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机械波作业答案

第十一章--机械波作业答案
第十一章--机械波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

[ C]1. 一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在t=

2 s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原点O的振动方程为

(A) )

2

1

(

cos

50

.0π

π+

=t

y,(SI).

(B) )

2

1

2

1

(

cos

50

.0π

π-

=t

y,(SI).

(C) )

2

1

2

1

(

cos

50

.0π

π+

=t

y,(SI).

(D) )

2

1

4

1

(

cos

50

.0π

π+

=t

y,(SI).

提示:设O点的振动方程为

O0

()cos()

y t A tω?

=+。由图知,当t=2s时,O点的振动状

[ B ]2. 图中画出一向右传播的简谐波在t时刻的波形

图,BC为波密介质的反射面,波由P点反射,则反射波在t时

刻的波形图为

提示:

由题中所给波形图可知,入射波在P点的振

动方向向下;而BC为波密介质反射面,故

在P点反射波存在“半波损失”,即反射波

与入射波反相,所以,反射波在P点的振动

方向向上,又P点为波节,因而得答案B。

[ A ]3. 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 = 0 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则P 处质点的振动在t = 0时刻的旋转矢量图是

[ B ]4. 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时,某一时刻媒质中某质元在负的最大位移处,则它的能量是

(A) 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 动能为零,势能为零. (C) 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提示:动能=势能,在负的最大位移处时,速度=0,所以动能为零,势能也为零。

[ B ]5. 在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节间各质点的振动 (A) 振幅相同,相位相同. (B) 振幅不同,相位相同.

(C) 振幅相同,相位不同. (D) 振幅不同,相位不同.

提示:根据驻波的特点判断。

[

C ]6. 在同一媒质中两列相干的平面简谐波的强度之比是I 1 / I 2 = 4,则两列波的

振幅之比是

(A) A 1 / A 2 = 16. (B) A 1 / A 2 = 4. (C) A 1 / A 2 = 2.

(D) A 1 / A 2 = 1 /4.

二. 填空题

1. 一平面简谐机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若一媒质质元在t 时刻的总机械能是10 J ,则在

(t + 2. 一列强度为I 的平面简谐波通过一面积为S 的平面,波速u 与该平面的法线0n 的夹

角为θ,则通过该平面的能流是cos IS θ。

ω

S

A

O ′

ω

S

A O ′ω

O ′

ω

S

A

O ′

(A)

(B)(C)(D)

S

提示:θIScos IS ==⊥流过该平面的能流

3. 如图所示,波源S 1和S 2发出的波在P 点相遇,P 点距波源S 1和S 2的距离分别为 3λ 和10 λ / 3 ,λ 为两列波在介质中的波长,若P 点的合振幅总是极大值,则两波在P 点的振动频率 相同 ,波源

S 1 的相位比S 2 的相位领先43

π.

4.设沿弦线传播的一入射波的表达式为 ]2cos[1λ

ωx

t A y π

-=,

波在x = L 处(B 点)发生反射,反射点为自由端(如图).设波

在传播和反射过程中振幅不变,则反射波的表达式是y 2 =

24cos x L A t ππωλλ?

?=+- ?

5. 一静止的报警器,其频率为1000 Hz ,有一汽车以79.2 km 的时速驶向和背离报警器时,坐在汽车里的人听到报警声的频率分别是1065Hz 和935Hz (设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

P

S S

6. 一球面波在各向同性均匀介质中传播,已知波源的功率为100 W ,若介质不吸收能

量,则距波源10 m 处的波的平均能流密度为7.96×10-2 W/m 2.

提示:根据平均能流密度I 和功率P

的关系,得

7. 一弦上的驻波表达式为 t x y 1500cos 15cos 100.22

-?= (SI).形成该驻波的两个

反向传播的行波的波速为100 m/s .

8. 在真空中沿着z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电磁波,O 点处电场强度为

)3

1

2cos(300π+π=t E x ν(SI),则O 点处磁场强度为

0.796cos(2ππ/3) (A/m)y H t ν=-+.在图上表示出电场强度,磁场

强度和传播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示:根据电磁波的性质,E H S ?=,三者的关系如图所示。

E H 和同相,

三. 计算题

1. 图示一平面余弦波在t = 0 时刻与t = 2 s 时刻的波形

图.已知波速为u ,求

(1) 坐标原点处介质质点的振动方程;

(2) 该波的波动表达式.

解:(1) 比较t = 0 时刻波形图与t = 2 s 时刻波形图,可知

此波向左传播(向x 轴负向传播)。

z

y

x

c

x

E y

H O

设坐标原点O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00,cos()y t A t ω?=+.

在t = 0时刻,O 处质点的振动状态为:0(0,0)cos 0y A ?==, 00v sin 0A ω?=->,

故 02?=-

π

又t = 2 s ,O

处质点位移为/cos(2)2

A A ω=-π

,且振动速度>0,

所以 224ω-=-ππ

得 8

ω=π

∴振动方程为 ()0,cos()82

y t A t =-ππ

(SI)

(2) 由图中可见,波速为u = 20 /2 m/s = 10 m/s ,向x 轴负向传播;

又有()0,cos()82

y t A t =-π

π ∴波动表达式为

(),cos 8102x y x t A t ??

??=+- ???????

ππ (SI )

2. 一平面简谐波沿Ox 轴的负方向传播,波长为λ ,P 处质点的振动规律如图所示.

(1) 求P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2) 求此波的波动表达式;

(3) 若图中 λ2

1=d ,求坐标原点O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解:(1) 设P 处质点振动方程为0()cos()P y t A t ω?=+,

由振动曲线可知,在t = 0时刻,0cos A A ?-=,∴0?π=; t=1s 时,0cos()A ωπ=+,且振动速度>0,∴32πωπ+=

,2

πω=; ∴cos()2

P y A t π

=+π (SI)

(2) 设波速为u ,则24

u T λ

ωλλ

π=

=

=,且波沿Ox 轴的负方向传播,

∴波动表达式为2(,)cos cos ()22x d y x t A t A t x d u λ?π-?ππ????

=++π=+-+π ??????

????? (SI)

(3) λ2

1=d 时,将x=0代入波动表达式,即得O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cos 2

O y A t π=

3. 如图所示,两相干波源在x 轴上的位置为S 1和S 2,其间距离为d = 30 m ,S 1位于坐标原点O .设波只沿x 轴正负方向传播,单独传播时强度保持不变.x 1 = 9 m 和x 2 = 12 m 处的两点是相邻的两个因干涉而静止的点.求两波的波长和两波源间最小相位差.

解:设S 1和S 2的振动初相位分别为10?和20?,在x 1点两波因干涉而静止,所以在x 1点两

波引起的振动相位差为π的奇数倍,即

()()12010112π

d x x ???λ?=--

--???

?π+=)12(K ① 同理,在x 2点两波引起的振动相位差

()()22010222π

d x x ???λ

?=--

--????π+=)32(K ② ②-①得:214()2x x λ

-=π

π, ∴6)(212=-=x x λm ;

由①得:

1

20102(21)2(25)d x K K ??λ

--=++=+ππ

π;

当K = -2、-3时相位差最小: 2010??-=±π

4. 一平面简谐波在介质中以速度u = 20 m/s 自左向右传播.已知在传播路径上的某点A 的振动方程为)4cos(3.0π-π=t y (SI)。另一点D 在A

点右方9米处.

(1) 若取x 轴方向向左,并以A 为坐标原点,试写

出波的表达式,并求出D 点的振动方程.

(2) 若取x 轴方向向右,以A 点左方5米处的O 点为x 轴原点,再写出波的表达式及D 点的振动方程.

解:该波波速u = 20 m/s ,

(1) 若取x 轴方向向左,并以A 为坐标原点,

则由已知条件知:

)/(20s m i u

-=

)4cos(3.0),0(ππ-=t t y (m )

所以,波的表达式为 ??

?

???-+=-+

=πππ)20(4cos 3.0))(4cos(3.0),(x t u x t t x y π(m ) D 点的坐标为x D = -9 m 代入上式有

)544cos(3.0)5144cos(3.0)209(4cos 3.0),(ππππππ-=-=??

?

???--+=t t t t x y D (m )

(2) 若取x 轴方向向右,以A 点左方5米处的O 点为x 轴原点,

则由已知条件知:

)/(20s m i u

=

)4cos(3.0),5(ππ-=t t y (m )

x y

x

y

u

u

A A

O D

D

所以,波的表达式为)54cos(3.0)5(4cos 3.0),(x t u x t t x y πππ-=??

?

??

?---=π (m ) D 点的坐标为x D = 14 m 代入上式, 有

)5

4

4cos(3.0)5/144cos(3.0ππ-=-=t t y D ππ (m)

此式与(1) 结果相同.

5. 由振动频率为 400 Hz 的音叉在两端固定拉紧的弦线上建立驻波.这个驻波共有三个波腹,其振幅为0.30 cm .波在弦上的速度为 320 m/s .

(1) 求此弦线的长度. (2) 若以弦线中点为坐标原点,试写出弦线上驻波的表达式.

解:(1) 2

?

=L

λν = u

∴ 20.1400

320

2323=?==

νu L m (2)设驻波的表达式为)cos()cos(103),('

3?ω?++?=-t kx t x y

πππνλπ2

5

320400222=?===u k (m -1)

πππνω80040022=?== (rad/s )

弦的中点x=0是波腹, 故 π???or kx x 0

,

1cos )

cos(''0

'=∴==+=

所以)800cos(2

5

cos 10

0.3),(3

?π+?±=-t x t x y π (m)

式中的? 由初始条件决定。

[选做题]

1.如图,一角频率为ω ,振幅为A 的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方

向传播,设在t = 0时该波在原点O 处引起的振动使媒质元由平衡位

置向y 轴的负方向运动.M 是垂直于x 轴的波密媒质反射面.已知OO '= 7 λ /4,PO '= λ /4(λ为该波波长);设反射波不衰减,求:

(1) 入射波与反射波的表达式;; (2) P 点的振动方程.

解:(1) 设O 处振动方程为 00cos()y A t ω?=+

当t = 0时,y 0 = 0,v 0 < 0,∴ 01

2

?π=

∴ )2

1

cos(

0π+=t A y ω 入射波朝x 轴正向传播,

故入射波表达式为 )2

2cos(2)(cos ),π

λωπω+-=???

??

?

+-=x t A u

x t A t x y π(入

在O ′处入射波引起的振动方程为

=+?-

===

)2

472cos(),(),4

7(

4

λλωλ

λπ

t A t x y t y x 入入)cos(π-t A ω 由于M 是波密媒质反射面,所以O ′处反射波振动有一个相位的突变π. ∴ )cos(t 4

7π+π-=t A y ωλ

),(

反t A ωcos = 所以反射波表达式为

)]47(cos[,u x t A t x y λω-

+=)(反

)2

2cos(]272cos[π

λπωπλω++=-π+=x t A x t A

(2) 合成波为

),(),(),(t x y t x y t x y 反入+=]22cos[π+π

-

=x t A λω]2

2cos[π

+π++x t A λω )2cos(2cos

=t x A ωλ 将P 点坐标 λλλ23

4147=-=x 代入上述方程,得P 点的振动方程为

)2

cos(2π

+-=t A y P ω

(完整word版)机械波测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检测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选项,每小题4分,共40分) 1.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机械振动必有机械波 B .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 C .在波的传播中,振动质点并不随波的传播方向发生迁移 D .在波的传播中,如振源停止振动,波的传播并不会立即停止 2.波长指的是 ( ) A .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 B .横波中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 C .纵波中两个密部之间的距离 D .波的传播方向上, 两个相邻的任意时刻位移都相同的质点间的距离 3.关于波速公式v =λf ,下面哪几句话是正确的 ( ) A .适用于一切波 B .对同一机械波来说,通过不同的介质时,只有频率f 不变 C .一列机械波通过不同介质时,波长λ和频率f 都会发生变化 D .波长2 m 的声音比波长1 m 的声音的传播速度大一倍 4. 一列波从空气传入水中,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 ( ) A .波速 B .波长 C .频率 D .振幅 5.一列波沿直线传播,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所示, 质点A 的位置与坐标原点相距0.5 m ,此时质点A 沿y 轴正方向运动,再经过0.02 s 将第一次达到最大位移,由此可见 ( ) A .这列波波长是2 m B .这列波频率是50 Hz C .这列波波速是25 m/s D .这列波的传播方向是沿x 轴的负方向 6.如图2所示,为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在某一时刻的图像,由图可知,这列波 的振幅A 和波长λ分别为( ) A .A =0.4 m ,λ=1 m B .A =1 m , λ=0.4 m C .A =0.4 m ,λ=2 m D .A =2 m , λ=3 m 7.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波,波速为4 m/s ,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3所示.此时x =8 m 处 的质点具有正向最大速度,则再过 4.5 s 图1 图 2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机械波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Q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当P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Q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A.0.60 m B.0.30 m C.0.20 m D.0.15 m 2.如图所示,质点0在垂直x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形成了沿x轴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质点0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上运动,经0.2s第一次形成图示波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0.4 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波峰 B.t=1.2 s时,质点A在平衡位置,速度沿y轴正方向 C.t=2 s时,质点B第一次到达波谷 D.t=2.6 s时,质点B的加速度达到最大 3.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如图甲是t=0.2s 时的波形图,P、Q 是这列波上的两个质点,图乙是P质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再经过 0.2s,Q质点的路程为 4m B.经过1 3 s的时间,波向 x轴正方向传播 5m C.t=0.1s 时质点Q处于平衡位置正在向上振动 D.之后某个时刻P、Q两质点有可能速度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 4.处于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v=200m/s.已知t=0时,波刚传播到x=40m处,波形如图所示.在x=400m处有一接收器(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负方向 B.接收器在t=2s时才能接收此波

C.若波源向x轴正方向匀速运动,接收器收到波的频率大于10Hz D.从t=0开始经0.15s,x=40m的质点运动的路程为0.6m E.当t=0.75s时,x=40m的质点恰好到达波谷的位置 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周期为T。在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波上有P、Q 两点,其纵坐标分别为y P=2cm,y Q=-2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P点的速度正在增大 B.P点的振动形式传到Q点需要 2 T C.P、Q在振动过程中,位移的大小总相等 D.在5 4 T内,P点通过的路程为20cm E.经过 5 12 T,Q点回到平衡位置 6.一列横波沿x轴传播,图中实线表示t=0时刻的波形,虚线表示从该时刻起经0.005s 后的波形______. A.该横波周期为0.02秒 B.t=0时刻,x=4m处的质点的振动方向一定与x=8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相反 C.t=0时刻,x=4m处的质点向上运动 D.如果周期大于0.005s,波向右传播时,波速为400m/s E.如果周期小于0.005s,则当波速为6000m/s时,该波向左传播 7.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同向独立传播,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如图所示为0 t=时刻的部分波形。1s t=时刻质点Q第一次振动至平衡位置。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波的波长为20m B.甲波的周期为2s

2021江苏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十四章 第2讲 机械波 (含答案)

第2讲机械波 一、机械波 1.形成条件 (1)有发生机械振动的波源. (2)有传播介质,如空气、水等. 2.传播特点 (1)传播振动形式、传播能量、传播信息. (2)质点不随波迁移. 3.机械波的分类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有波峰和波谷.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有疏部和密部.4.机械波的描述 (1)波长(λ):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 ①在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②在纵波中,两个相邻密部(或疏部)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2)频率(f):波的频率等于波源振动的频率. (3)波速(v):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4)波长、频率(或周期)和波速的关系:v=λ T=λf. 5.波的图象 (1)坐标轴:横坐标表示沿波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表示某时刻各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2)意义: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时刻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自测 1(2019·北京市丰台区第二次模拟)如图1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波上质点P正通过平衡位置,经过一段时间,波向前传播了距离d,P点第一次到达波谷,则该横波的波长为()

图1 A .4d B.d 4 C.4d 3 D.3d 4 答案 A 解析 由波形图可知,t =0时刻P 点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动,当P 点第一次到达波谷时经过的 时间为T 4,则波向前传播λ4,即λ4 =d ,解得λ=4d ,故A 正确. 二、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多普勒效应 1.波的干涉和衍射 2.多普勒效应 (1)条件:声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距离发生变化); (2)现象: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 (3)实质:声源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化.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机械波 选择题 1.一简谐横波沿水平绳向右传播,波速为v ,周期为T ,振幅为A .绳上两质点M 、N 的平衡位置相距四分之三波长,N 位于M 右方.设向上为正,在t =0时刻M 位移为2 A +,且向上运动;经时间t (t T <),M 位移仍为2 A +,但向下运动,则( ) A .在t 时刻,N 恰好在波谷位置 B .在t 时刻,N 位移为负,速度向上 C .在t 时刻,N 位移为负,速度向下 D .在2t 时刻,N 位移为2 A - ,速度向下 2.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 向B 传播,A 、B 相距0.45m ,右图是A 处质点的震动图像.当A 处质点运动到波峰位置时,B 处质点刚好到达平衡位置且向y 轴正方向运动,这列波的波速可能是 A .4.5m/s B .3.0m/s C .1.5m/s D .0.7m/s 3.如图所示,实线是沿x 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 ="=" 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是这列波在t ="=" 0.2 s 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该波的波速是0.8 m /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列波的波长是14 ㎝ B .这列波的周期是0.125 s C .这列波可能是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 D .t =0时,x = 4 ㎝处的质点速度沿y 轴负方向 4.甲、乙两列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从波源M 、N 两点沿x 轴相向传播,波速为2m/s ,振幅相同,某时刻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 A .甲乙两波的起振方向相同

B.甲乙两波的频率之比为3∶2 C.再经过3s时,平衡位置在x=7m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上 D.再经过3s时,平衡位置在x=2m处的质点将向右运动到x=8m处的位置。 E.再经过3s时,平衡位置在x=1m处的质点将第二次出现在波峰 5.一列简谐横波在t=1 3 s时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是质 点Q的振动图象。则() A.该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B.该列波的波速是1.8m/s C.在t=1 3 s时质点Q的位移为 3 2 A D.质点P的平衡位置的坐标x=3cm 6.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x=2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1所示,在x=8m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2m/s B.x=2m处的质点在平衡位置向+y方向振动时,x=8m处的质点在波峰 C.该波的波长可能为8m D.在0~4s内x=2m处和x=8m处的质点通过的路程均为6cm 7.甲、乙两列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从波源M、N两点沿x轴相向传播,波速为2m/s,振幅相同;某时刻的图像如图所示。则。 A.甲、乙两波的起振方向相同 B.甲、乙两波的频率之比为3:2 C.甲、乙两波在相遇区域会发生干涉 D.再经过3s,平衡位置在x=6m处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 E.再经过3s,平衡位置在x=7m处的质点加速度方向向上

第十四章机械波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十械波 一. 选择题 [C] 1.(基础训练1)图14-10为一平面简谐波在t = 2 s 时刻的波形图,则平衡位置在P 点的质点的振动方程是 (A) ]31 )2(cos[01.0π + -π=t y P (SI). (B) ]31 )2(cos[01.0π++π=t y P (SI) . (C) ]31 )2(2cos[01.0π+-π=t y P (SI). (D) ]3 1 )2(2cos[01.0π--π=t y P (SI). 【提示】由t=2s 波形,及波向X 轴负向传播,波动方程 })2[(cos{0 ?ω+-+ -=u x x t A y ,?为P 点初相。以0x x =代入。 [C] 2.(基础训练4)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某一瞬时,媒质中某质元正处于平衡位置,此时它的能量是() (A) 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 动能为零,势能为零. (C) 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提示】在波动的传播过程中,任意时刻的动能和势能不仅大小相等而且相位相同,在平衡位置,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3.(基础训练7)在长为L ,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悬空细杆上形成驻波,则此驻波的基频波(波长最长的波)的波长为 (A) L . (B) 2L . (C) 3L . (D) 4L . 【提示】形成驻波,固定端为波节,自由端为波腹。波长最长, 4 L λ =。 [D] 4.(自测提高3)一平面简谐波以速度u 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t = t '时波形曲线如图14-24所示.则坐标原点O 的振动方程为 (A) ]2 )(cos[π + '-=t t b u a y . (B) ]2)(2cos[π -'-π=t t b u a y . (C) ]2 )(cos[π +'+π=t t b u a y . 图14-24

第11章 机械波

第11章机械波 振动在空间的传播过程称为波动(wave motion),简称波。它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而常见的运动形式。波动通常按照传播的物理量来分类。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过程,称为机械波(mechanical wave)。如绳子上的波和声波等。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在空间的传播过程,称为电磁波。如无线电波和光波等。近代物理还指出,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称为实物波或德布罗意波。各类波虽然其本质不同,但都具有波动的共同特征。并遵从相似的规律。本章我们以最简单,最典型的一种机械波——简谐波(simple harmonic wave)为例,来介绍波的一般表达式及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描述波的能量、波的传播规律--惠更斯原理、以及波的叠加原理和驻波等现象。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机械波形成和传播的条件;掌握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理解波的叠加原理及干涉现象;理解行波和驻波的区别及半波损失的概念。 11. 1 波动的基本概念 11.1.1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室内的闹钟,以发条的振动产生声波,我们能听到嘀嗒嘀嗒的声音。但将闹钟置于玻璃罩内,并将罩内空气缓缓抽出,直至真空,嘀嗒之声也渐渐减弱,乃至消失。这说明机械波的产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做机械振动的物体即波源(wave source),二是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弹性介质(elastic medium)。 图11.1表示的是一根沿x轴放置的绳子中传播的机械波。我们可以认为绳子是由许多质点组成的,各质点间以弹性力相联系。绳子的左端O点即是波源,它在作简谐振动。当它离开平衡位置时,必与邻近质点间产生弹性力的作用,此弹性力既迫使它回到平衡位置,同时也使邻近质点离开平衡位置参与振动。这样在波源的带动下,就有波不断地从O点生成,并沿x轴向前传播,形成波动。 设t=0时,O点的相位是-π/2,O点在平衡位置,且向正方向运动;t=T/4时,O点的相位变为0,O点在正的最大位移处。此时O点的下一个考察点a,处在平衡位置,且向正方向运动,即相位为-π/2,这正是t=0时O点的相位。t=T/2时,O点的相位为π/2,O点在平衡位置,且向负方向运动。此时a点的相位为0,a点下一个考察点b的相位为-π/2……,以此类推,t=T时,从O点开始,沿传播的方向看过去,O、a、b、c、d各点的相位依次为3π/2、π、π/2、0、-π/2,是由近及远依次落后的。

(完整版)机械波单元测试题

(完整版)机械波单元测试题 一、机械波选择题 1.如图所示,S1和S2是两个相干波源,其振幅均为A,周期均为T.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c是波谷与波谷的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处质点始终处于离平衡位置2A处 B.随着时间的推移,c处的质点将向右移动 C.从该时刻起,经过1 4 T,c处的质点将通过平衡位置 D.若S2不动,S1沿S1b连线向b运动,则b处质点仍然始终处于平衡位置 2.一列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a、b、c、d为介质中沿波传播方向上四个质点的平衡位 置.某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此后,若经过3 4 周期开始计时,则图2描述的是 A.a处质点的振动图像B.b处质点的振动图像C.c处质点的振动图像D.d处质点的振动图像 3.一列简谐横波在t=1 3 s时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是质 点Q的振动图象。则() A.该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B.该列波的波速是1.8m/s C.在t=1 3 s时质点Q的位移为 3 2 A D.质点P的平衡位置的坐标x=3cm 4.一振动周期为T,振幅为A,位于x=0点的波源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向开始做简谐振动,该波源产生的一维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波速为v,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失,一

段时间后,该振动传播至某质点P,关于质点P振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振幅一定为A B.周期一定为T C.速度的最大值一定为v D.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向上 E.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向上或向下取决于它离波源的距离 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在x=0和x=0.6m处的两个质点A、B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15s时A、B的加速度相同 B.该波的波速可能为1.2m/s C.若该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波长可能为2.4m D.若该波的波长大于0.6m,则其波速一定为2m/s 6.一列简谐波沿x正方向传播,振幅为2cm,周期为T,如图所示,在t=0时刻波上相距50cm的两质点a、b的位移大小都是3cm,但运动方向相同,其中质点a沿y轴负方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列波的波长可能为75cm B.该列波的波长可能为45cm C.当质点b的位移为+2cm时,质点a的位移为负 D.在 2 3 t T 时刻,质点b的速度最大 7.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波向右以4 m/s 的速度传播,振幅为A。某一时刻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a、b两质点,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大学物理第二章 机械波

151 第2章 机械波 一.基本要求 1.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机制和波动的特征。 2.掌握简谐波的概念以及描述简谐波的物理量:波长、周期、波速和相位。 3.掌握波函数的建立过程,能根据任一点的振动方程写波函数,并理解波函数的物理意义.掌握振动曲线和波形曲线的区别和联系,能够从波形曲线获取有关信息。 4.理解波的能量以及与能量有关的物理量:能量密度、波的强度.掌握振动的能量和波的能量的差异。 5.了解惠更斯原理,并能用它解释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 6.掌握波的迭加原理,特别波的干涉,以及干涉的特例——驻波。 7.掌握多普勒效应。 二.内容提要和学习指导 (一)机械波的基本概念 1.定义:机械振动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2.产生的条件:①产生振动的波源;②传播振动的弹性媒质; 3.分类:①按振动方向分为:纵波和横波;②按波面形状分为:平面波、球面波和柱面波等;③按频率分为:次声波(ν<20Hz)、声波(20Hz <ν<2?104Hz)、超声波(ν>2?104Hz);④按波源是否谐振分为:简谐波和非简谐波。 (二)波动的描述 1.描述波的基本物理量: (1)波的周期T (频率ν、圆频率ω):1/2/T νπω==,波场中各质元振动的周期,由波源决定,与介质无关,它反应波在时间上的周期性............。 (2)波速u :单位时间内振动所传播的距离.它决定于介质的弹性性质和介质的密度,与波源无关.值得注意的是:波速与质元的振动速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想的流体中只能传播纵波,其波速ρ/K u = ;固体中横波的波速ρ/G u =,纵波的波速 ρ/E u =;柔软的轻绳中只能传播横波,其波速μ/T u =); (3)波长uT λ=:沿波的传播方向两个相邻同相点之间的距离,或者说波在一个周期内向前传播的距离.它反应波在空间上的周期性............ . (4)波的相位:设0x =处的质元在t 时刻的振动相位是0t ωφ+,波沿x 轴正(反) 向传播,则位于x 处的质元在t 时刻的振动相位为0(/)t x u φωφ=+ ; 2.波动的几何描述:①波线:表示波的传播方向的直线或曲线;②介质中位相相同的点构成的面叫等相面,位置在波的最前方的等相面称为波前或波面;③在各向同性均匀介质中,波线与波面正交;④沿波线单位长度上完整波的个数称为波数,2/k πλ= 称为角波 数,2/k n πλ= 称为波矢量(n 是沿波传播方向的单位矢量); 3.波动的解析函数描述: (1)平面波的微分方程 0122222=??-??t u x ξ ξ,其解满足叠加原理。应用动力学的规律,

第十四章 机械波 作业答案

第十四章 机械波 一. 选择题 [C] 1.(基础训练1)图14-10为一平面简谐波在t = 2 s 时刻的波形图,则平衡位置在P 点的质点的振动方程是 (A) ]3 1 )2(cos[01.0π+ -π=t y P (SI). (B) ]31 )2(cos[01.0π++π=t y P (SI). (C) ]31 )2(2cos[01.0π+-π=t y P (SI). (D) ]3 1 )2(2cos[01.0π--π=t y P (SI). 【提示】设P 点的振动方程为0()cos()P y t A t ω?=+,三个特征量可由图获知: 0.01A m =;200m λ=,200/u m s =,21, 2T s u T λ π ωπ∴= =∴= = 由图中可知,当t =2s 时,P 点的位移为振幅的一半,且振动速度<0,所以此时的相位为3 π,即02() 3 t s t π ω?=+= ,得043 π ?π= -,将三个特征量代入振动方程即得答案。 [A] 2.(基础训练3)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 = 0 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4-12所示,则P 处质点的振动在t = 0时刻的旋转矢量图(见图14-13)是 【提示】由波形图上可见,P 点位于平衡位置,且振动速度>0,故(A )正确。 [C] 3.(基础训练8)如图14-14所示两相干波源S 1和S 2相距 /4,( 为波长),S 1的 y (m)x (m) 0.005 0.01u =200 m/s P O 100 图14-10

相位比S 2的相位超前π2 1 ,在S 1,S 2的连线上,S 1外侧各点(例如P 点)两波引起的两谐振动的相位差是: (A) 0. (B) π21. (C) . (D) π2 3 . 【提示】()20102122()24 r r πππλ???πλλ?=---=--?=- [D] 4.(自测提高3)一平面简谐波以速度u 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t = t '时波形曲线如图14-24所示.则坐标原点O 的振动方程为 (A) ]2)(cos[ π +'-=t t b u a y . (B) ]2)(2cos[π -'-π=t t b u a y . (C) ]2)(cos[π +'+π=t t b u a y . (D) ]2 )(cos[π -'-π=t t b u a y . 【提示】设原点O 的振动方程为:0()cos()O y t A t ω?=+,三个特征量可由图获知:A a =, 2b λ=,则:1222u u T b b ωπ ππ===。在t = t '时刻,O 点在平衡位置,向正方向振动,所以此时的相位为2 -π。即:0()2t t t πω?'=+=-,得02u t b π?π'=--,则坐标原点O 的 振动方程为:()cos()cos[()]22 O u u u y t a t t a t t b b b ππ πππ''=--=--。 [D] 5.(自测提高6)如图14-25所示,S 1和S 2为两相干波源, 它们的振动方向均垂直于图面,发出波长为 的简谐波,P 点是两列波相遇区域中的一点,已知 λ21=P S ,λ2.22=P S ,两列波在P 点发生相消干涉.若S 1的振动方程为 )2 12cos(1π+π=t A y ,则S 2的振动方程为: (A) )21 2cos(2π-π=t A y . (B) )2cos(2π-π=t A y . (C) )2 1 2cos(2π+π=t A y . (D) 2cos(20.1)y A t =π-π. 【提示】设S 2的振动初相为20?,两列波在P 点发生相消干涉,意味着相位差满足 ()2010212022()(2.2 2.0)(21)2 r r k π π π ????λλπλ λ ?=-- -=- - -=+,取k = -1, 得200.1?π=-,所以S 2的振动方程为:)1.02cos(22π-π=t A y [C] 6.(自测提高7)在弦线上有一简谐波,其表达式是: S 1 S 2 P 图14-25

高中物理机械波单元测试及答案

机械波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机械振动必有机械波 B.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 C.在波的传播中,振动质点并不随波的传播方向发生迁移 D.在波的传播中,如振源停止振动,波的传播并不会立即停止 2.一列波由波源向周围扩展开去,由此可知() A、介质中各质点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 B、介质点的振动形式由近及远传播开去 C、介质点振动的能量由近及远传播开去 D、介质点只是振动而没有迁移 3.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为超声波。 B、次声波的波长比可闻波短,超声波的波长比可闻波长长 C、次声波的波速比可闻波小,超声波的波速比可闻波大 D、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次声波、可闻波和超声波的波速相等 4.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 某时刻的图象如图1所示. 质点A的位置坐标为(-5,0), 且此时它正沿y轴正方向运动, 再经2 s将第一次到达正方向最大位移, 由此可知 ( ) A. 这列波的波长为20 m B. 这列波的频率为 Hz C. 这列波的波速为2.5 m/s 图1 D. 这列波是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的 图2

5.一列机械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2中实线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波形图象变成如图2中虚线所示,波速大小为1 m/s .那么这段时间可能是( ) A .3 s B .4 s C .5 s D .6 s 6.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波,波速为4 m/s ,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3所示.此时x =8 m 处的质点具有正向最大速度,则再过 s ( ) A .x =4 m 处质点具有正向最大加速度 B .x =2 m 处质点具有负向最大速度 C .x =0处质点具有负向最大加速度 D .x =6 m 处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0 cm 7.如图4所示,在xoy 平面内,有一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1 m/s ,振幅为4 cm ,频率为 Hz .P 点、Q 点平衡位置相距0.2m 。在t =0时,P 点位于其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则Q 点 ( ) A .在 s 时的位移为4 cm B .在 s 时的速度最大 C .在 s 时速度方向向下 D .在0~ s 内的路程为4 cm 8.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5甲所示.若从此时刻开始 计时,则图5乙表示a 、b 、c 、d 中哪个质点的振动图象 ( ) A .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则乙图为a 图4 甲 乙 图5 2图3

物理:第二章《机械波》教案(2)(沪科版选修3-4)

机械波的描述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机械波的描述是在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以后,对机械运动的进一步学习,关于波的概念也是今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波等内容的基础。 学习机械波的描述需要匀速圆周运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知识为基础。 通过有关“波”的录像揭示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出如何描述波的课题。 通过绳波演示和相应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揭示机械波的产生过程,在此基础上引人机械波的图像。 联系匀速圆周运动、机械振动等周期性运动,通过DIS实验(或演示多媒体课件),从分析、比较波形图中波形的分布和重复,归纳得出波速、波长、频率等概念;根据机械波传播的特点,联系匀速直线运动的的规律,得出波速、波长、频率三者之间的的关系:v =λf。 通过课内学习训练巩固对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等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观察、实验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机械波的图像。 (2)知道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波速、波长、频率和周期。 (3)理解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波形图的认知过程,明白正确的观察在建立概念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探究过程,感受根据实验事实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是探究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有关“波”的录像的观察,感悟物理源于生活,从而重视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观察。

(2)通过对绳波的观察、探索,并由此得出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感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从而认真观察演示实验,自觉进行物理实验。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波速、波长、频率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机械波的图像。 四、教学资源 1、器材:DIS实验设备、长绳。 2、录像:“泰坦尼克”号被冰山撞沉、海洋渔业勘测等。 3、课件:机械波的形成。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机械波的图像;二是波速、波长、频率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DIS实验、多媒体课件演示为基础,通过观察机械波形成过程引人波形图,然后从分析、比较波形图中波形的分布和重复,归纳得出波速、波长、频率等概念;根据机械波传播的特点,联系匀速直线运动的的规律,得出波速、波长、频率三者之间的的关系:v =λf。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波速、波长、频率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绳波的产生过程,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波速、波长、频率,然后让学生通过DIS实验(或演示实验、课件)探究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再运用图像法等处理数据的手段归纳出波速、波长、频率的定量关系。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机械波的图像。方法是:通过绳波产生的实验演示、多媒体课件对机械波产生过程的动态过程和瞬态的模拟展示,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交流,通过分析、比较,建立波形图的概念。 对部分有兴趣的学生还可提供有关多普勒效应方面的学习指导。教师可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由部分有兴趣的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外拓展探究,教师应在背景资料搜集、探究目标制定、研究方法选择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注意不要因此加重学生的负担。 本设计首先通过对录像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实验、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物理学研究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高中物理-“机械波”练习题

高中物理-“机械波”练习题 1.如图所示,一列横波沿x 轴传播,t 0时刻波的图象如图中实线所示.经△t = 0.2s ,波的图象如图中虚线所示.已知其波长为2m ,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 .若波向右传播,则波的周期可能大于2s B .若波向左传播,则波的周期可能大于0.2s C .若波向左传播,则波的波速可能小于9m/s D .若波速是19m/s ,则波向右传播 2.如图所示,波源S 从平衡位置y =0开始振动,运动方向竖直向上(y 轴的正方向),振动周期T =0.01s ,产生的机械波向左、右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 =80m/s ,经过一段时间后,P 、Q 两点开始振动,已知距离SP =1.2m 、SQ =2.6m .若以Q 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零点,则在下图所示的四幅振动图象中,能正确描述S 、P 、Q 三点振动情况的是(AD ) A .甲为Q 点的振动图象 B .乙为振源S 点的振动图象 C .丙为P 点的振动图象 D .丁为P 点的振动图象 3.一列横波在x 轴上传播,t s 与t +o.4s 在x 轴上-3m ~ 3 的区间内的波形如图中同一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 ①该波最大速度为10m /s ②质点振动周期的最大值为0.4s ③在t +o.2s 时,x =3m 的质点位移为零 ④若波沿x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如图为一列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4s 时刻的波形图,若已知振源在坐标原点O 处,波速为2m /s ,则( D ) A .振源O 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沿y 轴正方向 B .P 点振幅比Q 点振幅小 C .再经过△t =4s ,质点P 将向右移动8m D .再经过△t =4s ,质点Q 通过的路程是0.4m 5.振源O 起振方向沿+y 方向,从振源O 起振时开始计时,经t =0.9s ,x 轴上0至12m 范围第一次出现图示简谐波,则(BC ) A .此列波的波速约为13.3m /s B .t =0.9s 时,x 轴上6m 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下 C .波的周期一定是0.4s D .波的周期s n T 1 46.3+=(n 可取0,1,2,3……) 6.如图所示,一简谐横波在x 轴上传播,轴上a 、b 两点相距12m .t =0时a 点为波峰,b 点为波谷;t =0.5s 时a 点为波谷,b 点为波峰,则下列判断只正确的是(B ) A .波一定沿x 轴正方向传播 B .波长可能是8m C .周期可能是0.5s -5a 0

2021高考物理教科版一轮习题:第十四章 微专题82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1.(多选)(2019·陕西渭南市教学质检(二))波源S 在t =0时开始振动,其振动图像如图1所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P 、Q 两质点,它们到波源S 的距离分别为30 m 和48 m ,测得P 、Q 开始振动的时间间隔为3.0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 .Q 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向上 B .该波的波长为6 m C .Q 质点的振动比波源S 滞后8.0 s D .当Q 质点刚要振动时,P 质点正沿平衡位置向下振动 E .Q 质点开始振动后,在9 s 内通过的路程是54 cm 2.(多选)(2019·江西南昌市第二次模拟)一列简谐横波,在t =0.6 s 时刻的图像如图2甲所示,此时,P 、Q 两质点的位移均为-1 cm ,波上A 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 .这列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 B .这列波的波速是503 m/s C .从t =0.6 s 开始,紧接着的Δt =0.6 s 时间内,A 质点通过的路程是10 m D .从t =0.6 s 开始,质点P 比质点Q 早0.4 s 回到平衡位置 E .若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个尺寸为10 m 的障碍物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3.(多选)(2019·四川南充市第三次适应性考试)在某一均匀介质中由波源O 发出的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3所示,其波速为5 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P、Q两点运动方向相同 B.再经过0.5 s质点N刚好位于(-5 m,20 cm)位置 C.该波只有遇到2 m的障碍物才能发生明显衍射 D.波的频率与波源的振动频率无关 E.能与该波发生干涉的横波的频率一定为2.5 Hz 4.(多选)(2020·四川广元市统考)体育课上李辉同学一脚把足球踢到了足球场下面的池塘中间.王奇提出用石头激起水波让水浪把足球推到池边,他抛出一石块到水池中激起了一列水波,可是结果足球并没有被推到池边.大家一筹莫展,恰好物理老师来了,大家进行了关于波的讨论.物理老师把两片小树叶放在水面上,大家观察发现两片小树叶在做上下振动,当一片树叶在波峰时恰好另一片树叶在波谷,两树叶在1 min内都上下振动了36次,两树叶之间有2个波峰,他们测出两树叶间水面距离是4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列水波的频率是36 Hz B.该列水波的波长是1.6 m C.该列水波的波速是0.96 m/s D.两片树叶的位移始终等大反向 E.足球不能到岸边的原因是水波的振幅太小 5.(多选)(2019·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联盟第三次模拟)如图4所示,某均匀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在x轴上,当t=0时,波源x=0处的质点S开始振动,t=0.5 s时,刚好形成如图4所示波形,则() 图4 A.波源的起振方向向下 B.该波的波长为4 m C.该波的波速为6 m/s D.t=1.5 s时,x=4 m处的质点速度最大 E.t=1.5 s时,x=5 m处的质点加速度最大 6.(多选)(2019·福建泉州市5月第二次质检)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t=0时,波刚好传播到M点,波形如图5实线所示,t=0.3 s时,波刚好传播到N点,波形如图虚线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机械振动机械波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简谐运动和简谐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振子的周期与振幅有关 B.横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C.在波传播方向上的某个质点的振动速度就是波的传播速度 D.单位时间内经过介质中一点的完全波的个数就是这列简谐波的频率 2、一物体置于一平台上,随平台一起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则 A.当平台振动到最高点时,物体对平台的正压力最大 B.当平台振动到最低点时,物体对平台的正压力最大 C.当平台振动经过平衡位置时,物体对平台的正压力为零 D.物体在上下振动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保持守恒 3、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质点P以该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 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从该时刻起经过 s时,质点P到达波峰 B.从该时刻起经过 s时,质点Q的加速度小于质点P的加速度 C.从该时刻起经过 s时,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了3 m D.从该时刻起经过 s时,质点Q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大于质点P距平衡位置的距离 4、如图所示,质点O在垂直x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形成了沿x轴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质点O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上运动,经第一次形成图示波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波峰 B.t=时,质点A在平衡位置,速度沿y轴正方向 C.t=2s时,质点B第一次到达波谷 D.t=时,质点B的加速度达到最大 5、一列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abcd为介质中沿波传播方向上四个质点的平衡位置.某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此后,若经过周期开始计时,则图乙描述的是( )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1)

机械波单元测试题(1) 一、机械波 选择题 1.某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谱横波,在4 T t = 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P 、Q 为介质中的两质点,质点P 正在向动能增大的方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 B .4 T t =时刻,Q 比P 的速度大 C .34T t = 时刻,Q 到达平衡位置 D .34 T t = 时刻,P 向y 轴正方向运动 2.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的实线所示,t =0.02s 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若该波的周期T 大于0.02s ,则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 ) A .2m/s B .3m/s C .4m./s D .5m/s 3.声波能绕过某一建筑物传播而光波却不能绕过该建筑物,这是因为 A .声波是纵波,光波是横波 B .声波振幅大,光波振幅小 C .声波波长较长,光波波长很短 D .声波波速较小,光波波速很大 4.如图所示,某一均匀介质中有两列简谐横波A 和B 同时沿x 轴正方向传播了足够长的时间,在t =0时刻两列波的波峰正好在12m x =处重合,平衡位置正好在216m x =处重合,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横波A 的波速比横波 B 的波速小 B .两列波的频率之比为A B :11:7f f = C .在0x >的区间,t =0时刻两列波另一波峰重合处的最近坐标为(586), D .2m x =处质点的振动始终加强 5.一根长20m 的软绳拉直后放置在光滑水平地板上,以绳中点为坐标原点,以绳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为x 轴建立图示坐标系。两人在绳端P 、Q 沿y 轴方向不断有节奏地抖动,形成两列振幅分别为10cm 、20cm 的相向传播的机械波。已知P 的波速为2m/s ,t =0时刻

【2019最新】精选高三物理人教版一轮作业:第十四章第2讲 机械波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三物理人教版一轮作业:第十四章第2 讲机械波含解析 一、选择题 1.设x轴方向的一条细绳上有O、A、B、C、D、E、F、 G八个点,=======1 m,质点O在垂直于x轴 方向上做简谐运动,沿x轴方向传播形成横波. t=0时刻,O点开始向上运动,经t=0.2 s,O点第一次到达上方最大位移处,这时A点刚好开始运动.那么在t=2.5 s时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点位于x轴下方B.A点与E点的位移相同 C.D点的速度最大D.C点正向上运动 E.这列波的波速为5 m/s 解析:由题可知,=0.2 s,周期T=0.8 s,λ=1 m,波长λ=4 m,由v=得波速v=5 m/s,则可判断E项正确;当t=2.5 s时,波源O已振动了3个周期,此时O位于x轴上方向上振动,B点与O点之间相距半个波长,可判断B点位于x轴下方,A项正确;2.5 s时E 点已经振动了一段时间,A点与E点间距1个波长,两点振动情况完全一样,则B项正确;O点与D点间距1个波长,两点的振动情况完全一样,此时,O点已经离开平衡位置向上振动,D点也一样,则D 点的速度不是最大,C项错误;波传播到C点的时间为t=3×0.2 s =0.6 s,在t=2.5 s时刻质点C已振动的时间t′=2.5 s-0.6 s =1.9 s=2T,质点C的起振方向向上,则在2.5 s时刻C点应向下振动,则D项错误. 答案:ABE

2.如图所示,当波源和障碍物都静止不动时,波源发出的波 在障碍物处不能发生明显衍射.下列措施可能使波发生较为 明显衍射的是( ) A.增大波源的振动频率B.减小波源的振动频率 C.增大障碍物的长度D.减小障碍物的长度 E.波源远离障碍物运动 解析:不能发生明显衍射的原因是障碍物的长度远大于波长,只要增大波长或减小障碍物的长度即可满足题目要求,由λ=知,v不变,减小f,λ增大,故A、C错,B、D对;波源远离障碍物将产生多普勒效应,等效于增大波长,故E对. 答案:BDE 3.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刻质点P的速度为v,经过 1.0 s它的速度大小、方向第一次与v相同,再经过0.2 s它的速度大小、方向第二次与v相同,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5 m/s B.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5 m/s C.若某时刻质点M到达波谷处,则质点P一定到达波峰处 D.质点M与质点Q的位移大小总是相等、方向总是相反 E.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在2.0 s时刻,质点P在y轴上的坐标为20 cm 解析:由题意可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其周期T=1.2 s,根据v =得v=5 m/s,A正确,B错误;当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相差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时,振动步调相反,C正确,D错误;波的周期为T =1.2 s,根据对称性可知,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在2.0 s时刻,

《机械波》测试题(含答案)

《机械波》测试题(含答案) 一、机械波选择题 1.一列简谐横波,在t=0.6s时刻的图像如图甲所示,此时,P、Q两质点的位移均为- 1cm,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B.这列波的波速是16.67 m/s C.从t=0.6s开始,紧接着的?t=0.6s时间内,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10m D.从t=0.6s开始,质点P比质点Q早0.6s回到平衡位置 2.声波能绕过某一建筑物传播而光波却不能绕过该建筑物,这是因为 A.声波是纵波,光波是横波B.声波振幅大,光波振幅小 C.声波波长较长,光波波长很短D.声波波速较小,光波波速很大 3.一根长20m的软绳拉直后放置在光滑水平地板上,以绳中点为坐标原点,以绳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为x轴建立图示坐标系。两人在绳端P、Q沿y轴方向不断有节奏地抖动,形成两列振幅分别为10cm、20cm的相向传播的机械波。已知P的波速为2m/s,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两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反 B.两列波的频率均为2Hz,叠加区域有稳定干涉图样 C.t=6s时,两波源间(不含波源)有5个质点的位移为-10cm D.叠加稳定时两波源间(不含波源)有10个质点的振幅为30cm 4.一列简谐横波在t=1 3 s时的波形图如图a所示,P、Q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是质 点Q的振动图象。则()

A.该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B.该列波的波速是1.8m/s C.在t=1 3 s时质点Q的位移为 3 2 A D.质点P的平衡位置的坐标x=3cm 5.有一列沿x 轴传播的简谐橫波,从某时刻开始,介质中位置在x=0 处的质点a和在 x=6m处的质点b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1图 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这列波的最大波长为24m B.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这列波的最大传播速度为 3m/s C.若波的传播速度为0.2m/s,则这列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 D.质点a处在波谷时,质点定b一定处在平衡位置且向 y 轴正方向振动 6.一振动周期为T,振幅为A,位于x=0点的波源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向开始做简谐振动,该波源产生的一维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波速为v,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失,一段时间后,该振动传播至某质点P,关于质点P振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振幅一定为A B.周期一定为T C.速度的最大值一定为v D.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向上 E.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向上或向下取决于它离波源的距离 7.一列简谐波沿x正方向传播,振幅为2cm,周期为T,如图所示,在t=0时刻波上相距50cm的两质点a、b3cm,但运动方向相同,其中质点a沿y轴负方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