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年7月,四川遭遇了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给当地造成了严重影响。接下来将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7月1日至7月3日,四川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其中以7月2日至3日为最强,最大降雨量达到301.4毫米,导致了多地出现严重内涝、山洪和地质灾害。

这次降雨大部分集中在四川盆地和东部山区,比较明显的特点是降雨范围广、降雨量大、降雨时长长,还伴随着强对流天气。这些降雨特点是由于华南水汽丰富,西南气流南支较强,加上较强的暖湿气流输送,在热力和动力环流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此次强降雨。

具体来说,7月1日前,四川以高压为主,气温高、天气晴朗,呈现全省高温高压的气象格局。7月1日,四川东部山区出现一次局地性地暴雨过程,而7月2日至3日开始,受到较强的低涡和上空强度切变线的影响,四川出现了一次更为强烈的降雨过程。由于上述环流形势和物理机制的共同作用,加之局地地形影响,导致东部山区、盆地地区及其周边市县出现强对流天气。

在此次降雨过程中,由于气流较强,导致地面暴流、内涝等日常气象灾害,还出现了多起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对人员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据数据统计,共造成156人死亡、131人失踪、超过1900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30余亿元。而这次强降雨天气过程,也为四川未来的防洪减灾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

总之,2017年7月的四川强降水天气过程是由于华南水汽丰富、西南气流南支较强,加上较强的暖湿气流输送,在热力和动力环流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的。严重内涝、山洪和地质灾害的发生,也证明了加强城市排水、防洪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更加重视。

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319050919.html, 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作者:宋丹丹朱广帅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第09期 暴雨是我国夏季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具有来得快,雨势凶猛,危害及大等特点,它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可能危害国家财产和人命安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7~8月是我 省暴雨频发的主要季节,几乎每年各地区都会因暴雨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及泥石流灾害,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丘陵地区,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气象灾害。因此,暴雨预报也就成为了气象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和进行比较准确预报(预测)首要课题和为地方政府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将对林口区域内的今年8月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对天气(气候)形势分析和总结,从而深入具体地分析了产生暴雨天气(气候)的理论条件和客观条件,为我们以后的实际工作和服务工作中提供更为详尽的科学资料和有价值的数据。 (一)此次暴雨过程天气形势特点 此次暴雨过程主要是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西南暖湿气流与贝加尔湖南下的冷空气交汇而产生的局地性(阵性)降水,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冰雹等天气 (二)前期天气形式分析 1、高空500hPa 根据欧洲中心12日20时做的500hPa高度场的预报图。可知,13日20时的我省东部地区受弱脊控制,脊后部、贝湖东侧,有一较深厚的冷涡活动,我省东部处于偏西和西南气流中。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588线在36°N附近活动。副高北侧的西南气流,将引导水汽源源不断的向我省的东部地区输送。14日20时,我省大部地区为低压控制,低压中心较13日20时约向东移动7个经度,副热带高压的588线略有北抬。15日20时,我省均受低压控制,低压中心较上一时次向东北方向移动约7个经度,移至我省黑河附近,中心值为556,低压有所加深。16日20时低压东移减弱,闭合中心已不存在,我省除东北部,大部地区处于槽后脊前的西北气流中。 2、高空850hPa 根据欧洲中心12日20时做的850hPa风场和温度场的预报图。可知,13日20时,副高西侧的暖湿气流将暖湿空气输入我省,且在风场上,我省的南部,45°N附近有一明显的暖式切变线。到14日20时,该切变线仍然存在,略有南压。切变线为风场的辐合带,因此切变线附近为降水的大值带。15日20时,850hPa风场和辐合中心与500hPa高度场的闭合中心,几乎重合,850hPa流场与温度场也接近重合,因此,该低值系统将不会进一步加深发展,会逐渐 减弱东移,进而该次降水过程也随之结束。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年7月,四川遭遇了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给当地造成了严重影响。接下来将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7月1日至7月3日,四川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其中以7月2日至3日为最强,最大降雨量达到301.4毫米,导致了多地出现严重内涝、山洪和地质灾害。 这次降雨大部分集中在四川盆地和东部山区,比较明显的特点是降雨范围广、降雨量大、降雨时长长,还伴随着强对流天气。这些降雨特点是由于华南水汽丰富,西南气流南支较强,加上较强的暖湿气流输送,在热力和动力环流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此次强降雨。 具体来说,7月1日前,四川以高压为主,气温高、天气晴朗,呈现全省高温高压的气象格局。7月1日,四川东部山区出现一次局地性地暴雨过程,而7月2日至3日开始,受到较强的低涡和上空强度切变线的影响,四川出现了一次更为强烈的降雨过程。由于上述环流形势和物理机制的共同作用,加之局地地形影响,导致东部山区、盆地地区及其周边市县出现强对流天气。 在此次降雨过程中,由于气流较强,导致地面暴流、内涝等日常气象灾害,还出现了多起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对人员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据数据统计,共造成156人死亡、131人失踪、超过1900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30余亿元。而这次强降雨天气过程,也为四川未来的防洪减灾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 总之,2017年7月的四川强降水天气过程是由于华南水汽丰富、西南气流南支较强,加上较强的暖湿气流输送,在热力和动力环流的共同作用下,导致的。严重内涝、山洪和地质灾害的发生,也证明了加强城市排水、防洪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更加重视。

四川盆地东北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四川盆地东北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之一。在四川盆地东北部,暴雨天气过程可能对当地的农业、交通和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对这种暴雨天气过程进 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和预防自然灾害。本文将对四川盆地东北部一次暴雨天气 过程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部门和人们提供参考和帮助。 我们需要了解暴雨天气过程的形成原因。暴雨天气过程通常是由于空气对流不稳定或 者受到辐合线、冷暖空气流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引起的。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由于地形 复杂,海拔高低差异大,常常形成易受暴雨袭击的地带。当暖湿气流携带着大量水汽遇到 冷空气或者其他气流时,就会形成暴雨。这种现象在四川盆地东北部尤为常见,因此我们 需要密切关注气象台的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暴雨天气过程的到来。 暴雨天气过程对当地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在四川盆地东北部,暴雨天气过程往往伴 随着雷电、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这些灾害对当地的农作物、交通、民房等都 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由于地处山区,暴雨天气过程还有可能导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对周边的村庄和居民造成严重威胁。及时了解暴雨天气过程并采取应对措施是至关重要 的。 接下来,我们将对四川盆地东北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具体分析。以某年某月为例,当地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警信号,预计将有一次较为严重的暴雨天气过程。根据气象预报,这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持续时间较长,降雨量较大,可能伴有雷电和强降水。相关部门 和居民应当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准备。 在暴雨天气过程来临之前,当地政府可以加强对易受灾地区的监测和预警,组织人员 进行排查清理可能存在的隐患,确保安全撤离受灾群众。还可以对水利设施进行检查和加固,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山洪和泥石流。对于农作物和畜禽养殖场,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 如搭建临时避风雨棚等,以减少损失。对于居民,可以提前准备好应急物资和医疗器材, 确保自身和家人的安全。 在暴雨天气过程来临时,各相关部门应全力做好抢险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保障群众 的生命财产安全。居民也要注意自我保护,听从政府的指挥和安排,避免涉水过往,防止 发生意外。 四川盆地东北部的暴雨天气过程对当地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只要我们能够有效采取防 范和应对措施,就能够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在暴雨天 气过程来临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自身和家人的安全。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预警 和监测工作,及时做好抢险救援和灾后恢复工作,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只有这样, 才能够在暴雨天气过程中保持人民群众的安全和稳定。

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近年来,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频繁出现暴雨天气,给当地居民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深入了解这一天气现象,本文将对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详细分析。 一、气象背景 该次暴雨天气发生在2019年7月7日至7月8日,主要影响 范围为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在这一天气过程中,湿空气源源不断地从南方向四川盆地输送,夹带着大量的水汽和热能。 二、形成过程 1.大气环流形势 在该次暴雨天气过程中,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受到低层东南气流和高层西南气流的共同影响。东南气流带来了丰富的水汽,而西南气流则构成了有利的辐合条件,为大气形成了较强的垂直运动。 2.地面热力条件 在该次暴雨天气过程中,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地面温度较高,形成了强热源,助推大气的对流活动。热力条件的不稳定性加剧了对流发展的强度和范围。 3.地形效应 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地势较高,山脉交错,地形复杂。这种地势特点在该次暴雨天气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地形引导作用。山地的抬升作用加大了大气中气流的垂直运动,为对流云团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三、暴雨过程

在暴雨天气过程中,对流云团不断形成,发展成为雷暴云团,并逐渐与地形相互作用。当云团上升到某一高度时,由于山地中的上升气流与云团的下沉气流相互作用,云团会出现局地性强对流现象,产生大雨、雷电、冰雹等天气现象。 四、降雨特点 在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中,降雨的强度和范围都很大。在短时间内,降雨量较大,导致山区出现了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在平原区域,降雨导致地势较低的农田积水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五、灾害影响 该次暴雨天气过程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受山洪的影响,许多道路被损毁,交通中断。土石流造成了严重的农田损失和山区房屋倒塌。此外,暴雨还引发了许多洪灾,造成了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六、对策措施 针对暴雨天气可能引发的灾害,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与减灾措施。首先,应加强气象预警,及时向公众发布灾害风险等级和警示信息。其次,要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报,提前转移受威胁地区的人员。此外,对于低洼地区和易发生内涝的地段,要加强排水系统建设和维护,加大防护力度,减轻暴雨对农田的影响。 总之,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主要受到气象背景、地形特点和地面热力条件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在未来,通过加强预警、科学规划和减灾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应对类似的暴雨天气,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年7月四川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7月18日至20日,四川省内多地出现了强降雨天气,其中以南充市、宜宾市、成都市等地降雨最为明显,出现了一些地质灾害和城市内涝现象。 这次暴雨过程源于西南地区地表高压系统和中纬度西风带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西藏、云南等地的暴雨天气。同时,青藏高原高空槽绕过东移,促进湿空气向四川省输送,这是造成四川省强降雨的主要原因。 从天气图上看,在暴雨过程中,四川省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了降水带的影响。其中,南充市、宜宾市、广安市等地出现了明显的拐弯线型降水带,这是由于暴雨带受到山地影响形成的。 具体来看,南充市的暴雨主要发生在18日晚到19日早的时段。据监测,南充市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量都在100-200毫米之间,最大降雨量甚至达到了300毫米。这种异常大的降雨量导致了南充市多个地区的内涝和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宜宾市的暴雨主要发生在19日到20日的时段,降雨带主要在宜宾市的东北部和西南部。据宜宾市气象局数据显示,宜宾市共有31个县(市、区)出现了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上千个农田受灾,多处公路中断,数十个村庄被淹。 成都市的暴雨主要发生在20日,在整个暴雨过程中,成都市受到了四川盆地内的利润层影响,导致降雨较为集中。据成都市气象台数据,成都市部分地区24小时的最大降雨量达到了200毫米以上。这场暴雨导致成都市郊区的城乡交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由于及时的调度和排水,市区内并未出现严重的内涝情况。 总体而言,这次暴雨过程造成了四川省多个地区的不同程度的灾害,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监测和预报暴雨对于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7年7月5—9日重庆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7年7月5—9日重庆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7年7 月5-9日重庆持续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出现在重庆市的持续暴雨 天气过程中,高低空形势配合良好,重庆位于西南气流中,同时有充足的水汽和 动力条件,从9日往后,500hPa处的阻塞高压减弱,低槽逐渐向东移动,槽后的西北气流控制整个重庆地区,影响重庆的持续暴雨天气过程基本结束;在暴雨天 气出现的过程中,重庆上空的水汽通量不断增加,之后水汽输送不断减少;重庆 中低空处的上升气流较为旺盛,而300hPa高空处则位于负涡度区内,低层辐合 与高层辐射的配置,对于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暴雨天气环流形势物理量场重庆市 引言 重庆位于中国内地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境内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 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北部靠大巴山和东南部连武陵山两座 大山脉。重庆市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 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受其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的共同作用,重庆市境内暴雨天气频繁出现,特别是夏季,经常会有强降水天气,并由此引发 严重大暴雨洪涝,给当地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均带来 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应对暴雨天气发生、发 展机制加强研究,可以有效提升人们对暴雨天气的认识和气象部门对暴雨天气预 报的准确率。本文通过对2017年7月5-9日出现在重庆市的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从物理角度出发,对暴雨天气变化规律加强认识,进而找出暴雨天气 系统的演变规律和物力机制,对于暴雨天气的预报预测、防灾减灾及相关研究均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暴雨天气实况 从2017年7月5日夜间开始,重庆多地遭遇强降雨,降雨导致全市境内多条道路受阻,石柱县一民房也被暴雨冲垮。据重庆市气象台统计,7月5日20时至 9日08时,主城和城口、开州、云阳、巫溪、奉节、巫山、潼南、垫江、梁平、 万州、忠县、石柱、大足、荣昌、永川、铜梁、合川、长寿、丰都、黔江、酉阳、秀山等22个区县的690个雨量站累计雨量超过50毫米;城口、开州、云阳、巫溪、奉节、巫山、梁平、万州、忠县、石柱、丰都等11个区县的380个雨量站 超过100毫米;开州、巫溪等2个区县的13个雨量站超过250毫米;最大雨量 为299.4毫米,出现在开州百里。 2、环流形势 2.1高空和地面形势 2017年7月5日20时,在500hPa高空图中,副热带高压北抬,588线位于 长沙、成都到格尔木一线上,而584线边界北抬到35°N附近,且在华南和西风 带高压脊内叠加,有阻塞高压出现在华南地区;有一冷涡出现在60°E、55°N区域内,低槽则出现在延安境内,阻塞高压始终维持不变,低槽在向东移动的过程中 发展加强;6日08时,槽线位于延安-汉中-重庆沿线上,四川省内的西西南风逐 渐转为西南风,588线南压趋势不太明显,此时的重庆市在槽前和副热带高压外 围强盛的西南气流中。在700hPa和850hPa处分别存在低槽,位置较为偏西,从 低空往上有前倾槽的形势,倾斜角较小,对于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0时,低槽东移且强度继续增加,尤其是700hPa处的低槽移动速度较快,

2017年7月19~20日昆明强降雨天气分析

2017年7月19~20日昆明强降雨天气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7年7 月19-20日出现在昆明的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流层中低层辐 合区和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为强降雨天气提供了有利抬升条件,中低层辐合与高层 急流的辐散抽吸作用促进了垂直上升运动的发展;在强降雨天气出现的过程中, 昆明地区存在强烈的上升运动,垂直运动则提供了动力机制,上升运动为不稳定 能量的释放提供了有利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时间对应着强降水天气 时段;700~500hPa高度区域以西南风为主,500hPa以下属于暖时曾,400hPa处 以偏北风为主,说明此时有干冷平流存在,中低层潮湿高层干冷的配置,对于强 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较为有利。 关键词:强降雨;环流形势;物理量场;昆明 引言 强降雨是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突发性强、持续时间长、 强度大,在强降雨出现的过程中还往往引发地质灾害以及洪涝灾害,严重威胁人 们生命财产的安全。通过对强降雨天气及时进行预警预报,并启动成熟有效的应 急预警方案,让群众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提前做好防御工作,将强降雨天气造成的 损失降到最低。这将对气象防灾减灾、提高气象预报服务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强降雨天气实况 2017 年 7 月 19 日~720 日昆明地区出现了区域性暴雨、局地性大暴雨天气 过程。据昆明主城区气象观测站统计,19日20时至20日8时,雨量超过100毫米的大暴雨有9站,雨下得最大的地方为东华站,12小时累积雨量高达154.7毫米。降雨期间,昆明主城区出现大范围雷电天气并伴有短时强降水,官渡区太和 街道20时凌晨12点至1点的最大小时雨强就达到79.9毫米。 2、环流形势 2017年7月19日,200hPa高空处的青海东部存在高压中心,而内蒙古中部、陕西中部和四川西部沿线上则存在有高空急流,急流核主要位于陕西中部,此时 的风速超过了36m/s。在急流核左前侧存在200hPa急流核,是强烈风向和风速的辐散区,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19日08时,在500hPa高空处(图 1a),副热带高压的588dagpm等值线对我国西北地区中东部、西藏和西南北部 地区进行控制。西北的东南部和西南地区的东部沿线上属于两高的辐合区,也是 交换热量与动量的通道,该区域的大气活动较为频繁,极易引发强降雨天气。19 日20时,500hPa高空处副热带高压逐渐向东转移,588dagpm等值线对我国江南地区中东部和华南大部分地区进行控制;副热带高压在东退时,青藏高压逐渐向 东转移,两高辐合区向东南地区移动且范围不断扩大,辐合区开始朝着云南西部 转移,此时昆明地区恰好位于辐合区内;印度半岛的低压在向东北移动的过程中 逐渐进入到孟家拉湾北部。 19日08时700hPa中低空处(图1b),低涡控制四川南部和昭通大部分地区,西南暖湿气流对云南省进行控制,有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从孟加拉湾地区逐渐 向北转移。19日20时700hPa处,贵州省西部、曲靖和昆明地区生成有切变线,并呈现出东北—西南走向分布。

绥德县2017年"7·26"暴雨成因分析

绥德县2017年"7·26"暴雨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利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 再分析资料等相关资料对绥德县2017 年7月26日出现的一次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是在 副热带高压西北变暖湿气流和高原槽朝东边移动过程中给予的动力条件的共同影 响下造成的。与此同时,地面形势主要呈“东高西低”特征,冷暖气流共同在绥德 县汇集,促使大气的斜压性不断增强,推动了此次暴雨天气的发生发展。此次暴 雨天气过程中,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以及不稳定能量条件均较好,这些是导致此 次暴雨天气发生的关键物理量因子。 关键词:暴雨;天气形势;物理量;绥德县 引言 绥德县隶属于陕西省榆林市,地处榆林市东南部,全县总面积1853平方公里,境内地势东北部最高,东南部最低,整体趋势是由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步降低。绥 德县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附区,是典型的峁梁状黄土丘陵沟壑。绥德县属温带 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降雨量486mm,大部分集中于夏季,夏季暴雨天气时 常会引发洪涝灾害,给农业、水利、电力、通信、交通运输等各行各业带来严重 危害。因此,加强暴雨天气形成机制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2017 年7月26日出现在绥德县的一次危害较大的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以掌握绥 德县暴雨天气发生发展规律,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暴雨天气预报预警服务以及防洪 减灾等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1天气实况 2017年7月25日13:00~26日08:00,绥德县境内出现一次暴雨天气过程,降水量最高达247.3mm,再加上上游米脂、子洲、横山等县区同样出现暴雨天气,使得绥德县城境内河道水位急剧暴涨,最终造成绥德县各镇发生不同程度的暴雨 洪涝灾害,给当地农业生产、城市交通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均造成不利影响。据 统计,此次暴雨洪涝灾害导致10.47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9385亩,死亡 大牲畜2853头(只);房屋倒塌43户129间,严重损坏271户606间,城区门 市及超市受损1244间,受损车辆241辆;损毁道路213处、桥梁41座、水井 320口、大坝38座。造成经济损失达16.7亿元。 2天气形势分析 2017年7月25日08:00500hPa高空形势场上,亚欧大陆中高纬区域主要表 现为“1槽1脊”的大气环流形势,有1个较为宽阔的低槽区分布鄂霍次克海到朝 鲜半岛一带,有1弱高压脊区分布在贝加尔湖西边区域;陇东一带分布着中低纬 高原槽,副热带高压对国华东、华中大多数区域进行控制,副热带高原西侧外围 暖湿气流持续藏南海朝我国陕西、内蒙古一带输送。7月25日20:00(图1a) 副热带高原西伸北抬且不断增强,处于甘肃的高原槽朝东移动至陕西一带,槽前 至副热带高压间气压梯度明显变大,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的西南气流显著增强,绥 德县上空风速达到18m/s以上,最大可达20m/s。700hPa形势场上(图1b)川 东到绥德县一带的西南风风速超过12m,最大达16m/s,即形成低空急流,西南 风持续把来自低纬区域的水汽以及能量朝绥德县极其周边区域输送。在副热带高 压西北变暖湿气流和高原槽朝东边移动过程中给予的动力条件的共同影响下形成 了本次暴雨天气[1]。由700hPa形势场还能够了解到,25 日 20 :00绥德县以北 区域有1低涡切变存在,绥德线处于切变线的南边,水汽辐合、热力、动力条件 均较好,对于强降雨天气的出现十分有利。绥德县域正涡度中心超过10×10-5s

2017 年6 月28-29 日攀枝花市暴雨过程分析

2017 年6 月28-29 日攀枝花市暴雨过程分析 作者:资晶 来源:《科学与技术》 2019年第1期 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高空气象探测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7 年6月28-29日攀枝花市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发生的主要 天气系统是200hPa高空急流、500hPa槽线、700hPa切变伴随着西南急流(攀枝花市处在急流 轴上)以及地面维持锋面辐合,在这些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引发了本次暴雨天气。暴雨天气发生前,攀枝花市的水汽条件特别好,为本次暴雨天气给予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在暴雨发生过程中,水汽由南海源源不断地朝四川省上空输送并在攀枝花一带辐合聚集,成为本次暴雨天气过程的 主要水汽供应。攀枝花市大部分区域K指数均超过36℃,部分时间段达40℃以上,为暴雨天气的发生给予了一定的热力条件。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形势共同推 动了上升运动的形成,特别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以及发展,为本次暴雨天气过程提供 了较好的动力条件。 关键词:攀枝花市;暴雨;天气形势;物理量 引言 暴雨是我国夏季时常会出现的一类天气现象,尤其是南方地区出现频率极高,暴雨天气特 别容易引发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各类自然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以及民众的生命财产安 全构成严重威胁。长期以来,我国许多气象学者以及预报工作人员对暴雨天气的研究都高度重视,并在该方面曾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效。攀枝花市隶属于四川省,位于中国 西南川滇交界部,地理坐标为26°05′~27°21′N,101°08′~102°15′E,金沙江和雅砻 江交汇地带。攀枝花是四川省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四川南向门户”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同时也是四川唯一的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攀枝花市属 南亚热带——北温带的多种气候类型,被称为“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具有夏季长, 四季不分明,而旱、雨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降雨量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 蒸发量大,小气候复杂多样等特点。攀枝花市夏季降水量特别集中,并经出现暴雨天气,给当 地工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本文以2017年6月28-29日攀枝花的一次暴雨天气为例,对暴雨天气过程展开分析,以期掌握攀枝花暴雨天气发生发展规律,为今 后出现同类天气的预报以及防汛抗灾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依据。 1.天气实况 受小尺度系统影响,攀枝花市出现了一次大范围降雨天气过程。据攀枝花雨量观测资料统 计显示,2017年6月28日08时~29日08时,市区136.9mm,仁和111.6mm,米易58.0mm,东 区阿署达185.3mm,干坝塘181.8mm,大龙潭乡混撒拉村141.5mm,大龙潭乡136.6mm,总发乡 村公所120.8mm,益民乡永益村105.7mm,中坝乡小纸房村102.2mm,攀莲镇水塘村96.7mm,福田镇高涧沟水库96.3mm,金江俞家坪92.6mm,南山工业园区91.0mm,迤资工业园区82.8mm, 和爱乡团结村78.8mm,同德镇双河水库77.7mm,新山乡中山村72.5mm,同德高炮点71.8mm, 前进镇永胜村70.4mm,大龙潭乡拉鲊村63.9mm,啊喇乡62.4mm,中坝乡坚果山庄61.4mm,攀 莲镇柳溪村60.9mm,务本乡60.6mm,益民乡60.6mm,务本乡大黑山59.2mm,红果乡57.8mm, 布德镇民正村56.4mm,惠民乡水库55.3mm,攀莲镇青皮社区53.3mm,其余地方少于50mm。此 次暴雨天气过程导致攀枝花市区、仁和、米易、盐边均有不同程度的山体塌方、泥石流等地质 灾害。

2017年6月14-15日甘孜州白玉县一次暴雨过程分析

2017年 6月 14-15日甘孜州白玉县一 次暴雨过程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气象资料,对2017年6 月14-15日出现在白玉县的一次暴雨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次暴雨发生 期间,500hPa中高纬主要表现为“2槽1脊”的环流形势,中纬副热带高压十分 强劲,四川甘孜州大多数区域主要受西南气流影响,这有利于高空水汽以及不稳 定能量的输送;200hPa平均风场上,南亚高压中心偏东,四川甘孜州主要处在南 亚高压东段强分流辐散区,白玉县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强辐散区,高层较 为稳定的辐散条件使得抽吸作用形成,湿层厚度强,这些共同为本次甘孜州白玉 县暴雨天气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形势。 关键词:暴雨天气;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白玉县 引言 暴雨是我国大多数地区常见的一类灾害性天气, 因暴雨天气的出现经常导致 泥石流、洪涝、山体滑坡等灾害,其对工农业的正常生产、广大群众的财产、人 身安全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往往构成严重威胁[1-2]。白玉县隶属于四川省甘孜州,地 处四川省西南部,为青藏高原朝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 上游东岸。白玉县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6-8月),并时常会出现暴雨天气,给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为了有效防灾减灾,必须要加强对白玉县暴雨天气发生发展规律展开分析,其对于提升暴雨预报预测水平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2017年6 月13-16日白玉县发生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展开分析,以期进一步强化群众对暴 雨形成机制的认知,获悉暴雨天气主要影响系统,为今后同类暴雨天气预报预测 以及防灾减灾决策的落实给予可靠的指导依据。 1环流形势

2013年7.18四川暴雨分析

2013年7.18四川暴雨分析 廖文超;刘海文;朱玉祥;梁宁 【摘要】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7月17-18日四川境内的区域暴雨(7.18暴雨)进行了分析,并用WRF模式对该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7.18暴雨是一次典型的低涡暴雨,其主要强降水时段发生在北京时间18日凌晨01-02时,具有明显的夜雨特征;WRF模式对夜雨的模拟效果要好于白天,这说明WRF模式对地形复杂的四川地区白天降水的模拟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导致7.18暴雨的中尺度低涡具有类似锋区的斜压特征,异常陡峭的θse 的分布,使得倾斜不稳定涡旋发展;较强的正涡度中心大值区有利于中小尺度低涡的形成. 【期刊名称】《大气科学学报》 【年(卷),期】2016(039)005 【总页数】10页(P702-711) 【关键词】四川暴雨;数值模拟;WRF模式 【作者】廖文超;刘海文;朱玉祥;梁宁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225;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225;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重庆401147;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100081;青海省海南州气象局,青海共和8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①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225; ②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重庆 401147; ③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 100081; ④ 青海省海南州气象局,青海共和 813000 2015-04-08接受,2015-06-07收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1337215;41305131);重庆市气象局开放式研究基金项目(KFJJ-201102);博士后科研项目特别资助项目(渝xm201103028);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406020) 四川是一个多暴雨的省份,比如1981年7月11—15日的四川特大暴雨(81.7暴雨)、2004年9月2—6日的四川暴雨(何光碧和曹杰,2008)以及2010年7月16—18日地形作用下的四川盆地的一次暴雨过程(王成鑫等,2013),都给当地带来了巨大损失。 对于81.7暴雨,Kuo et al.(1986)研究认为,该次暴雨过程与四川盆地上空持续强烈发展的西南涡密切相关。Anthes and Haagenson(1984)、Hovermale(1984)、Zhou and Hu(1984)、Chen and Dell’ Osso(1984)以及Kuo and Cheng(1985,1986)都对该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研究。程麟生和郭英华(1988)进一步对导致该次暴雨的西南涡发生发展机制进行了研究。针对2004年9月2—6日四川盆地东北部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何光碧和曹杰(2008)使用不同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对该次暴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uo方案优于其他方案。矫梅燕等(2005)对该次暴雨研究认为,中纬度短波低压槽东移与西伸加强的副热带高压在高原北部地区形成了有利于高原切变线生成发展的条件。陈永仁和李跃清(2013)对2012年7月21—22日四川盆地出现的暴雨研究表明,该次暴雨主要受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所影响。由于四川处于青藏高原东麓这一地形、地质结构最复杂的地区,其暴雨突发性强,时空分布不均匀,使得四川暴雨的预报和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