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和保护技术导则

(新)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和保护技术导则
(新)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和保护技术导则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与保护技术导则

(征求意见稿)

1 总则 

1.0.1 为保护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以下简称骑楼街区)风貌,规范骑楼街区的保护、修缮和改造行为,保障骑楼质量和功能,依据《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7年-2020年)》、《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定》、《海口市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实施细则》,制定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海口骑楼街区保护范围的核心保护区内骑楼类建筑的修缮保护、使用功能改造以及市政设施改造工程。1.0.3骑楼街区修缮改造工程应遵循“统一规划、科学管理、有效保护、分步实施、合理利用”的原则,坚持保护真实历史遗存,保护街区整体风貌,保护和延续历史文化街区的生活功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应当符合《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7年-2020年)》、《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定》、《海口市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的要求。

1.0.4 核心保护区是指海口龙华路以东、和平路以西、长堤路以南、解放西路、文明路以北。核心保护区域以外的骑楼建筑修缮,可参照本导则执行。 

1.0.5 本导则所称修缮工程分为五类:翻建、大修、中修、小修和综合维修。 

翻建(复建、重建)工程:需全部拆除按历史风貌恢复或仅保留小部分原状而进行的复建工程。 

大修工程:需拆、换部分主体结构或设备,但不需全部拆除的工程。 

中修工程:需拆、换少量主体结构构件,但保持房屋结构和规模的工程。 

小修工程:及时修复房屋的非主要构、部件的日常养护工程。 

综合维修工程:以栋为单位,对其大、中、小修一次性应修尽修的工程。 

1.0.6 骑楼街区在修缮、整治后,应达到结构安全、消防安全、能源清洁、设施基本完善、建筑节能基本符合标准要求。 

2一般规定 

2.0.1骑楼街区的保护和改造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沿街两侧建筑按原有高度控制,长堤路临街建筑地面以上不得超过四层,总高度控制在20米以内;其他道路临街建筑地面以上不得超过三层,总高度控制在15米以内。 

2、底层建筑高度4.2米,二层以上各层高度3-3.3米,骑楼通廊净高不小于3.5米。 

3、骑楼街区敞廊宽度控制在2.5-3.0米(外墙线至马路边线),柱距控制在3.5-4.5米。 

4、恢复外部色彩原貌或与其相近色彩。 

5、沿街骑楼街区的外装修、装饰恢复原有的风格;骑楼敞廊内不得设置任何临时设施。 

2.0.2女儿墙应保持欧亚混交的文艺复兴式;欧亚混交的巴洛克式;海口南阳式。 

2.0.3骑楼街区的修缮应体现海口骑楼的特征: 

1.“前店后居”或“下店上居”式的建筑布局形式; 

2.大进深,小面宽; 

3.底层骑楼应保持梁柱式或劵柱式; 

4.立面应保持下段骑楼列柱、中段楼层、上段为檐口或山花,腰线与檐口高度相仿,檐口不出挑。 

5.各楼层间有显著的水平方向腰线或象栏杆似的窗群墙; 

6.主体墙面以白色为主,点缀绿色的彩蛋装饰与宝瓶栏杆; 

7.屋顶以坡屋顶为主,配灰色屋瓦或混凝土仿制瓦。 2.0.4立面体现海口骑楼街区元素: 

1.女儿墙、柱子、拱券应体现砖雕工艺; 

2.劵劵

窗楣可选用方形、半圆形、敞肩形、尖形,也可采用盲不开窗、印度支提窗。 

3.窗间墙可处理成壁柱,表面可采用西洋古典式、印度风味。 

4.阳台应保持凹阳台或小凸阳台,临街立面应展示开敞的柱廊; 

5.外墙表面装饰纹样应体现海南文化与祈福文化的特征。 

2.0.5骑楼街区设置的市政设施、广告和牌匾应当统一规划设计并按传统风格设计安装。 

2.0.6骑楼街区后方毗邻建筑和高度、色彩、形式不得破坏骑楼街区的天际线和骑楼街区的视觉环境,严格控制建筑高度。 2.0.7 空调室外机、太阳能热水器、电视天线、明式防盗网等设施、设备应放在隐蔽部位,严禁架设在临街一侧。 2.0.8 骑楼街区外窗安装雨搭应统一形式和色彩。尽量与骑楼街区风貌保持协调。 

2.0.9应根据骑楼街区的风貌形式、历史文化价值及现状,划分为四类:

一类骑楼街区:保存基本完好的历史建筑或按照风貌要求重新修复过的建筑,与历史风貌相协调的其他建筑。建筑格局保存较完整,具有一定历史文化背景、具有保护价值; 

二类骑楼街区:原有历史建筑立面风貌保存基本完好,墙体、门窗、及线脚装饰等部分被损坏,局部存在乱搭建等被改造现象,但未失去历史原貌的建筑; 

三类骑楼街区:建筑质量较好、建筑高度与历史风貌冲突不大,但立面风貌欠佳的现代建筑;因被改造或破坏部分较多而无法辨认原貌的历史建筑。 

四类骑楼街区:与历史风貌有严重冲突,严重破坏沿街整体风貌和历史环境格局的建筑;建筑质量较差且风貌不佳的建筑。 

 

3 一类骑楼街区修缮标准 

3.0.1骑楼街区修缮中应恢复为原有风格和历史原貌。修缮后应达到格局完整,层次分明,干净整洁。 

3.0.2立面应保持欧亚混交化、南洋风格化、民国建筑特征,保持骑楼老街市井生活气息和传统形式。 

3.0.3 应按照原材料、原形式、原结构、原做法进行加固维修,内部装修可适当采用新材料。 

3.0.4 木结构 

原有骑楼街区为木构架在维修中应尽可能保护加固。其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必须进行加固;挑顶、维修后的屋架应保持历史原状。 

木材材质要达到干燥、规定强度和耐久要求,禁止使用杨木、柳木等易发生脆断的材质。 

主要修缮方法有:新做或局部更换构件、支顶、附檩、串檩、檩柁加固、钢拉杆加固、钢木夹板加固、螺栓加固、铁箍加固、斜撑加固等。 

修缮后应达到:屋架牢固无损坏,挠度在安全允许范围之内;檩条、椽子、望板等构件无劈裂、严重腐朽,变形不超过允许值。 

原有木柱做法应尽量保存,不露明部分必须做防腐,露明部分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主要修缮方法有:抽换、墩接、

挖补、补配附柱、打牮拨正等。修缮后应达到:直顺、坚固,允许有轻微变形、局部顺裂。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必须更换。 3.0.5 墙体维修应尽量采用原砌体材料,并按传统形式砌筑,原有墙体能够达到围护结构安全要求的,应予以保留。 3.0.6 门、窗应按原有形制恢复。可采用与房屋整体风貌相协调的保温窗做内窗。窗楣、窗间墙应符合2.0.4.2,2.0.4.3条。 3.0.7 墙面颜色应以传统色调白色,墙面装饰纹样应符合2.0.4.5条。 

3.0.8临街商业类房屋必须保留原有做法,经修缮后应达到住用安全、基本功能齐备。在空间形态、体量、高度、色彩、材质等方面与其所处的街巷原有尺度及比例相协调,风貌特征相适合。维修工程原则上不得有新开门脸、店铺等改变原格局的做法。 

3.0.9应恢复传统匾额的形式。门脸的修缮应尽量符合商业使用的要求。 

4 二类骑楼街区修缮标准 

4.0.1对于已改变原状,全部需要翻建的建筑,在保护外观传统形式的同时,可适当采用混合结构、框架结构,适当采用新材料。但对于此类骑楼中不翻建的建筑,应按一类修缮标准实施。 4.0.2立面应反映欧亚混交化、南洋风格化、民国建筑特征,保持骑楼老街市井生活气息和传统形式。 

4.0.3 应采用原材料、原形式、原结构、原做法进行加固维修,

内部装修可适当采用新材料。 

4.0.4 木结构 

修缮参照3.0.4执行。已经全部损毁的应翻建,在特殊情况下,可适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替代,但形制应与原结构相同。 

4.0.5 对于已改变原状,需要按传统做法恢复的墙体,外露部位应使用传统做法,维修可采用传统材料替补或抹灰划缝。在不明露的墙体部位,可采用其它节能型砌体;墙体按原状分别采用干摆、丝缝、淌白、糙砌、五出五进软心等传统方法砌筑或传统形式装饰。 

提倡采用内保温做法,提高房屋隔热性能。 4.0.6 对重建建筑,门、窗应采用保温门、窗,其外观形式应与传统门窗形式近似。 

 

5 三类骑楼街区修缮标准 

6.0.1 骑楼街区在保持传统基本格局的前提下,局部可根据使用要求进行必要的布局调整。在核心保护区外的建设控制地带,根据使用功能需要,在保持风貌协调的前提下可考虑部分采用新材料。 

5.0.2 立面的修缮 

本着保证住用安全、功能齐备,量力而行,远看近似,内外有别的原则制定修缮方案。尽量与核心保护区其他房屋形式、色彩相协调。 

屋面尽量采用仿传统形式,永久建筑禁止使用石棉瓦和彩钢保温屋面板。 

在保证原骑楼建筑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旧墙体无论采用何种砖、何种砌法,应尽量保留。新砌砖墙可采用新型墙体材料,但要与街区风貌相协调。外墙原为红机砖的墙体,可做抹灰或涂料粉刷、贴仿古砖装饰处理。 

墙体保温做法,可采用内、外保温形式。 

对于需重新翻建的木结构,以保证安全为原则,结构形式可不限。修缮建筑应保持原做法。 

门、窗应采用保温门、窗,原已安装的保温窗可不进行更换。 

翻建房屋可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和结构体系,并做成仿欧亚混交、南洋风格、民国建筑特征建筑形式。 

6 四类骑楼街区修缮标准 

6.0.1建筑质量较好,但建筑高度对街区历史风貌影响较大的现代建筑,有条件的可以将部分楼层拆除,将拆后的建筑需要重新设计与历史风貌相协调。 

6.0.2建筑质量较差且风貌不佳的建筑;质量较好但与历史环境风貌有严重冲突,无法实施降层等改造措施的建筑;因其他规划需要拆除的建筑。 

7 房屋使用功能改造标准 

7.0.1 厨房、卫生间应以保证居民基本生活条件为标准进行改造。 

8.0.2 水、电实行一户一表。每户供电容量按海口供公司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7.0.3 供水、下水入户。

7.0.4 电话、有线电视入户。有条件的地区,电力、电视、电信的缆线均设地下,消灭飞线。 

7.0.5 实行一户一箱(邮政信报箱)。 

 

8 市政设施改造 

8.0.1 整条骑楼修缮改造前,区政府应组织市政部门确定市政改造方案。骑楼内布置市政管线时,应保持该保护区的传统风貌,原则上不得改变原有骑楼的尺度和走向。 

市政设施改造应结合实际地上、地下条件,统一规划设计。为分期、分步、近远结合、先地下后地上施工创造条件。 8.0.2 骑楼街区相邻街道宽度达到10米及10米以上时,7种管线(雨、污、气、供水、路灯、电信、电力)一次埋设到位; 

骑楼街区相邻街道宽5米~10米时,优先布置供水、污、雨、燃气管线; 

在条件受限制地区,雨污水可局部采用合流管。 8.0.3 在原有骑楼建筑基础上布置市政管线时,原则上应按规范要求实施,骑楼建筑相邻街道宽度不够、难以达到规范要求的,经设计、管理部门确认后,可以采用相关技术措施予以解决。 

8.0.4 提倡在骑楼街区小市政与大市政衔接区域,设置污水初级净化、处理装置。 

9 空调、节能改造标准 

9.0.1 一、二类骑楼街区修缮时,在不损坏原墙体,并具有可逆性的前提下,可做墙体内保温,并采用内侧保温窗,提高房屋的节能标准。 

9.0.2 三类骑楼街区改造时,墙体应采取保温措施,门窗应选用节能门窗。墙体保温做法可参考《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冬暖夏暖地区)》(DBJxx—xx)推荐的做法;条件允许时,可按《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xx—xx) 设计。外墙也可采用混凝土保温装饰砌块(仿古)等新型墙体材料。 

三类骑楼街区可采用外保温做法,但外观必须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9.0.3 房屋吊顶之上,应增加保温措施。 

9.0.4 地面应做隔潮处理。 

10 修缮材料选用原则和供应 

 

10.0.1 在不影响骑楼建筑安全及外观的情况下,提倡使用从旧房上拆下的旧砖、瓦、石材。旧木料的选用从严掌握。 10.0.2 对于二、三类骑楼街区内部,在不影响外观风貌的前提下,提倡使用新型、绿色和生态建材。原则上不选用国家或本市禁止使用或在限制使用范围的建筑材料。 

社会实践报告(骑楼老街)

社会实践报告(骑楼老街) 时间:2020年08月03日编稿:作者一 第一篇:社会实践报告(骑楼老街) 社会实践报告 系部: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09级班级:1班姓名:李虹虹学号:200900110141实践单位:海南省农垦医院食堂实践时光:2010年2月13日——2月16日 实践目的: 虽然说和北京、西安相比,海口这个城市并不那么古老。让人更多想到的是柔软的沙滩、缓缓的海风和飘逸的椰子树。想要在海口找古的确不那么简单,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不信啊,去海口老街古巷看一看。对于建造,我们从来都是一窍不通的,可是对于老房子,却总有一种猎奇的心理,想知道沉淀在后面的毕竟是怎样的繁华与古老。我们带着好奇,走在海口的老街,感觉另一个年代的辉煌。 实践内容: 走进老街,是一个明丽的午后,与海口随处可见的烂尾楼相比,老街的骑楼显得底蕴十脚。在街头站立,抬头可见玻璃及木格组成窗花的满洲窗,那是最具中式建造特色的。楼顶的爬藤和女儿墙,则是西方古建造特有的圆熟。年华老区,这墙面哪怕是轻轻一拂,也会扬起一地的灰尘。百年以前,这一街的骑楼,在风雨飘扬中定是夜夜笙歌,醉生梦死。那是一个放着老旧胶片唱机的时代。尽管海口不能如同江南普通“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但多少有过一

份“商贾络绎,烟火稠密”的气韵和三分淡淡的哀伤。海口的青石板路并不多“疏雨滴胡同”的情境第一次不作为幻想浮现在眼前。一片柔细的光雾冉冉升起,向各个角降飘去,漫上弥漫青苔的骑楼的墙角,渗透,青苔越发青翠却掩不住那班驳的老骑楼的苍老。这个时候的骑楼,很美很优雅,充满了人性与温情。 海口的老街大多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造,也就是这一幢幢充满热带风情的骑楼。要想逛海口的老街,可千万别错过得胜沙路、中山路、新华南路、博爱路和水巷口。这些白色的骑楼乍一看,十分欧化。再走近一点,又不完全是这样。它们充满了浓郁的南洋风格,墙面上细致的雕工,呈弧形或尖形的女儿墙,富有装饰性的柱廊,都透露着老街的别样风情。闲逛其中,您似乎又走进了那个放着胶片唱机的时代。从中山路拐到水巷口,路口的这幢骑楼因为无人照管,二楼的柱廊窗台已经衰败,住在楼对面的阿婆告诉我们,这幢楼已经有上百年了。我们拜访了水巷口老居民,这个楼是什么时候建的,她告诉我们:“是祖宗建的,现在曾祖父过世了爷爷过世了,爸爸也过世了,水巷口老居民这房子现在都是危房,要坏了,都不敢住人了,你看都锁上了嘛。”这幢骑楼已经废弃太久,房子的墙面已经长满了青苔,屋檐下爬满了树藤。站在这里,似乎能触摸得到骑楼里沉淀着一段段耐人找味的往事。算起来,海口的骑楼也有百十来年的历史了,当年闯荡南洋的老一辈华侨,叶降归根之后,带回了这些他们在异乡向来梦想的屋宅。据说,这些南洋建造所用的材料,还是从东南亚一船船运回来的。

海口骑楼的历史及其美学特征

海口骑楼的历史及其美学特征 论文摘要:这里的骑楼建筑连绵廻转,层叠壮观;外观生动,多姿多彩;花饰细腻,中西合璧;它有着南国近代商市的雍容华贵剪影,又闪烁着东方巴洛克风格的浪漫和辉煌;它是海口人的灵气,是海南侨商的魂;它积淀了多少深沉的文化,多少血和泪的历史它是不可多得的时光隧道, 是中西结合建筑艺术的旷世奇葩…… 关键词:海口骑楼历史美学装饰 Abstract:there are some continuous arcade-house which is grand and colorful.Arcade-house whose ornamental design is exquisite fuses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elements. It is the modern commercial city in south which have elegant silhouette,flashing Oriental baroque style of Romance and brilliant.It is the spirit of haikou and the soul of hainan overseas businessman. It has accumulated how much deep culture and blood and tears of history is.It is rare time tunnel, which is the emerging constituted architectural art in west. Key Words:haikou arcade-house history aesthetics adornment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海口市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长堤路等历史文化街区。骑楼老街是由覆盖约1.5平方公里,计约3800多米长,宽约12米等数条街道组成,两侧主要为3—4层高的建筑骑楼,平均进深两侧各约20—40米,建筑面积约20万平米。 据资料记载,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南欧、地中海一带,近代才传至华南地区的。十八世纪后半期,正处于产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殖民势力,进入了印度等南亚国家,南阳的气候就是多雨。多烈日,长期生活在凉爽气候条件下的英国人,很难适应。为了克服这个生活上的不利因素,改善居住环境,创造两双舒适的居住条件,他们在建造住宅时,采用了居室前加走

江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

江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 江南历史文化街区蕴含丰厚的城市记忆要素,其建筑风貌古朴,文化底蕴深厚,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彰显城市个性与魅力的重要空间场域。不过,伴随世界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其蕴含的城市记忆和历史文化内涵持续缺失,街区建设发展与地方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也越发尖锐。所以,选择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典型个案,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研的方式,探究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对街区保护与开发现状的满意度评价,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和建议,为促动江南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城市记忆、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提供参考依据。 一、引言 “城市靠记忆而存”,城市历史的延续及自然的生长,能够彰显城市文化独有的地方特色,增强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对城市的地方感和文化认同感,因而,保存完整的城市记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江南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风貌古朴,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传承地域文化、繁荣地方经济、促动城市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世界化和城市化快速变迁的时代背景下,表现新的时代发展特征。一方面,基于商业利益的驱动,大批量的外来商户持续涌入甚至侵占街区核心地块,历史文化街区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商业化氛围愈发高涨;另一方面,资本级差地租带来的空间置换与权益割让,原住民开始搬迁,市井民俗生活气息开始消亡,街区承载的城市记忆和文化传承功

能开始弱化。站在历史和现代、记忆和传承、保护和发展的十字路口,我们不禁反思:这些弥足珍贵的江南历史文化街区,在经历城市大拆 大建、大修大补、大面积更新改造后,存留下哪些隐患?人们在探寻 街头巷尾的历史足迹时,是否还能找到记忆中那些美丽的“乡愁”? 未来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留住美丽“乡愁”?缘于此,从城市记忆角度切入,选择江南历史文化街区的典型 个案,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研,发现存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和建议,为保护城市记忆、传承地域文化、促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 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城市记忆概念 国内外关于城市记忆相关的概念有集体记忆(collectivememory)、文化记忆(culturalmemory)、实践记忆(practicememory)等。比如法 国社会心理学家“集体记忆”的研究鼻祖莫里斯哈布瓦赫就曾将集体 记忆的概念界定为一个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 认为集体记忆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一种物质客体、物质现实,又是 一种象征符号,即附着于物质现实之上的为群体共享的东西;德国著 名学者扬阿斯曼在阐释文化记忆的概念时,指出文化记忆是一个民族 或国家的集体记忆力,其记忆传承媒介包括仪式和文化两种类型;此外,相关学者还指出实践记忆形成于人们的日常交往、生活实践、行 为仪式等活动中,是人们通过潜移默化方式习得的文化记忆,建立在 群体共同的文化基础之上,通过世代沿袭的方式传递。综合来看,本 研究将城市记忆的概念界定为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 件或人物故事等的集体性记忆。

浅谈海南骑楼建筑的发展及对其保护的思考

浅谈海南骑楼建筑的发展及对其保护的思考 摘要:海南海口骑楼街区可算海口年岁最高的历史街区,自骑楼建筑风格流入海南以来,近代骑楼建筑构成了海南建筑的特色种类之一。由于历史和人为破坏等原因,现在的骑楼老街遭到许多不同程度的破坏,对骑楼建筑文化的维修需要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关键字:骑楼,南洋风格,年久失修,历史文化 一.延续了一百六十多年的骑楼故事 i[所谓骑楼,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近代才流行于南欧及地中海一带,并传至东南亚。我国传统意义上一般多指我国南方地区,无论城镇乡村,人民大众为满足使用、安全、舒适等要求,于面街出入口部分楼层或屋顶要素“骑”在人行道上,左右绵延成公共敞廊的建筑或建筑群。]海口最早的骑楼建于1849年,地点在四牌楼街又叫城内街,就是现在的博爱北街。海口骑楼老街建筑保留规模大、保存完好,2009年6月,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海口的骑楼一般是2至5层建筑,下段为骑楼列柱,中段为楼层,上段为檐口或山花;延街立面经常在各层窗台以下的墙面或檐口窗楣等处加以丰富的装饰纹样或浅浮雕,所有的装饰与纹样自下而上逐渐丰富,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海口被设为对外贸易出口,《天津条约》签订后,海口成为中国沿海十大通商口岸之一。海南当时正是南洋的商贸中心,底层设敞廊的骑楼建筑在此流传。海口的骑楼建筑与海南的自然条件有机结合,同时与形成了地道的“南洋”风格商业街。海口骑楼建筑风格呈多元化的特点,既有中国传统建筑成分,又有对西方建筑店铺的立面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细部装饰,并且还有明显地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影响的拱券和图案。海口骑楼的华丽壮观,在我国及东南亚都是绝无仅有的。如今海口的骑楼建筑连绵,二、三层楼则“骑”在人行道上,骑楼街的柱廊让行人避免阳光辐射和突然而来的暴雨。海口骑楼老街为不仅承载了海南的历史文化,也为海南人民带来了切实的利益。ii按人类学分析,影响海口骑楼建筑的人口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 (1)英法等国殖民人士。西方殖民者在南洋留下大量殖民文化后,又纷纷到海口扩张西方势力。他们兴建零事故、学校、医院等,有效的影响当地建筑的设计趋向。与广大民众相比,殖民者人数虽少,但他们掌握了物质文化交流的主动权,具有强势文化的地位及相对先进的生产力,推广自己的建筑文化是很容易的

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价值,但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建设中面临诸多的问题和矛盾。针对当前城市建设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本文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总结并分析了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城市化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完整面貌早已改观,但许多城市中至今仍然保存着一些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保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甚至成片的历史街巷,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历史文化街区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城市悠久历史文化的实物例证,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现状 当前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局面比较复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是由于剧烈的社会变革,历史文化街区的许多历史建筑的产权发生了变化,长期缺乏有效的维护和保养,传统木构建筑如果缺乏维护和保养,保存的时间有限,要维持其基本使用功能已很困难,有的甚至已经成了危房,却得不到维修。历史文化街区的有些部位已经挤进了新建的现代建筑,风格的统一性和景观的连续性遭到了破坏。并且由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交通方式的改变,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商业、手工业渐渐衰退,被商业大潮逐渐淹没,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历史文化街区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二是历史文化街区现有建筑和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居民改善生活条件与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完善造成乱搭乱建等损害历史建筑及其传统风貌的现象不断增多。又反过来造成环境质量的低下,一些居民迁居他处,有的历史建筑长期闲置。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后,原住民多被迁出散落他处,回迁的比例极低,导致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灭失。历史文化街区有空心化的倾向。 三是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开发力度的加大,以及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传统城区地皮的日益减少,历史文化街区越来越受到了开发商的青睐,取得这些土地以“旧城改造”的名义进行房地产开发而获利的事件时有发生。历史文化街区有被蚕食的危险。

源远流长的骑楼文化

源远流长的骑楼文化 ——《关于海口骑楼》研究性调查报告 海南岛的今昔,留给正史著述和口口相传的人们更多的是孤悬海外,偏安一隅,贬放流徙之地,文明闭塞之岛。千多年的岁月,名臣良士北望京城,有口莫辩;芸芸百姓,耕读持家,却在远离京都和中原大陆的小小岛上,开垦出传统文化根基深厚、民风淳朴、性情自由的一方土地。靠着海的缘故,百姓胸怀宽大、包容八方,东南亚的习俗在原住民的生活中影响渗透。海南省海口市的五条骑楼老街,就是这样一个透着历史气息、温暖海风、灿烂阳光与纯朴民风的世界。 一、海口老街区的起源 海口骑楼老街的由来,跟海口的港口开放通商史 大有联系。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海禁,开 海贸易。琼州(海口)从此海运四通八达;至咸丰八 年清政府与英法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琼州(海 口)即被辟为通商口岸,称琼州口。从此,琼籍人士 热衷于下南洋谋生,外国人则可以在琼州自由往来。 1924年,为了建省办特区,当年粤军第一军独立旅旅 长兼任琼崖善后处处长的邓本殷拆去具有629年历史 的护城古城,城墙方石被用来铺设一条12米宽的大路,这就是长堤路的雏形。原来五六米宽的石板路全部扩建为通行汽车的街道,原来的四五条马路扩建到了30多条。为了搞好市政建设,邓本殷热情邀请海外华侨回乡投资建房。 《海口文史资料》载“仅二年,争相修建有骑楼的新式 楼房计800多幢,使海口面貌焕然一新。”这批琼籍 归国华侨,因为衣锦荣归或落叶归根,回到海口后纷 纷效仿南洋建筑风格的特色,建成一幢幢柱廊骑楼式 的建筑,不仅有单边外廊,甚至扩展到双边、三边以 致四边回廊,用于商用和居住。这种建筑特色非常适 合海南阳光强烈、风雨即来的天气,凉爽舒适的骑楼, 利于人们遮阳挡雨。由于毗邻港口,这些家家户户所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50357-2005) 1总则 1.0.1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l.0.3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l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0.4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0.5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0.6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0.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0.8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0.9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0.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历史文化名城 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

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一、规划范围 南至泉城路,北临大明湖路,东至鞭指巷,西临太平寺街、西城根街,总用地面积16.08公顷。 图1 现状航拍图 二、规划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遗产本体及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生活延续性和保护利用的可持续性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引导商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指导思想 规划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改善环境、加强引导,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按照“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实体运作,小规模、渐进式更新”指导思路开展工作。 四、规划目标 1、保护街区整体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尤其是体现街区价值特色的传统街区风貌,包括:具有济南“城泉共生”特色的传统居住区;济南古城多元宗教信仰的文化中心;多类型建筑集中展示区;济南古城内中西文化交汇融合、商贸交流繁荣之地。 2、保护街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居住功能为主,使其成为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 3、整治街区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人居环境,促进社区健康发展,使其成为传统居住文化突出的特色社区。 4、结合街区现状情况,综合研究符合街区特点的规划实施模式,提出规划实施建议,加强保护规划中提出的对街区保护与整治措施的可行性。 五、街区价值与特色 作为济南古城现存的保留较完整的、最具传统特色的地区,将军庙街区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研究方面的极高价值。街区是古城的传统居住区;街区还集中了大量宗教建筑,是中西

文化交流繁荣的区域;街区内整体风貌保存尚好,传统街巷空间基本保留完好,名泉水体、大树丰富,建筑遗产多样。将军庙街区的总体价值为: 1、将军庙街区是具有济南“城泉共生”特色的传统居住区之一; 2、将军庙街区是济南古城宗教建筑分布最为集中,同时最能体现多元宗教信仰的文化中心; 3、将军庙街区建筑类型多样,体现了中西建筑精湛的建造技艺; 4、将军庙街区是济南古城内中西文化交汇融合、商贸交流繁荣之地。 六、保护内容及保护要素 本规划从物质文化遗存要素和非物质文化遗存要素两部分确定保护内容及各项保护要素。其中物质文化遗存要素包括传统格局、传统街巷、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泉水历史文化遗存、历史环境要素等七个方面;非物质文化遗存要素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和与泉水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素。

海口骑楼老街的开发情怀

海口骑楼老街的开发情怀 一、骑楼老街的来源 1.1什么是骑楼 骑楼是具有浓厚的中国南方特色的建筑,在华南及台湾等地均十分罕见。建筑物一楼临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则为二楼的楼层,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之上,故称为“骑楼”。现在的骑楼一般一楼用于经商二楼以上住人。其跨出街面的骑楼,即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以防雨遮晒,且方便顾客在购物时自由选购商品。是东南沿海城镇中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之一。 1.2骑楼从何而来 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于欧洲,近代才传至华南地区的。十八世纪后半期,正处于产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殖民势力,进入了印度等南亚国家。南亚多雨、多烈日,长时期生活在凉爽条件下的英国人很难适应,但为了克服这个生活上的不利因素,他们改善居住环境,创造舒适凉爽的居住环境,这种“外廊式建筑”很快被人们所接受,成为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地区建筑中普遍采用的形式。晚清时期《天津条约》的签订,海口市是当时全国十大对外的口岸,是全岛对外开放的窗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了更好地生活,很多中国人出现在东南亚一带打工,在异地打出一片天地后,纷纷回家乡建屋,在带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时,海南也出现了不少南洋风格的建筑——骑楼。由于归侨大多是商人,“前店后厂、下店上宅”的骑楼更方便于他们在海南继续从事经商贸易。 二、海口骑楼老街的开发过程 2.1骑楼老街历史文化 钟楼是海口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以前的海口是指骑楼一带,就是以钟楼为起点的。海口骑楼老街作为国内现今保留规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的骑楼建筑,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随着海口海上贸易与航运的发展,活跃于东南亚与大陆沿海区域的华侨将南洋的建筑风格和样式带到海口,形成了海口近代骑楼老街欧亚混合的城市风貌。 海口骑楼老街是国内现今保留规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的骑楼建筑区,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2009年6月被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南洋骑楼风格在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中荣获“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它记录了海口城市的发展与历史变迁,是海口市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的灵魂,是海口城市发源地,承载着厚重的中外交流史,也是当前建立国际旅游岛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骑楼建筑具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

浅谈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 摘要: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义及开发运作等问题。并结合孔城老街的实例,提出保护设想,希望找到既有利于文化保护和延续,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造方式。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开发 1引言 一座城市的特色,除了要有时代气息外,还要有历史文化传统。历史文化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最好见证。同时,作为城市文化遗产保存最完整、最丰富的地区,历史文化街区被世代生活于此的人们倾注着很多复杂的情感。 2002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专门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首次被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义 2.2概念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是:法定保护的区域,学术上叫“历史地段”。 2.3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建设特色城市有现实意义。文化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这一点已经在很多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得以证实。作为城市发展独特见证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具有多方面的资源效应,在城市形象宣传、历史文化教育、乡土情结的维系、文化身份的认同、生态环境建设、和谐人居环境的构建等多方面具有综合的价值。 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仅是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还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院墙、小桥、溪流、驳岸乃至古树等。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成片的地区,有大量居民在其间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社区文化,不能只保护那些历史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保存文化多样性。这就要维护社区传统,改善生活环境,促进地区经济活力。 3.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以孔城老街为例 3.1历史沿革 孔城镇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东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中期(公元前770-481年),即为桐国南部门户,扼大别山东南区域通往长江水运通道之要冲,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距今2500多年。三国(公元220-280年)时期,吴将吕蒙曾屯兵于此,建筑堡垒。距今1700多年。南宋时,孔城是民间抗金要塞,著名的抗金战场。元代为大别山东侧,江淮分水岭至长江大别山边缘地区的九大商镇之一。到明代有居民600余家,清代中、后期本镇发展为旧桐城县内“枞、汤、孔、练”四大名镇之首,达到古镇发展的高峰。现存约2公里长的石板古街和古建筑群就是晚清和民初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3.2老街概况 孔城老街是以南北向中大街为主轴,大街呈“S”形,地势南低北高,有主街一条,横街两条,另有七巷十三弄。连同两侧各甲之间(一甲到九甲)的巷道,形成鱼刺状的外部空间结构。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 街巷弄均为麻石所铺,店铺房舍皆青砖灰瓦,颇具江南水乡特色。著名的《桐乡书院四议》,戴钧衡即作于此,它为全国书院所奉崇,并载入《皇朝政典类纂》。镇东大沙河,平沙浩瀚,极目无垠,夕阳照射,宛如白雪,故有“孔城暮雪”之称。镇西南界荻埠河,碧波粼粼,

骑楼调查报告

关于海口骑楼开发现状及问题 调查报告 一、海口骑楼风格简介 海口骑楼建筑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化特征,建筑风格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影响,骑楼的建筑风格多姿多彩,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风韵,尤其在外墙体上浮雕的花纹上有着精美的百鸟朝凤、双龙戏珠、海棠花、腊梅花等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独特的建筑风格形成了一座骑楼就是一副风景画,一条街就是一个文化景区的亮丽景观。 二、骑楼社会地位及规模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海口骑楼老街于2009年7月20日揭牌。海口骑楼建筑群形成于十九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2009年六月,获评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十大名街”。初建于1849年的海口骑楼老街是现今国内骑楼建筑保留规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极富中西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集中分布在海口市龙华区和美兰区的中山路、得胜沙路、新华路等。柱廊相连、骑楼相依的建筑群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骑楼式建筑达200余座,中山路沿街两旁保留的骑楼样式最多,约有39座。这些骑楼,或中国传统式,或欧亚混合的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或独

特的海口南洋式。 三、海口骑楼开发的区位优势及吸引要素 海口骑楼位于海南省会城市海口,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是海南省的重要交通枢纽。海南岛的阳光、沙滩、雨林渐渐的吸引着去世界的眼球,但是随着海南岛国际旅游岛的建立,急需开发一批具有海南地方文化特色的景区,骑楼文化的开发恰好符合国际旅游岛的开发趋势。 海口骑楼建筑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化特征,建筑风格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影响,骑楼的建筑风格多姿多彩,骑楼的窗楣、柱子、墙面造型、腰线、阳台、栏杆、雕饰等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风韵,尤其在外墙体上浮雕的花纹上有着精美的百鸟朝凤、双龙戏珠、海棠花、腊梅花等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独特的建筑风格形成了一座骑楼就是一副风景画,一条街就是一个文化景区的亮丽景观。骑楼老街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淀了大量的文化遗迹,人文色彩丰富多样,骑楼体现着海南人民独特的智慧,劳动的结晶,值得我们尊敬及学习 四、骑楼现阶段开发及面临的问题 骑楼当前的开发:主要以骑楼小吃为主。骑楼小吃街实行封闭化经营的模式,外部建筑仿造骑楼建筑的建筑风格,内部装修风格类似于骑楼底部的模式。让人在就餐的同时也可以感受骑楼的文化。骑楼小吃街汇聚海南各地的名小吃以及全国各地的小吃。在这里品尝海南海

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1─江苏省建设厅文件苏建规〔2008〕110号 关于印发《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规划局、建设局,各城市规划编制单位: 为加强对全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提高全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我厅组织起草了《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并从2008年6月1日起试行,请结合当地的实际组织实施。试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给我厅城乡规划处。 联系人:方芳 联系电话:025-********(兼传真) 江苏省建设厅二○○八年四月八日 ─1─目录 一、总则 1.目的 2.适用范围 3.规划编制的依据 4.规划编制的原则 5.规划的层次定位 二、保护规划编制管理

1.规划编制组织 2.编制单位的资质 3.规划审批 4.规划修编 5.公众参与 三、保护规划文本大纲内容 1.规划总则 2.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 3.用地、人口与空间规划 ─2─ 4.交通与市政设施规划 5.技术指标与经济测算 6.实施政策建议 四、保护规划成果内容与要求 1.保护规划成果内容 2.保护规划成果要求 五、保护规划技术指引 1.历史研究 2.现状调查与评估 3.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 4.用地、人口与空间规划

5.交通与市政设施规划 6.技术指标与经济测算 7.规划实施政策建议 ─3─ 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加强对全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的指导,规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文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及其管理工作。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可参照执行。 3.规划编制的依据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等法规; 3.2《城市紫线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 ─1─3.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等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3.4《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省文物局关于加强历史街区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86号)等相关规范性文件; 3.5城镇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以及相关上位规划。

海口骑楼资源开发与保护调查报告

海口骑楼资源开发与保护调查报告 目录 一:海口骑楼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必要性二:海口骑楼的来源 三:海口骑楼的价值 四:海口骑楼老街现状问题原因分析 五:海口骑楼老街现状问题原因分析 六:海口骑楼老街的业态调整与改进 七:关于海口骑楼老街开发与保护的相关建议

一、海口骑楼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必要性 提起海口的古楼,我认为位于海口老城区的古建筑群——骑楼应首当其冲。海口得胜沙路、中山路、新华路、博爱路等几条老街,布满了具有南洋风情的古老骑楼,是海口市最具特色的地方。海口骑楼建筑数量多,分布集中,保存基本完整,反映了海口古老城镇发展为沿海繁华商业城市的重要历史阶段,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保护价值。骑楼的建筑风格丰富多彩,既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文化特征,同时也融入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还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以及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是海南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建筑文化、风格式样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建筑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充满南洋风情的海口骑楼老街,作为海口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入选首届“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具有文物、经济和审美价值,并且拥有悠久历史的极富内涵的骑楼,以其最独特的历史及文化魅力令人深深折服。然而这些古老建筑经过七八十年的风风雨雨后,以及现今业态开发的需要,致使骑楼风阻残年纷纷成了危房。骑楼即将纷纷倒塌,海口骑楼老街的历史即将消失,这让不少海口老居民以及社会有识之士忧心忡忡。骑楼老街是老海口的神韵,它见证了海口的百年沧桑,充分体现了海口人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精神,保存和延续着一段珍贵的城市记忆。城市不能没有灵魂、没有精神,必须要有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通过文化这个途径来形成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如今城市文化对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海口骑楼老街如果能很好地保护和开发,也能很大程度上提升海口的文化品位,获得比其他城市更多的吸引力。 具有南洋风格的骑楼建筑和骑楼文化,是海南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这里的骑楼建筑连绵廻转,层叠壮观;外观生动,多姿多彩;花饰细腻,中西合璧;它有着南洋近代商市的雍容华贵的剪影,又闪烁着东方巴洛克风格的浪漫和辉煌;它是海口人的灵气,是海南侨商的魂;它里面有多少深沉的文化缩影,多少血和泪的历史,它是不可多得的时光隧道,是中西结合建筑艺术的旷世奇葩,是急待打磨的一颗钻石。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海口骑楼,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开发骑楼,保护这来之不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对海口骑楼进行了系列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关于骑楼开发与保护的一些看法。但愿海口骑楼文化能再现生机,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最具历史价值的人文名片。 二、海口骑楼的来源 (一)、什么是骑楼 骑楼是具有浓厚的中国南方特色的建筑,在华南及台湾等地均十分常见。建筑物一楼临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则为二楼的楼层,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之上,故称为“骑楼”。现在的骑楼一般一楼用于经商二楼以上住人。其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以防雨遮晒,且方便顾客在购物时自由选购商品。是东南沿海城镇中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之一。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以台儿庄古城为例 姜玉磊 (枣庄市规划局山东枣庄 277100 )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城市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台儿庄古城,从街区的内在价值和文化内涵出发,通过分析街区的现状问题,指出街区保护和更新的必然性,并结合实际提出街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更新的构思和方法措施。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文庙-慈云寺 1 引言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赋存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在保护名城肌理,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进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正处于快速城市化中的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已成为一个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难题。 自国务院1984年公布了第一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我国城市旧城市文化的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如北海市中山路和珠海路的历史老街区的改造,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连绵延续、尺度亲切宜人,其中珠海路骑楼建筑风貌为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骑楼风貌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体现中西建筑文化的历史脉络和古典气氛[1]。但由于缺乏社会的共识和法律的保障,再加上城市开发的压力以及技术观念的落后等因素,到目前为止我国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的遗存和风貌仍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有的甚至荡然无存,如香港旧城早已消失就是典型的一例[2]。 2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意义 “建筑与城市文化的可贵,在于它是一部最真实而珍贵的‘历史’。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1866~1952年)曾说过,人写出来的历史只能说是‘现代史’,因为它是现代人写出来的,是以现代的观点来表达的。因此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及其建筑,它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3]。城市是一部具体的真实的人类文化记录薄,建筑便是中国历史的写照[4]。 这些建筑一方面反映了工匠们的建造工艺,另一方面又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时代的建筑风采与建筑文化,其中蕴含着失之不可再得的文化信息资源,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

各地骑楼总汇

各地骑楼总汇东莞骑楼 概况 东莞是我省的历史文化 东莞骑楼

名城,离不开传统的东西附丽。骑楼建筑,作为一种特别适应东莞身处的南方亚热带气候,由独特的中外历史文化背景熔铸而成,曾在20世纪三十年代盛极一时的重要建筑,记载着东莞昔日的风土人情,在20世纪岭南建筑史上曾经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在21世纪,市委市政府“城市牌”的大力指引下,对这种建筑风格保留较完好的莞城振华路、大西路、维新路、和平路等旧马路沿街店铺得以“穿衣戴帽”装饰一新,既保留传统风格,又注入现代元素,形成了莞城独具近代商业街市特色的典型街景,提升为东莞旅游的品牌和亮点,对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东莞骑楼特点 骑楼多为砖木结构,一般是两层或三层。街面的繁华贸易与内向的封闭市井生活也已各自成型:骑楼下让人自由通行,适合南方地区避雨遮阳之需,作为住房或写字楼,地层则是商栈或店铺,骑楼檐廊是人行道,而骑楼上则作商号写字楼或货栈,开展商贸活动十分方便;骑楼的背后是内街,民宅大门一般开向内街内巷,内街成为居民交往的“公共大厅”,充满浓郁的人情味。这种有层次的沿街檐廊复合空间,大大适应了市民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和空间使用功能的多样性。最早盛行于南欧、地中海一带。这种以遮阳为主要功能的家居“外廊式建筑”,从单边外廊,扩展到双边、三边以至四边回廊,最先由英国人首先发明建造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地方,称之为“廊房”,当地的方言叫ouveranda。随着殖民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经由南亚、东南亚、东北亚而至中国。

骑楼的保护与发展 1932年,东莞人刘纪文任广州市长,在当时主持广东事务的陈济棠(主粤政时间为1929-1936年)的支持下,将这种建筑风格引进广州。随着明末清初西方资本主义的渗透,特别是1911年广九铁路建成通车,进一步促进了莞城商业的兴盛繁荣。其时莞城一些街道已出现商品专业一体化,比如打锡街专营锡器,卖麻街专卖黄麻,文房街主营布匹,猪仔圩专卖猪仔,其他如卖饭街、皮鞋巷、果巷、葵衣街、床街、炉街、元宝街、钉屐街、纸扎街、豆豉街、道富巷、芽菜巷、油巷等均趋于专一化。旧时的麻石街巷既狭窄又挤拥,原来的坊式房已不能满足日益繁荣的商业发展的需要。 时任东莞县县长兼明伦堂副会长的陈达材,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时与刘纪文是同窗,而且常有往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已经第16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12月29日起施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 陈政高 2014年10月15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实施保护管理,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应当符合保护规划。 第四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保持和延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第五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应当单独编制,下列内容应当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 (一)保护原则和保护内容; (二)保护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 (三)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要求; (四)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五)需要纳入的其他内容。 第六条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城市、县已被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应当依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单独编制。 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城市、县未被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应当单独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镇总体规划。 第七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当符合历史文化名

城、名镇、街区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规划深度应当达到详细规划深度,并可以作为该街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保护范围内建设项目的规划许可,不得违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保护规划。 第八条历史文化名城批准公布后,历史文化名城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批准公布后,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历史文化街区批准公布后,所在地的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保护规划应当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批准公布之日起1年内编制完成。 第九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应当由具有甲级资质的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承担。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应当由具有乙级以上资质的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承担。 第十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内,确因保护需要无法按照有关的消防技术标准和规范设置消防设施和消防通道的,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会同同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制订相应的防火安全保障方案。 因公共利益需要进行建设活动,对历史建筑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应当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编制保护规划的需要,及时提供有关基础资料。 第十一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必要时,可以举行听证。 第十二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评估历史文化价值、特色和存在问题; (二)确定总体保护目标和保护原则、内容和重点; (三)提出总体保护策略和市(县)域的保护要求; (四)划定文物保护单位、地下文物埋藏区、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办法 (征求意见稿) 2010年11月2日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和撤销 第三章保护规划的编制、审批、公布、修改与备案 第四章保护规划实施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保护规划的审批、公布、修改与备案 第三章保护措施管理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编制要求 第三章调查和评估 第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 第五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 第六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第七章成果要求 第八章附则 附件一保护规划制图统一标准和要求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制定目的)为了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管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本办法所称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第三条(适用范围)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规划制定与实施、监督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管理主体层级)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保护原则)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应当遵循保护遗产,继承文化,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突出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保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维护风貌的完整性,维持功能的延续性,采取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的方式改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正确处理更新改造和保护的关系。 第六条(保护资金)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第七条(支持奖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资质管理)承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单位,应当符合相应的规划资质管理规定。 第二章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和撤销 第九条(设立标准)历史文化街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比较完整的历史格局和风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