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

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
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

《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

教材分析:

《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这节课让学生了解20世纪中国新美术发展过程中油画、版画艺术所取得的创作成就。这两个画种主要是将西方的艺术语言运用到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主题,体现了中国当代美术反映时代、面向世界的开阔眼界。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20世纪中国新美术的发展中,中西融合,中国当代美术反映时代、面向世界的开阔眼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20世纪初的新型学校美术教育产生的意义;

鲁迅的艺术审美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的区别;

延安时期版画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在当时的时代下,关注人生苦难的“悲情”,要高于艺术的“美感”;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力”之作,要重于那些反复雕琢而成的所谓“纯艺术”的“雅”之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一)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时间约为5分钟)

多媒体展示两幅黑白版画作品:问学生在哪里见过?这时播放抗战群众张贴海报、发传单的视频。提问:国民党的印刷厂会给共产党印海报吗?不会,所以我们就自己用版画来印制宣传单(版画有反复印制的特点。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木板和刻刀,讲解版画制作方法,一起欣赏20世纪的版画作品。

引出课题《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

(二)讲授新课(时间约为30分钟)

提出问题,然后安排学生速度教材,欣赏作品,分组交流

1、如何理解鲁迅与新兴版画运动的关系?

展示一副传统版画《金刚经》和新兴版画

学生:对比作品和学生阅读学案,中国的社会背景及版画创作的内容符合时代性。

2、延安鲁艺版画创作的特色有哪些?和平年代的版画创作于三四十年代的不同。

展示一组延安的木刻作品古元的《减租会》力群的《饮》(播放歌曲《怒吼吧黄河》

3、和平年代的版画充满了欣欣向荣,那么和平年代的油画是怎样表现时代生活的。分析《开国大典》的艺术创作。展示摄影和董希文的作品

(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解释、评价的方法来分析其艺术创作特点)

观察——画面中有什么?即人物、场景、色彩等

分析——画面中说什么?即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画面讲述的什么事?

解释——画家为什么这样画?是指让学生探讨美术家通过作品想表达的观念。如:画面上人物形象有何特点?天安门城楼上的红色灯笼和菊花都有什么意义?

评价——你对画面有何感受?即将上面各步骤的资料归纳,综合地判断这一作品的优劣。

(讨论时,老师要特别注意吧问题具体化)

师生讨论: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教师补充,重要的地方加以强调。(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

(一组)学生:都能理解到位当时的社会背景,版画的实用性,尤其课堂上开始学生都已了解到版画的特点。

总结:传统版画——圆润、构图复杂、很高的审美价值。

鲁迅—有力、快速、反抗性、“悲”高于“美”

教师适时点拨:鲁迅所说的“悲情”高于“美感”;“力”之作大于“雅”之趣的时代审美,学生发表言论后,要适时点拨。

(二组)学生:对于三四十年代的战争内容,战斗气氛都会把握的很好,以及新时代版画的繁荣、多彩都能感受到的。

具体:三十年代:

学生:选材;抗战、生产、减租减息等;

民间与西方艺术形式相结合。

教师总结要确保:战争烟火的风貌、战斗性和宣传性特点。

新时代版画:学生:表现内容歌颂新生活,摆脱了四十年代的战争风貌。

多媒体展示代表作欣赏

1、北大荒套色版画晁楣的《北方九月》;开垦的北大荒金秋世界红高粱丰收的壮观景色,宏伟的构图,浓重的色彩,豪放的刀法。(提问:描述画面美景)

2、江苏水印版画吴凡的《蒲公英》;让学生回忆孩提时代的生活,感受画面和谐。(提问:回忆孩提生活)

3.四川版画:徐匡的《乡村小学》;描述画面,分析其思想。中国农村小学的简陋,但中国的学子在这样的条件下仍以极大的热情为祖国而刻苦学习,这是作品的主题思想之所在。

(提问:分析画面传达思想)

教师总结特点:细致化情节化色彩鲜艳

画面幸福和谐,以及欣欣向荣的气氛。

(三组)赏析:《开国大典》

学生:(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见解)

观察结果:人物——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建国领导人

色彩——红色、黄色、蔚蓝的天空等

场景——恢宏壮观

分析结果:事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释结果:人物并排集中左侧,去掉一根柱子,右侧集中表现表现宏大的游行队伍和广阔的蓝天——突出盛况和宏伟壮观。

红色的灯笼柱子地毯——喜庆,黄色的菊花——金秋十月,蔚蓝的天空——晴朗,烘托心情

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补充

评价结果:

感受:学生感受各不相同,确保感受的正面性。

老师补充:学生难理解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与重彩结合的手法。

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掌握了美术鉴赏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课堂变得富有亲和力。这一部分我引用了1949年新中国开国大典的视频资料,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画面的理解和认识。

1、课堂练习(时间约为5分钟)

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相关练习题,学生巩固知识。

2、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再次强调本课重难点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的成就及与时代的关系。

引导学生从以下以下方面进行总结:

1)我学会了什么:

2)我感受到了什么:

(美术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在我们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版画这种艺术形式?

板书设计:

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

一、峥嵘岁月:

版画

A、鲁迅与版画创作

B、战争烟火的风貌——战斗性宣传性

C、代表作品:《怒吼吧中国》、《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二和平年代:

新生活的颂歌:版画《北方九月》《蒲公英》《乡村小学》

和谐幸福:油画:《开国大典》

山水画写生心得

山水画写生心得 山水画写生心得 山水画写生心得胡阶庆一、山水写生之乐画山水画,不走进大山中去写生,是很难把握住山水的灵魂的,山水画写生心得。那么,当你背起行囊走进大山的时候,你便到了与世隔绝的另一个世界,让你超然随想,让你信笔挥洒。在山水间,听鸟唱虫鸣,飞瀑喧泄;观山润花放,云起云落。一派脱除尘俗的感觉。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要想在山水间写生,就要选择适合写生的地点。就连现在最时尚的旅游都时兴“无景点旅游”,因此,我们写生千万不要到著名的景点去,乡野山村最入画。在写生前,一般我都要先打听,山里能不能住宿。有些景区今天买完票,明天再画还要买票,最好别去,画着不方便。一般我选择买一次票进村,一呆十几天。比如离我们不太远的山西、河北、河南等地都有景区内有农户的,而且这些景点取得游客极少,一种原生态的味道。如果再近,那就是蓟县山区,津围公路和去盘山道路两旁的小岔口,进取都有不错的风景。在山里除了写生、放松心情以外,还感悟自然,写一些山水情怀的体会。比如,我在兴隆写生的时候,看到一株长在山巅的小松,向导说它叫“忍者”,问了原因,才知道:一颗小小的松子,在缺水、少养分的石缝山巅生长,实属不易。向导说这棵树有上百年,可它的粗细、高矮开上去也就像十几年,在旅途中,我有了感悟——正是它不事张扬才寿过百年。如果长得太高太壮,要么因养分不足而苦干,要么在山巅遭雷电击垮,这都难使它保全,正是这种涅槃的状态,让我们今天还能看到它的身姿。由此,我想到人和自然物象是一样的道理,回来后写了一篇散文《走进自然呈大道》。二、写生之险到山里写生,可谓:与自然亲密接触。往往会让人亲历险境,让我们终身不忘。比如,有一年去兴隆写生,向导把我们带到半山腰,然后指出路线,我们便去爬山。但到下午四、五点钟,山雨突至,天马上阴沉下来。这个时候肯定是马上下山,但是我们却找不到下山的路。这时,不远处传来大型猫科动物的“咕咕”声响,这更增加了我们的恐惧感。路旁和我们一样迷路的一直戴胜鸟,特别可爱,花纹奇特,可是已经无心欣赏。雨越下越大,我们灵机一动——顺着流水的方向走,

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

《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 教材分析: 《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这节课让学生了解20世纪中国新美术发展过程中油画、版画艺术所取得的创作成就。这两个画种主要是将西方的艺术语言运用到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主题,体现了中国当代美术反映时代、面向世界的开阔眼界。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20世纪中国新美术的发展中,中西融合,中国当代美术反映时代、面向世界的开阔眼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20世纪初的新型学校美术教育产生的意义; 鲁迅的艺术审美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的区别; 延安时期版画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在当时的时代下,关注人生苦难的“悲情”,要高于艺术的“美感”;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力”之作,要重于那些反复雕琢而成的所谓“纯艺术”的“雅”之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一)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时间约为5分钟) 多媒体展示两幅黑白版画作品:问学生在哪里见过?这时播放抗战群众张贴海报、发传单的视频。提问:国民党的印刷厂会给共产党印海报吗?不会,所以我们就自己用版画来印制宣传单(版画有反复印制的特点。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木板和刻刀,讲解版画制作方法,一起欣赏20世纪的版画作品。 引出课题《20世纪中国油画、版画创作》。 (二)讲授新课(时间约为30分钟) 提出问题,然后安排学生速度教材,欣赏作品,分组交流 1、如何理解鲁迅与新兴版画运动的关系? 展示一副传统版画《金刚经》和新兴版画 学生:对比作品和学生阅读学案,中国的社会背景及版画创作的内容符合时代性。 2、延安鲁艺版画创作的特色有哪些?和平年代的版画创作于三四十年代的不同。 展示一组延安的木刻作品古元的《减租会》力群的《饮》(播放歌曲《怒吼吧黄河》 3、和平年代的版画充满了欣欣向荣,那么和平年代的油画是怎样表现时代生活的。分析《开国大典》的艺术创作。展示摄影和董希文的作品 (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解释、评价的方法来分析其艺术创作特点) 观察——画面中有什么?即人物、场景、色彩等 分析——画面中说什么?即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画面讲述的什么事? 解释——画家为什么这样画?是指让学生探讨美术家通过作品想表达的观念。如:画面上人物形象有何特点?天安门城楼上的红色灯笼和菊花都有什么意义? 评价——你对画面有何感受?即将上面各步骤的资料归纳,综合地判断这一作品的优劣。

儿童版画教学初探

儿童版画教学初探 儿童版画教学初探 论摘要: 本从版画教学的实际教学经历出发,如何教学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从选材、制版、印刷、实用四个方面,总结论述在版画教学中一些切身的经验和有益的探索。美术学科是一门全民性的基础课。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但由于它对学生将升学、工作的影响较小,所以极易被学生所忽视。要使美术学科能在大多数学生心目中占的地位有所认识和改变,结合课题和教学使学生产生兴趣。 关键词:儿童版画教学 版画是三大绘画(国画、油画、版画)门类之一。也是一门集画、刻、印于一体的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的边缘艺术。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而且能强化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是一门复制艺术。它独特的艺术形式,有趣的制作过程倍受学生喜欢,尤其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会调动他们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版画创作学习可以激励鼓舞同学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更有利培养学生周密的计划性和良好的做事习惯。 版画是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手工和绘画

的综合体,对儿童动手动脑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其它课业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因为版画不仅绘,而且刻、印,集绘画、设计、雕刻、印刷于一体,整个制作过程,能使孩子的心、眼、手得到全面训练。版画——这种世界性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已被越越多的孩子所喜欢。也是当前许多学校开展美术制作活动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对儿童版画教学进行了可行性的研究和探索,并在我校第二课堂和课堂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我校在今年打造办学特色,重视艺术教育,以美育人。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美术科组以开展课题为契机,在学校开展以儿童版画为主的美术特色教学。 为了更好的开展儿童版画教学。我们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自身积累 为了找到更好的儿童版画教学的途径,寻找小孩子喜爱的学习方法,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方案,首先,提高自身素养,向专家请教学习。再次,外出取经。先后到深圳桃小学、顺德容桂中学、古镇、江苏等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第二步:课题、教学实践 课题开展以菊花版画教学活动及制作实践为主。学校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版画教学为切入点,结合课题打造学校艺术特色。在课题开展初,在全校选挑了40多名喜爱美

高中美术_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齐白石的艺术世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案设计 一、课前准备: 典型图片的搜集,视频资料的筛选,课件制作,课堂材料的准备。

学情分析 在视觉文化盛行的今天,高中学生思维开阔,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在生活和学习中能经常接触到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美术活动和美术现象。但要让他们进行评价或说一下自己的看法或感受时,往往表达比较浅显或人云亦云,鉴赏的语言组织不够明晰,也不会主动运用美术语言语汇进行表达等问题,从诸多方面说明现在的高中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深入学习和关注不够,没有形成良好鉴赏的思维方式和方法。除此之外,学生对于整个东西方美术发展史的各个时期发展及艺术流派和经典作品缺少系统的认知。 鉴于这种情况,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20世纪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引导学生从观、感、惑三个方面去引导学生,特别是从美术角度去分析其作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习到鉴赏作品的思路和角度,客观认识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效果分析 这节课主要采用了讲授和探究的方法,设置了较多的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给学 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动脑思考。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对于一幅作品的鉴赏开始 了思考,而不再是人云亦云,能从内心的感受来进行一幅作品的评价,并对20世纪中国画创新 与发展的原因、形式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授课过程中,对于白石老人作品的分析,主要从题材、技法、色彩、章法布局等方面进行 分析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白石老人作品的独特魅力,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形式等方面的创新。 最后通过探究和评价的环节,加深了学生对20世纪中国画的变化与发展的认识,加深对作品的 感受和理解,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油画专业毕业开题报告

油画专业毕业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 论线条在油画语言中的表现力—马蒂斯作品中线的表现与研究 二、研究意义 线是视觉艺术的初始形式,是人们观察和描绘自然的一种基本 方式。绘画艺术中的线条起到了描摹物象的外围轮廓,为之勾勒骨架的重要作用。线条在东西方绘画历程中演变出了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绘画的表现语言由此变得生动和充实,不同的画家以风格各异的线条丰富着绘画的语言。研究线条为深入研究画家的创作个性,艺术样式的演变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道路。 20世纪初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具有突出的意义,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实在的团体,但马蒂斯在这一个解放色彩、探索形式创新的时代却独具代表性,他的素描和绘画都不是简单描摹自然,而是以线条来抽象地展现精神世界。他以他的线条创造了一种新的空间感知方式,对油画技法的创新影响深远。 今天,研究法国现代派画家亨利?马蒂斯的人是越来越多,要出新意并非易事。就个案研究,限于篇幅、个人能力及资料限制,笔者只能抓住马蒂斯绘画作品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线条语言来分析研究,并把他“自由的精神家园”作为突破点。如今,在我们具体的创作实践中,就如何使线条形式与情感精神同在;如何提高线条语言的表现力;如何体现时代精神。马蒂斯的绘画艺术作品都提供了最有价值的 参考和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对课题《解读马蒂斯

绘画作品中的形式语言》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在二十一世纪里,更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创作的多元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可见,中国油画艺术应从本民族自身特点出发,在不忘“本”的前提下,以“拿来”的精神和勇气有选择地吸取国外文化艺术精髓,是大有益处的。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马蒂斯和野兽派的出现,标志着西方美术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一个“形式革命”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强调形式,把形式提高到独立的地位。这些重视形式的流派通常被称作“形式主义流派”。这里所谓的“形式主义”,并非不要内容,不同的仅仅是侧重点,犹如十九世纪中期文艺中的自然主义并非完全排斥艺术概括一样。形式主义的侧重点在于形式,忽视题材、情节、所述故事等属于内容范畴的因素在绘画中的作用。形式主义流派理解的“内容”是由形式传达出来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感情和情绪,是体现在形式要素中的细致、微妙的感觉。因此,这些作品往往一时不被大众所理解,因为大众的审美趣味和能力,远远比不上在形式上有特别研究的艺术家来得细腻和敏锐。但是,也正是这种思潮和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不断地拓展着人欣赏能力的“接受度”,不断地提高和革新着人们的审美趣味。 马蒂斯和野兽派画家们的创作成果,实际上是印象派之后法国 艺术探索的一个总结,标志着法国以至欧洲艺术中以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为指导的派别让位于以强调作者主体的观念和意识的主体论为指 导的新思潮。当然,在此以后法国和欧洲艺术的发展并非完全按马蒂斯开辟的方向前进。除了马蒂斯这一类随意、自由的写意风格外,还

山水画写生与创作

山水画写生与创作 1、定心静观: “万物静观皆自得”;“静坐、凝神、存想”不要只看到表面的东西,要寻找内涵的、本质的规律和奥秘。正如常说的:“心有成见,视而不见”,所谓成见,就是说,你只看到表面的一些现象,就认为您对它的整体以及内部规律都了解了,就认为它非常简单。所以,有了成见或一般的常识性认识之后,在写生的时候就观察不深入,所以,成见和常识是写生时候的最主要的障碍。要剥开常识和成见的表面,去观察内部的规律,自然界的规律都是内涵的,要把眼前的一切对象都看作是生疏的,要加以重新认识,使一切都充满了新鲜的感觉之后,再开始描绘。 2、凝神构思: 好的作品是“若不经意”,但是,若不经意,并非是真不经意,是“经意之极,若不经意”。 3、意匠加工: 意匠是艺术家对生活素材的加工手段,也是一个艺术家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志。意匠是创造意境的必要的加工手段,中国艺术长于大胆剪裁,有时候几乎剪裁到零,所以中国画上经常有大量的空白,这和中国戏曲艺术的处理是完全一样的,即,以虚代实。 4、夸张: 夸张是感情强化的表现,在感情上给人以最大的满足。具体到画面上,要密处更密,疏处更疏。强化与减弱。

5、山水画的透视: (1)“三远”法:“自下而观其上,谓之高远”(仰视);“自前而观其后,谓之平远”(平视);“自前山而观后山,谓之深远”(俯视),深远,层层叠叠,不知其有几千万重,深处宜曲,此最难处理。 (2)散点透视:必须打破焦点透视的局限与束缚,特别是较长的竖幅和长卷,尤其如此,在一个画幅里要有多个视点,也就是说视点是不固定的,是游走的,否则画面易散。围绕每个视点使画面内紧外松。 (3)云遮雾挡法:为消除散点透视在画面中所产生的矛盾,可巧妙地用云雾(空白)进行调和,使画面趋于协调。 (4)剪裁与取舍:“取近不取远,取远不取近”,一般要将描绘的重点放在中景。 (5)门板式透视:视平线的位置要尽可能的高,前后景物透视变化不能太大,这样,可以使画面有更大的容量,可以把远处的景物表现得更清楚、更具体。 (6)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法则,在创作实践中可互相结合,灵活运用。 6、构图形式与法则: (1)开合:绘画上的构图的“开合”与作文章的“起结”是一样的,一篇文章大致有起、承、转、

儿童KT板版画教学探究

儿童KT板版画教学探究 德阳市东汽小学唐永胜 【摘要】版画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中操作实践理念,作为东汽小学美术特色教育的突破 口,本文结合笔者KT板版画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对KT板版画教学的意义、基本技法、方法等 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期达到使学生“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 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之目的。 【关键词】 KT板版画教学探究 正文 1.儿童KT板版画的特点及其教学的重要意义 1.1儿童KT板版画的特点 版画的种类很多,有木刻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等,但是制 作的过程复杂,要求的材料、技法繁多,不易儿童学习。而KT板版画却不 同,它不仅同样具有其他版画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憾力,而且还是一种易 于儿童学习的画种。和木刻版画比,它没有木板这么硬,便于儿童运用各种 工具在板面上大胆的想象发挥,且不失版画的味道;和现在流行的吹塑纸版 画比,它比吹塑纸厚硬度要强,不容易把它损坏,能够表现更多的细节。 儿童KT板版画教学的重要意义 KT板版画教学是融画、剪、拼、贴、压、印等技法为一体的综合美术教学活动。版画制作的特殊性,往往在画、刻、印等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偶然效果,正是这些偶然的因素使得作品产生一种天真稚拙、纯朴自然的童趣,这是其它画种都难以体现表达出来的效果。儿童版画作品拙朴而自然的造型、灵活的构图、纯朴用色等艺术特色与儿童稚拙的美感特点天然吻合,儿童在学习版画时更容易激起他们绘画的灵感,发挥个性,大胆构思,发展其绘画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版画教学过程更能满足儿童的游戏心理,使儿童能够充分体验版画活

动中的乐趣,易于培养其勤动脑、巧动手的良好习惯,并养成一定的意志力和工作的条理性,从而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也是对儿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因此,笔者把KT板版画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 与美术教育的同行们共勉。 2. 制作KT板版画的工具及基本技法 2.1制作KT板版画工具、材料 KT板、硬笔(圆珠笔、牙签或铅笔等)、版画刻刀、电烙铁、泡沫水彩笔、 水粉画颜料(或浓缩广告颜料)版画专用油墨、橡胶磙、木蘑菇、不锈钢勺子、 玻璃板、宣纸等(图1-图6)。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2.2 制作KT板版画的基本技法 2.2.1用复写纸把画好的图案复制在KT板上,再用泡沫水彩笔在KT板上画 出画面的黑白灰的关系。

第13课 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第13课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叫刘国栋,是胶南市第八中学的一名美术教师,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我今天的说课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 一、说教材: 1、本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20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是山美版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美术的风格与创新的第四课,上好这课尤为重要。使学生能够大致的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大致发展历程,对代表画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 2、教学指导思想: 一、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两全”,即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通过大量的图片, 使学生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大致发展历程,对代表画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使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加强学生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增强对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在教学中,紧紧把握一个思想: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的大致发展历程,对代表画家及作品有较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中国现代美术变革的特点。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中国美术变革的历史必然性。 2)、西画的写生、写实技法对中国传统美术具有怎样的变革作用。 教学难点:西方美术的写生、写实观,与中国传统美术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术观,是产生自完全不同的两种文明历史中的,两种美术观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美术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美术技法,并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 5、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二、说教法: 总的来说,我这节课运用方便快捷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是现代教学的需要,既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也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在这个课件中,为了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我运用的教法有:直观教学法、启发引导法、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学科渗透互助教学法、音乐陶冶教学法…… 学科渗透互助教学法:在所有教法中,学科渗透互助教学法是我探索的特色教法之一。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让学生全面发展,美术欣赏课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美术这个小范围,要在欣赏美术的同时,穿插历史、文学、音乐等学科知识,使美术教学“活“起来。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要培养的是会学习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本节课我交给学生的学法有:自学讨论法、质疑法、学科渗透互助法、练习法、观察描述法、导学式小组合作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真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我是这

油画创作的构思到成稿一稿

油画创作的构思到成稿一 稿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山东艺术学院毕业论文 油画创作的构思到成稿 ——通过创作的感悟 姓名:刘金岭 指导老师:张淳、杨庆义、李晓辉、邢士强 专业名称:油画 学位级别:学士 班级:2009级 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5月31日 论文答辩日期:2013年6月5日 油画创作的构思到成稿 摘要:油画创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幅完整的油画作品的诞生包括采风、构思、草图设计和油画正稿等环节。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油画创作需要体验生活的同时更要感悟生活。只要从身边的点滴生活中培养自己敏锐的眼睛和敏锐的情感触觉,就会发现身边的生活中创作的源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在对生活体验中的素材进行剪裁、提炼的同时还要 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既要深入充分的体现生活,也要主观能动的进行创新。 关键词:油画创作;体验;构思;借鉴;创造 油画创作,乃美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运用油画材料、工具和技法制作油画的过程。油画创作也是艺术家运用自己独特艺术语言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活中的平凡美的高度总结和概括的手段。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接受到不同国家的文化滋养,不同思想流派的渗透,油画创作的形式也展现出了形形色色的姿态。在生活中各种颠覆传统,打破常规视角来向人们展示美的存在的油画作品应运而生。

但是艺术创作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油画创作有着对形体、空间、色彩、材质的塑造和表现能力,创作过程极其复杂。油画创作形式也是多样的,在内容上有景物、风景、人物;在题材上有表现现实生活的,有反映历史事件的,有描写神话故事的;在创作风格上有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表现主义等等。 油画创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一幅完整的油画作品的诞生包括采风、构思、草图设计、油画正稿等几个环节。结合着自己的毕业创作过程,简单的谈谈油画创作各个环节中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以及所遇到的问题。 一、采风 也就是常说的体验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油画创作需要体验生活的同时更要去用心感悟生活。在采风的选择上要有意识的选择与自己创作灵感和冲动相关联的事物,应注重对生活内容的观察、发现和大量采集生活中美的素材,找出与自己想强烈表现和创作冲动相符相关联的资料。要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并找到合适的方法变现出来展示给人们,这个步骤是非常艰难的。不过只要是用心去体会、领悟,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并不难。 在这里着重要说一下的是,采风并不需要铺张浪费的去游山玩水,只要从我们身边的点滴生活中培养自己敏锐的眼睛和敏锐的情感触觉,就会发现自己身边的生活中创作的源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四年的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总感觉到心里空空荡荡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就构思着想要创作一幅表现校园生活的作品记录下大学里面值得回首的往事。在选题上我在我身边的大学环境中参考了同学聚餐,宿舍里面打扑克,同学集体出游,教室里面绘画的情景,踢足球,打篮球,跑步等等校园内的常见活动,经过自己的筛选,最终我选择了打篮球的画面,因为我认为篮球可以在一个角度上很好的体现出我们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大学生的激情和动感,可以把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很好的展示出来。所以采风这个阶段

浅谈中国画的写生与创作

浅谈中国画的写生与创作 在中国画的造型艺术中,写生与创作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两者是紧密相连,逐渐转换的因果关系,写生与创作是中国画家终生探索与追求的热门课题。 历代有成就的中国画家都重视写生。唐代的山水画家张操,十分肯定姚最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观点。明代沈颢在其画论中说:“董源以江南真山水为稿本;黄公望隐虞山即写虞山,皴色俱肖,且日囊笔砚,遇云姿树态,临勒不舍;郭河阳取真山惊涌作山势,尤称巧绝”。现代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提出“吾所师法者造物而已,碧云之松吾师也,栖霞之岩吾师也,田野牛马、篱外鸡犬……亦皆吾所习师也,窃愿依附之而谋自立焉”。他认为写生是“外师造化”的基础,也是画家认识自然,认识生活的重要手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绘画中最有活力、最有朝气、最能反映生活、也最能表达画家思想感情的画论,它是绘画遗产中的精华。 “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的名言,也应该是山水画中的核心。石涛的早年,屡游安徽的敬亭山、黄山,中年时苦行江、浙、皖等地的名山大川,二十多年间,云游四方,成了“诸方乞食苦瓜僧”。他长期在山川中漫游,使他的感情融化在大自然中,感受到“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他客观地对待自然中的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主观地表达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予代山川而言”,他和山川成为一体,从而名山之精华,大川之灵气为“神遇”,并将画家自己对名山大川的认识“迹化”成幅,这样的作品便是徐悲鸿大师所说的“感觉敏锐,韵趣隽永”。石涛说:“得山川之理者山川之质也,得笔墨之法者山川之饰也”。得山川之理,是说画家对大自然的认识、理解,只有对大自然认识的深化才能得其精华。 写生是发展艺术,推动艺术,积累素材的重要手段,是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再认识,并不断深入的过程。画家通过长时期的体验生活,进行写生,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就会对春、夏、秋、冬,风、雪、雨、云,以及朝晖、夕霞中的山川景物的变化了然于胸。因为能够对自然景物有充足的时间观察,还可以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情况下,了解到自然景物的不同变化,所以说,这时的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认识和理解是深入的,细致的,甚至是本质的。如果在深入生活进行写生时,如同旅游团一样地观光游览,走到那里都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能深入下去,那就只看到大自然的表面现象,而不能得到自然景物的真性情和内在美,甚至不能激发出真实的,深邃的情感。中国山水历来提倡不但要画其景,更要画其情,画其性。只有得山水之灵性,才能得到绘画的真谛。正如明代李日华在其《六研斋》笔记中所讲:“凡状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得其韵不若得其性”。清代王翠在《题画》中说:“昔黄子久日坐湖桥,看山饮酒,以造化为师,得其神韵,不在形似,遂尔入妙”。 “以造化为师,得其神韵”,是中国画家对生活深入认识的结果。大自然的形是直观的,而气韵却是感知的。在写生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抓住山川景物的神韵灵性,而只是画其形,画其景,即只看到和抓住山川景物的表面和外在的东西,

儿童综合版画大全

儿童综合版画大全 【儿童综合版画:1】 【儿童综合版画:2】 【儿童综合版画:3】 【儿童综合版画:4】 【儿童综合版画:5】 看完了以上的儿童综合版画之后,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关于综合版画的知识吧! 传统版画艺术的“版”主要指石版、木板、铜板等几种,综合材料的介入,使“版”的种类也开始增多起来,如增加了电脑版、PS 版和综合版等,从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版画画种的范围,改善了制版 的局限性。如之前的石版画经常会受到篇幅的限制,使艺术家不能 进行自由随意的发挥,而一些综合材料不但具备石版的印制效果, 而且没有任何画幅限制。从制作工艺上来看,版画制作中不容易控 制的过程,通过使用综合材料就会变得很容易驾驭。为了拓宽创作 思路,实现创作目的,艺术家们开始主动探求各种各样的综合材料,创作出了风格多样、内容丰富的版画。同时,中国版画人也开始注 重和国际版画进行交流,采取中国版画人走出去和外国版画家走进 来的策略,学习和借鉴国际版画的创作手段和手法,并逐渐认识综 合材料在版画中的重要重要作用和影响。 通过对综合材料的合理运用,必然使中国当代版画表现形式多样化。版画艺术主要利用“版”以及其他辅助媒材,通过制版、印刷 等一系列程序,使艺术家创作的生动艺术形象呈现在纸上,可以看出,这是一种间接的绘画手段。这个绘画过程,有利于艺术家发挥 直接性绘画优势,所以要求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不受任何拘束,这 样才能实现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并将此用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而对版的合理运用,以及对各种综合材料的随意性发挥,为艺术家

展现了无比广阔的自由空间,有利于艺术家发挥艺术想象,进行艺术创作。版画艺术在当代的特征优势是媒材本身具有的特殊语言形式,以及自由轻松的表现手段。虽然在传统的版画制作中,媒材相对固定,制作程序和创作规律相当成熟,但也造成了呆板和俗套,限制了艺术家绘画部分的恣意发挥和尽情表达,创作出来的版画作品过于保守,而且比较类似,整体艺术水平不高。而在当代,艺术家们比较敏感、开放,他们敢于创新,也勇于创新,他们不满足与传统的媒材,而是积极采用新的综合材料,发挥他们观念、绘画的多元视角,进而实现版面形式的多元化,使综合材料和版种得到巨大的生机和活力。而由于综合材料的大量使用,使中国版画呈现出了开放、自由和多元的新特性,也促使一些不是版画领域的艺术家们开始尝试利用版画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极大促进了中国当代版画的发展。猜你喜欢:

版画校本课程教学计划20

版画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课程简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程结构及评价体系已经做了全面改革。儿童版画的制版与印刷工具、材料和艺术方法都有了极大的拓展变化性,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了解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由于它特有的艺术形式和学习方式,在《新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不但不会削弱,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版画的创作过程,对于儿童来说,是一门图画和手工的综合课程 二、内容分析 版画内容的选择原则: (1)民族性:体现民族特色,发扬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时代性:体现时代精神,适应发展趋势,利用现代美术资源。 (3)趣味性: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寓教于乐。 (4)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学生分析 小学五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可以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用自然物或人造物的不同肌理,通过拓印或剪贴,制作各种图形。学习简单的中国传统绘画方法,体验笔墨趣味。学习简单的绘画构图方法、简单的透视知识以及结构比例知识。结合传统艺术中的色彩运用方法,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学习漫画和卡通的表现方法,进行绘制实践。学习泥塑、纸雕等方法,制作作品。而版画将绘画和手工制作融为一体,能够使孩子得到全方位培养和锻炼 四、教学目标 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学校改革的目标,我校的版画课程总的设计理念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课程目标设置如下:

高中美术_课堂实录】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美术鉴赏(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课本的第三单元《美术的风格和创新》第13课《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本课从20世纪初的中国画的两大主要流派入手,通过和古代的中国画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对比,体会中国美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所进行的变革,使学生了解在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中,美术的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流派的继承和创新的特点。 二、教学要求: 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力求多样和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近现代绘画中的两个大的发展取向——传统型、融合型、区别不同 取向的特点及其代表画家、作品。 2、技能目标:通过鉴赏有代表性的作品,掌握其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能根据所学知识对作品进行简单的评析。 3、人文目标: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不同流派的美术其发展变革的特点的探知欲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美术变革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画在师古人、立足传统而秉时代精神的革新的发展。西画的写生、写实技法对中国传统美术具有怎样的变革作用。 2、教学难点:中西方美术的审美的区别,西方美术的写生、写实观,与中国传统美术的重笔墨、重神韵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美术观的冲撞,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也让美术领域走向了变革的潮流中,怎样继承传统和发扬传统,怎样将西方的元素和中国画的融合,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五、教学方法: 教法:激发学生兴趣、作品赏析 学法:学生欣赏探究 六、教学用具:课件PPT、 七、教学过程:

中国最为经典十幅油画作品欣赏(收藏佳品)

中国最为经典十幅油画作品欣赏(收藏佳品) 中国油画最早起源于17世纪初距今400多年前。中国油画的历史,一般认定是从“五四”前后李叔同、李铁夫、林 风眠等大批艺术青年的留学风潮算起。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引进起步阶段(20世纪初—1936),代表性画家有林风眠,刘海粟等人。二是艰难坚守阶段(1937—1949),代表性画家有徐悲鸿等人。三是曲折探索阶段(1949—1976),代表性画家有董希文等人。四是自觉构建期阶段(1977—2015),代表性画家有罗中立等人。一百多年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中,油画的思想、观念、风格、技法等明显地表达出不同历史背景、时代精神下民族化的过程,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经典油画作品。 1、自画像李叔同1911年布面油彩60.6x45.5cm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藏 这幅画是李叔同1911年(辛亥清宣统三年)32岁春,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时创作的自画像。该画画风细腻缜密,表情描写细致入微,类似清末融合中西的宫廷肖像画,有较高的写实能力。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等,

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是1906年(丙午光绪三十二年)9月29日27岁时,以“李岸”之名注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1911年3月毕业。毕业后偕日妻回国,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音乐、图画教师。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 2、音乐家李铁夫1918年布面油画68×56cm 李铁夫(1869-1952),生于广东江门市鹤山。艺术大师,革命家。中国近现代油画艺术与民主革命先驱。1885年,16岁随叔父到国外谋生与求学。1887至1891年,分别在英属加拿大阿灵顿美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1896年,加入孙中山的民主革命,1907年在英国与孙中山等创立兴中会。1908至1911年,入威廉·切斯画室。1913年入美国纽约美术大学,1914年获铜像雕刻学冠军。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赴欧美学习并取得较高成就者。1930年由美归国,

儿童版画教育

儿童版画教育 儿童版画教育,需要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具有爱心、热心、耐心的老师;二是要有一套科学的儿童版画教育方法。才能去发掘蕴藏在儿童身上的艺术潜能,去雕琢儿童这块纯朴的玉料,或直接把儿童从描绘这第一进殿堂领到版画这第二进殿堂来,或把别人已经培养有一定绘画基础的儿童再领进你的版画这第二进殿堂来。能否达到这个从绘画描形涂色较易的操作,领到有制作难度的版画,关键是对儿童作版画兴趣的启迪。我在儿童版画教育实践中的体会是,至少有三个阶段是必须具有的,循序渐进的。这就是:一、兴趣的启蒙;二、制作的快乐; 三、想象的拓展。 1、兴趣的启蒙 儿童的确有喜欢涂抹的,或者我们把这看成是一种对绘画有着天生的兴趣者,也有儿童只喜欢看图画,而并不自己动手涂抹的。这却也不能说这孩子完全对绘画没有天分,因为这不爱涂抹,有的是虽喜欢图画,对自己能画却没有信心者;也有的是从小就因父母不允许乱涂培养爱清洁习惯而压抑了涂抹能力者。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应该耐心地以爱心、热心和耐心去用诱导的手段,去启蒙蕴藏在儿童身上的对绘画艺术欣赏和制作,这动心与动手的潜能。这种潜能在这时儿童身上的表现形式为“兴趣”。或者说,作为老师是否能用方法引起儿童对版画观赏、制作的兴趣,既是第一个目标,也是成败的关键。例如,我的一位学生邹玥姣,四岁半时就由她妈妈带来学习,初上课时,一直不肯自己动手,非得要妈妈握着她的手画,有时甚至握着手也不想画。为此,老师很是想了许多办法,一是活跃现场气氛,让她多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课间还让一些小朋友讲演幽默小品,使她养成能接近小朋友并彼此喜欢的心境;二是老师尽量当场作做版画的示范,把儿童版画神奇的效果尽量展示,并让小朋友当场试一试,破除神秘感;三是只要小朋友在制作中有一点好的效果,或有一点进步,就要用表扬来充分肯定。四是让家长不在现场,培养小孩子自立和自信,同其他小朋友共同平等地相处在一个平台、一个起点上。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位小朋友才慢慢开始活跃起来,老师和同学都经常和她交谈,让她多说话,多动手画,现在她不但能自己独立完成版画制作,还能帮助其他小朋友作画。 2、制作的快乐 有理论家说,艺术起源于游戏。而这儿童版画的制作,从行为学上的确可以定位于游戏。儿童天性就喜欢做游戏,但必须源于兴趣。喜欢堆砌泥房的小手,将来很可能是建筑师的手;爱到处涂抹的小手,在将来就可能握上画笔。所以,我们在启动了儿童刻划的兴趣后,就要将他们引导进入版画的制作快乐之中,这当然应当从最简单的粉印版画做起。粉印版画,就是让小朋友在吹 塑纸上用铅笔刻划,最好是他有一个速写的题材,或想象中的某个事物。然后用洗衣粉调色涂在刻划过的吹塑纸上,用有色纸覆上轻轻压印,揭开来就上好了一道色,然后反复多次依法上色印制,最后就形成具备丰富色彩效果,形象鲜明、肌理有趣的粉印版画了。进一步就可以作纸版画。纸版画是用稍厚的光滑或粗糙的纸板,一把小剪刀,随意地剪剪贴贴,只要有点什么想法或打算就可以动手。还有在刻制木板画的时候,也是很容易和很愉快的。因为用的只是一般的层板,便于刻制,特别是用油墨滚子滚印在木板画面上,会出现特别的肌理花纹,和那特殊的刀味,在边滚油墨边清晰展现出来的时候,那种感觉是自豪,是自信,是期盼,是将要成功的喜悦,真是难以形容的高兴和快乐,个中滋味,只有小作者

儿童版画校本课程课程纲要

儿童版画校本课程课程纲要 主讲教师:李佳忆 课程名称:版上秀 教学材料:校本教材 课程类型:吹塑纸版画 授课对象:三年级——四年级 授课时间:每周三下午 课程开发背景: 版画是一门绘画与手工结合的艺术。它不仅包含其它绘画对学生的培养因素,而且更能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目前,儿童版画教育活动已在我国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儿童的喜爱。相信这朵稚嫩的花朵定能散发出清馨的芳香。 儿童版画是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纸版画和吹塑版画,在技法上又分为单色版画和套色版画。它不但能充实儿童的生活,并且对促进儿童大脑发育、启迪思维,提高动手动脑能力都有好处,是其它课业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儿童版画教学,同时又是一种很好的美育活动。儿童在亲身的实践中,还能够不断地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对其分辨美与丑、正义与邪恶,高深与庸俗大有裨益,从而凝聚成一种精神涵养。另外,用吹塑纸刻出一幅版画,能印刷多幅作品,用它可以参加展览、装饰教室、做墙报插图,还可以作为节日礼物赠送亲友、师长、同学。 我在多年的儿童版画教学活动辅导中,深深体会到此项活动的益处非浅。一名版画小社团的同学在和我校校长交流时说:“我很喜爱版画创作,又动手、又动脑,很有乐趣,每当印出作品时,意外的画面效果都使我感到惊喜。它还可以丰富我的想象,对我写作文很有帮助,一点也不影响我的学习,并且感到课外生活很充实。” 近年来,学校以“七彩1+X”为办学特色,开展了教育科研为先导,探索“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开展各项校本课程的研究。学校为加强特色教学,以全面提高办学水平的切入点,成立了一

系列的小社团。 同时,版画创作过程的情趣性、实践性、表现内容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版画教学所蕴涵的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 课程目标: 一、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儿童版画的基本知识和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感知自然事物和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内容美,发展学生观察、想象、思维能力。 二、在版画创作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计划性,坚持性,养成耐心细致有序的学习习惯,增强自信心,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功感。学习合作与交往,促进人格完善。 三、通过儿童版画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建立系统的儿童版画教学整体框架。对版画教学目标,技能技巧,教学方法,指导方法等进行研究总结,形成较为全面的版画教学理论和教科研理论。 四、收集并巧妙利用身边的材料,探索出合理的、新颖的创作技巧,来丰富画面的肌理效果。创作出富有特色的、有个性的作品。 五、激发学生对吹塑纸版画创作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爱生活的情感。 实施建议: 一、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儿童版画教学 制作版画的手段和方法很多,比如木版画、纸版画、实物版画、对印版画等,我校主要采用吹塑纸版画教学,这种形式版画简单易操作,学生能快速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版画教学应培养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是儿童接受教育的先导。根据学生在版画制作中的自然表现,我在选择版画教学时,瞄准学生兴趣的焦点,从多种角度,用多种方法,激发和诱导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三、儿童版画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010414040117 郭绿荫 油画专业 《情系陕北》毕业创作说明

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绘画专业本科毕业创作说明 题目:《情系陕北》创作说明 姓名:郭绿荫 学号: 2010414040117 专业班级:绘画(油画)(本)1001班 指导教师:王海龙 职称:讲师 2014年4 月28日

目录 摘要 (1) 正文 (1) 1.主题与构思 (1) 2.资料搜集 (2) 3.油画小稿 (2) 4.创作过程 (3) 4.1构图起稿 (3) 4.2特殊技法 (3) 4.3深入刻画 (4) 5.作品组合与装裱 (4) 6.创作感想 (5) 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5) 作品效果 (6) 致谢 (10)

《情系陕北》创作说明 作者:郭绿荫 班级:绘画(油画)(本)1001班 学号:2010414040117 摘要:本文是对毕业创作《情系陕北》进行的创作说明。《情系陕北》是以陕北风情为选题,依据陕北黄土和窑洞相结合所进行的创作。作品选取陕北风情元素,以陕北土家窑洞为主要表现对象,以综合材料为依据的意象表现手法为主,通过组画的形式,传达出陕北人家的特点,从而表现出陕北的风土人情。本文将从主题立意与构思、构图、技法等方面对本次毕业创作的过程进行具体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陕北风情 综合材料 肌理 意象 表现技法 正文 1. 主题与构思 大学四年期间学校组织大量的外出考察及写生为我们的创作做了充分的准备,其中考察期间的陕北风情给了我强烈的绘画感受。 黄土窑洞是陕北独有的艺术特色。在学院规 定的几个创作命题中,我更倾向于陕北,因 为在陕北风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陕 北的窑洞、陕北黄土的沟壑、陕北的剪纸等 等。在导师和我经过一番仔细商讨后,选择 了“陕北风情”这个主题。 本次创作灵感源自于我对陕北窑洞的向 往,那与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头很大的不同, 很多元素让我对那里的一切无限憧憬。在陕 北印象最深刻的当属陕北的窑洞,(图1)陕 北窑洞突出体现了陕北的风土人情,其中窑 洞门窗的剪纸工艺也是陕北的一大特色。(图 2)陕北窑洞是依山开凿出来的,陕北的土窑 洞在几千年以前就成为陕北的一大特色。 在以往的绘画写生过程中,我深刻体会 到了所画的景象不能是简简单单地复制与照 抄照搬,而是对大自然的光,空间色彩以及 绘画材料的研究。我在写生过程中,渐渐对 油画风景有了一些体会和感受,真正感受自 然带给我们的触动,把这种感悟融入到自己 图 1 图2

山水画创作技法

山水画创作技法 构图的基本步骤 传统的“六法”用笔中讲“经营位置”,其 实就是讲绘画布局的章法,即构图。所谓绘画中 的“位置”应该用心去“经营”,要根据对象的 结构和格局,苦心加以组织和布置:在创作的时 候,要注意表现对象的特点和神韵,落笔要肯定, 一下笔就抓住物象的特征,主题要鲜明。 先用墨线勾画出景物的大感觉,构图注意重 心(见图1)。先落墨点出小山丘,一般起笔落墨 为有浓淡的湿墨,接下来干笔走线条向外扩张, 线条由简到繁、由疏到密;最后加点、擦、皴。 注意点擦时变化要多,以中锋点、散锋点、侧锋擦,营造出山村郊外的苍野和自然(见图2),主题不断的深入,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传统绘画的程序是皴、擦、 渲染,最后上色。渲染是统一画 面的后一道工序,待墨线干后, 再用湿墨染出山石图像的明暗 (见图3),注意要保留一些光亮 的地方,即留白。处理画面的留 白要讲究虚实对比。 上色可根据画面的需要和你想要表现的题材与内容。一幅画可以是水墨淡彩,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同一幅作品可以给人两种感觉,这要取决于你在设色时选择了哪一种表现方式。水墨淡彩给人“雅致”的感觉,而浓墨重彩则给人以厚重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山石结构与皴法 骨法用笔是传统“六法”中最基本的技法之一,是 关于绘画用笔的问题,也是运用“线”表现对象形体的 重要技法,骨力、骨气,形似皆于本意,而归乎用笔。 因此,“骨”便是指“线”的力度与变化,以及整幅画 的“骨架”。 中国画表现山石的基本技法就是皴、擦、渲染。先 皴石的外形轮廓以及轮廓以内山石的不平纹理。所谓皴, 就是山石结构的纹理线条;擦是指在山石轮廓线旁擦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