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导学案

地球公转导学案
地球公转导学案

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1)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比较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和特征

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理解四季更替的原因及规律

4、懂得运用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分析实际问题

【知识清单】

1、公转:地球绕的运动。

2、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时针方向围绕太阳运动,从南极上空观察呈时针方向围绕太阳运动.。

3、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单位为一年,其时间长度为,叫年。

4、轨道和速度:地球公转的轨迹叫做。它是近似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每年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此时地球公转的速度:角速度和线速度。每年的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叫这个位置叫,地球公转的速度角速度线速度:。

5、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平面,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为平面,赤道面和皇道面之间存在一个夹角叫,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黄道面与地轴的夹角度。

6、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达,最南达。北半球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称节气,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到达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称节气; 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称节气,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称节气。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它的周期为,叫做年。

【过关检测】

1.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 B.太阳位于地球公转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C.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D.地球公转的周期是1太阳日

读下图,回答2~3题。

2.图中正确表示2010年元旦地球所在公转轨道位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中的④位置时,有关太阳直射点及移动方向,正确的叙述是( ) A.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北移动 B.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

C.在南回归线以北,并向北移动 D.在南回归线以南,并向北移动

4.冬至日时,地球公转速度( )

A.最快B.较快 C.最慢D.较慢

9、黄道面和地轴的夹角为( )

A. 黄赤交角 B 23.50 C 66.50 D 900

10、自北半球夏至到冬至,地球的公转速度( )

A.越来越快 B 越来越慢 C先变慢再变快 D 先变快再变慢

17、读地球运动图,回答:

(1)在图中用箭头标注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地球运行到A、B、C、D四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名。

A B

C D

(3)地球运行到A、B、C、D中何位置时,离近日点较近。

(4)地球运行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2)

【学习目标】

1、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理解四季更替的原因及规律

3、懂得运用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分析实际问题

【知识清单】

1、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年。此时,太阳直射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北极点附近出现现象。6月22日,北半球昼;夜。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现象。此时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2、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年。此时,太阳直射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北极点附近出现现象。12月22日,北半球昼;夜。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现象。此时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全球昼夜,各为小时

4、赤道昼夜长短状况:昼夜。

5、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

春、秋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6、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度。

7、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⑴夏至日:太阳直射,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⑵冬至日:太阳直射,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

8、四季的更替:原因是和随季节而变化,引起随季节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9、天文四季:夏季:一年内白昼最,太阳高度最的季节。

冬季:一年内白昼最,太阳高度最的季节

秋冬季:冬夏两季的过度季节。

10、北温带国家四季:春季:月,夏季:月,秋季月,冬季月。

11、五带: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由,据此可划分为。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划分为带、带、带、带、带。

12、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的移动范围,决定着线与线的度数。因此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五代范围的变化、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

⑴若黄赤交角变大,则带和带变大,带变小。极昼极夜范围变。

⑵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带和带变小,带变大。极昼极夜范围。

【过关检测】

1、下列节日中,上海白昼最长的是( )

A. 5月1日 B 6月1日 C 7月1日 D 8月1日

2、当南京昼夜平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 B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C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 D南、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3、假如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变大,那么 ( )

A.热带范围变大 B温带范围变大 C寒带范围变大 D五带范围不变

4、自春分至秋分,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 )

A. 赤道以北地区 B赤道以南地区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D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5、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自转和公转的速度都变慢 B 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C北半球昼长夜短 D 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以北,直射点向北移动

6、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北半球节气是________________,南极圈内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____上,并开始向________________移动。

(3)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________。B点昼

长是________________小时,________________时日落。

(4)此时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

________________值,过三个月后昼夜长短情况为

________________。

(5)此时( )

A.北京为寒冷干燥天气 B.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C.北太平洋的水温接近一年中的最低值 D.不适合去南极考察

(6)此时( )

A.太阳入射光线与地轴垂直

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C.晨昏线与地轴重合

D.太阳直射点上入射光线的延长线过地心且与赤道平面有23.5°的夹角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公转》导学案(含答案)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1.3地球的公转3课时导学案 中图版必修1 【导学目标】 1、通过地球的公转示意图,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对比分析地 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 2、通过自主学习,在黄赤交角示意图中标出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 及其度数。 3、通过观察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归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并绘制太阳直射点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进而阐述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原因及移动规律。 4、通过观察不同纬度和不同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归纳总结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学习重、难点】 1、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的变化 2、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对太阳直射点移动成因。 3、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基础知识梳理】 1.轨道: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路径叫公转轨道。地球公转轨道面叫①。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②。 2.方向:沿公转轨道自③向④。 3.速度:每天向东移动约⑤。 4.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为⑥年,约为⑦日⑧时⑨分。 5.黄赤交角: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约为⑩。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呈?的夹角。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原因:由于?的存在,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位置不同。 2.表现: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以及 ?的更替、?的划分。 3.五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一年之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区域,称为热带。 ?之内,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称为寒带。南、北半球热带与寒带之间,是南、北温带。4.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叫太阳高度,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最大,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5.昼夜长短变化: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在北极圈内,出现太阳整日不落的极昼现象;在南半球则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在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6.四季变化:地球公转造成地球中纬度地区形成明显的四季变化。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春秋两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要点突破】 ★「要点一」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完整版)《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课标教材分析 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方面内容,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球的运动要求是:一是“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自转、公转”;二是“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三是观测不同季节太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教材围绕“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特点及意义”这一主线而展开,图文并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公转轨道、方向、周期,并解释产生的季节变化。 2.例举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说明是由地球公转而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演示、合作探究、动手实验、地理观测等方式理解地球公 转的规律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地球公转运动的探究,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地理学习兴趣;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体会地理学科的价值。 重点难点 1.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2.四季的形成。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最近早晨上学天亮的迟了还是早了?为什么?(学生议论纷纷,表现出极强求知欲)。这就需要了解今天的学习内容——地球的公转。 (课前预习)指导学生对照“图1.18 地球公转示意”预习课文,完成下面的内容。 (1)地球围绕太阳的旋转叫________. (2)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是______,方向是_______,周期为______.

(3)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是:地轴是______的,且_______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_________. (学习预习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下面略图) (检查预习)分别请四位学生上台完成下列活动,其他学生帮助纠错,教师指导。 1,在图中指出太阳、地球,用手指画公转轨道并说出轨道形状。 2,标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 3,在公转的四个位置上画出赤道、回归线、极圈,并说出纬度。 4,指图描述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轨道、方向及周期。(此环节先不涉及公转特征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承转)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 (活动探究)教师用地球仪围绕光源(桌上蜡烛)演示公转。事先用纸带在地球仪上明显标出赤道、回归线和极圈,让蜡烛火焰对准北回归线,从夏至位置(学生观察在讲桌左侧)开始演示,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比一比谁观察的仔细,谁发现的多。 (1)第一次演示,观察公转的轨道、方向、并说出公转一周的时间。 (2)第二次演示,观察地轴的倾斜和空间指向特点,归纳出公转的重要特征: (3)第三次演示,观察公转到四个特殊位置时阳光直射的纬度(蜡烛火焰依次对准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请一位学生在黑板略图上画出阳光直射的位置,(此处点明回归线的含义).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公转示意图,由学生说出阳光直射点移到四个位置时的节气、日期,教师在黑板略图上填写,完成公转示意图的绘制。 (4)结合自已的生活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一年中什么季节中午太阳升得高一些?什么季节比较低?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1

1.3地球的运动导学提纲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公转的轨道和黄赤交角。 2·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3·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4·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3·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而言的,认识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难点: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区别;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掌握判读和绘制日照图的技能。 自主学习: (一)通过填表巩固地球自转的定义、旋转中心、运动方向、周期、速度。 自转运动 定义 旋转中心 特点 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稳定的,地轴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运动方向平视:;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 周期1恒星日—小时分秒(真正周期,自转3600);1太阳日—小时(昼夜交替周期) 速度角速度:线速度 请同学们在图中恰当的位置用箭头表示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二)通过填空巩固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P17)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辨析一下,“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什么不同原因导致的? 思考:地球不自转给有昼夜交替现象出现吗?如果有,它的周期是多长?如果地球是透明的,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吗?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就是小时。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注意观察晨昏线的移动方 向及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1)晨线:自西向东,由半球进入到半球的界线; (2)昏线:自西向东,由半球进入到半球的界线。 右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线上 2、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 活动:如图,AB两地,适宜建港口的是, B 可能淘到砂金的是 2赤道地区为什么少台风?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 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等特点。 2、 观察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指向特点,认识黄赤交角的存在,探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的规律,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3、 绘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与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总结四季更替的成因 和五带划分的方法。 4、 识别几种常见的光照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算,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学习过程】 活动1:阅读课本“地球的公转”图,借助三球仪或Flash 动画课件,认识地球公转的规律, 填写表1-3-1中的空白部分: 表1-3-1 地球公转的特点 的轨道- 面与地球公转轨道- 面之间就存在着一个夹角,即黄赤交角,目前角 度为 。 (1)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北纬 度之间往返移动。阅读课本 “黄赤交角”图和“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图,然后在图1-3-1中绘制“太阳直射点周年 回归运动”曲线,注明A 、B 、C 三点处的日期,并在各点间画箭头表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 向。 (2)在图1-3-1中标出国庆节时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置,并画箭头表明其移动方向。 (3)如果黄赤交角为0o 或30o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将会有什么变化? 活动3: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随 和 作有规律的变化。 (1)阅读课本“春分日和秋分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图,借助数学知识,推算正午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图1-3-1

(2)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为 ,从直射点 向 递减。所以: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 ③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南北两侧递减。 (3)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规律:同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 午太阳高度达最 值;反之,达最 值。阅读课本“北半球某地不同日期正午太阳 高度的变化”图,可知: ①夏至日时: 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地区达最小值; ②冬至日时: 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地区达最小值; ③二分日时: 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4)思考:扬州(约31°N )一年中在 (节气)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 (节 气)达最小;假设9月某天太阳直射点位于1°N ,扬州的正午太阳高度应为 , 此后扬州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 (大、小)。 活动4:阅读课本“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昼夜长短”图,可知: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 (长、 短)于夜,且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所以: (1)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 ; (2)自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 昼长(大、小) 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北极附近出现 现象;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 值,而且 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则反之。 (3)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 各纬度夜长(大、小) 于昼长;纬度越高,夜越 昼越 ,北极附近出 现 现象;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 值,而 且 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则反之。 (4) 上终年昼夜平分。 活动5:一年中,随着地球上各地 和 随时间的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 的多少不同,造成地球表面的季节更替。 (1)哪个纬度带四季更替最为明显?原因是什么? (2)四季的划分方法有多种,比较图1-3-2中的三种划分四季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典型例题】 读 “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 (1)图中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图1-3-2

(湘教版)必修一《地球的公转》导学案(含答案)

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演示,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2.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大小,理解其对太阳直射点移动状况的影响。3.绘图分析说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和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总结出四季更替的原因。 一、地球的公转 1.轨道: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路径叫公转轨道。地球公转轨道面叫①__________。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②________上。 2.方向:沿公转轨道自③____向④____。 3.速度:每天向东移动约⑤____。 4.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为⑥____年,约为⑦____日⑧____时⑨____分。 5.黄赤交角: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约为⑩_____。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呈?____的夹角。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原因:由于?____________的存在,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________位置不同。 2.表现: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____________的变化以及?________的更替、?________的划分。 3.五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一年之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区域,称为热带。?____________之内,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称为寒带。南、北半球热带与寒带之间,是南、北温带。 4.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________________叫太阳高度,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____。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____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最○21____,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5.昼夜长短变化: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22____夜○23____,纬度越高,昼越○24____,夜越○25____,在北极圈内,出现太阳整日不落的○26________现象;在南半球则昼○27____夜○28____,纬度越高,昼越○29____,夜越○30____,在南极圈内,出现○31________现象;○32______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6.四季变化:地球公转造成地球○33____纬度地区形成明显的四季变化。○34____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35____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36________两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doc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滦县第二中学蔡红艳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与口常生活紧密相关,是地理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中常见的内容之一。本课内容与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紧密相连,与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并列的内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又因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季节)发生变化,就形成了四季。同一时间(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五带。因此这节课又是前边所讲内容的继续。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和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的规律。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形成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的思想意识。 (-)教学对象分析 前面学生己掌握了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这就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但还存在空间感和动态感不强以及归纳概括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三)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再加上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乂比较弱,所以我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由于黄赤交角引起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2.理解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课件模拟、演示地球公转过程及相应的地理现象,

师生互动讨论、辨析疑点和难点。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夭体都在不断地运动;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 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及成因。 (-)教学难点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及成因。 (一)Flash演示法 地球的公转本身就是一个运动过程,如果仅仅记住一■些结论,不去研究它的过程,学起来会觉得很困难。因此,形象地演示地球公转过程就成为突破难点的必要手段之一。 (二)图解法 图解导析是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最直观手段。为学生构建直观空间想象的平台。学生可以结合教师提问观看动画理解基本概念,如: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学生与教师一起观看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图,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以后的复习深化。 (三)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学以致用,用以致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用所学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利于理论更好的掌握。如解释学校作息时间表进行调整:下午上课和晚自习的时间推迟了,为什么呢?暗示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激发求知欲。 五、教学流程图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地球的运动(1)

2017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等现象 3.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4.能够运用地球公转示意图说明二分二至的时间、昼夜长短等特征。5.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四季变化和五带等现象。 二、预习要点 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 三、预习内容 考点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地球的自转、公转概况 2.地球公转及四季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考点2:地球上五带的划分及特点

探究案 探究点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1.自转的方向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如下图在北极用箭头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即逆时针方向)。 【规律总结】 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北极上空看,地球是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如图所示: 北极上空俯视图南极上空俯视图 2.公转的方向 地球的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旋转。一般的表示公转方向是在地球的公转运行轨迹上用箭头表示。如图所示: 例1:图示意地球仪表面南北极点及经纬线的分布。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箭头中,能正确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a B.b

C.c D.d (2)读图可知,纬线的特点是( ) A.形状为圆形 B.形状为直线 C.各条纬线长度均相等 D.指示南北方向 (3)M点的经纬度是( ) A.(60°W,30°N) B.(30°E,40°N) C.(60°E,23.5°N) D.(30°W,45°N) 例2: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时,你观察到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探究点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自转的时候,会形成昼夜交替现象,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日出,所以形成了时间的差异。 【易错分析】 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而致,和地球的自转无关;昼夜更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而致。 例3:下列事实中,主要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宜昌的小刚同学清晨起床,观看欧洲足球赛的现场直播节目 B.一年中,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有季节变化 C.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D.山顶气温比山麓地带低 探究点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四季的变化 由于地轴相对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为66.5°,所以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最北界线是23.5°N,最南界线是23.5°S。如此往复,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也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案.doc

§ 1. 3地球的运动学案 第3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记住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计算一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了解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学习重难点]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学习过程] 五、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太阳直射点移动导致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1、读图填空,在横线上填出各点所代表的节气、日期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日落时间 (-)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正午太阳 高度的变化 2、读教材P19图1.23,结合上图,完成下表 时间 太阳直射点纬度 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分 春分-夏至 从 _______ 向北移。 昼—夜 ______ 并且 _____ 渐长, _____ 渐短 夏至 ______ 最长 _____ 最短,北极 圈 以及以北地区出现 ___ 现象 夏至-秋分 从 ______ 向南移。 昼渐—,夜渐—,但仍昼—夜 秋分 秋分-冬至 从 _______ 向南移。 昼—夜 ______ 并且 ____ 渐长, ____ 渐短 冬至 ______ 最长 _____ 最短,北极 圈 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____ 现象 冬至-次年 春分 从 ________ 向北移。 昼 ____ 夜 ____ 并且 ____ 渐 长, _____ 渐短 ★应该记住: ①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二 %1 与晨昏圈相切的纬线圈(极昼/极夜的最小纬线圈)的纬度二 %1 计算某地点某日昼(夜)长: 昼长二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12-日出时间)X2/ (24-日落时间)X2 夜长=24-H 长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各12小时,6:00 H 出,00 H 落 极昼区昼长24小时,极夜区昼长0小时 %1 某地点某日昼长2x 小时,则该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尺为: 日出时间 12:00-x 12:00 12:00+x 上午x 小时 下午x 小时 1、读图总结(右图):同一时刻,正 午太 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9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 知识回顾 为什么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北半球反而是冬季,而位于远日点时北半球是冬季?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一: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为什么会变化? 学习知识 1、阅读教材P16内容,明确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并图示说明。太阳光线与地 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________________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叫做。 2、读如下表格,你能否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如下关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0-|当地地理纬度土太阳直射点所在纬 度|(同半球相加,不同半球则减)。 1、结合前面所学,借助于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讨论分析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由于___________ 的存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作______________ 运动,所以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点其正午太阳高度也不断在随之变化。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与当地所在纬线距离越 ______________ ,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直射点所在 纬线与当地所在纬线距离越 _,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运用知识 1、 下列现象不属于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A. 昼夜交替 B.地方时 C.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 某南极科学考察队于冬至日测得一天中的太阳高度如下图,且太阳高度最大时,北京时 间为0点,则该地的地理坐标为() 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 A. (43 ° 26'N, 60 ° E) B. (63 C. (43 ° 26'S, 60 ° E) D. (63 ?自主探究二: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如何变化? 学习知识 1、 阅读教材 P16 1 — 3-6 “春分日和秋分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图,分析这两天的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 度变化的规律。 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太阳直射 _____________ ,正午太阳高度由 ________ 向_递减。 2、 阅读探究一所给表格,讨论分析二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夏至日,太阳直射 __________ ,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递减。 冬至日,太阳直射 __________ ,正午太阳高度由 _ 向_递减。 小结: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南北两侧递减。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 太阳高度 ______ 。 ______________ 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 90°。 运用知识 1、6月22日,有关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叙述正确的 A.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均达最大值 26'S , 60° W) 26'N, 60° W)

专题4 地球运动-公转导学案2

年级班级姓名(中英文) 西外国际高中部文科组地理学科 专题4 地球运动-自公转导学案2(第2课时共100分) 【学习目标】 1)能运用示意图说出太阳直射点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分析四季的形成原因; 2)用图或者通过实践活动,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理解季节、节气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3)进一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运动有关,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习重点】 1)理解地方时和区时以及地转偏向力规律实际运用。 【自主预习】(30分) 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度)。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日期为;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日期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其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决定一个地方的。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哪一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地球上全年昼夜平分的地区是,全球昼夜平分的日期是; 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昼夜,南半球昼夜,有极昼现象的纬度范围是,有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是。 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昼夜,南半球昼夜,有极昼现象的纬度范围是,有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是。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日出越日落越),如北京﹥上海﹥广州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白昼越(日出越日落越)。如海口﹥广州﹥上海,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 若5点日出,则日落时间是,昼长为,若7点日出,则日落时间是,昼长为, 2.天文意义的四季:夏季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白昼最的季节,为,, 月。冬季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白昼最的季节。为,,月。【合作探究】(10分)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学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 【学考要求】 1.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自主学习】 二、地球的公转 (一)、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 1、绕转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转轨道: ⑴形状: 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太阳位置:位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地球位置: _________ 月初位于近日点,__________ 月初位于远日点 3、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北极上空看,呈 _____________ 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行,从南 极上空看,呈_____________ 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行 4、周期:1年,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过角度为360 ° 5、速度:角速度约59' /天,线速度大约为30千米/秒,近日点公转速度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远日点公转速度较_____________ (二八黄赤交角 1、概念:地球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 为__________ ° 2、地理意义: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不同, 从而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⑴纬度变化规律 ①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时(从_______________ 日到__________日),北半球 _________ 长夜_______ , 纬度越高,昼越__________ ,夜越 _______ ,在北极圈内,出现太阳整日不落的______________ 现象;在南 半球则昼________ 夜______ ,纬度越高,昼越 __________ ,夜越_______ ,在南极圈内,出现____________ 现象。赤道上各地的全年昼夜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当太阳光直射南半球时,昼夜状况与上述相反。 ⑵季节变化规律: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日,全球昼夜; ⑵二至日,各地昼夜长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⑴概念: 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叫 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______________ 时最大, 称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 __________________ °。 ⑵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①纬度变化规律

(完整版)地球公转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3、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照情况。 4、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学法指导】 1、独学(15分钟) (1)读课本及相关资料用黑色笔做相关标记。 (2)填写导学案。 2、对学(5分钟)相互检查预习结果,提出预习疑问。 3、群学、小组展示(2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老师补充指导(5分钟)。 【自学导航】梳理主干知识 一、地球公转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地球公转。 二、地球公转的特征 1、方向:_______________ (在图中用箭头标出) 2、旋转中心:___________ 3、周期:一恒星年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速度 5、沿着地球公转的方向,从远日点——近日点——远日点,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变____再变_____.(选:快慢)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过地心且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______________; 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黄赤交角。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____________。 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称____________)是有变化的。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到达_________ ,最南到达_____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___(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____________;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到了__________(9月23 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____;冬至日(__________)太阳直射_________; 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返,_________(_________),太阳直射___________; 到了__________,太阳再次直射23°26′N。 3)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纬23°26′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北回归线。 4)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_________。 2、昼夜长短 1)昼夜长短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是北半球的夏半年,也是北半球获得日照时间_________的季节;在此期间,北半球各纬度________________,纬度越高,________________,北极四周出现____________,其中夏至日北半 球昼______,夜_____,____________出现极昼现象。 3)自________至__________,是北半球的冬半年,也是也是北半球获得日照时间_________的季节;在此期间,北半球各纬度________________,纬度越高___________,北极四周出现___________,其中冬至日北半球昼______夜______,____________出现极夜现象。 4)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各地____________,获得日照时间_______,都是_____小时。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变化规律:从所在纬度向递减。 2)随季节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_____向南、北两侧_____ 夏至日一年中的最大值出现在___________及其以北各纬度 一年中的最小值出现在___________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________向南、北两侧_____ 冬至日一年中的最大值出现在___________及其以北各纬度 一年中的最小值出现在___________各纬度 春、秋分日: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4、四季更替和五带 1) 球同纬度地区(除赤道外),太阳辐射在一年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________ 2) 球不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呈有规律的_________,据此可划分为________。 3) 天文含义上看四季,夏季是一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_________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_________的季节;________和_______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4) 在北温带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一般把_________划分为春季,_________划分为夏季,_________划分为秋季,_________划分为冬季;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正好_______。(你知道吗?①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②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不明显。③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最明显。) 5)仔细阅读教材,在图中标出五带、及特殊的纬度线和南北极圈。 北极 南极 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 A点近日点___________ 最_________ B点________ ___________ 最_________ 我展示我精彩我快乐我成功

地球的公转 教学设计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地球公转的运动特点以及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现有的知识基础,因而对于本部分内容的处理,一是有意识地对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了简化处理,回避了一些难懂的概念。二是教师尽量运用直观的教具演示、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如模拟演示地球公转等,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参与实验,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并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体验,归纳总结地球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标要求】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教学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季节变化 与热量差异现象。 2、能够结合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3、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界限,并能够举例说明各带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四季变化及五带划分 教学难点:二分二至点太阳照射情况,四季变化现象。 【教学方法】 演示法、小组讨论法、联系实际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教学环节一:公转运动的概况 视频演示地球的公转,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球公转的围绕中心、运动方向,说出公转一周的时间,得出结论:地球公转概况:绕太阳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等。 活动一学生分组活动,利用地球仪和自制教具演示地球公转: 问题引领: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还是竖直的?地轴指向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活动结束后,选派小组集体到讲台前利用仪器演示地球公转,其他小组同学对其展示

进行评价,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和纠正。 特别强调:1、正确演示地球公转,正确摆放地球仪,地轴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 2、地球公转轨道保持在同一平面上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正确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获取新知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环节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和学生共同在讲台前演示地球公转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光线位置有何变化,在公转轨道平面上摆放二分、二至标志牌 活动二:分组演示二分、二至太阳直射光线位置 问题引领:二分、二至太阳直射光线位置有怎样的变化呢? 1、分组按时间顺序演示并观察: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 2、学生归纳总结: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3、学生完成以下表格。 教师讲解并用手电筒演示直射、斜射,说明直射、斜射地面获得太阳光热多少不同。 设计意图:教师演示,释疑解惑。学生动手以小组为单位演示并观察二分、二至太阳直射光线的位置,用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树立空间概念,从而突破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三: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在一年内变化的体会 教师补充举例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体现“生活中的地理”的教学理念。 承转过渡哈尔滨中学寒假时长近50天,而石家庄的寒假长仅20,用地理角度说一说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引出五带,明确五带的名称。

地球的公转导学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地球的公转导学案 一、地球公转的特点 1. 了解地球公转规律,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的方向__________ , (2 )轨道形状是一个________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一 个_______ ,时长是____________ , (3)公转速度:并非匀速运动,随着距离太阳远近变 化而变化 二、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赤道平面指过________ 并与_______ 垂直的平面。黄道平面 指地球__________ 轨道平面。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 一个交角,叫做__________ ,目前为_______ 。 在上图中注出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并注南北极点、黄赤交角的度数。

学习好资料 V 向才匕 2九6‘ S 向、 南 地球公转方向、地球自转方向 请在下图中注出二分二至及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纬度 12.22前后 < 冬室〉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秋分) 3.215為〔寺分】、勺7号前居

黄赤交角 时间上:产生四季空间上:产生五带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咼度 在下列图中画出太阳光线、晨昏线,注出南北极点、昼夜半球,写出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时间。 (2 )正午太阳高度由 _____ 向_______ 递减 (3)晨昏线和经线_______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昼夜长短变化(反映日照时间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反映太阳辐射强弱)

(2) 夏至日: (1)北半球__________ ,纬度越高昼越_______ ,夜越 _____ , 北极圈出现_____ ;南半球 _______ ,纬度越高昼越_____ 夜_ ;南极圈出现_______ 。 冬至日: (1)北半球__________ ,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北极圈出现 ;南半球_______________ ,纬度越高昼,夜 越,南极圈出现_________________ 。 (2 )正午太阳高度由 ______________ 向__________ 递减。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导学案

备课教师:备课时间:8。28 拟上课时间:9。10——9。14 地球的自转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课本及插图,使用双色笔把课本上的重难点勾画出来并进行记忆。 2.独立认真完成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太阳东升西落现象导入。 二、结合课本,自主学习 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和。 二、动手观察,探究新知: 活动一:用手轻轻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仿照课本P11图1.16,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观察并思考: ①此时地球仪上被照亮的部分占地球仪的;未照亮的部分占地球仪的, 此时,中国是(白昼或黑夜),美国是(白昼或黑夜)。 ②沿地球自转方向轻轻拨动地球仪180°,此时中国是(白昼或黑夜),美国是(白昼或黑夜)。这说明,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出现了现象。 ③拨动地球仪,使中国处于被照亮的一面,此时,中国的(填方向)先被照亮,(填方向)后被照亮。这说明,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了 总结: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产生了和。 三、师生互动,攻克难点 活动二:“转拳头游戏”,演示地球的公转 思考:当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所运行的轨道是的。 活动三:结合生活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一年中什么季节中午太阳升得高一些?什么季节比较低? (2)一年中什么季节白昼时间较长?什么季节较短?

(3)一年中我国中午太阳升得高、白昼时间长的季节是什么季节?说说这个季节地球在课本图1。20所示的哪个位置附近? (4)结合课本图1。18,说说季节变化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总结: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四、课堂小结 地球自转歌谣:地球向东绕轴转,旋转一周为一天。 背着太阳为黑夜,朝着太阳为白天。 地球上面看日出,每天东边要早见。 地球公转歌谣:地球向东绕日转,旋转一周为一年。 倾斜身子不简单,直射点来有变换。 南北回归来回变,春夏秋冬会出现。 五、当堂检测: 1、在地球上,太阳之所以东升西落,是由于() A、地球自转运动所致 B、地球公转运动所致 C、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相互垂直 D、地球形状不是一个正球体 2、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 A、周期 B、方向 C、饶转中心 D、产生的地理现象 3、以下几种现象,哪种是不属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 A、昼夜更替 B、赤道地区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4、地球上有四季变化现象是因为地球( ) A.有公转运动 B.有自转运动 C.沿自东向西的方向运动 D.地球本身不发光

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在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2.理解地球公转轨道形状及其影响。 能力目标 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 2.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3.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并能准确地解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德育目标 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天体)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用科学的理论批判伪科学、反科学的观点。 【教学重点】 1.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 2.黄赤交角的形成。 【教学方法】 1.让学生分小组活动,通过运用地球仪亲自演示,来分析、归纳、比较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借助教具、结合课本插图来解释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 3.运用板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堂课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基本运动形式中的自转。但是,大家都知道,每天我们的地球在自己运动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进行转动,这就叫做公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另一种基本运动形式——公转。 【新课讲解】 【教师提问】首先,我们还是要来了解一下这种运动的方向。大家知道地球的公转方向是怎样的吗? 【学生回答】自西向东。 【教师提问】很好。大家还记得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吗? 【学生回答】也是自西向东。 【教师讲解】实际上,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是一致的,都是自西向东。而且,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是23时56分4秒,那么大家凭着我们日常经验,觉得公转一周会需要多少时间呢?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大家请先阅读书18面的阅读材料。)与地球自转周期类似,由于选择的参照点不同,地球的公转周期有恒星年与回归年之分,同样的,真正周期是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承转】地球公转一周是一个恒星年,那么,地球绕太阳转动一周是沿着怎样的轨迹呢?也就是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怎样的?(画图) 【教师讲解】大家应该还没有系统的学过椭圆,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正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正圆有一个圆心,而椭圆就有两个焦点,椭圆上任意一点到两个焦点 的距离之和是 一个常数。太 阳就位于椭圆其中的一个焦点上。通过这幅图,大家可 B 太阳 远日点 (7月初) 近日点 (1月初) 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