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105工作面煤层异常解释分析

401105工作面煤层异常解释分析
401105工作面煤层异常解释分析

401105工作面煤层异常解释分析

401105工作面运输巷目前施工至1947m,顶煤在50m范围内由15m迅速变为3m。为了进一步解释前方煤层情况,矿业公司抽采队在迎头施工了一组地质钻孔,同时邀请了陕西煤田地质局相关专家来共同探讨,根据钻孔数据及煤田地质局前期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分析如下:

1、从401105工作面对应的地震时间剖面来看,煤层出现局部冲刷变薄,宽度约90m,穿过此段后煤层逐渐变厚,趋于正常。新施工的井下钻孔已验证。

2、针对401105工作面迎头揭示的情况,根据最新地震属性技术对地震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整体为一由北部边界向南的冲刷条带。用蓝色线圈定了未冲刷的区域;用橙色线圈定了冲刷有影响的区域,用绿色线圈定了冲刷严重区域。在402103工作面中部及南部各存在一个小的冲刷带,南部的冲刷带与巷道揭示的冲刷带基本一致。在401106工作面东部,宽度约100m煤层基本已冲刷完。在401109工作面东部,宽度约150m煤层基本已冲刷完。在402103工作面北部的切眼附近圈定的冲刷影响区域,巷道揭示此段煤厚约5m左右。

3、对设计工作面的影响:从南向北401109和401106工作面影响程度,401106工作面东段距离东边界650m不适

宜开采。401109工作面距离东边界750m不适宜开采。在施工401110工作面至东部异常区时,向北采用钻孔验证401109工作面异常区;在施工401105工作面至东部异常区时,向南采用钻孔验证401106工作面异常区。

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

采煤工作面设计规范 一、范围 1、本规范规定了采煤工作面设计的程序、依据、技术内容、设计说明书编写的格式。 2、本规范适用于综采工作面、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水采工作面的设计。 二、设计程序 1、采煤工作面设计由矿生产技术部门按采煤工作面衔接安排,确定工作面设计或项目设计负责人。 2、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科(部)室,根据采区设计研究确定采煤工作面设计的具体原则。 3、设计负责人根据设计指令下达设计通知单,通知有关单位提供相关基础资料或者通知各专业根据相关基础资料进行专业设计。 4、设计负责人或者各专业根据确定的设计原则及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采煤工作面设计。 5、编制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6、由矿总工程师组织有关单位负责人对采煤工作面设计进行审查。经修改通过后报送长治公司进行审核备案。 三、设计依据 1、长治公司批准的采区设计。 2、矿总工程师批准的掘进地质说明书。 3、采面位置、范围,井上、下关系及四邻采面的地质情况。包括煤层赋存情况、水文地质、瓦斯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赋存情况与涌出特征,煤层爆炸倾向,煤层自燃发火倾向及分类情况。 4、采面内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岩移特点及上、下煤层间及夹矸关系;邻近工作面同一煤层的矿压观测资料。 5、邻近工作面及边界小窑采空区、积水情况资料。 6、编制内容必须符合《矿产资源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7、采煤工作面设计的编制必须以经集团、公司和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设计文件(矿井设计、矿井改扩建设计、水平延深设计、区域设计等)和经审批的采区地质说明书为依据。 四、工作面设计内容 1、工作面所处位置及编号,所采煤层位置(编号),巷道布置、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及支护材料的选择计算,掘进设备。 2、工作面几何尺寸、位置、边界、煤柱,邻近工作面开采情况,采动对地面的影响预测及采取的相应措施,工作面储量计算及回采率。 3、采煤方法、生产工艺、顶板管理、设备选型、生产能力及其确定的依据、可采期及工作制度。 4、根据煤层赋存条件、顶底板岩性和矿压资料,确定液压支架选型设计和顶板管理方法。 5、通风、运输、供电、注浆、供排水、综合防尘、煤层注水、防灭火、瓦斯抽放、钻场钻孔、防治水、通讯照明和监测监控等系统的设施选型、布置和能力配套的设计,并附各种系统图及相关图纸。 6、综合防尘、防火、防瓦斯、煤尘爆炸的隔爆设施、措施及灌浆系统的确定。 7、防治瓦斯、煤层突出、火灾、透水及其它危险现象的安全技术措施。 8、采煤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9、六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讯联络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包括避难硐室和救生舱)设计。 五、采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会审签字表、会审记录表、章节目录、章节内容及附图。 概述 1、工作面的井上下位置及对地表的影响、盖山厚度和四邻关系、主要大巷的关系。 2、工作面周围开采状况。 3、工作面所采煤层及开采顺序。 4、该工作面计划接替时间及安装时间。

42109损失率总结

42109工作面采后损失率分析 报告和总结 根据地测质量标准化考核实施细则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管理,做到精采细掘,降低我矿井资源损失率,最大能力地延长矿井寿命,现针对我矿井42109工作面损失率做具体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面概况 42109工作面位于煤矿南面,现采4#煤层,工作面标高为667-680米。该工作面对应的地面位于康家沟对面300米的山坡、山梁、山沟地段。地表为耕地、沟谷,有电线杆、双枣疙瘩村等建筑物。 42109工作面煤层赋存相对稳定,工作面走向长度为2225m,工作面倾向长度为166m,煤层厚度2.9~4.2m,平均3.6m。煤层倾角3°~8°,平均5°。工作面顶板为中细沙岩,底板直接底为砂质泥岩。该工作面于2011年8月由采一队进行回采,2013年9月回采工作面结束。 二、工作面开采及资源储量动用情况 42109工作面于2011年8月开始回采,至2013年9月结束。工作面实际倾角3°~8°,平均5o,实际平均采高3.6m,工作面走向长度为2225m,工作面倾向长度为166m,容重为1.4m3/t,开采斜面积369350㎡,实际动用储量2601087t,实际采出煤量为1951236吨,损失量为649851t,工作面回采率为93.5%。 三、42109回采工作面损失情况

42109回采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工作面采出量195.1万吨,工作面损失64.9万吨。 42109工作面损失见表一。 各采区采出量情况表 表一 单位:万吨 四、42109回采工作面损失情况 我矿现开采的4#煤层均为中厚煤层,煤层厚度为2.7m ~4.2m 之间,42109煤厚平均为3.6m ,矿井地质构造简单,但在回采时,任采取各种措施,做到损失降到最低,工作面回采率超过了上级部门规定的不低于93%标准,实际工作面回采率为93.5%。 42109工作面的实际损失率见表二。 42109作面回采率情况表 工作面名称 煤层 名称 工作面 采出量 工作面 损失量 备注 42109工作面 4# 195.1 64.9 合计 ﹨ 195.1 64.9

综述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成套设备选型与配套

综述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成套设备选型与配套 【摘要】通过对长治慈林山煤业薄煤层综采设备的选型计算以及设备型号的介绍,总结薄煤层综采成套设备的配套选型基本形式,以保证高效、安全、科学地进行综合机械化采煤,充分显现薄煤层综采设备的优越性。 【关键词】薄煤层;综采;成套;选型 薄煤层长臂式高效开采目前主要有两种技术途径:(1)采用刨煤机、刮板输送机和液压支架配套的刨煤机综采机组;(2)采用滚筒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和液压支架配套的采煤机综采机组。这两种配套模式在我国虽都有应用,但刨煤机使用较少,局限性大,而大多选择滚筒式采煤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刨煤机对地质条件要求高;(2)滚筒式采煤机技术相对成熟,配套难度小,风险低;(3)滚筒式采煤机具有截割效率高、破煤岩能力强、适应性好等优点。 下面以较有代表性的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慈林山煤业有限公司9#薄煤层综采设备为例,对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总体配套进行阐述。自2010年10月13日设备开始实际生产运行至今,该套设备运行平稳、安全、可靠,首采工作面平均月推进158m,最高达到236m,完全满足薄煤层工作面30万吨的生产能力要求,大大提高了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经济效益,因此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 1煤层地质情况 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二段底部,埋深110~247m,下距K4石灰岩0.50~8.48m,平均1.56m;煤层厚0.36~1.63m,平均1.27m,煤层中硬以下,煤层倾角3°~8°,结构简单,可稳定数为92%,属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之一,煤层顶板为石灰岩、泥岩,底板为泥岩、细粒砂岩。工作面总体设计参数如下:切眼倾斜长155m;风巷设计断面3300mm×2200mm,沿顶板掘进;机巷设计断面4300mm×2200mm,沿顶板掘进;切眼设计断面6000mm×1600mm,沿顶板掘进。 2工作面配套设备技术规格与参数 2.1采煤机 2.2液压支架 薄煤层液压支架选型原则主要如下:(1)支护高度:薄煤层支架高度十分重要。因为如果过低,就会丢失本来就很薄的煤,同时给日常支架维护带来一定困难;但若确定过高,又会给设计带来很大难度;(2)工作阻力:薄煤层工作面由于采高小,易填充,基本顶容易形成平衡拱,所以工作面矿压显现不明显,支架工作阻力可适当减小;(3)安全过机空间:薄煤层支架在最低高度时,支架高度较低,为保证合理的安全过机空间,一般将顶梁箱形断面尽量作薄,同时尽可能地减小采煤机的机面高度,以便增大过机空间。

员工流失率该怎么计算

2012 / 5 HR 经理人 61 员工流失率究竟该怎样算 文/张四龙 传统常规的员工流失率的统计方法往往不能准确真实地反应员工流失的状况,甚至会误导企业的管理改善,必须采取 更为合理的统计方法,进行更为细化的调研分析。 员工流失,尤其是关键员工的主动流失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影响组织绩效,因此,员工流失率一直是企业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员工流失率的计算往往模糊不清甚至存在错误,这不仅造成统计结果的失真,也使得结果难以理解,而且由于也往往没有对员工流失率进行深入分析,所以不能为企业适度控制员工流失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将对员工流失率统计和分析中的几个问题予以澄清。 如何计算总的员工流失率 传统常规算法的弊端 一般来说,员工流失率指某一时期企业员工流失的百分比,通常指员工流失人数占同期员工平均人数的比例,采取的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员工流失率=报告期企业员工流失人数÷同期企业员工平均人数×100% 关于报告期的选择,通常可以按照月度、季度和年度来分别统计(月度一般是最小的统计周期),而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如何计算报告期平均人数的问题。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当月的平均人数以月初和月末人数的平均值为准,年度员工平均人数为同年连续12个月的各月员工平均人数之和除以12,但是这样计算年均人数,可能就会出现计算出的员工流失率大于100%的情况。比如A公司2011年度员工的流动情况如表1所示,按这种算法,A公司的年度员工流失率为176%。 员工流失率超过100%,这个结果让人难以理解,难道公司的人都走光了?这显然不合理,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种统计方法本身的问题。 该方法将分母定义为报告期员工平均人数,如果有新加入公司的员工当月入职、并当月辞职的情况,那么,新员工辞职会体现在该公式的分子(报告期企业员工流失人数)里,却没能体现在分母里,从而导致员工离职人数有可能大于同期企业员工平均人数,造成员工流失率超过 100%?。 表1 A公司2011年度各月期初人数、离职人数、录用人数和期末人数

过顶板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

10501运输巷过顶板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 一、10501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概况 1、基本情况 根据《仁禾煤矿开采方案设计》,10501运输巷是一采区10501采面将来回采时的行人、运输巷道。 10501运输巷设计长度518m,方位91度,沿M05煤层走向掘进。 5号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夹薄层黑色泥岩,局部为粉砂质泥岩,见煤后需要支护;底板为粉砂质泥岩,局部为泥岩,无膨胀底鼓现象。 原设计支护方式:全部采用(锚杆+网片+锚索)综合支护法。 2、10501运输巷地质现状 因受矿井F1断层的影响,10501运输巷自10501运输石门开口处顶板破碎,使原支护方式无法进行。 岩性:顶板为粉砂岩夹薄层黑色泥岩,局部为粉砂质泥岩。 构造:顶板节理发育,岩层胶结性较差,开掘后极易垮落。 煤层:厚1.8-2.2m,较松软,且产状不稳定,时有变化。 预计构造带影响范围:自开口以内161-261米。 二、过顶板破碎带方案 1、支护方式:采用11号工字钢支架支护,巷道断面特征见下表: 10501运输巷过构造带巷道断面特征 巷道名称断面 形状 净宽(M) 净高(M)支护形式 支护间距 (mm) S掘S净 走向 ° 坡度 ° 工程量 M 上宽下宽 10501运输巷钢梯 2.4 3.2 2.2 工字钢支架≤700 6.82 6.16 91 沿煤

2、采用短掘短支 控制炮眼长度,减少装药量,确保每次爆破进尺不超过0.7m(架设一架棚);炮后进行安全检查和处理后,前移前探梁,及时架设工字钢棚。 3、若遇顶板特别破碎时,应采用超前支护方式: 利用2.0-2.5m锚杆进行超前支护(风钻打孔,超前距离1.6米)。 锚杆孔开孔点:巷道迎头顶板,锚梁后方,距离锚梁约100mm。 锚杆方位:与巷道走向一致。 倾角:+30度(锚杆尾端垂直高度0.9m)。 间距:300mm,共1排11根。 三、工字钢支架支护作业 1、永久支护 施工工序为:前移并固定好前探梁→掏基础→立棚腿→上顶梁→背顶、背帮→壁后充填→接顶→打直径不小于60mm的撑柱各拉杆各6根(每一步都需安全检查及处理)。掏好基础后,放入棚腿后,要用煤岩将棚腿埋好填实,必要时用岩块将棚腿楔紧,然后,左右两侧各一人,将棚腿扶好,以防歪斜倒下伤人,由另外两人将顶梁架设在两个棚腿上,顶梁与棚腿的衔接要良好,不能有错牙、吊唇、后穷等现象。整个架设工字钢支架的过程中,要由5个以上员工组成,其中一人专门观察安全状况和指挥。背顶、背帮要严实(背板材料可选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板),空顶要用坑木接顶严实。 2、临时支护 (1)打眼之前和放炮之后,应及时将前探梁前移到工作面迎头。前探梁应利用3根9号工字钢制作而成,每根长4米,用专门的装置固定在工字钢支架的顶梁上(每2根工字钢的平行间距中-中不大于70CM),每根前探梁利用3个专门的装置固定在工字钢支架的顶梁上。

如何根据煤层的厚度确定工作面的长度和走向

1、如何根据煤层的厚度确定工作面的长度和走向? 答:放顶煤条件下,工作面走向一般为1000~2000m,工作面长度一般为100~200m。 2、放顶煤条件下,如何根据顶板性质布置巷道(不同用途的巷道位置、数量)?答:放顶煤条件下,一般煤层厚、储量较大,工作面走向较长,回采工作面相应的服务时间也较长。该条件下,确定矿井开拓方式(不同用途的巷道位置、数量)必须要考虑顶板的性质。通常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回采巷道布置在煤层中(跟煤层底板);顶板岩性较差、矿山压力较大时,要增大巷道的支护强度,同时工作面回采期间,要加强巷道的维护。 3、放顶煤如何软化煤层? 答:对煤层注水。 4、放顶煤条件下,怎样在煤体中进行瓦斯抽放? 答:从瓦斯抽放时间上讲,采用采前预抽(2~3年)、边采边抽、采空区抽放;从位置上讲,采用高位抽放、本煤层抽放、相邻煤层抽放;从措施上讲,采用开采解放层、区域性抽放、局部性抽放。 5、放顶煤条件下,如何进行通风、瓦斯管理? 答:放顶煤条件下,工作面需要风量大、瓦斯涌出量高。因此,必须加强通风、瓦斯管理。(1)、工作面一般采用“M”型、“W”型通风系统;(2)、工作面供风量1500~2000m3/min。必要时,还要加大工作面供风量;(3)、加强工作面、巷道的清理、维护,确保工作面通风断面;(4)、加强通风系统管理,确保系统稳定、可靠;(5)、工作面安设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在工作面进风侧、回风侧、采煤机、工作面回风流中安设瓦斯探头。必要时,在工作面上还要加装瓦斯监测

监控探头;(6)、严格瓦斯检查管理制度,设专人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定时、不定时、定点、不定点检查工作面上、中、下、上隅角以及瓦斯涌出较大地点的瓦斯浓度;(7)、加强工作面防尘管理,煤机要安设内外喷雾;工作面支架(分组)上要安设自动或手动防尘喷雾;(8)、工作面、巷道要定期、定时清扫或洒水防尘;(9)、工作面进风流、回风流中,需安设风流净化设施;(10)、采用长孔、短孔对工作面煤体进行注水;(11)、工作面进风、回风侧巷道中,需安设隔爆设施;(12)、工作面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维护人员、煤机手均要携带性能良好的瓦斯便携仪;(13)、加强工作面机电设备管理,杜绝失爆现象。所有机电设备(含通讯、照明)防爆等级要大于隔爆型;(14)、加强工作面内、外因火灾管理,定期检查工作面进风流、回风流、上隅角、巷道高冒、采空区一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其它火灾指标。 6、如何预防内因火灾? 答:(1)、定期检查工作面进风流、回风流、上隅角、巷道高冒、采空区一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其它火灾指标;(2)、巷道高冒时,

安全生产标准化资料清单(2)(1)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资料清单(2020) 一、理念目标和矿长安全承诺 1.安全生产理念 2.安全生产目标 3.理念、目标贯彻执行红头文件 4.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5.年度安全目标考核方案 6.岗位责任制 7.年度目标考核成果 8.矿长安全承诺 9. 矿长安全承诺公示、兑现、考核管理方案 10.矿长年度述职报告 二、组织机构 1.建立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安全部或安全科) 3.安全综合考核管理机构(安标办) 4.安全风险管控机构(安全科或部) 5.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生产技术科或部) 6.生产调度管理机构(安全生产调度室) 7.通防管理部门(通防科或部) 8.机电运输管理部门(机电车间或部) 9.水文地质管理部门(地测科或部) 10.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安标办) 11.职业危害管理机构(工会办公室)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生产管理 1.矿井安全产责任制 2.明确矿长、总工程师第一责任文件 3.部门科室安全生产责任制(公示)

4.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考核方案 5.矿井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齐全、实用、符合标准) 6.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贯彻学习计划 7. 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执行管理方案 四、从业人员素质 1.“五职”矿长任证件(学历、任职资格) 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证明材料(学历、任职资格) 3.总工程师对防突技术负责(责任制明确为第一责任人) 4.副总工程师任命文件(水文地质极复杂、复杂矿井地测副总任命文件) 5.各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及职称证书 6.特种作业人员学历及资格证书 7.从业人员上岗培训及实习制度 8.安全培训经费提取计划及管理使用方案 9.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矿长组织制定) 10.矿长、职业危害管理人员接受职业危害防治培训证明 11.采掘一线班组长任职前培训合格证明材料 12.应急救援培训计划 13.企业安全培训、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 14班组建设管理制度(5项) 15班组长任职管理制度 16.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 17.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机构资格文件 18.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19.煤矿生产培训机构专职管理人员、教师基本情况表 20.年员工培训工作意见、培训中心培训工作落实情况表 21.班前会记录 22.工班长交接班记录 23.正规循环作业记录。 24.班组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如何实现较薄煤层工作面综采技术的高产高效

如何实现较薄煤层工作面综采技术的高产高效 摘要:综采技术在厚煤层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较薄煤层的高产高效开采仍然是等待解决的难题。我国煤炭储量大且赋存多样化,其中,薄与极薄煤层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在已探明矿区中,八成以上的矿区均有薄煤层分布。薄及较薄煤层逐渐变为主采煤层,薄煤层的开采日益受到重视,而相对的,厚煤层、中厚煤层的储量急剧下降甚至枯竭,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得薄煤层者,得煤炭采掘之天下。本文通过实践探索,在设备选型、采面设计、两巷支护、回采工艺、现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综采技术在较薄煤层中的应用,希望抛砖以引玉。 abstract: mining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ick coal seam; the mining of thin seam is still a difficult problem to solve. china’s coal reserves are large and various, especially thin and very thin coal seam resources are abundant, and widely distributed. more then 80 percent of proved mining area has thin coal seam. thin and thinner coal seam gradually becomes the main mining coal seam. the thin seam mining drew more attention from people. on the contrary, the reserves of thick coal seam and middle coal seam sharp decreased and even exhausted. based on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of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technolo

员工流失率现状分析及其解决方案

员工流失率现状分析及其解决方案 正常的员工流动有利于避免企业经营与管理僵化,给企业带来新的管理理念与新鲜血液,有利于员工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物极必反,过多的员工流动则导致了员工的流失,员工流失率高不利于企业项目、工序、工程的实施,影响了组织的稳定,企业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成本。这里的成本不仅包括直接成本,同时也包括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指招聘、培训新员工的费用,而间接成本主要是指当员工流失后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机器与资源的闲置。 现在正处于“金三银四”的特殊时期,是人才流动的高峰期。很多企业会出现空巢状况。究竟是什么引起了人员的流失呢? 1、现有体制使员工无归属感 2、现有薪酬体系使员工感到不公平 3、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 4、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 5、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 当然,员工流失率高除了公司层面的原因外,还有行业层面与员工个人层面的原因,如行业利润率低、员工身体状况因素等,但后两种层面的原因是不可控的,而公司层面的原因是可控的。 那么,该如何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人才的大量流失呢? 1、创建核心企业文化,营造好的文化气氛 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不是一天两天都能建立起来的,它需要集众家之所长,日积月累,再从中提练独树一帜,这样营建的企业文化才是经得起考验的,也才是有价值的,但员工是很难看到这些的,他们也不会去管你是怎样营造企业文化的,他们只要求在一个和谐、轻松、公正、公平、进取、团结的团队里工作,他就开心,就精神舒畅,所以,管理者应该极力营造这样的文化气氛,有了这样的气氛团队才会有凝聚力,而有了凝聚力的团队要想员工离开,大概只有通过强制裁员了。 2、给员工一个发展的空间和提升的平台,较大的发展空间 看不到企业的前景是无论如何也激不起员工的工作热情,这样的企业也不可能让员工安心留在公司工作,要给员工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提升的平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及完善竞争机制,鼓励员工通过正当竞争上岗,很多企业,当公司一旦出现岗位空缺,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先从外部招聘人员,而不考虑从内部提拔;也有的企业想到了先从内部提拔,但由于没有建立竞聘机制,或者是因为太熟悉内部员工,看到的总是员工的各种不足而看不到员工的

皮带顺槽揭露煤层过断层破碎带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皮带顺槽揭露煤层过断层破碎带安全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皮带顺槽揭露煤层过断层破碎带安全措 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编写目的及概述: 3下303皮带顺槽预计L5#测点前方13.4m揭露一条 KF7正断层,断层走向为20°~200°,倾向290°,倾角 85°,落差为4m。掘进一工区要加强掘工作面遇断层时的 顶板、两帮的管理,定期检查顶板、两帮的变化及时进行 加强支护,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为确保过断层、松软破碎 带的安全,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二、施工方法及步骤: 1、在过断层及破碎带时,短掘短支护的方式掘进,掘 进0.8m支护0.8m。若发现顶板有离层或冒落征兆时,必 须及时加强支护。

2、过断层有四种支护方式:锚网喷支护、锚网支护、梯形架棚支护、吊环棚支护。①巷道全部处于岩层中,围岩较完整稳定时,采用拱形封闭锚网支护;②若上覆稳定岩层不在锚杆有效支护区时(锚杆支护区含有泥岩、泥质砂岩等弱强度岩层),则采用金属网加锚杆、锚索配钢筋梯支护,顶板较破碎时在进行初喷加强支护,喷厚不小于50mm,防止岩石风化掉矸。③若顶板不完好、冒落,顶板岩性差,锚杆、锚索不能达到支护强度时,需架棚进行支护,使其达到支护强度。顶板漏矸时及时进行初喷,喷厚不小于50mm,防止岩石风化掉矸。 3、过断层的施工方法:平巷过断层、上、下山坡度(根据煤层坡度,确定巷道坡度)过断层,寻找断失煤层。本巷道采用10°上山过断层,掘进10m与机头硐室贯通。 4、在过断层、松软破碎带顶板易冒落时,必须在拱基

煤层工作面顶板的分类、冒顶发生的机理及处理措施

编号:AQ-JS-06687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煤层工作面顶板的分类、冒顶发生的机理及处理措施Classification of coal seam working face roof, mechanism of roof fall and treatment measures

煤层工作面顶板的分类、冒顶发生的 机理及处理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煤层的顶底板 煤层的顶底板是指煤系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的岩层,按照沉积顺序,在正常情况下,位于煤层之下,先于煤层生成的岩层是底板;位于煤层之上,在煤层形成之后的岩层叫顶板。由于沉积物质和沉积环境的差异,顶底板岩层性和厚度各不相同,在开采过程中破碎,冒落的情况也就不同,了解这些岩层的岩性特征、厚度、层理及节理发育程度,强度及含水性等,对确定顶板管理和巷道支护方式均有重要意义。 根据顶底板岩层相对煤层的位置和垮落性能,强度等特征的不同,从上至下顶板划分为基本顶(老顶)、直接顶、伪顶三个部分;底板分为伪底、直接底及老底三个部分。不过,对于某个特定的煤

层来说,其顶底板的这六个组成部分不一定发育俱全。可能缺失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岩层。 1.1煤层的顶板 1.1.1伪顶:是紧贴煤层之上的,极易随煤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的较薄岩层,厚度一般为0.3~0.5m,多由页岩、炭质页岩等组成。 1.1.2直接顶:是直接位于伪顶或煤层(如无伪顶)之上岩层,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厚度一般在1~2m,多由泥岩、而岩、粉砂岩等较易垮落的岩石组成。 1.1.3基本顶:又叫老顶,是位于直接顶之上或直接位于煤层之上(此时无直接顶和伪顶)的厚而坚硬的岩层。常在采空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直到达到相当面积之后才能垮落一次,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的组成。 1.2煤层底板 1.2.1伪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薄层软弱岩层,多为炭质页岩或泥岩,厚度一般为0.2~0.3m。 1.2.2直接底: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硬度较低的岩层,厚度一般由

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和总结

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 报告和总结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纳雍县富民煤矿10801 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和总结 编制人:王东 2013-5-30

富民煤矿10801 采煤工作面损失率分析报告和总结 一、工作面概况 10801采煤工作面布置在东部区8#煤层中,标高为+1923—+1935m(煤层底板标高),地面对应为山体,无建筑物、公路、供电线路,本工作面走向长约240米,倾斜长平均85米;煤体平均厚度为1.8m, 10801采煤工作面北部为防水保护煤柱线,南部为10803工作面,西面为井筒保护煤柱线,东部为矿界保护煤柱线。10801采煤工作面采用炮采落煤,顶板支护为单体液压支柱配合∏型钢梁进行支护,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该工作面于2012年11月进行回采,2013年5月回采工作面结束。 二、巷道布置及支护 1、10801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均断面为㎡,采用工字钢棚支护,运输巷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巷道布置经济合理,采用一进一回U型通风。 2、10801采煤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为米,煤层较薄,进行一次性采全高。 三、工作面开采及资源储量动用情况 10801采煤工作面于2012年11月5日开始回采,至2013年5月18日结束。工作面实际倾角11°~13°,平均12o,实际平均采高,工作

面走向长度为240m,工作面倾向长度为240m,容重为t,实际动用储量53611t,实际采出煤量为50930吨,损失量为2680t,工作面回采率为95%。 四、回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10801采煤工作面在回采期间顶底板较为稳定,出现空顶距过大的情况,为此留设专人对该处进行强制放顶,加强超前支护的管理。同时对初撑力进行检测,确保支柱正规安全。回采期间,加强拉线作业,支柱工对支柱和梁子成一条线,确保采面的精准性。 五、矿压显现及顶板管理经验 10801采煤工作面整体地质条件较好,顶板为泥岩,破碎易冒落,直接顶为中粗砂岩,硬度较大,顶板完整性较好,工作面初次来压之前,梁子和支柱压力变化不很明显,顶板呈弯曲下沉趋势。 六、提高工作面采收率 工作面煤层厚度为,严禁丢顶底煤,每班加强工程质量验收,浮煤清理干净、彻底,加强资源回收。同时要加大工作面挡媒板的应用。 七:组织正规循环作业经验及存在问题 组织正规循环作业经验及存在问题该工作面作业规程和循环作业图表制定的切实可行,为组织正额规循环作业提供了可靠地前提;工作面月度作业计划规定的产量、进度、煤质、材料消耗等指标均能较好的完成。 八:设备选型合理性、使用情况和事故分析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探究 :本文主要对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进行研究,根据开采条件及系统参数进行分析,提出薄煤层大功率开采方法,确定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及液压支架“三机”的配套关系,从而进一步闡述了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合理应用。薄煤层通常是指在 1.3m 以下的煤层,由于薄煤层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导致开采难度较大,我国的薄煤层分布地区较广,几乎占整个煤矿开采的50%。因此,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高产高效开采方法的研究至关重要。 【关键字】:薄煤层; 大功率;大倾角;高产高效 一、引言 薄煤层通常指 1.3 m 以下的煤层,而薄煤层工作面开采时,由于煤层厚度小、开采高度低、工作空间狭窄,因此人员操作难度大,特别是伪顶、软底条件下的薄煤层,开采难度更大,造成回采后伪顶极易垮落,加之软底支护的初撑力通常达不到要求,容易因顶板支护系统失稳而造成开采工作面大面积冒顶。 二、薄煤层开采分析 1、国外分析 国外的薄煤层开采较为先进,主要的研究成就主要集中在德国,在德国的要就汇总,提出以薄煤层刨煤机作为工作的主要设备,通过对设备的不断的更新及应用,从而达到的整个薄煤层开采能力的提升。 2、国内分析 而我国在对薄煤层开采进行研究中国结合了德国的研究成果,在20 世纪80 年代初。我国从德国购进了一批专用于薄煤层开采的刨煤机综采设备,在这批设备的投入使用中,却发现会用效果不佳。由于设备的零件产地、适用环境、维修养护等方面,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与解决,就导致这批德国设备不能够在我国广泛的推广。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在薄煤层开采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就炮采、机采提出了一些理论研究,但是对于大功率的薄煤层开采技术的应用上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这是也我国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在不断探索的方向。 薄煤层采煤层在工作中由于空间狭小、作业面受限、软底、瓦斯含量高等提点,就导致在工作中加强对作业面的支撑工作成为了工作重点,并且支撑空间必须要满足支架长度,维持设备高度。因此,能够使设备的开机率的提升,工作面的设备故障减少,甚至出现无故障的最优环境的设备应运而生,这种设备就是薄煤层大功率成套设备。 三、薄煤层工作面的参数

流失率分析报告

流失率分析报告 由于新年以来恒源洁具员工的流失率持续增长,对工作效率的影响较大,甚至影响到了公司工作的正常运行,故对恒源洁具员工的流失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目的 1、通过对恒源洁具员工2018 年1-3 月流失率的分析,了解恒源洁具员工流失的整体情况及规律; 2、对员工离职原因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发现公司管理中存 在的问题,并了解员工真实的心理状态; 3、为公司改进管理和政策调整提供参考,对发现的问题及 时整改,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凝聚力,保证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二、员工离职信息分析 恒源洁具员工2018 年1-3 月离职明细

各部门离职率统计表(2018年2月份)

因为今年春节为公历二月十六、二月离职率略高于去年平均离职率,综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员工二月基本已拿到前一年的年终奖,部分对公司归属 感不强的员工考虑离职; 2、农村基本安排在春节相亲、结婚,由于公司制度,员工 可休年假略短,部分年轻员工综合考虑后决定离职在家处理各项事务; 3、部分公司新的一年岗位工资有所调整,或休息时间长于 我司或薪资福利高于我司,部分员工考虑跳槽; 4、另有部分员工为云南人,3月为回家过泼水节考虑离职; 另外从上表发现恒源洁具出现人员大量流失的为浴室柜条

线,故对浴室柜条线的流失情况作了进的细致调查。 恒源洁具离职原因汇总 ■亍人原因■家庭園幸■违紀辞退 5醫 / ,/ 从汇总表可以看出多数员工离职原因为个人因素、或为结婚 351徐墩福抛光201 & 3,11部门解散 1433陈大髙UF车间2O1S. 3. 3下毛坯 861陈全成UF车间2ors. 3. 5下毛坯 161?曹敏包装血2010-3-5家里有事1S09李华英包装B线创18. 3.6寥里有事1396郑惠富'单色底磨2012* 3.1家里有事1609韦仕杰单色底磨2O1S. 3. 2家里有事1ES?赵振国静电喷涂2018.3.8辞退 1732王新忠美线打磨201S-3-22自离 153?谢秀华美统底暦201S-2-14腰间盘来出李维超新工艺车间201S. 3, 2家里有事104邓国平新工艺车间2018-3-30家里有事1774王锡焦新工艺贴纸喷胶2018-3-26家i有事1S03朱旭浴室柜木工小工20t.&.3.3家里有事 员工离职原因分布图 或为寻找新工作谋求以后更好的职业发展,只有一人为违纪辞退。 三、建议解决方案 1、在新员工入职时将同乡员工分在不同班组或不同区域,(尽

煤层破碎顶板加固注浆调查报告

煤层破碎顶板注浆加固调查报告 根据2014年3月27日早调会精神,在公司总经理的亲切关怀和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由公司地测防治水部,生产技术部以及两矿生产技术科相关人员组成的煤层破碎顶板注浆加固调研组,于2014年6月5日启程,前往中煤水文地质局(邯郸市)、冀中能源峰峰集团(邯郸市峰峰矿区)、太原煤炭设计院(太原市)、山西省煤炭地质水文勘查研究院(太原市)、同煤集团(大同市)、中煤东坡煤矿(朔州市)等单位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调研工作。 一、调研背景 2014年1月21日,磁窑沟煤矿10-2号煤层10103综采工作面揭露一条与工作面斜交的正断层,落差2.5米;工作面煤层顶板为泥岩和砂质泥岩,底板为炭质泥岩。2014年2月2日,综采工作面揭露的断层落差增大,煤壁出现4.3m炭质泥岩,断层断裂面两侧煤层顶板破碎,导致工作面局部漏顶严重。随后在10103综采工作面采取了马丽散注浆加固破碎顶板的措施。据了解马丽散裂隙充填效果好,粘结强度大,是固结破碎顶板的有效手段,但成本较高。为了降低成本,在综采工作面圈出后,对综采工作面破碎顶板采取预注水泥浆加固技术是否可行。 二、调研目的 通过对综采工作面煤层破碎顶板注浆(水泥浆)加固技术理论和施工经验的调研,进一步对该技术在公司所属煤矿应用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详细了解综采工作面破碎顶板注浆(水泥浆)

加固工艺的设计、流程、标准和安全措施,明确该工艺应用的设备、材料和人员配备,并与现行马丽散注浆加固技术对比,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三、注浆技术简述 注浆技术是将一种或几种材料配制成浆液,用压送设备将其压入松软地层、裂隙性含水层或破碎地层中凝固胶结,起堵水或加固作用的技术。注浆技术自1802年法国首次应用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主要应用于矿山、建筑、水电、水力和交通运输工程等,包括堵水、截流、帷幕和岩土加固等诸多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各类工程中出现的水患、松软岩石及基础工程加固等难题,对保障安全施工,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造价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煤炭行业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注浆技术,主要应用于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井筒、巷道、水仓、变电所、水泵房等地下工程的注浆堵水和加固;20世纪90年代,我国已开发出将采煤工作面下伏含水层改造为隔水层的工艺系统和方法,把注浆技术广泛用于煤矿治理水害和充填加固岩层;采用注浆技术加固顶板,避免了许多因松散顶板冒落或破碎顶板漏顶造成的顶板事故,取得了可喜的技术和经济效果。从20世纪90年代至2009年,煤炭行业在立井地面预注浆、工作面预注浆、井壁注浆和井巷工程注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总结完善了过流砂层、过断层、充填、高喷、管棚、锚注、压密、劈裂、煤壁加固、堵大水等注浆工艺。随着注浆工艺、材料和设备等不断更新,注浆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成本核算、

浅谈急倾斜煤层采煤的方法

浅谈急倾斜煤层采煤的方法 发表时间:2013-04-08T10:00:42.04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3年1月供稿作者:孙玉光[导读] 急倾斜煤层的构造复杂,断层和褶曲多,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开采煤层的赋存条件普遍较差。 孙玉光 工作单位:阜矿集团兴阜煤矿【摘要】急倾斜煤层开采的矿山压力的分布规律不清楚,急倾斜煤层开采的顶板管理复杂,顶板事故多。因此,通过对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的分析与研究,提高急倾斜煤层回采率与经济效益,增加安全度,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南方矿区的急倾斜煤层的开采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安全Showing sharp inclined seam coal mining method SunYuGuang Work units: the group was mine coal mine was 【 pick to 】 sharp inclined coal bed mining mine pressure regularity of distribution is not clear, sharp inclined coal bed mining management complex roof, roof accident. Therefore, through to the sharp inclined seam coal mining methods of analysis and study, improve the steep coal seam in the recovery rate and economic benefits, increases safety and promote the health of the coal industr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he south of the sharp inclined seam mining has very important role and significance. 【 key words 】 steep coal seam mining method in safety 一、急倾斜煤层开采的主要特点 1.急倾斜煤层的构造复杂,断层和褶曲多,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开采煤层的赋存条件普遍较差、储量少、开采困难、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小。因此,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矿井多数是中、小型矿井。 2.急倾斜煤层的倾角大于岩石安息角,采煤工作面采下的煤能自动下滑,从而简化了工作面的装运工作,但下滑的煤和矸石容易冲倒支架,砸伤人员,急倾斜煤层和围岩的节理发育,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与不明显,易发生无预兆的大面积突然冒顶垮落,造成顶板事故,给生产带来一些不安全因素。因此,生产的不安全因素多,安全性差。 3.急倾斜煤层顶板压力垂直作用于支架或煤柱上的分力比缓倾斜煤层小,而沿倾斜作用的分力大,煤层开采后,煤层顶、底板都有可能沿倾斜方向滑动垮落,支架稳定性差,易发生扭曲与倾倒。因而工作面支护工作的难度大。 二、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急倾斜煤层开采方法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煤炭损失率高。主要存在于那些采落的煤炭与采空区冒落矸石无隔离设施的采煤方法,如斜坡式、小分段爆破、水力采煤、仓储式等。这些采煤方法的煤炭损失率有的高达40%-50%,与此同时,生产的煤炭往往有较高的含矸率。煤炭损失率高,不但给煤炭自燃创造了条件,而且浪费资源,缩短矿井寿命。 2.巷道掘进率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斜坡式、小分段爆破和沿倾斜推进的掩护支架等采煤方法中。这些采煤法,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巷道是在支承压力带内掘进和维护的,维护这些巷道的工作量很大。掘进率高,增加了巷道掘进维护的费用,影响工作面的接替,给通风管理工作造成困难。尤其在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煤层中,巷道对煤体切割过多,增加了冲击地压的危险。 3.通风条件差。这一问题,大部分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而斜坡式、小分段爆破、仓储式和长孔爆破采煤法尤为严重。这些采煤方法中,通风系统复杂,有的采煤工作面为独头通风,工作面风流中,煤尘和瓦斯的含量较高,对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危害较大。 4.工人劳动强度大。这是所有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共同的缺点,由于煤层赋存条件的限制,急倾斜煤层中大部分巷道和工作面坡度大、空间小,工人在工作面落煤、支护、运料、行走均十分困难,劳动强度大。 5.开采效益差。与倾斜或近水平煤层比较,急倾斜煤层的开采不仅单产低、工效低,而且成本高、煤质差,因此,这类急倾斜煤层矿井规模小、效益差。 三、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的分析 1.合理划分采区,加大采区尺寸尽量加大采区尺寸,加大采区的煤炭储量。划分采区时,根据生产设备及回采工艺的要求,避免人为地划分采区边界,适当加大采区的走向长度,加大阶段垂高。 2.优化回采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我国急倾斜煤层开采工艺相对比较落后,绝大多数矿井采用炮采工艺和风镐落煤工艺,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状况差。优化回采工艺最主要的就是提高回采机械化程度。要提高矿井开采的机械化程度,可以从局部机械化和全局机械化两个方面来考虑。局部机械化指的是从支护方式、落煤方式以及运输方式几个方面单独考虑改进方法,以提高矿这几个方面的机械化程度。全局机械化是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式,从破煤、装煤、运煤以及支护四个方面来实现机械化。 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开采技术条件进行评价,寻求最适宜的采煤方法,并且通过对工作面开采工艺、设备及系统配置的分析,采取改造系统的薄弱环节、完善工艺系统和开采技术等措施来有效地提高工作面单产。如加大采区走向长度,改进回采工艺,合理确定采煤工作面的支护方式等。在通常情况下,急倾斜煤层采区的走向长度比较小,可采储量少,只能满足几个月的正常生产,造成采面搬迁频繁,而且需要留设大量的保护煤柱,影响资源回收率。这不仅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增加无效工时,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降低了工作面设备的使用效率,影响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矿井地质条件的变化,加大采区走向长度,不仅可以增加采区储量和服务年限,减少工作面搬迁次数,而且还能减少区间煤柱的损失,减少准备巷道的掘进工程量,进而增大采区生产有效工时比率。加大采区的走向长度,还可以增加采区同时开采的工作面个数,能提高采区的生产能力,有利于采区和矿井的集中生产。 3.改进巷道布置,优化生产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