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那么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那么

2.1954 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

3.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

4.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根底是封建剥削制度

6. 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7.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1952 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指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

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9. 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10.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11.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2.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根底是封建剥削制度

13.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4.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15.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和平赎买

16.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7.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

18.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19.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指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

多项选择题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和平改造

3. 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那么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4. " 三大改造指的是"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5.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6. 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7. 毛泽东认为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8.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回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制征用代管转让

9.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 “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安排

方式,主要内容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

10. 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加工订货委托加工

11.1951 年底至

1952年5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判断题

1.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对

2. 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对

3. 建国初期,我国的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建立的. 错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错

5. 过渡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剩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错

6. 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错

7. 三大改造指的是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

8. 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方案的经济建设.错

9. 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为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奠定了强有力的经济根底.对

10. 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就其革命性质而言是新民主主义的.错

辨析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错误.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 和平赎买就是由国家支付私营企业一笔巨额补偿资金.

错误.和平赎买是变革所有制的一种方式.即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了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所有制改变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局部利润.

简答题:

1.为了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根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根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 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了三种根本的阶级力量: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农民和手工

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开展方向.随着土地改革的根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

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管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

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开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 为了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开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中国为了什么在20 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我国在20世纪50 年代选择过渡到社会主义,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开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局部庞大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根底,因而成为了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端.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了开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阔农民具有走互

助合作道路的内在要求.

一般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没有大机器,主要靠协作,也可以增产.事实上,与个体农业相比,农业互助合作社的增产一般比拟明显.这也为了党指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发明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些举措,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

不同的改变.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了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这也成为了党指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重要因素.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尽管帝国主义对我国军事上侵略威胁,经济上严密封锁,政治上孤立遏制,但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也很不景气.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充满向上开展的活力.此外,朝鲜战争停战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这为了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毛泽东正是在科学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着的深刻变化及开展趋势,急时指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3. 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

中罕见的:

一是在一个几亿人人口的大国中比拟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开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乱,反而极大地增加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根本上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完成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主要是在1955 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洁划一.但是,不能由于出现一些失误而否认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确实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 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4.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经验是什么?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了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了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

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生产力开展,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急时总结农民的实践经验,发明出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过渡形式.在手工业改造方面的逐步过渡,不仅保护和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开展,而且为了手工业逐步进行技术改造发明了条件.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发明出从初级到高级的各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实现了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防止了在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震荡和经济破坏. 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开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开展.

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说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根本相同.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升了他们的认识,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了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部.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展.

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开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5. 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

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开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了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确实立,为了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发明了制度条件.社会

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

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了开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天中国现代化

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根本的前

提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确实立,使广阔劳动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的变革.这种变革极大地提升了工人阶级和广阔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发明性,稳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了根底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根底和经济基础.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实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加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保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了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开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第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实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那么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一个经济文化比拟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发明性开展的结果.

6.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上个世纪50 年代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了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而建立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而70 年代末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解放生产力,开展生产力.

第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

社会主义改造追求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从而建立了

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而社会主义改革,允许公有制为了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

二者的外表特征是有区别的,但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

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的大胆探索,只不过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探索,

也就是说,二者的根本性质是相同的.

第三,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地位是同等重要的.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发明性.中国正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然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那种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根本适应的状况,随着社会的开展,逐渐出现了不相适应的一面社会主义改革由此应运而生.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过去的失误的纠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开展.

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单选题: 1.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 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 6.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7.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 总路线 9.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1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2.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 1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和平赎买 1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7.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 18.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19.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 点 多选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 义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和平改造 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4."三大改造指的是 "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 6.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 阶级 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8.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 制征用代管转让 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有国 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 10.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加 工订货委托加工 11.1951年底至1952年5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反贪 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大学毛概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课后问题 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p89-95(多选)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思想 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p100-101 ①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③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p102-105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课上问题 1.《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内容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内容: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与非党的关系 8.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以往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以往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抗和冲突,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此,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基本任务(八大提出) 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要求各级党委要抓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全党要学科学、学技术、学新本领。十九大提出新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4.毛泽东论述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

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那么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那么 2.1954 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 3.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 4.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根底是封建剥削制度 6. 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7.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1952 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指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 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9. 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10.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11.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2.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根底是封建剥削制度 13.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4.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15.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和平赎买

16.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7.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 18.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19.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指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 多项选择题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和平改造 3. 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那么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4. " 三大改造指的是"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5.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6. 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7. 毛泽东认为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8.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回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制征用代管转让 9.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 “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安排

毛概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型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型社会形态【过渡期1949——1956】。 过渡时期的特征 ?三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三种阶级力量?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主资产阶级 ?两条道路?资本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 ?两个阶级矛盾?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总路线提出过程 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 1952年毛泽东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理由:从1949年到1952年三年时间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两个转变 稳步的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 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为社会主义国家 ?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社会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提出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性【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现实可能性 ?物质基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重要依据: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

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的道路的要求。 ?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 ?有利的国际环境: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 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朝鲜战 争停战也是世界形势开始缓和。】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积极表现在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依靠贫下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农业社会大体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易班毛概第四章参考答案解析

1、[5分]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 ()的强国。 A. 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 B. 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教育 C. 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教育 D. 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科学技术 正确答案:A 2、[5分]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以下哪一项不是由毛泽东提出的思想。 () A. 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 B. “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思想 C. “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D. 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正确答案:A 3、[5分]实现()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 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A. 农业化 B. 国有化 C. 工业化 D. 集体化 正确答案:C 4、[5分]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的报告是()。 A. 《新民主主义论》 B. 《论十大关系》 C.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正确答案:B 5、[5分]毛泽东提出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下不正确的是()。 A. 以农轻重为序 B. 以就业为导向 C. 以农业为基础 D. 以工业为主导 正确答案:B 6、[5分]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确定了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 A.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B.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正确答案:A 7、[5分]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要团结一切 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A. 法治 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 正确处理敌我矛盾 D. 民主 正确答案:B 多选题(共计35分) 1、[5分]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过程中,我们创造的建设成就为之后的建设奠定了重 要的物质基础,主要表现在()。 A. 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成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 培养了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的宝贵工 作经验 C. 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D.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 的 正确答案:A、B、D 2、[5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在于()。 A.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B.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C.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理论准备 D.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正确答案:A、B、C、D 3、[5分]毛泽东提出了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 A. 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 B. 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 C. 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D.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 正确答案:A、B、C、D

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也就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这是我国过渡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资本主义的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转变的理论观点: 1882年,马克思答复“各国是否都应该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的问题时说:“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1、历史背景:P65 〔新中国建立之初,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仍然是当 ①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②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社会。五种经济成份包括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具有社会主义成份的合作社经济、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 主要的经济成分三种:社会主义经济〔国营经济,国家的经济命脉,领导地位〕;个体经济〔比例上占绝对优势〕;资本主义经济。 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应的三个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③文化方面,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处于领导地位并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它属于社会主义的体系,并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1)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毛概第四章

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建设道路的理论成果。 重点:1、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验教训。 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1、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导入新课] 【问题探究】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的什么问题? 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革命是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是指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课件展示: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板书) (一)严峻的形势(板书) 【问题探究】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什么样的形势?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总的来说是严峻的。 在国内,军事方面,当时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台湾、西藏等地都不是人民政府控制。国民党政府虽然已经溃败移至台湾,但其反动派残余势力还在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地区,他们同当地恶霸势力相勾结,

以土匪游击战争的方式同人民政权作斗争,造成但是局势的不稳定。在经济方面,新中国的财政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实际上,新中国从国民党手里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因为代表四大家族利益的国民政府的搜刮是在蒋介石掌握中国政权直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里一直就存在着的,解放战争前后,国民政府更是加紧了对工农业横征暴敛,此外,内战也使国统区的工农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使工农业的生产急剧下降从而引发了国统区的经济危机。而且国民党撤退的时候还带走了大量的财富。另据统计,1949年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粮食产量减少约四分之一。当时,毛泽东就说过:“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由此可见当时我们的经济可谓是“一穷二白”。 国际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基本形成,并走向对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措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朝鲜战争一触即发,我国面临唇亡齿寒的威胁。 【问题探究】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为什么我们新中国还能生存并发展至今呢?我们党怎样应对的? 1.“以苏为鉴” 1)原因 第一、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搞这会主义建设没有经验 第二、苏联模式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辉煌,对于刚从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很有吸引力 第三、在当时冷战格局下唯一给与我们经济和技术援助的国家就是苏联 “以苏为鉴“”取得成果 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

毛概 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中国如何实现由新民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并探索了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从实践看其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这是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发展。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看一张图片)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即: 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而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则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新民主主义社会要继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因此,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

毛概第四章(汇编)

毛概第四章(汇编) 第一篇: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建设道路的理论成果。 重点: 1、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验教训。 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1、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导入新课] 【问题探究】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的什么问题? 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革命是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是指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课件展示: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板书) (一)严峻的形势(板书) 【问题探究】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什么样的形势?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总的来说是严峻的。 在国内,军事方面,当时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台湾、西藏等地都不是人民政府控制。国民党政府虽然已经溃败移至台湾,但其反动派残余势力还在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地区,他们同当地恶霸势力相勾结,

以土匪游击战争的方式同人民政权作斗争,造成但是局势的不稳定。在经济方面,新中国的财政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实际上,新中国从国民党手里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因为代表四大家族利益的国民政府的搜刮是在蒋介石掌握中国政权直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里一直就存在着的,解放战争前后,国民政府更是加紧了对工农业横征暴敛,此外,内战也使国统区的工农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使工农业的生产急剧下降从而引发了国统区的经济危机。而且国民党撤退的时候还带走了大量的财富。另据统计,1949年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粮食产量减少约四分之一。当时,毛泽东就说过:“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由此可见当时我们的经济可谓是“一穷二白”。 国际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基本形成,并走向对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措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朝鲜战争一触即发,我国面临唇亡齿寒的威胁。 【问题探究】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为什么我们新中国还能生存并发展至今呢?我们党怎样应对的? 1.“以苏为鉴” 1)原因第一、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搞这会主义建设没有经验 第二、苏联模式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辉煌,对于刚从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很有吸引力 第三、在当时冷战格局下唯一给与我们经济和技术援助的国家就是苏联 “以苏为鉴“”取得成果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五”期间,正是运用这种体制,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提供156个工业项目的援助;

毛概第四章(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单选题: 1. 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2. 1954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 社会主义性质 3.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 国家资本主义 4.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 封建剥削制度 6. 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7.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 1952 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 过渡时期 总路线 9. 我国建国初期属于 新民主主义社会 10.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 人民内部矛盾 11.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 两翼是 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2.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 封建剥削制度 13.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 稳步前进 14.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15.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 和平赎买 16.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 新民主主义社会 17. 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 没收官僚资本 18. 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19. 1974 年 2 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 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 点 多选题 义经济 2.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 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和平改造 3. 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 国家帮助 4. " 三大改造指的是 " 个体农业的改造 个体手工业的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5.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对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 6. 新民主主义时期, 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 阶级 7.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 敌我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 8.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 管 制 征用 代管 转让 9.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 “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有 国 家所得税 企业公积金 工人福利费 资方红利 10. 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 工 订货 委托加工 11. 1951 年底至 1952 年 5 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反贪 污 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 判断题 1.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对 2.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 对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国家资本主 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统购包销 经销代销 加

2021毛概第四章4.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021毛概第四章4.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1)提出:1956年《论十大关系》 (2)内涵:“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怎么做 1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提出: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内涵 1.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非对抗性的矛盾) 2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 (1)敌我矛盾:人民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矛盾(根本利益对立基础的矛盾,对抗性的矛盾) (2)人民内部矛盾:工人阶级内部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矛盾、工农阶级之间的矛盾等内部矛盾(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非对抗性矛盾) (3)基本方法、方针和意义: 1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专政的方法 2.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采取民主的方法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内涵: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2)怎么做 1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2.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3.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 4必须重视知识分子的工作 5.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6.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