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

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

人类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生活、工作环境日益恶化。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不像以往那样完全依赖自然,而是控制自然、改造自然,打乱自然固有秩序,形成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现代工业文明在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全球性危机,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

1.生态旅游和环境教育的内涵

1.1态旅游的概念及其内涵。1987年, Ceballos-Lascurain 在题为《生态旅游之未来》(the future of ecotourism)中给出了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就是前往相对没有被干扰或污染的自然区域,专门为了学习、赞美、欣赏这些地方的景色和野生动植物和存在的文化表现的旅游。世界生态旅游协会(TIES)于1993年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1995年我国为生态旅游做了这样的定义:生态旅游是在生态学的观点、理论指导下,享受、认识和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带有生态科教和科普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1996年提出对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在自然区域开展的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社区居民经济发展的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也是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生态旅游定义。

1.2环境教育的内涵及教育模式

1.2.1环境教育的概念。环境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新范畴,环境教育要求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环境教育是直接关系到全人类自身生死存亡的重要课题。环境教育是为了认识环境的价值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帮助人们培养环境道德感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而进行的教育。

1.2.2环境教育的分类。(1)正规环境教育。正规环境教育是指学校里面进行的环境教育,它通过正式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环境知识和实践教育,包括向学生灌输环境保护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等,它是环境教育的最主要形式。(2)非正规环境教育。非正规环境教育是指除了学校教育以外其他机构和组织所进行的环境教育。与正规环境教育相比,非正规环境教育实施的对象范围较广泛,实现途径也多种多样,因此难度较大。

1.2.3环境教育的模式。目前人们已普遍认可,与环境相关的教育包括三条核心线索,即"关于环境的教育", "通过环境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关于环境的教育"是指人们获得价值和态度所必需的知识;"通过环境的教育"强调人们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参与活动获得实际经验和环境知识,从而影响其态度、转变其观念,最终改变其行为;"为了环境的教育"是指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

2.1生态旅游与环境教育的关系。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功能是指在生态旅游活动中借助教育手段提高利益相关者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增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性、责任感和紧迫感。环境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关系不是相对独立的,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不可缺少。对于生态旅游而言,环境教育能够从根本上转变人们的环境道德观念,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2.2生态旅游中环境教育的实施

2.2.1生态旅游中环境教育的各利益相关者。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涉及到多方,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当地居民和生态旅游者。在进行环境教育规划之前,需要对各利益方进行全面的分析,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要针对个利益相关者的不同特点,对他们施以适当的教育。

2.2.2生态旅游中环境教育的实施方法。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主要受众是生态旅游者,因此根据生态旅游者的旅游特点,环境教育方式包括自然观察、解说活动及参与型教育活动等。

2.2.2.1自然观察。自然观察就是让游客在生态旅游活动中自觉体验、观察自然和感受自然。这种环境教育形式的重点在于环境的营造,强调游客的主动性,如观鸟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自然观察的设计重点要考虑活动的开展既要使游客充分接近自然,又不会对自然产生较大影响。

2.2.2.2解说活动。根据解说媒介是否具有能动性,可以将环境解说分为人工解说和非人工解说两大类。

(1)非人工解说。非人工解说是指通过视听媒体,解说牌和宣传印刷品等的解说。解说牌应突出教育性,使游客能够更多的认识和了解科学、文化和历史价值。视听媒体用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冲击来调动生态旅游者求知的积极性,并增强环境教育效果。宣传印刷品的形式简单,内容可以准确地传达给受教育者,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2)人工解说。人工解说员即生态导游者,是旅游地用以向游客主动地、动态地、互动地传达教育信息的人员。人工解说最大的优势就是互动性。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教育信息,更可以和生态旅游者进行交流,回答旅游者提出的各种问题。除了信息交流以外,生态导游员一直陪在旅游者的左右,可以对生态旅游者的行为直接的示范监督和制约。

2.2.2.3体验型教育活动。在自然保护区,体验型环境教育的本质是快乐教育,即鼓励生态旅游者亲自动手,亲自参加,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一些趣味活动强化他们对环境的认识,从而自觉地保护环境。体验型环境教育活动强调游客的亲身体验,参与一些生态旅游活动,尤其是一些充满趣味性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游客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举例――米埔自然保护区

世界著名的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是一个重要的湿地保护区,既是华南地区仅存的红树林地带之一,也是一个主要的候鸟越冬和觅食地。在香港记录的400多种鸟类中,米埔就有

260多种。米埔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发展,体现了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日浓,"让我们到米埔去"已成为一种时尚。米埔不仅使一些举世闻名但处于濒危边缘的鸟类受到了保护,也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回归自然和环境教育的场所。

4.小结

在生态旅游中进行环境教育,充分利用生态旅游中的各种资源,采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充分调动生态旅游者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通过他们的亲身参与和体验,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教育活动变得有趣,游客既享受了游玩乐趣,又受到了教育。这种通过环境的教育方式,生态旅游以其独特的方式使游客们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对环境的热爱,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达到了正规环境教育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环境教育过程中,我们应采用正规环境教育和非正规环境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论述“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论述“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客体——旅游区,影响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资源等。这里仅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及相应的旅游气氛。与之相联系,旅游环境问题也就指由于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响和破坏,使游客旅游活动的满足程度受到影响。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者,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 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区地貌、空气、水和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总称,这些生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旅游区环境的优美与愉悦。从人类审美的心理需求来看,自然景观美是基础,在一个空气污浊、水体污染、四周嘈杂的环境中,游客是无法去领略、欣赏、体会具体游览对象的各种美学特征的。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步增加,城市居民进行旅游、回归自然,借自然环境的洁净达到锻炼和疗养身心的愿望正日益高涨。由此看来,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某种意议上来说也是一种旅游资源。 旅游气氛环境指旅游区所特有的地方特色、历史、民族风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氛围。旅游环境美是形象与意境的双重美,而每一具体的游览对象,其对游客旅游行为的激发,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历史、地方、民族特点或一种异国、异地的特殊情调。所以,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旅游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生态文化旅游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可行性研究总论 一、项目背景 神农源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拟建的“神农源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位于省襄阳市谷城县五山镇昝家铺村家沟,因地处神农架北缘武当山下,现场原生态植被良好,环境优美,风光迤逦,历史文化、佛道儒文化深厚,又相传是人类始祖之一神农氏的故乡,故名“神农源”。 “神农源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以“文化体验”、“猎奇探险”、“生态度假”、“养老养生”等为主题,立足山水园林、原生态休闲景区的特点,以“文化塑魂、特色迎客”为根本,在全面打造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的同时,休闲度假方面突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特色,为周边近亿客源市场提供良好的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养老养生服务;依托生态打造人文传统生活景区,对享有“小武当”的五山镇万亩茶园进行保护性开发,将人文景点与天然园林融合,争取在十三五期间,把“神农源生态文化旅游区”打造成为中国一流的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酒店(式)养老、生态养生”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 1、项目名称 “神农源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 2、项目承办单位 神农源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3、项目拟建地址、地点 省谷城县五山镇昝家铺村家沟。

4、项目建容与目标 建设思路:拟建的“神农源生态文化旅游区”项目,以“文化体验”、“猎奇探险”、“生态度假”、“养老养生”等等为主题,以“文化塑魂、特色迎客”为根本,在全面打造道教、佛教、儒教文化旅游景区的同时,为周边近亿客源市场提供良好的休闲度假、养老养生服务;打造人文景点,对享有“小武当山”的五山万亩茶园进行保护性开发,将人文景点与天然园林融为一体,打造成为“酒店式生态养老休闲度假旅游区”。和丹江口水库水资源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养身—娱乐—餐饮—住宿—观光—体验--生产(花卉、园林、茶园)”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形成完美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旅游区。 (2)开发目标 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把“神农源生态文化旅游区”打造成为中国一流的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酒店(式)养老、生态养生”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区”! (3)开发建设容与建设进度 本项目规划面积暂定3平方公里(约3000亩,固定建筑用地400亩),总投资约1.2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建设。 一期工程: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占地150亩,投资3000万元,总建筑面积约128400㎡(含停车场),建设周期一年,主要容:停车场(广场)、接待中心、购物小吃商街、景点包装、老年标准公寓、娱乐室、活动健身室、餐厅、茶坊、厨房、员工食堂、门卫室、配电房、道路、围墙、水景、绿化等辅助设施; 二期工程:游乐体验配套项目建设。占地150亩,投资4000万元,建设周期两年,主要用于佛家道家文化体验项目建设、游乐项目建设、国际乡村自驾营地、山地越野基地、青少年军事夏令营营地、拓展·CS镭战基地等项目建设(可以单体招商)。

浅谈郑州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郑州市概况 (2) 2郑州市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 2.1水环境问题突出 (2) 2.2 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3) 2.3绿地、湿地相对不足 (3) 2.4农业生态有恶化趋势 (3) 2.5资源过度开发的负面影响 (4) 3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对 (4) 3.1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4) 3.2编制生态城市建设整体规划 (4) 3.3加强生态功能区的建设与管理 (4) 3.4重视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5) 3.5切实解决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5) 3.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 (5) 3.7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和工作机制 (5) 结论 (6) 致谢 (6) 参考文献 (6)

浅谈郑州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分析了郑州市生态环境存在的水环境问题突出、土地资源缺乏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问题,继而提出应努力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适宜开发后备资源,提高水问题的处理力度和处理深度,加大城市资源环境整治力度,以及强化绿化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以促进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力争把郑州建设成为经济生态同发展的生态城市。 关键词:生态问题;环境污染;城市资源 On the Zhengzhou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ence of Zhengzhou water ecological issues outstanding, the lack of land resources and the destruc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other issues, and then th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raise public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ively develop a circular economy, promote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and conserve, develop appropriate back-up resources to enhance efforts to deal with water issues and deal with the depth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efforts to increase the city,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green building, conserva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to promote the city as a who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and strive to build itself into Zhengzhou with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co-city. Keywords: ecological problem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urban resources 引言 郑州作为中原第一大省,在经济走在最前列的同时各方各面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也尤其突出,如果不加强对生态问题的关注,生态问题势必会成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大威胁。建设清洁、高效、健康、平等的生态城市是郑州的发展方向。郑州市生态环境条件比较脆弱、森林生态体系亟待完善、生态水系建设需要加强,应按照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做好郑州城市

浅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浅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发表时间:2015-09-09T10:40:43.34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5期(上)供稿作者:刘玲 [导读] 四川省荣县一中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刘玲 (四川省荣县一中荣县 643100)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在中学生中进行环境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呢?我认为以现行中学生物教材为基础,按照“渗于其内,寓于其中”的教学方法,把环境保护意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保护技术基础知识有机地渗透到生物教学过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和切入点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其对环境问题的感觉思维与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中学生的环境教育属于环境科学的基础教育,而不是培养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渗透,帮助学生认识环境,明确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了解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树立环境思想,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已有的知识和各方面的能力,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渗透教育,力求做到环境教育系统化、序列化。 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结合教材中介绍或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境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 例如,讲森林在保护改善环境中的作用时,要突出生态效益的概念。可给学生列出这样一组数据:1株50年龄的树木,1年产生的氧气价值3.2万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3.25万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万美元,各种生态效益达19.695万美元,而该树被砍伐后的木材价值却只有几千元,进而介绍我国森林覆盖率仅12.7%,远远低于国际标准30%的要求。而毁林速度却处于世界前列,联系我国今年长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灾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长江上游近年来掠夺式的砍伐树木,有些县财政收入的90%来源于木材,昔日的青山绿水,变成荒山秃岭,水土流失,河床升高,这次特大洪灾给国家造成几千亿的损失。与此同时,也介绍日本人爱树成癖,长期坚持植树造木,使其森林覆盖率高达68%,逐步变成森林大国的事实。通过以上事例介绍及对比,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情,使学生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阳台养花种草,植树节每人争栽一棵树,把爱护、美化我们的环境变成了一种由衷的自觉行为。 在讲青蛙一节时,通过介绍青蛙惊人的捕食能力,使学生自觉做到不捕杀、不食用青蛙,并与捕食青蛙的行为作斗争;还可组织学生将课堂观察的实验用蛙放回大自然,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一片爱心。 2.通过各项课外活动渗透课内打基础,课外求深化。 根据生物教学实际情况,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课堂教学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环境教育。 (1)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拓宽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现在中学生的求知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文章,帮助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环保知识与课堂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关注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利用科学保护环境的热情和信心。 (2)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了解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师可利用春游、秋游、夏令营等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劳动、去品尝……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并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这样才会使他们用真心去热爱大自然,去保护大自然。如结合植物课教学,组织学生认识校园、公园中的植物,掌握美化、绿化的植物种类,让学生在大自然美的熏陶下增长环境科学知识,探究环保知识。 (3)以实践活动为途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可配合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爱鸟周、植树节等节日开展一些公益性活动;也可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校园里建立植物角和生态平衡系统,开展校内植物分类、树种挂牌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学校周围的环境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如开展怀化市生活垃圾污染现状调查、太平溪水质污染源调查、农贸市场塑料袋使用及危害、中坡森林公园植被群落结构调查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现实,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之中去。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其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同时更增强了教育效果。 总之,对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经常性工作,只要坚持“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在生物教学中切实渗透环境教育,那么就能够引发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心,从而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文献综述

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分析旅游活动对环境的依赖性及对环境的正面影响,另一方面分析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冲击,尤其是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目的是认清各种旅游因素对旅游资源及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并提出对旅游环境进行保护的基本手段,以寻求旅游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完美与和谐的统一,使旅游得以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环境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旅游活动 持续发展 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相对丰富而相应发展的产业。近年来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94年我国旅游收人为1600多亿元,跃居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中的第八位。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有必要分析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一、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客体——旅游区,影响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资源等。这里仅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及相应的旅游气氛。与之相联系,旅游环境问题也就

指由于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响和破坏,使游客旅游活动的满足程度受到影响。 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者,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区地貌、空气、水和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总称,这些生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旅游区环境的优美与愉悦。从人类审美的心理需求来看,自然景观美是基础,在一个空气污浊、水体污染、四周嘈杂的环境中,游客是无法去领略、欣赏、体会具体游览对象的各种美学特征的。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步增加,城市居民进行旅游、回归自然,借自然环境的洁净达到锻炼和疗养身心的愿望正日益高涨。由此看来,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某种意议上来说也是一种旅游资源。 旅游气氛环境指旅游区所特有的地方特色、历史、民族风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氛围。旅游环境美是形象与意境的双重美,而每一具体的游览对象,其对游客旅游行为的激发,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历史、地方、民族特点或一种异国、异地的特殊情调。所以,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目前我国旅游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我国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环境教育,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

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 人类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生活、工作环境日益恶化。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不像以往那样完全依赖自然,而是控制自然、改造自然,打乱自然固有秩序,形成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现代工业文明在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全球性危机,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 1.生态旅游和环境教育的内涵 1.1态旅游的概念及其内涵。1987年, Ceballos-Lascurain 在题为《生态旅游之未来》(the future of ecotourism)中给出了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就是前往相对没有被干扰或污染的自然区域,专门为了学习、赞美、欣赏这些地方的景色和野生动植物和存在的文化表现的旅游。世界生态旅游协会(TIES)于1993年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1995年我国为生态旅游做了这样的定义:生态旅游是在生态学的观点、理论指导下,享受、认识和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带有生态科教和科普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1996年提出对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在自然区域开展的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社区居民经济发展的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也是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生态旅游定义。 1.2环境教育的内涵及教育模式 1.2.1环境教育的概念。环境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新范畴,环境教育要求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观出发,引导受教育者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思想觉悟。环境教育是直接关系到全人类自身生死存亡的重要课题。环境教育是为了认识环境的价值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帮助人们培养环境道德感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而进行的教育。 1.2.2环境教育的分类。(1)正规环境教育。正规环境教育是指学校里面进行的环境教育,它通过正式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环境知识和实践教育,包括向学生灌输环境保护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等,它是环境教育的最主要形式。(2)非正规环境教育。非正规环境教育是指除了学校教育以外其他机构和组织所进行的环境教育。与正规环境教育相比,非正规环境教育实施的对象范围较广泛,实现途径也多种多样,因此难度较大。 1.2.3环境教育的模式。目前人们已普遍认可,与环境相关的教育包括三条核心线索,即"关于环境的教育", "通过环境的教育"和"为了环境的教育","关于环境的教育"是指人们获得价值和态度所必需的知识;"通过环境的教育"强调人们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参与活动获得实际经验和环境知识,从而影响其态度、转变其观念,最终改变其行为;"为了环境的教育"是指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

浅谈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 其解决方法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105km2,占国土面积的%;戈壁面积×105km2,占国土面积的%。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

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符合建设中国和谐社会的需要。新时期背景下,需要我们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顺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要求。 一、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质就是塑造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1.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质。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2.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

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会凝聚人心,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4.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育学生对应做的事自己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5.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体育教学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二、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 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术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智能教育,培养学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影响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影响 化生系生物技术11 麦柳明学号:2011111778 一、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有效保护资源和环境,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旅游业发展中,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状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才能激起人们的旅游愿望并转变为现实的旅游需求。只有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发展旅游业,资源消耗少,环境成本低,一般不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直接的硬消耗,有利于自然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永续利用;可以替代部分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传统产业,达到减轻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的目的。还可以为一些地区的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旅游业对生态脆弱的贫困山区的环境保护,可产生积极作用。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强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发展旅游,可以使一些地方逐步认识到,优良的环境就是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和管理,也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威胁乃至破坏。它可能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就必然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污染;也会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危害。 二、我国旅游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现状 (一)我国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 2、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污物随处可见; 3、一些热点旅游区超规模接待游客,旅游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气氛丧失; 4、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 (二)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1、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 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旅游业获得的资金又可以使自然保护区、历史文物古迹得到更好的保护。 2、提高环境质量 旅游业可以绿化和美化环境;还可以控制大气污染等和其他环境问题,促使环境的全面净化。 3、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三)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气的影响、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噪音污染、对动植物的破坏和干扰、对景观环境的破坏等方面。旅游已成为环境污染源之一。 1.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 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开发与日俱增,已使很多完整的生态地区被逐渐分割,使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如地表铺面、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1)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事业已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特点是起步晚、基础差、发展的速度快。从内外接待来看是先国外、后国内,以接待国外带动国内旅游。现在已经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无烟工业”产业。它在国民经济诸多产业中,独具“朝阳产业”的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国家采取了鼓励部门、地方、集体、个体、外资一起上的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一、我国旅游环境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 1.工业“三废”造成对旅游的严重污染?据有关方面 报导,昆明滇池、杭州西湖、无锡太湖、武汉东湖、桂林漓江、长江三峡等旅游区,受到沿岸工业废水、废渣和城市生活污水、垃圾的污染,水质逐年下降,有的形成沿江段污染带,例如四川乐山大佛脚下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水汇流处形成了一条长年不消的黑色污染带;江苏苏州著名的寒山寺下有一条黑臭的河流是造纸厂排放液所致,使得文化灿烂、景观奇特的大佛和寺院大煞风景,严重地影响了游人观山赏水的心情。 又据了解,峨眉山国家级风景区,这些年来污染呈增长趋势,山下共有市属企业150个,乡镇企业95个,监测数据表明,每年废气排放量达92.7亿标立方米,致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中等污染状态。大气污染还引来酸雨对风景名胜区,文物建筑的危害,峨眉山顶冷杉大片死亡。这些都是工业“三废”对文物古迹造成的腐蚀和灾害。?

2.旅游区内生活污水、垃圾及燃煤污染日益加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区内各大饭店、宾馆林立而起,由于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景区内的楼堂馆所及生活设施也随之巨增,随即带来了生活废水、垃圾粪便和燃煤等污染,使旅游区的环境质量下降,观赏价值也随之贬低。以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它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82年建立国家森林公园以来,各种类别的宾馆、饭店、招待所已有30多家,生活煤灶273座,每年排烟尘22.5吨,烟尘和二氧化硫分别超标率为100%和46.2%,生活污水年排放约20.2万吨,使景区内水体质量逐年下降,景区内垃圾每天总量约6.5吨,有的不加处理,有的埋于林内,造成二次污染,上述种种生活污染,影响了游客的欣赏情趣和游览心境。 3.旅游区内资源和景观的破坏与日俱增?许多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渡假村都不同程度存在着随意砍树、采石、偷盗国家保护的野生生物、修建违章建筑、设置过多的旅馆饭店、辟地摆摊设点、任意开辟索道,随地抛弃垃圾和果皮等等。 例如峨眉山风景区内开荒种植黄连木;海南省青皮林保护区内开采矿石;青岛即墨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和辽宁千山风景区的开山采石,四川大熊猫保护区的偷猎大熊猫,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大量捕杀野象以及峨眉山、张家界森林公园等处林木、墙体、岩体、石碑上的乱刻乱画现象到处可见。?由于开发者不合理的开发,管理者不当的管理,旅游者不文明的旅游,破坏了自然和人文景观的 自然美,破坏了人与自然的伙伴关系,阻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

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尝试与探索

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尝试与探 索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价值追求,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质教育 1 坚持体育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引导学生自觉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教师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2 坚持“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1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和认识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也要关注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2.2 坚持体育教学的全面性。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缺少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

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01-15T09:33:46.02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作者:徐兴凯[导读] 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工业化的推进,人类的活动给自然界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灾害,物种灭绝,环境破坏,环境教育迫在眉睫。 摘要: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工业化的推进,人类的活动给自然界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灾害,物种灭绝,环境破坏,环境教育迫在眉睫。在高中阶段,环境教育和生物教学密不可分,学习生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了解我国环境现状,学习如何保护环境。因此通过高中生物教学,教师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从而树立学生的环保概念。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途径进行剖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环境教育;渗透 引言:阅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泛,无可避免的会对自然界造成伤害,破坏自然环境。特别是我国处于人口庞大,经济腾飞的时代,环境问题更是亟待解决。因此在高中生物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联系课本进行环境教育;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强化环境教育;使用现代化教具和丰富的授课资源,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结合教材,进行环境教育 在各种版本的高中生物课本中都涉及了环境保护、生态等方面的内容。比如,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介绍环境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自己应当如何做,探索保护环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加学生对于自然环境的知识,做到生物教学和环境教育的完美结合。 比如,《分子与细胞》一课是高中生物学习的基础,只有先奠定好基础,才能够保证今后的环境教育渗透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认真讲授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如细胞的癌变或细胞中的水,通过讲授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来增加学生的环境知识。又或在《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中,教师要教导学生要保护植物,可以通过介绍目前世界的植被覆盖率急剧减少,同时温室效应逐渐加剧的现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内容,在授课的过程中,介绍给学生环境状况以及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启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利用社会实践,强化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一方面要在课堂上进行,另一方面也要落实到实践中。教师应利用环境教育来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将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使得环境保护落到实处,而不只是在课堂中进行,从而达到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并且开动脑筋解决问题。通过进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在实践中保护环境。进行环境教育的意义在于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和地球。因此,必须强调在实际生活中用自身的行动来践行环境保护,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十分重要、迫在眉睫,引导学生将课外知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处理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建立起与自然的友好关系,加强环保意识,形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带领学生对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进行调查研究,采访相关负责人员,了解当地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更加切实的意识到环境污染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引导学生集思广益,为当地的环境问题出谋划策,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 比如在《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班会等。突出环境教育的主题,展示地球所面临的一些环境问题如污水乱排、汽车尾气超标、随处可见的白色污染等,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感想,从而让他们意识到解决环境问题刻不容缓,必须从我做起,加深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可以在班会上请学生说一说身为高中生该如何应对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或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如捡拾垃圾等,走近自然,热爱自然,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使用现代化教具和教学资源,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高科技手段也逐渐和教学结合,运用到课堂上。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效地完善了教育教学工作,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也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使他们对这种新型授课方式十分好奇,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很好的利用现代化教具来进行环境教育。比如,使用幻灯片播放图片音频视频等影像资料展示一些严重的的环境问题。比如展示各种污染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对于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可挽救的损失,更加生动地呈现人类活动给自然带来的有害影响。教师应积极引领学生思考人类是如何造成环境破坏,而环境破坏又如何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让学生意识到,自然和人类相互依存,互不可分,从而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自觉承担起保护环境的重任。另一方面,教学资源的选择应突出环境保护的主题,同时也要具有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果教学材料枯燥无味,反而会对环境教育的渗透起到相反的效果。 如在《生态环境及其稳定性》一章中,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图片或纪录片,如《人类星球》《地球脉动》《美丽中国》等,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或播放,栩栩如生地呈现授课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深化学生对于课本及环境问题的理解,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使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问题的起因、解决办法,以及如何将所学的生物知识和环境问题结合起来,从而更加关注环境保护,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不同的授课方式,树立学生的环保概念,既可以提高生物学科的学习效率,也能够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环境知识。 四、结语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十分重要,并且对于提升全民环保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施生物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将环保意识带到实际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环境保护。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利用现代化的教具和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将所学到的环境保护知识用到实际中,达到知行合一,使得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培养富有环保意识的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饶庆荣.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6:73. [2]丁芳霞.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7):227-227.

外文翻译--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节选) 原文来源:Environment Impacts of Ecotourism;Edited by Ralf Buckley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Ecotourism Research,Griffith University,Australia CAIB Publishing;Oct,2008 生态旅游由于其实际或潜在的积极影响受到社会和保护区以及公司和消费者广泛吹捧。例如,在讨论进入保护区方面,旅游说客和生态旅游经营者宣称他们不仅将会采取措施师环境影响减到最小,而且生态旅游还会产生利益。然而,保护区也为旅游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好处。 每年被人类消耗或污染的自然资源有很多。人类生存需要饮用水,可呼吸的空气和可用的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系统是每个这些领域的主要的蓄水池。生态系统由于人类活动已被不同程度地广泛地修改了。近原始的荒野地区和其他小改造的地区的环境正在不断减少,像城市中心,垃圾堆放场,矿场和单一种植区几乎完全修改的环境在继续扩大。有很多没有完全修改而又很重要的地方,如农村住宅,布罗德埃克牧区和被采伐的原始森林在最少修改的地区也继续扩大。为制止和扭转这些趋势,只在人类的社会结构和人类行为发生大规模和深远的变化时才能成为可能。然而,如果在短期内没有这种变化,规模更大的混乱将逼近人类。 关于可持续能力和关乎人类生存的任何长期策略唯一最重要的组分,能够使世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的代表性区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原封不动的和功能的状态。当然,这是保护区全局系统的主要目标,包括世界遗产地区、生物圈储备、国家公园和其他保护区域。然而,这些公园还不能独自地防止生物多样性持续损失:首先,因为他们是太小和不充分地代表性的;第二,因为他们不充分地被保护。目前,有公开和私有土地其他地区在被保护区系统之外的,它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空气和水的质量有很大贡献。它们包括:像极地,高山,沙漠和海洋生态系一样很少人的地方;那些为木材和家畜产品使用的但其中很少使用牧场保留其原有的性质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森林地和牧场;人类的生活方式没有介入对自然环境的密集的修改的部族和社区土地。然后,随着人口和资源消耗量的继续增长,所有这些未保护的区域却受到越来越多的开发和修改,例如采伐,农业清除和类似的冲击加速。特别是,其中一些区域涉及保护和储备,而且逐渐增长的人口压力正在导致土地清除和移民直到储备界限,有时会在保护的过程中出现侵犯。在被保护区界限不是明确界定或没有发现的地区,这样侵犯也许一般包括偷猎,非法收获,小规模移民和时而的军事演习。然而,甚而在国家公园界限已建立和强制执行的区域,侵犯可能仍然发生。有时,相关的立法也许允许发展某些类在公园界限之外的可能在保护区的周长附近增加杂草、病原生物、野生动物、水污染和火来源的压力,并且这些能不再人类进一步的干涉下在保护区里得到传播。 因此,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的保护不仅能够通过增加保护区财产,改进现存储备的有效保护率,而且通过减少对储备区以外土地的修改得到改进,以便改进它的保护价值。 用纯粹财政术语来说,以现在的市场价购买高保护价值所有剩余的区域,在更加富有的政府和公司看来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并且宣称他们作为保护区。然而,由于许多政治原因,这是不太可能发生得。许多保护区管理代办处没有足够的金钱来管理他们现有的财产,更不用说发展它。全世界国家公园和相似的储备总面积继续慢慢地增长,并且在最近几年里给保护区的管理代办处的一些资助增加显著。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公共的保护区越来越资金短缺。同时,他们不断地受到人类的压力,这种压力同时来自于从在它们的边界之外的压力和游客的人数和期望增长的压力。结果,只有最大和最远的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