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设疑 拓展学生思维

优化课堂设疑 拓展学生思维
优化课堂设疑 拓展学生思维

优化课堂设疑拓展学生思维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注重优化设疑,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真正落实好教学知识点,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思考设疑,思维能力

学贵有疑,教贵设疑。课堂设疑是一门教学艺术。化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很多:或巧设机关,指点迷津;或实验启迪,设疑激思;或反思变通,标新立异等等。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氛围中,不断深入,不断探究,不断升华。

在教学设计中,要明确学习目标,抓好环节,改进实验方法,创造宽松而和谐的学习环境,采取多种方法创设思维环境,让学生多思考、多设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1.明确学习目标,创设课堂教学的良好思维环境

高中化学本身有着丰富的学习内容和相对严谨的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而言,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目标,更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做好学生思维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大胆地参与不同形式的学习、实验等创新性的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最佳的思维状态,使学生在反复的思维训练中逐步提高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思维情景,应鼓励学生多问问题,大胆提

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 思维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识活动。它是人脑借助语 言,以已有知识为中介,揭示所认知的客体和现象的本质性 及它们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和关系,对客观现实作概括和间接 反映的心理活动,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因素。社会建设事业, 要求人们学会思维,富于创造,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启发思维的方法。 1. 循序渐进法 朱熹说:“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 会,终无至高处之理。 ”这说明了做事情都应注意循序渐进, 启发学生思维同样如此。问题过难,学生没法解决,会打消 他们的积极性;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又不需要动脑,又没有 启迪思维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站在高处,从学生原有水平 出发,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 统化的提问。层层深入,由面到点,由易及难地启发学生思 维。如《变色龙》一文,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 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一一“善变” 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 涨,纷纷答“变得快” 、“反复无常”、“蠢”、“好笑”等。 ) 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 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 劲地回答:“见风使舵” 。最后,教师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 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的今天,更需要人们善于进行创造思维。 所以,在教学中培 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那么,在语文教学 中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呢?就这个问题, 我谈谈自己在课堂 。)

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经过这样一组循序渐进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2.类比联想法 类比联想,是一种通过比较某类事物的两个对象若干属 性相同,从而推出其另一属性也可能相同的联想。它是由对 件事物的感知而引起和它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在教学中利用教材的特点,采用类比联想的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积极思维兴趣,这样既有助于更深地理解课文,又可提高阅读写作能力。例如:分析《在烈日和暴雨下》 文“为什么要着力描写烈日之烈与暴雨之暴” 这一问题时,应先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在你们学习过或阅读过的作品中有哪些着力描写烈日、暴风雨或暴风雪的文章?这些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同学们纷纷展开联想。回忆过去学过的课文如 夜走灵官峡》《七根火柴》等描写暴风雪、暴风雨的作用是衬托人物的活动,突出文章的主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取举于发言道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引有几基础好同学把课文中散步的男人因为受儿童救鱼的影响也跟着救鱼为内容来读写,这时我又问:“男人可以受到教育,那么别的游人会不会受到他们俩人的影响呢?”这几个学生恍然大悟,进而又读写下去,更多的游人不断参与救鱼的活动,最后所有的鱼都得救了。

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飞扬

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飞扬 作为在一线工作的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努力把握编写者的意图,认真把新的理念落实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飞扬。 一、信任学生,为学生的交流搭建平台 学生的创造力有时往往出乎我们的想像,孩子们的许多见解常令我们成年人耳目一新。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相信学生,为学生的交流搭建平台。四年级(下册)“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课,苏教版教材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要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平行四边形。书本上提到了四种不同的方法(用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借助直尺上两条平行的边画),我在备课时预设学生能想出前三种方法,第四种或许有些困难,在实际上课时却让我对学生刮目相看。当我宣布操作要求“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学生们都动起手来了:有的用小棒搭,有的在钉子板上围,有的在方格纸上画,还有一个同学就是利用直尺画两组交叉的平行线,然后画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不是书中提到的第四种方法吗?我万分喜悦,在全班交流时请他在实物投影上示范给同学们看。当他发表完自己的观点后,有学生说:“我第一步和他一样,先用一把直尺画出一组平行线,然后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出另一组平行线。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正欲“收场”进入下一个环节,又一个学生举手说:“我用直尺和三角尺先画出一组平行线,再转个方向画另一组平行线,这样就画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在这里,教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互相启迪,从而产生了一个个新的想法。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静水”中“投石”,使学生原本平衡的状态“失衡”,在积极的调整中让思维泛起美丽的“涟漪”。下面是我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的一个片断。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训练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训练题(2)1、有四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一箱苹果多少个?一箱桃多少个? 2. 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89分,甲丁二人平均95分,甲丁二人各多少分? 3. 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8,把其中一个数改为6后,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6,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4. 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中间一个数是多少? 5. 求等差数列3、7、11、……、643的平均数。 6. 小明上山时每小时行3千米,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5千米,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7. 有一个正方形的草坪,沿草坪四周向外修建一米宽的小路,路面面积是80平方米,求草坪的面积。 8. 五年级有六个班,每班人数相等。从每班选16人参加少先队活动,剩下的同学相当于原来4个班的人数,原来每班多少人? 9. 一个两位数的两个数字和是10.如果把这个两位数的两个数字对调位置,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就比原数大72。求原来的两位数。 10. 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的数字的3倍。如果把这两个数字对调位置,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与原数的差是54,求原数。 11. 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的数字的2倍。如果把这两个数字对调位置,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与原数的和是132,求原数。 12. 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少2。如果把这两个数字对调位置,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与原数的和是154,求原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训练(1) 1.各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4的四位数一共有多少个? 2.在一个两位数的两个数字中间加写一个0得到的三位数与原来的两位数相加,和是1002,求原来的两位数。 3.一道减法题被减数各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7,减数各位上的数字的和是25,如果被减数减去减数所得的差的数字的和是39,那么,在减的过程中有几次退位? 4.甲数和乙数的数字和都能被11整除,这两数相加,和的数字和是6,甲数减乙数,差最小是几? 5.把一包小玩具送给几个小朋友,如果送给1个小朋友7件,剩下的玩具其余每人正好分得3件;如果送给3个小朋友每人3件,剩下的玩具每人正好分得4件。这包玩具有多少件? 6.把一些橙和柑分装入袋,如果每袋6个橙、5个柑,橙分完了还剩3个柑;如果每袋8个柑、6个橙,柑分完了还剩18个橙。橙和柑一共有多少个? 7.陈叔叔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10千米,下午1时到达;每小时行15千米,上午11时到达。他想在中午12时到达,每小时应行多少千米? 8.从甲地到乙地的路全是上坡路和下坡路,其中上坡路的路程是下坡路的2倍。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上坡路的速度是下坡路的一半,行1.5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要行多少小时? 9.把一个小数去掉小数点后再与原数的4倍相加,和是702,求原来的小数。 10.在一个整数的某两个数字间点上小数点后,把得到的小数与原来的整数相加,和是10063.64,原来的整数是几?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 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 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 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 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 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 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 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 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 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知识水平,就必须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伊始,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诱发学生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表达和探索,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问、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我用讲故事形式把数学内容展现出来。在复习旧知识后,先向学生讲一件事情:“教师昨天在操场的一棵大树下,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主干的直径是多少。”经老师这么一说,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氛围。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做”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让孩子对数学活动充满好奇和喜欢,是学好数学的源泉,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要让他们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主动参与,才能更深入地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操作活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在“圆锥的体积”教学时,我便在课前指导学生参与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在课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把圆锥容器里装满沙子,连续三次倒满圆柱容器,然后让学生讨论,归纳其规律,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可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梯形和一些特殊梯形(如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等),引导和启发学生利用直观操作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是在“做”数学,而非被动地“听”或“看”数学。这种有效的操作,学生手脑并用,不仅很快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促进了推理能力的提高。(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附图:) b (1) (2) a×h÷2+ b×h÷2

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训练(共13套),活跃思维

小学一年级数学 思维拓展训练(共13套),活跃思维 思维训练题01 1、晾晒1块手帕,要用2只夹子;2块手帕,要用3只夹子;11块手帕,要用( )只夹子。 2、老师带了一些小朋友去看电影,一共买了11张票。问和老师一起看电影的有( )个小朋友。 3、8名女同学站成一排,每隔2名女同学插进3名男同学,共插进( )名男同学。 4、把2、3、4、5分别填入( )中,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 )+( )-( )=( ) 5、小朋友排队。小平的左面有4个人,右面有8个人。这一行有( )个人。 6、小朋友排队。从左数过来小平是第4个,从右数过来是第8个。这一行有( )个人。 7、按规律写数。 15、10、13、12、11、( )、( ) 1、4、3、6、5、( )、( ) 1、2、4、8、( )、( )

8、小明、小林和小红一起比体重,结果是小明比小林重,小林比小红重,小明比小红重。他们三人中( )最重, ( )最轻。 9、小明、小红、小林进行100米跑步比赛。小明用了13秒,小林用了12秒,小红用了11秒。那么,( )是第一,( )是第二。 10、强强的体重是27千克,芳芳的体重是25千克。东东的体重居于第三,他和强强体重相差5千克,东东的体重是 ( )千克。 思维训练题02 1、小猫、小狗、小兔、小猴、小熊排成一横排做广播操:兔的左边是狗;猴在熊的左边;猫的右边是狗;猴在兔 的右边。( )排在队伍的最左边。 2、1、2、4、5、7、8、( )、( ) 15、1、12、1、9、( )、( )、( )、( ) 75、( )、( )、60、( )、50、( )、( )、( ) 10、5、9、6、8、7、7、( )、( )、( )

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

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 人类已经跨入新千年,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需要人才,更需要创新型人才。我在长期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本着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思想: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我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从中有了点滴体会。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学习是一种很复杂的思维活动。兴趣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强大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与旧知识是有联系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存在这份兴趣,他才会带着问题去动脑筋,去创新。在这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去说,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和创新热情。 首先,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轻松、活泼的教育氛围,学生才能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才会旺盛,学习热情高,思维才活跃,学生才敢想、敢问、敢说,大胆探索,畅所欲言,才会有利于创新。我上每一节课时,都要围绕课文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对所设计问题

感兴趣,愿意去学。例如,教学《检阅》一课时,我在设计教学时让学生替博莱克写一篇日记,来表达他参加了检阅后的激动心情的小练笔,又设计了拓展延伸环节,要求学生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让每一位学生无拘无束地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为学生丰富的创造力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学生对这个内容非常感兴趣,都有了要发挥想象表达的欲望,个个跃跃欲试。 其次,要求教师评价在后。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产生许多答案和设想,教师不急于肯定或否定,把课堂上的时间充分留给学生,让他们去辩论、交流、探讨,自己找问题答案,一旦发现有成功的地方,教师再加以点拔和引导、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的热情。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之,而在相机诱导,必会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乃为善教也。”所谓“勤其练习”是让学生在教师诱导下“运其才智”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和灵感,教师从中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这样才会有所创新。 二、拓展思维,启发想象,活跃学生创新思维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启发学生的想象是进行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小学生年龄小,他们正处在创造力开发的最佳期,好奇心强,好幻想,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很强,

激活学生思维 构建和谐课堂

激活学生思维构建和谐课堂 【摘要】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鼓舞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本文浅述了作者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思维;课堂;氛围;和谐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阅了本班学生的作文本,看了一位学生写的一篇题为《老师夸奖我》 的作文,从文中可以读出学生对老师的夸奖的渴望与喜悦,可以看出老师的关注与表扬对一 个孩子是多么重要。看完这篇作文,引起我深深的思考:为什么我们关注的是学生“能否按时完成作业”、“课堂上能否积极参与”、“成绩是否优秀”,总是习惯站在高高的讲台上,摆起师 道尊严的架子,对学生发号施令,把自己的思想和主观愿望加在孩子头上,几时关注过孩子 内心的感受? 德国教育家多斯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激励、唤醒、鼓舞”。数学课 程标准也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那么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创造数学乐园,才能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 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 有人说:“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训,而是平等的交流,什么时候,学生与教师的眼光平视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我赞同这一观点。的确,成功的教育依赖于教学环境,而好的教学环境的形成,必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氛围。试想,老师声色俱厉,权 威至上,学生每天生活在冷淡与训斥中,还有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可言吗?为此,老师必须转换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走下师道尊严的讲台,蹲下来,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交流,细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作为教师,只有热爱、尊重,理解学生,赏识 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才能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思维。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你真棒”、“你真行”这些激励的语言常挂在嘴边,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认真捕捉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让学生在这种 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和自信,才能敢于发表自 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真实地表现自我。 2. 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原生态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过 程中,必定会产生许多学习信息,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可供老师使用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这就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巧妙运用信息于教学活动中。如有的提出问题特别有思 考价值,有的出现错误带有普遍性等,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有利于教师在复杂多变的教学 中捕捉契机,进行“二度设计”。 2.1 巧用错误信息完善认知结构。 由于受知识、经验、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必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或 障碍,进而产生一些错误。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或任由同学取笑,而是理解和鼓励。错误 是极佳的学习契机,应善于抓住这些错误信息,让学生从错误中走出来。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在学生认识到可以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出示 56.28÷0.67;51.3÷0.27;26÷0.13和1.029÷4.2一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并鼓励学生把不同的做 法展示在黑板上,结果出现两个问题:(1)被除数和除数没有扩大相同的倍数。(2)被除数和除 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以谁为标准,针对这一情况,我首先肯定这些学生肯动脑筋,能用旧知识

二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训练

第一周: 1、将3、4、5、6分别填入括号中,使等式成立()+()-()=() 2、将10、12、14、16分别填入括号中,使等式成立()+()-()=() 3、将3、 4、6、8、10、11这6个数分别填入括号里(每个数只能用一次),使两个等式成立。()+()=()()-()=() 4、将1 5、25、35、45、55、65分别填入括号里,使等式成立,每个数只用一次。()+() =()+()=()+() 5、把2、4、 6、8、10、12、14、16这8个数分别填入下面的()里,使等式成立,每个数只用一次。()+()-()=(),()+()-()=() 第二周: 1、有12个小朋友一起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已经捉住了7人,还要捉()人。 2、教室里的10盏日光灯都亮着,现在关掉2盏日光灯,教室里还剩()盏日光灯。 3、长方形有四个角,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你能想到()中情况。 4、○+△=26,△,+△+○=30,△=(),○=();

5、猎人去打猎,他的家离目的地有8千米,他离家走出3千米时,发现没有带猎枪,又回家去取。猎人最后到达目的地走得路程有多少千米? 第三周: 1、○+○+○=15,○+△+△=19,求△—○=() 2、一座5层高的塔,最上边一层装了2只灯,往下每低一层多装4只灯,最下面一层要装多少只灯? 3、两个书架上共80本书,从第一个书架拿8本书放入第二个书架,两个书架的本数相等,原来第一个书架有()本书。 4、△+△+△=12,△+○=10,△=(),○=() 5、找规律填数:4、8、12、1 6、20、()、()3、1、6、2、12、3、()、() 第四周: 1、19路公交车经过2站后车里有乘客25人,到第3站下车了4人,上车了7人,到了第4站上车了5人,下车了3人,现在公交车里有()人。 2、已知△+○=30,○=△+△,△=()○=() 3、从62、27、5 4、73、38、28、46中选出合适的数填空。()+()=()+()=()+() 4、5个草莓的重量相当于一个杏的重量,3个杏的重量相当于一个桃的重量,( )个草莓的重量是一个桃的重量。

小学数学论文如何应用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

谈如何应用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 摘要: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机会,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数学走出书本,走近生活,使学生智力、能力得到协调的发展。 关键词:走进生活拓展思维兴趣盎然 一、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在教学中,我尤为重视。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熟悉的,并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如在教学第六册“归一应用题”例一时,我把教材中的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为“试一试”,之前,以“小明买4本笔记本用去了16元,照这样计算,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由于要知道“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笔记本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时,更显得得心应手。又如,在教学第六册例3“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实际每天挖40米,实际几天挖完?”,我在教学时也将例题作了一点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饮,一家人计划每天吃3块,30天吃完,实际每天吃了5块,实际几天吃完?”由于要求“实际几天吃完,必须知道冷饮有多少块”这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解答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二、大胆放手——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这道理很多老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课时,有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导,但放的还不够,学生稍作推导后,就让学生说公式,而后拼命强调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殊不知,绝大部分同学通过一会儿的拼、摆、剪是推导不出的,教师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会了后就让他们说,应注意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推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明白公式的来源、意义。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择题材,进行整理,互相出题,巩固新知。比如,我班组织春游活动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人拿出零用钱,一起到商场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思维拓展训练题

【1】父亲今天32岁,儿子今年5岁,几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 4倍? 【2】育英小学四年级的同学正好可以排成一个实心方阵队列,如果横竖各增加一排,排成一个稍大的实心方阵,则需增加21人,育英小学四年级有多少人? 思维拓展训练3月17日 17号 【3】小红、小丽共有图书160本,已知小红图书的本数是小丽3倍,求小红、小丽各有图书多少本? 【4】小明一个星期读完了210页的故事书。照这样计算,他前3天看到多少页?

思维拓展训练3月18日 18号 【5】田田、丁丁、牛牛和阿普分280块巧克力,田田说:我分到的巧克力比丁丁少11个,比牛牛多15个,比阿普少20个。那么阿普分到多少个巧克力? 【6】128除以一个数得到的商是9,并且除数与余数的差是2,求除数和余数。 思维拓展训练3月19日 19号 【7】小乔原来有的故事书是小胖的5倍,两人再各买10本,则小乔现有的故事书是小胖的3倍。小乔原来有()本故事书,小胖现在有()本故事书。 【8】甲、乙、丙三个书架上共有书450本。若从甲拿出60本放入乙中,再从乙拿出20本放入丙中,最后再从丙中拿出30本放入甲中,这是三个书架上书店数量相等。甲书架上原有书()。 思维拓展训练3月20日 20号

【9】小丽和小荣集邮,小丽邮票的张数是小荣的5倍,如果小丽把自己的邮票给小荣100张,她俩邮票的张数正好相等。小丽和小荣各有多少张? 【10】三、四年级共植树108棵,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植树22棵,求三、四年级各植树多少棵? 思维拓展训练3月21日 21号 【11】数学巧算:99+97+102+105+95+104 【12】鸡兔同笼,兔比鸡的3倍少6只,而且鸡和兔共有116条腿,那么鸡和兔各几只? 思维拓展训练3月22日 22号 【13】南京长江大桥共分两层,上层是公路桥,下层是铁路桥。铁路桥和公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因此它不仅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证明,还要求学生灵活地运用全部基本的逻辑方法,我们试以概念的形式和发展作一简要说明。 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强调教学内容的严谨性要求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课的重要目的之一。而数学的严谨性要求,正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核心环节。逐步加强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并使真正消化理解,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措施,也为今后教学进一步提高严谨性创造了有利条件,具体要求如下: 1.要求学生语言精确 从七年级开始,就应当要求学生改变不准确的语言习惯,逐步懂得语言精确化的必要性。同时,要求学生一方面能准确地理解数学教材中的精确叙述;另一方面能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叙述教材中的结论,叙述解题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数学语言逐步地丰富起来。 2.要求学生思考缜密 所谓思考缜密就是考虑问题全面,周密而不遗漏。这也是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的思考习惯。要求学生思考缜密,还要注意防止学生“以偏代全”。即轻易相信从某一特殊情况得出的结论,并以此作为一般的结论。

3.要求学生言必有据 言必有据是思维严谨的核心要求。它要求推证过程中立论要有根据,即合乎逻辑学的要求。它还要求在一般解题过程中,无论是计算或是画图,或是其他推理过程,都要讲究根据。 4.要求学生思路清晰 一个问题,往往要分几种情况进行考虑,又要从几个侧面进行分析,还得通过几个步骤才能解决。为了达到思路清晰,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应力争结构、层次都有条不紊,清楚明确。教师要保证一节课的思路清晰明确,同时也要求学生听课首先听清一节课的思路,然后才追求细节上的明白。其次,在具体解题过程中,也应有个清楚的程序。要先掌握解题的基本程序,而不是先考虑解题的全过程。为此,应当教会学生,把一些法则公式等的运用归结为一定的程序。有了一个基本的程序,才能保证解题过程思路清晰,才能避免混淆,减少错误,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灵活变化。 (二)在独立思考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尤其必须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而不应仅仅是教师传授一些具体的思维方法。我们常常认为自己关于思维的经验是极为宝贵的,因为它曾经常帮助我们在黑暗中摸索时看到了希望。因此,我们急于把这一切告诉给孩子们,希望他们遇到类似的情境时,也像我们那样去行事。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往往使人产生思维定势,使思维固化,没有灵活性。就是科学上已经证明的事实,学生也还是要试图去改变它。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但从农村学生的思维仍很不充分。下面就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思维能力谈粗浅体会。 一、创造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 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生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解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 学习的思想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我用故事形式把数学题表现出来。在复习旧知后,先向学生讲一件事情:“老师昨天在操场的一棵大树底下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的主树杆的直径是多少’。”然后设问:“同学们,你们也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此外,又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操作情境,形成乐趣,提高思维的主动性。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实践活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又因为农村小学的条件所限,配套学具不充足,因此让学生自制学具,使到人人参与动手操作。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课前指导学生用硬纸板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各一个,在课上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把圆锥容器装满沙子连续倒三次倒满圆柱体容器,然后让学生讨论归纳出规律,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所以学生学习兴致高,乐于思考,培养了思维能力。 另外,还可以创设目标情境、认知情境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二、变换思考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农村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较单一。因此在教学中,要精选习题,要鼓励学生多 思考,在解法上不具一格,并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的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三、提高计算速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农村小学生的思维缓慢而不敏捷。计算的快慢,直接影响思维的发展,因此,进行提 高计算速度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进行计算速度的训练,在课堂中通过心算、抢答、游戏、限时计算、限量竞赛等形式进行。并要注意教给学生简算的方法,让学生在计算中自觉运用。如,在求空心圆柱体的体积时,方法多样,我引导学生讲出算理,让学生通过公式变形,最后使学生归纳出空心圆柱体体积较为简便的计算方法,即也是用面积高求出。以后遇到这类问题,学生都能迅速地计算出来。 另外,还可以通过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速度训练,如以填数游戏、猜数游戏等形式赛快,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因此,通过长期的速度训练,能提高大脑转数,促进思维发展。 四、加强语言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农村小学生往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低,不能用语言完整清晰地途述思维过程,特别是数 学语言更是缺乏,阻碍思维发展。大纲指出:“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因此,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和发展思维勇的重要环节。农村的小

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绽放

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绽放 作为一名执教初三的语文教师,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常常面临这样的困惑:我们经常做的似乎更多是一种表面上的、易于操作的、并能短期见效的工作,但是每次改完作文感受最深的还是很多学生的文章里缺少个体性以及有思想 性的表达,这不能不说是目前作文教学的缺失和悲哀。就此,笔者尝试着上了一节作文思维训练课,但是对于这样的课,能有什么样的效果,其实笔者内心也是没有底的。但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实在是颠覆了我对他们考场作文表现的看法,现就本节课撷取两个片段和大家共享。 【课堂片段一】 思维训练需要为学生寻找一个好的切入口,一个帮助学生打开思维起到引领作用的素材。我原本想选择的是一个老作文题目《灯》,以物为题,本身就具有比喻、象征意味,应该能比较好地激起孩子们的兴趣。为此,我还特意在PPT 上加了一张散发着昏黄柔和光芒的台灯的照片,我深知这样的课,开头氛围的营造以及找一个能打开学生话题的切入点特别重要。 这天上午大课间,因为雨天取消了课间操,同学们都在教室或走廊嬉笑玩耍。另有一堆人则凑在班级的一扇窗户边

谈论着什么。我走近一看,原来是窗户的钢化玻璃裂了,细细碎碎的花纹布满了整扇窗户,我的本意是制止他们靠近玩耍的,却被他们叽叽喳喳的话激发了新的设计。回去后,我立刻对教学设计作了修改,就让同学们去观察这块玻璃! 上课了,我出示本课标题后,开门见山:“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它就在我们身边,它只是它,但是当我们走近它或走进它时,你又会觉得它并不仅仅只是它。”这时,同学们的眼睛纷纷随着我手指的方向望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块玻璃,看看你眼中的它是什么样的。” 脸上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他们兴奋异常,有的已经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玻璃上面有碎裂的花纹”“是破碎的,但是它并没有塌”“阳光透过来很漂亮”“你没发现所有的花纹都是由一个点发出来的吗”“像万花筒”……学生们的热情瞬间被点燃,我笑了。 【课堂启示一】 真正走进学生,挖掘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 我们经常会纸上谈兵地跟学生说你们要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挖掘身边的事情,但是并没有人去真正引领他们发现,告诉他们这些就是我们生活中时时存在的事情。其实真正要反思的可能不仅是学生,更是教者自己。更多的时候,我们已经忘记了自己在那个年龄的大多感受,或者已经丧失了感知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真实感受的能力,我们对他们的

一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训练(共51套)

一年级数学发散思维练习第1页 思维拓展训练1 一、每种水果都表示一个数,你能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6=15,=12—=8,= +12=35,=25—=11,= 二、每个图形代表一个数,你能算出这个数是多少吗?? (1)△一7=5o+△=17(2)☆+☆=12☆一△=6 △=()o=()☆=()△=()(3)△一4=11o+△=16(4)☆+☆=24☆一△=6△=()o=()☆=()△=()(5)5+o=12△+o=10(6)o一☆=512一☆=8 o=()△=()o=()☆=() (7)5+o=12△+o=10(8)o一☆=512一☆=8 o=()△=()o=()☆=()(9)△+△=18△=()(10)口+口+△+△=14 ☆+o=13 o=( )△+△+口=10 △+o=15☆=()△=()口=() 三、每个图形代表一个数,你能算出这个数是多少吗? (1)△+□=9○-△=1△+△+△=9 △=()□=()○=()(2)△+○=12○+☆=8△+○+☆=21 △=()○=()☆=() (3)你+我=7你+他=18你+我+他=24 你=()我=()他=() (4)○+□=10,□+△=12,○+□+△=15。 ○=(),□=(),△=()。

(5)△+○=9△+△+○+○+○=25 △=()○=() 四、每个图形代表一个数,你能算出这个数是多少吗? (1)△+△+△+△=28△=() △+△+□=20□=() (2)○+○+○=6○=() △+△+△=12△=() (3)△-○=1△=() △+△-○=9○=() △+○-□=10□=() 五、下图中每种水果各代表一个数,算一算,它们各代表几? +=7,+=10,+=9 =()=()=() 六、1.已知:☆+☆+☆=6,△+△+△+△=20,则△-☆=() 2.已知:△+○=14,△-○=2,则△=()○=() 3.已知:▲=●+●+●,▲+●=12,则●=(),▲=() 4.已知:△+○=5,○+☆=9,△+○+☆=13 △=()○=()☆=() 七、张老师把红、白、蓝各一个气球分别送给三位小朋友。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到的各是什么颜色的气球? (1)小春说:“我分列的不是蓝气球。” (2)小宇说:“我分到的不是白气球。” (3)小华说:“我看见张老师把蓝气球和红气球分给上面两位小朋友了。”小春 分到()气球。小宇分到()气球。小华分到()气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