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三章3《李凭箜篌引》(共1课时)含答案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3.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教学重难点

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于写音乐的诗歌?

明确:白居易《琵琶行》

问:谁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描写音乐名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补充: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板书:李凭箜篌引)

二.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最后因抑郁而

死,年仅27岁。正是因为这样的身世,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三.解题

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箜篌:又名“坎侯"、“空侯”,是我国古代的弹拨乐器。箜篌酷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

四.鉴赏诗歌

㈠诵读全诗,划分层次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鲛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1—4句)先声夺人,李凭出场

2(5、6句)正面描写乐声,各具特色。

3(7-14句)描写音响效果,侧面烘托技艺高超。

㈡鉴赏、背诵

Ⅰ、赏析第一节:(1-4句)先声夺人,李凭出场

⒈吴丝蜀桐张高秋

问:开篇“吴丝蜀桐"写出了箜篌构造的精良,其意义仅在于此吗?

明确: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张"字不仅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而且很容易引起这样的联想:音乐的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天。

⒉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

这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

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⒊李凭中国弹箜篌。

问:诗人是如何安排李凭出场的?这样表达有何妙处?

明确: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Ⅱ、赏析第二节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问:这四句是乐曲发展的第二个段落。这两句正面描写乐声,分别运用什么方法?表现了乐声的什么特色?

明确:前句以声写声,后句以形写声。有密有疏,有悲有欢。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正面写乐声,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而“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昆山",昆仑山,自古以来就被叫做“玉山”或“群玉之山”,用“昆山玉碎”来相容乐声,表现乐声极其激昂,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居住在昆仑山.“昆山玉碎”后,栖居其上的凤凰的叫声自然是凄厉婉转,忧伤的情绪在其中绵延。——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

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笑”具有诉诸听觉的属性,还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另外,“石破天惊逗秋雨”也兼具“以声类声”“以形类声"两种属性.“秋雨”密密匝匝地坠落声,可以摹状乐声的急促,同时,“秋雨”也可以唤起连绵不绝的忧郁形象.李贺诗中的通感往往是复合通感,既有视觉感受,也有听觉感受,同时还有动感,“碎"“叫”“泣”“笑"“逗”等语汇都有很强的动感.

Ⅲ、赏析第三节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鲛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⒈赏析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

“十二门"代指长安,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诗人用“融”这个充满暖意的字来极力渲染音乐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冷光”和“高秋”不谋而合,都散发出清寒之气,音乐的境界和自然界和谐一体.

这句诗给人以清空之感,整个长安城仿佛只有箜篌的美妙旋律在回荡。

下句承接“十二门"所营造的时空感来写。李凭的演奏感动了“紫皇”。“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人间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巧妙地写出清冷的乐声从人间传到天界。此时,整个宇宙仿佛也只有箜篌的旋律存在.

首句的“高秋”和这里的“十二门"“紫皇"等意象营造出无限广袤的宇宙时空,仿佛万物皆空,箜篌的乐声包容了整个世界.

⒉第四联“紫皇"一语双关,兼指当时的皇帝和天帝。联系下文,其意义仅在于此吗?

明确:这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把诗歌的意境由人

寰扩大到仙府。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⒊第五联中哪一个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

明确:“逗”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两句诗的情境承接“紫皇”,在天界展开。清冷的音乐情绪发展到极致,达到整个乐曲的高潮.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乐曲就在这种惊天动地的凄冷情绪中结束了。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曲终人寂,诗意本该完结,但是诗人又在“梦幻”中展开了一片神奇的天地。

⒋六联中诗人用“老”和“瘦"两个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何妙处?

妙处=手法+作用

明确:诗人运用反衬的手法,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演奏结束了,诗人还没从音乐的境界中走出来,神志还徘徊于凄迷的仙境幻觉中。整个演奏过程像一场梦,李凭不是在人间演奏,而是在神山上教神妪弹奏箜篌,仙境中衰老瘦弱的鱼和龙听

到乐曲声都随之追风逐浪,在波涛中翩翩起舞。(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Ⅳ、探究

问题思考一:后八句描写乐声,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用了那些表现手法?

明确:这长长的一段都是从侧面写出了李凭弹奏乐曲时所产生的动人心弦的效果。以音响效果,侧面烘托弹奏者的技艺高超。同时想象丰富,动静结合。

月宫中的吴刚听到乐曲声也忘记了砍树,倚在桂树上凝神倾听,不知困倦;桂树下的玉兔听到乐曲声也浑然入境,全然觉察不到寒露打湿了全身。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象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

《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问题思考二::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要点提示: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㈢小结

此诗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把自己对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物象,使之可见可感。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令人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五.总结

这首诗用瑰丽的辞采、天上人间的想象来描摹听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诗本身也和乐曲一样具有了一种凄寒冷艳的气质。南朝有一则著名的讲经传说:云光法师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的鲜花纷纷坠落。李凭弹奏箜篌就有这样美妙的效果,通过李凭的生花妙笔,表现出音乐繁花似锦、万物动容的“天花乱坠"之感。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六.比较阅读

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凭箜篌引》,

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2019高中语文 第13课 李凭箜篌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13课李凭箜篌引 1.作家作品 李贺(791—817),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27岁病逝。 其诗风格奇崛幽峭,浓丽凄清,被后人称为“”,诗中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有“”之称。 作品:著有《昌谷集》,名篇《老夫采玉歌》等。 2.创作背景 《李凭箜篌引》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3.给加线的字注音 箜篌()神妪()瘦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石破天惊逗秋雨: 1.长吉长吉体诗鬼《雁门太守行》 3.kōng hóu;yù;jiāo 4.弹奏;国都;形容乐音清脆;形容乐声清丽;引来 1.前四句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有何艺术效果?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引起读者的兴趣,欲擒故纵。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文章别具一格。 2.诗歌是怎样表现出“箜篌”演奏的优美音乐的?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运用了大胆的想象、夸张的描写、瑰丽的比喻以及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来写音乐,突显了李凭箜篌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1)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让长安城变得冷气森森;惊动了南天门的紫皇天帝;使补天石破,秋雨淅沥;令神山中神女捧琴,讨教绝技;让老鱼瘦蛟在幽涧里,跳波起舞;使月宫前吴刚倚树,彻夜不眠。通过非凡的音乐感染效果来衬托表现弹奏音乐的美妙。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的物象,赞扬了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全首诗多用了比喻性意象来赞美李凭弹箜篌时的情景美、旋律美和弹技美。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象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3.品味诗歌语言:诗歌遣词用语富有表现力,请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诗,分析体味其遣词用语的妙处。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中“老”“瘦”二字,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老”“瘦”形象地写出了“鱼”和“蛟”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形象,现在竟然能伴随者音乐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从侧面表现了音乐的强大魅力。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女娲(wā)泣露(qì)箜篌(hóu)歌行(xíng) B.芙蓉(fú)奢望(shē)昂然(áng)纠缠(jiū) C.倚靠(yǐ)神妪(qū)巨擘(bò)谦恭(gōng) D.颓然(tuí)战栗(lì)突兀(wù)雕琢(zhuó)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演奏 B.李凭中国弹箜篌中国:指中原地区 C.十二门前融冷光融:沉浸 D.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 3.下面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描绘李凭弹奏箜篌给人们的感受、乐声的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是驰骋自己大胆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 B.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动之物,调动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

人教版高一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三章3《李凭箜篌引》(共1课时)含答案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情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3.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教学重难点 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有关于写音乐的诗歌? 明确:白居易《琵琶行》 问:谁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描写音乐名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补充: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板书:李凭箜篌引) 二.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最后因抑郁而

死,年仅27岁。正是因为这样的身世,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三.解题 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箜篌:又名“坎侯"、“空侯”,是我国古代的弹拨乐器。箜篌酷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 四.鉴赏诗歌 ㈠诵读全诗,划分层次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鲛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鉴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之李凭箜篌引

_ 、 整体感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 初读全诗,掌握字词句含义,据题目,找岀 直接写李凭弹箜篌”这件事的句子。并找岀两 个过渡句(关键句) 成果展示:“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 箜篌”直接写事件,其他都是描写音乐。“中 国”指长安,“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 紫皇”与之照应;“紫皇”既可指“皇帝,也 可指”天帝“”天神“,下文”女娲补天“” 神妪“”瘦蛟“”吴质“”寒兔“与之照应。 (ppt展示) 2. 想想前四句正常的语序是什么?李贺为 什么这么安排? 要点:突岀强大的音乐效果,先声夺人,天地 之间一片静寂,唯有音乐在其中飘荡。抓住” 吴丝蜀桐“”空山“”“凝云”等意象 (ppt展示) 1. 学生朗读整体感知 2. 同桌交流 3. 优秀学生点拨字词句 4. 学生交流展示对诗 歌的整体把握 1. 学生能自己探究解决 的教师不讲 2. 优秀学生能帮助全班解 决,教师不讲,充分发挥主 动性 3. 对作品的理解要有整体 意识,语境意识 三> 自主探究,再次朗读作品,品味手法1. 再次朗读作品,看看都用了什么手法写音 乐?《琵琶行》主要以直接描写主,这首哪些 句子是?其他的用了什么手法?赏析你喜欢的 诗句。 2. 教师肯定学生赏析的精彩之处。 3. 总结归纳: 琵琶行: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主要 为直接描写(以声写声)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 对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琢磨不多,主要为 侧面烘托。直接描写主要是“昆山玉碎凤凰 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以声写声,以形写 声)(ppt展示) 1. 学生再次朗读 2. 学生以写的方式赏 析自己都喜欢的诗句 3. 学生自由交流 这个环节关键是让学生自 己品味,充分利用自己的 知识背景,实现知识的迁 移,每个人的口味是不一 样的,学生可以自由谈,教 师没必要给过多的限定和 否定性的评价。 四、 与“大家”(CC TV10)的朗读,作比较,再次品味1. 与“大家” (CCTV10的朗读,作比较, 再次品味,你认为朗诵者哪个地方特别值得你 学习?播放朗读,学生品味,再次朗读,感受 美感。 (ppt展示) 2. 播放视频 3. 请学生谈看视频的感想 4. 请优秀的学生范读 1. 学生欣赏视频,谈感 受。 2. 朗读好的学生范读。 3. 所有的学生带着自己 的理解读 1. 故意说“大家”的朗读 有不足,让学生不迷信权 威 2. 在学生充分地品味之 后,再展示大家的作品,是 避免学生的思路受到压 制。鼓励学生的个性。 共五、拓展 延伸1.我们模仿学过的诗文,也听一段音乐,用学 过的手法写你品味到的音乐美。任选 1 .一分钟写作 2.学生展示成果 1.给学生极可能少的限 定,充分调动学生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 第三单元 李凭箜篌引 Word版含答案

篇目二李凭箜篌引 一、字音认读 1.箜篌 ..(kōnɡ hóu) 2.颓.不流(tuí) 3.神妪.(yù) 4.女娲.(wā) 5.瘦蛟.舞(jiāo) 6.露.脚(lù) 二、词语积累 1.吴丝蜀桐张高秋 ...张:演奏 高秋:指弹奏的时间 2.李凭中国 ..弹箜篌中国: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 3.昆山玉 ...碎凤凰叫昆山玉碎:形容乐音清脆 4.芙蓉泣露香兰笑 ...香兰笑:形容乐声清丽 5.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 6.露脚 ..斜飞湿寒兔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 三、佳句诵读 1.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4.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5.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说作者 (一)简介:李贺(791-817),字长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南宜阳西)人。为唐宗室之后,家居昌谷。自幼家贫,却才华横溢,终身抑郁不得志,27岁去世。一生精力用在诗歌创作上,曾在长安做了三年奉礼郎的小官。 (二)作品:著有《昌谷集》,名篇《老夫采玉歌》《雁门太守行》等。 (三)评价:唐浪漫主义诗人,从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诗人。其诗风奇崛幽峭,秾丽凄清,被后人称为“长吉体”。

寻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之至文”。 链常识 1.长吉体:指唐元和年间诗人李贺的诗作所独有的风格意境。李贺字长吉,故名长吉体。长吉体诗在构思、意象、遣词、设色等方面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怪诞、华美的语汇,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在遣词与设色方面,多用“泣”“腥”“冷”“血”“死”之类的字眼以及“冷艳怪丽”的风格,使诗歌带有伤感冷艳的风格,表现苦闷情怀。 2.引:引与行、歌、吟,都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汉魏以来的乐府诗,属于古体诗,在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方面都比较自由,有的诗中间还可以换韵,其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1.本诗重点表现李凭精湛的弹琴技艺,但开头一句却写箜篌的构造,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2.哪两句诗文是直接描写乐声的?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提示:“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运用通感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声写声,以形写声。“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而“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 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两句中哪一个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老鱼跳波瘦蛟舞”中诗人用“老”和“瘦”两个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有何妙处? 提示:前一问:“逗”。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滂霈的景象,也是音乐形象的示现。 后二问:诗人运用反衬的手法,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4.后八句是从哪个角度描写乐声的?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提示:这长长的一段都是从侧面写出了李凭弹奏乐曲时所产生的动人心弦的效果。以音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共3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共3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1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引言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篇长诗,讲述了一名箜篌手在岳阳楼为友人吹奏箜篌时所引发的思考和情感。此篇诗以其创新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描写,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教学素材。本文将从《李凭箜篌引》的教学设计入手,探讨如何通过这篇诗歌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审美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作品体验、感受和表达人类情感,提高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洞察力; 3.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 4. 提高学生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综合

素质培养。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内容 (1)了解唐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发展历程,学习《李凭箜篌引》的文本,分析诗歌的使命、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2)了解文化背景、历史时代和社会关系,揭示诗歌作品中的文化元素、社会内涵和人文价值。 (3)探究情感表达方式和情感表现手法,分析诗歌中所展现的情感特点和情感交流模式。 (4)运用生活实例和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认真体验、感受和表达情感,开发学生的审美和情感能力。 2. 教学方法 (1)导读法:通过导读和讲解,引导学生快速认识文本,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文本特点。 (2)案例研究法:通过选取文本中的典型案例,学习诗歌的文化背景、历史时代和社会内涵。 (3)对话互动法:通过课堂对话和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情感表达方式和情感表现手法。 (4)实践体验法:通过生活实例和课堂互动,开发学生的审美和情感能力,提高学生文学表达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步骤 1. 导读环节 通过导读和讲解,引导学生快速认识文本,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文本特点。教师可以采用问答法和观察法,引导学生快速认识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和情感。 2. 案例研究环节 通过选取文本中的典型案例,学习诗歌的文化背景、历史时代和社会内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所展现的文化元素、社会内涵和人文价值,引导学生对唐代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3. 对话互动环节 通过课堂对话和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情感表达方式和情感表现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所展现的情感特点、情感交流模式和情感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创新。 4. 实践体验环节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1《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李凭箜篌引》歌曲的基本知识和歌词的意义。 2、能够听懂《李凭箜篌引》歌曲,并理解歌曲的意义。 3、能够通过学习《李凭箜篌引》歌曲,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诗歌。 4、能够通过学习《李凭箜篌引》歌曲,提高学生鉴赏古典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李凭箜篌引》歌曲的基本知识和歌词的意义。 2、听懂《李凭箜篌引》歌曲,并理解歌曲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1、学生理解《李凭箜篌引》歌曲的意义。 2、学生鉴赏古典音乐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听课。 2、讲解。 3、组织学生进行听觉理解、感情体验和综合分析的活动。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通过讲述唐代诗人白居易和他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了解《李凭箜篌引》这首歌曲是受诗而作的。 2、学习《李凭箜篌引》歌曲 通过听歌曲,学生可以掌握歌曲的基本特点和歌词的意义。3、歌曲鉴赏 学生在听歌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指引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

歌曲进行鉴赏。 A、音乐结构:歌曲使用的是曲调“越调”,该曲调在唐代是最著名的曲调之一,使用李白传唱的《庐山谣》,后经唐代文人范仲淹整理,编成了《越人歌》,成为唐代大型歌舞剧的固定曲目。 B、文学价值: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诗歌了解文学价值,在学习《李凭箜篌引》歌曲时也应注重文学价值的感悟和体验,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歌曲。 C、情感体验:介绍《李凭箜篌引》歌曲的背景,让学生对歌曲产生共鸣,提高情感体验,更好地欣赏虚实相生、景物交融的作品之美。 4、作业 让学生到文学网站上,搜索其他与唐代有关的诗歌,了解更多关于唐代文学的知识。 六、教学后记 全文围绕《李凭箜篌引》这首古代音乐作品的学习展开,通过听歌、鉴赏、了解背景等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古典音乐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学生鉴赏古典音乐的能力

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书的使用明确指出: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培养诵读习惯,使学生在提高对古代诗歌语言感受力的同时,通过独立思考、质疑探究、交流碰撞来加深感悟,共同提高,现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知人论世,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意在引领学生结合相关资料,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过程与方法:诵读探究,赏析诗歌艺术手法。(意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个性化阅读中,发挥想象能力、思辨能力,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较鉴赏,感受李贺诗歌魅力。(意在让学生学习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不断提高探究能力,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教材分析】 《李凭箜篌引》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中的自主赏析作品。此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白居易的《琵琶行》,第4册读本《人生的智慧》“生当作人杰”模块中也选入了《李贺小传》,为学生充分认识了解李贺其人和感受其诗歌魅力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题为“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注重语感培养,要求学生反复吟咏诵读,感受作品的音韵和文气,进入语境。同时,李贺的诗歌有丰富的想象力,这就要求学生在赏读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想象,去不断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因此要引领学生从有限的描写中推测、联想,对原作品进行补充、扩展、联系、对比的想像,在头脑中形成更加丰富、鲜明、丰满的文学形象。 本单元在“赏析指导”中要求学生了解诗歌声律特点,揣摩词句情感变化,以体会诗歌的音乐美、情韵美。《李凭箜篌引》属于“自主赏析”篇目,注释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题目帮助同学们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赏析时要重视“自主”二字,允许学生有多元性、开放性的解读,真正做到审美的个性化。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古代诗歌鉴赏的手法,有一定的诗歌积累,可以进行自主赏析,并且有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鉴赏,以区别不同作家作品的风格特点。“探究·讨论”第二题中提到的“摹写声音的至文”,三首诗歌已学其二,因此可以在课堂上与《琵琶行》比较鉴赏的基础之上,在课后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进一步比较欣赏。 近年来,高考全国卷屡次出现对课本内诗歌和课外诗歌比较鉴赏的题型,如:2016 新课标3卷第9题: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共3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 二必修四)共3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1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随着高中语文教育的改革,文学教育在语文课堂中越来越重要。文学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二必修四中的《李凭箜篌引》为例,探讨如何教学设计及教学教案。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 1)了解《李凭箜篌引》的情节和艺术结构; 2)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意象和意境; 3)能够分析与评价《李凭箜篌引》的主题和艺术价值。 2. 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 1)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①讲解《李凭箜篌引》的作者、写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②分析《李凭箜篌引》的情节、主题、意象和艺术手法。 2)教学策略 本次教学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启发式教学:通过让学生操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②互动式教学: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沟通交流中得到知识、锻炼认识和理解能力。 ③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素养。 二、教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凭箜篌引》的情节和艺术结构; 2)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意象和意境;

3)能够分析与评价《李凭箜篌引》的主题和艺术价值。 2.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李凭箜篌引》的主题和艺术价值。 2)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文学的意象和意境。 3.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 1)导入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李凭箜篌引》的阅读体验,了解学生对文学作品感受和理解的差异。 2)讲授 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李凭箜篌引》的作者、写作背景和艺术特色。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素养。 3)分析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学案:《燕歌行》《李凭箜篌引》《虞美人》 Word版含解析

《燕歌行》《李凭箜篌引》《虞美人》 学习目标 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诗意,有节奏有感情朗读。 2、了解高适诗粗犷豪迈、遒劲有力的边塞风格,了解李贺诗幽奇神秘的意境,了解李煜凄凉悲壮、寄情深远的创作风格。 3、掌握《燕歌行》的主要内容,了解将士们为国献身的精神;《李凭箜篌引》为乐府歌行体,氤氲流转自然,诵读时注意是举止间的起承转合,注意体会诗中意象蕴涵的情感;《虞美人》一词的情感基调是无限伤感悲切的,学习中,结合背景,联系此人的身世,仔细体会词作的思想内容,理解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积累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盛唐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有《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4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熟悉军事生活。所作边塞诗,对当时的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为其代表作。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王国维《人间词话》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被称为“千古词帝”。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写作背景 《燕歌行》,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李凭箜篌引》,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这首诗歌正是作者当时聆听了李凭弹奏箜篌,而写下的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著名诗篇。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虞美人》,这首词作于南唐覆亡后,李煜被软禁于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时期,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之情。相传后主于生日(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诗歌之部李凭箜篌引含解析学案

李凭箜篌引 本课话题——和谐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这两句正面写乐声,构思奇特,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乐声时而如昆山之玉破碎时所发出的清脆之声,时而如凤凰的鸣叫。乐声时而低沉呜咽,如荷花泣出了珠泪;时而轻快高扬,如香兰绽开了笑蕊。这两句一连用了四个具有审美独创性的意象,演奏出一曲和谐的乐曲。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在瑞士日内瓦的湖滨,设有一系列保护鸟类的宣传橱窗和鸟类保护标志。严冬将至,大批宣传画出现在街头,提醒市民:“冬天到了,不要忘记帮助天鹅筑窝,不要忘记给天鹅送食料!”每当春暖花开,游客们就可以看到湖滨比比皆是的天鹅窝。一旦发现湖中有“病号”,市民便趟入冰凉的湖水,将天鹅抱上岸,保护部门会立即将它送去医院治疗。天鹅得到如此无微不至的关照,岂忍离去,天长地久,他们终于成了日内瓦的“常住居民”。

世界各地都有许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温情故事,例如巴黎是狗的天堂,伦敦不许人打鸟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鼓励和学习的与动物相处的方式。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 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 ——马克思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世界最平和的快乐就是静观天地与人世慢慢地品味出它的和谐。 ——三毛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法布尔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1)单音字 颓.废(tuí) 啼.叫(tí) 箜篌 ..(kōnɡ)(hóu) 老妪.(yù) 蛟.龙(jiāo) 女娲.(wā) (2)多音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