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钢铁件化学镀镍工艺流程及处理方法

一般钢铁件化学镀镍工艺流程及处理方法

一般钢铁件化学镀镍的工艺流程如下:

1. 清洗:将钢铁件浸泡在去污剂中,去除表面的油脂、污垢和氧化物。

2. 酸洗:钢铁件经过清洗后,需要进行酸洗处理,以去除钢铁表面的锈蚀和氧化物。常用的酸洗溶液为硝酸和硫酸混合溶液。

3. 激活:将经过酸洗处理的钢铁件浸泡在激活剂溶液中,引发金属表面的化学反应,增加其与镀液之间的粘附力。

4. 化学镀镍:将经过激活处理的钢铁件浸泡在含有镍盐的镀液中,通过电流的作用,将镀液中的镍离子还原成镀层,形成镀镍层。镀液中的主要成分包括镍盐、镀液添加剂和控制剂。

5. 清洗:将镀好的钢铁件进行清洗,去除残留的镀液和其他杂质。

6. 成品处理:对镀好的钢铁件进行最终的处理,包括除油、除蜡和最后的包装。

在化学镀镍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镀液的温度、pH值和电流

密度等参数,以确保良好的镀层质量。此外,还可以采用镍钴合金化学镀、电解退火等特殊处理方法,来改善镀层的性能和外观。

滚镀镍工艺流程

滚镀镍工艺流程 滚镀镍是一种将镍金属镀于其他金属表面的表面处理方法,常用于钢材、铜材、铝合金等材料的表面保护和提升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下面将详细介绍滚镀镍的工艺流程。 一、表面处理 在滚镀镍之前,首先要对金属基材进行表面处理,以确保滚镀镍能够与基材良好结合并形成均匀的镀层。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有机械处理和化学处理。 1. 机械处理 机械处理主要通过抛光、打磨、喷砂等方式,将金属基材表面的氧化物、污垢等杂质去除,从而提高金属表面的光洁度和粗糙度。同时,机械处理还能改善金属表面的附着力,有助于镀层的结合。 2. 化学处理 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酸洗、碱洗、钝化等方法,清洁金属基材表面,去除氧化皮和其他脏污,增强金属表面的活性,以便于镀层的形成和附着。常用的化学处理剂有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 二、镀液配制 镀液的配制是滚镀镍工艺的核心内容,其成分和配比直接影响到镀层的质量和性能。通常,滚镀镍的镀液由镍盐、酸性剂、络合剂和助剂等多种成分组成。

1. 镍盐 镍盐是镀液中最主要的成分,一般选择硫酸镍、氯化镍或硝酸镍作为镀液中的镍源。不同的镍盐选择会对镀层的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2. 酸性剂 酸性剂是镀液中的重要辅助成分,常用的酸性剂有硫酸、硝酸等。酸性剂的作用是维持镀液的酸碱度,促进镀液中的镍离子释放和还原作用。 3. 络合剂 络合剂能够形成络合物与金属离子配位,稳定镀液的镍离子浓度和PH值,提高镀液的镀速和均匀性。常用的络合剂有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柠檬酸等。 4. 助剂 助剂可以改善镀液的流变性能和附着力,调节镀层的成分和结构,常用的助剂有湿润剂、胶体剂等。 三、镀层形成 镀液配制好后,将金属基材放入镀槽中,进行电化学镀镍的过程。电镀中,通过外加电压,金属基材表面会产生镀层反应,将镍离子还原成金属镍并导电。在电解过程中,金属基材表面会逐渐形成均匀、致密的镀层。 四、后处理 在滚镀镍工艺完成后,还需要对镀层进行后处理,以提高镀层

化学镀镍工艺

化学镀镍工艺 化学镀镍机理: 1)原子氢析出机理。原子氢析出机理是1946年提出的,核心是还原镍的物质是原子氢,其反应过程如下: H2P02-+H20→HP032-+H++2H Ni2++2H→Ni+2H+ H2P02-+H++H→2H20+P 2H→H2 水和次磷酸根反应产生了吸附在催化表面上的原子氢,吸附氢在催化表面上还原镍离子。同时,吸附氢在催化表面上也产生磷的还原过程。原子态的氢相互结合也析出氢气。2)电子还原机理(电化学理论)电子还原机理反应过程如下: H2P02-+H20→HP032-+H++2e Ni2++2e→Ni H2P02-+2H++e→2H20+P 2H++2e→H2 酸性溶液中,次磷酸根与水反应产生的电子使镍离子还原成金属镍。在此过程中电子也同时使少部分磷得到还原。 3)正负氢离子机理。该理论最大特点在于,次磷酸根离子与磷相连的氢离解产生还原性非常强的负氢离子,还原镍离子、次磷酸根后自身分解为氢气。 H2P02-+H20→HP032-+H++H- Ni2++2H-→Ni+H2 H2P02-+2H++H-→2H20+P +1/2H2 H-+H+→H2 分析上述机理,可以发现核心在于次磷酸根的P-H键。次磷酸根的空间结构是以磷为中心的空间四面体。空间四面体的4个角顶分别被氧原子和氢原子占据,其分子结构式为: 各种化学镀镍反应机理中共同点是P-H键的断裂。P-H键吸附在金属镍表面的活性点上,在镍的催化作用下,P-H键发生断裂。如果次磷酸根的两个P-H键同时被吸附在镍表面的活性点上,键的断裂难以发生,只会造成亚磷酸盐缓慢生成。对于P-H键断裂后,P-H间共用电子对的去向,各种理论具有不同的解释。如电子在磷、氢之间平均分配,这就是原子氢析出理论;如果电子都转移至氢,则属于正负氢理论;而电子还原机理则认为电子自由游离出来参与还原反应。因此,可以根据化学镀镍机理的核心对各种宏观工艺问题进行分析解释。 化学镀镍工艺过程 化学镀镍前处理工艺 一:除油:

化学镀工艺流程

化学镀所需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852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控温搅拌;增力电动搅拌机。 化学镀工艺流程:机械粗化→化学除油→水洗→化学粗化→水洗→敏化→水洗→活化→水洗→解胶→水洗→化学镀→水洗→干燥→镀层后处理。 1化学镀预处理 机械粗化:用机械法或化学方法对工件表面进行处理(机械磨损或化学腐蚀),从而在工件表面得到一种微观粗糙的结构,使之由憎水性变为亲水性,以提高镀层与制件表面之间结合力的一种非导电材料化学镀前处理工艺。 1.1 化学除油 镀件材料在存放、运输过程中难免沾有油污,为保证预处理效果,必须首先进行除油处理,去除其表面污物,增加基体表面的亲水性,以确保基体表面能均匀的进行金属表面活化。化学除油试剂分有机除油剂和碱性除油剂两种;有机除油剂为丙酮(或乙醇)等有机溶剂,一般用于无机基体如鳞片状石墨、膨胀石墨、碳纤维等除油;碱性除油剂的配方为:NaOH:80g/l,Na2CO3(无水):15g/l,Na3PO4:30g/l,洗洁精:5ml/l,用于有机基体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除油;无论使用哪种除油试剂,作用时都需要进行充分搅拌。 1.2 化学粗化 化学粗化的目的是利用强氧化性试剂的氧化侵蚀作用改变基体表面微观形状,使基体表面形成微孔或刻蚀沟槽,并除去表面其它杂质,提高基体表面的亲水性和形成适当的粗糙度,以增强基体和镀层金属的结合力,以保证镀层有良好的附着力。粗化是影响镀层附着力大小的很关键的工序,若粗化效果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后序的活化和化学镀效果。化学粗化试剂的配方为:CrO3:40g/l,浓 H2SO4:35g/l,浓H3PO4(85%):5g/l。化学粗化的本质是对基体表面的轻度腐蚀作用;因此,有机基体采用此处理过程,无机基体因不能被粗化液腐蚀而不需此处理。 1.3 敏化 敏化处理是使粗化后的有机基体(或除油后的无机基体)表面吸附一层具有还原性的二价锡离子Sn2+,以便在随后的活化处理时,将银或钯离子由金属离子还原为具有催化性能的银或钯原子。敏化液配方为:SnCl2·2H2O:20g/l,浓HCl:40ml/l,少量锡粒;加入锡粒的目的是防止二价锡离子的氧化。 1.4 活化 活化处理是化学镀预处理工艺中最关键的步骤, 活化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后序的施镀效果。化学镀镀前预处理的其它各个工序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优化活化效果,以保证催化剂在镀件表面附着的均匀性和选择性,从而决定化学镀层与镀件基体的结合力以及镀层本身的连续性。活化处理的目的是使活化液中的钯离子Pd2+或银离子Ag+离子被镀件基体表面的Sn2+离子还原成金属钯或银微粒并紧附于基体表面,形成均匀催化结晶中心的贵金属层, 使化学镀能自发进行。目前,普遍采用的活化液有银氨活化液和胶体钯活化液两种;化学镀铜比较容易,用银即能催化;化学镀钴、化学镀镍较困难,用银不能催化,必须使用催

化学镀镍工艺

化学镀镍工艺 化学镀镍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镍的保护层,可以提高金属的耐腐蚀性能、抗磨损性能和外观美观度。本文将介绍化学镀镍的工艺流程、原理和应用领域。 一、化学镀镍的工艺流程 化学镀镍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前处理、电镀和后处理三个步骤。 1. 前处理 前处理是为了保证镀层的质量和附着力,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清洗:将待镀件浸泡在碱性或酸性清洗液中,去除表面的油污、氧化物和其他杂质。 (2)酸洗:使用酸性溶液,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和锈蚀物,提高镀层的附着力。 (3)活化:使用酸性或碱性活化液,去除酸洗产生的氢氧化物,为镀镍做好准备。 2. 电镀 电镀是化学镀镍的核心步骤,主要是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沉积在待镀件表面。电镀过程中,需要控制电流密度、温度和镀液成分等因素,以获得理想的镀层性能。化学镀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电解镀镍:将待镀件作为阴极,将镍盐溶液作为阳极,施加电流,使镍离子在待镀件表面还原成金属沉积。

(2)化学还原镀镍:利用化学反应将镍离子还原成金属沉积在待镀件表面,无需外加电流。 3. 后处理 后处理是为了提高镀层的质量和外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酸洗:将镀层浸泡在酸性溶液中,去除表面的氢氧化物和杂质。(2)抛光:使用机械或化学方法,提高镀层的光亮度和平整度。(3)清洗:将镀件浸泡在清水中,去除残留的酸洗液和其他杂质。(4)干燥:将镀件进行烘干,确保镀层完全干燥。 二、化学镀镍的原理 化学镀镍的原理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沉积在待镀件表面。在电镀过程中,镍离子在电解液中发生还原反应,得到金属镍,并沉积在待镀件表面。镀层的厚度可以通过控制电镀时间来调节。 化学镀镍的镀液主要由镍盐、镉盐和其他添加剂组成。镀液中的镍离子和镉离子通过电解反应分别还原成金属镍和金属镉,镀液中的添加剂可以调节镀层的成分、结构和性能。 三、化学镀镍的应用领域 化学镀镍广泛应用于装饰、防腐和电子等领域。具体应用包括: 1. 装饰:化学镀镍可以提供金属表面的光亮度和平整度,使产品具有良好的外观质量,常用于制作首饰、钟表、厨具等。

常用钢材表面处理工艺流程

常用钢材表面处理工艺 流程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常用钢材表面处理工艺流程(1)钢铁件电镀锌工艺流程┌酸性镀锌 除油→除锈→│→纯化→干燥└碱性镀锌 (2)钢铁件常温发黑工艺流程┌浸脱水防锈油││烘干 除油→除锈→常温发黑→│浸肥皂液——→浸锭子油或机油││└浸封闭剂(3)钢铁件磷化工艺流程除油→除锈→表调→磷化→涂装 (4)ABS/PC塑料电镀工艺流程 除油→亲水→预粗化(PC≥50%)→粗化→中和→整面→活化→解胶→化学沉镍→镀焦铜→镀酸铜→镀半亮镍→镀高硫镍→镀亮镍→镀封→镀铬 (5)PCB电镀工艺流程 除油→粗化→预浸→活化→解胶→化学沉铜→镀铜→酸性除油→微蚀→镀低应力镍→镀亮镍→镀金→干燥 (6)钢铁件多层电镀工艺流程 除油→除锈→镀氰化铜→镀酸铜→镀半亮镍→镀高硫镍→镀亮镍→镍封→镀铬(7)钢铁件前处理(打磨件、非打磨件)工艺流程 1、打磨件→除蜡→热浸除油→电解除油→酸蚀→非它电镀 2、非打磨件→热浸除油→电解除油→酸蚀→其它电镀 (8)锌合金件镀前处理工艺流程 除蜡→热浸除油→电解除油→酸蚀→镀碱铜→镀酸铜或焦磷酸铜→其它电镀(9)铝及其合金镀前处理工艺流程

除蜡→热浸除油→电解除油→酸蚀除垢→化学沉锌→浸酸→二次沉新→镀碱铜或镍→其它电镀 除蜡→热浸除油→电解除油→酸蚀除垢→铝铬化→干燥→喷沫或喷粉→烘干或粗化→成品 除蜡→热浸除油→电解除油→酸蚀除垢→阳极氧化→染色→封闭→干燥→成品(10)铁件镀铬工艺流程: 除蜡→热浸除油→阴极→阳极→电解除油→弱酸浸蚀→预镀碱铜→酸性光亮铜(选择)→光亮镍→镀铬或其它 除蜡→热浸除油→阴极→阳极→电解除油→弱酸浸蚀→半光亮镍→高硫镍→光亮镍→镍封(选择)→镀铬 (11)锌合金镀铬工艺流程 除蜡→热浸除油→阴极电解除油→浸酸→碱性光亮铜→焦磷酸铜(选择性)→酸性光亮铜(选择性)→光亮镍→镀铬 (12)电叻架及染色工艺流程 前处理或电镀→纯水洗(2-3次)→预浸→电叻架→回收→纯水洗(2-3次)→烘干→成品 电镀锌的技术很多,提供一些专利技术的给你看看。 一种电镀锌钢板及钢板镀锌工艺,电镀锌钢板包括钢板及其上的电镀锌层,该电镀锌层含有15-8000ppm的锡。钢板镀锌工艺包括按常规技术对钢板进行脱脂处理、酸洗处理以及在处理后的钢板表面电镀锌,其特点是,在电镀溶液中添加有1-500ppm的Sn2+。本发明的电镀锌钢板由于在电镀锌层中含有15- 8000ppm的锡,大大提高了镀锌层的硬度,其硬度相当于现有技术电镀锌钢板

化学镀镍工艺流程(最新)

1、基本步骤 脱脂→水洗→中和→水洗→微蚀→水洗→预浸→钯活化→吹气搅拌水洗→无电镍→热水洗→ 无电金→回收水洗→后处理水洗→干燥 2、无电镍 A. 一般无电镍分为“置换式”与“自我催化”式其配方极多,但不论何者仍以高温镀层质量较佳 B. 一般常用镍盐为氯化镍(Nickel Chloride) C. 一般常用还原剂有次磷酸盐类(Hypophosphite)/甲醛(Formaldehyde)/联氨 (Hydrazine)/硼氩化合物(Borohydride)/硼氢化合物(Amine Borane) D. 螯合剂以柠檬酸盐(Citrate)最常见。 E. 槽液酸碱度需调整控制,传统使用氨水(Amonia),也有配方使用三乙醇氨(Triethanol Amine),除可调整PH及比氨水在高温下稳定,同时具有与柠檬酸钠结合共为镍金属螯合剂,使镍可顺利有效地沉积于镀件上。 F. 选用次磷二氢钠除了可降低污染问题,其所含磷对镀层质量也有极大影率。 G. 此为化学镍槽其中一种配方。 配方特性分析: a. PH值影响:PH低于8会有混浊现像发生,PH高于10会有分解发生,对磷含量及沉积速率及磷含量并无明显影响。 b.温度影响:温度影响析出速率很大,低于70°C反应缓慢,高于95°C 速率快而无法控制.90°C最佳。 c.组成浓度中柠檬酸钠含量高,螯合剂浓度提高,沉积速率随之下降,磷含量则随螯合剂浓度增加而升高,三乙醇氨系统磷含量甚至可高到15.5%上下。 d.还原剂次磷酸二氢钠浓度增加沉积速率随之增加,但超过0.37M后槽液有分解现像,因此其浓度不可过高,过高反而有害。磷含量则和还原剂间没有明确关系,因此一般浓度控制在O.1M左右较洽当。

镀镍工艺流程

镀镍工艺流程 镀镍是一种常用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可以提高金属的防腐蚀性能、耐磨性和外观质量。下面就是一种常见的镀镍工艺流程。 首先,准备工作。将待镀件进行清洗和去油处理,以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油脂。常用的清洗剂包括碱性清洗剂和酸性清洗剂。清洗剂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和腐蚀剂,可以有效地去除污物和油脂。 接下来,进行酸洗。酸洗是为了除去待镀件表面的氧化物、锈蚀物和其他金属表面不良物质。一般使用稀硫酸或稀盐酸来进行酸洗处理。在酸洗过程中,待镀件要经过酸洗槽,不断地循环酸洗溶液,以保证全面的酸洗效果。 然后进行电化学镀镍。电化学镀镍是将镍阳极溶液中的镍离子通过电解沉积到待镀件的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镍层。在电解槽中,将待镀件作为阴极,镍片作为阳极,通过外加电流的作用,将镍离子还原成金属镍,从而完成镀镍过程。镀镍过程中还需要添加一些镀镍剂和缓冲剂,以调节镀液的酸碱度和镀液中存在的金属离子的浓度。 镀镍时间根据待镀件的要求而定,一般在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镀镍的厚度也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一般为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在电化学镀镍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电流密度和工艺参数,以确保镀层的均匀度和质量。 最后,进行收尾工作。将镀好的镍件从电解槽中取出,进行冲

洗和除焊处理,以去除表面的残留电解液和焊渣。然后进行干燥处理,以防止镀层表面出现水迹和污点。最后,进行包装和质量检验,确保镀层的质量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镀镍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准备工作、清洗和去油、酸洗、电化学镀镍和收尾工作。这个工艺流程可以在金属待镀件的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镍层,提高金属的耐磨性和防腐蚀性能,同时也能改善金属的外观质量。镀镍工艺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可以应用于各种金属制品的加工制造过程中。

化学镀镍配方分,化学镀镍配方分析技术及生产工艺

化学镀镍配方成分分析,镀镍原理及工艺技术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化学镍的研究背景,分类,原理及工艺等,本文中的配方数据经过修改,如需更详细资料,可咨询我们的技术工程师。 禾川化学引进国外配方破译技术,专业从事化学镍成分分析、配方还原、研发外包服务,为化学镍相关企业提供一整套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一、背景 化学镀镍也叫做无电解镀镍,是在含有特定金属盐和还原剂的溶液中进行自催化反应,析出金属并在基材表面沉积形成表面金属镀层的一种优良的成膜技术。化学镀镍工艺简便,成本低廉,镀层厚度均匀,可大面积涂覆,镀层可焊姓良好,若配合适当的前处理工艺,可以在高强铝合金和超细晶铝合金等材料上获得性能良好的镀层,因此在表面工程和精细加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禾川化学技术团队具有丰富的分析研发经验,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可以运用尖端的科学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彻底解决众多化工企业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利用其八大服务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产品性能改进及新产品研发。 样品分析检测流程:样品确认—物理表征前处理—大型仪器分析—工程师解谱—分析结果验证—后续技术服务。有任何配方技术难题,可即刻联系禾川化学技术团队,我们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二、化学镀工艺

化学镀工艺流程为:试样打磨-清洗-封孔-布轮抛光-化学除油-水洗-硝酸除锈-水洗-活化-化学镀-水洗-钝化-水洗-热水封闭-吹干。 图1 化学镀的工艺流程图 三、化学镀镍分类 化学镀镍的分类方法种类多种多样,采用不同的分类规则就有不同的分类法。 四、化学镀镍原理 目前以次亚磷酸盐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镍的自催化沉积反应,已经提出的理论有羟基-镍离子配位理论、氢化物理论、电化学理论和原子氢态理论等,其中以原子氢态理论得到最为广泛的认同。 该理论认为还原镍的物质实质上就是原子氢。在以次亚磷酸盐为还原剂还原Ni2+时,可以以下式子表示其总反应: 3NaH2PO2+3H2O+NiSO4→3NaH2PO3+H2SO4+2H2+Ni(1) 也可表达为:

化学镀镍实验

钢铁表面化学镀镍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化学镀镍的基本原理 (2)掌握表面化学镀镍的一般操作步骤 (3)了解化学镀镍的工艺条件 (4)掌握钢铁表面预处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化学镀又称为无电解镀,指在无外加电流的状态下,借助合适的还原剂,使镀液中的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并沉积到工件表面的一种镀覆方法。化学镀过程中,以工件作为阴极,镀液作为虚拟阳极,组成一个虚拟电流回路,金属离子在具有催化作用的工件表面发生还原反应,从而沉积出金属并附着在工件表面。溶液内的金属离子是通过获得还原剂提供的电子而被还原成相应的金属。 化学镀镍发生在水溶液与具有催化活性的固体界面,由还原剂将镍离子还原成金属镍层。 化学镀镍的机理: Ni2++ 2e →Ni, H 2PO 2 -+ H 2 O →H 2 PO 3 -+ 2H+ + 2e , 总反应:Ni2+ + H 2PO 2 - + H 2 O → Ni2+ + H 2 PO 3 - + 2H+ 伴随磷的析出 H 2PO 2 -+2H+→P+2H 2 O H 2PO 2 -→P+HPO 3 2-+H++H 2 O H 2PO 2 -+4H+→PH 3 +2H 2 O 三、实验工艺流程 除油→水洗→酸洗→水洗→施镀→水洗→后处理 四、实验步骤 (1)溶液的配制:硫酸镍(80g/L)+柠檬酸钠(40g/L)+醋酸钠(40g/L)混合溶液,次磷酸钠(60g/L), 氯化亚锡(20g/L),盐酸,硫酸,氨水等. (2)除油:将去污粉液加热到90℃,放入试片,经0.3~20min取出,用蒸馏水漂洗,以水洗后试片不挂水珠为合格。 (3)酸洗:10mL硫酸( 98% )常温下进行, 时间0.5~10min,以表面氧化膜、锈

镀镍工艺流程

镀镍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 一、碳钢和低合金钢的前处理工艺流程 机械除油除锈→水洗→化学除油→水洗→酸洗→水洗→活化→→水洗→去离子水洗 主要步骤的工艺要求 1.机械除油除锈 一般的工件表面都有油污和锈蚀,大量油污可用干布擦净,锈蚀的部位用水砂纸打磨。有的工件表面有锈皮、焊渣、旧漆层等,则需进行机械抛光、振光或喷砂处理。 2.化学除油除油液配方:氢氧化钠 20g/l 碳酸钠 30g/l 磷酸钠30g/l OP-10 1ml/l 工艺条件温度: 60-80℃时间 3-5分钟 如果一次除油不彻底,应用水冲洗后再浸入除油液中,如此反复操作,直至油除净为止。油除净的标准是基体表面达到完全润湿状态,能形成均匀水膜,无挂珠。 3.涂保护漆如果要求零件局部镀覆,则需对不要求镀的部位涂保护漆。涂保护漆时应小心仔细,需保护的部位的涂层应连续均匀,不保护的部位绝对不允许沾有保护漆。 保护漆通常采用聚胺脂清漆,涂漆后应放置24小时方可进行化学镀。 4.酸洗酸洗液配方:1∶1 盐酸(体积比) 工艺条件温度:室温时间: 15-30秒 酸洗后要求工件表面无锈。 5.活化活化液配方 10% 硫酸 (体积比) ρ H2SO4 =1.84 g/cm 3 工艺条件温度:室温时间: 10-20 秒 一般要求当工件表面有大量细小均匀气泡溢出时停止活化。 二、不锈钢、高合金钢的前处理工艺

由于不锈钢和高镍、铬含量合金钢的表面上有一层钝化膜,若按常规钢铁件表面预处理的方式进行前处理,化学镀层的结合强度很差,很难保证结合力。所以在一般除油后要附加在浓酸中进行阳极处理,以改善镀层的结合强度。为可靠起见,还可以进行预镀镍,进行活化。常见工艺如下: 化学除油→热水清洗→冷水清洗→电解清洗→二次除油→热水清洗→冷水清洗→电解清洗→预镀镍活化→冷水清洗→去离子水洗工艺配方及工艺说明 化学除油:与普通钢铁件除油配方相同,60-80℃; 热水清洗:60-80℃,约2分钟; 冷水清洗:两次逆流漂洗或喷淋清洗,室温,约2分钟; 电解清洗:碱性脱脂液配方可与上面的化学除油液配方相同,阳极电流密度为30-55安培/平方分米,15-30秒; 预镀镍:闪镀液配方为:6水氯化镍240克/升,盐酸(30-33%)320ml/L,阳极为镍板,工件阴极,电流密度,3.5-7.5安培/平方分米,2-4分钟; 化学镀镍工艺——镀前处理需知 化学镀镍的对象是具体的工件,进厂待镀的工件状况,包括工件材质、制造或维护方法,工件尺寸和最终使用情况是不同的;因此前处理方法应有所不同。在确定正确的前处理工艺流程时,必须对工件善有充分的了解。 1.合金类型为保证镀层足够的结合力以及镀层质量,必须鉴定基体材质。某些含有催化毒性合金成分的材料在镀前处理时加以表面调整,保证除去这些合金成分后才能进行化学镀镍。例如:铅(含铅钢)、硫(含硫钢)、过量的碳(高碳钢)、碳化物(渗碳钢)等。因为这些物质的残留会产生结合力差和起泡问题。而且,在未除净这些物质的表面、镀层会产生针孔和多孔现象。另一种处理方法是在镀前采用预镀的方法隔离基体才料中有害合金元素的影响。在不清楚待镀工件材质而且又不可能进行材料分析的情况下,必须进行预先试验,

化学镀镍工艺流程【详述】

化学镀镍一般工艺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在化学镀镍前,金属制品表面前处理包括:研磨抛光、除油、除锈、活化等过程,化学镀镍中经常使用的金属前处理方法与电镀工艺中的类似。研磨、抛光等物理方法,我们不做讨论。下面主要介绍一些化学处理方法。 1、除油 除油方法可分为有机溶剂除油、化学除油。 有机溶剂除油的特点是除油速度快,不腐蚀金属,但除油不彻底,需用化学法或电化学方法进行补充除油,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汽油、煤油、苯类、酮类、某些氯化烷烃及烯烃。有机溶剂除油还有一个优点即经除油后的溶剂还可回收再利用。有机溶剂一般属易燃品,使用时要格外小心。 化学除油是利用碱溶液的皂化作用和表面活性物质对非皂化性油脂的乳化作用,除去工件表面上的各种油污的。化学除油的温度通常取在60-80度之间,工件除油效果一般为目测,即工件表面能完全被水润湿就是油污完全除尽的标志。一般的除油液由氢氧化钠、碳酸钠、磷酸三钠、水玻璃、乳化剂等组成。 电化学除油分阴极除油和阳极除油,在相同的电流下,阴极除油产生的氢气比阳极除油产生的氧气多一倍,气泡小而密,乳化能力大,除油效果更好。但容易造成工件氢脆和杂质在阴极析出的现象。阳极除油虽没有这些缺点但可能造成工件表面氧化和溶解。目前常用正负极交换的化学除油法。电化学除油液配方与化学除油的配方相似。 2 、除锈 除锈方法有机械法、化学法和电化学法。 机械法除锈是对工件表面进行喷砂、研磨、滚光或擦光等机械处理,在工件表面得到整平的同时除去表面锈层。

镀镍电镀工艺流程

镀镍电镀工艺流程 镀镍电镀工艺流程是指通过电镀技术将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镍的过程。镀镍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准备工作、预处理、电镀、后处理等几个步骤。以下将分别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是准备工作。工作人员应将需要进行镀镍处理的金属材料准备好,检查其表面是否有污垢、油脂等,必要时进行清洗。同时,要对镀镍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接下来是预处理步骤。首先是酸洗。将金属材料浸入酸水中,使其与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去除表面氧化物、皮膜和杂质,以提高镀层的附着力。酸洗后,应进行中和清洗,将金属材料浸入碱溶液中进行清洗,以去除酸洗液和金属表面残留的酸性物质。 然后是电镀步骤。首先是电解液配置。将适量的镍盐溶解于水中,并加入适量的酸和添加剂,调整电解液的pH值和温度, 以提高镍的析出速度和镀层的质量。然后,将金属材料作为阴极放入电解槽中,与阳极相对放置,连接上电源。 在电镀过程中,电解液中的镍离子会在金属表面还原为金属镍,并沉积在金属材料上,形成一层均匀的镀层。电镀时间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所得到的镍层厚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最后是后处理步骤。先是水洗。将金属材料浸入清水中,将残留在金属表面的电解液和杂质冲洗净。然后是烘干。将金属材料放入烘干设备中,通过加热和脱湿,将金属表面的水分彻底

除去。最后是光洁处理。通过打磨、抛光等方法,将金属表面的纹理和瑕疵消除,使其变得光滑、亮丽。 总结起来,镀镍电镀工艺流程包括准备工作、预处理、电镀、后处理等几个步骤。其中,预处理包括酸洗和中和清洗;电镀步骤包括电解液配置和电镀操作;后处理步骤包括水洗、烘干和光洁处理。通过这个工艺流程,可以将金属材料表面镀上一层均匀、光滑、耐腐蚀的镍层,提高金属的外观和性能。

预镀镍的工艺

预镀镍的工艺 预镀镍是一种电镀工艺,是在金属表面先镀上一层薄薄的镍层,然后再进行其他电镀工艺的一种表面处理方法。预镀镍主要用于增强金属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装饰性,并且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预镀镍的工艺流程和注意事项。 首先,预镀镍的工艺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表面准备:在进行预镀镍前,需要对待镀物的表面进行准备工作。常见的表面准备方式包括清洗、酸洗和磨光。清洗可以去除待镀物表面的污垢和油脂,酸洗可以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层,磨光可以消除待镀物表面的凹凸不平。 2. 预镀前处理:在进行预镀镍前,需要进行一些预处理工作,包括活化处理和保护处理。活化处理是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活化剂,以提高镀液与待镀物的接触性。保护处理是在活化处理后,向金属表面镀上一层保护剂,以防止氧化和腐蚀。 3. 镀液配制:通过添加一定比例的镍盐、酸、试剂和添加剂,配制成镀液。镀液中的镍盐可以提供电子,酸可以维持酸性环境,试剂和添加剂可以调节镀液的性质和镀层的质量。 4. 电镀:将待镀物作为阴极,镍板作为阳极,通过外加电源将电流引入镀液中,从而使镀液中的镍离子在待镀物表面还原出金属镍。电镀过程中,镍在待镀物表

面逐渐沉积形成一层厚度均匀的镍层。 5. 后处理:电镀结束后,需要对镀层进行一些后处理工作。常见的后处理方式包括清洗、中和和表面处理。清洗可以去除镀层上的电镀液残留物,中和可以中和镀液中的酸碱余量,表面处理可以使镀层表面更加光滑和亮泽。 至于预镀镍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 1. 镀液的配制要精确:镀液的配制比例和添加剂的添加量要按照标准配制,避免造成镀层的质量问题。 2. 待镀物的表面处理要彻底:待镀物的表面处理要彻底,保证金属表面无油污、氧化和凹凸不平,以确保镀层的质量。 3. 控制电流和时间:电镀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电流和镀时间,避免过电流或过度镀层造成镀层厚度不均匀或镀层脆性增加。 4. 后处理要细致:后处理工作要细致,包括清洗、中和和表面处理,以确保镀层的质量。 总之,预镀镍是一种常用的电镀工艺,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装饰性。在预镀镍的工艺流程中,表面准备、预镀前处理、镀液配制、电镀和后

镀镍技术条件

化学镀镍技术条件 1. 镀镍层厚度:0.050mm±0.005,材料:化学镀镍区域材料为低合金钢。 2. 工艺流程: (1)应力消除(如有必要) (2)除油 (3)掩蔽(见图纸要求) (4)吹砂处理(建议做,对最终的镀层质量影响较大) (6)电解净化(如有必要) (7)表面活化 (8)镀镍(供应商应该提供镀镍工艺,以及槽液成分,并获得批准) (9)除氢:要提高镀层的附着力并将氢排空,应在喷镀后四小时内按照下 列条件进行:钢:180-200°C,2小时,空冷 (10)热处理(如有必要) 若在喷镀后四小时内实施了热处理,则不要求进行脱氢 10.1 时效处理(硬度最大化) 钢:390-410°C,4小时,空冷 10.2 扩散(与基材冶金结合) 钢:温度高于550°C,保温时间大于2小时,真空处理,空气冷却 如果为调质钢,扩散温度应至少为30°C,低于钢的回火温度。 备注:如果厂家化学镀镍后的镀层性能满足性能测试实验(见3条),化学 镀镍的工序和槽液允许按厂家的具体条件进行调整,红色字体部分不强制做。 3.首件质检(FPQ) 3.1 目视检查 在100%的镀层表面上进行。 喷镀表面应光滑、连续、均匀,无结疤、砂眼、剥落部位和任何其它不利于其使用的缺陷。斑点类的缺陷在最差部位被镀面积5个/dm2内,可以接受。允许使用食道镜检查内腔。 预先存在的基材不规则造成的镀镍缺陷不能成为镀镍不合格的缘由。 3.2气孔检验 对于目视检查出的缺陷影响部位,使用下列方法进行气孔检验:

钢铁锈法(ASTM B 733 § 9.6.1) 铝合金茜素(ASTM B 733 § 9.6.4) 不允许存在贯穿镀层的气孔。 3.3 表面光洁度 镀层表面光洁度应符合工件图纸的要求。 3.4 厚度 镀层厚度应符合工件图纸的要求。 供应商应对工件及试样的厚度进行测量和确认,并将方法提交给公司待批准。如果使用磁法涡流,则应在脱氢前测量。由于该方法会受到镀层中磷含量的影响,因此还有必要预先设定试样上的测量装置,试样上的镀层厚度使用破坏性方法确定(即按照要求进行显微检查)。 3.5 附着力测试 镀层附着力须通过弯曲试验(ASTM B 571)确定;将钢瓶(钢瓶直径为样本厚度的4倍)上的镀镍样本弯曲180度后,镀层不得出现脱皮,也不得出现脱落。 镀层允许出现与弯曲轴平行的裂缝。 3.6 化学分析 允许使用以下技术,对镀层进行化学分析,并提交化学分析报告: - 能量色散谱法(EDS)或波长色散谱法(WDS)(用于显微样本,至少读取3次,光栅覆盖80%镀层厚度); - X射线荧光光谱法。 如采用其它分析方法,则须提交公司批准。 3.7 显微检查 经过最终热处理(如有要求)之后,显微试样须取自对于镀层质量较为重要的工件位置和样品。 镀层厚度须符合工件图或规范。 如采用了喷砂处理,则界面污染程度须小于10%。 如采用了时效热处理,则微观硬度须大于850HV0.5。如采用了扩散热处理,则扩散区域在镀层与基材接触面处须可见。 3.8 腐蚀测试 仅在抗腐蚀镀层经最终热处理后按规范ASTM B 117进行该测试。 在盐雾中的暴露时间超过100小时后,基材上的镀层样本不得有损坏。

化学镀镍操作经验交流

1 铸铁复合化学镀镍前的活化工艺 铸铁复合化学镀镍前处理工艺为:机械抛光→除油除锈→活化处理。但不同的活化方法,直接影响镀层的结合力和孔隙率。筛选最佳阴极活化工艺为:70%H2SO4,室温(最佳200OC),DK=8A/dm2,10s。本活化液可保证镀层结合力最大、孔隙率均为零。 2、如何改善不锈钢化学镀镍层的结合力 不锈钢件(传动轴、啮合件、动配合件等)化学镀镍,可改善镀层的均匀性和自润滑性,比电镀铬好。但不锈钢化学镀镍常因前处理不好而造成镀层与基体结合力不理想,成为实际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原工艺流程:机械抛光→有机溶剂除油→化学除油→热水洗→电化学除油→热水洗→冷水洗→30%HCl→冷水洗→20%HCl(50OC)→冷水洗→闪镀镍→化学镀镍。 原工艺的缺点:单独用HCL除氧化皮效果不好;形状复杂件闪镀镍因覆盖能力不好而影响到化学镀镍的均匀性;因工序较长有可能造成不锈钢新鲜表面重新被氧化成膜;闪镀镍溶液易污染化学镀镍溶液等。为此,有人改进工艺。 改进工艺流程:抛光、除油工序同原工艺→混酸除膜(25%HCl+8%HNO3+10%HF)→冷水洗→活化(10%HCl+5%NH4F,60OC)→热水洗→化学镀镍。 改进工艺的优点:①采用混酸除去不锈钢表面难溶的FeCrO4氧化膜、Si、SiO2,使基体表面的化学活性增强;②工序简化,避免了不锈钢新鲜表面重新被氧化;③增加基体的预热工序,消除镀层与基体因温差而产生的应力。因此,化学镀镍与基体结合力好,镀速快等。 3 如何进行减压化学镀镍 减压化学镀镍,用镀液的动态载荷取代静态载荷,大大扩展了化学镀镍的应用范围,镀层光亮平整、针孔隙低、耐蚀性好。本法适用小口径长管内壁化学镀镍(φ内≥4cm以上各种细其整平性)。解决办法:系列压力差(P0—P1)控制在(-5.3×-66.7)×103Pa内,管径细,适当减少压差,降低镀液流速;管径粗,可适当增加压差,提高镀液流速。本工艺系统负压不高,操作安全简便。 4 喷淋化学镀镍工艺 采用喷淋可解决大型工件局部化学镀镍的困难,是实行现场施镀的有效方法,既经济又省时。 列举牵引轮(直径2050mm,轮面宽70mm,轮壁厚25mm,自重约2t)过线的外圆面喷淋化学镀镍工艺过程:除锈抛光(手动砂轮)→磨光(砂纸)→除油(表面活性剂)→带压热水冲洗→带压冷水冲洗→双面喷淋酸浸蚀→带压双向水冲洗→双向喷淋弱浸蚀→甩干轮面浮酸→双面喷淋化学镀镍。 注意问题:①在浸蚀、水洗、甩干浮酸时要提高牵引轮转速;②弱浸蚀用CP级盐酸,并加热至65OC,为牵引轮预热;③为消除弱浸蚀过程轮面上滞留酸的影响,开始喷淋化学镀镍的pH值取上限值(pH=10.0),喷淋过程中牵引轮转速不低于10r/min。 5 钢铁化学镀镍的防护作用

钢铁零件表面电镀光亮镍工艺流程设计

钢铁零件表面电镀光亮镍工艺流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说明—-—-———--—--—-—--—-————--—--———————-—3 1。1设计题目-———--———-———-———---——--——----—-----————--3 1.2设计技术参数——-———-—-—-----———-——--——-——-—-——--——-3 1.3设计要求——--————-—-——--——---—-———--—--—-—--———————3 2光亮镀镍工艺——-----——--———--—---—---——-—--——-—-—--—--3 3钢铁零件表面电镀光亮镍工艺流程设计-—--————---—-—-—--—4 3。1设计依据—--—-—-——--——-——---———--—--—-—----—-———---4 3.2工艺规范选择—————----——---——--——----—-——-—-—-———-—5 3。2工艺流程设计—-——--—---—-—-——-------——--——-—-——-———6 3。3制定工艺卡片--—-—-—--—-——-———--———————--————--—-——8 3。4计算—---——--——-———--—--—--—-——-——-—-——-—--———-—---8

3.4。1确定单次生产时间——-———-———-——-—-———-----———----8 3。4。2镍的电化当量—---———--—-—-——-——-——----—-—--———-—9 3.4.3确定生产时间—-——--—--—--————----—-—---————--—--9 3.5生产设备选择—--——----——————----------—---—--——--—10 3.5.1热水清洗槽---—--—-—-——-——--—--——-—-———-——--———10 3。5.2冷水清洗槽—--————-—-—---—-—------——---————-—--10 3.5.3化学除油槽和电解除油槽-——--—-———---———-—-————-10 3。5。4酸洗槽-———-——------———--—---—-—------—-—--——-—10 3。5。5弱碱中和槽——---——-——-—-—————-————-—-————--———-10 3.5.6电镀槽-—----——-—--——--—————--—--——-—--—--—-———11 3。5.7钝化槽--—-----——---——-——--————--—-—-————-————-11 3.5。8烘干槽---—-——-———————-—————----———--——-—---———11 3。5.9各项辅助设备具体设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