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

一、条约内容的记忆

《南京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关税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地及居住权

《望厦条约》:南及附中割赔外所有特权+兵巡+医院教堂中美

《黄埔条约》:望厦所有特权+自由传教+修坟清护中法

《天津条约》:驻10舰外入内赔

《北京条约》:承开天津,九龙华工赔

《中法新约》:法殖越南+中越开埠+攫取路权+法国撤军

《马关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建厂

《辛丑条约》:赔款、划界、拆准、惩禁、改、修

危害:逐条导出(举例如下)

割地: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赔款:是列强的勒索,清政府转嫁给人民,生活贫苦。

通商:便于列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是否深入内地?

二、关于背景原因及影响功绩

鸦战背景:战前中国:官场中,军队里,财政上,经济上,文化上。

战前世界:①英国率先,②其他国也,③需原料产地。

鸦片战争:根:工业革命的英国迫切中国大门

直:中国的禁烟运动

战败原因: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

影响:三大变化:性质+ 矛盾+ 任务

第二鸦战:根:进一步打开,,(到了19C5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直:修约要求被拒绝

导:亚罗号,马神甫

影响:政治上:丧失领土和主权+ 中外公开勾结

经济上:东南沿海---沿海各地---内地

太平起因:①阶级矛盾激化②外侵③自然灾害(两广地区)

天京变乱: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影响:元气大伤+ 国中无人朝中无将+ 清军建营。太平败因:主观(农阶局限+战略失误)客观(中外反动)

太平功绩:①加速了②反封反侵略③与以往农运比

④资本主义方案⑤世界意义

甲午背景:①大陆政策②国际关系③朝鲜东学党④清寄希望于调停戊戍背景:①甲午后民族危机(对自然经济)②民资发展(放松民间建厂)义团原因:民族危机+山东地区洋教

失败原因:中外反动+ 农民局限+ 扶清灭洋局限

新思潮萌发原因:①两危机使士大夫提倡经世致用

②鸦片战争使爱国知识分子惊醒

洋务派/顽固派洋务人物及工厂

洋务运动:A前期求强:师夷长技以制夷B后期求富:“求富”

破产原因:列强不希望//// 顽固派//// 缺领导核心//// 不变封建制度资本主义产生原因:自身孕育// 外侵

时间:19C六七十年代,上海,广东,天津。

资产阶级的特点点:两面性,对内对外都

无产阶级产生:19C四五十年代,外商企业。近代企业外人先

无产阶级特点:共同优点+①三重压迫②与农民③集中程度高

第二部分

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口号三民主义

革命派保皇派论战:内容,意义,

革命党人发动起义: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

武汉成为摇篮原因:①该区资本发展②帝国侵略严重

③党人活动//////////湖北军政府。

严守中立南北议和:帝国主义的干涉企图和扶植袁世凯“南北议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性质意义) 《告各友邦书》。袁世凯篡革命果实:孙中山对袁妥协//宣统退位//袁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政府迁北京。

辛亥革命历史功绩:①反封②反帝③资本主义④界意义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

袁氏专权:

二次革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案;“二次革命”。

袁氏称帝:《中华民国约法》;“五九国耻”;“中华帝国”。

护国运动:《讨袁宣言》;《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蔡锷与护国军;《第二次讨袁宣言》。

短暂春天: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爱国思潮///// 张謇、周学熙、荣德生等。

发展背景:辛亥革命,一战,群众运动爱国货。

无阶壮大:

第三部分

第五章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中共的诞生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国内)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1915创办《新青年》;

李大钊、鲁迅、胡适、北京大学(蔡元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三倡三反+ 后宣传十月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①动摇了封统②弘扬了民科③为五四作了准备

④社会主义成为武器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五四运动的背景:国际(日美+俄国)国内(政治,经济,文化)

五四运动的爆发:1919.5.4 导火(巴黎和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中心的转移;

五四的初步胜利:没有签字

五四的历史意义:启导觉悟、促进传播、世界意义、新民主主义。

五四运动的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人物内容(名称)(目标)(任务)(机构)

中共二大:1922.7 上海内容(最高纲领)+(最低纲领)+ 四个动力二七惨案:1923.2.7 京汉铁路大罢工教训:A统一战线B武装斗争第六章大革命

合作条件:A革命形势的需要B中共C国民党力量D共产国际

合作方针:A党内合作

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加入独立改组

国党一大:1924.广州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意义

黄埔建立:1924.广州黄埔军校的办学特点。

北京政变: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性质: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

五卅运动:上海工商学联合会;省港大罢工。

广东巩固:两次东征;国民政府的成立;国民革命军。

北伐军胜利进军:1926 北伐目的、对象;北伐胜利进军概况;国民政府迁到武汉。

原因:A合作+方针B群众支持C战士英勇

工农革命运发展:A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大革命失败原因:客观(中外+国右)主观(幼共缺乏,领导权)

大革命失败教训:要领导权,还要武斗。

大革命历史功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打击了帝国主义。

大革命重要作用:宣纲、握武、洗礼。

大革命兴起背景:国际:一战后华盛顿会议

国内:军阀混战

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北上宣言,目的。

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帝国干涉中国内政。

附录

附一:

林则徐:《四洲志》《各国律例》(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姚莹:《康輶纪行》徐继愈:《瀛寰志略》

洪仁玕:《资政新篇》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变法通议》光绪颁:《定国是诏》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建国纲领)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孙中山:《讨袁宣言》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陈独秀:《新青年》1915,上海

鲁迅:《狂人日记》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洪秀全:《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康有为:《应招统筹全局折》(资阶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清廷:《钦定宪法大纲》(以保障君上大权为核心)

附二:

回答意义:1)性质,2)

回答功绩:1)性质,2)

回答原因:主/客观根/直/导

回答背景:国际//国内(后两章:国际:一战和十月///// 国内:黑暗北洋,混战,联合。)

回答必然性:主要是回答背景

其他小点:

1、1865,中国对外正当贸易中第一次逆差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设立行省:新疆1884,台湾1885

4、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原因,实质。

5、八国联军: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6、19世纪末,势力范围,租借地,

7、19世纪70——19世纪末:帝国主义,资本输出

(时代背景:40,50,60,70,末)

8、公车上书,辛酉政变,(性质)////// 维新派/顽固派//// 太平北伐,西征,东征。

9、、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区别。10、比较戊戍变法和辛亥革命和主要不同

11、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和历史条件,一大和二大党的纲领的主要

第一册

18世纪中期: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位置,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头号强国,为掠夺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对外扩张。

林则徐,黄爵滋上书,道光帝任林则徐为钦差。

1839.6: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6:鸦片战争开始,琦善去广州谈判。

1841年初:英军扩大侵华战争。

1842年8月:鸦片战争结束。(P5,爱国将领表)

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关税税率,

中国须同英国商量。

(中国成为关税最低的国家)

1843年: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1844年:中美《望夏条约》:享有《南京条约》及附件中除割地,赔款外一切特权,同时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口岸,

美国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享有美国一切特权,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墓地,并给予保护。

鸦片战争的意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

政治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 中过的领海,

领土,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

经济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 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1865年,中国对外正当贸易中,

出现第一次逆差。

社会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们

大众的矛盾。

3.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由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到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

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

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特点P42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目的:推翻清朝的统治)

兴起的主要原因: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2.外国资本主义侵略3.自然灾害严重

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在永安初步建立了政权。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都。

时间名称目的将领结果

1853 北伐推翻清朝统治林凤祥,李开芳进军北京,失败

1853 西征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赖汉英,石达开胜利

1856 东征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秦日纲胜利

自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鼎盛时期。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借“亚罗”号事件,法国借“马神事件”)1857年:英法联军在广州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傀儡政权。

1858年:《天津条约》(俄,美,英,法):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加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旅游,经商,传教;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

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1860年: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法,英):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俄)割占我国大片领土(是俄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一个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使中国社会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进一步)。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沦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从主观上讲: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革命目的不明确。2.战略上失误。

从客观上讲: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p28)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废除封建地主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核心思想: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它是天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放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却没有真正实行过。从客观上讲,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

田方案;从主观上讲,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资政新篇》:写于1859年,内容见P31,是最早被提出的资本主义的方案。,但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

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无法实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沿海)。P40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

迫的要求,但又有同他们妥协的一面。

19世纪60年代以后:维新思想

主张和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是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但也是

推动洋务运动的机构)

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资本主义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附(办洋行、银行、工厂,经营轮船公司)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后期,为“求富”兴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70年代,建成北洋、南洋、福建3支海军,成立海军衙门。

创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送留学生出国深造。

甲午中日战争后,洋务运动破产。原因:p39

洋务派兴办的企业不是资本主义企业,它的性质是地主。

但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和发展;它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成为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客观上抵制外来侵略。

19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1881年:《伊犁条约》

1883年:纸桥大战,中法战争爆发。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1884年:马尾海战

1885年:镇南关大捷

1885年:《中法新约》P47(最先取得在中国修建铁路的特权。中国西南门户打开)

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国防)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背景:明治维新,使日本国力强盛,急需从对外扩张中找出路,制定“大陆政策”;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同年,

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趁机进入朝鲜;清政府不认真备战。

平壤战役:失败(左宝贵)

黄海战役:北洋舰队主力尚存,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

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

1895年: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军占领威海卫。

1895年:《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P52.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舞台,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改良)变法运动。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结合,宣传维新变法。奠定资产阶

级维新派进行维新运动的理论基础(《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1895年:“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中外纪闻,北京的“强学会”)原因:《马关条约》

1898年:《应诏统筹全局折》(施政纲领)

保国会(资产阶级政党)

光绪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的标志。又称“百日维新” 历史意义和教训:

是一次资本主义阶级的改良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缺乏反帝反封建

斗争的勇气,脱离群众,资产阶级改良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P67

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P59

19世纪90年代:门户开放(美国因与西班牙争夺菲律宾错过瓜分中国的时机)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

1898年:义和团运动开始。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

要矛盾,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势力,但是这个口号带有很大局限性,“扶清”有利争取官军,却容易让群众放松

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的排外色彩。

1900年: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

1900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奥匈)侵略北京。在天津建立了第二个傀儡政府。

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

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与8国和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签定。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万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

行革职,永不叙用”;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修订商约。

影响:P73。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1901年:清政府颁布“新政”: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资本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背景:P75

1985年:广州起义。以武装迈出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步。

20世纪初: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宣传革命的中心(张炳麟、邹容、陈天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这标志这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P79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为总理,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为

机关刊物。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政治

纲领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P80-P81

1906年:清政府颁布“预备仿行立宪”,《钦定宪法大纲》(伪宪法)

1906年:萍浏醴起义。同盟会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

浙皖起义

镇南关起义

广州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

1911年:颁布“铁路国有”政策。

掀起了保路运动,四川规模最大(成都血案)给武昌起义的成功创造条件。吴永珊领导宣布荣县独立,建立革命政府,这是同盟会会员建立的第一个县级以上革命政权。龙鸣剑组织保路同志军。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史称“辛亥革命”。建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国号“中华民国”。

背景: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武昌是帝国主义国家入侵较早的地方,人民反抗怒潮不断高涨(直接原因),奠定了群众基

础;革命党人在武昌进行长期准备,起义条件充分。

1911年:外蒙古独立。俄国有进一步占领我国唐努乌梁海地区。

1912年:孙中山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改用公历,1912为民国元年。P88-P90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确立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1912.2.12:清王朝结束。(260多年)

1912.3: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夺走。

功绩和结果P92 1912.8:国民党建立,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13年:中英商讨西藏问题。

1913年:“宋教仁案”

二月革命,因为国民党力量涣散,导致失败。

1915年:袁世凯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准备1916年登极,1916年为洪宪元年。

称帝步骤:镇压二月革命;强迫国会正式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正式下令解除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背景: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签定“二十一条”。

护国运动。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只要阵地,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

动的只要活动基地。初期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后期,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背景:P116 意义:P119

云南讨袁宣布独立(蔡锷、李烈钧、唐继)各省纷纷独立。

1916年: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袁世凯死去。

1917年:张勋复辟。背景:府院之争(日:段祺瑞,美:黎元洪)

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

护法运动。

1918年:护法运动失败。

1912—1919年:第一次世界期间,中国民族工商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发展最快的纺织业和面粉业。

原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民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张等,大力倡导发展实业。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

背景: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加紧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反帝情绪高涨;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军阀政府对外

卖国对内压迫(根本原因),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推动人民的思想解放;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导火索)。

经过:学生游行,“外争主权,内惩国贼”。6月,运动中心从北京移到上海。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依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

治舞台;五四革命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革命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转播,为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五四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爱国运动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920年: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工人阶级不断壮大,国际社会主义的支持)

1921.7.2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没有李大钊和陈独秀)

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2年:华盛顿会议。

1922年: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中共“二大”,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敌人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民主主义革命(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

共和国),大会还决定加入共产国际。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出现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京汉铁路

工人大罢工把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顶点。

1923.2.7:二七惨案。

教训:要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

上的独立;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农、资阶级联盟的政党。(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条件:共产党认识

到需要建立统一战线;孙中山真诚欢迎;共产国际指示。

1924年:国民党“一大”(广州)接受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

工”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这是国共两

党合作的政治基础。P134。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建立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1924年:冯玉祥“北京政变”,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

1924年:孙中山病逝。

1925年:帝国主义在“五卅惨案”(第二次工运高潮)

上海工商学联合工会。

省港大罢工。

意义:五卅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后来的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进行2次东征;统一广东、广西;第一次东征后成立国民政府,巩固革命根据地。

1926年:北伐: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北伐胜利的原因:国共合作;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将士英勇作战。

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1927年:南京惨案。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大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客观方面: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主观方面: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

大革命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

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为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让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只有掌握了本目内容,才能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以及中国战败的根源。复习本目内容时,既要联系世界史和中国古代史知识,又要简化教材,抓住关键: 战争前夕的中国,危机四伏,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呈现出封建末世的衰败象征。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财政拮据;政治上,官场腐败,军备松弛,阶级矛盾尖锐;对外实行闭关锁国,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闭目塞听、虚骄自大,愚昧无知。 战争前夕的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早在1825年就爆发了经济危机,英国迫切需要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同时英国在东南亚、中亚地区建立的殖民基地,已经成为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英国的炮舰和走私船不断出现在中国东南海域,进行骚扰和侵略。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场,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二)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复习本目内容,应掌握下列知识: 1.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其主要原因,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力。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2.鸦片输入的危害:白银大量外流,加深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烟毒泛滥,严重危害国人的身心健康,吏治更加腐败,军队毫无战斗力。主张严禁鸦片的代表人物是:林则徐、黄爵滋、邓廷桢。 3.牢记虎门销烟的时间和意义。1839年的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4.中国的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成为鸦片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三)鸦片战争的过程 首先,阅读教材中的鸦片战争形势图,掌握战争的简要经过: 1.记住两个具有标志性含义的时间。1840年英舰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开始;1842年英舰抵南京下关,清政府求和,鸦片战争结束。 2.了解英军两次入侵路线,记住1840年英军曾到达天津白河口。 3.了解中国军民抗击英国侵略军的主要地点,记住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清朝爱国将领一览表》不必记忆。 其次,掌握两个难点: 1.鸦片战争的性质。联系时代背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政策方针(英国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以及决策者的阶级属性(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来理解鸦片战争的性质(对英国来说,完全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中国来说,则是被迫进行的反侵略的自卫战争)。

高中历史模拟试题卷

高中历史模拟试题卷 命题人杨崇佑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B.文化发展呈现出趋同的特点 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发展与交流D.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的统一 2.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 A.宣扬君权神授B.解释天人感应C.劝君主行仁政D.强调教化民众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 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 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4.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 数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A.导致丝绸之路的受阻B.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D.加剧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 5.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 A.改变地方割据局面B.削相权以加强集权 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分事权以相互牵制 6.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 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 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 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7.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 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 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B.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C.实现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8.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创办了大生纱厂,他通过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将 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以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 当时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企业经营顺利,利润优厚。这表明 A.大生纱厂是一个官督商办的企业B.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基本消失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题及答案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姓名班级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请认真书写班级﹑姓名,仔细审题,相信优秀的你必能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3、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5、、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7、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9、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高一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 一、条约内容的记忆 《南京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关税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租地及居住权 《望厦条约》:南及附中割赔外所有特权+兵巡+医院教堂中美 《黄埔条约》:望厦所有特权+自由传教+修坟清护中法 《天津条约》:驻10舰外入内赔 《北京条约》:承开天津,九龙华工赔 《中法新约》:法殖越南+中越开埠+攫取路权+法国撤军 《马关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建厂 《辛丑条约》:赔款、划界、拆准、惩禁、改、修 危害:逐条导出(举例如下) 割地: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赔款:是列强的勒索,清政府转嫁给人民,生活贫苦。 通商:便于列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是否深入内地? 二、关于背景原因及影响功绩 鸦战背景:战前中国:官场中,军队里,财政上,经济上,文化上。 战前世界:①英国率先,②其他国也,③需原料产地。 鸦片战争:根:工业革命的英国迫切中国大门 直:中国的禁烟运动 战败原因: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 影响:三大变化:性质+ 矛盾+ 任务 第二鸦战:根:进一步打开,,(到了19C5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直:修约要求被拒绝 导:亚罗号,马神甫 影响:政治上:丧失领土和主权+ 中外公开勾结 经济上:东南沿海---沿海各地---内地 太平起因:①阶级矛盾激化②外侵③自然灾害(两广地区) 天京变乱: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影响:元气大伤+ 国中无人朝中无将+ 清军建营。太平败因:主观(农阶局限+战略失误)客观(中外反动) 太平功绩:①加速了②反封反侵略③与以往农运比 ④资本主义方案⑤世界意义 甲午背景:①大陆政策②国际关系③朝鲜东学党④清寄希望于调停戊戍背景:①甲午后民族危机(对自然经济)②民资发展(放松民间建厂)义团原因:民族危机+山东地区洋教 失败原因:中外反动+ 农民局限+ 扶清灭洋局限 新思潮萌发原因:①两危机使士大夫提倡经世致用 ②鸦片战争使爱国知识分子惊醒 洋务派/顽固派洋务人物及工厂 洋务运动:A前期求强:师夷长技以制夷B后期求富:“求富” 破产原因:列强不希望//// 顽固派//// 缺领导核心//// 不变封建制度资本主义产生原因:自身孕育// 外侵 时间:19C六七十年代,上海,广东,天津。 资产阶级的特点点:两面性,对内对外都 无产阶级产生:19C四五十年代,外商企业。近代企业外人先 无产阶级特点:共同优点+①三重压迫②与农民③集中程度高 第二部分 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口号三民主义 革命派保皇派论战:内容,意义, 革命党人发动起义: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 武汉成为摇篮原因:①该区资本发展②帝国侵略严重 ③党人活动//////////湖北军政府。 严守中立南北议和:帝国主义的干涉企图和扶植袁世凯“南北议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性质意义) 《告各友邦书》。袁世凯篡革命果实:孙中山对袁妥协//宣统退位//袁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政府迁北京。 辛亥革命历史功绩:①反封②反帝③资本主义④界意义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必修一历史复习提纲 篇一:高一历史必修一学霸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潘林峰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参与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 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 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 ○1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2被封范围: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3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5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瓦解;战国到秦朝时期废除,被郡县制替代 (直接原因:诸侯国势力太大;根本原因:井田制的瓦解) 3、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利、财产和土地 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2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4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 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 朝,定都咸阳。 统一条件:1.主要原因:商鞅变法 2.客观原因:人民渴望统一 3.主观原因: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4.战国时期法家思想3、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2018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问题详解

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6-12-01 chenyu2000转自Sin5 修改 微信分享: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4高中会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的文章,供广大考生查阅!! 高中会考历史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以下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以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平定“安史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九品中正制” 3.三省六部制创立完善于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反映了 A.手工业生产方式 B.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C.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D.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5.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时期有 ①商周②西汉③明④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某班设计“太平天国运动”的网页进行自主学习,页面设置了“历史背景”、“重要文献”、“历史人物”、“学习测评”等四项链接。如果再添一项新的链接,最合适的是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李鸿章 D.《天朝田亩制度》 7.下列历史人物中,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创作小说的人物是 A.蔡元培 B.鲁迅 C.胡适 D.陈独秀 8.为完成“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任务,国共两党发动了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团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参与决策相、卿士,地方:侯、伯 2、西周的分封制: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与权利:影响: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结果: 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不可僭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 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 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5课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 1、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梭伦改革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2、特征: 3、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习惯法,成文法(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价值:①对罗马而言:②对世界而言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1光荣革命:1688年○2《权利法案》:1689年。特点: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会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 地位○3责任内阁制: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作用:国内影响:提供保障、稳定社会、走入民主、树立模式;国外影响: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有巨大影响。 3、特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 1、“1787年宪法”的制定: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原则:联邦制原则: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 “分权”与“制衡”、民主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衡;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约。 2、“1787年宪法”的意义:它是世界上第一步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促进了美 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使美国革命得以完成。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期终模拟试题附答案一【实用】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期终模拟试题附答案 说明: 本试卷分第I 卷 (选择题 )和第 II 卷 (非选择题 )两部分,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请将第工卷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 II 卷直接答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第 II 卷和答题卡。 第 I 卷 (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已丑了,金牛叫;风雨顺,五谷笑;事如意,平安罩;身体棒,福寿到;亲满堂,欢乐绕,, ”这是2009年春节的祝福短信,其中的“已丑” ,“金牛”等源自 A.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D.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2.我们一般将材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研究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情况时,不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墓葬中发现的商代玉蚕 B.甲骨文中有“蚕”、“桑”、“丝”等文字 C.《诗经·卫风》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D.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记载:“商周时期的蚕桑生产和纺织手工业已相当发达” 3.请欣赏下列手工精品图片,从中找出最能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水平领先于世界的一组 ①青铜器②瓷器③丝织品④电灯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4.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 七十,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倍受压迫,日夜劳作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少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C.汉代丝织业生产比较发达 D.汉代丝织品数量多 5.外来饮食文化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新的蔬菜,粮食品种不断地进入百姓饭桌,其中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而从美洲带到中国的是 A.蕃薯、玉米B.烟草、小麦C.葡萄、土豆D.甘蔗、水稻6.唐人张籍在《贾客乐》中写道:“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知识网络结构】: 【背景知识与单元线索】 1、“中国近代史”: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划分标准:社会性质),开始于1840 年鸦片战争,结束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止时间及标志)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革命任务及性质),因领导阶级不同,又分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者的分水岭1919 年的五四运动。 2、基本线索: ①中国遭受外来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1840-1901):包括四次战争及五个不平等条约。 ②中国各阶级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③图示 旧民主主义革命示意图 1840 1842 1851 1856 1858 1860 1864 1894 1895 1900 1901 1911 1919 侵略战争鸦片第二次甲午八国联 战争鸦片战争战争军侵华 不平等条约《南京》《天津》《北京》《马关》《辛丑》 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示意图 1919 1921 1924 1927 1931 1934 1936 1937 1945 1946 1948 1949 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五四中共成立第一次南昌红军七七日本三大 运动(一大)国共合作起义九一八长征事变投降战役 【专题总结】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简表(1) 名称时间发动者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国、法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英美俄日法 德意奥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境地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年日本 2、强签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高一上册历史重点

高一上册历史重点 高一上册历史重点: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 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其内容: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能够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了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高一上册历史重点: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玕着《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 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1、简述唐代、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1)唐代商业: ①条件:政治上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 ②城市: A.布局: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与民居隔开(市坊分开);商业交易受到官府严格控制 B.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 ③商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2)宋代商业: ①货币: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城市: A.布局: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市分散在城中,市的启闭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B.功能:经济功能大大加强 2、两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3 (1)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及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民主思潮的推动) (3)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推动 4、简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特点、实质和影响。 (1)背景: 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②胡佛的反危机措施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2)主要措施: ①金融方面:整顿财政金融 ②工业方面:调整工业生产 ③农业方面:调节农业生产 ④社会福利方面: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3)特点: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4)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5)影响: ①对美国:A.经济上: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恢复 B.政治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②对世界: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5、简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意义。 (1)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说明战后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过程、体现的趋势、特点及意义。 (1)原因:①共同的文化传统; ②近代不断的战争使人们渴望欧洲统一; ③二战使西欧丧失世界中心地位,成为冷战主战场。 (2)过程: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1951年成立 ②欧共体成立: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共体 ③欧洲联盟:1992年,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正式成立。 (3)体现的经济发展趋势: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 (4)特点:结成政治经济联盟;统一货币。 (5)意义:①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的利益; ②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③使欧洲成为当今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7、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因素及对全球化的认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1)过程:①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②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掠夺使得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因素:①科技进步,为全球化提供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②交通和信息技术发展,提供了技术手段; ③两极格局结束,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④市场经济体制被广泛接受; ⑤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跨国公司的推动作用。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堂笔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堂笔记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 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 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 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2_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模拟检测卷一及答案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阶段检测试题 2020.04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道,60分) 1.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城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D.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2.在古代世界的大河流域诞生了许多古代文明,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大河流域( ) A.矿藏丰富,便于手工业生产 B.水草丰美,便于采集渔猎 C.交通便利,便于商业贸易 D.水源充足,便于农业种植 3.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卫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 A.文字的出现和国家机器的产生 B.国家机器的产生和法律的制定 C.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D.阶级的出现和文明的多元 4.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所属的等级是( ) A.吠舍 B.婆罗门 C.刹帝利 D.首陀罗 5.《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凡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窝藏奴隶者,都处以死刑;窃贼应处死,或处以重罚;奴隶否认其主人,则割去该奴隶的耳朵。由此可见( ) A.法典具有极端性和残酷性 B.法典内容全面而具操作性 C.法典体现奴隶主阶级意志 D.法典严厉镇压奴隶的反抗 6.“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它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罗马帝国 D.法兰克王国 7.公元前4世纪,他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人们对他评价不一:“伟大的军事家”“英明的领袖”“贪婪的侵略者”“文化的爱好者”等。“他”是( ) A.汉谟拉比 B.亚历山大 C.修昔底德 D.大流士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一.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3、分封制。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封建时

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③统一文字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三.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模拟试卷(统编版)【试题6】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据记载,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的“封建”含义是( ) A.分封诸侯国 B.封建社会经济形态 C.王位世袭制 D.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2.(孟子》云:“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据此可知,孟子主张( ) A.克己复礼以稳定社会 B.以严刑峻法维护统治 C.保证农民的土地财产 D.以礼仪彰显人的善性 3.史书记载,秦的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学者认为“副”在古代有剖开,分割之意,据此意解"副丞相”"者,有分割丞相权力的作用。该学者认为,设置御史大夫的目的为( ) A.强化思想控制,防止地方分权 B.制约宰相权力,维护君主专制 C.扩大丞相权力,提高行政效率 D.担任侍从顾问,协助批阅奏章 4.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这里的“正音”是指( ) A.汉语 B.平城方言 C.礼乐制度 D.鲜卑语 5.唐太宗告诫巡视州县的官员:“就田陇间劝励,不得令有送迎……多废农业。”他还规定“诸非法兴造及杂(额外)徭役”,超过一定的数量,“坐赃论”。这说明唐太宗( ) A.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B.推行均田,鼓励垦荒 C.保证农时,减轻负担 D.不兴土木,休养生息 6.司马光评价王安石为“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评价其变法是“舍是取非,兴害除利”。蔡京对王安石变法推崇备至,“取熙宁成法施行之”。梁启超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依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法对王安石变法准确地评价 B.后人评价较当时更具有正确性 C.历史评价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 D.变法是历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7.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有( ) A.中央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 B.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各县和村 C.主要地方官职可世代沿袭 D.地方拥有较独立的行政体系 8.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逐渐 合法化。百姓“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而月港“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据此可知( ) A.明朝始终奉行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 B.对外贸易有利于改善国计民生状况 C.福建地区是明清对外贸易主要通道 D.私人海上贸易造成了贫富分化加剧 9.明朝思想家陈献章反对在圣贤经书中打圈子,主张“为学须从静坐中养品个端倪来”, “求诸吾心”。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陈献章发展了程朱理学体系 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陈献章继承了陆九渊的思想 D.心学思潮由此出现 10.雍正七年(1729年),为了对发动叛乱的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用兵,为保密和缩短文件 奏请批复的时间,雍正帝设置了一个机构,此机构后来( ) A.分散相权加强专制皇权 B.成为国家正式中枢机构 C.增强了内阁的执政能力 D.协助皇帝处理重大政务 11.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对后世影响很大,书中重点介绍了英、法、美等国的社 会风情、政治制度、工艺制造、机械生产、对外贸易和西洋各国相互关系等。林则徐主持编译这本书,对当时禁烟运动的现实意义有( ) ①了解西方列强国情②寻求御敌的策略③维护中国司法主权④宣传商战的主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太平天国运动中出现过一些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其中具有近代性质的社会改良主张是 ( )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B.“禁酒及一切生熟黄烟鸦片” C.“禁庙宇寺观,既成者还其俗、焚其书” D.“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 13.甲午战后,康有为认为变法必从京师开始,必从王公大臣开始,才能成功。为此,康有为 自己出资印刷《<中外纪闻》,免费分送,还组织了具有浓厚官方色彩的京师强学会,这实际上是一个京师高级官员俱乐部。康有为的这些做法说明维新派( ) A.意图自上而下地推行变法 B.利用政党组织和宣传改良 C.能够抓住变法成败的关键 D.制定推进变法的正确策略 14.孙中山在阐释三民主义的主张时说,中国革命不能停留在“媲迹于欧美”。当时,欧美 贫富差异巨大,阶级矛盾严重,中国应“睹其祸害于未萌”,“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实行平均地权,解决贫富分化问题 C.实现三权分立,保证民主政治实施 D.鼓励发展实业,促进近代经济发展 1

2019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1(详细答案)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试题 历史试题 第Ⅰ卷(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只在试卷上作答,不涂在答题卡上无效。 1.清明祭祖、中秋团圆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与这些民俗密切相关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下列能称之为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第一次革命”是( ) A.铁农具 B.铁器牛耕 C.曲辕犁 D.翻车 3.“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这句民歌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习惯于简朴安逸的生活 B.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落后 4.历史学家夏曾佑指出“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 A.中央集权制 B.选官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监察制度 5.汉武帝时,朝廷为解决王国势力“尾大不掉”的局面,成效最显著的措施是( ) A.郡国并行 B.设刺史 C.平定“七国之乱” D.实行“推恩令” 6.我国古代史上,民营纺织、矿冶、制瓷等行业开始居于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是在( ) A. 汉代 B.唐朝 C. 北宋 D.明朝

7.据《永禁机匠叫歇碑》记载:“(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这表明( ) A. 明朝商品经济发展 B. 明朝纺织业发达 C. 世人皆以纺织为生 D. 出现了雇佣关系 8.清代,军机大臣“军国大计,罔不总揽”,但“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避免了决策失误 C.提高了官员素质D.强化了地方管理 9.李鸿章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近代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械设备、制造洋枪洋炮的第一个机械化兵工厂。下列企业与之类型相同的是( ) A.发昌机器厂 B.汉阳铁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轮船招商局 10.陈潭秋曾回忆:七月底的大会“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党的基本任务……决定建立严密的战斗的工人政党”。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1.《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进一步建设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符合“陕甘宁红色旅游区”的是( ) A. 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B. 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C. 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D. 完成转移,胜利会师 12.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战地记者写道,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城镇,一个京杭大运河经过的城镇,一次胜利已使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这一“胜利”是( )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枣宜会战 13.某战役是“解放战争中震撼世界的三大决战之一……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意义重大。这次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一个中国 C.和平统一 D.两岸三通 15.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