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地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课题

永恒地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课题
永恒地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课题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 新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新最终分数99 姓名:班级:默认班级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皇族 B、 家族 C、 门阀 D、 家庭 我的答案:C 2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高奖项授予了()。 A、 卓琳 B、 宋文骢 C、 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 D、 全体中国人 我的答案:C 3根据《论法的精神》,爱斯基摩人性格与东南亚人性格不同,主要是受到()的支配。A、 气候 B、 宗教 C、 先例 D、 法律 我的答案:C 4政府诚信的要义问题上,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与法制、服务、责任政府紧密相连 B、 从内在看,诚信意味着政府对公众的善良之动机 C、 从外在看,诚信意味着政府对公众的行动可以选择性忠诚 D、 政府的行政行为不可以随意改变和撤销 我的答案:C

5中华民族是一个农业民族,其民族特征不包括()。A、 重实际而黜幻想 B、 积极入世 C、 尊卑有序 D、 贵和持中 我的答案:C 6政府失信的表现没有()。 A、 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B、 政令不稳、决策轻率 C、 征询百姓、公开公正 D、 暗箱操作、歪曲法律 我的答案:C 7决定各民族之间差异的是()。 A、 风俗习惯 B、 人种特征 C、 国籍 D、 民族精神 我的答案:D 8“华夏”的“华”代表的是一种()。 A、 生产方式 B、 生活方式 C、 文化修养 D、 地理方位 我的答案:A 9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化的三个层面?() A、 物质文化 B、

精神文化 C、 制度文化 D、 主流文化 我的答案:D 10()与()构成了西方社会的文明体系。 A、 民主、自由 B、 权利、法治 C、 民主、法治 D、 契约、民主 我的答案:C 11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 网络信息化的社会 B、 全球化的社会 C、 忽略环境保护的社会 D、 市场经济社会 我的答案:C 12民族精神的提炼与践行需要依靠()。 A、 文化精英 B、 仁人志士 C、 文化精英、仁人志士 D、 中央统治者 我的答案:C 13对于爱国主义说法有误的是下列哪一项?() A、 支持弱势群体,正义行为 B、 支持有利于国民政策的决定 C、 接受别国对别国的任何批评 D、

2017高中政治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公开课教案

7.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因为本课时内容较为抽象,可能会让学生感觉离他们的生活很遥远,如何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感知民族精神特别是爱国主义精神就成为一大难点。所以,设计通过媒体片段,将身边事带进课堂,从媒体片段中更直接地感知,同时通过挖掘身边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爱国并非抽象而是具体的。 【教材分析】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知识点是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模块中第三单元第七课的内容。从整体上看,该课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民族文化教育的整个链条中重要的一环,但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重点是在于将课本理论的东西用现实情境再现出来,从而更好地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以及内涵 难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教学案例】 汶川地震的视频,温总理的“多难兴邦”“断臂王子刘伟”“奥运会和字”;李卫“跪行高考路”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翻开课本77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一框题“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讲授新课: 探究一 播放汶川地震视频,并让学生结合视频思考,谈谈对温总理那句“多难兴邦”的理解, 学生:略 教师归纳:灾难为什么能够兴邦,不是因为灾难本身可以兴邦,而是在灾难中所涌现出来的团结的民族精神力量推动着我们, 我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如98年水灾,03年非典,08年冰灾,还有地震,10年玉树泥石流,以及今年云南地震;在发生这些灾难的时候,我们特别能感受到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就是民族的精神;我们说灾难虽然是不幸的,但是灾难却也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变,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 归纳: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提问:为什么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1)它植根于辉煌的传统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中,更彰显于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形成)(2)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作用) 过渡: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了,那中华民族精神有怎样的内涵呢,我们接下来看第二部分 探究二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国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下面我们逐一来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高中政治 第07课 第02节 弘扬民族精神教案(必修3)

弘扬民族精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措施Array【教学难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措施 三、教学设计 【知识体系】 【知识要点】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 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1)新民主主义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 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突出表现:井冈 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 神,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突出表现:雷锋精神、“两弹一 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 二、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重要性(意义):P72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必要性: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三、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P80,P81综合探究) (1)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主心骨”,有了“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3)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丰富发展。 (5)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从每一个人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 【补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四、本课使用的资源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工农运动得到大发展,北伐战争节节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扩大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为即将到来的土地革命准备了条件。但是,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叛变革命的国民党按照蒋介石“宁可枉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旨意,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了疯狂地屠戮。革命志士的血没有白流,中国共产党从中深刻懂得了一定要掌握枪杆子,有一支自己独立领导的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1927年9月9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率领以工农革命军为骨干的五千人发动了秋收起义。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的专制反映了专制主义集权的极致。(1.0分)1.0 分 A、财权 B、军权 C、政权 D、文化 2民族主义的内涵包括()。(1.0分)1.0 分 A、贯穿于全世界近现代的发展过程的历史现象 B、总是出现在那些长期或暂时处于弱势的或处于上升阶段的民族内部 C、可以葬送一个民族,也可以振兴一个民族 D、以上均是 3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是()向()挤压的结果。(1.0分)1.0 分 A、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 C、印度板块、亚洲板块 D、亚洲板块、印度板块 4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1.0分)1.0 分 A、20932+ B、02559 C、扣扣 D、百度 5孙中山的兴中会纲领不包括以下哪一个?()(1.0分)1.0 分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国 C、创立合众政府 D、维护封建统治 6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天子”?()(1.0分)1.0 分 A、夏代 B、商代 C、西周 D、秦朝 7全球化对各个民族的挑战体现在()。(1.0分)1.0 分 A、挑战了民族存在的可能性 B、挑战了民族存在的合法性 C、挑战了民族的生死存亡性 D、以上都是 8在德国人的意识里,对于民族精神的解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文化不等于精神 B、英法工业发达,也有文化 C、我们没有文化,但一定有文明 D、不是有了文明就一定有文化 8信用制度的建立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1.0分)1.0 分 A、建立信用法律体系 B、建立信用道德规范 C、把诚信原则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D、以上均是 9爱国主义的类型不包括()。(1.0分)1.0 分 A、个人爱国主义 B、官方爱国主义 C、符号爱国主义 D、形式爱国主义 10科举制度是()建立的。(1.0分)1.0 分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1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的名言。(1.0分)1.0 分 A、范仲淹 B、孟子 C、孔子 D、顾炎武 12对于文化生存的概念解释,下列哪一项不正确。()(1.0分)1.0 分 A、民族生存的前提和条件 B、积淀着一个民族国家的全部文化和文明成果 C、永远不会消亡 D、蕴含着民族国家走向未来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 13“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是出自谁的主张?()(1.0分)1.0 分 A、托尔斯泰 B、大仲马 C、巴甫洛夫·伊凡·彼得洛维奇 D、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14下列哪项不是民主化过度发展带来的后果?()(1.0分)1.0 分 A、极端个人主义 B、对公共服务的依赖 C、现代社会的分离 D、社会凝聚力下降 15一个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内在身份标识是()。(1.0分)1.0 分 A、民族情感 B、民族意识 C、民族性格 D、民族心理 16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凝练的新内容不包括()。(1.0分)1.0 分 A、本土意识 B、全球意识 C、爱国主义 D、和谐的民族观 17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不包括下列哪一项?()(1.0分)1.0 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反思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反思 反思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反思 这一课时起到衔接的作用,是第六课向第七课过渡的一课时,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看待文化的能力。但课时内容多,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而生成知识就非常的关键,这就要求各环节都非常的紧凑,因而事先一些活动的设计意图应该让学生了解,并做一定必要的准备。同时,知识的学习是教学的重头戏,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同样不能忽视,这也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个特点,因而如何设置情境、设置问题就非常的关键,因为这是一个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和参与,从而在知识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反思二: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反思 1、本课内容从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上看难度不大,但从知识的容量上看还是比较大的,加上高二x班学生的基础不太好,如果课堂思维不活跃,配合不好的话,要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就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2、学生对于本课重点知识的掌握不太牢,会影响运用,课后有待加强记忆。当然为了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多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上注意眼神交流,亲其师信其道,二是给不同层次学生以不同评价,鼓励为主,培养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基础薄弱,缺乏自信的学生,三是创造不同的展示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对帮扶,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四是,在反馈练习中,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分层练习,加强针对性。 反思三: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反思

这一课时起到衔接的作用,是第六课向第七课过渡的一课时,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看待文化的能力。但课时内容多,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而生成知识就非常的关键,这就要求各环节都非常的紧凑,因而事先一些活动的设计意图应该让学生了解,并做一定必要的准备。同时,知识的学习是教学的重头戏,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同样不能忽视,这也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个特点,因而如何设置情境、设置问题就非常的关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在教学设计突出两点。第一:重点关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突破,主要由两个教学活动集中体现:首先是在课堂活动(一)中通过对学校的文化生活和观看温家宝总理《多难兴邦》视频的感受交流,激起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其次是在课堂活动(四)中组织学生进行"抵制日货是不是爱国行为"这一辩题进行辩论时注意引导学生在 "理性爱国"这个观念上的意识。第二:是注重对能力目标的突破,主要是通过课堂活动(三)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对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五个方面的比较,有利于学生锻炼合作探究能力与比较分析能力。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新人教版)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新人教版必 修3) 第二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课标要求] 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非典"精神等,显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伟大力量。¨讨论或撰文:"我看民族精神的 伟大力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分析: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能力目标: 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

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 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难点]: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课时]:1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及中华文化之所以历经沧桑而锐气 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的原因。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正是由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凝聚、支 撑和推动作用,中华民族才显示出其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 大的民族活力,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那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如何形成的呢?她是 不是一成不变的呢?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板书) 第一目"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学生看书,完成学案中的问题。 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1、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

第七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 一、本设计意图 在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悟其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下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感受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壮大所具有的极其重要作用,振奋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是培育“四有”公民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当今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发达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肆进行文化渗透,以控制和占领别国的思想文化阵地,消解其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在这种时代条下,对广大中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是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内在需要。 面对严重失衡的国际力量对比,世界各国特别是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我们社会主义中国,要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有效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就有必要大力加强中华民

族精神教育。 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素质特别是民族精神素质既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促使其他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把民族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认同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爱党之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文化教材特意设了“我们的民族精神”这一。从整体上看,该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民族文化教育整个链条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全书的核心和落脚点。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〇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 〇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〇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〇人人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能力目标 〇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2016下学期超星

1
“惟人人欲欲其私,则无损于公家之弩项,而终为公家之大利。”出自以下哪一位的主张? ()(1.0 分)
1.0 分
?
A、
薛福成
?
B、
郑观应
?
C、
陈炽
?
D、
林则徐
我的答案:A
2
下列生活日常用语,哪一个不是来自佛教用语?()(1.0 分)
1.0 分
?
A、
当头棒喝
?
B、
门外汉
?
C、

急急如律令
?
D、
头头是道
我的答案:C
3
在中国,对于民族概念的研究和传播贡献最大的是()。(1.0 分)
1.0 分
?
A、
康有为
?
B、
胡适
?
C、
梁启超
?
D、
杨度
我的答案:C
4
下面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体现?()(1.0 分)
1.0 分
?
A、
共同的思想品格

?
B、
共同的价值取向
?
C、
共同的道德规范
?
D、
共同的语言特点
我的答案:D
5
秦朝的统治思想是()。(1.0 分)
1.0 分
?
A、
儒家思想
?
B、
道家思想
?
C、
法家思想
?
D、
墨家思想
我的答案:C
6
在德国人的意识里,对于民族精神的解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 分)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作者:————————————————————————————————日期: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课程标准】 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重点、难点】 为什么、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情景讨论法、分析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直接导入。 (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展示古代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 “天下兴亡、”(顾炎武) 老师:这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地充实和发展。 1、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 老师:看课本上的解释,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展示:毛泽东《七律长征》。 老师:这首诗反映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伟大精神,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展示:长征精神的内涵。 问:长征精神是否属于中华民族精神? 学生:是。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过渡: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奋斗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老师:先看革命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哪些革命精神? 学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展示: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及图片。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第0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案:第0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民族精神的含义;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识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3.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4.能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能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二】能力目标 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2.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 展。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2.爱国主义不 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3.结合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三、教学设计 【知识体系】

【知识要点】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1)中华民族精神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2)是中华民族之魂。 (3)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1、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 (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作用: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特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 (4)主题: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四、本课使用的资源 1、里约奥运会上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授课人:新星中学刘立萍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亲切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责任感,坚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念;认同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民族品格,并努力保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形成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它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使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其核心是爱国主义,并且懂得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国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能够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教学设计 ↘身临其境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源泉。而中华文化的力量,又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下面,让我们通过两段音乐编辑图片视频来感受一下。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资料: 音乐视频资料一(歌曲《天亮了》,40组图片):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人员伤亡惨重,房屋严重损毁。 音乐视频资料二(歌曲《感动》,50组图片):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全国各地人民群众和世界各地华人华侨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畏艰辛,奋力拼搏,抗震救灾。 (学生思考)1、看完刚才的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发言略) (教师总结)看了第一段音乐视频资料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非常伤心,心情也很悲痛,甚至忍不住会留下泪水,一方面是因为看到他们的惨状而感到悲痛,另一方面也想到今后那些受灾的人民群众该怎么办?但是,在看完第二段音乐视频资料后,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因为在发生这样的灾难面前,中华民族并没有退缩,而是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畏艰辛,奋力拼搏,抗震救灾,因为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是砸不烂、压不垮,震不倒的钢铁长城! (学生分组讨论)2、在全体救援人员的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发言略)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答案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答案之一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面哪一项是《赵氏孤儿》的主题:()1.0 分 A、 爱情 B、 复仇 C、 报恩 D、 励志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1929年,()的发现表明了中国也是人类起源地之一。1.0 分A、 北京猿人 B、 元谋人 C、 长阳人 D、 蓝田人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3.信用制度的建立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1.0 分A、 建立信用法律体系 B、 建立信用道德规范 C、 把诚信原则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D、 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兼爱”是()的观点。1.0 分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高奖项授予了()。1.0 分A、

卓琳 B、 宋文骢 C、 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 D、 全体中国人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下面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体现?()1.0 分 A、 共同的思想品格 B、 共同的价值取向 C、 共同的道德规范 D、 共同的语言特点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1.0 分A、 网络信息化的社会 B、

全球化的社会 C、 忽略环境保护的社会 D、 市场经济社会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8.“华夏”的“华”代表的是一种()。1.0 分 A、 生产方式 B、 生活方式 C、 文化修养 D、 地理方位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9.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正式确认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几次代表大会上?()1.0 分A、 十五大 B、 十六大 C、

2017高中政治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课程分析 本框题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3第七课第二框,。本框题主要阐述党对中华民族精 神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与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以 及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完整的小知识体系,分别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本框题在这个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重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使 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 确立依据:因为这一框题的内容思想教育性较强,因此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 神的思想教育作为重点。 (2)难点: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确定为难点。 确立依据:这是因为这个问题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概括性,学生缺乏高度概括的能力,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 此前学生学习了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有所了解,而对于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理解的还不是很深, 那么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三、设计思路 本课以诱思探究教学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打造高效课堂。本课围绕着中华民族精神展开探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本节课的设计总体思路是:首先是“创设情境,探索感知”其中,在“情境创设”上,先让学生说出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以加深理解;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先通过课件设影展示导向性问题,引导学生去自学课本,通过自学、探究、计论,得出结论,教师再总结归纳相关知识点,明确答案;再通过理论联系学生们所列举的事例引导学生去思考,掌握所学知识。其次,“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在学生对教材的整体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一步的解读,以便深入地理解教材的主旨。最后是“迁移深化,有效训练”,在学生对教材基本知识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手基础上趁热打铁,精心设计迁移性的练习,通过迁移,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得提高,并增强竞争合作意识。 四、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理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 培养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事例对问题进行综合 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 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情境创设、合作探究、讲授法等 2、学法: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强调小组合作探究的学法。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突 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5分钟) (课件投影)用学生体验最深刻的抗震救灾的相关图片,作为课堂导入,汶川地 震中子弟兵和广大人民共同抗击灾难,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的事迹感动 了中国,精神感动了全世界。 (设计意图):以抗震救灾精神作为开篇来讲,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体现了 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也是对教材创造性的使用,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激发同学们的 民族自豪感,使之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8分钟) 1、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印发基础知识填空部分,同时列出本框的主干 知识。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 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案【课程标准】 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重点、难点】 为什么、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情景讨论法、分析讲授法。 【教学过程】 导入:直接导入。 (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展示古代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 “天下兴亡、”(顾炎武) 老师:这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地充实和发展。 1、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

老师:看课本上的解释,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展示:毛泽东《七律长征》。 老师:这首诗反映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伟大精神,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展示:长征精神的内涵。 问:长征精神是否属于中华民族精神? 学生:是。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过渡: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奋斗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老师:先看革命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哪些革命精神? 学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展示: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及图片。 老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革命精神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 老师:2006年是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各界都在学习长征精神。 问:现在我们继承革命传统还有没有意义? 老师: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节约,鼓舞,精神动力。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 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 展示:抗震救灾精神 问:抗震救灾精神是否属于中华民族精神? 学生:是 老师: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这一时期形成了哪些精神? 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 学生看课本78页,了解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答案

1
爱国主义的类型不包括()。(1.0 分)
1.0 分
?
A、
个人爱国主义
?
B、
官方爱国主义
?
C、
符号爱国主义
?
D、
形式爱国主义
我的答案:D
2
西方人把()翻译成“黄金律”。(1.0 分)
1.0 分
?
A、
儒家文化
?
B、
天人合一
?
C、
中庸

?
D、
贵和尚中
我的答案:C
3
亨廷顿认为,二十世纪前半叶和后半叶世界的冲突分别是()和()的冲突。(1.0 分)
1.0 分
?
A、
政治、经济
?
B、
意识形态、经济
?
C、
政治、文明
?
D、
意识形态、文明
我的答案:D
4
下列哪项不是民主化过度发展带来的后果?()(1.0 分)
1.0 分
?
A、
极端个人主义
?
B、

对公共服务的依赖
?
C、
现代社会的分离
?
D、
社会凝聚力下降
我的答案:B
5
全球化对各个民族的挑战体现在()。(1.0 分)
1.0 分
?
A、
挑战了民族存在的可能性
?
B、
挑战了民族存在的合法性
?
C、
挑战了民族的生死存亡性
?
D、
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6
杨叔子在华中科技大学针对理工科学生倡导()教育。(1.0 分)
1.0 分

高二上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高二上册政治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3)结合自身实际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能力目标 (1)列举一些历史事实、名言警句,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进而认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2)列举中国古代与现代的一些典型事例,体会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伟大的民族精神的体会,加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在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上,自觉坚持爱国主义。 二、教学重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 (1)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2)如何理解爱国主义 四、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2)讨论法(3)多媒体演示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六、课时量: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国梦》中国梦是一个什么样的梦呢?我们怎样实现中国梦? 生:略 师:实现中国梦,需要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需要凝聚伟大的民族精神。 讲授新课 一、中华民族之魂 师:那什么是民族精神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1—72页的专家点评的内容,并找出什么是民族精神? 生:略 师: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同学们结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能不能来归纳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生:略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Snap1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Snap2 师: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四大文明古国,其中只有中华文化得到了绵延不断的继承和发展,而中华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否是一帆风顺的呢? 生:略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民族精神的含义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理解: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4)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分析 (1)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3)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 (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课程标准】: 3.11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全面认识剑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进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为中华民族精神续写新的篇章。 四、【相关知识】: (1)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及经济生活中学过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关知识。 (2)联系历史课中所涉及的井冈山革命、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西柏坡会议等历史知识。 (3)回顾政治生活中学习过的综合国力竞争、我国的国家性质等知识。 五、【方法点津】: (1)收集整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历程中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转折点,感受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到当地博物馆或其他革命纪念馆参观考察,体会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3)上网查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理解把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教案 高二(1)班吴建川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民族精神的含义;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识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3.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4.能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能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能力目标 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3.结合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典型案例导入 (课件播放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 师:听了这首歌曲,同学们有什么感触? 生:听了这首歌,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有一种精神在鼓舞着我们。 师:每当我们唱响这首歌时,爱国情感便会油然而生。这种精神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板书课题: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时: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板书课题:第一课时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推进新课 问题情景1 (课件展示字幕) 世界历史上,曾经有过四大文明古国,但,只有中华文明走到了今天,其他三大文明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也不是一帆风顺,我们无数次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特别是近百年的历史中,西方列强几乎把中国变成了他们的殖民地,日本几乎奴役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