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志》英文版发布

《中国植物志》英文版发布

5部bbc史诗级纪录片不可不看

5部BBC 史诗级纪录片,不可不看! 从小伴随你长大的节目有哪些呢?《人与自然》?《动 物世界》?每次母上大人不让看电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在学习知识!”这话绝对没!毛!病!我 们确实在学知识。自从生命中有了小U,我们升级成了在英 语中学知识!今天小U 为大家准备了 5 部BBC 史诗级纪录片!涨姿势又学英语,U粉儿们接着读下去吧?《人类星球》 Human Planet Human Planet is an 8-part British television documentary series. 《人类星球》是一部英国电视纪录片系列,分为8 个部分。It describes the human speci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natural world by showing the remarkable ways humans have adapted to life in every environment on Earth. 它描述了人类物种及其与自然世界的 关系,展示了人类在地球的各种环境中,适应生活的非凡方 式。豆瓣评分9.8 部极其特别的自然纪录片,说是讲地球,其实是在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人类;但说是讲人类的纪录片,它又是以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等要素为载体来讲述。视点新颖,内容丰富,把自然和人文结合得天衣无缝。 IMDb 评分9.8 Like all life forms, humanity partially adapts to type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yet also tends to change them. 像所有 的生命形式一样,人类部分地适应不同类型的自然环境,但也倾向 于改变它们。Each episode examines how life differs for men and nature in some type of environment, from Arctic to desert and jungle, from coasts to mountains. 每一集都考察了在不同类型的环境中,从北极到沙漠到丛林、从海 岸到山脉,人们的生活是如何的不同。《人类星球》 生命》Life Life is a British nature documentary series created and produced by the BBC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Open University. 《生命》是由英国广播公司与开放大学联合 创作和制作的英国自然纪录片系列。The series takes a global view of the specialized strategies and extreme behavior that living things have developed in order to survive; what Charles Darwin termed 'the struggle for existence'. 该系列以一种全球性的观点来看待那些为了生存而发展的特殊策略和极端行 为。查尔斯?达尔文称之为“为生存而斗争”。豆瓣评分9.7 人类看完足以无地自容的片子,哪怕只是地穴里一只微不足道的小 虫子,每天也在上演生存的史诗。为了吃饭,为了繁衍,为了活下去,无数精彩甚至悲壮的生物行为,在这个生生不息的地球上无限 地演绎下去,地球也因此而不朽。 IMDb 评分9.1 David Attenborough's legendary BBC crew explains and shows wildlife all over pl anet earth in 10 epi sodes. 大卫?爱登堡的传奇BBC 制作团队,在10 集的时间内解释和说明了全世界的野生动物。The first is an overview of the challenges facing life, the others are dedicated to hunting, the deep sea and various major evolutionary groups of creatures: plants, primates and other large sections of other vertebrates and invertebrates. 此片首先是概述了生活面临的挑战,其它则致力于 狩猎,深海和各种主要进化群体的生物:植物,灵长类动物和大量 其他的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生命》

《中国植物志》植物中文正名的订正和读音的统一

《中国植物志》植物中文正名的订正和读音的统一 引言 共80卷126册的《中国植物志》(以下简称《植物志》),历时35年,终于在2004年10月全部出版完成。它是迄今为止是目前世界上篇幅最大的植物志,也是关于中国维管束植物的最为完整的志书。 《植物志》给中国的3万多种维管束植物都赋予了中文名,这对于中国的科技术语研究来说,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植物志》所收载植物的中文正名(区别于中文别名,以下简称“别名”)可以看成是目前最好的植物中文名称的规范,迄今还没有另一套植物中文名系统的合理性能够超过《植物志》的系统。 不过,也应指出,由于编纂时间较长,参与人员较多,《植物志》中的植物中文名正名还存在少数问题,可以分为三类:(1)个别类群重名;(2)种下等级命名法不统一;(3)部分名称有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异体字和别字。为了方便科研人员和社会各届人士使用《植物志》,为了方便《植物志》的数字化,特别是为了促进植物中文名的规范化、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订正。同时,基于同样的要求,《植物志》中的植物中文名正名的读音也有必要统一,建立规范。 笔者一直对《植物志》植物中文正名的整理工作抱有兴趣。在帮助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网络中心建设数据库的过程中,有幸得以利用他们录入的《植物志》植物名录数据库,对这项工作进行初步尝试。本文就是这些初步工作的总结。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植物中文正名的拟名权,最终应归于各个类群的分类学研究者,这是植物分类学界普遍赞同的做法;同时,保持植物中文正名的稳定性,也是植物中文名拟定的最高原则之一。因此,笔者在下文中所做的植物中文正名的订正,属于一种“消极性”订正,即仅在某一名称存在上述三类问题中的某一类或某几类、非订正不可时,才进行订正,否则就不做任何更动,即使这一名称在别的方面仍存在不妥之处。例如,茄科植物Solanum tuberosum的最通用的中文名是“马铃薯”,但《植物志》茄科作者基于其他考虑,选用了“阳芋”作为这一植物的中文正名,虽然笔者觉得不尽合理,但“阳芋”这一名称本身并不存在重名、异体字或别字的问题,所以笔者未做任何订正。又如“义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b97092273.html,/)上一位网友向笔者指出,中药“防己”的“己”字本作“巳”,巳在此指蛇,“防巳”是指该药可以做蛇药,写成“防己”则不通;但笔者基于上述原因,也未对这一名称做修改。 以下如不另加说明,凡称“植物中文名”,均指《植物志》的植物中文正名。由于科、属、种是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以下简称ICBN)规定的分类群的主要等级,同时也限于笔者精力,下文仅对《植物志》中科、属、种(含种下等级)的中文正名做了订正和读音的统一,而暂未涉及其他等级如族、组、系等的中文正名。 一、改重名 分类的内在要求之一,是使各个类群名称不相重复,即一个名称只能对应一个类群(但反过来则不一定成立,一个类群也可能对应多个名称),以使类群名称能够真正成为类群的标识,不致引起混乱。ICBN制订了十分严格的规则,以保证类群的学名不相重复,但中文名作为类群的“俗名”,因为没有类似的严格规则的限制,其中一名多物的现象是很普遍的。若要避免引起混乱,便于应用,就必须对“一名多物”进行彻底的整理清除。 因为在编纂时特别注意到了这点,《植物志》中的重名现象是很少的,即使是种和原种

最新中国新年bbc观后感英文版

中国新年bbc观后感英文版 《中国春节》是英国广播公司(BBC)2015年12月拍摄的三集纪录片,用镜头聚焦“亿万中国人同时迁徙的壮观。下文是小编为你精心编辑整理的中国新年bbc观后感英文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内容,请点击相关栏目查看,谢谢! 中国新年bbc观后感英文版1 The biggest feature of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the world’s largest event lies in its close observation of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The program adopts the way of “live broadcast”. After the recording of the day is completed, the broadcast content is edited and polished, and the broadcast is delayed for a few days. Due to the short time interval between shooting and broadcasting, the audience can get the vivid feeling of watching the live broadcast, which almost makes the British audience and the Chinese audience spend the Spring Festival of the monkey year at the same time. After the broadcast of the documentary, it aroused the

BBC纪录片《中国新年》笔记精华

2016 is the Year of the Monkey and Kate goes in search of the extremely rare Snub-Nosed Monkeys of Yunnan. She goes on a 'poo hunt', looking for monkey faeces to test for their health. Jing experiences the spectacular showers of sparks from ancient fireworks made from liquid metal by Mr. Xue, the last practitioner of this dying craft - his only protection is a sheepskin coat and straw hat. Ant finds out how an entire ice city is made from just frozen river water, sculpted to make full-sized buildings that are illuminated beautifully at night. 2016年是猴年,凯特来到云南寻找稀少的狮鼻猴。她进行了一场“便便搜索之旅”,寻找到猴子的排泄物并检验他们是否健康。Jing观看了一场由薛先生用液态金属制作的绚烂烟火,这样的做法非常古老。薛先生是这一即将失传技艺的最后传人,期间他仅有的保护措施就是一件羊皮外套和一顶草帽。安特则探索了整个冰城是如何从整条冰冻的河建造而来,在灯光的照射下,整座冰城在夜间熠熠生辉。Meanwhile, the Hairy Bikers, Dave and Si, join the largest motorbike flotilla on earth, as thousands of migrant workers in Guangzhou province head for home as New Year approaches. It’s an extraordinary scene as workers from the city go back to their home villages, often for the only time in a year. The Bikers join the volunteers helping the motorcyclists as they head carefully back home on bikes loaded high with people and presents. 同时,毛毛骑手戴维和Si加入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摩托迁徙大队,春节将近之时,成千上万的民工从广州省骑摩托车回家过节。多么壮观的场面,众多工人从城市骑车回到农村,一年中他们只有在春节才回家。戴维和Si加入了志愿者团队,去帮助这些一心想骑车回家的摩托骑手们,他们的摩托车上坐着很多人,载满礼物. 第一集重点笔记整理 1.词汇篇 春节Chinese New Year=the Spring Festival 中国丰富的文化the richness of Chinese culture 农历lunar calendar 聚集到城市flock to the cities 惨不忍睹的eye-watering 对…爱发牢骚enjoy a good old moan about… 管理这么大的车流量manage this flow of vehicles 保持交通顺畅keep the traffic flowing 春运期间during the New Year rush 全家福have a family portrait 精密的运营require precision organization 入境旅客,接机家属arriving passengers and waiting families 与家人团聚reunite with their families 顽强的意志iron will 摩托车大军motorbike flotilla 巍然直立stand proud in the sky 需要对细节的一丝不苟demand meticulous attention to detail 中国生肖Chinese zodiac 犯太岁offend the God of Taisui 少数民族ethnic minority 2.句型篇 中国食物丰富和多样绝世无双。Chinese food is as rich and varied as any on earth. 使用的是中国本土生长的食材。Use a host of ingredients grown right across the vast nation. 在春节时,千百万人会涌出城市前往他们位于全国各地的家乡。 At Chinese New Year, millions floods out of the city and head to their home towns across China. 在整个中国,春节期间会有惊人的五千四百万次航空旅行。 Across China, a staggering 54 million trips are by air during the festival. 红帽子的工作深受乘客欢迎。Red Caps truly got their work cut out for them. 它将哈尔滨升级为本地区的工商业中心。 It transformed this city into the beating heart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in this region.

英国BBC 《中国新年》

英国BBC 《中国新年》 无论是“欲扬先抑”的《中国创造》, 还是摆脱高级黑路线, 直接一键黑到底的《中国的秘密》, BBC纪录片的中国话题, 总有那么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但是! “昨天的我你爱理不理, 如今的我你高攀不起。” 给力的中国各种实力打脸, 引得全世界都想知道, 这个有品位的暴发户,到底在想啥?于是,BBC坐不住了,发挥“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优良传统, 2016年年初发了一个大招, 推出纪录片《中国新年2016》, 满满正能量画风。 不过说来惭愧,好些传统, 身为中国人的非凡君都不知道(捂脸)。从南到北,从城市到农村, 从冰雪之城到热闹花街,

几位外国主持人春节期间, 随着返乡大潮, 好好体验了一把热闹的中国新年。哈尔冰的冰雪之城, 有极限温度下孕育而出的虔诚,以冰雪塑造长城, 用霓虹灯点开新年的炫彩, 美,在于通透,在于明妍, 在于天地万物之间。新年的钟声按时敲响返乡的人们, 也都开始动身了, 统计之后的35亿次出行, 带着回家心切的震撼。而支撑在这些匆匆的脚步背后的,是繁忙而高效的交通网。还有些职业, 专为春运而生, 比如北京车站的红帽子。(为了工作,两年没回家的小伙)经过了多少次别离, 依旧惮于别离, 经过了多少次重逢, 依旧感怀于重逢。(小侄子长得都快举不动了)中国人好客, 而且越淳朴的地方越好客, 邀请外国人过年, 觥筹交错间,

同一个世界,都是新的一年。欢庆是全国的事, 但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花样, 这也是非凡君最爱中国的一点, 和而不同,当是社会的哲学。查干湖自然少不了渔网, 只是撒下去的, 是数百年的生生不息, 收上来的, 是千万人的勃勃生机。河北蔚县, 这个应该为众人熟知的地点, 记着,如果每年只能开一朵花, 便只能是这老汉手里, 洒向老城墙的铁花。即使春节, 云南金丝猴的保护员也在工作, 他认识保护区的每一只猴子, 每一只都上帝的杰作。如何真正融入中国人的生活呢? 想走捷径的话, 只能和我们共舞一场了。(反正老了都要跳)百年前,鸦片敲开中国的国门, 百年后,辣条攻陷全世界的心门, 说到底,还是中国强。(别傻啦,辣条是老少通吃)春晚上演着最初也是最后的大戏,

《中国植物》植物中文普通名的订正和读音的统一(5)

《中国植物志》植物中文普通名的订正和读音的统一(5) 四、读音的统一 要实现《植物志》的普通名读音的统一(包括普通话读音的统一和方言读音的统一,本文只讨论普通话读音的统一),需要完成以下几步工作:第一,普通名中多音字的整理;第二,单音字的准确定音;第三,白读的审订。 具体说来,多音字的整理显然是普通名读音统一首先要做的工作,它们往往是造成读音混乱的主要原因。知道了普通名中有哪些多音字,在以后的拟名中,就可以有意地回避使用这些字的破读音。而且对于计算机检索来说,如果不将多音字的读音弄清楚,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按音序排列。 在多音字整理完成之后,下一步自然是单音字的准确定音。当然,这里的单音字,指的是在普通名中只有一个读音的字;有的字在整个语言环境中是多音字,但其他的读音并不用于普通名,如中有zhong1、zhong4二读,在一般语境中都很常见,但在普通名中,就只有zhong1这一个读音,这种字也属于这里所说的单音字的范畴。 这两步工作完成之后,普通名的文读读法就得到了统一。普通名的文读读法(一般用普通话读音代表)是它在汉语一切方言中的白读读法(如果存在的话)的基础,有了这个统一的文读读法基础,就可以根据各方言自己的特点,规定某些普通名在各方言中的白读读法。普通话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的,北京方言的白读非常丰富,所以普通话的白读也很丰富,对普通名来说,主要体现在儿化、轻声和部分字音白读这三点上。由于时间精力所限,笔者未能对种的普通名的白读进行审订,下文仅对科属普通名的白读进行了论述。为了行文方便,部分字音白读的问题提前放到“多音字的整理”一段中讨论。 1. 多音字的整理: 经整理,《植物志》的普通名中共有55个多音字(壳、爪、芥这三个字属于普通话的文读和白读的区别),占所使用的全部字数的2.2%。其中属的普通名和种(含种下等级)的普通名中都有的多音字有20个,仅在种(含种下等级)的普通名中出现的多音字有35个,下面分别讨论(均按该字的破读音音序排列):属的普通名和种(含种下等级)的普通名中都有的多音字(举属的普通名以赅该属中种和种下等级的普通名): (1)藨:这是一个很古老的植物名用字,读音一直比较混乱。《说文解字》只记载它的一个意义是指“鹿藿”,这个意义已经不见于《植物志》的普通名了。它还有另外两个意思,一指悬钩子属Rubus(蔷薇科)的一些结多汁、可食的果实的植物,一指藨草属Scirpus(莎草科)植物,则均见于普通名。《现汉》虽然收录了此字,但只记载了一个读音biao1,在这个读音下也只记载了“藨草”这一个义项。因此,“藨

植物物种名录编制和生活型谱调查统计普查法实验报告1

植物物种名录编制和生活型谱调查统计普查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划分植物生活型的方法 2、通过不同地区和不同植被类型植物生活型的分析,进一步认识植物与环境 的关系及划分植物生活型的生态意义 3、了解生活型谱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1.生活型 (life form) : ?生物对外界环境综合适应的外在表现形式。 ?植物生活型是植物对环境特别是对气候的适应而在外貌上的反映。 ?特定环境下不同科属的植物由于趋同进化而具有相同生活型。 ?生活型是植物对生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在同一类生活型中包括在分类系统上地位不同的许多种,只要物种对某一类环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而且在外貌特征上相似,它们就属于同一生活型。 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按植物的越冬休眠芽的位置与适应特征,将高等植物分为五大生活型类群: ①高位芽植物(Ph)。其芽离地面高,完全受气候的影响。在温暖和潮湿地区很多,不需要保护。5个亚型是:大高位芽植物(MG)(植物体超过30米以上的大乔木)、中高位芽植物(MS)(高8~30米的中乔木)、小高位芽植物(M)(高2~8米的小乔木和灌木)、矮高位芽植物(N)(高2米以下的灌木及小灌木)、攀援植物(S)(没有高度限制,在温暖潮湿地区占优势); ②地上芽植物(Ch)。草本或木本植物,芽紧贴地面,冬季被雪覆盖保护,包括北极地区和高山寒冷气候下的植物,温带也有分布; ③地面芽植物(HK)。芽的一半埋在土层顶部或腐殖质层中,地上部分冬季全部死亡。温带多年生草本大多属此类; ④隐芽植物(K)。芽完全埋在土中或水中,以适应寒冷或干旱的气候,冬季地上部分和一部分地下部分死亡。如球茎、块茎、根茎植物; ⑤一年生植物(T)。 植物生活型图解

中国植物学家钱崇澍

中国植物学家钱崇澍 中国植物学家,字雨农,1883年11月11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县,1965年12月28日卒于北京。1904年中秀才后,曾在南洋公学、唐山路矿学校学习,后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10年赴美,先后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自然科学院、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学习;先学农学,后改学植物学,最后攻读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 1916年回国,历任南京甲种农业学校、南京金陵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农业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和复旦大学教授。1927~1935年、1937~1942年间任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研究教授兼植物部主任。1950年后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他是中国现代从事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和地植物学研究的最早的学者之一。 1916~1917年,他在国外发表的两篇论文:《宾州毛茛两个亚洲近缘种》和《钡、锶、铈对水绵属的特殊作用》是中国学者独立完成的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生理学的最早文献。他于1927年发表的《安徽黄山植被区系的初步观察》,则是中国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方面最早的著作之一。在中国,他首先对兰科、荨麻科、豆科、菊科等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

1916年回国后,即深入浙江和江苏南部采集1万多号植物标本,加以整理和研究。30年代初开始对南京钟山的森林和岩石植物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对安徽、四川等省的植物进行了大规模的采集调查,并对中国植被的类型和区划进行过多年的工作。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兰科植物之研究》、《中国槭属的地理分布》、《中国荨麻科之研究》、《中国森林植物志,卷一》、《黄河流域植物的分布概况》、《中国植被类型》、《中国植物志》等。他长期在大学任教,培养和造就了秦仁昌、李继侗、裴鉴、郑万钧、曲仲湘、方文培等学者。 1923年,他曾与邹秉文和胡先□合作,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植物学教科书《高等植物学》。他在中国学术界做了许多组织和领导工作。1922年他曾与胡先□合作,在南京创立了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植物部,建立了标本室、实验室和图书馆,开展调查研究,出版刊物图谱。1933年,在他和胡先□、陈焕镛等植物学家的倡议下组成了中国植物学会。 他于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等职务。

“中国自然标本馆”信息系统

项目组成员与分工 马克平研究员 项目规划与统筹安排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IUCN 理事,DIVERSITAS 中国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IUBS 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北京生态学会理事长。 陈彬博士 项目设计与运行管理 做过植物分类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目前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信息学重点实验室。在国内首倡并推广“数字化地标化”野外调查技术体系,是中国自然标本馆理念倡导者与项目设计者。 陈建平系统分析师 系统设计与开发 软件系统分析师,高级程序员。任职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讲师。主要研究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知识工程,长期从事软件工程工作。负责中国自然标本馆的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工作。 项目背景与发展历程 与人类共同生存于地球上的万千物种为人类提供了各种产品与服务,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认知在这地球上有哪些物种,长 什么样,生活在哪里,怎样变化,需要海量的生物多样性原始调查数据与长期的持续监测,进而形成人类认知、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物 多样性的基础资料。数百年来,人们通过标本采集的方式获得生物多样性的原始信息,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然而对于大部分人 而言,标本采集对自然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干扰与破坏,制作、保存与利用效率较低、成本较高、难度较大,不利于普及。相对于达尔 文时代,现在发达的全球海陆空交通系统让人们可以更容易地到达任意野外位置,调查与采集各种生物多样性实体比较容易;全球定位 系统的发展让人们可以精确地在野外定位与回访;数码摄影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方便的生物多样性信息纪录工具;而互联网与数据库技 术的发展则为基于广泛协作的信息积累、整理与共享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凝聚全人类认知自然多样性的力 量,将地球变成活的博物馆已成为可能。 “中国自然标本馆”自2005年起形成概念框架,2006年10月形成项目计划,2007年4月起开始信息平台建设,进行了许多富 有针对性的创新性设计与开发实现,2008年2月第一版上线,2009年6月第二版上线,至今不断开发新功能。目前实现了生物多样性名 称与分类系统管理、便捷的物种鉴定、野外调查数据的自动化整理整合与编目、个性化的功能聚合与服务等功能体系,在基本的生物多 样性信息服务之余,将致力于为以下工作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持: ? 个人生物多样性数据的整理和组织 ? 野外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编目与变化监测 ? 以生物类群、地理区域或项目团队等为组织特征的生物多样性资料及相关事物管理信息化

中国新年bbc观后感英文版

中国新年bbc观后感英文版1 The biggest feature of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the world's largest event lies in its close observation of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The program adopts the way of "live broadcast". After the recording of the day is completed, the broadcast content is edited and polished, and the broadcast is delayed for a few days. Due to the short time interval between shooting and broadcasting, the audience can get the vivid feeling of watching the live broadcast, which almost makes the British audience and the Chinese audience spend the Spring Festival of the monkey year at the same time. After the broadcast of the documentary, it aroused the resonance of overseas Chinese and foreign audiences. British netizens left a message saying: "I plan to travel to China in the Spring Festival next year and have a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said that "I can't wait to go to China to play.".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in Britain also watched the program and left a message: "I have not been home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for several years. Watching this program makes me more homesick. Finally, I can feel a little bit of the flavor of the new year in Britain." Stephanie Fremaux, Ph.D. professor of media theory at Birmingham City University, said she enjoyed watching this series of programs focusing on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believing that it shared different cultur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made them understand different cultures. "This is also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deeper we understand the world, the more we can transfer and exchange knowledge at a high level." Yang Jiantan, the film's producer, said that in the current era of globalization, interpreting the "China story" is not only the expectation of China, but also the expectation of the whole world. "When China has long been an existence that cannot be ignored, the world is more eager to understand a more real China."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Western hosts in China, the author obser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third party" at the intersectio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This documentary reinterprets the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from a Western perspective. It does not look down on or look up to it. It not only finds the cultural

中国植物志--pdf电子版检索

中国植物志--pdf电子版检索 简体中文繁体中文 ENGLISH 中国植物志简介 PDF 电子版 视频介绍 媒体聚焦 《中国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一部巨著,全书80卷126册,5000多万字。记载了我国301科3408属31142种植物的科学名称、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地理分布、经济用途和物候期等。该书基于全国80余家科研教学单位的312位作者和164位绘图人员80年的工作积累、45年艰辛编撰才得以最终完成…… >>详细介绍 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科名/Family:属名/Genera: 拉丁学名:种中文名: 共查询到 41080 条记录: 您还没有输入条件!科名属名种名Family 拉丁学名卷册页码 忍冬科六道木属六道木Caprifoliaceae Abelia biflora 第72卷125页 忍冬科六道木属醉鱼草状六道 木Caprifoliaceae Abelia buddleioides 第72卷123页 忍冬科六道木属糯米条Caprifoliaceae Abelia chinensis 第72卷117页 忍冬科六道木属南方六道木Caprifoliaceae Abelia dielsii 第72 卷125页 忍冬科六道木属蓪梗花Caprifoliaceae Abelia engleriana 第72 卷121页 忍冬科六道木属细瘦六道木Caprifoliaceae Abelia forrestii 第72 卷119页

忍冬科六道木属二翅六道木Caprifoliaceae Abelia macrotera 第72 卷121页 忍冬科六道木属小叶六道木Caprifoliaceae Abelia parvifolia 第72 卷122页 忍冬科六道木属伞花六道木Caprifoliaceae Abelia umbellata 第72 卷127页 忍冬科双盾木属优美双盾木Caprifoliaceae Dipelta elegans 第72 卷129页 忍冬科双盾木属双盾木Caprifoliaceae Dipelta floribunda 第72 卷128页 忍冬科双盾木属云南双盾木Caprifoliaceae Dipelta yunnanensis 第72卷129页 忍冬科七子花属七子花Caprifoliaceae Heptacodium miconioides 第72卷110页 忍冬科蝟实属蝟实Caprifoliaceae Kolkwitzia amabilis 第72卷114页 忍冬科鬼吹箫属黄花鬼吹 箫Caprifoliaceae Leycesteria crocothyrsos 第72卷139页 棕榈科蒲葵属大果蒲葵Palmae Livistona cochinchinensis 第13(1) 卷27页 忍冬科鬼吹箫属狭萼鬼吹箫Caprifoliaceae Leycesteria formosa var. stenosepala 第72卷136页 忍冬科鬼吹箫属纤细鬼吹箫Caprifoliaceae Leycesteria gracilis 第72卷141页 忍冬科鬼吹箫属华鬼吹箫Caprifoliaceae Leycesteria sinensis 第72卷138页 忍冬科鬼吹箫属绵毛鬼吹箫Caprifoliaceae Leycesteria stipulata 第72卷138页 忍冬科鬼吹箫属西藏鬼吹箫Caprifoliaceae Leycesteria thibetica 第72卷141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价值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及价值 论文摘要: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巨大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提供着人类基本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是难以估计的,估计全球经济有40%是基于生物的产品和工艺方面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归根结底依赖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有生命资源的总汇和未来工农业、医药业发展的基础,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能源、材料等基本需求。同时,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稳定环境具有关键性作用,为全人类带来了难以估价的利益。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人类有可能多方面多层次地持续利用甚至改造这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它的重要的社会经济伦理和文化价值无时不在宗教、艺术、文学、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与支持等方面反映出来。它们在维持气候、保护水源、土壤和维护正常的生态学过程对整个人类做出的贡献更加巨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人类发展地球价值 引言: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20世纪后叶生命科学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就,使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子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很多科学家认为在未来的自然科学中生物科学将成为带头学科,甚至预言本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也越来越多,例如,在美国近年统计48万博士学位获得者中从事生命科学的占51%。在生物科学诸多的分支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生物科学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100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灭绝,很多生物在没有被人类认识以前就消亡了,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悲哀和灾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正文: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在开展自然保护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各个物种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自然保护仅仅着眼于对物种本身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往往也是难于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还需要对物种所在的整个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生物多样

植物志电子书链接

中国植物志1-30卷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全) 河南植物志(全) 北京植物志(全) 黑龙江植物志(1、10卷) 安徽植物志(全) 广东植物志(1-3卷) 福建植物志(全) 甘肃植物志第二卷 广西植物志(1、2卷) 贵州植物志(全) 海南植物志(1-4卷) 内蒙古植物志(1、3、5、6、7卷)山西植物志(1-3卷) 河北植物志(全) 上海植物志(上下册) 江苏植物志(上下册) 浙江植物志(全) 江西植物志 山东植物志(全) 湖北植物志(1、2、4卷) 湖南植物志第二卷 四川植物志(1-16卷) 云南植物志(全) 西藏植物志(全) 宁夏植物志第一卷 新疆植物志第一卷 中国植物志31-55卷 中国植物志56-80卷 皖北资源植物志 北京地区水生植物资料汇编 琅琊山植物志 安徽板桥自然保护区植物与多样性 安徽黄山常用药用植物名录 安徽经济植物志上册 安徽木本植物 百花山植物 北京山地植物和植被保护研究 北京市中草药资源 北京植物名录 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东北木本植物图志 东北草本植物志(1-7、11-12卷)东北苔类植物志

东北藓类植物志 东北植物药图志 东北药用植物志 东北植物野外实习指导 东北植物志 中国东北部种子植物种的分布区类型 泉州植物 青藏高原甘南藏药植物志 广东大型真菌志 深圳植物名录 广西环南县木论喀斯特自然保护区植物名录南湖公园__园林中草药植物名录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概况 贵州蕨类植物志 贵州省植物园植物名录 海南岛植物名录 兴隆热带植物园植物名录 河北省果树志 嵩山植物志 河南经济植物志 鸡公山木本植物图鉴 河北树木志 河北野生资源植物志 河南树木志 论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问题 迁地保护药用植物名录 野生单宁植物图说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中国道地药材原色图说 中国的珍稀植物 中国北部植物图志 中国杜鹃花 湖南科技大学校园植物图鉴 中国高山花卉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栽培植物名录 中国果树志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 中国裸子植物志 中国落叶树木冬态 中国木本观赏植物图鉴 中国沙漠植物志 中国森林植物志第一册 中国杀虫植物志

(完整版)观BBC《新年》有感

观BBC《中国新年》有感 春节过后,观看了英国BBC 拍摄的纪录片《中国新年》,纪录片分为三集,分别以归乡、团聚、欢庆为主线,淋漓尽致地叙述了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甚至做为一个中国人看了之后也对其大加赞赏。 第一集,归乡此集最触动人心的当属春节前夕,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对于归乡的赤子之情。看到人流穿梭的北京西站,身在国外的李桐瑜一家,为父亲准备的全家福礼物,在下飞机相聚的那一刻,才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人对于春节的特殊情怀。广东是中国制造业的中心,地区西南的人们大多牺牲了自己的家庭,在广东打拼,到年根,他们为了节省路费,组成了摩托大军,带着满满的行囊穿越寒冷归乡,路上的休息站点有着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为他们准备一碗热粥,取暖的加热器等等,也有交警为其护航,这些平凡的工作者在他们归乡的途中,送一丝温暖,无异于雪中送炭。 震撼人心的不仅仅是归乡的期盼,还有对美好事物的执着,看到暖泉古镇的“打树花” 艺术传承人,从小学习祖辈传下来的传统技艺,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被滚烫的铁水灼伤的双手并没有阻止他的步伐,但说到技艺即将失传时,话语中也透着些许的无奈。人们赞叹打树花美丽的同时,殊不知这短暂的美丽背后是这些艺术传承者无尽的付出和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同时,这一集还展现了哈尔滨冰灯制作的全过程,尽管它的生命力只有短暂的三个月,但准备可能需要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每一年的冰灯节都有不同的主题,今年的主题是丝绸之路,宏伟雄壮的一座座冰雕无不展示着设计者的杰出设计和冰雕工匠鬼斧神工的技艺。制作的过程更加缜密,都是工匠一刀一刀的杰作,传统的艺术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完美地呈现了冰雕艺术,虽然呈现的时间短暂,但它的生命力却是永恒的。 第二集,团聚 春节的欢聚离不开年夜饭和春晚,一道是节日大餐,另一道是文化盛宴。 先来说年夜饭,节目中,两位主持人在北京新发地蔬菜交易市场选购火锅食材的过程中,风趣地展示了新发地庞大的规模,在这里,你能看到洋葱一条街,白菜一条街,冬瓜一条街,感到有趣的同时也令人赞叹,so amazing! 中国人春节的餐桌上除了丰富的才要致外,还少不了水饺,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拉家常,好一副其乐融融的温馨画面。 关于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一定是白酒了,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酒文化也源远流长,喝白酒不仅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饮料,更是人们交流文化、增进情感的纽带,不仅制作工艺复杂,饮酒也有众多的规矩,更流传下了几千年的酒文化。 关于春晚,凝聚了几代人的特殊情怀,如今,春晚已连续举办了30 年,它是几代艺术家、艺人甚至普通百姓的大舞台,看到彩排中忙碌的演员,不禁要给他们点一个赞,尤其是武术表演艺术家们为了能够在春晚出演,提前一年就要紧锣密鼓地排练,动作要整齐划一,对于几十人的队伍,想做到这一点和其困难,他们牺牲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为观众呈现了一道视觉盛宴。而他们也只是春晚舞台上的一道缩影。更有成千上百的幕后工作者无私奉献,才给了观众艺术的享受。 说完了春晚再来看香港庙宇前的祈愿仪式,新年伊始,成千上万的普通群众都来到黄大仙祠前祈求来年的鸿运,这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美好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其中,求签将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节目末尾北京夜空烟花的绽放更是将节日气氛推向了高潮,此刻,将是全球华人狂欢的时刻。 第三集,欢庆 此集中主要以香港、北京等地欢庆新年的景象展开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