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

定义: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由于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造成阻塞所引起的疾病。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栓子易于进入,故临床上本病较多见,约占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40%--50%.它具有起病急聚,病情凶险的特点,误诊率达90-95%,若延误治疗,病死率高达60-100%。

临床表现:

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血、腹膜炎体征及休克征象。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治疗

早期确诊: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动脉,病情的演变速度与管腔闭塞程度和范围相关。

支持治疗:补足血容量,积极纠正存在的酸中毒,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及安置胃管等;镇痛可用罂粟碱30~60mg/小时输液泵向动脉内持续输入。

抗凝溶栓:主要为尿激酶和链激酶,可以在动脉造影时经导管注入栓塞部位(9小时以内进行,最好在6小时以内),也可以全身使用。

介入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 (发病12h之内)。如果已出现腹膜炎症状,则要立即进行剖腹探查。

手术:取栓血管搭桥(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搭桥"手术)肠切除吻合或切除造瘘。

保守治疗疗效不显著,应早行手术探查。

方法有: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若术中发现肠曲已坏死,需做肠切除术。术后药物抗凝。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护理

1、病情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吸氧、皮肤颜色温湿度、出入量,观察患者腹部症状。

腹痛和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以及经过治疗后腹痛、腹胀的变化。

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等症状,观察呕吐物的性状、颜色及量。

观察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情况,注意大便颜色、性状等。

体征:患者有无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是否消失。

辅助检查:腹腔穿刺抽出液是否为血性。

如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加重,伴频繁呕吐,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或肛门排出物呈血性,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则提示肠管缺血坏死。

2、活动下肢活动,早期下床活动

3、引流管的护理

4、皮肤的护理

5、防止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溶栓后护理:

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连接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脉搏,心率,心律变化,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监测血压的动态变化,并应及时复查出凝血时间,警惕发生出血的可能,观察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

2、注意观察腹部体征,腹痛渐减轻至消失,腹软,未在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肠鸣音渐恢复,如果患者出现腹痛,腹肌紧张,应考虑肠坏死所致腹膜炎,应立即行剖腹。

晚期出现肠坏死,腹膜炎体征。早期肠鸣音亢进,一旦肠坏死,肠鸣音减弱至消

失。

禁食时间依病情而定,溶栓后观察1-2天,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

3、合并症的观察与护理

此类病人多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心功能三级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在应用药物时,应严格掌握输液总量及速度,谨防心衰的发生。

4、营养支持

禁食期间,注意补液。

健康教育:

1、心理康复指导,帮组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患者及家属多沟通,解除其焦虑情绪。

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温软食物,多食蔬菜和水果,禁饮食辛辣刺激性、油腻油炸的高脂肪食物,禁食高纤维食物,饮食规律,小量多餐有利于吸收。

3、用药指导继续口服抗凝药物3个月,测凝血酶原时间1次/周,一般维持在8-12S。

根据PT的时间及时调节抗凝药物的剂量。

4、观察腹部体征,如果呈现阵发性绞痛,及时通知医生护士给与对症处理。

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护理

护理要点 1.病人在出血后或动脉瘤破裂危险时绝对卧床 2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出血及再出血 3.密切观察癫痫发作先兆,持续时间,类型遵医嘱于予抗癫痫药物 4.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如用力咳嗽,保持大便通畅,给予一些缓泻剂 5.饮食清淡,易消化 6.术后加强肢体活动,穿弹力袜7医嘱予丹参,脉通药物静滴,防止静脉血栓形成8.术后观察股动脉伤口敷料足背皮肤温度,末梢血运情况. 预防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动脉瘤栓塞术后,由于导管和栓塞物的机械刺激及球囊过分膨胀,可导致动脉瘤破裂再出血。另外,各种因素引起周身血压急剧升高,也可成为动脉瘤破裂的诱因,如情绪激动、排便、剧烈活动时,周身动脉压突然升高、头部静脉回流受阻、脑组织及颅底动脉环与颅内固定结构的相对性移动,动脉瘤内压力在瞬间上升并持续增高,短时间内超过动脉瘤壁薄弱点的弹性限度,加之动脉瘤内的湍流压力,遂在薄弱点破裂出血,立即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不安,颈强直,可伴有意识障碍和神经损害的征象。出现以上情况,须立即报告医生,并密切观察瞳孔,及时发现瞳孔散大等早期脑疝征象,以尽快采取紧急处置。。脑血管痉挛的观察:由于导管在脑血管内停留时间较长,加之栓塞材料机械刺激等因素,容易诱发脑血管痉挛。表现为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短暂的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多于手术后12~24h发生。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避免因脑缺血、缺氧而出现不可逆的肌力三级。使用尼莫通注射液经微量泵缓慢静注。穿刺点的观察:股动脉穿刺术后沙袋压迫穿刺点6h,并伸髋静卧24小时,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渗血、瘀斑及血肿,肢体皮肤温度、颜色、感觉,足背动脉搏动,腹部情况(因导管损伤或刺破血管可引起腹腔出血)。颈动脉穿刺术后沙袋压迫穿刺点8~10h后加压包扎,并去枕平卧2d。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护理 定义: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由于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造成阻塞所引起的疾病。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栓子易于进入,故临床上本病较多见,约占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40%--50%.它具有起病急聚,病情凶险的特点,误诊率达90-95%,若延误治疗,病死率高达60-100%。 临床表现: 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血、腹膜炎体征及休克征象。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治疗 早期确诊: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动脉,病情的演变速度与管腔闭塞程度和范围相关。 支持治疗:补足血容量,积极纠正存在的酸中毒,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及安置胃管等;镇痛可用罂粟碱30~60mg/小时输液泵向动脉内持续输入。 抗凝溶栓:主要为尿激酶和链激酶,可以在动脉造影时经导管注入栓塞部位(9小时以内进行,最好在6小时以内),也可以全身使用。 介入治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 (发病12h之内)。如果已出现腹膜炎症状,则要立即进行剖腹探查。 手术:取栓血管搭桥(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搭桥"手术)肠切除吻合或切除造瘘。 保守治疗疗效不显著,应早行手术探查。 方法有: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若术中发现肠曲已坏死,需做肠切除术。术后药物抗凝。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护理 1、病情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吸氧、皮肤颜色温湿度、出入量,观察患者腹部症状。 腹痛和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以及经过治疗后腹痛、腹胀的变化。 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等症状,观察呕吐物的性状、颜色及量。 观察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情况,注意大便颜色、性状等。 体征:患者有无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是否消失。 辅助检查:腹腔穿刺抽出液是否为血性。 如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加重,伴频繁呕吐,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或肛门排出物呈血性,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则提示肠管缺血坏死。 2、活动下肢活动,早期下床活动 3、引流管的护理 4、皮肤的护理 5、防止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溶栓后护理: 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连接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脉搏,心率,心律变化,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监测血压的动态变化,并应及时复查出凝血时间,警惕发生出血的可能,观察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 2、注意观察腹部体征,腹痛渐减轻至消失,腹软,未在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肠鸣音渐恢复,如果患者出现腹痛,腹肌紧张,应考虑肠坏死所致腹膜炎,应立即行剖腹。 晚期出现肠坏死,腹膜炎体征。早期肠鸣音亢进,一旦肠坏死,肠鸣音减弱至消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病情说明指导书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情说明指导书 一、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概述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embolism,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us)是指各种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发生栓塞,引起肠系膜血供中断而导致肠壁营养、功能障碍,肠缺血性坏死。栓子多为心源性或血管源性,少数来自经胸腔内自右向左分流的静脉血栓,偶见于血源性的细菌栓子所致。 英文名称: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embolism,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us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与遗传无关 发病部位:腹部 常见症状:腹痛、呕吐、腹泻、呼吸困难、休克 主要病因:心源性栓子、血管源性栓子、细菌栓子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白细胞计数、血清酶检查、X 线检查、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磁共振血流成像、超声检查、腹腔镜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或灌洗、手术探查 重要提醒:本病是一种极危重的急腹症,死亡率大多在80%以上。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发病特点

三、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病因 病因总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多由于其他部位栓子形成后脱落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导致,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栓子易于进入,栓子可为心源性、血管源性或细菌栓子。 基本病因: 1、心源性栓子引起本病的栓子主要来自于心血管,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慢性房颤、心肌梗死的附壁血栓,心内膜炎和人工瓣膜上的赘生物。 2、血源性栓子常见的血管源性栓子来源为主动脉近端动脉硬化,动脉瘤产生的斑块自发脱落或导管操作时脱落的附壁血栓,少数栓子来自经胸腔内自右向左分流的静脉血栓。 3、细菌栓子偶见于血源性的细菌栓子所致,多见于脓肿或脓血症患者。 危险因素: 1、年龄老年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更高,更容易发生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2、妊娠血液高凝状态是妊娠期妇女的常见现象,更容易出现血栓形成,引起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发生。 诱发因素:暂无资料。 四、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症状 症状总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多由于其他部位栓子形成后脱落进入肠系膜上动脉导致,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栓子易于进入,栓子可为心源性、血管源性或细菌栓子。 典型症状: 1、腹痛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腹痛症状,且症状常为突发。典型的腹痛多呈弥漫性的或位于脐周。起病早期,腹痛呈阵发性,中后期,多为持续性,可向

肠系膜动脉栓塞是肠系膜上动脉突然被栓子完全阻塞所致的疾病

肠系膜动脉栓塞 肠系膜动脉栓塞是肠系膜上动脉突然被栓子完全阻塞所致的疾病,本病男性较女性多见。年龄在40~60岁之间,大多数病人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房颤动或动脉硬化史。此种疾病临床少见,临床表现各有差别,诊断困难。若诊治不及时后果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时,栓子的来源有: ①心源性。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处的赘生物和左心耳、左心房附壁血栓的脱落;心肌梗塞后的壁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瓣膜赘生物;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形成的血栓脱落; ③肺脓肿或脓毒血症的细菌栓子等。 由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呈锐角相交,且分出较早,管腔较粗, 栓子一旦堵塞动脉、且无侧枝循环提供血供时,其远端分支就发生痉 脱落。继而肠壁血液淤滞,充血、水肿,血浆渗至肠壁,肠壁呈出血性梗死。大量血性液体(包括晶体和胶体)渗出至肠腔和腹腔,循环血容量锐减。肠管缺血缺氧后的代谢产物和肠腔内的细菌、毒素被吸收,造成低血容量、感染中毒性休克,病情急转直下。

如栓塞发生在肠系膜上动脉入口处,可引起Treitz韧带以下全部小肠和右半结肠的缺血坏死。较常见的栓塞部位在结肠中动脉入口处以 脉,则该段肠曲也会发生坏死。 失,出现血运性肠梗阻。 本病男性较女性多见。年龄在40~60岁之间,大多数病人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房纤颤或动脉硬化史。 在多数病人发病急骤,突然发生腹部持续性剧烈绞痛,伴有频繁呕吐。初起时腹软,压痛不明显,肠鸣音存在,与腹痛程度不相称。往往当病人呕吐血性水样物或排出暗红色血便而腹痛有所减轻时,却出现腹 时,才想到本病的可能性,为时已晚。后期则出现腹胀、脉速无力、 1.50岁以上,有心脏、血管病史者,突然出现急性腹痛,呕吐、腹泻、血便应考虑本病。 现。

动脉栓塞术后护理常规

动脉栓塞术后护理常规 一、疾病概念 动脉栓塞是指血块或进入血管内的异物成为栓子,随着血流停顿在口径相似的动脉内,造成血流障碍。动脉栓塞主要由血栓造成,此外,肿瘤、空气、脂肪等异物也可能成为栓子。 二、病因病理 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和高密度脂蛋白低下等,是易患因素。 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①内膜损伤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生长因子释放,导致内膜增厚及细胞外基质和脂质积聚。 ②动脉壁脂代谢紊乱,脂质浸润并在动脉壁积聚: ③血流冲击在动脉分叉部位造成的剪切力,或某些特殊的解剖部位(如股动脉的内收肌管裂口处),造成的慢性机械性损伤。主要病理表现为内膜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中膜变性或钙化,腔内有继发血桂形成,最终使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闭塞病变大致可分为:主-髂型、股-腘型、以及累及主-髂动脉及其远侧动脉的多节段型。患肢发生缺血性病变,严重时可引起肢端坏死。 三、临床表现 栓塞常在下肢的动脉分叉处。其典型表现可概括为5“P”,即疼痛、苍白、无脉、感觉异常和麻痹。具体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栓子的大小及栓塞部位和平面。大者可引起双下肢严重缺血、坏死,临床症状较重。小的甚至可无症状。 疼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是由栓塞部位动脉痉挛和近端动脉内压升高引起的疼痛。开始疼痛位于动脉的栓塞处。以后疼痛平面略下移并波及栓塞平面以下的整个肢体。栓塞部位以下的动脉搏动消失,患肢皮肤苍白,后又变为花斑状。患肢皮肤温度降低,触诊可感知变温带,并可根据变温带来估计动脉栓塞的部位。由于周围神经缺血,在栓塞的远端肢体呈袜套形的感觉丧失区,在近端有感觉过敏区,感觉减退的平面一般低于栓塞平面。在栓塞一定时间后,患肢可出现麻痹,表现为手或足下垂,提示已发生坏死。 四、诊断鉴别 鉴于本症为全身性疾病,所有病人均需作详细检查: ①一般检查:血脂测定、心电图、心功能检查等。 ②无创伤性血管检查: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查及节段动脉压测定、电阻抗容积描记或光电容积描记等,了解患肢的血流状况。超声多普勒显像仪可以显示血管腔形态及血流状况。 ③X线摄片:有时可见病变动脉段有不规则钙化,患肢远侧段有骨质疏松等退行性变化。 ④动脉造影:能准确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侧支和闭塞远侧动脉主干的情况,对选择手术方法有重要意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都能达到诊断和指导治疗的目的。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症状相似,需作鉴别诊断;此外,还应与大动脉炎等相鉴别。 五、处理原则 对本症的易患因素加以控制和处理,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症状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主要目的为降低血脂和血压,解除血液高凝状态,促使侧支循环形成。处理方法有:肥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概述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是一种因血管内血 栓或栓子导致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血流量骤减或被 中断导致的肠道缺血性疾病。AMI病死率高,预后不良,常发生于老年人和患有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AMI的诊断与治疗难度均较大,并且 需要通过介入治疗器械进行处理,患者对治疗的依赖性更高。 介入治疗的护理 对于AMI患者,介入治疗是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治疗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医生和护士共同配合,完成患者的护理工作。下面介绍AMI患者介 入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护理问题: 治疗前准备 治疗前需要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血压、心率、心电图、呼吸情况等。一 旦患者有心脏、肺部等方面的疾病,治疗时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护士需要告知患者治疗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并进行安排。 术前准备 AMI介入治疗前需要患者进行禁食至少8小时,以免操作时出现呕吐、误吸等情况。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便于医生进行操作。在治疗前,护士需要协助医生完成消毒、穿刺、导丝等操作。 术中护理 AMI介入治疗的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护士配合完成一些操作,包括子弹导管、 应用血栓破解器、应用支架置入器等。在操作过程中,护士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出现头晕、恶心、呼吸不畅等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术后观察 AMI介入治疗后需要患者卧床休息,并且需要进行观察。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 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以及监测经过手术的肠道灌注情况、疼痛、恶心等并发症。出现不良反应时,需要及时处理或向医生汇报。术后患者需要禁食24小时,并且进行口腔护理、体位转换等相关护理工作。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1 症状体征本病的发生,男性多于女性,40~60岁之间多发,多数病人有可形成动脉栓子的心脏病史,如心肌梗死后形成心肌室壁瘤、房性心律失常、风湿性瓣膜疾病、主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15%~20%的病人过去有其他动脉栓塞的病史。本病发生急骤,突发剧烈腹痛,伴有频繁呕吐。初期时腹痛症状和体征不相符,腹痛剧烈而腹部体征轻微。当病人出现血性水样物呕吐,或腹泻出暗红色血便时,腹痛症状减轻,但却出现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弱转之消失。叩诊检查有移动性浊音时,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渗出液。此时提示肠管已发生梗死。随病程进展病人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的征象。 2 用药治疗应迅速去除血管内的栓子,恢复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液灌注。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早期应补足血容量,积极纠正存在的酸中毒,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及安置胃管等。 1.溶栓和抗凝治疗溶栓剂主要为尿激酶和链激酶,可以在动脉造影时经导管注入栓塞部位,使纤维蛋白快速溶解,甚至几分钟内即可完成,也可以全身使用尿激酶或链激酶。严重的胃肠道出血是使用溶栓剂的禁忌证。抗凝治疗可选用肝素、低分子量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药物。抗凝药物治疗前、后,应注意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

肠系膜上动脉,于栓塞处血管壁前方切开插入Fogarty球囊导管,缓慢退出导管,取出栓子。取尽栓塞远、近段栓子及可能形成的继发血栓,直至放松阻断血管钳,有血液喷出为止。若栓子栓塞较远端的肠系膜上动脉,还需沿小肠系膜根部向远端解剖肠系膜上动脉,此段发出的空肠或回肠动脉分支,增加了取栓术的难度。③缝合血管,判断肠管活力:缝合血管壁切口,横行切口只需间断缝合,纵行切口最好采用静脉补片以防止缝合后血管狭窄。完成血管重建后,肠系膜上动脉全程应扪及血管搏动,重新检查缺血肠管并判断其活力,切除无活力的肠段并端-端吻合。(2)肠切除术:如肠襻已有坏死,肠切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切除时,至少应包括坏死肠襻上、下端各15~30cm,同时将已有栓塞的系膜一并切除。术中可用热盐水纱布湿敷,动脉注入血管扩张药、肝素或神经阻滞药等,然后,根据肠管色泽、蠕动和动脉搏动情况,判定肠切除的范围。在小范围肠坏死不影响肠道功能的情况下,可适当放宽肠切除的范围。而大范围的肠坏死,则应该考虑缩小切除的长度。对少量线状或点片状肠管坏死,可做坏死上、下端的正常浆肌层缝合,使坏死部位翻入肠腔内。 3.术后处理术后治疗至关重要,需要严密细致的监测。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特别是进行消化道重建手术的患者。若出现肠瘘,可经瘘口在其远端肠襻内置管,进行胃肠内营养。继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纠正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指他处脱落的各种栓子经血液循环至肠系膜上动脉,导致该动脉供血障碍,供血肠管发生急性缺血性坏死。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栓子易于进入,故临床上本病较多见,占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变的40%〜50%。栓子一般来自心脏的附壁血栓,故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及近期心肌梗死患者。此外,栓子来自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病因有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左心房血栓形成、主动脉动脉硬化、肿瘤等。其发病急骤,初期时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但进展迅速,发生肠坏死、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后,病死率极高。 【临床表现】 1、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 (1)多有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心内膜炎、心肌梗死、瓣膜疾病和瓣膜置换术等病史。 (2)突发剧烈腹部绞痛,不能用药物缓解,早期腹软不胀,肠鸣音活跃,症状与体征不符是早期病变特征。 (3)继续发展,出现绞窄性小肠梗阻表现及体征,呕吐及腹泻血样物。 (4)较早出现休克。 2、慢性肠系膜血管闭塞

(1)进食后出现弥漫性腹部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严重性与进食量有关,症状进行性加重。 (2)慢性腹泻,泡沫样大便,吸收不良,体重下降。 【治疗原则】 一旦确诊应及时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并及早进行手术干预。外科手术方法包括肠系膜动脉切开取栓术,肠系膜动脉旁路移植术;腔内介人方法包括血栓抽吸术、置管溶栓术、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成形术等。如确诊有肠管坏死,应立即通过外科手术切除坏死肠段。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嗜好、身体状况、既往史等。 2、评估患者关于肠系膜上动脉的高危因素: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心内膜炎、心肌梗死、瓣膜疾病和瓣膜置换术等。 3、评估血压、有无腹痛、腹胀、腹痛程度及有无血便等。 4、评估各种检查情况:血管影像(血管彩超、腹部平片、选择性动脉造影、CTA);心电图及心脏彩超;血生化、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气分析、D 二聚体等。 5、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术前观察及护理要点 (1)生命体征的观察与监测:严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神志、尿量,注意患者有无因肠管大量炎性渗液进入腹腔而引起的中毒性休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早期诊断及导管溶栓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早期诊断及导管溶栓治疗临床效 果观察 1. 引言 1.1 背景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MVT)是一种少见但危险的急性肠系膜循环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血栓形成或栓子栓塞肠系膜上动脉,导致肠系膜血管闭塞,进而引起肠壁缺血坏死。AMVT的发病率虽然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较高。 在过去,诊断AMVT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及手术发现。但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腹部CT血管成像的广泛应用,AMVT的早期诊断得以提高。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AMVT的预后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早期诊断及导管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诊疗方案,以提高AMVT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早期诊断及导管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导管溶栓治疗在该病症中的应用前景和价值。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及时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通过对导管溶栓治疗的观察,探索其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中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临床

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为该病症的临床诊 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作 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常见但危急的急腹症,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是外科急腹症的常见死因之一。目前针对急性肠系膜上动 脉栓塞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治疗,但手术风险高且疗效不稳定,因 此对于早期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 及导管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通过深入研究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 表现和诊断注意事项,探讨导管溶栓治疗方案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 塞中的应用,以及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评价。 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急性肠系膜上 动脉栓塞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减少 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对导管溶栓治疗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 栓塞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和研究方向。. 2. 正文 2.1 临床症状及体征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疾病,临床症状及体 征的及时识别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该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 栓塞部位、程度和血供受累的肠段,常见的症状及体征包括: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疾病概述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指他处脱落的各类栓子经血液循环至肠系膜上动脉并滞留其结尾,致使该动脉供血障碍,供血肠管发生急性缺血性坏死。肠系膜上动脉骨干口径较大,与腹主动脉呈倾斜夹角,栓子易于进入,故临床上本病较多见,约占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40%~50%。栓子一般来自心脏的附壁血栓,故多见于风心病,冠心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及近期心梗患者。另外,栓子来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偶见的细菌栓子。这些栓子自发或在导管检查时脱落。 (一)发病原因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如心肌梗身后的壁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瓣膜赘生物、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处的赘生物和左右心耳附壁血栓的脱落等;亦可来源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的附壁血栓或粥样斑块的脱落和脓肿或脓毒血症的细菌的栓子等。 肠系膜动脉栓塞的发生亦与肠系膜上动脉的解剖结构有关(图1)。肠系膜上动脉从腹主动脉呈锐角分出,与主动脉走行平行,管腔较粗,与腹主动脉血流的方向一致,脱落的栓子易于进

入,在血管狭窄处或分叉处导致血管栓塞。多见于结肠中动脉发出部或其以下的部位。 (二)发病机制 肠系膜血管一旦栓塞,受阻塞的动脉供给区的肠管发生血运障碍,肠管缺血、缺氧使肠管失去光泽,颜色惨白。肠黏膜不易耐受缺血,若缺血时刻超过15min,小肠黏膜绒毛结构就会发生破坏脱落。继而肠壁血液淤滞,充血、水肿,肠管失去张力,出现发绀水肿,大量血浆渗至肠壁,肠壁呈现出血性坏死。大量血浆渗出至腹腔及肠腔内,循环血容量锐减,肠腔内细菌大量繁衍及由于肠管缺血缺氧后发生坏死的毒性代谢产物不断被吸收,致使低血容量、中毒性休克。肠坏死时,肠管扩张,蠕动消失,表现血运性肠阻塞。 肠系膜动脉栓塞的部位不同,肠管缺血区域的范围亦不同。栓塞发生在肠系膜上动脉入口处,可引起Treitz韧带以下全部小肠和右半结肠的缺血坏死;在结肠中动脉分支以下发生栓塞,引起大部分小肠坏死;发生在肠曲的一个分支动脉而侧支循环良好时,则不发生坏死;但边缘动脉栓塞发生梗死,其所供应区域肠管发生坏死。 (三)临床表现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 部分或全部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流动并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intestinalobstrution),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的知识,欢迎阅读。 【病因】 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很多,小肠梗阻的原因可能是炎症、肿瘤、粘连、疝气、肠扭转、肠套叠、食团堵塞及外部压力导致的肠腔狭窄,麻痹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及低血钾等也可引起小肠梗阻,另外严重感染可引起肠梗阻。80%的大肠梗阻是由肿瘤引起的,其中大部分发生在乙状结肠,其他还包括憩室炎、溃疡性结肠炎、以往的外科手术病史等。 按照肠梗阻发生的原因,可将之分为机械性、神经原性和血管原性肠梗阻。 1.机械性肠梗阻 (1)粘连:是大肠和小肠梗阻最常见原因,因外科手术或不明原因引起的粘连,尤其是外科手术遗留的异物刺激,都将使纤维和

疤痕组织形成束带,对肠腔形成外部压力,或使肠管与其他组织粘连,引起肠道变形、成角,甚至成为肠道扭转的轴心,造成肠道梗阻。在粘连的疾病基础上,饮食不当、剧烈运动或突然的体位改变可诱发肠梗阻。粘连引起的肠梗阻占各类梗阻的20~40%;多处粘连增加了肠梗阻的可能性。 (2)肠扭转和肠套叠:肠扭转是一段肠管沿肠系膜长轴旋转而形成闭袢性肠梗阻,常以肿瘤或憩室炎症的肠段扭转为多见,最多发生于小肠,其次为乙状结肠。小肠扭转多见于青壮年,常因饱餐后立即剧烈运动而发病;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男性老年人,常有便秘习惯。肠扭转因血管受压,可在短期内发生肠绞窄和坏死,死亡率高达15~40%。肠套叠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近端肠管蠕动、压缩进入远端肠管,常见于婴幼儿及大肠肿瘤病人等。 (3)肿瘤:大肠机械性肠梗阻80%是由肿瘤引起,最常发生于乙状结肠。由于肿瘤生长较为缓慢,大肠肠腔较宽,因此多由粪块阻塞在梗阻部位而诱发或加剧肠梗阻的病程。小肠梗阻的表现常是小肠肿瘤的首发症状,虽然小肠腔道狭窄,但由于小肠内容物多为流体,梗阻表现也不会在肿瘤发生的早期出现。 (4)其他:嵌顿性疝、绞窄性疝因血运阻断,功能丧失,常引起肠梗阻。另外,先天性的肠道闭锁、寄生虫(蛔虫等)、粪块、结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护理常规(修改)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护理常规 【相关知识】 肠系膜上动脉 (Superior mesentericartery ,SMA )夹层系动脉腔内的血液渗入动脉壁中层与外层之间形成夹层血肿,沿动脉壁延伸剥离导致血管严重损害的一种急症,是临床上少见的疾病,自1947 年Bauersfeld 发现第1例以来,近年来临床上报道逐年增多。 【治疗原则】 除了出现肠道缺血坏死和 SMA 破裂者需要立即行开放手术外,其余患者均给予保守治疗。经保守治疗后腹痛不缓解或C T A 提示夹层范围进展等情况时,给予腔内介入治疗。对于解剖条件不适合或腔内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开放性手术治疗。 一、保守治疗 1. 禁食水,必要时行胃肠减压,液体支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对症止痛处理。 2. 合并高血压者控制血压到合理的水平(130/80 mmHg 以下)。 3. 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治疗,待病情平稳后,改用口服华法林抗 凝(控制I NR 达到 2~3)治疗,及口服阿司匹林100mg/d,防止血栓形成导致S MA 狭窄,也有应用抗血小板治疗者,避免肠系膜上动脉主干真腔及分支动脉继发血栓形成。 二、腔内支架治疗 采用 Seldinger 技术常规穿刺股动脉,常规行腹腔干、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评价夹层部位、程度及肠道血供情况,导丝导管交换引入导引导管,送入支架,在狭窄处释放,再次造影,观察支架扩张、局部血流、周围分支动脉情况。术后长期口服氯吡格雷(波立维)抗血小板治疗。 三、手术治疗 常用术式包括: 1. 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旁路转流术 2. 动脉内膜切除+补片成形术

3. 切除已明确坏死的肠管 【护理】 一、术前护理 (一)术前评估 1. 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1)有无家族史 (2)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史 (3)年龄、职业、体重、营养状况、排便情况 (4)过去史:近期手术,目前用药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5)活动耐力和自理能力 (6)腹痛情况 (7)全身皮肤黏膜情况 (8)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认知程度,心理承受程度 和社会支持系统) 2. 专科症状体征 (1)生命体征 (2)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和程度,有无休克症状及血液的异常。 (3)辅助检查:B 超、CTA、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阳性结果。 (二)术前护理措施 1. 血管外科常规护理。 2. 血压和心率的控制:绝对卧床,避免用力过度(如用力排便、剧烈咳嗽),将血压控制在(100 -120)/(60 —80)mmHg,心率控制在60 - 80 次/min。应测量四肢血压,以健侧肢体血压为真实血压,作为临床用药的标准。

急性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急性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一)定义 动脉栓塞是指栓子自心脏或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阻塞动脉 血流而导致肢体或内脏器官缺血以至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 (二)临床表现 动脉栓塞的肢体常具有特征性的所谓“5P”征:疼痛、麻木、无脉、苍白和运动障碍; 1、疼痛:大多数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剧烈疼痛,部分病人可仅感酸痛,个别病人可无疼痛感觉; 2、麻木、运动障碍:患肢远端呈袜套型感觉丧失区,由周围神经缺血所引起;其近端有感觉 减退区,感觉减退平面低于栓塞部位; 3、苍白、厥冷:由于组织缺血,皮肤乳头层下静脉丛血流排空,皮肤呈蜡样苍白;若血管内 尚积聚少量血液,在苍白皮肤间可出现散在青紫斑块;肢体周径缩小,浅表静脉萎瘪;皮下出 现细蓝色线条,皮肤厥冷,肢体远端尤为明显,皮温可降低3~5℃; 4、动脉搏消失或减弱:栓塞部位的动脉有压痛,栓塞以下后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焦虑与担心突发疼痛、急诊手术或患肢坏死,肢体丧失有关 2、疼痛与肢体缺血有关 3、组织灌注异常与取栓不彻底、术后再栓塞、继发血栓形成或动脉缺血再灌注综合症 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右下肢动脉供血不足有关 5、潜在并发症心功能不全与器质性心脏病或取栓后大量代谢产物有关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密切观察患者的焦虑程度是否减轻; 2密切观察肢体各组织对急性缺血的耐受性; 3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症状及是否有效控制和缓解; 2、术后 1监测心脏、肺、肾功能,主要为生命体征及尿量; 2严密观察患肢血供情况、重点是皮肤温度、颜色、肢体的疼痛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密切观察肢体的血流灌注能否保证肢体的正常活动; 4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及得以有效控制; 5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和凝血功能;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护理: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由于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快及患肢剧烈疼痛,均表现为极度、,让患者了解只有尽快手术血流才能挽救、保存肢体,并帮助患者认识手术的重要性和拖延的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DSA下介入治疗的护理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DSA下介入治疗的护理 摘要】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例临床较少见,但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预后差, 患者多因肠管大面积坏死而引起败血症,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密切观察和护理,能明显提高其好转率,给患者带来健康。 【关键词】 DSA;介入治疗;护理 【abstract】 th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 is rare, but cases clinical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itself, and with poor prognosis, patients caused by large bowel, sepsis in necrosis toxic shock, multiple organ failure and death. Through to the patient condition closely observe and nursing,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recovery, the patient to bring good health. 【key words】 DSA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care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6-0082-01 1 资料与方法 2011年2月,我科收治53岁女患者一例。患者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 后胸闷气促伴有咳嗽咳痰,腹胀,期间有头晕心悸,四肢关节疼痛,无畏寒发热,无咯血恶心呕吐,近一月来上述症状加重,并伴有颜面及双下肢水肿,夜间睡眠 不能平卧,心脏彩超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心功能Ⅲ级,体 温36.2 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5/85 满月面容,双下肢轻度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功,解质血脂,血淀粉酶,心肌酶谱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心房纤颤;ST T改变(下壁、前侧壁、前壁);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QT间期缩短。腹部B超正常。患者入院后第三天突感脐周痛,便意解硬便一次,无恶心呕吐,心慌,皮肤湿冷,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654-2肌注后腹痛渐减WBC30.4×109 两天后复查WBC16.9×109 PT19S,考虑腹痛原因待查 CTA示肠系膜 上动脉栓塞。行导管溶栓术后立即查血气分析正常,给予抗感染,抗凝,营养支 持等对症支持治疗。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3](1)心理护理: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起病急,病程复杂, 患者常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心理护理尤其重要。护理人员应对 患者及其家属耐心解释,对病情细致观察,以期让患者及家属建立信任感,树立 治疗信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手术打下良好基础。(2)术前体征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重要意义。典型的临床表现 为起病急骤,持续性剧烈腹痛或慢性进行性加剧,多见于上腹部,亦可波及全腹, 伴有呕吐,腹泻,血便,腹胀,休克等表现。定期测量生命体征,严密观察腹痛 对生命体征的影响。医护人员对疾病本身的了解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护理。 (3)合并症的观察与护理。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常合并有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功能三级。因此,在应用药物时,我们严格掌握输入速度浓度和速度,根据病 情变化调节液体的输入速度,防止液体过快引发心肾功能的变化。 2.2 术后护理(1 )术后体征观察:造影检查穿刺部位,造影患肢制动,观 察足背血运,腹痛症状有无缓解,肠蠕动情况等。(2)术后对患者胃管,大便 的颜色、性、质量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报告。(3)疼痛护理:由于患者年 龄较大,且急症手术前又未完全纠正心血管系统疾病,所以,术后准确区分患者 术疼痛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放射性疼痛非常重要。该患者症状缓解后只有轻微疼痛。(4)营养支持:由于患者手术及时,未对肠管造成过多损害,故患者术后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讨论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若有,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更换敷料;观察腹部体征,有无腹痛腹胀等。输液管保持通畅,留置针妥善固定,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 尿管按照尿管护理常规进行,一般术后第l日可拔除尿管,拔管后注意关注患者 自行排尿情况;腹腔引流管参照腹腔引流管护理相关要求。 【关键词】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护理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diseases of mesentericischemia)通常由肠系膜血管急性 循环障碍引起肠管缺血坏死,临床上又称为血运性肠梗阻。患者常伴发严重器质 性疾病,容易误诊,若发生广泛肠坏死往往预后不良。 一、病因及治疗 1.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2.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 3.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因血管阻塞部位、性质、起病急缓而各有不同,往往有 心脏病史,以冠心病史和心房颤动史常见。早期即有突发剧烈的腹部绞痛,伴消 化道症状:呕吐血性液体、腹泻暗红色血便;压痛、腹肌紧张等症状随着病情加 重渐趋明显,肠坏死后患者可很快出现休克。2.支持疗法血管扩张剂、溶栓治疗,纠正诱因。3.手术治疗明确病变的性质及部位后,可行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栓子取 出术;血栓内膜切除或肠系膜上动脉一腹主动脉“架桥”手术;肠切除术。 二、主要护理问题 1.焦虑/恐惧与患者疼痛、大量呕吐、便血有关。 2.舒适的改变与剧烈腹痛等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禁食有关。 4.潜在并发症短肠综合征、再栓塞、肠外瘘、胃肠道出血、局限性肠纤维化 狭窄。 三、护理目标 1.患者焦虑/恐惧程度减轻,配合治疗及护理。 2.患者主诉不适感减轻或消失。 3.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或维持。 4.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或并发症发生后能得到及 时治疗与处理。 四、术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1)解释疾病机关知识,讲解手术方式、注意事项。(2)鼓励患者表 达自身感受。(3)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4)针对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 (5)鼓励患者家属和朋友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 2.营养支持 (1)根据情况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少 渣食物。(2)患者病变肠管血运障碍,应禁食,遵医嘱静脉补充热量及其他营养。 3.病情观察及护理(1)观察并记录患者腹部体征及粪便情况。(2)消瘦患者注意 观察皮肤状况并加强护理。(3)大量呕吐患者注意对出入量和电解质的观察。(4)出 血患者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出血量、尿量和使用止血药物的效果。(5)肠管坏死穿 孔患者按急性腹膜炎进行护理。 4.术前常规准备 (1)术前行抗生素皮试,术晨遵医嘱带入术中用药。(2)协助完 善相关术前检查:心电图、B超、出凝血试验等。(3)术晨更换清洁病员服。(4)术 晨备皮:范围为上至双乳连线平面,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中线。(5)术晨建立 静脉通道。(6)术晨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患者、药物核对后,送入手术室。(7)麻醉后 置尿管。

2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围手术期护理

2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近段夹层腔内修复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肠系膜上 动脉夹层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采用血管腔内修复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肠系 膜上动脉夹层的2例患者,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及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实施术前护 理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术后观察及护理。结果:经过围手术期的严密观察及精心 护理,两例患者术后腹痛症状均可消失,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 全面、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护理,准确、细致的术后观察及护理为肠系膜上动脉夹 层的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及有价值的护理经验。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246-02 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夹层系动脉腔内的血液渗 入动脉壁中层与外层之间形成夹层血肿,沿动脉壁延伸剥离导致血管严重损害的 一种急症[1],是临床上少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突发腹痛,是一种少见的极危重 的急腹症。现就我科收治的两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科一年来收治的两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均>50岁,有高血压病史 及吸烟嗜好。表现为突发上腹部疼痛、腹泻伴恶心、呕吐由急诊收入院。入院后 均经动脉造影及腹部CT增强扫描明确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1.2 治疗方法 两例均行肠系膜上动脉近段夹层腔内修复及支架植入术,术后予抗凝、扩张 血管及抗血小板治疗。术后复查CT显示支架管腔通畅,只是远侧有部分分支狭窄。两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2.护理 2.1 术前常规护理 2.1.1心理护理因患者起病突然,腹痛剧烈,对疾病知识不了解,缺乏思想 准备,容易表现出紧张、恐惧、焦虑、抑郁及激动等情绪,故护士应从入院时就 热情招待,安置患者,主动、热情、耐心与患者交谈,详细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 知识、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过程、疾病转归及需要患者注意和配合的事项,安 慰鼓励患者,使患者消除紧张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1.2病情观察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腹部情况,有无腹胀、腹痛,是否由于夹层累及导致供血障碍而出现的肠道的缺血坏死。需要监测肝、肾 功能,记录尿量,观察四肢动脉搏动和四肢运动情况。予床边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四肢血压等生命体征,严格控制血压,给予血管扩张剂和B受体阻滞剂并观察要 药后反应。 2.1.3饮食护理由于本病有慢性肠缺血的可能,对患者进食后有无出现餐后 痛以及其持续时间、影响因素等同样是腹部症状的观察及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因 此我们要对患者做好饮食指导及自我病情观察指导。必要时予以禁食,肠外营养、卧床休息,并向患者讲解禁食目的及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并告知患者如腹部 情况好转,可给予易消化、无刺激性的流质饮食,少食多餐。根据腹胀腹痛情况 及时调整饮食,可逐渐过渡到高蛋白营养食品,并注意食物搭配,多食蔬菜水果 杂粮,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较多的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