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四章

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建设道路的理论成果。

重点:1、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验教训。

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1、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导入新课]

【问题探究】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的什么问题?

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革命是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是指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课件展示: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板书)

(一)严峻的形势(板书)

【问题探究】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什么样的形势?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总的来说是严峻的。

在国内,军事方面,当时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台湾、西藏等地都不是人民政府控制。国民党政府虽然已经溃败移至台湾,但其反动派残余势力还在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地区,他们同当地恶霸势力相勾结,

以土匪游击战争的方式同人民政权作斗争,造成但是局势的不稳定。在经济方面,新中国的财政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实际上,新中国从国民党手里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因为代表四大家族利益的国民政府的搜刮是在蒋介石掌握中国政权直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里一直就存在着的,解放战争前后,国民政府更是加紧了对工农业横征暴敛,此外,内战也使国统区的工农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使工农业的生产急剧下降从而引发了国统区的经济危机。而且国民党撤退的时候还带走了大量的财富。另据统计,1949年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粮食产量减少约四分之一。当时,毛泽东就说过:“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由此可见当时我们的经济可谓是“一穷二白”。

国际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基本形成,并走向对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措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朝鲜战争一触即发,我国面临唇亡齿寒的威胁。

【问题探究】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为什么我们新中国还能生存并发展至今呢?我们党怎样应对的?

1.“以苏为鉴”

1)原因

第一、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搞这会主义建设没有经验

第二、苏联模式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辉煌,对于刚从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很有吸引力

第三、在当时冷战格局下唯一给与我们经济和技术援助的国家就是苏联

“以苏为鉴“”取得成果

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

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五”期间,正是运用这种体制,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提供156个工业项目的援助;

50年代苏联和东欧向中国派出12000多名专家;6000多名中国留学生赴苏联学习。

3)苏联模式弊端凸现

2、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论十大关系》

“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前五条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生产力各方面;

(1)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

(4)国家、生产单位和成产者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后五条涉及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与非党的关系

(8)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总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的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板书)

1、背景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无偿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基本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主要矛盾

国际一些国家出现问题

1953年斯大林逝世。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作了秘密报

告,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随即发生了动荡。如何对待斯大林、如何对待苏联经验的问题,尖锐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1956年2月的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做了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对斯大林的批判:

斯大林破坏法制;斯大林搞个人崇拜;斯大林肃反扩大化,性格暴躁,杀人如麻;斯大林对战争毫无准备,靠地球仪指挥战争;斯大林对农民剥夺过多;斯大林在南斯拉夫问题上有错误。

毛泽东说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作用有两点:

一是他揭了盖子,一是他捅了漏子。

说他揭了盖子,就是讲他的秘密报告表明,苏联、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完全照搬苏联不行,这就破除了迷信。说他捅了漏子,就是讲他作的这个秘密报告,没有经过党内充分酝酿,草率提出,纰漏百出;暴露和纠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如此重大而长期的问题,事先不与各国共产党通气,难免引起巨大震荡和思想分歧。

在1956年6月波兹南事件发生1956年6月28日,波兹南策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厂的约16000名工人聚集起来,进行示威游行,向政府要求更好的待遇和较低的税赋,并派了一位代表去华沙向政府陈情,然而因为传言代表遭到当局的逮捕,示威演变成了暴动,政府为了阻止暴动,出动了400辆坦克和10000名士兵,当天晚上,暴动方告平息。

匈牙利十月事件

匈牙利人民政权建立后,照搬苏联模式,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上制造个人崇拜,破坏法制,引起人民强烈不满。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近20万名大学生和群众举行示威游行,要求第一书记格罗辞职,游行者推倒了市内的斯大林铸像,同保安部队发生武装冲突。

匈牙利局势混乱,开始时是由于人民群众对匈牙利领导人拉科西的工作失误不满,引发了示威游行,反革命分子则乘机挑拨,国外帝国主义势力也大肆鼓噪,情况越来越复杂而紧张。这时,国内外反革

命势力进一步策动匈牙利军队叛乱,到处发生反革命复辟。匈牙利政府出于无奈,邀请驻匈境内的苏军帮助恢复秩序。在震惊世界的13天中,900多万人的小国,就有上万人伤亡,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福林(匈牙科货币),给匈牙利人民造成了一场历史性悲剧。

西方国家的破坏活动

1947年,美国出台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它宣称共产主义“危害着自由世界和美国的安全”,美国当时拨出巨款,借援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为名,扩大势力范围,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封锁,以达到分化东欧的目的。

1951年,美国制订了“向世界共产主义发动政治进攻的纲领”,加紧他们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破坏活动。美国国会通过法案,从国家预算中拨款一亿美元用于对社会主义阵营各国进行破坏活动。“匈牙利民族委员会”,“旅美匈牙利人同盟”等反动组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靠这些经费维持的。

美国极其重视意识形态方面的破坏活动。资产阶级的宣传家通过电台、散发传单、书刊等方法,宣扬西方文化和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甚至对人民民主制度进行直截了当的诽谤。美国之音”每天都用匈牙利语播音14次,宣传反对社会主义的观点。1951年开始播音的“自由欧洲”电台,则公开号召采取恐怖行动,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人民民主制度。

围绕苏共二十大以及波匈问题,中共中央先后发表上述两篇重要文章。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毛泽东指出,苏共20大反对斯大林,我们自己要从中得到教训。他认为最重要的教训就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苏东社会主义的结局

1991年11月25日晚9时,飘扬了70余年的苏联国旗黯然降下,三色沙皇国旗代之缓缓升起。

社会主义国家由:15-5个;占陆地面积由:24%-7.5%;

人口由:16亿-12.7亿;

共产党由:180-130家;

共产党党员由:9100万-6400万。

1956年的复杂形势迫使每一个执政的共产党重新思考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时代在呼唤着新的认识、新的思想的出现。

曾经为马列主义思想宝库贡献了极为丰富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中国共产党自然而然地迎接了这场挑战,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探索。

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第十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

1、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理论。

2、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3、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4、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品p50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作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受苏联的影响,一度过多强调重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促使党思考如何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苏联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第一、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关系失调(重太重,轻太轻,农无足轻重)

第二、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调

(重积累、轻消费)

第三、管理体制过分集中统一

第四、所有制结构过分单一

内容:1、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

2、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3、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并举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成果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毛泽东: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太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成果二: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毛泽东: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成果三:经济建设方针

中共八大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4、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思想——毛、刘、周

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朱德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陈云

5、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毛泽东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陈云

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民主管理——毛泽东

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邓小平

6、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7、关于科学和教育

8、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9、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实现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执政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

【过渡】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邓小平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板书)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板书)

1.初步探索的历史背景(板书)

(1)“一五”建设的经验教训(1953年-1957年)

第一,所有制结构过分单一。第二,管理体制过度集中统一。

第三,在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高积累、高速度。

(2)以苏为鉴

苏联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

第一、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关系失调(重太重,轻太轻,农无足轻重);

第二、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失调(重积累、轻消费);

第三、管理体制过分集中统一;第四、所有制结构过分单一。

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建国以来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课件展示:美国海外驻军示意图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

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初步探索

1.在领导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时,毛泽东提出了不能剥削农民,不能超越阶段,反对平均主义,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和做好综合平衡,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家经济计划等观点

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仍然提出了一些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他提出了党际关系不应影响国家关系;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构想;提出了我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等等。

刘少奇:提出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等周恩来:提出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

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邓小平:提出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

朱德:强调党执政后纪律检查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保护生产、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巩固党同群众的联系、保证党的集中统一等邓子恢: 提出在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

课件展示:虽遭挫折成就巨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虽然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犯过包括“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在经济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仍然是巨大的。

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就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

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

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

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1985年8月)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学生总结,教师点评,指明重点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单选题: 1.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 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 6.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7.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 总路线 9.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1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2.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 1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和平赎买 1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7.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 18.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19.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 点 多选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 义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和平改造 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4."三大改造指的是 "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 6.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 阶级 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8.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 制征用代管转让 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有国 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 10.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加 工订货委托加工 11.1951年底至1952年5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反贪 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大学毛概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课后问题 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p89-95(多选)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思想 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p100-101 ①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③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p102-105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课上问题 1.《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内容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内容: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与非党的关系 8.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以往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以往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抗和冲突,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此,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基本任务(八大提出) 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要求各级党委要抓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全党要学科学、学技术、学新本领。十九大提出新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4.毛泽东论述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

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那么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那么 2.1954 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 3.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 4.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根底是封建剥削制度 6. 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7.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1952 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指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 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9. 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10.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11.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2.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根底是封建剥削制度 13.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4.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15.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和平赎买

16.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7.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 18.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19.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指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 多项选择题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和平改造 3. 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那么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4. " 三大改造指的是"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5.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6. 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7. 毛泽东认为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8.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回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制征用代管转让 9.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 “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安排

毛概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型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型社会形态【过渡期1949——1956】。 过渡时期的特征 ?三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三种阶级力量?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主资产阶级 ?两条道路?资本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 ?两个阶级矛盾?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总路线提出过程 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 1952年毛泽东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理由:从1949年到1952年三年时间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两个转变 稳步的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 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为社会主义国家 ?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社会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提出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性【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现实可能性 ?物质基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重要依据: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

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的道路的要求。 ?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 ?有利的国际环境: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 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朝鲜战 争停战也是世界形势开始缓和。】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积极表现在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依靠贫下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农业社会大体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易班毛概第四章参考答案解析

1、[5分]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 ()的强国。 A. 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 B. 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教育 C. 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教育 D. 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科学技术 正确答案:A 2、[5分]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以下哪一项不是由毛泽东提出的思想。 () A. 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 B. “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思想 C. “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D. 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正确答案:A 3、[5分]实现()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 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A. 农业化 B. 国有化 C. 工业化 D. 集体化 正确答案:C 4、[5分]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的报告是()。 A. 《新民主主义论》 B. 《论十大关系》 C.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正确答案:B 5、[5分]毛泽东提出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下不正确的是()。 A. 以农轻重为序 B. 以就业为导向 C. 以农业为基础 D. 以工业为主导 正确答案:B 6、[5分]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确定了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 A.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B.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正确答案:A 7、[5分]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要团结一切 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A. 法治 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 正确处理敌我矛盾 D. 民主 正确答案:B 多选题(共计35分) 1、[5分]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过程中,我们创造的建设成就为之后的建设奠定了重 要的物质基础,主要表现在()。 A. 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成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 培养了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的宝贵工 作经验 C. 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D.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 的 正确答案:A、B、D 2、[5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在于()。 A.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B. 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C.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理论准备 D.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正确答案:A、B、C、D 3、[5分]毛泽东提出了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 A. 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 B. 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 C. 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D.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 正确答案:A、B、C、D

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也就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这是我国过渡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资本主义的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转变的理论观点: 1882年,马克思答复“各国是否都应该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的问题时说:“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1、历史背景:P65 〔新中国建立之初,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仍然是当 ①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②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社会。五种经济成份包括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具有社会主义成份的合作社经济、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 主要的经济成分三种:社会主义经济〔国营经济,国家的经济命脉,领导地位〕;个体经济〔比例上占绝对优势〕;资本主义经济。 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应的三个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③文化方面,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处于领导地位并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它属于社会主义的体系,并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1)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毛概第四章

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建设道路的理论成果。 重点:1、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验教训。 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1、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导入新课] 【问题探究】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的什么问题? 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革命是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是指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课件展示: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板书) (一)严峻的形势(板书) 【问题探究】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什么样的形势?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总的来说是严峻的。 在国内,军事方面,当时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台湾、西藏等地都不是人民政府控制。国民党政府虽然已经溃败移至台湾,但其反动派残余势力还在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地区,他们同当地恶霸势力相勾结,

以土匪游击战争的方式同人民政权作斗争,造成但是局势的不稳定。在经济方面,新中国的财政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实际上,新中国从国民党手里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因为代表四大家族利益的国民政府的搜刮是在蒋介石掌握中国政权直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里一直就存在着的,解放战争前后,国民政府更是加紧了对工农业横征暴敛,此外,内战也使国统区的工农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使工农业的生产急剧下降从而引发了国统区的经济危机。而且国民党撤退的时候还带走了大量的财富。另据统计,1949年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粮食产量减少约四分之一。当时,毛泽东就说过:“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由此可见当时我们的经济可谓是“一穷二白”。 国际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基本形成,并走向对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措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朝鲜战争一触即发,我国面临唇亡齿寒的威胁。 【问题探究】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为什么我们新中国还能生存并发展至今呢?我们党怎样应对的? 1.“以苏为鉴” 1)原因 第一、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搞这会主义建设没有经验 第二、苏联模式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辉煌,对于刚从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很有吸引力 第三、在当时冷战格局下唯一给与我们经济和技术援助的国家就是苏联 “以苏为鉴“”取得成果 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

毛概 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中国如何实现由新民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并探索了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从实践看其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这是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发展。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看一张图片)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即: 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而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则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新民主主义社会要继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因此,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

毛概第四章(汇编)

毛概第四章(汇编) 第一篇: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建设道路的理论成果。 重点: 1、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验教训。 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1、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导入新课] 【问题探究】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的什么问题? 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革命是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是指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课件展示: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板书) (一)严峻的形势(板书) 【问题探究】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什么样的形势?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总的来说是严峻的。 在国内,军事方面,当时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台湾、西藏等地都不是人民政府控制。国民党政府虽然已经溃败移至台湾,但其反动派残余势力还在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地区,他们同当地恶霸势力相勾结,

以土匪游击战争的方式同人民政权作斗争,造成但是局势的不稳定。在经济方面,新中国的财政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实际上,新中国从国民党手里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因为代表四大家族利益的国民政府的搜刮是在蒋介石掌握中国政权直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里一直就存在着的,解放战争前后,国民政府更是加紧了对工农业横征暴敛,此外,内战也使国统区的工农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使工农业的生产急剧下降从而引发了国统区的经济危机。而且国民党撤退的时候还带走了大量的财富。另据统计,1949年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粮食产量减少约四分之一。当时,毛泽东就说过:“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由此可见当时我们的经济可谓是“一穷二白”。 国际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基本形成,并走向对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措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朝鲜战争一触即发,我国面临唇亡齿寒的威胁。 【问题探究】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为什么我们新中国还能生存并发展至今呢?我们党怎样应对的? 1.“以苏为鉴” 1)原因第一、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搞这会主义建设没有经验 第二、苏联模式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辉煌,对于刚从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很有吸引力 第三、在当时冷战格局下唯一给与我们经济和技术援助的国家就是苏联 “以苏为鉴“”取得成果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五”期间,正是运用这种体制,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提供156个工业项目的援助;

毛概第四章(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单选题: 1. 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2. 1954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 社会主义性质 3.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 国家资本主义 4.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 封建剥削制度 6. 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7.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 1952 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 过渡时期 总路线 9. 我国建国初期属于 新民主主义社会 10.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 人民内部矛盾 11.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 两翼是 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2.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 封建剥削制度 13.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 稳步前进 14.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15.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 和平赎买 16.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 新民主主义社会 17. 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 没收官僚资本 18. 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19. 1974 年 2 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 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 点 多选题 义经济 2.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 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和平改造 3. 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 国家帮助 4. " 三大改造指的是 " 个体农业的改造 个体手工业的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5.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对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 6. 新民主主义时期, 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 阶级 7.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 敌我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 8.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 管 制 征用 代管 转让 9.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 “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有 国 家所得税 企业公积金 工人福利费 资方红利 10. 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 工 订货 委托加工 11. 1951 年底至 1952 年 5 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反贪 污 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 判断题 1.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对 2.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 对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国家资本主 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统购包销 经销代销 加

2021毛概第四章4.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021毛概第四章4.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1)提出:1956年《论十大关系》 (2)内涵:“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怎么做 1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提出: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内涵 1.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非对抗性的矛盾) 2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 (1)敌我矛盾:人民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矛盾(根本利益对立基础的矛盾,对抗性的矛盾) (2)人民内部矛盾:工人阶级内部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矛盾、工农阶级之间的矛盾等内部矛盾(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非对抗性矛盾) (3)基本方法、方针和意义: 1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专政的方法 2.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采取民主的方法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内涵: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2)怎么做 1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2.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3.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 4必须重视知识分子的工作 5.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6.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