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债券市场统计分析报告(中债登)

2014年中国债券市场统计分析报告(中债登)
2014年中国债券市场统计分析报告(中债登)

全年各类债券发行量12.28万亿元

2014年,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12.28万亿元,较2013年增加3.57万亿元,同比增长41.07%,增速提高32.2个百分点。值得指出的是,受市场低迷的影响,2013年发行量增长较慢,这是2014年发行量同比增速数值较大的主要原因,未来年度发行量同比增速可能回落到20%左右的正常值。

2014年在中央结算公司登记新发债券1366只,发行量共计6.35万亿元,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51.75%;上海清算所登记新发债券4691只,发行量共计5.54万亿元,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45.1%。交易所新发债券624只,发行量共计0.38万亿元,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3.13%。

从银行间债券市场新发债的券种结构来看,2014年国债发行1.44万亿元,同比增长7.39%;政策性银行债发行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65%;受银监会《商

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影响,近两年二级资本工具发行规模与商业银行次级债呈现了此消彼长的特点,商业银行债发行0.08万亿元,同比下降25.34%,二级资本工具发行0.36万亿元;企业债券发行0.7万亿元,同比增长46.5%;中期票据发行0.95万亿元,同比增长40.98%;短期融资券(含超短期融资券)发行2.15万亿元,同比增长35.64%;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发行1.02万亿元,同比增长80.22%;政策性银行债和国债在发行规模中占据主要地位,二者发行量合计约占发行总量的31.41%。

截至2014年12月末,全国债券市场总托管量达到35.6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16万亿元,同比增幅为20.9%。其中在中央结算公司托管的债券总量为28.73万亿元,占全市场托管量的80.6%;上海清算所托管总量为5.56万亿元,占全市场托管量的15.6%;交易所托管总量为 1.35万亿元,占全市场托管量的3.79%。

主要券种持有结构

2014年末投资者的主要券种持有结构与2013年末相比呈现以下特点:

(1)对流动性较好的利率类债券持有量普遍增加,说明在2014年经济持续下行背景下,各类型机构的风险偏好有所下降,更加偏好持有风险低、流动性好的券种;

(2)以证券基金、年金、社保基金、信托计划、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为主的投资者,相较于其他类型投资者,偏好持有企业债,说明在2014年各类型理财产品为覆盖较高的募集资金成本,更偏好于在债券市场投向票面利率较高的债券等;

(3)在大力发展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盘活信贷存量的政策导向下,各主要机构类别普遍增持资产支持证券;

(4)随着国内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进程进一步加快,境外机构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规模也迅速增加,其偏好持有国债、政策性银行债、央票、政府支持机构债等具有较高安全性的债券资产。

2014年债券市场运行特点

(一)债券市场规范力度进一步加大

2014年以来,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债券市场的规范力度,债券市场朝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2014年年初,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127号文),加强对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管理,对商业银行同业非标渠道进行规范。非标理财渠道、同业非标渠道被规范以后,短期内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将更加依赖贷款业务、债券融资业务、自营非标业务以及其他一些创新业务。

为规范企业债券簿记建档发行行为,发改委4月24日发布《企业债券簿记建档发行业务指引(暂行)》。《指引》要求,将原来主承销商自行簿记建档改为主承销商在中央结算公司簿记建档。《指引》对整个企业债的发行过程进行了规范,压缩并且杜绝了企业债发行过程中的寻租空间,并明确参与人不得进行不正当利益输送、破坏市场秩序。

10月初,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规定地方政府不得通过企事业单位举借债务,政府性债务作为硬指标纳入业绩考核。10月末,财政部发布《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的甄别方法》,要求各地区可申请

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以降低利息负担,优化期限结构,腾出更多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

(二)债券市场创新成果明显

1、财政部发布中国关键期限国债收益率曲线

自2014年11月2日起,财政部网站每日发布中国关键期限国债收益率曲线,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编制提供。近十几年来,在人民银行、财政部和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国债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国债收益率曲

线的编制条件在逐渐改善,技术趋于成熟。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国债最重要的金融功能--金融市场基准的作用也已日益显现。作为一国本币资产的基础价格,国债收益率更是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求“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此次财政部发布国债收益率曲线是对全会要求的响应,是中国国债市场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2、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深度应用得到进一步扩展

11月14日,农业银行刊登了非公开发行优先股发行情况报告书,该优先股11月5日起息,并于11月28日起在上证所综合业务平台挂牌转让,其发行定价采用市场权威机构编制的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5年期收益率为基准浮动。另外,经统计截至2014年底,在债券市场创新品种中,先后还有29只永续债也是采用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作为发行定价基准,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深度应用得到了有效扩展。

3、地方政府债开启自发自还序幕

5月22日,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十省市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实行年度发行额管理,全年发行债券总量不得超过国务院批准的当年发债规模限额,并且剥离了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在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此次自发自还试点办法正是解决地方政府融资难的办法之一。2014年十个试点省市共完成1066.8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工作。

4、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户

2月13日,央行发布了《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这是央行首次发布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规范。《通知》一方面放开理财产品开户,对于债券市场来说是一种创新;另一方面规范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行为,进一步规范理财产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开户流程。

5、部分合格机构投资者可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户

11月28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关于部分合格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了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信托产品、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产品等四类非法人投资者可向央行上海总部办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账户,在银行间市场进行投资交易。此举有利于提高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活跃度和流动性,进一步丰富债券市场投资者的结构。

6、柜台债券业务品种有所增加

3月28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从事柜台记账式国债业务的商业银行,其柜台债券业务品种可以在记账式国债基础上增加国家开发银行债券、政策性银行债券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等政府机构债券。承办银行可以通过其营业网点、电子银行等渠道向投资者分销债券,与投资者进行债券买卖,并办理债券托管与结算。这意味着普通投资者也可以参与投资以上三类债券。

7、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始尝试做市业务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实施《银行间债券市场尝试做市业务规程》,强化对尝试做市商业务进行规范。尝试做市制度是指尝试做市机构通过交易中心交易系统连续报出做市债券买卖双边报价,以及根据其他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的报价请求合理报价,并按其报价与其他市场参与者达成交易的行为。此规程旨在明确规范尝试做市机构的做市行为,表明央行和相关监管部门正在强化对做市商制度的完善,对债券市场的完善和创新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8、中央结算公司开始为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提供担保品服务

12月5日,地方国库现金管理工作正式启动,北京市财政局完成首期国库现金管理招标,并于12月10日通过中央结算公司担保品管理系统办理中标商

业银行债券质押。中央结算公司的担保品管理首次服务于财政政策实施,标志着中央托管机构担保品管理服务进一步支持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9、中金所开展国债冲抵期货保证金的业务试点

12月27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布修订后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细则》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结算细则》,开展国债作为期货保证金的业务试点。国债冲抵期货保证金制度是国际市场的通行做法,有利于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有利于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

(三)债券市场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境外机构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据统计,2014年末在中央结算公司开立托管账户的境外机构达176家,较上年末增加65家,持有债券共计0.5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4.19%。

美国纽约时间2014年11月11日,范达全球(Van Eck Global)成功在纽约交易所上市发行美国市场上首支专注于中国债券的ETF产品--Market Vectors China AMC China Bond ETF.该ETF跟踪中债-中国高等级债券指数,投资中国固定收益市场的所有主要债券类别,包括政府类债券、政策性金融债以及发行主体评级为AAA的信用债。该ETF产品的成功推出为美国投资者提供了一条投资中国大陆境内人民币债券市场的新渠道,进一步丰富了RQFII产品类型。另外,2014年2月以中债-5年期国债指数为标的的全球第一只RQFIIETF基金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这些产品的成功上市,标志着人民币债券市场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为中国政府部门、银行、企业等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提供了新途径,也意味着国际市场对中国评级机构和评级标准的认可,以及对中国境内机构所编制的价格指标产品的认可。

(四)债券首现信用违约,刚性兑付仍未打破

2014年3月4日,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无法按时支付2011年公司债券利息。至此,“11超日债”正式违约,成为国内首例债券违

约事件,这引发了市场对中低信用等级非国有企业信用风险的再评估,中低信用等级与高等级产业债之间的利差有所扩大。2014年年初至12月末,3-5年期中短期票据AA-等级与AAA等级之间的信用点差平均扩大了63BP.然而12月17日*ST超日公布了兑付方案,投资者将获本息全额赔付,至此,债券市场的违约警报得以解除,刚性兑付仍未打破。

(五)一级市场发行利率水平下移,波动幅度显著提升

2014年以来债券的发行利率出现了明显下行。10年期国债发行利率下降幅度达20%,国开债发行利率的下行幅度则更为明显,10年期国开债的发行利率从5.9%一路下行至3.96%,下行幅度高达33%。伴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债券价格的波动性明显增加。2014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两日波动绝对值的均值为2.09BP,标准差为2.27BP.较去年同期增长16%。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的波动增长更为明显,2014年收益率的两日波动绝对值的均值为3.01BP,较2013年同期的1.69BP增长达77%。

(六)城投债信用利差缩窄

2014年公布的地方政府债务的审计报告表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可控,对城投债市场打入了一针强心剂。在2014年产业债违约频现的同时,城投债没有出现信用事件,很多投资者认为城投债一定程度上兼具高收益低风险的双重优势。在交易所市场,城投债是质押率仅次于国债的质押品,受到投资者的普遍欢迎。2014年以来,中债城投债收益率曲线收益率下行幅度显著大于产业类债券。截至12月末,中债城投债收益率曲线(AA)5年期累计下行达168BP.从信用利差看,城投债高低信用等级之间信用利差明显缩窄,截至12月末,3-5年期城投债AA 等级与AAA等级之间的信用点差平均降低64BP.

2015年债券市场发展建议

展望2015年,债券市场可能较难延续2014年的“大牛”格局,但在新的一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债券市场料将在促改革、稳增长和防风险三者平衡中寻找发展机遇,进一步发挥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2015年在经济“新常态”格局下,建议进一步从完善债券市场体制机制上入手,推动市场改

革创新,从而提升市场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价格发现,使国债收益率曲线的金融资产定价基准的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

(一)进一步加大力度,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

1、建议增加短期和超长期国债的发行频率

根据实践经验观察,短期限和超长期限(10年以上)国债的活跃度不如中长期限国债,从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角度考虑,建议适当增加短期限和超长期限国债的发行数量,提高发行频率,有助于短端和长端国债市场的进一步活跃,为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形成提供更丰富的市场价格信号。

2、建议适当减少国债续发行的频率,增加关键期限国债的新发行频率

近两年来,财政部比较重视对已发行的关键期限国债进行续发,这对于提高关键期限国债的流动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国债的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投资者在对折价或溢价国债进行交易时会考虑其税收效应,尤其是在市场收益率出现大幅变动,国债价格折溢价现象十分明显时,债券的收益率已不能很好地体现新发国债的收益率水平,不利于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编制。故建议适当增加关键期限国债的新发行频率,以降低税收效应对同期限国债收益率的影响。

3、进一步加大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基准性应用推广

为进一步强化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基准性应用,促进存贷款市场利率体系的完善,应鼓励商业银行以公允的国债收益率曲线为基准进行存贷款定价及内部转移定价,鼓励发行人以国债收益率曲线为基准发行浮动利率债券,使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深度应用得到进一步有效扩展。

(二)进一步完善做市商制度,丰富做市商评价指标体系

完善债券市场做市支持机制,提高市场流动性,是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重点措施之一。现行做市商评价指标体系自2010年实施以来在激励约束做市商行为、促进市场价格发现、提高市场流动性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从近几年的报价质量来看,2012年之前报价点差逐步收窄、报价稳定性逐步提升,但自2013年以来报价质量有所下降,报价点差明显放大、稳定性也有所降低。从进一步完善做市商制度角度考虑,建议对评价指标体系作适当调整,以适应债券市场的不断创新。

1、对现行做市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适当补充调整

一是,建议进一步细分长期限做市债券待偿期限。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2010年公布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工作指引》修订稿(以下简称“指引”),其中对长期限债券做市的评价力度在权重及系数设置方面已体现了一定的强化,建议进一步在期限划分上进行细分,将目前的仅有7年以上一个分段,细分出10年以上期限,以此鼓励做市商对长期限债券尤其是10年以上债券的报价,并有效评估相应做市质量;二是,政府债券的做市也需分期限段进行评价,并通过设定体现一定激励倾向的期限调整系数,以此鼓励做市商对1年以下短期限和10年以上长期限政府债券的做市;三是,浮动利率债券报价对市场发展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相对较高的期限调整系数不利于激发做市商对浮动利率债券报价的积极性,建议适当降低;四是,建议在总体评价之外,对各类债券做市进行单独评价,同时发行人在组建承销团时将做市商评价指标纳入其中,主承销商需承担主承债券的做市义务。

2、建议进一步加大做市支持力度

一是,为做市商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流动性支持,比如以中央托管结算机构作为第三方开展自动质押融资以及自动质押融券业务,通过集中、专业的质押券管理,使做市商有效调剂债券及资金头寸,解决其做市过程中券款不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做市报价量和成交量;二是,考虑到随卖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做市商库存债券不足的问题,建议在适当时机推行,其中关于随卖价格的机制安排,为保证其公允性,可将第三方估值机构提供的公允市场价格作为参考。

3、建议加强尝试做市报价数据的信息披露

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尝试做市业务的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尝试做市商队伍已扩容至48家,其做市报价行为已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价格发现形成了重要影响,该部分报价数据对于市场公允价值的形成具有较强的参考作用,但目前该类数据较难被第三方中介机构获取,建议加强尝试做市报价数据的信息披露。

4、在完善国债期货制度的基础上,允许国债承销团和国债做市商业银行进入国债期货市场

国债承销团和国债做市商业银行进入国债期货市场,一是可以为国债承销团成员锁定利率风险,提高国债承销团成员的积极性,提高国债发行价格的有效性;二是可以保障做市商的头寸,对冲做市商的风险,鼓励国债做市商做市。但允许国债承销团和国债做市商业银行进入国债期货市场的前提,是要进一步完善国债期货的相关制度,对此有以下两点建议,一是采用可交割券第三方公允价值与标准券公允价值之比作为转换因子。目前国债期货的转换因子以标准券的票息3%为基础进行折现,并没有考虑不同期限可交割券的期限利差,而这只有在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且收益率为3%时才能真实反映可交割券的实际价格;二是建议国债期货标准券票面利率采用合约上市日时该品种对应的第三方估值机构的国债收益率。从国债现货市场来看,国债价格具有明显的息票效应和税收效应,即当票面利率与该券对应待偿期的到期收益率有较大差异时,该券的收益率会明显偏离该待偿期的一般国债的收益率,这使得国债期货定价也因为息票效应而可能存在偏差,降低套期保值效率。

(三)建议进一步完善对债券买卖业务征收营业税的相关规定

国家税务总局于2014年9月发布了《关于债券买卖业务营业税问题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规定“金融企业从事债券买卖业务,以债券的卖出价减去买入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买入价应以债券的购入价减去债券持有期间取得的收益后的余额确定”,明确对利息征收营业税。建议进一步对以下问题完善相关规定:

1、建议明确“买入价”和“卖出价”是指“净价”

国债市场上已经实行了净价交易,全价结算。但包括《公告》在内的相关税收政策文件均未明确说明使用全价还是净价来计算营业税金及附加,各地方也一直对该问题存在争议。另外,考虑到若以全价为基础征收营业税,则存在对利息收入重复征税的问题。故建议明确“买入价”和“卖出价”是指“净价”。

2、建议明确“持有期间取得的收益”是指“持有期间对应的利息收益”

《公告》中未明确“持有期间取得的收益”是指“实际收到的利息”还是“持有期间对应的利息收益”。若是对“实际收到的利息”征税会使得税赋在不同投资人之间分配不合理,投资人会不愿意交易持有时间较长的、以及临近付息日的债券,从而对这部分债券会重定价。故建议明确“持有期间取得的收益”是指“持有期间对应的利息收益”。

3、建议持有至到期与债券交易的利息收入税务处理应保持一致

目前相关制度中规定对转让环节中的债券利息征税,但没有明确对持有至到期债券利息是否征收营业税,两环节处理不统一,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受到非市场化因素的影响,故建议明确对持有至到期与债券交易的利息收入或者都征税或者都不征税。

4、建议将债券个人收入调节税与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调节税的处理方式保持一致

根据现行的个人收入调节税规定,银行储蓄存款利息收入免缴个人收入调节税,而企业债券收入要征收20%的收入调节税,相对于银行存款,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并未充分体现,建议将企业债券个人收入调节税的处理方式与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调节税保持一致。

(四)加强地方政府债券相关信息披露透明度

2014年5月19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印发<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的通知》,上海、浙江等十省区市的地方政府可以试点地方政府债自发自还。之后8月31日通过的《预算法修正案》为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提供了法

律保障。10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明确规定剥离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未来地方政府举债将主要采取公开发行政府债券的方式,并且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预算管理。

此举意味着对地方政府的相关信息披露,特别是财务信息的公开、标准化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提到将在2015年制定发布财务报告编制办法和操作指南等实施层面的相关制度,建议在《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财务信息采集和披露的标准化方式予以考量。在未来地方政府将主要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建立起公开、透明、标准化的地方政府财务信息库,这是根本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健康发展地方经济的基础条件。

目前我国财政部在企业财务信息标准化建设方面的工作已颇有成效,制定发布了基于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的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并已在大型央企、银行、保险公司以及百家地方大型企业中得到应用。建议对于我国地方政府的财务信息也要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公开披露机制,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标准化,更需实现财务报告在业务层

面的标准化。2014年美国《数字问责和透明度法案》(DATA法案)已通过立法,其要求各个联邦机构报送开支信息需采用协调一致的标准化数据,将目前零散的开支信息转换为公开且可方便访问的数据。另外,巴西财政部已强制要求州政府和市政府采用XBRL向其报送数据。建议在结合国内外诸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建立起适合于我国地方政府财务报告的通用标准及披露制度,利用XBRL 的高效、标准、开放、利于后续深度应用等优势,提高对各级政府债务的监管效率和水平,使地方政府债市场不但在国内发展壮大、也为其迈向国际化作必要准备。

(五)加强对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池的明细信息披露

目前资产支持证券的信息披露存在透明度不够的问题,资产池信息的不透明使得市场投资者对于池内资产的质量和风险水平不能作出准确判断,这给市场定价带来困难和混乱,信用风险也未能有效释放。故建议要对投资人或第三方估值机构

披露资产池中每笔贷款的明细信息,以使投资人能够直接评估风险水平,或者由第三方估值机构提供的公允价值来客观反映其风险水平。

(六)进一步加快境外投资者入市步伐

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安排是对外开放境内债券市场。目前,政策层面已经在逐步放开境外投资者入市的限制,部分境外机构也已在逐步入市。但是从整体上看,进入的速度与市场实际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建议在以下几方面作进一步完善:一是,有效缩短审批周期,加快批准更多的合格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二是,目前境外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仅能进行债券发行认购以及现券交易,为进一步活跃二级市场,并加深境外投资者的参与程度,建议放开对其开展回购业务的限制;三是,目前境外投资者仅能以丙类户身份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需由境内托管行作为其结算代理人,建议分层管理,允许具备条件的境外投资者直接开立乙类户,便于其更加便捷、深度的参与市场发展。

在加快引入境外投资者的同时,也需加强资格管理,将现行的以准入为主要审核关卡的方式,转变为事前核准为辅、事中及事后监督检查为主的资格管理模式。

(七)在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的过程中,要着力培养运用公允收益率曲线进行资产定价的意识

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仅剩最后一个重要步骤,即放开对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终完成,将有利于提高市场参与各方对利率信号的敏感度,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在利率体系中传导的有效性,提升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的价格一体化程度,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债券市场价格信号的有效性。至于放开上限管制的条件,我们认为要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将商业银行风险显性化,避免出现存款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业恶性竞争的局面,这是存款利率上限放开的前提条件;至于放开上限管制的时机,我们认为可以参考商业银行债AAA级收益率曲线与存款利率之间的关系,二者同为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具有可比性,当二者的利率水平基本相同时,正是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的最佳时机。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后,存款市场的竞争将推动商业银行积极调整资产结构,提高向中小企业的放贷比例,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另外,虽然贷款利率早已放开管制,但经过观察与了解,商业银行在实际对贷款定价时仍主要是在官定贷款利率基准的基础上加减一定点差而得,仍未采用更为市场化的定价手段。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我们建议要逐渐培养、增强对金融资产进行市场化定价的意识和手段,跟踪公允的收益率曲线,比如以公允的国债收益率曲线为基准进行存贷款定价,或者直接以公允的商业银行债收益率曲线来确定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以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债收益率曲线来确定贷款利率。

(八)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会议指出,消费是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我们认为,经济增长需要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当前,货币政策已经取得成效,不宜再对货币总量进行大规模调整。

在保持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的情况下,更需要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精准施策,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财政政策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尤其是要增加对农民的财政补贴,让老百姓敢于消费、乐于消费;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体系的财政支出,增加义务教育的年限;要从扩大支出、减轻税负两个角度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另外,适当扩大国债及地方政府债的发行规模,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及促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政策方面,要继续加大力度,对拉动经济、改善环境有刺激作用的产业给予政策支持,如铁路建设、绿色消费产业(节能、新能源)及养老健康等消费领域。

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f17603772.html, 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郭庆 来源:《时代金融》2014年第17期 【摘要】作为一个国家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债券市场可以为社会的投资者和融资者提供较低风险的投融资工具,具有良好的融资、资金流动导向和宏观调控功能,发展债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债券市场的功能入手,详细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研究了债券市场中的一些不足,并对未来债券市场的发展趋势做了一系列的分析,意在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和谐稳定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债券市场宏观调控融资功能 我国的债券市场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逐渐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现阶段我国的债券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债券类型丰富多样,国家债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多种类型,债券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债券市场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债券市场的功能 债券市场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筹措资金,支持国家建设,稳定金融市场,确保资金合理配置,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债券市场良好的融资、提供市场资金导向和宏观调控功能。 (一)融资功能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能够实现市场内资本的合理调控,能够将资金从资金剩余者转向资金需求者。在国家建设中,政府债券的发行为弥补国家财政赤字和支持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企业发行的企业债券也为自身的发展筹集了大量的资金。如2011年银行债券市场就为我国的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截止到2011年11月22日,我国文化企业累计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27只,募集资金1144.5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 的发展。[1] (二)资金流动导向功能 在债券发行中,经济效益高、发展稳定的企业发行的债券比较受投资者的欢迎,这时企业债券的发行利率低,筹资成本小;而相对于那些经济效益差,经营风险大的企业则存在着债券风险大,投资者关注程度低,企业筹资成本高的现象。这就使得在债券市场之中,资金总是会向优势企业集中,有利于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还能够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市场资本导向,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维护投资者的经济效益。

2014年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价格指数不断走高,债券发行规模与存量规模稳步扩大,公司信用类债券继续快速增长,回购交易保持活跃,现券交易量同比小幅回落,债券衍生品业务稳步发展,产品创新持续推进,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显著增强。 债券价格指数持续走高 2014年,中债-银行间债券指数呈现不断上升走势。年初,中债-银行间债券指数结束了自2013年6月份以来的下挫,出现止跌回升态势。上半年,在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定、资金面稳中偏松等因素影响下,我国债券市场整体回暖,呈现“牛市”走势。下半年,央行在保持流动性总体适度充裕的同时,通过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着力引导市场利率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局面下,债券价格指数持续上涨。12月末,中债-银行间财富指数收于158.6924,比年初的143.9009上升了10.28%,中债-银行间净价指数收于116.4892,比年初的110.2910上升了5.62%(见图1)。 图1 中债-银行间债券指数走势 注:财富指数和净价指数均为中债-银行间债券指数。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一级市场 (一)债券发行量大幅增长 2014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10.39万亿元,同比增长26.15%,增幅较上年高15.25个百分点。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1发行规模为4.82万亿元,同比增长45.48%,占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总规模的46.37%(见表1)。 表1 2014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托管和交易情况 发行量 (亿元)同比增长 (%)托管量 (亿元)同比增长 (%)交易量(1) (亿元)同比增长 (%)换手率 (%)同比增减 (个百分点) 国债14207.5 7.3 88796.6 9.9 57725.60 3.4 65.0 -4.1 地方政府债4000.0 14.3 11606.4 35.0 1071.80 -54.3 9.2 -18.0 央行票据0.0 -100.0 4281.7 -22.5 1281.57 -88.0 29.9 -164.3

中国债券市场情况

中国债券市场情况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债券一级市场随着发行规模的日益扩大,经历了一个由计划管理模式向市场调控模式转变的过程,其作为资源配置、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作用日益加强。从发行规模来看,作为准国债性质的央行票据居于主导地位,其次是政府债券,再次是金融债券。 中国债券二级市场形成了“两个类型、四个场所”的结构体系。两个类型是指债券交易市场分为名义上的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场内市场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参与者既有机构也有个人,属于批发和零售混合型的场内市场。场外市场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国债柜台市场,前者的参与者限定为机构,属于场外债券批发市场;后者的参与者限定为个人,属于场外债券零售市场,是场内批发市场的延伸。 上海证券交易所后台的登记托管结算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简称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负责、深圳证券交易所是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负责,银行间市场的登记托管结算是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简称中央国债),国债柜台市场实行二级托管制度,一级托管在中央结算公司,二级托管在商业银行。 跨市场发行的国债和企业债可以在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相互转托管。目前,跨市场转托管的速度为T+1。

图1 我国债券市场框架简图 我国债券发行主体包括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地方政府、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和非金融企业或公司等。 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从债券形式来看,我国发行的国债可分为凭证式国债、无记名(实物)国债、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四种。 央行票据: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之所以叫“中央银行票据”,是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点,中央银行发行的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目的是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商业银行在支付认购央行票据的款项后,其直接结果就是可贷资金量的减少。 地方政府债:指某一国家中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地方政府债券一般用于交通、通讯、住宅、教育、医院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地方性公共设施的建设。地方政府债券一般也是以当地政府的税收能力作为还本付息的担保。地方发债有两种模式,第一种为地方政府直接发债;第二种是中央发行国债,再转贷给地方,也就是中央发国债之后给地方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券又被称为“市政债券”(Municipal Securities)。 政策性金融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又称政策性银行债。是我国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为筹集信贷资金,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人民银行用计划派购的方式,向邮政储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1998年进行了发行机制改革,从1999年开始全面实行市场化招标发行金融债券,使该券种成为我国债券市场中发行规模仅次于国债的券种。近几年,政策性金融债券品种的创新力度很大,为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 特种金融债:特种金融债券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部分金融机构发行的,所筹集的资金专门用于偿还不规范证券回购债务的有价证券。

中国债券市场分析报告(2012年9月份)

中国债券市场分析报告(2012年9月份) 研究发展部 https://www.360docs.net/doc/af17603772.html,

目录 一、债券市场概述 (1) 二、企业债 (2) 三、公司债 (10) 四、中期票据 (16) 五、短期融资券 (19) 六、金融债 (23)

一、债券市场概述 2012年1-9月份,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1,807期债券(不包括国债和央行票据),累计规模45,048.40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的1,056期和33,649.68亿元,分别增长了71.12%和33.87%。从债券品种来看,发行规模最大的仍然是金融债券,共发行160期,募集资金19,366.10亿元,占2012年1-9月已发行债券总规模的42.99%,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32期,累计金额2,171.5亿元,占已发行金融债券的11.21%。而发行程序较为简便的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也比较大,共发行710期,规模达10,600.37亿元,期数和规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56.04%和38.45%,增长趋势非常明显,其中定向债务工具(1年期以下)共发行39期,募集资金440亿元。这期间,中期票据共发行507期,发行规模为8,027.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77.89%和58.56%,增长趋势亦非常明显,其中定向债务工具(1年期以上)共发行93期,发行金额1795.80亿元。另外,公司债券发行122期,募集资金1,570.60亿元,发行期数和规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了117.86%和61.22%;企业债券发行306期,累计规模5,399.03亿元,发行期数和规模同比分别增长了117.02%和242.47%。总体而言,2012年1-9月份各类债券的发行规模均同比大幅度增长,这主要与决策层大力推动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决心密不可分。从市场分布来看,银行间债券市场仍然占主导地位,1-9月份短期融资券和中票票据合计发行18,627.67亿元,二者占总发行规模(剔除金融债券、国债和央行票据)的72.53%。 表1 2012年1-9月份债券市场累计发行情况 债券品种2011年1-9 月发行期数 (期) 2012年1-9 月发行期数 (期) 期数同比 2011年1-9 月发行规模 (亿元) 2012年1-9 月发行规模 (亿元) 规模同比 企业债券141306117.02%1,576.48 5,399.03 242.47%公司债券56122117.86%974.20 1,570.60 61.22%可转换债券92-77.78%413.20 85.00 -79.43%中期票据28550777.89%5,062.70 8,027.30 58.56%短期融资券45571056.04%7,656.50 10,600.37 38.45%金融债券11016045.45%17,966.60 19,366.10 7.79%资料来源:鹏元整理 单就9月份而言,共发行268债券,发行规模5,296.55亿元,和8月份相比,

债券市场分类

债券市场分类 (一)市场格局 中国债券市场按照交易场所结构和托管结构分别形成以下状态: 从交易场所看,中国债券市场可以分为场外交易市场和场内交易市场。其中,场外交易市场主要指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交易市场,场内交易市场指交易所债券交易市场(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从交易量看,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中国债券市场交易的主体场所,在中国债券市场发挥主导作用。 从托管体系看,中央结算公司是中国债券市场的总托管人,直接托管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的债券资产,而中证登公司作为分托管人托管交易所债券市场参与者的债券资产,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二级托管人托管柜台市场参与者的债券资产。 (二)债券分类 中国债券市场的债券分类主要有: 按币种 1.人民币债券 人民币债券占据当前中国债券市场托管量和交易结算量的绝大部分份额,达到总托管量和总交易结算量的99%以上。 2. 外币债券 按债券属性 1. 政府债券 政府债券包括记账式国债、储蓄国债(凭证式)、储蓄国债(电子式)。 国债的发行人为中国财政部,主要品种有记账式国债和储蓄国债。其中,储蓄国债分为传统凭证式国债和电子凭证式国债。通常,人们按照习惯将传统凭证式国债称为“凭证式国债”,而将2006年6月底首发的电子凭证式国债称为“储蓄国

债”。我国发行的大多数凭证式国债是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发行,通过电子方式发行并在中央结算公司托管的截至2006年8月底有两只:04凭证05,04凭证03。 2. 中央银行债 中央银行债,即央行票据,其发行人为中国人民银行,期限从3个月——3年,以1年期以下的短期票据为主。 3. 金融债券 金融债券包括政策性金融债、商业银行债券、特种金融债券、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证券公司债、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 其中,商业银行债,包括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和商业银行普通债。 4. 企业债券 包括中央企业债券和地方企业债券。 5. 短期融资券 短期融资券,是指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发行的短期融资券。 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不属于本类,计入非银行金融债。 6. 资产支持证券 7. 非银行金融债 包括非银行机构金融债券和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 8. 国际机构债 指国际机构在我国境内发行的债券。 9. 可转换债券 10.中期票据 按流通状态 1. 可流通债券 2. 不可流通债券

债券市场体系(基础)

金融小白也能读懂的债券全体系 债券基础部分 1、债券是什么 债券是国家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并且承诺按规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是借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或债券持有人)即债权人。债券参与方包括: ?债券发行人:是资金的借入者。如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机构;?债券投资者:是资金的借出者,是债券的买入方; ?服务机构:承销机构,评级机构等。

2、债券发展历史演变 1950年初,第一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在全国顺利发行,并于1956年兑本付息结束,这是新中国第一只债券。1958年至1980年23年间,由于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等因素,中国政府没有发行任何国债,处于既无内债也无外债的债券市场空白时期。1981年1月16日通过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国债重启。 场外柜台市场为主的阶段(1988-1991) 1986年8月5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批准,沈阳市信托投资公司首先开班了企业债等有价证券的柜台转让业务;同年9月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业务部开办了代理证券买卖业务。

1988年,试点城市从7个扩展到54个,同年,地方性债券交易中心及柜台交易中心形成,成为债券交易的典型场外市场。1990年12月,上证开辟了场内交易市场。 场内市场为主的阶段(1992-2000年) 1993年,债券回购业务在上交所先行,当时有现券、期货和回购交易等,由于场内市场交易灵活,交易量大增。一些区域性交易中心因发生严重的卖空现象和金融欺骗,影响了金融稳定,1995年包括武汉证券交易中心、天津证券交易中心、北京STAQ系统等交易中心全部关闭,债券交易全部集中于证券交易所进行。 1995年“3.27”国债期货风波。1997年银行间市场形成。 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的阶段(2001年至今) 200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大力推动债券市场创新,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产品、交易工具不断增加,交易方式不断改进,债券的发行量、托管量和交易量均占中国债券市场的97%以上,已经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主要阵地。

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与美国比较得出的一些发展趋势的启示

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与美国比较得出的一些发展趋势的启示 作者:李雪寒 内容摘要: 1中国债券市场最新数据及发展现状 2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 3中美两国比较中得到的中国发展未来趋势 1 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最新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并形成了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债券发展特点,总的来说有如下几点: 1.1中国债券市场的组成结构 中国债券市场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开始至今,形成了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基本子市场在内的统一分层的市场体系。其中,银行间市场是债券市场的主体,债券存量和交易量约占全市场90%左右。交易所市场是除银行以外的各类社会投资者,属于集中撮合交易的零售市场,实行净额结算。商业银行柜台市场是银行间市场的延伸,也属于零售市场.如下图所示:

表1: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图资料来源:新浪财经 从发行债券的属性来看,前中国债券的有政府债券、政策性银行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上市公司债、可转换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国际机构债、非银行金融债等。 1.2 我国债券市场的最新发展特征: 1.2.1 债券市场总体发展规模近些年来迅速扩大。 1997年到2011年的十四年间,我国债券市场余额从4781亿元,增加到22.1万亿元,增长了近45倍,年均增速达31.5%,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6%升至47%。其中2011年的信用类债券发行总额就超过2.3万亿元(如下图所示),发行只数也从几只单一国债到仅信用类债券2011年就达到1385只。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我国债券市场排名从世界第20位已提升至世界第4位。

2014年债券市场与债券投资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债券市场与债券投资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41小题.每题1.0分,共41.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李明持有A公司的普通股和优先股,王力持有同一公司的债券。他们从报纸上得知A公司由于管理不当而出现了严重的财务问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李明已停止收到普通股红利时,王力还会继续获得债券的利息 B 李明已停止收到优先股红利时,他仍可以得到普通股的红利 C 如果公司破产,王力收回投资的可能性比李明要大些 D 李明很难将A公司的股票以他买入的价格抛售出去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当公司由于财务问题而必须向投资者作出偿付时,债券、优先股和普通股三者之间的偿付优先顺序是债券、优先股和普通股。公司是否发放红利是由公司董事会决定的,而且不能被保证。 第2题 某贴现债券面值1000元,期限3个月,以10%的贴现率公开发行,则其发行价格为 ( )元。 A 905.45 B 909.09 C 920.2 D 975.00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根据贴现债券发行价格计算公式可得:P =V×(1-d×N)=1000×(1-10%× 90/360)=975.00(元)。

第3题 关于地方政府债券论述正确的是( )。 A 地方政府债券通常可以分为一般债券和普通债券 B 收益债券是指地方政府为缓解资金紧张或解决临时经费不足而发行的债券 C 普通债券是指为筹集资金建设某项具体工程而发行的债券 D 地方政府债券简称“地方债券”,也可以称为“地方公债”或“地方债”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地方政府债券按资金用途和偿还资金来源分类,通常可以分为一般债券(普通债券)和专项债券(收益债券)。前者是指地方政府为缓解资金紧张或解决临时经费不足而发行的债券,后者是指为筹集资金建设某项具体工程而发行的债券。 第4题 某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日期是2008年7月1日,面值是1000元,息票率是12%,市场价格是1170元。每只债券可以转换成30只普通股,每股的交易价格是25元。这只债券的当期收益率是( )。 A 5.83% B 8.78% C 10.26% D 16.58%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当期收益率=年利息收入/市场价格×100%=(12%×1000)/1170×100% =10.26%。 第5题 收益率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代表( )。 A 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与债券的期限之间的关系

2014年债券市场政策

2014年债券市场政策 2014年,从制度建设、基础设施推进、产品创新、投资者丰富等层面,各项政策稳步推出,债券市场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规模继续增长,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量大幅上升,市场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债券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增强。 一、债券市场政策 1月28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建立场外金融衍生产品集中清算机制及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集中清算业务有关事宜的通知》,以促进中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健康规范发展,建立场外金融衍生产品集中清算机制。该通知要求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达成的人民币利率互换等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应按要求进行集中清算,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集中清算服务。 3月,人民银行发布公告[2014]第3号,增加商业银行柜台债券业务品种,由记账式国债扩大至国家开发银行金融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券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等政府支持机构债券,这是商业银行柜台自2002年开展记账式国债交易后首次引入新券种。公告同时取消商业银行承办记账式国债柜台交易审批的行政许可,人民银行对该事项的市场主体准入不设准入条件、不存在实质性约束。并且,公告指出,承办银行可以通过其营业网点、电子银行等渠道向投资者分销债券,与投资者进行债券买卖,并办理债券托管与结算。 4月9日,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银行间债券市场招标发行债券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市场〔2014〕第16号),调整了非金融企业使用招标系统发行债券的门槛要求,为鼓励非金融企业招标发行债券提供了制度支持。该通知放宽了对发行人主体信用等级、发行规模和投标参与人数量的要求,并对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在招标结束后需公开披露和上报人民银行的相关信息做出具体要求。 4月2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企业债券簿记建档发行业务指引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债券市场是指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的总称,也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一个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可以为我国全社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低风险的投资、融资工具;由于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是我国社会经济中所有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准,因此债券市场也同样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成熟、统一的债券市场是构成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 根据债券的运行过程和市场的基本功能,可将债券市场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债券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是发行单位初次出售新债券债券流通市场,又称二级市场,指已发行债券买卖转让的市场;根据市场组织形式债券流通市场可进一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根据债券发行地点的不同债券市场可以划分为国内债券市场和国际债券市场。 中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债券市场作为一个证券市场中非常重要的子市场,起到深化金融结构改革、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进步是突飞猛进的,发行的总额不断增大,市场的交易主体不断的增多,对我国社会资金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现状分析 (1)债券发行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但与股票发行市场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把债券发行市场同股票发行市场相对比就会发

现依然存在一些差距。2009年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股 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就达到94家, 此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来筹集资金,但是其 规模远远大于债券发行市场。 (2)我国债券发行主体进一步多样化,交易债券市场层次丰富,债券品种多样,期限结构日趋合理,债券市场存量明显增加。 (3)二级市场总体持续上涨,交易更加活跃,成交量大幅增长二、存在问题 (1)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太小,品种结构不合理。截止2009年底,,我国债券市场总规模约为16.5万亿,是当年GDP的52%,同期美国债券市场托管量是其GDP的2.44倍。我国债券市场是以政府及金融机构债券为主体的市场,而与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相关的债券较少。 (2)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当前我国企业债券交易平台有两个,一个是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一个是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市场。在我国企业债券只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转让,但是证交所的上市规定又非常严格,且限制条款很多,绝大多数企业债券无法流通和转让。同时这两个债券交易市场相互分割,不能够互通交易,造成企业债券的流通不畅。抑制了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使整个的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3)市场监管效率低,法律法规不健全。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我国对债券市场监管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逐步出台,可以说债券市

美国债券市场简介及与中国债券市场之比较

美国债券市场简介及与中国债券市场之比较 中央国债公司信息部 李婧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为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就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漫长历程来说,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本文主要介绍全世界最发达的债券市场——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及其一、二级市场的特点,希望能为我国债券市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 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美国债券市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债券市场之一。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92年,当时,为了方便美国政府债券的销售和交易,成立了纽约股票交易所。换言之,作为当今全世界交易额最大的股票市场,纽约股票交易所在当年实际上是债券交易所。随着股票发行量和交易量的增加,债券逐渐离开交易所市场。在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债券的销售主要依靠华尔街雇佣的销售员挨家挨户地推销。与此同时,债券的交易转向了场外市场,但交易极其不活跃,因为大多数债券投资者都采取购买并持有的投资策略,其目的在于获得稳定的利息回报。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经济和金融体制变化刺激了债券的交易。两次石油危机造成了很高的通货膨胀率,并导致全球固定汇率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利率不仅发生大幅度的上升(相应的是债券价格大幅度下跌),而且,波动极其剧烈(相应

的是债券价格的剧烈变化),这种状况使得购买债券的风险迅速增加。两次石油危机的另一个间接结果是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这使得大量企业、地方政府开始主要依靠债券市场、而不是银行贷款来获得直接的债务性资金,其结果就是债券发行规模的迅速增长。债券价格风险的上升和发行量的增加从规避风险、提供流动性等两个方面对债券二级市场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此外,美联储执行货币政策也要求有一个较为发达的债券二级市场,以便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现在,债券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和企业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美国的债券市场也成为了汇聚全球资金的重要资本市场。截止到2005年年末,美国债券市场余额已达25.331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股票市值21.22万亿美元的1.2倍。 二、美国债券市场的品种与结构 1、美国政府债券 这种由美国政府(财政部)发放的债券被称为国库券。有三种分类: 美国短期国库券(Treasury Bills)─期限从九十天到一年不等; 美国中期国库券(Treasury Notes)─期限二到十年不等; 美国长期国债(Treasury Bonds)─期限十到三十年不等。 人们普遍认为国库券是最为安全之债券投资,因为有美国政府完全的信用担保。除非天灾人祸,否则到期一定会兑付。债券期限1数据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af17603772.html, 2数据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af17603772.html,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瓶颈和解决对策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瓶颈和解决对策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瓶颈和解决对策摘要: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快速扩张,逐步确立了在我国债券市场中的主板地位,但是在市场结构、制度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制约因素,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和运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对现阶段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瓶颈;对策 一、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一)债券市场主板地位基本确立我国债券市场分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张,其在我国债券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不断扩大1997年底,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托管量仅725亿元,2005年底银行间债券托管量已达到68292亿元,已占全部债券托管量的94%;从二级市场交易量来看,2005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量60133亿元,占我国债券交易总量的%;银行间回购交易量达到156784亿元,占回购交易总量的%(穆怀朋,2006)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逐步确立了其在我国债券市场中的主板地位 540)=540"vspace=5 (二)市场功能逐步显现,兼具投资和流动性管理功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快速扩容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资金运作的平台,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金运作效率从1997年至2005年,商业银行的债券资产总额从万亿元上升到万亿元,形成商业银行庞大的二级储备,商业银行相应逐步减少超额准备金的水平,在提高资金运作收益的同时,显着增强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此外,

中国债券市场分布

一、中国债券市场分布 从下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债券市场的分布情况,由债券一级市场、场外债券市场和债券二级市场组成。下文将分别介绍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构成及运行情况。 (一)一级市场概况 1、一级市场参与者 债券发行市场主要由发行者、认购者和委托承销机构组成。 只要具备发行资格,不管是国家、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还是公司、企业和其他法人,都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来借钱。 认购者就是购买债券的投资者,主要有社会公众团体、企事业法人、证券经营机构、非盈利性机构、外国企事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 委托承销机构就是代发行人办理债券发行和销售业务的中介人,主要有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商业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等等。 2、发行方式 债券的发行方式有公募发行、私募发行和承购包销三种。 下面详细介绍国债的发行。国债发行按是否有金融中介机构参与出售的标准来看,有直接发行与间接发行之分,其中间接发行又包括代销、承购包销、招标发行和拍卖发行四种方式。 直接发行,一般指作为发行体的财政部直接将国债券定向发行给特定的机构投资者,也称定

向私募发行,采取这种推销方式发行的国债数额一般不太大。而作为国家财政部每次国债发行额较大,如美国每星期仅中长期国债就发行100亿美元,我国每次发行的国债至少也达上百亿元人民币,仅靠发行主体直接推销巨额国债有一定难度,因此使用该种发行方式较为少见。 代销方式,指由国债发行体委托代销者代为向社会出售债券,可以充分利用代销者的网点,但因代销者只是按预定的发行条件,于约定日期内代为推销,代销期终止,若有未销出余额,全部退给发行主体,代销者不承担任何风险与责任,因此,代销方式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 (1)不能保证按当时的供求情况形成合理的发行条件; (2)推销效率难尽人意; (3)发行期较长,因为有预约推销期的限制。 所以,代销发行仅适用于证券市场不发达、金融市场秩序不良、机构投资者缺乏承销条件和积极性的情况。 承购包销发行方式,指大宗机构投资者组成承购包销团,按一定条件向财政部承购包销国债,并由其负责在市场上转售,任何未能售出的余额均由承销者包购。这种发行方式的特征是:(1)承购包销的初衷是要求承销者向社会再出售,发行条件的确定,由作为发行体的财政部与承销团达成协议,一切承购手续完成后,国债方能与投资者见面,因而承销者是作为发行主体与投资者间的媒介而存在的;(2)承购包销是用经济手段发行国债的标志,并可用招标方式决定发行条件,是国债发行转向市场化的一种形式。 公开招标发行方式,指作为国债发行体的财政部直接向大宗机构投资者招标,投资者中标认购后,没有再向社会销售的义务,因而中标者即为国债认购者,当然中标者也可以按一定价格向社会再行出售。相对承购包销发行方式,公开招标发行不仅实现了发行者与投资者的直接见面,减少了中间环节,而且使竞争和其他市场机制通过投资者对发行条件的自主选择投标而得以充分体现,有利于形成公平合理的发行条件,也有利于缩短发行期限,提高市场效率,降低发行体的发行成本,是国债发行方式市场化的进一步加深。 拍卖发行方式,指在拍卖市场上,按照例行的经常性的拍卖方式和程序,由发行主体主持,公开向投资者拍卖国债,完全由市场决定国债发行价格与利率。国债的拍卖发行实际是在公开招标发行基础上更加市场化的做法,是国债发行市场高度发展的标志。由于该种发行方式更加科学合理、高效,所以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债发行多采用这种形式。 (二)二级市场概况 根据市场组织形式,债券流通市场又可进一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1、证券交易所 是专门进行证券买卖的场所,如我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证券交易所内买卖债券所形成的市场,就是场内交易市场,这种市场组织形式是债券流通市场的较为规范的形式,交易所作为债券交易的组织者,本身不参加债券的买卖和价格的决定,只是为债券买卖双方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并进行监管。场外交易市场是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市场。

2015 年债券市场统计分析报告

2015年债券市场统计分析报告 中央结算公司研发部 2016年1月4日 联系电话:88170726/0706 联系邮箱:liuhw@https://www.360docs.net/doc/af17603772.html, liuzc@https://www.360docs.net/doc/af17603772.html,

目录 前言 (3) 一、2015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回顾 (4) (一)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明显,欧元区经济复苏进程缓慢 (4) (二)国内经济增速继续放缓,通胀率持续稳于低位 (5) 二、2015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 (9) (一)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后趋稳 (9) (二)债券指数持续上涨,收益率曲线下行 (10) (三)债券市场发行总量增长迅猛 (12) (四)债券市场托管总量持续快速增长 (14) (五)债券担保品应用持续扩展 (17) (六)债券市场交投活跃度大幅提高 (17) 三、2015年债券市场运行特点 (20) (一)债券市场持续创新发展 (20) (二)债券市场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 (24) (三)债券市场双向开放速度进一步加快 (26) (四)债券市场打破刚兑的临界事件增多 (28) (五)债券市场利率中枢不断下移 (29) 四、2016年债券市场发展建议 (33) (一)完善国债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国债金融功能 (33) (二)适度扩大地方债规模,继续有序开展地方债务置换 (34)

(三)进一步鼓励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发展 (35) (四)继续推动金融债券有效发挥作用 (36) (五)增加资产证券化品种,提高资产证券化产品流动性 (36) (六)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完善债市风险管理机制 (37) (七)继续扩大债券市场开放程度 (38) (八)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有效整合 (39)

中国债券市场体系简介

中国债券市场体系简介 1)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债券市场从1981年财政部恢复发行国债开始至今,经历了曲折的探索和发展历程。回顾债券市场发展状况,大致可以分为萌芽、起步、规范整顿、加速发展四个阶段。 2)中国债券市场框架 目前,中国的债券市场形成了交易所(上交所、深交所)市场、银行间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子市场在内的统一分层的市场 体系。 交易所市场是债券交易的场内市场,市场参与者既有机构投资者也有个人投资者,属于批发和零售混合型的市场。 银行间市场作为债券场外市场的主体,参与者限定为各类机构投资者,属于场外批发市场。 商业银行柜台市场是银行间市场的延伸,参与者限定为个人投资者,属于场外零售市场。 3)债券市场参与主体 债券发行主体包括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地方政府、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公司、非金融企业或公司等。 中国所有的投资者都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到债券市场,投资主体包括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等特殊机构、商业银行、信用社、邮储

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含社保基金)、非金融机构等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 中国债券市场基本实现了债券登记、托管、清算和结算集中化的管理,相应的机构包括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清算所。 4)债券市场监管体系 中国的债券市场监管机构主要包括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对债券市场的监管体系可以分为债券发行监管、挂牌交易和信息披露监管、清算结算和托管监管、市场参与主体的监管以及评级机构等相关服务机构的监管等。

债券市场综述与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特点

债券市场综述与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特点 一、债券市场综述 1.概述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或债券持有人)即债权人。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是社会各类经济主体为筹措资金而向债券投资者出具的,并且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债券市场是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是一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个统一、成熟的债券市场可以为全社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低风险的投融资工具;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是社会经济中一切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准,因此债券市场也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可以说,统一、成熟的债券市场构成了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基础。 2.债券市场功能 (1)融资功能 债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具有使资金从资金剩余者流向资金需求者,为资金不足者筹集资金的功能。我国政府和企业先后发行多批债券,为弥补国家财政赤字和国家的许多重点建设项目筹集了大量资金。在“八五”期间,我国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共筹资820亿元,重点支持了三峡工程、上海浦东新区建设、京九铁路、沪宁高速公路、吉林化工、北京地铁、北京西客站等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城市公用设施建设。 (2)资金流动导向功能 效益好的企业发行的债券通常较受投资者欢迎,因而发行时利率低,筹资成本小;相反,效益差的企业发行的债券风险相对较大,受投资者欢迎的程度较低,筹资成本较大。因此,通过债券市场,资金得以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3)宏观调控功能 一国中央银行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部门,主要依靠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和利率等政策工具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其中,公开市场业务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在证券市场上买卖国债等有价证券,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经济过热、需要减少货币供应时,中央银行卖出债券、收回金融机构或公众持有的一部分货币从而抑制经济的过热运行;当经济萧条、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中央银行便买入债券。增加货币的投放。 二、我国债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从以柜台市场为主到以场内市场为主再到以场外市场为主三个阶段。1988 年至1990 年施行的国债柜台交易通过个人摊派的方式来发行,投资主体个人化,交易模式为场外交易。自1990 年交易所成立到1997 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设立,大量的交易通过场内市场进行。交易所方式满足了个人投资者对小额度、标准化、信息公开、风险防范的要求,市场交易量增长。1997年开设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虽然为金融机构搭建了场外交易平台,但由于机构投资者把债券市场错误的定位为资金调剂市场,加之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尚未成熟,对询价交易操作缺乏经验,债券交易仍通过场内市场进行。之后,随着金融

2015年中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事件回顾与展望

中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事件回顾与展望 一、债券市场违约率统计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事件不断暴露。从2012年山东海龙事件的发生,成为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首例发行人主体违约事件,到2014年上海超日事件开启了我国债券市场首次公开、正式的债券违约事件,打破了债券市场零违约的神话,再到2015年保定天威事件掀开了央企违约大幕,我国债券市场已发生了多起违约事件,债券违约正步入常态化。 2012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未出现违约事件,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违约率为零,共有7家发行人发生了主体违约,发行主体违约率为0.44%;2013年,我国债券市场债券违约率依然为零,有5家发行人发生了主体违约,主体违约率为0.21%;2014年,“11超日债”发生利息兑付违约,成为我国首例正式、公开的债券违约事件,债券违约率为0.02%,共有5家发行人主体发生违约,发行人主体违约率为0.17%。此外,2014年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发生5家债券发行人违约事件,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发行人主体违约率为 1.95%。与国际债券市场相比,我国债券市场违约率明显较低,但投资级发行人主体违约率偏高(详见附表1和附表2)。 截至2015年10月,公募市场上已有6只债券确认发生违约,共7家发行人发生主体违约;私募市场上共有6只债券发生违约,共5家发行人发生主体违约(详见表3和表4,债券详细信息见附表)。 表12012年-2014年我国公募市场债券发行人主体违约率统计表

表22014-2015年我国公募市场发生违约的发行人主体信息表 注:最新主体级别为截至2015年10月28日主体级别;年初级别指的是相应发生违约年份年初时的级别。 表32014-2015年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发生违约的发行人主体信息表

我国债券市场体系简介

我国债券市场体系简介 摘要: 1)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债券市场从1981年财政部恢复发行国债开始至今,经历了曲折的探索和发展历程。回顾债券市场发展状况,大致可以分为萌芽、起步、规范整顿、加速发展四个阶段。 2)中国债券市场框架 目前,我国的债券市场形成了交易所(上交所、深交所)市场、银行间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三个子市场在内的统一分层的市场 体系。 交易所市场是债券交易的场内市场,市场参与者既有机构投资者也有个人投资者,属于批发和零售混合型的市场。 银行间市场作为债券场外市场的主体,参与者限定为各类机构投资者,属于场外批发市场。 商业银行柜台市场是银行间市场的延伸,参与者限定为个人投资者,属于场外零售市场。 3)债券市场参与主体 债券发行主体包括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地方政府、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公司、非金融企业或公司等。

我国所有的投资者都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到债券市场,投资主体包括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等特殊机构、商业银行、信用社、邮储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含社保基金)、非金融机构等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 我国债券市场基本实现了债券登记、托管、清算和结算集中化的管理,相应的机构包括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上海清算所。 4)债券市场监管体系 我国的债券市场监管机构主要包括发改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对债券市场的监管体系可以分为债券发行监管、挂牌交易和信息披露监管、清算结算和托管监管、市场参与主体的监管以及评级机构等相关服务机构的监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