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 (7)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 (7)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 (7)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

一、积累百花园(22分)

1.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3)题。(6分)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御了,正是不幸的事接连发生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琅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s ùsù地流下眼泪。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差.使()奔丧.()

jí()sùsù()()

(2)用成语替换文中的画线部分,使表达更简洁。(2分)

替换的成语:

(3)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横线上。(2分)

改为改为

2.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1)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了一会。

(2)孩子还给你们,钱呢,就算做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吧。

(3)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而去的背影。

(4)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

A.犹豫感谢蹒跚埋葬

B.犹豫酬谢踉跄埋葬

C.踌躇酬谢踉跄埋没

D.踌躇感谢蹒跚埋没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语文老师循循善诱

....地为我讲解的那些人生道理,我认为定会有用。

B.妈妈气焰嚣张

....地对我说:“整天不好好学习,看你将来怎么办!”

C.看着她的遗照,想想已经是人琴俱亡

....,王先生不禁潸然泪下。

D.远处的一声惊雷,把同学们吓得失魂落魄

....。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背影》《甜甜的泥土》《我的母亲》《父母的心》这几篇文章都是小说。

B.《人琴俱亡》选自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表达了子敬和子猷的手足情深。

C.《甜甜的泥土》的结尾是一个诗话的结尾,意蕴丰富,大大提高了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D.《父母的心》作者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他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5.下列句子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于2007年3月正式动工,2011年3月重新向公众开放。此次改扩建,因此,不仅,而且。

①增强了整体建筑的层次感

②保持了改扩建部分建筑风格与原有建筑的协调

③充分考虑到原建筑已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了特定的印象

④在方案设计时非常注重与原建筑风格的一致性,新老建筑形成有机的结合

A.②①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④②①

D.③①④②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这次包粽子过端午的活动,可以丰富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B.中国撤离在也门的公民行动,表达了党和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外交为民”的理念。

C.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爱的教育,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功。

D.各级各类学校正在深入开展“自我养成、自我成长”的主题活动。

7.默写。(6分)

(1)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表达诗人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的诗句:,。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朱自清《背影》)

(3)叶徒相似,。(《晏子使楚》)

(4)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

(5),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二、综合实践坊(6分)

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2015年4月6日,由国家旅游局研究制定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办法》对“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实行动态管理,视游客不文明行为情节及影响程度确定,“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保存期限为一至两年,期限自信息核实之日起计算。

材料二:2015年4月26日,《华商报》报道了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里,一男子坐在女红军雕像上拍照一事。4月27日,吴起县旅游局利用官方微博发布调查情况说明,拍照男子为吴起县18岁的待业青年李某。事情经媒体报道后,李某主动到吴起县旅游局道歉,并承认自己的错误。

材料三:2015年5月4日,国家旅游局官方网站通报,该男游客已被列入“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期限10年。

(1)针对材料一,有人说游客不文明行为到处都是,靠管理根本不解决问题,主要还需提高公民的个人素质。你赞同他的观点吗?(2分)

(2)如果当时你在李某身边,针对这种不文明行为,你会如何劝说李某?(2分)

(3)李某主动到吴起县旅游局道歉,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请你假设一下李某是如何道歉的。(2分)

三、阅读芳草地(42分)

(一)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9~10题。(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历来被认为是千古名句,请简述你对其中蕴含的哲理的理解。(2分)

10.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别具一格。(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2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

语.时了不悲

便径.入坐灵床上

因.恸绝良久

弦既.不调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月余亦卒./卒.章显志

B.子敬素.好琴/素.不相识

C.亡.羊补牢/而子敬先亡.

D.何以

..扫天下?

..都不闻消息/一屋不扫,何以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2)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14.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琴不调”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分)

15.《人琴俱亡》这篇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不是矛盾?请分析。(2分)

(三)阅读《甜甜的泥土》选段,完成16~19题。(8分)

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

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

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她的儿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

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

“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叫什么?”

“王小亮。”

“几年级几班?”

“今天,刚过,八个生日。”

“我是问几年级几班!”老头显然有点不耐烦了。

“哦……大概……”她又惶然地摇摇头。

老头奇怪地打量着这神经质的女人:“你到底是什么人?”

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

16.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17.结合语境,品析下面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18.文中第四段连续用了三个“没有”,这样写有何表达效果?(2分)

19.文中的小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8分)

三把生锈的钥匙

“老公,这什么钥匙啊?”妻在卫生间冲我嚷:“再不扔掉,挂在身上会把裤子弄脏的!”接过钥匙串,我才发现:有一把钥匙已经生锈啦。

哪儿的钥匙?一时半会还真想不起来。女儿见我发愣,提醒道:“老爸,你试着开锁看看?”宅门、房间、书橱还有抽屉,我挨个试了一下。再到单位,去开仓库、档案柜、保险箱,也都打不开。妻调侃:“放私房钱的?”我赶忙打马虎眼:“也许是以前做老师时用的吧!”

第二天,妹妹回娘家。进门才想起:买给母亲的衣服没带来。妹夫嗔怪她:“年纪不大,丢三落四。”女儿也起哄:“这算什么?我爸的钥匙,都记不得是开哪把锁。”

瞧妹妹不明白,我取出那把生锈的钥匙。她看了一眼,连声大叫:“哥,我也有!”说完,

从挎包里取出一把钥匙。这下,轮到女儿惊奇道:“老爸,姑姑,你俩的钥匙是一样的?”

妻和母亲在厨房里做菜,也凑过来看热闹。这两把钥匙,一模一样。“不会是乡下老家的大门锁吧?”母亲和妹妹,说出了心中的想法。妻和女儿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你们都有的钥匙,肯定是乡下老家的!”

周日,回老家。打开大门,我和妹妹愣住了:“这把钥匙,不曾用过啊!”“是啊,要不咋一点印象都没有呢?”“你父亲一把,你们兄妹俩一人一把,奶奶和我合用一把。”四把钥匙放在一起,母亲打开了记忆的阀门。

母亲和奶奶共用的那把,经过岁月的打磨锃亮得很;父亲和我们兄妹俩的,稍显发黄,都有点儿生锈。这时候,父亲像想起了什么:“我的那把钥匙,也从来没用过啊!”出外做完篾匠活计回到村庄,父亲那除了铃铛不响其他都响的自行车,早惊动了奶奶。准备拿钥匙开锁,他才发现大门早已经打开。不用说,奶奶已躺在床上,等着父亲经过她的窗户说:“妈,你还没睡?”奶奶便回应道:“刚睡了一觉,你也早点睡。”父亲一直没机会使用那把钥匙,我们兄妹俩不也是这样吗?

我读师范,妹妹上高中,奶奶特意给了我俩钥匙。老人想得挺周到,说要是她在田里做农活,我们大老远回家不用站在门口等。

可这把钥匙,我们一次也没有用过。每逢周五,奶奶早就支配母亲放下田里的农活,在家等着孩子归来。有一次,在学校赶稿,到家已是深夜。摸出大门钥匙,插进锁孔,才发现:大门根本没关,奶奶一直给虚掩着呢!奶奶的爱,让钥匙失去了价值。回家的大门,奶奶一直给我们留着,直到她撒手人寰离开我们。

皎洁的月光下,母亲找来铁锉,父亲、妹妹和我不停地用力锉去锈迹,一下又一下,孩子们托着下巴默默地看着,大家仿佛都在找寻奶奶藏在钥匙里的爱……

20.请简单赏析选文第一段的作用。(2分)

21.父亲和我们的钥匙为什么会生锈?请简要概括。(2分)

22.仔细品味文中画线句子所表达的情感。(2分)

23.文章的标题犹如人的眼睛,试分析本文标题的作用。(2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24~27题。(10分)

妈妈会派人来看我

吕宝军

有个6岁的小男孩,爸爸打工,每天早出晚归,家里只剩下他和妈妈。妈妈已是肝硬化晚期,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男孩很懂事,看妈妈的病情稍微轻些时,他就用小手拉着妈妈在院子里散散步;当妈妈难受需要喝水时,他就吃力地去倒水,然后一匙一匙地喂妈妈喝;他从不出去玩,总是寸步不离地陪伴着妈妈。

妈妈心里很难受,她多想亲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一想到日后,别人的孩子都有妈妈疼,唯独自己的孩子没有,她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簌簌地滚落。她试探着问儿子:“假如有一天妈妈走了,永远不再回来,你会不会想妈妈?”看儿子咬着嘴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妈妈忍住满腔悲痛,镇静地说:“儿子别怕,好好看着妈妈的眼睛。你记住,即使妈妈有一

天真的走了,也会派个人经常来看你的。”

妈妈病情突然恶化的那天早晨,儿子被好心的邻居哄着带出去了。晚上,当儿子再被带回来的时候,家里已经没了妈妈的身影。儿子小小的心灵里隐约预感到了什么,他不哭也不闹,有关妈妈的字眼儿一句也不提,情绪反常得令所有的大人惊诧不已。

爸爸每天仍要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儿子,只好把他一个人丢在家里,叮嘱他千万不要跑出去。有一天,爸爸收工回家,却没有看见儿子,爸爸的脑子嗡的一声就蒙了,赶紧四处去寻找。最后,爸爸在一个十字路口发现了儿子:一个瘦弱的小身影正独自蹲在那儿,眼巴巴地朝路人张望着。爸爸嫌儿子不懂事,自己干了一天的活累得够呛,还得出来找他,所以不分青红皂白上去就打了儿子两巴掌,并厉声呵斥:“谁让你不听话,到处乱跑的?”儿子委屈得号啕大哭:“我想妈妈了!妈妈说她会派人来看我,我在等那个来看我的人。”

一句话,惹得男人泪湿眼眶。望着儿子可怜巴巴的模样,男人霎时悲伤成河,眼泪如潮水般涌了出来。在妻子离去的日子里,他的心常常被思念撕咬着,但他尽力不让儿子看到他的悲伤,总是趁洗脸的时候,把泪水偷偷运送出去。爸爸知道,儿子几乎每晚都会梦见妈妈。说实话,爸爸何尝不想有个人来看望一下儿子,给他幼小的心灵一点点安慰。可这份奢望,又是多么不现实啊!爸爸只好轻言细语地哄儿子:“好孩子,也许那是妈妈怕你舍不得,在哄你、安慰你。”

儿子执拗得很,他不满地朝着爸爸嚷:“不,你才哄人呢!妈妈从不说谎,她说会派个人来看我,就一定会有人来看我的。”假如这时候奇迹出现,有个人突然走到儿子跟前说:“好孩子,我就是你妈妈派来专程看望你的。”该多好啊!那么,无论让男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心甘情愿。就这样,一天,二天,三天……总能在十字路口看到男孩孤单瘦弱的小身影。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的女人,指名道姓要找儿子。儿子心底咯噔一下,马上就猜到:这个女人该不会是妈妈派来看望我的吧?

陌生女人凝望着眼前的小男孩,一双眼睛突然盈满了晶莹的泪水。她温柔地轻唤着:“好孩子,来,让阿姨好好瞅瞅你。”这句话,更加证实了男孩最初的判断。一瞬间,忧伤的记忆里,那股渴望妈妈爱抚的愿望,立刻又如潮水般溢满男孩周身。他轻轻走近女人,两眼一眨不眨地注视着她的眼睛——这是一双美丽的眼睛,它投射出来的目光,漾满了母亲特有的慈爱与温情!她抱歉地说:“孩子,阿姨早就想来看你了。”

原来,妈妈在临终前做了个伟大的决定:死后捐出眼角膜。妈妈对受捐者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她只希望对方能经常来看看自己的孩子。而这个陌生女人正是妈妈眼角膜捐赠的受益者。遵照与捐赠者的约定,一康复她就来看望好心人的儿子。

女人越瞅越觉得眼前的男孩是如此亲切。她猛地把男孩揽在怀里,轻轻地抚摩他的后背:“好孩子,阿姨来就是想替你妈妈好好看看你,以后我会经常来看你的,你就把我当作妈妈吧!”

男孩的泪水簌簌地往下淌,激动得胸脯不停地起伏,仰起脸,深情地望着这双充满爱意的亲切的眼睛,喃喃地说:“你终于来了,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看我的!”

男孩脸上露出了甜美幸福的微笑。

24.本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试简述。(2分)

25.本文中的男孩和妈妈都让读者很感动,试结合文章内容对其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2分)

26.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男人霎时悲伤成河,泪水如潮水般涌了出来。

(2)男孩的泪水簌簌地往下淌,激动得胸脯不停地起伏,仰起脸,深情地望着这双充满爱意的亲切的眼睛。

27.文章中最令你感动的是哪一点?请联系实际谈谈。(2分)

四、写作绿树轩(50分)

28.请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1)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叙述;(2)有详有略,详略得当;(3)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

1.(1)chāi sāng 藉簌簌(2)祸不单行(3)御改为卸琅改为狼

2.C

3.B(气焰嚣张,比喻人的威风气势,多含贬义,此处用来形容妈妈不合适)

4.A(《背影》《我的母亲》是散文,不是小说)

5.C(整体感知语段,根据语段中的关联词语可知,第一个空与后三个空是因果关系。后两个空之间是递进关系。所以第一个空应填写③,最后两空应分别填写②①。)

6.D(A.缺少主语,去掉“通过”B.搭配不当,“表达”改为“体现”C.句子最后加上“与否”)

7.(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蹒跚地走到铁道边(3)其实味不同(4)隔江犹唱《后庭花》(5)夜阑卧听风吹雨

8.(1)不赞同。旅游不文明行为到处都是,就是因为前期管理不到位所致。提高公民个人素质固然能够杜绝旅游不文明行为,但是更应该加强管理,让不文明行为得到有力监管。(2)李某,你好。请你不要攀爬女红军塑像。一方面,红军先烈为我国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我们应该尊重他们,不能做出这种侮辱先烈的行为;另一方面,这是一种不文明行为,有损个人形象,国家《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开始实施,你会受到处罚的。(3)大家好:“我”是李某,由于我的一时兴起,做出了有辱先烈的行为,伤害了大家的感情,也让“我”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对不起大家,请大家给“我”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9.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

10.这首诗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基调,表现了诗人开朗、乐观、豪迈的情怀,诗歌意境开阔。

11.说话直接于是已经

12.B(都是“一向”的意思)

13.(1)就要来轿子去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2)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14.一是子敬病了很长时间,琴放置久了。二是子猷睹琴思人,悲伤过度,不能调琴。

15.“了不悲”“都不哭”是强抑制住自己的悲痛的结果,而并不是不悲痛。等到人琴俱亡,就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心情了,悲痛喷薄而出,所以“恸绝良久”。故前后并不矛盾。

16.通过景物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令和环境,为下文写小亮的埋糖、挖糖做铺垫。时令虽是立春,但是天气依然很冷,让读者为文中的小亮的处境感到伤悲怜悯同情。

17.“倚着”表明站立时间已久,采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刻画了母亲专心致志等待儿子的形象,对儿子的至爱亲情呼之欲出。

18.一层进一层地表现了“她”(“过去的妈妈”)想见到久别的儿子的热切心情,突出了“她”没能等到儿子的极度失落的情绪。

19.小亮是一个可爱、善良、勤劳的孩子。我感受到人世间母爱的伟大,小亮的老师、同

学们、传达室的老头的善心和爱心,以及小亮后妈的自私和冷漠,爸爸的无情。

20.设置悬念,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突出钥匙未被使用时间之久,都被大家遗忘了。

21.父亲每次干完活回村庄,都惊动了奶奶,奶奶总是将大门打开,所以父亲一直没机会用钥匙开门。

“我”和妹妹都在上学,奶奶每周五都让妈妈在家里等着我们。所以,我们不需要用钥匙开门,时间久了,钥匙自然会生锈。

22.写出我们对奶奶的无比思念和对奶奶的爱。

23.贯串文章的线索,文章是围绕“生锈的钥匙”行文的;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4.男孩坚信妈妈临终前的诺言,坚持等候,终于迎来了妈妈派来看他的阿姨,感受到母爱的温暖。

25.男孩:(1)他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对生病的妈妈细心照顾,拉着妈妈散步,喂妈妈喝水,陪伴妈妈;面对身患绝症即将离去的妈妈,虽然伤心难过,但为了让妈妈安心,咬着嘴唇强忍着泪水;妈妈去世后,他不哭也不闹,有关妈妈的字眼一句也不提。(2)他是一个纯真(执着)的孩子:坚信妈妈临终前与自己的约定,相信妈妈会派人来看他,经常到十字路口等候妈妈派来看他的人。

妈妈:(1)她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她爱自己的孩子,她因自己不能尽到做母亲的责任而自责难过;为了让他人能重见光明,为了让孩子能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她捐献了眼角膜。(2)她是一个聪明智慧的人:为了不让孩子因为自已的离去而孤单,她把眼角膜捐献给一位女人,希望对方以母亲的身份经常看望其子,给孩子带来母爱的温暖。(3)她是一个冷静的人:面对生离死别,她在儿子面前忍住悲痛,镇静地告诉儿子“即使妈妈有一天真的走了,也会派个人经常来看你的”。

26.(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泪水比作潮水,生动地表现出男子因自己失去妻子,儿子失去母亲的悲痛心理以及对儿子的心疼。(2)通过动作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表现了男孩见到妈妈派来看他的阿姨时的激动喜悦之情。

27.女人的感恩与回报让我感动。浙江富商陈光标致富后不忘感恩回报社会,将大量的钱物捐给需要帮助的人,亲自到地震灾区参与救援。相反,一些人反借公益事业谋个人福利,“诈捐门”事件屡屡发生。我们要懂得感恩与回报,社会将更加美好。

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让我感动。“最美教师”张丽莉的感人事迹谱写了一曲舍己救人的赞歌;十几年来,背着养母去上学的孟佩杰全面诠释了亲人之间的关爱。生活中人人都需要关爱,我们应弘扬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德,使人间充满爱的温情。

28.【例文引路】

童年趣事

你知道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吧!它就坐落在我的家乡——灌县的小镇上,我的许多童年趣事就发生在这里。

每次回到家乡,一走下汽车,那浓烈的汽油味便随即消逝在清新的空气中。这里虽没有大城市繁华的街市和灯火辉煌的夜景,却有幽静迷人的田园风光,有散发着泥土芳香的田间小路;虽没有鲜花盛开的圆型街心花园,却有曲折的山路,有随风摇动的苍翠的松林……

这里是我儿时的乐园,每寸土地都埋藏着我童年的趣事:春天,田边开满了白色的野茶花,我和小伙伴们便拿着剪子,剪下一束束的茶花,把自己心爱的小花瓶装扮得漂漂亮亮的;夏天,我们女孩子们虽不敢像男孩子那样,在浪中嬉闹,却也能光着脚丫,手提小篮儿,在沙滩上寻觅好看的石子和贝壳。这样,我们又能在男孩子面前炫耀一番了;秋天,这里会举办盛大的清明会,人们都以各种方式寄托对死者的哀思,艺人们舞着龙灯,耍着猴戏,在路边招揽游人。这时,也是小孩们最高兴的时候。因为这时候便可向家里人要上点钱,到路边买上一碗辣豆花和玉米面饼什么的,或是跟随着父母去看热闹了;冬天,春节到来,各家各户

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人们都杀鸡宰鹅,摆上丰盛的酒菜。小孩儿们却并不被令人眼花缭乱的佳肴所吸引,偏对地上厚厚的积雪着了迷,完全不管大人们在旁边端着饭碗又追又喊,只管在一边堆雪人儿,打雪仗。

然而,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夏日到房后的小河边去钓鱼。尽管钓鱼好像不是女孩子干的事,可看着哥哥钓,心里也怪痒痒的。于是,我便乘他那股高兴劲,央求起来。不想哥哥竟真的把那从不肯放下的渔杆递给了我。接着,他把拖鞋放在靠近水边的阶梯上,在河边玩起水来。看着哥哥走远,我立即坐下来,急忙拿出放在罐头瓶里的蚯蚓,笨手笨脚地套在渔钩上。线放在河里后,我坐在那儿,想到鱼被我钓起,哥哥和小伙伴们一定会被惊呆的情景时,心里又欢喜又紧张。嗨,我今天可得争口气!手握渔杆等了好久,却不见鹅毛浮子往下沉,我不由得四下张望……忽然,我只觉得手一沉,不由得失声叫嚷起来:“哥,快来呀!钓上了!钓上了!”哥哥光着脚从远处跑过来,我慌忙提起渔杆,是一个蓝色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只拖鞋。我气极了,没想到第一次钓鱼就在大伙儿面前出丑。于是想把它重新抛到河里,哥哥大声叫起来:“别丢!那是我的鞋!”幸亏我手快,把渔杆收了回来,“你可真有本事啊!没钓着鱼,倒是钓了只鞋。”哥哥一边取下拖鞋,一边说,我真是哭笑不得。当伙伴们分发战利品时,我不免有些眼馋。哥哥向我空空的渔篓里“支援”了两条,紧接着伙伴们都纷纷把自己的鱼,装进了我的渔篓。我看了看伙伴们被太阳晒得发红的脸,犹豫地说:“我可是一条也没钓着呀!”“你不是钓了只拖鞋吗?”机灵的“瘦猴”说:“要不是你给钓起来,你哥回家准挨骂!”……至今仍使我不能忘记的是,我第一次钓鱼得来的战利品——一只拖鞋。现在,虽然我远离家乡,但我的心却时常伴随着她。因为我早已把我的心,连同童年的趣事深深地埋在了故乡的泥土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