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第二版笔记整理详细

美学原理第二版笔记整理详细

美学原理第二版笔记整理详细

美学原理是研究审美经验与审美价值的学科,它探讨了什么是美、美的本质和美的标准。第二版的美学原理进一步拓展了美学的范围,并提供了更加详细和全面的理论框架。

1. 审美经验的特征和类型:美学原理第二版首先探讨了审美经验的特征和类型。审美经验是通过感知、思考和情感等心理过程来体验美的过程。它可以分为感官经验和智性经验两种类型。感官经验是通过感官器官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来产生的,而智性经验则是通过思考和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来获得的。

2. 美的本质和要素:美学原理第二版进一步探讨了美的本质和要素。美的本质是指美的基本特征和属性,它包括感知上的美、情感上的美和思维上的美。美的要素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形式、结构、色彩、节奏、和谐等各种艺术元素。

3. 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美学原理第二版还介绍了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审美价值是对艺术作品或其他审美对象的评价和评判,它可以分为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两个层面。客观价值是指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普遍性和长久性的价值,而主观价值则是指个体审美经验中的个

人喜好和情感体验。

4. 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美学原理第二版还探讨了艺术创作和艺术

鉴赏的关系。艺术创作是艺术家通过创造和表达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念,而艺术鉴赏则是观众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的生命力和魅力。

5. 美学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美学原理第二版还详细介绍了美学

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它涵盖了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并探讨了它们在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上的特点和规律。

综上所述,美学原理第二版对美学的范围和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并提供了更加详细和全面的理论框架。它不仅探讨了审美经验的特征和类型,还深入研究了美的本质和要素,以及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此外,它还介绍了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的关系,以及美学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这些内容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篇一:《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是由王德胜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适用于高等学校文科的教材。本书着眼于教学实际,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础,在合理吸收传统美学思想精华、关注和借鉴当前国内外美学研究新成果的同时,突出了美学理论的当代特点。书中着重以审美活动为基点,把全书分为十个章节,分别从美学学科定位及其对象、人类审美发生、美的本质、美的存在、审美类型、审美经验及其结构与过程、审美判断、艺术审美与创造、审美文化特征及其生产与消费活动、审美教育等各个方面,对美学中的诸多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抽象与实证、概念与形象的统一,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美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审美分析能力,以益于学生的审美实践发展。接下来,我将着重从以下方面来谈谈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的感受。 第一章节向我们论述了什么是美学,从这一章节中,我了解到了美学的历史与现状、美学的学科定位、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以及怎样学习好美学。美学被称之为”无用之学”,这是从它的实际作用来说的,它没有特别实际性作用,但它却有着潜在的功效,一个人如果对美学有着特殊的理解,或者有着系统化的学习,那么他便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形成一种意识,即审美意识,这种潜在的意识,会让你发现生活中的美,它会促使你不断发现和体会生命的无尽意味。 美学属于人文学科,它着重体现了人文实践领域的价值特性,因此,要正真把握美学的对象,就必须始终抓住人类审美活动。也就是说,美学是以人类审美为自身特殊领域,以审美活动为具体研究对象,以此来探讨审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来追踪、构建人类审美价值体系。 从这一章节中,我还了解到美学研究的方法,它包括:思辨与实证相统一、理论与实践性统一、历史意识与当代意识相统一、兼收并蓄与民族特色相统一。这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对于我学习好美学原理这门科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学原理重点整理

美学原理重点整理 1. 美学学科的名称是Aesthetica,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 2. 西方美学的历是从柏拉图开始的,柏拉图式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3. 康德将美学称之为“判断力的批判”。 4. 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5.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 代。 6. 近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7. 王国维提出“境界说”;蔡元培提倡美育和艺术教育。 8. 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宗白华 他们两人美学思想特点:第一,他们的美学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走向“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的趋势;第二,他们的美学思想都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找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 9.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10. 美学学科的性质:人文学科、理论学科、交叉学科(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 有密切的关系)、发展中的学科

11.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一篇专门讨论“美”的对话录。在这里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提出 了“美本身”的问题 12. 朱光潜提出“美在意象”。在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解决了别人没有解决的两个理论问 题:第一说明了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性;第二对美的社会性做了合理的解释,时代、民族、社会形态、阶级以及文化修养的差别会影响对美的认识,美的社会性不在自然物本身,而在于审美主体。 13. 柳宗元提出“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即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释:第一,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造性。第二,没并不是对任何人都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生成不同的意蕴。第三,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 14.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绘画美学的纲领性命题,有唐代画家张璪提出。 15. 美在意象: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第一次铸成这个词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刘勰(《文 心雕龙》)。朱光潜也在《论美》中指出,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16. 审美意象的主要性质:第一,审美意象不是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复习笔记 一、什么是美学 (一) 美学四种意见: 1) 保姆嘉通:“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2) 黑格尔: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 3)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研究对象不应是美,而是艺术。 4) “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 (二) 我国目前美学对象研究中所涉及的一些主要内容 1) 美的问题 2) 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3) 艺术问题 二、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一) 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 1) 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即“美的本身” 2) 康德:审美是一种趣味判断或鉴赏判断,“主观的”。 3)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4) 克罗齐:“美属于人的活动,属于心灵的力 (二) 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 1) 亚里士多德:美主要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 2) 达·芬奇:“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3) 荷迦兹:美的原则:“适宜、变化、一致、单纯、错杂和量——所有这一切彼此矫正、彼此偶然也约束、共同合作而产生了美。” (三) 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三、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一) 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 1) 伍举:美是有功利的,与善密不可分。 2) 墨子:美的标准“万民之利” 3) 孔子:美甚至是善的同义语。 4) 孟子:“充实之为美” 5) 荀子:美客观存在,和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相关。 (二) 结合艺术来研究美 1) 从主客观关系研究:意境 2) 从内容与形式研究:艺术是二者统一“声情并茂”“形神兼备” 3) 从风格研究:内容形式统一 (三) 结合现实研究美 1) 刘勰:自然之道 2) 柳宗元:美在自然 3) 刘禹锡:美在于有形的客观物质 4) 郭熙、王夫之:美是客观的

美学原理读书报告

电影之美 1.简述戛纳电影节 2.简述“卢米埃尔和梅里爱的影片” 路易斯·卢米埃尔,法国电影发明家和导演;他和兄弟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发明了电影摄影机,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了世界上公开售票的第一场电影;卢米埃尔兄弟的父亲对托马斯·爱迪生活动电影放映机的演示十分着迷;受到父亲的影响,卢米埃尔兄弟也开始研制一种被他们称为活动电影机cinematograph的机器;1895年12月,他们在巴黎卡皮欣大道上的格拉咖啡馆的地下室里播放了他们制作的第一部电影;看完首场电影后,巴黎的一位记者预测了光明的前景:摄影的对象已经不再是静止的物体,它使运动的场景成为了永恒;当它被公众所掌握之后,当任何人都可以拍摄下自己心爱的人的影像、运动、动作、熟悉的手势和口中的话语后,对于他们来说,亲人的死亡就将不再是彻底的消失; 1895年获得了电影专利证书,1903年发明了第一代彩色胶片,1937年研制出了立体电影;在电影诞生的早期阶段,两兄弟也拍摄了很多以表现百姓日常生活为内容的短片,为纪录片的发展奠定基础;乔治·梅里爱georges méliès ,他原是喜剧演员、戏剧导演、魔术 师、摄影师,后从事电影;他是世界电影导演第一人,他对电影 技艺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创造了快动作、慢动作、停机再拍、叠印、淡出、淡入等特技摄影;他把电影技艺变成了电影艺术,他引进了戏剧因素,创造了戏剧电影;他所摄制的几百部电影,都是以戏剧结构的电影表现形式,影片大都是自编、自导、自摄、自剪;梅里爱的代表作是圣女贞德他在影片剪辑中运用了各种特技,如淡入如同舞台开幕、淡出如同舞台闭幕等,开创 了电影有画面技巧剪辑,从而使电影剪辑从技术变为艺术; 3.现代雕塑美人鱼铜像的简介 北部的长堤公园langelinie;远望这个人身鱼尾的美人鱼,她坐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上,恬静娴雅,悠闲自得;走近这座铜像,您看到的却是一个神情忧郁、冥思苦想的少女;铜像高约1.5米,基石直径约1.8米,是丹麦雕刻家爱德华· 艾瑞克森edvard eriksen根据安徒人卡尔雅格布森carl jacobsen出资建造的; 当初有一天,卡尔·雅格布森在皇家剧院观看首演的芭蕾舞剧海的女儿后,深受感动,产生了要为美人鱼制作一座铜像的设想;他感到安徒生的童话在艺术中已有芭蕾舞、音乐及油画等形式;惟独缺少一座雕像;于是卡尔·雅格布森就同雕塑家艾瑞克森商量,希望艾瑞克森用雕刻艺术来表现美人鱼;雅格布森还为此邀请艾瑞克森观看了芭蕾舞剧“海的女儿”;艾瑞克森从芭蕾舞剧 中获得了灵感,并构思了铜像的形态; 当时有种说法:芭蕾舞剧的女主角艾伦·帕丽丝ellen price是艾瑞克森雕塑美人鱼 的模特;事实并非如此,艾瑞克森把他的妻子作为模特,铸成了这座美人鱼铜像; 美人鱼铜像从1913年在长堤公园落成至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她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人们流传着这种说法:不看美人鱼,不算到过哥本哈根;美人鱼铜像已成为哥本哈根的标志;但

中国美学史笔记(1)-绪论

中国美学史(第二版) 绪论中国美学史:缘起、历程、特点、意义 一、美学史:普遍性中的中国特性 中国美学史是对中国文化的审美现象进行理论总结而来的历史。审美现象普遍存在,但对审美现象的理论总结,中国与西方却有所不同。 体现在文字上,西方美学从古希腊开始,关于美有两个词,名词和形容词,进而分出具体事物之美和抽象之美。这两种美都是客体之美,主体对美的感受又是另一个词,这表明西方文化对审美现象的把握是用区分-划界型思维方式进行的。而中国文化中,美既是名词,又是形容词,还是感叹词,而且美不仅用来指客观之美,还用来指主体的美感。美,只此一字而可多方流动,表明美以中国的关联-交互的整合型思维为基础。 西方的区分-划界型思维进一步把美与真和善区别开来。真,对应主体的知,体现在学科上是逻辑学(包括哲学和科学),善,对应主体的意志,体现在学科上是伦理学(包括伦理和宗教),美,对应主体的是感性情感,体现在学科上是美学(包括美学和艺术理论)。中国的整合型思维,不把真善美严格区分开来,而是既看到三者有不同,又看到三者的交汇与互渗,讲究真美相连,美善相乐;也不把主体心理的性、心、情、意、志严格区分开来,而是性心相关,心意一体,情志相连。 对于审美现象,中国文化不像西方文化那样,明确地用“美学”和“美学史”这样的学科形式和论著去进行总结。因此,从现象上看,中国古代并没有出现“美学”和“美学史”这样的学科和以这两个词命名的论著。实际上,中国文化对自己的审美现象做了很好的理论总结,它是用另一种理论方式呈现的。比如,西方美学面对的基本内容,是生活审美的各个方面、艺术的各个领域、自然美的欣赏和理论,遗迹从哲学上对美的言说。中国文化在这四个方面都有博大精深的理论和言说。如,生活审美上,李渔的《闲情偶寄》十一本体系性著作;艺术领域,诗、文、书、画、乐、建筑、园林、戏曲、小说,理论著述蔚为大观;自然美上,姚鼐关于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论述堪称经典;哲学文献里,从孔、孟、荀、老、庄等,多有关于美的哲学言说。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对于审美现象有很深的感受、体会和理论把握,这种体会和把握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学科形式的特殊方式。中国人对审美现象的独特理论把握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在自身的文化范围中行进和发展着。 二、中国美学史的现代写作演进 中国美学史写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步骤:一是具有美学这一视点;二是用美学视点去看古代的材料,而形成关于中国美学个别方面的理论;但是形成整体性的中国美学史著作。 三、中国美学史著作类型

美学原理笔记

365网友整理美学原理笔记 2005-6-10 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

生一种惊奇感和喜悦感,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9 、审美意识的形成:早在无文字可考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有了审美意识。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例如:石器的造型;审美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彩陶上的纹饰显现及岩壁上的绘画显现)。(多选) 10、美学思想的两个基本特点:⑴能够借助语言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美学思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中,并得以传诸后代。⑵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要领范畴。(多选) 11、美学学科建立的基本条件:首先应当有专门的美学著作;其次,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多选) 12、美学学科问世的标志: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1750年,以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问世为基本标志。(填空、单选) 美学研究对象: 13、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我国最早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单选、填空) 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 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 第二章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 14、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多选) 15、基本途径的核心内涵以及代表性观念:(选择:判断代表人物,注意观点和人物对号、填空) 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多选) ①核心内涵:是把美看成某种客观的物质属性。 ②代表性观念:1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美就来自于数的秩序。 如:“秩序和比例是美的和有用的”。所以一切艺术都产生于数……,“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总之,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在于客观事物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及黄金分割等形式。《形而上学》中,2 )亚里士多德:“美的主要形式‘秩序、匀称与明确’…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是研究艺术和审美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它探讨艺术中的美的特征、美的产生原因以及审美作用等问题。下面是对美学原理的一些笔记: 美学原理的基本观点 1. 客观性原则:美的存在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体的主观感受,而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有些美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任何人看到都会觉得美。 2. 相对性原则:美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喜好,所以美是主观的。 3. 普遍性原则:美是共同的、普遍的,与时间、空间无关。虽然不同的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形式,但美的特性在人类文化中是普遍存在的。 4. 内在性原则:美是艺术作品内在的特征,在作品本身就能体现出来。作品的构图、色彩、表现力等因素都是决定美的因素。 美学原理的要素 1. 视觉要素:色彩、形状、线条、光影等视觉元素是艺术中产生美的重要要素。人们对于色彩的喜好和视觉元素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对于作品美的评判。 2. 感知要素:审美行为离不开感知,人们通过感知作品的形象、情感体验等来对作品产生美的评价。 3. 反思要素:美的产生需要人们进行反思和思考。审美的时候,人们不仅仅是感知作品,还要对作品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形成对作品美的评价。

4. 表达要素:艺术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能够引起人们共鸣和认同。通过艺术表达,艺术家能够传递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触动观众的内心。 美学原理的审美标准 1. 协调统一:作品应该有整体性和协调性,不同的部分之间应该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 创新与传统:作品既要有创新,又要有传统的基础,要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认同。 3. 符号与意义:作品中的符号要能够传达出具体的意义和信息,观众能够从中获得理解和启发。 4. 真实与虚构:作品应该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同时也可以通过虚构的方式展现出更高的艺术境界。 美学原理的审美作用 1. 情感体验:艺术作品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给人以愉悦、激动、感动等情感体验。 2. 人文关怀:艺术作品能够表达人文关怀和人性思考,引发观众对于人类存在和价值的思考。 3. 美的敏感力:欣赏艺术作品能够培养观众的美的敏感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理解和鉴赏艺术。 4. 知识与启迪:艺术作品能够传达知识和启迪人们的思想,开阔人们的眼界和视野。 总结: 美学原理是研究艺术和审美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它探讨了美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美的相对性、美的普遍性和内在性等基本观点。美学原理研究了美学的要素、审美标准和审美作用等方面,为我们理解

美学原理马工程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美学原理马工程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美学原理——马工程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美学概念 1、美学:美学是一种以审美经验为基础,以审美理论为依据,探讨审美理想的一门学科。 2、美感:美感是指人们对一种审美形式的赏识或喜悦,以及在审美对象上产生审美效果的过程。 3、审美:审美是指人们对美的判断或感知,可以是直观的,也可以是理性的。 4、美学标准:美学标准是指用来衡量一个审美形式是否对人们有足够的审美效果的标准。 5、美学道德:美学道德是指以将美学概念应用于行为道德的学术。 二、马工程美学原理 1、马工程原则:将一种重要的负荷应用于特定的结构中,而不使这种结构受损或改变,并以此来获得最佳的效果。 2、均衡原则:均衡原则是指在设计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使得每一部分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3、比例原则:比例原则是指某种审美形式的比例可以作为审美标准的依据。 4、实用原则:实用原则是指一种审美形式应具备有实用性,即它具有实际的处理或操作能力。

5、把握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将材料和结构的质量和表达引导到一个有效的水平,而不是尽可能地把它表现得更好。 6、可识别原则:可识别原则是指某种审美形式应该具有良好的可识别性,即能够使人们很容易识别或理解它的特性。 三、马工程的应用 1、交互设计:交互设计是指在设计交互界面时,应用马工程原则以保证设计的有效性和令用户的体验有趣又有趣的美学体验。 2、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指在设计建筑时,应用马工程原则以保证其结构坚固稳健,并给用户带来安全且充满审美效果的建筑美学体验。 3、工程设计:工程设计是指在设计工程时,应用马工程原则以保证最佳的结果,从而实现最佳效果。

《美学原理》整理版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 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或者说: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 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观念、意识;思想)从人类朦胧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轻学科:鲍姆嘉通Aesthetic.173 5、1750) 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 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如《蒙娜丽莎》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多选) 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什么特殊之点?孔孟荀等给美下的定义。 首先,西方与世界观联系,中方则朴素,与世界观不密切。其次,中国有许多美学范畴,如气韵、风骨、意境、神韵等,西方没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思想源流方面:中(儒道)、西(古希腊哲学);对艺术实践的概括方面:中(抒情、表现)、西(摹仿、再现);研究方法方面:中(形象性、文艺味、夹杂在艺术研究中)、西(抽象性、哲学味、夹杂在哲学逻辑学研究中);具体表述方面:中(具体、生动、形象)、西(理论性、逻辑性强) 墨子:“万民之利”才是美的标准,因此美与功利、与善有密切联系。孔子:他的美学思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其核心是“和谐为美。(1)孔子认为艺术品的美应该是尽善的内容与尽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2)孔子以为人(君子)的美应当是“文质彬彬”。(质:仁义道德;文:礼乐修养)孟子:(1)“充实之为美”。即充实人的品德,也就是仁、义、礼、智等。(2)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孟子认为“耳有同听”、“人有同悦”,君子与小人有共同的美感。荀子:美不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客观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致其用”,是有功利性的。 2 我国古代探讨美的本质的几条途径是什么?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3、从风格上研究美三、结合现实研究美 第四章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 1 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一)首先就审美客体(审美对象)来说,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工具,劳动过程、动作,产品等)(二)再就审美主体(审美者)来说,也是社会实践创造的。(灵巧的双手,高度发达的大脑以及语言、思想感情、认识、感受能力等) 2 什么是美?A.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B.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从而使对象成为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感情的感性(欣赏)形象。C.美是一种与真善相联系的、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智慧、才能、品格,人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宜人的感性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客观形象。第五章真善美和丑 1、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A、美与善的联系与区别什么是善?符合人的目的性。 联系:第一,美以善作为前提;第二,美是蕴涵着善的。 区别:第一,抽象与具象的区别。第二,注重形式和不重形式的区别 第三,与功利联系的方式不同(直接、间接); 第四,美与善分属不同的研究领域(伦理学,认识和观赏);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 一、引言 美学是研究美的哲学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对美的感知、理解以及欣赏的过程。美学原理探讨了美的真谛,揭示了美的本质特征和原则。本文将分析美学原理,深入探讨美的本质,以及影响美的因素和原则。 二、美的本质特征 美的本质特征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美的本质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 客观性:美不仅存在于人类的主观感受中,也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美的客观性体现了美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 和谐性:美是一种和谐的凝聚力,它能够使人感到愉悦和满足。和谐性是美的核心属性,它是一种对称、协调和均衡的表现。 3. 独特性:美是与众不同的,它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独特性使美具有吸引力,引起观众的注意。 4. 艺术性:美与艺术密不可分,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和表达,呈现出美的魅力。 三、影响美的因素 美的产生和表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客观因素:自然和社会环境对美的影响很大。大自然中的景观、花草树木等都能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社会环境中

的建筑、艺术品等也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美。 2. 主观因素:美的感受和理解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美感受可能存在差异。 3. 文化因素:文化是美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文化对美的定义和评价标准存在差异,如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对美的理解就有所不同。 4. 时代因素:时代的变迁也对美的认识和感受产生影响。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评价也存在差异。 四、美学原理和原则 美学原理和原则是指导美学研究和实践的基本准则。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美学原理和原则: 1. 手法原则:美的表现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法和技巧进行。不同的艺术形式有不同的手法原则,如绘画中的构图原则、音乐中的节奏原则等。 2. 情感原则:美的表现需要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艺术作品以及其他美的表现形式应该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体验。 3. 意义原则:美的表现需要具有一定的内涵和意义。艺术作品和其他美的表现形式应该能够传递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4. 互动原则:美是一种互动的过程。观众和作品之间的互动可以使美得以体现和传递。 五、美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美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它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个人整理

一、名词解释 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2).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这种观点认为,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 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3)、美学思想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某些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4).摹仿说“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摹仿。“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 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5).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中审美特征的能动反应,是艺术家在对象 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它作为美的一种高级形态,既来源于客观现实,又不等同于客观现实,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6).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社会 美是美的各种形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种,也是美的最早存在形态之一。社会美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各种活动中的感性显现。他是人的本质力量最直接的体现,是美的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社会美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主要包括人的美和生活环境的美两大方面。其中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7).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 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8).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种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艺术等。 9).实用艺术是指以实用为目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审美性的艺术种类。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2011-04-21 14:07:23)标签: 中国 美的 艺术美 形式美 美学 杂谈 分类:调查报告 《美学原理》第三版 杨辛甘霖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7月第一版 2003年11月第二版 2004年2月第2次印刷 总第27次印刷 阅读跨度:2004年2月24日(选修)、2011年2月28日(通读)。

一什么是美学 ·古代的思想家对美与艺术问题所作的哲学探讨,对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研究,就是美学思想的起源与萌芽。 (一)什么是美学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它体现了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和当前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一方面,美学可以集中地研究美、美的各种形态以及美感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从审美上研究艺术,与艺术概论有所区别。艺术是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集中表现,它是研究艺术的一般问题,即美学不是研究艺术的一般问题,而是研究艺术美的问题,研究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的问题。艺术美是艺术的本质问题之一,研究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即是从美学上对艺术的研究。 (二)为什么学习美学 ·首先,是时代的需要。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需要。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在各个生活领域中都提出美的要求,而且创造了许多具有我们时代特点的美好事物。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上对生活和艺术中美的发展加以概括,以便更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其次,是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需要。一件艺术品如果对群众的思想感情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便包含着一定的美学道理。在文艺评论中就需要肯定其美学价值,这对艺术创作和欣赏都有指导作用。 ·再次,是开展审美教育的需要。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提高审美的能力。在学习美学中对美的普遍本质从哲学上加以研究,就有助于我们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学习美学的又一个任务,就是在各种“新奇”的形式下,鉴别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以便真正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三)怎样学美学 (1)懂得哲学; (2)学习美学原理要和研究美学史结合;学习美学史,通过对各种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实际上是一种调查研究。 (3)要注意结合艺术实践; (4)注意提高独立思考得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克服“单向性”的思维。什么是“单向性”的思维呢?即忽视了两方面的辩证关系,强调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积累自己的经验,注意研究中的连续性。

美学原理第二版笔记整理详细

美学原理第二版笔记整理详细 美学原理第二版笔记整理详细 美学原理是研究审美经验与审美价值的学科,它探讨了什么是美、美的本质和美的标准。第二版的美学原理进一步拓展了美学的范围,并提供了更加详细和全面的理论框架。 1. 审美经验的特征和类型:美学原理第二版首先探讨了审美经验的特征和类型。审美经验是通过感知、思考和情感等心理过程来体验美的过程。它可以分为感官经验和智性经验两种类型。感官经验是通过感官器官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来产生的,而智性经验则是通过思考和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来获得的。 2. 美的本质和要素:美学原理第二版进一步探讨了美的本质和要素。美的本质是指美的基本特征和属性,它包括感知上的美、情感上的美和思维上的美。美的要素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形式、结构、色彩、节奏、和谐等各种艺术元素。 3. 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美学原理第二版还介绍了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审美价值是对艺术作品或其他审美对象的评价和评判,它可以分为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两个层面。客观价值是指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普遍性和长久性的价值,而主观价值则是指个体审美经验中的个

人喜好和情感体验。 4. 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美学原理第二版还探讨了艺术创作和艺术 鉴赏的关系。艺术创作是艺术家通过创造和表达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念,而艺术鉴赏则是观众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的生命力和魅力。 5. 美学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美学原理第二版还详细介绍了美学 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它涵盖了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并探讨了它们在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上的特点和规律。 综上所述,美学原理第二版对美学的范围和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并提供了更加详细和全面的理论框架。它不仅探讨了审美经验的特征和类型,还深入研究了美的本质和要素,以及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此外,它还介绍了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的关系,以及美学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这些内容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美学原理笔记

绪论: 美学研究对象:美、艺术、美和艺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审美活动(叶朗) 美学学科性质: 1.人文学科(人的精神、文化世界即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的学科,功用:教化) 美学特点:和人生有紧密联系,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紧密联系 2.理论学科 哲学的永恒课题:美、真、善 美学不是审美意识,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哲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世界观 心理学美学取代哲学美学是不利的(叶朗) 3.交叉学科(美学和艺术、心理学、语言学(不能把美学全部归结为语义分析)、人类学、神话学(生命体验),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 4.发展中的学科 现代形态美学体系:文化大中和(中西文化,19、20世纪文化精神),当代西方美学体系没有综合中国以及东方文化 为什么学习美学: 1.完善自身人格修养 审美活动是一种体验活动(精神活动?) 2.完善自身理论修养 3.对于人文工作者,还有一种人文和技术层面的关系(技要上升为道) 中国戏曲的特点:虚拟,但不等于写意,京剧是角儿的艺术 学习美学的必要性由美学学科的性质和人的本性决定(人是超越个体生命有限存在的动物) 美学学习方法: 立足中国文化;注重美学和人生的联系;注意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和系统的艺术史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开放的心态,注意吸收国内外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 第一章 美的本质: 狭义的美:审美范畴中讨论的优美,一种、完整、和谐的美,古希腊式的美 广义的美:包括一切审美对象,不仅包括优美,也包括崇高、悲剧、荒诞、丑、沉郁、飘逸、空灵等各种审美形式 美和美感谁是第一性(主观的的还是客观的)--50年代美学大讨论 李泽厚(辩证唯物论):美学科学的哲学基本问题是认识论的问题,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蔡仪:美是客观的(事物的典型性) 高尔太(美和美感是统一的)、吕荧:美是主观的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在意象,客观美和艺术美的统一,对美的社会性做了合理的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3000字

美学原理是一本关于美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著作,作者为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本书主要探讨了艺术美的本质、艺术创作的过程以及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等问题,对于理解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美的概念 本章主要介绍了美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黑格尔认为,美是一种绝对的精神实体,它不仅仅是一种感性的表现,更是一种理性的体现。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将美视为一种神圣的力量,而在中世纪时期,美则被视为一种道德的象征。到了现代时期,人们开始将美视为一种个人的审美体验,这种审美体验是建立在个体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经验之上的。 第二章美的形态 本章主要介绍了美的形态及其特征。黑格尔认为,美的形态可以分为自然美和艺术美两种。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它具有一种客观的存在性;而艺术美则是人类通过创造活动所制造出来的美,它具有一种主观的创造性。此外,黑格尔还介绍了美的三种表现形式:优美、崇高和喜剧。优美是指一种轻盈、柔和、和谐的美;崇高则是指一种庄严、威武、雄浑的美;喜剧则是指一种滑稽、幽默、讽刺的美。 第三章艺术创作 本章主要介绍了艺术创作的过程及其特点。黑格尔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自由的创作过程,它需要艺术家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体验,以及对自身的内心世界的反思和探索,来创造出具有独特意义的艺术作品。此外,黑格尔还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即艺术家需要意识到自己的创作行为和创作结果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艺术作品 本章主要介绍了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黑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是相互依存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艺术作品的整体。在艺术作品的形式方面,黑格尔强调了艺术作品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的重要性,即艺术作品需要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才能使其形式和内容得到完美的表现。在艺术作品的内容方面,黑格尔认为,艺术作品需要表达出一定的思想和情感,才能使其具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章艺术史 本章主要介绍了艺术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黑格尔认为,艺术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历程。在艺术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这些艺术风格和流派都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此外,黑格尔还强调

美学原理笔记

绪论什么是美学 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美学: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于1750年首次提出,但西方美学历史并不是由此开始的,东西方美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多数学者认为西方美学从柏拉图开始。 从来没有哪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的涉猎范围更广,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大师——《古代美学》 美和艺术的观念第一次被引入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古代美学》 二.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轮廓 第一段近代: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主要是介绍德国美学,学术上成就最大的是王国维,他主要受叔本华等人的影响。蔡元培提倡美育的教育,蔡元培1975年发表题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 第二段现代: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是(朱光潜,宗白华) 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思想特点 一.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到天人合一的转变 二.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 朱光潜发表的影响深远的书(谈美,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两部详细介绍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悲剧心理学。60年代又写了两卷西方美学史。在《诗论》这本书中,朱光潜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后来走上诗律的道路,做了探索分析。《诗论》是一本关于诗歌意象的理论著作。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在中国美学,认为中西形而上学分数两个体系:西洋是唯理的体系(),中国是生命的体系(本体论、价值论) 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宗白华 宗白华写了《美学散步》 丰子恺对现代美学的影响:普及工作。

第三段当代:最突出景象:两次美学热潮(一次为五六十年代:讨论美的本质问题,蔡仪主张美是客观的,吕荧、高尔太主张美是主观的,朱光潜主张没事主客观的统一,李泽厚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另一次为改革开放之后,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反思,出现了文化热) 1956年美学大讨论的缺陷:1.对朱光潜的批判带有“左”的教条主义片面性 2.各派美学家都把美学纳入认识论框架,将审美活动等同于认识活动。 三.美学研究的对象 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看法:美;艺术;美和艺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审美活动。 叶朗观点: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艺术、美和艺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以上五种看法都有缺陷。 国内很多人认为美学研究对象为审美活动,只要讨论两个问题:什么是审美活动;人为什么需要审美活动 四.美学的学科性质 第一,美学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研究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从内容上来讲就是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人文学科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的世界。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能够脱离直接性和本能性。因此人需要教化。教化的本质就是使个体的人提升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精神存在。——黑格尔 精神科学也是随着教化一起产生的,因为精神的存在是与教化观念本质上联系在一起的。——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美学的特点: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第二,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 美与真、善是哲学的永恒课题 对美学的误解: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美学等同于美术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整理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整理 题型:( ̄Д ̄)┍ 一、单选题(5道/10分) 二、名词解释(4道/20分) 三、论述题(2道/30分) 四、分析题(2道/40分) 单选题 ➢美学学科名称的提出: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提出Aestheica,在美学史上把这一年作为鲍姆嘉通正式提出美学学科概念的时间,至今不过只有250多年的历史。✓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产生于近代,德国的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鲍姆嘉通于1735年在《关于诗的若干前提的哲学默想录》博士论文中已经提出了“美学”的学科概念。 ➢西方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 ✓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 ●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古希腊的柏拉图是欧洲美学史上最早 对美的问题作深入的哲学思考的人。他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 式”,他认为现实中的一切事物的美都根源于“美的理式”,即“美本 身”。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提出“美本身”与“美的事物”不一 样,是美学思想史上首次专题探讨审美本质的文献。黑格尔称赞他是: “第一个对哲学研究提出更深刻要求的人。” ✓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 ●康德的美学是建立在先验论的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在美的问题上,他认为 美“只能是主观的”。康德对美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有下列几点: (1)趣味判断和利害、概念无关。他说:“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 (2)美虽然是合目的性的形式,但只有引起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和谐的自由的活动,才能普遍必然地引起快感,而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才是判断对象美不美的真正原因。 (3)康德认为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虽是个人的,但又具有必然的普遍有效性。 ●康德将休谟的主观心理经验审美观转变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论:①审美是 人性的一种能力②审美能力的稳定可靠(普遍必然)性基于人性主体性的心理结构③审美的心理结构特性在于审美既区别又融合认知与意志而呈现的自由感④审美自由感是人性自由本质的象征体验。康德的审美心理结构论是静态的剖析。 ●康德批评并超越了鲍姆嘉通的感性认识论美学观念,他将主体的认知、意 志、情感与哲学上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三分鼎立,此后美学成为哲学

(word完整版)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

(word完整版)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word完整版)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word完整版)河南大学美学概论笔记.的全部内容。

《美学》复习笔记 话说,整理完了外国文学,又花了两天功夫把《美学》教材逐字逐句的看了一遍,似乎看出了些许心得,但是敬爱的付国锋老师明显很不靠谱,所以这份资料也完全是我主观预习加复习的来的东西,其本质就是无,然而,无不是没有,而是无法言说。这份资料的不靠谱程度大体如此.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一、美不等于美学 1、《大英百科全书》:“它是关于美及其在艺术和自然领域中的表现和认识.” 日本《□辞苑》:“阐明自然和艺术中美之本质与结构的学问,他以美的一般现象为规定对其内部条件和基础发展进行阐明规定。” 2、世界上第一个对美学进行理论上系统研究的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二、美如何成为“学” 1、真正实现为美学命名的人是德国的鲍姆加登。(注:柏拉图的天才一问——“美是什么?"使西方有了美学,被称为“哲学美学的创立者",而鲍姆加登则是以一个恰当的方式将美学命名为“美学”,而成为“美学之父” 2、鲍姆加登对美学的定义:1、美学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的学科;2、美学是自由艺术的理论。 3、美如何成“学”? 答:美是怎么成为“学"的包含了两个问题:一是西方文化特殊的思维方式产生了美学;二是西方文化的全球化是美学成为世界性的学问。可以说是包含了三个方面:其一,西方文化如何使美成为“学”的;其二,各非西方文化是如何在由分散的世界史向统一世界史的全球演进中,具体的接受西方学科体系而从现代文学结构中产生美学的;其三,各非西方文化在承认了美学,把美学作为学科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后,以现在的美学框架,按图索骥的在自己的历史中把相关的资料汇集起来,构成本文化的“美学史"(注:以上文字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西方文化研究出了美学;非西方文化接受这一美学理论;非西方文化构建自己的美学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