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东巴文化在丽江旅游业中的传承思路

初探东巴文化在丽江旅游业中的传承思路
初探东巴文化在丽江旅游业中的传承思路

初探东巴文化在丽江旅游业中的传承思路

近几年来,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东巴文化的商业气息也随之加强,如何实现在旅游业中对东巴文化的传承,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了东巴文化传承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之后,重点论证了在旅游业中传承东巴文化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传承的一些基本思路。

纳西族的东巴文化,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形成,历史悠久、内容广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所指的是“窥中原之文脉、纳百川之精”的广义的东巴文化。即以纳西族东巴古文化为核心,时至今日纳西族创造的和吸纳的外来文化的总和。东巴文化既是传承了几千年的纳西族古代文化,也是延续传承至今的纳西族活态文化。

一、东巴文化传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丽江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商品经济对东巴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萌发拜金主义意识,把东巴文化作为一种纯粹的盈利性商品加以过度地利用和兜售,使东巴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商业气息,浮华成分也很多。东巴文化开始“商品化”、“走样化”、“粗俗化”,面

临着“后继乏人”的严峻形势。于是,“如何在充分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更好地保护、传承东巴文化”这一问题日益凸现了

出来。

目前主要是通过开办东巴文化学习班、创办农民夜校、组织山区尚存的老东巴进行了东巴文化传承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些传承形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开设东巴文化学习班的学校,出现了教学资金短缺的问题,且东巴文化教学与学生学业之间也存在冲突;因农民自身条件的限制,通过夜校传承东巴文化仍有较大的难度;因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在封闭的山区依靠老东巴传承东巴文化也是行不通的。

所以,从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当中进行东巴文化的传承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东巴文化的传承都具有巨大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在旅游业中进行传承的可行性分析

“旅游业是丽江的支柱产业,丽江市旅游局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1至2月,丽江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15.9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7.71%。旅游业总收入预测12.51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9.21%;旅游对丽江地区的经济贡献率是其它产业不可替代的。”东巴文化是纳西族历史发展的见证和“活化石”,有重要的历史、哲学、宗教价值和

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是丽江历史文化旅游的灵魂,对丽江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首先,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核心与灵魂。东巴文化是丽江“唯我独有”的人文旅游资源,是丽江历史文化旅游的精髓和亮点,是丽江旅游业中最核心的部分,对丽江的旅游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旅游业作为丽江联系外界的一个窗口,可以更有效的传承和传播东巴文化。

其次,东巴文化是丽江旅游业的核心和“王牌”

自1999年、2003年先后在丽江召开了两次国际东巴文化学术研讨会,2003年在丽江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管理第五届年会;2004年在丽江举办国际性的世界遗产论坛;2004年,在丽江召开题为“徐霞客与丽江”的全国性学术讨论会等,更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学者来丽江考察研究。在丽江,东巴文化已成为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助推器,成为一种现实的新的生产力。

最后,旅游业是传承发展东巴文化的重要通道之一

传承和发展东巴文化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并可以在很多领域进行,但是在以旅游业为支柱的丽江,如果能够在旅游业中积极自觉而有效地保护、传承东巴文化和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并加以创新发展、合理地发扬利用,进一步打造为

旅游精品。即可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可扩大东巴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使游客和外来访客在旅游、走访的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东巴文化,被更多的人所认识、了解、关注甚至学习、传承。

三、在旅游业中进行东巴文化传承的基本思路

(一)高度重视并积极做好对导游的东巴文化的普及性教育工作

首先,导游业本身应该进行东巴文化的传承。

丽江导游具备学习东巴文化的条件,而且其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必须传承东巴文化。在游客面前,导游就是丽江的代表,是纳西民众的友好使者,是“民间大使”。他们身上肩负着宣传丽江的文明、传播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增进纳西族与其他不同国家和地区各民族之间友谊的重任。

其次,依托相关机构或单位对导游进行集中或经常性培训。

依托丽江的教育资源,在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等学校开设专门课程,选送优秀的导游去进修或参加培训。或由旅行社出面聘请老东巴为导游授课,相关费用由旅行社和导游共同承担,学制宜为3―4个月。严格地挑选出一批较年轻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导游,使他们比较正统的向老东巴学习常用性的东巴文字、纳西语、东巴舞蹈、东巴经唱诵、东巴音乐、东巴绘画、东巴祭祀,学做东巴工艺品以及在东巴

仪式中用到的泥偶、面偶等。

最后,严格考核制度,并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导游学习期满后,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考核,在丽江导游考试中增加考核东巴文化的内容。考试难度要大,除了书面考试外,还要严格考核导游对东巴文字、东巴舞蹈、东巴绘画、东巴仪式、东巴医药等实用东巴文化知识的实际掌握水平和运用能力。标准要高,凡达不到考试要求的导游不予其上岗的机会,而对考试合格或者优秀者,及时进行各种有效的激励,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考试要严,坚决严肃考纪,选拔合格的导游人员,做到宁缺毋滥,力求精益求精。

(二)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以全新的思路把传承东巴文化与促进丽江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

首先,依托丽江特有和传统节日,在旅游业中实现东巴文化的传承。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的“三朵节”是纳西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那天,人们纷纷前往玉峰寺,赏茶花、成群结队地唱纳西歌、跳纳西舞。青年男女则在茶花之下,通过对纳西情歌、相互邀请跳舞的方式进行恋爱、交往,到最后往往会喜结良缘。在“火把节”、“尝新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大部分纳西人就会举行隆重的祭天、祭祖仪式。在旅游过程中,导游可以带领游客参加纳西族的这些传统节日,学跳纳西舞蹈、学唱纳西歌、体验纳西青年浪漫的恋爱方式、参观

或学习节日期间的祭祀仪式等,从而使他们领略富有纳西特色的东巴文化;导游经培训学习后可以通过书写东巴文、表演东巴舞蹈、演奏东巴音乐或唱纳西民歌和介绍东巴医药知识等方式传承东巴文化。

其次,深入挖掘东巴文化的内涵开发系列旅游产品

在东巴教的道场中,纳西青年男女结婚时一般举行“祀库”(祭家神)活动,东巴要为新郎新娘举行“报玛报”(额点酥油)仪式,祝福他们吉祥如意、生儿育女、白头偕老。根据美国兰德公司的一份研究分析报告显示:到2010年,全球每年的婚庆消费将达数千亿美元。而最近几年,来丽江旅游的欧美游客不断攀升,为发展丽江结婚蜜月旅游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基础。据调查,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开始喜欢上了纳西族独具特色的东巴婚礼,丽江市电视台时常播出游客请老东巴举行东巴婚礼的场面。因此,丽江旅游企业应该充分把握市场机会,积极开发这一市场,以新的形式来传承东巴文化。针对近几年源源不断的欧美客源市场,把欧美人的“浪漫”性格与传承丽江东巴文化巧妙结合起来,大胆推出、发展丽江结婚蜜月旅游。另外继续开发印有东巴文字的木雕、蜡染布艺、画像、小配件、饰品等,以各种途径进行东巴文化的传播。

最后,把“玉龙第三国”物化为一个具体的地点,弘扬为了爱情而勇于抗争的精神。

据调查,丽江被许多游客称为“亚洲第一殉情地”,殉情,在今天看来似乎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死,但在古代,这种死绝不意味着轻生,这样的死,是为了爱情,是为了不与社会恶势力妥协而死的。是无声的反抗”。绝大多数来丽江旅游的游客尤其是中青年游客,一般都会前往玉龙雪山,他们大多想探寻“玉龙第三国”究竟在何处,想感悟不顾一切追求爱情的心理体验,基于游客的这种旅游需求,丽江旅游企业可以大胆地把“玉龙第三国”物化成玉龙雪山上一个实际的地方,在此举行东巴婚礼仪式的结婚旅游项目,并调出接受过东巴文化教育的合格导游为游客提供各种旅游服务,既能让游客重温美丽的古代爱情,又能使东巴文化中的东巴神话故事和东巴婚礼仪式深入人心。

(三)积极发挥影视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摄制独具纳西特色的影视作品来传承和弘扬东巴文化张艺谋拍摄的电影《千里走单骑》,再次使丽江名声大噪,丽江束河古镇成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丽江的旅游业又出现了一个历史新高。而舞台剧《映象丽江》演员大多是丽江纳西本土民众,他们真实地演绎了纳西族的本土民俗、东巴仪式、东巴舞蹈、纳西调等,把东巴文化活态地全方位地展现出来,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游客纷至沓来,使他们更直观地了解和传播了东巴文化,2011年在丽江拍摄的《木府风云》热播,又一次掀起了旅游新高,许多游客返乡

后,往往引领亲朋好友故地重游,使更多的人了解东巴文化。由此可见,对于东巴文化,还可以进行再创作的传承。

借鉴张艺谋对丽江旅游业和传播东巴文化做出贡献的

经验,丽江传媒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导演把东巴神话中创始神话《创世纪》、英雄史诗《黑白之战》、爱情悲剧长诗《鲁般鲁饶》这“三颗明珠”和著名的东巴经《崇搬图》(人类迁徙记)、《杀猛妖》、《洪水故事》、《找药》、《买寿卖寿》等经典之作改编成电影,积极吸纳西本土民众和导游参加演出,把纳西语翻译成汉语、英语以及其他不同国家的语言,使东巴文化得以大众性的传承,把它展现给世界各国人民,同时可以带来可观的旅游收入,实现传承东巴文化与发展丽江旅游业的“双赢”。

综上所述,东巴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人类所共有。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必须破除这些僵化的传统观念,不失时机地抓住丽江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大好机遇,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传承模式,应该探寻一些切实可行的传承措施,对东巴文化进行广泛的传承,使之走向大众。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丽江古城案例分析

旅游景区规划 姓名:代玉年级:2010级 学号:1041064115 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 丽江古城案例分析

目录 案例概述 (1) 丽江古城标识、标牌和解说 (1) 丽江古城旅游安全管理 (3) 丽江古城旅游产品管理 (4) 丽江古城旅游营销管理 (6)

旅游景区规划之·云南丽江古城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述: 丽江古城(大研镇)坐落在玉龙雪山下丽江坝子的中部,全城面积达 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万,其中纳西族超过16900人。因四周青山环绕,城中碧水盈盈,宛如一方碧玉大砚而起名为“大研镇”。丽江古城由大研镇、束河镇和白沙街三部分组成,其中以大研镇为代表。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以四周的高山作为天然屏障。 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其始建于南宋后期,距今约800年的历史。历代均为滇西北政治、军事重镇和纳西、汉、藏等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的枢纽。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的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本文将从旅游标识、标牌和解说,旅游安全管理、旅游产品管理和旅游营销管理四个方面对丽江古城经行分析。 二、丽江古城旅游标识、标牌和解说 一方面,丽江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局专门设有旅游标准化办公室负责丽江古城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在标识、标牌等管理方面主要包括: 一、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整改:由数字化分公司负责完善了单位内部公共信息符等相关工作。如引导标识,在景区内设置了位置合理,指示清楚的规范标

初探东巴文化在丽江旅游业中的传承思路

初探东巴文化在丽江旅游业中的传承思路 近几年来,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东巴文化的商业气息也随之加强,如何实现在旅游业中对东巴文化的传承,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了东巴文化传承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之后,重点论证了在旅游业中传承东巴文化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传承的一些基本思路。 纳西族的东巴文化,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形成,历史悠久、内容广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所指的是“窥中原之文脉、纳百川之精”的广义的东巴文化。即以纳西族东巴古文化为核心,时至今日纳西族创造的和吸纳的外来文化的总和。东巴文化既是传承了几千年的纳西族古代文化,也是延续传承至今的纳西族活态文化。 一、东巴文化传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丽江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商品经济对东巴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萌发拜金主义意识,把东巴文化作为一种纯粹的盈利性商品加以过度地利用和兜售,使东巴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商业气息,浮华成分也很多。东巴文化开始“商品化”、“走样化”、“粗俗化”,面

临着“后继乏人”的严峻形势。于是,“如何在充分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更好地保护、传承东巴文化”这一问题日益凸现了 出来。 目前主要是通过开办东巴文化学习班、创办农民夜校、组织山区尚存的老东巴进行了东巴文化传承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些传承形式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开设东巴文化学习班的学校,出现了教学资金短缺的问题,且东巴文化教学与学生学业之间也存在冲突;因农民自身条件的限制,通过夜校传承东巴文化仍有较大的难度;因交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在封闭的山区依靠老东巴传承东巴文化也是行不通的。 所以,从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当中进行东巴文化的传承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东巴文化的传承都具有巨大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在旅游业中进行传承的可行性分析 “旅游业是丽江的支柱产业,丽江市旅游局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1至2月,丽江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15.9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7.71%。旅游业总收入预测12.51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9.21%;旅游对丽江地区的经济贡献率是其它产业不可替代的。”东巴文化是纳西族历史发展的见证和“活化石”,有重要的历史、哲学、宗教价值和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2013级文艺学 陈盈 在今年的文艺座谈会上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讲话的主要内容是: 关于中国优秀传 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体会。在此尚长荣提出要尊重传统、研究传统、 继承传统,并且要激 活传统,用活传统。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 是因为我们现今并未完全处理好传承并创新这个 工作,并未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戏剧是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种类,可以说是传统文化中最具有包容性一种艺 术。中国戏曲艺术是当今世界艺术林海中最为耀眼的一朵奇葩, 从汉代的歌舞,到南北朝时 期的歌舞戏;从唐代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 ,并进入宫廷,成为上层社会的艺术享 受,到宋代的瓦舍、勾栏、南戏、北戏等而形成的宋杂剧,到元代的元曲,形成真正意义上 的戏曲艺术,再到明代的四大声腔, 清代地方戏曲的发展与繁荣。 两千多年的发展,其文学 内容、音乐表现、舞台表演、唱腔设定等独特的魅力,构筑了中国艺术最美且又最有价值的 风景。中华民族的戏曲,是结合了剧本、服饰、唱腔等传统文化的元素,并且是以故事、人 物、情节为核心,重新组织运用了歌曲、道白和动作等。戏曲是一种融合了多种形式的,多 样化的艺术。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戏曲的不断繁荣和发展,丰富了民族文化的艺术宝库。但是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艺 术的冲击,我国的戏曲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许多剧种正在逐步消失。 一些地方剧种, 尤其是小剧种、稀有剧种濒临消亡或已经消亡的现象,则更是引起广泛关注。当今时代,怎 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使戏曲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再次熠熠生 辉? 看戏是娱乐活动相对较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的人们的最主要的活动。上 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喜爱看戏。 中国的戏剧中是蕴涵这深厚的文化内涵的, 由于当 时的人们的文化水平有限, 书籍的传播范围也有限, 通俗易懂的戏曲便成了丰富他们的精神 世界的主要工具。可以说,从看戏这一简单的娱乐活动中可以学习到非常丰富的知识。 当代 作家白先勇的创作就深受传统戏剧的影响, 现在他也致力于向外传播 “雅”戏剧的代表剧种 ――昆剧。 戏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如此之大,可是,现在了解戏剧的人却越来越少,喜爱、 并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则更是少之又少。 这又回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问题上了。 现今 的当务之急便是传承这一问题还未做好。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是一个民族身份的凭证, 牢固根基。现今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关系到民族精神的继承。 社会和百姓 之间的关系上升到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高度, 无二的艺术。而如今,多种娱乐形式的存在, 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 那种“快餐文化”,通俗甚至低俗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受到欢迎。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的戏 剧则越来越处于边缘化的位置。 《霸王别姬》、《桃园三结义》等剧目,人们甚至熟悉到可以 吼几嗓子的程度,而如今我们已对这些剧目完全陌生了。 能够被抑扬顿挫的唱腔所吸引的人 越来越少了。 戏曲艺术影响了中华民族多少代人,熔铸了千百年来无数中华百姓人生观、是非观, 是培养中华儿女爱国、爱民情怀的重要文化食粮。因而,在戏曲的传承和创新这个问题上, 我们首先做的就应该是传承,在传承中重视民族文化的传统。 所谓传承,一言以蔽之, 就是 承接好传下去。我们的祖先能够发明创造出灿烂的戏曲艺术, 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或几 代人手中传丢了。传承需要我们对传统的优秀的戏曲剧目进行大力的宣传, 尽可能多的进行 戏剧的演出巡演,让普通人们易于接触到,才能培养对戏剧的兴趣。 也是一个民族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 我 们只有将戏曲艺术和中国历史、 才能传承好这种属于中国的独一

丽江古城大研镇旅游策划方案

丽江古城大研镇旅游策划方案

丽江古城大研镇——旅游策划方案

【前言】: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以其江南水乡般的美景,别具风貌的布局及建筑风格特色,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丽江古城始建于宋元,盛于明清,曾是明朝丽江军民府和清朝丽江府的府衙所在地,明朝称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 该份策划方案经过规划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景点现状分析、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前景分析、旅游服务设施规划、旅游基础设施规划、旅游产品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营销规划来对丽江旅游进行策划。在此同时也发现丽江旅游上一些问题,比如交通、通信、住宿、休闲娱乐场所、引导标识等方面的建设,这些将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满意度。丽江的城市规划现在落入中国千篇一律的那种城市建筑的老套旧窠,看不到建筑物与绿树、绿地和水潭相互掩映的那种园林城市之美,看不到丽江应该有的高山边地城市建筑独特的生态景观之美和个性特征之美。而且城市周围的山林景观中,还有不少明显是过去开山炸石留下的难看疮疤,影响了丽江的市容。我觉得,丽江要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旅游名城,从空中鸟瞰,就要追求一种山水园林城市之美,一种人们飞临上空就心驰神往的效果。因此,今后在城市建筑中,空间的

疏朗布局、绿树绿地、河流湖泊与建筑物的间距和相互辉映,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办公楼、宾馆酒店楼堂馆所等,都要在外观上体现一种本地建筑的特色。 目录 一、规划目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二、景点现状分析 三、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前景分析 四、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五、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六、旅游产品规划 七、生态环境保护 八、营销规划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doc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 我县是一个土家族和苗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在这里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世代繁衍,相互交融。然而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底蕴,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对于秀山的发展和稳定,构建美丽和谐的新秀山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概述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的、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发展的人文精神的总和。民族文化是一个不以时代划分的、动态的和发展的历史范畴。少数民族文化在我国是指除了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可划分为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其中包括饮食、服饰、生活用具等等。第二,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包括婚姻、家庭、宗教、丧葬等。第三,民间传承文化,包括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第四,科技知识工艺文化,包括生产技术、天文历法、民间医药、工艺制作等。第五,

信仰崇尚文化,包括宗教、崇拜、祭祀、巫术、禁忌等。第六,节日文化,包括年节各民族特有的宗教、农事、纪念、庆典等。 (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每一个民族都是以其独特的文化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的灵魂。少数民族传统那个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形成的,其特点是由少数民族历史上所拥有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同时也受到相邻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受到历史上各民族关系的影响,也受到本民族内部政治发展、阶级结构的影响。因此,有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不同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不同的内部政治状况,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就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来说,我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具有宗教性特色的文化。在一些少数民族社会中,宗教浸入了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成为民族群体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宗教与社会紧密结合,导致宗教社会化、宗教政治化和传统文化宗教化,是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第二种是具有神灵宗法性特色的文化。第三种是以传统礼俗为主要特色的文化。 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现状和对策 (一)现状 文化的发展变化是与新的经济制度的确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建立必然引起原有文化形态的改变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上的交流也越来越活跃,这种各民族的深入文化交流与融合是民族间在文化上的取长补短,从而更好的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而现在正在推动的城镇化进程,以及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和多样化,也给少数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 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 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 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概况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风景如画的黑龙谭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 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楼内的天花板上还绘有多种精美的图案。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

东巴文化

东巴,即东巴文化,也指东巴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东巴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是由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东巴文化包括图画象形文字,包括东巴经还有东巴画,东巴舞蹈、东巴音乐,还有东巴的各种道场就是祭祀活动,这部分也包含有民族心理素质的很多内涵在里头,所谓东巴文化就是指的这么一个文化体系。东巴意译为智者,是纳西族最高级的知识分子,他们多数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为一身。纳西族,自称“纳”,“纳西”,“纳汝”。晋、唐史籍称“摩沙”或“摩些”。分布在云南丽江、中甸、维西、宁蒗及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地。语言属汉藏语系或藏缅语族彝语支。纳西族主要聚居地云南省丽江,为国内惟一的纳西族自治县。这里的自然景观以及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丽江古城,吸引着日益增多的国内外游客,独特而丰富的纳西族东巴文化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丽江东巴文化学者兰伟:“象形文字从它的造字以及整个发展的情况来看,它是从图画逐步发展演变成现在的东巴文字,所以现在的东巴文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每一个东巴文字都是很美的一幅画。 在东巴舞中,有很多舞蹈都是模仿动物的动作而形成的。据《东巴舞谱》记载,纳西最古老的舞蹈源于金色青蛙的跳跃。如今在丽江西北部山区仍然保留着一种古老舞蹈《勒巴舞》。据《吕氏春秋》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歌以歌八厥”。而《勒巴舞》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拿着牛尾巴跳的,它分别模仿大象、鹰、猴、蛙及虎,并使之形成了一套连贯的舞蹈动作。《牦牛戏老虎》是根据纳西民间的一个典故改编而成的动物舞,舞蹈分为颂经、牦牛戏老虎等几个部分。主要讲述了两只猴,分别代表人类最早的两个家族,一族崇拜老虎、一族崇拜牦牛,两家族为此发生争执的故事。 东巴神谱则是纳西人的图腾,在神谱里有神保佑他们,“青蛙、飞螺、大鹏鸟修曲、战神优麻、吉祥双鱼”等等数不胜数。一个民族想要强大,首先它必须能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能够很快地繁衍后代。据说纳西人迁徙到生息的土地,看到青蛙的繁殖能力是最强的,就把青蛙选作他们的繁殖之神,飞螺是一只长着翅膀的海螺,它是海神,亦是一种东巴用的法器,大鹏鸟修曲、战神优麻、双鱼则分别是保护、勇气和吉祥的象征,从古至今许多木雕艺术反映的正是这些神的传说,这些神谱木刻构思缜密,线条流畅优美,图案栩栩如生。久久凝视,仿佛就回到了遥远的年代。 古代的纳西族人民为了适应高原地区的农牧生产,一般以自织的麻布或粗棉布做衣料,男穿短衣、长裤,女着短衣、长裙。无论男女,大都不穿鞋袜,束花布腰带,外披一块羊皮或毛毡。纳西族妇女身背的羊皮披肩,既有装饰作用,也有实用价值,她们运送重物主要靠肩背,这时披肩可以起到保护背部的作用。后来由于受汉族的影响,男子服饰与汉族的基本相同。妇女服装,除个别地方仍保持穿裙的习俗外已改穿长裤,但整个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她们身穿大褂,外加坎肩,着长裤,腰系多褶围裙,在劳动或出门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制作的非常精巧,在肩部缀有两个大圆布圈,背上并排钉着七个小圆布圈,较为通常的说法是代表“七颗星星”。 据说圆布圈上用丝线所绣的是精美的星图,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传说上古一位勤劳能干、聪明美丽的纳西姑娘英古与旱魔搏斗,奋战了九天,最后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为,把雪精龙制服旱魔吞下的七个冷太阳捏成七个圆星星,镶在英古的顶衫上,以后纳西姑娘模仿英古,将七星图案钉在披肩上,象征披星戴月,勤劳勇敢。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纳西族自古将青蛙视为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难,因此那些圆形图案代表青蛙的眼睛,

丽江体育旅游研究

丽江体育旅游研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和访谈法,在研究丽江体育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分析丽江体育旅游场域的形成以及丽江体育旅游场域的结构和 特点,提出“体育旅游场域”概念。对当前丽江体育旅游发展模式提出“加强政府规划引导,组建体育旅游组织机构,出台有关政策法规;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专业人才,提高专业化水平;突出重点,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等建议。 关键词:场域理论;丽江;体育旅游 中图分类号:G 8005 文章编号:1009783X(2015)01012104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sports tourism in Lijiang,analyzes the formation of Lijiang sports tourism field as well as th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sports tourism field”based on Bourdieu’s field theory.In accordance with the current sports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in Lijiang,it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government planning guidance,form

中国的文化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作文

中国的文化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作文 “碧艾香满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长眠于大地的诗人啊,你是否也预料到现今端午的荒凉呢?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卧独醒。”的屈原,已不再是那样光耀后世,他的清高不愿与世皆浊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湮没了,不少人开始不断追求物质的享受,生活的刺激,在灯红酒绿中浪费青春,在纸醉金迷中虚度年华,又有多少人解《离骚》之苦,又有多少人会屈原之意?端午节的背后成了是人们玩乐的假期,其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早已消弥殆尽,有的只不过是闲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在漫漫华夏几千年文化中,中国文化的传承竟也会断流,是文化的缺失吗?没错,先是端午节被韩国申遗,主权受辱;接着清明时节议纷纷,国人庸俗,难道还要让中国的文化从此消失吗?虽说早将传统节日定为国假,但对其重视程度却仅仅停留在物质之上,文化的缺失尤为重要。清明节的接踵不正是人们庸俗的体现吗?亲人在世时无暇多尽孝心,天人相隔后,花费无谓的钱财,对逝者价值何在?掩藏背后的不正是拜金主义、攀比之风吗?更让人心痛的是,造别墅,造名车后有掀起了纸糊苹果成祭品的潮流,这些都折射出了社会的病态,难道不正与屈原正直的精神背道而驰,难道还想再上演一次悲剧吗? 文化的传承早已刻不容缓,对文化的关心与重视不能只是在表面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上,要有意地去创新,去培育。当然,创新是以文化内涵为基础,像纸糊苹果成祭品,这种行为万万不可取,这种所谓的创新更要严厉地打击。其实韩国能够成功申报江陵端午节成联合国无形文化遗产,其背后也对它进行了很多地创造性发挥,将它所包含的精神不断地拓展,为国人所吸收接纳,相比之下的我们难道不该惭愧吗?自己明明不去好好地珍惜爱护自己的文化,当他人成功申遗时再去争执,一切又有何意义,难道不觉得羞愧吗?难道我们不该好好地反思自己的文化缺失吗?难道还要让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都被他国抢去吗?不!对自己的文化我们要去继承,但同样我们也要创新,将与现代文化中的多元融入其中,把文化中的意义传承下去,这才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文化。 我相信,不,我坚信,中国的文化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中,定会在历史的苍穹中绽放光辉,睡在水中的屈原也会会心一笑吧!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一个民族的根本。文化是人类从起源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独有的,宝贵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无价结晶。它是区别于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有力证据。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不断发展中把那些劣质的文化淘汰掉,留下那些优良的并可以让人继承的传统传至今天(但也有很多好的部分流失掉了)。 我国是一个多名族的多文化的团结大国。因此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容,在这些文化里有着对研究我国各个民族历史的发展情况有着不可标定的价值。对此我们每一个子民都有义务对我国遗留下来的,特有的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接,发展,创造,使之不断发展壮大。 一个民族的文化内容包括它的礼仪艺术,语言文字,手工艺术,服装文化艺术,道德宗旨以及宗教信仰等等。 我国各个省内都有一种或几种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较集中的地区是我国的西南地区,如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区。曾经还有特别的贵州专属少数民族文化的探索频道————多彩贵州,发现贵州。在这个节目中集中主要以黔东南地区苗侗民间族文化为主(如苗族服饰,侗族大歌,独具风格的建筑物以及他们的一些传统节日活动)。 就此我们来谈谈如何对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文化的进行传承。首先我们先来了解黔东南地区民族情况。 黔东南苗侗族自治州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州,其中居住着侗族,苗族,汉族,黎族,仡佬族,瑶族等33个民族,该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人口总数的

81.87%,拥有全国1/3的苗族和一半的侗族人口。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发展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丰富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黔东南苗侗族自治州是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好的地区。以侗族大歌,琵琶歌,苗族古歌,飞歌,反排木鼓舞,锦鸡舞,芦笙舞为代表的民族歌舞,以苗族吊脚楼,侗族鼓楼,风雨桥为代表的民居建筑,以刺绣,蜡染,苗族银饰为代表的民族服饰,以酸汤鱼,羊瘪为代表的特色饮食等名扬中外,令人叹为观止。 在国家和贵州首批非物质文化名录中黔东南鸡占有16项和40项,是我国民族民间抢救,挖掘,保护,和开发的重要区域。黔东南自然生态,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原貌的历史遗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自然保护区之一,被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列为全球十八个少数民族保护圈之一,是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与教学资源富饶之州。 为了能让这些传统优良文化得到遗存和发展,所以我们要为之遗存和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定保护措施和传承方法。其中在这里主要说的是如何对黔东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传承。(传承---传,传递,这里传授的意思。承,托着,接着,拿着,这里是继承的意思。传承,泛指对某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 一就该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而言,要使之能够长存,不被我们所谓的“汉化”保留其独特的风格,我们就有必要把它当做一种义务来对待,如人们的教育义务,即我们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对之重视并呼吁人们要保护好它的独特艺术性,他还需要有关部门在经济,制度等方面对之有所支持。主要的方法是国家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相关要求在少数民族文化气息比较浓厚地区建立或创办一些主要以发展某些比较独特的少数民族服饰学校,要求的地地道道该种民族(可以是少年,成年人,或一些比较年长

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简介 东巴文化是云南丽江纳西族特有的文化。纳西族仅24万人左右,居住在云南丽江和 四川省的西南部,丽江有大约17万纳西族。在中国50多个民族中算不上是一个大民族, 但是它的东巴文化却名扬中外,引起世人的兴趣和关注,这已成为当今一些文化人前往 丽江旅游探秘的热点之一。 东巴文化其实是一个体系,它包含有:东巴象形文字、服饰、舞蹈、东巴音乐、东 巴绘画、东巴仪式、东巴艺术品几大类。 1、东巴象形文字 据专家考证,东巴象形文字是一种比甲骨文还要古老的图画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基 本上是由很多简单抽象的图画组成。最早是写、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像,后来有 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像写在纸上。由于只有东巴——纳西族祭司——才掌握这种文字, 所以又称这种象形文字为东巴文。据说,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 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而现在,凡是冠以“东巴饰品”的民族工艺品,其标志性的符号之一就是都带有“东巴文字”的符号。 据不完全统计,东巴象形文字共有1700多个,它集书画于一体,线条流畅,笔法 简练,色彩鲜艳,而且目前很多东巴仍然在使用这些文字。 2、东巴服饰 纳西族的服饰最典型的是妇女的服饰,其特点可以用“披星戴月”四个字形容。纳西族妇女身背的羊皮披肩,既有装饰作用,也有实用价值,她们运送重物主要靠肩背,这时披肩可以起到保护背部的作用。妇女们上身身穿大褂,外加坎肩,着长裤,腰系多褶围裙,在劳动或出门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制作的非常精巧,在肩部缀有两个大圆布圈,背上并排钉着七个小圆布圈,较为通常的说法是代表“七颗星星”。据说圆布圈上用丝线所绣的是精美的星图,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传说上古一位勤劳能干、聪明美丽的纳西姑娘英古与旱魔搏斗,奋战了九天,最后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为,把雪精龙制服旱魔吞下的七个冷太阳捏成七个圆星星,镶在英古的顶衫上,以后纳西姑娘模仿英古,将七星图案钉在披肩上,象征“披星戴月”,勤劳勇敢。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纳西族自古将青蛙视为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难,因此那些圆形图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一种青蛙图腾崇拜的历史遗痕。我们的电子商务网站——嘎嘎易购云南民族工艺品批发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81345728.html,)就有大量的东巴类饰品。 3、东巴舞蹈 东巴舞是纳西民族的典型舞蹈,是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东巴祭司根据不同仪式,按照道场规则所跳的一种宗教舞蹈。东巴舞从形式上,似乎多是跳神驱鬼之类的动作,但实际上,大部分内容是表现古代纳西人同大自然和社会邪恶势力的斗争。这种正规的东巴舞刀可能只能在一些祭司活动中才能看到。而民间老百姓所跳的集体舞蹈被称为“打跳”,它可能脱胎于东巴舞蹈,但又融入了现代和民间色彩。由于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现在在丽江古城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到当地纳西族姑娘和小伙带着外地游客集体绕圈打跳的热闹场景。

浅析东巴文化的传承

浅析东巴文化的传承 和力民 内容提要 东巴文化这一具有世界性文化价值的传统文化,由于东巴阶层的断代而濒临危机。东巴文化的传承,必须在政府整体规划的指导下,在恢复东巴教宗教形态的基础上,广泛以民间文化组织为依托进行传承,才能获得新生。 关键词 东巴文化 传承发展 东巴教 一、东巴文化是具有世界性 品位的传统文化 何谓东巴文化?狭义的东巴文化,指的是以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为基本形态的传统文化,是东巴教外壳所包容的纳西族古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和,是千百年来纳西民族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验。 广义的东巴文化,乃是以东巴教文化为核心的纳西民族的古文化。它包括古代纳西族在东巴教文化内容基础上吸纳和纳西化了的外来文化思想和形态,譬如丽江洞经音乐、白沙细乐,纳西族吸纳的佛、道文化、文人文化和民间口碑文化。东巴文化就是纳西古文化的代名词。本文论述的主要是狭义的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是具有世界性品位的传统文化,理由和根据如下。 11东巴文化拥有目前世界上唯一尚存活的体系化的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人类社会历史上曾经历过使用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的阶段,也经历过一系列的文字演进过程。如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的丁头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公元前1300年前中国的甲骨文。可这些文字现在都是已经死亡的文字。惟独纳西族的东巴文还活生生地在使用和存活着。至今,一些少数民族也多少遗存着一些象形文字。如尔苏人的沙巴文等。但这些象形文字都不成体系,没有组成系统,不能完整表述本民族的思想文化,惟纳西族的东巴文能完整地表述古纳西人的思想文化。这是使东巴文化具有世界性的文化价值的第一个特征。 21东巴文化保存和拥有目前仍能释读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高考语文作文——吴志瑶 亲爱的老师们,我现在想问你们,当敦煌的瑰宝出现在大英博物馆;当《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的读者越来越多的是外国人;作为华夏子民,我们应该为此欣喜还是悲哀?当我们的经济实力受到世人的瞩目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却在悄然流逝,我们该喜还是该优?想必你们心中已有答案,的确我们应该担忧。我们应该继承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在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中,我们也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才能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才能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使我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正如托尔斯泰所言;“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虽然传统文化不尽是好的,难免有一些糟粕,但其精华大大超过流毒。不然中华文明何以在其他几大文明都已折经断脉时候依旧熠熠生辉。当最可悲的是,我们漠视的传统文化却被外人视作珍宝。当初韩国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列入它的文化遗产名录时,国内一片哗然,其中一篇标题为《“去传统文化”将文化遗产拱手让人》的文章这样写道:“中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去传统文化”运动并未导致中国富强,它只造成断裂的一代——对传统文化无知失落的一代,而韩国江陵市的“端午祭”无疑将给我们很深的刺激,江陵从异国引进的文化经过本土的历程,成为本地不可缺少的文

化遗产。由此,我们更应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正如齐白石先生所讲:“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们不能一味的继承,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应加以创新,这样才能有所进步。一向善于学人长处的日本人恰好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我们在弘扬本国文化同时,也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加以创新。想当初,我们崇尚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后来猛攻外语,再后来狂学经济,MBA泛滥成灾。我们做事太过一窝蜂,仿佛打太极飘忽不定。缺乏文化根基的巩固,而盲学习外文化。因此,我们只有在吃透自身文化同时,然后吸收外国先进文化,从而在新时期建立中国的新文化。只有这样的文化才符合当今乃至以后的中国发展先进性文化。 甘地所言:“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巩固本国文化之基,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我们中国的文化之路才能越走越远!

云南丽江古城旅游导游词范文4篇

云南丽江古城旅游导游词范文4篇An example of tour guide words of Lijiang ancient city i n Yunnan Province 编订:JinTai College

云南丽江古城旅游导游词范文4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云南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云南丽江古城旅游导游词范文 2、篇章2:丽江古城导游词文档 3、篇章3:丽江古城导游词文档 4、篇章4:丽江古城导游词文档 篇章1:云南丽江古城旅游导游词范文 丽江古城有着多彩的地方民族习俗和娱乐活动,纳西古乐、东巴仪式、占卜文化、古镇酒吧以及纳西族火把节等,别具一格。今天小泰为大家带来云南丽江古城旅游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云南丽江古城旅游导游词范文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丽江古城,我是你们的导游小赵。今天,大家可以跟随着我去丽江古城。在云南丽江,流传着这样一首诗:无限风光在丽江,丽江古城在东方,历经九百年不毁,丽江风景数它美。这是夸赞丽江古城风光美、历史久。现在,我就带你们走进这丽江古城去看一看吧! 百闻不如一见,现在我们就来到了仙境般的丽江古城。丽江古城依山傍水,以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环境相得益彰,到处都显示着一种恰到好处的美。游客们,现在我们就一起进去看看吧!注意不要乱扔垃圾并注意安全。 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丽江古城有名的“三眼井”,它从高到低分三级地势流淌,周围用石条分别砌成三到围栏。第一眼井日常饮用,第二眼井洗菜,第三眼井洗衣。因三眼井依地势而成,下塘水不会污染上塘水,既节约又环保。 当夜晚降临,月亮清亮地俯视着古城。古城的过道边上挂满红灯笼的酒吧和店铺,大家可以挑选靠窗的座位,细细体会它的意境。这时,被岁月磨得全无棱角的青石板,此时此刻似乎也有了生命。

浅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浅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底蕴,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1、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概述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的、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发展的人文精神的总和。民族文化是一个不以时代划分的、动态的和发展的历史范畴。少数民族文化在我国是指除了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可划分为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其中包括饮食、服饰、生活用具等等。第二,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包括婚姻、家庭、宗教、丧葬等。第三,民间传承文化,包括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第四,科技知识工艺文化,包括生产技术、天文历法、民间医药、工艺制作等。第五,信仰崇尚文化,包括宗教、崇拜、祭祀、巫术、禁忌等。第六,节日文化,包括年节各民族特有的宗教、农事、纪念、庆典等。 2、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每一个民族都是以其独特的文化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的灵魂。少数民族传统那个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形成的,其特点是由少数民族历史上所拥有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同时也受到相邻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受到历史上各民族关系的影响,也受到本民族内部政治发展、阶级结构的影响。因此,有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不同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不同的内部政治状况,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就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来说,我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具有宗教性特色的文化。在一些少数民族社会中,宗教浸入了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成为民族群体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宗教与社会紧密结合,导致宗教社会化、宗教政治化和传统文化宗教化,是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第二种是具有神灵宗法性特色的文化。第三种是以传统礼俗为主要特色的文化。 3、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构 从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类型入手,可以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4个方面来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构。 (1)物质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一提到“物质文化”,人们不约而同地都会想到表现在器物中的人类的创造和文化信息。在这些器物中反映出了少数民族的创造、意识和心理信息,因此它们虽然是物质、是器物,但又都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少数民族的文化。

丽江旅游发展历程

丽江旅游业发展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1990年~1994年上半年是丽江旅游业发展的起步阶段,1990年到丽江旅游的海内外游客仅有9.8万人次,到1994年也只有21.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100万元。 1994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丽江召开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明确了“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启动迪庆,带动怒江”的旅游发展思路,并提出把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在会议结束时提出的12条意见中,积极准备工作、将丽江古城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列为其中的工作重点之一。会后,丽江市提出并实施了“旅游带动”发展战略,加强了机场、公路、玉龙雪山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落实省长现场办公会议的诸项工作,把旅游业作为骨干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植。丽江旅游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到1995年游客人数增加到了84.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增加到了2.4亿人民币。 1995年上半年,省政府正式同意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政府提出的申报要求,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同年6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主持会议,召集国家8位A级专家进行论证,正式确定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园林为我国1997年度世界遗产申报项目。丽江古城为首选项目。同年12月25日,丽江县政府决定成立申报工作组,申报工作全面展开。 1996年2月3日,丽江发生了全国瞩目的7.0级大地震。丽江又抓住“2.3”大地震机遇,加大丽江的对外宣传,让世界了解丽江,让丽江走向世界;利用恢复重建的机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旅游业发展;同时利用恢复重建的条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加快了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步伐,并取得成功,游客大幅增加。 1997年12月4日,意大利那布勒斯世界遗产大会上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填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尚无文化遗产的空白。随后,丽江游客大幅增加。

当前民族文化传承面临挑战及对策

土投入到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有人迷失了,有人忘记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同时,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以此为契机,推出以民族文化、民俗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旅游项目,在有的省份、有的地区更是将民族文化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但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满足游客好奇的心理,民族文化旅游往往忽视了民族文化的精髓,甚至有些项目与民族文化内涵背道而驰,从而导致民族文化失去了许多原滋原味的元素。 改革开放带来的挑战首先,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流行文化、都市文化进入民族地区,很多民族地区的年轻人对都市文化、流行文化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再加上近年来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近距离的接触流行文化、都市文化,淡化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这样的结果便是民族文化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不断流失,许多重要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面临失传。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急功近利的开发手段也加剧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破坏与流失。其次,文化体制改革既使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

承带来了生机,同时也带来极大的困难。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的绝大多数文化团体,在管理体制上进行了深度的改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打破大锅饭,有的自找发展门道,有的解体了,民族文化艺人自找活路,分散各方;年轻人对流行文化的关注度远远超过了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度,许多民间技艺无法传承。最后,随着全球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族同化的步伐也在加快,主要表现:语言上,部分少数民族年轻人不会讲民族语言;建筑风格上,砖混结构的房子逐渐代替了原来具有民族特色的楼房;服饰上,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逐渐被汉族服饰所取代等。 上述表明,在现代化进程加快、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三大浪潮的冲击下,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及其严峻的挑战,如何迎接挑战,采取积极的应对举措是当务之急。 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对策在中国文化发展繁荣来临之际,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其重要内容。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果离开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将会残缺不全。因此,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应该树立科学的文化传承观,建立家庭、社区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共同推

浅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广角视野 w i de ang l e 浅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姜 磊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434023) 摘 要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它展现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特征、审美风格,象征着一个民族的繁荣与兴盛。然而,在当今世界,古老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不断受到经济浪潮和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而面临着流失和消亡的威胁。本文从文化的发展与保护角度提出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发展 民族民间传统舞蹈文化是世界各民族祖先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深入了解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是一种可视的、活态的、动态的、运动着的非物质的!活的文物?,是一种!人类活态文化财产?。因此,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只有全面了解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方式,才能有助于我们传承、保护和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1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现状 1.1 新文化的冲击###消亡。随着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进程不断深入,面对滚滚而来的国际文化与现代化的冲击,在当前如何保护正处流失和消亡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很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如在垂危中告急的!四筒鼓?舞蹈。!四筒鼓?舞蹈是流行于东北农村的一种具有祭祀性的汉族男子集体舞蹈,它是一种作为伴随葬礼而存在的舞蹈,具有较强的自娱性。由于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推行殡葬改革,历史遗留下来的土葬习俗逐渐被火葬取代。因此十多年前在城区附近跳!四筒鼓?舞蹈的现象已荡然无存,现在只有在较偏僻的乡村才能见到。 1.2 强势文化的冲击###同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态势,呈现着强势文化冲击,弱势文化变迁的趋势。直至今日,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要小范围内固守已经越来越艰难。如曾经绚丽多彩的德昂族!水鼓舞?,如今因为经济发展的滞后,在身边汉、傣强势文化的冲击下暗然失色。!水鼓舞?是德昂族祭祀兼自娱的传统舞蹈,以前主要是在祭神活动和泼水节表演。围绕水鼓德昂族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水鼓文化礼俗。而今以汉、傣为主的强势文化直接涵化着德昂族的弱势文化。目前水鼓逐步被傣族的象脚鼓所取代,如今傣族的!嘎秧?舞在德昂族内呈更受青睐之趋势。 2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2.1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2.1.1 环境传承。民间舞蹈是群众性的活动,参加者即是表演者,其文化传承在一定环境中进行。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与气氛中才能深刻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本质,准确把握民族舞蹈的风格,使民族舞蹈文化在传统的节日与祭祀活动中传承下去。如纳西族的东巴舞蹈,是一典型在生活民俗活动中传承舞蹈。每年纳西族民俗节日很多,祭祀活动频繁。在村落中常举行大祭风、祭天等仪式中,东巴舞占很大分量,这些宗教习俗,为纳西族东巴舞蹈的传承提供了平台。 2.1.2 群众间的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群众中传承,是最常见和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主要分为: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 家族传承就所谓的!子孙代代相传?,包括父子传承和叔侄传承。家族的传承由于亲情关系的连接,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能使传承内容保证较为纯正的状态。犹如纳西族的东巴舞蹈和南涧彝族的!跳菜?舞蹈都以家族祖传为主要传承方式。正因为祖传传承,才使该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流传至今。 师徒传承在个民族舞蹈文化传承中颇为常见,师徒传承没有 了亲情链接纽带,能在众多传承师者门的指导下,吸取更为广泛的知识,在传承中起补充作用。有如昭通的!四筒鼓?舞蹈,是以师徒之间的传承为主要传习方式的民间舞蹈。以师徒传承的方式留存了三百余年的历史。 2.1.3 社会传承。近年来,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逐渐成 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个部门纷纷对传承民间舞蹈文化予以重视,投身于民间舞蹈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中,设立各种研究机构,以社会的力量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进行传承。如在2002年,东巴研究院与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共同开办了!纳西族语言文字学和东巴文化?本科班。通过社会传承的方式,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起到里及时抢救、保护和发展的作用。 2.2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保护。首先政府应该以立法的形式 指定和颁布一些保护和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政策法规,加强继承和保护民族民间传统工作的力度。例如,为保护南涧彝族的!跳菜?舞蹈,2005年5月,南涧彝族自治县人大常委在?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中五十二条明确规定:!每年&火把节?&南涧彝族的跳菜艺术节?放假三天,各民族传统节日都应该尊重?。其次是各艺术家、民俗家、舞蹈学者都应该肩负起保护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重任,苦心追求和积极探索。民间艺人应主动传承该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如,老一辈舞蹈家康瘦华率先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十年来长期深入民族地区考察,奔走于个地县歌舞团队,不辞劳苦,不计报酬。 收集、掌握了90%以上县、市第一手彝族舞蹈资料。为抢救和挖掘云南濒临失传的民间舞蹈做出了重大贡献。 3 未来发展趋势 3.1 在传承中流变。随着经济的转型,旅游事业的发展,在 交通便利、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民族民间舞蹈注入着商业气息,在新的时空环境里,展现的是在!土风味?基础上改编加工的民俗风情舞蹈。如在云南民族村中,傣族风味区较为显,呈现的是适合商业需要的民族民舞蹈舞蹈表演。此外,还有一些舞蹈工作者,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产生的一些新的优秀民间舞蹈作品,如蒙古族?筷子舞%、傣族?水%、?雀之灵%等等舞蹈作品。 3.2 在保护中发展。在民族民舞蹈文化中,保护是为了更好 的发展,传承以保护为前提。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指定了相关政策法规继承和保护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加大了保护力度。而且省级、国家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启动,引领跟个多的人去关注、青睐、探索、研究和保护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使在濒临消亡的流失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保护中呈发展之势。 3.3 在趋同中求异。随着!地球村?信息时代的到来,个民族 之间交往日趋密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也日趋强烈。在彼此的民族文化交流中,相互欣赏、学习、借鉴,使个民族舞蹈呈趋同之势。 正因为如此,要使一民族民间舞蹈乞立各民族舞蹈文化之上,都力争彰显着各民族民间舞蹈的个性,突出自己求同存异的特色。如?阿诗玛%中,吸取地域、支系舞种的舞蹈动作元素,以独特奇异的的风采,个性化突出民族特色,博得国内外观众的赞誉。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 16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