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足球机器人行走机构

1绪论

1.1选题目的

机器人足球系统的研究涉及非常广泛的领域,包括机械电子学、机器人学、传感器信息融合、智能控制、通讯、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等等,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广大科学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参与。现在的足球机器人行走机构错在的控制不稳定,行走不灵活等一些问题,通过对足球机器人行走机构的设计,能提高对大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解决足球机器人行走稳定性的问题。

这次课程设计我选择了足球机器人行走装置的设计体现了机械结构设计等方面技术的运用。设计是一项结合机械设计,控制设计,工业设计等多方面设计技术的综合性的设计题目,通过这项设计,我可以综合大学四年学过的各项课程,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为以后工作打基础。

1.2足球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足球机器人是当前机器人研究的一个热点,涉及机器人学、人工智能、智能控制、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足球机器人系统作为一个典型的多智能体协作系统,为机器人学、多智能体系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实验平台。目前,国际上足球机器人已发展为两大系列,一是由国际机器人足联组织的微型机器人世界杯足球赛,另一个是国际人工智能学会组织的机器人世界杯足球赛。国外机器人足球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有美国、韩国、日本等国。

1.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足球机器人事业起步比较晚,但是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发展迅速,有些方面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国际水平。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域1997年才开始涉足机器人足球比赛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探索,1997年东北大学人工智能域机器人研究所加入FIRA并研制开发出卫星足球机器人系统。1999年4月,中国机器人足球协会在哈尔滨成立,并正式加入FIRA。童年10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首届中国机器人足球比赛。1999年8月,东北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支代表队参加了在巴西举办的第四届机器人足球比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RoboCup比赛项目上,清华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代表了中国的最高水平。清华

大学在2001的RoboCup仿真组中第一次参加比赛即一举夺得金牌,实现了中国RoboCup 金牌零的突破,我国对机器人足球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整体水平提高较快。今天中国的机器人足球正在逐步发展和壮大起来,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兴趣,国内已有十几所大学和科研团体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图1 机器人足球赛场全视图

2足球机器人行走机构的设计

2.1足球机器人行走方式

机器人在地面上移动的方式通常有三种:车轮式、履带式和步行式。

2.1行走机构选择

车轮式移动是最常见的一种地面行进方式。车轮式移动的优点是:能高速稳定的移动,能量利用效率高,机构和控制简单,在无人工厂中用来搬运零部件, 用途广泛,而且技术比较成熟。它的缺点是对路面要求较高,适于平整硬质路面,最适合于平地行走, 但不能跨越障碍物, 不能爬楼梯常见的典型三轮和四轮小车机构如图 1 所示. 它们都有驱动轮和自由轮或者驱动轮和舵轮, 能精确控制行走路径和实现指定路径转弯. 图1a 为两种三轮结构自行小车, 图 1b 为一种四轮结构自行小车

.

图2-1

步行移动方式模仿人类或动物的行走机理,用腿脚走路,智能程度也相对较高。步行式机器人移动速度慢机构复杂. 它的主要特点是不仅能在平地行走, 而且也能在凹凸不平的地面行走, 跨越沟壑与障碍物 , 上下台阶,对环境适应性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但是要考虑机器人行走时的重心移动及稳定性问题. 步行机器人常见的有两足和多足两类, 多足步行机器人又分为四足六足八足. 为了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步行和转向, 两足以上的步行机器人各足应有 3 个自由度两足步行机器人为了保证行走时的重心稳定性, 控制算法最为复杂. 四足机器人在静止状态是稳定的, 在步行时, 当一只脚抬起, 另三只脚支撑自重时, 必须移动身体 , 让重心落在三只脚接地点所组成的三角形内. 六足八足步行机器人由于行走时可保证至少有三足同时支撑机体, 在行走时较两足和四足机器人更容易得到稳定的重心位置人们解决步行机器人的转向问题往往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完全依靠算法来实现, 称作软件转向 ; 另一方面, 则是从机构设计上想方法, 称作硬件转向 . 两种方法不能够完全分开. 步行机器人显然有较高的环境适应能力. 但是, 也存在着控制复杂性和步行速度低等缺点正因如此,步行移动方式在机构和控制上是最复杂的,技术上也还不成熟,不适于在要求灵活和可靠性高的比赛中。

履带式实际是一种自己为自己铺路的轮式车辆。它是将环状循环轨道履带卷绕在若干滚轮外,使车轮不直接与地面接触。履带式的的优点是着地面积比车轮式大,所以着地压强小;另外与路面黏着力强,能吸收较小的凸凹不平,适于松软不平的地面。因此,履带式广泛用在各类建筑机械及军用车辆上。

由于足球机器人主要适用于机器人足球赛,场地平坦,需要机器人快速稳定的移动,所以这次足球机器人行走机构的设计选择车轮式移动方式。

2.3机器人电路硬件选择

根据规则所描述,要求机器人尺寸较为小巧,直径为22cm,并且不允许人工干设其

操作,需要自动控制。因此选用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器件,小型直流电机作为动力驱动,可以达到比赛的基本要求。

单片机价格低廉,体积小巧,一般为20引脚或40引脚封装,其中包括了中央处理器,数据存储器、程序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对于需要灵活机动,精度要求不高,有可扩展性及程序可擦写和简单成熟的编程平台等要求,单片机不失为最合适的选择。电机选择方面,考虑到机器人本身自重不大,必且场地尺寸有限,可选用小型直流伺服电机,可用电枢电压作为速度控制信号,但必须加装减速箱以适应低转速和大扭矩的应用环境。

2.4传感器元件及转换元件选择

通过对比赛规则的解读可以发现,对于球和场地基板的设计是该项比赛中最具特色内容,它对机器人的核心设计――传感器以及比赛的方式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发出红外光的足球意味着机器人必须有红外传感器来对其进行检测。红外线波长介于可见光和无线电波之间,大约0.76nm - 1000nm,而光电传感器其所用到的波长选择在近红外区,即0.76 -930nm。常用的红外线接收元件为光电二极管和光电三极管。它们可以将接收到的光变化转变的电流变化。

比赛的场地图纸为纵向的黑白灰度渐变,这意味着机器人对进攻方向作出正确判断必须要能读出场地的灰度变化信息。要实现这一功能,则要用到红外光电反射式传感器。该元件由红外发光管和接受管组成。发光管材料一般为砷化钾半导体,发光波长范围在0.76 – 1.5nm,小功率的管压降1.0 – 1.3v,平均工作电流20 – 50mA,红外发管有指向角,光轴,波长,辉度等性能指标。红外接收管可用上述光电二极管或三极管。

红外元件所接收的信号,根据情况的需要,要进行模拟-数字量的转换,因此需要AD 转换芯片,AD转换的选择要根据所选用的的单片机来确定。本文所选用的51系列单片机,由于其端口的限制,需要AD转换器具有串口数据输出功能。

图2-2足球机器人系统结构

2.5机器人运行算法的构想

对比赛过程的规则进行分析后发现,比赛的进行与真实的足球比赛的思维过程是一致的,机器人需要完成下述动作循环

图2-3

2.6足球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3轮机器人车体配置结构虽然简单,但稳定性差,遇到冲撞容易倾倒,与3轮相比,4轮稳定性更好。4轮典型配置有如下两种。

图2-4

如图组合为前后轮为万向脚轮,左右两轮为独立驱动轮,其自转中心于车体中心重合,适于在狭窄场地运行。其灵活性稳定性都比较好。其缺点是前后轮不能同时着地,加速前进时可能出现俯冲。

图2-5

该配置方式是常见的所谓汽车配置方式,车的稳定性较高。2个操舵轮需要同一个操舵机构协调转向,为了减少后轮摩擦损耗,配备了差动齿轮装置,增加了机构复杂性。综合各种因素考虑,本设计采用图2-4所示的四轮配置方案。

3足球机器人行走装置控制

3.1 直流伺服系统电机的分类

3.1.1小惯量直流电机

为减少电机的转子的转动惯量,转子形状通常做得细长。转子的转动惯量跟转子直径平方是成正比例,同时电磁扭矩又跟转子切割磁力线的有效长度成正比,所以,这样做是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伺服电机驱动的能力和可控制性能。这种小惯量直流电机特点是:转动惯量小,基本上是普通电机的1/10;反应快,有良好的换向性能;速度均匀性好,在低速运动中,优势更为明显;扭矩大,最大扭矩约为额定值的10倍。

3.1.2直流印刷电机

多层同轴的玻璃胶布板圆盘形转子的有效组合构成了直流印刷电机的转子,圆盘的每一层都印刷有铜箔绕组。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绕组的作用力矩,且转子质量轻,因而所需要的较大的扭矩就可以得到了。此种电机的特点是:简单的电机结构,成本低;电机绕组和空气的接触面很大,几乎完全接触,通风散热性能好,因而过载能力强;既轻又具有小的电磁惯性,这样良好的条件让直流印刷电机具有好的换向性能和调速性能。

3.1.3杯形转子直流电机

这种杯形电机如其名字一样,转子做成空心杯的形状,这样的结构可以把转动惯量减小,同时就把可靠性提高了。

3.1.4宽调速直流电机

这种电机的优点有:a.响应速度快,因此转子惯性得到了保留,还提高了扭矩;b.

功率能够得到一个足够大的值,对要求有大负载和其他特殊配重的系统中比较适合。

大惯量宽调速直流伺服电机和小惯量直流伺服电机通常作为直流伺服系统的伺服电机使用。前者是有刷结构的,而且结构复杂、转速有限、价格较高。只适应于某些特殊场合。后者结构简单且快速性好。被应用于众多的伺服系统中。

直流伺服电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可以方便地实现在宽范围内的无级调速,故多采用在对电动机的调速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2、功率因子高;3、启动转矩大,启动电流小: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和调节特性其它直流电动机枢控时相应特性类似,所以它的启动转矩大,启动电流小,调节范围宽;4、电动机输出功率高;5、调速精度高,调速范围广,过载能力强,制动特性良好,气隙磁通密度高,动态性能好;6、转子转动惯量小,响应速度快:相同功率电机可以显著减小电机的体积和重量;7、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稳定性好,适应性强,维修与保养简单。8、高效率。

3.2 轮式机器人直流伺服电机的数学模型

对于连续的线性定常系统,其数学模型是常微分方程,经过拉式变换,可用传递函数和动态结构框图表示。直流电机数学模型建立的基本步骤如下:

1、根据系统中各环节的物理规律,列出描述该环节动态过程的微分方程。

2、求出个环节的传递函数。

3、组成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并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直流电机在额定励磁下的等效电路如图2.1:

M

+

U d0-

L I d

E

+-

图3-1 直流电机在额定励磁下的等效电路

其中电枢回路总电阻R 和电感L 包含电力电子变换器内阻、电枢电阻和电感以及可能在主电路中接入的其他电阻和电感,规定的正方向如图所示。

主电路电流连续,其动态方程为:

0d d d dI U RI L E dt =++ (2.1)

忽略粘性摩擦及弹性转矩,电动机轴上的动力学方程为:

2375e L GD dn T T dt -= (2.2)

额定励磁下的干预电动势和电磁转矩分别为:

e E C n = (2.3)

e m d T C I = (2.4)

式中L T :包括电动机空载转矩在内的负载转矩(Nm );

2GD :电力拖动系统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飞轮惯量(Nm2);

m C :额定励磁下电动机的转矩系数(Nm/A )。

30

m e C C π= (2.5)

定义下列时间常数:

l T :电枢回路电磁时间常数(s);

l L

T R = (2.6)

m T :电力拖动系统机电时间常数(s)。

2375m e m GD R

T C C = (2.7)

代入式(2.1)和式(2.2),并考虑式(2.3)和(2.4),整理后得:

0d

d d l dI U E R I T dt ⎛⎫

-=+ ⎪⎝⎭ (2.8)

m d dL T dE

I I R dt -= (2.9)

式中 dL I :负载电流(A )。

L

dL m T I C = (2.10)

在零初始条件下,取等式两侧的拉式变换,得电压与电流间的传递函数:

()()()011d d l I s R

U s E s T s =-+ (2.11)

电流与电动势间的传递函数:

()()()d dL m E s R

I s I s T s =

- (2.12)

式(2.11)和(2.12)的动态结构框图分别如下图:

图3-2 电压电流间的动态结构框图

图3-3 电流电动势间的动态结构框图

将两图合并在一起,并考虑到式(2.3),即得到额定励磁下直流电动机的动态结构框图,如图2.4:

图3-4 直流电动机的动态结构框图

由图可以看出,直流电机有两个输入量,一个是加在电枢上的理想空载电压Ud0,另一个是负载电流IdL。前者是控制输入量,后者是扰动输入量。如果不需要结构框图中显示出电流Id,可将扰动量IdL的综合点前移,再进行等效变换,且如果是理想空载,则IdL=0,结构框图可简化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2

1

1

e

m l m

C

T T s T s

++

U d0(s)n(s)

图3-5 直流电动机简化动态结构框图

由图3.5可推出电机由电枢电压到转速的传递函数:

()

()2

1

1

e

m l m

n s C

U s T T s T s

=

++

(2.13)

图3-6机器人小车的位姿

4总结致谢

4.1总结

足球机器人比赛虽然刚刚开展几年时间,但是它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为它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虽然它的体积很小,但是它的意义非常重大。它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的一门综合技术。

足球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它的目地是使机器具有人的智慧。它能使机器具有像人一样的感知环境,向环境学习的能力。人工智能包括智能控制、机器感知、机器情感、专家系统、人工生命、神经元网络和遗传算法等等。我们还能想起计算

张杰:足球机器人的设计

机“深蓝”战胜世界象棋冠军吗?这就是人工智能的成就。

4.2致谢

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课程设计论文终于完成了。在大学阶段,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王劲松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其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课程设计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非常感谢王劲松老师。王老师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刘极峰.机器人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 杨公源.机电控制技术及应用.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

[3] 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7

[4] 足球机器人系统结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王文学,孙萍,徐心和控制与决策2011.12.23

[5] RoboCup比赛环境下足球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黄彦文,曹其新智能系统学报

2010.11.24

[6] 青少年机器人足球比赛系统决策编程的可视张伯泉,杨宜民计算机工程

2011.12.23

[7] 机器人行走运动控制系统翟敬梅工程、能源与技术 2009.07.03

[8] 机器人控制研究丁学恭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9] 足球机器人控制体系结构研究薛方正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 2008.07.18

[10] Minoru Asada, Hiroaki Kiano et al. Ro boCup: Today and tomorrow一- What we have learnedDJ. Artificial Inte1ligence , 1999 ,110: 193-214.

(完整版)双足竞步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技术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双足竞步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技术报告 队名:擎天柱班级:电气13-5班 成员:郭满意游世豪侯敏锐唐丽丽 侯伟俊王胜刘利强杨光 题目:双足竞步机器人 任课教师:*** 2015 年12月

双足竞步机器人设计与制作任务书 班级电气13-5班学号22130263 学生姓名郭满意任务下达日期:2015年10月16 日 设计日期:2015 年11 月1 日至2014年12月31日 设计题目:双足竞步(窄足)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 设计主要内容和完成功能: 1、双足竞步机器人机械图设计; 2、双足竞步机器人结构件加工; 3、双足竞步机器人组装; 4、双足竞步机器人电气图设计; 5、双足竞步机器人控制板安装; 6、整机调试 7、完成6米的马拉松比赛。 教师签字: 摘要

合仿人双足机器人控制的机构。文章首先从机器人整体系统出发,制定了总体设计方案,再根据总体方案进行了关键器件的选型,最后完成了各部分机构的详细设计工作。经过硬件设计、组装;软件设计、编写;整体调试,最终实现外型上具有仿人的效果,在功能上完全满足电气各部件机载化的安装要求。本文介绍一个六个自由度的小型双足机器人的设计、调试与实现。包括机械结构设计、电路设计与制作,机器人步态规划算法研究,利用Atmega8 芯片实现了对六个舵机的分时控制,编写 VC 上位机软件,通过串口通信对双足竞步机器人进行调试,通过人体仿生学调试出机器人的步态规划。实现了双足竞步机器人稳定向前行走、立正。 关键词:双足机器人、机械结构 目录 1 系统概述 (1) 2 硬件设计 (2) 2.1机械结构 (2)

3.2 PC 上位机调试软件设计 (4) 4 系统调试 (5) 5 结束语 (6) 6 参考文献 (7) 7 附录 (8) 7.1源程序 (8) 7.2相关图片 (9)

双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双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1. 引言 双足仿生机器人是一种模仿人类步行方式的机器人,其行 走机构的设计是实现机器人自主行走的关键。本文将介绍双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机构的设计原理、结构与控制方法。 2. 设计原理 双足仿生机器人的行走机构设计基于人类步行的原理。人 类步行是一种交替进行的两足动作,每步分为摆动相和支撑相。在摆动相中,一只脚离地,并向前摆动;在支撑相中,另一只脚着地支撑身体。机器人的行走机构需要模拟这一过程,通过控制各关节的运动实现机器人的步行。 3. 结构设计 双足仿生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包括传感模块、控制模块和执 行模块。传感模块用于感知机器人身体姿态和环境信息,如倾斜角、步长和地面状态等。控制模块根据传感器信号和预设的步态参数计算关节的运动轨迹和力矩控制信号。执行模块根据控制模块的指令,控制各关节运动,实现机器人的步行。

具体的结构设计包括: 3.1 关节设计 双足仿生机器人的关节设计需要考虑力矩传输、运动范围和结构强度等因素。一般采用电机驱动的关节设计,通过控制电机的转动角度和力矩,实现机器人的步行动作。 3.2 脚底设计 机器人的脚底设计需要考虑地面的摩擦力、稳定性和抗震性等因素。一般采用具有摩擦力的材料作为脚底,例如橡胶或塑料材料。同时,在脚底设计中还可以添加传感器,用于感知地面的状态和表面特征。 3.3 稳定性设计 双足仿生机器人的稳定性设计是保证机器人能够在不倒地的情况下行走。稳定性设计包括重心的控制、姿态的调节和动态平衡控制等。通过控制机器人的关节运动和重心转移,使机器人能够保持平衡并行走。

4. 控制方法 双足仿生机器人的行走机构控制方法包括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 4.1 开环控制 开环控制是指根据预设的步态参数,通过控制各关节的运动轨迹和力矩,实现机器人的步行。开环控制简单但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影响。 4.2 闭环控制 闭环控制是根据传感器信号和控制模块的反馈信息,实时调整关节的运动轨迹和力矩,以实现更加稳定的步行。闭环控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需要较复杂的控制算法和较强的计算能力。 5. 总结 双足仿生机器人的行走机构设计是实现机器人自主行走的关键。合理的设计原理、结构和控制方法能够保证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双足仿生机器人的行走机构设计将在未来机器人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小型行走机构设计与制作 元组

小型行走机构设计与制作元组 小型行走机构是一种能够实现自主行走的机构,通常被用于机器人、玩具、模型等领域。设计和制作小型行走机构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 一、结构设计 小型行走机构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任务需求。一般来说,小型行走机构可以采用轮式结构或者腿式结构。轮式结构适用于平坦地面的运动,而腿式结构则适用于不规则地形和障碍物较多的场景。 在轮式结构中,可以采用单轮驱动或者双轮驱动。单轮驱动可以实现转向功能,但是对于不同地形的适应性较差;双轮驱动能够提高稳定性和通过性能,但是转向功能比较局限。 在腿式结构中,可以采用多足或者二足设计。多足设计能够提高稳定性和通过性能,并且适合不同地形的运动;二足设计则更加接近人类运动方式,但是对于不规则地形的适应性较差。 二、材料选择

小型行走机构的材料选择需要考虑到结构强度、重量和成本等因素。 常用的材料包括金属、塑料和复合材料等。 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但是重量比较大,不适合用于轻 便的小型机构。塑料材料比较轻便,价格较为实惠,但是强度相对较低。复合材料则兼具了金属和塑料的优点,既轻便又具有一定的强度。 三、动力系统 小型行走机构的动力系统需要考虑到驱动方式、电源和驱动器等因素。常用的驱动方式包括电机驱动、气压驱动和液压驱动等。 电机驱动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可以通过直流电源或者电池供电。 气压驱动可以实现快速响应和高效能转换,但是需要提供高压气源。 液压驱动则适用于大功率输出和高扭矩需求。 四、控制系统 小型行走机构的控制系统需要考虑到控制方式、传感器和控制算法等 因素。常用的控制方式包括手动控制、遥控控制和自主控制等。 手动控制适用于简单的操作,但是需要人工干预。遥控控制可以远程

机器人行走机构原理6

机器人行走机构原理 机器人行走机构是指用于控制机器人移动和行走的结构和装置。它是实现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中自由移动和执行任务的关键部件。机器人行走机构的设计和原理直接影响着机器人的稳定性、速度、灵活性和适应性。 1. 基本概念 在探讨机器人行走机构的原理之前,先来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步态(Gait):指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支撑腿与摆动腿之间的相对运动规律。不同步态适用于不同环境和任务需求。 •支撑腿(Support Leg):指在行走过程中用于支撑和稳定身体的腿。 •摆动腿(Swing Leg):指在行走过程中用于推进身体向前移动的腿。 •步态周期(Gait Cycle):指完成一次完整步态所需要的时间。 •步幅(Stride Length):指每一步前进的距离。 2. 行走方式 2.1. 轮式行走 轮式行走是最常见且简单的行走方式之一。它使用轮子作为机器人的运动部件,通过控制轮子的转动来实现机器人的行走。轮式行走机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差速驱动和全向驱动。 2.1.1. 差速驱动 差速驱动是指通过控制左右两侧轮子的转速差异来实现机器人的转弯和定位。当左右两侧轮子转速相等时,机器人直线行走;当两侧轮子转速不等时,机器人会产生转向力矩,从而实现转弯。 差速驱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平坦且无障碍物的环境。然而,它在不同地面上的摩擦力变化较大时容易出现滑移现象,并且在越野或不平坦地形上表现较差。 2.1.2. 全向驱动 全向驱动是指通过控制多个轮子(通常是三个或四个)以不同方向和速度旋转来实现机器人的任意方向移动。全向驱动可以通过组合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来实现复杂路径的行走。 全向驱动的优点是机器人具有更好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能够在狭窄空间中进行精确移动和定位。然而,全向驱动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并且对地面摩擦力要求较高。

双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双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双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考虑到机器人的稳定性、能量效率和行走效果等方面。下面是一个常见的双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的概述: 1. 足底设计:足底需要具备良好的抓地力和稳定性。一般采用橡胶或类似材料制作,可以在不同地形上提供良好的摩擦力。足底还可以设计成可伸缩或可调节高度的,以适应不同的地形或行走动作。 2. 关节设计:机器人的腿部通常由多个关节连接而成,每个关节都需要具备良好的运动自由度和精确的控制能力。常见的关节设计包括旋转关节、球形关节和滑动关节等。关节通常由电机、减速器和传感器等组成,以实现精确的控制和反馈。 3. 步态规划:机器人的步态规划是决定机器人行走方式和步幅的关键。传统的步态规划方法包括支撑相和摆动相的划分,通过控制关节的运动轨迹和力矩来实现步行。近年来,一些基于机器学习和优化算法的步态规划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地形和任务需求。 4. 平衡控制:机器人的平衡控制是确保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关键。通常采用惯性测量单元(IMU)和力矩传感器等来感知机器人的姿态和外部力矩,然后通过控制关节的力矩来实现平衡调整。一些先进的平衡控制算法还可以通过预测机器人的动态模型来实现更快速和精确的平衡控制。

5. 能量效率:为了提高机器人的能量效率,可以采用一些 优化策略。例如,通过合理设计关节的传动比和减少不必 要的摩擦损耗来降低能量消耗。此外,还可以利用机械弹 簧或液压系统等能量回收装置,将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产 生的能量回收和再利用。 需要注意的是,双足仿生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是一个复杂 的工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机器人的尺寸、 负载、行走速度和任务需求等。因此,具体的设计方案可 能会因应用场景和需求而有所不同。以上只是一个概述, 具体的设计细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四足步行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毕业设计

四足步行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毕业设计篇一:四足步行机器人腿的机构设计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四足步行机器人腿的机构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所在系部: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日期:摘要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四足步行机器人的发展状况和三维制图软件SolidWorks的应用,着重分析了设计思想并对行走方式进行了设计并在此软件基础上四足步行机器人腿进行了绘制,对已绘制的零部件进行了装配和三维展示。展示了SolidWorks强大的三维制图和分析功能。同时结合模仿四足动物形态展示出了本次设计。对设计的四足行走机器人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得出了该机构的优缺点。本文对四足机器人腿的单腿结构分析比较详细,并结合三维进行理性的理解。 关键词:SolidWorks;足步行机器人腿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ou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two-legged walking robo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SolidWorks software, focused on an analysis of design

concepts and approach to the design of walking and (原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四足步行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毕业设计)the basis of this software quadruped walking robot legs have been drawn on components have been drawn to the assembly and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SolidWorks demonstrated a strong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and analysis functions.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four-legged animal patterns to imitate the design show. The design of four-legged walking robot legs to carry out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arrive at a summary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nstitution. In this paper, four single-legged robot more detailed structural analysis, combined with a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ree-dimensional. Keywords: SolidWorks; four-legged walking robot 目录 摘要 ................................................ ................................................... .......... I Abstract .......................................... ...................................................

机器人行走机构分类

机器人行走机构分类 一、简介 机器人行走机构是指用于实现机器人行走功能的机械结构。机器人的行走机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和环境条件,可以选择合适的行走机构来满足机器人的运动要求。本文将对常见的机器人行走机构进行分类介绍。 二、轮式行走机构 轮式行走机构是最常见的机器人行走机构之一,其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控制和稳定性较高。轮式行走机构通常由两个或多个轮子组成,通过电机驱动轮子旋转,从而实现机器人的行走。轮式行走机构适用于平坦的地面,并且能够快速移动。 三、履带式行走机构 履带式行走机构采用履带来实现机器人的行走,其特点是具有较好的通过性和抓地力。履带式行走机构通常由一条或多条履带组成,通过电机驱动履带的运动,从而实现机器人的行走。履带式行走机构适用于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环境条件,能够克服一些障碍物。 四、足式行走机构 足式行走机构模仿了生物的步态,通过仿生设计实现机器人的行走。足式行走机构通常由多个关节和连接件组成,通过电机驱动关节的运动,从而实现机器人的行走。足式行走机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

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形和环境条件。 五、腿式行走机构 腿式行走机构是一种特殊的行走机构,其特点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腿式行走机构通常由多个腿部组成,通过电机驱动腿部的运动,从而实现机器人的行走。腿式行走机构适用于复杂的地形和狭窄的空间,能够克服一些障碍物。 六、轮腿混合式行走机构 轮腿混合式行走机构是将轮式行走机构和腿式行走机构结合起来的一种行走机构。轮腿混合式行走机构通常由轮子和腿部组成,通过电机驱动轮子和腿部的运动,从而实现机器人的行走。轮腿混合式行走机构综合了轮式行走机构和腿式行走机构的优点,能够在不同的地形和环境条件下灵活行走。 七、其他行走机构 除了上述介绍的常见行走机构外,还有一些其他特殊的行走机构,如链式行走机构、球形行走机构等。这些行走机构通常被应用于特定的领域和特殊的环境条件,具有一些特殊的优势。 八、总结 机器人行走机构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行走机构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轮式行走机构适用于平坦的地面,履带式行走机构适用于复杂的地形,足式行走机构适用于仿生设计,腿式行走机

行走机构模型设计方案

行走机构模型设计方案 行走机构是机器人最基本的动力传输组件之一,其设计方案需要考虑机械结构、动力传输和控制系统等因素。下面是一个行走机构模型的设计方案,包括机构结构、动力传输和控制系统。 机构结构: 行走机构的机构结构可以采用六足机器人的设计,六足机器人由六个腿组成,每个腿包括几个连杆和关节。连杆由附着在关节上的电机驱动,通过关节的运动实现腿部的伸缩和转动。整个机构结构应该具备足够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动力传输: 行走机构的动力传输可以采用电机驱动的方式,每个腿部都需要一个电机来驱动其运动。这些电机应该具备足够的扭矩和转速,以便使机器人能够行走在不同的地形上。电机的控制可以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通过改变电机转速和方向 来控制腿部的运动。 控制系统: 行走机构的控制系统可以采用嵌入式控制器来实现。嵌入式控制器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取机器人的姿态信息和环境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控制电机的运动。控制系统应该具备实时性和稳定性,能够快速响应环境变化和机器人姿态的变化。 此外,还可以加入自动避障算法,使机器人能够自动避开障碍物。自动避障算法可以通过激光或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周围的障碍物,并根据检测结果来调整机器人的行走路径。避障算法

应该能够高效地计算机器人的最佳行走路径,并能够避开复杂的障碍物。 同时,为了提高机器人的行走效率和稳定性,可以在行走机构中加入一些附加装置,如惯性传感器和阻尼器。惯性传感器可以感知机器人的姿态和运动状态,并根据需要来调整机器人的行走步态。阻尼器可以增加机器人的稳定性,减小机器人的震动和抖动。 综上所述,一个完整的行走机构模型设计方案应该考虑机构结构、动力传输和控制系统等因素。这些设计方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机器人的行走效率和稳定性。

机器人行走机构原理6

机器人行走机构原理6 机器人行走机构原理6 一、轮式机构 轮式机构是最常见的行走机构之一,它使用轮子作为机器人的主要移 动方式。轮式机构分为单轮式、双轮式和多轮式。 1.单轮式机构 单轮式机构使用一个轮子作为机器人的主要运动部件。轮子通常由橡 胶或金属制成,可以通过电机驱动旋转。机器人通过调整轮子的角速度和 转向来实现移动和转弯。单轮式机构具有简单、稳定、灵活等特点,适用 于平整地面上的行走。 2.双轮式机构 双轮式机构采用两个轮子作为机器人的运动部件。与单轮式机构相比,双轮式机构在转弯时更加灵活,可以通过不同速度的轮子旋转来实现转弯 运动。 3.多轮式机构 多轮式机构通常使用三个或更多轮子作为机器人的主要运动部件。多 轮式机构可以实现更高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可以通过不同轮子的组合和旋 转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方式。 轮式机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稳定性高、行走速度快,适用于平地和 室内环境。然而,在不平整或复杂的地面上行走时,轮子可能会受阻碍或 无法保持稳定。

二、多足机构 多足机构是一种仿生设计,模仿了动物的行走方式。它通过多个类似 于腿的结构来实现机器人的行走。 1.两足机构 两足机构模仿了人类的行走方式,使用两个类似于人类腿的结构。两 足机构需要模拟人体的运动机制,包括膝关节和脚掌的摆动动作。两足机 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可以适应不规则的地面和复杂的环境。 2.四足机构 四足机构使用四个类似于动物四肢的结构。四足机构通常具有较好的 稳定性和负载能力,可以适应不平整的地面和恶劣的环境。 3.六足机构 六足机构使用六个类似于昆虫腿的结构。六足机构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和敏捷性,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和环境。 多足机构的优点是适应性强、稳定性高、能够克服不规则地形的限制。然而,多足机构的设计和控制复杂度较高,会增加机器人的重量和能耗。 综上所述,机器人行走机构的选择取决于应用场景和需求。轮式机构 适用于平坦地面和室内环境,而多足机构适用于不规则地形和复杂环境。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行走机构将进一步优化,实现更高效、稳定和灵活的行走方式。

毕业设计(论文)-双足智能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模板

1 引言 机器人是作为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象征和发展结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生产的各个领域,并正在给人类传统的生产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步行机器人来说,它只需要模仿人在特殊情况下(平地或己知障碍物)完成步行动作,这个条件虽然可以使机器人的骨骼机构大大降低和简化,但也不是说这个系统就不复杂了,其步行动作一样是高度自动化的运动,需要控制机构进行复杂而巧妙地协调各个关节上的动作。 双足机器人的研究工作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然而成绩斐然。如今已成为机器人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最早在1968年,英国的Mosher.R 试制了一台名为“Rig”的操纵型双足步行机器人[1],揭开了双足机器人研究的序幕。该机器人只有踝和髋两个关节,操纵者靠力反馈感觉来保持机器人平衡。1968~1969年间,南斯拉夫的M.Vukobratovic提出了一种重要的研究双足机器人的理论方法,并研制出全世界第一台真正的双足机器人。双足机器人的研制成功,促进了康复机器人的研制。随后,牛津大学的Witt等人也制造了一个双足步行机器人,当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瘫痪者和下肢残疾者设计使用的辅助行走装置。这款机器人在平地上走得很好,步速达0.23米/秒。日本加藤一郎教授于1986年研制出WL-12型双足机器人。该机器人通过躯体运动来补偿下肢的任意运动,在躯体的平衡作用下,实现了步行周期1.3秒,步幅30厘米的平地动态步行。 法国Poitiers大学力学实验室和国立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INRIA机构共同开发了一种具有15个自由度的双足步行机器人BIP2000,其目的是建立一整套具有适应未知条件行走的双足机器人系统。它们采用分层递解控制结构,使双足机器人实现站立、行走、爬坡和上下楼梯等。此外,英国、苏联、南斯拉夫、加拿大、意大利、德国、韩国等国家,许多学者在行走机器人方面也做出了许多工作。 国内双足机器人的研制工作起步较晚。1985年以来,相继有几所高校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1985年开始研制双足步行机器人,迄今为止已经完成了三个型号的研制工作。其中HIT-Ⅲ为12个自由度,实现了静态步行和动态步行,能够完成前/后行、侧行、转弯、上下台阶及上斜坡等动作。目前,该校正致力于功能齐全的双足机器人HIT-Ⅳ的研制工作,新机器人包括行走机构、上身及髋部执行机构,初步设定32个自由度。国防科技大学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在1989年研制成功了一台双足

四足机器人步态规划与平衡控制研究共3篇

四足机器人步态规划与平衡控制研究 共3篇 四足机器人步态规划与平衡控制研究1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在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其步态规划及平衡控制技术则成为了机器人研发中的重要内容。四足机器人作为一种常见的机器人形态,其步态规划和平衡控制技术研究尤为关键。 四足机器人的步态规划是指通过对机器人身体结构和运动形态分析,设计出机器人运动步态的过程。在四足机器人中,步态规划涉及到多个变量的控制,包括机器人的姿态、摆动和支持等动作控制。如何根据不同场景的需求,合理的安排机器人的运动步态成为了四足机器人步态规划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步态规划的控制变量,在不同研究团队中可能会有所区别。在同样的四足机器人中,步态规划的控制变量通常涉及到机器人的体重分配、足部轨迹、角度变化等多方面的控制。例如在机器人体重分配的控制上,有些研发团队可能会更加关注机器人重心的位置和机器人的支撑面积。因此,对于步态规划中的控制变量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优化,在保证机器人运动稳定性上达到最佳效果。 而四足机器人的平衡控制技术则是运动步态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机器人的身体姿态和支撑力分布会随着地形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何保证机

器人能够始终保持一定的平衡控制,则成为了现今研发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对于四足机器人平衡控制技术研究的探究,如何通过有效的信号传递和精准的控制方法获得足部接触力信息成为了研究难点之一。同时,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计算出保证机器人稳定运动所需要的最小控制输出值,也成为了平衡控制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团队在四足机器人步态规划和平衡控制技术研究方面进行了探索。其中,一些机器人快步行走,快速日行等形式吸引了广泛的关注。针对四足机器人的步态规划和平衡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促进机器人技术不断进步,更可以在未来的生产、服务、救援领域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四足机器人的步态规划和平衡控制技术是机器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热门研究领域,这些技术的不断改进可以不断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尽管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点,但针对这些难点的持续探索和研发努力也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机器人性能和将其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为未来的生产、服务、救援等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与发展 四足机器人步态规划与平衡控制研究2 四足机器人是一种仿生机器人,在模仿自然生物行为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如何设计合适的步态规划以达到平衡控制就成为了研究的关键问题。

机器人行走机构原理6

机器人行走机构原理6 机器人行走机构是指机器人用来实现行走动作的一种机构。机器人行走机构的设计和原理对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机器人行走机构的原理、分类、应用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机器人行走机构的原理 机器人行走机构的原理是通过合理的机械结构和动力系统来实现机器人的行走动作。机器人行走机构的设计要考虑机器人的载重能力、稳定性、效率和适应性等方面的需求。常见的机器人行走机构有轮式行走机构、足式行走机构和履带式行走机构等。 1. 轮式行走机构:轮式行走机构是指机器人使用轮子作为行走的主要方式。轮式行走机构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运动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平坦地面的行走。常见的轮式行走机构有两轮、四轮和六轮等。 2. 足式行走机构:足式行走机构是指机器人使用脚部来进行行走的机构。足式行走机构可以模拟人类和动物的行走方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常见的足式行走机构有两足、四足和多足等。 3. 履带式行走机构:履带式行走机构是指机器人使用履带作为行走的方式。履带式行走机构具有良好的通过性和承载能力,适用于各

种复杂地形的行走。常见的履带式行走机构有链式履带和橡胶履带等。 二、机器人行走机构的分类 机器人行走机构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按照动力系统分类:机器人行走机构可以分为液压驱动、电动驱动、气动驱动等不同的动力系统。 2. 按照行走方式分类:机器人行走机构可以分为轮式行走、足式行走和履带式行走等不同的行走方式。 3. 按照机械结构分类:机器人行走机构可以分为并联机构、串联机构和混合机构等不同的机械结构。 三、机器人行走机构的应用 机器人行走机构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业领域:机器人行走机构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可以用于物料搬运、装配、焊接等工作。 2. 农业领域:机器人行走机构可以应用于农业机械化,实现农田作业、果园管理等任务。 3. 探测领域:机器人行走机构可以应用于探测任务,如火星探测器、

足机器人行走运动平台结构设计【开题报告】v

附件B: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1.1 课题研究背景 目前,机器人的移动主要是轮式、履带式、步行、爬行、蠕动等。然而,地球上大多数的地面都是崎岖的,不能为传统的轮式或履带式到达,而自然界的很多动物却可以在这些地面行走自如、跨越障碍。它们经历了自然界数百万年间的选择,已经进化出适应各种环境的生理特征,给了研究人员很大的启发。步行是大多哺乳动物的移动方式,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灵活的进入相对狭小的空间,可以自由跨越障碍、上下台阶等等。以此,研究步行机器人有着较强的实际意义。现在的步行机器人的足数分别为单足、二足、四足、六足等等。足的数目多时,机器人比较适合重载和慢速运动;二足或者四足机构的机构相对简单,更加灵活。与二足相比,四足机器人的承载能力强、稳定性能更好,在抢险救灾、探险、娱乐及军事等多个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其研究工作也备受重视[1]。 2005年,Boston Dynamics公司首次公开了其历经十余载研究而成的仿生四足机器人Big Dog[2],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全球公众的热议。Big Dog灵活的机动性、强大的抗干扰能力以及优异的环境适应能力成为当今各国四足机器人研究的典型代表。尽管如此,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四足动物的体型结构和运动方式产生了以载重-适应性和高速-灵活性两大功能异化的分支[3]。Big Dog则是环境适应能力和运动稳定性方面世界最高水平,然而,对高速运动方面的四足机器人却鲜见研究。高速运动的哺乳动物(尤其是猎豹)以独特的骨骼结构、步态特征、高效的能量转化效率成了仿生四足机器人高速灵活性研究的新方向。在DARPA的M3计划支持下[4],Boston Dynamics公司和MIT仿生机器人实验室均进行了仿猎豹式机器人的研究,并推出了两款样机。尤其Boston Dynamics公司的机器人还一举打破了足式机器人奔跑的纪录,达46km/h,使仿猎豹机器人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1.2 四足机器人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 1899 年,Muybridge 最早借助影像设备,进行了有关家猫、狗、骆驼和马等动物的高速运动研究。然而之后的一个世纪人们对四足机器人的研究都仅仅停留在静稳定步态行走的水平上。从早期的

创新研修课:-足式机器人足部结构设计

创新研修课:-足式机器人足部结 构设计(总7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机器人足部构型研究报告 姓名:学号: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院系及专业: 指导老师:

一.足式机器人的优点 足式运动在不平地面和松散地面上的运动速度较高,而能耗较少。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既可以进入相对狭窄的空间,也可以跨越障碍,与其它各种移动方式相比,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1.足式机器人对步行环境要求很低,能适应各种地面且具有较高的逾越障碍的能力,不仅能够在平面行走,而且能够方便的上下台阶及通过不平整、不规则或较窄的路面,它的移动“盲区”很小。 2足式机器人具有广阔的工作空间,由于行走系统占地面积小,活动范围很大,其上配置的机械手具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也可使机械手臂设计得较为短小紧凑。 二.几种足部设计与构型 1.足一地接触力 行走时,足部所受到的地面的反作用力分为垂直、前后和左右方向。由于在垂直方向上的反作用力的分力最大,在每个步态的周期转折点处出现极值,在脚 跟着地时出现一极大值,随着脚部逐渐放平,受力面积也逐渐增大,受力则减小, 当脚部完全放平时,受力最小,到脚跟离地,脚趾登地时出现另一个极大值,在 整个步行周期中,在垂直方向上受力曲线呈现对称双峰性质,如图1所示。

图1:脚部受力双峰曲线 2.平行四边形脚部机构 图2所示是一个用平行四边形机构作为脚趾的脚部机构,此种机构保 证了着地时脚部与地面的多点接触,类似人类行走时脚部着地的情况。平行四边 形依靠弹簧C施加作用于地面的扭力矩从而保证A、B两点同时触地,并帮助行 走时弹性起步,减少行走中能量得到消耗。

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控制与仿真

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控制与仿真 双足机器人是一种复杂的人造机器人,它可以模拟人类的步态 进行行走。在当今科技的发展中,双足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在残疾人康复、足球比赛和军事领域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双足机器人的高效和安全行走,需要进行行走控制 和仿真的研究。 一、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控制 在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控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 1. 步态规划 步态规划是指为双足机器人规划一套合理的步态方式,让机器 人可以稳定地进行行走。在步态规划中,需要考虑足端和身体的 着地位置、步态周期、步幅和步速等因素。通过这些规划,可以 使双足机器人实现更加灵活、平稳的步态。 2. 动力学控制 动力学控制是指控制机器人进行行走时,根据机器人当前的状态、环境变化和任务需求,及时调整机器人的姿态,实现稳定的 步态。在动力学控制中,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平衡性、稳定性和动 态性。 3. 路径跟踪控制

路径跟踪控制是指通过计算机控制双足机器人的步伐,由计算 机控制机器人按照预设的路径进行行走。这种控制方法可以更加 稳定地控制机器人步态,减少机器人的倒地风险。 二、双足机器人的仿真 双足机器人的仿真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际的机器人操作和环境,以验证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控制算法和策略。通过仿真,可以 更加准确地评估双足机器人的性能,从而为实际应用提供优秀的 参考。 1. 建立仿真模型 建立双足机器人的仿真模型是仿真的首要步骤。在建立仿真模 型时,需要考虑双足机器人的几何结构、质量、动力学特性等因素。通过数学建模和仿真建模软件,可以构建出一个符合实际情 况的双足机器人模型,以便进一步进行仿真分析和测试。 2. 仿真分析 仿真分析是通过模拟实际情况,测试控制算法和策略的有效性。在仿真分析中,可以模拟不同的运动状态、环境因素和操作要求,验证不同的控制方案和策略。仿真分析可以大幅度缩短实际测试 时间和成本,并可以重复测试以进行验证。 3. 仿真优化

本科毕业论文---四足步行机器人腿的机构设计(论文)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四足步行机器人腿的机构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系部: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四足步行机器人的发展状况和三维制图软件SolidWorks的应用,着重分析了设计思想并对行走方式进行了设计并在此软件基础上四足步行机器人腿进行了绘制,对已绘制的零部件进行了装配和三维展示。展示了SolidWorks强大的三维制图和分析功能。同时结合模仿四足动物形态展示出了本次设计。对设计的四足行走机器人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得出了该机构的优缺点。本文对四足机器人腿的单腿结构分析比较详细,并结合三维进行理性的理解。 关键词:SolidWorks;足步行机器人腿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ou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two-legged walking robo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SolidWorks software, focused on an analysis of design concepts and approach to the design of walking and the basis of this software quadruped walking robot legs have been drawn on components have been drawn to the assembly and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SolidWorks demonstrated a strong three-dimensional mapping and analysis functions.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four-legged animal patterns to imitate the design show. The design of four-legged walking robot legs to carry out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arrive at a summary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nstitution. In this paper, four single-legged robot more detailed structural analysis, combined with a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ree-dimensional. Keywords:SolidWorks; four-legged walking robot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