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选择题强化训练

教育学原理选择题强化训练
教育学原理选择题强化训练

教育学原理选择题强化练习(1)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B )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B )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

B、巴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

3、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D )。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出自(B )。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B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D《师说》

6、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学科的总称是(D)。

A、教育学科

B、教育理论C教育规律D、教育科学

7、学校教育产生于(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初期D、封建社会晚期

8、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B )。

A、陶行知

B、杜威

C、康德D马卡连柯

9、提倡终身教育的是(A )o

A、郎格郎

B、斯金纳

C、布鲁姆

D、赞可夫

10、由家长和其他年长者成员配合学校对孩子不同程度地实施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称之

为(C)o

A、校外教育

B、配合教育C家庭教育D、社区教育

11、教育的育人功能的周期世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社会发展

B、儿童身心发展年龄阶段特点C自然条件D、教育年限长

12、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

A、物质基础作用

B、主导作用

C、决定作用D发展作用

13、教育理论来源于(C)o

A、社会实践

B、生产劳动C教育实践D、科学实验

14、()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①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②洛克的《教育漫话》

③卢梭的《爱弥尔》

④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5、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

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o

①生物性

②永恒性

③历史性

④阶级性

16、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基本特征是()o

①主体性、示范性和目的性

②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

③主体性、个体性和社会性

④主体性、示范性和主动性

17、教育过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

①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状

②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③教育要求

④教育影响

18、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①幼儿教育

②中、小学教育

③高等教育

④职业技术教育

19、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B )

A、生产力发展

B、科技进步

C教育技术进步

D、产业革命

20、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D)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21、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A)

A、1996 年3 月

B、1996 年5 月

C、1987 年5 月

D、1989 年6 月

22、人类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B)

A、自然环境

B、社会生产

C人口状况

D、政治制度

23、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C)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管理现代化

C教师素质现代化

D、教育内容的现代化

24、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C)

A、传播文化

B、生产功能

C培养人才

D、人口功能

25、(A)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A、心理起源论

B、劳动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需要起源论

教育学原理选择题强化练习(2)

1、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

A、教与学的矛盾

B、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D、主体与客体间的矛盾

2、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D)。

A、人口环境

B、自然环境

C政治制度

D、社会生产

3、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着作是(B)。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4、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的国家是(B)。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5、检验教育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C)。

A、教育自身

B、教育评价

C、教育实践D培养的人才质量

6、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的《教育学》专着的主编是(A)。

A、凯洛夫B赞可夫C马卡连科D、苏霍姆林斯基

7、教育在发展中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这是教育的(D)。

A、能动性B可控性C超前性D、相对独立性

8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C)

A、发展

B、成长

C成熟

D、生长

9、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具有的()乃是人成为教育对象的根本原因和条件。

①生物性和社会性

②生物性和阶级性

③历史性和阶级性

④受教性和可教性

10、教育上的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11、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C)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初期

12、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在身心发展方面的主要不足表现为(D)

A、身体发育不良

B、智力发育不良

C认识水平较差

D、品德行为习惯有所欠缺

13、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着作是(A)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14、教育同生产劳动从脱离到逐步结合的转变发生在(C)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5、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D)

A、主体活动的选择性

B、主体活动的计划性

C主体活动的预见性

D、主体活动的创造性

16、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A)

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17、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环境。

①宏观的

②间接的

③一般的

④特殊的

18、教育教学立足于发展关键期或发展最佳期的目的是为(A)。

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19、在小学生的各生理系统中,发育最早的是(D)

A、身高体重

B、骨骼肌肉系统

C循环和呼吸系统

D、神经系统

20、少年儿童中,一般情况下智力超常与智力低下者各约占(A)。

A、3%

B、10%

C 15%

D、2、0%

教育学原理选择题强化练习(3)

1、人在质的方面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称(B)。

A、身体发展

B、人的素质

C、心理发展D奠基工程

2、人的发展指的是(D)。

A、思想发展

B、身体发展

C、智力发展D身心发展

3、儿童身心的发展总是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的,这是身心发展的(C)。

A、阶段性B可变性C顺序性D、稳定性

4、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

A、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B、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

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5、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是在(C)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

6、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

A、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

B、杜威、洛克

C杜威、孔德

D、涂尔干、赫尔巴特

7、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C)

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培养劳动者

D、推进素质教育

8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B)

A、教育内容

B、教育目的

C学生

D、教师

9、小学劳动教育最基本的内容是(A)

A、自我服务劳动

B 、社会生产劳动

C 社会公益活动

D 、勤工俭学活动 10、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教育目的是( A 、 1958 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 、 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1、 检验和衡量教育工作好坏,主要看,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价值 C 、教育思想 12、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是( B )。 A 、教学改革和实验 B 、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13、 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 D )。 A 、教育大纲 B 、教育目标 C 、培养目标 14、 主张教育目的取决于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需要,

A 、夸美纽斯

B 、孔德

C 涂尔干

D 、那托尔卜 15、 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B ) A 、 教育规范 B 、 学制 C 教育体制 D 、国家

16、 我国建国后推行新学制的时间是( A 、 1949 年 10 月 B 、 1950 年 10 月 C 、 1951 年 10 月 D 、 1958 年 9 月

17、 近年来,英国学制改革使传统的 A 、 单轨制 B 、 分支型学制 C 六三三制 D 、五四三制

18、 近年来,英国学制改革使传统的 A 、 单轨制 B 、 分支型学制 C 六三三制 D 、五四三制

19、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 而且迫切需要大量素质良好

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城乡劳动者,所以必须大力发展()

① 高等教育 ② 中等教育 ③ 职业技术教育 ④ 初等教育

20、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B )

A 、融合课程

C )中的教育目的

(A )是否得以实现。 D 教育理论

C 、实施素质教育

D 、个性发展 D 教育目的

这一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 )。 C )

双轨制 ”逐渐转向

( B )。 双轨制 ”逐渐转向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

21、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B)

A、孔子

B、夸美纽斯

C杜威

D、布鲁纳

22、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创立者是(C)。

A、杜威

B、布鲁姆

C、布鲁纳

D、赞可夫

23、在欧洲,文艺复兴前,作为教育内容的三艺”是指(D)。

A、文法、修辞、辩证法

B、文法、几何、天文

C算术、几何、修辞

D、几何、天文、音乐

教育学原理选择题强化练习(4)

1、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D)。

A、新授课B复习课C技能课D、综合课

2、包括组织教学一一检查复习一一讲授新教材一一巩固新知识一一布置课外作业环节的课的类型是()

A、单一课B活动课C劳技课D、综合深课

3、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团队活动

B、班级活动

C、政治工作D教学

4、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_____ 。

A孔子苏格拉底B孔子亚里斯多德C孟子柏拉图D朱喜苏格拉底

5、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B)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考试成绩

6、教学的基本任务是(A)

A、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B、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C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D、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7、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D)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法

C教育手段

D、教育内容

8班级授课制创始于(B)

A、15世纪初

B、16世纪初

D、19 世纪初

9、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C)

A、德育工作

B、智育工作

C教学工作

D、学生

10、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描述和探讨的教育家是(C)

A、孔子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亚里士多德

11、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D)。

A、一种实践活动

B、一种主体活动

C一种文化活动

D、一种认识活动

12、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B)。

A 领导地位

B 启发指导地位

C 顾问地位

D 主导地位

13、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___。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14、社区教育的实质是(C)

A、教育的社会化

B、社会的教育化

C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统一

D、全民接受教育

15、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A)

A、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

B、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

C参加自学考试

D、脱产学习

16、社区教育的对象是(C)

A、社区内的少年儿童

B、社区内除学生以外的社会成员

C社区内的每一个成员

D、社区内的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

17、我国的教师节是(D)

A、6 月1 日

B、9 月1 日

C、10 月10 日

D、9月10 日

18、教师的根本任务是(D)

A、教学工作

B、班主任工作

C德育工作

D、教书育人

19、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C)

A、孔子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20、社区教育这个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A)。

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B、20世纪2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21、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是在(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初期

C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D、现代社会

22、《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A)。

A、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

B、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

C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

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

23、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D、共同的活动

教育学原理选择题强化练习(5)

1、研究与教学统一”原则的提出者是(D)。

A、德国教育家威廉?洪堡

B、美国教育家杜威

C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D、苏联教育家赞可夫

2、课外活动是(A)。

A、正规的教育活动

B、非正规的教育活动

C即有正规教育活动,也有非正规教育活动

D、不能按正规与非正规划分课外活动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B)的特点所决定的。

A, 劳动内容

B、劳动对象

C劳动手段

D、劳动方式

4、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B)。

A、赫尔巴特

B、巴班斯基

C、维果茨基D杜威

5、我国的“六课型单元”教学、“六步教学法”、“学导式”教学等,都是

(C)。

A、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B、引导--发现教学模式C自学--指导教学模式D、集体教学模式

6、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B)。

A、自学法B读书指导法C、练习法D、参观法

7、教学工作基本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课堂教学D现场教学

8、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D)。

A、义务教育要求

B、素质教育要求

C、全面发展中导向作用

D、奠基工程

9、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个人或团体都是(A)。

A、教育者B教育主体C教育因素D、德育指导者

10、奖励和惩罚是德育工作的(C)。

A、比较法B榜样法C评价法D、自我教育法

11、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B)。

A、幼儿老师

B、父母C长辈D、小学一年级老师

12、范例教学认为教学的主体是(A)。

A、学生

B、教师

C、教材

D、教学手段

13、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D)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14、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向学生进行有关教学的谈话,这是(B)。

A、巩固性谈话

B、自发性谈话

C、指导性谈话

D、接交性谈话

15、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A)。

A、中心任务

B、教育任务

C、一般任务D 基本任务

16、提倡“德治”和“礼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是(A)。

A、孔子

B、墨子

C、荀子

D、朱熹

17、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B)。

A、引导法B榜样法C谈话法D、讨论法

18、教学原则反映了()

A、教育现象

B、教学规律

C、教学现象D师生关系

19、教师在上新课之后向学生进行有关教学的谈话,这是()A、巩固性谈话B、

启发性谈话C、指导性谈话D、交接性谈话

20、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A、

活动课时制B、分组教学C、设计教学法D、道尔顿制

21、小学阶段政治教育和基本思想观点教育的重点是()

A、正确的政治方向

B、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C、道德行为规范

D、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22、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是()

A、榜样法B说服法C评价法D、陶冶浩法

23、在教师主持下全班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叫()

A、班会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主题活动

D、课外教育活动

24、以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促家校有机结合的家校联系形式是

()

A、家庭访问

B、家长学校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25、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劳动具有()

A、责任性B创造性C复杂性D、长期性4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活动之中。

①家庭教育

②社会教育

③学校教育

④一切教育

26、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①感知

②理解

③判断

④创造

27、()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①课堂教学

②复式教学

③开放教学

④电化教学

28、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①理论加实践

②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③读书加劳动

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

29、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把发展()的责任交给地方。

①基础教育

②中学教育

③中等教育

④职业教育

30、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三种教学计划。

①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②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③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④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31、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①参观法

②实验法

③演示法

④练习法

32、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原则。

①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②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③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④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33、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

)。

①讲解

②讲读

③讲述

④讲演

34、()说:“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①《论语》

②《孟子》

③《学记》

④《大学》

35、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原则。

①循序渐进

②因材施教

③直观性

④巩固性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B及答案

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适用专业: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 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以此探求。 2、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3、从教育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与。 4、教育目的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的功能。 5、提出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6、班主任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的桥梁。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利托尔诺 B、孟禄 C、马克思 D、凯洛夫 3、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这体现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4、教育能够移风易俗,这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育人功能 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生理前提 C、决定因素 D、外部条件 6、“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基因B、教育 B卷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外部环境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教育无目的论 8、在教育目的问题上,主张个人本位论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孔德 C、涂尔干 D、卢梭 9、从胎儿到坟墓的教育反映了现代教育()的特点。 A、全民性B、广泛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10、教师职业的主要职责是()。 A、教书育人 B、传授知识 C、热爱学生 D、以身作则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明了教师 的教育活动具有()。 A、长期性B、示范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12、主张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的学说属于()。 A、教师中心说 B、教材中心说 C、教室中心说 D、学生中心说 13、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标准是()。 A、课程的组织类型 B、课程的影响方式 C、对课程的要求 D、课程的计划性 14、课程实施应该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这种观点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 B、互动适应取向 C、参与制定取向 D、主体取向15、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 A、促进者 B、指导者 C、管理者 D、传授者 16、当代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暗示教学模式 D、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17、()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又具有难以因材施 教的特点。 A、个别教学 B、现场教学 C、班级教学 D、复式教学 18、在学期结束时所进行的期末考试属于()。 A、预定性评价 B、反应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9、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其良好品德的德育 方法是()。 A、情感陶冶法 B、实践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20、在品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关心与体谅别人,只要儿童能形成从别 人的观点和立场出发考察自己的道德行为,就能发展成有道德的社会公民。这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A、体谅模式 B、认知发展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2、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而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藉此系统,人能将经验类化,使人类具有自觉的类意识,能自觉地维持类的发展,并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使人能为共同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3、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动物一旦长成之后,就离开自己独立的生活,它的“教育”历程也告终结,而人的教育则绝不会止于生理的成熟。 二、大教育观的最终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处境,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教育基于提高人的能力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终身教育:时间、空间、方式、性质) 三、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不定期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3、文字的出现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四、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社会化 3、教育产业化 4、教育民主化 5、教育国际化 6、教育现代化 7、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方法、教育形式、教育的文化背景) 现代教育的特点是:鲜明的生产性、大众化道路、内容科学化、班级授课 五、你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教育中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人行为、言谈举止、处世方式、与学生态度是否公平)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包括器物)和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社会文化、风俗、乡土人情、教育目的、方法、手段)的东西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动态联系: 关系: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主体性、必须在受教育者的“学”中才能成立 学的活动中,受教育者是主体,必须教育者的“教”与之相对应才能实现 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教育者是主体,教育中介是客体。教育中介都是教育者直接作用的对象,教育者是行为的发出者,总是教育者利用教育中介传达意识,教育者必须选择、认同、吸收这种中介,而后才能影响自己在施教活动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行为。 受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受教育者是教育行为和意识中介的直接承受者,是物质中介的直接受利者,但这并不意谓着受教育者是客体。只有受教育乾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受教育者,发挥他对教育中介的主体作用,即发挥复合主体的作用,教育中介才起到教育中介的作用;根据自身的需要和价值观,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教育中介,促进自身的发展。教育中介仍只充当客体,处于客体地位。 (二)、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 赞诃夫凯洛夫

高考数学选择填空题强化训练及参考答案

客观题强化训练(45分钟内完成)(6) 班级 姓名 座号 13 ;14 ; 15 ;16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1.曲线c bx ax y ++=2 的图象经过四个象限的充要条件是 (A )0a 且042>-ac b (C )0≠a 且0=b (D )0a ,且1≠a ,则方程|log || |x a a x =的实根的个数为 (A )1或2 (B )1或2或3 (C )2或4 (D )2或3或4 6.已知)12(+=x f y 是偶函数,则函数)2(x f y =的图象的对称轴是 (A )1=x (B )2=x (C )21- =x (D )2 1 =x 7.若数列{}n a 的前8项的值互异,且n n a a =+8对任意的N n ∈都成立,则下列数列中可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选择题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 A )书中提出的自己的教育思想。 B. 《母育学校》 C. 《语言学入门》 D. 《世界图解》 2 下列不属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的是( D ) A 、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B 、人的发展与人的活动相一致 C 、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D 、人的全面发展的属性 3 下列属于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的是( A ) A 、 教育目的的确定还要受到思想家们或指定教育目的者人性的假设的影响 B 、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教育目的的确定的重要依据 C 、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社会发展 D 、 生产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制约着教育目的 4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 D ) A. 《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5 提出并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 B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洛克 D. 裴斯泰洛齐 6、 系统地阐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C ) A. 洛克 B. 赫尔巴特 C. 卢梭 D. 夸美纽斯 7、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C )。 A 《论语》 B 《理想国》 C 《学记》 D 《大教学论》 8、 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D ) A 斯宾塞的《教育论》 B 洛克的《教育漫话》 C 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 D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9、 最早视教育学为一门学科并创立教育体系的人是 ( A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孔子 D 苏格拉底 10、 《实验教学》是 ___B 的著作 。 A 斯宾塞 B 拉伊 C 杜威 D 凯罗夫、 11、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 A . 涂尔干 B 卢梭 C 赞科夫 D 福禄倍尔 12、 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 ( A ) A.社会交往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我修养 13、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阶段儿童在 7~11 岁属于哪个阶段( C )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14、 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 A )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15、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C ) A 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 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 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16、 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 ) A 内容的丰富 B 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的控制权 C 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D 为课 一、单项选择题 1.夸美纽斯在( A .《大教学论》

教育学原理考试题目及答案教学内容

教育学原理考试题目 及答案

0、教育定义: 在中国古代,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战国时期思想家于思说:“修道谓之教。”教育家苟子认为:“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学记》对其解释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里的教,即教育者的教诲和受教育者的效法;育,即使受教育者向好故方向发展。‘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教育的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瑞土的教育家裴斯特洛齐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是准备完善的生活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法国教育家涂尔干认为:“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 纵观中外许多思想家、教育家的诸多说法,虽然对教育的概念表述存在着差异,但他们有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共同点,即都把教育说成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促进入的身心发展的过程。这一共识正确地反映了古今中外一切教育所具有的共同的属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属性是不会改变和消失的,所以.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是同人类共始终的。 广义的教育,其定义为;“凡是有目的地增进入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一切活动都可称为教育。”它包括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系统的和零碎的,外在的灌输和内在自

发感化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社会上一切教育都属于广义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体讲是从学校产生以后出现的,因此,我们把狭义的教育也称为学校教育,就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话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 (1)遗传素质就是通过遗传而获得的上一代解剖生理特点,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类型的特征等。①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条件。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不仅影响人的智力,也影响人的个性特征;③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④不宜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它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能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2)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并对人的生存和生活发生作用的因素,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①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②环境决定人的身心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③人并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环境的影响。人不但能够正确认识外部世界,还能主动地改造世界,人可以通过改造环境

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五套)

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五套)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五套) 一、单选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不选、错选、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答案:D 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生产力发展 B.科技进步 C.教育技 术进步 D.产业革命答案:B 3.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答案:D 4.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 A.1996年3月 B.1996年5月 C.1987年5月 D.1989年6月答案:A 5.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 ) A.发展 B.成长 C.成熟 D.生长答案:C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答案:A 7.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 A.教育规范 B.学制 C.教育体制 D.国家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E.《学记》答案:CD 6.社会的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 表现为( ) A.制约着教育的目的 B.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C.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D.影响和制约着受教育权的分配 E.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答案:ABD 7.现代教育的本体功能有( ) A.促进生产发展 B.推动社会制度进步 C.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过程 D.传递和继承人类精神文明 E.选择经验和人才答案:CDE 8.印度狼孩的事例充分说明了( ) A.遗传素质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B.自然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 C.人的发展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 D.社会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E.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收效不高答案:ACE 9.1958年制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三结合”

二 力学部分高考前选择题强化训练

A B 300 (二)力学部分高考前选择题强化训练 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质点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B .质点的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C .质点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 D .质点加速度的方向就是质点运动的方向 2、质量为m 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g 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h ,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B .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小mgh C .物体的动能增加2mgh D .物体的机械能增加mgh 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水平轻弹簧系住,并用倾 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 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 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0 B .g 3 32 C .g D .g 33 4、如图所示,物体A 、B 间夹有一被压缩的轻质弹簧,并用细绳连 接固定,处于静止状态,A 的质量是B 的两倍。现烧断细线,两物 体开始运动,它们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两物体脱离 弹簧时的速度均不为零,则烧断细绳后[ ] A .两物体脱离弹簧时速度最大 B .两物体的速率同时达到最大值 C .两物体脱离弹簧时的动能相同 D .两物体脱离弹簧时摩擦力对两物体做的功相同 5、木星是绕太阳运动的一颗行星,它有多颗卫星. 若将木星绕太阳的运动和卫星绕木星的运动均视为匀速圆周运动,现要计算木星的质量,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 A.卫星绕木星运动的周期、轨道半径及引力常量G B.卫星绕木星运动的周期、轨道半径及卫星的质量 C.木星的半径、木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及引力常量G D.木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轨道半径及引力常量G 6、将“超市”中运送货物所用的平板车固定在水平地面上,配送员用300 N 的水平力拖动一箱60kg 的货物时,该货物刚好能在平板车上开始滑动;若配送员拖动平板车由静止开始加速前进,要保证此箱货物一定不从车上滑落,配送员拖车时,车的加速度的取值可以为 A .3.5 m /s 2 B .5.5 m /s 2 C .7.5 m /s 2 D . 9.5 m /s 2 7、2005年10月“日16时30分,“神舟”六号正在距地面约343km 的圆形轨道上飞行,航天员费俊龙在飞船内连续做了四个漂亮的前滚翻动作,历时约3 min 。若已知地球半径为6 400km ,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9.8m /s 2,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 /s ,则费俊龙平均每完成一个前滚翻,“神舟”六号在相对地心的圆轨道上通过的路程约为 A .5.8 km B .23 km C .3.5×102km D .1.4×103km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教育学原理 1、联系实际,谈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它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广义:凡是以教和学为活动形式,有意识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得到发展的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 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 教育者是活动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育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三者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者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4、教育起源上有几种观点? (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沛西·能,观点:教育存在于人类社会和动物届中,教育的产生来源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忽略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评价:看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但是否定了教育的有目的性,尽从个体的无意识的模仿来解释教育的起源。 (3)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4)生活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教育是来自对生活的需要。 5、教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6、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1结合实际述评教育的社会本位论及个人本位论。 第一,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能、本性的需要决定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个人本位论兴盛时期,正是欧洲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时期,它对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思想禁锢,反对封建蒙昧主义强加于人的一切教育要求,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是,个人本位论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第二,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结果也只能以其社会功能加以衡量,教育结果好坏,主要看它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贡献的程度如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教育除了社会的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社会本位论看到了教育目的受社会制约的一面是对的,但却完全否认了教育目的的个体制约性,因此也是不全面的。 第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在处理社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各执一端,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统一起来,才是科学的。 2从知识观的角度解析“王钟之争 所谓知识观,简单地说就是对知识的看法。它要解答的基本问题有: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有价值的知识?个人如何获得知识?对以上问题的不同回答便形成了不同的知识观。 日常生活的理解 (1 )“知识”是一种重要的智力资源; (2)“知识”一种可以在公共领域加以传播的社会要素; (3)“知识”是个褒义词; (4)“知识”是后天习得的; (5)“知识”一词与“科学知识”一词等同。 辞典的定义 (1)《辞海》(1989)的定义:“①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②相知、相识,指熟识的人。” (2)《英汉双解教育辞典》的定义:“个人通过生活经验与教育获得的信息与认识的总体。”我们的理解 第一、知识是一套系统化的经验; 第二、知识是一种被社会选择或组织化了的经验; 第三、知识是一种可以在主体间进行传播的经验; 第四、知识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行动效率、更好达成行动目的的经验。 王老先生对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轻视书本知识的现象表示出巨大的担忧,因此奋笔疾书,写下《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在文中老先生反复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提法在理论上、历史上、逻辑上、实践上都是错误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对立,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针对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反对知识本位,提出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王老先生反驳说这是轻视知识的表现,是与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是相反的,注定要失败的。通过重申传统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以此说明传统教育并不是改革派眼中的应试教育、知识本位,传统教育也是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它

教育学原理五套题

教育学原理五套题: 第一套: 教育学原理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它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B.洛克 C.凯洛夫D.赫尔巴特 2.整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D.高等教育制度 3.德育具有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 A.文化性功能B.生态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D.政治性功能 4.主张“自然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洛克B.斯宾塞 C.卢梭D.培根 5.谈话法的一种类型是() A.对话B.讲述 C.报告D.讲解 6.完成学校教育任务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B.教学 C.社会调查D.公益活动 7.决定人们受教育权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A.生产力B.科学技术 C.政治制度D.文化传统 8.教育制度随着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 A.客观性B.强制性 C.价值性D.历史性

9.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蔡元培 C.王国维D.胡适 10.美国现行学制属于() A.单轨学制B.双轨学制 C.混合学制D.分支型学制 11.将“教育”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的著作是() A.《孟子》B.《学记》 C.《说文解字》D.《论语》 12.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教育活动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 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C.知识与品德之间的矛盾 D.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矛盾 13.新中国第一个学制颁布于() A.1949年B.1950年 C.1951年D.1952年 14.后来的教育是以以往的教育为基础,是从以往的教育发展而来的。这说明教育发展具有()A.地域性B.民族性 C.阶级性D.继承性 15.决定教育性质的社会因素是() A.生产力B.经济基础 C.社会文化D.科学技术 16.评判我国学校教育工作质量的首要标准是() A.教育目的B.社会要求 C.升学率D.学生需求 17.在教育目的问题上主张“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 的”的教育家是() A.卢梭B.赫尔巴特 C.杜威D.涂尔干

高考地理考前选择题强化训练_13

选择题强化训练21 (2017·河南新乡联考)下图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降水量分布(图中等值线为年等降水量线(单位:mm)),读图回答1~2题。 1.该省级行政区,年降水量() A.由北向南逐渐减少 B.东部与西部降水量最大 C.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D.南部与北部差异最大 2.引起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 C.洋流 D.纬度 (2017·安徽铜陵一中月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山脉垂直自然带分布,读图回答3~4题。 3.该山脉() A.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北坡山腰地带降水最多 C.北坡积雪冰川带大于南坡 D.草甸草原适合四季放牧 4.甲地山坡没有云杉林带,主要原因可能是() A.相对气温较高,降水少 B.人类砍伐,破坏植被 C.风力强劲,风沙危害大 D.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2017·山西太原联考)车尔臣河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昆仑山系、阿尔金山系中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昆仑山北坡的木孜塔格峰,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近年来径流量进一步减小,下图为车尔臣河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5.车尔臣河水量小的主要原因有() ①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②下渗严重③蒸发旺盛④地势落差较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近年来车尔臣河径流量进一步减小,最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生态环境恶化 C.过度引用水资源 D.大气降水减少 7.综合开发车尔臣河流域合理的措施是() ①大力发展旅游业②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③大力发展灌溉农业④全流域统一调度和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7·江西南昌联考)2016年6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江西赣江新区,新区位于江西省南

教育学原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选择题及答案

教育学原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选择题及答案 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语出自() A.《论语》 B.《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劝学篇》 2、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 A.教师、学生、教材B.教师、学生、教学方法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3、人类的教育活动与所谓的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教育活动具有()。A.自然性B .社会性C.生产性D.适应性 4、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起源说的是( )。 A.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B.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C.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D.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5、在教育起源问题上,( )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6、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其所具有的根本属性是( ) A.社会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民族性 7、有关教育本质的问题最早是由()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A.美国教育学者 B.英国教育学者 C.前苏联教育学者 D.我国教育学者 8、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 A.教育的社会性B.教育的自然性 C.教育的阶级性D.教育的生产性 9、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学家() A.沛西·能 B.孟禄 C.高尔顿 D.达尔文 10、在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问题并将其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属于( ) A.原始社会的教育 B.古代社会的教育 C.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 D.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12、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儿童日常生活中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主张这一观点的是教育的() A.心理起源说 B.劳动起源说 C.神话起源说 D.生物起源说 1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B.许慎C.朱熹D.孟子 14.“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一语出自() A.《学记》B.五经四书C.《论语》D.《说文解字》 15、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社会性、阶级性、生产性、科学性、艺术性等各种属性的统一的观点属于教育本质的()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多质说 D.本质规定说 16、下列认为教育之所以是教育在于它自身的专门特点,并试图从教育自身的矛盾特殊性来揭示教育本质的学说是()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多质说 D.本质规定说

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的区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目标系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老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教育的个体能力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有些学生在学校受到挫折,回到家里向日葵家人出气以发泄自己的情绪。是学生心理障碍中 的一种攻击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美国教育革新运动被称为“新教育运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心智技能行为可分为专门的心智技能和一般的心智技能两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座谈又称团体访谈,它是对一个人数不多的群体就某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作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含35套以上试题及大部分答案说课材料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 《教育学原理》试卷(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以研究________为对象的一门___科学。 2、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__。 4、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2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__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为___、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_______。 A当前形势的需要B德育的任务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D学生年龄特征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___。 A练习法B实验法C试验法D实习法 5、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________。 A学生思想B学生品德C学生现有知识水平D学生身体素质 6、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体现为________。A教书B育人C指导学生课外活动D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___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巴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______。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四、解释名词(共15分) 1、学制 2、课堂教学 3、学校教育 4、陶冶教育 5、《学记》 五、简答下列各题(共20分)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3、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4、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xx高中高三化学选择题强化训练(6)

20XX年中学测试 中 学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选择题强化训练(6)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8×4=32分) 1、下列四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固体二氧化锰,能产生气体的是 A 、3%H 2O 2溶液 B 、1mol/LHCl C 、1mol/LKClO 3溶液 D 、1mol/LNaOH 溶液 2、甲乙两种化合物都只含有X 、Y 两种元素,甲、乙中X 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4%和25.9%。若已知甲的分子式是XY 2,则乙的分子式可能是 A 、XY B 、X 2Y C 、X 2Y 3 D 、X 2Y 5 3、在反应X + 2Y = R + 2M 中,已知R 和M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 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 ,则此反应中Y 和M 的质量之比为 A 、16 :9 B 、23 :9 C 、32 :9 D 、46 :9 4、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决定 B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C 、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 D 、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摩尔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5、在氧化还原反应3S + 6KOH = K 2SO 3 + 2K 2S + 3H 2O 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硫原子数之比为 A 、1 :2 B 、2 :1 C 、1 :1 D 、3 :2 6、向50mL18mol/LH 2SO 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 2SO 4的物质的量(单位:mol) A 、< 0.45 B 、0.45 C 、在0.45和0.90之间 D 、> 0.45 7、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A 、可溶于水; B 、具有较高的熔点; C 、水溶液能导电; D 、熔融状态能导电 8、元素Y 的原子获得3个电子或元素X 失去2个电子后,它们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的相同,X 、Y 两元素的单质在高温下得到的化合物的正确的化学式是 A 、Y 3X 2 B 、X 2Y 3 C 、X 3Y 2 D 、Y 2X 3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共4×10=40分) 9、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共价键; B 、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 C 、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 、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离子键。 10、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 、[Na +]: S :2-[Na +] B 、H +[: S :]2-H + C 、H :N D 、[H : N : H]+[ : Cl :]- 11、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B 、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C 、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D 、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 12、起固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A 、N 2和H 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 3; B 、NO 与O 2反应生成NO 2; C 、NH 3经催化氧化生成NO ; D 、由NH 3制碳酸氢铵和硫酸铵。 13、将铁屑溶于滴有KSCN 溶液的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溶液呈红色的是 : : : : : : : : : : H H H H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篇一: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 念 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即 研究如何培养人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____教育现象____揭示_____教育规律___的一门 科学。 2.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__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__和教育与人的 身心发展的关系。 3.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必修课的教育学是________普通教育学 ___ 。 4.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___萌芽、 _形成独立学科__ 和 _ 科学化发展等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 bcbcbcc 1.世界最早反映教育思想的著作是______。 a.《学记》 b.《论语》 c.《雄辩术原理》 d.《大学》 2._________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师说》 3.最早地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a.康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_______________。 a.斯宾塞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柏拉图 5.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_____________的《大教学论》看成是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a.柏拉图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6.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_______________,在世 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a.卢梭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7.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____________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昆体良的《雄辩 术原理》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名:刘换霞 单位:河南省中牟一高 专业:数学 考试科目:教育学原理 考试分数: 2010年 7 月24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题(每道题4分,共16分) 1、教育 答: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者的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 2、学制 答: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教育目的 答: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4、终身教育 答: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二、简答题(每道题8分,共32分) 1、简述教育经验与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 答:教育经验是指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做法。经验既然是一种做法,它便带有工作的程序性、作用的有限性、产生的偶然性。教育经验是对教育实践的较低层次的反映教育规律是在众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总结出来的反映了事物本质特点的东西。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和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摆脱了教育实践的具体形式、地点、时间、类别的种种限制,而使其概括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永恒性。 2、简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1)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2)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3)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4)教育的个性性。人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5)教育的多样性。教育的个性性必然要求教育的多样性。(6)教育的变革性。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不断变革。(7)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8)教育的科学性。(9)教育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依赖性。 3、简述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答: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几个部分组成。各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互相促进,又不可替代。德育是各育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智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