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指导书(2011)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软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软膏剂(乳剂型基质)的一般制备方法。

二、实验指导

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量基质均匀混合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常用的软膏基质根据其组成可分为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和水溶性基质三类。

软膏剂主要用于局部疾病的治疗,如抗感染、消毒、止痒、止痛和麻醉等。这些作用要求混合在基质中的药物须以适当的速度和足够的量释放至表皮或经表皮渗入表皮下组织,一般并不期望产生全身性作用。不同类型软膏剂基质的作用特点:(1)油脂性基质主要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制备软膏剂。此类基质涂于皮肤能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对表皮增厚、角化、皲裂有软化保护作用。由于水合作用能引起角质层的肿胀疏松,减低组织的致密性,形成孔隙,增加了药物在角质层的扩散系数,故油脂性基质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但多数情况下,烃类基质中药物释放最差。(2)乳剂型基质不阻止皮肤表面分泌物的分泌和水分蒸发,故其引起的水合作用较油脂性基质弱。但由于乳剂型基质中加有表面活性剂,一般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和穿透,故此类基质特别是型基质中药物的释放和透皮吸收是三类基质中最快的。由于基质中水分的存在,使其增强了润滑性,易于涂布。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用此类基质制备软膏。值得注意的是型基质制成的软膏在应用于分泌物较高的皮肤病、如湿疹时,其吸收的分泌物可重新透入皮肤(反向吸收)而使炎症恶化,故需正确选择适应证。(3)水溶性基质易溶于水,能与渗出液混合且易洗除,能耐高温不易霉败。多数情况下此类基质中药物的释放也较快。但由于其较强的吸水性且没有阻止水分蒸发的作用,故用于皮肤常有刺激感,且久用可引起皮肤脱水干燥感。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用此类基质制备软膏。

制备软膏剂的方法主要有研磨法、熔融法和乳化法,可根据药物与基质的性质选用适宜方法。

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性能影响药物的疗效,可通过测定软膏中药物穿过无屏

障性能的半透膜(玻璃纸)到达接受介质(如水)的速度评定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性能。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一般遵循公式,即药物的累积释放量M与时间t 的平方根成正比,即

1/2

药物的理化性质与基质组成会影响k值大小。

凝胶(如琼脂或明胶)扩散法和微生物法也可用来比较不同基质中药物的释放性能。琼脂扩散法是采用琼脂凝胶为扩散介质,将软膏剂涂在含有指示剂的凝胶表面,放置一定时间后,测定药物与指示剂产生的色层高度来比较药物自基质中释放的速度,运用经验式:

H2

式中,扩散距离(),扩散系数(2),扩散时间(h),以H2对T作图,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其斜率即为D。D值反映了软膏剂释药能力的大小。

微生物法用于抑菌药物软膏,将细菌接种于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在平板上打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孔,填入软膏,经培养后测定孔周围抑菌区大小。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水杨酸、十六醇、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白凡士林、对羟基苯甲酸乙酯、月桂醇硫酸钠、三乙醇胺、甘油、薄荷油、称量纸、蒸馏水。

2、设备与仪器蒸发皿、100烧杯、药勺、药物天平、玻璃棒、恒温水浴锅、移液管(2)、量筒(10和50)、乳钵。

(二)实验部分

1、处方

水杨酸 3.0g

十六醇 3.0g

硬脂酸 6.0g

硬脂酸甘油酯 2.0g

液体石蜡 7.5g

白凡士林 2.5g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0.05g

月桂醇硫酸钠 0.5g

三乙醇胺 0.2g

甘油 3.0g

外用香精适量(1~2滴)

蒸馏水 26.0

2、制法

(1)取油相成分(十六醇、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白凡士林)置于蒸发皿中,置水浴上加热至70-80℃使其熔化。

(2)取水相成分(三乙醇胺、月桂醇硫酸钠、甘油、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置于小烧杯中,加入蒸馏水并置水浴上加热至70-80℃。

(3)在不断搅拌下将水相以细流状加入油相中,在水浴上继续保持恒温并搅拌几分钟,然后在室温下继续搅拌至基质稍冷时加入香精。

(4)取水杨酸置于乳钵中,研细,分次加入制得的基质研匀,即得。

四、思考题

1、所制软膏剂基质属何种类型基质?

2、试分析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三乙醇胺是通过何种方式起作用的?写出反应式。

3、制备型或型乳化剂的最适值范围分别为多少?

4、不同类型软膏剂基质的作用特点是什么?

五、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1)实验目的;(2)实验材料与设备;(3)处方;(4)制备工艺;(5)思考题答案。

实验二栓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栓剂制备的一般过程。

二、实验指导

1、栓剂的定义栓剂系指药物与适量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重量以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剂型。

2、栓剂的基质种类栓剂的基质分为油脂性基质和水溶性基质。

3、栓剂的制备工艺栓剂的制法有冷压法(包括搓捏法)和热熔法二种。其中热熔法最为常用,其制备工艺流程为:

基质→熔化→混合→注模→冷却→削去溢出部分→脱模→质检→包装

药物

为了使栓剂冷却成形后易脱模,模内侧应涂润滑剂,水溶性基质涂油溶性润滑剂(如液体石蜡);油溶性基质涂水溶性润滑剂,如软肥皂、甘油各一份及90%乙醇5份的混合液。

4、置换价不同的栓剂处方用同一模型制得的栓剂容积相同,但其重量则随基质与药物密度的不同而有差别。为了确定基质用量以保证栓剂剂量的准确,常需预测药物的置换价(f)。置换价定义为主药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即

f=药物密度/基质密度

如碘仿的可可豆脂置换价为3.6,即3.6g碘仿与1g可可豆脂所占的容积相当。当基质和药物的密度未知时,可用下式计算:

[()]

式中,W—每粒栓剂中主药的含量;G—每粒纯基质栓剂的重量;M—每粒含药栓剂的重量;()—含药栓中基质的重量;〔G -( )〕—与药物同容积的基质重量。

根据求得的置换价(f),计算出每粒栓剂中应加的基质量(E)为:

( )=

药物重(W),根据f值将W换算为等体积的基质重()

与药物等体积的基质重:G -( )=

每粒栓剂中应加的基质重量:( )=G -

5、置换价测定方法:

(1)首先制备纯基质栓数粒,称重,计算每粒栓剂平均重量为G(g)。

(2)含药栓剂的制备:取某药物与某基质各适量,分别精密称重,照热熔

法制成含药栓剂数粒,称重,计算每粒平均重量为M(g),每粒栓剂中含药量×(),为含药百分量()。

(3)置换价的计算:将上述得到的G、M、W代入f计算公式,即可求得某

药物的某基质(例如油脂性基质脂肪酸甘油酯)的置换价。

(4)每粒栓剂中基质的实际加入量计算:实际制备的栓剂中含药量并不等

于测定f时栓剂中含药量(×),假定每粒栓剂中含药量为W’,可根据公式(’)

计算出每粒栓剂中应加的基质量。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甘油、无水碳酸钠、硬脂酸、蒸馏水、液体石蜡、药勺、玻

璃棒、称量纸。

2、设备与仪器蒸发皿、水浴锅、栓剂模具、药物天平、量筒(10)、电炉。

(二)实验部分

1、甘油栓

【处方】甘油 8.0g

无水碳酸钠 0.2g

硬脂酸 0.8g

蒸馏水 1.0

2、制法:取无水碳酸钠与蒸馏水共置于蒸发皿中搅拌溶解后,加入甘油,

在沸水浴上加热,缓缓加入锉细的硬脂酸,随加随搅拌,反应停止后溶液呈澄明

状,倾入涂有液体石蜡(润滑剂)的栓模中,冷凝,脱模即得。

作用:缓泻药,治疗便秘。

3、注解

(1)2

23→2

2

2

O (皂化反应)

钠肥皂()的刺激性与甘油的较高渗透压增加肠蠕动而呈泻下效果。

(2)优良的甘油栓应为透明而有适宜的硬度,达到此要求的关键是:a、皂化必须完全,否则留有未皂化的硬脂酸,成品透明度及弹性均差,最好在115℃下进行皂化反应,若在水浴上进行,需时在2h或以上,为保证皂化完全,处方中碱的用量比理论值高;b、水分的含量不宜过多,因钠皂在水中呈胶体溶液,水分过多使成品发生浑浊;c、为保证栓剂的适宜硬度,钠皂的含量为每100g 甘油中含9.4—10.4g;d、灌模前先将栓模预热(例如80℃),然后倾入热溶液,使栓剂缓缓冷却,如冷却过快,成品的硬度,弹性和透明度均受影响。

四、思考题

1、常见的油脂性基质和水溶性基质有哪些?

2、栓剂制备什么情况下需计算置换价?

3、为什么栓剂要测定融变时限?

五、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1)实验目的;(2)实验材料与设备;(3)处方;(4)制备工艺;(5)思考题答案。

实验三微囊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制备微囊的复凝聚法的工艺。

2、了解光学显微镜目测法测定微囊粒径的方法。

二、实验指导

1、微囊的定义、特点与囊材微囊系指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囊材)作为囊膜壁壳,将固态或液态药物(囊心物)包裹而成的药库型微型胶囊,其粒径通常在1—250 m范围内。

药物制成微囊后有如下特点:①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或口味;②提高药物的稳定性;③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④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应用与贮存;⑤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⑥可制备控释及缓释制剂;⑦使药物浓集于靶区,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等。

常用的囊材可分3大类:(1)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明胶、阿拉伯胶等);(2)半合成高分子材料(如、、等);(3)合成高分子材料(如、等)。

2、复凝聚工艺制备微囊的原理:利用两种具有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互相交联形成复合囊材,溶解度降低,自溶液中凝聚从而包裹药物成囊。

三、实验内容

(一)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原料药:液体石蜡;囊材:阿拉伯胶、2%明胶溶液;试剂:37%甲醛、蒸馏水、10%醋酸溶液、光学显微镜、温度计、精密试纸(3—5)、碎冰块、5%氢氧化钠溶液、试剂(品红溶液);辅料:滑石粉、干淀粉。

2、设备与仪器:乳钵、移液管(1)、烧杯(200、500、1000各一)、磁力搅拌器、玻璃棒、刻度吸管(1)、布氏漏斗(大号)、抽滤瓶、真空泵、滤纸、恒温干燥箱。

(二)实验部分

1、处方

液体石蜡 0.5

阿拉伯胶 1g

明胶 1g (取2%明胶溶液50)

滑石粉 1g

干淀粉 1g

37%甲醛溶液 2

10%醋酸溶液适量

5%氢氧化钠溶液适量

蒸馏水适量

2、制备工艺

(1)乳化:取阿拉伯胶1g置干燥乳钵中,加液体石蜡0.5,研磨5后,加水2,研磨,制成初乳,逐渐加水48,边加边研磨,将初乳稀释为乳剂(型)。

(2)成囊:上述乳剂转移至200烧杯中,加入2%明胶溶液50,置磁力搅拌器上,搅拌下加热使乳液温度达50—55℃,在不断搅拌下加10%醋酸溶液调值至4—4.1,镜检凝聚囊(应见到完整的圆球形微囊)。

(3)改善囊形:将烧杯自磁力搅拌器上取下,倒入预先准备的300水(水温30℃)中,用玻璃棒搅动并将烧杯浸入常水中,冷却至20℃,再投入冰块使温度降至10℃以下,静置片刻,弃上清夜(保留约100),镜检沉降囊。

(4)固化:湿囊转入小烧杯中,置磁力搅拌器上,加入37%甲醛溶液2,维持10℃以下温度,搅拌0.5—1小时后,再加5%氢氧化钠溶液调值至8—9,继续搅拌0.5小时。镜检固化囊。

(5)制粒、干燥:湿囊滤过,用蒸馏水洗至无甲醛味,并用试剂检查滤液不显色,抽干,加滑石粉1g,混匀,再加干淀粉1g混匀后用20目筛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即得微囊颗粒。根据需要,再制成片剂,胶囊剂等。

3、操作注意事项

(1)所用的水均系纯水,以避免离子干扰复凝聚成囊。

(2)搅拌速率不应太高,应尽量减少泡沫的产生,必要时可加入几滴戊醇或辛醇消泡,可提高收率;交联固化前切勿停止搅拌,以免微囊粘联成团。

(3)加30℃水300的目的时稀释凝聚囊,以改善微囊形态,应搅拌至10℃以下才加入甲醛,有利于改善交联固化效果。

4、附注:载药量=[微囊中含油量()/ 微囊的总重量(g)]×100%

四、思考题

1、复凝聚法工艺制备微囊时,药物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为什么?

2、使用交联剂的目的和条件是什么?用试剂检查时显色的反应是什么?

3、复凝聚法工艺制备微囊的工艺要点是:

(1)成囊体系的值必须达到4—4.1,为什么?

(2)制备凝聚囊时,体系的温度必须控制在明胶溶液的胶凝点以上(50—55℃),为什么?

(3)成囊体系中明胶与阿拉伯胶的浓度应在3%以下,为什么?

五、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1、提交工艺设计报告(内容见设计要求)。

2、(1)实验目的;(2)实验材料与设备;(3)处方;(4)制备工艺;(5)思考题答案。

[附注] 设计要求

1、液体药物固体化及其目的液体药物(特别是具挥发性的药物)被制成普通制剂后,贮存期内易挥发损失,影响制剂的有效性、稳定性。现以液体石蜡为模型药,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液体石蜡微囊,使液体药物固体化,并作合理设计,将其制成口服固体制剂,达到提高药物稳定性的目的。液态油改变成固体粉末尚具有便于配方并兼缓释的作用。

2、设计要求根据已掌握的有关制剂新技术的知识,结合查阅文献,自行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内容包括

(1)工艺设计名称(如:××制剂的制备工艺设计;

(2)工艺设计目的(如:液体药物固体化,便于配方并确保药品的有效性、稳定性等);

(3)工艺设计原理(如:制成微囊:药物被包封于高分子材料形成的囊膜壁壳

内,从而降低药物的挥发);

(4)处方(中间体处方和制剂处方);

(5)制备工艺(中间体制备工艺与制剂的制备工艺);

(6)质量检查与评定:在光学显微镜下考察制得微囊的形态、粒径及其分布(至少500个微囊)

(7)处方设计及制备工艺的优选①中间体处方设计及制备工艺条件优选(本实验制备微囊只选复凝聚法,必要时可说明选择理由);制剂处方设计与优选(主要是筛选辅料的种类与用量)。均可采用正交法或均匀设计法进行优选;②制剂成型工艺研究;

(8)说明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9)写出工艺流程图;

(10)列出参考文献。

实验四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制备工艺。

2、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测方法(片重差异、崩解度、溶出度等)。

3、熟悉片剂的常用辅料与用量。

4、熟悉单冲压片机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指导

1、片剂的含义:片剂是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2、片剂的制备方法片剂的制备方法按制备工艺分类为两大类或四小类:

湿法制粒压片法

制粒压片法

干法制粒压片法

直接粉末(结晶)压片法

直接压片法

半干式颗粒压片法

3、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工艺流程图

主药混合均匀加润湿剂

→粉碎→过筛混合粉碎

辅料(填充剂或吸收剂、崩解剂)或粘合剂

过筛干燥整粒加润滑剂混合

软材湿颗粒干颗粒(测定含量,水分)

(外加崩解剂)

【制备时注意事项】

整个流程中各工序都直接影响片剂质量,因此工艺操作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主药为难溶性药物时,必须有足够的细度,以保证与辅料混匀及溶出度符合要求。

(2)药物量小且与辅料量相差悬殊时,可用等量递加法混合,一般可混合得较均匀,但其含量波动仍较大。也可采用溶剂分散法,即将量小的药物先溶于适宜的溶剂中,再与其他成分混合,往往可混合很均匀且含量波动很小。

(3)颗粒的制造是制片的关键。制软材时要控制粘合剂或润湿剂的用量,使之“握之成团,轻压即散”,握后掌上不粘粉为度。制得的湿颗粒应较完整,可有一部分小颗粒。

(4)制粒时一般大片(0.3—0.5g)选用14—16目筛,小片(0.3g以下)选用18—20目筛。

(5)湿颗粒应尽快干燥,湿度控制在40—60℃。整粒筛目孔径与制粒时相同或略小。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1)原料药:阿司匹林;(2)辅料:淀粉,枸橼酸,滑石粉,蒸馏水;(3)试剂:0.4%溶液,盐酸溶液(234→1000),稀硫酸(硫酸57→1000)

2、仪器与设备单冲压片机、崩解仪、制粒与整粒用筛网(或药典规定的标准筛,16目)、电炉、烧杯、量筒、药物天平、分析天平(万分之一)、溶出仪、量瓶(50)、移液管(1和5)、紫外分光光度计、水浴锅。

(二)实验部分

1、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片剂的制备

2、本实验要求:①掌握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制备工艺;②熟悉稳定性差的药物制备片剂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处方】

阿司匹林 20g

淀粉 2g

枸橼酸适量

10%淀粉浆适量

滑石粉 1g

【制备】

(1)10%淀粉浆的制备:将0.2g枸橼酸溶于约20蒸馏水中,再加入淀粉约2g分散均匀,加热糊化,即得。糊化法有冲浆法和煮浆法。

(2)制颗粒:取处方量阿司匹林与淀粉混合均匀,加适量10%淀粉浆制软材,过16目筛制粒,将湿颗粒于40—60℃干燥,过16目筛整粒,称干颗粒重量,加入颗粒量的5%滑石粉混匀。

(3)压片用φ9冲模压片(每片含阿司匹林0.3g)。

【注解】阿司匹林的稳定性差,主要表现为水解,因此:

(1)处方中加入枸橼酸作为稳定剂,加入淀粉浆中以保证制粒时与药物混合均匀。

(2)尽量避免金属对药物的加速降解,如硬脂酸镁是较好的润滑剂,但镁离子加速对该药物的降解,因此加入滑石粉作为助流剂和润滑剂;该药在湿润状态下遇铁器变为淡红色,因此使用非金属容器,如过筛时宜用尼龙筛网。

(3)加淀粉浆时以温浆为宜,温度太高不利于药物的稳定,太低不易分散均匀。

(4)制粒后迅速干燥,干燥温度不宜过高,以避免药物加速水解。

3、单冲压片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1)单冲压片机的压力、片重、出片的调节方法:单冲压片机有三个调节器:①出片调节器(位于中部)用以调节下冲抬起的高度,使恰与模圈的上缘相平;②片重调节器(位于下部)用以调节下冲下降的深度,借以调节模孔的容积而调节片重;③压力调节器(位于顶部)是调节上冲下降的距离,上冲下降多,上下冲间的距离近,压力大,反之小。

(2)装、拆冲头和冲模的方法及使用单冲压片机:首先装好下冲头→装入模圈和模台→调节出片调节器→装上冲头→调节压力调节器使上冲处在压力较低的部位→小心下降上冲头至适在模圈的模孔内→装加料斗

4、质量检查与评定

(1)片重差异:取20片精密称定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再称定各片的重量。按下式计算片重差异。

单片重—平均片重

片重差异(±%)=×100

平均片重

药典规定,0.3g以下的药片的重量差异限度≤±7.5%;0.3g或0.3g以上者为≤±5%。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过限度的1倍。本片按限度≤±5%评定。

(2)崩解时间:取药片6片,分别置于吊篮的玻璃管中,每管各加1片,吊篮浸入盛有37±1℃水的1000烧杯中,启动崩解仪进行检查,各片均应在15内全部崩解(从片剂浸入水中开始计时)成碎片并全部通过管底筛网。如有1片崩解不完全,按上述方法复试,均应符合规定。

(3)溶出度试验:取本品,照溶出度测定法,以稀盐酸溶液(234→1000)24加水至1000为溶剂,转速为100,依法操作(见教科书P

465

),经30时,取溶液10,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3置50量瓶中,加0.4%溶液5,置水浴中煮沸5,放冷,加稀硫酸2.5,并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以空白混合辅料(按处方比例配制)按同法处理制备的溶液为空白对照,在303的波长处测定

吸收度,按C

7H

6

O

3

的吸收系数(E1%

1

)为265计算,再乘以1.304,计算出每片的

溶出量。限度为标示量的80%,应符合规定。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片剂外观:列表

片重差异:列表

崩解时间(即从片剂浸入水中计时,至片剂全部崩解成碎片并全部通过管底筛网止所经历的时间):列表

溶出度(即30的溶出百分率):列表

结论(分析并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片剂质量的因素)。

将上述结果列表如下:

表1 外观、崩解时间、溶出度的测定结果

表2 片重差异的测定结果

五、思考题

1、试分析阿司匹林处方中各辅料成分的作用,并说明如何正确使用。(从各辅料的用量的多少对片剂成形性、可压性和润滑性的影响及对片剂质量(如崩解、溶出、均匀度、片重差异、裂片、松片、粘冲等)的影响两个方面加以回答,并回答常用量是多少。例如:滑石粉在压片过程中能因机械性震动而与颗粒相分离,

故其作为助流剂的用量过多时,可造成片重差异超限,含量均匀度不合格等。因此其常用量为0.1%—3%,最多不要超过5%。又如淀粉用作稀释剂时,用量一般在干颗粒重20%以上,但单独用作稀释剂时,可压性较差,难以成形,因此常与糖粉、糊精、乳糖等混合使用。)

2、崩解剂加入方法有几种?本例属何种加入法?

3、润滑剂的作用是什么?

4、湿法制颗粒方法有哪几种?

5、各种片剂的制备方法有什么特点?

6、制备阿司匹林片时,如何避免阿司匹林分解?从处方和工艺的角度加以说明。

7、列出片剂溶出度的计算公式,并指出溶出试验方法中“1.304”的来源。

8、片剂的制备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三大要素是什么?为什么?

9、片剂的崩解时限合格,是否其溶出度也合格?为什么?

10、片剂的强度不合格(松片)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方法?

11、片剂的崩解时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方法?

12、产生片剂的重量差异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六、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1)实验目的;(2)实验材料与设备;(3)处方;(4)制备工艺;(5)实验结果列表;(6)结论;(7)思考题答案。

实验五阿司匹林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饱和水溶液制备包合物的工艺。

2、了解计算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的方法。

3、了解包合物形成的验证方法。

二、实验指导

1、包合物的定义、特点与包合材料包合物系指一种分子被包嵌于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形成的结合物。

药物作为客分子经包合后,溶解度增大、稳定性提高、液态药物粉末化,可防止挥发性成分挥发,掩盖药物的气味或味道,调节药物释放速率,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毒副作用。

目前药物制剂中常用的包合材料为环糊精,常用的有α、β、γ3种,它们的空穴内径与物理性质都有较大差别,其中β—的空穴内径为0.7—0.8,20℃水中溶解度为18.5,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在40℃,60℃,80℃,100℃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0 ,80 ,183 ,256。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可方便制备包合物,即用主分子的饱和溶液与客分子相混,再降低温度,客分子进入主分子的空穴中,包合物从水中析出,便于分离。

2、环糊精包合物形成的原理包合物能否形成及其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环糊精和药物的立体结构和二者的极性。药物分子必须同环糊精空穴的形状、大小相适应,有机药物还应符合下列必要条件之一:分子中的原子数大于5;如具有稠环,稠环数应小于5;分子量100—400之间;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10g;熔点低于250℃。无机物大多不宜用环糊精包含。

3、包含物的质量检查及其验证质检项目为包合率及包合物的收率。本实验对包合物的验证采用差示热分析()(或)。

(1)质量检查:

包合率 = 包合物中阿司匹林量( g) / 投入阿司匹林量( g ) ×100%

包合物收率={包合物实际量(g)/[投入环糊精量(g)+ 投入阿司匹林量(g)]}×100%

(2)验证包合物的形成:

差示热分析()或差示扫描量热法()(需分析包合物、混合物、药物、β—环糊精等制成的供试样品)。

三、实验内容

(一)实验材料与设备

1、实验材料原料药:阿司匹林;包合材料:β—环糊精;试剂:无水乙醇、蒸馏水。

2、设备与仪器恒温水浴锅、磁力搅拌器、烧杯(500)、刻度滴管、温度计、布氏漏斗(小号)、抽滤瓶、真空泵、滤纸、药物天平、具塞广口瓶(100)、移液管(1)、吸耳球、玻璃干燥器、变色硅胶、表面皿。

(二)实验部分

1、处方

阿司匹林 1g

β—环糊精 5g

无水乙醇 10

蒸馏水 65

2、制备工艺

(1)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的制备:称取β—环糊精 5g,置100具塞瓶中,加水65,加热溶解,降温至60℃,即得,备用。

(2)阿司匹林乙醇溶液的制备:称取阿司匹林1g,加无水乙醇10溶解,即得,备用。

(3)阿司匹林—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取阿司匹林乙醇溶液,缓慢滴入到60℃的β—饱和水溶液中,待出现浑浊逐渐有白色沉淀析出,不断搅拌2.5小时,待沉淀析出完全,抽滤至干,用无水乙醇5洗涤3次,抽滤,干燥,即得。

(3)将包合物置干燥器中干燥,称重,计算包合物收率。测定包合物中阿司匹林的含量,计算包合率。

3、工艺要点:

(1)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要在60℃保温,否则水溶液不澄明。

(2)包合物制备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60℃±1℃,搅拌时间应充分,否则影响包合物收率。

四、思考题

1、制备包合物的关键是什么?应如何进行控制?

2、本实验为什么选用β—为主分子?它有何特点?

3、除(或)以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于包合物形式的验证?

4、绘制图,说明包合前后与混合物等的峰形与峰温的情况,说明包合物的形成。

五、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1)实验目的;(2)实验材料与设备;(3)处方;(4)制备工艺;(5)实验结果列表;(6)结论;(7)思考题答案。

《药剂学》实验指导

湖北理工学院医学院 《药剂学》 实验指导书 药学系教研室 2010年10月 前言 药剂学实验是一门应用及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是学习药剂学重要的一环。本着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宗旨,使学生通过药剂学实验课进一步掌握主要剂型的理论知识、处方设计原理、制备方法;掌握主要剂型的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考核方法;熟悉不同剂型在体外释药及其速度常数测定;了解常用制剂机械。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试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面向未来,面向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在内容的总体安排上,包括普通剂型的制备,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最后安排了综合训练的设计性实验,以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为了保证达到药剂学试验的预期目的,要求学生必须做到: 一、实验前预习有关实验内容明确目的了解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二、实验时要勤于思考,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与结果,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三、实验中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做到安全操作,杜绝浪费,保证制品质量。 四、实验后做好仪器与环境的清洁,认真写好实验报告。 2010年10月 目录 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4-7实验二混悬剂的制备………………………………………………………8-10实验三乳剂的制

备…………………………………………………………11-14实验四安瓿剂的灌封及注射剂的质量检查………………………………15-17实验五散剂与胶囊剂的制备………………………………………………18-21实验六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22-27实验七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试验……………………………………28-31实验八栓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32-35实验九酊剂与流浸膏的制备………………………………………………36-37实验十滴丸的制备…………………………………………………………38-40实验十一微囊的制备………………………………………………………41-44实验十二设计性实验…………………………………………………………45-46 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目的】 1. 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 掌握溶液型型液体制剂配制的特点、质量检查。 3. 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溶液型液体药剂是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质子小于1nm)分散于溶剂中的真溶液,供内服或外用。溶液型药剂外观均匀、澄明。常用溶媒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及脂肪油等。 溶液型液体制剂分为低分子溶液剂和高分子溶液剂。前者指小分子药物的真溶液,

药剂学实验指导——溶液性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八溶液性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训目的 ●学会溶液性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掌握溶液性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实训器材 药品碘、碘化钾、纯化水、蔗糖、95%乙醇、薄荷油、聚山梨酯80、樟脑。 器材天平、烧杯、三角烧瓶、玻璃表面皿、量筒、量杯、称量纸、滤纸、漏斗、玻璃棒、电炉、投药瓶、瓶签、瓶塞等。 实训指导 溶解法制备溶液剂的工艺流程如下: (一)复方碘口服溶液的制备 1.方法步骤 [处方]碘 5g 碘化钾 10g 纯化水加至 100ml [制法]取碘化钾,加入少量纯化水溶解配成浓溶液,加入碘搅拌使溶,再加入纯化水适量至100ml,即得。 本品可调节甲状腺机能,用于缺碘引起的疾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的辅助治疗。每次0.1~0.5ml, 饭前用水稀释5~10倍后服用,一日3次。 2.注意事项 (1)碘的溶解度在水中为1:2950,加碘化钾可与碘生成易溶于水的络合物,增加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同时使碘稳定不易挥发,并减少其刺激性。 (2)为加快药物溶解,宜将碘化钾加适量纯化水配制成浓溶液,然后加入碘溶解。应特别注意加水量不能过多,一般不超过10ml,以免溶液浓度太低难以助溶。 (3)碘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和挥发性,称取时应用玻璃器皿,不能用称量纸称取,更不能直接置于天平托盘上称重,以防腐蚀天平;称取后不宜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碘溶液应贮存于密闭玻璃塞瓶内,不得直接与木塞、橡皮塞及金属接触。 (4)本品一般不过滤,若需滤过,宜用垂熔玻璃滤器。 (二)单糖浆的制备 1.方法步骤 [处方]蔗糖85g 纯化水加至100ml

[制法]取纯化水约45ml煮沸,加蔗糖搅拌溶解后,继续加热至100℃,趁热保温滤过,自滤器上添加纯化水,使其冷至室温制成100ml,搅匀即得。 本品含蔗糖为85%(g/ml),常用作矫味剂和赋形剂使用。 2.注意事项 (1)制备时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尤其直火加热时),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蔗糖焦化和转化糖过多生成影响质量。但若加热时间太短,达不到灭菌效果。 (2)包装容器洗净后应干热灭菌。趁热灌装后应将容器密塞倒置放冷后,再恢复直立,以防蒸汽冷凝成水珠存于瓶颈使糖浆发酵变质。 (3)本品应密封,在30℃以下避光保存。 (三)薄荷水的制备 1.方法步骤 [处方]薄荷油0.5ml 聚山梨酯80 2ml 纯化水加至1000ml [制法]取薄荷油与聚山梨酯80混匀后,加纯化水适量至全量,搅匀,即得。 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有薄荷清香味,为芳香矫味药与驱风药。 2.注意事项 (1)薄荷油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约为0.05%,故加入适量聚山梨酯80作增溶剂促进其溶解。 (2)本品亦可采用稀释法,用浓薄荷水1份加蒸馏水39份稀释制得。 (四)樟脑醑的制备 1.方法步骤 [处方]樟脑10g 95%乙醇加至100ml [制法]取樟脑溶于约80ml乙醇中,充分溶解后滤过,自滤器上添加乙醇至全量,即得。 本品为局部刺激药,适用于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及未破冻疮等。局部涂搽使用。 2.注意事项 (1)本品遇水易析出结晶,所用器材及包装材料均应清洁干燥。 (2)樟脑与乙醇均为挥发性物质,实验时应注意选择小口容器、尽快操作,制备后应注意密封包装,并置冷处贮藏。

药剂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 液体制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学会溶液性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掌握溶液性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二、实验类型 综合型 三、实验原理及说明 溶液型液体药剂系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溶剂中制成的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常用溶媒有水、乙醇、甘油、丙二醇等。溶液剂通常采用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制备。 属于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等。最常用的是溶液剂和糖浆剂。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溶液,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其浓度为85%(g/ml )或64.7%(g/ml ),不含任何药物,除供制备含药糖浆外,可作为矫味剂、助悬剂等。 在制备溶液型液体药剂时,常需采用一些方法,如成盐、增溶、助溶、潜溶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媒中的溶解度。另外,根据需要还可加入抗氧剂、甜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在制备流程中,一般先加入复合溶媒、助溶剂和稳定剂等附加剂。为了加速溶解进程,可将药物粉碎,通常取溶媒处方量的1/2~3/4搅拌溶解,必要时可加热,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不宜加热。 四、实验仪器 序 号 名 称 主要用途 1 试管 2 天平 称量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溶解法制备溶液剂的工艺流程如下: (一)复方碘口服溶液的制备 1.方法步骤 [处方] 碘 0.5g 碘化钾 1g 药物称量 溶解 包装 质量检查 滤过

纯化水加至10ml [对照] 碘0.25g 纯化水加至10ml [处方制法]取碘化钾,加入少量纯化水溶解配成浓溶液,加入碘搅拌使溶,再加入纯化水适量至10ml,即得。 本品可调节甲状腺机能,用于缺碘引起的疾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的辅助治疗。每次0.1~0.5ml, 饭前用水稀释5~10倍后服用,一日3次。 2.注意事项 (1)碘的溶解度在水中为1:2950,加碘化钾可与碘生成易溶于水的络合物,增加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同时使碘稳定不易挥发,并减少其刺激性。 (2)为加快药物溶解,宜将碘化钾加适量纯化水配制成浓溶液,然后加入碘溶解。应特别注意加水量不能过多,一般不超过10ml,以免溶液浓度太低难以助溶。 (3)碘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和挥发性,称取时应用玻璃器皿,不能用称量纸称取,更不能直接置于天平托盘上称重,以防腐蚀天平;称取后不宜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碘溶液应贮存于密闭玻璃塞瓶内,不得直接与木塞、橡皮塞及金属接触。 (4)本品一般不过滤,若需滤过,宜用垂熔玻璃滤器。 (二)70%医用酒精的配制 1.方法步骤 [处方]无水乙醇70ml 纯化水加至100ml 本品含乙醇为70%,常用作表面消毒。 2.注意事项 (1)制备时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尤其直火加热时),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蔗糖焦化和转化糖过多生成影响质量。但若加热时间太短,达不到灭菌效果。 (2)包装容器洗净后应干热灭菌。趁热灌装后应将容器密塞倒置放冷后,再恢复直立,以防蒸汽冷凝成水珠存于瓶颈使糖浆发酵变质。 (3)本品应密封,在30℃以下避光保存。 (三)樟脑醑的制备 1.方法步骤 [处方]樟脑10g 70%乙醇加至100ml [制法]取樟脑溶于约80ml乙醇中,充分溶解后滤过,自滤器上添加乙醇至全量,

药剂学实验指导

精品课程 药 剂 学 实 验 指 导 湖北中医学院

药剂学实验指导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质量控制、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学科之一。药剂学实验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本实验应用崔福德主编的《药剂学实验》教材,实验学时为64学时,实验指导如下: 实验二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的种类及其概念与特点。 2、掌握各种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其检查方法。 3、了解低分子溶液型、胶体溶液型和高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 常用量。 二、实验原理 (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概念 溶液型液体制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的一种制剂。溶液型液体制剂分类为低分子溶液型、胶体溶液型和高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 1.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是指低分子量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介质(溶剂)中,供内服或外用的真溶液。溶液的分散相小于1nm,均匀澄清。常用溶剂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或混合液、脂肪油等。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糖浆剂等属于溶液型液体制剂。 2.胶体型液体制剂是指某些固体药物以1~100nm大小的质点分散于适宜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制剂。胶体型液体制剂所用的分散介质大多数为水,少数为非水溶剂,如乙醇、丙酮等。本实验中甲酚皂溶液(Ⅰ)是钠肥皂形成胶团使微溶于水的甲酚增溶而制得的稠厚红棕色胶体溶液。 3.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以水为溶剂制备的高分子溶液剂称为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或称胶浆剂。以非水溶剂制备的高分子溶液剂则称为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高分子溶液剂属于热力学稳定系统。 (二)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其中溶解法为最常用。芳香水剂和醑剂等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如以挥发油和化学药物作原料时多采用溶解法和稀释法,以药材作原料时多用水蒸气蒸馏法。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溶液的配制过程基本与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类同,但将药物溶解时,宜采用分次撒布在水面或将药物粘附于已湿润的器壁上,使之迅速地溶胀而胶溶。 根据液体制剂的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可加入一些添加剂,如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防腐剂、矫味剂、着色剂和稳定剂等。 制备过程中各种物料的加入顺序可参考如下次序:一般将潜溶剂、助溶剂、稳定剂等附加剂先加入;固体药物中难溶性的应先加入溶解,易溶药物、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后加入;酊剂特别是含树脂性的药物加到水性混合液中时,速度宜慢,且需随加随搅。为了加速溶解,可将药物研细,以处方溶剂的1/2~3/4量来溶解,必要时可搅拌或加热,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以及遇热反而难溶解的药物则不应加热。原则上固体药物应在另一容器中溶解,以便在必要时加以过滤,避免有异物混入或避免溶液间发生配伍变化。 胶体溶液或高分子溶液处方中有电解质时,常用溶液稀释后加入。如需过滤时,所选用滤材应与胶体溶液或高分子溶液荷电性相适应,最好采用不带电的过滤器,以免发生凝集。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2011)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软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软膏剂(乳剂型基质)的一般制备方法。 二、实验指导 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量基质均匀混合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常用的软膏基质根据其组成可分为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和水溶性基质三类。 软膏剂主要用于局部疾病的治疗,如抗感染、消毒、止痒、止痛和麻醉等。这些作用要求混合在基质中的药物须以适当的速度和足够的量释放至表皮或经表皮渗入表皮下组织,一般并不期望产生全身性作用。不同类型软膏剂基质的作用特点:(1)油脂性基质主要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制备软膏剂。此类基质涂于皮肤能形成封闭性油膜,促进皮肤水合作用,对表皮增厚、角化、皲裂有软化保护作用。由于水合作用能引起角质层的肿胀疏松,减低组织的致密性,形成孔隙,增加了药物在角质层的扩散系数,故油脂性基质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但多数情况下,烃类基质中药物释放最差。(2)乳剂型基质不阻止皮肤表面分泌物的分泌和水分蒸发,故其引起的水合作用较油脂性基质弱。但由于乳剂型基质中加有表面活性剂,一般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和穿透,故此类基质特别是型基质中药物的释放和透皮吸收是三类基质中最快的。由于基质中水分的存在,使其增强了润滑性,易于涂布。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用此类基质制备软膏。值得注意的是型基质制成的软膏在应用于分泌物较高的皮肤病、如湿疹时,其吸收的分泌物可重新透入皮肤(反向吸收)而使炎症恶化,故需正确选择适应证。(3)水溶性基质易溶于水,能与渗出液混合且易洗除,能耐高温不易霉败。多数情况下此类基质中药物的释放也较快。但由于其较强的吸水性且没有阻止水分蒸发的作用,故用于皮肤常有刺激感,且久用可引起皮肤脱水干燥感。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用此类基质制备软膏。 制备软膏剂的方法主要有研磨法、熔融法和乳化法,可根据药物与基质的性质选用适宜方法。 软膏剂中药物的释放性能影响药物的疗效,可通过测定软膏中药物穿过无屏

药剂学实验指导书

药剂学实验指导 药剂学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具有工艺学性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验课占总学时数的二分之一。实验教学以突出药剂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有用性、应用性为原则,把掌握差不多操作、差不多技能放在首位,通过实验应使学生掌握药物配制的差不多操作,会使用常见的衡器、量器及制剂设备,能制备常用的药物制剂,通过实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力工作的能力。 实验内容选编了具有代表性的常用剂型的制备及质量评定、质量检查方法,介绍了药剂学实验中常用仪器和设备的应用。实验内容各地可依照实际情况加以适当调整增删。 实验时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各项: 1.实验前充分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操作要点。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好实验服,预备好实验仪器药品,并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安静,以利实验进行。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特不是称取或量取药品,在拿取、称量、放回时应进行三次认真核对,以免发生差错。称量任何药品,在操作完毕后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凡已取出的药品不能任意倒回原瓶。 4.要以严肃认确实科学态度进行操作,如实验失败时,先要找出失败

的缘故,考虑如何改正,再征询指导老师意见,是否重做。 5.实验中要认真观看,联系所学理论,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写好实验报告。 6.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包括:报损制度、赔偿制度、清洁卫生制度、安全操作规则以及课堂纪律等。 7.要重视制品质量实验成品须按规定检查合格后,再由指导老师验收。 8.注意节约,爱护公物,尽力幸免破损。实验室的药品、器材、用具以及实验成品,一律不准擅自携出室外。 9.实验结束后,须将所用器材洗涤清洁,妥善安放保存。值日生负责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安全检查工作,将水、电、门、窗关好,经指导老师同意后,方得离开实验室。

药剂学1实验讲义2011年

药剂学实验讲义 南开大学药学院 (2011)

目录 实验一混悬剂的制备 (1) 实验二乳剂的制备 (5) 实验三注射剂的制备 (8) 实验四片剂的制备 (12) 实验五软膏剂的制备 (16) 实验六栓剂的制备 (18) 实验七剂型设计 (22)

实验一 混悬剂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混悬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 掌握沉降容积比的概念并熟悉测定方法。 3. 熟悉根据药物的性质选用适宜的稳定剂,用以制备稳定混悬剂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 混悬型液体制剂(简称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0.5μm )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一个优良的混悬剂应具有下列特征:其药物微粒细小,粒径分布范围窄,在液体分散介质中能均匀分散,微粒沉降速度慢,沉降微粒不结块,沉降物再分散性好。 混悬剂的沉降速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可用Stokes 定律表示: η ρρ9)(r 2V 212 g -= 式中V -沉降速度,r-粒子半径,ρ1-粒子密度,ρ2-介质密度,η-混悬剂的粘度,g-重力加速度。 混悬剂微粒的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混悬剂粘度的关系最大。通常用减小微粒半径,并加入助悬剂如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半合成纤维素衍生物等,以增加介质粘度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 混悬剂中微粒分散度高,具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故体系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微粒有聚集的趋势,可加入表面活性剂等用以降低固液之间介面张力,使体系稳定。表面活性剂又可作润湿剂,改善疏水性药物的润湿性。从而克服疏水微粒(质轻)因吸附空气而造成上浮现象。 向混悬液中加入絮凝剂,使微粒的ζ电位降低至一定值,微粒间发生絮凝,形成网状疏松的聚集体。其特点是沉降速度快,沉降物体积大,沉降物易再分散,其物理稳定性好,此种混悬剂称絮凝混悬剂。向混悬剂中加入反絮凝剂,使其ζ电位增大,减少微粒间的聚集,沉降速度慢,沉降物体积小,沉降物结块,不宜再分散,其物理稳定性差,此种混悬剂称反絮凝混悬剂。但这种混悬剂由于微粒小,混悬液流动性好,易于倾倒,是适于在短时间内应用的混悬剂。 混悬剂的配制方法有分散法与凝聚法。 分散法:将固体药物粉碎成微粒,再根据主药性质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加入适宜的稳定剂。亲水性药物先干研至一定细度,再加液研磨(通常一份固体药物,加0.4~0.6份液体为宜);疏水性药物则先用润湿剂或高分子溶液研磨,使药物颗粒润湿,最后加分散介质稀释至总量。 凝聚法:将离子或分子状态的药物借助物理或化学方法凝聚成微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益元散剂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3)了解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和包装法。 二、实验内容 益元散的制备 [处方] 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制法] (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取朱砂5g,除去杂质,用磁铁吸尽铁屑,研细过筛,然后将朱砂粉末倒入乳钵内,加适量水不断研磨,然后稍静置,用皮纸掠去水面的浮沫,再研至极细,用手指沾朱砂,捻之细腻无粗末,在乳钵内注满清水,搅动,使细粉悬浮,上层的混悬液倾入另一容器中,留下的粗末,再研再飞,直至出现不能研细之粗粒(残渣或杂质)时为止,混悬液静置沉降后,去掉清水,沉淀物取出干燥,研细即得。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功能与主治] 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喜饮,小便黄少。 [用法与用量] 调服或煎服。一次2包,一日2次。 [注] (1)益元散混合均匀度的检查,可取益元散少许放在光滑纸一端,将纸折叠压平药粉表面,移置光线适当处观察,表面呈均匀色泽、无斑纹即表示混合均匀,否则重复研磨,亦可用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有闪烁光泽的部分,若有则说明结晶性药物未粉碎完全。 这种肉眼检查带有主观性,而误差较大,限于小量生产。大生产应用含量测定法。方法是从不同部位取样,测定含量比较,可较准确地得知混合物的均匀程度。 (2)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三、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2)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 本实验所需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各一个瓷研钵8个 烧杯(1000ml,400ml)各8个天平 2.药材:滑石粉 1kg,甘草1kg,朱砂250g 实验二蕲蛇药酒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掌握药酒、酊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内容 蕲蛇药酒 [处方]蕲蛇(去头)12g,防风3g,当归6g,红花9g,羌活6g,秦艽6g,香加皮6g,白酒加至1000ml。 [制法]以上七味,蕲蛇粉碎成粗粉,其余防风等六味共研碎成粗粉,与上述粗粉混合均匀,置烧杯中,加入白酒适量,拌匀,浸润0.5小时,使其充分膨胀,装入底部填有脱脂棉的渗漉桶中,层层轻压,装毕后于药面覆盖滤纸一张,并压小瓷片数块,加白酒使高出药面1~2cm,盖上表面皿,浸渍48小时后,以白酒为溶剂,按渗漉法调节流速每分钟1~3ml渗漉,收集渗漉液900ml,加入蔗糖100g,搅拌溶解后,过滤,制成1000ml,即得。 本品含醇量应为44%~50%。 [功能与主治]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用于关节疼痛,四肢麻木。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5~30ml,一日2次。 三.思考题 (1)比较药酒、酊剂的异同点? (2)浸出药剂中哪些剂型需要测定含醇量?

药剂学实验指导

药剂学实验指导 药剂学实验指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档,它是一份为药学学生提供的详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的指南。药剂学实验旨在帮助学生练习制药技能和对药物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巧和分析能力。在药剂学领域,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对于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性至关重要,因此药剂学实验指导也必须非常详细和准确。本文将探讨药剂学实验指导的重要性和一些编写实验指导的建议。 一、药剂学实验指导的重要性 1.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药剂学实验指导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技巧,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操作和掌握实验技能。通过遵循指导书的步骤,学生可以更快地学会如何制药和测试药品的质量,并减少实验中出现的错误。 2.促进药品质量的控制 实验是制药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良好的实验指导可以确保制药人员在制造药品时遵循正确的实验步骤和质量控制方法。如果实验指导不准确或不完整,那么药品可能会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危害患者的健康。 3.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实验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实验技能,还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准确的实验指导书可以减少实验操作时的错误,从而降低实验的失败率。 二、编写药剂学实验指导的建议 1.选择正确的实验步骤和方法 编写药剂学实验指导时,必须确保选择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在选择实验方法和步骤时,必须考虑到药品的特性和制药的操作要求。对于不同的实验,还需要关注实验需要使用的设备和试剂,以确保所有必要的操作都可以在实验中得到彻底的执行。 2.提供详细的实验步骤说明 实验指导书必须提供详细的实验步骤说明,包括使用、操作和控制实验过程所需要的步骤。此外,还需要包括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安全注意事项和预防操作失误的建议。实验必要的信息越多,越能够确保实验成功并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审阅和校正指导书 最后,必须进行审阅和校正药剂学实验指导。请先让至少两位或以上的专业人员审校指导书,以及对整个流程加以更好的规划以及调整。确保所有信息的准确性、流畅性和完整性,并在药剂学教育中密集地使用实验指导书。 药剂学实验指导作为药学教育的必备教材,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正确编写实验指导书将会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效率、技能、负责心和判断力。同时也将为药品制造提供正确的指引,

药学综合实验指导书

药学综合实验指导书 药学实验是药学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性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药学实验的特点,药学综合实验指导书被编写出版,以指导药学专业学生正确地进行各类药学实验。本文将对药学综合实验指导书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一、药学综合实验指导书的主要内容 药学综合实验指导书主要包含药学实验基础知识、药品生产工艺、药理学实验、药物分析实验、药物制剂实验等多个重要的实验内容。其中,药物制剂实验是药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药物的配制、加工、包装等全过程。药学综合实验指导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1、药学实验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药学实验的基本原理、 实验室安全、实验设备使用方法、实验数据处理等基本知识。 2、药品生产工艺:主要介绍药品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料 采购、药品制备、制剂制备、药品包装等。 3、药理学实验:主要包括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作用、药物的剂量、毒副作用等内容。 4、药物分析实验:主要涉及到药物质量评定、药物含量 测定、纯度分析、药物杂质检测等内容。 5、药物制剂实验:包括药物配制、加工和包装等全过 程。

二、药学综合实验指导书的作用 药学综合实验指导书是一本具有指导性、教育性和实践性的教材,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1、规范实验操作:药学综合实验指导书能够对药学实验 操作规范,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药学综合实验指导书中包含大量 实验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配制、加工和包装等技能。 3、加强药物知识学习:药学综合实验指导书涵盖了药学 知识的多个方面,可以加强药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4、培养实验品质:药学综合实验指导书要求学生注意实 验室安全、诚实守信、团队协作等,培养学生的实验品质和职业道德。 三、设计药学综合实验指导书的要点 药学综合实验指导书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为出发点,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药学实验理论、技能、方法和要点,同时符合实践要求。具体设计要点如下: 1、实验内容明确:实验内容应该先确定好,确保能够涵 盖药学实验各个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修改。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 中药药剂学实验是中药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实验之一,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实践性考验。因此,实验指导是中药药剂学实验的主要教学环节之一,是保证学生尽快掌握实验技能并能独立操作的重要渠道。本文将重点探讨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的内容、特点以及实践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予以完善。 一、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的内容 在中药药剂学实验中,指导内容通常涉及实验所需材料及设备的介绍、实验中各种操作和技能的讲解、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实验项目检查、数据分析及实验报告撰写等内容。下面将每个方面一一分析。 1. 实验所需材料及设备的介绍 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是进行实验的基础,因此必须在实验指导中进行详细的介绍。指导老师应该介绍实验所需药材的名称、产地、性味功效等基本性质,以及实验中应使用的仪器、玻璃器皿等设备的名称、作用、特点等。 2. 实验中各种操作和技能的讲解 在实验指导中,学生需要掌握实验中的各种操作和技能,例如药材的研磨、提取、制丸、制剂等操作,以及测定药品质量等技能。指导老师应该提供充分的操作示范和演示,让学生进行反复的观察和练习。

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中药药剂学实验需要进行一些化学反应和药物提取。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安全事项。学生应了解怎样正确使用各种实验设备和药品,如何防止意外事故,减少风险并确保实验成功。 4. 实验项目检查 在实验过程中,指导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定期查阅和检查,以确保学生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实验。同时,指导老师还应该监督学生的实验过程并及时予以指导。 5. 数据分析及实验报告撰写 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都是中药药剂学实验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记录、处理和分析,以及撰写实验报告。指导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记录和处理数据,并帮助学生编写实验报告,检查其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的特点 1. 理论联系实际 中药药剂学实验是有明确的理论基础的,实验指导的主要特点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操作技能重要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重点对学生进行各种操作讲解和技能练习,这是该实验指导的主要特点之一。指导老师应在操作技

药剂及药物分析实验指导

药剂及药物分析实验指导 编写:罗姮 2011年7月

目录 实验一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试验 (1) 实验二茶碱缓释胶囊制备及释放度测定 (5) 实验三混悬剂的制备和质量评价 (8) 实验四脂质体的制备 (11) 实验五微球的制备 (14) 实验六葡萄糖原料中硫酸盐检测法 (16) 实验七复方磺胺嘧啶片的含量测定(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18) 实验八GC法测定药物中有机溶剂的残留量 (21) 实验九安钠咖注射液的含量测定(HPLC) (23)

实验一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试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方法 2.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软膏中药物释放行为,比较不同类型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二、实验指导 软膏剂是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并具有适当稠度的外用半固体制剂。它可以应用于局部,也可以经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基质为软膏赋形剂,占制剂的绝大部分,它对软膏剂的质量及药物疗效的发挥起重要作用。 常用的软膏基质可分为三类:(1)油脂性基质:此类基质包括烃类、类脂及动植物油脂。此类基质除凡士林等个别品种可单独作软膏基质外,大多是混合应用。(2)乳剂型基质:系由半固体或固体油溶性成份,水(水溶性成份)和乳化剂制备而成。(3)水溶性及亲水性基质:水溶性基质是由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水溶性物质所组成。常用的有甘油明胶、淀粉甘、纤维素衍生物及聚乙二醇等。 软膏剂可根据药物与基质的性质用研合法、熔和法和乳化法制备。固体药物可用基质中的适当组分溶解,或先粉碎成细粉与少量基质或液体组分研成糊状,再于其它基质研匀。 药物体外释放有多种测定方法,琼脂扩散法为应用较多的一种。它采用琼脂凝胶(或明胶)为扩散介质将软膏剂涂在含有指示剂的凝胶表面,放置一定时间后,测定药物与指示剂产生的色层高度来比较药物自基质中释放的速度。扩散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可用lockie 等的经验式表示: y2=KX 式中y为扩散距离(mm)、X为扩散时间(h)、K为扩散系数(mm2/h)。药物的理化性质与

药剂学实验指导-长沙医学院

药剂学实验指导 主编:徐雄波 主审:马宁 副主编:唐靖张青松 参编:王建芬王磊方敏肖志勇刘卫平吴柱魏丹丹邱玲玲冷一平高元峰 长沙医学院药学系药剂学教研室

目录 药剂学实验须知 ................................................................................................. - 1 -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 - 4 -实验二胶体溶液剂的制备 ............................................................................. - 10 -实验三混悬剂的制备 .................................................................................... - 15 -实验四乳剂的制备........................................................................................ - 21 -实验五散剂、胶囊剂的制备.......................................................................... - 27 -实验六颗粒剂的制备 .................................................................................... - 36 -实验七滴丸剂的制备 .................................................................................... - 41 -实验八注射剂的制备 .................................................................................... - 46 -实验九软膏剂的制备 .................................................................................... - 54 -实验十滴眼液的制备 .................................................................................... - 61 -实验十一栓剂的制备 .................................................................................... - 66 -实验十二片剂的制备 .................................................................................... - 71 -实验十三片剂薄膜包衣及质量评价............................................................... - 78 -实验十四微型胶囊的制备 ............................................................................... - 81 -附录 ............................................................................................................... - 87 -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 导言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是指导学生训练基本技能的文件,力求以实用、够用为主,突出中药职业技能特色,引入现代实验技术和手段,以达到培养中药领域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的。 本实验指导共编写个实验,既有验证性实验,又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既有常规剂型的制备,如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栓剂、软膏的制备,又有新剂型的制备,如成熟的制剂新技术如包合技术、微囊化技术等。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训练提高的同时,巩固理论知识和科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体现了科学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目录 实验须知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规则 实验一课堂练习 学习查阅《中国药典》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用品及材料 四、查阅内容 四、思考题 实验二处方调配 Ⅰ参观中医院药剂科 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 二、参观学习内容 三、思考题 Ⅱ参观药店(大药房) 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 二、参观学习内容 三、思考题

Ⅲ处方调配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五、思考题 实验三参观中药厂 一、参观学习目的要求 二、参观学习的内容 三、思考题 实验四浸出制剂的制备 Ⅰ酒剂、酊剂与流浸膏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一)抗风湿酒 (二)土槿皮酊 (三)橙皮酊 (四)远志流浸膏 五、含醇制剂含醇量的测定(一)气相色谱法 (二)蒸馏法 六、思考题 Ⅱ糖浆剂、煎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一)单糖浆 (二)鼻渊糖浆 (三)金银花糖浆 (四)益母草膏 五、相对密度测定法 六、思考题 Ⅲ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一)小儿上感合剂 (二)玉屏风口服液 五、思考题 实验五液体药剂的制备 Ⅰ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一)薄荷水 (二)复方碘溶液 (二)复方硼砂溶液 五、思考题 Ⅱ胶体溶液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二、实验指导 三、实验设备器皿、药品与材料 四、实验内容

《药剂学》 实验指导

湖北理工学院医学院《药剂学》 实验指导书 药学系教研室 2010年10月

前言 药剂学实验是一门应用及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是学习药剂学重要的一环。本着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宗旨,使学生通过药剂学实验课进一步掌握主要剂型的理论知识、处方设计原理、制备方法;掌握主要剂型的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考核方法;熟悉不同剂型在体外释药及其速度常数测定;了解常用制剂机械。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试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面向未来,面向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在内容的总体安排上,包括普通剂型的制备,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最后安排了综合训练的设计性实验,以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为了保证达到药剂学试验的预期目的,要求学生必须做到: 一、实验前预习有关实验内容明确目的了解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二、实验时要勤于思考,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与结果,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中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做到安全操作,杜绝浪费,保证制品质量。 四、实验后做好仪器与环境的清洁,认真写好实验报告。 2010年10月

目录 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4-7实验二混悬剂的制备………………………………………………………8-10实验三乳剂的制备…………………………………………………………11-14实验四安瓿剂的灌封及注射剂的质量检查………………………………15-17实验五散剂与胶囊剂的制备………………………………………………18-21实验六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22-27实验七软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试验……………………………………28-31实验八栓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32-35实验九酊剂与流浸膏的制备………………………………………………36-37实验十滴丸的制备…………………………………………………………38-40实验十一微囊的制备………………………………………………………41-44实验十二设计性实验…………………………………………………………45-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