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物理九年级全册教案

北师大物理九年级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力和压强

教学目标

1.理解力的概念,并明确力的计量单位——牛。

2.理解压强的概念,学会压力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知道压强的计量单位——帕斯卡。

3.能够解答和应用力和压强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

1.力的概念和牛的计量单位

1.介绍力的概念,如推或拉物体。

2.定义牛作为力的计量单位。

3.以物理实验为例,让学生感受牛的大小和力的作用效果。

2.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1.介绍压力的概念,如用手指对物体的推压。

2.定义面积和压强,并讲解它们的计算公式。

3.举例说明压力、面积和压强之间的关系。

3.综合练习

1.练习力和压强相关的计算问题。

2.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力和压强的知识。

教学方法和手段

1.讲解法:通过讲解引入课题,介绍相关概念、原理和公式,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2.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感性认识力和压强的大小和效果。

3.互动讨论法:通过问题导入和分组讨论加深学生对力和压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堂设计

1.开始课堂后,教师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物理实验,引出力和压强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教师讲解力和牛的定义和计量单位,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3.教师讲解面积、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举例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4.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与合作,锻炼其思辨和应用能力。

5.课堂结束前,教师布置相关练习作业,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教学目标的实现度:通过学生上交作业、实验成果和阶段性测试,判断学生对力和压强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情况。

2.教学过程的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答题和互动讨论情况的观察、记录和笔记,评价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态度的情况。

3.教学效果的反馈:通过学生作业、测试成绩和评价反馈表,评价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教材

1.《物理(初中必修1)》第3章: 力和压强

2.《北师大版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第1章:力学基础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3.1《电能和电功》教案

一、电能和电功 核心素养 通过对于电能和电功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的物理观念,通过探究电流做功与电流、电压的大小及通电时间的长短的关系的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 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2)通过探究,知道电流做功与电流、电压的大小及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系。重点与难点 1.重点:电功的意义,电功的计算。 2.难点:实验探究电流做功与电流、电压的大小及通电时间的长短的关系。 教具:多媒体、学生电源一台、电流表、电压表及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秒表、相同的小马达两个、细线两根(每根约1m)、重物一个。 教学过程 课前 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电能和电功》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内容,发现薄弱点,针对性听课。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假如现在生活中没有了电,生活会怎样? 通过学生的回答电的重要性,从而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电能和电功 优教提示:打开“动画演示:电功导入实验及相关因素研究” 1.演示:(1)将一粉笔头静止从高处释放,使其自由下落。 (2)用手拉着一个用线系着的钩码,使钩码上升。 提出问题:1.这两个现象中有没有做功?各是哪个力在做功? 2.做功过程中有没有能的转化?各是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得出结论: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功的多少可以表示能量转化的多少。 2.展示P101“观察与思考”中的台灯、电饭锅、电风扇等三个用电器 优教提示:打开“演示视频:电能” (1)提出问题:它们工作时都产生了什么能量?都消耗了什么能量? (2)归纳:电流通过用电器时,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的过程就是电流做功的过程。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电功的多少就是消耗电能的多少。 3.展示霓虹灯、电磁炉等6幅图片 问:这些设备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什么能量?生活中还有哪些用电器能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或机械能? (二)实验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优教提示:打开“动画演示:探究电流做功与电压的关系” 优教提示:打开“动画演示:探究电流做功与电流的关系” 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说出猜想结果和依据,然后通过几个例子进一步肯定学生的猜想:

北师大物理九年级全册教案

北师大物理九年级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力和压强 教学目标 1.理解力的概念,并明确力的计量单位——牛。 2.理解压强的概念,学会压力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知道压强的计量单位——帕斯卡。 3.能够解答和应用力和压强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 1.力的概念和牛的计量单位 1.介绍力的概念,如推或拉物体。 2.定义牛作为力的计量单位。 3.以物理实验为例,让学生感受牛的大小和力的作用效果。 2.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1.介绍压力的概念,如用手指对物体的推压。 2.定义面积和压强,并讲解它们的计算公式。 3.举例说明压力、面积和压强之间的关系。 3.综合练习 1.练习力和压强相关的计算问题。 2.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力和压强的知识。 教学方法和手段 1.讲解法:通过讲解引入课题,介绍相关概念、原理和公式,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2.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感性认识力和压强的大小和效果。 3.互动讨论法:通过问题导入和分组讨论加深学生对力和压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堂设计 1.开始课堂后,教师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物理实验,引出力和压强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教师讲解力和牛的定义和计量单位,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3.教师讲解面积、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举例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4.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与合作,锻炼其思辨和应用能力。

5.课堂结束前,教师布置相关练习作业,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教学目标的实现度:通过学生上交作业、实验成果和阶段性测试,判断学生对力和压强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情况。 2.教学过程的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答题和互动讨论情况的观察、记录和笔记,评价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态度的情况。 3.教学效果的反馈:通过学生作业、测试成绩和评价反馈表,评价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教材 1.《物理(初中必修1)》第3章: 力和压强 2.《北师大版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第1章:力学基础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物理学的基础知识,理解物理学的基础概念与基本物理量,并掌 握一些基本的物理运算方法。 2.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原理和规律,例如“牛顿三定律”,“能量守恒定 律”等,使学生能够应用于对生活、科技、社会现象等思考问题。 3.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用科学方法进行理性 分析和探究,学会进行观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总结并归纳结论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课:“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本课主要内容为:物理学的定义、物理学的研究内容、物理学与生活、技术的 关系、测量、测量误差等。 第二课:“高速公路上的车辆行驶” 本课主要内容为:汽车运动的基本概念、汽车运动的基本物理量、汽车的速度 和加速度、汽车的行驶过程等。 第三课:“空气和气压” 本课主要内容为: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气压概念及其测量、温度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变化等。 第四课:“地球物理学” 本课主要内容为:地球形态、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各层结构、地壳的运 动和形变等。 第五课:“牛顿第一定理和牛顿第二定理” 本课主要内容为: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牛顿运动定 律的应用等。 第六课:“阻力与运动” 本课主要内容为:阻力的基本概念、空气阻力、近似计算法、实验测定法等。

第七课:“能量” 本课主要内容为:物理学中的能量、能量守恒定律、动能与势能、机械能守恒、弹性势能等。 第八课:“电学” 本课主要内容为:电荷和电场、电势能和电势差、电流强度和电阻、欧姆定律等。 第九课:“磁学” 本课主要内容为:磁荷和磁场、磁感线、洛伦兹力、涡流现象等。 三、教学方法 1.以实验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实 际情况构建模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2.“以学生为本”,听取学生的想法和看法,开展案例研究和小组合作等 形式的互动交流,诱导学生热爱科学,善于创新。 3.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我学习的习惯,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并受益终身。 四、教学评价 1.实验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给予成绩评定。 2.课程考评:通过学生进行的测验来进行成绩评估,测验内容涵盖本学 期的全部教学内容。 3.案例评估:让学生和家长通过课堂上展示的案例,了解学生带来的成 长过程,使学生和家长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 五、教学安排 时间内容 第1-2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3-4周高速公路上的车辆 第5-6周空气和气压 第7-8周地球物理学 第9-10周牛顿三定律 第11-12周阻力与运动 第13-14周能量 第15-16周电学 第17-18周磁学

九年级物理全册 14.2 磁场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14.2 磁场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初建模型思想.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过程,通过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并能描述其主要特征. 2.体会如何用磁感线形象地描述磁场,初建模型思想,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体会磁场的存在. (2)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难点:认识磁感线的特点,建立磁场模型. 【新课导入】 导入1:复习提问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磁性、磁体、磁极. 2.用磁针怎样确定包着布的磁体的N极呢? 说出你们的办法.同学们的办法很好,其中一种办法用到了今天要学习的“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下面我们继续学习与磁有关的知识. 导入2:表演魔术导入 隔空推车:出示一辆小车(上面已经藏好一块条形磁体),老师(手中藏好一块磁体)模仿魔术师制造出神秘气氛,表演“隔空推车”.

【课堂探究】 一、磁场 演示:同名磁极相互靠近、异名磁极相互靠近时的现象. 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提问:两个磁体并没有相互接触,但是它们之间确实存在着作用力.它们怎么发生相互作用呢? 讲解:原来在磁体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把它叫作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磁体周围的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我们如何认识它呢? 像磁场这种物质,人们常用小磁针探测磁体的磁场情况,我们用实验可以感知它,所以它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转换法”. 小实验1:如图,在条形磁铁周围不同的地方放上一圈小磁针,观察并画出磁针N极的指向. 讲解:在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N)所指的方向规定为那点的磁场方向. 二、磁感线 提问:怎样知道磁体周围更多的点的磁场方向呢? 演示:如图(用铁粉演示条形磁体的磁场的分布)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一些铁粉,然后把条形磁铁放在玻璃板下方,轻轻敲击玻璃板,观察铁粉的排列情况.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全一册初中物理 磁场 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四章磁现象 第二节磁场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二、过程和方法 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通过亲历“磁场”概念的建立过程,进一步明确“类比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磁场。 磁场概念的建立以及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多媒体课件 魔术小车: 水平桌面上一个无动力小车在教师的手靠近时会自动向前或向后运动。 提问:谁能猜出是什么魔力驱动小车运动? 学生猜想后揭晓答案:小车暗处安装有磁铁,教师手里藏了一块磁铁,小车是在磁力的作用下发生运动的。 提问:两个磁铁之间并没有相互接触,是靠什么产生力的作用的呢? 进一步引出: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将学习这节课的内容——磁场。

知识点1:磁场 (1)磁场 演示实验1:用铁架台吊起一块条形磁铁,用另一块条形磁铁与其靠近,再现刚才小车的受力情况。 学生观察后发现:同名磁极靠近时,吊着的条形磁铁被排斥;异名磁极靠近时,吊着的条形磁铁被吸引,解释了小车两次不同的运动原因。 思考:现在思考课前的问题,两个磁铁之间并没有相互接触,是靠什么产生力的作用的呢? 演示实验2:向手里的一个纸条吹气,可以观察到纸条运动。 思考:纸条为什么会运动呢? 学生回答:纸条运动是由于受到了嘴里吹出来的风的作用。 教师引导:我们看不到风,但是它真实存在,而且正是在它的作用下纸条发生了运动。我们自然界中存在这样一种物质,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真实存在。 进一步引导:在上面的实验中,两个磁铁之间之所以能发生力的作用,就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磁场。 (2)磁场的基本性质 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如何感知到它的存在呢? 学生答:可以看到物体被吹得动了起来。 进一步思考:我们如何感知磁场的存在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如果有磁体进入磁场时会受到力的作用。 总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会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这是磁场的基本性质。 (3)磁场的大小和方向 磁体周围的磁场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有没有强弱之分?请学生自己进行探究。 学生实验1:用条形磁铁和大头针研究磁场的强弱。 学生实验后发现,条形磁铁两端吸引大头针比较多,而中间几乎没有吸引的。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汇总

(共28套)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精品教案汇总大赛获奖作品集

机械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体具有能的标志. 2、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相关因素.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常识性了解水能风能的利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和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习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恰当的视频、图片及直观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相关因素. 2、说明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资源: 实验器材:动能演示器,滚摆,盛水圆筒、带孔的乒乓球、注射器、塑料托盘(共20组)、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播放视频并提问: 1、急驰的汽车、汹涌的海水、猛烈的飓风,它们对周围的物体造成什么影响? 得出能的标志. 2、三者还有什么共性? 得出动能的概念. 二、展示图片并提问: 1、静止的物体还具有能吗? 2、如果观缆车、花盆、重锤都在地面上,它们还具有能吗? 得出重力势能的概念

引出课题. 三、举例: 生活中许多物体都具有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是机械能的两种常见的形式,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机械能的第三种形式:弹性势能. 练习:说说下列物体具有哪种形式的机械能? 1、马路上正在行驶的汽车. 2、长在树上的苹果. 3、正在从飞机上空降的救援物资. 探究动能大小的相关因素: 一、情景创设: 问:能量有大小,动能也一样,马路上急驰的汽车撞到人,非死既伤;可玩具小汽车即使撞到人,也没什么事. 就是因为它们的动能不同,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二、引导猜想 三、演示实验 1、介绍器材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运用控制变量法:改变哪个物理量?怎么改变?控制哪个物理量相同?怎么控制?测量哪个物理量?怎么测量? 3、演示 4、总结结论四、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 探究重力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 类比动能,重力势能也有大小,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一、猜想 二、据提供的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方案 1)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2)探究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 三、自主探究(参考实验建议) 四、得出结论 讨论 通过改变乒乓球到水面距离改变高度 通过改变乒乓球中注水多少改变质量 通过乒乓球入水深度量度重力势能的大小 探究、记录、得结论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情景创设:

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2.3《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教案

三、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核心素养 通过根据欧姆定律分别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等效电阻与各电阻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预习任务,学生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内容,发现薄弱点,针对性听课。 一、新课标学习要求 知道串联电路等效电阻与各电阻的关系. 知道并联电路等效电阻与各电阻的关系. 教学重点:串联电路中电阻关系 二、整体感知 1.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R=R 1+R 2+……+R n 2.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2 1111R R R +=+……+ n R 1 教材知识全解 优教提示:打开“新知讲解: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一、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1.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假设有一个电阻可以代替串联的电阻而不影响电路的效果,我们就称这个电阻是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效电阻与串联各个电阻的关系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求得.

说明 (1)不影响电路的效果是指在电源电压不变时,其输出的电流也不变. (2)等效电阻也叫总电阻. 2.串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在图12-6中,两个串联导体的电阻值分别为R1和R2,设等效电阻的电阻值为R。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和U2,串联部分两端的电压为U。通过R1、R2的电流分别为I1、I2。由欧姆定律可知, U=IR,U1=I1R1,U2=I2R2。 从串联电路总电压与分段电压的关系:U=U1+U2,得IR=I1R1+I2R2。 因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所以 R=R1+R2。 对于多个电阻(R1、R2、R3……R n)串联,同样可以得到 R=R1+R2+R3+…+R n. 这表明,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 注意 (1)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其总电阻一定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大. (2)由R=R1+R2+…+R n可推出,n个阻值均为R0的电阻串联,其总电阻为R=nR0.

九年级物理全册 11.5 电压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11.5 电压 第1课时电压、电压表 1.知道电压的作用和电压的获得. 2.知道电源的作用. 3.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变换. 4.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值. 5.使学生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和符号. 6.记住并理解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重点难点】 重点: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难点:电压概念的理解、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新课导入】 导入1:实验导入 演示实验: 1.利用干电池、一只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简单电路,使灯泡发光. 2.取下干电池,换成导线,闭合开关,小灯泡为什么不发光? 引入新课:导线内存在大量可以移动的自由电荷,什么原因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呢? 导入2:复习引入 教师:叫一位同学上黑板画出一个串联电路. 教师:再叫一位同学按照电路图用导线把电路连接起来. 学生:上台连接电路 教师:当我们闭合电路中的开关,灯泡亮了,说明电路中产生了电流. 当我们取下电池,再闭合开关,灯泡不亮,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

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电路中不能形成电流,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在前面,我们讲到电流时,用水流作类比,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水流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结合课本59页图1143讲解:我们知道只有当容器中的液面存在高度差时,它们对容器底才会有压力差,这时打开阀门,在水管中才会形成水流通过,也就是说,水流的形成原因是由于两液面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即存在水压,而水泵的作用就是将水不断地从乙抽向甲中,形成水压. “第五节电压”. 【课堂探究】 一、电压 教师:下面就请大家阅读课本60页,然后说出:电压的符号、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电压的符号是U,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V”,常用单位:千伏( kV),毫伏(mV),微伏(μV). 换算关系: 1千伏( kV)=1 000伏(V) 1伏(V)=1 000毫伏(mV) 1毫伏(mV)=1 000微伏(μV) 教师:知道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我们来完成一些简单的单位换算: 1.5 V=μV;18 kV=mV; 3×105μV=mV;7 200 mV=V. 教师:讲解几个身边的电压值,并让同学们记住: ×104 V;产生闪电时的电压为104~109 V.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测量电流时用电流表,测量电压同样也要用专门的仪表叫“电压表”(出示电压表实物) 二、电压表 教师:结合实物讲解 (1)电压表的表盘上标有字母“V”,表示用此电压表所测电压的单位是“伏特”;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 实验课题: 11.2.组装电路 主备人:罗军执教教师: 实验评估: 实验课题: 11.4.用电流表测电流 主备人:罗军执教教师: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电流表测电流 2.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小灯泡(2个)、电流表、导线 实验过程设计:(一)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提出问题】 在图7-1中,两个灯泡是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的。流过A 、B 、C 各点的电流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作出猜测。 分三次把电流表接入,分别测量流过A 、B 、C 各点的电流。你的猜测正确吗?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否回答: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猜想或假设】 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是相等关系。【设计实验】 分别把图7-1中A 、B 、C 各点断开,把电流表接入,测量流过的电流,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电流,看看是否还有相同的关系。 下面分别是测量A 、B 、C 三点电流的电路图。如图7-2

【进行实验】 把测量数据记在下面表中,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扼要地写下来。 【分析和论证】 在串联电路中,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评估与交流】 实验中电流表是分三次接入电路中的,为什么没有选用3块电流表直接测量? (二)探究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提出问题】 如图8-1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流过C 点的电流)和各支路的电流(流过A 、B 两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猜想或假设】 可能满足并联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设计实验】 分别把电路中A 、B 、C 各点断开,把电流表接入,测量流过的电流,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电流,看看是否还有相同的关系。 分别画出测量A 、B 、C 三点电流的电路图8-2。 【进行实验】 【分析和论证】 在并联电路中,流过A 点的电流与流过B 点的电流、;流过C 点的电流与流过上述两点的电流之间的关系是:。

北师大九年级物理教案

北师大九年级物理教案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一起看看北师大九班级物理教案!欢迎查阅! 北师大九班级物理教案1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力量目标: 1、观看试验力量:能从生活中观看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 2、思维力量:推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学问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状况. 3、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解释、推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目标: 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2、培育同学科技意识,喜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同学会联系实际推断已知参照物的状况下物体的运动状况和由运动状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讨论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洁的问题入手,渐渐深化,最终分析我国放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索一些问题. 教法建议 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同学自主学习力量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 通过争论引入新课,引导同学思索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同学争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同学列举实例,同学分析,老师可以做评价,最终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 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看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同学思索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同学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熟悉,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单元分析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篇一:北师大版_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机械能》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问目的: 1. 知道运动的物体能做功,具有动能。 2. 知道动能的大小及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说明简洁的现象。 3. 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确定因素,并能说明简洁的现象。 (二)过程及方法 1. 经验自主设计探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的试验过程,培育和进步探究实力。 2. 可以运用限制变量法来探讨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并体会这样做的优势。 (三)情感、看法及价值观 1 . 增进学生酷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学习热忱。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相识,留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2. 让学生经验探究活动,体验胜利的喜悦,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难点:学生设计完成探究试验,并沟通评估各自的试验方案 【教学仪器】 (一)多媒体教室:装备高亮度投影机及师、生用电脑、试验展示台(二)分组试验器材(每组):乒乓球三个、橡皮筋三根、沙子一盆、自制四脚桌一个、海绵一块、自制滑轨一组、纸盒一只、大、小钩码、铜、铝圆柱体及小木块个一个 (三)多媒体页课件,课件址:/retype/zoom/a38bc5a5804d2b160a4ec09b?pn=2x=0y=0raww=521rawh=99 o=jpg_6_0_______type=picaimh=91.241md5sum=7547f648818383b49b947 5ecb9b30034sign=0904d544cfzoom=png=2761646jpg=013929”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内能”探究活动 想方法设计试验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猛烈. 〖教学案例〗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事一样吗 篇二: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12 电功率》教案 第二节电功率 一、指导思想及理论根据

北师大九年级物理教案

北师大九年级物理教案 作为一名物理老师,你知道如何写一篇北师大九年级物理教案吗?它能帮助你的九年级物理教学活动顺当开展,并对你提高教学质量有主动的帮助。你是否在找正打算撰写“北师大九年级物理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184022北师大九年级物理教案1 爱因斯坦说:“爱好是的老师”。可见,爱好对学习多么重要。心理学指出:学习爱好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学好物理,学生只有对物理感爱好,才想学、爱学,最终学好,用好。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创设情境,导课好玩 “授业无趣,必不乐学”。物理规律和原理一般都比较抽象、概括,假如老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填鸭式讲授,对学生就缺乏吸引力,会使学生感到味同嚼蜡,昏昏欲睡。那么,怎样在授课一起先的时候,就能引起学生剧烈的求知爱好呢?这就涉及到一个怎样导入课题的问题。 老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应想方设法创设各种好玩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感受到物理的生动活泼和趣味性,从而对本节内容产生深厚的探究热忱。例如讲“汽化和液化”时,演示“纸锅烧水”,会立刻吸引学生的留意力。在“流体压强和流速”教学中,老师用力

向漏斗管口吹气,请学生视察下方紧贴漏斗壁的乒乓球是否会掉下来?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由此引入新课,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新学问的欲望。除演示试验作为引子外,还可以讲解并描述一些趣味小故事,也能吸引学生的留意力,引起学生爱好。例如讲授“重力”时,可以讲一下牛顿和苹果的故事,既展示了“万有引力”的物理情景,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 二、举例寓趣,设疑激趣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化枯燥为生动,擅长举例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做法。例如讲授“声音可否在液体中传播”时,举例:“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来说明问题,在进行“汽化和液化”教学时,举例: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杯子会“出汗”,用此来说明液化原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在课堂教学中,“设疑”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依据教学中的进程,老师适时地提出一个个“为什么”,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学问的爱好,使其主动思索,大胆回答,从而真正驾驭学问。例如讲“压强”时设疑:为什么英雄握不烂鸡蛋,而放在桌上,只要一个手指往下一按,就压破?讲“汽化和液化”时设疑:为什么喝热茶时我们要先吹吹气再喝?像这类设疑,既贴近生活,又能激发学生的新奇心,引起爱好。 三、新颖试验,见之生趣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视察和试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新颖好玩的试验,会使他们感到簇新和新奇,可以给他们带来丰富的乐趣。例如在学生学习“摩擦力”这一节时,老师演示“筷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课堂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课堂教案 在我国的初中教学工作中,物理教学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物理学学问相对于其他的学科来说,学问的难度、严谨性和逻辑性都更强,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实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课堂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课堂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爱护的关系。 2常识性了解热机的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3培育学生重视提高爱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 热机的效率 难点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教具 演示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提问:什么是机械效率? 二. 新课引入: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跟全部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 新课内容。 1.热机是利用燃料来做功的装置。 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做功)。 2.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占最多,应减小废气的能量损失。 由于损失的缘由比较多,所以热机的效率一般都较低。(参阅课本中的几种热机的效率,内燃机的能流图以及火电站的能流图。) 3.如何提高热机效率的效率? 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减小内能损失,运动部件润滑良好。 4.内能对环境的影响。 (1)废气污染(CO、SO、酸雨), (2)噪声污染。 5.爱护环境,减小污染措施。 (1)改进燃烧设备,实行集中供热,加装消烟除尘装置。 (2)提高内能的综合利用率。 把干脆烧煤、燃油改为烧其工业副产品;把内能的一次利用变为多次利用(如用余热供暖等)。 (3)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问题,把发展经济与爱护环境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只要我们大家都能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环境,责无旁贷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全套教案

《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1.本课时在初中物理课程系统中的地位:欧姆定律(初中学习的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欧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中重点内容之一。 2.本课时的特点: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定律以及数学表达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2.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联系欧姆定律的发现史,在教学中渗透锲而不舍科学精神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为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并应用所归纳简得出的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就是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课前准备: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 【学习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知识结构】 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 一、热身训练: 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 _________的,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3. 5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 4. 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 二、典型例题: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运动路程 S/m 汽车A 0.1 0.2 0.3 0.4 汽彻B 0.2 0.4 0.8 1.2 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 汽车B 0.5 1 2 3 (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 (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 三、课堂巩固: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课堂教学案(108页精品)

《电功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2、会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电功率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电功率和电功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 电灯(功率差别较大)两只、灯座(与灯泡配合使用)、按钮开关、导线若干、插头、绝缘胶布、电能表(尽量选用转数大的)等。因为要用220V电压做演示,所以必须注意安全,最好用已连接好导线和灯座的示教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上节课学过电能表后,同学们一定观察了同学家或自己家的电能表。是不是可以把观察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呢? 在学生汇报交流之后,老师提取精华进行一个综述。电能表有时候转得快,有时候转得就比较慢。一般是晚上转得快一些,白天转得较慢。电能表转得快慢和用电器的多少及用电器的种类有关系。 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证明大家观察到的现象准不准。 二、进行新课 1、电功率 演示:不同的灯泡接入电路中,电能表转动的情况。考虑到操作的安全性,不建议学生操作,教师可提醒学生,电能表连接时应串联在电源上。 (1)先将15W的电灯接入电路,合上开关,灯发光,同学们观察电能表转动情况。 (2)将15W的灯泡取下,换上100W的灯重复第一步实验。 同学们观察并比较两次转动快慢情况。 现象:电能表第二次比第一次转动得快,灯也是第二次比第一次亮。 (3)将两只灯泡并联接入电路,合上开关,两灯均亮。再观察电能表的转动情况,并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2021年秋修订)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教案设计 【2021年秋修订】

一、机械能 第1课时动能和势能 知识与技能 知道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和势能的存在。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在探究实验中讨论并总结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巩固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和类比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具准备 钢球、塑料球、斜面、木块、纸盒、弹弓、橡皮筋、直尺、金属块等。 新课引入 高空坠物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大? 一个重1 kg的花盆从10楼坠落,其杀伤力堪比枪击。其实不止花盆,巴掌大的西瓜皮、麻将牌、鸡蛋等,如果从高空坠下砸中行人,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教师利用教具让从斜面滚下的小球钻入水平面上的纸盒,纸盒被推得越远,小球对纸盒做功越多,表明小球的动能越大。学生思考、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 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识点一认识动能 1.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动能? 让学生举例展示具有能量的物体的例子,屏幕上显示有关动能的图片,如急流的河水能把石头冲走,流水能做功;空气流动形成的风能做功等。这些物体能做功,它们都具有能。它们的能量是由于物体运动才具有的。 物理学中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作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2.探究动能的影响因素。 请同学们想办法使桌面上的金属块具有动能。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改变金属块动能的大小,并由此猜想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提醒学生注意控制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