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面积的含义

图形面积的含义
图形面积的含义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数学知识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两片树叶、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一、导入。

1、展示两片树叶图片

师:春天到了,有很多小朋友都想把春天画下来。(课件出示两片没有颜色的树叶)春天的树叶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2、比赛激趣

有一位小朋友在画美丽的春天时有两片树叶忘记涂色了,下面我们帮他涂色,来一个为树叶涂色的比赛,为了节省时间我想请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上来涂一涂,看谁涂得又快又好?

3、引发争议

谁赢了?那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4、过渡

原来是涂色的面的大小不一样的缘故。(板书“面的大小”)我为大家能够找到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所在感到非常的高兴,大拇指送给你们!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一)认识物体的表面面积,形成初步的概念

1、观察比较

追问:树叶面有大有小,那教室里的物体有面吗?

学生活动寻找物体的“面”,并用手摸一摸。

学生汇报

(1)我们来摸摸我们课桌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你觉得哪个面大些?

(课件出示:课桌的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数学书的封面比课桌的桌面小)

(2)黑板的表面与课桌的桌面,你觉得哪个面大些?

(课件出示: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桌面大,课桌的桌面比黑板的表面小)

......

教师引导讲述:刚才我们摸的是这些物体的表面。(板书补充:物体表)

2、揭示课题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这个面的面积。(板书:面积)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面积的含义)

追问:什么叫面积?

3、呈现概念

引导: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也就是指——?

(课件出示:课桌的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追问:你能模仿老师刚才的话说一说吗?

你还能说出不一样的句子吗?(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后指名说一说)(完成想想做做1)

4、实例应用

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好,现在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课桌的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观察法)

(二)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深化概念

谈话:这是数学书的封面,现在我把它描下来,问: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

(指出:长方形是一个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平面图形呢?

指名学生回答

师:我们来看这里的两个图形,它们有面积吗?(出示教材58页两个平面图形)你能上来摸一摸这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吗?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指出: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你觉得它们的面积一样大吗?(指出: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有大有小。)补充板书:大小

我们该怎样来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呢?

学生活动比大小(要求:学生先涂色再比大小)

学生汇报比大小的方法

教师重点引导得出“重叠法”并板书。

深化:刚才你们在画的时候老师也画了两个图形,你能用观察和重叠两种方法比出他们面积的大小吗?

学生试比较

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面积的大小比出来呢?

引导学生利用数方格的方法去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板书:数方格)

三、拓展应用。

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有直接观察的方法,有重叠比的方法,还有测量的方法。下面就让我们来试一试自己的本领。

1.“想想做做”第2题

你们知道江苏省的面积和安徽省的面积哪个大吗?

老师从同一幅地图上描下来四个省的图形,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大,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小吗?

学生观察后交流比较结果。

有兴趣的小朋友下课后可以从中国地图上找找其他一些省份来比比。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师:刚才咱们是用直接看的方法来判断哪个省面积大哪个省面积小,对于这四个图形(课件件出示)还能像刚才那样用看的方法吗?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这些图形的大小。

生:数格子。

师:咱们就用数格子的方法,打开书P60,看第四题,把数的结果写在旁边。

重点讨论梯形的格数。(课件放大)

生:18格,梯形中的4格半格,合起来就是2格。

生:可以把那边的半格移上去。(课件演示拼凑的过程)

师:通过数格子,现在知道哪个图形面积最大了。

3、师:最后咱们一起去一所漂亮的小学去看看,(课件出示)这是这所小学的平面图,你觉得这所小学建的怎么样?你最喜欢这里面的什么地方?你觉得这个地方的面积怎么样了?

对于有些面积相近的图形,只要学生说出差不多就可以了。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叫面积?

五布置作业

课后学生在109页方格纸上自画图形比较大小

学生每人画一个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与同桌比比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六、板书设计:

面积的含义

物体表面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观察重叠测量数方格

认识图形的面积

认识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具准备 两个正方形纸,一大一小。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认识物体表面 1.摸一摸 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双手,摸一下你们的课本和桌子的表面。 2.比一比 你们说,课本和桌子这两个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桌子) 再来找一找,你们身边有没有比课本的面小的物体?(练习本,铅笔盒……注意要说清楚立体图形的哪个面比哪个面小) 老师拿了两个正方形,我们来比一比,哪个正方形的面大?这些都是我们靠观察就可以看出来的对不对?(板书:观察比较) 3.引入 物体或者是图形的表面可真有意思,他们有大有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说明物体长短的叫什么?(长度),那么你们知道用来说明物体的表面或图形大小的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知识——面积(板书) 二、认识面积的含义 1.定义

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说一说什么是面积?(个别说,集体说,读定义) 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哪里是它们的面积? 2.比一比 拿出剪下来的两张纸,先估计一下,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动手做,小组活动,用什么方法知道面积的大小? 3.小组汇报 上台汇报,上来的小组说得出的结果,还有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取名称,有割补法,折叠法,数格法……) (数格法中,得出在格子相同的情况下,格子多的面积就大) 三、图案设计比赛 师:我们来做个比赛好吗?这个比赛叫做“图案设计比赛”,比赛的要求是:设计3个你喜欢的图案,画在书上的方格里,要求它们的面积都要等于7个方格。(教师观察学生的设计情况,把好的设计展示出来并给予表扬) 四、练一练 1.习题1: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为什么?(虽然形状不一样,但是格子数相同,所以一样大) 2.说一说哪个图形在面积大,哪个图形在面积小。(用直观的方法可以看出图形面积在大小) 3.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第二个图形同桌间互相交流,说一说是怎么知道的 4.这两个图案哪个面积大?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是怎么知道的,把小组同学中认为说得最好的请上来,告诉大家他的方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注意不满一格的情况) 作业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优秀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 (1)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 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 比一比:请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①教师示范: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面的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

②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动作与语言相结合,先说说身边物体的面积;再通过想象,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图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课件出示认识的平面图形) 预设:这些图形也有大小。 (2)这些图形也有大小,谁来说说它们的面积? 预设:正方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3.及时练习。 (1)完成第6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摸摸你的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为学生提供一个苹果,请学生摸一摸它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苹果的面积。

认识面积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宁强县南街小学张彩琴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9—41页内容。 教材分析: 《认识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一是通过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学情分析: 对于面积的知识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课前有的学生通过看书对面积已有所了解,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外学习中已经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但并没有真正的理解面积的含义。在教学中还需通过多种感官参加数学活动,使学生建立有关面积的正确表象,丰富学生对面积的感性认识,直观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感悟什么是“面积”,会结合具体事物表述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使学生主动探索,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及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初步掌握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学具袋(小正方形若干、方格纸、直尺、神奇宝贝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它的作用可大了,能帮助我们做很多很多的事情。这节课,同学们愿意用好自己灵巧的双手、聪明的大脑以及眼、耳、口来发现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吗? 二、直观感知、认识面积 (一)感知物体表面的面积。 1、请学生伸出双手,先沿手掌的边沿摸一圈,说说摸到的是手掌面的什么?(周长)再摸一摸被周长围起来的面,感觉和第一次摸到的一样吗?(平平的面)这个平平的面就是手掌表面的一部分。 2、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课桌面,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一样大吗? 3、师小结:看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那我们就可以说手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小,课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 4、请学生摸一摸身边物体的表面,说说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播放白板课件)找一找文具盒、树叶、黑板、中国的版土和陕西省版土面积的大小。介绍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的面积

三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的面积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具准备 两个正方形纸,一大一小。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认识物体表面 1.摸一摸 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双手,摸一下你们的课本和桌子的表面。 2.比一比

你们说,课本和桌子这两个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桌子) 再来找一找,你们身边有没有比课本的面小的物体?(练习本,铅笔盒......注意要说清楚立体图形的哪个面比哪个面小) 老师拿了两个正方形,我们来比一比,哪个正方形的面大?这些都是我们靠观察就可以看出来的对不对?(板书:观察比较) 3.引入 物体或者是图形的表面可真有意思,他们有大有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说明物体长短的叫什么?(长度),那么你们知道用来说明物体的表面或图形大小的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知识--面积(板书) 二、认识面积的含义 1.定义 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说一说什么是面积?(个别说,集体说,读定义) 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哪里是它们的面积? 2.比一比

拿出剪下来的两张纸,先估计一下,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动手做,小组活动,用什么方法知道面积的大小? 3.小组汇报 上台汇报,上来的小组说得出的结果,还有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取名称,有割补法,折叠法,数格法......) (数格法中,得出在格子相同的情况下,格子多的面积就大) 三、图案设计比赛 师:我们来做个比赛好吗?这个比赛叫做图案设计比赛,比赛的要求是:设计3个你喜欢的图案,画在书上的方格里,要求它们的面积都要等于7个方格。(教师观察学生的设计情况,把好的设计展示出来并给予表扬) 四、练一练 1.习题1: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为什么?(虽然形状不一样,但是格子数相同,所以一样大) 2.说一说哪个图形在面积大,哪个图形在面积小。(用直观的方法可以看出图形面积在大小)

小学数学《认识图形的面积》说课稿范文

小学数学《认识图形的面积》说课稿范文 下面是整理的小学数学《认识图形的面积》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 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9—41页的《认识图形的面积》。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认识图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初 步掌握它们周长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这部分的知识,不仅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是学习和探索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 法的重要基础。 (2)“喜马拉雅山”是那么高,那么大,可见远古时候那儿的海又 大又深,诗句“那儿曾是汪洋一片”该怎么读呢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大小的实际 问题的过程,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感知 面积的含义。2、过程目标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使学生经历 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义。3、情感性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感受数学的价值以及在生活中的 运用,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及用数学的乐趣。

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把设计好的作品进行重组,与课前导入形成 首尾呼应,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达到学科整合的目的。 (四)教学重、难点与关键重点 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难点: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关键:结合教 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操 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五)教具、 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具盒、硬币和剪刀。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节 课的实际,我采用观察比较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并恰当运用 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二)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 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 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 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 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有趣的 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现“做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程序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教学”从“以获得知识为 首要目标”转变为“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我特设计以下的教学程序: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认识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具准备 两个正方形纸,一大一小。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认识物体表面 1.摸一摸 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双手,摸一下你们的课本和桌子的表面。 2.比一比 你们说,课本和桌子这两个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桌子) 再来找一找,你们身边有没有比课本的面小的物体?(练习本,铅笔盒注意要说清楚立体图形的哪个面比哪个面小) 老师拿了两个正方形,我们来比一比,哪个正方形的面大?这些都是我们靠观察就可以看出来的对不对?(板书:观察比较) 3.引入

物体或者是图形的表面可真有意思,他们有大有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说明物体长短的叫什么?(长度),那么你们知道用来说明物体的表面或图形大小的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知识面积(板书) 二、认识面积的含义 1.定义 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说一说什么是面积?(个别说,集体说,读定义) 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哪里是它们的面积? 2.比一比 拿出剪下来的两张纸,先估计一下,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动手做,小组活动,用什么方法知道面积的大小? 3.小组汇报 上台汇报,上来的小组说得出的结果,还有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取名称,有割补法,折叠法,数格法) (数格法中,得出在格子相同的情况下,格子多的面积就大) 三、图案设计比赛 师:我们来做个比赛好吗?这个比赛叫做图案设计比赛,比赛的要求是:设计3个你喜欢的图案,画在书上的方格里,要求它们的面积都要等于7个方格。(教师观察学生的设计情况,把好的设计展示出来并给予表扬) 四、练一练 1.习题1: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为什么?(虽然形状不一样,但是格子数相同,所以一样大) 2.说一说哪个图形在面积大,哪个图形在面积小。(用直观的方法可以看出图形面积在大小)3.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第二个图形同桌间互相交流,说一说是怎么知道的

小学数学说课稿认识图形的面积_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认识图形的面积_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9—41页的《认识图形的面积》。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认识图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初步掌握它们周长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这部分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是学习和探索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感知面积的含义。 2、过程目标 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义。 3、情感性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感受数学的价值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及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难点: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 关键: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操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具盒、硬币和剪刀。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采用观察比较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 (二)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现“做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程序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教学”从“以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我特设计以下的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初中数学认识图形的面积

初中数学认识图形的面积 面积是用来说明平面上一个封闭图形大小的量,如图(1),一个边长为1cm 的正方形所占的大小称为1平方厘米。如果一个封闭图形的面积是2cm 15,那么就是这个封闭图形有15个图(1)那样大小。 图1 22cm 10000m 1=。 1平方米是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那样大,由于1m=100cm ,所以22cm 10000cm 100cm 100m 1=?=。 22m 1000000m 1000m 1000km 1=?=。 上面所说的222km ,m ,cm 是我们常用的几个面积的单位,应该结合我们在画图、丈量、 认识土地面积的过程中对这些单位的大小有所认识。 1. 矩形的面积xy S =。 矩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进而可以知道:边长为a 的正方形面积2a S =。 如图(3),把矩形剪下一块拼到另一侧,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对比图(3)、图(2),可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xy S =。 图2 图3 问题1:一个矩形的两条邻边长为20cm ,30cm ,另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与这个矩形的面积相同,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精确到0.1cm )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cm , 则)cm (5.24600x ,3020x 2≈=?=。 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24.5cm 。 2. 三角形的面积是ah 2 1 S = 。

从图(4)中对比三角形与矩形的面积可以看出三角形的面积是矩形面积的一半。 图4 问题2:图(5)是由一个矩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的一个窗户,计算窗户的面积,单位用2cm 表示,再把它的单位转化成2m 。 )cm (2040)3055(482 1 4830S 2=-??+ ?=, )m (204.0S 2=。 图5 3. 梯形的面积h )b a (2 1 S += 。 问题3:如图(7),一块等腰梯形的土地,四条边长如图中数据,试求这块土地的面积。 梯形的高为)m (40)2686(215022=?? ? ???--。 )m (224040)2686(2 1 S 2=?+= 。 图6

小学数学三年级图形的面积

小学数学说课稿 认识图形的面积 茂南区鳌头镇中心小学蔡日旺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9—41页的《认识图形的面积》。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认识图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初步掌握它们周长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这部分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是学习和探索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感知面积的含义。 2、过程目标 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义。 3、情感性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感受数学的价值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及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难点: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 关键: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操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具盒、硬币和剪刀。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采用观察比较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 (二)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现“做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程序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教学”从“以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我特设计以下的教学程序: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优秀教学设计学习资料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2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了什么是周长,掌握周长计算方法。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摸物体的表面,比较物体表面及平面图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概念,为今后学习面积单位进率,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奠定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直观的黑板、电视机、数学书表面到抽象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封闭图形,通过摸一摸物体的表面、说一说等活动,初步感知什么是面积,然后通过比较面积大小,拓展学生对面积的感性认识,丰富面积概念的表象,深入理解面积的意义,并在比较的过程中渗透“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大小的活动,丰富面积的表象,理解面积的意义。 2.经历面积大小的比较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3.让学生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认识面积及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薄弱,对“面难把握,因此我主要通过用手摸一摸活动,

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的含义。再经历比较各类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结合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由于三年级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是由线到面,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感知与理解面积的意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课要突破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图形的面积》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图形的面 积》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具准备 两个正方形纸,一大一小。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认识物体表面 1.摸一摸 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双手,摸一下你们的课本和桌子的表面。 2.比一比 你们说,课本和桌子这两个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桌子) 再来找一找,你们身边有没有比课本的面小的物体?(练习本,铅笔盒注意要说清楚立体图形的哪个面比哪个面小) 老师拿了两个正方形,我们来比一比,哪个正方形的面大?这些都是我们靠观察就可以看出来的对不对?(板书:观察比较)3.引入

物体或者是图形的表面可真有意思,他们有大有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说明物体长短的叫什么?(长度),那么你们知道用来说明物体的表面或图形大小的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知识面积(板书) 二、认识面积的含义 1.定义 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说一说什么是面积?(个别说,集体说,读定义) 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哪里是它们的面积? 2.比一比 拿出剪下来的两张纸,先估计一下,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动手做,小组活动,用什么方法知道面积的大小? 3.小组汇报 上台汇报,上来的小组说得出的结果,还有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取名称,有割补法,折叠法,数格法) (数格法中,得出在格子相同的情况下,格子多的面积就大) 三、图案设计比赛 师:我们来做个比赛好吗?这个比赛叫做图案设计比赛,比赛的要求是:设计3个你喜欢的图案,画在书上的方格里,要求它们的面积都要等于7个方格。(教师观察学生的设计情况,把好的设计展示出来并给予表扬) 四、练一练 1.习题1: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为什么?(虽然形状不一样,但是格子数相同,所以一样大)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B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认识平面图形 (共3题;共18分) 1. (10分) (2019一下·东莞期中) 给卡片分类。 (1)按卡片上事物的不同分一分,在下面涂一涂,填一填。 (2)按卡片的形状分一分,在下面涂一涂,填一填。

2. (5分)右面的图形是长方体的哪个面?连一连。 3. (3分) (2020二下·禹城期末) 这个图形由________个三角形,________个正方形,________个平行四边形组成。 二、拼一拼(1) (共3题;共14分) 4. (12分)有趣的七巧板。

(1)由________号图形和________号图形可以拼出这个图形。 (2)请你用④⑤⑥号图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再拼一个三角形,请画出草图。 (3)右图是明明用七巧板拼出的小狗,请你给小狗图案中的每一块标上它在左上图中相应的序号。 5. (1分)补瓷砖。 这面墙缺了________块瓷砖 6. (1分)折一折,用下面带字的纸板做一个,“全”字的对面是什么字?(仿练教材第7页第8题)

“全”字的对面是“________”字。 三、拼一拼(2) (共4题;共17分) 7. (5分) (2019四下·横山期中) 请将下面的图形进行分类。(填序号) 图形________是平行四边形,图形________是梯形,图形________是直角三角形,图形________是锐角三角形,图形________是钝角三角形。 8. (5分)在下面这张梯形纸板上剪下一个面积最大的三角形,剩下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9. (2分)(2020·昌黎) 把一个圆等分成若干个小扇形,用这些小扇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4厘米,长方形的宽是________厘米,长是________厘米。 10. (5分)把一张正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4种不同的剪法吗?请你画一画。(仿练教材第7页思考题)

图形面积的含义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数学知识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两片树叶、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一、导入。 1、展示两片树叶图片 师:春天到了,有很多小朋友都想把春天画下来。(课件出示两片没有颜色的树叶)春天的树叶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2、比赛激趣 有一位小朋友在画美丽的春天时有两片树叶忘记涂色了,下面我们帮他涂色,来一个为树叶涂色的比赛,为了节省时间我想请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上来涂一涂,看谁涂得又快又好? 3、引发争议 谁赢了?那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4、过渡 原来是涂色的面的大小不一样的缘故。(板书“面的大小”)我为大家能够找到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所在感到非常的高兴,大拇指送给你们!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一)认识物体的表面面积,形成初步的概念 1、观察比较 追问:树叶面有大有小,那教室里的物体有面吗? 学生活动寻找物体的“面”,并用手摸一摸。 学生汇报 (1)我们来摸摸我们课桌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你觉得哪个面大些? (课件出示:课桌的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数学书的封面比课桌的桌面小) (2)黑板的表面与课桌的桌面,你觉得哪个面大些? (课件出示: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桌面大,课桌的桌面比黑板的表面小) ...... 教师引导讲述:刚才我们摸的是这些物体的表面。(板书补充:物体表)

2、揭示课题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这个面的面积。(板书:面积)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面积的含义) 追问:什么叫面积? 3、呈现概念 引导: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也就是指——? (课件出示:课桌的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追问:你能模仿老师刚才的话说一说吗? 你还能说出不一样的句子吗?(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后指名说一说)(完成想想做做1) 4、实例应用 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好,现在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课桌的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的封面的面积大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观察法) (二)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深化概念 谈话:这是数学书的封面,现在我把它描下来,问: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 (指出:长方形是一个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平面图形呢? 指名学生回答 师:我们来看这里的两个图形,它们有面积吗?(出示教材58页两个平面图形)你能上来摸一摸这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吗?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指出: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你觉得它们的面积一样大吗?(指出: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有大有小。)补充板书:大小 我们该怎样来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呢? 学生活动比大小(要求:学生先涂色再比大小) 学生汇报比大小的方法 教师重点引导得出“重叠法”并板书。 深化:刚才你们在画的时候老师也画了两个图形,你能用观察和重叠两种方法比出他们面积的大小吗? 学生试比较 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面积的大小比出来呢? 引导学生利用数方格的方法去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板书:数方格) 三、拓展应用。 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有直接观察的方法,有重叠比的方法,还有测量的方法。下面就让我们来试一试自己的本领。

三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的面积》

三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的面积》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具准备 两个正方形纸,一大一小。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认识物体表面 1.摸一摸 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双手,摸一下你们的课本和桌子的表面。 2.比一比 你们说,课本和桌子这两个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桌子) 再来找一找,你们身边有没有比课本的面小的物体?(练习本,铅笔盒......注意要说清楚立体图形的哪个面比哪个面小)老师拿了两个正方形,我们来比一比,哪个正方形的面大?这些都是我们靠观察就可以看出来的对不对?(板书:观察比较)3.引入

物体或者是图形的表面可真有意思,他们有大有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说明物体长短的叫什么?(长度),那么你们知道用来说明物体的表面或图形大小的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知识--面积(板书) 二、认识面积的含义 1.定义 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说一说什么是面积?(个别说,集体说,读定义) 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哪里是它们的面积? 2.比一比 拿出剪下来的两张纸,先估计一下,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动手做,小组活动,用什么方法知道面积的大小? 3.小组汇报 上台汇报,上来的小组说得出的结果,还有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取名称,有割补法,折叠法,数格法......) (数格法中,得出在格子相同的情况下,格子多的面积就大) 三、图案设计比赛 师:我们来做个比赛好吗?这个比赛叫做图案设计比赛,比赛的要求是:设计3个你喜欢的图案,画在书上的方格里,要求它们的面积都要等于7个方格。(教师观察学生的设计情况,把好的设计展示出来并给予表扬) 四、练一练 1.习题1: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为什么?(虽然形状不一样,但是格子数相同,所以一样大)

图形面积的初步认识

《面积与面积单位的初步认识》 潍坊北海学校文燕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信息窗 教学目标: 1、通过眼睛看、用手摸,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并能在生活中准确应用。 2、在学习中,激发出探索新知的兴趣,能投入到比较面积大小的合作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3、清晰的分辨面积与周长的不同之处;能借助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认识面积单位,并能在生活中准确、灵活的运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边长为6厘米)、长方形(长10厘米,宽4厘米)、小正方形(边长1厘米,每组80个)、小正方形(边长2厘米,每组20个)、面积记录表(每组一张)。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问:大家观察一下自己的课桌面和凳子面哪个大? 答:课桌的面大。 师:我们的课桌有面,凳子有面。还有什么有表面的? 二、动手操作,感受含义: 1、用手摸一摸,感受图形表面。 师:你能用手摸一摸这些图形的表面吗? (生演示) 师演示错误的,问:这样对吗?为什么? 生:不对。 师问:你摸到哪个物体的表面大?哪个物体的表面小? 你能在教室里再找一找物体的表面来比一比吗? 2、引出课题的意义 师:通常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图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面积)

比如,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文具盒盖面的大小就是文具盒的? 3、直观感受图形面积大小 师:现在看看黑板和你的课本,比比哪一个面的面积大,哪一个小? 师:你是怎么比出来的? (做课本43页第1题,同桌互相说一说,找学生汇报) 三、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讲清要求,合作探究 师:刚才我们比较两个物体的面积大小都是用眼睛看的,因为这些物体的面积相差比较大。如果两个物体的面积差不多,象这两个图形:(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用什么方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师:在你们的学具袋里也有这样的两个图形,另外还有很多小正方形、稍大些的小正方形,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这些小图形或者是其他方法通过拼一拼、摆一摆、比一比的方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最后小组长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我们看一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愉悦,验证的最科学,现在开始吧!

小学生数学《认识图形的面积 》说课稿_说课稿

小学生数学《认识图形的面积》说课稿_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941页的《认识图形的面积》。(二)教材地位和作用认识图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初步掌握它们周长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这部分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是学习和探索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感知面积的含义。2、过程目标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义。3、情感性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感受数学的价值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及用数学的乐趣。(四)教学重、难点与关键重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难点: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关键: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操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五)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具盒、硬币和剪刀。 二、教法和学法(一)教法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采用观察比较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二)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现做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程序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教学从以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我特设计以下的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游戏激趣师生涂色比赛。通过比赛来导入新课,一方面以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让学生建立图形有大小的概念,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 活动体验,认识新知1、感知面积概念主要让学生从分门别类,对照比较中认识平面图形有大有小,为平面图形的面积作铺垫。(1)看图找朋友(动手操作一)nbsp; 平面图形有大有小(2)摸一摸,比一比(动手操作二)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充分利用书本的主题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并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3)归纳概括,板书课题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获得多种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抽象出面积概念便是水到渠成了。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认识图形的面积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图形的面积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具准备 两个正方形纸,一大一小。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认识物体表面 1.摸一摸 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双手,摸一下你们的课本和桌子的表面。 2.比一比

你们说,课本和桌子这两个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桌子) 再来找一找,你们身边有没有比课本的面小的物体?(练习本,铅笔盒注意要说清楚立体图形的哪个面比哪个面小) 老师拿了两个正方形,我们来比一比,哪个正方形的面大?这些都是我们靠观察就可以看出来的对不对?(板书:观察比较) 3.引入 物体或者是图形的表面可真有意思,他们有大有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说明物体长短的叫什么?(长度),那么你们知道用来说明物体的表面或图形大小的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知识面积(板书) 二、认识面积的含义 1.定义 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说一说什么是面积?(个别说,集体说,读定义) 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哪里是它们的面积? 2.比一比

拿出剪下来的两张纸,先估计一下,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动手做,小组活动,用什么方法知道面积的大小? 3.小组汇报 上台汇报,上来的小组说得出的结果,还有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取名称,有割补法,折叠法,数格法) (数格法中,得出在格子相同的情况下,格子多的面积就大) 三、图案设计比赛 师:我们来做个比赛好吗?这个比赛叫做图案设计比赛,比赛的要求是:设计3个你喜欢的图案,画在书上的方格里,要求它们的面积都要等于7个方格。(教师观察学生的设计情况,把好的设计展示出来并给予表扬) 四、练一练 1.习题1: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为什么?(虽然形状不一样,但是格子数相同,所以一样大) 2.说一说哪个图形在面积大,哪个图形在面积小。(用直观的方法可以看出图形面积在大小)

(三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的面积教案

认识图形的面积教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9—41页的《认识图形的面积》。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认识图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初步掌握它们周长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这部分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是学习和探索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大小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感知面积的含义。 2、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认识图形的面积:过程目标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义。 3、情感性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感受数学的价值以及在生活中的运用,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及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与关键重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难点: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关键: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操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五)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具盒、硬币和剪刀。 ●二、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采用观察比较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辅助教学。 (二)学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现“做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程序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教学”从“以获得知识为 首要目标”转变为“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我特设计以下的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1课时认识图形的面积口算题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第1课时认识图形的面积口算题 开心算吧: 239-47+150= 4×21+67= 600÷4×23=(669-300)÷3=100-84÷4= 520÷5+820=782-600-46= 60+55×22= 18×(100-72)=90-90÷5= (85+67)÷2=720÷8×9= 200-(48-29)=540÷9÷6= 860-13×22=125×3×8= (25+39)×12=36×17+129= 32×(300-284)180÷9×48=应用天地: 1.比较下面三个图形的面积,面积最大的图形是(),面积最小的图形是()。 2.如图所示:兰兰把一个大正方形四周的边都剪下来,那么剩下部分的面积大,还是剪掉的面积大? 剩下 部分 剪掉部分 3.小青家的地面铺满了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黑白方砖,你知道哪种方砖占地面积大吗? 知识窗:面积指的是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

参考答案: 开心算吧:略 应用天地:1.①,②2. 4×5=20,4×4=16 20>16 剪掉的面积大

一、培优题易错题 1.奶奶家的台钟,1时敲1下,2时敲2下,10时敲10下,12时敲12下,每半时都敲1下。第一次红红听见台钟敲了1下,没多久又敲了1下,后来又听到敲了1下,想一想最后敲1下时是几时。【答案】解:因为12时半敲1下,1时敲1下,1时半也敲1下,所以最后敲1下时是1时半。【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连续的三次台钟都敲一下,这种情况下只可能是00:30、01:00、01:30 这三个时刻,所以最后敲的是凌晨1时半,据此解答。 2.4位老师带36名优秀学生参观科技馆,怎样买票合算? 【答案】方案一:老师购成人票,学生购学生票; 4×10+36×5 =40+180 =220(元) 方案二:购团体票; (36+4)×6 =40×6 =240(元) 方案三:4位老师和7名学生购买团体票,剩下的29名学生购买学生票; 36+4-11=29(人) 11×6+29×5 =66+145 =211(元) 211<220<240。 答:购买11张团体票和29张学生票最省钱,需要211元。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最佳方法问题,方案一:买36张学生票和4张成人票,分别求出需要的钱数,然后相加即可; 方案二:都购买团体票,就是购买(36+4)张团体票,用张数乘上票价求出需要的钱数; 方案三:4位老师和7名学生购买团体票,剩下的29名学生购买学生票,分别求出需要的钱数再相加; 然后比较三个方案,哪种方案最省钱就选哪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