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绿汀钢琴曲《牧童短笛》分析(一)

贺绿汀钢琴曲《牧童短笛》分析(一)
贺绿汀钢琴曲《牧童短笛》分析(一)

贺绿汀钢琴曲《牧童短笛》分析(一)

【摘要】《牧童短笛》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教育家贺绿汀先生在新文化背景下创作的中国现代钢琴曲,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它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呈现出独具一格的中国风格特征,并对后来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贺绿汀;牧童短笛;分析

19世纪上半叶,西欧等国家的钢琴音乐进入了浪漫主义的黄金时期,然而在中国,随着教堂和新学堂在中国的兴起,这种“洋乐器”才逐渐被中国人接受并得以在中国推广和被应用,但却一直处于萌芽阶段。直到《牧童短笛》的出现让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有了新的一页,它将西方的复调写法和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在西洋乐器上演奏出了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的音乐。本文通过对钢琴曲《牧童短笛》的分析研究,概括和总结出了作品在曲式结构、和声、复调等方面的特征,旨在帮助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贺绿汀先生将西方音乐和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的作曲技法及创作理念,并希望能对现在的音乐学习者和创作者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一、贺绿汀及他的钢琴曲《牧童短笛》

贺绿汀是我国音乐界中享有崇高威望、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曲家、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和活动家,原名贺安卿,又名贺抱真等。1903年出生在湖南邵阳一个农民兼商人的家庭,从小就受到当地丰富的民间音乐的熏陶。1931年2月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主修理论作曲,师从黄自先生对和声、对位、曲式、配器等专业作曲技术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他的创作领域十分宽泛,在器乐曲、合唱曲、独唱曲、电影音乐等方面都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他的音乐作品结构比较严谨,音乐的发展也富于逻辑性。他为近代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团体的建设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4年的一天,贺绿汀先生在学校栏刊上看到一则由俄国钢琴家兼作曲家齐尔品(A·Tcherepnin,1899-1987)先生举办的“征集中国风味钢琴曲”的活动的海报,喜出望外的他从此就泡在襄阳南路84号一家裁缝店的小楼上租住的屋里进行夜以继日的创作,最后以《牧童短笛》、《摇篮曲》和《往日思》三首作品参加比赛,《牧童短笛》(当时为《牧童之笛》)获得了一等奖。此后,齐尔品把这首作品带到欧洲亲自演出,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后来在日本正式出版,使这首作品闻名国内外,也成为音乐会中最常演奏的中国作品之一。

二、曲式结构分析

《牧童短笛》结构简洁,为典型的三段曲式。

呈示段:(1-24小节),G征调式,C宫系统,4/4拍。共包括6个乐句,每个乐句都由4小节构成,句与句之间的音乐材料呈对比关系,主题带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味(见谱例1)。

(谱例1)

整个呈示段速度较缓慢,旋律十分悠扬、宁静。采用的是二声部对比复调的写法,高声部与低声部一呼一应,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四,上紧下松,上静下动,乐节与乐句之间左右手互为补充,形成呼应性交替进行,既有密切关联,也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中段(25-52小节),为“并置型”中段,采用了中国音乐中的“旋宫”手法,主调性为G征调式,2/4拍。复调音乐变为了主调音乐,音区提高,速度加快,采用了民间舞蹈的节奏,旋律欢快有趣,描绘了天真无邪的牧童在愉快的玩耍、嬉戏的情景。从主题材料、节拍、速度、和声调性、音乐织体和情绪等各方面都与呈示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见谱例2)。

(谱例2)

中段分为3个乐句,每句4小节,系同一主题材料在不同音高上的移位重复,采用了动机模进发展的手法,与前一段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乐段自身反复了一遍。第一句为D征调式,第二句为第一句的上五度属方向严格模仿,A征调式。第三句又为第二句的上五度属方向变化模仿,A宫调式,但只进行了两小节,因要进行乐段反复,所以在后两小节又回到了第一句的G宫调式。为

了与前后的对位风格统一,中段采用了平行的三度下行与持续的低音,减弱了功能进行,从速度、力度、和声调性上为回归再现作准备。

再现段(52-76小节)是呈示段的变化再现,在保持呈示段骨架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一些装饰性的音符,其方式多是在二个八分音符的节奏中再加入两个音符变成了十六分音符,使主题的旋律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见谱例3)。

(谱例3)

再现段的调性先在G征调上,然后在D商调上,最后逐渐减弱音量而结束在主调G调上。“加花变奏”手法的应用,达到了“变化再现”的目的,使音乐更为婉转动人,更深入而富于动感。三、和声与复调技法分析

通过对《牧童短笛》的分析可以看出,贺绿汀先生既继承了黄自、赵元任等前辈作曲家在和声与复调方面对民族化探索的成果,又开辟了此领域的新天地,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牧童短笛》的和声较多采用变格进行,甚至在乐段或全曲结束部分均采用变格终止,与旋律风格一致。中段为了与前后两段复调对比风格统一,伴奏采用平行三度下行和声音型与主持续低音写法,从而减弱调式和声功能进行,与活泼的主旋律相协调。为达到双声部对比的复调效果,贺绿汀在和声写作中构造民族调式的“复合层”,即在高低声部采用了不同的调关系。呈示段下方突出C宫调,上声部则以G征调为主;中段第一句下方为G宫调、上方是D征调,第二句下方为D宫调、上方是A征调,第三句下方A宫调、上方E征调;再现段与前面呈示段一致。这一系列被分层突出的民族调式主音,正好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五声调式音阶,使这首作品的民族音乐风格更加浓郁。

贺绿汀钢琴曲《牧童短笛》分析(一)

贺绿汀钢琴曲《牧童短笛》分析(一) 【摘要】《牧童短笛》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教育家贺绿汀先生在新文化背景下创作的中国现代钢琴曲,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它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呈现出独具一格的中国风格特征,并对后来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贺绿汀;牧童短笛;分析 19世纪上半叶,西欧等国家的钢琴音乐进入了浪漫主义的黄金时期,然而在中国,随着教堂和新学堂在中国的兴起,这种“洋乐器”才逐渐被中国人接受并得以在中国推广和被应用,但却一直处于萌芽阶段。直到《牧童短笛》的出现让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有了新的一页,它将西方的复调写法和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在西洋乐器上演奏出了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的音乐。本文通过对钢琴曲《牧童短笛》的分析研究,概括和总结出了作品在曲式结构、和声、复调等方面的特征,旨在帮助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贺绿汀先生将西方音乐和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的作曲技法及创作理念,并希望能对现在的音乐学习者和创作者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一、贺绿汀及他的钢琴曲《牧童短笛》 贺绿汀是我国音乐界中享有崇高威望、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曲家、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和活动家,原名贺安卿,又名贺抱真等。1903年出生在湖南邵阳一个农民兼商人的家庭,从小就受到当地丰富的民间音乐的熏陶。1931年2月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主修理论作曲,师从黄自先生对和声、对位、曲式、配器等专业作曲技术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他的创作领域十分宽泛,在器乐曲、合唱曲、独唱曲、电影音乐等方面都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他的音乐作品结构比较严谨,音乐的发展也富于逻辑性。他为近代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团体的建设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4年的一天,贺绿汀先生在学校栏刊上看到一则由俄国钢琴家兼作曲家齐尔品(A·Tcherepnin,1899-1987)先生举办的“征集中国风味钢琴曲”的活动的海报,喜出望外的他从此就泡在襄阳南路84号一家裁缝店的小楼上租住的屋里进行夜以继日的创作,最后以《牧童短笛》、《摇篮曲》和《往日思》三首作品参加比赛,《牧童短笛》(当时为《牧童之笛》)获得了一等奖。此后,齐尔品把这首作品带到欧洲亲自演出,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后来在日本正式出版,使这首作品闻名国内外,也成为音乐会中最常演奏的中国作品之一。 二、曲式结构分析 《牧童短笛》结构简洁,为典型的三段曲式。 呈示段:(1-24小节),G征调式,C宫系统,4/4拍。共包括6个乐句,每个乐句都由4小节构成,句与句之间的音乐材料呈对比关系,主题带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味(见谱例1)。 (谱例1) 整个呈示段速度较缓慢,旋律十分悠扬、宁静。采用的是二声部对比复调的写法,高声部与低声部一呼一应,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四,上紧下松,上静下动,乐节与乐句之间左右手互为补充,形成呼应性交替进行,既有密切关联,也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中段(25-52小节),为“并置型”中段,采用了中国音乐中的“旋宫”手法,主调性为G征调式,2/4拍。复调音乐变为了主调音乐,音区提高,速度加快,采用了民间舞蹈的节奏,旋律欢快有趣,描绘了天真无邪的牧童在愉快的玩耍、嬉戏的情景。从主题材料、节拍、速度、和声调性、音乐织体和情绪等各方面都与呈示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见谱例2)。 (谱例2) 中段分为3个乐句,每句4小节,系同一主题材料在不同音高上的移位重复,采用了动机模进发展的手法,与前一段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乐段自身反复了一遍。第一句为D征调式,第二句为第一句的上五度属方向严格模仿,A征调式。第三句又为第二句的上五度属方向变化模仿,A宫调式,但只进行了两小节,因要进行乐段反复,所以在后两小节又回到了第一句的G宫调式。为

舒伯特摇篮曲说课稿

《摇篮曲》说课稿 喇化学校 杜娟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 《摇篮曲》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四年级第七册第六课的内容。这首歌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是他19岁时以克劳蒂乌斯的诗谱写的。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除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 ×”,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舒伯特的艺术人生及在世界乐坛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与贡献。②能力目标: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及气息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③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的内涵,引起孩子们对母爱的思考,使他们能够深深地理解母爱,感恩母爱,唤起他们对母亲的感激,对母亲的爱。二、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用歌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装饰音,附点音符的掌握教学难点:学唱第三句的歌词,这是整首歌的难点,也要进行单独的训练。三、说教法和学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了帮助学生加强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和想象,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补充,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探究法: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这一要求,我设计了激趣、感悟、探究、表现的教学流程,通过有效的教学过程,唤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审美态度和价值观。3、情感体验法:本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合作能力,思维创造能力放在首位,创设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师生平等参与的“活动化、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吸取知识,增长能力,健康发展。在本课的学法上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师给学生固定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得到自己的答案,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学习音乐。四、说教学过程:教学流程:一、感受音乐,引入新课1、听音乐进教室。 ) (播放歌曲《我的好妈妈》2、谈话引入歌曲。师: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我想首先请大家轻轻地闭上眼睛,用你聆听音乐的耳朵,感受音乐的心灵,跟杜老师进行一次音乐之旅,看看你能有什么收获!二、欣赏歌曲,唤起母爱1、初听歌曲(外文版)要求:闭上眼睛,用心去体会歌曲。(设计意图:初听采用外文版,学生可以完全从音乐的角度 )感受歌曲,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2、交流体会。听后,请学生们从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谈感受。(设计意图:速度和力度同学们很容易准确的表达出来,可以面向全体学生,集体回答;对于音乐情绪的感受人人各有不同,可以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看法。)3、介绍摇篮曲。1)教师总结发言,引出摇篮曲,并简单介绍其概念及特点。师:同学们,正如你们所感受的的那样,这是一首优美的摇 。篮曲,歌曲的名字也是《摇篮曲》(出示课题)师:那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这首摇篮曲,谁能总结一下什么是摇篮曲?摇篮曲有什么特点呢?学生的发言基本贴切,大屏幕出示摇篮曲的体裁及其特点。师: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为使幼儿安静入眠而唱的一种歌曲。后来作曲家们对摇篮曲的应用,逐步发展成为在音乐会上表演的一种抒情歌曲,成为独具一格的音乐体裁。4、了解作曲家。由于本课《摇篮曲》为创作歌曲,引出作者舒伯特,并简单介绍。师:本首《摇篮曲》就是一首创作歌曲,它的作者就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舒伯特。大屏幕出示作曲家简介,教师简单介绍。5、朗读歌词。师:这首歌曲是舒伯特非常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世界传唱,当然它也被改成中文,让我们一起看看

音乐家舒伯特——摇篮曲

音乐家舒伯特——摇篮曲 教学目标 1、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简要生平。 2、学会用柔和、甜美、恬静的声音来演唱这首世界著名的《摇篮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真挚母爱。 3、聆听中外摇篮曲,感受并总结他们的共同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受摇篮曲的风格特点,用柔美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导入 师: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叫《最贵的土豆泥》。在二百多年以前的一个晚上,有位少年在街上徘徊,这时的他很饿,由于家里很贫困,他没有钱买吃的,他希望能碰见一个熟人,借点钱好充饥。但好久也没有碰到熟人。这时他走到一家豪华的酒店门前,他走了进去,在一张桌子前坐下,他忽然发现饭桌上有一张旧报纸,他就拿起来翻看着。他见上面有一首小诗:“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双手轻轻摇着你,……”这首朴素、动人的诗,打动了他的心灵,他眼前出现了慈爱的母亲的形象。是呀,在那宁静的夜晚,母亲轻轻地拍着孩子,哼唱着摇篮曲,银色的月光透过窗子照在母子的身上,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呀……,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于是,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拿出一支铅笔,一面哼唱着,一面急速地谱写着。他写好后,把歌曲交给了饭店的老板,老板虽然不懂音乐,但觉得这首曲子那么好听,那么优美,便给了他

一份土豆泥。这首曲子很快在世界上闻名开来……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位少年啊? 生:(略) 三、教授新课 1、简介舒伯特 师: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有“歌曲之王”的美誉。他出生在一个乡村教师的家庭,从小随父亲学习音乐。十四岁就开始创作歌曲,在三十一年短暂的人生中,共创作了近千部作品。代表作有《鳟鱼》、《菩提树》、《魔王》等等。认识了这位少年,大家想不想听一听他的这首优美的曲子呢? 生:(略) 2、听赏《摇篮曲》 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歌曲并感受歌曲的意境。https://www.360docs.net/doc/004373800.html,/player/d2/player_73692.html 师:大家在听这首歌曲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你能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有种要睡着的感觉……妈妈在轻轻摇着摇篮,小宝宝慢慢入睡了…… 老师归纳:这是一首摇篮曲,节奏舒缓、平稳,充满温馨、静谧的气氛,洋溢着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温存、慈爱的柔情。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曲》吗? 老师归纳、介绍《摇篮曲》: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又称催眠曲。他原是母亲抚慰孩子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常常有动荡感。 3、学唱《摇篮曲》 (1)老师弹奏旋律,学生用哼鸣跟着琴哼唱; (2)播放伴奏音乐,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3)学生跟着伴奏音乐轻声视唱歌词,找出难唱的部分,跟琴解决,突破难点。(4)唱一遍全曲。 4、歌曲演唱处理 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旋律优美的摇篮曲,表达母亲对孩子无限的关爱柔情呢?

音乐家贺绿汀

第十课音乐家贺绿汀 教学目标: 1、在自学或聆听《贺绿汀落水生还记》的过程中,对音乐家贺绿汀的人品有初步的认识。在听赏和演唱活动中,能对音乐家贺绿汀及作品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来源:小精灵儿童网站 2、在听赏乐曲《嘉陵江上》的活动中,了解音乐作品反映的历史背景和表现的情感。能在地图上指出嘉陵江和长江的地理位置;能采用伴奏的形式参与《晚会》的听赏活动,感受音乐的气氛;能随乐哼唱《清流》,能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时光一去不回头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了解音乐家贺绿汀先生的生平及部分音乐作品; 2、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晚会》的表现和创编。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牧童短笛》。 二、自由介绍音乐家生平: 1、由学生自由介绍:出生、经历、时代背景; 2、学生讲小故事; 3、老师或学生讲《贺绿汀落水生还记》; 4、过渡:作为一名音乐家,我们就不能不说说他的音乐作品。 三、按历史线索介绍贺绿汀先生的作品 1、1903年湘江边出生;

2、1934年《牧童短笛》、《摇篮曲》分别荣获“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 一、二等奖;来源:小精灵儿童网站 感受音乐:你是否能在音乐中听出中国风味? 3、1934年的简介 教师演唱《天涯歌女》。 4、1937年重庆日军侵华引出《游击队歌》 学生聆听《游击队歌》轻快的旋律表现了游击队的什么特点? 5、1934年嘉陵江畔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 结合教材聆听《嘉陵江上》。 四、课堂小结简介作品,布置学生收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你能说说你所了解的贺绿汀吗? 2、汇报收集到关于贺绿汀的作品。 3、布置学唱一两首为下节课的活动做准备。 二、听赏与策划 1、聆听《晚会》。 2、老师简介作品。 3、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晚会?描述一下你想象的热闹场景。 4、策划下节课我们来歌唱贺绿汀的作品,用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表现演唱会热烈气氛。 三、听赏与跟唱《清流》

《摇篮曲》教案

《摇篮曲》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突出了轻摇摇篮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一定对比,使歌曲洋溢出浓厚的母亲对孩子无限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的情感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了解舒伯特的艺术人生及在世界乐坛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与贡献。 2、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及气息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 3、感受《摇篮曲》的曲式结构、体裁形式、旋律风格。 教学重点: 能控制自己的声音,地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 唱好装饰音、附点音符。 教学方法: 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等。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是一节示范课教学,学生不是自己所教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以一首歌、一个故事、一位音乐家作为切入点。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组织的实效性,同时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每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中间穿插音乐的创作的小故事,使学生了解舒伯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演唱歌曲时以表现歌曲的情感为主线,在听、唱、看、比较中发展学生对歌曲中母爱的表现能力,知识技能学习与体验歌曲的情感中,感受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情感铺垫 师:愉快的40分钟又开始了,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1)。 学生欣赏。 师: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三、导入新课 教师:老师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音乐课,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好听的作品、听一个好听的故事、还有了解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你们有兴趣吗? 学生:有。 四、新歌教学 1、聆听东北《摇篮曲》的片段。 教师:先请大家听一首歌,听后请大家说说歌曲的速度、情绪是什么样的。(播放歌曲东北《摇篮曲》的片段) 学生:速度:缓慢的;情绪:优美抒情的。 教师:这样的音乐适合小宝宝入睡。(出示一张妈妈哄孩子入睡时的温馨的图片)大家平时有没有的睡不着的时候呢? 学生:有的。 教师: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数绵羊、听音乐…… 教师:老师的方法就是听音乐,听舒缓的音乐,使绷紧的神经得到放松,马上就会进入梦想。像刚才老师给大家播放的这首我国东北《摇篮曲》就非常适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外国的《摇篮曲》,这首摇篮曲是由奥地利的舒伯特创作的。听后请大说说这首歌曲的速度、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完整欣赏作品,听后说出速度:缓慢的;情绪:优美抒情的。 2、聆听舒伯特的歌曲《摇篮曲》。 教师:歌曲的特点说与刚才我们听的东北摇篮曲非常相似,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听听歌曲唱了什么,找一找书上的歌词与录音中放的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再次播放歌曲课件,出示歌篇) 学生:再次聆听作品,并找出与书上不同的歌词。听歌曲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谈贺绿汀钢琴曲《牧童短笛》的演奏处理

谈贺绿汀钢琴曲《牧童短笛》的演奏处理-音乐论文 谈贺绿汀钢琴曲《牧童短笛》的演奏处理 刘海峰 内容提要 本文就贺绿汀钢琴作品《牧童短笛》进行了演奏方面的分析论述。通过对奏法、踏板用法、远距离跨越及乐段衔接等方面分析了演奏作品的触键要点、风格特点、音响色彩等问题及相关演奏注意事项。 关键词 贺绿汀牧童短笛演奏 作者简介刘海峰(1975—)女,吉林艺术学院讲师,副博士。 ①史中兴《贺绿汀传》[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第74页 ②张旭良《试论贺绿汀的钢琴曲》[J],《钢琴艺术》1997年第3期,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3月第一版,第12页 《牧童短笛》是1934年贺绿汀先生在上海创作的。同年俄罗斯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车列普宁来中国举办“中国钢琴作品比赛”,贺绿汀以《牧童短笛》应征,荣获头奖;1957年,在世界青年学生联欢节音乐会上这首钢琴曲被演奏而为世人熟知。《牧童短笛》是第一首通向世界乐坛的中国钢琴作品,也是第一首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对后来中国钢琴艺术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贺绿汀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他非常喜欢祁阳戏、花鼓戏,从小熟悉各种民歌、山歌小调,深深地受到了故乡民族民间音乐和美术的熏陶。《牧童短笛》

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浓郁的江南风情,描绘了一幅牛背牧童送夕阳的美妙图画。曲中,故乡的山光水色和弥漫山野的色彩音响,天真无邪的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这幅活动的山水画好似作者幼年生活的自我写照。贺绿汀曾经说:“我所写的《牧童短笛》,有人说是这个民歌或那个民歌,其实什么都不是,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民间风格……由于你知道的民歌太多了,流露出来的自然就有民间风格。”① 贺绿汀创作钢琴曲的时代正处于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作者经历过五四运动,其中鲁迅、茅盾、冰心等文学家和文学研究会新文学思潮都对贺绿汀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冰心女士渗有泰戈尔东方诗情的乡土气息“童心、母爱、自然”三种色调的抒情风格,跟《牧童短笛》中清新质朴的东方气息,可说是一种呼应。 《牧童短笛》作为第一首通向世界乐坛的中国钢琴作品,时至今日仍是一些音乐院校教学大纲中的规定考试曲目,很多中国钢琴家将它纳入到音乐会节目单中或是作为音乐会返场曲目来演奏。本文仅就作品的演奏处理进行论述。 1.关于奏法方面的处理 1.1连奏 《牧童短笛》为ABA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其中第一段(A段)与第三段(再现A段)采用自由对比的二声部复调手法写成,二声部的演奏基本都由连奏来完成。两声部的五声化旋律具有“响应、对答、重复”的特点,类似民间乐曲中的“句句双”②。这两个声部互为依存,互为补充:在高声部十六分音符流畅跑动时,低声部以四分或八分音符做映衬对比;反之,在高声部句间或舒缓时,低声部接过高声部顺势跑动(见谱例1)。在第一段(A段)与第三段(再现A段)的连奏中,两声部的演奏分别由左右手来担任。

舒伯特的《摇篮曲》花城版

歌曲《摇篮曲》 教学内容:广东版第八册《摇篮曲》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突出了轻摇摇篮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一定对比,使歌曲洋溢出浓厚的母亲对孩子无限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的情感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了解舒伯特的艺术人生及在世界乐坛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与贡献。 2.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及气息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 3.感受《摇篮曲》的曲式结构、体裁形式、旋律风格。 教学重点:能控制自己的声音,地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唱好装饰音、附点音符。 教师准备:有关舒伯特音乐作品,以及《摇篮曲》的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和有关故事;了解摇篮曲的特点。 教学方法: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等。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是一节示范课教学,学生不是自己所教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以一首歌、一个故事、一位音乐家作为切入点。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组织的实效性,同时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每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中间穿插音乐的创作的小故事,使学生了解解舒伯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演唱歌曲时以表现歌曲的情感为主线,在听、唱、看、比较中发展学生对歌曲中母爱的表现能力,知识技能学习与体验歌曲的情感中,感受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阶段目标:师生沟通建立和谐的课堂环境) 教师:老师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音乐课,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好听的作品、听一个好听的故事、还有了解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你们有兴趣吗? 学生:有 1.聆听东北《摇篮曲》的片段 教师:先请大家听一首歌,听后请大家说说歌曲的速度、情绪是什么样的。(播放歌曲东北《摇篮曲》的片段) 学生:速度:缓慢的情绪:优美抒情的。 教师:这样的音乐适合小宝宝入睡。(出示一张妈妈哄孩子入睡时的温馨的图片)大家平时有没有的睡不着的时候呢? 学生:有的 教师: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数绵羊、听音乐... 教师:老师的方法就是听音乐,听舒缓的音乐,使绷紧的神经得到放松,马上就会进入梦想。 象刚才老师给大家播放的的这首我国东北《摇篮曲》就非常适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外国的《摇篮曲》,这首摇篮曲是由奥地利的舒伯特创作的。听后请大说说这首歌曲的速度、情绪是什么样的?(播放歌曲课件,出示歌篇) 学生:完整欣赏作品,听后说出速度:缓慢的情绪:优美抒情的。 2.聆听舒伯特的歌曲《摇篮曲》 教师:歌曲的特点说与刚才我们听的东北摇篮曲非常相似,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听听歌曲唱了什么,找一找书上的歌词与录音中放的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再次播放歌曲课件,出示歌篇) 学生:再次聆听作品,并找出与书上不同的歌词。听歌曲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为了与录音相统一,我们就以录音中的歌词为主,请大家边听边关注歌词内容。(第3次播放歌曲) 学生:跟着音乐轻声哼唱作品。

[贺绿汀,钢琴曲,牧童,其他论文文档]贺绿汀钢琴曲《牧童短笛》分析

贺绿汀钢琴曲《牧童短笛》分析 【摘要】《牧童短笛》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教育家贺绿汀先生在新文化背景下创作的中国现代钢琴曲,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它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呈现出独具一格的中国风格特征,并对后来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贺绿汀;牧童短笛;分析 19世纪上半叶,西欧等国家的钢琴音乐进入了浪漫主义的黄金时期,然而在中国,随着教堂和新学堂在中国的兴起,这种“洋乐器”才逐渐被中国人接受并得以在中国推广和被应用,但却一直处于萌芽阶段。直到《牧童短笛》的出现让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有了新的一页,它将西方的复调写法和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在西洋乐器上演奏出了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的音乐。本文通过对钢琴曲《牧童短笛》的分析研究,概括和总结出了作品在曲式结构、和声、复调等方面的特征,旨在帮助读者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贺绿汀先生将西方音乐和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的作曲技法及创作理念,并希望能对现在的音乐学习者和创作者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一、贺绿汀及他的钢琴曲《牧童短笛》 1934年的一天,贺绿汀先生在学校栏刊上看到一则由俄国钢琴家兼作曲家齐尔品(A·Tcher epnin,1899-1987)先生举办的“征集中国风味钢琴曲”的活动的海报,喜出望外的他从此就泡在襄阳南路84号一家裁缝店的小楼上租住的屋里进行夜以继日的创作,最后以《牧童短笛》、《摇篮曲》和《往日思》三首作品参加比赛,《牧童短笛》﹙当时为《牧童之笛》﹚获得了一等奖。此后,齐尔品把这首作品带到欧洲亲自演出,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后来在日本正式出版,使这首作品闻名国内外,也成为音乐会中最常演奏的中国作品之一。 二、曲式结构分析 《牧童短笛》结构简洁,为典型的三段曲式。 (谱例1) 整个呈示段速度较缓慢,旋律十分悠扬、宁静。采用的是二声部对比复调的写法,高声部与低声部一呼一应,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四,上紧下松,上静下动,乐节与乐句之间左右手互为补充,形成呼应性交替进行,既有密切关联,也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中段(25-52小节),为“并置型”中段,采用了中国音乐中的“旋宫”手法,主调性为G徵调式,2/4拍。复调音乐变为了主调音乐,音区提高,速度加快,采用了民间舞蹈的节奏,旋律欢快有趣,描绘了天真无邪的牧童在愉快的玩耍、嬉戏的情景。从主题材料、节拍、速度、和声调性、音乐织体和情绪等各方面都与呈示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见谱例2)。

摇篮曲》舒伯特教学设计

《音乐家舒伯特——摇篮曲》 二十九中小学韩爱萍 一、教学理念:以情育人 音乐能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拨动人的心弦,比其他艺术更能爆发出火花,因此,音乐被誉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我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充分享受参与音乐活动的美好、快乐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其情感不断丰富和深刻,用“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让他们的情操受到陶冶、心灵得到启迪。在教学《摇篮曲》这节音乐课时,我始终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现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母爱的温暖,学会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 1、听“少年舒伯特”的故事,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学习他热爱音乐、坚持不懈的精神。 2、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感受母爱的温暖. 三、教学重难点: 体验《摇篮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准确演唱《摇篮曲》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酝酿情绪: 1、导入新课:介绍舒伯特的故乡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将到欧洲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奥地利的音乐之城——维也纳。 2、学生观看课件,了解维也纳及金色大厅。 (二)自主学习,保持兴趣 1、观看连环画——少年舒伯特 师:在维出纳,诞生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等。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2、学生观看课件,读一读,说一说:从舒伯特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师小结: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要像舒伯特那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三)学习歌曲,感受体验:

1、教师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故事: 舒柏特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 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一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2、学习歌词: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师:读起这首小诗,我仿佛觉得自己是个睡在摇篮里的小宝宝,夜幕降临的时候,深兰色的天空中,星星眨着眼睛,耳边传来妈妈动听的歌声。 放歌曲范唱,学生静听《摇篮曲》。 师:听了这首《摇篮曲》你有什么感受?

人音版小学1-6年级音乐欣赏

复习资料一年级 1.《口哨与xx》(xx)普xxxx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田汉词聂耳曲齐唱 3.《颂祖国》维吾尔族民歌器乐类 4.《快乐的xx》xx曲xx 5.《袋鼠》(法)圣桑曲钢琴曲 6.《劳动最光荣》金近、夏白词黄准曲独唱 7.《三个xx》xx曲民乐合奏 8.《小青蛙》xx二胡xx 9.《野蜂飞舞》(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管弦乐 10.《小蜻蜓》xx词xx曲 11.《号手与鼓手》(法)比才xx 12.《会跳舞的洋娃娃》(匈)波尔蒂尼原曲(奥)克莱斯勒改编管弦乐 13.《星光圆舞曲》(美)布雷纳德钢琴曲 14.《xx圆舞曲》(xx)约纳森xx 15.《春晓》xx词xx曲合唱 16.《牧童短笛》贺绿汀钢琴曲 17.《牧童》xx民歌合唱 18.《让我们手拉手》钟高渊词丁永安、张学博曲齐唱合唱 19.《鸭子拌嘴》安志顺编曲民间打击乐合奏

20.《小象》(xx)亨利.xx器乐曲 21.《大象》(法)圣桑钢琴与大提琴合奏 22.《火车波尔卡》(奥)爱德华.施特劳斯管弦乐 23.《跳绳》xx钢琴曲 24.《小宝宝睡着了》士达曲江西童谣齐唱 25.《摇篮曲》(xx)勃拉姆斯合唱 26.《采蘑菇的小姑娘》晓光词谷建芬曲独唱 27.《铁匠波尔卡》(奥)约瑟夫.施特劳斯管弦乐 28.《在钟表店里》(xx)奥尔特xx 29.《调皮的小闹钟》(美)安德森管弦乐 二年级 30.《森林水车》(xx)xx贝格xx 31.《夏天的xx》xx民歌领唱合唱 32.《快乐的啰嗦》张式业编曲弹拨乐合奏 33.《阳光下的孩子》张明河词晓丹曲领唱合唱 34.《青蛙音乐会》xx乐曲xx 35.《百鸟朝凤》民间乐曲 36.《公鸡母鸡》(法)圣桑xx 37.《我的小鸡》xx儿歌合唱 38.《xx圆舞曲》(波)xx钢琴曲 39.《跳圆舞曲的小猫》(美)安德森管弦乐

《摇篮曲》舒伯特教学设计.pdf

《音乐家舒伯特——摇篮曲》 一、教学理念:以情育人 音乐能以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拨动人的心弦,比其他艺术更能爆发出火花,因此,音乐被誉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我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充分享受参与音乐活动的美好、快乐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其情感不断丰富和深刻,用“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让他们的情操受到陶冶、心灵得到启迪。在教学《摇篮曲》这节音乐课时,我始终把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现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母爱的温暖,学会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 1、听“少年舒伯特”的故事,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学习他热爱音乐、坚持不懈的精神。 2、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感受母爱的温暖. 三、教学重难点: 体验《摇篮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准确演唱《摇篮曲》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酝酿情绪: 1、导入新课:介绍舒伯特的故乡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将到欧洲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奥地利的音乐之城——维也纳。 2、学生观看课件,了解维也纳及金色大厅。 (二)自主学习,保持兴趣 1、观看连环画——少年舒伯特 师:在维出纳,诞生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等。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一位著名的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2、学生观看课件,读一读,说一说:从舒伯特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师小结: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要像舒伯特那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三)学习歌曲,感受体验: 1、教师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故事:

舒柏特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 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一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2、学习歌词: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师:读起这首小诗,我仿佛觉得自己是个睡在摇篮里的小宝宝,夜幕降临的时候,深兰色的天空中,星星眨着眼睛,耳边传来妈妈动听的歌声。 放歌曲范唱,学生静听《摇篮曲》。 师:听了这首《摇篮曲》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学生谈对歌曲情绪、速度、力度的感受。

贺绿汀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作品教学演奏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04373800.html, 贺绿汀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作品教学演奏分析 作者:刘良洪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06期 [摘要]贺绿汀先生是我国音乐界著名的老前辈之一,他一生创作的钢琴作品数量不多,但却是我国最早实现中国风格、具有开拓意义的作品,《牧童短笛》就是其中之一,所谓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正是如此,他在钢琴作品创作上始终坚持将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传统音乐形式结合起来,本文主将对贺绿汀先生在同一时期创作的获奖作品《牧童短笛》和《摇篮曲》进行作品教学演奏分析。 [关键词]牧童短笛摇篮曲演奏力度复调旋律和声民族音乐 中图分类号:S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6-0249-01 正文 1.《牧童短笛》与《摇篮曲》创作背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求学的贺绿汀一直在关注音乐界,有一天突然看到一则消息:俄国的作曲家兼钢琴家齐而品要在上海举办“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活动,这次活动是非常严格公平的,就连作品的姓名都是严格密封的,在结果未揭晓之前谁也无法知道内幕,而且获奖者还可以有机会到国外免费学习深造另外加上一百元的奖金,这个消息让贺老喜出望外,他抓住了这个机会决定全力以赴来创作参赛曲目,当时正是上海最热的季节,房间里热的像蒸笼一样,他只能利用黎明凉爽一点的时间多创作一会儿,其中创作出来的是一首钢琴协奏曲根据一首童谣而定名的《牧童短笛》,原名叫《牧童之笛》,由于他从小就对田园风光特别熟悉,所以他就把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融入到作品中。 2.《牧童短笛》与《摇篮曲》的演奏与教学 主要从作品的乐句、音色、演奏风格、踏板、速度、力度、节奏、指法及如何触键等方面来进行分析,以及演奏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和作品在教学中的应用来研究分析。 2.1.《牧童短笛》作品教学演奏分析 《牧童短笛》的音乐旋律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墨淡画。第一段(A段)1-24小节,这一段乐曲的主题完全是以五声音阶为主,运用了自由对位的二声部复调的写作手法,只是在12和14小节出现了B音,都是在小节的尾音上。A段乐曲的曲调平稳悠扬、轻松自由,弹奏时手指触键要干净利落,每一乐句左右手要衔接好,并且弹奏的清晰流畅,要体现出

《摇篮曲》教学案例分析

《摇篮曲》案例评点: 情感效应的主导方面在教师,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来激发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富有激情,从而以情动情。在《摇篮曲》一课,教师采用主持人式的开场白:“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将到欧洲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奥地利的维也纳去看一看。” “维也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音乐名城……”课件中维也纳美丽的风光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了。教师亲切、随和的教态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一种积极情感的驱使下,很快投入音乐活动。 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学生的情感状态,优选、设计出最能激发和调动情感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情,从情入手,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充分运用教学各环节,通过情感来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将自己的全部感受全身心的融入音乐作品中,使其得到美的享受。《少年舒伯特》的故事让学生从中了解舒伯特不怕困难,坚持作曲的精神。这一环节运用课件演示并讲解故事,学生安静地聆听着。听完故事,学生谈起自己的感受:“舒伯特很了不起,他31年短暂的一生竟创作了998部作品,是他生命长度的32倍。”“舒伯特很勤快,他在学生乐队里帮大家干杂务。”“舒伯特的小手冻得又红又肿,没钱买吃的,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还坚持作曲。”看得出,学生都被舒伯特的故事感动了,他们心里升起了对舒伯特的敬佩之情。 《摇篮曲》用美的音响、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美化心灵,使人身心愉快。当优美的旋律想起时,学生安静地聆听着,很快就进入音乐的意境中,体会到那种安静、温暖、柔和的感情,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那种浓浓的爱。通过有感情地读歌词、随音乐做动作体验摇篮的摇荡感、用轻柔的声音学唱歌曲、理解歌曲中附点音符、前倚音运用的特点这些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感受、体验,他们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在品味亲情、回报母亲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三八妇女节”这天,是以什么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的,学生纷纷回答,“我送给妈妈一张贺卡,祝妈妈节日快乐”,“我送给妈妈一束花”,“我给妈妈唱了一首歌”,“我送给妈妈一个发卡”……从他们的回答中,看得出孩子们懂得了妈妈对自己无私的爱,知道用行动回报自己的妈妈了。孩子们用他们优美的歌声、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热爱妈妈的情感。 让我们的学生在音乐课堂感受民主、平等的师生情;健康、愉悦的音乐情,为他们的童年生活带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

贺绿汀天涯歌女

贺绿汀天涯歌女 举例说明 1.对中国电影音乐的贡献 贺绿汀的作品艺术结构严谨、音乐发展富于逻辑性。 贺绿汀在近代电影音乐创作中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的电影歌曲体裁多样、旋律优美、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他对电影歌曲的创造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而且促进了以电影歌曲为主的电影音乐艺术的发展、促进了歌曲创作。 在贺绿汀的音乐生涯中,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为当时的进步电影创作歌曲是其音乐创作中最突出、最有影响力的方面之一。 从20世纪30年代起,我国的电影事业进入了有声电影时期,当时的电影音乐基本上是以歌曲形式出现的,如聂耳、冼星海、任光、吕骥等作曲家都曾为进步电影创作过优秀的歌曲。在1934年一1937年间,贺绿汀以满腔热情投身于抗日救亡的革命洪流中,积极从事进步电影的配乐工作,与当时的左翼电影导演密切合作,先后为《乡愁》、《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古塔奇案》、《都市风光》、《船家女》、《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春到人间》、《荒村夜笛》、《夜曲》等20余部电影创作了歌曲。其中在当时产生较大影响的有《四季歌》、《天涯歌女》、《西湖春晓》、《春天里》、《秋水伊人》、《神女》、《新中国》、《为祖国战争》等。 《四季歌》和《天涯歌女》是左翼导演袁穆之的电影《马路天使》的两首插曲。贺绿汀采用两首苏州民歌《哭七七》和《知心客》作为音乐素材,进行改编和配器。《天涯歌女》的曲调采用了流行在苏南城镇的民间音乐“剪靛花调”,旋律清新、细致,润腔细巧,音高装饰较多,极富江南风格特点。这两首插曲由当时被誉为“金嗓子”的明星周璇来演唱,在风格上朴素、自然,不矫揉造作,影片一经上映,即刻在社会上得到肯定并迅速流传开来,至今为人们传唱不已。 《西湖春晓》是沈西苓编导的左翼电影《船家女》的插曲。贺绿汀写于1934年,影片描写了旧中国杭州西湖一位摇船女受黑暗势力凌辱的悲剧故事。全曲以6/8拍摇晃的节奏型贯穿,借用威尼斯船歌体点明影片所处的典型环境。第一段采用了女高音独唱的形式,这种单线条的声线描绘了西湖“淡淡青烟漫山腰”的典雅风姿;第二段作者采用了四部混声合唱的形式,和声上运用了开放性大三级处理等手法,着意体现柳浪闻莺声、西湖苏醒的生动气韵;第三段是全曲的对比段,旋律时而下行迂回展开,时而又上行大跳,合唱织体改换对位化和声进行,以交错的多声韵律美,来渲染“青山绿水”的画意;第四、第五段音调倒装再现第一、二段,构思上微妙地将钢琴替代人声、补充“船在画里摇”的美学情趣。全曲意境深邃,章法严谨,技法洗炼,音乐抒情而又具有婉约、沉郁的气质。 在30年代的进步电影中,电影歌曲除了创作者,还有根据电影艺术表现需要而从现有歌曲中选配者。这种选歌以配合画面、故事的形式,成为电影歌曲的一种独特的创作。它的着眼点不在音乐的新创造,而在于音乐与电影的关系上。选配作为一种电影歌曲重要的创作方式,造就了不少适于电影的好歌。 其中贺绿汀创作《游击队歌》就被选为电影《青年中国》的插曲。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队到群众中宣传抗战,《游击队歌》是1937年底他随演剧队到达山西临汾后创作的。全曲贯穿着富有弹性和活力的小军鼓

舒伯特摇篮曲说课稿

《摇篮曲》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你们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摇篮曲》,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 一、说教材 舒伯特是19 世纪世界闻名的伟大作曲家,然而却常常衣食无着。一次,他饥饿难忍,虽身无分文,也走进了维也纳一家饭馆。他的目光偶然落到桌子上的一份报纸上,那上面登着一首小诗,他就配上乐曲,交给店主,换了一份土豆吃。舒伯特死后30 年,这乐曲手稿以4 万法郎的高价在巴黎被拍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摇篮曲》。 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除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二、说学生: 我们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在以前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素养,他

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音乐知识。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我确定本课的目标为: 1.知识目标:了解舒伯特的艺术人生及在世界乐坛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与贡献。 2.能力目标: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及气息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 3.情感目标:感受《摇篮曲》的曲式结构、体裁形式、旋律风格。 四、说教学重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课的 重点为:能控制自己的声音,地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感。 难点为:唱好装饰音、附点音符。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提出“音乐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 根据上述要求和本课的具体情况我打算采取体验法,交流

10大中国钢琴作曲家及他们的作品

10 大中国钢琴作曲家及他们的作品 1、贺绿汀钢琴代表作:《牧童短笛》、《摇篮曲》贺绿汀( 1903-1999)湖南邵东仙槎桥人,其创作的《牧童短笛》具有鲜明音乐形象和浓郁江南风的乐曲,在钢琴的本土化创作过程中,具有开拓性意义。至今仍是钢琴教学中的保留教材。QQ音乐并没有收录所有介绍的曲目,仅此将最著名的《牧童短笛》供大家聆听。 2、储望华钢琴代表作:《黄河钢琴协奏曲》《翻身的日子》《解放区的天》《二泉映月》《新疆随想曲》《南海小哨兵》《前奏曲》等储望华,1941 年出生于湖南蓝田。在音乐院校及业余考级或比赛中,储望华的作品非常多见。 3、王建中钢琴代表作:《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浏阳河》《绣金匾》、《翻身道情》,《百鸟朝凤》、《梅花三弄》。王建中(1933-2016)作曲家、钢琴家。祖籍江苏江阴,生于上海。 4、江定仙钢琴代表作:《摇篮曲》《变奏曲》《思情》江定仙,1912 年出身于湖北省武汉市。1930 年考入上海音专。 5、陈培勋钢琴代表作:《卖杂货》《思春》《旱天雷》《双飞蝴蝶》陈培勋( 1922 一2006)广西合浦人,出生于香港。 6、黎英海钢琴代表作:《夕阳箫鼓》《阳关三叠》《杂技素描》《动物园》 黎英海(1927 年--2007 年1 月5 日)四川富顺人。 7、汪立三钢琴代表作:《在阳光下》,《东山魁夷画意组曲》《他

山集(序曲与赋格五首)》 汪立三(1933~2013 ),四川犍为县人。自幼热爱音乐。1954 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1959 年毕业后到哈尔滨师范学院工作。曾任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8、丁善德钢琴代表作:钢琴曲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新疆舞曲第一号》、《托卡塔——喜报》等 丁善德(1911年?1995年),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昆山。 1928 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院,初学琵琶,一年后转习钢琴。 9、石夫钢琴代表作:《第一.二.三新疆组曲》、《数三章》、《娃哈哈变奏曲》、《陕北民歌变奏曲》、《山歌》等石夫(1929-2007),湖南湘潭人。 10 、瞿维钢琴代表作:《花鼓》、《洪湖赤卫队》幻想曲。瞿维,中国作曲家。原名瞿世雄,1917 年5 月9 日生于江苏常州。瞿维于1946-1948 年间完成的《花鼓》,是四十年代一部重要钢琴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