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茶园蜘蛛种类调查

恩施茶园蜘蛛种类调查

崔清梅;张强;侯伟华;李卫东;戴居会;袁程晓

【摘要】A survey and appraisal of spider resources was conducted in tea gardens, in Enshi 51 species belonging to 22 families were identified. The dominant species were clarified; directory and distribution were also listed.%对恩施茶园蜘蛛资源进行了调查和鉴定,隶属于22科51种;同时明确了优势种群,列出了名录及分布情况.

【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2(051)013

【总页数】3页(P2735-2737)

【关键词】恩施;茶园;蜘蛛;调查

【作者】崔清梅;张强;侯伟华;李卫东;戴居会;袁程晓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州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鄂西综合试验站,湖北恩施445000;湖北省恩施州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鄂西综合试验站,湖北恩施445000;湖北省恩施州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鄂西综合试验站,湖北恩施445000;湖北省恩施州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鄂西综合试验站,湖北恩施445000;湖北省恩施州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鄂西综合试验站,湖北恩施445000;湖北省恩施州农业科学院/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鄂西综合试验站,湖北恩施4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76;Q959.226

恩施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云贵高原东延武陵山余脉与大巴山之间,东经108°23′12″-108°38′08″,北纬29°07′10″-31°24′13″。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和

山地立体气候构成了恩施气候的多样性。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海拔落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垂直差异突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境内年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1 600 mm。神秘的北纬30°线构成了恩施

生物的多样性。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有215科900余属3 000余种植物和50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其中有40余种植物和77种动物属于国家级珍稀保护动植物,是华中地区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蜘蛛是茶园害虫的重要天敌,能捕食茶树多种害虫,尤其是对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剌粉虱具有很强的控制作用,因此在茶园害虫综合治理中,保护和利用蜘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明确恩施茶园蜘蛛种类及其优势种群,为茶园重要害虫的生态控制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5月至2011年9月在恩施一些茶园进行了系统调查,共收集茶园蜘蛛1 933只,有51种(有些蜘蛛只鉴定到科),隶属于22科。据文献记载[1-7],全世界的蜘蛛约有4万种,分属于66个科,中国有记载的39科约3 000种。

1 恩施茶园蜘蛛种类及优势种群

优势种群为:漏斗蛛、狼蛛、地蛛、跳蛛、蟹蛛、球蛛、皿蛛、栉足蛛、管巢蛛、盗蛛。

优势种为:机敏漏斗蛛、异囊地蛛、沟渠豹蛛、白斑猎蛛、波纹花蟹蛛、黄栉足蛛、卡氏盖蛛、双凹管巢蛛、漂亮丽蛛。

2 恩施茶园蜘蛛名录

2.1 狼蛛科(Lycosidae)

中小型蜘蛛,不结网,捕食量大,多数徘徊游猎。①沟渠豹蛛(Pardosa laura)。

分布于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台湾、安徽、福建、贵州、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捕食飞虱、叶蝉。②绥宁獾蛛(Trochosa suiningensis sp.nov)。分布于湖北、福建。③黑腹狼蛛(Lycosa coelestis)。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福建、浙江、河南,捕食蟋蟀、千足虫、面包虫。④白纹舞蛛(Alopecosa albostriata)。分布于湖北、新疆、陕西、甘肃、河北、北京、内蒙古、吉林、

辽宁,捕食叶蝉、小造桥虫。⑤前凹水狼蛛(Pirata procurvus)。分布于湖北、江西、浙江、湖南、贵州、福建,捕食飞虱、叶蝉。⑥旋囊脉水狼蛛(Venonia spirocysta)。分布于湖北、福建、浙江,捕食叶蝉、蛾、粉虱。

2.2 跳蛛科(Salticidae)

中小型蜘蛛,不结网,游猎于叶片、枝干间,捕食多种害虫。①斑腹蝇象蛛(Hyllus diardi)。分布于湖北、云南,捕食蚜虫、叶蝉。②白斑猎蛛(Evarcha albaria)。分布于四川、吉林、辽宁、新疆、河北、北京、陕西、山东、河南、

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江西、湖南、广东、云南,捕食甲虫、蛾、蜻蜓。③多色金蝉蛛(Phintella versicolor)。分布于安徽、浙江、湖北、江西、湖南、广东、云南、广西,捕食蚂蚁、白蛾蜡蝉、叶蝉。④卡氏金蝉蛛(Phintella cavaleriei)。分布于湖北、四川、浙江、贵州,捕食叶蝉、小造桥虫、甲虫。⑤

条纹蝇虎(Plexippus setipes)。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江西、浙江、江苏、贵州、安徽、山东、陕西、甘肃、新疆、宁夏、河南。⑥花腹金蝉蛛(Phintella bifurcilinea)。分布于湖北、四川、浙江、广东。⑦棒跃蛛(Sitticus clavator)。分布于湖北、甘肃。

2.3 蟹蛛科(Thomisidae)

中小型蜘蛛,不结网,常静伏花草丛中等候捕食过往的昆虫。①波纹花蟹蛛(Xysticus croceus)。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安徽、江苏、浙江、山东、山西、陕西,捕食叶蝉、飞虱、蚜虫。②千岛花蟹蛛(Xysticus kurilensis)。分布

于湖北、甘肃、浙江、贵州、四川,捕食叶蝉、蚜虫、绿盲蝽。③三角蟹蛛(Thomisus labefactus)。分布于湖北。

2.4 球蛛科(Theridiidae)

中小型蜘蛛,结不规则网,捕食昆虫。①栗色肥腹蛛(Steatoda teratiosa)。分布于湖北、西藏、新疆、青海、北京、山东。②漂亮丽蛛(Chrysso pulcherrima)。分布于湖北、海南、台湾、广西、福建、浙江。③中华圆腹蛛(Dipoena sinica)。分布于湖北、陕西、安徽、湖南、四川、海南。④佐贺希蛛(Achaearanea kompirensis)。分布于山东、浙江、湖北、湖南、台湾、日本。

⑤拟奇异球蛛(Theridion submirabilis)。分布于湖北、福建、海南。⑥玛丁圆腹蛛(Dipoena martinae)。分布于湖北、江西、海南。⑦矛腹银斑蛛(Argyrodes sagnaus)。分布于湖北、吉林、甘肃。⑧尖斑希蛛(Achaearanea oxymaculata)。分布于湖北、海南、广西、四川。⑨云斑丘腹

蛛(Episinus nubilus)。分布于湖北、海南、山西、浙江。

2.5 皿蛛科(Linyphiidae)

小型蜘蛛,结网。①卡氏盖蛛(Neriene cavaleriei)。分布于湖北、四川、甘肃、浙江、贵州,捕食飞虱、叶蝉、蚊、蝇。②大井盖蛛(Neriene oidedicata)。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吉林、台湾,捕食性天敌。

2.6 管巢蛛科(Clubionidae)

中型蜘蛛,不结网,游猎捕食。①双凹管巢蛛(Clubiona duoconcava)。分布于湖南、贵州、湖北,捕食粉虱、蚜虫。②摺管巢蛛(Clubiona corrugate)。

分布于湖北、湖南、浙江、福建、贵州、广东。

2.7 栉足蛛科(Ctenidae)

不结网,游猎性。主要种为黄栉足蛛(Anahita fauna),分布于湖北、浙江、安

徽、河北、山东、吉林、香港、台湾、广东。

2.8 漏斗蛛科(Funnel weaver)

中型蜘蛛,在叶片、枝条间结漏斗网,捕食害虫。①机敏漏斗蛛(Agelena difficilis)。分布于北京、河北、辽宁、浙江、安徽、山东、湖北、湖南、四川、陕西,捕食褐飞虱、黑翅土白蚁、蚜虫。②猛扁桃蛛(Tonsilla trucnlemta)。

分布于湖北、湖南、贵州。③缘漏斗蛛(Agelena limbata)。分布于湖北、湖南、贵州,捕食性天敌。

2.9 地蛛科(Atypidae)

小型蜘蛛,结网,以活的小动物为食,如面粉虫、苍蝇、小球潮虫以及螟蛉等。主要种为异囊地蛛(Atypus heterothecus),分布于湖北、四川、江西、湖南、广西,捕食金龟子、叶甲、大黑蚁、蛾类、蝶类、蝇类、蝗虫、马陆。

2.10 平腹蛛(Gnaphosidae)

中型蜘蛛,不结网,游猎性蜘蛛。①亚洲狂蛛(Zelotes asiaticu)。分布于湖北、台湾。②三门近狂蛛(Drassyllus sanmenensis)。分布于湖北、浙江、安徽、

四川、湖南。③显眼枝疣蛛(Cladothela oculinotata)。分布于湖北、江苏。2.11 圆蛛科(Araneidae)

结大型圆网,捕食落在网上的害虫。①汤原曲腹蛛(Cyrtarchne yunoharuensis)。分布于湖北、湖南、福建、云南。②拟青新圆蛛(Neoscona parascylla)。分布于湖北、四川、山西、安徽、浙江、湖南、台湾、山东,捕食性天敌。③黄斑圆蛛(Araneus ejusmodi)。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山西、陕西、山东、河南、上海、安徽、湖北、福建、广西、贵州,捕食性天敌。

④横纹金蛛(Argiope bruennichi)。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捕食螟蛛、叶蝉、飞虱。⑤伯氏金蛛(Argiope

boesenbergi)。分布于湖北、四川、浙江、湖南、西藏,捕食螟蛛、叶蝉、飞虱。

2.12 盗蛛科(Pisauridae)

体大中型,结网,捕食昆虫。①黄褐狡蛛(Dolomedes sulfurous)。分布于湖北、浙江、安徽、四川、贵州。②带行盗蛛(Pisaura zonaformis)。分布于湖北、云南。

2.13 长尾蛛(Funnel-web spiders)

体大中型,结网。主要种为雷氏大疣蛛(Macrothele raveni),分布于湖北、广西、云南、四川,捕食鳞翅目成虫、蝗虫及蟋蟀。

2.14 猫蛛科(Oxyopidae)

中小型蜘蛛,不结网,但能捕食植物上的昆虫。主要种为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分布于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广东、台湾、福建、云南、江西、安徽、贵州、陕西、河南、上海、北京、吉林、辽宁、新疆,捕食飞虱、稻纵卷叶螟、叶蝉、棉铃虫、小造桥虫。

2.15 类球蛛科(Nesticidae)

穴居,体中小型,主要分布于湖北、辽宁。

2.16 节板蛛科(Liphistiidae)

穴居。主要种为中华七纺蛛(Heptathela sinensis),分布于湖北、河南、山东、河北,捕食性天敌。

2.17 圆颚蛛科(Corinnidae)

主要种有日本管蛛(Clubiona japonica),分布于湖北、浙江、台湾,捕食叶蝉、飞虱。

2.18 肖蛸科(Tetragnathidae)

体细长,结网。主要种有大银鳞蛛(Leucange magnific),分布于四川、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台湾、广东、贵州,捕食蛾、蚧类、蚜虫。

2.19 蟱蛛科(Uloboridae)

主要种有中华涡蛛(Octonoba longshanensis),分布于湖北、湖南。

2.20 长纺蛛科(Hersiliidae)

体中小型,分布于湖北、云南。

2.21 幽灵蛛(Pholcus)

有织网习性,但网不规则。主要种有长踦幽灵蛛(Pholcus opilionoides),分布于湖北,捕食蟋蟀、蝗虫等昆虫。

2.22 拟平腹蛛(Mallinella shimojanai)

不结网,栖息枯叶或石缝下,地栖性,属于徘徊性的蜘蛛,分布于湖北、河北。

致谢: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壁然老师对蜘蛛种类进行了鉴定,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徐嘉生,陈银方,曹志芳.浙江省茶园蜘蛛发生、分布及种类调查初报[J].

蛛形学报,1995,11(2):146-153.

[2]王新平,宋大祥.云南长纺蛛科蜘蛛一新种[J].动物分类学报,1993(1):33-35.

[3]李代芹,赵敬钊.棉田蜘蛛群落及多样性研究[J].生态学报,1993,13(3):205-213.

[4]王海香,王慧,李登科,等.枣园蜘蛛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7(3):5-9.

[5]戴轩,韩宝瑜.贵州省茶园蜘蛛区系研究[J].贵州茶叶,2009(2):23-28.

[6]曾明森,吴光远,王庆森,等.福建茶园蜘蛛种类与种群动态的初步研究[J].贵州科学,2008(2):34-38.

[7]陈银方,陈忠华,宋昌琪,等.茶园蜘蛛调查和保护研究概述[J].蛛形学报,

2004(2):125-128.

茶树红蜘蛛病虫害防范

茶树红蜘蛛病虫害防范 茶树红蜘蛛病虫害是茶树栽培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会对茶叶的生 长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为了保护茶树免受红蜘蛛的侵害,农民们需 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本文将详细介绍茶树红蜘蛛病虫害的特征、防范方法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帮助茶农们有效地控制红蜘蛛病虫害。 一、茶树红蜘蛛病虫害特征 茶树红蜘蛛是一种微小的有害节肢动物,常常寄生在茶树叶片的背面,并通过吸食茶树的汁液来获取营养。当茶树受到红蜘蛛的侵扰时,茶叶会出现以下特征: 1. 叶片逐渐转黄:被红蜘蛛吸食后,茶树叶片会逐渐转黄,并且通 常表现为片状或点状的黄斑。 2. 叶片发生脱落:红蜘蛛的侵害会导致茶树叶片变得脆弱,易于脱落。 3. 细丝覆盖叶片:在受到红蜘蛛侵害的茶园中,叶片上会出现一层 微细的丝状物,这是红蜘蛛丝的残留物。 二、茶树红蜘蛛病虫害防范方法 为了有效地防范茶树红蜘蛛病虫害,农民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茶园的湿度:红蜘蛛喜欢干燥的环境,因此,通过增加茶园 的湿度,可以有效地减少红蜘蛛的数量。农民可以通过浇水、覆盖湿 润的草地等方法来增加茶园的湿度。 2. 定期清除杂草:红蜘蛛常常在茶园周围的杂草中繁殖,因此,定 期清除茶园周围的杂草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 3.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红蜘蛛的数量。一些益虫, 如蓝色红蜘蛛捕食者、瓢虫等,可以帮助农民有效地降低红蜘蛛的侵 害程度。 4. 使用化学药剂:在严重的红蜘蛛病虫害情况下,农民可以使用合 适的农药来控制红蜘蛛的数量。然而,在使用农药时,农民应注意按 照正确的剂量和频率进行使用,避免对茶树和环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茶树红蜘蛛病虫害应对措施 当茶树受到红蜘蛛病虫害的侵害时,农民需要迅速采取相应的应对 措施,以避免进一步损失。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应对措施: 1. 机械清除红蜘蛛:农民可以使用水枪或者喷水器来清洗受到红蜘 蛛侵害的茶树叶片,将红蜘蛛冲走。 2. 手工摸虫:农民可以使用手套或毛刷等工具轻轻地将红蜘蛛从叶 片上摸下来,避免对茶树叶片造成过大的损伤。 3. 使用生物农药:一些天然的生物农药,如辣椒素和松节油等,可 以作为替代农药来控制红蜘蛛的数量。

茶树红蜘蛛的综合防治策略

茶树红蜘蛛的综合防治策略 茶树红蜘蛛(scientific name)是茶叶生产中的常见害虫之一,它对 茶树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有效地控制并消除茶树红 蜘蛛的侵害,农业专家们制定了一系列综合防治策略。本文将介绍并 分析相关的防治方法,帮助茶叶种植者有效地应对茶树红蜘蛛的困扰。 一、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和可持续的防治方法,通过利用天敌、寄生生 物或病菌等生物因素来控制害虫数量,以维持生态平衡。对于茶树红 蜘蛛,可以引入天敌蓟马、食蜘蛛的鸟类等来进行生物防治。在茶园 中增加鸟类栖息地,并提供适宜的饲料和水源,吸引鸟类入驻,它们 会以红蜘蛛为食,起到一定的控制效果。此外,还可以使用茶树红蜘 蛛的天敌——埃及阿拉伯蜘蛛进行生物防治,这种蜘蛛对其天敌具有 较强的捕食能力。 二、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通过使用物理手段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扩散。针对茶树 红蜘蛛,可以采用高温熏蒸和喷水冲洗的方法。高温熏蒸可以借助太 阳能浴室、温室等设施,将茶叶和土壤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茶树红蜘 蛛及其卵、幼虫等即可被高温杀灭。喷水冲洗则是利用高压水枪对茶 树进行喷洒,将茶树叶片上的蜘蛛和卵冲洗掉,有效地减少害虫的数量。 三、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来杀灭和阻断害虫的生命周期。对于茶树红蜘蛛,可选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防治。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遵循安全使用的原则,按照规定浓度和剂量进行喷施,避免对周围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此外,为了避免茶树红蜘蛛对农药产生抗性,应轮换使用不同的农药,并注意防范害虫的再次侵害。 四、栽培管理 合理的栽培管理也是茶树红蜘蛛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首先,应加强茶园的规范化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剪除病虫枝,保持茶树的通风透光;同时,注意增加土壤的肥力,合理施肥、浇水和修剪,提高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此外,茶树的栽植密度也应适当控制,避免茶树枝叶过于密集,以减少茶树红蜘蛛的滋生和繁殖。 综上所述,茶树红蜘蛛的综合防治策略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栽培管理等多种方面。茶农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防治措施,并结合进行,以达到预防和消除茶树红蜘蛛的目的。在执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实现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防治

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防治 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防治 =========================== 在有机茶园中,病虫害是茶树生长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为了保证有机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本文将介绍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一、茶蚜防治 ---------- 茶蚜是茶树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会吸食茶树的汁液,导致茶树生长受阻,若无有效控制,会对茶树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损害。 防治方法: 1. 推行有机农业原则,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 使用天敌或天敌菌进行生物防治。常见的茶蚜天敌有蓟马和瓢虫,可以增加它们的数量来控制茶蚜的滋生。 3. 采用植物性杀虫剂进行防治,如菊酯类、拟除虫菊酯类等。 二、茶红蜘蛛防治 ------------

茶红蜘蛛是有机茶园中的另一种常见害虫,它们会在茶树叶片上产卵并吸取叶片汁液,导致茶树叶片发黄、枯萎。 防治方法: 1. 使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如轮虫、壁虱等,它们是茶红蜘蛛的天然敌害,可以放入茶树丛中进行控制。 2. 定期清理茶树丛中的杂草和落叶,保持茶园的通风透光,减少茶红蜘蛛的滋生条件。 3. 使用植物性杀虫剂,如辣椒素类和植物油类杀虫剂,可有效控制茶红蜘蛛的滋生。 三、茶青虫防治 --------- 茶青虫是茶树叶片上常见的害虫,它们会啃食茶树叶片,造成大面积的叶片损伤,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和产量。 防治方法: 1. 使用茶青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如蝉翅蛾、蚜蜂等,可以放置在茶园中,控制茶青虫的数量。 2. 喷洒植物性杀虫剂进行防治,如菊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可有效控制茶青虫的滋生。

四、茶病害防治 ---------- 有机茶园中常见的茶病害包括茶叶病、茶丝核病、茶霉病等。这些病害会导致茶树叶片萎蔫、黄化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 1. 确保茶园的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减少病害传播的可能性。 2. 定期巡视茶树,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措施,例如将感染严重的茶树枝条剪除并销毁。 3. 喷洒病害防治剂,如铜制剂、三唑酮等,可有效防治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结语 ---- 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是茶树种植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增加天敌数量、使用植物性杀虫剂和病害防治剂,有机茶园的病虫害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保证茶叶的品质和产量。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推行有机农业原则,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健康。

蜘蛛调研报告

蜘蛛调研报告 蜘蛛调研报告 一、引言 蜘蛛是一类常见的节肢动物,拥有八只脚和多种不同的体型。它们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的不同环境中,并以捕食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生。本次调研报告对蜘蛛的生态、行为、分类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二、调研结果 1.生态特点 蜘蛛为冷血动物,适应性强,可生存在多种环境中,如森林、沙漠、草原等。它们通过丝制作巢穴、捕食昆虫等方式生存,并且能够忍受较大范围的温度和湿度变化。 2.行为特征 蜘蛛是以捕食为生的动物,它们利用自己的丝制作网,凭借敏锐的感知器官(如触角和复眼)来寻找猎物。蜘蛛在网上接触到猎物后,会迅速将其用丝包裹住,然后注入消化液,最终吸食其中的营养物质。 此外,蜘蛛还有一些其他的行为特征,如母蜘蛛在生育季节会制作蛛卵囊,并将其放置在安全的地方,以保护幼蜘蛛的安全。

一些蜘蛛种类之间还存在着社会性,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如群居等。 3.分类 蜘蛛是一类种类繁多的动物,科学家们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将其划分为多个科和属。目前已发现并描述了超过四万种蜘蛛,其中大部分属于两个主要的科——狼蛛科和蜘蛛科。在这些科中,又分别有各种不同的属和种。 4.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蜘蛛对人类社会具有双重影响,既有积极作用,也存在消极影响。 蜘蛛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它们作为捕食者,帮助控制昆虫种群的数量,维持自然生态平衡。 然而,蜘蛛也会对人类带来困扰。一些蜘蛛科种类较大,能够咬伤人类,导致皮肤瘙痒、红肿等不适症状。此外,一些人对蜘蛛有强烈的恐惧心理,甚至患上蜘蛛恐惧症,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不便。 三、结论 蜘蛛作为广泛分布的节肢动物,对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它们通过制作网并捕食昆虫的方式生存,同时也对昆虫种群数量进行调节。然而,蜘蛛也会造成对人类的不适和困扰。因此,

区推进全域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方案

区推进全域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方案为了推进全域茶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可采取以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综合病虫害调查与监测: 1.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网络,包括茶园病虫害监测站点和监测人员 的培训。 2.建立病虫害监测和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分析和发布病虫害监 测数据,为茶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开展茶园病虫害的调查和研究,了解茶园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和发 生规律,为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二、推行绿色防控技术: 1.选择抗病虫品种进行种植,提高茶树的抵抗力和适应性,减少病虫 害的发生。 2.推广有机栽培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采用农业有机废弃物 进行堆肥,使土壤肥沃,并且利用有机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 3.加强茶园土壤调理,调整土壤酸碱度,提供充足的养分,增强茶树 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4.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引进天敌和天敌种植,利用蜘蛛、蚂蚁等天敌 控制螨虫和蚜虫等害虫的数量。 5.推广合理的灌溉技术,防止茶树出现水分过剩或者水分不足的情况,减少病害。 三、加强茶园病虫害的预警和防控:

1.建立健全茶园病虫害的预警体系,通过监测结果和气象数据进行预测,提前采取防控措施。 2.建立正确的防控措施,并根据不同病虫害施行相应防治药剂。减少 对大面积农药的使用。 3.组织茶农开展病虫害知识培训,提高其病虫害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 4.加强茶园病虫害防控宣传,提高广大农民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和 接受程度。 四、建立茶园病虫害追溯体系: 1.建立相应的农产品追溯体系,对每一批茶园产品进行记录和追踪。 包括茶叶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和防控措施等。 2.建立有关病虫害防控的良好健全制度,明确茶叶生产责任人的责任,确保茶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加强对茶叶产品的质量监督和抽检,对不合格产品及时处理,并追 究责任人的责任。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可以推动全域茶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保证茶叶 的质量和安全,并提高茶农的经济收益和生活品质。

茶园中常见的主要虫害(茶尺蠖、茶毛虫、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等)生长特性及防治方法

茶园中常见的主要虫害(茶尺蠖、茶毛虫、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等)生长特性及防治方法 一、茶尺蠖 茶尺蠖,又名拱拱虫、吊丝虫等,为咬食茶树叶片、嫩梢的咀嚼式口器害虫。成虫体长9~12mm,翅展20~30mm,全体灰白色,翅面茶褐或黑褐色鳞片。卵为椭圆形,初产时鲜绿色,后渐变黄绿色,再转灰褐色,近孵化时黑色,常数十粒、百余粒重叠成堆,覆有灰白色絮状物。幼虫共4~5龄,体色由黑色转为黑褐色再转为灰褐色,充分成长时长达26~30mm。蛹为长椭圆形,长10~14mm,褐色,臀棘近三角形[1]。 一般在四周环山的地区和避风向阳、留叶多、较郁闭的茶园往往发生较多。虫害发生严重时幼虫可蚕食整张叶片,甚至枝梗光秃。初孵幼虫爬行迅速,有趋光趋嫩性,清晨前及黄昏后取食最盛,被害叶呈现褐色点状凹斑。幼虫老熟后,即落到树冠下入土化蛹。 若冬季气温特低,越冬蛹死亡增加,能够减少来年的发生基数。4月以后,凡阴雨连绵,或多雾多霾、温度高,则有利于成虫羽化和卵的孵化,虫口会逐代迅速上升。目前已发现能捕食茶尺蠖的主要天敌为蜘蛛和鸟类。 防治方法有:①灭蛹,结合秋冬季深耕施基肥,清除树

冠下表土中虫蛹,深埋施肥沟底;②人工捕杀,根据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可在傍晚或清晨打落承接,加以消灭; ③灯光诱杀;④尽量减少化学农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以保护自然天敌,充分发挥其自然控制作用。 二、茶毛虫 茶毛虫,俗称毒毛虫、痒辣子等,常发生于一些老茶区。成虫体长6~13mm,翅展20~35mm,体色为黄褐色至深茶褐色。卵粒扁球形,黄白色;卵块椭圆形,数十粒至百余粒集成1块,多产于叶片背面。幼虫较肥壮,多毛,体色由淡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再变为黄棕色,其毛瘤由浅褐色变为黑褐色小绒瘤,瘤上生长短不一的黄白色毒毛。蛹长8~12mm,短圆锥形,浅咖啡色,疏被茶褐色毛[2]。 成虫多于下午羽化,白天静伏在茶丛间叶背,黄昏后开始活动,有趋光性。一般越冬卵多产在向阳较暖的茶园中,非越冬卵常产在茶丛枝叶茂盛或荫蔽的茶园中。1、2龄幼虫常数十至百余头群聚在卵块附近的叶片背面,咬食叶片下表皮及叶肉,留上表皮,被害处呈半透明网状膜斑,后变灰白色,直至5、6龄幼虫食量大增,叶片、芽叶、树皮、花果被食光。幼虫老熟后,停止取食,爬至茶树根际土块缝中、枯枝落叶下结茧化蛹,阴暗湿润的地方化蛹较多。 一般在管理粗放,杂草丛生,间作高杆作物的茶园发生虫害较重。茶毛虫天敌种类较多,能捕食成虫和幼虫的有螳

茶树病虫害常见问题

茶树病虫害常见问题 茶叶是一种受到广泛欢迎的饮品,然而茶树种植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到各种病虫 害问题。这些病虫害不仅对茶叶的生长发育和品质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导致产量减少和经济损失。在以下的文章中,将详细介绍茶树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茶蚜 茶蚜是茶树上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体形微小,生长迅速,能在短时间内大量 繁殖。茶蚜主要以茶树的嫩叶为食,导致叶片表面出现黄斑,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另外,茶蚜在寄生过程中还会分泌大量的蜜露,促使黑霉菌滋生,进一步影响茶树健康。 解决方案: 1. 定期检查:定期仔细检查茶树的叶片、嫩芽和茎叶背面,及时察觉茶蚜的存在。 2. 手工摘除:如发现有茶蚜,可采取手工摘除的方法,将受虫害的部分病叶进 行清理。 3.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瓢虫、蚂蚁)或使用生物农药喷洒茶叶,以控制茶 蚜的繁殖。 二、茶红蜘蛛 茶红蜘蛛是茶叶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害虫。它主要寄生在茶树叶片上,通过吸食 叶片的细胞汁液损害茶树。茶红蜘蛛的寄生导致叶片出现黄化、凋萎、褪绿等症状,并产生蜘蛛网,严重时会导致茶树死亡。 解决方案:

1. 排水排涝:茶红蜘蛛喜欢热干燥的环境,因此及时清理茶园积水,保持适度的湿润环境。 2. 喷洒农药:使用专业农药喷洒受虫害的茶树部分,注意按照正确的浓度和频率进行喷洒,以防止药剂残留。 3. 增加天敌:种植茶园周围的植被,吸引天敌(如蜘蛛捕蝇草等),以控制茶红蜘蛛的数量。 三、茶根腐病 茶根腐病是一种茶树常见的病害,主要由土壤传播的真菌引起。茶根腐病会导致茶树根系受损,影响茶树的吸取水分和养分能力,导致茶树发育缓慢、叶片黄化甚至死亡。 解决方案: 1. 预防为主:茶根腐病主要通过土壤传播,因此在茶园建设阶段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土壤,并遵循科学的种植管理措施。 2. 合理施肥:适度施用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调节土壤的养分及酸碱度,增强茶树的免疫力。 3.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茶根腐病的初期症状不明显,但若能细心观察,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 总结起来,茶树病虫害是茶叶生产中的常见问题,但通过定期检查、正确的防治措施和科学的种植管理,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保证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茶树上的茶红蜘蛛防治方法

茶树上的茶红蜘蛛防治方法 茶红蜘蛛(scientific name: Tetranychus kanzawai Kishida),是茶树 益虫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以茶树嫩叶为食,通过吸取茶树叶片的细 胞液,导致茶树叶片受损、凋萎甚至死亡。茶红蜘蛛的频繁出现和繁 殖给茶园管理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因此,探索茶红蜘蛛的防治方法显 得尤为重要。 一、生物防治 1. 天敌引入 茶红蜘蛛有一些天敌,如赤眼蜘蛛和蝉蜕蠅等。可以通过人工引入 这些天敌来控制茶红蜘蛛的繁殖。引入天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 在茶树上悬挂适当数量的捕食天敌,如引入赤眼蜘蛛来食用茶红蜘蛛;二是利用天敌之间的共生作用,如引入蝉蜕蠅来食用茶红蜘蛛的卵, 从而减少茶红蜘蛛的繁殖数量。 2. 昆虫螨类微生物防治 使用昆虫螨类微生物也是茶红蜘蛛的有效防治手段之一。昆虫螨类 微生物可以通过进食茶红蜘蛛来控制其数量。常用的昆虫螨类微生物 有毒力蜱(Entomopthora spp.)和母盲螨(Hirsutella spp.)等。可以通 过在茶园中喷洒昆虫螨类微生物制剂来进行防治。 二、物理防治 1. 高温熏蒸

茶红蜘蛛怕高温,可以在茶树上进行高温熏蒸来控制茶红蜘蛛的数量。一种方法是利用夏季高温时,将茶园遮阳网和膜等材料搭建成棚状,将温度提高到40摄氏度以上,持续一段时间。另一种方法是使用 高温热水浇灌茶树,将茶园温度升高,茶红蜘蛛无法适应而死亡。 2. 喷水清洗 茶红蜘蛛可以通过网丝排除大部分喷雾农药。因此,可以通过喷水 清洗茶树叶片的方式来清除茶红蜘蛛。喷水清洗时,应调整好水龙头 的喷嘴,将水流调至细而柔和的状态,使水流可以穿透网丝,将茶红 蜘蛛冲下来。 三、化学防治 1. 选择合适的农药 针对茶红蜘蛛的防治,可以选择一些有效的农药进行施用。常用的 农药有乙氰菊酯、酯类农药和吡虫啉等。在使用农药之前,应仔细阅 读农药的说明书,并按照说明进行正确施用。 2. 施药时机 茶红蜘蛛在春季和夏季的繁殖较为旺盛,这是施用农药的最佳时机。在施药前,应观察茶园中茶红蜘蛛的数量,确定施药的时机和面积。 3. 轮作间作 茶红蜘蛛的滞留期较短,可以通过轮作间作来降低其数量。轮作间 作是指在茶园里种植一些不适合茶红蜘蛛寄生和繁殖的植物,如绝缘

新高考生物大题夺分系列(04) 生态环境类答题技巧与规则(学生版含答案详解)

高考生物大题夺分系列(04)生态环境类答题技巧与规则

1.土壤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亚系统,土壤、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以形成物质流和能量流相贯通的土壤—环境的复合体,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功能与演变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生态系统的一种基本食物链是以植物(根系)为________,食物链不仅是土壤生态系统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基本渠道,也是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相互作用的纽带。 (2)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在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采用________方法。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____________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待后续观察、鉴定。 (3)为了验证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对落叶分解能力不同,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 解析:(1)土壤生态系统的一种基本食物链是以植物(根系)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在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待后续观察、鉴定。 (3)取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等量表层土壤,分别置于两个无菌密闭容器中,再分别将等量灭菌处理的相同落叶与之混合,观察记录落叶的腐烂情况(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1)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2)取样器取样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3)取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等量表层土壤,分别置于两个无菌密闭容器中,再分别将等量灭菌处理的相同落叶与之混合,观察记录落叶的腐烂情况(答案合理即可) 2.蜘蛛在茶园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某同学在不同类型的茶园中对蜘蛛的相关指数进行了调查,得到下表数据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 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 (2)蜘蛛属于肉食性动物,通过___________关系控制多种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茶丽纹象甲、茶二叉蚜和黑刺粉虱等是主要的茶树害虫,这些害虫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消费者。根据上表结果可知,由于有机茶园中蜘蛛的_________________较多,可以通过明显降低害虫的_____________(填两个种群数量特征)来控制虫害。 (3)有机茶园不喷洒除草剂,每年采茶1次;无公害茶园每年喷洒除草剂2次,采茶4次;普通茶园每年喷洒除草剂2次,采茶6次。普通茶园中蜘蛛的丰富度指数最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不同类型的茶园各选取10个茶丛,随机取样,用到了样方法;要统计蜘蛛物种的数据,可采用记名计算法;调查蜘蛛的个体数,由于蜘蛛个体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可采用标志重捕法。(2)蜘蛛属于肉食性动物可捕食多种茶树害虫,因此通过捕食关系控制多种茶树害虫;害虫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以茶树为食物,属于第二营养级,因此是初级消费者;根据表中结果可知,有机茶园中蜘蛛的个体数和物种数均高于其他茶园中的数目,蜘蛛的数量多可使害虫减少,降低了害虫的出生率、种群密度,从而使害虫得以控制。 (3)有机茶园不喷洒除草剂,每年采茶1次,无公害茶园每年喷洒除草剂2次,采茶4次,

茶园冬防对茶树主要害益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茶园冬防对茶树主要害益虫种群动态的影响茶业是周宁农业的支柱产业,茶园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而导致茶叶农药残留已严重制约当地茶业的发展。为探讨周宁茶园有害生物的科学治理,减少农药残留,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在全面调查周宁茶园农药使用现状的基础上,于2008年1月,选择周宁的玛坑、七步两种不同海拔高度的茶园,应用石硫合剂进行冬防处理,探讨比较了不同处理区的茶园害益虫种群结构及数量、茶叶产量及农药残留量等,取得如下结果:周宁县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可以划分为3个亚群落,它们分别是:由假眼小绿叶蝉、蚜虫、黑刺粉虱、蓟马、螨类、螽斯、蝗虫、蟋蟀、象甲、甲虫类、蝽类、树虱类等组成的害虫亚群落;由跳虫、蚊类、甲螨和蝇类等组成的中性昆虫亚群落;由蜘蛛、瓢虫、黑刺蚁、蚂蚁、隐翅虫、螳螂、食蚜蝇等捕食性天敌和由姬蜂、茧蜂、蚜茧蜂、小蜂、金小蜂、姬小蜂、跳小蜂、蚜小蜂、缨小蜂、赤眼蜂、扁股小蜂、黑卵蜂、分盾细蜂、瘿蜂、锤角细蜂等寄生性天敌共同组成的天敌亚群落。 调查发现:周宁茶园害虫的主要种类是假眼小绿叶蝉、蚜虫、黑刺粉虱、蓟马、螨类和甲虫类等;天敌的主要种类是蜘蛛、缨小蜂、蚜小蜂、赤眼蜂、姬小蜂和黑卵蜂等。茶园应用石硫合剂冬防,对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和螨类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特别对黑刺粉虱的效果明显。 而对蜘蛛、蚜小蜂和赤眼蜂等天敌则没有不良影响,同期它们的种群数量在冬防处理区基本高于对照区。石硫合剂冬防的茶园,其茶梢内假眼小绿叶蝉的着卵量低于常规防治对照区的叶蝉着卵量;而在春季叶蝉盛发期间的叶蝉卵寄生率则高于对照区。 石硫合剂冬防的茶园,由于有效降低了越冬虫口基数,有利于减少春茶期间

使用农药治虫的次数,也有利于降低春茶茶叶的农药残留量。七步茶园冬防处理区春茶的氰戊菊酯残留量比对照区减少0.15㎎/㎏,三氯杀螨醇的残留量比对照区降低0.36㎎/㎏,硫丹的残留量比对照区降低0.12㎎/㎏;玛坑茶园冬防处理区春茶的氰戊菊酯残留量比对照区降低0.02㎎/㎏,三氯杀螨醇的残留量比对照区减少0.01㎎/㎏。 茶园冬季应用石硫合剂进行冬防,还可以增强茶树长势,有利于促进茶树提早发芽。一般情况下,石硫合剂冬防的茶园来年春茶可提早2-4天发芽、采摘,春茶每hm2提高茶青产量195.00-247.50kg,增加经济效益1435.50-1541.25元。 总之,石硫合剂是一种矿物源农药,既能防病、又能治虫,使用石硫合剂进行茶园冬防,不仅对黑刺粉虱、螨类和假眼小绿叶蝉等多种害虫具有直接控制作用,而且对其它有益天敌的影响小,还有不污染茶叶和环境、成本低、使用方便和促进茶树提早发芽等优点,因此是一项值得提倡推广的技术措施。

我国茶园害虫天敌蜘蛛的研究进展

我国茶园害虫天敌蜘蛛的研究进展 作者:郝姗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7年第11期 摘要院我国茶园中蜘蛛资源十分丰富,是茶园害虫十分重要的天敌生物。本文综述了国内 对茶园蜘蛛的研究进展,包括研究蜘蛛种类数量、对蜘蛛捕食及控害能力的研究、蜘蛛种群消 长规律及多因素影响消长规律,提出了今后保护和利用茶园蜘蛛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院茶园;蜘蛛;生物防治;消长规律 茶树()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经济作物,拥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近年来,为提高茶叶质量、确保茶产业可持续化发展,各地不断促进生态茶园的模式开发与设计建设。伴随着茶园 环境的生态化、复杂化,茶园虫害成为制约茶叶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已经记录 的茶树害虫有840多种,分别属于2纲14目109 科,其中以食叶的蛾类和同翅目种类居多[1],害虫大量发生对茶园生产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害虫的防治工作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随 着世界范围内对农药残留危害人体的研究,茶叶中农残问题愈受重视。由此导致的茶叶出口绿 色壁垒严重影响了茶农收入和国家利益。这与茶叶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农药的使用有很大的关系,也与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标准的制定和农药残留研究的滞后性有很大的关系。而生物防治能利用 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或减轻其为害程度,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病虫害,能够收到除害增产、减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节约能源和减少生产成本的显著效果,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蜘蛛作为茶园中重要的天敌生物,对于其在 茶园中的作用和消长规律,自20世纪以来一直受到较多的关注与研究。 1 茶园蜘蛛的种类和数量 我国茶园蜘蛛种类繁多,共计27 科291 种[2]。但不同茶园因生态环境及地域的差异,蜘蛛种类有所不同。李新月等在湖南省统计到茶园蜘蛛16科122种[3],邢树文等统计到有机茶 园中20科71 种[4],张强等[5]对常规茶园与有机茶园进行对比,发现由于生态环境、植被种 类的差异,有机茶园中蜘蛛种类和数量多于常规茶园。而常启伦在安徽祁门不同类型的茶园中 发现平地茶园蜘蛛种类多于坡地茶园,高山茶园蜘蛛种类最少[6]。 从数量上看,蜘蛛在茶园捕食性天敌中虫口数最多。通过对捕食叶蝉的天敌进行研究发现,蜘蛛占茶园中捕食性天敌总量的70%以上[7-9]。也有研究表明茶园害虫捕食性天敌种群数量 以茶园蜘蛛数量最多,除4月中、下旬稍少外,其余各次调查的蜘蛛数量均占捕食性天敌总量 的77%以上,在生产季节,蜘蛛数量占茶园捕食性天敌总量的80%~90%[11-12]。即使算上 螳螂、瓢虫、蜻蜓、步甲、益蜷、草岭、鸟类等,蜘蛛依然为主要捕食者[13]。 2 茶园蜘蛛的捕食功能和控害能力 通过生命表法发现,卵期的寄生、若虫和成虫期的捕食是茶园害虫的重要的控制因子[14-15]。而蜘蛛作为最重要的捕食性天敌,种群有较大的搜索和控制力,耐饥、耐寒力强,在不受外界干扰损害的情况下,茶园蜘蛛是一个稳定而庞大的天敌类群。 不同类型的蜘蛛对害虫的捕食功能有较大的差异。从猎捕方式、范围及猎捕对象能力来看,以不结网游猎型蜘蛛捕食范围广,猎捕对象多,相对来说控害能力比结网型蜘蛛较为优越[9]。其中大中型蜘蛛虽能张大网,但离网主动出击的能力差,影响了它们的捕食能力;而另一些蜘蛛,能在茶丛上中下部四处巡猎,甚而能钻进茶小卷叶蛾幼虫的卷苞内主动寻捕,表明它们搜 寻猎物的能力很强[16]。不同类型蜘蛛中,以游猎捕食的蜘蛛能力大、范围广,既捕成虫,也 捕幼虫(若虫),还能食卵;其次为在茶丛中下部结小型、不规则网的,遇见成、幼虫,能迅

恩施茶园蜘蛛种类调查

恩施茶园蜘蛛种类调查 摘要:对恩施茶园蜘蛛资源进行了调查和鉴定,隶属于22科51种;同时明确了优势种群,列出了名录及分布情况。 关键词:恩施;茶园;蜘蛛;调查 恩施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云贵高原东延武陵山余脉与大巴山之间,东经108°23′12″-108°38′08″,北纬29°07′10″-31°24′13″。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和山地立体气候构成了恩施气候的多样性。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海拔落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垂直差异突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境内年均气温16.2 ℃,年平均降水量1 600 mm。神秘的北纬30°线构成了恩施生物的多样性。这里动植物种类繁多,有215科900余属3 000余种植物和50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其中有40余种植物和77种动物属于国家级珍稀保护动植物,是华中地区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蜘蛛是茶园害虫的重要天敌,能捕食茶树多种害虫,尤其是对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剌粉虱具有很强的控制作用,因此在茶园害虫综合治理中,保护和利用蜘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明确恩施茶园蜘蛛种类及其优势种群,为茶园重要害虫的生态控制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5月至2011年9月在恩施一些茶园进行了系统调查,共收集茶园蜘蛛1 933只,有51种(有些蜘蛛只鉴定到科),隶属于22科。据文献记载[1-7],全世界的蜘蛛约有4万种,分属于66个科,中国有记载的39科约3 000种。 1 恩施茶园蜘蛛种类及优势种群 优势种群为:漏斗蛛、狼蛛、地蛛、跳蛛、蟹蛛、球蛛、皿蛛、栉足蛛、管巢蛛、盗蛛。优势种为:机敏漏斗蛛、异囊地蛛、沟渠豹蛛、白斑猎蛛、波纹花蟹蛛、黄栉足蛛、卡氏盖蛛、双凹管巢蛛、漂亮丽蛛。 2 恩施茶园蜘蛛名录 2.1 狼蛛科(Lycosidae) 中小型蜘蛛,不结网,捕食量大,多数徘徊游猎。①沟渠豹蛛(Pardosa laura)。分布于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台湾、安徽、福建、贵州、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捕食飞虱、叶蝉。②绥宁獾蛛(Trochosa suiningensis sp. nov)。分布于湖北、福建。③黑腹狼蛛(Lycosa coelestis)。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福建、浙江、河南,捕食蟋蟀、千足虫、面包虫。④白纹舞蛛(Alopecosa albostriata)。分布于湖北、新疆、陕西、甘肃、河北、北京、内蒙古、吉林、辽宁,捕食叶蝉、小造桥虫。⑤前凹水狼蛛(Pirata procurvus)。分布于湖北、江西、浙江、湖南、贵州、福建,捕食飞虱、叶蝉。⑥旋囊脉水狼蛛(Venonia spirocysta)。分布于湖北、福建、浙江,捕食叶蝉、蛾、粉虱。 2.2 跳蛛科(Salticidae) 中小型蜘蛛,不结网,游猎于叶片、枝干间,捕食多种害虫。①斑腹蝇象蛛(Hyllus diardi)。分布于湖北、云南,捕食蚜虫、叶蝉。②白斑猎蛛(Evarcha albaria)。分布于四川、吉林、辽宁、新疆、河北、北京、陕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江西、湖南、广东、云南,捕食甲虫、蛾、蜻蜓。③多色金蝉蛛(Phintella versicolor)。分布于安徽、浙江、湖北、江西、湖南、广东、云南、广西,捕食蚂蚁、白蛾蜡蝉、叶蝉。④卡氏金蝉蛛(Phintella cavaleriei)。分布于湖北、四川、浙江、贵州,捕食叶蝉、小造桥虫、甲虫。 ⑤条纹蝇虎(Plexippus setipes)。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江西、浙江、江苏、贵州、安徽、山东、陕西、甘肃、新疆、宁夏、河南。⑥花腹金蝉蛛(Phintella bifurcilinea)。分布于湖北、四川、浙江、广东。⑦棒跃蛛(Sitticus clavator)。分布于湖北、甘肃。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一中高二5月考试生物试题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一中高二5月考试生物试题 1.下列不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是() A.统计麋鹿保护区内雌雄麋鹿的比例B.研究大黄鱼性早熟对出生率的影响C.调查繁殖季节某条河流中鱼类的迁入量D.估算一片草地中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数量2.近日科研团队找到推算雪豹种群密度的方法——照片重复取样法。在祁连山某区域内布 设了60台红外相机,这些相机在海拔2 100~4 100 m的深山中连续拍摄了3个多月,研究人员确定研究区域约有20只雪豹。根据数学模型推算,估测在这个区域内每100 km2生活有3只雪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决定雪豹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B.雪豹的种群密度调查可采用标记重捕法,不适合采用样方法 C.利用照片重复取样法可用于调查一些大型稀少野生动物的种群密度 D.若研究区域有120只雪豹,则估测该区域的种群密度是18只/100 km 2 3.科学家对某荒原上的子午沙鼠种群数量进行连续多年的调查,获得如图所示信息。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第5年的子午沙鼠种群属于稳定型 B.第10年和第20年的子午沙鼠种群数量相同 C.第1~5年,子午沙鼠种群增长模型呈“S”形 D.第15~20年,子午沙鼠种群数量一直减少 4.生境破碎指因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被隔断成碎片。隔断后的碎片称为生 境碎片。为研究生境破碎对濒危植物景东翅子树种群数量的影响,2019年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类型生境碎片进行了相关调查,设置的样地总面积均为15000m2,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5000m 2应是设置的多块调查样地面积之和 B.生境碎片的面积与其维持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C.生境破碎利于景东翅子树种群的生存和发展 D.不同树龄植株的数量比例反映该种群的年龄组成 5.在高中阶段,可以将生态位理解为:每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角色,即在群落中每个 物种在生活空间、营养关系以及活动时间多个维度上的地位。下列有关生态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都属于生物群落研究的范畴 B.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一旦有重叠则种间竞争就会加剧 C.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D.同一物种的生态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中 6.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一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传递食物的关系构成了食物链 B.DDT沿食物链放大,对位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物种会造成灾难性影响 C.食物网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D.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都会出现上宽下窄的倒置金字塔形

茶园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茶园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1.引言 1.1 概述 茶园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常常面临病虫草害的威胁。传统的防控方法往往依赖于化学农药,过度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茶园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探讨茶园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创建与应用,以期为茶园管理者提供有效的防控方案。 在此之前,我们将首先介绍茶园主要病虫草害的危害。茶园常见的病虫草害包括茶多病、茶黄病、茶红蜘蛛、茶青虫等。它们不仅会直接损害茶叶的生长,还会降低茶叶的品质和产量,严重影响茶园的经济效益。传统防控方法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但由于长期使用,不仅造成了农药残留的风险,还导致了害虫和病原体的抗药性增强,减弱了防治效果。 因此,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绿色防控技术是一种基于生态学原理的综合防治方法,包括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病虫害防控技术等。通过生物防治,我们可以利用天敌、寄生虫等自然敌害来控制害虫的数量。物理防治主要包括利用陷阱、覆盖网等方式来阻断害虫的入侵。病虫害防控技术则是指通过优化茶园的管理措施,提高茶树的抗病虫草能力。

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其次,通过生物防治,可以增加茶园的生态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此外,绿色防控技术还具有持久性和经济效益高的优点。 综上所述,茶园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创建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价值。在本文的后续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茶园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创建方法,并对其应用效果及前景进行展望。 1.2 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本文的主题茶园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进行概述,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明确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是茶园主要病虫草害的危害和绿色防控技术的意义。 在茶园主要病虫草害的危害部分,将详细介绍常见的茶园病虫草害种类及其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于茶叶生产的重要性进行说明,并强调茶园病虫草害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

大题04 生态系统-高考生物之【考前抓大题】(解析版)

大题04 生态系统(二) 1.(2022·云南·昆明一中模拟预测)据调查,我国13亿人口中有9亿生活在农村,为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应建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如下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工程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_______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_________,达到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2)该生态工程设计突出体现了________的原理,该农业模式称为“_______农业”。在发展种植业时,若连年种植单一品种易造成虫害增加,主要是因为违背了生态工程的_____原理,导致该生态系统的降低。 (3)该系统中,人畜粪便、枯枝败叶等可以转变为有机肥料,这个过程离不开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有机肥料能为稻麦蔬菜的生长提供______(填“物质”“能量”或“物质和能量”)。 (4)请构建该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 【答案】(1) 物质循环环境污染 (2) 物质循环再生无废弃物物种多样性 (3) 分解者物质 (4)

【分析】(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这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该农业模式称为“无废弃物农业”。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越复杂,种类越多,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在发展种植业时,连年种植单一品种会造成病虫害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这主要违反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 (3)分解者可以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动物的粪便,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给植物利用;该系统中,人畜粪便、枯枝败叶等可以转变为有机肥料,这个过程离不开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有机肥料能为稻麦蔬菜的生长提供物质,因为植物能吸收物质,不能获取有机物释放的能量。 (4)分析题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生产者为稻麦蔬菜,消费者为奶牛、鸡鸭、人。根据关系可知食物网如下: 。 2.(2022·贵州·罗甸县教育研究室模拟预测)《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介:2020年,西藏森林覆盖率达到12.31% ,天然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提高到47%,黑颈鹤由不到3000只上升到8000多只,藏羚羊约30万只,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西藏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生态系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生物体的细胞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进入空气中,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功能; (3)西藏的植被覆盖率增加,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条件,可使得该地区的生物种类增加,这有利于西藏的生态环境的稳定,原因是提高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 (4)西藏草原生活的狼会根据气味捕食鼠兔,而鼠兔也会根据狼的气味躲避狼,该过程中存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主要体现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