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单选题: 1.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 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 6.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7.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 总路线 9.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1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2.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 1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和平赎买 1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7.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 18.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19.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 点 多选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 义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和平改造 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4."三大改造指的是 "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 6.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 阶级 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8.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 制征用代管转让 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有国 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 10.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加 工订货委托加工 11.1951年底至1952年5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反贪 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那么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那么 2.1954 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 3.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 4.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根底是封建剥削制度 6. 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7.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1952 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指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 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9. 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10.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11.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2.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根底是封建剥削制度 13.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4.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15.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和平赎买

16.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7.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 18.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19.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指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 多项选择题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和平改造 3. 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那么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4. " 三大改造指的是"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5.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6. 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7. 毛泽东认为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8.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回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制征用代管转让 9.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 “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安排

毛概第四章重点

1、论十大关系基本方针和主要内容 答:基本方针: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主要内容: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着眼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其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十大关系的后五条讲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答: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些成就的取得,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社会主义也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时期培养建设起来的。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为开启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成就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独立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也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实践,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答: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行政党建设。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六章 3、如何理解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答:三步走内容: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关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理解:现代化作为一个历史现象和历史范畴,它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也是动态的。由于现代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历史进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赋予不同的时代特点,现代化的第三个发展台阶代表的是一定时期世界现代化的先进形态。因此,实现发达现代化,应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其标准也是相对的和动态的。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但现代化的内涵远比工业化宽泛。现代化的内涵具有的特征,虽然什么是基本实现或完全实现现代化,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但所谓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要涵义是:其一,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即实现了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化:其二,这个现代化的实现程度还是初步的,基本的,或中等发达的。从工业化开始到基本实现现代化,还有漫长的历史进程。

毛概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型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型社会形态【过渡期1949——1956】。 过渡时期的特征 ?三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三种阶级力量?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主资产阶级 ?两条道路?资本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 ?两个阶级矛盾?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总路线提出过程 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 1952年毛泽东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理由:从1949年到1952年三年时间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两个转变 稳步的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 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为社会主义国家 ?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社会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提出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性【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现实可能性 ?物质基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重要依据: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

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的道路的要求。 ?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 ?有利的国际环境: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 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朝鲜战 争停战也是世界形势开始缓和。】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积极表现在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依靠贫下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农业社会大体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毛概第四章总结

毛概第四章总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国大学本 科教材之一,第四章《实践论》是其中的重要章节。本章主要探讨了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实践与认识之间的辩证 关系。通过学习这一章,我深刻理解到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也是 检验真理正确性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毛泽东在这一章对实践进行 了深入的分析。他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检验认识真理性 的标准。”这句话使我深受启发。我们的认识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实 践活动而产生的,而实践的目的是要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实践不仅 是普通人们的活动方式,也是科学家、哲学家等知识分子的认识方式。正是通过对实践的观察和思考,人们才能够逐步提高对世界的认识。 实践与认识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毛泽东提出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服务于实践”的原理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而认 识则是指导实践的阶段和手段。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中不断 验证,才能改善我们的认识水平。这种辩证关系使得我们要不断地从 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实践的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实践 的发展。 另外,毛泽东还通过分析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深入阐述了主观能 动性在实践中的作用。他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告诉 我们,只有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够有充分的了解和正确的判断。 主观能动性是指个人通过实践来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毛泽东 强调,实现主观能动性需要具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通过实践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实践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领域。毛泽东在本章中分别从这些方面阐述了实践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实践的目的”,这告诉我们实践的核心 是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他还强调了实践在革命和建设事 业中的重要作用,如“在斗争中求生存,为斗争而求发展”。实践是 检验理论的真理性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理论才能更加科学。 通过学习这一章,我深刻感受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实践与认识 的辩证关系。作为一名学生,我要不断地加强实践,通过实践来锻炼 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世界的认识水平。只有结合实际,才能更 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同时,我也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 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水平,为实现个人的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做出 应有的贡献。 总之,毛泽东《实践论》这一章的学习让我深刻理解了实践的重 要性,认识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只有在实践中探索和实践中不 断验证,我们才能提高对世界的认识,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将 以此为指导,积极投身于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实现个 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也就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这是我国过渡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资本主义的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转变的理论观点: 1882年,马克思答复“各国是否都应该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的问题时说:“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1、历史背景:P65 〔新中国建立之初,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仍然是当 ①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②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社会。五种经济成份包括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具有社会主义成份的合作社经济、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 主要的经济成分三种:社会主义经济〔国营经济,国家的经济命脉,领导地位〕;个体经济〔比例上占绝对优势〕;资本主义经济。 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应的三个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③文化方面,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处于领导地位并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它属于社会主义的体系,并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1)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毛概第四章

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建设道路的理论成果。 重点:1、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验教训。 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1、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导入新课] 【问题探究】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的什么问题? 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革命是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是指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课件展示: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板书) (一)严峻的形势(板书) 【问题探究】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什么样的形势?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总的来说是严峻的。 在国内,军事方面,当时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台湾、西藏等地都不是人民政府控制。国民党政府虽然已经溃败移至台湾,但其反动派残余势力还在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地区,他们同当地恶霸势力相勾结,

以土匪游击战争的方式同人民政权作斗争,造成但是局势的不稳定。在经济方面,新中国的财政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实际上,新中国从国民党手里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因为代表四大家族利益的国民政府的搜刮是在蒋介石掌握中国政权直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里一直就存在着的,解放战争前后,国民政府更是加紧了对工农业横征暴敛,此外,内战也使国统区的工农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使工农业的生产急剧下降从而引发了国统区的经济危机。而且国民党撤退的时候还带走了大量的财富。另据统计,1949年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粮食产量减少约四分之一。当时,毛泽东就说过:“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由此可见当时我们的经济可谓是“一穷二白”。 国际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基本形成,并走向对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措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朝鲜战争一触即发,我国面临唇亡齿寒的威胁。 【问题探究】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为什么我们新中国还能生存并发展至今呢?我们党怎样应对的? 1.“以苏为鉴” 1)原因 第一、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搞这会主义建设没有经验 第二、苏联模式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辉煌,对于刚从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很有吸引力 第三、在当时冷战格局下唯一给与我们经济和技术援助的国家就是苏联 “以苏为鉴“”取得成果 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

毛概 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中国如何实现由新民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并探索了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从实践看其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这是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发展。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看一张图片)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即: 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而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则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新民主主义社会要继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因此,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

毛概第四章(汇编)

毛概第四章(汇编) 第一篇: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建设道路的理论成果。 重点: 1、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验教训。 讨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1、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导入新课] 【问题探究】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的什么问题? 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革命是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是指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课件展示: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板书) (一)严峻的形势(板书) 【问题探究】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什么样的形势?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总的来说是严峻的。 在国内,军事方面,当时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台湾、西藏等地都不是人民政府控制。国民党政府虽然已经溃败移至台湾,但其反动派残余势力还在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地区,他们同当地恶霸势力相勾结,

以土匪游击战争的方式同人民政权作斗争,造成但是局势的不稳定。在经济方面,新中国的财政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实际上,新中国从国民党手里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因为代表四大家族利益的国民政府的搜刮是在蒋介石掌握中国政权直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里一直就存在着的,解放战争前后,国民政府更是加紧了对工农业横征暴敛,此外,内战也使国统区的工农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使工农业的生产急剧下降从而引发了国统区的经济危机。而且国民党撤退的时候还带走了大量的财富。另据统计,1949年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粮食产量减少约四分之一。当时,毛泽东就说过:“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由此可见当时我们的经济可谓是“一穷二白”。 国际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基本形成,并走向对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措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朝鲜战争一触即发,我国面临唇亡齿寒的威胁。 【问题探究】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为什么我们新中国还能生存并发展至今呢?我们党怎样应对的? 1.“以苏为鉴” 1)原因第一、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搞这会主义建设没有经验 第二、苏联模式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辉煌,对于刚从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很有吸引力 第三、在当时冷战格局下唯一给与我们经济和技术援助的国家就是苏联 “以苏为鉴“”取得成果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五”期间,正是运用这种体制,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提供156个工业项目的援助;

毛概第四章的资料

---------------------------------------------------------------最新资料推荐------------------------------------------------------ 毛概第四章的资料 co m/ 毛泽东与新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得到了解决;这就为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创造了政治前提。 进行经济建设,首先是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但是,怎样才能发展经济,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呢?从世界历史上看,主要有两条道路: 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这是欧洲各国、美国和日本走过的,而且走通了;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这是苏联走过的,而且也走通了。 十月革命前,俄国是欧洲的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由于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化,苏联成了欧洲的第一强国、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之一。 新中国应当选择什么社会制度,走哪条工业化道路?对于这个问题,毛泽东不仅在理论上作出了科学的论证,而且在实践中给予了正确的解决。 (1)指出中国必须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现代化。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指出: 我们应当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 1 / 17

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再次强调: 资本主义道路,也才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 我们不搞资本主义,这是定了的,如果又不搞社会主义,那就要两头落空。 (《毛泽东文集》第 6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99 页)毛泽东的这个主张,完全符合中国的实际。 因为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 从 19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以来,由于受到外国垄断资本的压迫和本国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始终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 经过七八十年的发展,到 1949 年,整个民族工业资本不过只有 20.08 亿人民币。 独立以后的中国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就难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独立。 这样,中国就会成为外国垄断资本的加工厂和单纯的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就像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那样。 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企图主要靠外国提供资金和机器设备等来求得发展,特别是要想成为世界强国,是不可想象的。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1956 年 4 月和 5 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二:毛泽东认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消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针。 三:毛泽东在1957 年 2 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 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4 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5 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6: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7:关于科学和教育 8: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3: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发展力量生产力。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2021毛概第四章4.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021毛概第四章4.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1)提出:1956年《论十大关系》 (2)内涵:“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怎么做 1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提出: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内涵 1.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非对抗性的矛盾) 2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 (1)敌我矛盾:人民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矛盾(根本利益对立基础的矛盾,对抗性的矛盾) (2)人民内部矛盾:工人阶级内部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矛盾、工农阶级之间的矛盾等内部矛盾(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非对抗性矛盾) (3)基本方法、方针和意义: 1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专政的方法 2.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采取民主的方法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内涵: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2)怎么做 1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2.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3.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 4必须重视知识分子的工作 5.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6.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2024期末考试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2024期末考试毛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大学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重点介绍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事件、思潮和重要人物。下面是2024年期末考试的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 第一章:晚清中国的历史背景 -中外对比,揭示晚清中国的落后状况 -解密中西方的历史背景与差异 -美国工业革命与晚清中国的比较 第二章: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和问题 -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的失败 -甲午战争和庚子拳乱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兴起与成功 -辛亥革命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潮 第三章: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背景与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和组织建设 -党的一大和思想的形成

第四章: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五四运动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起 -四五运动、五卅运动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旧民主主义思想 第五章: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中国社会变革的性质与历史地位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与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的发展 第六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与斗争 -党的二大与土地革命斗争的开始 -广州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共产党人的转变 -红军长征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第七章: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方针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 -解放区和国共关系的变化 -解放战争的阶段、策略和胜利 第八章:中国的和平建设与社会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策略和任务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若干基本问题与探索 以上仅为知识点的简要整理,具体详细内容还需参考教材和课堂笔记。希望可以帮到您,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毛概总复习之第四章重点及出题方向2

毛概总复习之第四章重点及出题方向2 一、名词解释 和平赎买: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过渡时期的国家资本主义:在无产阶级国家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种过渡的经济形式。 二、问答题 1、土地改革后,中国农村出现了什么样的新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党中央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在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富农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广泛的个体农民所有制。党中央对农村中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和资本主义自发倾向极为关注,毛泽东曾尖锐地指出:“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 农业合作化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而且在我国农村也极有实现合作化的可能性:一是广大农民愿意在党的领导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党有能力领导农民进入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P102页 3、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失误和偏差:P104最后一段 4、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P105倒数第五行 5、为什么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而不是暴力没收? 答:1.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2.中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有着长期的统一战线的关系。 3.我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4.我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形式P101第一段

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P101第二段 三、材料题 案例一“整个国家形象”的穷棒子社 20世纪50年代初,在全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涌现出了很多先进的集体,其中有一面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鲜红旗帜——河北省遵化县西铺村的“穷棒子”社。它以勤俭创业的非凡业绩,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表彰,被赞誉为“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 1.西铺村办合作社过程中,党委提出了“稳步前进的方针”,为什么要采取这样一个政策? 2.如何认识毛泽东讲的“穷棒子”社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如何继承和发扬“穷棒子社”的艰苦奋斗精神? 答:20 世纪50年代,在新中国进行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是一次深刻的农村经济体制变革,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在国民经济恢复后,适时地提出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农村新出现的两极分化,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通过案例“穷棒子”社的发展,可以清晰地看到合作化前后西铺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事实证明了农业合作化道路的正确性。 通过“穷棒子”社的发展变化,我们也看到,占农村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大多数贫下中农,由于经济、生产条件比较贫困,有自觉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的要求;而对于少数比较富裕的农民来说,他们则是通过看到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的事实以后,要求入社的,这就是我国广大农民自愿加入农业合作社的总特点。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开创了广阔的前景,并奠定了整个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促进了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的到来。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改造过程中出现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等指导工作上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影响了合作社优越性更好地发挥。但普通农民在农业合作化运

(完整word版)毛概第四章一节讲义

复习 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大意义? 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不过当时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苏联模式的,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社会主义制度并不完善,它存在很多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已经意识到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所 以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了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临什么样的形势? 总的来说是严峻的。 在国内,军事方面,当时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台湾、西藏等地都不是人民政府控制。国民党政府虽然已经溃败移至台湾,但其反动派残余势力还在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地区,他们同当地恶霸势力相勾结,以土匪游击战争的方式同人民政权作斗争,造成但是局势的不稳定。在经济方面,新中国的财政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实际上,新中国从国民党手里接收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因为代表四大家族利益的国民政府的搜刮是在蒋介石掌握中国政权直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里一直就存在着的,解放战争前后,国民政府更是加紧了对工农业横征暴敛,此外,内战也使国统区的工农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些使工农业的生产急剧下降从而引发了国统区的经济危机。而且国民党撤退的时候还带走了大量的财富。另据统计,1949年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相当于亚洲国家平均值的2/3。许多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遇到极大的困难.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194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粮食产量减少约四分之一.当时,毛泽东就说过:“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由此可见当时我们的经济可谓是“一穷二白”。(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国际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基本形成,并走向对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措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朝鲜战争一触即发,我国面临唇亡齿寒的威胁。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我们党怎样应对的? “以俄为师",选择苏联模式。 原因: 第一、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搞这会主义建设没有经验; 第二、苏联模式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辉煌,对于刚从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国家很有吸引力;

毛概知识点1-12章

毛概知识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①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②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四个全面是什么?及关系?P27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P33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明:"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分针,政策,办法来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研究中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的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上觉得如何而定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内容)P45——P70 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的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知道路线。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P53 ①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②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③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