K2[PtCl6]

[Fe(H2O)6]Cl5 [Cr(H2O)6]Cl3 Na[AlF6] 2.螯合物 由中心离子和多齿配体结合而成的环状配合物。 思考题: 在制剂中作为金属离子络合剂使用的是 A.NaHCO3 B.NaCl

化学反应中的配位化合物和配位键

化学反应中的配位化合物和配位键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形成的化合物。配体通常是具有可供给电子对的原子团或分子,它们通过与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形成配位键来稳定化合物的结构。在化学反应中,配位化合物起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以作为反应物参与反应,也可以作为产物生成。 一、配位键的形成 配位键是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之间的化学键。配位键的形成是通过配体中的孤对电子与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的空轨道相互重叠形成。配体中的孤对电子通常来自于氧、氮、硫等具有较高电负性的原子,而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的空轨道则来自于其d轨道或f轨道。 例如,以氯离子(Cl-)和水分子(H2O)为配体,中心金属离子为氧化铜(Cu2+),它们共同形成了CuCl2(H2O)4配位化合物。在该化合物中,氯离子(Cl-)和水分子(H2O)通过配位键与Cu2+离子形成稳定的化合物结构。 二、配位化合物在反应中的作用 1. 催化剂:配位化合物常常被用作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能够提供活化能,降低反应的能垒,加速反应速率。例如,钌催化剂常用于不对称氢化反应,通过与底物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提高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2. 反应物:配位化合物可以作为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例如,亚铁离子(Fe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亚铁配合物,并参与了脱氧过程。这种反应对于氧气的吸收和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3. 产物:化学反应中的配位化合物也可以作为产物生成。例如,金属络合物的形成通常与配体的选择性配位及金属的氧化还原状态变化有关。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对于理解金属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和催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配位化合物和配位键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配位键的形成是通过配体中的孤对电子与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的空轨道的相互重叠实现的。配位化合物可以作为反应物参与反应,也可以作为产物生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配位化合物还能提高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通过研究配位化合物和配位键,可以深化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并为实现高效催化和有机合成提供理论基础。 (字数:498字)

化学中的配位化合物合成方法

化学中的配位化合物合成方法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科学,而配位化合物则是化学中的重要研究 对象之一。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与周围的配体形成的,这种化合物具有多种应用领域,如催化剂、药物等。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配位化合物合成方法。 1. 配体置换法 配体置换法是一种常见的合成配位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将一个或多个 配体从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上取代,从而合成新的配位化合物。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溶液反应或固体反应来实现。 在溶液反应中,通常使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配体反应,生成新的配位化合物。例如,将氯化铜与亚硫酸钠反应可以得到硫代乙酸铜配合物。在固体反应中,通常使用固体金属离子与配体反应,生成新的配位化合物。例如,将氯化铜与氰化钠固体反应可以得到氰化铜配合物。 2. 配体加成法 配体加成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合成配位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将一个或多 个配体加到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上,从而合成新的配位化合物。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溶液反应或固体反应来实现。 在溶液反应中,通常使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配体反应,生成新的配位化合物。例如,将氯化铜与溴化钠反应可以得到溴化铜配合物。在固体反应中,通常使用固体金属离子与配体反应,生成新的配位化合物。例如,将氯化铜与氧化锌固体反应可以得到氧化铜配合物。 3. 配体还原法

配体还原法是一种常见的合成配位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将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的配体还原为新的配体,从而合成新的配位化合物。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溶液反应或固体反应来实现。 在溶液反应中,通常使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还原剂反应,生成新的配位化合物。例如,将氯化铜与亚硫酸钠反应可以得到硫代乙酸铜配合物。在固体反应中,通常使用固体金属离子与还原剂反应,生成新的配位化合物。例如,将氯化铜与氢气固体反应可以得到氯化铜配合物。 4. 配体氧化法 配体氧化法是一种常见的合成配位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将中心金属离子或原子的配体氧化为新的配体,从而合成新的配位化合物。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溶液反应或固体反应来实现。 在溶液反应中,通常使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与氧化剂反应,生成新的配位化合物。例如,将氯化铜与过氧化氢反应可以得到过氧化铜配合物。在固体反应中,通常使用固体金属离子与氧化剂反应,生成新的配位化合物。例如,将氯化铜与过氧化钠固体反应可以得到过氧化铜配合物。 总结起来,化学中的配位化合物合成方法主要包括配体置换法、配体加成法、配体还原法和配体氧化法。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溶液反应或固体反应来实现。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是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深入理解化学反应机理和开发新的配位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6配位化合物的结构

6配位化合物的结构 六配位化合物是指中心金属离子(通常是过渡金属离子)与六个配体(通常是氨、水和卤素离子等)之间形成的化学复合物。这些化合物通常具有特殊的结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本文将向您介绍六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制备方法、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一、六配位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1.八面体结构:八面体结构是最常见的六配位化合物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六个配体的位置围成一个八面体,其中中心金属离子位于八面体的中心位置。 2.正八面体结构:正八面体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八面体结构,其中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之间的键长和键角都是相等的。 3.歪八面体结构:歪八面体结构是八面体结构的一种变异结构,其中中心金属离子不处于八面体的中心位置,导致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之间的键长和键角不等。 4.六方堆积结构:六方堆积结构是指六个配体排列成六边形环状,一个中心金属离子位于环的中心位置。这种结构通常具有较高的对称性。 5.链状结构:链状结构是指六个配体通过共享的桥键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链状结构。中心金属离子通常位于链的一端或者两端。 6.六角星状结构:六角星状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六配位结构,其中中心金属离子与六个配体形成一个六角星状的结构。 二、六配位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1.配体置换反应:这是制备六配位化合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将配体溶液与原有配体溶液进行反应,可以实现配体的置换,从而得到六配位化合物。 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另一种常用的制备六配位化合物的方法。例如,在水溶液中,可以通过加入还原剂或氧化剂来实现配体的氧化或还原,从而得到六配位化合物。 3.水解反应:水解反应是六配位化合物制备的另一种方法。通过将金属酸盐或金属碱盐与水反应,可以得到六配位化合物。 三、六配位化合物的性质 六配位化合物具有多种独特的性质,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1.光谱性质:六配位化合物的光谱特征通常表现为特定的吸收峰和振动频率。例如,红色和蓝色的光谱峰常常与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的电荷转移有关。 2.磁性:六配位化合物的磁性通常由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具体而言,如果配体是自旋副线性,则六配位化合物通常是带低自旋的。 3.光化学性质:六配位化合物在光照条件下通常具有较强的光化学活性。例如,一些六配位化合物可以通过光致电荷转移反应或光致同位素转移反应来实现光谱变化。 四、六配位化合物的应用 六配位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以下列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配位化学分类

配位化学分类 配位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金属离子或中心原子与周围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配位化合物的性质。根据配位物中配体的种类和数量,配位化学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一、单一配体配位化合物 单一配体配位化合物是指配位物中只含有一种配体的化合物。根据配体的性质,可以将单一配体配位化合物分为阴离子配位化合物、中性配位化合物和阳离子配位化合物。 1. 阴离子配位化合物 阴离子配位化合物是指配位物中的配体为阴离子的化合物。常见的阴离子配体有氰离子(CN-)、氨基(NH2-)、氯离子(Cl-)等。阴离子配体可以通过给予金属离子一个或多个电子对来形成配位键。2. 中性配位化合物 中性配位化合物是指配位物中的配体为中性分子的化合物。常见的中性配体有水(H2O)、一氧化碳(CO)、氨(NH3)等。中性配体可以通过与金属离子之间的协同作用来形成配位键。 3. 阳离子配位化合物 阳离子配位化合物是指配位物中的金属离子为阳离子的化合物。常见的阳离子配体有氯离子(Cl-)、溴离子(Br-)、碘离子(I-)等。阳离子配体可以通过给予金属离子一个或多个电子对来形成配位键。

二、多配体配位化合物 多配体配位化合物是指配位物中含有多种配体的化合物。根据配体的数量和结构,多配体配位化合物可以进一步分为双核配位化合物、多核配位化合物和大环配位化合物。 1. 双核配位化合物 双核配位化合物是指配位物中含有两个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双核配位化合物可以通过两个金属离子之间的配位键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配位体系。 2. 多核配位化合物 多核配位化合物是指配位物中含有多个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多核配位化合物可以通过多个金属离子之间的配位键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配位体系。 3. 大环配位化合物 大环配位化合物是指配位物中含有大环结构的化合物。大环配位化合物可以通过大环结构中的配体与金属离子之间的配位键形成。 三、配位聚合物 配位聚合物是指配位物中含有多个相同或不同金属离子的化合物。配位聚合物可以通过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配位键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高分子结构。

配合物

什么是配合物(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ound)是一类由中心原子(包括原子或离子)和围绕它的配位体(包括离子或分子)通过配位键相结合的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组成配合物由中心原子、配位体和外界组成,例如硫酸四氨合铜(Ⅱ)分子式为〔C u(NH3)4〕SO4,其中Cu2+是中心原子,NH3是配位体,是外界。中心原子可以是带电的离子,如〔Cu(NH3)4〕SO4中的Cu2+,也可以是中性的原子,如羰基镍〔Ni(CO)4〕中的Ni。周期表中所有的金属元素都可作为中心原子,但以过渡金属最易形成配合物。配位体可以是中性分子,如〔Cu(NH3)4〕SO4中的NH3,也可以是带电的离子,如亚铁氰化钾K4〔Fe(CN)6〕中的CN-。与中心原子相结合的配位体的总个数称为配位数,例如K4〔Fe(CN)6〕中Fe2+的配位数是6 。中心原子和配位体共同组成配位本体(又称内界),在配合物的分子式中,配位本体被括在方括弧内,如〔Cu(NH3)4〕SO 4中,〔Cu(NH3)4〕2+就是配位本体。它可以是中性分子,如〔Ni(CO)4〕;可以是阳离子,如[Cu(NH3)4〕2+ ;也可以是阴离子,如〔Fe(CN)6〕4-。带电荷的配位本体称为配离子。 命名方法①命名配离子时,配位体的名称放在前,中心原子名称放在后。②配位体和中心原子的名称之间用“合”字相连。③中心原子为离子者,在金属离子的名称之后附加带圆括号的罗马数字,以表示离子的价态。④配位数用中文数字在配位体名称之前。 ⑤如果配合物中有多种配位体,则它们的排列次序为:阴离子配位体在前,中性分子配位体在后;无机配位体在前,有机配位体在后。不同配位体的名称之间还要用中圆点分开。根据以上规则,〔Cu(NH3)4〕SO4称硫酸四氨合铜(Ⅱ),〔Pt(NH3)2Cl2〕称二氯·二氨合铂(Ⅱ),K〔PtCl3(C2H4)〕称三氯·(乙烯)合铂(Ⅱ)酸钾。实际上,配合物还常用俗名,如K4〔Fe(CN)6〕称黄血盐,K3〔Fe(CN)6〕称赤血盐,Fe4〔Fe(CN)6〕3称普鲁士蓝。 价键在配合物中,中心原子与配位体之间共享两个电子,组成的化学键称为配位键,这两个电子不是由两个原子各提供一个,而是来自配位体原子本身,例如〔Cu(NH3)4〕SO4中,Cu2+与NH3共享两个电子组成配位键,这两个电子都是由N原子提供的。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中心原子必须具有空轨道,而过渡金属原子最符合这一条件。 类型按配位体分类,可有:①水合配合物。为金属离子与水分子形成的配合物,几乎所有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都可形成水合配合物,如〔Cu(H2O)4〕2+、〔Cr(H2O)6〕3+。②卤合配合物。金属离子与卤素(氟、氯、溴、碘)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绝大多数金属都可生成卤合配合物,如K2〔PtCl4〕、Na3〔AlF6〕。③氨合配合物。金属离子与氨分子形成的配合物,如〔Cu(NH3)4〕SO4。④氰合配合物。金属离子与氰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如K4〔Fe(CN)6〕。⑤金属羰基合物。金属与羰基(CO)形成的配合物。如〔Ni-(CO)4〕。 按中心原子分类,可有:①单核配合物。只有一个中心原子,如K2〔CoCl4〕。②多核配合物。中心原子数大于1,如〔(H3N)4Co(OH)(NH2)Co(H2NCH2CH2NH2)2〕C l4。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 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或多个中心金属离子与周围的配体形成的 化合物。在配位化学中,了解和研究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对于理解它们 的性质和反应机理至关重要。本文将从配位化合物的组成、键的类型 以及结构的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主要包括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两个部分。中心金 属离子是指在配位过程中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离子,常见的有过渡金属 离子如铁离子(Fe3+)、铜离子(Cu2+)等。配体是指能够给出电子 对的分子或离子,通过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常见的配体有水(H2O)、氨(NH3)、氯化物(Cl-)等。 二、配位键的类型 配位化合物中的配位键主要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三种类型。 离子键是指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通过电荷吸引力形成的键。这 种键的特点是电离度较高,形成的化合物晶体结构稳定,常见于硫氰 酸盐(SCN-)和铁离子(Fe3+)之间的配位键形成离子键。 共价键是指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键。这 种键的特点是电性介于离子键和配位键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多为分子 结构。例如,乙二胺(C2H8N2)和铜离子(Cu2+)之间的配位键形成共价键。

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键,是通过配体中的一个或多个原子的孤对电子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的键。配位键的特点是配体中的原子与中心金属离子之间形成较强的键,常见于水合配合物中。 三、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可以通过各种实验手段进行分析,例如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 X射线衍射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测量样品对X射线的散射模式来确定配位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这种技术可以提供有关晶体中原子位置和键角的信息。 红外光谱可以用于表征配位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和它们的振动方式。不同的配位键对应不同的振动频率,通过红外光谱可以确定配位化合物中存在的配位键类型。 核磁共振是通过测量核磁共振信号来确定配位化合物中的原子位置和电子环境。这种技术可以提供有关中心金属离子周围的配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信息。 综上所述,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对于理解其性质和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配位化合物的组成、键的类型以及结构的分析可以揭示它们的内部特征,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注:本文中出现的化学式为中文格式)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配位数的确定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配位数的确定 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化 合物。在配位化合物中,中心金属离子通常是一个过渡金属离子,而 配位体可以是阴离子或有机分子。配位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配位数的 确定是研究配位化学的重要方面。 一、配位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1. 配位键的形成:配位体通过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而与其结合。配位键通常是由一个至少带一个孤对电子的配位体与中心金属离 子之间的电子云重叠而形成的。 2. 配位数的确定:配位数是指与中心金属离子直接相连的配位体的 数目。配位数取决于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数、电荷和配位体的性质。 常见的配位数有2、4和6。 3. 配位体的空间排列:配位体在三维空间中排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 空间,以实现稳定的结构。不同的配位体排列方式可以导致不同的化 学性质和反应活性。 4. 配位化合物的对称性:配位化合物的结构通常具有一定的对称性,例如平面对称、轴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些对称性可以通过晶体学等方 法进行表征和分析。 二、配位数的确定

1. 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数: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数决定了它的最大 配位数。一般来说,过渡金属离子的电子数与其周期号相同。例如, 对于第一行过渡金属,它们的电子数通常为18个。 2. 中心金属离子的电荷:中心金属离子的电荷也是确定配位数的重 要因素。正离子通常希望周围有一些配位体来平衡电荷,从而形成稳 定的化合物。 3. 配位体的性质:配位体的性质也会影响配位数的确定。一些配位 体具有多个配位位点,因此可以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多个配位键,增 加配位数。同时,配位体的空间取向性和空间位阻也会影响配位数。 4. 配位体的配位能力:配位体的配位能力是指它与中心金属离子形 成配位键的能力。一般来说,配位体的配位能力由其硬度、软度、酸 碱性等性质决定。配位体的配位能力越强,通常配位数也越大。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一系列分析方法来确定配位数,如晶体学分析、元素分析、磁性测定和红外光谱等。这些方法可以揭示配位化合物的 分子结构和配位数。 综上所述,配位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包括配位键的形成、配位体的空 间排列和对称性等。而配位数的确定则取决于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数、电荷,以及配位体的性质和配位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方法可以准确地 确定配位数,进而深入研究和理解配位化学的规律和性质。

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 10-配位化合物 10.1定义和总则 10.11定义 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是由可以给出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子(称为配体)和具有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空位的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子)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这种由一定数目的配体结合在中心原子周围所形成的配位个体可以是中性分子,也可以是带电荷的离子。中性配位个体就是配合物,带电荷的配位个体称配离子,带正电荷的配离子称配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称配阴离子。含有配离子的化合物统称配合物。与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叫配位原子。配体可能配位的原子的数目用单齿、而齿、三齿等表示。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配体叫单齿配体。一个多齿配体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与一个中心原子连接的称为螯合配体或螯合剂。连接于一个以上中心原子的配体,称为桥联基团(简称桥基)。中心原子可以桥基连接,也可以互相直接连接。中心原子连接的数目,用单核、双核、三核、四核等表示。 10.12命名总则 对配位个体命名时,配位体名称列在中心原子之前,不同配体名称之间以中圆点(·)分开,在最后一个配体名称之后缀以“合”字。若配合物为配离子化合物,则命名时阴离子在前,阳离子在后,与无机盐的命名一样。若位配阴离子的化合物,则在配阴离子与外界阳离子之间用“酸”字连接,若外界为氢离子,则在配阴离子之后缀以“酸”字。例如: K[PtCl3NH3] 三氯·氨合铂酸(1-)钾三氯·氨合铂(II)酸钾[Co(NH3)3H2O]Cl3三氯化五氨·水合钴三氯化五氨·水合钴[Co(N3)(NH3)3]SO4硫酸叠氮·五氨合钴硫酸叠氮·五氨合钴10.2一般配位化合物的化学式和命名 10.21中心原子

配位化合物配位数推断技巧

配位化合物配位数推断技巧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中心金属离子与周围的配体形成的化合物。在化学领域中,确定配位化合物中金属离子的配位数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一些推断配位数的技巧和方法。 一、化学式法 化学式法是一种常用的推断配位数的方法。根据化学式中的配体数目,可以初步推测出配位数。例如,对于化学式[M(AA)n(BB)m],其中M表示金属离子,AA和BB表示不同的配体,n和m分别表示其在化合物中的个数。推断配位数的步骤如下: 1. 确定所涉及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2. 根据化学式中不同配体的个数,推测出金属离子的配位数。 例如,对于化学式[Co(NH3)6]Cl3,化合物中只有一种配体NH3,且它的个数为6,可以推断出该化合物中的钴离子的配位数为6。 二、磁性法 磁性法是另一种用来推断配位数的常用方法。根据化合物的磁性特性,可以初步确定金属离子的配位数。这是因为配位数的不同会影响到化合物的磁性。一般来说,具有未成对电子的金属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呈现高自旋态,对应于顺磁性;而未成对电子数较少的金属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呈现低自旋态,对应于抗磁性。推断配位数的步骤如下:

1. 确定所涉及的配位化合物的化学式。 2. 测定该化合物的磁性。 3. 根据化合物的磁性,初步推测金属离子的配位数。 例如,对于一个具有顺磁性的化合物,可以推断该化合物中金属离 子的配位数较高。 三、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通过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谱来推断配位数的方法。这是因为不同配位数的化合物,其红外光谱图谱会呈现不同的峰位和 峰型。推断配位数的步骤如下: 1. 测定所涉及的配位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谱。 2. 分析图谱中的特征峰位和峰型。 3. 根据特征峰位和峰型,推测金属离子的配位数。 例如,对于一个红外光谱图谱中存在多个CO振动峰的化合物,可 以推断该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的配位数较高。 总结起来,推断配位化合物中金属离子的配位数需要综合考虑化学 式法、磁性法和红外光谱法等多个方法。这些方法提供了定性和半定 量的推断,帮助我们理解配位化学和化学反应的机理,是化学研究和 实验中不可或缺的技巧。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推断技巧,我们可以更加 准确地确定配位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进一步推动化学科学的发展。

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 编辑 配位化合物(coordination compound)简称配合物,也叫错合物、络合物,为一类具有特征化学结构的化合物,由中心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子)和围绕它的称为配位体(简称配体)的分子或离子,完全或部分由配位键结合形成。 包含由中心原子或离子与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通常称为配位单元。凡是含有配位单元的化合物都称做配位化合物。研究配合物的化学分支称为配位化学。 配合物是化合物中较大的一个子类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及生命科学中,近些年来的发展尤其迅速。它不仅与无机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相关连,并且与现今化学前沿的原子簇化学、配位催化及分子生物学都有很大的重叠。 目录 1术语 2历史 3基本组成 4命名方法 5命名规则 6价键介绍 7基本分类 8主要性质 9基本结构 构型 异构现象 立体异构 几何异构 光学异构

结构异构 10理论 11反应 配体交换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12应用 1术语编辑 讨论经典配位化合物时,常会提到以下的术语: 配位键、配位共价键:配位化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由一个原子提供成键的两个电子,成为电子给予体,另一个成键原子则成为电子接受体。参见酸碱反应和路易斯酸碱理论。配位单元:化合物含有配位键的一部分,可以是分子或离子。配离子:含有配位键的离子,可以是阳离子或阴离子。内界、外界:内界指配位单元,外界与内界相对。配体、配位体、配位基:提供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配位原子:配体中,提供电子对的原子。中心原子、金属原子:一般指接受电子对的原子。配位数:中心原子周围的配位原子个数。螯合物:含有螯合配体的配合物。 此外,含有多个中心原子的配合物称为多核配合物,连接两个中心原子的配体称为桥联 配体,以羟基桥联的称为羟联,以氧基桥联的 称为氧联。 2历史编辑 人们很早就开始接触配位化合物,当时大多用作日常生活用途,原料也基本上是由天然 取得的,比如杀菌剂胆矾和用作染料的普鲁士 蓝。最早对配合物的研究开始于1798年。法国 化学家塔萨厄尔首次用二价钴盐、氯化铵与氨 水制备出CoCl36NH3,并发现铬、镍、铜、铂 等金属以及Cl、H2O、CN、CO和C2H4也都 可以生成类似的化合物。当时并无法解释这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