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笔记整理

《中国新闻史》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笔记整理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一、国人对早期近代报刊的认识和接触

1、林则徐的新闻思想

提出“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的主张,并组织专人翻译外报,

将这一主张付诸实践。

2、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3、洪仁轩《资政新篇》: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

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卖“新闻篇”(即报纸)

的主张。

《资政新篇》中,洪仁轩提出的办报活动的观点:1)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

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工具,可以通过报纸“禁朋党之弊”及消除种种弱本强末的离

心力量。2)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可以通过报纸这一桥梁,实现太平天国

领导集团和民众之间的沟通。3)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可以改变

社会风气。4)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可以实行对地方政权机关和官吏的监督,可以有助于中央政府权利的加强。

4、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1)王韬的办报主张:1)论述了半包的目的及意义。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

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2)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报纸可以使“民隐得以

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3)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

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允许报

纸“指陈时事,无所忌讳”,“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4)论述了报纸的文风。

报纸的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辞达而已。5)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报纸的

编辑人员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才”,报纸的主笔“非绝伦超群者不得预其列”,他

们应该品德高尚,持论公平,不得“挟私讦人,自快其忿”。

(2)王韬对后世的影响:1)他为中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

“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了引导作用。2)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

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臆,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3)

对中国早期新闻学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

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他被林语堂成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5、郑观应

1)日报是“通民隐,达民情”的有力工具,“欲通之则达之。则莫如广设日报矣”。

郑观应还认为,广设日报是西方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枢纽。2)创办报纸是中国变法

自强的重要手段。3)应该维护国民尊严,允许国人办报。4)制定爆率来规范报业。

二、国人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刊

(一)汉口《昭文新报》:中国人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

1873年8月8日汉口创

刊,创办人艾小梅。

(二)香港《循环日报》王韬:

我国第一批国人自办报纸中影响最大的,是我国早起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王韬在香港主编的《循环日报》,是早期国人办报中最出色的一份。

《循环日报》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办报宗旨,是我国近代最早宣传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的报纸之一。

在业务上,《循环日报》对我国近代报业发展的最大贡献,是首创了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这种报纸,既有别于以传抄上谕、刊发奏章为主要内容的我国古代报纸,

又有别于以传播宗教教义或刊载商情为主要内容的近代外报,而是以“立言”为目的,利用报纸纵论中外形式,指陈时弊,褒贬得失,提出建议,使人耳目一新。

《循环日报》还开创了中国近代报刊的政论文体。王韬为《循环日报》撰写的政论,立场鲜明,短小精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富于感情,后来逐步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有很大影响。王韬在《循环日报》上发表的论说,思想性和学识水平在当时堪称一流,经常被内地报刊转载,产生过一定影响。所以,《循环日报》被认为是我国第一份以刊载争论著称的报纸,王韬是我国的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王韬的政论文章后汇编为《弢园文录外编》于1883年5月再香港出版,被称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此外,王韬还曾为《中华日报》《万国公报》等港沪两地的报刊撰写政论文章,极力鼓吹变法,后也收入《弢园文录外编》中。

1878年,《循环日报》为争取读者起见,特将每晨出版的日报提前于头一天傍晚印好送出,成为香港最早的中文晚刊日报,1882年后又取消了每晚提前出版第二天日报的办法,恢复每晨出报。

1884年王韬离港返沪定居,不在担任《循环日报》主笔。此后,《循环日报》思想渐趋保守,断断续续出版至1959年终刊。

(三)上海《汇报》与《新报》

1、《汇报》:中国近代留学第一人容闳1874年6月16日在上海创办,是国人在上

海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汇报》鼓吹发展洋务,措辞谨慎,不议论官府政事,但对外人侵害中国的言行常有抨击。为维护民族利益,该报曾多次同外商办的《申报》和《字林西报》进行笔战,并在消息和评论中涉及政事,遭到官府非议,仅出版一年半即停刊。

2、《新报》:1876年11月23日,另一份国人自办报纸《新报》在上海创刊。实

际主办人为上海道台冯焌光。冯焌光以《新报》为宣传工具,欲借此影响在沪外国人的舆论。《新报》初创时中英文合刊,当时外国人称他为“官场新报”,而外侨则称为“道台的嘴巴”。1877年6月11日,改为纯中文报纸。1882年7月14日《新报》并入上海机器制造局,转为该局机关报,旋停刊。

(四)广州《述报》与《广报》

1、《述报》:目前已知的第一份在广州出版的国人自办报纸是《述报》,创刊于1884

年4月18日,内容有中外新闻与评论西方书报译稿、商业行情、轮船班期和广告等。

有鲜明的爱国立场,并积极支持省港两地人民的抗法斗争,对清廷当局的多些活动明确表示强烈不满。《述报》在业务上十分重视图片新闻的报道,自创刊之日起,每期都刊登一幅新闻纪实图画,鱼文字新闻穿插编排,力求做到图文并茂。出版一年左右后停刊。

2、《广报》:1886年6月24日广州出现了第二家国人报纸《广报》。由曾任张之

洞秘书、主持过上海《汇报》报务的邝其照创办。该报版式与《申报》相仿,内容舍友宫门抄、辕门抄、上谕、著论、新闻等栏目。除中外新闻外,也刊登过一些匡正时弊的文章。

三、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

(一),在板报主题方面,创办者的身份比较复杂。(二),在

报纸性质方面,除个别报纸外,这些报刊一般是私营性质的。(三),在报纸内容方面,这些报刊都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宣传者。(四),在政治立场方面,这些报刊表现出了,鲜明的反侵略爱国思想。(五),在业务工作方面,这些报刊在形式上大多参照了外国人在当地出版的中文报纸模式。(六),在报业环境方面,这些报刊的处境十分困难。

第二节维新运动与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一、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报刊的创办

(一)康有为与《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万国公报》于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刊,这是我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北京强学会成立之后,《万国公报》转为该会机关报。《万国公报》

所看内容以讲论洋务为主。

1895年12月16日强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由梁启超、汪大燮担任主编,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内容上出论说外,增加了外电、外报选择和国内报摘录等。该报的出版使广大学员和知识分子“渐知新法制益”,

为改良派政治团体的建立和改良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896年1月

20日停刊。

(二)上海强学会于《强学报》

《强学报》于1896年1月12日创刊,是康有为南下宣传维新变法主张的结果。

由康有为弟子徐勤、何树龄主编。

(三)梁启超与上海《时务报》(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时务报》于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由梁启超主编,打响了维新运动再度兴起的第一炮。《时务报》,旬刊,是维新派最重要的舆论阵地。以“域外报译”

为主,同时开设言论栏目。主要宣传进化论,倡导学校废科举,

设议院兴民权,发

展民族资本主义,揭露帝国主义罪行,呼吁捍卫民族独立,该报在具有资产阶级倾

向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中的爱国分子中引起了很大影响。该报是当时发行

量最高、影响最大的国人报刊,发行量曾达1.7万份。

二、维新派的其他主要报刊

(一)澳门《知新报》

《知新报》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1897年2月22日在澳门创刊。这份创办较早、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派报刊,是在康有为亲自策划下创办起来

的。该报初创时为五日刊,后改为周刊、半月刊。由何廷光、康广仁任总理。《知

新报》与《时务报》的编辑方针基本相同,但在宣传报道上更为大胆。其办报宗旨,

正如其创刊文章的“知新报缘起”指出:“不慧于目,不聪于耳,不敏于口,曰盲、

聋、哑,是谓之病‘而’报者,天下之枢铃,万民之喉舌也,得之则通,通之则明,

明之则勇,勇之则强,强则正举而国立,敬修而民智。”

《知新报》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他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更重要的是自政变发生到1898年12月横滨《清议报》创刊之前的三个多月的时间

里,国内各地维新派报刊消失殆尽,唯独《知新报》能继续出版,歌颂为变法死难

的烈士,谴责发动政变的后党,指名道姓地痛骂慈禧太后和荣禄等人是“逆贼”、

“奸党”,竭力为光绪皇帝和康有为辩诬等,成为同封建顽固派作斗争的唯一报刊。

1901年1月20日自动停刊。总133期。

(二)唐长才、谭嗣同与长沙《湘学新报》、《湘报》

《湘学新报》和《湘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中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

《湘学新报》1897年4月22日创刊于长沙,是一份以讲求实学、新学为主的旬刊,

以倡新学、开民智、育人才、图富强为宗旨,设有史学、掌故学(25册起改为时

务)、舆地学、算学、商学、交涉学六个主要栏目,每个栏目均由专人编辑,每期

装订成册。从第21册起改名为《湘学报》,共出45册,1898年8月28日停刊,

江标、黄遵宪、徐仁铸先后督办,唐长才、陈为镒先后担任主编。

《湘报》1898年创刊于长沙,是湖南第一份日报,也是南学会的机关报,是

湖南维新运动高涨的产物。内容包括论说、奏疏、电旨、公牍、本省新政、各省新政和各国时事等,附有广告,已初具近代综合性报纸的规模。《湘报》热烈

宣扬维新,发表大量政论,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对民权、平等学说进行

热烈鼓吹,明确提出了变法维新的一系列主张。其主要撰稿人为谭嗣同。于1898

年10月15日查禁,共出177期。

(三)严复与天津《国闻报》

《国闻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主要创办人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和翻译家严复。

《国闻报》设有电传、上谕恭录、制台辕门抄、路透电讯、论说、国文录要、本埠新闻、国内新闻、国外新闻、广告等栏,社论大部分出于严复之手。该报尤注

重外报选译和新闻采访工作,在国内各地及国外伦敦、巴黎、柏

林、彼得堡、纽约、

华盛顿等城市设有特约记者。同时还出版旬刊《国闻汇编》。

《国闻报》在当时的维新派报刊中独树一帜,“以通外情为要务”,创刊号上刊载的《国闻报缘起》强调其办报目的是“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帮助读者

学习西方的“民主”和“西学”,以求中国的富强。在《国闻汇编》上,严复发表

了他翻译的《斯宾塞而劝学篇》和赫胥黎《天演论》(原名《进化论与伦理学》)两

部未完书稿。特别是《天演论》的发表,在当时起到了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

该报大量及时地报道了百日维新,但因出版地靠近政治中心北京,故言论甚为谨慎。戊戌政变后,该报借助日商招牌,大胆揭露事变真相抨击清政府屠杀维新志

士的暴行,为中国近代史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三、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一)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的特点:

1)报刊数量多、2)办报地区广、3)报刊种类多

(二)新的报刊类型的出现:

1)出现了一批文摘类报刊2)温馨变法期间,国人还创办了一批妇女、儿童报刊3)出现许多专业类、行业类报刊4)以上海为中心创办了一系列消闲性文艺小报5)白话文出现

(三)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主流

四、近代新闻立法的有益尝试

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等公开提出要建立以言论出版自由为本的近代新闻法律制度,在得到光绪帝认可后曾一度被付诸实践,这揭开了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的第一页。

1)光绪帝发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开宣告开放“报禁”的法令。其基本精神包括:

1.开办中央政府机关报,具体措施是将上海《时务报》改组为官

报,迁出北京出版;

2.公开承认各地报馆地位,并准许报刊“据实昌言”。

2)光绪帝发不过多道上谕,进一步扶植、鼓励官绅士民创办近代报刊。

3)新闻法(当时被称为报律)的制定第一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新闻法工作开始起步。第三节维新派报刊业务特点与历史作用

一、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

1)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2)新闻报道中夹带评论3)编辑工作有所改进

4)重视新闻采访工作5)运用新闻图片配合新闻报道

“报章文体”:是指出现于报刊之上、不同于盛行一时的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这种问题首先是王韬在《循环日报》上运用的。这种问题的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新的报章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的最好,故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后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得更加成熟,又被称为“新民文体”。这种新问题出现后,风行一时,称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体,为“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二、维新派办报活动的进步与历史贡献

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

2)向读者进行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3)维新派的报刊宣传活动有力的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

4) 冲破了封建统治者对报刊出版的限禁。

5)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

6)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PS: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上海商业报纸的发展:包括《上海新报》《申报》《字林沪报》《新闻报》。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 绪论 主要内容:1.中国新闻传播媒介史 2. 中国新闻传播业务史 3. 中国新闻传播思想 4. 中国新闻传播专门 5. 中国新闻传播管理 6.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 1917年姚公鹤的《上海报纸小史》,1918年徐宝璜的《新闻学》,中国新闻史的开山之作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到目前为止是中国报业最有代表性的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节中国新闻传播活动的溯源 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标志着我国新闻进入了近代 从时空角度:1.空间型媒介(突破空间障碍) 2.时间型媒介(突破时间障碍:石刻书记壁画) 3.时空复合型(书简) 从使用媒介角度: 1.文字媒介 2.语言媒介 3.实物媒介 “新闻”这个词最早现于唐代 第二节古代的传播组织 1.官僚系统的内部传播:公文、内部情况通报 2.官僚系统的公开传播:保甲、社学、书院 3.民间组织的公开传播:宗族、乡约、私塾 4.民间组织的私密传播:天地会 第三节中国古代的报纸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最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 一.产生时间 1.周朝说 欧美学者认为最早是《春秋》,根据王安石所说 2.汉代说《汉书》 3.唐代说:孙樵的《读开源杂报》 二.运行制度 (一)。唐代进奏院状 1.朝政公报(最早的古代报纸形式):传播范围窄,限于京城 2.进奏院状:由京城的邸务留后使发给藩镇的节度使,本叫下行官文书,但在唐后期成为上行官文书,也叫地方一级官报,因为藩镇节度使实力扩大。 “敦煌进奏院状”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一份报纸 (二)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1.政府的控制与邸报的发展

地方节度使设立了“钤辖诸道都进奏院”,管理地方派到邸的官员,后改为“都进奏院”,并设在大内 在宋代后又设立了“新闻信息审查制度”,最早的是“判报”,负责给官员为给事中,到宋真宗时变成定本制度,权力转为枢密院(国防部),到王安石变法后,只由枢密院抽检,到南宋定本制度又恢复。 (定本制度)P13 宋代进奏院状相比唐代的进奏院状的变化:①改由政府控制,有了新闻审查 ②.内容基本定型,并在以后历朝历代也是这几种内容; ③朝报的商业化 内容: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大臣奏章 2.小报 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写流行的报纸 出现的原因:(1)进奏院官员为了牟取利益 (2)政府管理不严 (3)内容真实,百姓需求 (三)元代 在元代,有没有报纸仍存疑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元代的新闻信息传播活动较之唐宋时期,大为退步,只是在传递方式上有所改进。(驿站发达,驿地制度发达,转变为急递铺)(四)明代 邸报的发行得到恢复,同时还发展了取消了进奏院、进奏观,设置了通政司、六科、提塘。经大内官员审批称为批红。(皇上批红) 民间抄报的出现 (五)清代 民间包房的出现:私人报社,后改为京报 京报是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最成熟的形态,是一种与近代报刊最为接近的古代报刊传播形式,并不是大众传播媒介 报纸:公开发行的,以刊载新闻和评论的单页发行印刷体 古代的新闻传播的总结: (1)从进奏院状----邸报----京报,内容没有大的变化,发行体制和发行面有了变化(2)古代的新闻传播机构都是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古代官方的文件抄传等活动都是治理朝政的需要 (4)民间报纸的出现大大扩大了官方报纸的影响,但它仍然是官方文件和信息的印刷所,仍然是官方的政治体制 (5)小报的流行打破了中国官方信息一统的局面,但内容仍以政治性的信息为主(6)唐代的进奏院状有地方官报的性质,宋以后的邸报具有中央官报的性质,宋代的小报属非法民办报纸,明清两朝的报房属于合法民间报房 1,何遇思,邵南山案,清雍正年被处于极刑,为新闻献身的第一人 2,伪传邸抄案(康熙) 3,第二次伪传邸抄案(乾隆)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出现 第一节外国传教士与近代中文报刊的诞生 一.《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化报刊,揭开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刊,创办人:米怜

中国新闻史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 一、唐代进奏院状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新闻传播工具,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由地方以及军政单位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向地方传发,因而带有官方的性质,属于古代官报的范畴,但不是中央政府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 二、开元杂报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唐代开元年间在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三、邸报特点: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定期发行;“邸报”名称第一次出现。 内容:皇帝的诏旨、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奏章;军事情报;刑罚。 和唐代的进奏院状比较起来,宋代的进奏院状有了很大的发展,具有更多的报纸的特征,更接近于近代的官报: 1、他已经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一式多份的发往诸路州郡,向地方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的官报。 2、他已经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3、他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

传播工具。 4、它是定期连续发行的。 四、定本制度定本制度起始于宋朝真宗咸平二年。定本即经官方审定后的邸报样本。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范围。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时统治者对邸报对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和重臣的意图。 五、小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是宋代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严重的产物。 特点是:1、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性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无固定报头、名称; 2、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3、发行人广泛; 4、内容复杂; 5、既有手写也有印刷; 6、读者广泛。 六、《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1815年8月5日,由英国人米怜在马六甲正式创刊。性质: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传播学考研笔记之《中国新闻史》方晓红

1.本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所以首先应当确立“史”的概念,“史”的线索的把握是基础的,也是重要的。从史学的角度出发,具有首创性和独特性的新闻现象、新闻活动及新闻思想,应当特别要求掌握。新闻史学的作用,重在继承与借鉴,所以对于在新闻史上产生了重大作用、重大影响、对于后世有奠定之功的个报、报人的发展脉络、生平事迹等也要求掌握。 2.在“识记”部分中提到的个报,凡属“第一”、“最早”之类的(例如《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或对当时及后世有影响的(例《新青年》)等,均应掌握其创办时间、地点、创办人、创办宗旨、主要内容、停刊时间和原因(正常停刊则不必回答原因)。在“识记”中出现的其他个报,对“创办时间”、“创办宗旨”、“主要内容”、“停刊时间或原因”可不作要求。 3.在“领会”中出现的人物,必须有简要的生平、较重要的报刊活动、重要的新闻思想以及在新闻史上的地位的评价等。在“识记”中出现的人物则只须了解该人物与他相关的重要的报刊活动。 二、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了解新闻有史以来的报刊活动、新闻思想;把握新闻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关系;认识、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新闻现象;增强对有影响的个报的了解。 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 第一节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一、识记 1.金石碑刻 2.“露布” 二、领会 1.具有民族色的传统传播形式。 2.语言传播。 3.文字传播。

三、理解与运用 报刊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二节邸报 一、识记 1.邸报 2.开元杂报 3.敦煌邸报 二、领会 1.邸报在各时代的发展情况。 2.邸报的作用。 三、理解运用 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第三节民报 一、识记 1.小报 2.京报 二、领会 1.小报的产生、性质及其特点。 2.小报的内容与发行。 3.小报与邸报的异同。 4.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5.京报的内容与发行。 6.京报与邸报的异同。 第二章近代报刊之始 第一节概说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解答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的古代报纸是怎样诞生的? 中国的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中国最早的报纸开始于唐代。 中国古代的报纸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和政治统治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比如唐代官报就是和唐代藩镇制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藩镇势力的发展,才设立了进奏院和进奏官,传递中央的信息。 此外,交通传播条件,以及造纸、印刷技术的提高也为古代报纸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2、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 报纸产生前我国出现的新闻传播形式有:口头传播、烽火传播、皇帝诏书。 口头传播和烽火传播是非文字传播方式。这种方式还有旗鼓和木铎传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传播内容较简单,传播距离不远,且具有易逝性。 皇帝诏书属于文字传播。这种方式的载体一般有竹简、帛和露布。竹简和帛记载的内容很多,露布只用以传递军事捷报。这几种传播方式由于文字的作用而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较小,并可记录传递较复杂的信息,露布的公开性与时效性更加突出。 3、唐代官报的编辑发行工作都有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 负责部门:节度使在长安设立的办事机构,简称进奏院 编辑发行环节: 1)采集、编辑:进奏官们自行采集,从一些它们获得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 2)传发:进奏官直接自发向地方各藩镇传发,并不受朝廷管辖 4、“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报”的性质如何?为什么称它们是中国最早的报纸? (1)性质: 我国和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 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媒体,是从官文书向官报转化过程中的新闻传播工具; 带有官方性质,但还不是中央政府统一审定发布的正式官报,同宋以后“邸报”有很大差别; 近似于欧洲的“新闻信”,但比其早约八百年 (2)类似进奏院报,已经从官文书的形式中分离出来,具有传播有时效性的新闻的性质; 通过进奏院发行,具有报纸发布的体制;并有一定的受众群体 5、宋代“邸报”的发行制度有哪些特点?进奏官在“邸报”编发工作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1)特点: 以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为界,前由地方设在首都的进奏官自行采集编发,没有统一的章程; 之后权威性和官报性质更明显,由中枢有关部门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发报;由门下省负责编定,给事中负责审定。官方控制加强,出现新闻审查制度——定本制度;定期发行,基本按期连续发行;公开印刷、可以贩卖 (2)进奏官逐渐只是负责发放报纸,而稿件的采集、编辑、整理、审定等环节都是由种属部门接管,相当于进奏官编发工作中处于末端从属的地位 6、宋代“小报”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屡禁不绝? (1)特点:

《中国新闻史》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笔记整理

《中国新闻史》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笔记整理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一、国人对早期近代报刊的认识和接触 1、林则徐的新闻思想 提出“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的主张,并组织专人翻译外报, 将这一主张付诸实践。 2、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3、洪仁轩《资政新篇》: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 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卖“新闻篇”(即报纸) 的主张。 《资政新篇》中,洪仁轩提出的办报活动的观点:1)报纸是维系中央政权、加强 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工具,可以通过报纸“禁朋党之弊”及消除种种弱本强末的离 心力量。2)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手段,可以通过报纸这一桥梁,实现太平天国 领导集团和民众之间的沟通。3)报纸具有教育民众、移风易俗的作用,可以改变 社会风气。4)报纸具有监督政府的作用,可以实行对地方政权机关和官吏的监督,可以有助于中央政府权利的加强。 4、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1)王韬的办报主张:1)论述了半包的目的及意义。借日报立言,通过报纸来宣 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2)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报纸可以使“民隐得以

上达,君惠得以下逮”,“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3)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 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允许报 纸“指陈时事,无所忌讳”,“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4)论述了报纸的文风。 报纸的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辞达而已。5)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报纸的 编辑人员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才”,报纸的主笔“非绝伦超群者不得预其列”,他 们应该品德高尚,持论公平,不得“挟私讦人,自快其忿”。 (2)王韬对后世的影响:1)他为中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 “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了引导作用。2)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 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臆,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3) 对中国早期新闻学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 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他被林语堂成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5、郑观应 1)日报是“通民隐,达民情”的有力工具,“欲通之则达之。则莫如广设日报矣”。 郑观应还认为,广设日报是西方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枢纽。2)创办报纸是中国变法 自强的重要手段。3)应该维护国民尊严,允许国人办报。4)制定爆率来规范报业。 二、国人创办的第一批近代报刊 (一)汉口《昭文新报》:中国人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P1) (1)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口头传播,还有作为辅助手段的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烟,旗鼓等。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媒介,木铎。最早的带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和岩石。 (2)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传播载体早期以竹、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造纸术发明后,逐渐发展到写在纸上。 (3)三国和魏晋南北朝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烽燧也被继续沿用。社会上传播手段普遍采用的是童谣和谣言,传播载体既有木简、竹简,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开元杂报:(P5) 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这种朝政简报被抄袭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唐代人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中国最早的报纸。) 有关明代“邸报”的几个问题:(P17) 明代邸报的别称: 邸抄、朝报、除目、京报 明代邸报大体上包括这样一些内容: 皇帝的谕旨。 皇帝的起居言行和有关皇室的各类消息。 官吏的任免和觐见。 官僚们的章奏。 军事信息。 社会新闻。 此外,邸报还附有“鼎甲单”,及时报道有关科举方面的最新信息。 明代“邸报”基本上每日发行。“邸报”的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万历邸钞》、《天变邸抄》和《急选报》(P20) 《万历邸钞》: 《万历邸钞》这部抄本是将万历一朝的“邸抄”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而成的。抄录者在摘录的过程中,作了一些编辑整理的工作。因此,它只是部分地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天变邸抄》: 《天变邸抄》是被一些明人的文集当做附录保存下来的一篇有关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道。这一报道,是从当时出版的民间报房发行的“邸钞”上转录下来的。

中新史1-3章

中新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敦煌进奏院状:现在仅存的两份唐代的官报是199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 的残页,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洲的。沙洲属敦煌地区,两份“进奏院状”均属敦煌文物,所以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 2.开元杂报:孙樵《读开元杂报》一文中提出,是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记载。很可能是唐代 开元年间流布于外的官报,多为政事信息的杂乱报道。没有名称、固定的刊期和报头,是一种近似于“进奏院状”、“邸吏报状”之类的报纸。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3.邸报:到了宋代,开始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邸报。负责 邸报发布工作的是都进奏院。宋初成立都进奏院对各进奏院的业务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其职责主要是收受和传递官文书,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传递信息。在都进奏院的管辖下,负责信息采集和传报工作的是进奏官,经由进奏官传发出去的封建政府官报,就是邸报。邸报的内容主要有皇帝的诏旨;皇帝的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军事情报、刑罚等活动。邸报的稿件大部分是进奏官从门下省的政府部门抄录来的,抄录的过程,也是选择和采集的过程。邸报的编辑审定工作,由中书省、门下省的检正、检详官负责,后又增加了门下省的给事中负责判报。其任务主要是决定发报稿件的取舍。 4.榜:是一种由政府部门发布的、以张贴的方式公布信息的新闻传播手段,其形式类似于唐以 前的布告。但宋代的“榜”,其提供信息之及时,使用频率和受百姓关注程度之高,都远超过汉唐。 “榜”通常是用来公布法令的,但也经常用来公布希望公众尽快知道的诏旨、章奏和赏功罚罪等方面的事宜,非常时期也用来及时向公众公布战讯和群众关心的朝廷政事消息。张贴的地点大多在居住密集、过往人等较多的内外城门口和市镇的商业繁华地区。榜成为发行面较小的邸报和小报的重要补充。 5.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主要刊载新闻和政治材料,不定 期发行,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书肆之家”等。小报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成为“邸报”的一个重要补充。小报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广受读者欢迎。 6.《万历邸钞》:明抄本《万历邸钞》共32册,现存台北“中央图书馆”。这部抄本是将万历一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资料韩爱萍 绪论 一、新闻传播史的含义 新闻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事业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它和新闻理论、新闻业务一样,都是新闻学的组成部分。 二、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对象 新闻史,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需要研究的是整个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特别是阶级社会诞生以来,各个阶级和阶层,运用各种有效的新闻传播手段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 思考题:简述学习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意义。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唐:中国报纸的起源 三种说法:周朝说汉朝说唐朝说 唐朝说被公认。中国古代报纸起始于唐朝。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2年)发行的开元杂报,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也是世界最古老的报纸,已被较多的历史资料证实。 《敦煌进奏院状》(2份)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887年。 现藏伦敦不列颠图书馆的敦煌进奏院状(1983年方汉奇先生考证) 小结:唐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和带有官报性质的新闻传发活动,揭开了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 序幕,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宋:一、邸报──官报到宋代开始叫邸报。 二、宋代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 三、小报—非法民报(产生背景与屡禁不止的原因) 宋代新闻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1、出现了朝廷官报──邸报 2、出现了民办报纸──小报 3、出现了新闻审查制度──定本 4、出现了雕版印刷的报纸(雕版印刷始于隋朝) 明代:民间报房的出现——民间新闻事业的发展标志 《万历邸钞》《天变邸钞》《急选报》 清代:提塘报房和提塘小报(何遇恩、邵南山)、民间报房与《京报》、地方新闻传播活动和辕门抄 复习思考题:为什么说中国的新闻事业开始于唐代?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一、《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蜜蜂华报》(创办时间、创办人、意义等) 二、《德臣报》《孖剌报》《字林西报》 三、《遐迩贯珍》《六合丛谈》《万国公报》(《教会新报》)《格致汇编》 四、《申报》《新闻报》 五、在华外报的历史评价(分清传教士办的报纸和商业报纸、中文报纸和外文报纸) 复习思考题:外国人在中国主要创办了哪些报刊?性质如何? 第三章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报业大发展

【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

转载的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考试时间:1月21日9:00——10:50 考试题型:单选:20个(共20分)多选:5个(共10分)名词解释:5个(共25分) 简答:3个(共30分)论述:1个(共15分)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中国的报纸始于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2.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卷三所收的题为《读开元杂报》一文。 3.敦煌进奏院状,分别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4.“邸报”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宋朝。宋朝流行于民间的称为“小报”。“小报”始见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是对官报的一种补充,信息量大,读者广泛。 5.“邸报”的内容(1)皇帝的诏旨。(2)皇帝的起居。(3)官吏的任免。(4)官僚的章奏。(5)军事情报。(6)刑罚。 6.唐以后各个朝代的报纸的管理机构:宋代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是“都进奏院”、元代新闻传播活动主要集中于“中书省”、明代邸报发行管理有“通政司、六科、提塘”、清代邸报发行管理有“通政司、六科、提塘”。 7.明代“邸报”的抄传和发行工作主要通过三个环节。首先是通政司。其次是六科,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最后是提塘。清代官报的发布方式、发行渠道和明代的十分接近,即经由通政使司、六科、提塘三个环节。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1.新闻史上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由英国传教士于1815年在马六甲正式创刊。 2.07年英国人马礼逊成为被派遣到中国的第一位传教士,也是来华传教的第一位新教传教士。 3.22年9月12日创刊的《蜜蜂华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 4.27年11月8日,《广州记录与行情报》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英文报纸。 5.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是第一份宗教性的报纸。 6.41年5月11日,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纸《香港钞报》。 7.2月20日,《德臣报》历时129年,是中国也是香港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 1、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 2、新石器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青海民和县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个陶制的喇叭筒,是我国最早的面向大众的传播工具。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和初期发展 1、从周代到春秋战国,新闻传播仍然主要靠口头,不过峰火报警在传递军事信息上发挥了特殊作用。 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是从秦代开始的。 秦代向全国发布新闻的传媒是皇帝的诏书。 3、汉代继承了秦的传统,朝廷也是以诏书形式向地方发布官方新闻,还有更加明显的宣传目的。 4、“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初唐,一位名叫孙处玄的官员。(第一个用新闻一词的人) 5、为什么新兴传媒产生于唐代:因为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繁荣的朝代

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唐代产生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封建官报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朝报” 唐人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中说在襄樊得到的简明朝政公报,并称”开元杂报”,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6、朝报:是唐代朝廷发布的公告,它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最重要的形式。 7、进奏院状:是唐代新兴传播媒介。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进奏官除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绝密消息。这种报告是进奏官只上呈给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阅读的半官方情报,带有”新闻信”性质,人称”进奏院状”。 8、除了朝报和进奏院状外,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还有诏书、露布、观察使牒等。 9、宋代邸报: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进奏官便成了国家的工作人员。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了进奏院和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进奏官抄报的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因为抄录的都是进奏院公开发布的官文书,所以又称它为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 10、邸报审稿制度:”定本”制度:北宋(公元999年),皇帝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第1—8章)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第1—8 章) ------------------------------------------作者xxxx ------------------------------------------日期xxxx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报纸是怎么诞生的? (1)起始和发展脉络: 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 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十分原始的,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 传播活动中的特殊媒介——木铎 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等。 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两汉时期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 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传播媒介是露布和布告。作为社会上传播手段被普遍采用的主要是童谣和谣言。 三国魏晋时代传播信息的载体是多元化的,既包括木简、竹简和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2)古代报纸的诞生: 新闻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的出现,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条件下,人们为了生存,需要一种手段来进行信息的沟通,互动有无,交流情况,判断敌情和获取生产物资,甲骨卜辞、情报信、烽火狼烟等都算是传播的手段。则中原始的新闻活动缺乏一定的目标、规模和体系。直到报纸的出现,才标志着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形成。 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而后,邸演变为进奏院,这种机构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他们的工作是为所代表的藩镇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 2.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 3,唐代官报新闻发行工作通过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 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活动。而后,邸演变为进奏院,这种机构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他们的工作是为所代表的藩镇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

中国新闻史第三章 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

中国新闻史第三章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 潮 维新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为中国社会和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个时期,国人办报热潮涌动,各种新闻媒体迅速崛起,为中国政治变革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平台。本文将从维新运动背景、国人办报的格式与内容、以及对中国新闻史的影响等方面细致探讨。 一、维新运动背景与意义 维新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危机。中国人民对帝制政权的腐败与腐朽感到不满,对西方文化和知识的渴求与追求也日益增长。因此,中国开始涌现出一批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们寻求改革与进步的道路,这就是维新运动的起源。 维新运动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封建思想的束缚,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相融合,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而国人办报热潮则成为了维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象征,为中国社会注入了新的力量与活力。 二、国人办报的格式与内容 在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式与内容。早期的国人报刊多采用官话或方言进行刊载,其中,北方方言报刊以白话字报为

主,南方方言报刊则多以文言文为主。这种格式的多样性反映了当时 社会语言环境的复杂性和国人办报的地域性特点。 国人办报的内容也丰富多样,既有政治、军事、经济等重大时事新 闻的报道,也有社会民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文章。其中,一些新闻 媒体还创办了文艺版或刊登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为当时文 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国人办报对中国新闻史的影响 国人办报对中国新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为中国的新闻 传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促进了新闻事业的发展。报纸成为了 当时社会中流行的信息来源,国人通过报纸了解新闻动态,刺激了新 闻文化的繁荣。 其次,国人办报推动了新闻业的专业化与商业化发展。许多办报者 具备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和专业素养,他们积极引进西方新闻理念和 技术,提高了报道的质量。同时,一些办报者还将经营报纸作为商业 经营的手段,为中国新闻产业的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最后,国人办报也为中国的知识普及与民主意识的提升做出了贡献。通过办报,国人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的新闻信息,增强了对国家和社会 问题的关注。一些报纸还积极开展评论和社论,培养了公众对社会问 题的思考能力,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与民主意识的觉醒起到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笔记

1.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远古时代: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信息交流的必要性,手势、符号、语言、图画、结绳、实物、烽火等传递的多是情报、经验、史实等;区别于现代新闻传播。 甲骨卜辞与新闻的关系:卜辞和验辞两部分组成甲骨卜辞,验辞常与当时新发生的事件巧合,故带有新闻成分。 春秋战国时期:情报信与“悬书”前者是绝密函件,后者为公众意见的表达,后因煽动性为统治阶级禁绝(中国最早的借助媒介表达民主意见的方式?) 总之,先秦的新闻传播几乎完全依赖口头形式。 新闻传播的书面形式:始于汉代 最典型方式:颁布诏书(最早记录在公元前125年左右,汉武帝) 原始形态新闻传播活动的不足:缺乏一定的目标、规模和系统性 完全意义上的新闻传播:出现在报纸这一媒介产生之后。 现代新闻事业存在的重要物质条件:纸与印刷术 报纸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间: 观点一:商周 王安石称《春秋》为“断烂朝报”,残缺的政府公报。 《诗经》被认为是古代的采访活动(采诗与采风),诗经中的内容反映了社会变迁,具有新闻的特点。观点二:汉代 理由:高度中央集权需要设置很多办事处,称为“邸”,主要任务就是通报消息、传递文书。 目前最合适的观点:中国的古代报纸产生于唐朝 2.唐朝的官报,有实物可考(进奏院状报、开元杂报) 唐中期,设立节度使,为保证中央集权,节度使在京都设邸(上都留后院或上都邸务留后院,后称上都知进奏院)。【书中P4引用一文言文典故,可考前一读,防止材料题】 虽然唐代已经具有印刷报纸的物质条件,但当时的报纸一律为手抄形式。 3.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出现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发行的封建官报,邸报一词也是最早出现于宋朝。我国新闻事业史上最早出现的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宋朝制定的对报纸的“定本”审查制度。印刷术的进步,也使得至少部分邸报已经开始引用印刷术。舆论被严密钳制,因而出现小报,反映了社会上出现力求冲破限制的诉求。 4.明清的官报和京报 元朝据记载中断了邸报发行制度,但仍存在“小本“等非法新闻传播物。 明代恢复了邸报抄传制度,设通政司负责此事。邸报在明代正式实现活字印刷,这标志着新闻传播技术的重大发展。 清朝发行《京报》设立报房,京报内容与邸报无异,允许民间报房存在,但对其发行内容有诸多限制(卢鲁生、刘时达案) 5.“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时代的结束,近代报业产生并初步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但是发展僵化,高度集中,处于原始状态。 中国近代报刊没有自行产生,而是由外国人“引入”,最早是来华从事办报活动的基督教传教士。1815年出现第一个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人马礼逊、米怜以及中国刻字工人梁发,

《中国新闻史》笔记整理

第一讲: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一.近代报纸的几个条件:1.定期2.商品:付费者不论阶级或特殊兴趣都可购买。3.专业:刊登一般公众感兴趣的任何事情,区别于宗教或商业性质的出版物。4.复制手段。5.相对及时。6.具有稳定性。7.无门槛:对具备普通文化水平的受众有吸引力。 二.古代报纸起源的说法 1.先秦说:三代说、周朝说、春秋说(最具代表性——宋王安石说《春秋》是“断烂朝报”)、战国说 2.汉代说:府报、邸报 3.唐代说:进奏院状、两级传播:中枢→京官、进奏官(邸报)→(新闻纸)地方首长 4.宋代说:宋代小报:《论禁小报》。唯一一种固定报名的刊物:《京报》 三.古代新闻传播特征: 1.官报占据垄断地位。 2.民报、官报同质化 3.无言论板块 第二讲:近代新闻媒体的输入与近代新闻报业的确立 一.时空关系 开阜:珠三角与长三角、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 1860s前后:两条线路向腹地推进。①沿海北上至京津②沿长江至武汉三镇 1890s前后:除少部分偏远地区,85%被近代报刊、出版物覆盖。 二.在外华人办报总体情况 1.人员构成: ①传教士:天主教(唐宋)新教(19世纪)《查世俗每月统计传》1815马六甲(第一份中文报) ②政客(外交官)《蜜蜂华报》1822澳门(第一份外文报刊) ③商人《广州记录报》1827 ——以上三种人合流:很多外国人是基督徒,投资捐款、政客操纵 2.传教士办报活动:(都是新教) 报名出版地点创、止时间创办人语种特点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马六甲1815马礼 逊、米 怜、梁 发 中中国第一 份近代中 文报、教会 报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广州1833郭立士 普鲁士 教士 中中国境内 第一份中 文近代报 万国公报※上海 (《教会新报》-《万国公报》- 广学会治下《万国公报》) 1868 (1874-1883停 刊) 林乐 知普 鲁士教 士 书中记录 ※

方汉奇中新史笔记

绪论 1,历史是一门实验科学 2,新闻史是新闻事业演变额历史 a,唐开元年间——19世纪20年代古代报纸发展时期1100左右【小报(古代主流媒体)官报(宋非法民间出版物)京报(合法民间出版物)】 b,19世纪20年代——90年代初期在华外报的发展和垄断时期 c,19世纪90年代中期——20世纪前10年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国人自办报纸的第一次高潮期 ①京报邵飘萍创现代京报 ②1815年中文近代报纸起源,外国人在南洋地区办中文报,之后外国人到中国领土上办报中国近代报纸多是外国人创办的,中国近代新闻事业是由外国人开启的 ③一战后,香港成为办报中心二战后1860年左右,上海成为办报中心 ④种类:宗教类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商业类集中在上海,二战后上海新报申报 ⑤北大新闻学研究会邵飘萍徐宝璜 d,1911——1927 e,1927——1949国民党和共产党新闻事业对立格局形成与演变时期 ①1927.4——1937.7 两极新闻事业格局形成 ②1937.7——1945.8 两级新闻事业格局暂时共处 ③1945.9——1949.10 两级新闻事业格局在大陆的较量期 在此时期国民党三管齐下,不分伯仲,报纸广播通讯社均有所发展。 共产党着力发展报刊,其他两者薄弱。 五种政权控制媒体(共产党报刊;国民党均发展;日伪;苏联广播美国广播) 第一章中国古代新闻事业 第一节 背景: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形成巨大的反差。商品经济催生了规模化、系统化、组织化的新闻传播行业。 1906年在德意志地区出现的两种周报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近代报纸。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报刊从政党报刊时期走向了商业报刊时期。 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就由英国传教士在1815年在马六甲创办。 英国政府借助传教士改变人们思想信仰,用以宣扬西方社会的观念,实行思想征服。 “伦敦布道会”1804年,设立了中国布道团。派遣罗伯特·马里逊到达中国。在到来之前学习各种,还编了字典。1807年9月,马里逊到达澳门,是第一位新教传教士。他的三项任务,学会当地语言,编纂字典,将《圣经》译成中文。他在澳门设立印刷所,是中国境内的第一家西式印刷所。 威廉·米怜创建出版机构英华书院以及印刷所。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刊,它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左下角署名“爱国者纂”。绝大部分内容是阐释基督教教义、介绍圣经的文章,但也有一些宣传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的文章。刊出了第一份消息《月食》,第一份插图《事豆娘娘悬人环运图》这幅插图是我国报刊史上最早发表的新闻插图。形状类似一本中国线装书。1821年12月因主编米怜的重病儿停刊。 《特选撮要每月纪传》是麦都思在1823年7月在巴达维亚创办。

中国新闻史重点知识笔记

中国新闻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5个20分) 1、孙樵,晚唐时期。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人”。他所著的《经纬集》中《读“开元杂报”》一文,是现存对唐代原始状态报纸作最早也是最详细记载的文献。 2、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 这份以近代面目出现的宗教刊物,揭开了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第一页。 3、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8 月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4、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报刊,1822年9月12日葡萄牙人在澳门创办的葡文周刊《蜜蜂华报》,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文报刊。 5、中国人在国内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昭文新报》。 6、《循环日报》早期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 7、于右任的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8、黄远生,他是我国报纸从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演变的开拓者,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报刊文体——通讯。新闻记者须有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9、1918年12月,天津《大公报》派胡政之赴法国采访巴黎和会。这是中国报纸第一次派记者采访重大国际事件,胡政之是采访这次重大国际会议的唯一的中国记者。 10、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 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报。 12、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无线电日讯》创刊,现在《参考消息》的前身。 13、抗战时期国统区两个重要的新闻团体和机构: “青记”——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国新社”——国际新闻社 14、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1918年10月14日成立。 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和新闻教育机构。 会长:蔡元培 导师:徐宝璜邵飘萍 宗旨: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 15、中国共产党出版的第一份大型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

[专业课]中国新闻史笔记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 最早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其辅助手段有结绳,图画,雕刻,标示,烽烟,旗鼓等。 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和岩石。 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两汉的传播载体仍然以竹简,木简,绢帛为主。 中国著名学者戈公振在他的名著《中国报学史》中首先提出汉代有邸报的说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而作为社会上传播手段被普遍采用的那么有童谣和谣言。 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最早的官报的雏形是经由进奏官发给各藩镇的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 最早关于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卷三的《读开元杂报》。其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敦煌进奏院状”是世界上仅存的两份最早的报纸,现在分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东方及印度部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是1907年先后被英籍匈牙利考古学家斯坦因和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从敦煌取走。 邸报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宋代,宋代设立了都进奏院对官报实行统一管理。宋代为了加强对邸报传播活动的控制实行“定本”制度——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邸报样本。 “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的报纸。 流行于元代民间的新闻传播媒介主要是“小本”。 明代邸报抄传和发行的三个环节是通政司,六科,提塘。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有XX可考的和邸报发行活动有关的人是何甥,名光烨。《天变邸钞》是一份专门报道发生在的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纸。 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是《急选报》,是雕版印刷,其说明中国至晚在万历年间就已经有民办的雕版印刷的报纸了。是全世界最早的自称是“报”的印刷品。 清代民间报房所处的报纸统称京报。 露布是报纸诞生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载体。 中国报纸开始出现在唐朝,是中国开始有新闻事业的朝代。 中国近代报刊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化报纸。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办,创办人英国传教士米怜。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刊登的插图《事痘娘娘悬人环运图》是我国报刊史上最早发表的新闻图画。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1833年8月1日创办于广州,创办人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 1834年1月《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发表的《新闻纸略论》是我国中文报刊上刊载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 《蜜蜂华报》葡萄牙文周刊,1822年9月12日在澳门创刊是中国境内出版的

中国新闻传播史三四章笔记

1、试析国人对近代报刊的早期认识 (1)始于禁烟时期的林则徐的译报活动,组织人员,主要是为了了解和应对敌情;对报刊传播信息的功能有一定认识,但是并没有办报的实践; (2)太平天国时期,洪仁玕是近代中国最早系统阐述自己的办报思想的,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高度评价了报纸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准买“新闻篇”等主张;参照的西方的报业模式,但在当时缺乏客观实施的条件 (3)随着维新变法思潮的萌芽和兴起,创办近代报刊成为限禁知识分子的广泛要求。王韬和郑观应最具代表性,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爱国情怀,强烈希望报纸能够成为推动社会改革使国家走向富强的舆论工具,并有一定民主表达。 2,简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王韬是我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他在他发表的《倡设日报小引》、《本局日报通告》、《论日报见性于中土》等文章中论述了一下几个重要问题 ①论述了办报的目的与意义。“办报立言”发展成为我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②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报纸可以成为博采舆论工具;报纸可以宣扬君王恩德,朝廷政令,增进民众和上层的联络,消除隔阂,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提出可以办外文报纸,开展对外宣传;报纸可以“通外情于内”。王涛十分强调介绍西方的国政民情,师其所长,避其所短。 ③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最早在国内提出了言论自由的要求,呼吁朝廷放宽言禁,允许民间创办报纸。 ④论述了报纸的文风,文风应该是直抒胸臆,词达而已,开启政论式文体风格 ⑤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 王涛的办报主张,不失为出类拔萃的远见卓识,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他的贡献概括为:为我国政论报纸首开先河,主张变法图强,为以后“文人办报”、“文人论政”起到了先导作用;革新了晚清文风,开创了报章文体,用浅显的文章议论时政,直抒胸己见,为后来报章文体的盛行奠定了基础;对我国早期新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倡导国人办报,主张不但中央办报,各省也要办报,要办中文报,也要办英文报。 3、简述国人在上海、广州最早创办报刊的情况 (一)上海:第一批国人自办报纸的重要基地,代表报刊:《汇报》《新报》 《汇报》 1874年6月16日创刊,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创办人容闳。 内容经常涉及政事,为了维护民族利益,多次同外商办的《申报》和《字林西报》笔战。 办报相当艰难,多次改组和改名,仍收到官府的限制和《申报》的攻击,一年半后停刊。 《新报》 1876年11月23日,主办人上海道台冯焌光,经费出自道库。 转录京报和苏省辕门炒,本埠新闻、各地新闻和国际新闻,涉及新闻、军事、外交和商情 道台控制,明确宣布“国政则不可议也”,规定凡“愤世嫉俗”之作一律不予发表 1882年后并入上海机器制造局机关报,而停刊 (二)广州:晚于汉口、香港、上海,是在中法战争爆发后兴起,代表报刊《述报》《广报》 《述报》 1884年4月18日创刊,广州海墨楼石印书局印刷发行,一年左右停刊。 内容有中外新闻和评论、西方书报译稿、商业行情、轮船班期和广告;并重视图像新闻报道,图文并茂,每期刊登至少一幅新闻纪实图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