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科普知识暴雨特征内容

天气科普知识暴雨特征内容

暴雨有什么特征

暴雨指短时间内天上下雨量大,特征是雨下得大,持续时间长,还经常带有狂风。

暴雨时天上一般是云层厚,有大量的水蒸汽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成水滴或凝结成小冰晶下落熔化成水。

一般在暴雨天气要注意形成灾害。

降水是怎么形成的

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因周围气压逐渐降低,体积膨胀,温度降低而逐渐变为细小的水滴或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当云滴增大到能克服空气的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且在降落时不被蒸发掉才能形成降水。水汽分子在云滴表面上的凝聚,大小云滴在不断运动中的合并,使云滴不断凝结(或凝华)而增大。云滴增大为雨滴、雪花或其他降水物,最后降至地面。人工降雨是根据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的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促使云滴迅速凝结、合并增大,形成降水。

产生降水的主要过程

①天气系统的发展,暖而湿的空气与冷空气交汇,促使暖湿空气被冷空气强迫抬升,或由暖湿空气沿锋面斜坡爬升。

②夏日的地方性热力对流,使暖湿空气随强对流上升形成小型积雨云和雷阵雨。

③地形的起伏,使其迎风坡产生强迫抬升,但这是一个比较次要的因素。多数情况下,它和前两种过程结合影响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形成降水的条件有3个: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

洪涝灾情等级细分

等级划分标准的轻灾等级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将洪涝灾情等级细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一)轻灾一级:灾区死亡和失踪8人以上;洪涝灾情直接威胁100人以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以上。

(二)轻灾二级:灾区死亡和失踪人数5人以上;洪涝灾情直接威胁50人以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三)轻灾三级:灾区死亡和失踪人数3人以上;洪涝灾情直接威胁30人以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

洪水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洪水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风暴潮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以成因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暴雨洪水:是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洪水。它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形成的,又简称雨洪。

2、山洪:是强降雨后,山区溪沟中发生暴涨、暴落的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雨量集中、破坏力强等特点,常伴有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等灾害。

3、融雪洪水:主要发生在高纬度积雪地区或高山积雪地区。

4、冰凌洪水:常发生在黄河、松花江等北方江河中。由于河道中的某一河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气温回升时,低纬度河段上游先解冻,而高纬度仍在封冻,上游来水和冰块堆积在下游河床,形成冰坝,造成洪水泛滥;另外,河流封冻时也可能产生冰凌洪水。

5、溃坝洪水:是大坝或水库突然决堤、溃塌而造成的洪水。

【知识】暴雨的危害、形成及防御措施(10页)

暴雨的危害、形成及防御措施 暴雨(英文名称torrential rain;rainstorm;storm )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中国气象上规定,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 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但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在业务实践中,又可按照发生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将暴雨划分为:局地暴雨、区域性暴雨、大范围暴雨、特大范围暴雨。 局地暴雨历时仅几个小时或几十个小时左右,一般会影响几十至几千平方千米,造成的危害较轻。但当降雨强度极大时,也可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区域性暴雨一般可持续3~7天,影响范围可达10~20万平方千米或更大,灾情为一般,但有时因降雨强度极强,可能造成区域性的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特大范围暴雨历时最长,一般都是多个地区内连续多次暴雨组合,降雨可断断续续地持续1~3个月左右,雨带长时期维持。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

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 害。 形成暴雨的天气系统 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 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此外在干旱与半干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短历时、小面积的特大暴 雨。 暴雨常常是从积雨云中落下的。形成积雨云的条件是大气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并有强烈的上升运动,把水汽迅速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受上升运动的影响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 形成暴雨的条件 暴雨一般发生在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中,其时间尺度从几十分钟到十几小时,空间尺度从几千米到几百千米,而形成暴雨的中小尺度系统又是处于天气尺度系统内,两者通常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上两类天气系统的集合称为降水系统。

天气科普知识暴雨特征内容

天气科普知识暴雨特征内容 暴雨有什么特征 暴雨指短时间内天上下雨量大,特征是雨下得大,持续时间长,还经常带有狂风。 暴雨时天上一般是云层厚,有大量的水蒸汽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成水滴或凝结成小冰晶下落熔化成水。 一般在暴雨天气要注意形成灾害。 降水是怎么形成的 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因周围气压逐渐降低,体积膨胀,温度降低而逐渐变为细小的水滴或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当云滴增大到能克服空气的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且在降落时不被蒸发掉才能形成降水。水汽分子在云滴表面上的凝聚,大小云滴在不断运动中的合并,使云滴不断凝结(或凝华)而增大。云滴增大为雨滴、雪花或其他降水物,最后降至地面。人工降雨是根据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的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促使云滴迅速凝结、合并增大,形成降水。 产生降水的主要过程 ①天气系统的发展,暖而湿的空气与冷空气交汇,促使暖湿空气被冷空气强迫抬升,或由暖湿空气沿锋面斜坡爬升。 ②夏日的地方性热力对流,使暖湿空气随强对流上升形成小型积雨云和雷阵雨。 ③地形的起伏,使其迎风坡产生强迫抬升,但这是一个比较次要的因素。多数情况下,它和前两种过程结合影响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形成降水的条件有3个: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 洪涝灾情等级细分 等级划分标准的轻灾等级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将洪涝灾情等级细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一)轻灾一级:灾区死亡和失踪8人以上;洪涝灾情直接威胁100人以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以上。 (二)轻灾二级:灾区死亡和失踪人数5人以上;洪涝灾情直接威胁50人以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三)轻灾三级:灾区死亡和失踪人数3人以上;洪涝灾情直接威胁30人以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 洪水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洪水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风暴潮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以成因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暴雨洪水:是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洪水。它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形成的,又简称雨洪。 2、山洪:是强降雨后,山区溪沟中发生暴涨、暴落的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雨量集中、破坏力强等特点,常伴有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等灾害。 3、融雪洪水:主要发生在高纬度积雪地区或高山积雪地区。 4、冰凌洪水:常发生在黄河、松花江等北方江河中。由于河道中的某一河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气温回升时,低纬度河段上游先解冻,而高纬度仍在封冻,上游来水和冰块堆积在下游河床,形成冰坝,造成洪水泛滥;另外,河流封冻时也可能产生冰凌洪水。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暴雨 定义:我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雨量50毫米以上的雨叫暴雨。暴雨来临时,往往乌去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大作。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防御指南: 1.检查房屋,如果是危旧房屋或处于地势低洼的地方,应及时转移; 2.暂停室外活动,学校可以暂时停课; 3.检查电路、炉火等设施是否安全,关闭电源总开关; 4.提前收盖露天晾晒物品,收拾家中贵重物品放到档上或置于高处; 5.暂停田间劳动,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地势高的地方或山洞暂避。 暴雨避险: 1.危旧房屋或在地洼地势住宅的人员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 2.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 3.立即停止田间农事活动和户外活动; 4.注意夜间的暴雨提防旧房屋倒塌伤人; 5.雨天汽车在低洼处熄火,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 6.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过马路要留心积水深浅。 大风 定义:当风力达6级以上的风称为大风,它能拔起大树,折断电

杆,倒房翻车,助长火灾等。龙卷风:是一种从强对流积雨去中伸向地面的小范围强列旋风,同时伴有暴雨、雷电或冰雹。 大风(除台风外)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防御指南: 1.关好门窗,室外搭建物要固紧; 2.如遇危房,应立即搬出; 3.社区里的幼儿园、学校应采取暂避措施,建议停课; 4.如在户外,不要站在高楼、大树、广告牌下; 5.暂停户外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 6.老、弱、病、幼人群切勿在大风天气外出。 7.停放车辆要远离大树、广告牌等。 冰雹 定义:冰雹是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降落到地面的固体降水物,小如豆粒,大若鸡蛋、拳头。它是一种以砸伤、砸毁为主的气象灾害。 冰雹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防御指南: 1.关好门窗,妥善安置好易受冰雹影响的室外物品; 2.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 3.暂停户外活动,如在户外,不要在高楼屋檐下,烟囱、电线杆或大树底下躲避冰雹; 4.在防冰雹的同时,也要做好防雷电的准备。 雷电 定义:即发生在雷暴云(积雨云)风、云与云、云与地、云与空气之间的击空放电现象,常伴有强烈的闪光和隆隆的雷声。 雷电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室外防雷: 1.应迅速躲入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内,或者很深的山洞里,汽车内是躲避雷击的理想地方; 2.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尖耸、孤立的物体。不宜进入孤立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暴雨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暴雨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暴雨 暴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常常导致严 重的洪涝灾害。为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下面将介绍一些暴雨 相关的科普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暴雨灾害。 一、什么是暴雨 暴雨是指24小时内降水量达到50毫米以上,短时间内降水量增加 很快并伴有较强烈的降雨过程。暴雨导致的洪涝灾害严重,对人们的 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二、暴雨对社会的影响 1. 暴雨导致交通事故增加。暴雨天气降低了交通能见度,路面湿滑,易导致车辆失控和碰撞,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2. 暴雨导致城市内涝。城市的排水系统通常无法迅速排走暴雨期间 的大量降水,导致下水道堵塞,道路积水,对市民的出行和生活造成 很大不便。 3. 暴雨引发山洪和泥石流。暴雨会导致山体土壤饱和,进而引发山 洪和泥石流。山洪和泥石流的来袭威胁到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三、应对暴雨的预防措施 1. 关注天气预报。在暴雨来临前,及时关注天气预报,了解降雨情 况和预警信息,做好应对准备。

2. 做好排水设施的清理和维护工作。暴雨来临前,及时清理排水沟、下水道等排水设施,确保其通畅,提高排水能力。 3. 对易涝点进行防护。及时加固易涝点,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暴 雨期间水灾的发生。 4. 注意防范山洪和泥石流。在地势较高、可能发生山洪和泥石流的 地区,要注意选择安全的居住地,并严禁在山区建房、种植等活动。 5. 不靠近河流和水库。暴雨时,河流水位迅速上涨,容易发生洪水。避免靠近河流和水库,确保自身安全。 四、暴雨期间的自救互救方法 1. 寻找高地避雨。暴雨来临时,尽量远离低洼地带,寻找高地躲避,避免被洪水淹没。 2. 切勿涉水。暴雨期间,道路积水很常见,切勿冒险涉水,避免发 生意外。 3. 注意防范雷电。暴雨时,常常伴随着雷电,应尽量远离高大物体、树木等,选择安全的避雷设施。 4. 合理安置贵重物品。暴雨期间,应将贵重物品妥善安置,避免损失。 5. 发现险情及时报警。发现险情或者需要救援时,尽快拨打紧急求 救电话,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气象知识普及:认识各种天气现象

气象知识普及:认识各种天气现象 引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天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讨论天 气预报,或者互相交流关于天气的各种信息。了解各种天气现象不仅有助于我 们更好地规划活动,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并解释它们的原因和影响。 1. 雨 1.1 阵雨 阵雨可能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雨。它们一般持续时间短暂,降雨量不大。阵雨 一般由于地表温度上升而形成,暖空气上升并冷却,形成云和降水。 1.2 小雨 小雨相比于阵雨而言,降雨量稍大一些,持续时间也相对较长。小雨一般是由 于稳定的气压系统或暖湿空气遇到冷空气而形成。 1.3 暴雨 暴雨是指降水量较大,降雨强度较高的一种天气现象。暴雨通常与对流发展和 不稳定的大气环境有关,这种情况会导致大量的水汽上升并形成高度垂直发展 的云。

1.4 雪 雪是指当空气中的水汽在低温下凝结形成的固态降水。雪通常在较冷的地区出现,尤其是在冬季的时候。雪的形成需要低温和足够的水汽,当这些条件满足时,水汽会以固体形式凝结成雪花。 1.5 冻雨 冻雨是一种特殊的降水形式,指的是雨滴在空中遇到冷物体时迅速冷却并凝结 成冰。冻雨通常在空中温度接近0度且地面或物体温度低于冰点时发生。冻雨 会在地面形成一层薄薄的冰,给行车和行人带来很大的困难。 2. 风 2.1 和风 和风是一种初级的风,风力较弱,通常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活动。和风的形成 通常与气压或地形等因素有关。 2.2 微风 微风的风力稍大于和风,但仍然较弱。微风可能会让人感觉有一点凉爽,但通 常不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 2.3 温柔的微风 这种风力较微风稍大,但仍然很温和。温柔的微风往往能带来一种舒适的感觉,它会轻轻拂过脸庞,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天气现象知识:暴雨洪水——秋雨连绵,涝灾重创

天气现象知识:暴雨洪水——秋雨连绵,涝 灾重创 暴雨洪水——秋雨连绵,涝灾重创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暴雨洪水等极端气象事件已经不再是 某些地区的少见现象,而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共同问题。中国这个地 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多变,在暴雨洪水等极 端气象事件中备受折磨,造成的损失也不容小觑。在这么多的灾害之中,秋雨连绵引发的涝灾被人们广泛地关注和重视。本文将从暴雨洪 水的定义、产生原因和影响等方面,对秋雨连绵造成的涝灾给予说明。 暴雨洪水是指在短时间内,降雨量达到或超过该地区一定标准的 降水情况所引发的洪水。暴雨洪水是由于大气环流、能量和水分的相 互作用而形成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冷暖空气相遇、水汽充沛、大气层不稳定等自然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覆盖区域等人为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暴雨洪水的产生。

暴雨洪水不仅仅是一次性的灾害事件,它在造成巨大的人力和物质的损失之外,还影响到生态、农业、交通、环保等多个方面,而且往往伴随着强烈的风暴和雷电,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威胁和心理压力。 秋雨连绵是指从秋季到入冬时期,特别是9月到11月这段时间的长时间、大面积、持续不断地降雨现象。往往出现在我国银河断层带地区,随着库水的加大和河流的冲刷,尤其是城市化的飞速发展,积水和涝灾越来越频繁和严重。 产生秋雨连绵的原因,有一定的地理、气候、气象条件和自然因素。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陆地气候、地理地形等因素更为复杂。因此,纵观各种自然因素所产生的极端天气事件,秋雨连绵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秋雨连绵给我们带来的涝灾,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灾害,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涝灾的后果不仅局限于造成河道畅通问题、道路交通中断、房屋损坏等物质的损失,还可能对居民的健康、社会稳定等多方面造成影响,从而损害公共利益,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因为原因的复杂性和影响的广泛性,解决秋雨连绵引发的涝灾所需要的措施必须是多方面的。首先,应该从预防开始,利用现代技术

暴雨大雨中雨小雨标准

暴雨大雨中雨小雨标准 一、暴雨定义及特征 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水量大、强度高的一种降水形式。暴雨通常伴随着强雷电、狂风、冰雹等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标准,暴雨的降水强度可达每小时50毫米以上。 二、大雨定义及特征 大雨是指降水量较多、强度较大的一种降水形式。大雨虽然不如暴雨那样猛烈,但仍然给交通、农业、防洪等方面带来一定影响。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标准,大雨的降水强度为每小时25-49.9毫米。 三、中雨定义及特征 中雨是指降水量中等、强度适中的一种降水形式。中雨通常会引起道路湿滑、能见度降低等问题,对人们的日常出行有一定的影响。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标准,中雨的降水强度为每小时10-24.9毫米。 四、小雨定义及特征 小雨是指降水量较少、强度较小的一种降水形式。小雨通常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小,不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明显的干扰。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标准,小雨的降水强度为每小时小于10毫米。 五、不同雨量标准对社会的影响 5.1 暴雨对社会的影响 •大范围内暴雨会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水位上涨,引发洪涝灾害。 •暴雨容易引发山洪、滑坡等自然灾害,给山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威胁。•暴雨会造成城市内涝,给城市交通、排水系统带来严重问题。 •暴雨还可能导致电力设施受损,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5.2 大雨对社会的影响 •大雨会导致道路湿滑,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大雨会给农田带来灌溉和排水的问题,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大雨容易导致护坡、河道管护的问题,增加城市防洪工作的压力。 5.3 中雨对社会的影响 •中雨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安全,特别是在道路湿滑的情况下。 •中雨对蔬果的种植和采摘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可能导致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中雨容易引发积水,增加城市内涝的风险。 5.4 小雨对社会的影响 •小雨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小,但在连续多日的小雨天气下,可能引发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 •小雨可以缓解旱情,对农田灌溉有一定的帮助。 •小雨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不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等问题。 六、不同雨量标准的天气预警 6.1 暴雨预警 暴雨预警通常表示降雨强度大、范围广,可能引发洪涝等次生灾害的天气情况。在暴雨预警发布后,人们应加强对洪水、山洪、城市内涝等灾害的防范措施,确保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6.2 大雨预警 大雨预警通常表示降雨量较大,可能导致道路湿滑、农田积水等一系列问题。在大雨预警发布后,人们应注意交通安全,防范农作物受灾,并加强对护坡、河道的巡查工作。 6.3 中雨预警 中雨预警通常表示降雨量适中,但仍可能对人们的出行带来一定影响。在中雨预警发布后,人们应注意车辆驾驶、行人安全,并关注城市排水系统的工作情况。

暴雨避险小知识

暴雨避险小知识 1. 什么是暴雨? 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水量非常大的降水现象,通常会伴随着强烈的雷电、大风和冰雹等天气现象。暴雨通常会造成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2. 暴雨的成因 暴雨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气象系统等。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暴雨成因: •气候条件: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暴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时,会产生对流,形成暴雨。 •地形地貌:复杂的地形地貌会影响气流的流动,从而导致暴雨的发生。例如,山地容易形成暴雨,因为山地上升气流的作用使得水汽凝结成云,最终形成 暴雨。 •气象系统:暴雨通常与气象系统有关,如台风、锋面等。这些气象系统在移动过程中会带来大量的水汽,进而引发暴雨。 3. 暴雨的危害 暴雨可能带来以下几种危害: •洪水:暴雨时,降水量大,地表排水不及时,容易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位上涨,形成洪水。洪水会淹没低洼地区,破坏房屋、农田、道路等基础 设施。 •山体滑坡:暴雨时,地表的土壤被大量的雨水浸泡,土壤的稳定性降低,容易导致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泥石流:暴雨时,大量的雨水与土壤混合,形成泥石流。泥石流具有高速流动、破坏力大的特点,对周围的建筑物和人员造成严重威胁。 •交通受阻:暴雨时,道路可能被淹没或被泥石流阻塞,导致交通受阻。这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4. 如何预防暴雨灾害? 预防暴雨灾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气象监测:加强气象监测,及时掌握暴雨的动态。利用现代气象技术,对暴雨进行预报,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建设防洪设施:加强对河道、水库等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排水能力,减少洪水的危害。 •加强土地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建设。 •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的暴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暴雨灾害的能力。 5. 暴雨避险小知识 以下是一些在暴雨中保护自己的小知识: •居住区域选择:选择住房时,尽量避免选择低洼地区或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区域。 •防水措施:在住房中安装防水设施,如防水墙、防水涂料等,以减少雨水渗透。 •室内安全:暴雨时,尽量待在室内,远离窗户和阳台。如有必要,可以选择上楼或进入高处避难。 •出行安全:暴雨时,尽量避免外出,特别是避免涉水行走。如果必须外出,应选择安全通行的道路,注意避开可能存在的危险区域。 •紧急求救:如果遇到暴雨引发的紧急情况,应及时拨打当地的紧急求救电话,如110、120等。 结语 暴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通过了解暴雨的成因和危害,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暴雨灾害。同时,掌握暴雨避险的小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暴雨中保护自己的安全。希望这些知识对大家有所帮助!

暴雨的形成与特征:探究暴雨的生成机制、特点及分类

暴雨的形成与特征 暴雨是一种极端降水天气现象,其强度高、降雨时间短暂但猛烈,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带来很多不便和困扰。因此,了解暴雨的形成机制、特点以及分类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探究暴雨的生成机制、特点和分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暴雨天气。 1. 暴雨的生成机制 1.1 锋面暴雨 在锋面上,冷暖气团相互作用,空气上升,形成对流云和强降水。 1.2 对流暴雨 由于地表上升浮热等因素的作用,空气上升形成对流层云,进而形成暴雨。 1.3 山地暴雨 山地地形的影响导致空气上升被阻挡或受到强烈的抬升,从而产生大量降水。 2. 暴雨的特点 2.1 强降水 暴雨的最明显特征是降水量大,通常在短时间内降水量超过50毫米。 2.2 短暂时间 暴雨通常持续时间短暂,仅几小时就可以结束。

2.3 迅猛发展 暴雨的发展速度快,云团发展迅速,几乎在瞬间形成。 2.4 强风和雷电 暴雨伴随着强风和雷电,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带来很大的威胁。 3. 暴雨的分类 3.1 单体暴雨 指在某一时空范围内,只有一个明显的云团产生暴雨。 3.2 多体暴雨 指在某一时空范围内,同时有多个云团分散产生暴雨。 3.3 强对流暴雨 暴雨强度极高,降水量大,一般伴随着强风和冰雹。 3.4 季风暴雨 在季风气候影响下,暴雨主要发生在夏季,降水量较大。 3.5 错时暴雨 指暴雨发生在日照时数较少或全年日照规律性较差的地区。

结论 通过了解暴雨的生成机制、特点和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暴雨天气,减少不便和困扰,确保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关注暴雨的发展趋势和预警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可能的灾害。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暴雨有更深入的了解。

气候变化知识:暴风雨和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知识:暴风雨和气候变化暴风雨和气候变化 随着人类经济及社会发展,自然资源消耗和人为活动不仅给全球 环境的持续稳定带来了巨大威胁,同时也为气候变化的发生提供了所 需的物理和化学条件。气候变化即是指地球自然气候系统发生变化的 过程,由于人类活动及自然因素影响,全球气候系统在加快变化过程。其中,暴风雨作为常见的自然灾害现象之一,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和 作用,也逐渐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将从暴风雨的定义和特点、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暴风雨和气候变化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展 开深入探讨。 一、暴风雨的定义和特点 暴风雨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强烈降雨和风力现象,通常表现为 雷电交加、狂风暴雨、瞬时强降水等恶劣天气状况。暴风雨的形成是 因为大气中的水气与气体呈现不稳定的状态,经过较小的外力作用, 就会引发大范围的气旋和湍流,从而引发强烈的气象变化。暴风雨的 特点包括:强烈的风力、瞬时强降水、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对生态环

境带来负面影响。暴风雨是各种气象灾害中,对于人类及自然环境的 影响最为明显和直接的一种环境风险。 二、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及自然因素作用下全球气候系统发 生的变化过程。其中主要原因包括: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森林砍伐、化石能源燃烧等。随着现代工业及城市建设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环境 的影响也日益加剧。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十分显著,如:全球变暖、地球海平面上升、岩石侵蚀、物种灭绝、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因此,对气候变化的深入了解和有效应对,既 是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的迫切需求,也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 的一项重大挑战。 三、暴风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暴风雨和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气候变化导致暴风雨的 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变化。具体表现为: 1.温室效应导致暴风雨的发生频率增加:温室效应是指由于人类 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大气层中吸收的太阳辐射超过地球

暴雨的地理分布与气候特征

暴雨的地理分布与气候特征 引言 暴雨是一种短时间内雨量极大的降水现象,常常伴有强烈的风暴和雷电活动。它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暴雨的地理分布和气候特征,并分析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暴雨的地理分布 全球分布 暴雨主要发生在热带和温带地区。根据国际河流和湖泊联盟的数据,全球绝大部分暴雨事件发生在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尤其是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地区。 亚洲 亚洲是全球最大的大陆,也是暴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亚洲的暴雨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尤其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此外,印度次大陆和中国南部也经常受到暴雨的影响。 非洲 非洲是另一个暴雨频发的大陆。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热带雨林地区,如刚果民主共和国、喀麦隆和赞比亚等国家,经常经历暴雨天气。

美洲 美洲的暴雨主要发生在南美洲的亚马逊雨林地区。这里的气候湿润,高温和高湿度为暴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暴雨的气候特征 高温高湿度 暴雨往往发生在高温高湿度的气候条件下。这样的气候环境会导致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加,形成大量的云和降水。 不稳定的大气 暴雨通常发生在不稳定的大气环境中。不稳定的大气会导致大气中的水蒸气上升形成云,进而产生暴雨。这种不稳定性可以由地形、气流的碰撞或冷锋等因素引起。 雷电和风暴 暴雨往往伴随着强烈的雷电和风暴。雷电是暴雨过程中电荷的分离和释放所导致的现象,而风暴则是暴雨过程中强风、大雨和可能的冰雹等天气现象。 短时高强度降水 暴雨是短时间内雨量极大的降水现象。暴雨通常在数小时内达到或超过普通雨量的数倍,对周围环境和水域造成重大影响。

暴雨的影响 自然环境影响 暴雨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首先,暴雨会导致土壤侵蚀和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其次,暴雨还会导致河流水位上涨和洪水的发生。这些灾害 不仅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还危害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社会影响 暴雨对社会经济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农业方面,暴雨可能导致农作物受灾,减产甚至歉收。在城市方面,暴雨可能导致城市内涝和交通瘫痪,给人们的生 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结论 暴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对地球上的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解 暴雨的地理分布和气候特征对于我们理解天气现象和适应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 意义。我们应该加强暴雨监测和防范,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其对人类生活 和环境的影响。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暴雨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一一暴雨 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常在积雨云中形成。气象部门规定:除个别地区外,24小时降水量达50.0〜99.9mm为暴雨,100.0〜249.9mm为大暴雨,250.0mm及其以上为特大暴雨。暴雨产生的3个条件是: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盛而持续的上升气流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暴雨是我县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8月份。暴雨往往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一、危害表现 1.渍涝危害:由于暴雨急而大,排水不畅易引起积水成涝,土壤孔隙被水充满,造成陆生植物根系缺氧,根系生理活动受到抑制,使作物受害而减产。 2.洪涝危害:特大暴雨引发的山洪暴发、河流泛滥,不仅危害农作物、林果业和渔业,还能冲毁农舍和工农业设施,甚至造成人畜伤亡,经济损失严重。 二、防御措施 (一)行车遇暴雨怎么办 暴雨中行车,因能见度下降,地面湿滑,有时还有雷电大风等剧烈天气,这时就应:

1.打开汽车小灯,握好方向盘,小心驾驶,注意行人,低速行驶, 慎用制动。因轮胎附着系数低,制动距离会更长,极易出事。 2.遇特大暴雨时,千万不要冒险行驶,应选择较高的安全地带停车。 3.不熟悉的路况,不了解积水深度,不要轻易地让汽车涉水。 4.千万不能急加速,这样飞溅的雨水容易被进气管吸入,造成损伤。应尽量放慢车速,小油门谨慎前行。 5.打雷时,要关好门窗,呆在车内。 6.如不小心车子进水熄火后,千万不能再进行启动,否则发动机将“报销”。而应尽快联系保险公司,并通知4S店施救。也可请路人帮忙,将汽车从水中推出来,尽快进行修理。 7.如紧急需出车,遇有暴雨必须行驶,则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先将空气滤清器拆下或将进气软管抬高,或将排气管用橡胶软管接高。使汽车的进、排气口尽量远离水面,减少发动机进水的可能性。 8.行车时,应尽量躲避对方来车行驶时所拥起的水浪,必要时可停车让对方汽车先通过。 9.当水淹没高度达到车轮半径时,应尽量避免让汽车涉水。采用挂低档、少加油、慢而匀速行驶的方法通过。 (二)山洪爆发的应对招数 一个地区短期内连降暴雨,河水会猛烈上涨,漫过堤坝,淹没农田、村庄,冲毁道路、桥梁、房屋,这就是洪水灾害。发生了洪水,如何自

暴雨的形成与预警

暴雨的形成与预警 概述 暴雨是指降雨量极大且短时间内集中的降水现象。暴雨通常伴随着激烈的降雨、雷电和强风等极端天气状况,往往会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了解暴雨的形成原 理以及如何进行预警对于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暴雨的形成原理 1. 气象因素暴雨的形成与多种气象因素密切相关。例如,强对流活动、急流槽、副高脊线和副热带高压等天气系统在暴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 暴雨通常与湿度较大、大气不稳定等气象条件有关。 2. 地形因素地形因素是暴雨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地形起伏使得空气流动发生变化,形成容易引发暴雨的气候环境。山区的地形通常容易形成暴雨,而平原地区相对较少。 3. 暴雨的气象特征暴雨的气象特征主要包括较大的降雨量、短时高强度降水和降水时间集中等。暴雨通常是一种局部性的天气现象,其降雨强度会迅速增大,并在短时间内集中释放。 暴雨预警的重要性 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预警 暴雨对于减少损失和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至关重要。

1. 预测暴雨的方法预测暴雨主要依靠现代气象科学技术。通过观测和分析大气条件、气象要素等数据,可以对暴雨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气象雷达、卫星 观测、数值天气预报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暴雨预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2. 暴雨预警系统暴雨预警系统起到了及时警示和指导人们采取防护措施的作用。该系统通过监测和分析气象数据,并结合地质、水文等因素的影响,及时发布 预警信息。可以通知民众采取避险措施,同时为应急救援提供重要参考。 3. 预警的适时性和准确性暴雨预警的适时性和准确性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只有在预警信息及时传达给相关部门和民众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 减少暴雨灾害的损失。因此,优化和改进预警体系,并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性 和时效性,对于有效应对暴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暴雨预警的执行和应对措施 1. 政府的责任政府在暴雨预警和应对措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暴雨预警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并负责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同时,政府还需要 组织和指导相关部门和机构做好应对工作,包括疏散人员、防洪和排涝等措施。 2. 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公众也应加强暴雨预警知识的学习和宣传,了解暴雨预警的重要性和应对措施。在得到预警信息后,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 保自身的安全。 3. 社会力量的参与除政府和公众外,社会力量也可以参与暴雨预警和应对工作。例如,媒体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渠道及时传播预警信息;志愿者和救援队伍 可以提供帮助和救援服务。

台风暴雨、雷电、暴雪知识

台风暴雨、雷电、暴雪知识 一、台风暴雨知识 (一)、台风的一般知识 台风是一种很强烈的热带气旋。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2 12级(风速2 32.7 米/秒)。 1、台风的结构 台风在水平方向上一般可分三部分: 台风外围、台风本体、台风中心 1)台风外围是螺旋云带,直径通常为400-600公里,有时可达800-1000公里。 2)台风本体是螺旋区,也叫云墙区,它有一些高大的对流云组成,其直径一般为200公里,有时可达400公里。 3)台风中心是台风眼区,其直径一般为10-60公里,绝大部分呈圆形也有椭圆形或不规则的。 台风在垂直方向上分为流入层、中间层和流出层三部分。 2、台风的形成 台风是热带洋面上的“特产”。她经常发生在南北纬度5-25度左右的热带洋面上。(二)、台风的危害 台风总是带来各种破坏,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 1、强风 台风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其风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公斤。而且风力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一个以100米/秒速度行进的台风,每平方米建筑物承受的风压达2.5 吨。在如此强大风力的作用下,海上船只很容易被吞没而沉入海底;陆上建筑物也会横遭摧毁,从而引起人员伤亡;农作物可以被一扫而光。 2、暴雨 台风是非常强的降雨系统。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之中可降下100-300mm的大暴雨,甚至可达500-800mm。台风雨的特点是降雨量多,降雨强度大。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是最危险的灾害。台风暴雨强度大,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

暴雨特征——教学课件

---------------------------------------------------------------最新资料推荐------------------------------------------------------ 暴雨特征——教学课件 暴雨特征受特殊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所决定,中国大陆范围内的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降水空间分布总体情况是,自西向东年降水量逐渐增加。 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各地区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大多数地区降水量集中于 5 月~10 月,这一时段降水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 80%左右。 依据各地降水量年内季节分配的特点,可将全国划分为 6 种不同的降水年变化类型: ①华北、东北夏雨型,雨季短促、夏季降水集中;②长江中下游春雨梅雨型,春雨梅雨为当地主要雨季,夏季则常有伏旱发生;③华南双雨季型, 5 月和 6 月受夏季风影响出现前汛期雨季,雨带北移后受台风和东风波等热带系统影响而出现第二雨季;④西南夏秋雨型,受西南季风影响,雨季较长,从 5 月开始持续到 10 月;⑤西北干旱型,全年少雨。 ⑥川黔全年阴雨型,四季多雨,春夏季降水最多。 中国绝大多数河流的洪水由暴雨产生,暴雨主要由两种天气系统形成: 一是西风带低值系统,包括锋、气旋、切变线、低涡和槽等,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形成大面积暴雨洪水。 这类暴雨一般持续时间长、范围大、降水总量大,在大江大 1 / 6

河往往形成流域性的暴雨洪水,常可造成干支流洪水遭遇、洪峰叠加的严重洪水灾害。 二是低纬度热带天气系统,包括热带风暴和台风,主要影响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 当热带风暴和台风登陆后,一般转变为低气压消失,如气团移动转而北上,深入内陆,与北方冷空气相遇,则可能形成大范围强降雨过程,这类暴雨在中国北方地区出现的大暴雨中占很大比重,如 1975 年 8 月淮河大水, 1996 年8 月海河大水。 此外,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因气流的强对流作用,常出现局部雷暴雨,形成洪峰高、陡涨陡落、来势迅猛的山洪,导致局部地区的洪灾。 中国的暴雨具有季节性明显、暴雨强度大、分布范围广、区域差距大等主要特征。 中国大部分地区为季风气候区,每年夏季风进退同大陆上主要雨带的季节性位移密切相关,而夏季风进退又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的西伸、东退、北进和南撤都会影响天气的变化和雨带的分布。 正常年份, 4 月初至 6 月初,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一般在北纬 15 ~20之间,降水多出现在南岭以南的珠江流域及沿海地带; 6 月中旬至 7 月初,副高脊线第一次北跳至北纬 20 ~25 ,雨带移至长江和淮河流域,出现江淮梅雨;7 月中下旬,副高脊线第二次北跳至北纬 30 附近,雨带移至黄河流域; 7 月下旬至 8 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