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视觉学重点内容

双眼视觉学重点内容
双眼视觉学重点内容

1.眼位视觉中心方向:以中心凹为零参照点来确定视觉方向。

2.偏心注视:若是以中心凹之外的点作为零参照点来确定视觉方向。

3.Hering第三法则:当两眼对称集合时,在各眼视轴上重叠的物体看起来位于头的中间平面上。

4.视网膜对应点:在一眼视网膜上的每一点都与对侧视网膜上的某一点对应,具有相同的视觉方向。

5.理论单视圆:通过注视点和两眼入瞳中心的几何圆。

6.运动融像:两眼的聚散运动,以使两眼的对应点重合。

7.感觉融像:视觉皮层的神经生理和心里过程,联合两眼各自获得的图像而对视觉空间形成统一的感知。

8.Panum区:一眼视网膜的某一区域中的任一点与对侧眼视网膜的某一特定点同时受刺激时,将产生双眼单视。

9.Panum空间:是Panum区在外界空间的投射,其范围包括单视圆的前后区域。

10.双眼视差:两眼的物像与对应点的相对位置之差。

11.交叉性视差:物点位于Vieth--Muller圆之内,看起来近于注视点。

12.非交叉性视差:物点位于Vieth--Muller圆之外,看起来远于注视点。

13.调节需求:处于特定距离上的外物令眼看清它所需要的调节量。

14.聚散需求:两眼转动中心连线,即基线至外物距离之倒数,单位为米,与瞳距大小无关。

15.复视: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

16.视觉混淆:两个不同物体成像于两眼的视网膜对应点上,被看成在一个视觉方向上,造成视觉混淆。

17.隐斜:在无需融像时,两眼视线不对准视标的眼位。

18.双眼单视清晰区:BO模糊线,BI模糊线与调节幅度水平线及远距水平线所成的平行四边形。

19.负相对调节:在双眼付出一定量调节和集合的基础上,保持集合不变,能放松的最大调节量,即在全矫的基础上加正镜至模糊,所增加的正镜量。

20.正相对调节:在集合保持固定的情况下,能调动的最大调节量,即在远距矫正的基础上加负镜至模糊,所增加的负镜量。

21.图形分析法:将调节和聚散测量结果在x、y轴坐标绘制出,已确定患者是否具有清晰舒适的双眼单视或有双眼视觉问题。

22.集合不足:远距隐斜正常而近距高度外隐斜。

23.散开不足:远距内隐斜而近距眼位在正常范围,AC/A比率低。

24.集合过度:远距隐斜正常,近距内隐斜,AC/A比率高。

25.散开过度:远距高度外隐斜,近距隐斜在正常范围,AC/A比率高。

26.调节滞后:调节反映趋向少于调节刺激。

27.正融像性集合:BO模糊线至隐斜线的水平距离。

28.负融像性集合:BI模糊线至隐斜线的水平距离。

29.Sheard准则:要求融合储备应该至少为需求的两倍。

30.Percival准则:将双眼单视清晰区的中间1/3宽度与调节刺激在零至3D之间的范围确定为舒适区,需求线应通过舒适区,否则就不符合Percival准则。

31.1:1准则:要求BI恢复值至少应同内隐斜一样大。

简答

1.相比较单眼视觉,双眼视觉的优势有哪些?

答:增加了人眼的视觉分辨率、扩大视野、消除单眼的生理盲点,并提供了三维的立体视觉。

2.简述双眼视觉测量评估步骤?

答:(1)测量在远距离上的隐斜的方向和幅度以及AC/A比率

(2)测量正负融像性聚散

(3)测量集合幅度

(4)测量感觉状态

3.为什么说调节反应的检测同时也可评估双眼视功能?

答:被检眼需用低于正常值的正镜甚或负镜来中和,则可能是调节过度,或者高度外隐斜伴正融像性聚散下降,后者运用调节聚散以补充融像性聚散不足,以维持双眼单视,尽管可能调节过度而视物模糊。同样,高正镜中和可能是由于调节不足或者高度内隐斜伴负融像性聚散下降。

4.调节不足和调节疲劳的诊断与治疗?

答:(1)调节不足:诊断:表现为视觉疲劳、远距和近距视物模糊、偶尔有畏光流泪等,并可伴一系列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如头痛、脖子僵硬、全身乏力等。临床检查结果为:调节幅度低于相应年龄所具备的,调节灵活度测量在负镜片面是速度减慢,即负相对调节正常,正相对调节减低,有时表现为假性集合不足。

治疗:目的:消除疲劳状态,改进调节能力。

措施:必要时给予视觉训练或正镜附加。

(2)调节疲劳:诊断:表现为阅读初期视力正常,随着时间延长,视力下降,阅读变模糊。调节检查发现: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在开始测量时正常,重复测量过程中逐步下降,调节滞后量开始正常,持续近距离工作后增高,PRA正常或偏低。

治疗:视觉训练或正镜附加。

5.简述聚散障碍分析步骤

答:(1)应用Morgan正常范围值确定近距和远距分离性隐斜是否在正常范围,根据的隐斜量预测病例类型。

(2)应用双眼单视清晰区的图形来评价图形与结果的一致性。

(3)应用病例分类作为优选处理方法指南。

(4)应用适合病例类型的分析方法作为指南,来确定处方和设计处理方案。

6.共同性斜视与非共同性斜视的区别?

答:麻痹性共同性

病因器质性病变不清楚

发病骤然逐渐进展

眼球运动像麻痹肌运动受限无受限

斜视角第二斜视角>第一斜视角两个斜视角相等

复视有无

代偿头位有无

治疗戴镜、手术病因治疗、神经营养

三棱镜、手术

7.弱视的治疗原则?

答:(1)矫正屈光不正

(2)如有需要,改善视轴对应情况

A.以下两种情况考虑加透镜

1)高AC/A比率

2)调节不足

B.以下两种情况考虑加棱镜

1)远内斜视

2)上隐斜

(3)直接遮盖(2---6小时/天)或者阿托品压抑主导眼(4)视觉训练

A.单眼性:提高单眼视力

B.双眼性:提高双眼视功能

治疗弱视的原则主要是:早,镜,仪,盖。

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学制及招生对象 学制:三年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眼视光行业中的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屈光度检测、眼镜定配、眼镜检测、眼科基本病理咨询等方面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工作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人才使用规格: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医院眼科、眼镜店等第一线工作,从事眼镜行业验配,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专业面向岗位(群):眼镜验配、眼镜营销和管理岗位。 (三)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见附表1)。 1.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掌握眼视光学专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从事眼镜验配、营销和管理,熟悉临床等方面工作。 (2)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的医学和眼视光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基础理论;熟悉有关法规和管理。 (3)社会知识: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知识。 2.能力结构 (1)职业技术能力 具有眼视光专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从事眼镜验配及营销,管理,熟悉临床等方面工作。 (2)职业关键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社会知识和眼视光营销学基础知识,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眼镜验配和管理工作,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能够阅读一般英文专业技术资料。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 3.素质结构 (1)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忠于职守,以人民健康为先。 (2)文化素质:

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3)业务素质: 能独立从事眼镜验配和营销、眼镜管理工作,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身体心理素质: 通过各项课程和健康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及从事眼视光工作的良好作风、仪容仪表等。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职业技能考核要求 经过三年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通过考核获得专科毕业证书;参加社会劳动保障部的职业技能考试,掌握眼视光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五、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1、《眼应用光学》课程 《眼应用光学》是视光学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眼应用光学基础》的基本规律,掌握和处理几何光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后继课程眼睛光学和眼屈光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部课程均为理论课。 总学时:60学时;理论学时:60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 2、《眼镜技术》课程 课程性质:眼镜是现代屈光矫正临床三大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是矫正眼睛屈光不正、保护眼睛健康和提高视觉功能的一种特殊医疗器具,因为眼睛的生物特性,所以眼镜的校正功能相对眼睛的医疗健康而言,被称为“光学药物”,它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并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总学时:138学时;理论学时:106学时;实验学时:32学时;授课对象:三年制大专;适用专业:眼视光技术;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3、《眼科学》课程 本课程是供三年制专科眼视光学专业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包括眼的组织解剖学、生理学等基础理论,眼科检查法等基本技能,以及眼科用药等基本知识。 眼科学基础是将眼睛作为研究对象,将恢复或提高视力和视觉功能作为目的,通过各种手术、药物、光学器具等达到理想视觉状态。视光学是眼科学的起点,也是眼科学的终点。学好眼科学基础对于眼病防治和视光医疗保健都有重要意义。眼视光师对眼科学要有所了解,才能提高眼科学与屈光不正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掌握眼科学知识也有助于眼视光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传播学科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传播学科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中文摘要》 平面广告设计或商业广告影片(CF)除了造形的技巧外,首重创意。但是广告设计的分析与研究,仍然常停留在造形技巧上,或是视创意为〞黑箱〞,或是视创作为文、图分论。如此一来往往不能精确的分析广告设计的巧妙之处。事实上,广告设计受传播学科、造形艺术的影响甚巨,到底是怎么影响?要如何分析? 本研究主要由探传播学的发展,来讨这种广告设计创意方法上的转变,期望能建构一套能圆满诠释广告设计〞创意所由〞的理论。 论文分四部份: 第一部份:传播学发展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第二部份:提出设计创意模式与类型 第三部份:广告设计案例分析 第四部份:结论 我们国内对广告设计实务的重视由来已久,但是对广告设计学术的重视则仍待加强。至今,我们广告设计界所引用的学术成果,往往还停留于原则、常识阶段,否则即为跨国公司的作业模板所规范,乃至广告设计的评论,多半文、图分论,连广告设计人才培育也都呈现文案升至创意总监,美工升至美术设计或是艺术指导。总不见兼通文、图的人才与作品。 事实上,广告设计的发展早已不只文、图之事,更包括了:影片制作、配音、市场规划、促销活动、、、怎么在90年代还以这般分科来培养广告人才? 本研究体认广告设计的跨学科性,试图从与广告设计最为密切相关的近代传播学科,来分析这些学科对广告设计的影响,并建构初步的广告设计作品分析模式,进一步更以近期广告实例,进行〞整体的〞分析(而不是片面的、单一学科的评论)。期望这样的广告广告设计作品分析模式,能带给国内广告设计创作者更大、更真、更有利的挥洒空间。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广告、创意、理论 国内近期广告设计的创意分析:兼论传播学科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一,传播学发展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双眼视觉学

双眼视觉学 1、双眼视觉定义:双眼同时注视外界的一个物体感知为单一物像的过程也叫双眼单视。 2、双眼视野:颞侧90o、鼻侧60o、总共约为150o、双眼视野约为180o、中间120o、 颞侧30o为各眼单独所有,呈半月形称为颞侧半月。 3、Worth分级:第一级同时视双眼同时感知物像、第二级为平面融像两眼物像融合 为一,但不具深径觉、第三级为立体视觉产生三维空间的深径觉。(worth认为双眼视觉必须具有第一、二级才能产生第三级的立体视觉。) 4、形成双眼视觉条件:①双眼良好的注视力、②双眼同时视、③双眼黄斑中心凹相同 视觉方向、④双眼视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⑤视野双眼需要足够大的重叠、⑥双眼视神经应有视交叉。 5、双眼叠加作用:是指各眼所获取的信息相加而产生超越单眼的双眼视觉功能。 6、双眼叠加作用几种程度:①双眼相辅相成作用、②双眼完全或线性叠加作用、③双 眼部分叠加作用、④双眼无叠加作用、⑤双眼抑制作用。 7、两眼视觉掩饰作用对应拥挤现象。 8、复视:是由于同一物体的影像落在双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将外界的一个物体看成 两个的现象。(由于视网膜对应关系异常) 9、混淆视:是外界的不同物体的影像落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上的结果。 10、双眼视差:在两眼的物像与对应点的相对位置之差称为双眼视差,又叫视网膜视差 11、双眼视网膜的物像与对应点的相对位置之差:①水平视差、②垂直视差、③旋转视 差。 12、双眼单视圆:是在物理空间中刺激两眼视网膜对应点的所有点的轨迹。 13、Panum区是指一眼视网膜的某一区域中的任一点与对侧眼视网膜的某一特定点同

时受刺激时,仍产生双眼单视。 14、注视:表示被注意物体的物像稳固的维持在黄斑中心凹处,并随时间长短将物像保 持在此处使物像落在黄斑中心凹。 15、注视反射:当目标出现在视网膜周边部时随即使物像落在黄斑中心凹上。 16、扫功能:矫正黄斑中心凹与注视目标之间位置的错误。扫视运动的分类:1、随 意性扫视运动2、反射性扫视运动3、自发性注视性扫视运动。 17、跟随运动:使得受注意的外界运动物体持续成像于黄斑中心凹,以维持清晰的图像。 18、调节:调节眼屈光力以看清外物。 19、调节需求:处于特定距离上的外物令眼看清他所需要的调节量为调节需求。 20、调节近点:双眼使用最大调节时才能看清物体的最近点。调节远点:(调节静止时) 眼能清晰的看到的最远距离处物体的位置。调节范围:远点至近点的空间线性范围。调节幅度:调节远点和调节近点之间距离的屈光度表示形式。 21、聚散:为调整两眼视线夹角对准外物,以达双眼单视获得最佳立体视。 22、辐辏需求:令两眼单视所需的辐辏量为辐辏需求。 23、隐斜:在打破融像的情况下出现的眼位偏斜。 24、AC/A=(近距辐辏需求﹣远距隐斜﹢近距隐斜)/近物调节需求或 AC/A=瞳距﹙mcm﹚﹢近测距﹙﹚×(近隐斜﹣远隐斜) 25、双眼视觉异常的基本类型(理解) 26、不等像:是指两眼大脑皮层像的大小不等,它由两个基本因素决定:光学因素和神 经因素。 27、调节幅度:①移近移远发:⒈矫正屈光不正,⒉开近灯,近用视标至于被检眼前40cm 处,⒊以1m/s移近被检眼,直至视标变模糊或变成两个,记录此刻视标至眼镜表

传播学专业 各方向介绍

传播学专业(050302) 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方向 在经济、社会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传播学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本研究方向在传播学学术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该学术体系的基础理论。 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在从传播历史发展入手研究传播活动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代表传播发展方向的,以广播电视、互联网为主体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传播学所具有的跨学科特征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综合与多元。宏观上,本方向研究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把握传播活动的过程、机理和效果等的基本规律,从新的学术角度,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讨、开拓传统学术领域;微观上,本研究方向结合我国传播业,尤其是广播电视业、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实践,研究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传播的手段、受众、改革等重大问题。 本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各级各类传播媒体、政府相关机构、企事业宣传或公关部门等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兼顾学生理论、科研及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学生将形成宽厚的人文及社会科学基础,全面掌握传播学原理、理论框架和实践技能,具备对传播现象、媒介实践的批判及反思能力,成为具有现代传播理论素养、适应当前信息传播业以及媒介研究、教育领域实际需要的专业化的应用人才。 本方向的专业复合性要求具有相对宽泛的知识基础,为学生开设了传播全球化研究、基础统计学、传播学理论研究文化与传播研究、传播研究方法等重要的传播学基础课程,同时也为学生世界政治与中国外交、文化外交研究、新媒体传播形态与传播规律研究、跨文化传播研究等选修课程。这些课程不但加强了传播理论课程的比重,也更加有效提高了课程之间的延续性和连贯性。 2.应用传播学方向 本研究方向为应用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宏观层面的媒介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制的研究、媒介发展战略研究,中微观层面的媒介策划、媒介品牌、媒介营销等研究。本方向研究依托传媒大学的综合学科交叉平台,如与传媒经济研究、受众研究、媒介市场调查研究、广告学研究等的有机结合,依托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种强势媒介的有效关联,使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具有学科延展性、专业贴近性和内容实用性的优势。

眼视光专业 双眼视复习提纲答案

双眼视觉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近视眼戴远用眼镜看近时,视线不能通过镜片光学中心,产生了基底(A )的棱镜效果。 A.内方B.外方 C.左方D.右方 2.具有相同视觉方向的点是(A)。 A.视网膜对应点B.视网膜非对应点 C.正常视网膜对应D.异常视网膜对应 3.测量水平聚散力时,(B)表示在发生复像后重获双眼单视的能力。 A.模糊点B.恢复点 C.破裂点D.融合点 4.(C)使得受注意的外界运动物体持续成像于黄斑中心凹,以维持清晰的物像。A.扫视运动B.前庭眼反射 C.跟随运动D.视动性眼震 5.理论单视圆上的任何一点都成像在(B),被感知为单一视。 A.注视点B.视网膜对应点 C.panum 区D.主点 6.集合不足表现为:(D)。 A.正常AC/A 比率,看远正位,看近中高度外隐斜 B.正常AC/A 比率,看远正位,看近中高度内隐斜 C.低AC/A 比率,看远内隐斜,看近更高度内隐斜 D.低AC/A 比率,看远外隐斜,看近更高度外隐斜 7.可以辨别隐斜视和显斜视的方法是(B)。 A.交替遮盖法B.遮盖-去遮盖法 C.Von Graefe 法D.马氏杆法 8.对于集合过度的患者,需矫正内隐斜量为8 Δ,梯度性AC/A 比率为8 Δ/D,其附加度数为 (B)。 A.-1.00DS B.+1.00DS C.-1.00DC D.+1.00DC 9. 使用Von Graefe 法检查眼位偏离的方向和程度,下列记录正确的是(D)。 A.左眼3Δ外隐斜 B.左眼3Δ外斜视 C.3ΔBU D.3ΔBI 10. 负融像性聚散组的数据包括(D)。 A.垂直视差量 B.正相对调节 C.调节幅度 D.融像性聚散灵活度检测的BI 部分 11. 隐斜是双眼无融像状态下的眼位分离,为抵偿内隐斜,需使用(D)。 A.正相对聚散B.负相对聚散 C.正融像性聚散D.负融像性聚散

双眼视觉学重点内容

1.眼位视觉中心方向:以中心凹为零参照点来确定视觉方向。 2.偏心注视:若是以中心凹之外的点作为零参照点来确定视觉方向。 3.Hering第三法则:当两眼对称集合时,在各眼视轴上重叠的物体看起来位于头的中间平面上。 4.视网膜对应点:在一眼视网膜上的每一点都与对侧视网膜上的某一点对应,具有相同的视觉方向。 5.理论单视圆:通过注视点和两眼入瞳中心的几何圆。 6.运动融像:两眼的聚散运动,以使两眼的对应点重合。 7.感觉融像:视觉皮层的神经生理和心里过程,联合两眼各自获得的图像而对视觉空间形成统一的感知。 8.Panum区:一眼视网膜的某一区域中的任一点与对侧眼视网膜的某一特定点同时受刺激时,将产生双眼单视。 9.Panum空间:是Panum区在外界空间的投射,其范围包括单视圆的前后区域。 10.双眼视差:两眼的物像与对应点的相对位置之差。 11.交叉性视差:物点位于Vieth--Muller圆之内,看起来近于注视点。 12.非交叉性视差:物点位于Vieth--Muller圆之外,看起来远于注视点。 13.调节需求:处于特定距离上的外物令眼看清它所需要的调节量。 14.聚散需求:两眼转动中心连线,即基线至外物距离之倒数,单位为米,与瞳距大小无关。 15.复视:将一个物体看成两个。 16.视觉混淆:两个不同物体成像于两眼的视网膜对应点上,被看成在一个视觉方向上,造成视觉混淆。 17.隐斜:在无需融像时,两眼视线不对准视标的眼位。 18.双眼单视清晰区:BO模糊线,BI模糊线与调节幅度水平线及远距水平线所成的平行四边形。 19.负相对调节:在双眼付出一定量调节和集合的基础上,保持集合不变,能放松的最大调节量,即在全矫的基础上加正镜至模糊,所增加的正镜量。 20.正相对调节:在集合保持固定的情况下,能调动的最大调节量,即在远距矫正的基础上加负镜至模糊,所增加的负镜量。 21.图形分析法:将调节和聚散测量结果在x、y轴坐标绘制出,已确定患者是否具有清晰舒适的双眼单视或有双眼视觉问题。 22.集合不足:远距隐斜正常而近距高度外隐斜。 23.散开不足:远距内隐斜而近距眼位在正常范围,AC/A比率低。 24.集合过度:远距隐斜正常,近距内隐斜,AC/A比率高。 25.散开过度:远距高度外隐斜,近距隐斜在正常范围,AC/A比率高。 26.调节滞后:调节反映趋向少于调节刺激。 27.正融像性集合:BO模糊线至隐斜线的水平距离。 28.负融像性集合:BI模糊线至隐斜线的水平距离。 29.Sheard准则:要求融合储备应该至少为需求的两倍。 30.Percival准则:将双眼单视清晰区的中间1/3宽度与调节刺激在零至3D之间的范围确定为舒适区,需求线应通过舒适区,否则就不符合Percival准则。 31.1:1准则:要求BI恢复值至少应同内隐斜一样大。 简答 1.相比较单眼视觉,双眼视觉的优势有哪些? 答:增加了人眼的视觉分辨率、扩大视野、消除单眼的生理盲点,并提供了三维的立体视觉。

双眼视觉学概述

双眼视觉学概述 双眼视觉:是形成双眼的过程,即一个外界物体的形象分别投射到两眼视网膜对应点上(主要是黄斑区),神经兴奋沿视路传入大脑,大脑高级中枢(视皮层)把来自两眼的视觉信号分析、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觉的过程。双眼视觉功能并非一眼加一眼的简单数学计算,而是能产生单眼视觉所无法提供的许多功能,为人类更好生存、更优质生活和更高效工作提供了条件。当单眼异常,或出现双眼协调异常,则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带来视觉工作的诸多不便。双眼视觉学是眼视光学和眼科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也是多学科的交叉点。本课程将介绍正常双眼视觉的发生、发展、重点阐述双眼视异常的临床检查和处理方法,并能介绍规范化的儿童双眼视觉异常的诊断、治疗原则和训练方法。 一、正常双眼视觉功能的发生、发展 1、双眼视觉的生理机制:双眼视觉是一种极为精细复杂的生理现象,理解其机制需要掌握以下概念: 1.1视网膜成份:单位面积的视网膜受到视觉刺激后,神经冲动沿视路传到视皮层,从视网膜到视皮层所有参与这一知觉过程的组织总称为视网膜成份。视网膜成份的特性:感知外界物体、方向知觉(空间投射)。 1.2视网膜对应点(对应成份):两眼视网膜上具有共同视觉方向的视网膜成份,两眼黄斑中心凹是一对最重要的对应点。 1.3视界圆与Panum空间:视界圆(Horopter):又称Vieth-Muller圆、双眼单视界。即通过注视点与二眼结点所画的圆。无限远的弧面称为基础面。Panum 空间:视界圆内、外一定距离的物体,会引起双眼轻微的差异,但不产生复视,这个距离于正前方窄,周边宽,该区域为Panum空间。Panum空间内物体被感知为立体的单一印象。 1.4生理复视:存在生理性复视提示有双眼单视。

临床视光学基础教学大纲指南

温州医学院 《临床视光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温州医学院教务处编 2010年6月 课程负责人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日期:2011.9.5 日期:

《临床视光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clinical vision optic)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NN101389 课程总学时 40(理论总学时24/实践总学时16)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2.5 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眼视光学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临床视觉光学基础作为眼视光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必修教学课程,其任务是研究人眼基本光 学结构、原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研究与视觉光学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同时了解 屈光不正以及矫正方法等的新进展。 学习本科目的目的是掌握视觉光学中专业术语的意义和定义,掌握人眼基本功能,了解屈光 不正以及其他视功能障碍的矫正方法。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临床视觉光学是研究人眼视觉光学的一门科学,该课程不仅涉及光学、生理物理学、生物化

学,与眼球生理学、眼科学、眼镜学、双眼视觉学和医学心理学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主导教材: 《视光学理论和方法/第2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眼视光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瞿佳主编,2011年8月第4次印刷 (2)参考资料: 《Clinical Optics》Troy E. Fannin 第二版 《primary eye care》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结合临床视光学基础课程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考核体系包括理论、实践与平时三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70%、20%和10%。理论考核严格结合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实践技能考核分站限时,现场打分,既考核熟练程度又考核心理素质。平时考核除涉及参与和作业情况,还鼓励学生撰写论文,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传播学课程论文.

目录 一、摘要―――――――――――――2 二、关键词――――――――――――2 三、发展史―――――――――――2 四、影视传播的概要―――――――――――8 五、结束语――――――――――――11 六、参考文献―――――――――――12 影视与传播 一、摘要: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而在这个时代,大众传播媒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描绘美好爱情的琼瑶剧,或是俊男美女的偶像剧、综艺节目,还是记录客观生活的纪录片、引人深思的文艺片,甚至是天真可爱的动画片、令人恐惧的惊悚片等等,这些集结了文学、戏剧、美术、音乐等各门艺术的影视都可以在人们放松休闲的同时进行传播。传播,是指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社会活动。而影视传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化传媒中传播最快最广、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领域影响最大的艺术形式。特别是伴随着国际互联网、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视频技术、交互电视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运用,影视艺术更是如虎添翼,大大增强了自己的艺术魅力和传播能力。二、关键词: 传播学(Communication science 、影视传播(Television transmission、电视(Television、传播(Communication、历史(History、发展(Development、诞生(Birth、发明(Invention三、发展史:

人类的传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影视传播作为人类传播 活动发展的产物,其自身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那么接下来,就由我站在全世界的角度来介绍一下影视传播的发展史。 迄今为止,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符号和信息传播时期,语言文字时期,大众传播时期。而影视传播就属于大众传播时期。 (一影视的诞生: 1.电影的发明: 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可以说没有技术的发展,就不会有电影的产生。而电影的产生则是以视觉暂留为物质基础、以摄影与放映为科技基础而诞生的。 电影史前时期的科学家、发明家们的执着追求,创造出了符合这一新的科学观念的形象的媒介语言——运动的光学幻觉,而从19世纪20年代初,科学家、发明家们把这一现象与电影的发明联系起来。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发现了“视觉暂留”的原理,即: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像不会立即消失,而会继续停留一段时间。 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小孔成像的现象,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又出现了供绘画时成像用的透镜暗箱。以后又出现了氯化银、硝酸银等具有感旋光性能的感光物,这一系列的科技成果为摄影 术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1949年爱迪生实验室发明了“电影视镜”后,电影史发生了根本的变革。“电影视镜”是一个可放50英尺胶片的大柜子,影片首尾连接成环,用马达驱动后循环放映,里面装有放大镜,人凑在窥孔上就可以看到放大了的影片画面,中国人称为“西洋镜”。 中国对电影的认识和实践也有比较早的记载。据史料记载,公元前5世纪,墨子关于“光至景亡”的学说,是人类对“光影理论”的最早最科学的贡献,而产生于汉武帝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双眼视觉学(山东联盟)》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判断题】(3分) 人的单眼视野在水平位上颞侧约90度,鼻侧约60度,总共约150度。双眼视野约为1 80度,中间120度为双眼所共有,是双眼视觉功能之所在。 A. 对 B. 错 2 【判断题】(3分) 在一眼视网膜上的每一点都与对侧眼视网膜上的某一点相对应(生理盲点除外),具有相同的视觉方向 A. 错 B. 对 3 【判断题】(3分)

当头位不变,眼球转动时,头位中心方向会发生改变 A. 错 B. 对 4 【判断题】(3分) 两眼的物像与对应点的相对位置之差称为双眼视差。 A. 错 B. 对 5 【判断题】(3分) 立体视觉能准确地作外物定位和在外界环境中的、自身定位。 A. 错 B. 对

第二章测试 1 【判断题】(2分) 叶房方法可以用来测量不等像 A. 错 B. 对 2 【判断题】(2分) 视网膜像的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眼轴长度和眼镜放大率 A. 错 B. 对

3 【判断题】(2分) 超过5%的两眼不等像会影响立体视阈值 A. 对 B. 错 4 【判断题】(2分) 视疲劳和头痛是不等像最常见的症状 A. 错 B. 对

5 【多选题】(2分) 不等像是指大脑皮层像的大小不等,它由_和_两个基本因素决定。 A. 心理因素 B. 光学因素 C. 屈光因素 D. 神经因素 第三章测试 1 【判断题】(3分) 若两眼视网膜像的大小相等,刺激相等数量的感受野,则大脑皮层感知等像。 A. 错 B. 对

2 【判断题】(3分) 若两眼视网膜像的大小相等、两眼感受野的密度不相等,以致两眼受刺激的感受野的数量不相等,则大脑皮层感知等像。 A. 对 B. 错 3 【判断题】(3分) 若两眼视网膜像的大小不等,而两眼感受野的密度也不相等,以致两眼受刺激感受野的数量恰好相等,则大脑皮层仍感知等像。 A. 错 B. 对

《眼镜学》教学大纲

温州医学院 眼视光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温州医学院教务处编 2011年9月

《眼镜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The Ophthalmic lenses)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 39(24/15)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3 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眼视光学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眼镜学作为眼视光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必修教学课程,其任务是研究眼镜镜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研究与眼镜学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同时了解眼镜学设计、材料等 的新进展及其应用。 学习眼镜学的目的是掌握眼镜学中专业术语的意义和定义,掌握眼镜镜片的基本知识和 眼镜的安装工艺技术,了解镜片设计、材料等的新进展及其应用。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眼镜学是研究眼镜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该课程不仅涉及光学、材料学、生物化学,同时作为一种医疗器具,与眼球生理学、眼科学、视光学、双眼视觉学和医学心理学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1)主导教材: 《眼镜学》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8月第2版第3次 印刷瞿佳主编适用于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 《The Ophthalmic Lenses》《眼镜学》双语教学英文材料自编教材瞿佳主编 (2)参考书: 《眼镜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瞿佳主编 2004 年7月 《眼镜学》中国标准出版社瞿佳主编 1993年 《眼镜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瞿佳主编适用于本科生和大专学生 2005年9月 《中法眼视光学实用系列丛书》瞿佳吕帆审核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 1、《光学基础和数学》作者:周翔天 2、《老视》作者:刘晓玲 3、《渐进多焦点镜片》作者:陈浩 4、《眼镜架》作者:保金华 5、《眼睛片材料与制造》作者:保金华 《Clinical Optics》Troy E. Fannin 第二版英语原版教材作为双语教学的英文教 材 《Ophthalmic Dispensing》Clifford W. Brooks第二版英语原版教材作为双语教学

一些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一些传播学名词解释 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双方都从在着不确定性,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传播障碍:指的是在传播活动进行过程中,由于传播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障碍,如不合理的传播制度,不畅通的传播渠道而导致的传播行为受到障碍。 传播隔阂: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之中,个体,群体,世代之间因为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传播双方的正常传播行为受到影响,甚至严重阻碍传播行为的进展。 社会信息:除了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者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信息社会是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到来的。媒介技术或社会信息系统的发达是它诞生的基本条件。信息社会亦称"知识社会"、"后工业社会"。 信息革命: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感知、反映、接收、传递、交流、综合分析和加工处理信息的工具与手段的革命性变革。信息革命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使用现代科技成果所能得到的各种物质手段来延伸、扩展和强化人的脑力劳动,它表现出来的是信息化、智能化和分散化。信息革命对社会的推动首先体现在它使得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的推动力。 大众文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兴起于当代都市,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从满足社会公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出发,以社会公众的生活消费为目的的文化现象。大众文化是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背景,经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的。大众文化不同于高级文化,因为高级文化具有明显的阶层性;它也不同于乡土文化和群众文化,因为后者具有明显的自发性。 象征性社会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它是一种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立,才能产生互动效应。象征性社会互动具有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对实际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语义空间:即语言意义的世界,一般来说,信息是意义和符号的统一体,内在的意义只有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动作、表情、文字、音声、图画、影像等符号)才能表达出来。因此,每一种符号体系在广义上都是传达意义的语言,它们所表达的意义构成了特定的语义空间。传播既是在社会空间进行的,也是在语义空间中进行的;传播得以实现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语义空间,即对符号含义的共同理解或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否则传播过程本身便不能成立。 反馈:是指受传者对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的反应。受传者回传给传播者的信息成为反馈,获得反馈信息,是传播者改进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在人际传播中,反馈是直接,及时,灵活的;而大众传播的反馈则是具有间接性,迟延性和制度性等特点。 信源:指信息的提供者或新闻发布者和报道者,传播过程第一个环节。由于人们一般是根据信源的可信性来判断信息价值的,所以心愿的可行性如何对传播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信源的

天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双眼视觉学课程代码:1313、4953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眼视光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阐述与双眼视觉相关的基本概念、检测方法及处理方法;异常双眼视觉的分类和分析方法。主要内容涉及正常双眼视觉和异常双眼视觉的检查和处理。包括:双眼视觉基础、双眼视觉检查、异常双眼视觉的检查及分析处理等。 双眼视觉学所涵盖的范围较广,是眼视光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对眼视光实践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既要掌握眼双眼视觉的基本理论以及各种双眼视异常的基础知识,又要学会综合运用双眼视觉知识,指导临床工作,有效地处理临床常见的双眼视觉问题为患者提供清晰、舒适和持久的视觉矫正。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双眼视觉学是视光学专业的重要课程,是学生综合运用视光学知识,与临床密切联系的一门必需课程。与视光学理论和方法、斜视弱视学等重要专业课程联系紧密。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正常双眼视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正常双眼视觉的生理及双眼视觉的发育,掌握斜视与双眼视觉之间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正常双眼视概述(重点) 识记:双眼视觉的特点。双眼视野的大小及与双眼视觉的关系。 理解:双眼视觉的临床分级:同时视、平面融像和立体视觉。 (二)双眼叠加作用(次重点) 识记:双眼叠加作用的定义和分类。 应用:双眼叠加作用与双眼视觉的关系。 (三)视觉方向(重点) 识记:视觉方向的相关概念,包括视觉方向、眼位中心视觉方向、主视觉方向、二级视觉方向等。 识记:视网膜对应点、Vieth-Müller圆的定义。 理解:双眼视差与立体视觉的关系。 应用:复视和双眼视觉混淆产生的原因。 (四)双眼融像(重点) 识记:双眼融像、运动融像和感觉融像、Panum区和Panum空间的定义。 识记:异常视网膜对应、抑制的定义及发生机制。 理解:产生融像的原理及影响双眼融像界限的因素。 应用:聚散和双眼视觉的关系,单视圆的测量方法。 (五)立体视觉(重点)

眼镜学

眼镜学教学大纲 前言 眼镜学是研究眼镜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该课程不仅涉及光学、材料学、生物化学,同 时作为一种医疗器具,与眼球生理学、眼科学、视光学、双眼视觉学和医学心理学等有着不 可分割的联系。眼镜学作为眼视光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必修教学课程,其任务是研究眼镜镜 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研究与眼镜学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同时了解眼镜学设计、材料等的新进展及其应用。 学习眼镜学的目的是掌握眼镜学中专业术语的意义和定义,掌握眼镜镜片的基本知识和眼镜 的安装工艺技术,了解镜片设计、材料等的新进展及其应用。本教学大纲适用于眼视光学 专业硕士研究生三年制学生,本教学大纲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眼镜学》(瞿佳主编)为蓝本,教学内容包括眼球的生物结构功能及其光学特性,球面透镜,散光透镜,曲率、透镜厚度及厚度测量,棱镜和透镜的棱镜效果,镜片的度数及测量,双光镜、三 光镜,渐变多焦点镜片,高度屈光不正和特殊屈光不正,眼镜片设计,镜片材料及表面处理, 镜架及其调校,与眼镜测量及配装有关的设备,眼镜与安全防护。 每章节的大纲包括:1、目的要求(明确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种程度)。2、教学内容。3、 实习(实验)内容和要求。 本大纲总学时为(32)节。理论课为(24)节,实习课为(8)节。 教学课时时间分配 章节讲授内容讲授课时实习内容实习课时一绪论 1 二眼球:生物器官和光学器官 1 三透镜和球面透镜 2 四散光透镜 2 五曲率、透镜厚度及厚度测量 2 2 六光学棱镜和透镜的棱镜效 果 七镜片的度数及测量 2 镜片的测量 2 八双光镜、三光镜 2 九渐变多焦点镜片 2 双光镜、渐变镜的规范验配 4 程序及其问题处理 2 十高度屈光不正和特殊屈光 不正 十一眼镜片设计 2 十二镜片材料及表面处理 2 十三镜架及其调校 1 镜架的测量及其调校, 1 1 十四与眼镜测量及配装有关的 设备介绍 十五眼镜与安全防护 1 合计24 8

传播学理论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运用

传播学理论在视觉传达设计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6-10T14:49:04.06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作者:魏书含张心雨 [导读] 在传播学中视觉传达设计也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是一种传播的体现,但是视觉符号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因其所要传达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信息,而通过视觉符号难以形象的传达给受众。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大连市) 摘要:在传播学中视觉传达设计也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也是一种传播的体现,但是视觉符号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因其所要传达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信息,而通过视觉符号难以形象的传达给受众。因此,有较多的人将传播学的理论应用于视觉传达的设计当中。视觉传达设计其目的是实现信息的传播,从传播的角度最直观的交流符号就是图像、图形,不仅能有效的传递信息还具有艺术性。而本文就基于传播学理论的视觉传达设计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传播学;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有着一定年代的综合学科,其兴起的时间是上个世纪60年代,而传播学是一门与各个学科都有着一定联系的学科,其渐渐成为一种研究方法在不同的领域中都有所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当中就离不开传播学理论。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其视觉符号多是一些线条、光影等要素,其本身不具备任何的意义,但如果通过一定的组织将其表达出来,例如画成一幅画就能传达出传达者想要表传达的信息。而这恰恰就是传播学中的理论。在传播学的角度中最直观的交流符号就是图像、图形。因此,笔者就传播学理论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1传播学与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其基本的含义主要包括:其是通过视觉通道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其实一种双向性质的信息传播行为方式、其信息载体是设计图像、其只能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交流。从视觉传达的角度来说,其设计就是通过将图形、色彩、文字、材质等元素进行组合,从而达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而传播又是世界的普遍现象,所有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其本身的传播。视觉传达擅长将一些文字难以表达的情感通过一些要素的组成更形象的传达给收信方。 2在视觉传达设计当中存在的传播要素 2.1传达者 传达者其本质就是在传播活动中向传播对象发出信息的传播者,传达者根据设计中对各种信息进行挑选,然后向传播对象传达有价值的信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其传达者的构成比较复杂,由客户、设计公司、设计师共同组成。在这当中,设计师根据客户提出的要求进行设计与修改,所以设计师又是传达活动的执行者。 2.2传播内容 传达者所要传递的信息就是传播内容。其中,传播内容可以不是语言符号,也可以不是实物,在传播的过程中对这些并没有特定的要求。但是,在视觉传播活动中,因为其视觉符号是一种特定的表达形式和手段,因此,设计师需要将这些所接受到的信息具体化形象化传播给客户。 2.3传播媒介 视觉传达设计的桥梁就是媒介,通过媒介的传播才能更好的将信息传达给受众者。当然,不同的媒介其属性也不相同。 2.4受传者 在传播的过程中有传达者必然也有受传者,也称之为传达对象,也就是在视觉设计中接受视觉信息的人。其可能是群体,也可以使个人。在传播的过程中,只有受传者接受认可传达者所传达的内容,才能算是完成了整个传播过程。 3如何有效利用传播学在视觉传达设计中 现如今,视觉传达设计中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若想在众多的竞争中抓住群众的眼球,则必修要在信息传播中表现出与众不同,从而使得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能得到有效而准确的传播。而笔者就如何进行有效的传播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 3.1创意的创新 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者的创意是否新奇且形象具体是受众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如果连传播的内容都不够新颖不能让接受对象满意,那传播则很难完成。因此,视觉作品的创新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独具匠心的创意才会使得受众者产生兴趣同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师是传播的主导者,所以,设计师应该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用异于常人的想法实现信息的传播。 3.2针对性的进行创意的修改 社会各个层次有着不一样的群体,同样的也有着不同的想法和思考。因此,设计师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受众者给予不同的创意,创造其所喜欢的视觉形式。例如,针对儿童的视觉设计,其创意就不该是生涩难懂的,而应该是浅显易懂的、符合儿童好奇心的,具有浪漫色彩的,这样就能吸引儿童的目光。所以,在视觉传达的设计中应该针对性的进行创意,从其受众者、信息类别、媒介与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进行不同的创意设计。 3.3有效的对传播媒介进行整合应用 现如今是一个多媒介共存的社会,因为各媒介之间的原理都是想通的,而媒介的整合就是利用新媒介与传统媒介的相互交融,从而达到信息更有效的传播。这种整合能使得媒介的优势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而视觉传达设计中也离不开媒介的传播。例如,近年来走在街上就能看见各种电子屏,其上面精美的广告,使得大家对其辨识度、认可度都很高。这种新型的广告媒介就是视觉传达设计有效传播的方式。 3.4加强对受众者的研究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师与受众者都是其中的主要部分,他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在设计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受众者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而受众者在得到设计师给予的设计内容时也希望自己得到的是自己满意的设计。因此,受众是视觉传播过程中一切行为的出发点,设计师应加强与受众者的沟通,从而使得设计作品具有受众者想要的效果,以达到相互的一致性。

《斜弱视与双眼视》教学大纲

温州医学院 《双眼视与斜弱视学》课程教学大纲 温州医学院教务处编 2010 年6 月 课程负责人签字:余焕云教研室主任签字:日期:2011.9.18 日期:

《双眼视与斜弱视学》课程教学大纲 (Bincular Vision and Strabismus & amblyopia)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NN020550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51(36/15)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3 学分2.5 课程性质考试适用专业眼视光学本科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能够掌握正常双眼视的概念、常见双眼视诊断的检查方法;掌握常见非斜视性双眼视功能异常的检查诊断和处理;掌握图形分析法和S法则和P法则的运用。 掌握常见视功能训练的方法和仪器。熟悉眼球运动以及检查,熟悉不等像的概念以及处理原则,了解视疲劳的概念以及常见原因。掌握常见斜视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基本掌握斜弱视专科的主要检查操作;掌握弱视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掌握屈光不正、斜视及弱视的关系;并能熟悉弱视的一般检查和特殊检查;掌握低视力的诊断标准、检查方法以及处理方法。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赵堪兴主编本科教材《斜视弱视学》;人卫版,2011年; 王光霁主编《双眼视觉学》第二版;北京,人卫版,2011年 徐亮《低视力学》第二版、北京、人卫版、2011年 参考书《斜视》《现代斜视治疗学》 Scott B.Steinman Foudarions of Binocular Vison 2000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考试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聚散功能那个检查和AC/A测量,实验室进行 3学时 调节功能检查和相关参数的图形绘制,实验室进行 3学时 视觉功能训练,实验室进行 3学时 斜视常规检查,在实验室进行 3学时 斜弱视门诊见习,在斜弱视门诊进行 3学时 第一章正常双眼视和基本测量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双眼叠加作用、视觉方向、双眼融像和立体视的概念以及正常眼动的常见分类。

多维视觉训练法

多维视觉训练法——治疗近视的新方法 黄维克萧山区学生近视成因分析与防治研究室 近视是中国青少年最突出的健康问题,根据国家 2006 年的最新统计,我国学生近视患病率小学生为 30% ,中学生为 50% ~ 55% ,大学生为 80% 。其中浙江省青少年近视又居全国前列:小学生为 40% ,中学生为 70% ,大学生为 80% 。 另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青少年近视率高于全国其它地区同龄段学生的平均发病率。对此,专家学者普遍认为,长三角地区的高强度竞争机制由社会层面而影响到教育层面,学生及家长普遍预期通过考上重点学校以便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基础,由此,学生一方面要承担繁重的学习任务,用眼量加剧;另一方面还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心理压力所产生的对视力的负面影响正在得到视觉学专家们普遍认同与证实。鉴于近年来学生近视发病率不断攀升,居高不下,且急趋低龄化的状况,迅速研制并推广一套科学而有效的近视防治与矫正的方法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作者应用“多维视觉训练”方法,于2006 年 1 月至 2006 年 6 月对杭州市萧山区 1600 名患近视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近视矫正,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多维视觉训练”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多维视觉训练”吸取了国际上近视防控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涵盖了儿童心理学、临床眼科学、双眼视觉学、眼科屈光学、中医学等跨学科领域,并吸收引进国外青少年近视控制方面的成功理念和方法,是一套博采众长、综合性的全新青少年近视控制方法。 ⒈ “多维视觉训练”的基本方法: 在训练开始之前,首先对观察对象进行预防近视有关的知识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并进行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普及科学用眼知识,推广卫生用眼方法,并循序渐进地教授多维视觉训练的理念及方法。使健康教育干预始终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是多维视觉训练的指导思想之一。 主要方法: 单眼遮盖法:其理论依据与近视成因学说有关,即人类患近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视物时双眼共同注视物体,形成集合,而禽类动物如鸡看物体时却不存在双眼集合问题。研究表明,青少年长期近距离用眼将破坏眼睛调节与集合的平衡状态,这种调节与集合之间的紧张与不协调状态在临床上表现为视物重影、眼睛干涩、眼球胀痛等眼疲劳现象。此方法模拟了鸡看物体时的状态,将双眼集合的状态转变为单眼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眼部调节时所可能引发近视的因素,并使得双眼在较为放松与舒适的状态下视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