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如何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如何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如何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摘要】《新课标》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愈发地感到,创设适当的情境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那么,如何改变学生的“厌学”为“乐学”,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呢?为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乐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能注意运用具体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思考,促进对学生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所以在教学中我积极创设求知情境。情境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形象感受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进入角色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设身处地的感受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真正含义。教师必须清楚,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肯定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心理。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能够增强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像演员一样进入自己的角色去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乐趣。

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要彻底摈除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当中去。要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时候都动起来。以文言文教学荀子的《劝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动情地朗读,然后让他们根据课文的注解疏通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在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让学生再次朗自由朗读几遍。在朗读疏通字句之后,接着就让学生深入研究课文,进行鉴赏性阅读,并质疑,与同学进行交流辩论。教师收集有代表性的问题在全班归纳总结。最后让学生结合现在的学习实际,谈谈我们从文中应该得到什么思想上的启迪。这样的过程,基本体现阅读的基本规律:感知——理解——评价——鉴赏——积累——迁移——创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个体的文本体验应该是有个性的,我们要以后现代的观点指导教学,倡导开放、多元的价值取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具个性的见解,摒弃机械呆板和权威。

迁移情境,也就是营造一个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特例示范,教师点拨,学生互激,教师讲析以掌握新的知识的氛围。这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原来的认知结构,即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并以此为基点,设计新颖生动的的例子(特例),进行点拨讲析,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比如教学孙犁的散文《黄鹂》,我们可以联系初中学过的有类次写法的文章,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高尔基的《海燕》、袁鹰的《井冈翠竹》等,进而通过作者对黄鹂的四次描写以及作者感情变化的分析,深入探讨《黄鹂》是怎样托物言志的。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所谓的“物”就是黄鹂,黄鹂象征着美的事物,象征着美的化身,象征着艺术的化身。我们只有在江南那湖光山色的美丽的环境里才能“看到黄鹂的美丽的全部”,这是一种极致。黄鹂只有在这样的美好的环境中才能体现它的全部的美丽,这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志”,那就是:艺术乃至一切事物要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它的极致。分析了文章之后,我们又要总结出其中的规律,那就是象征手法的特点:以具体的事物来表现一种抽象的意义,他们必须有相似点。到此,可以设计让学生自由发言,举一个象征的例子,要求说出象征义。接着让学生以“小草”为题,写一偏托物言志的文章。通过这样的训练,达到能力迁移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方法发现规律,并在特例的训练中教会学生迁移应用,达到学于致用的目的。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正在推行的语文教学改革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认为广大一线教师需要重新学习新的教学思想,摒弃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快角色转变,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进行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健康的发展空间,全面改善当前语文教学现状。 标签: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为更好地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我认为广大一线教师要尽快转变角色,改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当学生的良师,更要当好学生的益友,了解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做到让学生轻松学语文。 一、创环境,造氛围,课堂不再是一塘死水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需要创造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以往传统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学生一同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理解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教师都是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直接告诉学生,但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互称“亲人”?你从哪个角度感悟到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这个问题有效地引导了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分析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这样既帮助学生寻找到了思考的角度,避免了盲目思考,又给了学生一个自己思考寻找正确答案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总结概括的能力,同时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们能自然而然地发挥想象力。因此,采用引导的教学方法,还能增加课堂乐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读学生,品教材,教学有的放矢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成绩总是不那么平衡的,有的学生,老师点一点,他就能理解,有的学生,老师手把手地教,他也不会,这就要求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不足,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方法。第二步是学会倾听,给学生表达自己的空间,从中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 三、多鼓励,重启发,点燃兴趣火花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考和质疑往往是紧密相连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例如,在讲解《两

小学语文教师优秀论文《努力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教师优秀论文《努力打造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努力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要想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就要对什么是有效的语文课堂有一定的了解。只有学生学到了,学好了才是有效的教学,课堂教学必定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课堂教学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为此,作为新教师,我至少应该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三、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

构建农村小学语文幸福课堂的实践研究

构建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幸福课堂的实践研究 一、专题的提出 世界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幸福。” 长期以来“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评价观,正逐渐使教育远离应有的幸福。本应充满活力与情趣的校园生活,学生却没有体验到生活的丰富性和学习的乐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和校园生活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丧失,生命活力缺失,少的是积极、愉悦、兴奋、发现、成功的体验,多的是枯燥、乏味、疲惫、厌烦、挫折的感受。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从孙建峰老师为代表的对话课堂到王崧舟老师为代表的诗意语文;从孙双金老师的情智语文到祝禧老师的文化语文。我们的语文课堂经历了从和谐、有效走向高效……但是在这场语文课堂革命中,课堂是革命的阵地,语文老师却是革命的主角,每一堂精彩的课堂,教师从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从教师的教这个的角度出发的。学生在接受这些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是否都幸福快乐地学会学习从而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幸福了呢? 一项统计结果表明,一节课能真正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认知和情感交流的人数占全班1/3,且能够与老师交流的那部分学生多数是优秀学生,有相当数量的孩子在课堂上得到老师关注的机会不多。还有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因发言的质量不尽人意,偶尔有发言机会,更没有机会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幸福呢。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课题组聚焦课堂,借鉴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的成功经验,淡化课堂中追求名利的思想,在研究怎样教的基础上提升为研究儿童的发展规律、学生心理需要、学习需求、学习方式等,将愉快教育中心理学上积极情绪转化为教育学上的积极情感,构建一个师生幸福的语文课堂。 二、专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1.幸福课堂:既体现着学生的幸福,也包含着教师的幸福,是师

小学语文课堂开放式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一味满堂灌,忽视对学生的启发,根本不考虑学生懂了多少,更谈不上创新。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才可能具备灵活的驾驭能力,这无疑会促进教师的发展。 一、开放教学的空间 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仅限于课本,它更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必须通过传统课堂这个封闭、狭小的圈子,根植于生活这片沃土,将语文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语文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语文。语文学习应当充分利用好课程资源即课本。课文的插图,可使教材增辉添彩,不仅能帮助师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插图用好,可以教活语文课。运用插图导入课文,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由于学生从未见过历史悠久,外形优美,结构坚固的赵州桥,不知大拱两肩上那两小拱空间位置究竟如何。我就出示挂图或指导学生看课本的插图,将古老的赵州桥变作具体可感的形象。这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大大增加了,又如:从大众传媒上开发利用。大众传媒是指报刊、书籍、电视、广播、电影、互联网等。从活动场所本土的开发利用,活动场所有图书室、生物角等。从学校附近的自然环境及风俗民情上开发利用。这样的教学,让我感受到随地都是课堂,生活即是语文,语文是各生活联系在一直的。我们只要积极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造性地处理好教

材,将语文教学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语文教学必将面目一新,发挥更为强大的功能。我们的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教学中,也必将受益匪浅,获益终身。 在社会生活精彩纷呈的今天,语文教学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可谓琳琅满目,数不胜数。语文教学除扎扎实实抓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还应把关注的视角引向课外,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欣赏、品味、感悟,积累更多语言素材,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那些流传千古的诗歌、词文,更要带领学生抑扬顿挫地去朗读、背诵,提高对语言的感悟力,欣赏人类文化的精华,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 二、开放教学过程 从过程设计上说,我鼓励学生对教科书多元的个性化的解读,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如阅读,《课标》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即允许学生个性化的多元解读,同时要求教师少一点理性化的分析,少一点无谓的文字游戏,以重点精读带动全文浏览;多一点熏陶、多给学生一点揣摩、感悟的机会,着力于阅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教《月光曲》一文中时,文中讲到听了贝多芬的曲子,盲姑娘激动地问道:“……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吗?”可“贝多芬没有回答”。此处就这样设问: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请多角度进行思考。我就提示学生从性格人品、心理感受、特定氛围、触发灵感、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方尚梅现在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拿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因此,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习惯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什么是务实高效?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我认为: 一、“潜心会文本”——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我们听过不少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试想,如果教者自己没有对文本很深刻的领会,又如何能使听者走进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 二、“精心巧设计”——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变繁琐的、

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要让语文教学课程开放而有活力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不在于学生们,而在于语文教师自己,是我们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保守固执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在这座知识的宝库面前,只有望而却步。要想重启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在语文语文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用教师的文学修养,感染学生“爱”语文。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学理念,纯熟的教学技巧,而且要要高尚的师德、进取的精神、无私的爱心。为此,语文特别要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 二、用语文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 语文是表情达意,思想交流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语文中要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 (1)紧抓课文中的佳作美文,让学生反复诵读

课文中很多课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我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和提高。在教学中文一般都会安排这样几个层次的读:自由大声读,读通顺读准确;分小节细细品读,每读一个小节,又分几个层次,比如教学第一小节,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试读,然后文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读,在相互交流帮助下,学生越读越投入。我再请同学进行比赛读;分节读完,请学生将全文配乐诵读。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诵读后,学生真正地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比如七年级的《安塞腰鼓》《济南的冬天》等都是美文,很适合反复诵读。 (2)扩展课本外的名家名篇,让学生广泛阅读 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精而选之美,具有典型性。怎样使学生品味到更多的名家名篇呢?针对这一点,外广泛发掘班级学习阵地,让学生广泛阅读。其一,我在班中开辟了“每周必读”,让学生诵读,摘记,并进行评比。其二,我充分利用每天晚上读报的时间,让学生欣赏,品读名作。另外我还让他们做好课外摘抄,并不定期进行交流,从而在班中掀起广读诗文的热潮。 三、用学生的自觉性,激发学生“学”语文

浅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浅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早就告诫我们:“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这句名言为我们指明了新课改的方向,小学语文教学要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彻底剔除“硬塞知识的办法”。因为只有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学习了,掌握了学习方法,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会逐步走向高效课堂,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那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仍是我们在不断实践和摸索的课题。我想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抓纲务本,质疑导学,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前提。 随着我县高效课堂的强力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顺应这一历史潮流。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做到抓纲务本。抓纲就是要吃透新课标,务本就是要弄清课本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编制科学实效的导学案,在编写导学案时将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其次是质疑导学。在课堂上,要发动学生质疑问难,把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把这些问题按学习的层次归类整理,然后据此组织学生研讨。采用“质疑导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学生踊跃发言,课堂真正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如教学《雾凇》(苏教版第七册)中这样一段: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黄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读欣赏、充分感悟后,设计了如下练习:假如你看了雾凇奇景,会怎样赞叹?学生语言丰富,思路开阔。 二、科学分组,合作探究,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具有科学性、序列性的教学活动。开展合作学习,就必须组建学习小组,科学分组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组内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谁组织、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干什么等等。总之,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角色,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但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能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小组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探究学习的质量。教学离不开预设,但如果一味按部就班,连开场白、过渡语、结束词的语气、手势、表情都事先设计好了,这不是教学而是演戏;同样,如果一味强调现场生成教学,可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到哪里。预设与生成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有效的教学预设应具备两项功能。如一位老师教学《草地夜行》最后一段时,有意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提出疑难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1.这一段两次出现“要记住革命”,为什么前一次加引号,而后一次不加引号呢? 2.这一段开头写了风大、雨大、天黑,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这一段的第七句是不是前后矛盾?既然是“无边的黑暗”,又怎能“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 4.前面写小战士饥饿疲劳,走路只能“一步一挨”,后来他既没休息过,也没有吃东西,怎么能“迈开大步”走呢? 三、多彩的课堂形式,是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保证。 优质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例如教学《翠鸟》时,可在课前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从课本中、电视中、网上查找有关翠鸟的资料,上课时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外资料,初步了解翠鸟的有关知识,体会翠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应该给予保护。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翠鸟到底有哪些具体生活习性呢?这时教师为了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说:“这个问题值得去研究,你们课后继续查找资料,等找好资料,我们再交流探讨。”这样的教学,实现了课堂向课外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课外转向课内,再走向课外,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改变了以往

论小学语文课堂中开放教学的实施

论小学语文课堂中开放教学的实施 发表时间:2013-06-18T14:40:40.0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8月总第144期供稿作者:张桂梅[导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自始自终视语文为一种交际工具,其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和谐。张桂梅河北省沽源县二道渠寄宿制小学076550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小学语文课堂的开放实质,走出误区,牢固树立新课程标准理念,精心选择和组织课堂上开放授课的内容,抓住课内、课外教学资源与学生情感的结合点,把教材与现实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这样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才能事半功倍,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做到开放教学呢? 首先,要牢固树立新课程标准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自始自终视语文为一种交际工具,其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和谐。开放教学,说到底就是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作为人际交往工具的语文,是人们思想感情的载体,因此,让学生学好语文,就是让他们能正确运用这一工具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在这一过程中使人际交流交往的能力得到锻炼,使其从中受到心灵的碰撞,向往并乐于追求人世间的一切美好。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树立新课程标准理念,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积累、词句组织、表达技巧、语文习惯及阅读、写作及人文因素的提升等)。 2.大语文观。语文是人类一切文化的基础和载体,渗透和涵盖着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和各行各业,政治、军事、经济、科研及工、农、商,无不是语文知识的沃土。 3.语文是习得的,不是学得的。作为交际工具,不通过实践仅仅是单纯的学与教是绝对脆弱的,因此要十分重视语文实践(包涵其他内容的实践,而非单纯的语文)。 4.语文教学中贵在语文品质的培养,语文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技能和学习方式等是支撑学生持续认识主客观世界的动力。只有树立新课程理念,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教学资源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有彻底与旧的、落后的、粗放的语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决裂,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青春与活力。 其次,精心选择和组织课堂上开放授课的内容。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应停留在教本上,要看到课程改革的前沿,不但要时时关注本门学科的发展变化,也要关注其他学科的改革发展,从新课程理念要求出发,精心选择、组合、优化教学内容。要看我们选择组合的语文材料是否符合下列要求: 1.是否有利于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 2.是否做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整合。 3.是否做到了让语文教学与现代科学特别是信息技术紧密结合。 4.是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是否与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相一致。 6.是否有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7.是否做到了教学材料的最新化、最优化,是否贴近学生生活现实。 比如,教学小语第六册《飞机遇险的时候》一课时,可选取最近国际国内民航发生的真实空难事件来引入新课,目的就是想从关心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让学生加深对周恩来同志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崇高品德的认同感。也可以选取一些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安全事故来引发学生讨论:我们该怎样向周恩来同志学习?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不要主动给学生下肯定性的结论,在组合这些材料时,强调语文技能训练与人文素质的有机结合,应先让学生用“首先……然后……最后……”来用自己的话叙述飞机遇到的危险,又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谈谈小扬眉哭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及表演来引发学生对周恩来同志的讨论。新课结束后也可启发学生为课文改标题并让他们大胆写在黑板上。这样选择、组织、优化教学资源,能体现开放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自始至终服务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学习能力的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自信心的增强、学习品质的养成”,应是优化教学资源最基本的追求。 最后,优秀的开放型语文课堂,关键还必须抓住课内、课外教学资源与学生情感的结合点。 学生所习得的任何知识及从中受到的情感熏陶,一定是在这些教学资源唤醒和丰富学生内部需要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我们在选择、组织教学资源和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要十分关注课内、外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在情感因素上能否引起共鸣,于学生内心结构产生冲击,在情感体验上得到升华,从而使人格得到发展和完善。 一看我们的教学材料是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紧密。 二看我们的教学环节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三看我们的问题是否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比如,教师在教生字时,不是让学生记住它的部件、结构、笔画等,而让学生比赛“你是怎样来记住这个字的”。又如在揭示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时,让学生自己讨论发言“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要怎么做”等等。这样,既给了学生自我实践和创新的空间,又能与课文密切配合,更能让学生融入课文中人物的情感交织之中,在习得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净化。作为教师,何乐而不为呢?正因为如此,我们许多教育行政部门把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作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评价指标。由此可以看出,只有抓住抓好“情感”这个联接点,语文开放才能不偏不倚、恰入其分,提倡多年的愉快教学法、快乐学习法、体验学习等教学模式也才能真正实现,才能收到应有的功效。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xxxxx小学:xxx 内容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以人为本。潜心读文本;精心巧设计;灵活用方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教师要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以趣结尾,余音缭绕。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这一最终目标。 关键词: 构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潜心精心灵活 怎样让学生更好的学好语文,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不断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互动性活动,更是一门艺术。在当今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呢?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潜心读文本”——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维结构——“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

文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我们听过不少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试想,如果教者自己没有对文本很深刻的领会,又如何能使听者走进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要正确解读文本。 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级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髓提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程壮东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程壮东 发表时间:2020-04-14T15:08:30.3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期作者:程壮东 [导读]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核心学科,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 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核心学科,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如学生今后是否能够通过文字来实现彼此交流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小学阶段所接受的语文教育。因此,为了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构建高效课堂,广大教师同仁采取了很多措施,引入了大量新型教学策略方法。但是,由于一些较为基本的问题还没有得到部分教师的充分认识,导致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在构建中面临着一些困难。本文即从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创新语文教学形式和切实践行因材施教三个方面,对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是一个系统化的问题,比较复杂。其核心内容是较高的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究竟如何又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有人将语文知识技能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也就是说学生在这四个方面都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长,才能证明高效课堂构建的成功。如此复杂的问题,使得部分教师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其实,只要把握住基本层面,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师生之间的默契配合,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提升,具体教学策略方法就能够发挥出效果,构建高效课堂也就具备了基础。 一、优化课堂教学氛围 在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看来,小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比较差,正常的教学进度经常会因为他们“乱说乱动”而被打断,所以必须对学生严加约束。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是教师必须做的,但这种对学生单纯的压制,必然会造成他们心中的抵触,对师生关系产生不利影响,连带到学生对小学语文学科的印象和态度。换句话说,学生会显得没有足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缺少了学生的配合,高效课堂是无法构建起来的。堵不如疏,教师应该扬长避短,将学生的特征充分利用起来,打造出一个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课堂教学气氛,这样才有助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课文《观潮》,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的壮阔场景。虽然很多学生没有亲眼见过类似的景象,但是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情绪会被调动起来,此时他们必然会有较强的表达欲望。教师要做的不是单方面压制学生的这种欲望,而是要利用好这个机会,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让大家都有机会说一说自己想到了什么,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等。在交流讨论中,学生必然会反复讨论课文内容,也就自然实现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照顾到了学生在天性上的需求。 二、创新语文教学形式 观察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形式较为“老套”。比如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然后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解释给学生听,要求学生记忆,再为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或中心思想。这种形式无疑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很难从中产生愉悦的学习感受,教学效果也不好。现在学校的软硬件条件都在不断提升,教师应该将这些条件充分利用起来,不断给学生带去更加新鲜的学习体验,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即使条件受限,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内心的强烈需求,创造出新的学习方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海上日出》。这篇课文与上文提到的《观潮》类似,描写的也是很多学生可能没机会见到的景色。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这种方式带给学生感官上的震撼要比教材中的图片大得多。如果硬件条件有限,教师也可以通过灯具等简单的物品,尽可能为学生模拟出一个“微缩版”的海上日出场景,同样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效果。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切实践行因材施教 随着教学过程的逐步推进,教师会发现,学生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能力水平的差异逐渐显现出来,或者出现较为明显的优劣势差别。此时,如果仍然采取“整齐划一”的教学策略方法显然是不合适的,不利于学生的真正发展,距离“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也会越来越远。正确的策略应该是通过小组学习或分层教学的方式践行因材施教,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成长,还能在彼此的沟通交流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有的学生可能平时涉猎范围比较广,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感受比较深;另外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是第一次听说圆明园和圆明园发生过什么事情,在感受程度上与上一类学生是无法相比的。此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将第一类学生分在一组,让他们充分讨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而针对第二类学生,则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内容,着重于把他们的情感先激发出来。 四、争取家长全力配合 在小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技能的场景中,语文课堂只是其中占比不大的一部分。日常生活里,他们为了与他人打交道,无时无刻不会运用语文知识,特别是在家庭里。换句话说,如果家庭教育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无疑能够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成为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助力。反之,则可能起到不好的示范,降低课堂教学效果,比如部分家长对待文字内容不认真、平时很少进行阅读等。因此,教师应想办法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争取家长的全力配合。 例如,教师发现学生A对阅读的兴趣比较足,可以在了解其兴趣方向的基础上,向其推荐课外读物。同时与家长联系,希望家长尽可能陪学生一起阅读。如果家长因为某些原因做不到,也请家长不要影响学生阅读,在学生阅读遇到问题时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学生向家长分享阅读的感悟或喜悦时家长要有积极的回应等。另外,学生在生活中表现出的与语文知识技能有关的任何问题,家长都可以记录下来传达给教师,由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解决,比如学生平时说话缺少逻辑、思路表达不清等。 五、鼓励学生积极运用 上文已经提到,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机会其实是非常多的,但这种运用大都是无意识的。即学生要完成某一个“动作”,就必须说话、阅读或者写字,其实并不带有主动锻炼语文知识技能的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语文知识技能。其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有较为明确的目标,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水平和运用成果,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吸收和巩固。不过,这种运用不要与一般的作业混为一谈,尽可能给学生留下更多的空间,这样学生才能保持一个比较开放的心态,效果反而更好。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或周记,生活中的任何经历或感悟都可以写下来。为了表示对学生的尊重,教师不要要求学生“上交”自己的日记或周记。但是,教师仍然有办法大致判断学生究竟有没有写或者认真写,因为真得能够坚持下去的学生,其能力水平是能够获得提升并反映到一般的写作水平上的。如果教师发现部分学生有敷衍了事的情况,也不要“命令”学生必须写,那样只会变成作业。教师可

给学生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给学生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发表时间:2019-03-15T15:48:35.8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4期作者:曾荣彩 [导读]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学习、同伴合作交流的课堂表现与参与热情、情感体验等。 曾荣彩(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四小学广东清远 511800) 【摘要】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学习、同伴合作交流的课堂表现与参与热情、情感体验等。因此,教师要上好一节语文,应具备三种能力,即更新自我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这三种能力都会集中表现在课堂教学中。今天,我就教师的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出来,怎样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等等几个问题谈谈我的认识。 【关键词】诱发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触动学生心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3-030-01 一、运用多媒体,引发真切感受,诱发学习兴趣 现代科学的日新月异,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日益增多,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必须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到较多的知识,即较短的时间里获取并且掌握大量的知识信息。所以,把多媒体技术引进到教学中去,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加大信息量的传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它还为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从而加速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它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改变,扩展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领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境界之中,弥补了文字表达的不足,向学生再现了跨越时空、超乎想象的美妙境界。使学生真实领略到人物风貌、历史风云、自然风光、异域风情、科学奥妙等。 教学《走进丽江》时,多媒体课件把奇异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展现在学生面前:历史悠久的丽江古城古朴如画,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城中有水,山中有城,城山相融,山水一体,道路自由,街巷幽深,道旁河畔,垂柳拂水……自然景观有海拔5596米雄秀的玉龙雪山,有世界著名的最深最险的虎跳峡,有气势雄伟的三江并流奇观,有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大自然的奇异与神秘的面纱一幅幅地在孩子们的面前揭开,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于是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浓烈的兴趣。这样的课堂直接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令他们聚精会神、兴味盎然地自觉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注入生气,激发求知欲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鲸》一文作者从捕食、呼吸、睡觉、生长特点等几个方面重点介绍鲸的生活习性。我先把问题抛出让学生自主探究:你对鲸的哪方面的生活习性感兴趣,为什么感兴趣?再通过读课文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接着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交流,老师鼓励学生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交流最积极,从交流中了解到的知识最多。学生在小组合作时兴致勃勃,畅所欲言,生怕其他小组了解到的比自己小组的多,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反馈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吸的样子很有趣,而且根据文字的描述并结合课文的插图,他能从喷出的水柱判断出是须鲸;有的说鲸睡觉的样子很有趣,而且从“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可以看出鲸慎重选择睡觉的地方,从“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逃开。”可看出鲸很警觉,自身保护意识很强;有的说从捕食可看出鲸的食量大得惊人;有的还根据文字描述画出了鲸怎样睡觉、不同种类的鲸怎样呼吸并喷出不同的水柱……不需老师多讲解,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就能自读自悟,对课文内容清楚明白,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学习、集体合作的乐趣,这就是作为语文老师感到最满意之处。 三、增添语言色彩,增强语言感染力,触动学生的心灵 一个学生如果能在课堂中经常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对学习新知识始终抱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的智力、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语言的功力。可见教师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具有情感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生动的语言,能吸引学生,振奋学生的精神,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精彩的导语能让学生怀着一份求知的冲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导语在语文教学中只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但其效果是不可忽视的。只有把学生吸进课堂教学中去,提高教学质量才有了可靠的基础条件。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坚持在备每一节课时都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让语言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尽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走进丽江》我是这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家乡的情感,进行感情升华的: 师:丽江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杰作,也是人与大自然共同创造的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也许你觉得丽江虽然很美但离我们很遥远,其实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城市——清远,下面请一起欣赏我们的城市美景。 然后出示有关清远风景的幻灯图片供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我们的城市——清远,美吗? 学生情不自禁地说:“真美!” 师:清远是一座发展中城市,他像一位蓬勃向上的少年,正昂首迈步准备攀登高峰。丽江的古城美,雪山美,丽江人们的心灵更美,因为丽江有八百年的历史还保护得这得好,这是因为丽江人们热爱自已的家乡,不破坏、不污染家乡,他们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那么我们在保护家乡方面该怎么做呢? 学生受到启发纷纷举手发言,老师归纳、引导学生可从讲究卫生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等小事做起,都是热爱家乡的表现。课堂是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怎样构建高效课堂,怎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名教师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总之,要让我

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

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发挥、完善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放课堂教学,努力使课堂形成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最佳精神状态,使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地得到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自我发展的主人”。那么,如何为学生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呢?下面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精神 构建主义的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经历整个学习过程。根据这一原理,小学语文教学基本采用的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设计固定的教学程序,然后引导学生按照特定的程序积极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是有意义的,但是我们看到学生在封闭程序中学习,学生是被动的,是受教师设计教学程序严格限制的,学生固然掌握了知识,但并没有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更谈不上形成能力。因此,语文开放性教学应由“建构”向“解构”方向发展,解开各种束缚,拓宽语文教学的“开放度”,语文开放性教学应研究学生要掌握哪些语文知识,形成哪些语文技能,怎样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等问题,建立语文网络,通过开放,使学生对自己的语文网络加以监督,调整和控制,使其得到充实和优化。 二、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的方法 1.被迫接受向主动质疑开放。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知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语,一番长进。”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固然重要,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更具有价值。例如,在我教学人教版第八册《太阳》一课后,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不相信美丽的世界是太阳照出来的!”此时,我没有正面回答这位学生的质疑,而是对学生说:“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爱动脑筋的孩子,美丽的世界到底是不是太阳照出来的,我相信你一定能够自己弄清楚,自己回答这个问题!”此时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是学生独立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敢于积极探究求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表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开放的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 2.从知识传授向语言实践开放。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内容,以活动为形式,在语言实践中,鼓励学生去创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例如学习《日新月异的电视机》一文,我就让学生过过当厂长和推销员的瘾,推销本厂生产的电视机。没想到学生从欢迎词到电视机的特点、功能、价格、好处,注意问题到售后服务的一条龙服务,面面俱到,考虑周全,说得非常有理。认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 3.从集体教学向合作学习开放。语文学习最需要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给每一个学生活动空间和说话的机会。教师要精心呵护和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之一就是“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在班级授课教学中引进“合作学习”,用新的思维去重新改造班级教学,把全班的小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例如,教学人教版第八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