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增长对我国城市规划的作用

精明增长对我国城市规划的作用
精明增长对我国城市规划的作用

“精明增长”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启示

摘要:本文基于精明增长理论的背景,概念内涵的梳理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城市发展的问题,结合精明增长理论,浅谈精明增长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启示作用。

关键字:精明增长,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

近些年,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普遍存在关于城市蔓延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的城市问题,迫切需要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此时,精明增长的相关研究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精明增长不仅为政府管理城市增长提供了明确的原则和目标,同时也勾勒出一幅全新的城市图景"精明增长首先由政府提出,随后便引发学界的广泛热议"政府关于精明增长的观点和实践,与学界对精明增长的研究形成密切的联系,融汇成势不可挡的精明增长热潮"中国也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城市蔓延的困境,研究者们也将精明增长引入了中国,为中国的城市发展及政府对城市增长的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精明增长的背景

二战后,伴随着小汽车的普及和公路的大规模建设,美国率先步入了郊区城市化加速阶段。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后,小汽车交通主导下的郊区化现象极大地加剧了就业问题和居住的低密度扩散,出现了所谓的“城市蔓延”。至此,城市空间增长形态发生转变,由工业化时期市区边缘的高密度蔓延转变为城市郊区低密度扩展[1]。美国经济学家与城市学家安东尼·当斯在其所著的《美国大城市地区最新增长模式》中,将“城市蔓延”表述为“郊区化的特别形式,它包括以极低的人口密度向现有城市化地区的边缘扩展,占用过去从未开发过的土地”。阿尔·萌(R.Moe)进一步把蔓延定义为“低密度地在城镇边缘地区的发展”。最后,布希尔(Burchell)等将“城市蔓延”的诸多解释总结为以下8个方面:低密度的土地开发;空间分离、单一功能的土地利用;“蛙跳式”或零散的扩展形态;带状商业开发;依赖小汽车交通的土地开发;牺牲城市中心的发展进行城市边缘地区的开发;就业岗位的分散;农业用地和开敞空间的消失。学者们将城市蔓延带来的不良影响确定在5个方面:(1) 无节制的土地消耗。(2) 增加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3) 居高不下的公里数。(4) 不佳的土地利用形态。(5) 就业岗位和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匹配以及由此而来的社会问题。因此,针对城市蔓延带来的诸多问题,“精明增长”应运而生。董爽、袁晓勐认为,“精明增长理论是针对美国几十年来的城市蔓延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而做出的切实回应”。

2.精明增长的概念内涵

“精明增长”由美国马里兰州州长格兰邓宁在1997年提出,其初衷是建立一种使州政府能够指导城市开发的手段,并使政府财政支出对城市发展产生正面影响。对于“精明增长”的定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丁市市长认为,“精明增长”试图重塑城市和郊区的发展模式,改善社区、促进经济、保护环境;克林顿政府认为,“精明增长”试图建设更为“可居住的环境”;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将“精明增长”作为其总统竞选纲领,提出了它是“21世纪新的可居住议程”。美国规划协会对精明增长的定义是“:精明增长是旨在促进地方归属感、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开发成本和利益公平分布的社区规划、社区设计、社区开发和社区复兴。通过提供多种交通方式、多种就业、多样住宅,精明增长能够促进近期和远期的生态完整性、提高生活质量”[2]。我国学者梁鹤年认为,“精明增长”就是城乡政府在基础设施开发管理的决策中,以最低的基础设施成本去创造最高的土地开发收益。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应该沿着这些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和上下水管道)对土地进行“最高最好用途”的开发,尤其是达到最高的使用密度[3]。诸大建等将精明增长理论阐释为一种管理城市使之协调成长的新型理论工具,它通过土地使用功能组合,限制城市增长边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保护空地、农田、自然景观和环境保护区,改变交通模式,加强现有城区改造等方式来解决城市蔓延中出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问题。刘海龙认为,“精明”强调“充分考虑土地开发、城市增长以及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需求”,具有“先见性”、“整体性”等特征,“同时承认自然与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一个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框架”[4]。

通过以上定义可以发现,精明增长实质上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其包含的主要元素为:(1)区域规划—跨政府协作;(2)城市社区—混合使用开发;(3)工作、住宅平衡;(4)可支付住宅;(5)城市界限和增长管理;(6)街区复兴—艺术区域;(7)交通导向发展;(8)新城市主义,传统街区发展,场所感;(9)可持续发展,智能交通系统;(10)LUTAQ (土地使用—交通—空气质量相连接)等方面[5]。总的来说,“精明增长”把时间、注意力和资源放在恢复市区与老近郊的活力和社区感;新的“精明增长”以“城”为本位,以公共交通和步行为导向,混合住房、商业和商店各用途,保留空地及环境设施。

3.我国城市发展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进入一个大发展阶段,建设速度惊人,城市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受以往狭隘政绩观以及重量不重质发展思路的影响,使得城市规划建设过程出现了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城市发展中“重新区、轻旧区”现象严重。城市政府的发展重点在新城区、开发区上,对旧城改造缺乏热情和耐心。在城市规划中也表现为“规划为了拿用地指标,凡总体

规划必有新区的现象”。同时,在新区开发时,由于缺乏增长管理,新区规模往往以需定供,缺乏有效控制,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旧区更新时,则崇尚“柯布西耶”式的推倒重建,缺乏社会文化方面的研究,导致城市文脉的割断。

(2)区域统筹不够,地方竞争导致资源浪费。在地方要政绩的观念指导下,区域规划对资源的调控措施乏力,区域统筹力度不够,造成相同功能的开发区、工业区市市都有,产生区域恶性竞争,导致资源浪费。

(3)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导向作用有待加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小汽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进入中国百姓家庭,特别是大中城市,随之带来的交通堵塞、环境恶化、城市郊区化等问题已不能小视。而解决小汽车交通问题的TOD的发展模式虽然在我国规划界广为流传,但是实际应用还有限,具体的应用机制研究还有待加强。

综上列举的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精明增长主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很多相

通之处,立足于我国实际,吸收精明增长的理论精髓,对推动我国城市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精明增长在我国的实证研究

我国学者刘洪彪、甘辉以重庆市为例,在阐述规划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范围、意义和背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讨了重庆市城市规划过程中以城市精明增长为指导原则,合理高效利用

地下空间的条件、方法和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6];

李王鸣、潘蓉在分析了浙江省城镇发展的背景、条件和发展阶段后,针对空间利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应借鉴“精明增长”的基本内容和实践特点,走集约型城镇空间增长模式的道路[7];张娟、李江风论述了目前国内外讨论比较多的“精明增长”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内涵,对我国城市空间扩展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从美国城市

蔓延的前车之鉴中得到教训,在城市发展策略和技术手法上用“精明增长”的理念指导我国城市发展的具体实践[8];付海英、郝晋珉、安萍莉等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基于平衡发展和保护关系的城市精明增长理念,构建了城市发展偏好模型和耕地损耗模型,判别了泰安市“精明”的空间拓展方向,并分析了城市不同发展方向的景观格局,探讨了平衡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

的规划方法[9];杨小雄、黄小兰借鉴美国“精明增长”的理论,构建了广西沿海城市增长的宏观战略,对当前广西沿海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提出了广西沿海城市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和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广西沿海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实现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共同繁荣与可持续发展[10];黄慧明基于“精明增长”的各种策略及美国成功的案例分析,探讨了中国大城市蔓延问题、城市边界管理、紧凑型发展模式与土地混合

使用、多交通方式组合等问题,提出了在中国应用“精明增长”的一些思考———将美国“精明增长”应用到中国就必须考虑中国特有的工业化、城市化背景,美国用近30年时间找到了使自己城市更精明的方法,希冀中国的时间应该短些[11]。

5.精明增长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启示

5.1 立足长远,体现概念规划的指导性作用

概念规划是城市与区域规划的一种类型,尤其注重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方向、空间总体结构、城市功能定位等重大问题,涉及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城市与区域规划。它更不受现实条件的约束,而比较倾向于勾勒在最佳状态下能达到的理想蓝图。它强调思路的创新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所以在概念规划设计中要立足长远,针对我国目前城市发展存在的“城市蔓延”问题从宏观层面上加以重视,在概念规划中以精明增长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编制城市概念规划,加强创新性,更好的体现概念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指导作用。

5.2 进一步加强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能力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因此,为更好地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我国规划界应该借鉴精明增长关于区域协调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重点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规模的控制,准确把握城市发展方向,提高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操性,在规划内容方面进一步强调城乡并重和人地协调,合理控制城市增长边界,为解决我国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提供更有效的方案。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目标。

5.3 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目前在我国规划管理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控制性详细规划与美国的区划(zoning)和细分区划(subvision)有很多类似之处,所以从精明增长理念出发,理解美国区划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对照中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规划各项指标进行调整,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在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主要控制指标主要是从规范、控制土地开发的角度进行设计的,主要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退红等相关指标,对各个地块的均衡用力的控制极易导致美国式的蔓延发展。因此,借鉴精明增长理论,在城市设计和经济分析基础上,加强对公共空间和公共利益保护方面的内容,重点控制公共空间

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放松对市场调节的经营性用地的用地性质兼容性的控制,对提高土地的混合利用程度,创造丰富的城市社会,防止千篇一律的城市蔓延景观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 马强,徐循初.“精明增长”策略与我国的城市空间扩展.城市规划汇刊,2004(3):16-22.

[2] Enid Arvidson的讲义文稿[Z].

[3] 梁鹤年.精明增长.城市规划,2005(10):65-69.

[4] 刘海龙.从无序蔓延到精明增长.城市问题,2005(3):67-72.

[5] [美]奥利弗?吉勒姆.无边的城市——论战城市蔓延[M].叶齐茂,倪晓晖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67.

[6] 刘洪彪,甘辉.创建“精明城市”:合理利用地下空间———以重庆市为例.城市问

题,2006(9):46-50.

[7] 李王鸣,潘蓉.精明增长对浙江省城镇空间发展的启示.经济地理,2006(2):230-232.

[8] 张娟,李江风.美国“精明增长”对我国城市空间扩展的启示.城市管理与科

技,2006(5):203-206.

[9] 付海英,郝晋珉,安萍莉,刘瑞.基于精明增长的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分析———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资源科学,2007(1):63-68.

[10] 杨小雄,黄小兰.基于精明增长的广西沿海城市整合与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发

展,2007(5):63-65.

[11] 黄慧明.美国“精明增长”的策略、案例及在中国应用的思考.现代城市究,2007(5):19-28.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2021智慧城市规划试卷70分

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2021智慧城市规划试卷70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智慧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需要通过完善的服务体制和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作为支撑。 A.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B.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 C.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D.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2.实现城市居民在“吃、住、行、游、购、娱、健”各个方面,都能够做到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使用任何设备或方式获得其所需的各种社会服务,是智慧社区建设的()。A.近期目标 B.远期目标 C.根本目标 D.终极目标 用户答案:[D] 得分:6.00 3.()的出现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感知和控制提供全面支持,并应用于智慧的各个领域。 A.泛在网络 B.云计算 C.物联网 D.大数据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4.从技术实现上,智慧社区包括五个层次和两大保障体系。其中两大保障体系包括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保障和()。 A.信息共享保障 B.信息智能保障 C.信息安全保障 D.信息多样化保障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5.()的出现为大数据应用提供了平台与支撑,对异构、多维和海量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方法、模型预测和可视化分析,最终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用户可用信息。A.泛在网络 B.云计算 C.物联网 D.大数据 用户答案:[C] 得分: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5道题】 1.过于强调信息通信技术易于导致()。

A.商业利益主导城市发展 B.城市发展缓慢 C.经济可持续问题的恶化 D.社会可持续问题的恶化 E.城市两极分化 用户答案:[ADE] 得分:8.00 2.与以往的“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相比,“智慧城市”具有以下特点()。 A.更加提倡人文与和谐 B.更加聚焦民生与服务 C.更加鼓励创新与发展 D.更加关注共享与协同 E.更加强调认知与关联 用户答案:[BCD] 得分:8.00 3.相对于传统社区,智慧社区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其关键特性是(),而智慧社区因其组织管理更为先进合理更加具备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更具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A.智能感知 B.可持续发展 C.和谐社区 D.主动服务 E.信息技术 用户答案:[AE] 得分:0.00 4.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信息技术也成为继农业、工业生产力之后的新兴生产力,并迅猛发展,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 A.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B.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C.不断创新信息技术 D.促进信息交流 E.知识共享 用户答案:[AD] 得分:2.00 5.智慧城市是以()为目标,整个城市具有较为完善的行为意识和调控能力,具有空天地多平台协同能力。 A.发展更科学 B.社会更和谐 C.管理更高效 D.交通更便利 E.生活更美好? 用户答案:[ABCE] 得分:8.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3道题】

浅谈城市规划的意义与原则

浅谈城市规划的意义与原则 1城市规划的意义 1.1城市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的基本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 2城市规划前言 2.1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做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内外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2.2城市规划又叫都市计划或都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和实体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其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 3城市规划编制总体原则 3.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4城市规划遵循原则 4.1简介 4.2城市规划的原则有五项,包括:整合原则,经济原则,安全原则,美学原则和社会原则。城市规划的原则是正确处理城市与国家、地区、其他城市的关系、城市建设与国家建设的关系、城市建设的内部关系等的指导思想。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遵循和坚持以下原则: 5整合原则 5.1城市规划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的整合原则。 5.2、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计发程序同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城市规划的意义

城市规划是代表国家意志的政府行为,是政府通过确定城市未来发展目标,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步骤和行动纲领,以及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资源的配置,来引导和控制未来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城市规划的作用体现在下列三个层次: 1.城市规划是国家对城市建设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城市规划是国家控制、维持和发展城市的重要手段。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宏观调控作用体现在:①保障必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基本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需求;②在“市场失灵”情况下规范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保证土地利用效率的前提下,实现社会公平;③保证土地在社会总体利益下进行分配、利用和开发;④以政府干预的方式保证土地利用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2.城市规划是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 从本质上讲,城市规划是一种政策表述,表明政府对特定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在未来时段所要采取的行动,具有对社会团体与公众开发建设导向的功能。城市规划通过政策引导和信息传输,帮助城市各部门在面对未来发展决策时,克服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损害,提高决策的质量。城市规划可以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规划决策相互协调并统一到与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相一致的方向上来。 3.城市规划形成了城市未来的空间架构 城市规划的主要对象是城市的空间系统,尤其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形态化的和作为这种表象载体的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城市规划以城市土地利用配置为核心,建立起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结构。城市规划限定了城市中各项未来建设的空间区位和建设强度,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担当了监督者的角色,使各类建设活动都成为实现既定目标的实施环节。城市未来发展空间架构的实现过程,就是在预设的价值判断下来制约空间未来演变的过程。

数字城市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展望

数字城市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展望 1 数字城市的产生背景与基本概念 1.1数字城市的产生背景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题为“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演讲中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并指出数字地球是一种能嵌入巨量地理信息,对我们的星球所做的多分辨率、三维的描述之后,各国政府和科技界迅速作出积极反应,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于1999年11月底在我国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会上指出:中国将力争在数字地球建设中实现跨越式发展,表明我国政府和科技界对数字地球的高度重视与关注,经过两年的研究和讨论,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们对数字地球的概念、支撑技术应用前景以及优先发展的应用领域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和阐述,与此同时科学家们还提了数字中国、数字北京及数字海南等概念,这些概念在全球、国家及区域三个层次上概括了数字地球的作用,在数字地球的背景下城市问题的专家提出了数字城市概念。 1.2数字城市的含义 数字城市的概念,正如数字地球概念一样,目前尚无公认的严格定义,实际上,数字城市指的是信息化的城市,是真实城市(物质城市及其社会政治经济特征综合体)的虚拟对照体,数字城市的核心是真实城市及其时空变化在虚拟三维空间的数字化重视与认识,数字城市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延伸与发展,其技术基础是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数字城市的内容包括城市设施的数字化、城市网络化、城市智能化和可视化等主要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城市还会被赋予不同的新的内涵.数字城市是一种通俗说法用数字化手段处理城市问题是数字城市概念的本质. 1.3数宇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城市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体.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居环境复杂.国民经济产值80%以上集中在城市.发达国家8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城市同时.诸如农业人口不断向城市集结使得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与膨胀.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科技企业带来的失业.工业、汽车尾气噪音生活垃圾影响城市环境、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影响城市交通等诸多城市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城市发展.这些城市问题.不能仅仅依靠领导意志、专家个人经验对局部或单一问题进行调整解决.未来的城市发展.必须从城市的整体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全面考虑.城市现代化智能化.需要构建数字城市.对城市问题的现状作出全面、准确的估计与分析对未来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目前计算科学、空间信息科学、城市科学,地球科学、系统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发展,已经为构建数字城市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数字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2构建数字城市的核心支撑技术 2.1遥感技术 航天航空遥感具有信息丰富、影像直观现实性好及更新速度快等特点根据遥感信息可以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建立地面数字高程模型.自动识别地面目标及其性质等.它们将是数字城市的几何空间信息和部分属性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手段. 目前航天遥感影像的长线阵CCD成像扫描仪可达到1~2m的空间分辨率.使我们可以看到城市中的建筑道路上的车辆等.成像光谱仪的光谱细分可达到5~6nm水平.能自动程度较

自然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自然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Nature factor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city planning 作者:…… 摘要::影响城市规划的因素有许多,文章认为自然因素应该更多的在城市规划中起到主导作用。本文阐述了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的构成、科学内涵、自然环境、自然因素的保护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及生态学原理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城市规划应该更多的反映社会和民众的呼声,而不应成为行政和金钱的奴隶。许多国家已经将自然环境、自然因素的保护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Abstract: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ity planning have many, the article thinks that the nature factor shoulds be more to rises in city planning predominant function. This text expatiated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mposing, science content, natural environment, nature factor of the concept, city planning of the city planning to influence and ecology principles of the city planning in the application in the city planning.

The city planning should reflect the society morely with the civil noise of shouting, but shouldn't become the administration with the peculiarly slave. Many nations have modernized the protection conduct and actions city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nature factor to level with the civilization degree of a measures the standard. 关键词:城市;城市规划;自然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 Key words:City;City planning;The influenc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和影响 城市规划有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城市规划是国家或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载体。在城市规划问题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自然系统对城市道路、城市绿地系统、及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而这些都可归结为城市规划范畴内。

浅谈精明增长理论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浅谈精明增长理论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摘要:上世纪中后期,西方发达国家饱受城市蔓延所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的困扰,如今城市蔓延问题在我 国也愈发严重。笔者通过剖析西方“精明增长”理论对城市蔓延作用的控制手段,分析“精明增长”理论 给我国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启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精明增长规划城市蔓延控制 0 引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大城市的发展遭受着严峻的考验,首先,城市蔓延带来了土地的大量浪费,造成了城市边界模糊等一系列城市问题;其次私有住宅的数量急剧上升,传统的城市规划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变化。针对欧洲和美国的大城市的城市扩张和土地资源的大规模消耗,以及市民过度依赖私家车出行所导致的严重环境污染,西方学者提出了“精明增长”的概念。“精明增长”的规划理论在上世纪末逐渐取代旧的规划思想成为了一种新的思潮,并在此后美国的大城市的规划中作为指导思想之一,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城市、特大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开始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高速增加,最为明显的表现是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空间增长过程中“摊大饼式”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城市发展更多的依赖城市用地的增长速度而不是其利用率的增加。当国内的各大城市均有更快更好发展城市的诉求切都面临着快速城镇化和产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巨大需求时,精明增长理论便为城市规划者提供了一条合理而有效的解决思路。 1 精明增长 1.1精明增长理论的背景 精明增长理论于而是世界九十年代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这是由于当时城市持续扩张蔓延引起的公共空间丧失、道路拥挤严重,环境急剧恶化、土地以及各项自然资源贫乏等一系列城市问题,美国的规划学者们和政府都希望通过建立新的规划和管理细则,来达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 其理念的提出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济需求。城市无节制的蔓延使得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加大,政府财政难以支撑;第二,空间与环境需求。私家车的推广和公路网的形成使得郊区化快速蔓延并侵占城市的公共开敞空间,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第三,社会交往需求。城市蔓延式扩张带来的城市郊区化使郊区大型购物中心逐渐成为商业和娱乐中心,邻里交往活动减少,社区认知度降低。 1.2精明增长的内涵 虽然近年来精明增长的理念被公众所理解和接受,但是精明增长理论的定义在学术界尚

城市规划原理简答题

名词解释: 1.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 1、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 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此外,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习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和决策取舍的参照依据。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3、居住用地选择要考虑那些方面? 居住区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这些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物质条件,避免选择易受洪水、地震灾害、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在丘陵地区,宜选择向阳、通风的坡面。在可能情况下,尽量接近水面和风景优美的环境。 (2)居住用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就业区、商业中心等功能地域相结合,协调相互关系,以减少居住一工作、居住一消费的出行距离与时间。 (3)居住用地的选择要十分注重用地自身及用地周边的环境污染影响,在接近工业区时,要选择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并按环保等法规规定的间隔设必要的防护距离,为营造卫生、安宁的居住生活空间提供环境保证。 (4)居住用地选择应有适宜的规模与用地形状,便于合理地组织居住生活和

城市规划的地位与作用

城市规划的地位与作用 城市规划简介与烟台市规划 摘要: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城市规划是引导和控制城市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手段,是落实国家宏观城乡发展战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证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合理利用和城市各项建设合理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及国家经济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管理的依据。 关键词: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烟台市域规划 正文: 城市规划既是为了保障城市社会的安全、卫生、公平和效率,也是为国家经济、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工作,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各级政府正确认识城市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城市规划工作。 1978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是城市各项建设工程设计和管理的依据”。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城市政府应该集中力量做好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1996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指出:“城市建设和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关系重大。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合理发展,建设和管理城市的重要依据和手段”,要求各地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调控作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1999年,温家宝在全国城乡规划工作会议上所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城乡规划和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乡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广泛领域。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管理城市和乡村建设的重要依据。提高规划工作的水平,把我国的城市和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好,对于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规划工作的重要地位:“城乡规划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的重要工作”。这些文件和讲话精神,既表明了建国以来尤其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党和国家对城市规划的重视,也反映了城市规划工作在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龙头”地位逐步得到确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论从世界各国,还是从我国建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情况来看,城市规划均被作为重要的政府职能。从一定意义上说,城市规划体现了政府指导和管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导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以其高度的综合性、战略性、政策性和实施管理手段,在优化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城市布局、协调各项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有效提供公共服务、整合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从而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维护城市整体和公共利益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 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1、从城市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合理、有序的配置城市空间资源;2、通过空间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确保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

论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论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引言:数字城市是运用信息共享的理念,依托大规模存储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将城市按一定规则进行数字化重建,并利用建立的系统整体研究和解决城市的各种问题。它包括了城市各要素的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网络化的全部过程,数字城市是城市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1数字城市的内涵 1.1数字城市的主要内涵 数字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高度综合了城市科学与信息科学,按地理坐标将海量的、多分辨率的、三维的动态数据进行集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 虚拟等技术来对城市进行三维描述。数字城市是指将包括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人文、经济等有关的城市信息利用空间信息构筑虚拟平台,以数字形式获取并加载上去,通过建立现势性强的、完善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及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有效集成和共建共享城市地理信息资源,提升地理信息综合服务能力并形成多级互动,为提高政府决策水平、社会公益服务水平及应急管理能力提供在线地理信息服务。 1.2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数字城市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信息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的必然要求,数字城市建设通过转变测绘服务方式,实现政府及各部门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有效提升测绘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加快数字城市建设对于构建国土资源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临朐县为例,虽然全县地理信息资源不断增多,质量和精度不断提高,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只掌握在少数专业部门里,形成了条块分割、部门所有,不能互联互通的管理模式。标准规范不统一,跟不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严重影响了地理空间信息的广泛应用及政府的决策能力,基础地理信息的支撑和服务优势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建设数字城市,运用地理信息对城市进行分析、规划、监测、评估,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2数字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数字城市建设主要包括数据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运行支撑体系建设和应用示范项目建设。 2.1数据体系建设 2.1.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与专业基础数据库建设采集、更新、整合城市多尺度、多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并建立数据库,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整合国土、旅游、交通、电力、自

浅谈城市规划的作用与意义

浅谈城市规划的作用与意义 摘要:城市规划是指城市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的根本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管理;意义;作用 前言:城市作为复杂综合体,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各个领域,为了使各方面协调发展,就必须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城市规划是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建设城市的基本依据,是综合发挥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和手段。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取决于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并以之为依据,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和规划,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

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必要性也更加突出。 一、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形势很好,城市正处于一系列激烈的社会经济变革之中,面对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针对当前城市规划中出现的新趋势,凸显出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面临着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挑战。 1、面临的挑战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延伸”。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控制的方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建设也逐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转

数字城市建设构架

数字城市建设构架 数字城市建设构架

2011年3月17日 目录 第1章概述 (3) 1.1 数字城市介绍 (3) 1.2 数字城市的宗旨 (4) 1.3 数字城市的价值 (6) 1.3.1 一般性城市目标 (6) 1.3.2 数字城市的技术价值 (7) 第2章数字城市设计 (9) 2.1 概述 (9) 2.2 数字城市架构 (11) 2.3 数字化交通 (13) 2.4 数字化公用事业 (16) 2.5 水资源管理数字化 (18) 2.6 数字化建筑 (19) 2.7 数字化城市安防系统 (22) 2.8 数字化城市指挥中心 (23) 第3章数字城市建设的意义 (26)

第1章概述 1.1数字城市介绍 城市正面临众多挑战,这些挑战威胁着城市的长期可持续性。这些挑战可能影响城市的经济、商业和居民,涵盖诸如交通、水资源、能源、通信在内的核心基础设施。城市必须全面解决这些挑战,才能建设并维护一个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本方案关注了城市面临的各种问题。在本文件中,我们对城市和数字城市定义如下: 城市 城市是指一起生活工作的个体集合,他们相信集体联合的产出大于个人产出的简单相加。城市一般有卫生、公用事业、土地使用、住房、安全、交通等先进的系统。这种近距离关系极大促进了人与商业之间的互动,使参与其中的双方获益。 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属于城市的一种,可以平衡社会、商业和环境需求,同时优化可用资源。本方案阐述的城市使命就是要提供各种流程、系统和产品,促进城市发展和可持续性,为其居民、经济以及城市赖以生存的生态大环境带来利益。通过应用信息技术(IT)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城市基础设施,改善生活质量和经济福利,我公司正是通过这个方面对数字城市进行定义。下表指出了建设数字城市的关键城市组件及其结果。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借鉴美国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

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借鉴美国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2005年10月11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付海英,朱德举,石英,刘瑞 一、美国城市精明增长 (一)产生背景 近半个世纪以来,城市向郊区蔓延已逐步成为美国城市主要发展模式。据统计,1970-1990年二十年间,全美最大的100个城市的城区面积增幅为69.6%,而人口仅增加41.7%,同期人均占用建设用地增速23.5%,部分城市即使是人口呈负增长的情况下,城区面积仍大幅度增加。据美国农业部估计1992-1997年5年间,城市扩张侵占农地518.0万公顷,其中耕地214.5万公顷,照此速度发展到2100年,到时将严重威胁美国的粮食出口以及现有膳食结构的维持。同时城市蔓延还带来了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面对城市蔓延带来的上述问题,社会各界开始反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采用怎样的行动及法规引导城市发展?城市究竟该以怎样的方式、在什么地方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规划协会(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于1994年提出了城市精明增长计划(smart growth project),发动了新形势下的土地规划改革工作,并于2002年出版了《精明增长的城市规划立法指南》;1996年,美国规划协会(APA)、环境保护局(EPA)、美国农田信托(AFT)等32家组织联合建立了精明增长网站(Smart growth network),开始了精明增长活动的全面研究;1997年,马里兰州提出了以“城市精明增长区法案(Smart Growth Areas Act)”等五项法案组成的精明增长创新活动,旨在通过政府财政支出控制城市蔓延并促进中心城市的经济复兴。之后,精明增长作为一种城市发展模式,逐步在全国发展起来,并得到公众的认可。

浅谈精明增长理论对于城市交通问题的启示

浅谈精明增长理论对于城市交通问题的启示 摘要:在现代城市进入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中出现的各种交通问题逐渐增多,成为了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城市健康良好发展为目标的精明增长理论对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文章通过论述城市交通问题的出现症结和精明增长理论中的相关问题,初步阐述了精明增长理论对于城市交通问题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交通问题精明增长可持续多目标方案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总量提升和城市建设热潮的持续升温,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成为促进和制约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优秀完善的交通体系,对于完善城市功能、疏通商品流通、促进城市土里开发与利用、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反之,则会在很大程度上阻滞经济的发展,浪费公共资源,加重社会矛盾和社会分化,造成城市发展的局部紊乱和无序。 现代社会,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商品流通频繁、各种新兴行业和运输新门类产业层出不穷,这在客观条件上增加了城市与乡村的交通需求,提高了对交通标准的要求,此外,由于在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加之城市开发的不合理因素,使得现有的有限的交通资源不能满足当前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交通资源浪费严重。城市是交通功能体现最为明显的区域,现今各种交通问题的在城市这个巨大系统中的具体表现就是,道路网规划水平低,道路资源浪费或者不能满足需求,交通拥挤,通行效率低,汽车尾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行。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过于关注道路交通建设本身,而忽略了城市交通自身也是城市巨系统中的一环,系统性缺失是城市交通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我们把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比做人体的骨架,那么城市的土地利用就是组成人体的实实在在的内容,也只有在这种语境下,我们才可以认为城市交通是组成城市的主要脉络,也只有在这种语境下,城市的交通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和解决。在微观层面上,城市交通的问题可以归结为自身系统的丰富性不足,把所有矛盾的焦点放在解决车行交通的方面,而忽略了其他交通方式的提升对于整个交通的作用,后果是我们的道路虽然越来越宽,却依然没有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反而将这种问题在局部扩大化,于是我们继续把道路越修越宽,从而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中。要解决现阶段城市的各种交通问题,最需要转变的是我们看待交通问题的角度和解决交通问题的思路。 精明增长理论 精明增长理论最初由戈尔在1998年布克林斯的演讲中提出,即“21世纪可居住社区”的行动纲领。两年之后,美国规划协会联合60多家公共团体组成了“美国精明增长联盟”,至此,精明增长理论作为一种成型理论,开始运用于城

数字城市与空间句法_一种数字化规划设计途径_杨滔

数字城市与空间句法:一种数字化 规划设计途径
□ 杨 滔
[ 摘 要] 在数字城市出现的过程中,城市规划开始向数字化转型,甚至与数字城市的某些发展融为一体。空间句法强调整 体性的空间模式,可用于理解城市现象和规划过程中所蕴含的涌现概念,为数字城市和数字化规划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重视空间概念在数字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之间的体验和理解,定量地模拟并研究物质化的空间形态的构建;研究各种网络 结构( 包括虚拟和真实网络结构) 之中的非对称性、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相互转化过程;提供一种数字化的直观平台,推动 各方理性讨论、评估,并形成可行的方案。 [ 关键词] 数字城市;空间句法;涌现;数字化规划设计 [文章编号]1006-0022(2012)04-0024-06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Digital City And Space Syntax: A Digital Planning Approach/Yang Tao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is transferring towards digital management with digital city development. Space syntax stresses holistic spatial model, and can be used to understand city phenomenon and concepts in the planning process. It provides a new understanding for digital city and planning: it emphasizes space concept in virtual and actual world; it simulates and studies physical space creation; it studies dissymmetry, relationship between wholeness and components, and their transformation in different network structures; it offers a digital platform for discussion, evaluation, and boosts formation of feasible proposals. [Key words] Digital city, Space syntax, Emergence, Digital planning
1 数字城市与数字化的城市规划
1.1 数字城市的动态发展 20 世纪末,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信息和通讯技术 及地理信息系统等快速发展,比特城市(City of B i t s ) 、数字城市( D i g i t a l C i t y ) 、虚拟城市 (Virtual City)、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 聪明城市(Smart City)、信息城市(Information City)等各种新概念和新名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这些新概念彼此相近,却又各不相同。其中,数字城市 是以虚拟的场所支持个人、团体、机构等进行各种虚拟 的活动,为了彼此交流、模拟现实、交易、控制、互动、 扩张甚至犯罪等。因此,它具有社会、经济、政治、文 化等意义,并强化、削弱或者补充了真实的日常生活 。
[1]
覆盖全球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小到个人的“人机互动” 界面;另一方面,数字城市提供了各种“虚拟”的服务 和管理,可以取代、改善并影响“非虚拟”的服务和管 理,核心是产业和生活方式的创新。首先, “机器设施” 的建造将直接改变城市的物质形态。例如,很多学者将 互联网类比为河流、街道网、电网、污水网等,这些都 是历史上决定城市选址和布局的关键因素;甚至有学者 预言真实城市的消失①[3] 。其次, “虚拟”的服务和管理 最直接地影响人们交流互动的方式,从而影响每个人和 组织的决策,然后直接作用于“非虚拟”的生活。例如, 部分学者指出“虚拟”的金融交易等将强化并决定“世 界城市”的地位和发展[4] ;是否能够获得“虚拟”服 务和信息将会导致社会的分化,一部分穷人无法获得, 从而被困在自己的社区中,而另外一部分人能够随时 随地获得,从而不受地域的约束,将随意选择工作和 生活地点[5]。不过,这些都还没有定论,将随着数字城 市的发展而出现更激烈的争论。
不过,数字城市的概念仍然在发展之中 。一方面,
[2]
数字城市依靠“机器设施”和软件平台支撑,需要信息 通信、人体工程及大脑认知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大到
[ 作者简介] 杨 滔,伦敦大学学院、空间句法公司研究员。
24

精明增长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新思路

精明增长: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新思路 2012年11月06日08:43 来源:《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作者:汪瑞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27 摘要: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空间扩展的后备资源,却受到城市空间肆意侵占、生态景观破坏、耕地迅速锐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重困扰,“精明增长”理念为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了一种可供探讨的新方向。从“精明增长”的产生背景出发,分析了“精明增长”的基本内涵,阐述了目前“精明增长”在城市发展实践中可供借鉴的基本模式和实现措施。应该说,“精明增长”中设置城市增长边界、TOD发展模式、废弃地再利用等观点,增强了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精明增长,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新思路 城市——城市边缘区——农村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城市边缘区既是城市扩张用地的供给源,也是农村发展中建设用地的首选区域。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城市空间扩展虽不可避免,但城市边缘区盲目外延扩张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诸多外部性和内部性不经济后果已不容忽视。因此,必须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精明增长”理论倡导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限制城市扩张、保护城市及周围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主张,为我国面积广阔的城市边缘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新思路。 一、“精明增长” (一)“精明增长”提出背景 “精明增长(smart growth)”又被翻译为“理性增长”,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针对“城市蔓延”问题而提出,并在欧洲可米尔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郊区化水平迅速提高,郊区人口在总人口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80年代后,美国郊区化的情况愈演愈烈:除人口外,新的工厂区、办公园区也迁往郊区,使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张,土地资源浪费严重,这种无限制低密度的城市空间扩展模式被称为“城市蔓延”,由此产生出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紧凑、集中、高效的“精明增长”应运而生[1]。 (二)“精明增长”基本内涵 作为应对城市蔓延的产物,“精明增长”是一项涵盖了多个层面的城市发展综合策略,将城市发展融入到区域整体生态体系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目标中。精明增长并没有确切的定义,不同组织有其各自不同的理解:1997年马里兰州州长格兰邓宁提出“精明增长”是想建立一种州政府引导城市开发的模式,且政府的财政开支对城市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长认为“精明增长”可以重塑城市和郊区的发展模式,改善社区,促进经济,保护环境[2];农田保护者认为“精明增长”是一种终止城市向外扩张和侵占农田的保证。刘海龙认为“精明”强调“充分考虑土地开发、城市增长以及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需求”,“同时承认自然与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一个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框架”[3];梁鹤年则认为“精明增长”就是城乡政府在基础设施和开发管理的决定中,以最低的基础设施成本去创造最高的土地开发收益[4]。综合而言,“精明增长”是一种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发展模式。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城市性质:在中国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根据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确定它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城市用地评价: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资金,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所做的评价。 3. 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指的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4.卫星城:一些半独立的城镇,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厂、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简答题: 1、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人口职业的转变.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地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 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比较集中成片的、密度高的居住形状,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 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 2、论述可持续发展概念、意义且具体说明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影响子孙后代他们自己的需求能力的发展。 意义:三者关系: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经济、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涉及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 具体来说,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注重和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大社会环保意识,防治污染于产生污染的源头,解决污染于经济发展之中。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来促 进可持续发展,达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要求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城态发展不能背离环境的承载能力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结构和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建一个保障公平、自由、教育、人权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度,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此外,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习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和决策取舍的参照依据。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3、居住用地选择要考虑那些方面?居住区用地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 选择自然环境优良的地区,这些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物质条件,避免选择易受洪水、地震灾害、滑坡、沼泽、风口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在丘陵地区,宜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