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要点整理

中国新闻史要点整理
中国新闻史要点整理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节中国报纸的起源

一、周朝说二、汉代说

三、唐代说

1、有文献记载最早的邸报--《开元杂报》

形式特征:

1、无固定名称

2、未加装订的单页书面材料

3、按日记事

4、无开头结尾和段落划分

性质:进奏院状

进奏院状:经由进奏官传发给藩镇和地方诸道,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报告

特点:

(1)不定期地由首都向地方传发,读者主要是各地藩镇和诸道长官

(2)内容以朝廷公布的政事活动为主,辅以自行采集

(3)不同于公文,旨在信息传递

(4)具有时效性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

戈公振:公告性、定期性、时宜性、一般性

方汉奇:“它是一种由官文书向古代官报过渡的原始形态的报纸”

第二节宋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官方报纸--邸报

(一)邸报释义

邸报一词首现于宋代,是古代人对封建官报最经常、最习惯使用的称呼,其他称谓还有报状、朝报、邸吏状报、进奏院状报等。

(二)宋代邸报的性质--封建政府中央官报

(三)定本制度

所谓定本,指的是根据进奏官们采录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中国最早的新闻审查制度两度废立,沿用至宋末

(四)读者定位:政府官员

(五)邸报的内容的可与不可

1、邸报的内容

(1)诏令(2)皇帝的起居(3)官吏的迁黜(4)朝臣奏章

2、禁载事项

(1)灾异(2)军情(3)朝廷机事(4)未经批准的臣僚奏章

(六)发行渠道:兵部

二、民间报纸——小报

1、定义及地位

小报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3、小报的发行人

(1)始作甬者:进奏官

(2)南宋时小报出现了办报的社会化

有专以探报为生之人--专业化有公开卖报之举--商品化

4、小报的特点:时效性强内容广泛真实性难以保证

5、对小报的查禁

(1)规范进奏官,切断小报的信息源头(2)打击小报发行人

第三节明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明代的民间报房

(一)明代报房出现之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达知识分子的政治信息需求

明代知识分子读邸报的原因:访朝政应举修史创作

(二)民间报房的生存状态

1、抄报房在数量上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一个行业

2、民间报房获官方许可,公开存在

3、抄报有利可图,但获利甚微

4、抄报人社会地位低下

第四节清代的新闻事业

小报遭禁绝的原因

1、先于部文到达地方,泄露了司法机密,影响了对获罪官员的惩处。

2、刊发了不实的消息。

3、刊发了未经六科发抄的章奏。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

第一节传教士来华办报

(一)基督教四番来华

1、唐代景教

2、元代也里可温教

3、明代天主教

4、清代基督教新教

二、首批中文近代报刊

(一)《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

2、内容

(1)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任务

(2)宣讲伦理道德

(3)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的介绍

3、宣传策略

(1)形式上,选择雕版印刷和中国书式

(2)内容上,将基督教义附会儒学

(3)语言上,追求通俗易懂

4、地位: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二)《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与《天下新闻》

(三)《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内容特点:从宗教到世俗的开始

栏目设置:序(论)、东西史记和合、地理、新闻、煞语(或杂文)、天文、科技、商务、政治、文化、生物等(四)《中国丛报》

1835年创刊编辑:裨治文美国派遣来华的第一个传教士

四、鸦片战争后的传教士办报

1、教会报刊的兴起

《遐迩贯珍》:香港第一份中文报刊

办刊特色:以传播西学为宗旨

重视新闻内容对报刊业务的改进

《六合丛谈》:上海第一家中文报刊

《格致汇编》:中国近代第一份科学普及期刊

2、教会报刊非宗教性增强的原因

(1) 中国人对于宗教的淡漠和对传教士的排斥(2)以学辅教

3、《万国公报》

(1)发展历程

1868-1872,《中国教会新报》1872-1874,《教会新报》

1874-1883,《万国公报》(Global Magazine)1889-1908.12,复刊《万国公报》

(5)《万国公报》的历史意义·强大的政治影响力:

A、对于西方政治体制及自由民主思想的介绍

B、对于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

第二节商业报纸的发展

一、在华外文报刊的开端

《蜜蜂华报》:中国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1822)《广州纪录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刊(1827) 外文报刊的共性:明显的侵华倾向

二、鸦片战争后的外文商业报刊

1、香港

《德臣报》(1845-1974)《孖刺报》(1857-1941)

《香港船头货价纸》是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中国第一份日报

2、上海

字林西报报业公司

(1)《北华捷报》(1850,周刊)上海开埠后第一份近代报刊

(2)《字林西报》(1864—1951,日报)

(3)《上海新报》创刊于1861 上海最早的中文商业报刊

三、中文商业报纸的重要发展--《申报》

1、创办动机--营利

2、办刊方针

本土化:任用华人主持编务大众化:《申报》的市场定位

3、《申报》的内容设置

A、新闻,尤其是社会新闻

B、论说

C、注意刊载文艺作品

4、《申报》的经营之道

A、以市场为导向的受众观

B、广告策略

C、发行策略

D、多元化经营策略

第三节外报对于中国的作用与影响

一、外报的特点

1、本土化策略

2、先进的新闻业务

(1)现代新闻与报纸观念的引入

(2)办报方法与经验的提供

(3)在印刷技术与设备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提供了物质条件

二、外报对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政治方面

积极: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消极:鼓吹侵华,为侵华提供了资料信息

2、经济方面

悲观方面,外货进入内地市场,漏卮日巨,因而物价腾跃,民生日困,在我国经济史上,诚一大变迁也。

乐观方面,经济学说之输入,足以促华商之觉悟,使具国际间之知识,而渐启其从事企业之思想”

3、文化方面

积极: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启蒙消极:动机

第四节国人自办报刊的开始

一、林则徐译报:以“采访夷情”为目的

《澳门新闻纸》局限:尚未发掘报刊舆情引导的功能

二、洪仁玕的办报思想:国家政权的宏观着眼

1、把报纸视为维系中央政权、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工具

2、把办报视为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

3、报纸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

4、报纸有舆论监督的作用,因此建议在各省设置新闻官

三、首批国人办报

(一)《昭文新报》

(二)王韬其人与《循环日报》

2、王韬的办刊缘起:生计;西方报业的启发;“日报立言”的理想

4、王韬办报成功的社会影响

A、提高了报纸和报人的社会地位

B、书写了体制外生存的范本

5、王韬的办报思想

(1)对报刊作用的认识:第一, 广见闻;第二, 通上下;第三、通内外

(2)革新文风

(3)有关报刊人员选拔的观念

报人要具备优良的品德;报人应是具备高材博识的“通才”

四、早期国人办报的曲折艰辛

在双重压迫下起步:经济落后;政治高压

不得已的生存方式:寻求官方庇护;挂洋旗;迁至租界出版

延伸思考:新闻学教育

新闻教育的理念

(一)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先(二)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三)以培养人文素养为追求

第三章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高潮

第一节维新变法前的大清王朝

一、外患之纷乘

二、内政之腐败:财政困窘;官方不振

三、中国海军与甲午海战

第二节康有为和强学会的三份报刊

一、康有为其人:公车上书

二、《万国公报》与《中外纪闻》

1895年,《万国公报》创办

主笔梁启超、麦孟华

发行方式:免费送阅

办报――设会――合群――开风气

1895年11月,北京强学会成立,《万国公报》更名为《中外纪闻》,成为北京强学会机关报增加新闻内容;多方捐助,资金宽裕

三、上海强学会与《强学报》

1895年11月,强学会成立1896年1月12日,《强学会》创刊

张之洞与强学会的纠葛

矛盾焦点:国之大体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强学会三份报纸的意义

首先,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酝酿了几十年的变法维新运动,已经由一般的思想启蒙工作转变为在士大夫阶层

进行的有组织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开中国组建政党之先河。

第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三个报纸的出版,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

第三,通过办会办报活动,培养和锻练了维新派的政治活动家和报刊宣传家

第三节维新时期的办报高潮

一、梁启超与《时务报》

1、《时务报》

(1)1896年8月9日创刊

(2)倡议者:黄遵宪、汪康年

(3)《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二、其他维新报人与报刊

3、《国闻报》--华北的舆论重地

(1)严复

(2)《国闻报》之特色

A、“以通外情为要务”

B、“消息确而速,又极多极详”

C、创造了同封建顽固派斗争的特殊策略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的兴起

一、兴中会和《中国日报》

1、孙中山办报思想的动因

广州起义后的不利舆论;伦敦蒙难

2、《中国日报》

1900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陈少白任社长

兼出《中国旬报》

意义:“革命党机关报之元祖”

三、《苏报案》

第一阶段:低俗小报阶段第二阶段:改良报刊阶段第三阶段:革命报刊时期

苏报案的影响

正面的影响,就是革命派不过牺牲了一个报馆,给予清政府以极锋利的舆论攻击,使它全盛时代辣手段焚书坑儒的威严全消失了。其侧面的影响,是清廷虽以雷霆万钧之力,欲提办章、邹诸人,卒以事出租界,外人为维护其既得之行政权的缘故,卒未使它达到野心的目的;以后的上海言论界、出版界多数集中于公共租界,这件事情有莫大的关系。

第二节戊戌政变后的改良派报刊

一、改良派在日本的报纸

2、《新民丛报》1902年2月8日创刊

宗旨:新民

二、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报刊

1、英敛之和《大公报》

办刊宗旨:“开风气、牗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

3、彭翼仲与《京话日报》

(1)中国近代白话报刊简史

A、《民报》1876.3

B、戊戌维新时期的白话报

C、辛亥革命时期的白话报

革命派:《中国白话报》

改良派:《京话日报》

(1)概况:1904—1906于北京

创办者:彭翼仲

(2)《京话日报》的启蒙姿态

由精英立场到平民立场

由文化启蒙到时事动员

(4)《京话日报》的爱国立场

从洋人手里“争回这说话的权柄”

第三节革命派报刊的发展

一、同盟会的成立与《民报》创刊

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

1905年11月26日《民报》在日本东京创刊

二、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争

1、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对立情绪

2、论争的内容

(1)关于民族问题的论战――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满清王朝

A、关于民族国家

B、对民族共同体的认知出现分歧

C、暴力是否会带来内乱与瓜分

(2)关于民权问题的论战――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

改良派:开明专制

革命派:民主共和

3)关于民生问题的论战--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革命派:土地国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改良派:土地私有与发展资本

3、论战的结果

革命派胜,改良派负

第五章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

一、临时政府的言论自由政策

孙中山撤销《民国暂行报律》

二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

1、数量激增

2、结构变化

新建政权的各级机关报取代了前清官报

经济报刊、教育报刊和妇女报刊大量出现

政党报纸蜂起

第二节

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统治初期的新闻事业

一、癸丑报灾

(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二)癸丑报灾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遇刺身亡,二次革命爆发

二次革命失败,国民党报纸遭清算

报纸数量骤减

“新闻团分子逃亡者半,遭显戮者半,京中言论界稍带国民学色彩之报纸从此无片影之留”

1913年为旧历癸丑年

二、袁世凯对新闻事业的控制手段

1、创办御用报纸

2、笼络和收买报纸和报人

3、制定法律和法令来限制言论出版自由

4、用暴力手段任意摧残报人,迫害报人

三、民初新闻业之不良现象

卖身投靠,不顾人格

报纸言论退化

因陋就简,不成体统

第三节著名记者和新闻业务

一、民初名记者

(一)黄远生

第一义在大胆,第二义在诚实不欺

四能:能想;能奔走;能听;能写。

(二)邵飘萍

1、生平

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笔

1915年末,回国为《申报》、《时报》、《时事新报》执笔

2、邵飘萍的采访理念与技巧

“外交记者”(reporter)

(1)广交友(2)言谈之技巧

(3)智慧、勇气及涵养(4)风度外表

(三)林白水

“新闻记者应该说人话,不说鬼话;应该说真话,不说假话”

二、民国初期新闻业务的发展和变化

1、政论的衰退与新闻报道的发展·原因

一是由于袁世凯、段祺瑞等封建军阀禁锢言论,多数报纸惟恐以言论贾祸,因此不发或少发政论;

二是因为民国元二年各政党报纸多以言论对付政敌,互相攻击,使政论的声誉大大下降,读者日益减少;

三是报纸的政论思想水平低下,枯燥乏味。

2、副刊消闲性明显

第四节梁启超与孙中山的新闻思想

一、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3、流亡办报时期

思想:激进——缓进,革命——立宪

1、梁启超的舆论观

(1)舆论之定义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

2、舆论可分为健全舆论与非健全舆论

3、健全舆论的产生的条件

一曰常识,二曰真诚,三曰直道,四曰公心,五曰节制

4、舆论与公益之关系之交错性

(2)“向导国民”、“监督政府”的功能

3、新闻职业观

(1)五本

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

(2)八德

忠告、向导、浸润、强聒、见大、主一、旁通、下逮

4、报刊文体观

时务文体(新民体)

二、孙中山的办报思想

(一)孙中山的“党报”思想

1、承认报刊的党派性,主张办机关报和利用报刊宣传革命的纲领、主义。

2、党报的宗旨须随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而转移,党报记者不能背离党的宗旨2、孙中山的舆论观

“舆论为事实之母,报界诸君又为舆论之母。”

第五节新式官报的出版和清末新闻法制

3、清末新闻法制的特点

进步性

1、准许民间办报

2、提供了系统、稳定、具体、公开的执法标准

(1)法律条文由零散到系统,由变动不居到相对稳定

(2)司法解释由模糊到具体

(3)明确量刑

3、有对先进的新闻职业素养的认识

更正权;著作权

局限性

没有实现真正的对于新闻自由的保护

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中国现代化的三波浪潮

洋务运动-器物层面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制度层面

五四运动-文化层面

●五四的时间分期

◆宽五四-新文化运动

◆窄五四-五四事件

第一节五四时期的报业发展历程

一、“不谈政治”的陈独秀和早期《新青年》

1、1915年9月,《青年杂志》创刊

2、1916年2月休刊

3、1916年9月,更名为《新青年》

4、批孔运动

(1)陈独秀的思想根源

(2)陈独秀的批孔

A、否认孔教是宗教,认为孔教不应纳入宪法

B、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

C、孔子之道不适于现代生活

5、文学改良运动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6、1918年,改为同人刊物

二、五四运动中救亡与启蒙的合流

1、每周评论的创刊

“主张公理,反对强权”

2、其他刊物

湘江评论;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第二节五四时期的新闻改革

一、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

《晨报副镌》

2、《晨报副镌》的理想

副刊的作用:消闲价值与文化价值

3、办刊特色

(1)理性与趣味并重

科学

A\内容的选择:

B\表达语言的通俗易懂

C\人文性

(2)多元的文学创作

(3)问题意识

第七章

大革命至解放前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民营报刊的发展

一、民营报刊发展的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都市人口的增长

政治局势的变化,刺激了私营新闻事业的需求。中央集权不够强大,意识形态控制放松

二、史量才时期的《申报》

1、报纸风格

(1)独立(九·一八之前)

(2)抗日(九·一八之后)

3、办报思想--“史家办报

(1)新闻的借鉴意义

(2)史家之品格的认识

(3)报纸之史料功能

4、经营思路

(1)史量才的人才观

选才方法—中西兼顾、内外结合

激励制度—物质奖励机动灵活

(2)广告经营

专设广告推广科,提供广告创意与制作

(3)不惜成本的硬件投入

(4)报业集团之梦

(5)文教事业

三、《大公报》

1、大公报的发展阶段

(1)英敛之时期(1902-1916)

以“敢言”著称的改良派报刊

(2)王郅隆时期(1916-1925)

安福系机关报

(3)新记时期(1926-1949年)

文人论政的巅峰

“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1941年,荣获密苏里新闻学院颁发的“最佳新闻服务奖”

(4)中国共产党时期(1949-1966)

(2)小型报的定义

小型报,它主要是原则上要将一切材料,去其糟粕,存其精华。换一句话说,即小型报乃大报的缩影,它每一篇文章,每一条新闻,最好都不过五百字。小型报重视言论,竞争消息,广用图片。

(3)《立报》的“小报大办”

小报的形式特征

版面小:四开四版

价格低廉

精编新闻,篇幅短小

小报的版式技巧

大报小报化的原因

成本

吸引年轻受众

革命报业

(一)革命报业的发展脉络

1、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报业

(1)1922年9月13日,《向导》创刊

中共中央第一份政治机关报

(2)1923年6月15日,《新青年》复刊为季刊出版,成为中共中央的纯理论刊物,瞿秋白任主编。

(3)1925年6月4日,《热血日报》创刊

中共创办的第一张日报

浅析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文工具书

古今中外学者,专家,莫不把中文工具书视为珍宝,用很生动的语言,描述赞美它是“良师益友”,“案头顾问”,“不说话的导师”,是我们“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本从中文工具书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等几个方面浅析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文工具书,并分析它的指导意义。 一、中文工具书的概念 中文工具书,就是作为工具使用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书籍。具体而言,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广泛汇集、迅速提供某方面的经过验证的浓缩的基本知识或知识线索,专供查考的特定类型的书籍。例如,词典、手册、指南等工具书。仅供查找有关参考的知识及其查找知识线索。 二、中文工具书的作用 中文工具书的作用,大体可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1、解决疑难问题 众所周知,在日常读书学习、研究问题、开展工作中,人们往往碰到疑难的字词,重要人物,有关事件,科技名词和述语,所需要数据等问题,查阅有关词典,百科全书,数据手册等中文工具书,即可迎刃而解。 2、指引读书门径 人们在日常自修学习,或者研究,掌握某学科知识,需要查找哪些文献,应阅读哪些文献信息,才能入室登堂,窥究奥秘。可利用百科全书类中文工具书,便可了解有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指出深入研究还须参阅哪些文献,从而,为深入学习和掌握有关知识,提供了最佳途径。 3、提供参考资料 人们在学习和研究中,除了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状况,还须掌握相关学科的学术动态,研究水平,发展概况。例如,有些研究项目,国内可能有不少科研人员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国外也可能有成批学者在探讨,或者已引进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加以解决,我们可查国内外出版的年鉴类中文工具书,便可了解近年来研究概况,发展动态,并提供了应该参考的书目,论文等资料。 4、节省时间精力 各种中文工具书都具有共同功能,就是节省读者查阅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它们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汇集大量有关文献,提供确实可靠的浓缩知识,并依照特定编

文史工具书笔记

文史工具书笔记 第一章工具书的类型,结构与排检 第一节工具书的特点与类型 一工具书 定义:工具书就是将汇辑编著或译述的材料,按照特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供释疑解难时查考之用的图书。 特点:1.从编辑目的看,它是供人们有目的地查考。 2.从取材范围看,它比较完整的汇辑了某一方面的材料,既吸收了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华,又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学术研究的成果。 3.从编排方法看,为了简明易查,中文工具书通常按照汉字音序,形序等方法编排,以便于人们查考。 4.工具书按一定体例,有概括性,可查考性,没有作者自身的观点。 功用:1.查找词语释义 2.了解图书内容 3.提供文献线索 4.检索参考资料 5.掌握学术信息 6.获取各科知识 局限:1.思想内容方面,从资料取舍都多方面都可看到它的政治倾向性。 2.知识性方面,工具书受编者所生活的时代及其社会地位,学术水平的限制。 3.资料性方面,任何一部工具书都难以完美无缺。 4.功能性方面,工具书不是万能的,需要利用相关资料书与参考书。 类型:字典,词典,类书,百科全书,政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表谱,图录,地图,名录等。 工具书结构:是指工具书的整体构成形式和各部分的基本体制。 二工具书分类 1.字典和词典 中国第一部以分析字形,探讨字体结构源流为主要内容的字书:《说文解字》 中国第一部以训释字义和词义为主要内容的训诂书:《尔雅》 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以归纳字音,探求声韵源流为主要内容的韵书:《广韵》 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字书,现存第一部大型官修字书:《康熙字典》 中国第一部创立“词条”,首次收录了反映科学文化知识的百科词条:《辞源》,《辞海》 中国第一部按注音字母音序排列的词典:《国语词典》 分类:从查找,使用字典和词典方面可分为: 1.语文字典:标示汉字形体,注出读音并解释字义,如《新华字典》 2.语文词典:解说词语的概念,意义与用法,对字的形,音,义也加以说明,如《现代汉 语词典》 3.学科(百科)词典:解说单科或各门学科知识语词的,如《政治经济学词典》 4.专名词典:解说专门名称语词,有人名词典,地名词典,书名词典等。 附:八十年代出现的“辞典”可分为:①通代诗文鉴赏辞典②专类诗文鉴赏辞典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 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书上)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 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 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 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 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 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 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4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他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七个维度:关注细节:期望员工表现出精确性、分析和关注细节的程度 成果导向: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员工向导:管理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团队向导:围绕团体而不是个人来组织工作的程度 进取性: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稳定性:组织决策和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创新与风险承受力: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强文化:强烈支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 特点:价值观广泛共享;关于“什么事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大多数员工能讲述关于公司历史或 影响的故事;员工强烈认同价值观;共有价值观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优点:雇员对组织的承诺更多一些;提高绩效(快速反应并解决问题) 缺点:妨碍员工进行新的尝试,特别是在处于快速变革时期时。 5目标管理 一个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目标并依据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来评估员工绩效的过程 在这种管理体系下,雇员与他的管理者共同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然后定期评审实现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奖励是基于在实现目标方面的发展。目标管理方法不仅仅将目标作为一种控制方法,而是同时把它作为激励雇员的方法。 目标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的生产率。但是此方法要求相对稳定的环境,在动态的环境下,可能会失去作用。

考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史)完整版

考纲知识点归纳(世界近代史).^ 第四分册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巨变表现: ●总体趋势:资本主义产生,封建制度解体,完成了由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 社会的过渡。 ●经济:手工工场出现,标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新航路开辟 殖民掠夺 ●政治:民族国家形成,等级君主制演变为君主专制 ●社会: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文化:思想意识发生重大变化,进行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思想领域开展 反封建斗争。 第一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 知识结构: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出现剩余产品(根本原因) 雇佣劳动力 商品经济的发展 国内:强制剥削农民土地(eg:圈地运动)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15世纪 国外:商业战争、贩卖奴隶、殖民掠夺 手工工场诞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特点:手工劳动、分工协作] 第二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君主专制 B 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共性:确定的疆土; 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 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 全体国民构成民族共同体(民族意识增强)

享有国际法意义上的独立主权(政治上的统一) 二、君主专制 1、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君主专制 2、形成背景: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 ①封建贵族总体上已丧失昔日的权威,不得不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②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③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3、历史作用 ①加强中央集权,大家地方割据势力。 ②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发展迅速。 第三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 A ?新航路开辟的简况 A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 ?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A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1、原因: ①社会根源:寻金热 ②诱因:《马克波罗行纪》 ③经济根源:15世纪后,西欧商品经济发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和获得更多货币。 ④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建立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促使欧洲各国开始寻找新航路。 2、条件:地图学说日益流行 ①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地图绘制技术先进

课程名称中文工具书及古代典籍概要

课程名称:中文工具书及古代典籍概要 周学时:2 授课对象:本科生 课程类型:通选课 一、课程简介 本课分为两部分。工具书部分主要从实用的角度,讲授文科常用重要工具书的类型、使用方法,并强调通过工具书的实际查考,提高工具书的使用效率。本课的宗旨在于,在熟练运用工具书的前提下,加强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今后进行独立学术研究打下一定基础。除传统纸媒介工具书以外,本课还讲授文科类的重要论文数据库的使用,网络检索的运用和基本技巧。 古代典籍概要部分,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典籍的分类、流布、制作形式等概况,讲解典籍演变与历代社会、文化、学术发展的关系。介绍阅读典籍的方法,适合阅读的版本。了解中国古代典籍发展概貌、重要成就,了

解中国古代典籍在世界文化史中的地位和贡献。 二、课程安排 第一周课程介绍 第二周工具书的特点、类型及结构(1)第三周工具书的特点、类型及结构(2)第四周工具书的排检方法 第五周查考汉语字词(1) 第六周查考汉语字词(2) 第七周查考古今常用图书(1) 第八周查考古今常用图书(2) 第九周查考情报资料(1) 第十周查考情报资料(2) 第十一周查考地理文献 第十二周查考人物资料 第十三周典籍概要(1) 第十四周典籍概要(2) 第十五周典籍概要(3) 第十六周总结

三、讲授方式 课堂讲授为主,随讲授内容安排作业。 四、教材及推荐参考书 教材: 朱天俊《中文工具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英)鲁唯一主编,李学勤等译《中国古代典籍导读》,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胡道静《中国古代典籍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五、成绩评定方法 出席及作业的完成:40% 综述报告:60%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版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 管理者为什么很重要? 1.在这个复杂、混乱和不确定的时代,组织比以往更需要他们的管理技能和能力 2.管理技能和能力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 3.员工-管理者关系的质量是员工生产率和忠诚度的最重要变量。 谁是管理者? 管理者是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员。 管理者的划分 基层管理者:最底层的管理人员,他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 (主管、区域经理、部门经理、办公室主任) 中层管理者:对基层管理者进行管理的人员。(地区经理、项目主管、工厂厂长、 事业部主任) 高层管理者:负责为整个组织制定决策、计划和目标并进而影响整个组织的管理人员。(执行副总裁、总裁、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首席执行官) 管理者在哪里工作? 组织的共同特征:①有一个明确的目的(目标)②是由人员组成的③有一种精心 设计的结构 管理者做什么? 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其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效率和效果 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通常指“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 效果是指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通常指“做正确的事”。

li 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并且制定计划以整合和协调各种活 安排各项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寵做野站 同他人合作并通过他人去实现目标。 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监控、比较和纠正 管理角色 管理角色指的是管理者按照人们的预期在实践中展示的具体行为或表现。 明茨伯格的10种管理角色可以被组合成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 1. 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配置者,谈判者 管理者需要的技能 1. 技术技能:某个特定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术。 2. 人际技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密切配合的能力 3. 概念技能:对组织面N 临的抽象、复杂情况进行思考和概念化的能力 作为管理者,这三种能力都应当具备,但是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可能会有所侧重,层 次越高,从事的具体业务就越少,因此技术技能的要求就会低一些,但是概念技能的要 求会增加,而人际技能 的要]求就各个层级的管理者大致相同 管理职能 计划:设定目标,确定 动。 组织 领导 控制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

世界古近思想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普罗塔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了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看做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2)都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2、不同点 (1)背景:智者学派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而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 (2)内容:在普罗塔戈拉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认识你自己”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3)影响: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也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特别提示:虽然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有思想认识的差异,但他们的思想却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在当时起了很大的启蒙开导和解放思想的作用,因此他们都是古代希腊先哲的代表人物。 二、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4)作用不同:前者服务于君主专制,后者有助于民主政治。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1)时代背景: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2)运动性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诉求。 (3)斗争对象: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4)理论来源: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5)政治支持: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马丁·路德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6)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①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同: 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第二讲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第二讲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本讲介绍中文工具书最常见的编排体例、注音方式和释义方式并选择10种重要的中文工具书从它们的性质、体例、内容和特点等方面做了介绍。要求学生掌握以上内容并能说出所举10种工具书的特点。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 Ⅰ、常识内容精讲 一)中文工具书的编排方式、注音与释义 1、编排方式 按照部首和笔画编排在理解上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字典辞书中的部首与汉字结构中的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 部首就是每一部为首的字或偏旁。字典辞书编撰时为了检字方便把具有相同 偏旁的字归在一部而把这个共有的相同偏旁作为每一部的标志即部首。 形符也叫意符是对汉字结构分析的结果。形声字的构成中表示意义或字义的 属类的构件叫形符也叫意符。此外构成会意字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叫意符。 部首和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可从下列例子看出 到从至刀声形符是“至”。 钊从金刀声形符是“金”。 而《康熙字典》 把“到”、“钊”二字都归在部首“刀”下。 “修”、“脩”、“倏”、“條”等字形符分别为该字右下角的 “彡”、“肉”、“犬”、“木”。 而《辞海》 等辞书把它们都归在部首“人”下。 第二、各字典辞书部首 的设置不一定都是完全一致的。 《说文解字》依据小篆的结构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 《康熙字典》依据楷书的偏旁分为214个部首。 新《辞海》以简化字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为依据分为250个部首。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则设置200个部首。 由此可见各字典辞书部首的设置不一定是一样的。 按照音序编排 《佩文韵府》《经籍籑诂》等书按照平上去入四声和《平水韵》106韵分列。 《国语词典》《词诠》按照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按照汉语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 按照号码编排 通常是按照四角号码 排列。如《四角号码新词典》。 2、注音方式 常用的注音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直音 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例如《康熙字典》“屯音肫。”“尨音茫 反切 反切是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在字书中一般称“某

北大中文工具书考试复习题

第一章工具书的类型、结构和排检 第一节工具书的特征、类型及功用 工具书: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提供某方面的知识和资料,专供查阅的图书。 一、特征 1.编制目的上:查检性 2.内容材料上:概括性 3.材料编排上:易检性 二、类型 1.文种:中文、外文 2.学科内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3.编撰时代:古代、现代 4.刊印形式:书籍、期刊、单幅图片 5.功用: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年鉴、手册、书目、索引、文摘、表谱、图录 (1)字典 《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以分析字形、探讨字体结构源流为主要内容的字书 《尔雅》第一部以训释字义词义为主要内容的训诂书{《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它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孔子门人所作,有的认为是周公所作,后来孔子及其弟子作过增补。后人大都认为是秦汉时人所作,经过代代相传,各有增益,在西汉时被整理加工而成。大约是秦汉间的学者,缀缉春秋战国秦汉诸书旧文,递相增益而成的。} 《广韵》现存第一部完整的以归纳字音、探求声韵源流为主要内容的韵书(宋) 《康熙字典》首部以“字典”命名的字书 (2)词典:语文字典和词典、学科(百科)词典、专名词典 《国语词典》黎锦熙1937 首次按注音字母排列 《辞海》《辞源》首次创立“词条” (3)百科全书 综合性《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专科性《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 (4)类书:辑录古籍片段、整篇或整部著作,按类目或韵部编排的类似百科全书的大型工具书。但只罗列资料 (5)政书:记载典章制度、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十通

唐杜佑《通典》宋郑樵《通志》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三通) 清官修《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 会典、会要 唐苏冕《会要》唐杨绍复《续会要》宋王溥《新编唐会要》(现存最早会要) 唐官修《唐六典》元《元典章》明《明会典》清《清会典》 (6)年鉴:汇集一年里重要的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 综合性《中国百科年鉴》 专科性《中国经济年鉴》 (7)手册:汇集某方面经常要查考的资料,放在手头随时备查 综合性《人民手册》 专业性《各国货币手册》 (8)书目:一批相关文献的揭示与记录。记录书的名称、作者、卷册、版本、定价等情况,间或叙及学术源流、图书流传、内容得失、收藏情况等 (9)索引(引得、通检):汇集书报、文集内容。 书籍索引《十三经索引》 报刊索引《全国报刊索引》 (10)文摘(论文摘要):简明摘录论文观点。 (11)表谱:以编年或表格形式记载事物发展。 记载人物生平《陆游年谱》、历史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职官《历代职官表》、地理《历代疆域表》、学术《先秦学术年表》 编年是表谱的主要形式。 (12)图录:以图像表示事物形象。包括地图和其他图录。 三、功用 1.解释词语 2.了解图书内容 3.提供文献线索 4.掌握学术信息 5.获取各科知识 第二节工具书发展简况 一、春秋战国:对工具书的需要不迫切。 二、汉:经济文化发展,为工具书发展奠定基础。工具书开始出现,【说文解字】 三、魏晋南北朝:工具书有一定发展。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94715

管理学大纲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管理与管理者 了解: 1.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形成社会生产力;B.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C.合理组织协调人员、政府、资源之间关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D.把局部目标引向组织目标,形成方向一致的合力;E.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改变人类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 管理学的内容体系(见教材) 管理学的重要性 对组织而言,管理具有普遍性。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组织(营利性或非营利性),无论组织规模的大小,无论组织的各层次(高层、中层和基层),还是组织的各个领域,没有管理是难以想象的。通过学习,学会管理各种组织。 对个人而言,当你开始职业生涯后,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 对管理者而言,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可以使自己获得成为有效地管理者的系统知识。通过学习,使管理者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对被管理者而言,学习管理可以更好的理解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适应组织的需要。 管理职能 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孔茨和奥唐内尔: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本书: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组织管理层次 高层、中层和基层 理解: 管理的特性 1.动态性 2.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3.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的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4.创造性 5.经济性:机会成本、管理方式选择、资源有效整合 管理性质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体现所有者意志) 管理职能及之间的相互关系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掌握和运用: 各管理层次的工作任务、职能承担的侧重和技能要求的侧重 工作任务: 对于上层来讲,其主要任务是从整体利益出发,对整个组织实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并制定组织目标及实现目标的一些大政方针。

2018年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

2018年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 1、文艺复兴: 开始时间:14世纪意大利 发源地:意大利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成就: (1)诗人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 (2)达·芬奇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3)英国的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和《哈姆雷特》。 意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称当地居民为印地安人;麦哲伦最终完成环球航行。 意义: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②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英国《权利法案》 颁布时间:1689年 制定机构:英国议会 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利 作用: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起来。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6、美国独立战争重要事件时间表

①开始:1775、4,来克星顿的枪声 ②美国诞生于1776、7、4(国庆节),标志是《独立宣言》的发表 ③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④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 7、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8、独立战争的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0、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人权宣言》,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1、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12、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③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3、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2)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14、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 (1)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浅析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文工具书

浅析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文工具书 王天阳 ,古今中外学者,专家,莫不把中文工具书视为珍宝,用很生动的语言,描述赞美它是“良师益友”,“案头顾问”,“不说话的导师”,是我们“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本从中文工具书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等几个方面浅析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文工具书,并分析它的指导意义。 一、中文工具书的概念 中文工具书,就是作为工具使用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书籍。具体而言,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广泛汇集、迅速提供某方面的经过验证的浓缩的基本知识或知识线索,专供查考的特定类型的书籍。例如,词典、手册、指南等工具书。仅供查找有关参考的知识及其查找知识线索。 二、中文工具书的作用 中文工具书的作用,大体可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1、解决疑难问题 众所周知,在日常读书学习、研究问题、开展工作中,人们往往碰到疑难的字词,重要人物,有关事件,科技名词和述语,所需要数据等问题,查阅有关词典,百科全书,数据手册等中文工具书,即可迎刃而解。 2、指引读书门径 人们在日常自修学习,或者研究,掌握某学科知识,需要查找哪些文献,应阅读哪些文献信息,才能入室登堂,窥究奥秘。可利用百科全书类中文工具书,便可了解有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指出深入研究还须参阅哪些文献,从而,为深入学习和掌握有关知识,提供了最佳途径。 3、提供参考资料 人们在学习和研究中,除了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状况,还须掌握相关学科的学术动态,研究水平,发展概况。例如,有些研究项目,国内可能有不少科研人员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国外也可能有成批学者在探讨,或者已引进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加以解决,我们可查国内外出版的年鉴类中文工具书,便可了解近年来研究概况,发展动态,并提供了应该参考的书目,论文等资料。 4、节省时间精力 各种中文工具书都具有共同功能,就是节省读者查阅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它们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汇集大量有关文献,提供确实可靠的浓缩知识,并依照特定编排体例和科学排列方式,提供快速查找途径,节省读者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而帮助读者,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占有所需的宝贵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古今中外学者,专家,莫不把中文工具书视为珍宝,用很生动的语言,描述赞美它是“良师益友”,“案头顾问”,“不说话的导师”,是我们“打开人类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并对它的作用,概括成四句话:“解决疑难问题,指引读书门径,提供参考资料,节省时间精力”。

《管理学》知识点梳理-最新版

1..管理的定义及内涵(特征、要素)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者的角色(三大类、十种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4.管理者的技能及含义 (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三)概念技能:把观念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5.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内容、评价、应用) 内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评价:(1)贡献 ?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讲求效率和调查研究 ?计划和执行相分离 (2)局限性 ?把工人看作“经济人” ?仅重视技术,不重视人 ?内容窄,局限于车间管理 6.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六大职能、十四条原则、管理要素(职能)) 经营的六项职能 ?技术活动:生产,制造 ?商业活动:购买,销售 ?财务活动:筹资,投资 ?会计活动:记帐,盘点 ?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 ?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集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 集体精神 管理要素(职能) ?计划:预测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 ?组织:建立企业的物质与人的双重结构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1.管理的定义 (1)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管理下的定义:确切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对管理学下的定义:管理即制定决策。“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5项要素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现代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对管理下的定义: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他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5个职能,管理的目标就是创造盈余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加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4个职能。 综合以上各种管理的定义,可给出如下定义: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和整合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来协调组织中的群体行为,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能协调一致,有序进行,以提高生产的效率的客观要求。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它要代表一定社会制度中的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从管理学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人们通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已经抽象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人们一方面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身的管理实践,解决新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丰富和发展。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管理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还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管理科学没有,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他只是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即利用系统化的知识——科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二、管理的要素、职能、任务和作用 1.管理的要素:

社科中文工具书教案

社科中文工具书教案 第一章工具书概述 第一节工具书的含义、特点、类型和功用 1、工具书的含义 指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广泛汇集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资料,专供人们迅速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例如,新华字典、康熙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等。 2、工具书的特点由定义可知: 1)易检性 2)总括性 3)查考性 3、工具书的类型 1)中文工具书和外文工具书(文种) 2)社会科学工具书和科技工具书(学科内容) 3)古代工具书和现代工具书(编纂时代) 4)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丛书、年鉴、手册、目录、索引、文摘、表谱、图录等(从功用特点) 4、工具书的功用 主要体现在学习和工作中,具体功用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解释疑难问题(最基本) 2)指引读书的门径(目录) 3)提供资料线索和学术信息(研究问题,索引) 4)提供各种学科的基本知识(百科全书) 5、工具书的局限 也有查检不到的地方,内容也并不是都正确等(由于时代和个人水平)。所以,使用过程中就要有分析和鉴别。 参考书目:《社科中文工具书使用》邓宗荣《辞书概要》陈炳迢 《中国字典史略》刘叶秋《史籍举要》柴德赓

第二节工具书排检法和四角号码法 1、工具书排检法 排检法是工具书编排与检索方法的简称。编排与检索的关系 排检法的分类(看图示): 排检法大致有这么几种:字序法、分类法、主题法、时序法、地序法等。 字序法:最常见,所以重点介绍它。它分形序法、音序法、号码法。 形序法:部首法、笔画法、起笔笔画法 音序法:汉语拼音字母法、注音字母法、 韵目法(又分韵母法、声母顺序法) 号码法:四角号码法、中国字庋撷法 方法虽然多但是最常用的有部首法、音序法、号码法、笔画法。下面介绍一下四角号码法。 2、四角号码法 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概述 2)使用方法 3)歌诀 此查字法把汉字笔形分为十种,分别用0到9十个号码代表: 四角号码法使用歌诀: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 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九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第10课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一、文艺复兴——“人被发现”的时代 1、时间:14—16世纪; 2、进程: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 3、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基础) 4、性质(实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5、特点:借古典文化宣传资本主义思想 6、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7、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长诗《神曲》; ②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③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戏剧家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罗密欧与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8、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 (1)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社会原因:西欧国家对东方财富和黄金的渴望; (3)客观原因:商路受阻、造船技术进步、地圆学说流行、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 2、实质:殖民掠夺、殖民扩张的侵略活动。 3、过程: (1)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2)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当地居民称印第安人; (4)麦哲伦:首次实现环球航行。 4、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②欧洲大西洋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消极影响: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比较: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概述 管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各类资源,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载体是组织;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本质是协调;对象是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目的是实现共同目标。 管理的核心: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性技能(构想技能) 管理的性质:①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3普遍性 管理者分类:按层次分:高层中层基层(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按内容分:战略战术执行 按综合程度分:综合专业 管理者素质:①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②知识能力素质③身体素质 亨利.明茨伯格[加]—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谈判者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 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泰罗(勒)[美],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2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标准化原理4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6职能工长制7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8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切斯特.巴纳德 亨利.法约尔[法],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之父【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一、区别经营和管理:六大活动:商业,安全,技术,财务,会计,管理 二、管理的职能: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三、管理的十四项原则:14条基本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等级制度与跳板,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四、管理教育的重要性。管理是一种独立的适用于所有类型事业的活动;随着管理层级的不断上升,管理能力越重要;管理是能够传授的。 五、管理的普遍性。 马克思.韦伯[德],《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行政管理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如下: 权威来源:①合理合法式权威②传统式权威③个人崇拜式权威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 梅奥[美]—霍桑实验 1车间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试验(福利试验)-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大规模访谈计划-社会归属和人际关系 4接线板绕线组的工作室试验-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霍桑实验结论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为主要标准 行为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个体行为研究#动机与激励理论#群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

中文工具书

第一章工具书概述 一、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人们无论做何种事情,都离不开必要的工具。进行文献检索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方法。检索工具——通常指用以查找文献资料的工具与设备。图书馆目录、期刊检索、电子计算机检索用的文献数据库等等都是检索工具。是对原始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编制成的二次文献。不仅用于检索,也具有报道文献和鉴别文献的功能。但从广义上,也可以把一些能够直接提供数据和问题答案的三次文献看作是检索工具。 检索工具有手工检索工具和机诫检索工具之分。使用不同检索工具进行检索的方式也分别称为手工检索和机诫检索。手工检索工具主要指各种印刷型检索工具。机诫检索工具目前主要指电子计算机检索系统的技术设备。机检在我国已经进入实际应用、服务阶段,并正在稳步发展。但手工检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 期内仍将是主要的检索方式。 二、关于文献 (一)文献的含义 文——典籍; 献——熟悉掌故的人。 文献本意指典籍和宿贤。现在专指记录在一切载体上的文、图、声知识。 “文献”一词,最早出自孔子《论语·八佾》里: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徽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傲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朱熹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孔子所说的“礼”包括有关古代典章制度的一切知识,孔子认为记载、掌握这种知识的是书籍和有学问的人,即“文”和“献’。这种解释一直被后人沿用。 (二)文献的种类 以学科划分: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汉语言文学等;这是目前划分文献的主要标准。 以用途划分:政治文献、医药文献、饮食文献、旅游文献等; 以写作和出版特征划分:图书、报刊、档案、论文、报告等。 。 (三)文献的载体(记录文献的物质材料) 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文献载体有:石头、陶器、甲骨、青铜、竹片、木片、缣帛、纸、胶片、磁带、光盘、优盘、硬盘、闪存卡等等。现在,胶片、磁带、光盘、优盘、硬盘、闪存卡等各种新型的文献载体已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和使用,所以依据文献的载体,文献又可以分为:纸质型、缩微型、声像型、机读型。 (四)文献的级别 从对文献的加工程度,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凡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都是。比较常用的是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一次文献是文献检索的主要对象。 二次文献,也叫检索性文献。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如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考的文献。主要的二次文献是书目、索引、文摘。中国古代的类书也可以归入此类。这是最重要的检索工具,提供一次文献的线索。 三次文献,可以叫做参考性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依据一次文献作出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