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砂石粉含量限值研究

人工砂石粉含量限值研究
人工砂石粉含量限值研究

人工砂石粉含量限值研究

以锦屏二级水电站大理岩人工砂为例论证提高人工砂石粉含量上限值的可行性,根据该人工砂石粉含量较高的现实情况,开展了不同石粉含量人工砂混凝土性能对比试验,主要研究石粉含量分别为15%、20%、25%、30%的人工砂对混凝土拌和物性

压强度和劈拉强度变化较小,通过适当调整配合比,应能配制出满足设计要求强度的混凝土。但由于试验采用的二级配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砂率为49%,较通常采用的砂率高;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为170~180kg,高于通常采用的130~140kg的用水量,混凝土

水泥用量分别为354~375kg,这些因素可能掩盖了石粉含量变化带来的影响。

为此,混凝土浇筑前重新开展了不同石粉含量人工砂混凝土性能试验,试验以C25W8FI00二级配泵送混凝土为基准,试验采用P.O42.5水泥.掺加25%粉煤灰,水胶比0.46,混凝土配

的施工要求;石粉含量变化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影响较小。

由此可见,对于锦屏二级水电站大理岩人工砂而言,将石粉含量上限值提高至25%~30%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较小。根据锦屏二级水电站大理岩人工砂生产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质量控制

与验收,最终确定大理岩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按12%~25%控制,合格率≥85%。

此外,目前人工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基本上沿袭天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石粉基本上按照人工砂的组成部分对待。石粉含量较低时,石粉中的细颗粒(粒径小于45 m的颗粒)含量较低,对混凝土配合比可忽略;但石粉含量较高时,石粉中的细颗粒含量较高,此时能否忽略石粉含量特别是其中的微细颗粒对混凝土配合比的影响就值得进一步商榷。田育功等人在百色水电站辉绿岩人工砂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将人工砂中超出20%含量部分的石粉等量替代粉煤灰,即将石粉中的部分细颗粒含量视作胶凝材料的一部分,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既改善了碾压混凝土的工作性,又保证了碾压混凝土各种性能指标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可供类似工程高石粉含量大理岩人工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借鉴。

人工砂石粉含量限值探讨

人工砂石粉含量限值探讨 目前我国的水电工程主要集中在河流的上中游地区,天然骨料匮乏,大量使用人工骨料。人工砂为岩石机械破碎而成,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一定数量的石粉,这也是人工砂与天然砂最主要的区别之一。天然砂中粒径小于75tjm的颗粒主要是泥,对混凝土的工作性、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都存在不利影响,而人工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石粉则与母岩的矿物组成一样,只是粒径发生了本质改变,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与天然砂中的泥则完全不同。大量研究表明,石粉在混凝土中所起作用与石粉的细度和岩性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人工砂石粉含量超标的现象也在所难免,如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混凝土骨料采用引水隧洞大理岩开挖料轧制,因引水隧洞埋深高,母岩受高应力作用,经开挖卸荷后,岩石晶粒出现膨胀性碎裂,且大多为穿晶破坏,加之大理岩自身性脆,造成现场制砂成粉率高达30%~40%,有时甚至达到50%,石粉含量远超过DL/T 5144-200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中规定的限值18%。为了降低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承包商采取了调整制砂机线速、在中碎与制砂之间增加细

碎车间、调整风选设备运行参数、增加阶梯风选、 增加粗碎车间、对毛料进行脱水处理等一系列措施, 但石粉最大含量仍会达到28. 9%。如严格按照规范 规定的限值控制大理岩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不仅 需要丢弃大量的石粉、降低成品砂的获得率,而且 会提高单方成品人工砂的能耗和生产成本。因此,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提高大理岩人工砂中石粉含量的 最高限值,对减少甚至避免石粉弃用、降低生产成 本,保证人工砂的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工砂石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不同细度石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早期的研究多直接采用人工砂生产过程中得到 的粒径颗粒小于80 tjm或0.16mm的石粉,石粉中 粒径小于45rim的颗粒较少,石粉细度较粗,研究 结果多认为石粉属于惰性材料,主要起改善骨料级 配,填充砂子与水泥之间的空隙。相应地,研究得 到的人工砂中最优石粉含量也较低,以应用于水工}昆凝土或碾压混凝土的人工砂为例,推荐的最优石粉 含量《0. 16mm)多在15%左右,但此时人工砂中粒 径小于80ym的石粉含量可能只有5%左右,石粉含 量超过最优含量后,配制的混凝土性能显著下降。 且随着石粉含量增加,混凝土干缩增加。

人工砂石粉含量限值研究

人工砂石粉含量限值研究 以锦屏二级水电站大理岩人工砂为例论证提高人工砂石粉含量上限值的可行性,根据该人工砂石粉含量较高的现实情况,开展了不同石粉含量人工砂混凝土性能对比试验,主要研究石粉含量分别为15%、20%、25%、30%的人工砂对混凝土拌和物性 压强度和劈拉强度变化较小,通过适当调整配合比,应能配制出满足设计要求强度的混凝土。但由于试验采用的二级配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砂率为49%,较通常采用的砂率高;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为170~180kg,高于通常采用的130~140kg的用水量,混凝土

水泥用量分别为354~375kg,这些因素可能掩盖了石粉含量变化带来的影响。 为此,混凝土浇筑前重新开展了不同石粉含量人工砂混凝土性能试验,试验以C25W8FI00二级配泵送混凝土为基准,试验采用P.O42.5水泥.掺加25%粉煤灰,水胶比0.46,混凝土配 的施工要求;石粉含量变化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影响较小。 由此可见,对于锦屏二级水电站大理岩人工砂而言,将石粉含量上限值提高至25%~30%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较小。根据锦屏二级水电站大理岩人工砂生产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质量控制

与验收,最终确定大理岩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按12%~25%控制,合格率≥85%。 此外,目前人工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基本上沿袭天然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石粉基本上按照人工砂的组成部分对待。石粉含量较低时,石粉中的细颗粒(粒径小于45 m的颗粒)含量较低,对混凝土配合比可忽略;但石粉含量较高时,石粉中的细颗粒含量较高,此时能否忽略石粉含量特别是其中的微细颗粒对混凝土配合比的影响就值得进一步商榷。田育功等人在百色水电站辉绿岩人工砂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将人工砂中超出20%含量部分的石粉等量替代粉煤灰,即将石粉中的部分细颗粒含量视作胶凝材料的一部分,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既改善了碾压混凝土的工作性,又保证了碾压混凝土各种性能指标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可供类似工程高石粉含量大理岩人工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借鉴。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实验亚甲蓝法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实验亚甲蓝法 一、依据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本方法适用于测定人工砂和混合砂中石粉含量。 二石粉含量实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 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2天平——称量为1000g,感量1g;称量100g,感量0.01g;3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80μm及1.25mm的方孔筛各一只; 4容器——要求淘洗时样时,保持时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 5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只; 6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600±60〕r/min),直径(75±10)mm; 7定时装置——精度1s; 8玻璃容量瓶——容量1L; 9温度计——精确1℃;

10玻璃棒——2支,直径8mm,长300mm; 11滤纸——快速; 12搪瓷盘,毛刷,容量为1000mL的烧杯等。 三溶液的配制及试样的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亚甲蓝溶液的配制按下列方法: 将亚甲蓝粉末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01g,倒入盛有约600g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至20℃。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中,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刻度。震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容量瓶中的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实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并置于阴暗处保存。 2将样品缩分至4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等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公称直径5.0mm的颗粒备用。

大理岩人工砂石粉含量对锦屏一级水电站

大理岩人工砂石粉含量对锦屏一级水电站 大坝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杜青林, 王树平田先忠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坝混凝土人工骨料不得不采用砂岩粗骨料和大理岩细骨料。由于受母岩特性的影响,大理岩经过破碎后人工砂石粉含量相当高。结合锦屏一级水电站的实际,对不同石粉含量大理岩人工砂混凝土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石粉可以起到改善混凝土性能的作用。在调整砂率和用水量的情况下,采用石粉含量为15%~25%的大理岩人工砂,可以配制出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的大坝混凝土。综合考虑大坝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以及有利于资源利用的目的,建议锦屏一级大坝混凝土大理岩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应控制在不大于20%为宜。 [关键词]水工材料大理岩人工砂石粉混凝土影响 1.前言 锦屏一级水电站装机3600MW为一等工程,混凝土拱坝高305m为世界第一高拱坝。整个枢纽工程混凝土总量为761万m3,需混凝土骨料约1828万吨,其中大坝混凝土约528万m3,需要骨料约1275万吨。由于当地天然骨料的匮乏,大坝混凝土只有采用人工骨料。工程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浅变质岩,岩性以变质砂岩和板岩为主,局部夹大理岩。近坝范围内未发现坚硬的火成岩,从坝址附近出露的地层岩性分析,可作为人工骨料料源的仅有大理岩和变质砂岩。在对当地各个人工骨料料场进行大量的勘探,以及对人工骨料及混凝土进行的试验研究基础上,推荐大坝混凝土采用大奔流沟料场的砂岩作为粗骨料、三滩右岸料场的大理岩作为细骨料的组合骨料方案。 三滩右岸大理岩料场地层为三叠系中上统杂谷脑组第二段第7、8层大理岩,岩性以灰色中细晶大理岩、浅灰~灰白色细晶大理岩为主,夹白色中晶大理岩条带。灰色中细晶大理岩和浅灰~灰白色细晶大理岩岩块新鲜较坚硬,白色中晶大理岩条带含量约20~30%,岩块强度偏低,锤击易成粉末。由于三滩右岸料场的大理岩存在着强度偏低,强度的变异性较大的不足,因此在采用“全干法生产风选剔除石粉工艺”生产大理岩人工砂时,仍存在着加工性能差,破碎易成粉的特点,采用颚破、圆锥破、反击破、立轴破及棒磨机等不同种类的破碎机破碎后的大理岩原状砂的石粉含量均在40%左右。DL/T5144-200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中规定:“人工砂石粉含量宜控制在6%~18%”。为了使人工砂石粉含量满足该执行

石粉含量的质量控制

石粉含量的质量控制 人工砂石粉含量指人工砂中小于0.16mm的颗粒的含量,人工砂石粉中小于0.08mm的颗粒可以视为一种惰性掺合料看待,适当的石粉含量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对提高混凝土性能有利。在国内,绝大多数水电站混凝土用砂技术参数要求中,石粉含量要求在6-18%,对碾压混凝土用砂的石粉含量要求12-22%。国内大型人工砂石系统大多碾压砂石粉含量不足,也有工程用砂石粉含量超标现象发生。 干法制砂工艺中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一般较高能满足质量标准要求也有发现存在石粉含量大于标准的情况,这时应考虑部分湿式生产,洗去部分石粉或选用风机吸尘器设备吸出部分石粉,以满足标准要求。目前一种三分离选粉机成功用于锦屏一级水电站项目,试验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阿海新源沟砂石系统也安装了四台三分离选粉机去掉成品砂多余的石粉。湿法制砂工艺中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一般较低大多数工程均要求回收部分石粉以满足工程需要。水电工程人工砂中的石粉回收主要有机械回收方式和人工回收方式两种。在大型人工砂石料生产规模中,或场地狭窄的工程,工艺上需设计石粉回收车间(或称细砂回收车间)。即将筛分车间和制砂车间螺旋分级机溢流水中带走的石粉通过集流池,再回收利用。目前选用国际上先进的旋流真空脱水设备较多。在小型人工砂石料生产规模中,或场地宽敞的工程,也采用人工回收方式,来控制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即对生产过程中洗砂机排放溢流水进行自然存放脱水,自然存放脱水后的细砂可以用装载机配合直卸汽车运输进行添加。为了有效地控制石粉含量,常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不断实验,有效控制石粉的添加量。 (2)在石粉添加斗的斗壁附有震动器,斗下安装一台螺旋分级机,通过螺旋分级机均匀地添加到成品砂入仓胶带机上,使石粉得到均匀混合。 (3)废水处理车间尽量靠近成品砂胶带机,能用胶带机顺利转运,经压滤机干化后的石粉干饼经双辊破碎机加工松散粉末状,防止石粉成团。 (4)在施工总布置中要考虑一个石粉堆存场,堆存场既可以调节添加量,又可以通过自然脱水降低含水率,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成品砂的含水率。 3.6细度模数的质量控制 在湿式生产时,一般配置棒磨机制砂,人工砂的细度模数控制工艺取决于棒磨机和细砂回收工艺。在干式生产时,其小于0.16mm颗粒的含量已存在砂中,无需考虑回收细颗粒。在成品砂的质量控制中一方面处理立轴破碎制砂与经多级破碎后的粗砂,其细度模数偏大问题,在工艺上去掉3一5mm部分的粗颗粒,使其自身的细度得到控制。另一方面着重分 离处理0一0.16mm微粒的含量,以保证控制成品砂细度模数。为了有效地控制成品砂细 度模数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实验测试砂的细度模数,使成品砂细度模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2)若发现细度模数偏大,颗粒级配偏差,应调整棒磨机进料粒径,进料量、装棒量等或调整筛分楼的开机组数,调整生产量。 (3)调整筛分楼的筛网直径,也可以调整颗粒级配和细度模数。 (4)有许多系统配备超细碎车间进行粗砂整形,有效调整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组成。 3.7含水率的质量控制 为了使含水率降低到规定范围内且稳定,目前大型工程主要采取了机械脱水方式:中小型工程采用自然脱水为主:另外在生产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堆料砂仓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堆存也可以有效控制人工砂含水率。一般采取如下措施: (1)一般系统工艺中首先要采用机械脱掉砂中大部分水分。目前采用最多的是振动筛脱水

人工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

人工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18-10-17T14:57:12.14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作者:刘高峰李静梅 [导读] 水泥为重庆某牌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粗集料为5~20mm连续级配碎石。 中交一公局重庆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重庆 402160 摘要:本文通过试验,得出人工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技术性质影响应当以混凝土的不同强度等级区别处理,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石粉掺量在16%以内时,随石粉含量的增加,强度、工作性都逐渐提高,当含量为16%时效果达到最佳。中等强度等级的混凝土,4%~12%的石粉含量使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呈最佳。 关键词:人工砂;石粉;混凝土;抗压强度 1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1.1 原材料 水泥为重庆某牌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粗集料为5~20mm连续级配碎石,使用的人工砂表面粗糙,细度模数为3.0,表观密度为2.75g/cm3,堆积密度为1.58g/cm3,孔隙率为43%左右,是从重庆某地区开采出,属于表层岩石,无风化,母岩主要成分为石灰岩;减水剂为BRS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减水率20% 1.2 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 依据《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来试验,坍落度试验采用T0522-2005试验方法进行。 1.3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依据《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进行测试,采用T0553-2005进行试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尺寸为150mm×150mm×150mm立方体试件。 2 含石粉的人工砂基本性能对水泥技术指标的影响分析 试验首先对含石粉的人工砂在不同石粉掺量条件下,分析了石粉对水泥的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进行试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的试验结果来看,从零掺量开始,直至掺量达到20%,只是在掺量达到16%以上时,胶砂强度降低,分析出机制砂中的石粉是与母岩成分相同的石灰岩粉末,它不对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产生影响,可以判断它是一种惰性材料,在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只起到了一个掺合作用,并且掺量在12%以内时,对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初终凝时间、安定性和抗折、抗压强度没有明显的作用,随着石粉掺量的逐渐增加,石粉的比表面积加大了整体集料的比表面积,而水泥浆体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对水泥的硬化效果产生影响,掺量达到20%时,强度明显降低,初凝和终凝时间延长。 3 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坍落度和强度的影响 在分析对水泥混凝土技术性质的影响时,各项试验根据混凝土的不同强度等级进行分类,这样便于分别得出针对性的结论,表2是不同石粉含量对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坍落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精)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NO . 15 and Products 建筑技术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水池裂缝防治措施 张志军 (黑龙江恒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佳木斯154000) 在实际工程中,水池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它影响工程顺利移交,又影响业主使用,混凝土水池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裂缝的出现不但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疲劳、抗渗能力。2009年10月我公司黑龙江恒泰建设集团施工龙江福总厂清水池施工时,对裂缝治理进行技术攻关,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工程概况 黑龙江恒泰建设集团施工该工程属于新建工程,该工程包括4个清水池,单个清水池内壁 尺寸为40×15.75×4m ,池壁厚度为300mm ,混凝 土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为S6。该工程1#、2#清水池池壁施工后出现裂缝,池壁裂缝的特征为:竖向裂缝,长短不一,宽度不同,形状不规则,互不连贯。部位主要在池壁中间部位。

2裂缝原因分析 a. 水池钢筋间距偏大。 b. 混凝土标号较高,早期强度增长过快,水泥用量较大,水化热较高。 c. 混凝土粗骨料粒径较小,骨料级配中粉状物含量较大。 d. 外加剂稳定性及与混凝土原材料拌合后的反应。 e. 砂、石含泥量较大。 f. 混凝土养护不及时,不均匀,养护工作不到位。 3水池裂缝预防措施3.1施工缝处理 施工缝处继续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控制好两点:一是在施工缝浇筑第二道混凝土前,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必须不小于2.5N/mm2,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的石子,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浇筑混凝土时宜先铺一层同标号水泥砂浆,细致振捣,便于新旧混凝土结合。同时责成专人放置止水带,止水带要放置规矩,止水带要在支模前放置,不宜放置时间长,在支模前要把锯末、烟头、刨花等杂物清理干净。 3.2混凝土交界面处理 在池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生产组织。上下两步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不能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振捣时,振捣棒的插 摘 要:近年来,构筑物水池裂缝问题是建筑企业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建筑企业多年来很难处理的质量问题。本文介绍我公司黑龙 江恒泰建设集团施工佳木斯市龙江福总厂清水池裂缝防治方面的一些做法,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水池;裂缝;防治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陈瑞红

对人工砂石粉含量的要求标准

对人工砂石粉含量的要求标准 总结这几年各地的工程实践,感到按含泥量的思路定石粉含量有待改进。实践表明,混凝土中含泥量高是有害的,所以混凝土强度越高其限制应该越严。而石粉是有益的,在质量保证和一定含量下对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都有利,不是混凝土强度等级高就必须少用石粉。从目前的结果看,石粉含量控制在8%一10%时,对各种强度的混凝土都起好的作用。对水泥含量低的混凝土,石粉含量可以用到15%左右或更多些。那么超出标准限制的问题如何解决? 关于人工砂的标准,正在送审的建设部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已增加了人工砂的种类和技术要求,而且,其将C30以下的混凝土石粉含量放宽到10% , C10混凝土石粉含量还可以放宽到20% ,不承认人工砂或洗走石粉的现象将随着该标准的实施而改变。但随着人工砂的逐步应用,目前生产实践对标准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这个问题,同样反映在国标上。即按标准规定,I 类人工砂(宜用大于C60 及以上的混凝土)的石粉含量应小于3% ,Ⅱ类人工砂(易用大于c30-c50抗渗等要求的混凝土)的石粉含量应小于5%。Ⅲ类人工砂(宜用小于C30 混凝土)的石粉含量应小于7%。定这样的指标,当初的考虑点是出于我国地域广阔、矿产复杂、各地生产和使用人工砂的水平相差很大,对全国来讲人工砂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各地应用人工砂石粉的工程经验还不多。因此,标准中对人工砂石粉含量的要求还是按传统限制含泥量的思路来对待石粉含量,采用了比较谨慎的态度和较严的指标。 其实,在标准编制时也从贵州的经验中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当时,贵州地方标准就规定,配制强度等级大于C3O 的混凝土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小于10%,配制强度等级为C20-C30 的混凝土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小于15%,配制强度等级小于C20 的混凝土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小于20%。为此,在国标人工砂石粉含量的指标上特别加上了注,即允许根据使用地区和用途,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人工砂的石粉含量限制。现在,使用石粉有经验的单位,完全可以用这条来找到依据,用供货合同来确定石粉含量限制指标也是有法可依并受法律保护的。当然,在时机成熟时,标准也会改变,编标准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促进技术进步,而不是相反。 从目前各地反映的情况分析,人工砂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深人研究,以更好地发挥人工砂的优点,克服缺点,提高混凝土质量,降低成本。例如:为什么一般情况下,用人工砂比天然砂水灰比放大0.05 后,配制的混凝土强度不但不降,反有提高。再如,我们探索用少量比例的石粉代替粉煤灰配混凝土,发现其28 天强度比对照组高10% 一15% ;有的生产企业也做过类似的试验,且替代的比例很高,结果混凝土用水量减少,和易性改善,流动性提高并减少泌水。还有人做过人工砂与天然砂的电镜分析,观察发现石灰石质人工砂与水泥水化凝胶间结合紧密,界面处无裂缝,几乎分不出两者的界限,而天然砂与水泥水化界面多有裂缝,有的宽度达1 一2 微米。因此,系统地研究人工砂对混凝土的作用与影响,特别进行其机理研究很重要。比如,像石粉中特细级配的组成研究及其对混凝土密实度的影响、石粉在骨料与水泥界面中的作用等。

矿粉检测原始记录

矿粉检测原始记录 主检: 校核: 检测日期: 样品名称 委托编号 规格型号 检测日期 检测依据 环境条件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设备状态 检测内容 抗压强度比(%) 砂浆配比 胶砂种类 矿粉(g ) 水泥( g ) 标准砂(g ) 用水量(g ) 对比胶砂 \ 450 1350 225 试验胶砂 225 225 1350 225 7天抗折强度 28天抗折强度 单块值(Mpa ) 平均值(Mpa ) 单块值(Mpa ) 平均值(Mpa ) 对比样 试验样 7天抗压强度 28天抗压强度 单块值(KN ) 平均值(Mpa ) 单块值(KN ) 平均值(Mpa ) 对比样 试验样 7天抗压强度比(%): 28天抗压强度比(%): 流动比(%) 胶砂种类 矿粉(g) 水泥(g) 标准砂(g) 用水量(g) 流动度(mm) 流动度比X(%) 对比胶砂 —— 450 1350 225 L 0= 试验胶砂 225 225 1350 225 L= X=(L/L 0)*100 含水量(%) 烘干前样品质量w 1(g ) 烘干后样品质量w 0(g) 含水量W (%) 备 注 W=[(ω1-ω0)/ω1x100 烧失量(%) 灼烧前质量G(g) 灼烧后质量G 1(g) 损失(G-G 1)(g) 烧失量X(%) 备 注 X=(G-G 1)/G*100 密度ρ (g/cm 3 ) 恒温后李氏瓶内煤油的体积(m 3 ) 试样重量(g ) 装入试样恒温后的体积(m 3 ) 密度ρ 平均值 1 2 比表面积(m 2/kg ) 体积V (m 3 ) 空隙率ε 密度ρ(g/cm 3 ) 样品质量W(g) 比表面积 m 2 /Kg 备注 W=ρν(1-ε) 记录说明

矿渣粉检测原始记录

威SH-004.1共页第页 样品名称矿粉样品编号 样品状态规格型号 检测日期环境条件温度:℃,相对湿度: % 设备名称全自动比表面积测定仪电子控温鼓风干燥箱李氏比重瓶 设备编号RZ017 RZ021 RZ016 设备状态 检测依据GB/T 18046-2008 检测内容 比表面积 试料 层体 积测 定 水银密度 ρ汞(g/cm3) 编号 未装试样时充满圆 筒的水银质量P1 (g) 装试样后充满圆筒 的水银质量P2(g) 试料层体 积V(cm3) 平均值 (cm3) 1 2 自动 勃氏 法 编号 试样质量m (g) 试样密度ρ (g/cm3) 试样试料 层空隙率 ε 仪器常数 K值 比表面积S (m2/kg) 平均值 (m2/kg)1 2 密度 编号 试样质量 m(g) 初次读数 V1(mL) 水槽温度 (℃) 二次读数 V2(mL) 水槽温度 (℃ 密度ρ (g/cm3) 平均值 (g/cm3)1 2 抽样信息 抽样基数抽样数量抽样地点抽样人抽样时间 检测说明密度 2 1 m V V- = ρ试料层体积 汞 ρ 2 1 P P V - = 试样质量) 1( mε ρ- =V 威海市建设工程质量造价监督管理站监制 校核:主检:

威SH -004.2 共 页 第 页 样品名称 矿粉 样品编号 样品状态 规格型号 检测日期 环境条件 温度: ℃,相对湿度: % 设备名称 微机控制恒加载压力试验机 高温电阻炉 电动抗折试验机 设备编号 RZ002 RZ014 RZ008 设备状态 检测依据 GB/T 18046-2008 检 测 内 容 流动度比、活性指数 胶砂种类 水泥(g ) 矿粉(g ) 标准砂 (g ) 加水量(mL ) 流动度(mm ) 流动度比 成型时间 对比胶砂 450 — 1350 225 试验胶砂 225 225 1350 225 对比胶砂 kN 7d 平均值 MPa 试验胶砂 kN 7d 平均值 MPa 对比胶砂 kN 28d 平均值 MPa 试验胶砂 kN 28d 平均值 MPa 7d 活性指数(%) 28d 活性指数(%) 烧失量 编号 试料质量(g ) 灼烧后试料质 量(g ) 烧失量(%) 平均值 1 2 含水量 编号 烘干前质量(g ) 烘干后质量(g ) 含水量(%) 平均值 1 2 抽样信息 抽样基数 抽样数量 抽样地点 抽样人 抽样时间 检测说明 需水量比X= 100125 1 L 含水量W =(1w -2w )/1w ×100 威海市建设工程质量造价监督管理站监制 校核: 主检:

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

一、本方法适用于测定人工砂和混合砂中石粉含量 二、石粉含量试验(亚甲蓝法)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 1.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称量100g,感量0.01g; 3.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80μm及1.25mm的方孔筛 各一只; 4.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 于250mm); 5.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个; 6.三片或四片式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 (600±60)r/min],直径(75±10)mm; 7.定时装置——精度1s; 8.玻璃容量瓶——容量1L; 9.温度计——精度1℃; 10.玻璃棒——2支,直径8mm,长300mm; 11.滤纸——快速; 12.搪瓷盘、毛刷、容量为1000mL的烧杯等。 三、溶液的配制及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将亚甲蓝(C16H18C1N3S . 3H20)粉末在(105 ±5)℃下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亚甲蓝粉末10g,精确至0.01g,倒人盛有约600mI.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 ~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至20 ℃。将溶液倒人

1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刻度。振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容量瓶中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并置于阴暗处保存。 2. 将样品缩分至4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 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公称直径5. 0mm的颗粒备用。 四、人工砂及混合砂中的石粉含量按下列步骤进行: 1.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 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叶轮搅拌机以(600±60) r/min转速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然后以(400±40) r/min转速持续搅拌,直至试验结束。 2.悬浮液中加人5mL亚甲蓝溶液,以(400±40) r/min转速搅拌至少1 min后,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所取悬浮液滴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12mm内),滴于滤纸(置于空烧杯或其他合适的支撑物上,以使滤纸表面不与任何固体或液体接触)上。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再加人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宽的稳定浅蓝色色晕。此时,应继续搅拌,不加亚甲蓝溶液,每1min进行一次蘸染试验。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再加入5mI.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min消失,再加入2mL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蘸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

高石粉含量尾矿人工砂的研究与应用

实践技术 Beton Chinese Edition ——Ready-mixed Concrete 2010年第9期 ·52· 1 前言 全国多数使用单位对人工砂目前还是陌生的,特别从其外观上看,与天然砂有明显的不同。天然砂外观呈黄色,含泥量高也不易看出,而人工砂多数呈灰白色或黑色,看上去石粉很多。人工砂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定量的石粉,这是正常的,也是人工砂与天然砂最明显的区别之一。标准中石粉的定义是:加工前经除土处理,加工后形成粒径小于75μm,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不同、粒径分布不同,在混凝土中所起的作用亦不同。天然砂中的泥对混凝土是有害的,必须严格控制其含量。而人工砂中适量的石粉对混凝土是有益的,有适量石粉的存在,弥补了人工砂配制混凝土和易性差的缺陷,同时,它的掺入对完善混凝土特细骨料的级配(在这一点上,天然砂由于其生产工艺的限制,其特细级配部分是不完善的)提高混凝土密实性都有益处,进而起到提高混凝土综合性能的作用。 在新国标GB/T14684-2001实施以前,不少人工砂生产企业常用水洗的办法控制人工砂中石粉的含量,结果既浪费了资源,又形成了新的污染。新国标实施后,对人工砂中的石粉有了明确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因此,在人工砂的生产过程中宜把除土处理放在原料加工前进行,加工后尽量保留和利用人工砂的石粉,除了分级利用石粉外,还可以用一定的装置将石粉收集起来用在其它方面,提高产品附加值。 2 研究的目的与设计思路 尾矿人工砂的有效应用是实现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的现实手段,与粉煤灰、废石的综合利用具有同等的作用;然而,有效地应用石粉含量偏高的尾矿人工砂(GB/T14684-2001中规定石粉的最大含量为7%,一般不超过5%,而我们所研究应用的人工砂石粉含量在10%以上),需要我们同时解决两个问题:其一,尾矿人工砂作为资源综合利用的一种原材料,其采购价格往往要高于天然中砂,单独使用势必会增加混凝土的单方成本;其二,在我们的研究试验中发现,由于尾矿人工砂中 高石粉含量尾矿人工砂的研究与应用 王莹 (北京城泰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北京100176) [摘要] 2002年2月1日起实施的国标GB/T14684-2001《建筑用砂》中,首次增加了人工砂种类,确定了人工砂的定义、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规定了凡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都统称为人工砂。此标准为解决建筑用砂的数量和质量问题找到了出路,为合理利用资源、合理利用石粉打下了技术基础,同时,保证了人工砂的质量。这为人工砂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但是,如同其他新事物一样,人工砂目前的发展极不平衡,存在很大的阻力,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是由于其外观与天然砂明显不同,特别是干法生产原状人工砂(只要石粉含量在10%左右时)看上去就像都是石粉一样,使人心生疑虑,不敢使用,就是由于传统的习惯,此种人工砂目前推广不畅,本文将从此角度重点探索和分析此种人工砂的研究应用问题。[关键词]人工砂;石粉;级配曲线 ;比例取代 石粉含量偏高,吸附一定量的外加剂,直接导致混凝土单方外加剂用量提高,而且混凝土经时损失加大,不利于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损失的控制。 解决问题一,我们可以掺入一定比例的特细砂(特细砂采购价格远低于天然中砂),但仍需解决掺入特细砂后级配不合理的问题;要想彻底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我们进行了一下大胆的假设性试验。 在进行下述试验前,我们首先将尾矿人工砂中的石粉单独筛出,与水泥进行活性试验。经过反复试验,我们发现,若将石粉作为掺合料进行活性试验,其7d 及28d 活性指数均在70%左右。这一结论正是我们进行下述假设性试验的前提。但需要说明的是石粉本身是否具有活性以及其强度增强的具体原理尚有待探索和研究。 3 试验用砂 机制砂及特细砂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其技术指标见表1、表2。 表1 机制砂及特细砂不同比例混合技术指标 特细砂∶机制砂 筛孔尺寸 (mm) 5.00 2.50 1.250.630.3150.16筛底机制砂分计筛余重量(kg) 71249458554245+712∶8 41108650766351+623∶75883147938455+554∶64806845989361+49特细砂 10 11 11 21 173 168 86+20 机制砂及特细砂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的级配曲线如图1。 4 配合比设计思路 由表1及图1我们不难看出,机制砂及特细砂按不同比例 混合后其级配区间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配合比设计时,假定

人工砂检测

人工砂石粉含量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 1石粉含量与MB 值 1. 1试剂和材料 本试验用试剂和材料如下: a )亚甲蓝:(O H S C I N H C 2318163?)含量≥95%; b )亚甲蓝溶液: 1)亚甲蓝粉末含水率测定:称量亚甲蓝粉末约5 g,精确0.01g ,记为M 。将该粉末在 (l00士5)℃烘至恒量。置于干燥器中冷却。从干燥器中取出后立即称重,精确到0.01,记为M 。按式((1)计算含水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记为W 。 100?-= g g h M M M W (1) 式中: W —含水率,%; h M —烘干前亚甲蓝粉末质量,单位为克(g); g M —烘干后亚甲蓝粉末质量,单位为克(g)。 每次染料溶液制备均应进行亚甲蓝含水率测定。 2)亚甲蓝溶液制备:称量亚甲蓝粉末[(100+W )/10]g(相当于干粉10 g),精确至0.01g 。到入盛有约600 mI_蒸馏水(水温加热至35 ℃~40℃)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持续搅拌40min ,直至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冷却至20℃。将溶液倒入1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士1) ℃,加蒸馏水至容量瓶1L 刻度。振荡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容量瓶中溶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亚甲蓝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 d), 并置于阴暗处保存。 3)定量滤纸(快速)。 1.2仪器设备 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a )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士5) ℃; b )天平:称量1 000 g 、感量0.1g 及称量100 g 、感量0.01g 各一台; c )方孔筛:孔径为75μm 、1. 18 mm 和2.36 mm 的筛各一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